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了一个陌生来电,手机就来了欠好多网贷我该怎么办个网贷的验证码,中国电信也来欠好多网贷我该怎么办验证码,是怎么回事?

电信与P2P网贷公司联手欺诈客户,免费送手机却莫名背负网贷!电信与P2P网贷公司联手欺诈客户,免费送手机却莫名背负网贷!食品科学与技术百家号电信与P2P网贷公司联手欺诈客户,免费送手机却莫名其妙背负网贷!万万没想到,就在自己小区的家门口,被电信诈骗了!我本人有P2P的从业背景,所以对于P2P网贷诈取用户网签信息的手段非常敏感,可没想到的是,千防万防,在自家小区门口,莫名其妙被电信网贷了!电信的套路是这样的,原来的“交话费送手机”活动已经不足以吸引人了,他们就想到找网络分期贷款公司合作,把需要客户缴纳的两年的预存话费,在用户不知道的情况下变成分期贷款,电信和P2P网贷公司内部结算,这样就可以向用户宣传不花钱送手机了。她们这种套路自以为“巧妙”,把存话费送手机变成了免费送手机,用户还不知不觉!关键问题就处在这了!让用户不知不觉被贷款!这本身就是欺诈!后果是网贷P2P公司对于网签贷款信息的安全性是不能保证的,一旦泄露网签信息被转卖,后果不堪设想。用户会莫名其妙背负一笔甚至几笔网络贷款!作为国营企业的电信公司,居然敢冒大不韪,做这种欺诈客户的事情,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居然在电信服务里面上了一个网贷P2P的当!!!事情是这样的:在几天前,收到电信营业厅的电话,说是免费把家庭带宽从100兆免费升级为200兆,几天后在小区摆展做推广,到时候可以直接办理。这一点我没有任何质疑,之前收到过几个电信的电话说免费升级了,而且我也亲自跑营业厅核实过,没什么问题。果然,周末小区门口电信推广摆展办理相关业务。在这里特别说明一下,家里说是100兆的带宽,但实际测速只有3-4兆,下载峰值只有400多KB,所以对于升级带宽,刻不容缓,所以在他们撤展之前,我还是专门抽时间跑下去办理升级业务。工作人员可以登录电信系统后台,查询到宽带办理和套餐办理情况,这一点足以证明正经是电信的活动。但查询后被告知光猫比较老,必须升级光猫才可能升级宽带!“这是一个套路!”“这是为了更换光猫的一次推广活动”我是这么认为的,所以毅然拒绝,让工作人员帮忙联系维护工人,帮忙把只有4-5兆的带宽调成100兆就可以了。实际上如果真的能到100兆,估计大家也都心满意足了。前面说了那么多,只是要跟大家说明,这是一个正儿八经的电信地推活动,不是打着电信名义的其它假冒活动。业务没有办,旁边的工作人员开始极力推荐老客户免费领手机活动。请注意:包括条幅和工作人员口中说的,都是回馈老客户免费领手机,这种活动我之前在营业厅也参加过,确实是可以免费领取手机的。但是到后来投诉的时候,10000号的口径就变成“0元购手机”了。这里面差距很大的,“领”是没有主观获取意愿的被馈赠行为,而“购”,那么是“元”也是有主观购买意愿的,所以虽然一字之差,但是主观意愿却不一样。工作人员包括条幅都说的很清楚,是“馈赠”,免费领手机!老客户可以免费领取两部小辣椒手机,一部价值599元。条件就是保证2年持续使用169套餐!(这才是套路的关键)多少钱都是次要的,这种手机可以当WIFI热点使用,也可以作为备用机,不领白不领!于是被要求出示身份证和银行卡。这是我第一次开始有怀疑,就质疑:要银行卡干什么?工作人员回答是要在银行卡上每月扣除58元的费用,然后就可以抵用51元的宽带费,原来169的套餐每个月就只需要交118了。我又质疑剩下的7元去哪了?工作人员解释:虽然每个月差了7元,但是银行卡扣费只需要扣2年,而抵扣可以抵扣3年,这样那7元的差价自然会补回来。到这里问题也不是很大。于是继续往下办理。关于银行卡,信用卡还不行,解释的是信用卡他们无法办理代扣款业务。这一点我也有质疑,但是选一个没有钱的储蓄卡更安全,因此也就继续往下办理了。然后就更多质疑她们的性质,并且多次质问她们是不是跟贷款分期有关,她们说不会的,只是银行代扣业务,需要提供一些个人信息,包括下面几个部分:要求告知家人姓名和电话,解释说如果储蓄卡上没钱了又联系不上本人,可以紧急联系家人。