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知道pk10去一尾稳定算法杀和尾啥意思?

徐轨排列三15317期号码预测 本期杀和尾1-
提供排列三,推荐,15317期推荐-排列三徐轨推荐-排列三频道
您所在的位置:
徐轨排列三15317期号码预测 本期杀和尾1
综合推荐:重点关注尾数7 5 3,杀一尾:1
彩种专家人气榜
回顾:上期开出021,,奇偶比1:2,大小比0:3,3点,021组合,2。为合质质,偶偶奇,小小小形态。
第15317期分析推荐:
近十期大小尾比4:6,近十期和尾开出依次为5 ,9 ,3,4,8,2,5,1 ,2 ,3;和尾上期开出小和尾3,本期看好大和尾开出,首选奇数和尾,建议看好和7 5 防3尾。
推荐:重点关注尾数7 5 3,杀一尾:1
重点关注:17 15 13
17合并为组选共13注:089 179 188 269 278 359 368 377 449 458 467 557 566
和值15合并为组选共15注:069 078 159 168 177 249 258 267 339 348 357 366 447 456 555
和值13合并为组选共15注:049 058 067 139 148 157 166 229 238 247 256 337 346 355 445
单选一注(组选):791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宋艳娟(2)]
不填则以游客身份发表
排列三重点专家
大奖(1次)
小奖(201次)
全站专家人气榜
众彩网网由唯一运营维护
Copyright (C) 2008 www.17mc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号 ICP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证090253号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的所有链接网站,其网站内容均为链接网站的个人意见及表达方式,与本站无任何关系。请网民自行判断真伪,谨防各类网络诈骗。请问各位枕套和芯什么时间晒最佳?有人了解吗?aware001“四件套”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通常指床上用品四件套,包括被单,床垫,以及两个枕套。床上用品按搭配可分为:床笠四件套(1个床笠,1个被套,2个短枕套);床单四件套(1个床单,1个被套,2个短枕套);床罩四件套(1个床罩,1个被套,2个短枕套);是不包括被芯和枕芯的。更多回答松浦驱陕床上九件套为:被套带芯*1,床盖*1,床单*1,单人枕套*2,双人枕套*1,靠垫套*2,童枕带芯*1。6941e21、首先枕套一定要常晒,最好在室外自然晒干。晾晒被子最好选取在紫外线功效最强的时段,即上午的10点到下午的4点,特别是中午12点到下午3点,这时候紫外线中的B光束和C光束含量最高,能快速杀灭多种传染病的病原体。通常晾晒3个小时就能有效地起到杀毒除味的作用。 2、一定要常洗,枕套套、枕巾至少每月清洗一次,两周清洗一次更好。床上用品的清洗方法很多,但关键是不要残留洗涤剂。手洗效果虽然最佳,但现在更多人选取用洗衣机洗,由于物件太大,建议漂洗时间和清洗时间要加长,充分洗净物品上残留的洗涤剂。假如家里有过敏患者,一定要用50摄氏度以上的热水清洗,才可以杀死尘螨。热门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彩票3d中的杀和尾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彩票3d中的杀和尾是什么意思
我有更好的答案
  1、和尾是指数字相加起来的和的尾数,比如说加起来是18,和尾就是8,杀和尾8,就是说和值不会开8,18,28等,可以不用考虑这些数。  2、彩票,也称奖券,以抽签给奖方式进行筹款,并非是赌博。彩票的英文名为“lottery ticket”。《辞海》(1999年版)对彩票(haobc))是这样解释的:“俗称‘白鸽票’。以抽签给奖方式进行筹款或敛财所发行的凭证”。《现代汉语词典》对彩票和奖券分别是这样解释的:“彩票,奖券的通称。”“奖券,一种证券,上面编有号码,按票面价格出售。开奖后,持有中奖号码奖券的,可按规定领奖。” 彩票是一种以筹集资金为目的发行的,印有号码、图形、文字、面值的,由购买人自愿按一定规则购买并确定是否获取奖励的凭证。
采纳率:65%
来自团队:
尾就是最后一位的号码,杀尾就是认为这个号不会在最后一位数出现。通过杀和和尾可以过虑掉一些不会出现的号码,这样就可以提升中奖的概率。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杀和值的尾数 比如开的 456 和值就是三数相加 等于15 和尾就是5
和就是3个数相加的和杀和就是不会出的和
3d和尾是什么意思
1条折叠回答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彩票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查看: 11586|回复: 19
一篇不错的文章:【五代十国】大家有空看看吧~
在线时间 小时
本帖最后由 湖畔骑士 于
21:50 编辑
虽然有些小说的气息 不过还是尊重历史的一种叙述 而不是个人YY
读起来没有正史书那么枯燥 有些段落有史书流水账的感觉 但多数章节颇有些值得玩味
   ***喜新恋旧***
   中国历史绵延至今五千年,贤君明相,良将忠臣,隐士逸人,名儒烈女,文豪诗雄,游侠强梁,枭雄大盗,乱臣贼子,你方唱罢我登场,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场景构成了精彩纷呈的历史画卷。车载斗量的风流人物,恢宏博大延续至今的文明,中国历史的漫长和辉煌令人倾倒骄傲;同样,层出不穷的骨肉相残,此起彼伏经久不息的战火,中国历史的沉痛和黑暗令人掩卷叹息。
   自春秋战国起,秦,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南宋相继登上历史舞台。在这些王朝兴衰的轮回中,历史呈现出了一种惊人的巧合。
   如果春秋战国与南北朝,相似稍嫌牵强的话,那么秦隋两朝几乎如出一辙。不需要去追忆北逐匈奴,南并百越的盛况,仍然存在的兵马俑,长城就可以让人领略到秦朝的国力强盛。同样的,京杭大运河也让你不得不正视隋朝。开创了创建三公九卿制的秦,创设了三省六部制的隋,都凭借强盛的国力,创造了统一和开边的辉煌,然而大型工程凋敝了民力,严刑峻法失去了民心,于是辉煌被黑暗笼罩,盛极一时的秦隋两朝,一传即亡。
   借鉴秦隋短命而亡的教训,汉有文景之治,唐有贞观之治。几代人的励精图治,辉煌才姗姗来迟:汉逐匈奴到欧洲,唐驱突厥到中亚;汉守护西域,唐管辖安西和北庭。是宿命也是无奈,辉煌之后,黑暗不请自来,宦官专政结束了汉唐的辉煌。
   晋宋也有着相同的不幸,他们的辉煌并不足以夸耀后世,黑暗却足以骇人听闻。西晋北宋都城失陷,晋怀帝沦为胡族皇帝的酒保,宋徽、钦二君成为阶下之囚。东晋局促于东南半壁,北方领土尽数沦于胡族;南宋偏安于江浙一带,北伐变成仁人志士的一个不愿醒来的梦。
   至于三国和五代,三国是英雄们的时代,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五代呢?前有唐朝的强盛无匹,后有宋朝的富庶升平,中间的五代成了一个黯淡无光的时代。但这个黯淡的时代,也涌现了一些不平常的人,发生了一些不寻常的事,下面就是我要讲的故事,要从唐末说起。
   唐代有三多:胖女人多,监军多,节度使多。
   胖女人虽然多,能让人记住名字的却只有一个。
   对于女人来说,似乎只有爱情才能让她们在历史的长河上卷起波澜。太平盛世,俗人传爱情为佳话;战乱年代,庸夫指红颜为祸水。轰动全国的不伦之恋(杨贵妃唐玄宗原为翁媳),使三千宠爱集于她一身;震撼唐朝的安史之乱,使亡国之罪归于她一人。在不肯前进的将士面前,曾经发誓生生世世永结连理的男人李隆基,在江山和美人中选择了前者。为了解脱爱人的困境,杨玉环在马隗驿香消玉殒。
   监军多,一是因为宦官专政,二是因为节度使多,必须用同样多的监军来制约他们。
   节度使多,是为了适应安史之乱后的新局面。以藩镇制藩镇,因而唐帝国设置了大量藩镇,大约四十七八个,形成了中央——藩镇体系。
   安史之乱容易使人认为,似乎藩镇都是割据称雄,不服朝命。这种想法,并不正确。藩镇要割据一方,不仅要有强大的军队,而且要有雄厚的财力维持这支军队。
   陇右,关内道的一些藩镇(比如朔方,泾原),曾经兵强一时,但是因为所辖之地并不富饶,其供应依靠朝廷,并不能形成割据。南方各道,虽然财力雄厚,但是财富要上供中央,军力也不强。中原地区的藩镇,其辖地大多只有两三州,而且犬牙交错互相牵制,即便有些不逞之徒跋扈专横(如梁崇义李希烈吴元济等人),最终也会陷入孤立被平定。剑南(西川,东川),河东两镇虽然地大财雄,有割据的资本,但是人事权一直牢固地掌握在朝廷手中,节度使由朝廷任命。只有河北道的三个藩镇,原属安史之乱的发源地,有叛乱的传统和经验,长期以来抱成一团,割据一方。即使如此,河北三镇的节度使虽不由唐帝国任命,也需要取得唐政府的认可。
   按照历史学家张国刚先生的形象说法,唐朝藩镇大致可以分为:河朔割据型、中原防遏型、边疆御边型、东南财源型。
  在中央——藩镇这一体系下,截止第17任皇帝唐宣宗(846—859在位),唐朝已经存在了240年。相对于此前的历朝历代,如西汉(加上王莽代汉的15年,共210年),东汉(195年),西晋(50年),东晋(103年),南北朝(各朝中北魏最长,148年),隋(38年),这确实是一个新的记录。
   刷新记录后,宣宗之后的唐朝终于露出了疲态,呈现出末世将临的情形。什么是末世?不息的战火和持续的天灾。
  唐懿宗(860—873在位)刚刚登基,裘甫领导的浙东农民起义同时爆发。内忧粗定,外患又至,南诏与唐又燃战火。外患难平,内忧重来,徐州庞勋发动的兵变,一发几乎不可收拾。
   公元873年,十二岁的李俨(唐僖宗)继承了唐帝国的帝位,也继承了大堆难以应付的麻烦。
   与南诏的战争持续了十三年,还要继续两年。
   乾符元年(公元873年)十二月,关东河南各州不遭水灾即遭旱灾。
   乾符二年,复遭蝗灾。
