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几年前学习机上几年前玩的单机游戏忘了名字

小霸王等学习机相比于同时代的电脑有哪些相似之处? - 知乎71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1分享邀请回答21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 1207|回复: 27
游民, 积分 2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 积分
精华0帖子威望0 点积分27 点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 & 多年以后,在面对全新发售的PS5主机,少年依然会想起舅舅带着他第一次摸到FC手柄的那个遥远的夜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于办公室
& & 想对着空气聊几句,但不知道怎么起头,正在踌躇,忽然想到借用大师的语言来开头,我觉得《百年孤独》中的情绪最能符合我当下的感受。我不知道“中国游戏史”是什么时候开始的,甚至严格来说,我连我自己的游戏史是从何开始的都只有一些残缺而模糊的记忆画面,这里说到的“模糊”并不是修辞手段,而确切是当下脑海中真实的画面,就像是原本清晰可见的照片加上了半径极大的高斯模糊滤镜一般,只能看得出轮廓,甚至有些内容我并不确定是否是大脑“自动补完”的。但是我总觉得即便是这样一个模糊的世界,我也想找个地方把他们留下来,免得我的记忆更加模糊之后,这些图景就彻底消亡了,虽然它们的消亡对于这个世界来说并没有减少什么,但是与我而言,我感觉到这是我生命的丧失。
& & 要说“历史”,需要先交待一下背景。我本人今年三十岁出头,出生于西南边陲一个小城镇中,面对这样一个出身,实际上我曾思考过我是不是并没有资格来谈“游戏史”,哪怕只是私家的。因为可以想象,在我小学时代的90年代初期,一个西南边陲的小镇能像什么样?信息的闭塞、经济的落后,更不用说国内当时即便是一线城市的游戏世界,也不过是一个世界游戏界中的加拉帕戈斯岛,和外界基本上是脱离的。这样的“背景设定”给人一种“最破的村子里最穷的农户谈美食”的感觉,但是翻过来仔细想想看,这样的谈论似乎又很有趣,90后、00后的“游戏富裕阶层”们不妨可以看看我这样的翻身农奴忆苦思甜,可能是也是一种别样的风味吧。
& & 话题似乎显而易见要从FC说起,但是从时间线上似乎更应该先谈谈雅达利或者game&watch,并且我童年时代是玩过后者的(已经无从考证是否是原装还是山寨),谈谈此二位,一方面便于在大量最少也是GBA以后入坑乃至于steam时代入坑的玩家面前装叉,另一方面也能让自己这份私家史显得更加“有份量”,毕竟FC(小霸王)谁没玩过?
& & 但是,我决定还是按照我的“故事顺序”来谈,我觉得现在这个故事还引不出上面两位,所以我决定先从FC谈起。
& & 第一章 第一位情人到底是FC还是小霸王?
& & 实际上我觉得不止我一个人搞不清楚这个问题,除了一部分玩家买的是学习机(小霸王、小天才、裕兴等)以外,如果买的是早期小霸王的高仿机或者台版高仿机,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估计大部分玩家是分不清,甚至于不清楚有什么区别的。为了照顾现在大部分年轻同学可能不熟悉,我简单介绍一下(如果信息不准确,请指出谢谢,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16:46 上传
小霸王山寨机
16:46 上传
& & P.S.:平时很少用论坛,不是很清楚一些排版和图片添加的方法,不知道附注文字有没有加上去,如果大家没有看到附注文字,请根据图片猜一下,哪一款是山寨,哪一款是原装 ,现在的人应该是一眼认出吧。
& & 之所以要从山寨问题谈起,是因为我见过的第一台FC是否是原装FC,到现在还是一个悬案,此机的持有人是我的舅舅,时间不明,因为记忆已经完全模糊,大致的时间范围应该是在我学前班前后(大致4到6岁之间,按照此推断,时间线大致在1992年前后),根据舅舅的回忆,实际上我表哥和我小叔也有一台同类机型,并且我见过的时候,表哥和小叔的机器已经玩坏扔了,舅舅这台也基本上封存良久,只是偶尔拿出娱乐——想想看我家那个年代就有三个亲戚拥有游戏机,并且在92年前后就已经“淘汰”,这样算起来,我这个家庭游戏启动时间甚至可能早于87、88年,自称一句“游戏爱好者世家”也不过分啊 。
& & 还是回到这台“封存”的FC,说是封存,其实就是玩腻了吃灰,为啥92年就能玩腻了吃灰呢?是因为没有新的游戏,原本自带的《坦克大战》和《超级玛丽》(为了尊重历史,我决定使用《超级玛丽》这个名称,后续会根据“历史进展”调整相关称谓,顺便一提,这种类似问题后文都会采用类似处理方式。)那为什么不买游戏呢?开个玩笑说的话,这句话其实有点类似于“没有饭吃为什么不喝肉糜呢?”
