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itx的itx机箱推荐,像外星人alpha那样的

当之无愧的游戏小钢炮:Alienware Alpha R2 迷你游戏 PC
众测体验_值友评测_什么值得买
当前位置:
当之无愧的游戏小钢炮:Alienware Alpha R2 迷你游戏 PC
疯狂的老杨
前言话说这次能中选外星人 Alpha R2 真是万万没想到,在此非常感谢张大妈的眷顾以及感谢那些推荐我申请这次众测的朋友们,话说本文篇幅较长,为了不浪费各位看官的宝贵时间,客套的话我就不多说了,直接上干货,喜欢大家喜欢。开箱与外观一如既往的黑盒子以及外星人 LOGO,外包装的设计跟我以往接触过的外星人游戏本完全一模一样,相比那些花哨的包装设计,这简直不能再简单了。盒子内部跟&Alpha 一代是完全一样的设计,厚实的珍珠棉以及物品分区摆放绝对是抵御暴力快递的最佳自我保护。话说&Alpha 一代曾经赠送过 Xbox 手柄,然而现在不送了,但坑还留着。黑色信封内装着三份纸质印刷文档,能用上的机会不多,收好备用就是了。值得一提的是,这次随机文档里面并未提供软件光盘,这虽然并不是什么大问题,然而却给后面的体验造成了一点点不便,此是后话。随机配件包含了一根&High Speed HDMI 线缆、电源线以及电源适配器,值得一提的是,电源适配器带指示灯设计,但又不像外星人笔记本那样把指示灯设置在插头的位置,这可白白浪费了一个装X的机会。180W 的适配器,大小跟 5.5寸的手机相当,铭牌一面设有防滑橡胶垫脚。话说当年外星人 Alpha 一代主机出来的时候就给我眼前一亮的感觉,而 Alpha R2 外观与一代相比变化并不大,摸到实物的感觉实在太好了。Alpha R2 的体积仅有 2.2L,这外壳的尺寸无论是高度与宽度都正好跟两瓶 1L 牛奶拼起来相当,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对于外壳的材质而言,我最不喜欢的就是类肤质涂层以及高光注塑材质,前者容易沾油沾灰,而且时间长了容易发粘,而高光注塑的话,我不否认这种工艺在新的时候是挺亮丽剔透的,可惜这个效果并不能保持多久,一旦沾上了灰尘油污或者指纹,颜值马上大打折扣,而平时用抹布清洁的时候也难免会在上面留下丝丝划痕,日常使用中绝对不能过糙对待。Alpha R2 边框四周使用的高光注塑如同镜子一般,如果能像顶部一样使用磨砂咬花工艺我觉得会更加耐看。当时我看到顶部“人”字形的装饰时还以为会跟外星人游戏本一样内藏灯条,不过仔细一看,发现我想太多了......机器正面,外星人 LOGO 同时也是机器的开关和指示灯,左侧提供了两个 USB 3.0 接口。机身侧面的三角形缺角造型颇为销魂,内藏 RGB 灯效,如果是&Steam Machine 的版本此处还会有 Steam 的 LOGO 出现。相比第一代的 Alpha,Alpha R2 对输出接口进行了重新的定义,从左到右分别是电源接口,外置显卡扩展坞端口,HDMI 输入、HDMI(2.0)输出、RJ45 网线接口、双 USB 3.0 以及光纤音频输出端口。HDMI 2.0 接口支持 4K @ 60Hz 输出,对于逐渐成为主流的 4K 电视或者显示器而言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升级。显卡扩展坞端口的加入使得“弥补”自带显卡性能不足成为可能,而值得一提的是,Alpha R2 同时有使用 NVIDIA 和 AMD 两种显卡的版本,但只有使用 NVIDIA 显卡的版本才带有显卡扩展坞端口。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机器边缘使用斜角的设计,这无疑让机器看上去更薄。也许大家已经发现,找遍整台机器都没有发现 2.5mm 音频端口。没错,Alpha R2 并不提供&2.5mm 音频端口,撸主是通过 HDMI 音频输出到显示器再用音箱连接显示器的音频输出接口,当然,也可以使用光纤音频输出端口连接功放或者支持光纤输入的音箱,又或者使用蓝牙音箱也是可以的。不得不提的是,揭开盖板即可看到&Alpha R2 在机身底部隐藏的一个 USB 2.0 接口。这个位置经实测长度为 63.38mm,比较适合存放无线键鼠或者外设的接收器,撸主的罗技 G930 接收器就正好可以藏身此处。