勉强说的过去,于是我就告诉了一个假的电话和姓名,她们也不核实。要求告知工作单位,我质疑这跟领手机有什么直接的关系?解释说这是公司要求,她们也没办法。我说好吧,我没工作,无业游民。这也通过了(估计是她们随便编了一个工作单位),这也能过,也就没深究了。有通过平板电脑的电子签名签了名。然后未经同意的情况下用平板电脑拍照,和工作人员的合照,解释说要给公司做业务交代,证明是他做了这个业务。就这样走到最后一步,我的手机收到一个短信,短息内容赫然写着“您的贷款已通过!”,有一个验证码,要求把验证码告知工作人员,这样就自动生效。当时我就冒火了!明明说了几次说不是贷款,为啥还是“被贷款了”,工作人员还强行解释说是扣款不是贷款!Md,当老子瞎还是残啊!马上停止了办理,我非常气愤,当时就跟他们杠上了!虽然业务停止办理了,我也盯着业务人员用电话通知后台把我的业务给取消了,对于他们来讲,就认为没事了。但是,前面身份证信息、银行卡信息、网签签名、照片等信息全部都已经录入过了。在服务器一定是有备份的。这就把问题搞复杂了!!!怎么把网签信息给清除掉?工作人员给我解释业务没通过就不会存档,这种解释糊弄小白客户也许还可以。但对于有P2P或者其它互联网从业经验的人都知道,信息一旦过了服务器,就会有备份。针对信息被非法诈取的这个情况,以及工作人员的解释,我真是有些气急败坏。没想到我对网签贷款信息这么敏感的情况下,还在这个阴沟里翻了船。这都是基于对于电信的信任,而电信也就是利用了这一点,慢慢的把客户往沟里带。这是决不能吃哑巴亏!一定要让电信给一个交代,要不更多的人会因此而莫名其妙背负网贷。关键是网贷是非常危险的!一旦信息被泄露,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背负更多网络贷款。在这我需要解释下网签贷款信息的危害性:去年曾经发生很多起在路边或者学校,通过非常具有诱惑力的礼品(55度杯、整箱的牛奶、充电宝等等),以推广APP的名义赠送里面让客户下载APP套取客户网签信息。这些活动为什么会花费这么巨大的成本来获取客户的信息呢?有两种可能性:一是网贷P2P公司为了融资的需要,做虚假的贷款交易,来充盈经营数据,从而骗取投资。另外一种是代理人或者个人冒充网贷公司推广的名义,诈取客户网签信息之后,以客户的名义向网贷公司借贷,这种借贷当然是不会还的,客户就莫名其妙的要归还一笔巨额网贷!这两种,都是属于欺诈行为,第一种是信息欺诈,第二种是经济诈骗。而且,一旦我们的网签信息被获取,很有可能被转卖!因为转卖这种信息的非法收入太诱人!一个完整的网签贷款信息,在信息黑市可以卖到100元,一个信息完全可以卖到10次以上,也就是一个信息可以被一个人卖1000元以上;如果这个人有1000个完整信息,就可以卖到100万!这么诱人的收入,比贩毒还暴力,关键是风险和惩罚要比贩毒要低得多的多!我本人要是有这种信息都很难抵得住转售的诱惑,更何况是接触信息的普通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于是我开始投诉,但投诉的过程,更是让人气愤难当!投诉到10000号(细节就不详述,大概意思讲述下):1、首先我没有处理事情的权利,只能记录,48小时候给回复;2、既然业务取消了,您还投诉啥?3、我们不会用您的信息去做别的事情的,请您放心;4、我以人格担保,您的信息是安全的!我想请问下,您的人格,跟我有几毛钱的关系!报警110我认为这是信息诈骗,需要报警取证。结果是:1、摆展是通过物业允许的嘛?如果是允许的,那是正常活动,我们无权干涉;如果没有允许,你可以找城管,告他们非法摆展;2、我的个人信息也满天飞,这种情况也习以为常了,没什么大不了的;3、即使是这样,也属于商业纠纷,不属于刑事犯罪,不在110的管辖范畴;4、需要出警我们可以出警!网贷信息诈骗属于商业纠纷?现在大家知道这种犯罪成本有多低了吧?警察的意识都是这样的!结果是在我的要求下出警了,出警后不到现场,不下警车,要求带报案人到派出所做笔录。我要求他们出现场,拍照片取证,结果是拍了我的身份证….这部分我就不多做评论了,免的文章发不出来。