  长期的战乱使府库空虚,天灾人祸又使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沦为流民。府库空虚,就照旧甚至加倍征收赋税;至于农民失地沦为流民盗匪,如果不酿成大的骚乱,能够掩盖的话,懂事的地方官员也不会惊动朝廷的。
   既然如此,少年皇帝开始了快乐的皇帝生活。他是真正的足球皇帝,发起和资助了长安城所有蹴鞠(古代足球)比赛。他也是一个超级赌徒,豪爽地用赌球来决定节度使人选。
   就在此时,大唐帝国的主考官员亲自为帝国挑选了掘墓人。
  从名字来看,黄巢似乎是为科考而生的。“巢”可书作“窠”(音科),民间吉祥语中有“五子登科”之说。既然被取名为“巢”,那他一出生就背负了荣登科榜的殷切期望。
  对一个醉心功名的读书人来说,还有比名落孙山更痛苦的事情么?有,那就是接二连三的名落孙山。此时来长安参加科举的黄巢,正在独自品尝这种痛苦。
   少年时期就在家乡山东曹州享有才名的黄巢,想通过考试入仕,为唐庭效忠,但是主考官一次又一次无情的摧毁了他的自尊。
  面对挫折的态度,最容易暴露出一个人的性格和意志。
  意志薄弱的人,往往借酒浇愁,或者沉溺于其它恶习。如果此人还有点暴力倾向的话,个人失意还会造成家庭悲剧。作为优雅的读书人,而且生活在诗的国度——唐朝,黄巢使用了最文质彬彬的方式——赋诗言志,来消解失意和忧愁。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 &&&《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一生留下了三首诗,都是写菊花,他对菊花似乎格外偏爱。或许这就是命运,喜欢菊花的黄巢不属于推崇牡丹的唐帝国,所以他最终开创了一个推崇菊花的帝国,尽管这个帝国和昙花一样短暂。
  写下这首充满了冲天的霸气和满腹的怨气的菊花诗之后,黄巢离开了长安,不再参加科举。从此之后,中国历史上少了一个范进周进,多了一个陈胜吴广。
   尽管是个读书人,黄巢的朋友们不仅不是读书人,甚至不是什么规矩人,如濮州人王仙芝,尚君长,尚让等等,都是贩卖私盐的头目。
   在中国王朝时代,食盐一直是一种战略性物资,由国家垄断销售,价格奇高。因为存在暴利,所以催生了无数的私盐贩子。
  走私食盐,相当于现在的贩卖毒品,超过一定的重量就直接处决。虽然严刑竣法可以震慑良善之辈,但是横财暴利更能吸引亡命之徒。挺而走险的走私活动,使盐贩成群结队,形成小股武装,十分凶悍,官军都惧怕他们几分。
   黄巢虽然醉心功名,习文多年,但也不失为一个标准的山东大汉,身材高大魁梧,善于骑射,性格粗豪,所以和王仙芝等人意气相投。
   近墨者黑。何况对男人来说,在某种程度上,贩卖私盐也算得上是一种勇敢人的游戏。或者出于朋友们的影响,或者是出于刺激,黄巢很快由一个读书人变成了一个武装走私分子。不得不说,黄巢是个很善于转换角色的人,在新的岗位上他干的不错,很快也成为了头领。
   乾符年间的水灾,旱灾,蝗灾,使唐帝国的老百姓遭到了老天的无情惩罚,黄河以南的地区受灾尤其严重。
  老天爷不给饭吃,唐天子也沉迷于娱乐,不管受灾民众死活。灾民们有两种选择,要么饿死,要么战死,只有傻子会做第一种选择!不过很可惜,不管哪个朝代,傻子都不多。
   乾符二年(公元874年)二月,浙西军官王郢发动兵变,很快扩大到上万人。
   五月,王仙芝,尚君长,尚让等人聚众数千,在濮州起事。
   六月,黄巢与同族兄弟、子侄黄揆和黄恩邺等八人,煽动数千人在曹州响应。
   饥民纷纷加入,四方骚乱,唐帝国陷入风雨飘摇之中……
  第一部:残唐乱局
  第一章:干戈起四方
  **十五年的唐诏战争**
  大事件未必有大原因,小意外常常酿成大灾难。
  例如,春秋时期,一碗鳖汤使郑国大乱,几斤羊肉使宋国惨败。
  郑灵公请大臣们喝鳖汤,公子宋无份出席。少了鳖汤的滋补,公子宋肝火暴升,一怒之下将灵公刺杀。
  宋国主帅华元杀羊犒军,他的车夫羊斟无缘参与。吃不到羊肉串,羊斟义愤填膺,两军对垒时,驾车投敌,附带把车上的华元当作见面礼送给了敌军。
  唐时的南诏,包括今天的云南全部及四川、贵州,缅甸的一部。南诏和唐持续十五年的大战,起因仅仅是一个名字。
  帝王大概是最迷信的一种人,取名也讲究响亮吉利。公元859年登基的南诏王,名讳为世隆,讨“世代昌隆,传国久远”的彩头。这个名字虽然俗气,但是暗含玄机,居然集唐太宗李世民的“世”和唐玄宗李隆基的“隆”于一体。
  自汉代起,四夷君主就已接受中国王朝的的册封。及至唐代,唐太宗更是把中国的宗主地位提升到极致,四夷君主共尊太宗为天可汗。因此,世隆登基后,依照传统派出使者请求唐天子册封。
  一边冒犯天可汗的名讳,一边又希望取得天可汗传人的册封!世隆的行为,不仅无礼,简直无知。可想而知,这种要求自然没有得到任何正面回应。
  天生地位高贵,使帝王很少不枉自尊大。辖地只有一县的夜郎王尚且自大,辖地相当于两省的南诏王又何必谦卑呢?另外,世隆正值年少,血气方刚。
  枉自尊大的人,不会反省自己的错误,反而会怨恨别人的冷落。世隆决心让唐朝看到他的存在,感到他的不满。他决定施加压力,派出小股部队骚扰边境,期望唐朝会派人谈判。
  不幸的是,这种轻率的举动,引发了或许连世隆本人也没有想到的恶果。国家之间的军事冲突,就算再小,也往往会不可避免地失控。因为,一方的胜利和光荣,必是另一方的失败和耻辱。胜利者也许会得寸进尺,失败者绝对要以牙还牙。
  当世隆的军队侵犯边境时,唐朝边军虽然吃惊,但并不惊慌。原因有两个,其一:经年累月的巡逻,乏味的要命,偶尔打打小仗,反而会使人兴奋;其二:进犯的南诏人数目不多,提供了一个立功的好机会。于是唐军迎头痛击,打得南诏人抱头鼠窜。
  世隆不能忍受冷落,更不能忍受失败。枉自尊大的君主,行事往往轻率,轻率往往招来耻辱,受辱时又往往会暴怒,暴怒时又往往会走向极端。
  公元860年,唐诏战争全面爆发,战事首先在唐岭南节度使的辖地安南——今天的越南展开。
  唐朝需要从荆州,襄州,徐州,许州,陈州等地调动军队,粮草甚至从东南补给。而南诏占了地利,再加上有安南的蛮人内应,所以战争初期,南诏占据上风,攻陷了安南,邕州。
  再瘦的骆驼也比马大。唐朝的强大,不仅因为土地广大,还因为神州大地,地灵人杰,英雄豪杰,名将勇士如过江之鲫。
  此时应运而生的名将是高骈。
  公元866年,经过周密的部署,在名将高骈的率领下,唐军开始反击,在交趾大败南诏,收复安南。
  对南诏国来说,丢掉本不属于自己的安南,还是领土无缺;但对于南诏王来说,六年的大战,如果劳而无功,一无所获,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因此,如果不能以胜利者的身份结束战争,世隆宁愿继续战争。
  于是第二阶段的战事,断断续续地又在西川展开。一度南诏又占了上风,公元873年和874年,他们数次围攻成都。
  和安南之战一样,到唐军积蓄力量开始反击时,西川的战争又成为高骈的表演舞台。公元875年,大渡河一战,高骈指挥唐军大败世隆,俘虏了数十名酋长。
  不肯认输的人,往往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输个精光。两年后,世隆带着耻辱死去。南诏也日见衰微,二十年后灭亡。
  有的人,活着虽然轻如鸿毛,死去却重如泰山,比如南诏王世隆。世隆活着的时候,唐诏两国兵连祸结;他的死亡,结束了两国之间的苦战。
   **徐州庞勋之乱**
  对唐廷来说,徐州是极其重要的地方,也是极不放心的地方。
  极其重要,是因为徐州不仅北扼齐鲁,南屏江准,还是大运河的必经孔道;极不放心,是因为徐州有一支无法无天的牙军(牙原义是猛兽的爪牙,牙军指藩镇亲军)。
  公元815年,王智兴当上武宁军(也称感化军,治所徐州,辖泗,宿,濠州共四州)节度使,是一场兵变的既成事实,并不是因为朝廷信任他。因此,王智兴就不那么有安全感。
  在恐惧感的驱使下,王智兴下半辈子就只做两件事:找靠山 ,请保镖。
  朝中有人好做官,所以他送了不少厚礼来笼络当朝权贵;身边有人保平安,所以他以优厚的待遇养了一支二千人的牙兵,二十四小时都有三百壮士随身护卫。
  王智兴时代结束后,原本用来保护节度使的徐州牙军,反而成为节度使的恐惧根源。原因也不复杂:这支牙兵在王智兴的纵容下,变成了骄兵悍将;后任节度使多为儒臣文人,没有能力驾驭。
  这支牙兵分为银刀,雕旗,挟马,门枪等七军。除了执勤之外,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在节度使府署参加饭局,当然是由节度使买单。因此,他们衡量节度使是否合格的唯一标准,就是饭局能否尽兴。
  所以武宁节度使的工作重点,就是主持饭局。为了平安无事,王智兴之后的历任节度使,象比赛一样向牙兵献殷勤。
  武宁节度使的角色很复杂,既是主人又像保姆,需要很高的综合素质。为了让饭局尽兴,节度使不光要出手大方,还需要知冷知热体贴入微。
  比如节度使田牟,下雨,天冷,天热,给牙兵们发放额外的补贴,宴会当中还亲自献歌以助酒兴。
  一些倒霉的节度使,既缺乏才艺,又缺乏沟通技巧,想讨好牙兵也无计可施,从而惨遭驱逐。
  比如节度使温璋,原本性格严厉,无法亲切自然的微笑(估计只能皮笑肉不笑),又缺乏文艺细胞和娱乐精神,所以虽然也照常举办酒会,但是饭局的气氛一直不够融洽。
  枯燥的气氛,让牙兵们喝不下美酒!结果,温璋狼狈地逃离徐州。
  公款吃喝已经很不象话了,还三番五次驱逐节度使,徐州重镇居然掌握在这样一群乱兵手里!唐廷动了杀机。
  公元861年七月,唐宰相王式到徐州代理军务,担任护送任务的是忠武、义成两镇士兵。 徐州牙兵没有想到,王式负有秘密使命。于是,因公款吃喝遭遇大祸的悲惨一幕,在唐代史书上留下了怪异的一笔。
  王式上任的第三天,为了庆贺节度使上任,以及给护送军队饯行,徐州又举办了一次酒会,当然徐州牙兵也参加了。饭局开始了,徐州牙兵们拿起了筷子杯子,忠武、义成两镇士兵却拿起了刀子斧子!忠武、义成两镇士兵突然发难,对徐州牙兵这些饕餮之徒,痛下辣手,追逐砍杀。
  不过也有很多漏网之鱼,躲过了这场鸿门宴!他们怀着刻骨铭心的仇恨潜伏在徐州,等待着报仇的机会。
  整肃了牙兵之后,徐州也投入了举国反击南诏的洪流中,八百徐州兵被派往桂林戍守,为期三年。但是战争使一切偏离正常轨道,他们不得不戍守了六年。
  战争不仅让社会萧条,也让军府预算不足。为了省下派人接替来往的路费,徐泗观察使崔彦曾下令戍卒再留一年。崔彦曾没有想到,他的吝啬,最终让他赔上了生命,也让唐廷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思亲思乡,忍无可忍!
