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的amd storemii能用在普通主板上吗

不懂就问,AMD的新主板X470上的AMD StoreMI技术1600X可以用吗?_图拉丁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073,475贴子:
不懂就问,AMD的新主板X470上的AMD StoreMI技术1600X可以用吗?收藏
还是只支持2代的锐龙?
登录百度帐号StoreMI引发硬盘革命!AMD 锐龙7 0评测:性价比封神
12:00 科技
一、前言:补全锐龙2代 AMD奉上全新磁盘加速技术从2007年Intel发布酷睿2算起,AMD经历了整整10年沉沦。直到2017年全新构架的锐龙处理器面世,AMD才终于迎来了涅槃重生。2018年4月,锐龙2代如约上市,12nm新工艺加Zen+新架构,补足了一代锐龙核心频率过低,内存延迟过高的缺点。此前我们已经体验了两款X级别的Ryzen 7 0X,在首发一个月之后,如今更加主流的Ryzen 7 0也来到了我们面前。CPU规格介绍:锐龙7 2700与锐龙7 2700X同样也是8核心16线程、4MB二级缓存、16MB三级缓存,相比2700X基础/最高/全核加速频率分别降低了500MHz、200MHz、400MHz,TDP也相应的从105W降到了65W。锐龙5 2600采用了6核心12线程、3MB二级缓存、12MB三级缓存,相比2600X基础/最高/全核加速频率分别降低了200MHz、400MHz、300MHz,TDP也相应的从95W降到了65W。AMD StoreMI技术详解:伴随锐龙二代,随同上市的X470主板提供了一项全新的硬盘技术AMD StoreMI,它最大的作用就是给传统读写很慢的机械硬盘加速,并且目前所有的AMD 400系列主板都可以免费支持。传统的机械硬盘容量大、价格便宜,但是读写速度很慢。SSD读写速度快,特别是4K随机速度可以比机械硬盘快几十倍,但是高容量的SSD 价格昂贵。AMD StoreMI 技术就是将这两种存储器“融合”为一块驱动器,并将经常访问的数据自动移至 SSD,可以让大容量机械硬盘也拥有SSD同样速度。除了可以让SSD给HDD加速之外,当系统内存容量大于6GB的时候,AMD StoreMI还可以设置将2GB的内存作为融合硬盘的缓存,进一步加快硬盘的读写响应速度。这种技术看起来很Intel的傲腾加速技术很像,不过傲腾需要占用一条M2插槽,并且只有16/32GB,过小的容量限制了傲腾对硬盘的加速效果。AMD StoreMI到底是鸡肋还是革命?AMD Ryzen 7 0实际表现如何?请看我们的详细测试。二、测试平台:与2700X、2600X同台竞技测试平台配置如下:此次并没有将Intel的CPU加入对比,有兴趣的玩家可以翻看我们首发的锐龙2评测,里面有详细的对比测试。测试主板使用了微星X470 GAMING PRO CARBON,13相供电设计和良好的散热能力,让喜爱超频的玩家没有后顾之忧。内存使用了2条芝奇 F4-GB,在没有作特别说明的时候,测试都是以3200MHz频率14-14-14-34 CR1时序运行。数据盘使用了三星970 EVO。与三星960 EVO对比,970 EVO的主控从Polaris升级了新的Phoenix,闪存从之前的48层堆栈升级到了64层堆栈,同时缓存从之前的LPDDR3升级到了 1GB的LPDDR4,数据写入寿命从400TB增加到了600TB,最大连续读取速度3200MB/s,最大连续写入速度1900MB/s。不过由于本次需要测试StoreMI硬盘,这个970 EVO只是作为备用盘使用。机箱使用了玩家风暴新方舟机箱,其内置的船长280水冷散热系统可以媲美360分体水冷,在我们做超频测试时都能很好的控制CPU温度。平台装机效果图。三、AMD StoreMI安装及设置: 上手很轻松本次测试采用了微星X470 GAMING PRO CARBON主板,Windows系统安装在影驰ONE 240GB上,用三星860 EVO 250GB+西部数据 2TB蓝盘来融合成StoreMI硬盘。在AMD官网下载并安装AMD StoreMI安装程序。打开AMD StoreMI程序后,出现了3个可选项:第一个选项可以把操作系统的硬盘与另外一个空白硬盘融合。第二个选项可以将一个装有数据的硬盘与另外一个(或者更多)空白硬盘融合,整合后保留硬盘原有数据。第三个选项是将2个完全空白的硬盘进行融合,整合后的硬盘需要重新分区和格式化才能使用。在此建议大家点击第二个选项,这样可以直接保留数据。选择要将哪些硬盘进行融合。Fast选择固态硬盘,Slow选择一个或者多个机械硬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如果机械硬盘有数据,那么固态硬盘要先删除分区才可以继续后面的操作。另外,StoreMI最多支持将256GB的SSD划作机械硬盘的缓存使用,如果使用大容量的SSD来融合,多出的容量可以作为一块普通的SSD使用。选择完硬盘之后切记不要急着点Create,先点击Create Options按钮。Mode选项中“Tier_Full”的意思直接将2个硬盘整合成一个分区,分区容量为2个硬盘容量之和。“Tier_Rsvd”的意思是2个融合的硬盘能保留原有的分区。这里强烈建议选择“Tier_Rsvd”。Initial Map和Drive Type 2个选项直接使用默认设置就好,不用管它。DRAM cache可以选择划分2GB内存作为新硬盘的DRAM缓存(需要系统有6GB以上的内存),如果您内存容量足够大,建议选择打开2GB DRAM cache。所有选择完成之后,点击Create Tier就会创建新硬盘。创建完成后,西数2TB蓝盘的分区和数据都在,这里你需要将后面230GB的SSD重新分区并且格式化,否则无法给机械硬盘加速。四、AMD StoreMI测试:机械硬盘重获新生 安全性几近完美1、AS SSD Benchmark 测试为了防止DRAM cache干扰测试成绩,在此项测试中关闭了2GB的DRAM cache。