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如何应对安全挑战

数字化时代的金融变局 银行业返老还童_网易财经
数字化时代的金融变局 银行业返老还童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993 年的早春,我刚刚来到当时位于深圳蛇口的总行工作。一天傍晚,我和同事饭后散步到蛇口商业大街的一家国有银行支行营业厅门口,看到了一台当时在国内还非常罕见的ATM机(自动取款机)。我们随即感慨:毕竟还是大行实力更雄厚,这么快就领先布放了代表最新科技水平的自动取款机。可待我们凑近一看,才发现那台ATM机的显示屏上蒙着一层厚重的灰尘,银行卡的插卡口也挂着零星的蛛丝。很显然,和网点门前熙熙攘攘的人流相比,使用这台ATM机的人还少得可怜。它独立一隅,基本上沦为一个尴尬的摆设。作为银行管理人员,我们在心里也打了一个很大的问号——究竟会有多少人使用这个“自动”的“取钱机器”呢?10 年之后,正值全球第一轮互联网泡沫的巅峰。受海外资本市场对科技公司的疯狂追捧,国内互联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在总行,我接待了一批又一批我国电子商务的早期创业者。他们希望当时已经声名鹊起的招商银行能够帮助他们构建技术平台,解决当时在网上商贸中最为棘手的支付问题。在互联网商务发展的初期,由于缺乏支付、清算等基础设施建设,供应商和客户不得不大量采用“线上下单、线下现金支付”的交易模式。这种局面极大限制了在线交易规模的扩张速度,一度令创业者们叫苦不迭。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在20 世纪90 年代开始显著增强了。其间,美国已经有人尝试开设独立法人的互联网银行。全球支付品牌的维萨、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快速通过铺设POS刷卡机(一种有现金或易货额度出纳功能的系统终端)取代传统手工压卡机。国内当时还不太为人所知的招商银行,通过把个人账户的定期和活期存款,人民币和美元、英镑、港币等外币记到一张借记卡上,创造出“一卡通”这一跨区域通存通兑和消费的新金融工具,一时风靡大江南北。信息技术的嫁接让古老的银行业返老还童,洋溢出令人热血沸腾的青春气息。我也因此跃跃欲试,寻求一展身手的机会。果然,在不久之后一次重大机缘的召唤中,我欣然受命筹建我国专司银行卡电子支付的机构--中国银联,开始了一段电子金融支付领域的创业历程和中国银联高歌猛进的职业生涯。电子金融社会来临白驹过隙。跨入21 世纪,转眼又是10 余年。在这10 余年里,信息通信行业方兴未艾,尤其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以不可思议的发展速度为我们架设了一个乱花迷眼的“数字世界”,更为我们打造了一个目不暇接、琳琅满目的“电子金融社会”。自助金融成为主流。时代变迁,再也不会有人质疑“会有人使用ATM机吗”这样仿若隔世的问题了。大街小巷早已布满了各种自助金融服务设备,它们矗立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发挥着“网点替代者”的作用,而网上银行让我们告别了冗繁的排队等待。只需要一台电脑终端,就能轻松办理所有非现务。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设备成了随身的金融管家。我们在手机上用移动银行的客户端程序查询账户余额,向亲朋转账,用移动证券软件浏览股票行情,下达交易指令。而今,集成了近场通信(NFC)芯片的手机帮助我们在地铁、公交上自由、快速地通勤,让我们在便利店里彻底告别现金找零。不远的将来,现金支付也将悄然淡出。无论是车水马龙的CBD(中央商务区)购物中心,还是偏处一隅的街坊料理店,几乎所有的商家都配备了POS机,大部分的购买者也都习惯了在收银台前刷卡支付——信用卡、借记卡、商业预付卡……越来越厚的各色卡片挤占了钱包中原本属于纸币的位置。年轻人开始把玩各式各样的支付工具。他们在公交站候车的闲暇掏出手机,对着站台上的灯箱广告拍下一个二维码,一套衣服两天后就寄到了他们家里;他们在社区的便利店里结账时,和店老板一起掏出手机摇动两下,就能调出对方的支付账号,输入金额并完成转账;他们甚至只需要在咖啡店的指纹扫描仪上伸出食指通过指纹验证,就能通过银行向商家发出支付指令,换得一杯热腾腾的卡布奇诺咖啡。电子商务大行其道。一边是传统商家的柜台和门面悄然转移到了电脑的显示器和手机的屏幕上,买家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能“淘宝”、下单;另一边,完善的在线系统帮助买家快速完成比价和支付,快捷的物流系统实现了飞一般的配送。当年深深困扰那些踏破银行门槛的互联网创业者们的尴尬问题早已解决,借助庞大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足不出户的“在线购物”成为了全民风尚。方兴未艾的还有哪些呢?虚拟账户系统正在纷纷打通账户之间的支付通道,这意味着金融体系外的庞大账户体系已悄然具备跨平台的转账、支付等金融功能。通货的形式更加多样,内涵趋于丰富,周转速度进一步加快。基于电子商务和支付、物流等交易服务的平台企业正从版图边缘切入,借助用户基础和交易数据孕育“金融基因”,快速成长为集融资业务、投资业务于一身的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泛金融”趋势风生水起。资金的实时汇划到账,网上商城的实时购买支付,水电煤气等费用随时随地缴款,证券市场随时随地的股票、债券、外汇及其他衍生品的投资交易,种类繁多的,高净值客户定制化金融顾问服务,高端持卡人、俱乐部会员的全方位管家式服务……眼花缭乱中,我们看到了金融机构的无所不在、无所不能。谁将主宰明日金融?20 年前,站在蛇口商业大街那台蒙尘的ATM机之前,我们又怎么可能想象出今天这幅波澜壮阔的电子金融大图景!究竟是什么力量带来了这一切?此番图景又将何去何从?在信息技术嫁接金融乃至引领金融的大趋势已经确立的前提下,明日金融又将由谁主宰?金融行业和其他行业的边界日趋模糊,它将越来越重要,还是越来越弱化?我想起世纪之交的2000 年,当我还在招商银行工作时,曾在一本书中写过这样一段话:“在以数字化生存的当今社会,一日千里发展的信息技术正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社会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决定着人类社会的未来。