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论坛中部崛起起哪年开始

为什么现在不提中部崛起了? - 知乎68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5分享邀请回答31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4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中央提出的中部崛起战略从什么时候起实施的?_百度知道
中央提出的中部崛起战略从什么时候起实施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中部崛起战略进入实施阶段是从2006年开始的
针对中部地区的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发展相对缓慢的状况,2006年4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出台了36条政策措施,提出要把中部建成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以及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中部崛起成为继东部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之后的又一重要的国家经济发展战略。
今年4月13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办公室,负责研究中部地区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协调和落实促进中部崛起的有关工作。
国务院还下发了《关于中部六省比照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范围的通知》,根据这一政策,中部六省将享受历史欠税豁免、税收优惠等多项优惠政策。
即将于4月26在郑州开幕的第二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与中部六省将签署促进中部崛起的合作框架协议;福建、上海、青岛、广州、宁波、天津、深圳七个口岸办将与中部六省签署中部六省口岸大通关框架合作协议;国家开发银行将与中部六省签署金融服务合作协议;南昌、赣州、郴州、武汉、新乡、焦作、合肥、芜湖、太原等9座中部城市将被商务部授予“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
河南财经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李小建说,现在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中部崛起已从“坐而论”进入“起而行”的新阶段。
六省奋力崛起 “磁场效应”显现
早在国家出台具体的扶持政策之前,中部六省就不等不靠,结合各自实际,开始探索崛起之路。
煤炭大省山西围绕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目标,大力改造提升煤炭、焦炭、冶金、电力四大传统产业,积极培育现代煤化工业、装备制造业、材料工业和旅游业四大新支柱产业。安徽规划建设沿江城市带,2006年,安徽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2.9%,增幅居中部六省第二位。江西则依据区位优势,谋求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区对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经济国际化和市场化,建设了特色鲜明的昌——九工业走廊。
湖南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沿京广线长沙——株洲——湘潭“一点一线”经济带,为加快崛起创造良好条件。湖北一手抓武汉城市圈建设,一手抓县域经济发展,以武汉为中心,包括黄冈、鄂州、天门等多座城市的武汉经济圈已经成为长江中游地区最大、最密集的城市群。河南则确立了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发展目标,东引西进,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2006年,中部六省经济发展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地区生产总值达42961亿元,占全国20.5%。中部各省发挥产业基础好,劳动力和粮食、煤炭、矿产资源丰富、价格便宜等优势,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通过项目带动,大力招商引资,仅第二届中博会六省就发布招商项目1万多个,吸引了国际、国内众多投资商的关注。
即将开幕的第二届中博会,参会的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超过300家。法国家乐福、美国沃尔玛、德国麦德龙等国际商业巨头齐聚郑州,展开在中国中部抢滩布点的竞争,反映了中部崛起国家战略的实施,外部投资的“磁场效应”已经形成。
从各自为战到合作共赢
中部六省山水相连、省情相似、使命相同。近两年来,中部各省在奋力崛起中,急切地表达了加强合作的愿望。
半年前召开的“首届中博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张小济说,在中部崛起的过程中地区竞争不可避免,如果竞争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共同发展,地区竞争将成为推动中部崛起的积极因素。
同是在2006年9月召开的中部六省省委书记、省长等领导参加的“中部崛起高层论坛”上,大家达成共识:中部崛起,需要六省改各自为战为携手共赢。中部必须作为一个整体经济板块,在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对接、产业发展、统一市场建设等领域密切配合,更好地发挥中部地区的综合优势,形成整体合力,增强综合竞争力。
随之而来的是,中部六省间频繁互访,经济、文化交流活动不断。中部六省间多条高速公路、水运航线开工,在合作中迈出了第一步。
与此同时,“中部办”的成立为促进中部崛起,加强区域协作创建了新的机制,而中博会、中部崛起高层论坛等也为探讨、完善中部区域合作搭建了交流、沟通、合作的平台。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中部崛起的相关知识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您的位置:>>>
中部崛起靠什么
&   继东部开放、西部开发和东北振兴之后,作为一项国家战略,中部崛起的号角在神州大地上彻响。中部地区如何实现创新发展,打造新的增长极,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湖北、河南、湖南、安徽、江西、山西是中国中部边界相连的六个重要省份,它们在东西南北的区域发展中形成了举足轻重的中部区域经济体系,是中国的粮仓和现代工业的摇篮。然而面对东部繁荣、西部开发和东北振兴,中部的“三农”问题却越来越严重、产业结构转换越来越困难、资源被拉空现象越来越突出,中部经济整体发展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趋缓势头。有资料表明,2001年至2003年,中部六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分别低于东、西部1.8和0.4个百分点;与东部十省市地区生产总值之比由1990年的1∶2.1扩大到2003年的1∶2.8,人均生产总值的差距相应由1∶1.7扩大到1∶2.3。
  实现中部崛起的实质,是要加快发展,缩小同东部的差距。但是,中部崛起靠什么?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指出,加快中部地区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国家支持中部地区发挥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加快改革开放和发展步伐,加强现代农业和重要商品粮基地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毋庸置疑,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科技支撑,都离不开科技创新!