从左到右依次是三星860 EVO、WD 2TB蓝盘、StoreMI硬盘。StoreMI硬盘基本上保留了860 EVO的性能,顺序读写速度3倍于WD 2TB蓝盘,4K随机读写速度相比机械硬盘更是提升了数十倍。2、游戏读取速度测试选择了《剑灵》和《魔兽世界》这2款对硬盘读取速度要求比较高的网络游戏来测试StoreMI技术,游戏测试中打开了2GB DRAM cache。《剑灵》:画面设置为全五档画质;游戏的场景为建元城都天命宫外廷营地,记录从角色选择画面到完全进入游戏所需的时间。测试的副本为12人副本螺旋寺院。《魔兽世界》:画面设置为十级特效;游戏的场景为部落主城奥格瑞玛的门口,记录从角色选择画面到完全进入游戏所需的时间。在游戏测试中,StoreMI硬盘读图所消耗的时间相比WD 2TB蓝盘成倍缩短,在《魔兽世界》中表现出的优势更是明显。StoreMI硬盘读盘速度能够小幅超越三星860 EVO,应该是2GB DRAM cache发挥了作用。这里要说明一点StoreMI硬盘需要将数据从机械硬盘转移到SSD,第一次读图速度通常会很慢,但是完成这一步后,以后的读图速度都会非常快。3、SSD写入消耗测试很多用户担心用SSD作为机械硬盘缓存使用,会不会对SSD造成过度消耗,以至于提前报销。基于这点我们花了三天时间做这项测试。这是在三星860 EVO在融合前的数据写入量,使用了2小时,写入量120GB是因为做了网络游戏读图测试。本文后面进行的游戏性能测试均是在StoreMI硬盘内进行。8小时(第一天晚上)写入量170-122=48GB。17小时(第二天下午)写入量:197-170=27GB。25小时(第三天下午)写入量:215-197=18GB。第一天进行游戏测试时,大量的数据需要从机械硬盘迁移到SSD,导致写入量达到了48GB,第二天的测试后由于SSD已经保存了大量常用数据,写入量降到了27GB,第三天的写入量更是低到了18GB。三星860 EVO 250GB拥有150TB的写入寿命,如果按照平均每天40GB的写入量,想要让860 EVO 250GB挂掉需要11年时间。我们频繁的游戏测试对SSD硬盘的消耗应该是不亚于玩家的日常使用,由此可以看出StoreMI技术对SSD只是正常的读写消耗,并不会折损其寿命,玩家大可不必为此担心。4、安全性测试有用户担心在使用过程中,如果SSD出现意外故障,机械硬盘内部的资料能否保存,对此我们分三步进行测试:①、在StoreMI程序中正常移除融合硬盘在AMD StoreMI软件界面点击Remove StoreMI。选择需要移除的StoreMI硬盘并点击Remove按钮。会提示需要将SSD的数据迁移回机械硬盘,点击确认开始迁移数据。完成后机械硬盘所有数据都完好无损。在这里指出一下,国内某门户网站提到移除StoreMI时会清空硬盘内所有数据,其实这个描述并不全面!只要不在Change Settings选项中进行Delete操作,硬盘的数据就不会消失。②、SSD闪存出现坏块,系统可以识别硬盘如果闪存出现坏块,在移除StoreMI时无法将SSD数据迁移回机械硬盘,会出现什么情况?我们在进行移除StoreMI硬盘时,不进行SSD数据迁移回机械硬盘的操作(点击取消按钮),看看机械硬盘内的数据是否还能存留!经过反复的测试,只有在创建StoreMI硬盘时按照Create Non-Bootable StoreMI后在Creates Option选择“Tier_Rsvd”的步骤创建StoreMI硬盘,此后复制进去的资料才会永远保留在机械硬盘中,即便不将SSD数据迁移回来也不受影响。以其他方式创建的StoreMI硬盘在移除时若点击取消数据迁移,硬盘所有数据都会消失。如果用户对自己的SSD质量感觉不放心,可以按照我们的建议创建StoreMI硬盘。③、SSD完全损坏,系统无法识别此项测试,在创建好StoreMI硬盘后,我们关机直接将SSD主板上取出,然后重新开机进入系统。很遗憾,Remove StoreMI这个选项变灰了,只能在Change Settings选项中进行Delete操作,所有的资料都将不复存在。希望StoreMI后续版本能够完善修复功能。5、测试小结StoreMI技术能将用户经常使用的数据迁移到SSD上面!那么什么是经常访问的数据?比如《星际争霸2》,如果您只玩对战,不玩剧情战役,那么StoreMI只会将你对战部分的数据迁移到SSD上面,用不到的战役、CG动画这些数据永远也不会迁移到SSD。再比如《魔兽世界》拥有庞大的世界,但是90%的地图或者老副本您从来都不去,那么这90%的数据都不会被迁移到SSD上面。这2个例子应该就能让您知道StoreMI的作用,它只将用户常用的数据迁移到SSD,以极小的容量代价让整个机械硬盘获得SSD一样的速度。至于安全性问题,用正确的方法创建StoreMI硬盘,只要您的SSD不是完全损毁,都可以保留住机械硬盘内的数据。StoreMI技术对SSD的写入消耗处于一个非常正常且合理的水准,并不会折损SSD的寿命,因此可以放心使用。五、CPU性能测试:性能差距小于价格差距1、CPU常规性能测试CineBench R15是考察CPU性能的最常用、最权威工具。2600单线程比2600X要低10%,多线程低5.5%。2700单线程比2700X要低9%,多线程低12.2%2600单线程比2600X要低5.7%,多线程低8.2%。2700单线程比2700X要低4.7%,多线程低11.1%。国际象棋测试中,X要低5.9%,2700单比2700X要低11.1%。wPrime 2.1测试中,X要低7.4%,X要低11.1%。3D Mark物理成绩主要反映的是CPU性能,X要低2%,X要低10%。在CPU常规性能测试中,Ryzen 7 2700满载频率在3.475~3.5GHz之间浮动,相比2700X 8核满载3.9GHz低了不少,在测试中反映出了12%左右的性能差距。Ryzen 5 2600全核满载频率为3.75GHz,2600X满载频率可以达到4GHz,测试中只有5%左右的差距。