& & 因为没有游戏卖,由于家庭的关系,家里人有一定的机会到往当时的深圳广州等地,游戏机实际上是从那边带过来的,而在我们本地,当时据我所知,除了这样带入的游戏机以外,是没有家庭拥有这些娱乐设备的,而且这种情况几乎一致持续到了PS时代。所以一般游戏机被买回后,就只会有购机是附带购买的游戏(一般就是两只三款,并且由于家里人购机时间过早,当时的游戏卡带还大多是和原版一样,一卡一游戏,基本上还没有合集游戏卡)。
& &小叔每次提起那段游戏时光的时候,每次必提的一个桥段就是刚买回游戏机的时候(大约88年前后),他和表哥二人沉迷坦克大战,经常彻夜激战不知疲倦,并且感慨现在娱乐手段虽然越来越多,但是无论如何也没有当时彻夜激战坦克大战时候的乐趣那么大,其实这种感觉我现在也多少有一些,那种求之不得的欲望偶然得到满足的时候,所获得的满足感,真的不是阈值越来越高的现代人能体会的,就在前些日子,妻子送我一台PS4Pro作为生日礼物,在感到惊喜之余也发现自己此时此刻的满足感似乎与儿时的记忆已经相差甚远。第一次从友人处借来GB飞奔回家的周五下午,母亲答应第二天购置PS2作为礼物的那个无眠之夜,这样的体验已经无法再次重现。
& & ………………未完待续。
<p id="rate_9490"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楼主求看后续&积分 + 10 点
" class="mtn mbn">
日系游戏玩家
圣骑士, 积分 4584, 距离下一级还需 416 积分
精华0帖子威望0 点积分4584 点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巧了我第一次接触游戏也是92年这样子
战士, 积分 138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1 积分
精华0帖子威望0 点积分1389 点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写的不错,期待楼主下文
流放者(必须要发言)
圣骑士, 积分 482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3 积分
精华0帖子威望0 点积分4827 点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本帖最后由 ranranll 于
05:50 编辑
当时根本就没听说过正版这个词,也没得这个概念,任地狱的FC和山寨的8位机都有卖的,买的时候选了个山寨机器叫智力宝,其实价格都差不多,MMP。
05:50 上传
网上的图,自己的早就不知道哪去了。
游民, 积分 2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 积分
精华0帖子威望0 点积分27 点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ranranll 发表于
当时根本就没听说过正版这个词,也没得这个概念,任地狱的FC和山寨的8位机都有卖的,买的时候选了个山寨机 ...