  据了解,国务院规划办在部署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工作中第一次将中部区域研究纳入规划专题。科技部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作为重大软科学项目专门立题“中部区域创新发展的战略研究”,希望在发展思路、运行机制、社会联动等方面取得突破性创新与成效。围绕中部崛起,中部各省表现出空前的积极性。
  激活科技源、拉长产业链、构筑城市群、推动大物流、搞活大市场,最终实现中部地区的创新发展,这是一条必由之路,这也是一项机制大创新、资源大整合、产业大优化、社会大联动的系统的区域创新工程。在这一过程中科技界已经行动起来。中部各省科技管理部门在加快构筑区域创新体系、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中部崛起的实践中已经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本报今天起通过科技主官访谈的形式,向读者展现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脚步和姿态!(罗冰)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农博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相关新闻
新闻热线:010-0当前位置:&&&正文
国务院都公布了!中部崛起新5年!合肥将发生巨变!谁也不能阻止安徽崛起!
09:50:36&&&&来源:百瑞地产网 362次
摘要:重磅消息!12月26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正式批复通过啦!
重磅消息!12月26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正式批复通过啦!
文件中明确提出支持武汉、郑州建设国家级中心城市
这也表明有关于国家中心的争夺终于落下帷幕
而在此次争夺中
合肥、长沙两城市则错失机会
本稿含有:
一、合肥、长沙落选国家中心城市
二、国家中心城市定位及功能
三、国务院批了中部崛起,合肥迎来利好
四、长三角城市群格局确定,合肥迎来双重利好
五、三大利好促进合肥的飞速发展
合肥、长沙落选国家中心城市
1、 参与最激烈“争夺”的四大城市
武汉、郑州、合肥、长沙
2、 武汉、郑州入选国家中心城市
在12月26日,国家发改委批复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文件中明确提出,支持武汉、郑州建设国家城市中心,这表明,同时参与国家中心城市竞争的合肥、长沙两个城市则落选。
从实力方面来看,合肥长沙并没有比郑州差很多,那么究竟是为什么合肥和长沙会落选呢?特别是对几年发展噱头非常迅猛的合肥来说,未来发展潜力是不容小觑的。
3、 合肥为何落选国家中心城市
从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合肥已经定位为“长三角副中心城市”,并且还于不久前将马鞍山、芜湖纳入都市圈内,吸引省内优势资源回流,在显露出长三角区位发展的自信同时,也表明未来合肥将更积极的参与长三角城市的竞争与合作中。
而从发展规划上来看,合肥官方一直在强调“左右逢源”,即在坚持东向发展的同时,也要对中部发展政策积极响应。
那么,究竟什么是国家中心城市?
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后的又将具有哪些发展优势?