2、搭配独显游戏性能测试本次游戏项目测试中使用了映众GTX 1080超级冰龙版,选择了《古墓丽影10》、《文明6》、《GTA V》、《最终幻想15》测试程序四款游戏,分辨率均为1080P,默认最高特效。其实对于目前绝大部分单机游戏,CPU并非瓶颈。在《GTA 》V 和《文明6》中,高主频的CPU略占优势。《最终幻想15》中四款CPU成绩基本上相同,《古墓丽影10》中Ryzen 7 2700X领先其他CPU5~8帧。六、超频/温度/功耗测试:4.2GHz稳定运行 钎焊保低温从Sandy Bridge开始,为了不让低端CPU影响到高利润的高端型号的销量,Intel就锁死了CPU倍频,并在芯片组设置了外频墙。想要超频,必须买售价不菲带K的CPU并搭配昂贵的Z系列主板,大量预算有限的玩家被挡在了超频的大门外。现今DIY热度及市场极大的萎缩,Intel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相对Intel来说,AMD对玩家就厚道很多了。锐龙全系列CPU都不锁倍频,只需要搭配低端的B350主板即可。如果玩家对超频更高的要求,则可以选择X370或者X470。1、内存超频测试测试内存用的是二条芝奇 F4-GB,在微星X470 GAMING PRO CARBON主板上从3333MHz开始一路往上尝试,最终将内存电压调到1.4V时,可以在3600MHz频率18-20-20-38 CR1时序下稳定跑各种测试并过memtest64 2小时测试。2、CPU超频测试2代锐龙应该是存在频率墙,我们手上的这4片CPU都很难在全核4.3GHz频率下过拷机测试。Ryzen 7 2700 在1.38V下稳定在4.2GHz过各种测试和AIDA64 FPU拷机半小时,相比默频全核3.5G高出了20%。但即便电压拉倒1.5V,也无法再4.3GHz的频率下过拷机测试。1.5V以上电压过于危险,不作尝试。Ryzen 5 2600 则可以在1.36V电压下稳定4.2GHz过各种拷机测试,比默认的全核3.75GHz高了12%。与2700一样,1.5V都无法在4.3GHz的频率下过拷机测试。我们对4.2GHz的Ryzen 7 0做了简单的测试,汇总如下:整体来说,超频到4.2GHz的Ryzen 5 2600相比默频时,常规性能提高了12%,与8核的Ryzen 7 2700相当。超频到4.2GHz的Ryzen 7 2700相比默频常规性能提高了21%。超频后的Ryzen 5 2600游戏性能几乎等同于4.2GHz的Ryzen 7 2700!只需要一半的价格就能获得顶级CPU同样的游戏体验,可以算是AMD送给普通玩家的福利,同时这也是Intel禁止低端CPU超频的原因(鄙视Intel-_-!)。3、功耗测试功耗测试是在AIDA64 FPU拷机15分钟后读取平台的功耗。由于测试平台安装了3个SSD和2个HDD、280水冷和4个140风扇,满载的功耗会稍高。AMD Ryzen 7 0的TDP同为65W,从测试结果来看,基本符合。超频到4.2G的AMD Ryzen 5 2600平台满载功耗为198W,CPU核心功耗在120瓦左右,一个7相供电的B350主板就足以应付。而超频到4.2GHz的AMD Ryzen 7 2700平台满载功耗达到了265W,此时CPU核心功耗也达到了180W。可能会需要一块10相供电的X470主板才能很好的支持。4温度测试温度测试采用玩家风暴新方舟机箱自带的船长280水冷散热器。Intel的CPU由于内部使用的低端硅脂严重影响了CPU的散热,于是对于8700K这样的高端CPU来说,1000元的高端散热器和200元的使用起来没有任何区别,拷机都是温度轻松超过100度(继续鄙视Intel -_-!)。室温26度,待机温度都在30度左右。由于核心内部180W的巨大功耗,超频到4.2GHz的AMD Ryzen 7 2700拷机温度达到了73度。想要知道i7-8700K在核心功耗达到120W时的温度有多少吗?我也不知道!因为在使用九州风神船长240水冷时,8700K超频到4.6G电压1.23V的情况下(此时核心功耗120W左右),ADIA64 FPU拷机温度5秒升到100度,然后就触发CPU温度保护自动关机.......在给AMD点赞的同时,也期望Intel的桌面CPU能够早日回归钎焊导热。七、总结:性价比再一次成神 Store MI技术带来新变革AMD Ryzen 7 0处理器在规格上,相比Ryzen 7 0X保持了同样的核心/线程数量、缓存容量,只是频率低了几百MHz,性能损失并不大。而且它们俩依然完全不锁倍频,对于动手能力强的玩家,只需要简单超频设置就能让它拥有比2700X、2600X更强的性能,可玩性相当高,性价比非常凸显!另外,Ryzen 7 0的热设计功耗都降低到65W,功耗和温度表现更加精细,而且同样附送原装风扇,再加上价格也都各自便宜了200元,对于价格和功耗更敏感的用户来说无疑更加合适。StoreMI技术则是AMD回馈给用户的福利,AMD 400系列以及后续的主板都能免费使用。它只需要消耗极少的SSD容量,就能让机械硬盘获得与SSD一样的速度,消除存储瓶颈,而且不同于Intel Optane傲腾技术,它不需要用户额外花费一笔银子再去买一条SSD单独做缓存加速,使用起来也更加简单方便。另外,它对SSD的写入消耗处于一个非常正常且合理的水准,并不会折损SSD的寿命,安全性方面只要正常操作,也不会有任何问题。对StoreMI技术的一点期待:希望后续版本的StoreMI程序在SSD完全损毁无法识别的时候,也能正常移除被融合的机械硬盘,如此的话就彻底完美了!这样的StoreMI硬盘能够拥有机械硬盘的可靠性、固态硬盘的速度,同时还能享受超大容量!想想都令人心动。AMD StoreMI是一项非常非常不错的技术,在彻底解决安全问题之后,StoreMI会得到多数用户的认同、让市场接受,引发一场真正的革命也未可知!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欢迎转载:消灭电脑性能最后一块短板
AMD StoreMI了解一下?_生活记录_什么值得买
消灭电脑性能最后一块短板
AMD StoreMI了解一下?