一言不合就拆解Alpha R2 的拆解并不困难,首先得准备一枚 M3 十字批头将底部四个螺丝孔的螺丝拿下。固定螺丝没有隐藏在防滑垫脚下方这个对于日常维护来说是比较方便的,毕竟这种防滑垫撕下来再贴回去可能就粘不紧了,而且容易造成四角不平的情况。底盖周围虽然有卡扣,但卸下螺丝以后可以很容易地取下。底盖完全就是一塑料件并布满了散热孔。拿下底盖可以看到机器底部的 2.5寸驱动器仓位,话说 i5 版的&Alpha R2 标配是 1T 的机械硬盘,而硬盘就是安装在这个位置上,另外可以看到底部隐藏的 USB 2.0 接口是通过连接线引出。前面卸载了底壳的四颗螺丝后,上盖也随时可以拿下,从下图可见上盖内侧使用了金属屏蔽罩,四周有 EMI 防电磁辐射弹片。拿下顶盖和底盖之后的“机芯”,此时可以清楚看到前置 USB 3.0 接口以及右侧的开关灯光控制小板。Alpha R2 的 CPU 和显卡分别使用了两套独立的散热系统,涡轮风扇以及塑料导风罩是一体的,按下导风罩两侧的压杆可以很简单地将导风罩和风扇取下。拿下导风罩以后可以看到左侧显卡以及右侧 CPU 的散热片。由于&Alpha R2 使用了桌面级的显卡,因此就散热片规模而言对比&Alpha 一代是有所加强。Alpha R2 在存储方面加入了对 M.2 SSD 的支持,然而内存插槽则有所“缩水”,最高支持单通道 DDR4 16GB,而原机标配为 8GB,换而言之要对内存升级就必须舍弃原配的内存,同时单通道内存恐怕又要把很多处女座玩家逼死的节奏。&原配的海力士 8G DDR4 2133 内存,在品牌笔记本上比较常见的型号。距撸主了解,Alpha R2 i7 版标配的 512G M.2 SSD 有三星和东芝两种,同样支持&NVMe 规范。三星的 SSD 型号为 PM951 而非热门的 SM951,三星这款 PM951 使用 TLC 颗粒,而东芝的那款是马牌主控搭配 MLC 颗粒,看网上大家的跑分要比三星的高不少,难怪大家都说收到机器首先开机看看 SSD 的型号,看到是东芝的都表示长舒了一口气,而撸主这次看来是“中标”了。&Alpha R2 使用的型号为&Intel Dual Band Wireless-AC 8260,支持 2.4G & 5G 双频,最高速率 867 Mbps,自带蓝牙 4.2 。进一步将主板完全卸下,此时可见&Alpha R2 的整个金属框架,用料非常厚实,框架边缘正好可与上盖金属屏蔽罩上的 EMI 弹片紧密结合,整机拥有较完善的防电磁辐射设计。由于的螺丝孔位于主板背面,因此要给显卡更换硅脂就必须拆除整机,这里就直接拆个精光。另外附上一张官方的主板详解图,与我们平时常见的 ITX 主板有几分相似之处。通过对比拆下来的散热片可见左侧的 CPU 散热片比较简单,而显卡散热器使用了铜铝结合的设计,通过缝隙还能看到热导管,较大的面积同时兼顾了 GPU 核心以及显存的散热。标配的 i7-6700T 处理器使用 LGA 1151 接口,CPU 可更换,如果忽略供电以及散热上的限制,理论上是可以安装性能更高的 i7-6700K 处理器。擦干净显卡芯片上的硅脂可以清楚看到 GPU 型号为 GM206,桌面级 GTX 960 无疑,板载 4颗三星显存颗粒组成 4GB/128 Bit 的显存规格。散热器自带的硅脂较为干硬,这里顺路把硅脂更换为价格不贵但口碑还算不错的 AC MX-2 。性能详测非常庆幸机器拆装之后还能正常点亮,哈哈。前面已经提到,Alpha R2 的 HDMI 输出已经升级到 2.0 规范,直上 4K @ 60Hz 毫无鸭梨,也无需任何设置。在进行性能测试之前不得不提一下外星人产品的核心软件:Alienware Command Center(简称 ACC),这款软件集灯光控制,电源管理以及显卡扩展坞、HDMI 输入设置等等功能于一身,通过 ACC 可对&Alpha R2 外壳上的两处位置进行灯光设置。不得不提的是,Alpha R2 对比外星人自家的本子在灯光控制方面有所缩水,灯光不支持渐变色也不支持脉冲灯效,可玩性降低了不少。拍了四种比较有代表性的颜色整合成一张动态 GIF 图片,大家可以感受一下,三角形与 LOGO 的灯色可以独立设置,但撸主还是比较喜欢统一的颜色。在前面开箱中以及提到过的 HDMI 输入接口,通过它可以将外部设备的内容输出到连接&Alpha R2 的显示器上面,这个功能对于 HDMI 接口紧张的显示器或者电视而言还是比较实用的,可以通过快捷键切换两边的内容,如果显示设备本身就有空余的 HDMI 接口,大家完全可以将设备直连显示器或者电视。