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发达国家慈善行业很发达吗?

您的位置:>>>正文
国外怎么做慈善? 在日本借慈善作秀等于自杀
  我们不禁要问:两年前刚经历过大地震的是如何看待企业地震捐款的?西方国家的慈善捐款观念与我们有何不同呢?
  文&本刊记者/邢&力
  日本:借慈善作秀等于自杀
  &据我所知,日本媒体几乎不会报道地震中企业和个人捐款情况,要做捐款排名也是以国家为单位,做外国捐助金额高低的排名。&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信息所所长陈鸿斌每周要读数十份内主流报刊,在他印象中,日本这个地震灾害多发国家的媒体并不像国内媒体那么热衷于报道企业捐款。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后,媒体在做地震捐助相关报道时,主要是报道哪里可以进行捐助,以及告知民众索取物品的渠道。在地震后的一周内,对企业和个人的捐款,日媒一律不予报道。不会出现国内那种企业领导拿着写有捐赠数额的牌子出现在镜头前的仪式。这种做法无法被日本社会所接受。假如有企业真想捐钱,有太多渠道可以走,静悄悄地做就行了。如果想要让自己的捐款行为让公众知道,为企业品牌形象加分,直接买媒体广告版面就可以了,既然是广告行为,当然要走广告渠道,根本用不着媒体瞎掺和。
  日本《现代报》社社长郭均成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之所以日本社会不能接受媒体对企业和个人捐赠进行报道,是因为他们认为捐款属于隐私,不应该被放大到公众面前。而且这么做容易引起攀比,反而会对有意行善的企业造成压力,毕竟企业越大经营压力也越大,日本人对此很能理解。
  日企这种默默的不张扬、不攀比的慈善作风,既和日本人低调含蓄的民族性格密切相关,也和许多日企已形成一套完善的社会责任体系有关。同样面对大地震,日本企业和媒体与中国企业和媒体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郭均成表示:&日本地震时,我没有看到媒体或大企业组织的捐款活动,政府也不会主动号召国民起来捐款,更不会有明星富豪们迫于舆论压力相互攀比炒作捐款的情况,普通百姓也不会对某某捐款多少议论纷纷。当然,如果有企业刻意利用天灾捐款搞企业形象营销,标榜自己,在日本环境里等同于自杀。另外,我本人也不赞成将捐款人和金额公示的做法。&
  西方国家:做了好事不留名
  不但日本如此,在西方发达国家也没有中国式慈善的做法,因为这和西方社会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格格不入。在《圣经》中有个故事,说一次捐款时,有好些大财主往捐款箱里扔了几千金币,引来一片称赞,后来一个穷寡妇往里面投了两个铜板,这时耶稣教导门徒说,这穷寡妇投进去的比其他所有人加起来的还要多,因为那些财主捐出的只是自己家财一小部分,这个寡妇却捐出了自己的全部财产。不看重捐赠具体金额大小,而看重捐赠者心意便成了今天西方社会的主流捐赠观。
  针对捐赠行为应该如何进行,《圣经》中也有明确说法:&你们不可将善行行在人的面前,故意让他们看见,故意要得到人的荣耀。这样死后就得不到从上帝来的赏赐。你施舍时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行善要行在暗处,上帝今后必会在明处报答你。&这种慈善观念显然是国内那种高高在上的陈光标式的慈善手法望尘莫及的,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责任编辑:李杰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24小时点击排行
12345678910
24小时跟帖排行
环球今日推荐
环球时报系产品新华侨报:日本富人阶层对慈善事业表现冷淡――中新网
本页位置:
新华侨报:日本富人阶层对慈善事业表现冷淡
  中新网9月30日电 《日本新华侨报》30日刊出评论文章《日本富人阶层对慈善事业表现冷淡》。文章说,近年来,日本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而富人阶层对慈善等回馈社会的活动表现较冷淡。日本专门针对富裕阶层的慈善机构还很少见;另一方面,一些富人通过各种渠道回馈社会,但没有被社会所认可。引导富人阶层积极投身慈善事业,使其回报社会,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
  文章摘编如下:
  近日,比尔•盖茨与沃伦•巴菲特的中国之行让人们把目光聚焦在中国的富裕阶层和中国式慈善事业。他们在北京邀请中国富豪参加“慈善晚宴”最受关注,一时间,“裸捐”、“劝捐”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富人阶层在慈善事业方面的表现吸引全球媒体的关注。
  近年来,日本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的趋势引起各方高度关注。而日本富人阶层对慈善等回馈社会的活动表现较为冷淡。
  据美林证券的调查,在日本,2008年时资产超过100万美元的富人达136万,仅次于美国。同一机构的调查显示,2009年,资产超过100万美元的日本富人阶层人口达151万,占亚洲富人阶层人口整体的一半以上。日本富人阶层人数众多且增长很快,日本依然是中产阶级大国,同时也是富人大国。
  日本富人阶层通常持有很多金融资产,一些人在消费方面并没有很高的自由度。于是出现了“开着宝马去买降价货”的富人阶层,不少所谓富人“虽有储蓄,但同时负有高额的贷款或债务”。他们并没有很强的消费能力,被称为“并不富裕的富人阶层”。这种现象造成日本的富人阶层在回报社会、纳税方面表现出不积极的一面。
  引导富人阶层积极投身慈善事业,使其回报社会,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在日本,在引导富人阶层回报社会方面,日本政府没有出台有力措施,这方面的工作主要由民间团体承担。日本有很多为欠发达国家的医疗、儿童教育等领域募捐的慈善组织,这些组织的募捐对象一般为普通民众。专门针对富裕阶层的慈善结构还很少见,所以有日本舆论批评日本富裕阶层太过自私,对慈善事业表现消极。