什么是StoreMI?最近几年,如果要问电脑性能有什么短板的话,可能大家都一致认为是,毕竟就日常应用和游戏而言,CPU性能过剩,显卡性能则在不断飞跃,机械硬盘的救命稻草就只有持续扩张容量了,但本质上机械硬盘性能可以说是遇到了瓶颈。而随着的不断发展,速度上吊打机械硬盘不说,在容量上也有逐渐追赶上来的趋势。奈何高容量固态硬盘售价还是太贵,目前大容量储存还是以机械硬盘为主。如何补齐机械硬盘这个电脑上最后一个性能短板,Intel推出了傲腾内存,为硬盘加速。而AMD在随着X470新一代芯片组发布推出了StoreMI技术。这AMD的StoreMI是什么鬼?简单来说这技术也是为机械硬盘加速,通过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相结合,采用分层储存概念,通过智能感知热数据,将使用频率较高的文件转移至固态硬盘中。AMD StoreMI加速模式支持SATA接口和NVMe(M.2)接口两种固态硬盘。除了固态硬盘为机械盘加速外,利用DDR4内存的告诉带宽也一并利用为其加速。在StoreMI技术出现之前,固态硬盘放游戏、软件和机械硬盘放照片视频是通过用户自我判断以及操作。而StoreMI则是将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的储存空间融合成一个整体,理清哪些游戏、程序是你常用的,自动转移到固态硬盘中存放,以加快加载速度,至于那些比较重要,但平时查看几率不多的照片和视频的之类,则自动移至机械硬盘放置。参测主要配件一览:既然要玩StoreMI,当然少不了X470主板和新一代Ryzen CPU,当然同样少不了的就是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AMD Ryzen7 2700用的CPU是Ryzen7 2700,Zen+架构,12nm工艺。8核16线程,基础频率是3.2GHz,得益于新工艺制程加持,加速频率高达4.1GHz!配备的Wraith Spir在规格上当然就没有2700X配备幽灵Prism那般豪华了,但也是支持RGB光效,支持主板调节色彩。散热主体采用铜芯+铝挤结构。主板:微星X470 GAMING PLUS这次用的主板是微星X470 GAMING PLUS,定位千元级,ATX板型设计,红黑配色颇有激情。由于X470芯片组主打高端市场,相信用它来玩超频的人估计不在少数,为此微星X470 GAMING PLUS在供电上做到了11相供电以及8+4Pin CPU供电接口。为超频做好电力供应储备,而更多的供电相熟能增强超频CPU的稳定性,毕竟供电相数越多,每相供电的压力、发热就越小,翻车几率自然少得多。南桥散热片双路M.2接口,支持NVMe协议和PCI-E Gen 3x4标准,速度最高可达32Gb/s。质量超重显卡现在是屡见不鲜,而PCI-E接口也一改以往的脆弱本质,为了增强PCI-E插槽强度,X470 GAMING PLUS加入了PCI-E钢铁装甲,除了增强牢固性外还能屏蔽电磁干扰。音频芯片四周带尼吉康音频液态电容,还有带RGB灯效抗干扰的音频分隔带。电容后置I/O接口一览。虽然是X470芯片组,买的人相信没多少个会用Ryzen APU吧?但微星还是为其配备了视频输出接口,这个细节点赞。固态硬盘:三星860EVO/机械硬盘:4TB紫盘三星860 EVO250G固态硬盘和西数4TB机械硬盘。内存:宇瞻黑豹DDR4 3000MHz 8G*2&新一代锐龙凭借Zen+架构,内存延迟低了很多,做测试时高频内存就必不可少了。内存用的是宇瞻黑豹DDR4 3000MHz 8G*2,时序16-18-18,电压1.35v,虽然没灯,但马甲的颜值做得不错,听说最近内存开始降价了?显卡:微星GTX&1060&Aero&ITX&OC由于Ryzen7 2700不集成显示核心,因此使用独显是必须的。显卡我用的是微星GTX&1060&Aero&ITX&OC,这卡最大亮点相信你能一眼看出:Mini-ITX规格,尺寸仅为175*115*38mm,适合组建小钢炮的玩家。尤其是使用MATX、ITX机箱的用户群。Zero Frozr散热系统带低载停转技术,够安静。225px刀锋风扇和8mm S型热管足够带走GP106核心的热量。测试平台一览实测走起!首先从AMD官网找到并下载Store MI软件,安装。这里要吐槽一下AMD,软件都是英文的,对国内众多网友来说并不友好。根据我个人理解,AMD Store MI分为三种模式,第一种是引导模式,就是利用固态硬盘为机械硬盘中的系统加速,这种适合原本在用机械硬盘后续买了固态硬盘的用户。而第二种是不带引导模式,适合我这种固态硬盘已经有系统,但又想为机械硬盘加速的用户。第三种则是固态硬盘本身已经有系统的情况下再用另一个固态硬盘与机械盘组建新的Store MI。组建成功后我们能加入2GB内存作为新硬盘的高速缓存,在16G内存起步的今天,牺牲2GB内存还是湿湿碎啦。为什么没有软件设置截图详情?Emmmm,安装软件时由于过于专注英文安装界面,所以遗漏了截图,等后续出了中文版后再写一波教程来骗金币吧,哈哈。在组建成功后,硬盘会被识别为AMD T00 Store MI盘符,其容量是固态硬盘250G+机械硬盘GB。测试成绩、总结:&先来一波使用了Store MI的硬盘读写速度表现:AMD T00 Store MI分区各项软件读写成绩光看一个数据可能觉得没什么冲击力,我们不妨看看机械硬盘、固态硬盘,StomeMI硬盘三者的读写成绩对比吧。游戏载入测试测试成绩一览,经过AMD Store MI“混合”后的硬盘,可以说说基本上性能跟三星860EVO固态硬盘较为接近,当然测试中部分逆天的4000MB/s的读取速度已经远超850EVO固态硬盘本身,这就要归功于那2GB内存的功劳了。在以往我们可通过Ramdisk享受到内存所带来高速读写的快感,但是不能保存数据的烦恼,而Store MI则完美解决这一痛点。AMD Store MI的出现简直就如给自行车装上一个跑车发动机那般酸爽。除了体验爽翻天以外,更重要的是该技术随X470主板附送,可以说AMD Stome MI的诞生符合农企一贯务实厚道的作风。相比Intel的傲腾内存还要花钱买不知高到哪里去了。各位在用X470平台的小伙伴不妨试下AMD Store MI的机械盘免费提速大餐哦!各位广大A饭请跟我高呼一句:AMD YES!感谢各位阅读全文,欢迎各位小伙伴打赏和关注阿鲁哦。