  在判官庞勋的带领下,这八百戍卒擅自返乡。由于擅自脱逃是大罪,在疑惧交加的情况下,庞勋索性造反,前徐州牙兵中的漏网之鱼,群起响应。于是庞勋攻占徐州,活捉并残杀了崔彦曾。不久,原武宁军全境落入庞勋之手,江淮运河断绝。
  在唐将康承训的指挥下,再加上远从代北征召的沙陀骑兵,唐军四面围攻庞勋。由于叛徒出卖,又不能冲破包围,一年后庞勋灭亡。
  明眼人一看就知,庞勋事件和唐诏大战有很大的关系,除此之外,还有两起大的兵变值得一提。持久战其实没有真正的赢家,十五年的战争固然使南诏一蹶不振,唐朝也因战争导致财政困难,危机四伏。
  在南诏入寇西川时,成都重赏招募了一批号称“突将”的勇士。南诏退走后,又是为了节省经费,西川节度使高骈将他们停薪停职。无辜下岗的突将们,来了一次武力上访——愤怒地袭击了节度使官署,几乎杀死高骈。
  在浙西,军官王郢等六十九人立下战功,因为财政困难,得不到赏赐。生活困难的军人们决定自己犒赏自己,于是抢劫官库,酿成兵变,骚乱波及浙东和浙西。
  接二连三的兵变在镇压下平息了,局势又恢复了平静。然而这种平静的背后,更大的风暴将要到来。
  (2)**徐州庞勋之乱**
  对唐廷来说,徐州是极其重要的地方,也是极不放心的地方。
  极其重要,是因为徐州不仅北扼齐鲁,南屏江准,还是大运河的必经孔道;极不放心,是因为徐州有一支无法无天的牙军(牙原义是猛兽的爪牙,牙军指藩镇亲军)。
  公元815年,王智兴当上武宁军(也称感化军,治所徐州,辖泗,宿,濠州共四州)节度使,是一场兵变的既成事实,并不是因为朝廷信任他。因此,王智兴就不那么有安全感。
  在恐惧感的驱使下,王智兴下半辈子就只做两件事:找靠山 ,请保镖。
  朝中有人好做官,所以他送了不少厚礼来笼络当朝权贵;身边有人保平安,所以他以优厚的待遇养了一支二千人的牙兵,二十四小时都有三百壮士随身护卫。
  王智兴时代结束后,原本用来保护节度使的徐州牙军,反而成为节度使的恐惧根源。原因也不复杂:这支牙兵在王智兴的纵容下,变成了骄兵悍将;后任节度使多为儒臣文人,没有能力驾驭。
  这支牙兵分为银刀,雕旗,挟马,门枪等七军。除了执勤之外,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在节度使府署参加饭局,当然是由节度使买单。因此,他们衡量节度使是否合格的唯一标准,就是饭局能否尽兴。
  所以武宁节度使的工作重点,就是主持饭局。为了平安无事,王智兴之后的历任节度使,象比赛一样向牙兵献殷勤。
  武宁节度使的角色很复杂,既是主人又像保姆,需要很高的综合素质。为了让饭局尽兴,节度使不光要出手大方,还需要知冷知热体贴入微。
  比如节度使田牟,下雨,天冷,天热,给牙兵们发放额外的补贴,宴会当中还亲自献歌以助酒兴。
  也有一些倒霉的节度使,既缺乏才艺,又缺乏沟通技巧,想讨好牙兵也无计可施,从而惨遭驱逐。
  比如节度使温璋,原本性格严厉,无法亲切自然的微笑(估计只能皮笑肉不笑),又缺乏文艺细胞和娱乐精神,所以虽然也照常举办酒会,但是饭局的气氛一直不够融洽。
  枯燥的气氛,让牙兵们喝不下美酒!结果,温璋狼狈地逃离徐州。
  公款吃喝已经很不象话了,还三番五次驱逐节度使,徐州重镇居然掌握在这样一群乱兵手里!唐廷动了杀机。
  公元861年七月,唐宰相王式到徐州代理军务,担任护送任务的是忠武、义成两镇士兵。 徐州牙兵没有想到,王式负有秘密使命。于是,因公款吃喝遭遇大祸的悲惨一幕,在唐代史书上留下了怪异的一笔。
  王式上任的第三天,为了庆贺节度使上任,以及给护送军队饯行,徐州又举办了一次酒会,当然徐州牙兵也参加了。饭局开始了,徐州牙兵们拿起了筷子杯子,忠武、义成两镇士兵却拿起了刀子斧子!忠武、义成两镇士兵突然发难,对徐州牙兵这些饕餮之徒,痛下辣手,追逐砍杀,斩杀一空。
  不过也有很多漏网之鱼,躲过了这场鸿门宴!他们怀着刻骨铭心的仇恨潜伏在徐州,等待着报仇的机会。
  整肃了牙兵之后,徐州也投入了举国反击南诏的洪流中,八百徐州兵被派往桂林戍守,为期三年。但是战争使一切偏离正常轨道,他们不得不戍守了六年。
  战争不仅让社会萧条,也让军府预算不足。为了省下派人接替来往的路费,徐泗观察使崔彦曾下令戍卒再留一年。崔彦曾没有想到,他的吝啬最终让他赔上了生命,也让唐廷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思亲思乡,忍无可忍!
  在判官庞勋的带领下,这八百戍卒擅自返乡。由于擅自脱逃是大罪,在疑惧交加的情况下,庞勋索性造反,前徐州牙兵中的漏网之鱼,群起响应。于是庞勋攻占徐州,活捉并残杀了崔彦曾。不久,原武宁军全境落入庞勋之手,江淮运河断绝。
  在唐将康承训的指挥下,再加上远从代北征召的沙陀骑兵,唐军四面围攻庞勋。由于叛徒出卖,又不能冲破包围,一年后庞勋灭亡。
  明眼人一看就知,庞勋事件和唐诏大战有很大的关系,除此之外,还有两起大的兵变值得一提。持久战其实没有真正的赢家,十五年的战争固然使南诏一蹶不振,唐朝也因战争导致财政困难,危机四伏。
  在南诏入寇西川时,成都重赏招募了一批号称“突将”的勇士。南诏退走后,又是为了节省经费,西川节度使高骈将他们停薪停职。无辜下岗的突将们,来了一次武力上访——愤怒地袭击了节度使官署,几乎杀死高骈。
  在浙西,军官王郢等六十九人立下战功,因为财政困难,得不到赏赐。生活困难的军人们决定自己犒赏自己,于是抢劫官库,酿成兵变,骚乱波及浙东和浙西。
  接二连三的兵变在镇压下平息了,局势又恢复了平静。然而这种平静的背后,更大的风暴将要到来。
  (3)**王仙芝兴亡**
  今天山东河南的黄河故道以南,江苏安徽的淮河以北,在唐朝属于河南道。这片地方,东邻淮南,西屏关中,南接荆襄,北控河朔,长久以来一直以富庶闻名,唐朝前期也是如此。
  然而,在历史长河中,唯一不变的只有变化本身。从南北朝起,中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安史之乱更是极大的加强了这种趋势。安史之乱后,河南道这片地方,在经济方面已经无足轻重。尽管经济上不再辉煌,但是政北经南的格局,使这片地方依然重要。
  唐朝的生命线,输送东南财富到西北的大运河从这里经过;为了控制东部平原,屏蔽关中,东都洛阳也在这片区域中。
  显然河南道的藩镇,属于中原防御型。这样的地方,如果不忠于中央政府,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河南道的节度使,基本由中央任命,多由文人官僚担任。
  王仙芝起事的濮州,是河南道天平军(治所郓州,下辖曹州,濮州,共三州)节度使的辖地。
  一帆风顺的时候,人们喜欢展望未来;遭遇挫折的时候,人们又喜欢追忆过去。
  自乾符二年(公元874)五月起,接连攻下濮州,曹州,沂州后,王仙芝有时甚至会得意地想,洛阳长安也应该不难攻占吧。
  不久,在沂州城下遭到惨败后,王仙芝开始回忆自己的经历。
  从盐贩头目变成农民军首领,并不完全出于他的原意。作为盐贩头目,王仙芝经常受到官军的追捕。出于报复心理,一有机会,他也乐意给政府制造麻烦;出于投机心理,他也希望搅乱社会,以便降低私盐生意的风险。
  当濮州饥民越聚越多的时候,他也带领盐贩团伙混迹其中。个体的力量是渺小的,群体力量是伟大的。当大批饥民聚集在一起,饥饿和不满使他们成为一座即将爆发的火山。在这个时候,王仙芝振臂高呼,未经策划就煽动起一场暴乱。
  暴动意外取得成功,王仙芝也意外成为农民军领袖。
  资深革命家孙中山先生有一句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其实造反这种职业,不取得成功是绝不能退休的。因为造反属于十恶不赦的大罪,死去的造反者都有可能被戮尸,活着的也绝不会得到朝廷原谅。
  占领濮州后,农民军领袖王仙芝只能继续努力了,重操旧业就不用再想了。
  对叛徒来说,朋友是用来出卖的;对盗匪来说,朋友是用来拉下水的。被朝廷称为盗匪的王仙芝,首先把黄巢拉下了水。于是乾符二年六月,曹州也发生了农民暴动,黄巢也当上了首领。
  很快王仙芝和黄巢会合了,在他们面前,天平军节度使薛崇显得可笑和不堪一击。薛崇胆怯地困守郓州,任王仙芝和黄巢逍遥。
  薛崇和大多数文人将领一样,讲究儒雅和风度,简单的说是想当个儒将,就像谢安那种。如果没有韬略和勇气,儒雅和风度很容易变成迂腐和麻木。比如荆南节度使杨知温,在后来王仙芝犯境时,不敢出城迎战,不知向外求援,不懂布置城防,居然没心没肺的在城楼上背三字经。这样的儒将只能成为敌人笑柄,不能成为国家干城。
  所谓的儒将们的确不能阻挡王仙芝和黄巢,但王仙芝和黄巢也不知道,他们真正的历史使命,他们今后七八年的苦斗,只是将文人节度使全部淘汰,让职业军人登上政治舞台,从而开创一个军人时代。
  受到胜利的鼓舞,两个好朋友意气风发,相约一起打天下。带着美好的憧憬和胜利的喜悦,他们又攻下了沂州。
  在历史上,河南一直多灾多难,从而使这里暗藏着对现实的不满情绪。王仙芝的胜利,显然刺激了这种情绪,河南道的十五个州,都有骚动的苗头。
  事态升级,天平军已经无力控制局势。这已经不再是地方问题,必须迅速镇压王仙芝,不然事态还会继续恶化。
  唐庭紧急任命平卢(治所青州,下辖淄,齐,莱,登共五州)节度使宋威为诸道兵马讨贼使,率领河南道各镇军队镇压王仙芝。
  与河南道大多数节度使不同,平卢节度使宋威是职业军官。不仅参与过镇压庞勋,也参加过对南诏的战争。
  虽然搞过武装走私(贩卖私盐),王仙芝并没有指挥大军的经验,而且实事求是地说,手下的那些农民士兵也基本上是乌合之众。
  乾符二年十二月,宋威指挥各道军队在沂州城下,将王仙芝打得大败。接下来的事就很简单了,宋威只需扩大战果,派出部将穷追王仙芝等匪首就行了。
  别看王仙芝打仗不行,逃命还是有办法的。他边逃边让人造谣:“王仙芝已经战死了!”这种小伎俩居然奏效了,宋威受骗了。于是,宋威未经核实就向朝廷报捷:“已经平定王仙芝!”,并将各镇军队遣散回乡。
  宋威失去了消灭王仙芝的最好机会,王仙芝也不想给他第二次机会。自沂州逃脱之后,王仙芝从山东进入河南,远远地躲开了宋威。
  早在王仙芝等人起事之前,王郢已经在浙西道聚众起事。浙西属于财源型藩镇,兵力单薄,而且王郢势力有向整个东南蔓延的趋势。在唐庭眼里,王仙芝等人只是拦路抢劫罢了,王郢等人却是直接抢劫国库。朝廷慌忙从河南道抽调忠武军,宣武军,感化军(也叫武宁军),泗州防御使的军队前往镇压王郢。王郢帮了王仙芝的大忙,因为他的缘故,河南的兵力减少了大半。
  王仙芝,黄巢进入河南后,在各地小股义军的汇合下,又恢复了咄咄逼人的气势,一举攻克汝州,直接威胁邻近的东都洛阳。等朝廷在洛阳严防死守时,王仙芝又进入郑州。等官军追来时,他又经过邓州,唐州进入湖北。从邓州进入湖北之后,历经襄州,郢州,复州,鄂州,蕲州,舒州,又北上进入豫西地区,然后又从豫西又进入湖北。
  王仙芝的行动与其说是行军,不如说是旅游,更恰当的说法是,是由黑导带团的旅游。首先走的不是一条精品路线,特别是豫西山地走得很痛苦。当然,这些地方虽然不繁华,防守也很薄弱。其次,没有计划,有时候干脆乱走,兜圈子。
  为了追击已在捷报中死去的匪首王仙芝,平卢节度使宋威不得不忍受讥笑和怨恨,集结刚刚回到家的军队,继续进剿王仙芝。更令宋威恼火的是,王仙芝唯一的作战计划,就是不和宋威作战。所以宋威的军队,陷入了一场没有任何乐趣的马拉松行军,士气非常低落。宋威本人也因为成为大众的笑柄,也觉得意兴索然。
  虽然朝廷一时消灭不了王仙芝,但王仙芝也永远只能占据一城一地。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千里行军绝对是一种刑罚。所以不但官军疲惫不堪,王仙芝的军队也怨声载道,再说河南湖北安徽的落后地区,王仙芝基本上也游了一圈,去不了好地方,也觉得腻味了。
  在已成为农民军俘虏的原朝廷官员中介下,朝廷和王仙芝进行了接触。让王仙芝始料不及的是,招安活动让他踏上了倒霉之路。
  第一次招安的结果,王仙芝失去了朋友,也没有当成官。
  朝廷只提供了一个职位,首领却有两个,这明显表明王仙芝没什么义气。不愿竞争上岗的黄巢,愤怒地打破了王仙芝的脑袋,从此王(仙芝)、黄(巢)组合解散,各自单飞,分道扬镳。
  第二次招安的结果更惨痛,王仙芝失去了主要助手兼亲信尚君长等人。
  为了表明自己的诚意,王仙芝派重要人物尚君长等人去和政府洽谈。然而意外事件发生了。
  在追剿王仙芝的过程中,先是沂州报捷不实成为笑柄,接着被迫参加了两年的马拉松行军,导致宋威对王仙芝等人极其愤恨。现在倒好,让自己吃了两年苦头的盗贼,竟然要成为自己的同事,宋威坚决不答应!于是他背信弃义的袭击了尚君长等人,不久尚君长等人被处决。
  这下子,王仙芝的造反之路走到了尽头。接受招安本身意味着,他已经失去了斗志;失去了朋友和主要助手,意味着他已孤立无援。尚且早在乾符四年,浙西王郢已经被平定,唐廷可以全力对付王仙芝。
  尽管王仙芝气急败坏的疯狂报复,一度差点攻陷荆南节度使杨知温的治所——江陵,但这只是灭亡前的回光返照。
  乾符五年二月,活跃了三年的王仙芝被唐军杀死在黄梅。他的余部,一部分溃退到了江西,一部分在尚让的带领下投奔了黄巢。
  **天平军的灾星**
  人生短暂,等待却漫长。等待是漫长的,无望的等待更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安徒生写过一篇童话,题目是《渔夫和魔鬼》。一个魔鬼被封印在瓶子中,等待被解救。头一百年,魔鬼许愿将以富可敌国的财富报答恩人;第二个一百年,他承诺将以炙手可热的权势回报恩人。一次次落空之后,他绝望了,发誓要用冷酷无情的死亡来惩罚恩人。
  无望的等待,连魔鬼都不能忍受,人何以堪?