哈哈,其实我也是这个感觉,在查询了当时游戏和主机的售价之后,我惊奇发现,当时大部分的玩家就是“正版玩家”,因为当时为了买一个游戏花费的绝对金额基本上已经不亚于真正的正版游戏了(当然,JS加价另算),所以“一款游戏反复琢磨,榨干价值”的游戏游玩方式,实际上在那个时候就建立起来了。
如果再考虑到购买力的话,当下很多老玩家买一个游戏机或者正版游戏的“负担感”比之以前实际上是降低了很多很多的,这一点和很多一开始就玩几块钱的碟片或者下载游戏的玩家的感受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游民, 积分 2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 积分
精华0帖子威望0 点积分27 点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 & 书接上文。
& & 说起我迎来第一台主机并且正式开启了我游戏人生的这段经历,说起来还有点特别。
& & 其实前文中大家都被我套路了(嘿嘿,这套路是我从自己最爱的游戏制作人小岛桑那里学来的),前文虽然花了不少篇幅铺垫了当时家中的游戏文化环境,并且在开篇那段文字中也提到了首次触摸FC是某个夜晚在舅舅家里(以后如果不是内容所需,就不专门强调是否是山寨了,统称FC),也的确是听表哥和小叔无数次说起过FC,但真实的情况是,我对于FC的热爱却是来源于“隔锅香”。
& & 事实上,虽然对于家里人手中的FC,自己的确是有较大的兴趣,但实际上并没有产生一种“非玩不可”的吸引力,可能也是和周遭的气氛有关。我甚至每次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总会联想到当下:想想看现在的很多优质单机游戏(或者有网络,但不作为主体),较之于很多相对粗制滥造的手游,为什么后者很多时候会展现出更大的吸引力?一个重要的要素就是社交属性,实际上当时我就是这一点感受最明显。如果你周围的人都不玩,你只是作为一个个人的话,你的兴趣总是会打很大的折扣,这可能就是大家所说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 & 说起这个话题,我想到了一张前几年特别火的图片:
09:23 上传
& & 上面这个漫画不知道大家的感受如何,我觉得一方面表现出了当时的众乐乐景象,的确很有怀旧味道;但是另一方面,我认为其实又只是一种主观的美好想象,因为包括我在内的好几个老玩家朋友都提到这张图有一点不真实,好玩的游戏大多都是单人的(这里主要说的就是一种我们当时习惯称之为“智力游戏”的游戏,这里说的“智力游戏”实际上就是圈子里玩家们对于可以存档的游戏的统称,包括RPG、SLG等都属于这个范畴),一般可以众乐乐的游戏大多都是ACT或者其他“不能存档”的游戏。现实情况是,很多资深玩家在当时都只是在没有接触过“智力游戏”以前才玩这类游戏的,包括大家熟悉的魂斗罗、超级玛丽、坦克大战、沙罗曼蛇等等,一般接触过“智力游戏”之后,就几乎不会再玩前面那些“动作游戏”了(当时我们圈子里对于“动作游戏”定义很宽,基本上囊括了绝大多数不能存档的游戏,可以当做是“智力游戏”的对立面)。
& & 而所谓的“众乐乐”,指的是你在家玩了以后,到学校里和同学们交流游戏内容,而不是要在一起玩,实际上除了后来的口袋妖怪,我以及我周围所有的老玩家对于“众乐乐”的记忆,基本上都不是“一起玩”,而是“玩完了以后来聊”,反而有点像是BBS文化。
& & 话题扯开太远了,我们说回来。
& & 由于我上了小学,具体年份就不透露了,其实大家根据上文也大致能推算出来,就是90年代初期。小学的孩子和学前班以及幼儿园的孩子们有两个很大的差异:一个是“玩的东西很成熟”,一下子就从“怪兽”、“小车”变成了“游戏机”,另一方面是“社交诉求开始崛起”,以前是“你有一个恐龙,我有一辆小车,轰隆隆!”,进入小学以后就变成了“这玩意有啥好玩的,看我的XXX”。