国家中心城市定位及功能
1、什么是国家中心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是指位于全国城镇体系金字塔“塔尖”的顶级城镇,是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引领、辐射和集散功能的城市。
2、五大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确定发布
2010年,确定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年)》中提出建设的国家中心城市的规划和定位的五大城市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和重庆。
3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特征
国家组织经济活动和配置资源的中枢;国家综合交通和信息网络枢纽;国家科教、文化、创新中心;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国家城市体系中综合实力最强的“塔尖城市”
4国家中心城市的五大功能
综合服务功能、产业集群功能、物流枢纽功能、开放高地功能和人文凝聚功能
虽然合肥落选国家中心城市
但中部崛起的战略中
安徽作为中部六省之一
未来也将迎来一大波利好发展机遇
国务院批了中部崛起,合肥迎来利好
1中部崛起,安徽成为六省之一
合肥虽没有成功入选国家城市中心,但在12月23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的批复》文件中表明中部六省(山西、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和安徽)对中部崛起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小编点评:合肥作为安徽的省会城市,在中部崛起战略获得批复后,未来必将迎来新一波的利好发展。
二、中部崛起有关合肥的部分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以合肥、芜湖为中心积极打造平板显示产业链,支持合肥建设存储器产业基地。
2、新能源汽车产业
打造合肥、芜湖等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依托合肥、马鞍山等地产业基础,研发新一代绿色智能、高速重载轨道交通装备系统,建立世界领先的现代轨道交通产业体系。
3、交通建设
高速铁路:
郑州至阜阳、合肥至九江、合肥至南京、南昌经景德镇至黄山;
普速铁路: 庐江至铜陵;3 城际铁路
合肥至六安、滁州至南京、巢湖至马鞍山、南陵经芜湖至江北集中区等城际铁路。
加快推进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及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内项目。
4、公路建设 新建项目
德州至上饶高速公路合肥至枞阳段;
改扩建项目:安徽林头至陇西立交(合巢芜高速巢湖市至合肥东段)、安徽方兴大道至马堰(京台高速合肥滨湖至庐江西侧)高速公路。
5、机场建设
新建芜湖/宣城、蚌埠、亳州、滁州、宿州等机场项目。
改扩建合肥等省会机场改扩建工程。
6 、水运建设
航道整治:长江安庆至武汉、武汉至宜昌段,引江济淮航运工程,淮河、滁河、青弋江、芜申运河等航道。
港口:合肥、蚌埠、芜湖、马鞍山、安庆。
三、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安徽
合(肥)芜(湖)蚌(埠)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建设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创新型城市,支持设立一批创新平台。
5、大数据应用
推进合肥等大数据交易中心和产业基地建设
6、金融服务业
支持合肥、长沙打造全国金融后台服务基地。
水资源保障重点建设工程。
7、大中型水库
黄河古贤,安徽江巷、牛岭、下浒山、月潭、汤村、郎源、崔家湾、山许、靠山、宝塔山。
重点水源工程:引江济淮。
2016合肥迎来区域利好发展的不仅只有中部崛起战略
还有不久前
确定的“长三角副中心城市”的国家级战略层面定位
长三角城市群格局确定,合肥迎来双重利好
长三角城市群范围
浙江沪皖三省一市,参与的城市共有26个.
长三角城市的发展方向及格局
1 、长三角城市的发展方向
长三角城市按照规模划分等级,分别为超大城市(1座)、特大城市(1座)、大城市(13座)、中等城市(9座)和小城市(42座)以及小城镇,
2、长三角城市的发展格局
▲ 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格局示意图
发挥上海龙头带动的核心作用和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南京都市圈:包括南京、镇江、扬州三市
杭州都市圈:包括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四市
合肥都市圈: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
苏锡常都市圈:包括苏州、无锡、常州三市
宁波都市圈:包括宁波、舟山、台州三市
沿海发展带、沿江发展带、沪宁合杭甬发展带、沪杭金发展带
合肥成为长三角副中心城市的要求和目标
1、合肥成为长三角副中心城市的要求
定位为长三角副中心城市的合肥在发展要求方面,需要提升国际化水平、构建联动发展体制机制,加快补齐短板,缩小发展差距,培育发展新动能,为加快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2、合肥成为长三角副中心城市的目标
合肥成为长三角副中心城市后的目标共有两个,从时间长度上来看可以分为: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中期目标主要是指到2020年,合肥将形成高端人才汇聚、创新能力跃升的世界级城市框架,同时人口和经济密度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远期目标则是指到2030年,长三角城市群配置全球资源的枢纽作用更为凸显,服务全国的地位更为巩固,同时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会越发增强。
近几年,合肥的发展速度之快是非常明显的
进入2016年以后不论是定位为“长三角副中心城市”
还是中部崛起的六省中的省会城市
合肥势必将会再次迎来一波利好发展
其具体展现在哪些方面呢?