推荐关注:
鼠标移到标签上方,
尝试关注标签~
相关热门原创
作者其他原创(32)
文中提到的商品
minij小吉 G1K-MZB水珠壁挂洗衣机(非智能版)
上汽通用别克GL6
【轻众测】CB12 漱口水
Yeelight皓石LED吸顶灯Pro
【轻众测】心想 即热饮水机
赞1276评论689
赞124评论99
赞76评论73
赞437评论4
赞849评论1080
赞18评论59
赞1076评论167
赞660评论291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AMD锐龙72700/锐龙52600评测:搭配这黑科技,游戏变得更快
AMD锐龙72700/锐龙52600评测:搭配这黑科技,游戏变得更快
自从一代的锐龙处理器发布之后,更多的核心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注意,并且使得桌面级处理器往着更多核心的方向升级——就连蓝厂的新一代产品也向着多核心迈进。不够在更多核心的背后,我们不难发现因为工艺制程与TDP的限制,在处理器有着更多的核心之后,其多核心频率往往会有着一定的下降——对比蓝厂的7代U和8代U,你会发现这个现象非常的明显。而这次,AMD掏出了Zen+架构,搭配上其“女朋友”(我说的是GF半导体晶圆代工厂)的12nm制程,让锐龙2代处理器的频率相比前一代有着较高的提升。今天的两位主角——AMD锐龙72700处理器与AMD锐龙52600处理器——就是在这两个升级下的最大受益者。
主角是它们
看了我的那么多篇评测,估计大家都对AMD锐龙处理器的外包装非常的熟悉了吧。AMD锐龙72700与锐龙52600处理器的外包装还是老样子,灰色为主体,正面有着“锐龙AMDRYZEN”的字样。这两款处理器都附送风扇,所以盒子是正正方方的形状。
之所以说AMD锐龙72700处理器与锐龙52600处理器是架构与制程工艺提升的最大受益者,原因在于他们的基础频率就比上一代产品要高200MHz了。AMD锐龙72700处理器依旧为8核心16线程设计,基础频率为3.2GHz,单核最高加速频率为4.1GHz——这两个参数分别比1700要高0.2GHz、0.4GHz。
AMD锐龙52600处理器为6核心12线程设计,其基础频率为3.4GHz,单核最高加速频率为3.9GHz,分别比1600要高0.2GHz、0.3GHz。要注意的是,这两颗处理器的TDP均为65W,和上代一样,这频率的提升是12nm工艺最为直接的体现。
两颗处理器的本体,没啥好说的,都是一个样。
AMD锐龙72700处理器配备了WraithSpire散热器,支持RGB灯效,只要把附赠的RGB线插入主板对应的接口,就能通过主板灯光程序控制散热器灯效。
AMD锐龙52600处理器配备的则是WraithStealth散热器,按照经验来讲,这个散热器也足够镇压65W的处理器了。
这次还是用技嘉的板皇X470AORUSGAMING7WIFI来做测试,内存则是芝奇的SNIPERX3400MHz内存,显卡为XFX的RXVega56非公版。
对了,这次的主角还不仅仅只是两块处理器,还有一块三星的860EVO固态硬盘。为啥这一块小小的硬盘也能作为主角呢?因为在X470主板上,附送了一个StoreMI技术。这个技术可以把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甚至内存结合起来,共同为机械硬盘进行提速。这块860EVO固态硬盘就是后头用来作为测试的主要工具之一。
这块860EVO虽然是M.2接口的,可是走的是SATA通道。容量为250GB,官方标称的最大顺序读取速度为550MB/s,最大顺序写入速度为520MB/s,有着512MB的缓存。
之所以选择这块硬盘,是因为目前顶级的X470主板上,基本都会配备两个M.2插槽。一条直接连接CPU、支持PCI-E3.0x4,可以充分发挥NVMe协议固态的性能。而因为第二条一般都是走南桥的通道,往往只支持到PCI-E2.0X4和SATA3,如果再插一块顶级NVMe协议固态上去,很可能会限制固态的速度。这时候,用户可以加一块较为普通的固态上去,利用StoreMI技术,让这第二块固态为机械硬盘加速。啥?你问用2.5寸的固态硬盘行不行?当然行啊,我用这个M.2接口的860EVO只是为了省事而已,可以少插两根线。
理论测试成绩
这次不多说了直接上测试成绩吧。
3Dmark的各项跑分,在TimeSpy的测试中,AMD锐龙72700处理器的领先幅度较大,比i78700要强上不少。而在另外两个FireStrike的测试中,两者的差距则是缩小了不少,不过依旧是核心更多的锐龙72700要强一点。而在锐龙52600与i58600的对决中,锐龙52600多了6条线程,i58600双拳难敌四手,每个项目的成绩落后幅度都挺大的——甚至在FireStrike的测试项目中都没有缩小差距,差距反而是扩大了。
7-Zip压缩解压测试,这个测试很看重处理器的线程数与频率,和内存频率没有太大关系。AMD锐龙72700处理器依旧独领风骚,而锐龙52600则是凭借着能够维持更高的多核心频率也罕有的击败了8700——不过你要是要求他一直有这个成绩,那就过分了,毕竟锐龙52600要比8700便宜900块呢。