  黄巢的大半生,就是在无望的等待中度过的。
  参加科举时,如能通过,授予县令之官,他愿意用勤奋来回报朝廷;参加造反时,朝廷招安,如能授予刺史之职,他愿意以忠诚来回报朝廷。但是,每次科举他都名落孙山,招安时朝廷只给王仙芝提供职位。一次次的落空,使黄巢失去了对唐廷的最后一丝好意。
  和王仙芝分手之后,黄巢在山东一带活动。因为王仙芝吸引了唐廷的注意力,所以黄巢的日子并不难过,反而充满了激情。
  乾符四年二月,黄巢攻破天平军治所郓州,杀死天平节度使儒将薛崇。
  乾符四年三月,黄巢又攻破沂州。
  乾符四年十二月,黄巢攻破濮州。
  其余的攻城略地举动,虽不能每次都得手,但是黄巢抢眼的表现,无疑让天平军的官员们恨之入骨,怕的要命。
  好运来了,连城墙也挡不住。
  黄巢在天平军的地盘建立了威信后,王仙芝也及时地死去了,于是首领的宝座留给了黄巢。
  乾符五年(公元877年)二月,以尚让为首,大众推黄巢为王,改元王霸。
  乾符五年三月,在王仙芝死后的一个月,黄巢再次攻下濮州,看来此人的确是天平军的大灾星。
  中国历史对农民军首领最重要的一条忠告是: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称王建号的意义在于:此人意图不在打家劫舍,而是志向远大,所图非小。所以朝廷对于那些敢于称王建号的起义军,一定要先除之而后快。
  在黄巢踌躇满志的时候,唐廷也在调集精兵猛将,准备痛下杀手。
  忠武军(治所许州,辖陈,蔡共三州)是河南道最精悍的军队,也是最忠诚的军队。王仙芝黄巢都在忠武军手中吃过大亏,以至于农民军从不敢进入其辖境。
  禁军将领张自勉,不仅勇猛,而且直接受唐廷指挥!这意味着张自勉将军不会心存保存实力的想法,他将真心实意地和黄巢玩命。
  在黄巢称王的第二月,禁军将领张自勉率领忠武军的七千大军,朝黄巢占据的濮州压过来。
  一场没有悬念的战斗过后,黄巢陷入了绝境:跑不了,打不过。濮州北面有滔滔黄河,(黄河北面是桀骜不驯的河北藩镇,他们应该不会喜欢黄巢),南面有强大的忠武军。
  和历史上所有强势人物一样,黄巢具有强大的运势和过人的机智。机智和运道,在这个时候挽救了他。
  黄巢恭顺地向朝廷请求投降,唐庭信以为真,高兴地接受了。唐廷颁布旨意,下令黄巢前往郓州,交出兵器铠甲。
  平定嚣张多年的巨寇,毕竟是大喜事,朝廷已经开始准备庆祝了。当然,这也不能全怪唐僖宗智商低,因为没完没了的农民起义早就闹的他心烦,影响他玩足球,打心眼里巴不得早点结束。
  在唐庭以为大事已定的当口,前线官军也放松了戒备。
  机不可失!
  黄巢率领部下在黑夜绕过官军的营寨,急行军西走滑州。然而,滑州甚至河南都不是黄巢的目的地。战火的摧残,使河南满目疮痍,民生凋敝,而且在讨伐王仙芝的过程中,唐廷已经大体完善了河南的防御体系。黄巢的目光自然而地投向了富庶的南方。
  黄巢虚晃一枪,“欲窥东都”——做出渴想参观东都洛阳的姿态。这下唐廷紧张了,调集军队向洛阳集结!于是黄巢折向东南,一路狂奔,进入淮南,至此,仍然马不停蹄,越过淮南道,在当年三月,在和州(长江之北)和宣州(长江之南)之间,渡江南下。就这样,唐廷国库向黄巢敞开了大门。
  (5)**广州屠城**
  从进退两难之地,忽然到达富庶温柔之乡,这是一个难以相信的奇迹!然而,黄巢以流寇闻名史书,从河南撤到南方,仅仅是他转战大半个中国的开端而已,在以后的几年,他还将要创造更多的奇迹。
  东南的藩镇属于东南财源型,军力单薄,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于是,一连串的坏消息向唐庭袭来:乾符五年四月,五月,黄巢围攻宣州(未能攻下);六月围攻润州(未下);八月,攻下杭州,九月攻占越州。
  危机关头,唐廷启用唐诏战争英雄——高骈,调高骈任镇海节度使(也称浙西,治所润州,辖苏州,常州,杭州,湖州,睦州共六州)以平息两浙战火。
  从工作经历来看,高骈是一个有着辉煌履历的救火队长。高骈应该是节度使中调动最频繁的一个:安南危急,高骈前往,打退南诏,平定安南;成都危急,高骈前往,南诏不敢进攻;荆南几乎被王仙芝攻破,高骈前去接任,安定了荆南。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名将就是名牌,具有品牌效应,高骈一到浙西,黄巢就去了浙东;高骈派兵追到浙东,黄巢又去了福建。
  黄巢这样的团伙,在历史上被称为流寇。对付流寇,穷追不舍绝不是一个好办法!例如,清朝后期捻军流动作战于山东河南,清朝亲王僧格林沁率领精锐的蒙古马队,穷追不舍,最后在山东曹州高楼寨反遭捻军伏击,全军覆没。最后,曾国藩、李鸿章师徒采取分界把守、坚壁清野、四面围堵的方法取得成功。但是问题在于,唐朝南方的地方部队,根本就堵截不住黄巢,而且南方广大,防不胜防。
  避开了高骈,黄巢又转战福建,建州,福州被一一拿下。
  在南方财富的滋养下,黄巢实力日趋壮大。乾符六年五月,穿过福建,到达广州城下时,黄巢的部队已是号称百万之众。
  广州以海外贸易而闻名,城内胡商和犹太商人有十二万。胡商和犹太商人绝不是小商小贩,胡商奢侈豪富,犹太商人精明富有!广州城是一座金矿,但是防卫单薄,以致于让黄巢军队产生了立即攻城抢劫的冲动。
  黄巢制止了部下的冲动!
  广州的富庶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力,他动心了!原本对唐廷已经绝望的心,又产生了一丝幻想!他希望做广州,乃至岭南的主人!于是黄巢围广州而不攻,向唐廷发出求职信——上表请求担任广州节度使。
  黄巢是有诚意的,因为对他来说,夺取城池轻而易举。在这件事上,他充分尊重了唐朝的权威。
  等待,充满期望的等待了一个月。
  黄巢没有等来节度使的委任状,却收到了率府率(太子侍从,闲散芝麻官)的任命书。(看来不管哪个年头,求职的都被当成孙子!)
  有三件事让男人极端不爽:春心遭到寒冰,诚心遭到藐视,良心遭到误解。
  唐庭藐视了黄巢的诚心,他们自以为是的幽默,大大地伤害了黄巢的感情,也间接断送了围城里的几十万条生命。
  在黄巢收到率府率诏书的当天,广州就被攻破并变成了人间地狱:没钱的,要命;有钱的,先要钱,后要命。
  (6)**潭州大捷与荆门遇伏**
  惨无人道的杀戮,也使黄巢遭到了报应:瘟疫爆发,部队死亡十之三四。当然,世界上并不存在鬼神,真实的原因在于:广州炎热,黄巢军队中的北方人不服水土,另外屠城使尸首堆积如山,无人收拾。
  看来,黄巢不得不离开广州了!那就去长安吧,在长安的日子,是那么的不堪回首,去长安,杀掉那些一再轻视自己的人!
  恨意未消的黄巢,向天下发布檄文,声讨唐廷,要问罪长安。从岭南到长安,很明显,黄巢将取道湖南入荆襄,然后由南(南阳)襄(襄阳)隘道,经商山武关道进入陕西。
  与此针锋相对,唐庭任宰相王铎为南面行营都统镇守荆南(治所江陵)。不仅如此,还摆出主动出击的姿态,任泰宁节度使李系为副都统兼湖南观察使,率正规军五万和地方团练五万进抵潭州。
  乾符六年十月,黄巢率领部队从桂州沿湘水顺流而下,经过永州,衡州,直抵潭州城下。
  一场大战即将爆发!
  宰相出马,李系又是将家子弟,兵员总计十万,就算打不垮黄巢,也能拖住黄巢吧,唐庭对此寄予了厚望。
  不久之后,唐军的全军覆没,不仅唐庭不能接受,几乎连黄巢本人也无法相信。
  原因在于李系。
  李系之所以能当上节度使和前线主帅,完全是因为他的家世和口才。他的家族赫赫有名,平定朱泚之乱的李晟,雪夜入蔡州的李愬,分别是他的曾祖和叔叔。
  出身将门,爱谈军事,有些人可能会认为他是赵括之流。其实不是,起码赵括还有敢于作战的勇气!