& & 大家看出来了吧,在这样的气氛下“爱好”是很容易感染和传播的,现在老说“病毒营销”,其实我想说,在我小时候那个年代,一旦有意见领袖带来了某些新颖的东西,大家真的很快就像是病毒扩散一样的沉迷其中,真正的是做到了“病毒营销”。买得起的必须马上吸几口——钱的话,不论是求家长、省吃俭用攒钱买还是偷都随意,只要尽快到手;买不起的就日思夜想,天天听着别人在聊,口涎唾液、为伊消得人憔悴。总而言之,这一次“病毒”爆发的具体情形已经不可考了,在我仅存的记忆片段中,也只是记得当时小霸王学习机席卷全国的广告,成龙在一台“神似电脑”的设备前说“望子成龙,小霸王学习机!”(我们当时就是觉得那是电脑)。
10:01 上传
10:01 上传
& & 我账号等级不够,不能发视频,发几个截图,大家直接百度关键词就能找到。
& & 在大脑逐渐被洗干净之后,我看到同学们一个接一个的入了坑,自己也开始心痒难耐了。对了,到现在我都想不起来我为什么会知道这个学习机“可以打游戏”这个“隐藏要素”的,这一点是孩子们秘而不宣的,的确就有很多家长其实并不清楚(哈哈,知道了就不可能会买了),只能从常理上推断,应该是口口相传的,但是我的确是想不起来是谁告诉我这个“惊天秘密”的。再知道了这是一台“不折不扣的游戏机以后”,每次再看到这个广告,我也就顺理成章的加入了“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大军中了。
游民, 积分 2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 积分
精华0帖子威望0 点积分27 点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 & 每一个游戏少年都会对“压岁钱”有着一份特别的感情,这笔钱是不能用数字或者财产来衡量的,而是代表着期待、梦想甚至是人生。可能90后、00后们是无法体会的,在当年那个物资相对还是短缺的年代里,家境并不富裕的孩子们要买游戏机或者是游戏是什么样的感受,为了让大家有一份直观的体验,我先粘贴一个图片给大家体会一下。
11:05 上传
当时“罪大恶极”的《电软》广告页面
& & 这是95年《电软》杂志上刊登的某一家游戏店的游戏售价表。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方面,此时已经比我买游戏机的年代晚了一些年份了,整个90年代里面都有一个规律(特别是散装光盘),就是价格一路走低,无限趋近“5块钱一个游戏”整个散装光盘的真实状态,即便是正版,也随着信息流通,逐步趋近于其真实售价,也就是说到95年的时候,游戏机和游戏的价格已经“降低”了很多了。其次就是地区问题,这个列表当中的可是“发达地区”游戏的售价,在没有网络的时代,大量“内陆落后地区以及乡镇地区”的价格起码需要上浮50%以上。在90年代初期买游戏是什么样的体验?大家可以脑补一下。
& & 我这里就顺着数据所提到的95年谈一谈,大家可以问问自己的家人当时的收入水平,我这里大概查了一下,当时的城市职工年收入(注意是年收入)大约在5000元左右,我的家里收入只有母亲一份,虽然公务员收入水平是高于一般职工的,但是月收入也就500到800元左右,这个数字在我所生活的地方并不是一个特别低的水平,因为即便很多家庭是双收入家庭,总体经济情况也不会高出多少。
& & 换句话说,当时如果你和家里提出想买一台游戏机,先不谈你的父母能不能接受你这个爱好,一台即便是散装光盘的FC游戏机,以大部分三四线城市或者乡镇来看,95年前后的售价也会在400到800之间,也就是大概当时一个公务员大约1到2个月的工资。而当时的一台电脑价格大概是2万(对,你没听错,是2万),大概就是公务员3到4年的工资,散装光盘游戏(不论是散装光盘卡带还是散装光盘碟片)的价格大概是100到300之间(对你没听错,散装光盘的价格),也就是1个公务员1周到3周的工资,这就是我有时候会感觉,我们当时其实主要是没渠道购买游戏所以被奸商垄断了,否则我们直接买正版也就这个价格了。
& & 大家可以做个游戏,按照公务员目前平均工资5000,折算一下当时游戏机和游戏的价格,很有趣的说……
& & 铺垫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说明一件事,奸商真的非常可……不是,是说明了当时一个小学生想入坑游戏是多么的困难,不信现在正在看这段文字的你,打个电话和家里商量要钱买个一万的游戏机,看看他们同不同意,对了,还要告诉他们,此游戏机需要一盒三千元的游戏卡……如果没被打死的,我们继续往下聊。