直接投诉到中国电信成都分公司:1、对不起,这个电话不是投诉电话;2、我们没有投诉电话,你可以投诉10000号;3、站在个人的立场,我很支持你,现在三大运营商都在鼓动代理运营商做这种0元购机活动,我也认为这是欺诈行为,是非法的;4、我也无能为力,你可以投诉到工信部和市长热线;好吧,起码他本人是有良知的一个好人!投诉到市长热线:1、您的诉求?清除信息,并且做到让您相信!2、我会责成相关单位给您回复。很官方,随后就收到了本次电话的短信通知,证明确实是收到了这个投诉。随后,我会持续进行投诉,包括工信部和消协。但是,这些投诉下来,目前还没有任何让人满意的回复,其他投诉都是责成电信部门进行回复罢了。而电信她们自身并没有意识到这个事件的性质,回复态度虽然还算良好,但意识形态却非常强硬。总结起来就是:1、我们不会拿你的信息去干什么;2、反正贷款又没有发生;3、你的诉求到底是什么?说实在的,我也不知道我的诉求到底是什么!我的网签贷款信息被非法诈取,当事方、公安部分、主管单位都不以为然!麻木到如此地步,那我的诉求会是什么?难道只有被诈骗了钱财才叫诈骗?才可以报警?才会受到重视?那种重视有啥用?看热闹?表示同情?我想问一下,一个陌生人非法闯入了民房,抓到的时候既没有盗窃也没有抢劫,这种行为叫什么?被闯入的人虽然没被偷到或抢劫,没有遭受直接的损失,那么,她们就不会追究?对了,有这么一条罪对应这种行为,叫“非法闯入民宅”对吧?这叫企图犯罪还是犯罪中止?中国这条法律怎么定性?那么非法诈取了信息,虽然其他行为还没有发生,但就没有问题了?这件事,是一个主流意识问题,关系到我们大家的信息安全问题,尤其是网签信息安全问题!电信的反应和意识,这种国企大公司对于消费者的蔑视,让我无法忍受!我会坚持投诉到底,誓要讨一个说法,起码是公开的道歉!不管这事偏执还是坚守自己的生命财产和信息安全,这是有必要做的!如果你觉得他们必须重视我们的信息安全,反对信息欺诈,我希望能够传播下去,号召更多的力量来维护我们自身的利益!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食品科学与技术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每天分享最新的科技视频。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新闻:5 广告: 手机报:
您当前的位置 :
【请收好】各类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攻略
  近年来,公安机关对电信网络诈骗打击力度不断加大,群众防范电信诈骗的意识不断增强,犯罪形势得到有效控制。虽然大家对冒充公检法等low段位的骗术有免疫了,但诈骗分子不断花样翻新,借助互联网平台,通过新手段、新技术进行电信网络诈骗,一通电话、一条短信就骗走上万元的事件仍然不时地发生。
  我们为大家梳理2017年出现的8种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招数,并呈上最实用最权威的“防骗”秘籍。希望在2018年,大家都能守好自己的“钱袋子”。
  1、冒充支付宝客服实施诈骗
  2017年的“双十二”刚过没多久,福建厦门的江女士接到一个电话,一名自称“蚂蚁金服”工作人员的人告诉她,之前一个贷款申请通过了,但是需要反馈一个验证码才能放款。江女士高兴坏了,这笔贷款对她来说可是雪中送炭。于是,她没有过多怀疑,在手机收到一个验证码短信时,马上就通过浮动窗口把验证码报给对方。没想到,接下来江女士的支付宝账号被人先后分8次消费了2000元。发觉被骗后,江女士赶紧报警。
  无独有偶,农先生也落进了骗子的圈套。对方自称是支付宝的客服,详细说出了农先生和他家人的情况,并主动要求退还其妹妹之前被骗的钱款。农先生没有怀疑。随后,在对方诱导下,农先生通过支付宝平台的贷款项验证了身份信息,并按照对方的要求,先后四次转账24480元。汇完款后,农先生越想越不对头:“不是应该给我钱吗,怎么要我给钱?”随后,农先生电话咨询了真正的支付宝客服,发现上当了!