对银行业而言,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并继续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产生着意义深远的影响。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全球商业银行正在经历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站在新千年的入口处,我们该如何展望和描述21 世纪商业银行的发展与竞争趋势?”转眼间,已经过去了13 年,我们依然要问: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将对未来金融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不久前,一直领跑电子银行和互联网银行的招商银行行长,再次引用比尔· 盖茨关于商业银行类似恐龙行将消亡的说法,借此告诫商业银行要有危机意识,加快与互联网的融合创新,以应对互联网企业跨界金融的挑战。而我看到的则是,原来在大地上缓步行走的商业银行,如今插上了信息技术、互联网乃至移动互联网的强力翅膀,它们已经自由地、无所不能地翱翔在金融服务和互联网商业的广袤天空。我们都乐于想象,却受制于目力所限而无法穷见。今天,互联网和移动通信对金融行业的改造已经不再是一个有太大刺激力的话题,然而这样一个持续变革、持续创新的时代却委实赋予了我们更多的想象空间。带着敬畏之心,我希望通过这本书,和读者朋友们一起来探讨一些关于金融行业生长逻辑的话题。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石油天然气管道检测-学路网-学习路上 有我相伴
石油天然气管道检测
来源:QQ快报 &责任编辑:小易 &
我国油气管道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已经研究掌握了管道完整性管理基本方法和配套技术,部分大型管道企业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管道安全管理技术标准体系,对管道开展定期检测评价,依据检测评价结果及时对管道进行风险控制。有经验的企业会按照一定流程甄选检测机构,通过业绩审核、牵引试验、检测信号质量审核、开挖验证等手段对检测机构技术水平进行控制。管道检测完整性管理是一套系统、科学的方法,其对管道安全管理水平提升的效果得到了国内外业内广泛认可。检测和完整性评价是完整性管理的重要环节,国内油气管道企业经过十几年研究应用,已经形成了多项技术成熟、经实践验证可行的行业标准,对管道检测、评价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管道检测以承担油气管道安全责任的管道运营企业为主体,建立完善管道安全管理标准体系,燃气管道检测装置在全国范围推广管道完整性管理方法,实现我国管道安全管理水平整体提高。
本文相关:
- Copyright & 2018 www.xue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标签:&&&&
&标签:&&&&
&标签:&&&&
&标签:&&&&
&标签:&&&&
&标签:&&&&
&标签:&&&&
&标签:&&&&数字化教育时代,金融行业技能人才培养如何应对数字化教育时代,金融行业技能人才培养如何应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百家号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梁国胜“在世界金融业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金融业蓬勃发展,未来10~20年内,我国金融行业对各类金融人才的需求将有较大缺口。”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副院长郭福春在其主持的金融专业群国家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中谈到,现代化的金融体系需要一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金融人才进行运作和支撑,然而当前我国金融人才的培养和供应体系并不完善,金融业现有人才状况,尤其是高端金融人才和一线操作型人才的培养和供给,远远不能满足我国金融业发展的需求。据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金融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年)》预计,到2020年,我国金融人才总量将达到515万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或职业资格的从业者将占比6.9%以上。在金融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我国将要打造一支适应金融业务集约化和信息化发展趋势的高技能人才队伍,能够从事金融产品营销、客户服务、押运、钞票处理等基础银行业务操作。从金融行业人才需求结构来看,百才招聘网所发布的金融行业招聘对人才的学历要求并不高,占比最大的是大专,占47.19%,其次是本科,占38.71%。因此,有“培养5000多名银行行长”美誉的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一直走在金融行业人才培养和研究的前列。同时,随着我国学习型社会的来临,泛在学习发展迅速,已成为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形式。金融行业人才需求结构调整和学生学习方式变革,这两大背景使得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在推进金融专业群国家级教学资源库数字化的开发和应用。