对我来说,这个 HDMI 输入并不是刚需,如果能把接口换成多一个 HDMI 输出或者&DisplayPort 接口显然更对我胃口。说了这么多,不服跑个分。i7-6700T 主频 2.8G 最高睿频 3.6G,TDP 仅 35W,它并非笔记本上常用的低电压处理器,毕竟它与 i7-0K 使用相同的接口与架构,仅仅是降低了频率和 TDP,因此叫做低功耗处理器更为合适。另外通过软件检测可见,Alpha R2 使用了 H170 芯片组而非 Z170 。通过下面一张表可以看到三款 6700 之间的详细区别,综合而言,i7-6700T 除了频率以及不能超频以外,功能上不输 i7-6700K 。国际象棋跑分,多线程下的跑分性能介于 i5-6500 与 i5-6600K 之间,对于这样一款低功耗处理器而言能效比简直爆表了。使用 CPU-Z 内建的 Benchmark 跑分对比 i7-6700K,综合两个测试后,大家对 i7-6700T 的大致性能应该已经心中有数。由于内存运行在单通道模式下,因此内存读写性能偏弱也是情理之中,然而可喜的是大部分游戏对于内存带宽都不太敏感,因此单通道模式下对于游戏的体验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因此&Alpha R2 只有一个内存插槽的设计对于我们来说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升级内存就必须舍弃原来的内存条。前面已经提到过,Alpha R2 i7 版标配的 512G M.2 SSD 有三星和东芝两种,打开 CDI 显示没有找到硬盘的情况据撸主研究是因为机器 BIOS 中 SATA 默认设置为 RAID 模式而非 AHCI 。AS SSD 可以正确识别 SSD 的型号,然而跑了一圈后发现这写入性能异常,跟标配东芝 SSD 的&Alpha R2 读取超过 2000 MB/s,写入超 1000 MB/s 相比简直是天堂与地域的区别。前面的跑分异常据撸主判断是因为原装系统并未为三星 PM951 SSD 安装 NVMe 驱动所致,然而这个驱动 DELL 官网上也找不到,使用网上网友分享的三星 NVMe 驱动会因为 BIOS 默认设置为 RAID 模式而导致出现找不到设备无法安装的情况。不过经过撸主的不懈努力终于发现勾选 SSD 属性中的“关闭设备上的 Windows 写入高速缓冲区刷新”并重启以后 AS SSD 测试的写入速度恢复正常。&这个速度与网上的 PM951 跑分吻合,但相比使用东芝 SSD 的&Alpha R2 而言这跑分还是差太多,难怪三星的就这么不受待见。写入性能测试异常的情况同样出现在另一款较为常用的 SSD 测试软件&Anvil Benchmark 上面,设置前后写入性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过&Crystal Disk Mark 以及&TxBENCH 则不受影响,因此这个更大可能只是测试软件的兼容性问题,毕竟无论设置与否对主观上的使用感受并未有什么影响,日常复制黏贴的速度也未见异常,但终归让人心里不舒服。前面的拆解已经确认&Alpha R2 使用桌面级的 GTX 960,但最新版的 GPU-Z 软件还不能完全识别出显卡,不过从显卡的核心频率数据可以看到&Alpha R2 使用的 GTX 960 默认核心频率为 1176 MHz,相比公版 GTX 960 的 1127 MHZ 还要高一点,这真是够拼的,话说我这个结论并非随便说说,后面的测试是很好的证明。而显存频率方面则与公版一致,等效 7010 MHz。不知道大家发现没,Alpha R2 在众测页面上出现了醒目的“体验的 VR 震撼”这样的字样,以至很多值友望而却步,然而仔细研究下面的介绍可见这是需要建立在“外接更高级别的显卡”这个前提下,所以,Alpha R2 在使用 GTX 960 的情况下,VR 性能就如下面的测试结果一样糟糕,在不使用外接显卡的情况下无法获得理想的 VR 体验。毕竟是桌面级的 GTX 960,3D 性能完秒上一代 Alpha 是毫无悬念的事情,这跑分也与上使用的 GTX 960 独立显卡相差无几。整机性能测试选用了 PCMARK 8 模拟日常使用电脑的实际情况进行客观广泛的测试。