& & 总而言之,让家里掏钱买游戏机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是不可能的,我们唯一的活路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当然了,没人给你造,最现实的途径就是“压岁钱”。当时压岁钱战略存在两个难以克服的困境,困难一在于当时的压岁钱和现在动辄几万不同,真的就是给你压个岁的,压不压得住就随缘了,因为有的家庭父母比较无耻,从小就给孩子灌输洗脑“压岁钱重点是压岁,不在于钱,几块钱不是压?”这种反动思想,我就听过一个亲戚家压岁钱给5块的(不是经济条件问题)。但是,即便是在压岁钱问题上发扬风格的家庭,一般也就是走现在的PPT创业的思路,一开始给你画个大饼(发钱的时候,数百元的大红包),然后初一一过,又以各种名义回收(学费啊、替你保管啊),最终正负抵消你得到大致上就百八十,甚至全部拿走(比如我 ),这个套路我们在SONY的E3发布会啊……互联网品牌手机发布会啊……各大游戏公司的播片啊上已经有了深刻的领会,我想大家都懂。总之,压岁钱买游戏机的道路也是非常遥远且困难的,必须上下而求索才可能有出路。
游民, 积分 2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 积分
精华0帖子威望0 点积分27 点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本帖最后由 猫猫喵喵 于
14:12 编辑
& & 事情后来出现了转机。
& & 转机来源于前文提到的小叔,其实叫“小叔”有点怪怪的,只是因为他是我小阿姨的丈夫,按照正常称呼应该叫他小叔,现实中我都是叫他“阿C叔”,以后就简称C叔吧。这位C叔不仅本人爱玩游戏,也是家里唯一一个完全支持我玩游戏的人,什么叫做“完全支持”?比如前文提到的舅舅,虽然自己喜欢玩游戏,但没有特别支持小孩子玩游戏。之前提到的表哥,虽然自己玩,也喜欢我们一起玩,但是经济上并不会支持,也不会在家里为我摇旗呐喊。只有这位C叔,不仅劝服了我母亲给我买了游戏机,后来还送我了一盒非常非常重要的卡带,关于这个卡带,还有一段“传说”(雾),现在我们暂且按下不表。
& & 其实故事说起来了也很简单,就是某一年春节前,C叔在得知了我对于游戏机的向往之后,当即表示一定替我争取到当年压岁钱的支配权,我们家有一个特点,就是压岁钱非常熟练非常稳定,稳定到什么程度呢?就是600元这个数字,几乎从小学时代一直持续到了初中毕业,也就是将近小10年的时间,都是这个数字。那么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呢?(哈哈,考虑那些年飞涨的通货膨胀,相当于一直在减少)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命中注定,我的游戏生涯多次和这个数字发生了奇妙的关系,关于这个“奇妙的关系”,我们后文慢慢来说,但是就在眼下,600这个数字中存在这样一个等式:
600=480+120
正好是一台小霸王SB486加一盒游戏卡带的价格,你说是巧合吧,还真是,关键是这个巧合日后一再出现,非常神秘。
总而言之,当时终于在C叔的玩命忽悠下,母亲松了金口。允许我在那个寒意未消的大年初二“喜提小霸王学习机”,从此左右十字键,右手AB键,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上巅峰 。
第一章 完结
游民, 积分 2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 积分
精华0帖子威望0 点积分27 点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 & 第二章 关于“其乐无穷啊”的时光
& & 从哪里聊起呢?思来想去,先从“智力游戏”和“动作游戏”这两个称谓聊起,谈谈当时少年们对于游戏的认识。