  李系先是闭城不出,然后独自逃命。十万大军失去主将,顿时如鸟兽散。于是本来势均力敌的大决战,演变成一场砍瓜切菜的大屠杀。
  逃跑是一种传染病,靠恐惧来传播。
  唐朝宰相兼南面行营都统王铎,一听到李系已逃,谭州惨败,马上从江陵逃到四百里外的襄州。
  被留下的王铎部将——刘汉宏,也被传染了!他不是逃跑,而是叛逃!为了不便宜黄巢,当然也是为了抓收入,离开前,他洗劫了江陵。
  兵不血刃的占领江陵之后,黄巢下一个目标是襄州,下一个对手是山南东道(治所襄州)节度使刘巨容。
  如果每一个官员都象李系、王铎、刘汉宏这样胆怯兼无能的话,唐朝肯定早就垮台了。很显然,刘巨容不是李系,他很专业。
  首先,他找到了援军——江西招讨使(治所洪州)曹全晟的军队。其次,他精心设计了一场伏击,伏击地点选在荆门(位于江陵襄州之间)的一片茂密树林。
  人和与地利都已具备,就看黄巢上钩不上钩了。
  潭州大捷这场含金量不高(因为对手太菜)的胜利,却让黄巢飘飘然了。
  所以在乾符六年(公元879年)十一月,当曹全晟的军队诈败时,黄巢不假思索地倾巢追击。结果陷入埋伏,兵员损失十之七八,只好狼狈地经鄂州往江西溃退。
  (6)**信州反败为胜**
  王朝灭亡的先兆,是人心的丧失;人心丧失的缘故,是赏罚不明。
  在庞勋兵变的时候,右金吾大将军康承训指挥诸道军队将其镇压。不知道是嫌他花的时间太长(花了一年两个月),还是为了替庞勋出气,事后唐廷将这位功臣流放到了南方蛮荒之地——恩州。
  这件事已经过了好几年,也许唐廷早就忘记了,但是康承训的部将们还记得很清楚。刘巨容就是康承训的部将。
  当黄巢落荒而逃时,曹全晟邀请刘巨容一起痛打落水狗。刘巨容引用老领导的例子来回答他:“国家喜欢辜负将领,有危难就重赏,太平时就忘记了功劳。先留着黄巢,想拿奖金时再去打他。”(巢败走,或劝容急追,容曰:“国家善负人,留之为富贵之资。)
  刘汉宏叛劫江陵,刘巨容纵贼不追,就是人心开始丧失的证据。
  虽然刘巨容不肯穷追猛打,但是盗匪进入了江西,江西招讨使曹全晟守土有责,不
  能不追击。
  按情理判断,遭遇惨败的黄巢,喘息未定,这次一定没有好果子吃!然而,成大事者所必须具有的大运道,又一次挽救了黄巢。
  就像是为了证明刘巨容很诚实一样,唐廷又干了件过河拆桥的蠢事!在追击途中曹全晟接到了诏书,毫无理由地被调任为淄州(平卢节度使的辖地,今属山东)刺史,曹全晟郁闷地放弃了追击。
  拜唐廷所赐而逃出了生天的黄巢,汇合王仙芝溃退到江西的旧部(见前文“王仙芝兴亡”最后一段),又在江西攻城略地,扩充队伍,势力又膨胀起来了。
  这种“杀也杀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造反精神,让唐朝不胜其烦。终于唐庭下定决心,要一劳永逸地扑灭黄巢。
  于是战功卓著的名将高骈再次受命,调任淮南( 治所扬州 ,辖扬楚、滁、和、庐、寿、舒、安等八州)节度使,并兼任诸道都统和盐铁转运使。
  诸道都统有权节制其它藩镇的军队,盐铁收入是国家财政的大宗。唐廷这次是动了真格:启用了名头最响的将领,赋予了军事和财政全权。
  财权和军权在手,高骈很容易就征召整训了七万人的精锐部队。做为名将,高骈绝非浪得虚名,他一眼就看出了黄巢的弱点。虽然黄巢纵横千里,来去自如,他的法宝仅仅是流动作战,并没有真正打过多少硬仗。于是他决定派最骁勇的部将张璘和黄巢刺刀见红,死打硬拼,缠住黄巢,同时征调各镇军队前来合围。
  的确有效。
  猛将张璘率领精锐军队,从淮南渡江进入江西,直奔黄巢而来。黄巢果然不是对手,张璘连连得胜,从江西饶州一直追到了福建信州。与此同时,昭义,感化,义武诸道数万军队,已渡过长江,已在奔赴信州的途中。
  黄巢又一次即将变成翁中之鳖。
  公元880年,唐廷改元广明(廣明),意思是“广大的光明”。光从这个年号上,就可以看出唐廷消灭盗匪、恢复太平的决心和信心。
  然而,按照“乌鸦们”的解释,廣明其实是一个极其糟糕的兆头。廣,是“唐的下面由黄取代”,廣明,其意为“唐家天下变成黄家日月”。
  就在黄巢将要成为瓮中之鳖的时候,就在唐廷殷切期待“广大光明”的时候,“乌鸦们”的不祥之言变成了现实。
  在南方的劫掠,使黄巢非常富有。危机关头,聪明人都会舍财保命,他向张璘送了巨额贿赂请求投降,还大方地表示,投降后还会奉上更多的钱财。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洗劫南方贸易名城广州使黄巢戴上了唐朝首富的桂冠,张璘也是这么想的。
  前线主将张璘想独吞黄巢全部的财宝,成为新科唐朝首富;坐镇扬州的高骈也想独得战胜的功劳,再次成为关键先生。
  利令智昏。
  贪婪使他们忘记了黄巢在濮州假投降的前科,使他们忽视了这个可怕的对手。
  张璘接受了投降,高骈也上奏唐廷让前来支援的诸道军队回乡。
  张璘满心欢喜的等待发财,诸道军队也奉诏撤退了,黄巢等的就是这个效果。
  广明元年五月,黄巢搞了一个突然袭击,击毙了从猛将堕落成贪夫的张璘。
  张璘以身殉贪,高骈也因败丧名。昔日民族英雄,今天国家罪人。从此高骈英雄迟暮,前后判若两人,龟缩扬州,不敢出战。
  (8)**再回长安 **
   真正的幸福,一定是先苦后甜;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乐极生悲。
  从广明元年起,唐廷一直捷报频传,到五月更是达到了高潮:黄巢无路可逃请求投降。突然形势急转而下,“乌鸦们”关于“廣明”不吉的论调,活活地把唐朝国运诅咒坏了,结果黄巢幸福地起死回生,唐廷痛苦地指责将帅。
  黄巢再次声威大震,队伍象滚雪球一样急剧膨胀,“进军长安”的呼声再次响彻云霄。
  这一次进军长安的路线,显然要从福建过两浙,经淮南,然后由泗州,汝州,洛阳,虢州,华州一线进入长安。
  这是一次真正的胜利进军,除了董昌和钱缪在杭州制造了一点小麻烦之外,沿途各州守将不是弃城而逃,就是死守不出。
  广明元年七月,黄巢进入淮南道,放肆地围攻天长、六合(扬州附近的属县)多达四十天。淮南节度大使兼讨贼都统高骈,似乎被这种打到家门口的嚣张镇住了!反正盗匪的目标是长安不是扬州,加上信州大败后高骈受到了朝野的严厉责难,他对送上门的盗贼索性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广明元年九月,黄巢从淮南进入河南道,兵锋指向泗州,军队达到十五万。
  泗州守军只有六千人,明显不敌黄巢的十五万的大军,吃了败仗,于是洛阳成为下一个目标。
  位于忠武军辖区内的溵水(今河南沙河),是东都洛阳东南面的要冲之地,汝州也是防守洛阳的关键地带。
  唐廷急调忠武军感化军(治所徐州)等河南藩镇军队防守溵水一线,泰宁军(也称兖海军,治所兖州,辖海,沂,密共四州)节度使齐克让防守汝州一线。
  如果说泗州防线溃败,因为众寡不敌还情有可原,而溵水——汝州防线失守,其原因简直让黄巢耻笑,让唐僖宗差点崩溃。溵水防线崩溃,是因为勒索导致自相残杀而崩溃的。
  从王智兴建立牙兵起,徐州兵就名声不佳,到了徐州戍兵庞勋叛乱时,徐州兵更是声名狼藉。现在情势危急,唐廷到处拼凑兵力,顾不了那么多了,将徐州军队——这支靠不住的队伍也调上了前线。
  泗州防线被突破后,三千徐州兵从徐州出发,支援溵水前线,夜晚在许昌停留,而此时许州士兵已经出发前往溵水。
  不能说徐州兵对唐廷的安危不关心,只是相比之下他们更关心个人待遇问题。入夜时分,徐州士兵突然聚集起来要提高食宿标准。多达三千全副武装的徐州士兵成功制造出了一种恐怖气氛,忠武军(治所许州)节度使薛能不得不尽量满足了他们的各种非分要求。勒索行为的得逞,让徐州兵度过了美妙的一夜,不幸的是,这同时也是他们人生的最后一夜。
  敲诈勒索一定要看清楚对象,文职节度使胆小怕事,并不意味着河南道最强悍的忠武军会忍气吞声。
  很快,溵水防线上的忠武军得到了消息。在大将周岌的率领下,忠武军连夜回到许州,将三千勒索分子全部杀死在睡梦中。
  在整个事件中,进士出身的忠武军节度使薛能委曲求全在前,袖手无策在后。在这个人心动荡的年代,军人们欣赏和需要是一个作风果敢的军事强人,而不是一个胆小怕事的儒臣文人。许州士兵杀的性起,又把矛头对准了薛能,将其驱逐杀死,于是周岌自立为留后(唐代节度使、观察使缺位时设置的代理职称)。
  敌军压境的时候,也是人心最敏感的时候。杀死徐州援军,又杀死节度使,周岌很快被联想成“第五纵队”一类的反面角色。
  汝州防线的齐克让越想越怕,为了防止周岌突然袭击,索性开路走人,一溜烟撤回到他的驻地兖州。忠武军的举动,已经大大地增加了前线的紧张气氛,后方汝州齐克让部队撤退,无疑发出了总撤退的信号,于是溵水防线上其余军队一哄而散。
  至此,河南道的防线全线瓦解!黄巢的军队势如破竹,占领汝州、洛阳,长驱直入,到达潼关城下。
  潼关是关中东面最后也是最强的堡垒,号称天险。如果唐朝流行什么排行榜的话,潼关一定稳居十大雄关前三甲。既然号称天险,那么攻克潼关,只能靠老天的帮忙。纵观唐朝历史,对进攻的一方,老天无疑是慷慨的。
  安史之乱时,唐廷强令潼关守将哥舒翰放弃险要的关城,出关迎战安禄山。结果陷入埋伏,唐军惨败,安禄山轻而易举地夺取潼关。
  这一次守军接受了教训,据险死守。但是命运又一次捉弄了潼关的保卫者:由于有关部门的愚蠢和玩忽职守,潼关根本没有粮食。三天后,饿坏了的守军撤退了(不知道他们是否还有力气跑路),于是潼关陷落,长安的大门在黄巢面前打开了。
  世上本来没有传统,同一事情做的多了,就成了传统。
  对唐朝皇室来说,弃京而逃无疑是一个传统!唐玄宗,唐代宗,唐德宗都曾经在叛军到来之前,头也不回地逃离了京城,这一次轮到唐僖宗来继承传统了。
  为了保持高效性和隐蔽性,唐僖宗扔下群臣和军队,带着兄弟儿子、几个妃嫔和宦官田令孜逃往兴元(今汉中)。
  广明元年(公元880)十二月五日,是黄巢最意气风发的一天。身穿黄金铠甲外罩锦衣绣袍的黄巢,在大群武装骑士的簇拥下,在盛大的入城仪式中,率领六十万军队进入长安。
  (9)**大齐政权**
  虽然长安不是唐代最繁华的城市,(俗语:“扬一益二”,扬州第一,成都第二),却是黄巢最魂牵梦绕的城市,因为在这里,他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他最大的梦想,就是以成功者的身份再次回到长安。
  现在,他不仅胜利归来,还成为长安新的主人!