PCMARK 8 内置了多个测试项目,其中 Home 测试项目主要模拟用户日常使用电脑的情况,如文本、浏览网页等。而 Creative 测试项目则加入了更多的娱乐应用模拟,例如游戏、视频播放等等,对性能的“压榨”相比 Home 测试项目要更高一些。而最后的 Work 测试项目则主要模拟用户日常使用电脑办公的情况,负载比较轻。结果详见下图,包括前面的测试全部是在高性能模式下运行,特此说明。游戏体验只跑分不跑游戏都是耍流氓,为了让大家更加清楚了解 Alpha R2 运行游戏的情况,在游戏测试的过程中加入了&MSI Afterburner 软件对显卡状态的监控数据,大家可以参考一下。首先来一发《CS:GO》,在 1080P 分辨率全开特效和抗锯齿以及垂直同步的情况下,游戏画面可以稳定在 60 FPS,GPU 占用率基本在 40%-50% 左右徘徊,显卡最高温度仅 67℃ 。至于《英雄联盟》,4K 分辨率下全开特效可以跑一百多帧,然而对于流畅度而言,超过 60 FPS 都是多余的,设置垂直同步以后,显卡可以运行在更低的频率下,对游戏体验没有任何影响,但温度功耗和噪音都能有所降低。谈到游戏测试这里我觉得有必要此引入一个技术性的讨论,自 GTX Titan 发布之后,NVIDIA 将 GPU Boost 从 1.0 升级到 2.0 版本,GPU Boost 2.0 使得显卡能够在不降低稳定性、超频能力等前提下获得更快、更完善的游戏感受以及更快的图形运算等多项功能。GPU Boost 2.0 不再是仅仅单纯的提高性能作用,GPU Boost 2.0 还支持对于频率控制的反向性,当前运行的游戏帧数远远大于自己的需求时,可以通过对帧数的限定来让 GPU Boost 达到节能的目的。当达到显卡的满载性能水平后,显卡就会降低实时使用频率,因此 GPU Boost 2.0 可以根据玩家限定的帧数来实时下调显卡的运行频率,并达到节能、降温以及换取更佳功耗表现的目的。这也是在游戏中打开垂直同步后,显卡温度与功耗都有所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像 《CS:GO》以及《英雄联盟》这种对显卡性能要求并不高的游戏而言,在设置最高画质并打开垂直同步后可以在获得流畅的画面同时降低显卡的 GPU 占用率,这个时候可以获得温度、功耗以及噪音三降。前段时间&Steam 夏季特惠入手了《古墓丽影 9》年度版,这次测试正好可以用上,话说这个游戏之前已经打通了2次,这次入正可算是先上车后补票了,哈哈。言归正传,游戏设置最高画质并关闭垂直同步,Benchmark 结果显示平均帧数超过 50 FPS ,玩起来还是很流畅的,不过相比前面测试的两款游戏而言,《古墓丽影 9》显然更加吃显卡,测试过程中显卡都是满载运行,风扇在咆哮狂转的情况下显卡温度依然达到 83 ℃ 。接下来测试《古墓丽影 10》,与《古墓丽影 9》同样使用最高画质的情况下平均帧数不到 40 FPS,可见这一代比上一代的要求高了不少,经过反复设置与测试,在关闭抗锯齿并且设置中等画质可以获得较为流畅的效果(接近 60 FPS)。当然,这与前面的测试一样,游戏过程中显卡温度并不低。接下来测试了《GTA5》,如下图,设置中高画质以后依然有比较流畅的效果。最后测试了《巫师三》,1080P 下特高画质和高画质都不能流畅跑,设置中画质以后基本可以达到 50 FPS 以上,即使偶尔掉到 40 FPS 左右也还算比较流畅。可以肯定的是,Alpha R2 面对主流游戏在 1080P 分辨率下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至少可以选择降低画质以获得较为理想的流畅度,不过在游戏测试的结尾也不得不吐槽一下,标配 8G 内存其实真的有点紧张,就拿《GTA5》为例,游戏运行中内存占用已经接近 6G,如果不是进入游戏之前把多余的程序都关闭掉,估计玩不了多久就会提示内存不足,所以要玩得爽的话升级 16G 内存基本是跑不掉的事情。温度与噪音测试:不得不说的痛将强悍的性能塞进只有 2.2L 的小盒子里面,散热与噪音都是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因此这次温度、噪音等等测试也成为不可或缺的环节。目前广东日间普遍室温 31℃ ,在这样的室温环境下&Alpha R2&待机温度并不高,CPU 和显卡的风扇都能保持安静。