& & 虽然前文一再铺垫和解释,但是我这里还是必须要强调一下,这里所提到的很多概念都是取材于我当时那个游戏圈子里的“术语”,当然大部分“术语”都是相通的,起码是没有歧义的,但是少数的可能是类似于日语汉字那样的存在,并不是指其本身的含义。这里说的“动作游戏”就是这样的情况,我不清楚是不是国内都这样,也不清楚这是不是类似于《美国末日》这样的翻译望文生义的情况,总而言之,“动作游戏”在我们当年那个年代里,基本上就约等于“不能存档”的游戏。或者也可以从系统复杂度上来理解,例如勇者斗恶龙以及忍龙,都可以用密码存档,但是前者就是显而易见的“智力游戏”,后者会被显而易见的归入“动作游戏”,这种归类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认为后者只是简单的“跑跑跳跳”(这里指的简单是指系统和gameplay的模式),而拥有道具、升级、数值等很复杂的系统的游戏,就会被习惯归入“智力游戏”。
& & 比如“战神123”就基本上更靠近“动作游戏”,新战神就更像是“智力游戏”。又比如黑魂就不属于“动作游戏”,而算是智力游戏,而雷电就属于“动作游戏”。
& & 好了,这个分法我就不做过多介绍了,因为本来就不严谨,只是这种分法属于我们当时文化语言的一部分,我相信这样细致一些的解释能让大家更加理解当时那个环境下大家的所思所想,这恐怕就是我把自己称之为“史”而不仅仅只是想讲个故事的原因和动力吧。
& & 要说游戏机,自然要从游戏谈起,但是比较惭愧的是我的确无法准确回忆起来我最早拿到的卡带上的游戏有哪些(只记得是一盒四合一,另一个是单卡),目前我能回忆起来的是蝙蝠侠与罗宾汉、双截龙2和魂斗罗1和。关于后两个游戏,我相信大部分从那个时代过来的玩家几乎都很熟悉,所以我也讲不出什么新鲜的故事,关于蝙蝠侠那个游戏,也就是一个还算不错的横版清关游戏。人真的是一种贪婪的动物,几乎任何时刻都处于得陇望蜀的心态中,这几个游戏我几乎都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就已经榨干了游戏的全部价值,各种花式玩法都能做到的。以魂斗罗1为例,从“必须30条命,否则走不到第三关”,到“小米加步枪一命通关”,也就背背版几个月,手残也能做到。
& & 接下来逐渐陷入僵橘了哈……长达一年的时间里面,只有几个流程不足2、3小时的游戏,的确是禁不住造,那时候的文化产品(95年)比起80年代末已经有了飞跃的进步,再也不是一个坦克大战就能打坏一台游戏机的年代了。当然,我认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本地开了第一家游戏店。关于当年游戏店的样子,现在是肯定找不到了,因为我估计当时也没人给那种店拍照,但是万能的朋友圈找到了这样一张照片,非常的匪夷所思作者从哪来招来的店,但是已经算是比较原汁原味了,发出来大家感受一下。
14:51 上传
活化石游戏店
& & 这个店绝对是活化石,我记忆中初中以后就没见到过这种店了,关键是大家注意后面的货架上有大量的学习机,电视也是大屁股电视,非常原汁原味的保留了当时的小游戏店风貌。但是我还是忍不住指出,如果当时的游戏店长成这样,那我们是会惊掉眼珠的,为什么呢?其实是因为但是乡镇里面的游戏店是不可能这么丰富的(有这么多的卡带,密密麻麻这么多层),一般就是一层,而且绝大多数都是重复的,真正最宝贵的,就是那几个“大作”的单卡或者四合一以内的卡带。
& & 说到这里,这就引出了我想给大家隆重介绍的主角:神奇的“十四合一卡带”。
& & 说起这盒卡带,有了前文铺垫的朋友们可能注意到了,他的游戏稍微“多了点”,当时的散装光盘还没到那种特别无耻的程度,什么几千合一,最多的也就99合一,而且我们大部分有经验的玩家也基本都懂,“游戏数量太多就不现实了,肯定是噱头”,因为道理很简单啊,以当时广受欢迎的一个游戏《忍者蛙》为例,单卡的价格大概是50(已经进一步降低了,我购机的时候大致上在100多,一年多下来将至均价50到100之间,单卡即便是大作也会便宜一点),如果某盒50合一里面声称有忍者蛙,然后售价100,正常吗?商人也不是傻子,因为当时的BOSS们心中对于各款游戏的价格是比较有数的,不会出现那种特别离谱的合集,如果真的是大作云集的50合一,莫非boss要卖2000块一盒不成?我们倒是想要,谁买得起!?