因为锐龙72700和锐龙52600的单核最高加速频率,要比i78700和i58600来的更低一些,因此在CINEBENCHR15的测试中,前两者的单核心性能是稍微落后一点的。可是我们可以看到,锐龙72700对的最高单核加速频率为4.1GHz,其单核成绩为169cb;而i58600的最高单核睿频频率则是4.3GHz,其单核成绩为171cb——在相差0.2GHz的频率下,两者的单核成绩的差距也是非常的小。可见锐龙处理器的同频单核性能完全是不虚对手的,只要有频率够高、性能就有一定的保证。这次的12nm制程给锐龙2代处理器带来的频率的提升、间接也是提高了他们的单核心性能。在核心数已经够多的情况下,相信AMD以后的动作也是优化制程工艺的同时,努力提高处理器的频率来获得更好的性能。
CPU-Z反应的情况也是如此,AMD锐龙72700与锐龙52600的单核心性能很接近对手,而多核心性能则是呈现反超的情况。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国际象棋的跑分非常的“玄乎”,不说别的,AMD处理器的跑分似乎一直都是落后对手的,就很奇怪。不过这次两款锐龙2代处理器在这个项目中还是和前两个项目一样,单线程落后、多线程领先,没有败的太难看。
SuperPI的成绩,i78700与i58600的单核睿频频率都比较高,因此成绩也是要好一点,这也是蓝厂的优势项目了。从落后幅度上说,这次的测试中AMD锐龙2代处理器也算不上败的太难看。
WinRAR,这个测试不知道是不是有个bug,i78700只比i58600多六条线程,可是前者的测试成绩要比后者强60%左右。按理说超线程技术目前只能提高30%左右的性能,不应该有这样的情况。反观AMD这边则是平滑的多了,同时凭借着更多的线程,在这个项目上锐龙52600还小超了i58600。
我记得在锐龙1代处理器的时候,在wPrime这个项目上还是有一点落后的。可是在锐龙2代处理器发布后,凭借着更多核心与更高的频率,它在这个项目上的成绩已经超越了对手。AMD锐龙72700与锐龙52600都有着一定的领先,比对手快了近0.4秒与0.5秒。
x264FHDBenchmark是用来测试处理器转码性能的跑分软件,这个软件对于核心数与频率都非常看重。我们可以看到,AMD锐龙72700处理器的成绩依旧是最高的,同时锐龙52600的成绩也逼近了i78700.而i58600的测试成绩惨不忍睹,没有超线程的它只能垫底。
那在实际应用中,性能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吗?MediaCoder对4K烤鸭视频进行转码,转换成1080P分辨率、5Mbps码率的视频。AMD锐龙72700处理器最快,领先了第二名的i78700有近20秒之多;锐龙52600紧随其后排在第三,落后第二大约10秒左右;至于i58600,很惨,落后锐龙52600近15秒。
游戏测试成绩
先说结论:这几个处理器的游戏性能都是五五开,都拉不开差距。讲道理,这些中高端处理器跑游戏,帧数的差距太小了,显卡才是限制帧数的主要瓶颈。
先看3DMark的各项成绩吧,在TimeSpy测试中,两款锐龙2代处理器均以微弱的优势战胜对手,不过优势并不明显。我们可以看到在更多的核心与线程数的情况下,TimeSpy成绩是有一定的提升的。此外在基于DX11的FireStrike测试中,这几款处理器都打得有来有回:有时候是锐龙72700有优势,有时候则是8700强一点。不过不管怎么比,8600还是最弱的一个。
最近一个比较新的跑分软件SuperpositionBenchmark,通过绘制场景来测试显卡性能,而场景则是具有大量的光线、粒子与多边形的存在,能充分压榨显卡的性能。在1080P、Extreme的测试条件下,这4颗处理器差距并不算大,只是i58600依旧垫底。
基于DX12的奇点灰烬测试,这次既然是锐龙52600处理器的成绩是最好的,而锐龙72700则是落后0.7FPS——我觉得这是误差。不管怎么说,它们都比对手要强。
古墓丽影:崛起的测试成绩,两款锐龙2代处理器虽然和对手拉不开差距,不过依旧处于领先状态。
相信大家都知道绝地求生:大逃杀这个游戏吧,这个游戏上一年刚出的时候优化很差劲,自从正式版上线后,经过几个月的优化,现在的优化已经没有那么垃圾了。这几款处理器的帧数差距在2帧左右,也不影响游戏体验。不过在我测试的时候,觉得锐龙72700处理器的平滑度最好,掉帧的情况比其他3款处理器要少一点。
使命召唤14,在Vega56显卡与AMD锐龙2代处理器的推动下,帧数轻松超过120帧。不过这个游戏中貌似蓝厂处理器的表现更好一点。还是那句话:差距不大。
堡垒之夜的模式和绝地求生:大逃杀模式很像,虽然画风改为了卡通风格,可是对硬件的需求并不算低。不过这个游戏对硬件的优化比绝地求生要好上一点,AMD锐龙72700处理器在这个游戏中的帧数要比其它处理器要高一些。
不过总的来说,这几款处理器在游戏中的表现都差不多,如果是纠结买哪个处理器玩游戏的表现更好,那你得看看你玩游戏的时候会不会在后台开一堆的程序了。
AMDStoreMI技术解析
在锐龙2代处理器诞生之初,AMDStoreMI技术其实已经公布了。这个随着X470免费附赠的技术,最大的功能就是可以让用户将空闲的内存、固态硬盘(SATA与NVMe皆可)共同为机械硬盘加速,让机械硬盘也能够获得接近固态硬盘的速度。
AMDStoreMI技术可以将慢速的驱动盘融合到快速的驱动盘内,比如将机械硬盘融合到固态硬盘中,还能特别的划分2GB的内存作为缓存。此外它的自主学习算法可以不断优化常用的文件,将常用文件放到最快的驱动器上,加速文件的存储与读取。