  也有一些有社会责任感的富人,通过各种渠道回馈社会。例如,“优卡西”网络社区将会员定位在资产超过1亿日元的富裕人士,在会员入会时进行严格审查,不仅须要老会员的介绍,还要提供书面的资产证明。2008年初,一本题为《富裕阶层为什么加入“优卡西”》的书登上当月畅销书的榜首。该书作者也是“优卡西”负责人高冈壮一郎指出,加入优卡西的富人,多数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和回报社会的积极态度,他们凑在一起,积极捐款资助慈善事业。但是也有舆论批评“优卡西”只不过是在拓宽自己的客户群,不是慈善,而是伪善。(华鲁沂)
【编辑:程涛】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视频图片2010}
 |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慈善辩论赛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慈善辩论赛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一直觉得日本人好像不太注重慈善事业,是怎么回事?【东京印象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111贴子:
一直觉得日本人好像不太注重慈善事业,是怎么回事?收藏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印象 就选择长运印象葡萄烈酒,专注于酿造酒业20年.优雅典藏,精致生活.印象印象让您体验不一样的口感
也许日本有钱人多、都过小康生活、穷人太少了吧
是我们了解的太少。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因为国外的人做慈善事业不喜欢太声张,不像国内很多人生怕别人不知道他做了慈善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而且日本人好像也有一种靠别人救济是可耻的事情,救济没法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是在做无用功
很多啊...只是我们不知道啦...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日本的MIYAVI在中国大地震的时候捐了6000000日圆呢...折合人民币500000元...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因为日本穷人少所以连饿死的人基本上都难觅,社会福利制度超级强大而且还听说日本人的平均保险数量世界之最是7份,所以光是每年的赔付都是相当可观去年到真有一个另综援没领成饿死的,在九州地区
登录百度帐号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当前位置:&&&&&慈善学人|日本公益产业化的政策分析
慈善学人|日本公益产业化的政策分析 11:43:25&&来源: 公益慈善学园&&作者:俞祖成&&&&点击数量:659
&编者按:用企业的管理方法做公益已是当今国际社会公益领域的发展主流,特别是2000年以来,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的力量,正在促进现代公益的诞生,把经营的理念注入公益组织,实现公益机构的企业化管理,这是现代公益所面临的大趋势。日,由中央民族大学基金会研究中心、公益慈善学园、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深圳国际公益学院、青岛东方公益助残中心、青岛公益慈善服务发展中心联合举办了中国公益产业发展论坛。学园慈善学人栏目集中推送几位嘉宾的精彩发言,以便于大家对本次论坛的内容有一个概况性了解。
&&&——李健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基金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作 者俞祖成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正 文& & &
&各位上午好。我叫俞祖成,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首先,衷心感谢会议主办方的参会邀请。我曾留学和工作于日本,长期关注和研究日本公益慈善政策和社会治理政策。&& & &
&今天想向诸位汇报的题目是“日本公益产业化的政策分析”,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何为公益产业化”;第二“日本公益产业化的发展演变”;第三“日本公益产业化的政策引导”。& &&& & & &何为公益产业化?&& & & &第一,“何为公益产业化”,这是一个非常难以准确回答的问题。&& & & &据我所知,截至目前,我们学界很少有人在公益产业化的概念指引下开展系统研究。&& & &
&尽管如此,我个人倾向认同这样一种解释,即公益产业如果能“作为一门产业,它是具有自我造血能力,有盈利需求并且能创造就业,是具有商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产业集群”,其产业特征主要包括“完整的产业链”、“利益需求与盈利需求”、“具体的产品和服务”、“提供就业机会”。&& & &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有研究者指出,公益行业如果需要实现产业化,必须构建起相对完整的产业结构,包括“两大支撑”和“两大集群”。&& & &
&其中,前者是指“专业服务支撑体系”(教育培训、项目策划、品牌营销、项目评估、法律服务、财务服务、信息咨询以及媒体技术等)和“政府服务支撑体系”(政策引导、财政支持、监管监督以及平台支撑等)。&& & &
