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人

民法总则草案修改稿: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年龄下限改为8岁_凤凰资讯
民法总则草案修改稿: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年龄下限改为8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3月12日下午,广东代表团召开全体会议,审议民法总则草案修改稿、“两高工作报告”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会场公开宣读的民法总则草案修改稿获悉,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在听取各代表意见基础上,决定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下限由6周岁改为8周岁。
原标题:民法总则草案修改稿: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年龄下限改为8岁3月12日下午,广东代表团召开全体会议,审议民法总则草案修改稿、“两高工作报告”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会场公开宣读的民法总则草案修改稿获悉,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在听取各代表意见基础上,决定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下限由6周岁改为8周岁。现行民法通则规定,18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2016年6月,民法总则草案首次提请审议,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下限标准从“十周岁”降到“六周岁”。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下限下调,意味着什么?举个例子:一个不满十周岁的孩子用自己母亲的手机在朋友圈中发了数百元的微信红包,母亲发现后,向亲朋好友说明情况,有些人将红包钱退了,有些人没有退。如果按照“六周岁”的规定,孩子母亲就不能以孩子不满十周岁,无民事行为能力为由,要求退钱。在历次分组审议时,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此意见均不统一。不过,这一规定还是延续到草案四审稿。今年3月10日,各代表团分别召开全体会议和小组会议,审议民法总则草案四审稿。3月11日,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在听取各代表意见基础上,对草案四审稿作出了修改,形成民法总则草案修改稿。其中修改部分即包括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年龄下限的规定。全国法律委员会称,针对这一规定,有的代表提出,6周岁的儿童虽然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开始接受教育,但认知和辨识能力仍然不足,在很大程度上,还不具备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能力,建议改为8周岁;也有的代表建议维持现行的10周岁规定不变;还有的代表建议下调至6周岁。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决定,按照既积极又稳妥的要求,建议将现阶段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年龄的下限修改为8周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34999
播放数:59756
播放数:75682
播放数:5808920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下线拟从6周岁改为8周岁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下限拟改为8周岁;见义勇为是否致受助人受损,受助人要举证&&经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各代表团全体会议、小组会议审议后,昨日下午,民法总则草案修改稿再次接受各代表团审议。据了解,相较于民法总则草案,修改稿进行了126处修改,其中实质性修改55处。草案修改后,仍为11章,共207条,比民法总则草案减少4条。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下限拟改为8周岁
回顾:2016年6月,民法总则草案首次提请审议,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下限标准降到&6周岁&。在前三次审议中,这一直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关注的焦点,并未形成统一意见。不过,这一规定还是延续到草案四审稿。
此次,修改稿一个比较大的修改是: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下限由6周岁改为8周岁。
现行民法通则规定: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3月11日,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在听取各方意见后,对草案四审稿进行修改,形成民法总则草案修改稿。其中修改部分即包括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下限拟调整为8周岁的规定。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杨立新认为,国际上也有国家规定为&8周岁&,但他认为修改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下限定为8周岁,还是偏高了一点。&比如说,6周岁到8周岁的孩子,入学后连买一支铅笔都是无效的民事行为。&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商法学研究会会长赵旭东认为,6周岁是入学年龄,孩子上学后民事行为范围要扩大一些,比如购买文具、生活用品、交通出行等各方面都与学前有很大变化。从这个方面考虑,可能6周岁更合适一些。但是可能考虑到区域性的差别等原因,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下限修改为8周岁。
见义勇为是否致受助人受损,受助人要举证
回顾:2016年12月,民法总则草案三审稿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时,规定是: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害人损害的,除有重大过失外,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3月8日,民法总则草案四审稿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则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救助人因重大过失造成受助人不应有的重大损害的,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此次,备受关注的&见义勇为&条款也做了修改。修改稿作出了更有利于施助者的规定。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称,一些代表提出,四审稿的规定对鼓励见义勇为,保护救助人有积极意义。但四审稿中&但是&的规定不能完全消除救助人的后顾之忧,建议修改。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建议从举证责任、是否存在重大过失等方面,对救助人特殊情况下承担责任予以严格限定。因此,修改稿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受助人能够证明救助人有重大过失造成自己不应有的重大损害的,救助人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这一次的修改具有积极意义。&杨立新说,即便不写明,每一个民法条款都有举证责任。但修改稿强调了受助人的举证责任,对&恶意寻求赔偿的人&就是一种警示作用。
&修改稿对举证责任予以明确,显而易见这样可以尽可能减少见义勇为者承担的责任,可以鼓励和保护见义勇为者。&赵旭东说。他还举例,城市里马路上的&碰瓷&,见义勇为者进行救助,但是受助者反咬一口的情况,见义勇为者很难证明自己没有重大过失。
所有不动产物权的返还请求权,不受诉讼时效&限定&
回顾:此次,民法总则草案将诉讼时效从2年拟修改为3年。同时,民法总则草案规定:登记的物权人请求返还财产等情况不适用于诉讼时效的规定。
