如何可以监控运营商用户数是否偷了用户的手机流量

手机流量被偷原因众多 全让运营商背锅也冤枉
[摘要]上海消保委对主流品牌手机的检测报告显示,大部分手机都存在偷跑流量情况。
腾讯科技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腾讯科技立场。文/马继华(微信公众号:北国骑士)关于运营商偷用户流量这个事情,只要上网一搜索,十年前就有,几乎是伴随着手机可上网开始就存在,主要原因是手机上网不和宽带一样进行包月,很多人在网速变化的情况下变得无所适从。最近一段时间,因为某些风向的把握能力比较强,很多名人高晓松、韩雪、王海和非名人也加入到了攻击运营商的行列中,而且,至今为之,虽然所有的关于运营商偷流量的说法都只是“指控”,并没有法律上认可的判例和证据被验证过,但几乎所有人都更愿意相信这种说法是真的。“偷流量”指控的当事非名人多姓马,且此起彼伏情节也越来越严重2014年,经济学者、北京市政协委员马光远用一条微博将中国联通()的合约手机送上风口浪尖。马光远说,3月份换了中国联通的套餐合约手机后,连续4个月,上网流量暴涨两倍,远远超出套餐流量。而且,在wifi的环境下,他发现手机依然在走流量。这事自己协商了几个月没有结果,联通客服太牛了。但后来马光远又说,手机上也有一个监控流量的软件,这个软件记录的流量跟最后联通给我发的账单差得太远。事实证明,马委员弄错了监控软件,也错误的认为只要在在wifi的环境就不会走运营商的手机网络流量,属于“技术盲”。不久前,另一位微博“我是马甲马老师”也成了名人,自己站出来信誓旦旦的揭发自己把卡拔出了的情况下却在西班牙被中国移动()偷跑流量,最后也被证明是看错了第三方监控软件,移动实际显示的收费时间与其实际情况完全一致,最后这位马老师也是悄悄的删掉了微博,留给社会的只有信任危机。接着,另一位马先生登场。据某媒体报道,家住渝北区的马先生喜欢用手机上网,他办理了中国联通每月296元的4G全国套餐,套餐流量有5GB。“每个月都够用,就上个月出了状况。”马先生说,就在上个月的14日,手机流量使用情况出现了异常,仅一天就“跑”了近1GB。当他将情况投诉到运营商客服时,客服代表也解释不清楚原因,最后赔了马先生80元话费了结此事。这下好了,运营商既然赔了钱,按照“只要你扶了,就一定是你撞的”的中国扶思维,大家好像一下子发现了新的“证据”。当然,最近最离奇的就是广州日报报道的,在11月1日下午13点40到到16点20,这3个小时内,龙小姐用了近23G流量,由于超出消费额度,她手机被停机,必须补缴1100多元的上网流量费才能开回机。媒体报道,从龙小姐提供的信息看到,第一条信息是下午13点40分用了3G流量的提醒,之后流量不停翻倍,30分钟后6G流量短信提醒又来啦,再过20分钟后 用了9G多,1个小时后12G,之后的节奏根本“根本停不下来”,17G、21G、23G不断递增,时间间隔平均是25分,大概每25分钟龙小姐就用了3 至5G流量。综合以上所有信息,基本都可以得出一个信息概括,几乎所有的“偷流量”指控都包含以下信息:1、自己平时用的很少,而且最近用的更少,甚至连卡都拔出来了2、自己有钱可对钱不在乎,之所以站出来主要是为了维护消费者权益3、将运营商实行流量不清零联系在一起4、多数站出来为民请愿的好消费者都姓马运营商总被怀疑“偷流量”咎由自取,但确实也有其他偷流量的贼存在资料显示,2010年年底一位用户在国外发送几条微博,被收取3900元上网通信费,被网友戏称“史上最贵微博”,最终联通与该用户达成和解。2014年,据央视新闻报道,安徽胡女士在塞班岛旅游,流量费高达16000元,后来证明其确实使用了流量不少,因为是在特殊地区的国际漫游状态下任性,所以造成了天价微信朋友圈,钱都被国外的运营商拿走了,后来据说电信给部分“免单”。事实上,运营商遇到流量被“偷”的指控,往往因为惧怕升级投诉影响自己的KPI而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而有关监管部委也不分青红皂白的对所有投诉一律严肃处理,才造成了如今黑白不分真假难辨的局面。此外,偷跑流量的病毒确实存在,但运营商的宣传通知却不力,而且很多运营商支撑系统也不能迅速的发现和留存病毒偷流量的记录,不能在遇到用户质疑的时候提供充分可信的证据,变成了只能“强词夺理”,结果越描越黑。据媒体的报道,最近,一个叫“幽灵推” (GhostPush)的病毒泛滥,号称史上最凶恶的手机病毒,他能获取系统最高权限,杀毒软件暂时也拿他没办法,而且即使在wifi环境下他还会关闭你的wifi强行消耗流量。