  黄巢进入长安的当天,大齐政权宣告成立,并改元金统。接下来最重要的的事情,就是成立政府,这需要唐廷旧臣与大齐合作。
  黄巢下令原唐朝大臣到新任大齐宰相赵彰那里自首,然后量材安排工作。
  被唐僖宗抛弃的群臣,除了少数逃走外,大多数人困在长安。这些人中,有些人仇视农民军,有些人恐惧农民军,有些人不好意思太快变节,所以自首的人屈指可数。
  这种不合作的态度,让大齐政权很没面子。
  本来,黄巢和农民军们最痛恨的对象,就是唐朝的大小官员们。照农民军的纯朴心理来看,这些家伙们不是腐败受贿,就是胡乱收税。还有一个原因也不得不提,唐朝的大小官员们绝对属于长安城里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农民军战士们盯上了他们的财富。
  现在,既然唐朝大小官员们不肯自首,给脸不要脸,农民军战士们也就有了翻脸的正当理由。
  于是,大齐政权全城搜捕唐朝公卿和唐朝宗室,唐朝宰相豆卢瑑和崔沆等几百名官员和皇族被处死,财产被没收。
  虽然杀官很解气,发财很高兴,但是少了唐朝官僚们配合,农民们建立的大齐政权始终不能有效运转,最终走向了恐怖主义。
  杀人和吸毒一样,很容易上瘾,很快大齐政权又得到了一个杀人的机会。
  某个无名氏在尚书省的大门题了一首诗,其中含有嘲笑大齐的意思。
  这种匿名诗很难追查,因为任何会写诗的人都有嫌疑,当时也并没有笔迹鉴定这种手段。按照正常司法程序走的话,只会浪费时间,真凶大可逍遥法外。无名氏的如意算盘打得好精!
  这种含沙射影卖弄文采的行为,被看成是对由文盲半文盲组成的农民军的一种极大侮辱。
  这种公开藐视政府威信而又企图逃脱惩罚的做法,深深地激怒了大齐政权。
  无名氏高兴的太早了,很快他将知道什么叫愤怒的力量!
  大齐政权根本不打算采取法律途径解决问题,他们采取了最简单也是最粗暴的办法来结案——逮捕并屠杀全部嫌疑犯。
  无名氏的行为害苦了全城诗人,长安诗歌协会的会员和民间业余诗人三千多人集体被杀。这种屠杀诗人的做法,使唐诗遭到沉重的一击,魂飞魄散的幸存者纷纷改行去写词,这也导致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若干年后宋词取代了唐诗。就事论事的话,可说黄巢简直就是宋词繁荣的头号功臣。令人惋惜的是,付出了三千条生命的代价,那首诗居然没有流传开来。
  屠杀官吏和读书人之后,大齐的屠刀又伸向了长安市民。
  在唐军第一次反攻长安的战斗中,黄巢的军队明显落了下风。老百姓们绝对喜欢站在胜利者一边,于是也拿出臭鸡蛋和烂西红柿之类的东西投向黄巢的军队。
  长安市民的这种恶劣态度,大大激发了黄巢的斗志,通过凌厉的反击,他重新控制了长安。既然长安市民用“鸡蛋炒西红柿”欢送黄巢,那么黄巢就用“胡汉山回乡”的态度报复。黄巢下令洗城——用长安市民的鲜血冲洗长安城。
  大丈夫快意恩仇,真英雄志在天下。报仇雪恨是血性男儿的壮举,宽容大度是君王宰相的美德。
  春秋时期,楚平王杀害伍子胥的父亲和兄长,而管仲谋杀齐桓公未遂,放冷箭射中了他的腰带。
  烈丈夫伍子胥亡命吴国,领吴兵三万,五战破敌,入楚都,鞭平王之尸,报父兄之仇;真英雄齐桓公不计前仇,任管仲为相,九合诸侯,尊周王,攘荆楚北狄,成春秋首霸。
  得人心者才能得天下,真正的英雄看重的是人心,绝不会野蛮杀戮。从杀官,杀读书人,杀长安百姓来看,黄巢不算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他失败的命运,已经在他无情的杀戮中注定。
  (10)**王处存的愤怒 **
  领袖考虑长远之计,群众只顾眼前利益。
  黄巢和李自成有些相似,转战大半个中国,打入京城,他们都想建立长久稳定的基业,然而农民军战士们对首领的宏图伟业兴趣不大,他们很世俗也很现实,感兴趣的只是钱和女人。
  李自成的队伍热衷于“追脏”,黄巢的军队很喜欢“淘物”。这两个特定词汇不太好懂,通俗地说,就是对前朝官员和富豪们实行专政,没收他们的财产。其过程惨不忍睹,京城里凄厉的惨叫声不绝于耳,一座繁华的天子都城仿佛变成了恐怖的阎君地狱。
  野蛮的暴力最终导致了不可调和的仇恨。
  李自成的部将刘宗敏抢了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的女人陈圆圆,一些苦大仇深的农民军战士发财不忘练武,还拿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当人体沙袋,练了一趟少林拳法。
  黄巢的军队接管了义武(治所定州,辖易州,共两州)节度使王处存在长安的豪宅,并将其几代人积累的巨额财富席卷一空。
  李自成政权送了吴三桂一顶绿帽子,满洲人却给了他一顶红顶子(清朝大官帽子顶戴为红色),所以吴三桂义无反顾地倒向清朝,和李自成誓不两立。
  想起落荒而逃的唐僖宗,想起失去的万贯家财,王处存号啕大哭三天,在定州(即今河北定县)举兵勤王,在藩镇中第一个向关中进发。
  (11)**王重荣的恐惧**
  冥冥之中似乎有天意!
  起初黄巢以贩盐起家,结交豪杰,走上造反之路,后来黄巢企图占领盐池,引起反抗,踏上了失败之路。真所谓兴于盐,也败于盐!
  黄河东面,太行山西面的大片区域,唐代称为河东道。河东道中的河中(因处于黄河中游而得名)藩镇,治所蒲州(今山西永济),辖晋州,绛州,慈州,隰州共五州。
  河中绝对是军事重镇,黄河渡口蒲津关(秦晋豫三省要冲,也称蒲阪)隶属于蒲州,自汉到唐,山西陕西之间的战事,几乎都取道此地。
  然而河中辖区内最出名的还不是渡口蒲津关,而是盐池,北方“最大”的盐池!——河东盐池(位于安邑、解县两地)。盐池是什么?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在唐代宗时期,河东盐池每年的税收,就占全国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十二点五!这简直就是一座取之不竭的金矿!
  河中重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唐廷甚至一度想将蒲州设为直辖市——中都(东都洛阳,西都长安,蒲州位置居于两者之间)。为了牢固地控制河中,唐廷一直任命词臣文人担任节度使,职业军官根本不予考虑。因此直到黄巢北上向关中进军前,河中兵马都虞候王重荣尽管党羽众多,势力很大,却完全没有当节度使的可能,一直是唐廷的忠实军官。
  黄巢入关给了职业军官们出人头地的良机。
  随着黄巢越来越近长安,局势越来越乱,军人越来越受重视,王重荣的职位越升越高,先是河中节度副使,然后是河中留后(唐代节度使缺位时设置的代理职称),最后是河中节度使。
  当然,这中间也并不风平浪静,暴力和阴谋也是必不可少的——前两任节度使李都和尹窦谲(比较倒霉,任期只有一天),虽然都活着离开了,但是被王重荣手下的军人们吓了个半死。
  在黄巢进入长安前一天,唐僖宗不声不响扔掉大臣、军队、都城逃走了。这种只顾自己逃命的可耻行为,使唐僖宗丧失了威信和尊严,变得一钱不值!另外,他逃得又快又远,就算大家想效忠唐廷,也找不到他这个皇帝。
  所以当黄巢率六十万军队接管了长安后,关内道七个藩镇,河南道十个藩镇都投降了黄巢。河中因为与长安相距不远,所以也投降了。其余各地藩镇和关中相距较远,虽然不向大齐称臣,也没有影响黄巢的好心情。
  大齐政权建立之后,后世的史学家认为黄巢只顾在长安享受,没有乘胜追击唐僖宗。这句话不全对,除了关心抚慰唐僖宗留下的宫女妃子之外,黄巢也没有停止思考,他在考虑粮食问题。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别说追击唐僖宗,能在长安待多久都是个问题。
  由于一直是流动作战,进入长安时,黄巢占领的地方只有潼关,华州,同州,长安及附近不大的一片区域。很明显,这片地方供应不了黄巢多达六十万的庞大军队,而东南藩镇已经停止了对长安的漕运。虽然黄巢军队也携带了不少的粮食,但是只出不进是无法长期立足长安的。
  环顾长安附近各藩镇,凭借早年贩卖私盐利润丰厚的经验,黄巢很快盯上了富的流油肥水四溢的河中。
  很快大齐使者络绎不绝地奔赴河中,目的不外乎要钱要粮。手握强兵,执掌天下的强势地位,使黄巢可以不考虑任何人的感受,当然包括河中节度使王重荣!黄巢采取了一种近乎涸泽而渔的索取方式,向河中调财调粮的使者达到了数百人。(《旧唐书王重荣传》:“河中密迩京师,贼征求无已,军府疲于供亿,贼使百辈,填委传舍”)
  刚当上节度使没几天的王重荣,一天到晚接待那些要钱要粮的使者,其心情可想而知!他的心情与其说是不满,还不如说是吃惊:“见过贪婪的,没见过这么贪婪的,难道黄巢是传说中的吸血鬼?”
  就在王重荣心中极其不爽的时候,黄巢居然又派来使者到河中调发士兵。
  这个命令使王重荣从不满变成了疑惑,从疑惑变成了恐惧,然后由恐惧变成了愤怒:“黄巢有军队六十万,难道还不够用?如果没有了军队,我还算是节度使么?黄巢不是想架空我,再杀掉我夺取河中吧?”
  王重荣终于爆发了,将黄巢的使者全部推出斩首,宣布效忠唐廷。
  这件事发生在广明元年(大齐金统元年,880年)的十二月,黄巢称帝的当月。
  黄巢一听到消息,立即派部将朱温(即梁太祖朱全忠)率兵从同州,兄弟黄邺从华州进攻河中。不管黄巢原先怎么想的,他现在的目标是要拿下河中,占有盐池。
  黄巢的贪得无厌,迫使王重荣只能正当防卫!最后的结果是防卫过当,不但打败了朱温和黄邺,还夺取了大齐军队粮草四十余船。
  虽然取得小胜,王重荣并不感到轻松,在他眼里黄巢简直就是一个庞大的恶势力! 恶势力的可怕之处,在于它会随时采取报复行动。
  面对这种恶势力,王重荣需要帮手,正好王处存军队也从河北赶到了!于是两人结成同盟,扎营在长安北面的渭水北岸,防备黄巢,也等待四方藩镇前来会师。
  虽然王重荣的河中之战仅仅是一场战斗,并不是一场决定性的战役,但其后果极其深远!河中之战是信州之战后黄巢军队第一次失利,使见风使舵的藩镇产生了动摇心理。最重要的是,河中倒向唐廷,使得后来沙陀军队得以利用蒲关津进入关中。
  (12)**龙尾陂之战 **
  广明元年(880)十二月五日,唐僖宗踏上了逃命之旅,第一站是凤翔(治所歧州,辖陇州)。凤翔是关中的主力军镇,安史之乱后为防御吐蕃所设,西距长安三百里,兵员三万,节度使是宰相郑畋。
  郑畋要求唐僖宗留在凤翔指挥反攻,唐僖宗连连摇头:“这里距黄巢太近,我不能安心工作。”临别时,唐僖宗授予郑畋便宜行事的权力,让他阻挡黄巢追击。这真是一个细心的男人,对自身的安全,他一点也不马虎。
  广明元年(880)十二月十八日,唐僖宗到达第二站兴元(今汉中)。这里倒是安全了,但他还是不能安心工作,因为这里物质条件不够好,很快他决定前往富饶的成都。他好象完全不知道自己是在逃难,竟以为自己是在观光呢!