i7-6700T TDP 只有 35W,即使 CPU 满载,核心温度也没有超过 70℃,此时风扇也仅有轻微的声音,这个表现真心有点让人喜出望外。而接下来的显卡温度测试则并不那么乐观,使用 Furmark 拷机显卡温度最高 93℃,对于机器就放在桌面距离用户不到半米的情况下,此时的风扇噪音已经到达无法忍受的程度,不过从下图可以看到显卡并未因为高温而采取大幅降频的措施,在满载以及高温的情况下依然保持接近 1200 MHz 的核心频率不得不说这真是太拼了。然而这以高温和高噪音换来的性能是否可取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了。在显卡满载的情况下,处于轻负载的 CPU 核心温度竟然比 CPU 满载时的温度还高,不得不说这显卡温度对整个系统造成的影响还是蛮大的。正如前面所说,Alpha R2 的噪音主要来源于显卡风扇,只要显卡有负载,机器马上就不安静了,运行游戏的时候整机噪音达到了最大值。显卡除了是噪音大户同时也是功耗大户,让我不解的是整机满载功耗达到了 190W 以上,而标配的适配器额定功率只有 180W,虽说正常使用的时候不会像拷机那样一起满载,然而这个结果总让人心里不踏实。小钢炮的超级武器:Alienware Graphic Amplifier 显卡扩展坞登场话说我申请这次众测的时候就是这么想的,反正已经有了 GTX 1080,要是让我中选&Alpha R2 的话我就再撸一个显卡扩展坞,没想到真的中了,于是 Alpha R2 就有伴了。不过说实话,Graphic Amplifier 显卡扩展坞国行高达 ¥2499 元的价格实在毫无性价比与竞争力,毕竟这用的是外星人的专用接口而非雷电口,通用性不高,而且美行代购价格也比国行低很多,关键这东西技术含量不高,不容易坏,因此买国行实在需要非一般的信仰。撸主这个扩展坞来自咸鱼,成色不错,还剩下8个多月的京东保修,到手价只要全新货的五分之三,还算凑合。扩展坞内部使用了一枚 460W 电源为独立显卡供电,其中 12V 使用三路输出设计,总输出功率 385W 足以应付目前的单核心旗舰显卡。扩展坞与 GTX 1080 合体。话说扩展坞内部结构并不复杂,除了用作提供电力的电源以外就只有两块 PCB,其中较大的一块“主板”连接了电源以及一块控制板并提供了一条 PCIE 显卡插槽用于插入显卡。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扩展坞对于显卡 PCB 的宽度是有限制的,如果显卡宽度过高就会出现盖子无法合上的情况,虽然不影响使用,然而这感觉就像房门没法关上一样让人心里不踏实。另外就是,扩展坞前部自带了一个散热风扇,然而噪音相当感人,拔掉之后整个世界都安静了,对散热也没有什么影响。使用扩展坞以后,Alpha R2&获得更强大的游戏性能,另外也让多屏输出成为可能,而另外提供的四个 USB 接口也提高了&Alpha R2 的扩展性。此外,将玩游戏时所产生的的噪音转移到扩展坞上面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毕竟 GTX 1080 玩游戏的时候也就那么一点点声音,即使加上电源风扇的声音也远远低于 Alpha R2 GTX 960 玩游戏时如同咆哮一般的噪音。然而显卡扩展坞体积并不小,占用过多的桌面空间有违 Alpha 2 小巧设计的初衷,因此只能作为一个备选方案,不过扩展坞与主机之间的连接线长度为 2米,这个长度足以将扩展坞转移到桌面以外的地方,另外连接线的两端都带了指示灯与按钮,当 Alpha R2 连接扩展坞并使用外置独显时,数据线接头上的指示灯会亮起,而使用内置的 GTX 960 时,即使 Alpha R2 与扩展坞保持物理连接指示灯也会灭掉,凭此可以快速判断当前哪一块显卡处于工作状态。然而比较不爽的是,每次使用或者断开外置显卡的时候都需要重启机器,无法做到热切换多少有点遗憾。连上扩展坞以后,在&Alienware Command Center 中可以设置扩展坞正前方的外星人 LOGO 灯光,当扩展坞处于断开状态时,扩展坞的电源并不会启动,因此也可以通过听声音或者查看扩展坞前面的 LOGO 灯判断外置显卡是否在工作。前面提到扩展坞连接线上面带有按钮,在外置显卡处于连接状态时,按一下按键即可切换到内置的 GTX 960(需要重启),但相比外星人笔记本直接使用热键来切换而言还是不够人性化。