  警方提示
  网络购物给了不少骗子可乘之机,警方提醒群众一定要仔细分辨,谨防上当受骗。无论是冒充“蚂蚁金服”客服,还是冒充支付宝客服或快递员,最后都要达到诱骗受害人转账的目的。因此,在接到此类电话时,千万不要轻信,应直接与官方平台或快递公司客服联系。
  2、网购退款要办网贷?网民中招
  日,山东济南的李先生接到一个陌生电话,说其在网上购买的服装有质量问题,要给其退款。李先生因为经常在这个网上买东西,便信以为真。此后,李先生在对方提示下加了一个支付宝账户。对方让李先生先从支付宝上的“招联好期贷”里借款1.3万元,然后再把这笔钱连同之前退款一并返还李先生。
  李先生按对方指示,从中借了1.3万元,对方通过支付宝发过来一个二维码,让李先生扫一下。李先生扫码后其支付宝上的钱就转出了,但李先生却没收到退款。李先生询问对方,对方让他多操作几次,于是李先生又连续扫码三次,每次扫码其支付宝里都有钱转出。
  可是,对方还是说不成功,并谎称一个借贷平台可能不行,让其再从“蚂蚁借呗”借1.1万元,扫一遍二维码。李先生就又从“蚂蚁借呗”借了1.1万元,并进行了扫码,支付宝的钱又转出去了,但仍未见返款。此时,李先生感觉不对,经联系支付宝客服得知已被转走8.3万元,方知上当受骗。这8.3万元除2.4万元贷款外,其它均是李先生自己银行卡里的存款。
  警方提示
  这种诈骗之所以能够频频顺利得手,其中一个原因是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了受害人的交易清单,而且利用了人们对网购的退款流程以及网络消费金融平台不熟悉的弱点。骗子口中的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均可通过支付宝进行个人消费借贷,无需担保、抵押。即便受害人自己没有钱,骗子也可以诱骗受害人在这些平台上借贷进行诈骗。办案民警提示,接到所谓“退款”“返钱”的网购客服、商家电话不要轻信,一定要通过拨打公布的官方客服电话核实后再做决定。
  3、快递遗失,可申请赔付
  网购的繁荣带动了快递业的飞速发展,骗子也瞅准了这一“商机”,展开精准诈骗,而且手段多样,让人防不胜防。
  日,深圳事主陈女士报案称:3日19时许,其在家中接到电话,对方自称是某快递公司员工,要以3倍的价格赔付其遗失的快递。陈女士按照要求填写对方发送的短信链接后,银行卡内的余额被转走。
  还有的骗子让受害人申请赔偿,而后诱骗受害人进行网上银行或支付宝、微信转账操作,受害人误以为是收款,实际上则是转账给骗子。
  警方提示
  快递行业如今备受骗子“青睐”,接到这类电话,当事人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更不能进行转账,以免上当受骗。可以向快递公司官方咨询,或者拨打110报警。
  4、诱导设置呼叫转移拦截警方提醒
  如今,冒充公检法系统人员查案办案的诈骗手段已经被人们熟知,同时,通过公安、电信、银行等部门的通力协作,可以有效地进行劝阻、拦截。面对“新困难”,骗子们也想出来“新对策”,那就是呼叫转移。
  何女士就遭遇了这样的骗局。她接到一个自称福建省厦门市信息管理中心的电话,说以她的身份证办理的电话卡,正进行违法活动。随后,熟悉的套路来了,电话被转接到公安局、涉嫌洗黑钱、收到逮捕令、转账至安全账号……何女士分三次将22900元转至对方指定账号。
  其实,在何女士被骗期间,反诈骗中心已经检测到异常,并已有工作人员对何女士进行电话劝阻。但接听电话的是一名自称是何女士老公的男子,他一口咬定,何女士很安全,并未接到任何诈骗来电。民警找到何女士,打开其手机检查,发现何女士的手机设置了呼叫转移。
  警方提示
  除了不轻信任何冒充查案类的诈骗电话外,警方提醒广大市民也不要依照对方要求,对手机进行设置呼叫转移、下载不明软件等操作。此外,希望市民朋友积极配合警方劝阻工作,及时接听警方劝阻电话,认真查看警方发送的提醒短信,并配合出警民警的现场核实工作。
  5、支付宝面对面转账也有假!