这个“加速文件的存储与读取”,听起来是不是很像隔壁家的傲腾技术?其实AMDStoreMI技术和傲腾技术作用都是通过更快的存储器作为缓存,来为固态硬盘加速。可是他们两者的实现方式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在兼容性等其他方面也有着一定的差异。
首先,傲腾技术只能使用专门的傲腾内存来作为缓存盘,而且傲腾内存目前只有16G和32G,容量比较小。其次这个傲腾内存走的是PCI-E3.0x2通道,并不能算是有着极限的速度。此外,傲腾内存的实现方式非常的粗暴,就是把自身作为机械硬盘的缓存盘,通过算法将用户常用的内容放入这块缓存盘中,当写入或者读取这些东西的时候优先从这个缓存盘中读取(实际上我们能够看到、使用到的容量只有机械硬盘的容量)。
AMDStoreMI技术则是没有那么多限制了,它支持NVMe固态、SATA固态甚至傲腾内存都能作为加速盘来使用,最大支持256GB的固态硬盘(傲腾内存目前最大的容量只有32G)。因为支持NVMe固态,因此它也支持走PCI-E3.0x4通道的顶级固态硬盘,甚至还可以划分2GB的内存作为一级缓存区,速度能够再一次提高。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个StoreMI技术不仅仅只是把常用的东西放在加速盘中,更是在建立的时候,将这加速盘分为几个部分融入到机械中,让一个特定容量、特定块的机械硬盘都有一定的缓存空间,因此我们能够看到、使用到的容量是固态+机械融合后的共同容量。这样的做法,让AMDStoreMI硬盘进行写入读取的时候,可以同时往固态与机械硬盘中存入数据。在存入数据之后,锐龙处理器能根据情况实时迁移常用的数据块,让常用内容放置在加速盘甚至内存上。从理论上来讲,AMDStoreMI技术要方便许多,同时效果也更为的明显。
AMDStoreMI技术的安装
这个软件目前在AMD官网已经能够下载到,不过是全英文的,这里给大家展示一下安装与启用的步骤。
下了软件之后,安装,直接点Next下一步。上面是完全安装,下面是按照习惯来安装的——大家都是第一次用,没有什么习惯不习惯的,全安装就好。
期间可能会叫你安装一下JAVA1.7版本,你点Yes就行了。我这没有,是因为我工作需要,机子之前已经安装了JAVA1.8了,无需再安装。约莫估计安装用了30s不到。安装完成后会叫你重启,这一步建议大家马上重启。
重启之后状态栏会多一个这个图标,而桌面也会多一个对应的软件快捷方式,我们点击快捷方式或者图标进入软件进行配置。
这个软件有3个选项,这个得好好给你们说清楚,比较重要。
第一个选项,创建一个可以启动的StoreMI硬盘。这种情况适用于只有一块固态硬盘与一块机械硬盘的用户,并且其中一块硬盘已经安装了系统。也就是说如果你现在系统盘就是固态、仓库盘(从盘)是机械,想用系统盘为仓库盘加速,那你选择第一个。需要注意,这样做你的机械硬盘中的数据会没掉,提前做好备份。
第二个选项,创建一个无需启动的StoreMI硬盘。这种情况适用于有两块固态硬盘与一块机械硬盘的用户,其中一块固态已经安装了系统,另外一块固态与机械则是作为仓库盘使用。这个选项就是把另外的一块固态与机械硬盘融合起来,和第三个选项不同的是,这个选项适用于目前另外一块固态或者机械硬盘中,其中一块有着数据的情况(如果两块都有,则需要清空其中一块硬盘的数据与分区)。不过我在尝试使用这个选项的时候,它提示“fortransformdataonlyonedrivemayhaveapartition”,也就是“对于转换数据,只有一个驱动器可以有分区”,大概是因为我固态和机械都有分区了,所以需要删除一个——后来我拿了一块新机械硬盘就能使用这个选项了。
第三个选项,新建一个无需启动的StoreMI硬盘。这个选项的作用和第二个选项差不多,只是如果你的另外一块固态和机械硬盘是新的、没有格式化、没有分区什么的,可以直接使用这个选项进行创建。
选择了建立模式之后,软件会显示出当前可以建立StoreMI的硬盘。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你需要把比较快的固态硬盘选中“Fast”选项,代表这块盘是用来加速的;而比较慢的机械硬盘则是需要选中“Slow”选项,代表这块盘是被加速的。目前只支持两块盘融合成一个Tier(融合盘),选择好后我们点一下CreateOptions按钮。
在这个界面中,其它选项不用动。在最后一个“DRAMcache”中,我们可以选择最大2G的内存空间给这个Tier再进行一次加速。反正我电脑是16G的,给2G做cache也无所谓啦。设置好后选择CreateTier,就会自动开始创建Tier了。
等一段时间,软件提示创建Tier成功,也就是创建AMDStoreMI硬盘成功了。这里不用重启电脑,我们打开磁盘管理就能看到新创建的Tier了。
我们可以看到,原本在磁盘1位置的固态、磁盘3位置的机械,现在都空了出来。系统依旧能检测到这两个位置有硬件,可是没有显示容量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磁盘4,其容量为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的容量的总和——固态为230多G,机械为2700多G,加起来就是3023.39G了。容量叠加也是AMDStoreMI技术的特性,从这点上看其理念明显和蓝厂的傲腾有不同。把这个硬盘格式化然后分区后,就能当做普通硬盘那样使用了
AMDStoreMI技术性能测试
性能测试部分,会使用测速软件来测试AMDStoreMI硬盘的性能。同时会模拟日常使用情况,来考察AMDStoreMI硬盘在压缩解压、打开软件等方面的性能。