& & 但是,有没有这么一盘卡带呢,没有重复的游戏,没有噱头,全部是大作……放心,没有防不胜防,答案是真的有,就是刚才提到的“十四合一”,这盘卡已经成为了当时那个小店的一个神话,不少孩子们来到店里,都要观摩一下这盒卡带,甚至有呼朋喝友一起同去参观的,大家面对卡带中的游戏阵容发出啧啧的声音,脑海中充满YY之情。
& & 我当时就是这个YY大军中的一员,经常和朋友们一起同去店中,对于卡带中的游戏指手画脚点评一番,似乎已经玩过一样,这样的过嘴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们的思春之情。当时的我,绝没有想到这样的一位白富美,居然被我如此这般日均零花钱2毛(5年级后升级为5毛)的攒钱民工拿下了(里番既视感),而且并非是用吃土攒钱法拿到的,而是用了降维打击的方式。
日系游戏玩家
圣骑士, 积分 4584, 距离下一级还需 416 积分
精华0帖子威望0 点积分4584 点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本帖最后由 x9999x 于
00:49 编辑
猫猫喵喵 发表于
书接上文。
& & 说起我迎来第一台主机并且正式开启了我游戏人生的这段经历,说起来还有点特别。
& && & 看到楼主拿出这幅小伙伴打机图,我是很感慨的,因为以我自己的经历而言这图是很真实的,甚至更甚。
& && & 事实上90年代我上小学那会儿班里有游戏机的人很少,而懂玩游戏也想玩游戏的人却很多,直接造成放假的时候甚至放学以后想玩游戏的人都会往少数那几个有游戏机的同学家里跑,自然就出现图里的这种画面了,曾经就有十几个人挤到我家里玩游戏,结果我妈一回家就被门口的一大堆鞋子给挡住了23333
& && & 关于楼主说的智力游戏,小学时代,在我们这(某南方三线城市)真的极不流行,首要原因就是看不懂啊(我们这市面上很难见到有汉化游戏)!满屏的假名,讲道理如果是英文版也许我们这些小学生还能读懂几句......另外小学生嘛,对于智力游戏这种游玩时间长的游戏也缺乏耐性,还是魂斗罗之类的来得爽,打通了还可以多周目,再加上大家经常交换卡带玩,还真不容易玩腻
& && & 最后有一点我还想说,仅就我的经历而言,这一套图其实忽视了女生的存在,当时我班上20多个女生,会玩游戏的就有十多个,还有三四个女生自己就有游戏机(有两个还是高手级的),而她们有的有自己的纯女生游戏圈,有的则是经常会和男同学一起玩游戏
Powered by
扫描二维码
下载 A9VG 客户端(iOS, Android)小霸王学习机
小霸王学习机游戏介绍
小霸王学习机是小霸王公司自主研发的电脑学习工具,在游戏机的基础上增加了键盘、鼠标、以及词霸学习卡等配件。在电脑尚不普及的8、90年代成为孩子的理想玩具。
八十年代末也正是学习机出现的年代,最早一批&家用&学习机应该是从台湾销进来的一批LASER-310型计算机。计算机内嵌操作系统,可编写简单的basic程序,并能使用普通录音机作为磁带记录仪。在五六年后,计算机发展到286-386,国内才掀起电脑热,一些公司也学着台湾做学习机,还加了摇杆和游戏磁带,内嵌了Logo等图线制作为主的语言,最著名的&你拍一,我拍一,小霸王出了学习机&,那种机器也就是个启蒙用的玩具,演变到后来甚至能直接兼容红白机游戏卡,几乎所有孩子都把它当成游戏机了。
CPU:6502芯片 主频:1.8MHz 位数:8位 (SB978为最新的16位处理器)
内存:主内存2K
图像核心:64色PPU,画面可显示2层卷轴和5个页面,其中2个背景页面各占用1KB显存,最多显示16种颜色
音源:PSG:可以提供4个模拟声道和1个PCM数字声道
小霸王游戏机500合1 这个经典游戏不需要多做介绍,小霸王游戏机500合1 特别是80年代后的朋友肯定会喜欢...电脑玩累了打小霸王游戏机500合1 来一盘俄罗斯方块或者超级玛莉轻松一下......这个模拟器是中文版本,也支持手柄...其他的设置很简单自己研究.
八十年代末也正是学习机出现的年代,最早一批&家用&学习机应该是从台湾销进来的一批LASER-310型计算机。计算机内嵌操作系统,可编写简单的basic程序,并能使用普通录音机作为磁带记录仪。在五六年后,计算机发展到286-386,国内才掀起电脑热,一些公司也学着台湾做学习机,还加了摇杆和游戏磁带,内嵌了Logo等图线制作为主的语言,最著名的&你拍一,我拍一,小霸王出了学习机&,那种机器也就是个启蒙用的玩具,演变到后来甚至能直接兼容红白机游戏卡,几乎所有孩子都把它当成游戏机了。
小霸王学习机下载地址
您可能还会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好几年前的回合制单机游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