另外需要吐槽一下,在 Alpha R2 插入了扩展坞连接线的情况下,HDMI 输入功能将被禁用。总体而言,Alienware Graphic Amplifier 显卡扩展坞目前还有很多不够人性化的地方,但毕竟这只是初代的产品,所以有点改进的空间还是可以理解的。接下来体验一下显卡扩展坞搭配 GTX 1080 所带来的性能提升。通过 GPU-Z 可见,GTX 1080 已被正确识别,所有参数也与安装在台式机中无异,唯独就是&Subvendor(制造厂商)一项由之前的 NVIDIA 变成了现在的 DELL 。接入显卡扩展坞和&GTX 1080 后,VR 性能立马爆表。排除 CPU 性能对跑分的影响,只考查 3DMARK 图形分的话,使用 Alpha R2 接扩展坞仅比 GTX 1080 装在台式机上面的图形分低了 5%-10% 左右,性能损失并不算大。再次跑了自带 Benchmark 的《古墓丽影 9》和《古墓丽影 10》,同样的设置下帧数比 GTX 960(白框内)高了不少。写在最后Alpha R2 小巧的体积以及扎实的内部做工加上不俗的性能使其完全无愧游戏小钢炮的称号,换上&Alpha R2 以后撸主的桌面显得无比简洁,逼格也提升了好几个档次有木有。最后,关于&Alpha R2 使用一周多时间所碰到的问题以及产品上的一些不足做了一个归纳总结,希望能够给长草这款机器的值友们一些参考。1、目前&Alpha R2 标配 SSD 的型号有三星和东芝两种,他们之间的性能差距并不少,到手是哪个恐怕还得拼人品,而对于使用三星 PM951 SSD 的机器而言,出厂没有安装也不提供合适的 NVMe 驱动导致跑分异常多少让人心里不舒服;2、只有一个内存插槽无法实现双通道,运行某些对内存带宽较为敏感的应用会有一定影响,而更大的影响无疑是让完美党抓狂,同时也增加了升级内存的成本。(升级 16G 需要舍弃原配的 8G);3、对于整机满载功耗超过 190W 的情况来说只标配 180W 的电源适配器有点让人费解;4、在运行大型游戏时,显卡温度高以及噪音大的问题是我最难以接受的地方,虽然我可以戴上耳机把噪音隔绝在外,然而如果你想在晚上夜深人静时偷偷玩几把游戏但又不想被家人发现,这个恐怕有点难。在 Alpha R2 这个尺寸下想要又快又安静,恐怕还要寄望于下一代的 Alpha R3&搭配 16nm 工艺的 GTX (无责任猜想);5、依然是噪音的问题,机器在使用中间歇性会出现显卡风扇狂转的情况,那怕温度并不高。这个情况一旦出现,显卡风扇将会持续高速运转一两分钟直至显卡温度低于 45 ℃ 才会停下来,据撸主猜测这问题应该能通过更新 BIOS 来解决,然而目前机器到手的时候已经使用了官方最新的 BIOS,因此对于这个问题只能将希望寄托于下一版的 BIOS;6、CPU 的核芯显卡被屏蔽无法调用,在某些只要集成显卡就能很好地干活的场景不得不用上独立显卡从而增加了无谓的功耗和噪音;7、最后一点是关于 DELL 官网,截至撸主发文为止,DELL 官网上除了常用的驱动以外尚未放出该款机器的软件,包括适合这款机型的&Alienware Command Center 软件暂时还没有提供下载,而产品本身也没有提供软件光盘,因此对于想要重装系统的撸主来说只能求助客服,然而那边给我的答复是他们也没有办法,只能再等等......好了,以上就是这次&Alienware Alpha R2 迷你游戏 PC 体验的全部内容,由于使用时间较短加上撸主水平有限,文中难免有错漏的地方希望各位值友可以不吝指教,同时再次感谢张大妈提供的这次众测,再会。
已有369人赞过
的其他测评
本文评测的商品
【抢先首发众测】ALIENWARE 外星人 ALPHA 2 迷你游戏PC
作者其他评测
热门众测活动
ViewSonic优派 M1 便携式投影机
申领:20积分
小米8 智能手机
申领:1积分
【轻众测】埃微能量运动手表P1
申领:20积分
水星动力Wide Wheel 猛兽版 电动滑板车
申领:20积分
福维克Kobold VK200+SP530 二合一硬地清洁机
申领:20积分
KNOMO CROMWELL克伦威尔卷盖双肩包
申领:20积分
Danny Robot 小丹机器人
申领:20积分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您的位置:
背景介绍:MINI-ITX型PC架构的出现,让我们的电脑主机离开了阴暗的角落,走进了客厅,搬上了桌面,作为一...