  能负责任才能掌握权力。
  唐僖宗的所作所为,实际上抛弃了唐朝。关中是唐朝的政治中心根本重地,绝不可以随便放弃。安史之乱时,虽然唐玄宗逃往成都,但太子李亨(即后来的唐肃宗)留在灵武主持大局,使忠臣良将团结在皇帝周围,唐朝得以中兴;朱泚叛乱时,唐德宗虽然不得不离开长安,但是仍然在奉天(今陕西乾县)指挥作战,不使臣下离心,最终转危为安。唐僖宗逃避了自己的责任,也放弃了唐朝的权力,此后藩镇们和黄巢的战斗,不再是为唐朝,而是为自己。在唐僖宗前往成都的那一刻,在某种意义上说唐朝已经灭亡了。
  公元881年正月二十八日,唐僖宗抵达成都。
  他做的第一件事是改元,改881年为中和元年,因为广明这个年号实在是太不吉利了。
  第二件事就是号召天下藩镇勤王。在淮南节度大使高骈身上,唐僖宗寄予了极大的希望,他封高骈为京城四面行营都统,催促高骈出兵关中勤王。
  让你伤心的,往往是你喜欢的人;让你失望的,往往是你想依靠的人。
  面对强大的黄巢,关东第一强藩淮南节度使高骈放了唐僖宗的鸽子,关中河南各藩镇也保持了可怕的沉默!绝大多数藩镇行动的准则,不再是对唐廷的忠诚,而是自身的利益。
  对唐廷的沉默并不代表对大齐的服从,只是等待有利的时机。
  终于有人站出来了,王处存在定州举兵,王重荣在河中举兵!很快第三个人也站出来了——宰相兼凤翔节度使郑畋。
  眼看着黄巢进入长安,郑畋的心情非常糟糕。做为宰相,结束黄巢之乱是郑畋最重要的课题,显然这个课题还没完成,不过这并不全是他的责任。郑畋比较了解民情,他知道没活路的农民非常可怕,轻易镇压不下去,最好的办法是收买他们的领袖,给他们官位,然后再设法翦除。 在黄巢围困广州时,他也反对用率府率(太子随从,芝麻官)去激怒黄巢。但是他的正确意见一直被压制,还被外调为凤翔节度使。不幸中的大幸,这也让他躲开了长安的屠杀。作为读书人,他非常痛恨黄巢在长安对官员和诗人的屠杀,黄巢进入长安时,他本想立即举兵,但是凤翔军将士们害怕黄巢,不敢第一个吃螃蟹,所以他也只能顺应大众,等待机会。
  真正会做事的人,总是有事可做的。
  在等待机会的时候郑畋开始做准备工作,他做了三件事,一聚兵: 将分散驻扎关内各地的神策军统统召集到凤翔;二散财:郑畋将全部家财拿出来犒赏军队,于是士气大振,愿听指挥;三联结邻近藩镇,偷偷建立同盟关系。
  当王重荣河中之战胜利后,各藩镇人心不稳!郑畋终于等到了完成课题的机会,他立即传檄四方,讨伐黄巢。
  郑畋的动作这么大,黄巢也不是吃干饭的。一个书生也敢和大齐叫板,黄巢决定先拿郑畋开刀,大齐政权需要一场胜利,来稳定蠢蠢欲动的藩镇。
  中和元年(881)三月,黄巢派大齐二号人物尚让率兵五万进攻凤翔,准备杀一儆百。
  尚让成为大齐二号人物,并不是凭借军功。尚让是王仙芝亲信尚君长的弟弟,王仙芝灭亡之后,他率领残余势力投奔了黄巢。当时黄巢的势力也不是很大,尚让来得正是时候!尚让的支持使黄巢做上了第一把交椅,黄巢的回报使尚让成为二号人物。
  尚让跟着黄巢转战中国,虽然军事才能并不突出,但多年的战场经历也使他增长了见闻,掌握了不少内幕消息和战场趣闻,比如天平军节度使薛崇和荆南节度使杨知温等儒将的可笑事迹。
  郑畋是进士文臣出身,也是一个标准的儒臣。因此尚让很轻视郑畋,认为取胜将不费吹灰之力。 由于心态很轻松,尚让率领军队简直象赶集一样,三三两两不成队列,向歧州(凤翔治所)进发。
  尚让对郑畋的估计的确不错,郑畋是读书人,打仗的确外行,但他似乎没有估计过自身。尚让确实经历过战争,了解了不少战场趣闻,但这仅仅达到一个随军记者的层次而已,离真正合格的将领还差的远呢!还有一件事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即将发生的战斗并不是郑畋指挥的。
  举兵讨伐黄巢的第一仗太重要了,不能有半点闪失,所以郑畋找来了外援——原泾原节度使唐弘夫,朔方节度使程宗楚,这两个职业军官将指挥凤翔军队和黄巢军队对决。同时,由于召集关中散落的神策军,凤翔军已经超过尚让的五万军队。
  龙尾陂(今陕西岐山东)是长安至凤翔的要害之处。顾名思义,这是一个拐了不少弯并且地势较高的土坡。郑畋率领几千人在高冈上布了一个稀疏散乱的阵,而唐弘夫、程宗楚等人率领主力埋伏在龙尾陂两侧。
  来到龙尾坡后,尚让很快就看到,对方不仅人数稀少而且阵型凌乱。尚让在军事上的不学无术立即暴露无遗,他立即擂鼓向高岗冲锋。坡高而弯曲又太多,尚让的赶集队伍队形更加散乱,东一堆西一堆,完全成了一盘散沙,尚让的军队已经钻进了圈套!
  是时候了,等候多时的凤翔伏兵开始出击,高冈上的唐军也冲杀下来,血腥的战斗开始了。
  尚让唯一的优点,就是反应很快。他冲锋很迅速,马鞭一指,全军进攻;他撤退也很敏捷,一看中计了,马屁一拍,自己骑马跑了。
  战斗立刻一边倒,半天的战斗后,尚让军队土崩瓦解,两万多具尸体散落在长达数十里的大路上。
  (13)**长安得而复失**
  落井下石,趁火打劫是乱世的法则。
  河中之战已经使藩镇有些动摇了,龙尾坡大捷一经传出,各藩镇纷纷和黄巢划清界限,群起响应郑畋。
  河阳节度使诸葛爽(前夏馁节度使,被黄巢调往河阳)宣布效忠唐廷,宥州(在夏馁节度使辖区,在今内蒙伊盟南部)刺史拓跋思恭,鄜延节度使李孝昌等人宣布讨伐黄巢,邠州将领朱玫甚至杀死邠宁节度使王玫举兵讨伐黄巢。唐僖宗喜出望外,任郑畋为京城西面都统,节制各镇军队收复长安。
  唐军声势大振,各路军队云集长安外围。
  中和元年(881年)四月五日,龙尾坡的两位英雄——泾原节度使唐弘夫,朔方节度使程宗楚,加上义武节度使王处存,三人率领军队,率先向长安发起进攻。
  惊人的一幕,在黄巢本人和他的军队面前展开。
  攻城的唐军,像是陷入了一种癫狂状态,简直跟得了疯牛病一样,玩命一样地攻门爬墙。这种可怕的气势,镇住了黄巢军队,在他们懵懂之际,唐军爬进了墙,打破了门,攻入了城,于是更疯狂的巷战展开了。
  屋漏偏遭连夜雨,长安市民也开始起哄——向黄巢军队投掷砖头瓦砾!
  龙尾坡的惨败,长安市民的起哄,攻城唐军的疯狂!黄巢终于招架不住了,狼狈不堪地往灞上撤退。
  为什么唐军这么疯狂拼命呢,夜间露宿灞上的黄巢还是一头雾水。根据探子从长安带回来的消息,黄巢得出了自己结论:他们这么疯狂,是因为他们要钱不要命。
  黄巢猜得八九不离十。
  所有人都认为黄巢的财宝多的数不清,因为他洗劫了大半个中国。各藩镇起兵的一部分原因,也是想从黄巢手里分一杯羹,有些藩镇鼓动士气的口号甚至是“打黄巢,分财宝”。
  黄巢钱多的数不清,但是兵也多的也数不清,大部分藩镇没和黄巢交过手,不敢造次进攻。而唐弘夫,程宗楚在龙尾坡打败过黄巢军队,不怕黄巢,王处存被黄巢抄了家,痛恨黄巢。这三个人鼓动士兵,用黄巢的财宝诱惑军队,许诺破城后可以自由抢劫,于是前文中疯狂一幕出现了。
  当唐弘夫、程宗楚、王处存的军队攻占长安之后,不再追击黄巢,甚至也不布置城防,而是立即展开了抢劫比赛。长安秩序大乱,很快主帅对军队失去了控制!