几天前,央视《朝闻天下》也报道,新近出现的一种木马病毒就盯上了“手机流量”这块肥肉,只要滑动解锁,用户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掉入“流量僵尸”的陷阱里。即使不是恶意的病毒,也有一些手机终端厂商可能在终端上埋陷阱。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上海消保委对市场上的主流品牌手机偷跑情况的检测报告,内容显示,大部分手机品牌都存在偷跑流量的情况。用户遇到流量消耗异常应该这样逐步去找原因1、如果一段时间以来的流量消费提高很快,应该回想下最近一段时间频繁使用了哪些应用,特别是微信朋友圈多不多,群数量和活跃度高不高,上网购物次数怎样等等。2、如果是几M或者几十M这样的流量异常,很可能是某些新安装或升级的软件的一些功能没有关闭,造成了应用程序的后台浪费。无论是手机自带的备份,天气、信息服务,还是App的信息收集,推送,都是要消耗流量的,有些时候你关闭过了,可一更新又被打开了。3、如果遭遇到短时间内快速的流量消耗并收到了运营商的服务提醒,应该迅速的物理切断手机网络,使用最新升级的杀毒软件进行查杀,看看是否存在病毒问题。4、在流量大量异常消耗的情况下,还要反思下自己的手机是否ROOT过,如果非内行的自己ROOT过,危险相当大。5、如果没找到病毒问题,就要查看自己经常使用的WIFI网络是否稳定,最近有没有在自认为的WIFI环境下看过大视频玩过大游戏等等。6、如果还是对流量存在疑问,可以找运营商的客服了解情况,核对套餐和查看清单,寻找是否是系统设置、套餐更改等造成了技术BUG。7、用户还需要核对第三方监测软件与运营商提供的系统流量查询之间的差异,不要再把手机使用流量与运营商计费流量弄混淆了。8、如果种种原因都没有查到,就去猜测运营商刻意偷流量好了!但具体是不是存在偷流量的行为,需要法律依据和切实的证据,运营商如果不能提供足够的证明,被指责也不冤。
[责任编辑:jupiterli]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还能输入140字拒绝访问 | www.mrcjcn.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mrcjcn.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421ebbbf-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无卡还是无脑,运营商偷用户流量原是闹剧
这几天,运营商们又焦头烂额了,而且比以前要更严重,因为竟然被当成了“小偷”。有人站出来说,自己感觉流量消耗的异常快,肯定是运营商在流量不清零以后,蓄意修改了后台计算程序,从而达到偷走用户流量的结果。
事件的经过已经一清二白,当事人也删除了自己的咄咄逼人的言论。因为,这位美女用错了软件,她监控流量使用的是第三方安全厂商的软件,这个软件只会记录手机使用的流量,而不会在意用户是用的什么网络或者什么运营商的网络,使用了WIFI或者国外运营商的网络,甚至不用插卡的使用WIFI,只要是本机用的,都会被记录在内。两年前有一个故事,女司机开着宝马在高速上抛锚了,大骂宝马车质量差,但等到维修人员到来一看,原来是没油了。
其实,如果这样的指控得到证实,那么三家运营商的董事长总经理恐怕要进监狱了,因为,单位盗窃也是盗窃,具体修改程序的人更难逃干系,而这样的事情一旦坐实,更是要丢尽国企的脸。
所以,既然问题这么严重,那么可能性就会很小。虽然我们现在不能斩钉截铁的说,这种事情一定不会发生,但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确实要小于亿分之一。
三家运营商的支撑系统是各自独立的,每家运营商内部的分省也是独立的,要想让这些打得不可开交的运营商系统如此同步的修改,其工作量和任务完成强度难度之大更是难以想象。不同运营商不同省市的支撑系统往往有多家供应商,这些软件系统的调试与修改一般都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的协助,让这么多人这么多机构这么多相关单位去为密谋修改程序偷流量的可能性能有多大?
如果说,业务部门的员工为了完成任务而有修改计费系统的冲动,但这些人不能也无法去修改系统设置,支撑部门的人有能力去修改计费系统但这些人又没有任务压力,怎么可能修改的了呢?假设运营商的系统真的被修改用来偷用户的流量,那么,这样的操作一定是在非常高的具有公司强管理权限的领导授权和直接指挥下才能实现,有可能吗?