三大利好促进合肥的飞速发展
1、城市规模
合肥在长三角副中心城市中定位为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预计到2020年规划合肥市域总人口为1088万人,中心城区城市人口为36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80.3%。
2、经济生产总值
到2020年,合肥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400亿元,全市的人均GDP则达到20000美元(即139088人民币元)以上。
3 市域和中心城区的两个空间规划层次
在城市空间规划层次方面,未来合肥将划分为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规划层次。
其中市域的规划范围为合肥市域行政区域范围,总面积为11433平方公里,规划体系主要包括1个中心城市、6个区级综合服务型城镇、27个三级城镇以及51个重点镇四级市域城镇。
中心城区空间布局为以老城中心,重点向南发展滨湖新区的城市功能。而中心城区的行政范围为北至长丰县行政边界,南至巢湖风景名胜区保护边界,西至肥西县及南岗镇行政边界,东至大圩镇、淝河镇、大兴镇等行政边界,总面积约486平方公里。
4 合肥未来区域规划
合肥区域规划
4个市级中心、8个片区中心,周边点缀若干个社区中心规划形成市级中心、片区中心、社区中心三级公共服务中心体系。
4个市级中心规划:
老城中心:以长江路为轴,在老城区内呈带状分布的中心体系。
滨湖中心:位于巢湖之滨的中心体系
政务文化新区中心:政务文化新区生态绿轴周边地区;
合肥南站中心:以合肥南站为核心的南北地区
5规划建设国家级滨湖新区
未来规划建设的“国家级滨湖新区”在范围上包含了肥东、肥西、高新、蜀山、包河、经开和高新几大区域,面积上会是现在的好几倍,同时在GDP等经济发展和竞争力方面也将会有很大的程度上的增长。
6东部新中心即将面世
作为合肥的老工业区——瑶海区也将搬迁改造试点,试点区范围也由13.29平方公里扩大至29.82平方公里。同时该区添加8条道路建成通车、15个高架项目保障、4条精品化道路和5条精品林荫路的加快推进以及特色街的建设。
1未来5年合肥将建成投入使用的共5辆车
日,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通车运营,这也标志合肥正式迈入地铁时代。而按照合肥的施工规划,未来5年合肥轨道交通将确保投入运营的地铁线5条线(即1-5号线),同时6-8号线也将会启动建设。
25条城际铁路串联以合肥为中心11个市
直到2020年前合肥规划建设的城际铁路共有5条线,分别为合六城际、合淮蚌城际、合宁城际、合芜城际、合安城际等,而串联的11个市则分别为: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滁州、宣城、六安、淮南、蚌埠。
3形成“米字形”高速铁路网
在高铁建设规划方面,将会形成以合肥为中心的高速铁路网,其中高铁将达到11条呈“米字形”,到2020年这些高速铁路的建成将会进一步加大合肥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关中、成渝、海峡西岸等城市群之间交流。
4“十二纵十横”的公路网形成1小时通勤圈
未来5年内,合肥将会加快构建“十二纵十横”的一级公路网,未来规划新建高速公路600公里以上,改扩建国省干道300公里以上,基本上建成以合肥为中心的“1小时通勤圈”。
5新桥机场二期工程增加国际航线
在城市交通建设中同样备受关注的还有新桥机场二期工程,在二期工程建成后将会进一步增加国际航线、提高航班密度,同时还将启动建设庐江、肥东、长丰等县域通用机场建设。
科技:2020年,合肥将建成国家科学中心
随着智能科技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会越来越大,想要打造成国际影响力创新形式的合肥在科技发展方面需要加快对创新平台的建设。
教育:合肥将免除普通高中的学杂费
“十三五”期间,合肥将免除普通高中的阶段教育的学杂费,同时还表明务工人员的子女在提供经商证明或务工证明、暂住证、户口簿等证件,其子女在教育方面就可以享受“同城待遇”,还可直接录取到合肥市高中阶段学校就读。
看完合肥的这些发展和规划后
大家是不是对未来合肥的发展有了更多的期待?
不论是在合肥自身的在发展规划上
还是在国家政策的支持方面
未来霸都的崛起是可以预见
就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责任编辑:c123
有什么感想,您也来说说吧!