“泛在学习的特点是‘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郭福春介绍说,目前各高校都在推动数字化教材、数字化课程、专业教学资源库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为泛在学习创造条件,但泛在学习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一是优质教学资源供给不足;二是自主学习平台功能不够完善;三是学习效果得不到全面反馈。因此,郭福春及其团队围绕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怎么建、怎么用、怎么评”3个基本问题,设计了金融专业群国家级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一体化解决方案。据介绍,2008年至今,建设了金融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项目、金融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升级改进项目、互联网金融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完成了8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出版了50余部数字化国家规划教材,开发了5个国家专业教学标准。“泛在学习的前提是必须要有大量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以供学习者进行智能化提取。”郭福春说,目前,各种学习资源铺天盖地,令人目不暇接,但是,能够从学习者需求的视角,动态满足学习者需求,有效激发学习者学习欲望,为学习者带来丰富学习体验的优质教学资源还相对缺乏。虽然,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以金融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为抓手,依托金融学习者和行业企业的需要,分阶段开展了优质数字化资源建设。“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然,在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必须注重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郭福春介绍,学院通过与金融企业开展“校中厂”建设、订单班培养、混合所有制办学等多种产教融合模式,建立优质教学资源开发机制,逐步缩小教学资源的供给与学习者学习需求的差距,确保了教学资源的优质有效,并实现了金融专业群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开放共享,为职业院校学生、金融行业企业员工及社会学习者自主学习提供了优质教学资源。同时,随着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全面覆盖的无线网络和人人拥有的移动设备实现了点对点的连接,这种联通为泛在学习奠定了技术基础。所以,学院研发了基于云计算的自主学习平台,使所有教学资源均能通过学习平台进行有效应用。据记者从资源库的网站上获悉,资源库运用虚拟现实、三维动画、云计算等技术,有效整合教学资源,构建了在线学习社群,将银行临柜、互联网金融运营等职业工作场景转化为数字化模拟应用情境,构建了多维度师生互动体验相融合的数字化学习环境。“这为有效实施混合式教学、情境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提供了支撑,为学习者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问题导向学习创造了条件。”郭福春说,这促进了线上与线下学习的融合,推动了教法与学法的创新。同时,平台还从学习者学习心理出发,建设了全新“通关式”训练考核系统,大幅提升了学习资源的吸引力,强化了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开发出的教学资源库,学生的学习成效如何,这是检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和泛在学习的试金石。是否实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是否满足了当代学生的多样需求?是否能够对接行业企业用人标准?”郭福春及其团队在整个资源库的开发过程中,自己给自己设问,自己给自己加压。“这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价系统,引入行业企业评价主体参与教学考核评价。”郭福春说,学院系统设计了即时性、过程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考核评价系统。资源库平台融入了临柜、客户经理、理财顾问等金融企业岗位绩效考核的标准与流程,设置了校企“在线双导师”,支持教师应用网络空间开展“在线点评”与“在线实训指导”,打破了原来企业评价的时空限制,确立了校企合作的双元评价主体。同时,学院创设了教师网络教学工作量认定机制与学生网络学分替换机制,以评促学激发了教与学的活力;开发了针对教师与学习者特点的教学资源使用数据分析工具,实现了对学习过程和具体教学环节的跟踪,对学习者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学习效果进行了个性化分析和即时评价。“这些评价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一次性终结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模式,提高过程性评价的比重,把过程评价落到了实处,提高了教学评价的科学性。”郭福春说,自主学习平台还集成了教学数据分析、教学过程管理等功能,提供了个人学习数据记录、个人学习积分实时排序和学习方案、学习内容即时推送等智能化服务。“当然,在资源库教学内容的多花样提供,教学内容对学生学习的吸引力,以及到底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是教育教学上要永恒追求的事情。”郭福春谦虚地说:“我们团队只是开了个头,追求永远在路上。”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推动社会进步 服务青年成长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关键业务开放平台助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