&而后者是指“公益金融产业集群”(支持型基金会、公益创投机构以及社会影响力投资等)和“公益外包产业集群”(公益组织以及社会企业等)。我博士期间攻读的专业是“政策科学”,为此比较关注“政府服务支持体系”中的“政策引导”。&& & & &日本公益产业化的发展演变&& & & &第二,日本公益产业化的发展演变。&& & &
&凡到过日本的人,一讲起日本,首先会想到的可能是“整洁、有序、礼貌”。日本能发展到今天,除了有赖于一个较为高效廉洁的政府部门和一个规范有序的市场部门,还仰仗于一个初具规模的非营利部门。而这个非营利部门的发展契机在于100多年前明治政府依据旧民法典第34条所实施的“公益法人制度”。&& & &
&在日本,“公益”一词是指“社会整体的利益”,换言之,是指“不特定多数人的利益”。判定某个组织或项目是否具有公益性,日本社会比较强调“该组织或项目的利益辐射范围是否具有不特定性”。&& & &
&举例而言,某市民为了支援某个患有罕见病的儿童而发起成立组织,那么,这个组织是否具有公益性?咋一看,该组织只是为了一个孩子而成立,好像不能赋予其公益属性。然而,由于罹患何种罕见病的人可能在今后出现,为此,该组织所服务的对象属于“不特定多数人”,其利益辐射范围也是“不特定的”。具有这个考量,我们理应承认其“公益性”。&& & &
&当然,在任何一个国家,“公益”的内涵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发生变迁,这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 & &日本公益产业的发展至少可追溯至100多年前的明治维新时代。&& & &
&189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施民法典。根据这部民法典第34条的规定,即“凡与祭祀、宗教、慈善、学术、技艺以及其他公益事业相关且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团或财团,必须经由政府主管部门(主务官厅)的许可,方能注册为社团法人或财团法人”,日本正式创设基于许可主义的“公益法人制度”。&& & &
&二战结束后,为了在战争废墟中尽早实现国家重建,日本政府不得不最大限度地借助社会力量。在此背景下,日本政府相继颁布了作为旧民法典第34条之特别法的《私立学校法》、《社会福祉法》、《宗教法人法》以及《医疗法》等法案,从而正式推动公益行业的产业化发展。&& & &
&1998年,在阪神大地震的影响下,日本政府出台《特定非营利活动促进法》(通称NPO法),由此打破规制严厉的公益法制框架。2006年,日本政府彻底废除旧民法典第34条(即基于许可主义的公益法人制度)并于2008年正式实施新公益法人。新公益法人制度采取法人登记(准则主义)和公益认定(第三方原则)相分离的做法,彻底解除民间公益在法制上的束缚,推动了日本公益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 & &资料来源:笔者自制& & & &日本公益产业化的政策引导&& & &
&第三,日本公益产业化的政策引导。关于日本公益产业化的政策引导,我们可将其概括为如下表格。& & &
&资料来源:俞祖成:《日本非营利组织:法制建设与改革动向》,《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16年第7期。& & &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无法一一展开说明。&& & &
&以医疗法人为例。根据1950年开始实施的《医疗法》,日本市民可以向政府申请成立作为非营利法人之一的“医疗法人”。所谓的医疗法人,是指“根据医疗法所设立的作为医师或牙科医师的全职工作场所的、包括诊所、医院(病院)或老人保健设施在内的社团(社团医疗法人)和财团(财团医疗法人)”。&& & &
&基于设立要件、内部治理结构、监管要求以及税制待遇等方面的差异,医疗法人还可进一步细分为“一般医疗法人”“特定医疗法人”“特别医疗法人”以及“社会医疗法人”。&& & &
&1985年,日本政府重新修订《医疗法》,允许市民申请成立“一人医师法人”,即允许1人或2人的全职医师或牙科医师申请成立小型医疗法人。&& & &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6月末,日本医疗设施(医院、一般诊所和牙科诊所)总数为178,309家,总共提供1,675,596张病床。其中,医疗法人总数达到58,669家(约占医疗设施总数的35%),共计提供938,454张病床(约占病床总数的56%)。仅从医疗法人的发展状况来看,日本公益产业化的发展已形成相当的规模。&& & &
&注释:本文为作者在“中国公益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日,青岛)上的发言内容。& & & &&参考文献&& & & &1.雨森孝悦『テキストブックNPO』東京経済新報社,2012年,第21~23頁。& & &
&2.岡本仁宏編著『市民社会セクターの可能性』関西学院大学出版会,2015年,第159頁。& & &
&3.俞祖成:《日本非营利组织:法制建设与改革动向》,《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16年第7期。& & & &4.“慈善公益产业的产业链和发展模式”,& & & &链接网址:& &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179b6e80102vg9m.html。
亲爱的用户:
现在您可以申请机构认证啦!认证后,会有认证标志,标识机构的官方身份。赶快去认证吧!
NGO招聘微信扫一扫更多精彩
*您的问题:
*您的手机:
*您的姓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和美国哪个发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