背景介绍:MINI-ITX型PC架构的出现,让我们的电脑主机离开了阴暗的角落,走进了客厅,搬上了桌面,作为一个工科宅男,我也一直想试试自己搭建一台ITX主机。机会说来就来,几天前,夫人的电脑突然宣布罢工了,检查确诊为系统硬盘挂掉,需要重做系统。夫人表示这台电脑的工作状态一直不太好,硬件存在兼容问题导致经常蓝屏,再加上它已经年久失修,索性这一次组装一台新机器,对于装机需求主要有下面几点:1、性能大概保持主流水准,独立显卡保证她的几个STEAM游戏不要浪费;2、体型尽可能小巧一些,便于搬运;(根据我们的近期生活计划,主机可能需要坐飞机);3、价格还是不要太贵,老机器的硬件尽可能废物利用,外星人ALPHA那样的成品机就不在考虑范围。看起来,不需要我提议,这一次也要组装一台ITX小钢炮了。硬件选型:1 机箱的选择市场上的ITX机箱可谓种类繁多,五花八门,但是在考虑体型、价格与配置要求之后,我觉得选择其实并不多。银欣ML09根据体型进行优选,量产机箱中,我最喜欢的是银欣ML09,350X99X250,7L,这是一个瘦长体型的机箱,非常易于摆放,也可以轻松放进登机行李箱中。银欣ML09的价格不算高,但是,它是一个SFX电源机箱,这意味着我必须额外添置一个电源(老机器2015年更换的电源工作状态良好,弃之可惜),投入会增加不少;ML09支持独立显卡,但是由于空间限制只能选择刀卡(半高卡),选择不多,中端以上的显卡都没有刀卡版本,升级能力受到一定限制;最后,用过同样结构机箱的大神告诉我,ML09的机箱结构对于显卡散热还是比较吃力,箱体内热量容易聚集,不适宜组装高性能主机,因此,我并没有选择这一款。银欣SG13根据价格进行优选,我认为同样来自银欣的SG13比较契合我的需求,222X181X285,11L的体型依然十分MINI,支持ATX电源与3.5寸硬盘,价格仅200出头,可以将预算更多地用于提升性能;不过,做过一番功课后我发现,这个机箱结构同样存在热源集中问题,需要安装水冷系统来分离热源,这又是一笔额外的投入;另一方面,SG13的内部空间实在有限,虽然支持ATX电源,但是恐怕难以容纳传统电源的线缆,最终大概还是需要换装SFX电源或模组电源,投入再次上升;最后,使用SG13的用户普遍表示这个机箱做工一般,组合度较差,板材也过于薄弱容易变形,所以我也放弃了这个可爱的小方块。联力Q34联力Q33是ITX装机圈里赫赫有名的经典产品,Q34是它的外观小改款;Q34的体型十分魁梧,229X250X330,体积达到了18L,在ITX机箱中属于名副其实的大家伙,得益于巨大的体积,Q34的内部采用了分层结构,电源与主板分为两个区域布置,避免热源几种,巨大的上部空间可以安装传统的塔式散热器,进一步保证机箱的散热能力;做工方面,联力的口碑一向很好,用料扎实做工精良;价格方面,Q34虽然小贵,但是充足的空间可以让我从容地布置非模组ATX电源,节省一笔开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所以我决定第一次组装ITX主机还是稳一点,选择简单难度的Q34 2 系统架构的选择夫人最初给我的预算是3000块,理由是“反正横竖都是要超预算,索性定低一点”;这个预算控制下,我首先考虑的是INTEL四代的HASWELL架构,使用B85主板可以将老机器的8G DDR3内存物尽其用,450W的电源可以继续发挥余热,如果使用四代I5 4590,配合GTX1050TI显卡,总预算可以控制在3000出头,即使显卡用上GTX1060,也还在3500档次,可以说性价比很高,唯一的问题就是主板只能去淘二手了...作业做好向夫人汇报,结果夫人表示架构太老不太好,她希望这台电脑保留一定的升级空间,以后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战斗到十年...预算提升到4000重新做。采用DDR4的架构,目前常规的选择就是i5 7500CPU配合B250/150主板,虽然8代的i3十分给力,无奈相应的主板价格太高,因此不做考虑。本着能省则省不能省绝对不省的原则,主板方面就选择了低端的B150,CPU则是七代i5。3 其他硬件的选择内存不得不说看着内存的价格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飞涨真的让我浑身蛋疼,不过,8G的内存总是不能精简的,只能选择尽可能低价的普条;SSD如果是我自己的机器,我会选择以后再增加SSD,不过这台机器是给夫人的,那么为了让她直观地感觉到硬件的进步,一块SSD是必不可少的。