作者:陶然 
分类 : 比特网
  全球数字化进程正在加速,金融行业希望通过ICT技术实现业务模式创新及全渠道金融服务,发展新的商业模式,但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金融行业转型面临严峻考验。
  打破局限性 迎接新挑战
  、、等新技术给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产品和服务通过数字化方式供给,客户使用数字渠道开展日常金融活动,基础设施满足实时数字化交互需求是通往数字银行的必经之路。
  但是,传统银行在架构体系上更多地采用了由事务处理类场景驱动发展的集中式架构,架构体系也相对封闭。随着业务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传统架构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垂直扩展的技术已经难以满足当今、未来类业务带来的挑战。
  在传统封闭式IT架构下,专有硬件成本高昂,一体化的、和编程语言难以支撑系统容量的灵活扩展,匮乏的专有人才及逐年减少的厂家投入也阻碍着IT部门快速创新的步伐。
  据IDC最新发布的全球市场营收报告显示,占全球服务器发货量仅2%的主机需要花费150亿美元的IT支出,尤其在金融行业,大量主机MIPS费用导致IT成本居高不下(以中国某大行为例,单台5000 MIPS的大机每年耗费1亿美元以上,单台100W万tpmC小机平均每年耗费100万美元以上)。
  其次,金融服务已从传统柜面业务走向基于互联网的金融创新,其业务并发数及峰值IT性能已远远超出现有系统吞吐量,这对IT系统的性能及扩展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传统主机架构扩展困难,无法很好支撑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创新。当前,各家商业银行都在优化自己的IT平台,从传统主机架构朝着开放平台甚至云计算演进。
  重塑IT,创新金融:做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首选伙伴
  在金融领域,提出“重塑IT,创新金融”.其中重塑IT是指重塑平台,重塑数据,重塑服务。从以前的封闭式向开放平台逐渐转换,从数据的有效利用转换。在整个领域,华为帮助银行和保险客户,利用更多的数据帮助他们实现在营销和风控上的价值。同时,在渠道领域,实现全渠道。
  面对金融机构的转型需求,华为是如何帮助客户实现IT基础设施云化的?
  具体来说,基于目前国内银行IT基础设施的情况,开放平台已经明确了+VM虚拟机架构--称为金融云的1.0.下一步,为了实现业务驱动的管理和调度需求,就要从的层面综合考虑计算、网络、3个资源池的统一协同,包括资源池在多个数据中心的协同--这个阶段称为金融云2.0,即X86+OpenStack架构。然而这还不够,考虑到移动化和互联网创新应用等需求,就还必须支持分布式部署,弹性扩容缩容;同时考虑到整个生命周期的快速迭代,IT基础设施云平台还必须要具备PaaS中间件服务和大数据服务的能力--这个阶段称为金融云3.0,即X86+OpenStack+Container+Big Data。
  要从容应对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开放的IT架构是一切的基础。为此,华为持续战略投入开放架构的解决,以一个平台应对从传统架构到金融云3.0架构平滑升级的各个场景。在OpenStack、、Docker、PaaS等开源社区中,华为同样是积极的贡献者和领导者。此外,华为还联合了全球超过150家金融ISV共同投入到创新研发中去,为全球300多家金融客户提供领先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于用开放架构和领先的ICT基础设施打造出加速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理想解决方案。
  小机替代,开启金融关键业务平台新时代
  众所周知,当前金融行业核心业务依然依赖着传统封闭架构的IT设备,不仅阻碍了金融行业向开放架构转型,还使得IT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根据Gartner统计,仅占10%部署量的关键业务计算平台却占据了金融客户60%的支出。
  其实上述情况,对金融行业客户来说也是被逼无奈,毕竟核心业务的稳定性更为重要。因此如何以开放平台承载金融核心业务,一直是开放架构难以攻克的难题,直到华为高容错解决方案应运而生。
  华为高容错解决方案基于开放体系架构设计,由华为两款旗舰产品KunLun开放架构和OceanStor 18000 V3高端存储组成,可以全面替代传统小型机高端存储的封闭体系架构,实现核心业务跨数据中心双活,并保障业务零中断、数据零丢失,同时在性能、效率、可靠性等方面全面优于业界同类解决方案。
  华为提供完整的高性能开放平台解决方案,覆盖金融机构各种业务场景:首先针对当前跑在大机的业务,可部分(如)平滑迁移到高性能x86开放平台,主机只保留核心记账等功能,从而降低对主机的负荷,减少主机的维护费用。而对于目前大量基于小机的中间业务或渠道系统,如支付结算、信用卡、等则可全部迁移至x86开放平台,华为联合合作伙伴提供完整的基于开放平台的金融业务部署,如信用卡、支付、网银等,均已提前完成验证。
  最后对于一些基于互联网的创新业务,如直销银行、电子商城等新系统的上线,则可考虑直接部署在x86开放平台甚至金融云上。
  综上所述,华为已经拥有业界最完整的产品线和创新技术,并将继续坚持“被集成”战略,联合合作伙伴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打造稳健,助其应对挑战,加速完成数字化转型。华为是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首选合作伙伴!