我们先看ASSSDBenchmark的测试成绩,从上到下分别是机械硬盘、固态硬盘、AMDStoreMI硬盘的成绩。我们可以看到,AMDStoreMI硬盘的写入成绩和固态无异,也就是写入的时候会直接写入到固态里面。在写入之后,系统会判断这些数据等下是否会用到,然后放一份到内存缓存中。因此在读取方面,从内存中读取数据,其速度就要快的多了,达到了4317MB/s。此外,在4K碎片文件读写与4K多线程并发碎片文件读写上,这块AMDStoreMI硬盘的速度也和固态硬盘差不多,甚至因为内存cache的缘故而略有胜出。响应速度方面,AMDStoreMI硬盘的写入响应速度和固态没有差异,因为所有文件写入到AMDStoreMI硬盘时,都是优先写入到固态硬盘那部分的;而读取方面的响应速度和机械硬盘差不多,大概是因为在读取的时候需要同时在内存、固态、机械三个介质中寻找,特别是机械硬盘的响应时间本来就高,因此AMDStoreMI硬盘的响应时间也较高。
ATTODiskBenchmark的测试结果也和ASSSDBenchmark差不多,在写入数据的时候,性能接近固态硬盘。而在读取数据的时候,性能则是大幅度超过了固态硬盘。
Anvil`sStorageUtilities测试,我们可以看到AMDStoreMI硬盘的各项数据都吊打传统的固态硬盘。其读取速度更是要比固态快的多,只有在部分项目的写入速度上略有不及。同时,各个项目的响应时间也接近于固态硬盘。
CrystalDiskMark磁盘测试,AMDStoreMI硬盘的成绩依然好的“过分”,读取成绩依旧那么优秀。
看完了软件测试成绩,我们来看看在日常使用中,AMDStoreMI技术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体验。这一部分会做文件解压测试、程序加载测试等,同时会让AMDStoreMI硬盘连续3次进行同一项操作,以此来查看会不会有什么不同。
首先是WinRAR的压缩解压测试,固态硬盘解压只需要21秒多,而机械硬盘却要96秒。对于AMDStoreMI硬盘来说,其所费时间虽然比不上固态,不过也只要26秒多,和固态差不多,比机械硬盘快多了。而连续进行3次的解压测试后,所费时间都差不多,没有太明显的进步。
将80张图片加入到Photoshop中,AMDStoreMI硬盘、固态和机械的成绩都差不多。不过在连续进行3次这样的测试后,AMDStoreMI硬盘所花费的时间要短了一些,在第二次、第三次的测试中,其所费时间比固态要少一点。
接下来我们看看游戏的加载情况。加载古墓丽影:崛起的Benchmark测试场景,记录所费时间。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有着2秒的差距,而AMDStoreMI硬盘则是处于两者之间、接近固态硬盘的速度。不过在第二次、第三次加载的时候,AMDStoreMI硬盘所耗费的时间都有一定的缩短,甚至比固态硬盘还要快上一些。在第三次的时候,其耗费时间与固态硬盘的相比,足足少了3秒!
奇点灰烬的载入情况和古墓丽影的类似,不过也有不同的地方。首先,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所费时间的差距非常的大,而AMDStoreMI硬盘所费的时间则是和固态相近。此外,AMDStoreMI硬盘在第二次载入的时候,速度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到了第三次载入的时候,则是节省了接近一半的时间。
当然,有些游戏的加速效果并不明显,比如GTA5。因为有过场动画的存在,机械与固态的加载速度都差不多,AMDStoreMI硬盘又是处于两者中间,并且随着加载次数的增加而有着接近固态的速度。
从软件测试成绩和模拟现实使用的情况来看,AMDStoreMI技术还是有着比较明显的提升的。它不仅只是作为了机械硬盘的缓存盘,更是可以将固态的容量也利用起来、不像是传统意义上的缓存那样对用户不可见。此外,它的机制让其在实际应用中有着一定的意义,在进行解压、程序加载的时候,其速度都和固态差不多;在重复多次任务运行后,更是因为有着内存cache的存在而有着超越固态的性能表现。这个技术在搭配AMD锐龙处理器的SenseMI技术后,能在日常使用中判断用户常用的文件、并对其进行加速,可以说,这是越用越智能的技术。
制程的提升,让AMD锐龙72700与锐龙52600处理器的基础频率与加速频率有着较高的提升,在同频性能不虚对手的情况下,这样的频率提升连同多核心的优势,在大部分的测试环节中都取得了胜利。我们该看到的是,多核心一直是AMD锐龙2代处理器的优势,同时因为频率的提升,其单核心性能更是直追对手——可以说,AMD锐龙1代处理器的最大短板,已经被制程工艺给弥补了过来。
此外,这次的最大亮点还是AMDStoreMI技术的引入,这个X470主板附赠的功能,在打开时候是真真正正的让机械硬盘有着固态硬盘的性能、同时也不会浪费存储空间。甚至因为内存cache与AMD锐龙处理器的SenseMI技术的关系,在多次运行某一程序或者进行某一操作后,其所费时间要比第一次少一些,甚至比纯固态所费的时间还要短。这是这种加速盘最大的意义,这也是为什么我要花费大量的篇幅来介绍这个技术的原因。
在AMD锐龙72700、锐龙52600与AMDStoreMI技术的加持下,程序的加载能变的更快,无论在工作还是在游戏中,用户都能节省下大量的时间——缩短无关重要的加载时间,让用户有能把精力集中在重要的内容上,这大概就是AMD锐龙处理器与AMDStoreMI技术诞生的原因之一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md storemi x370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