一些人异想天开的认为这种系统可随意更改,肯定是自己单位做假账习惯了。而且,这种修改对于当事人也没有多少好处,作为上市公司的领导,业绩并非主要考核指标,做这样的事情百害而无一利,自然不会去做,而基层员工更没有意义也没有权力去做,何苦来呢?
一段时间以来,预设结论的分析宣传越来越多,特别是针对电信运营商。很多人天然的认为运营商就是坏的,不管做什么都是错误的,自己出了问题就会推到运营商的头上来。其他的国企也是一样,只要是国企做的就是错的,做好事也是坏的。
我们不敢说运营商肯定不存在系统上的漏洞,但即便有调整套餐等造成的计费影响,也只能是极个别的现象,关于运营商偷用户手机费用的说法,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几年前某中央媒体就播出过专家版的质疑,还使用了耸人听闻的统计学知识来论证,最后却也被证明是子虚乌有。
如果只是个别人偶尔看走了眼,把监控软件看成了运营商流量消耗,也并非不可能,但一批人跟着起哄,甚至有央媒也煞有介事的大肆传播谣言,就显得非常不应该。更有甚者,还有装腔作势的律师出来用不实的证据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就更加违背了律师职业操守和欠缺职业素养。
从“4G不关,房子就归移动”的闹剧,到后来某女在塞班岛“仅仅发了几个微信”就收到了电信天价漫游费通知的炒作,运营商成了随时随地找一个理由来鞭挞的对象,这些始作俑者却无一受到道德上应有的谴责和法律上应有的制裁,自己的错误或者臆想出来的结论都被媒体甚至官方拿来不分是非的对待,助长了整个社会舆论的歪曲成长。到头来,炒作者自己也会深受其害,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闹剧结束了,但事情却并应该完结,因为这件事情给整个社会带来的道德与法律冲击绝没有结束,和扶老太太被讹一样,类似的行为是在挑战整个社会底线,让整个社会的信用基础一点点的破碎。
很多人只知开始,并不知道结束,或者偏执的相信开始而不相信真相的结束。长此以往,任何人都可以随意编造或者传播谎言,撕裂的社会伤口却无法补上,社会将会变得没有丝毫信任感,更多的人也不再有羞耻心,中国的整个商业环境将会彻底的被破坏。
【每日一文,坚持十年,欢迎业界读者沟通交流,请微博 @马继华 或加微信公众号“北国骑士”】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运营商流量不清零却“偷跑”?手机管家精准监控-中新网
运营商流量不清零却“偷跑”?手机管家精准监控
日 13:57 来源:  
  近日,三大运营商均推出了流量不清零业务,得到了很多手机用户的称赞。也有些用户反映,“流量咋半个月跑了两个G”、“平时一个月的流量半个月就用完”,怀疑运营商“搞鬼”。还有用户吐槽“用户闲时上网用的却是忙时的套餐流量。”
  对于这些在流量不清零后出现的流量监控不准的问题,腾讯手机管家安全专家陆兆华表示,运营商虽然改变了流量计费方式,但是用户使用流量多少的统计还是按照此前的方法,所以应该不会出现“比此前跑得快”的状况出现。而之所以会出现用户反馈的流量监控不准确与手机内的部分应用自动启动消耗流量,或者手机系统自动更新导致大量的流量消耗,而用户却全然不知。
  为此,陆兆华建议广大手机用户下载安装腾讯手机管家,并开启流量监控,可以轻松的实现流量精准监控,并会主动提醒上月不清零流量包大小和使用情况。还可以监控闲时流量,发现偷跑流量的应用程序。
  上月不清零流量提醒 监控闲时流量
  通过腾讯手机管家进行流量监控也十分简单,只要打开应用然后点击“流量监控”,便会自动发短信给运营商客服号码,查询已用流量、流量包以及上月结转流量,然后自动对已用流量进行“智能校正”。
图:上月不清零流量提醒 各种流量使用详情
  在流量详情中,可以查看普通流量包、闲时流量、其他各类流量加油包的使用情况。当手机使用流量达到包月套餐的90%,会弹窗提醒用户谨慎使用或者断网。清晰的流量详情对于很多用户反映“闲时却跑了忙时的流量套餐”的情况将有据可循。
  防偷跑 应用消耗流量状况一目了然
  此外,腾讯手机管家还会在后台监控手机中应用使用流量的情况,通过流量上网排行可以看到所有应用使用流量大小,并按照从高到低排序。对于那些在夜间、待机状态偷跑流的的状况,手机管家也会及时监控,并汇报给机主。
图:每款应用消耗流量一目了然
  因此,只要安装腾讯手机管家并开启流量监控,就可以对自己使用流量状况心中有数,相信也会减少消费流量过程中与运营商之间的误会。
>IT新闻精选: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运营商用户认证失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