昨日,提请审议的修改稿对此进行了修改。有的代表提出,目前不少农村地区的房屋尚未办理不动产登记,为更好地保护农民的房屋产权,建议将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范围扩大至所有不动产物权的返还请求权。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建议对这一项作出修改,明确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不适用诉讼时效。
解释:&返还请求权&就是:比如你的房屋、土地等被别人占了,你要求别人返还时提出请求的权利。
根据修改稿的规定:明确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不适用诉讼时效。简单来讲就是:你的所有的不动产和登记的动产被别人非法侵占后,即便超过3年,你也可以依法要回。
对此,杨立新认为这一条学界已经呼吁了很久,此次修改有利于更好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
&一般的权利都有诉讼时效加以限制,物权返还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即便过了一般诉讼时效,可以打官司主张权利。&赵旭东说,这个规定加强了对物权的保护。
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担责
此次,民法总则新增加一条规定: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称,有的代表提出,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利用歪曲事实、诽谤抹黑等方式,恶意诋毁、侮辱英烈的名誉、荣誉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影响很恶劣,应对此予以规范。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经研究认为,英雄和烈士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体现,是引领社会风尚的标杆,加强对英烈姓名、名誉、荣誉等的法律保护,对于促进社会尊崇英烈,扬善惩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据此,建议增加该规定。
&对死者的名誉等权利要不要保护,一直是有疑问的。&赵旭东认为,此次修改稿加强对英烈姓名、名誉、荣誉等的法律保护,其实保护的是一种公序良俗和社会秩序。&其实,老百姓也面临这样的问题,比如:一些已经逝去的作家、名人的姓名等,是否也要进行保护?&
&过去立法,我们比较重视物质权利的保护,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现在精神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同样受到重视。&赵旭东说。
&死者的人格权应该受到保护。&杨立新说,一般情况下,死者的人格权受到损害时,提起诉讼为死者的近亲属。杨立新认为,目前的条文规定有一些矛盾,一旦烈士、英雄没有后人,还涉及公益诉讼问题。最新民法总则: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改为8岁 - 法律快车民法
权威专业的民法法律频道
最新民法总则: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改为8岁
  最新总则将于日起实施,这次民法总则全文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做了新的规定。其中针对的年龄,从原来的10周岁降低至8周岁。这意味着8周岁的孩子可以在能力范围内从事某些简单的民事活动。下面法律快车小编在本文详细介绍民法总则中关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相关内容。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年龄改为8周岁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年龄由原来的10周岁改为现在的8周岁,意味着从今年10月1日起,8周岁的孩子可以在能力范围内从事某些简单的民事活动,但不意味着可以做任何事,譬如要花光家底打赏主播这种情况就要酌情而定了,毕竟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法律规定:
  《民法总则》第19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由其法定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民事行为有效吗
  既然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的效力视为待定。
  实践中,简单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有效的,譬如去超市买东西。而一些比较严谨的法律行为是效力待定的,需要由其加以追认,譬如签订合同;譬如孩子花光家产打赏主播的行为。都是属于效力待定的行为。
  (责任编辑:六六)
网站声明:法律快车刊载各类法律性内容是以学习交流为目的,包括但不限于知识、案例、范本和法规等内容,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将问题与链接反馈给我们,核实后会尽快给予处理。
扫微信,获最新法律热点
做中国在线法律服务第一品牌
中国专业的在线法律服务平台
覆盖82个法律专业领域
目前专业覆盖面最全的法律网站
每天为全国近100万互联网用户
提供各种类型法律知识查询服务
法律快车版权所有 2005- 粤ICP备号-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粤B2-什么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_百度知道
什么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我有更好的答案
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引用sijuzi11的回答: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民法总则规定 八周岁以上十八周岁以下 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除了十六周岁到十八周岁有独立经济来源的,可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八周岁以下的 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1条折叠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已解决问题
被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恢复正常后怎么办?
提问时间: 11:56:01
被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恢复正常后怎么办?
浏览次数:7906
该答案已经被保护
根据《民法通则》第11条的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是否与其精神健康状态相适应,可以从行为与本人生活相关联的程度、本人的精神状态能否理解其行为,并预见相应的行为后果,以及行为标的数额等方面认定。也可能将精神病治愈而成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在这种情况下,经被认定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或者他的监护人的申请,人民法院经查证属实,应当作出新判决,撤销原判决。还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行为人监护人的责任。这样规定是出于以下几点考虑:第一,实施行政处罚必须贯彻谁违法,谁承担责任的原则。&&&&&&&&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如果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者无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实施了违法行为,首先应当要求监护人加强对被监护人的管理和教育,增强监护人对未成年人或者精神病人进行监护的责任心;其次对于被监护人实施违法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监护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对受害人给予适当赔偿;同时对于不合格的监护人根据被监护人的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人民法院也可以依法撤销其监护的资格。
答案创立者
以企业身份回答&
快速解决你的电商难题
店铺优化排查提升2倍流量
擅长&nbsp 店铺优化
您可能有同感的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