  更要命地是,唐弘夫、程宗楚、王处存三人与长安外围其余唐军失去了联系,成为孤军。因为他们违背了郑畋持重缓进的命令,擅自攻城,侥幸攻下后,为了独自发财,就没有通知友军。
  知道详情后,黄巢也就明白了唐军的疯狂原因。黄巢重赏了探子,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贪婪的人不难对付,当他们有钱了他们就胆怯了,比如信州的张璘。
  黄巢从灞上杀了个回马枪,这次果然没人拼命了。长安城里的唐军,不是背着钱袋子四处逃命,就是抱着钱袋子烂醉如泥。
  黄巢取得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除了义武节度使王处存带着少数人侥幸逃脱外,包括唐弘夫、程宗楚在内入城的唐军全军覆没。
  得胜的黄巢马上采取报复行动,在长安屠杀居民。长安外围各镇唐军听到败讯之后,全线后撤,黄巢的气焰又开始嚣张起来。
  (14)**杨复光击败朱温**
  做男人难,作女人也难!那么既不是男人又不是女人,又将如何呢?这个问题估计只有宦官才清楚。
  宦官历来是大家痛恨和歧视的对象。第一条原因,他们自身不完整。第二条原因,他们中有很多人是混蛋。
  其实大多数宦官之所以混蛋,也有说的过去的理由。
  首先,做宦官绝不是他们的第一志愿。皇帝本人出于防范女人的需要,造成了他们的痛苦。在他们潜意识里,肯定不会真心实意效忠带给他们痛苦的皇帝。
  其次,他们自身的痛苦竟然是他们遭受歧视的理由。这种性能力方面的歧视,绝对是世界上最残酷最不公平的歧视。因此,他们没有理由善待歧视他们的士人。
  宦官与皇帝朝夕相处,而接近皇帝是专制时代最大的政治资源,因此他们很容易执掌大权。中国王朝时代,东汉,唐,明三朝是宦官的黄金时代,他们最得意的时代是唐朝。唐朝宦官在中央执掌神策军,在藩镇担任监军,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根深蒂固庞大势力网络,也形成了宦官与唐廷共存亡的局面。
  就在黄巢肆虐,唐廷危急的时候,一位唐朝的宦官挽救了宦官的唐朝——忠武军监军杨复光给了黄巢沉重一击。
  河中之战后,王重荣找到了援军,而且蒲津渡口又控制在他的手中,黄巢一时难以攻克。庞大军队的巨大供应压力,迫使黄巢必须迅速找到新的粮源。关中疲弊指望不上,何况除了长安附近两三百里的范围,别的地方也并不属于黄巢。
  只要去想,总会想出办法。
  黄巢把目光投向了长安东南面的山南东道(因处终南山之南而得名,治所襄州,辖唐邓安随等州)。山南东道辖区中,唐邓等州所在的南阳盆地,自汉代以来,农业一直比较发达。当然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见前文)也不好对付,因此黄巢派出了得力干将朱温进攻山南东道,解决粮食问题。
  中和元年(881年)二月,朱温从长安出发,出蓝田,过商州,进攻山南东道。朱温不愧为黄巢的头号战将,中和元年三月,朱温攻占了长安千里外的邓州。此后,黄巢军队的粮仓开始充盈起来。
  中和元年(881年)四月重新占领长安后,加上得到南阳盆地的粮食,黄巢又充满了攻击性。夏绥节度使拓跋思恭(原节度使诸葛爽已被黄巢调往河阳,唐廷奖励勤王,从刺史升为节度使)和鄜延节度使李孝昌,在长安外围的三桥被黄巢打得大败,仓皇后退。
  就在这时,忠武军(治所许州,辖陈蔡两州)监军杨复光出场了。
  杨复光虽然是宦官,但并不算是混蛋,对唐廷很忠诚(也难怪,唐廷本来就是宦官的),但是节度使投降了黄巢,他也无能为力。忠武军节度使周岌,就是前文杀死徐州援军的那位,他间接帮了黄巢一把,最后也投降了黄巢。
  龙尾坡之战后,形势有利于唐朝,藩镇纷纷反叛黄巢。周岌也想举兵,动心却没有动手,因为内部很不稳定。毕竟周岌是强夺节度使之位,蔡州刺史秦宗权极力反对他。
  一天晚上,监军杨复光和周岌一起喝酒。喝多之后,二人推心置腹谈起了当前局势。说到动情处,杨复光声泪俱下,劝周岌顺应形势举兵讨伐黄巢。
  对中国人来说,大事都是在酒桌上完成的。因为喝的尽兴,聊得投机,周岌很有些感动,虽然感动,周岌也没有喝晕,只给了他三千人马。
  三千人马明显不够,杨复光是一个很会办事的人,他又打起了秦宗权的主意。当然,会做事的人一定要考虑对方,双赢才是硬道理。杨复光上奏唐廷,升任蔡州刺史秦宗权为蔡州节度使。宦官专镇的唐廷怎么会不给宦官面子呢?杨复光的要求被批准了。
  这一手非常漂亮,秦宗权非常满意,周岌的忧虑也就去除了。其实秦宗权反对周岌是嫉妒周岌任节度使,既然也当了节度使他就不闹别扭了。秦宗权高兴之余,大方地拨给杨复光五千军队。
  杨复光将这八千人分为八都,由鹿晏弘、晋晖、李师泰、王建、韩建等八人担任都将。聪明人作聪明事,杨复光要进攻邓州切断黄巢的粮道。
  邓州与长安千里相隔,朱温得不到黄巢的支援,而杨复光又与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取得联系,进行前后夹攻。还有一点,杨复光的都将晏弘、晋晖、李师泰、王建、韩建等人都是厉害角色,尤其是王建(他建立了前蜀),所以尽管朱温也很强,还是战败了。
  中和元年(881年)五月,杨复光击败朱温收复邓州。六月,朱温狼狈逃回长安。
  (15)**宜君之战与朱温降唐**
  杨复光切断黄巢的粮道后,唐军再次士气大振,各藩镇再次向长安外围集结,甚至淮南节度使高骈也集结了七万军队,摆出了向关中进军的架势。
  从中和元年(881年)五月到中和二年(882年)六月,唐军与大齐军队在长安外围,展开了一年多的混战。对各藩镇军队来说,不仅没尝到一点胜利的甜头,反而吃了不少失败的苦头。
  从大齐方面来说,虽然粮道被切断,还有库存,粮食危机暂时没有出现。另外朱温从邓州回来,也加强了进攻能力。
  从唐廷来说,最大的问题是指挥的问题,唐廷三易主帅,也没能解觉这个问题。
  唐廷先是任命淮南节度使高骈为京城四面都统,但是高骈始终没有入关勤王。
  唐廷对高骈死心后,升京城西面都统兼凤翔节度使郑畋为京城四面都统。龙尾坡之战给郑畋增添了不少人格魅力,但是不久他的部将程宗楚等人在长安遭到惨败,又使他威信大损。儒臣统领武将谈何容易,此后郑畋本人也在凤翔军的兵变中被部将驱逐。
  最后任命江陵败将王铎为都统,但是他又以胆怯无能著称,更无法让跋扈的藩镇信服。担任主帅期间,王铎啥也不干,只是天天挖沟,以防止黄巢突袭。
  既然无法统一指挥,各藩镇就各自为战。
  昭义节度使高浔进攻石桥,大齐军队群起反击,高浔寡不敌众,赶紧逃命。可万万没有想到,他的败仗刺激了部将的野心,于是兵变发生了。虽然高浔没死在黄巢军队手里,却死在部将手里。
  天平军节度使曹全晟(见前文,因勤王由淄州刺史升任天平军节度使)孤军深入,遭到大齐军队伏击,他比高浔更惨,当场身亡。
  对于夏馁军和鄜延军来说,中和元年五月到中和二年四月接近一年的时间,简直就是一段醒不了的噩梦。不知何时起,他们成了最受大齐军队欢迎的对象,大齐军队特别喜欢袭击他们。这也难怪,他们本就是勤王军队中作战能力最差的。这两支军队连战连败,一退再退,最后沮丧地退守坊州宜君寨。
  中和二年夏(请注意是夏天),沉寂多时的二号人物尚让也准备复出了,想打个胜仗挽回龙尾坡失败的面子。复出的第一仗,再也输不起了!尚让看了看四周唐军,又瞄上了夏馁军和鄜延军。
  只能说尚让天生是个打败仗的料,他简直就是黄巢的克星,他又一次影响了黄巢的气运。
  中和二年(882年)的第一场雪,来的比往年要早一些,发生在不该下雪的季节。
  尚让率军到达宜君寨时,夏天居然下了一场罕见的暴雪,雪深一尺,天气骤寒。尚让军队衣衫单薄,冻了个半死。连吃败仗窝了一肚子火的夏馁军和鄜延军趁机报仇,出兵砍杀,尚让军队很快就崩溃了,冻死被杀的达两万余人。(《旧唐书僖宗纪》:“中和二年七月,贼将尚让攻宜君寨,雨雪盈尺,甚寒,贼兵冻死者十二三。”)
  宜君惨败后不久,更大的打击向黄巢袭来。
  自中和二年(882年)二月起,朱温一直担任同州防御使,防守长安东北面并与河中节度使王重荣作战。虽然朱温不落下风,但是河中方面唐军一直在增加,杨复光也和八都将率领忠武军开到了河中,而朱温一直没有得到补充。中和二年宜君之战后,王重荣杨复光等人趁机对同州展开攻势,朱温渐渐不支。
  杨复光和朱温交过手,也算是不打不相识了,他开始招降朱温。面对着杨复光的诱惑,朱温没有作明确答复,毕竟他跟从黄巢七八年,从军士升为大将,黄巢对他不薄。要背叛黄巢,朱温存在一些心理困扰,但是很快有人替他解除了烦恼。
  在王重荣等人的压力下,朱温向黄巢求援,但是一直没有回音。原来黄巢的心腹骁将孟楷与朱温不和,压住了他的表章。对于孟楷的这种行动,很难说朱温是愤怒还是高兴,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再也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中和二年(882年)九月,朱温交出同州,向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投降。
  朱温有幸成为大齐叛徒第一名,为了分化黄巢军队,唐廷封朱温为金吾卫大将军﹐河中行营副招讨使﹐赐名全忠。给一个叛徒赐名全忠,真不知道唐僖宗是讽刺朱温还是在勉励朱温。
  朱温的人生轨迹从此改变。不过在这个时候,不管是唐廷还是黄巢甚至朱温本人,都没想到,正是这个黄巢的叛徒最终继承和完成了黄巢的事业。
  (16)**困兽犹斗**
  唐僖宗真是一个古怪的家伙!
  他跑的比兔子还快,黄巢还没来,他望风而逃抛弃了长安;他比猴子还猴急,黄巢还没走,他又想早点回到长安;但他又不象狮子一样凶猛,不敢亲自前去讨伐黄巢。
  唐僖宗不敢去,他的干爹——宦官田令孜站出来了,他想亲自统帅军队收复长安。朱温降唐之后,瞎子也能看出来黄巢开始走下坡路了。这时田令孜从大后方成都跳了出来,罢免王铎,亲自担任都统,想立下头功。
  这个无耻太监的流氓行为,除了引起反感降低士气之外,甚至还给了黄巢一些信心。
  而围攻黄巢的各道藩镇,除了反感田令孜之外,也不想和黄巢硬拼损耗实力。一般的唐军士兵,知道大齐军队是吃人的军队后,也有些胆怯——万一被俘了就不好玩了!唐军很胆怯也很聪明地包围长安外围的三面,留下东面,指望黄巢会逃走。
  黄巢远比唐僖宗坚韧的多,尽管宜君之战大败,朱温也投降了唐廷,他还是不肯离开他的京城。黄巢面临的局势是严峻的,粮食开始不足了,由于军队收刮了民间的粮食,长安城中老百姓人自相食的惨剧发生了。老百姓饥饿的眼中,人不再有男女之分,只有肥瘦之别。
  黄巢不想走,他还有强大并且为数不少的军队!其实就算他想走,也只能去他的山东老家。但落荒而逃回到故乡,不就丢人丢到家了么?他实在下不了决心。
  唐僖宗想家想的要命,从广明元年十二月到从中和二年十月,他已经离家两年了!另外,现在西川已经不是两年前的西川了!西川黄头军使郭琪发动的兵变,邛州(今四川邛崃)牙官阡能领导的起义,把西川东川搞得一团糟。除此之外,而整个中国的局势也更加不妙,一些蛮横性急的节度使(比如魏搏节度使韩简),以为回到了战国时代,开始进攻附近的州县,扩充地盘。
  黄巢不肯回家,唐僖宗又急着回家,这真是难办了!皇帝不急太监急,皇帝一急太监就更急了。唐朝的忠诚宦官——忠武军监军杨复光这次又站出来了,这一次倒不是他本人出马,而是让一位亡命塞外的逃犯当了主角,这位逃犯是沙陀人李克用!
  李克用的命运开始转折,黄巢的命运也将改写。
  (17)
   人生是一场淘汰赛,而历史往往只记住胜利者。
  一个成功的男人,其脚下必定有一群失意的男人;一个强盛的国家(或民族),其背后也必定有一些衰微的国家(民族)。
  汤武得志,则桀纣失意;汉唐盛世,却又是匈奴、突厥的悲歌:雄踞大漠的匈奴,在两汉的击打之下,分崩离析俯首称臣;称雄塞外的突厥,在盛唐的兵威之下,四分五裂一蹶不振。
  **沙陀三迁**
  突厥汗国灭亡后,西突厥的一支——处月部散居于金娑山(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格多山,一说为尼赤金山)、蒲类海(今新疆东北部巴里坤湖)。因为当地有大碛(沙漠)名为沙陀,所以处月部也号称“沙陀突厥”。
  唐朝不仅以其强盛伟大征服异族,也以其自信大度包容异族。因此被征服的塞外各族,很多人在唐朝的旗帜下战斗,比如:屡次击破吐蕃的哥舒翰是突厥人,与郭子仪齐名的李光弼是契丹人,安史之乱后期进击河北的唐军主帅仆固怀恩是铁勒人。
   唐廷的武力可怕,恩信可依,既然有那么多榜样在前,于是突厥处月部也为唐廷效忠。大唐天子惩叛奖顺,在处月地设置金满、沙陀两个羁縻州,由处月部酋长领都督之职。
  辽阔的塞外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跨度值稳定去一尾举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