  为助力所有的行业和实现以敏捷和智能化为核心的数字化运营,构建开放、合作、共赢的生态,释放ICT产业的生产力和创新潜力,华为将于日至9月2日在上海举办华为全联接大会(HUAWEI CONNECT 2016)。
  HUAWEI CONNECT 2016大会上华为还将与产业界合作伙伴共同展示覆盖电信、医疗、交通、政府、媒资、平安城市及公共事业等行业的ICT融合战略和解决方案创新,加速全行业塑造云时代。
  更多关于HUAWEI CONNECT 2016大会信息,可以登录大会官网:http://www.huawei.com/huaweiconnect2016,或者关注HUAWEI CONNECT 2016大会微信服务号:huaweiconnect,获取大会相关资料。
[ 责任编辑:杨瑗嘉 ]
比特网 11:29:23
从《中国互联网+指数报告(2018)》看数字经济
“互联网+”的这些新变化,你知道吗?
软件信息化周刊
比特软件信息化周刊提供以数据库、操作系统和管理软件为重点的全面软件信息化产业热点、应用方案推荐、实用技巧分享等。以最新的软件资讯,最新的软件技巧,最新的软件与服务业内动态来为IT用户找到软捷径。
商务办公周刊
比特商务周刊是一个及行业资讯、深度分析、企业导购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周刊。其中,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合力打造的比特实验室可以为商业用户提供最权威的采购指南。是企业用户不可缺少的智选周刊!
比特网络周刊向企业网管员以及网络技术和产品使用者提供关于网络产业动态、技术热点、组网、建网、网络管理、网络运维等最新技术和实用技巧,帮助网管答疑解惑,成为网管好帮手。
服务器周刊
比特服务器周刊作为比特网的重点频道之一,主要关注x86服务器,RISC架构服务器以及高性能计算机行业的产品及发展动态。通过最独到的编辑观点和业界动态分析,让您第一时间了解服务器行业的趋势。
比特存储周刊长期以来,为读者提供企业存储领域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及时、全面的资讯、技术、方案以及案例文章,力求成为业界领先的存储媒体。比特存储周刊始终致力于用户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储业务、数据保护与容灾构建以及数据管理部署等方面服务。
比特安全周刊通过专业的信息安全内容建设,为企业级用户打造最具商业价值的信息沟通平台,并为安全厂商提供多层面、多维度的媒体宣传手段。与其他同类网站信息安全内容相比,比特安全周刊运作模式更加独立,对信息安全界的动态新闻更新更快。
新闻中心热点推荐
新闻中心以独特视角精选一周内最具影响力的行业重大事件或圈内精彩故事,为企业级用户打造重点突出,可读性强,商业价值高的信息共享平台;同时为互联网、IT业界及通信厂商提供一条精准快捷,渗透力强,覆盖面广的媒体传播途径。
云计算周刊
比特云计算周刊关注云计算产业热点技术应用与趋势发展,全方位报道云计算领域最新动态。为用户与企业架设起沟通交流平台。包括IaaS、PaaS、SaaS各种不同的服务类型以及相关的安全与管理内容介绍。
CIO俱乐部周刊
比特CIO俱乐部周刊以大量高端CIO沙龙或专题研讨会以及对明星CIO的深入采访为依托,汇聚中国500强CIO的集体智慧。旨为中国杰出的CIO提供一个良好的互融互通 、促进交流的平台,并持续提供丰富的资讯和服务,探讨信息化建设,推动中国信息化发展引领CIO未来职业发展。
IT专家新闻邮件长期以来,以定向、分众、整合的商业模式,为企业IT专业人士以及IT系统采购决策者提供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包括IT新闻、评论、专家答疑、技巧和白皮书。此外,IT专家网还为读者提供包括咨询、社区、论坛、线下会议、读者沙龙等多种服务。
X周刊是一份IT人的技术娱乐周刊,给用户实时传递I最新T资讯、IT段子、技术技巧、畅销书籍,同时用户还能参与我们推荐的互动游戏,给广大的IT技术人士忙碌工作之余带来轻松休闲一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字化时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