显卡显卡的选择令我纠结了一阵子,因为其他配件决定之后,预算之内的显卡选择也只有GTX1050一种了(A卡水略深所以没有考虑);不过显卡这东西,你问100个人,会有1000个人告诉你GTX1060的性价比更高,所以算了,还是1060吧,机器准备奋战十年呢,起点还是高那么一点点吧。最终配置确定:超了很多对吧,其实出掉老内存还可以回血400+(已经顺利出手),剩下的我就偷偷给垫上吧,跟夫人说机箱100块买的吧...选购与组装:机箱对于Q34的体积,我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不过实物还是令我颇受打击,18L的体积大约达到了普通台式机机箱的一半大小,形体像一个大号书架音箱,缺少了小巧玲珑的感觉,摆放在桌面上,压迫感还是很大的。不过,Q34小胖墩的造型使它的每个边长都不会过长,将它收纳在行李箱内其实并不困难,符合我的使用需求联力的做工确实出色,Q34已经是我用过的做工最好的机箱(我也确实没用过更高端的机箱),机箱板材厚实,组合精确,黑色的拉丝表面颇有质感,唯一美中不足就是LOGO实在有点土土的...固定机箱的螺丝还附带了橡胶垫片,细节十分用心机箱产地是台湾机箱侧板采用卡扣固定,徒手就可以装卸,很方便也很精准,若干年未装机的土老帽表示这个设计真的很赞机箱侧板接下来是Q33/Q34机箱最有特色的开合机构,机箱通过一个合页展开,无需工具就可以把所有内部空间开放,降低装机难度,十分适合我这样的ITX新手。 说明书与配件,说明还是比较到位的,每个零件的用途都有说明机箱购自首付家,价格549,链接放天猫的。 主板主板选择华擎的B150,无他,价格排序的选择,实惠……第一次见到ITX主板,真的很MINICPU盒装的I5 7500价格还是很高的,纠结之间,有值友建议我选择淘宝的散片,一来CPU很难坏,二来没法造假,可靠性不需担心。我觉得言之有理,于是毅然选择了散片,价格1089,寄来连个纸盒都没,塑料袋一卷就邮寄了……大概……没问题吧。拿掉扣具安装CPU,严丝合缝(废话) 散热器考虑到机箱是个大家伙,散热器自然选择低价高效的塔式散热器,值友推荐九州风神的玄冰400,正好这一款京东有PLUS特价,申请试用会员,88入手 硅脂当然要用自带的,体现我的精打细算食指硅脂大法安装散热器相对于精巧的ITX主板,塔式散热器显得十分硕大内存与硬盘内存是威刚的8G普条,犹豫了几天价格已经攀升了30块左右,最终599入手,两个字,肉疼…… SSD也来自威刚,最小的容量最低端的系列……不过瘦死的骆驼比瘦死的马大,低端固态也是固态,相对于多年前的3.5寸老硬盘,速度提升还是很巨大的 机械硬盘使用看机器内3.5英寸的1Tb硬盘,由于这块硬盘是厚盘,机箱附带的硬盘架无法安装另一块3.5寸硬盘,所以另一个位置被我用来固定SSD,相对于固定于前面板,这样比较有利于散热老硬盘,里面存储这夫人宝贝的基片和动画……硬盘托架,用料厚实安装完毕,可以用手拧螺丝固定在机箱上显卡选择的是微星GTX1060 OC 3G短卡,有限的的预算上1060也只有它了,Q34显卡横置长度受限,只能选择短卡,初次使用短卡,感觉萌萌的 电源电源同样来自老机器,额定450W的ATX电源,机箱到货之前我最担心的就是电源尺寸是否兼容,最终顺利安装,总算松了口气机箱风扇风扇本想简单点20块解决掉的,结过不小心看了某土豪装机网站,然后就变成了这个…悲剧的是机箱安装风扇的位置开孔太大,需要附件才能安装,我只好找了垫片先临时装起来,等待专用垫圈到货配件齐备,安装到机箱内部,还是蛮整洁的,如果没有那些电源线的话……经过灵魂走线,装机完成这一次的装机还是很顺利的,装好后开机一切正常,虽然第一次使用优盘装系统有点陌生,不过几个小时下来所有问题也全部都解决了。摆放虽然Q34体型很大,不过我还是把它放在了书桌边的架子上,两台机器叠叠乐,还是比较节省空间的;对比之下,感觉外星人ALPHA真的很小……不得不说组装ITX主机还是一次很有趣的体验,装好一次就会寻思再装一次,装个更小的更有难度的;由于居住城市改变,我家中的台式机已经休息了很久,我盘算着将它改装成ITX小主机带到身边,下一次,试试一步到位改装成A4主机吧。
扫描关注沙发管家微信
“扫一扫”微信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性能itx机箱推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