还可以输入 150 字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不代表本站立场
查看更多评论&&
本周新闻排行榜
本月新闻排行榜
百瑞免费通话
您现在呼叫的是"宝能城"售楼处的电话:400-02
<input class="inputT" type="text" placeholder="请输入手机号码" id="apply_phone" onfocus="if (this.value == this.defaultValue)this.value = ''" onblur="if (this.value.length
通话过程中100%完全免费绝不产生任何长途、市话费用!中部崛起:做什么和怎么做
[]&[字号: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石玉
  9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下称《规划》)。
  会议强调了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六省在内的中部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定位,并且明确,2015年前,国家将集中政策、资源、资金从8个方面力促“中部崛起”发展战略向纵深推进。
  在现有基础上做好结构调整
  “《规划》在这个时候出台,显示出国家贯彻扩大内需的决心。对中国的战略全局来讲,内需不足是瓶颈问题,中部崛起对扩大内需能起到关键作用。” 安徽经济学者朱宏告诉记者。
  “《规划》不是完整细致的产业政策,它的针对性极强,着重提到要发展现代农业、巩固提升能源原材料行业、现代装备制造业及高技术产业。”朱宏说。
  中部六省的主导行业分布在原料业、燃料动力工业和加工等领域,这与中部六省的自然资源结构基本相符。按照朱宏的理解,《规划》不仅告诉了中部六省要做什么,更讲了怎么做的问题,那就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做好结构调整、产业升级。
  中部六省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差。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向CBN表示,中部地区的农业劳动率、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农村用电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根据河南省2008年编制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规划()》,规划总投资204亿元,按照1998年以来年均1.99亿元的投资水平,剩余投资需103年才能完成;根据河南省2003年编制的灌溉方案,河南211处1万至30万亩的中型灌区改造需总投资24亿元,按照2001年以来年均0.199亿元的投资水平,需120年才能完成。中部地区农业基础设施的薄弱,由此可见一斑。
  在巩固和提升能源原材料基地地位方面,南昌大学经济学者周绍森认为,由于资源条件和历史积累,中部地区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就重工业本身而言,中部六省重工业的层次和产品质量也较低,主要以采掘业和能源原材料等中间产品为主。重工业的核心和实质应该是后续的加工组装工业,或者称为以机械和装备制造为主的机械电子工业的发展,而在这方面,中部六省远不如东部地区。在产品质量上,即使是中部六省具有优势的采掘业和能源原材料工业,其产品的加工深度也不够,产品的档次和质量也较低。
  中部地区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的现状也不甚乐观。
  GDP总量、工业产值排名中部第一位的河南省,其装备制造业整体实力位居中部前列。河南省政府出台的《河南省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显示,其装备制造业经济总量不大,企业规模偏小。2006年,其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仅相当于江苏的23.9%、广东的27.7%、山东的29.3%。规模以上装备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只有0.64亿元;产业集中度低,区域配套能力不强。围绕大型企业的中小企业群体尚未真正形成。
  《河南省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总结道:“改革步伐缓慢,相当一部分大型国有企业发展活力不足。我省装备制造业国有资产比重高达51.9%,比全国高19.1个百分点。……缺乏创新机制和自我改造能力,贻误了发展时机。”
  2005年河南省99%的工业企业是零专利,一半以上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记者日前从河南省专利局获得消息,2008年没有专利的工业企业仍达90%以上,2009年的指标仍然不理想。
  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中部地区的工业今年来虽然也有较快的增长,但传统工业仍占主导位置,能源、原材料和一般加工业所占比重较大,高科技产业占的比重很小。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增加值目前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协调合作,避免重复建设
  “各省当然都强调自己的利益,中部地区应建立一个协调机制,有利于结合各省实际,加强经济协作。”中国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专家徐逢贤说。
  周绍森介绍,中部地区支柱产业结构雷同、重复建设现象非常突出。在39个产业中,共有14个产业被各省列为支柱产业。烟草、石化、电力、食品、钢铁为五省共有,有色、煤炭采选、汽车为三省共有。因此,中部地区崛起无论从产业规模整合,还是产业链延伸,都还必须进行大幅度的协调改革。
  徐逢贤举了个例子,淮海经济协作区从提出到现在,已经23年了,可以由于个别省份合作不积极,至今没有运作起来,致使沿淮地区发展极不协调,产业雷同重复建设。徐逢贤向记者提出国务院应设立诸如西部开发办、振兴东北办之类的机构,在重大项目上进行协调。
  “行政板块边界不能成为经济发展的壁垒,缺乏协调的根源在于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朱宏说。
(责任编辑:马丁)[]
09-09-27 10:00?
09-09-25 10:35?
09-09-23 17:36?
09-08-10 11:20?
09-06-10 06:31?
09-02-18 06:47?
08-10-09 01:47?
08-10-02 14:44?
08-03-17 10:21?
08-03-12 00:59?
设为辩论话题
从10月12日凌晨开始,国庆彩车将正式告别广场…[]
热点标签:
没法跟这女人谈,她根本不讲理
话说辛亥革命后,郑亲王的后代…
明成祖为何下令活剐3000宫女?
36集未删节版,赵本山续写辉煌!
唐僧师徒四人都有感情戏。
全美顶级潮人带你玩转时尚圈
|&&&&</spa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部崛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