  2017年1月上旬,湖北武汉警方接到多名店主报警称,一男子在购物时使用了支付宝付款,但至今这些货款都没有到账。经过调查,警方发现作案的是同一个人。该男子每次买的都是香烟,还是比较贵的烟,一次买几条。每次他都通过支付宝转账的方式,并且还将转账成功的截图发给了店主。店主明明看到了转账成功的截图,为什么钱却没到账呢?
  民警发现,这名男子在购物前,都会自称手机摄像头出现故障。如果他使用摄像头扫一扫的话,就必须直接支付真实的金额,但是它为了掩盖这个过程,就说自己手机摄像头坏了,别人就只得告诉他支付宝账号。
  经过进一步调查,民警发现该男子使用了一款支付宝造假软件,使用这款软件,只要输入对方的支付账号和支付金额,就能生成支付成功的图片。
  警方提示
  无论是网上还是现实的交易,一定要亲自打开支付宝或者网银,看钱是否真的到账。只要多留心眼儿,这种伎俩就无法得逞。
  6、传统中奖骗局“转战”热门网游
  家住江苏的宋先生在玩某款热门网络游戏时,收到一条中奖信息,要其联系一个微信。宋先生以为是自己玩游戏中了奖,没有怀疑便添加了微信,之后便看到了一个中奖页面,显示其获得二等奖,奖品为6.8万元和一台苹果电脑。
  看到中奖信息,宋先生兴奋不已,当即拨打网页上的联系电话要求领奖。对方表示,领奖需缴纳3500元的手续费。这点钱相比奖金来说,实在不算什么。于是宋先生当即通过自动取款机把钱打了过去。然而,当他再次联系领奖时,对方又称要交20%的税金。为此,宋先生再次给对方转账3000元。随后,一名自称财务部负责人的王经理与宋先生联系,宋先生又以跨省服务费、购买网卡等理由不断要求宋先生转账,自己已经付出了那么多,不甘心半途而废,最后宋先生总共被骗了数万元……最终无奈的他选择了报警。
  警方提示
  只要是需要交钱的领奖,基本都是骗局。警方提醒广大市民,当QQ或手机中收到来历不明的中奖提示,不管内容有多么逼真诱人,千万不能相信,更不要按照所谓的咨询电话或网页进行查证,否则很容易一步步陷入骗局之中。在玩网络游戏时,也不要轻易相信网络游戏中的中奖信息,购买装备和虚拟货币时尽量通过认证的方式进行交易。
  7、潜伏微信群伺机换头像诈骗
  2017年12月,天津宝坻警方接到一群众报警,称其被骗了5000多元钱。据受害人杨某介绍,他通过网络游戏好友加入了一个游戏公司创建的微信群,经常参与群主举办的充值返利活动。有一天,杨某发现“群主”加自己的微信好友,说当天有老玩家专属活动,充值翻倍返利。杨某通过微信给对方转了5000元进行充值,但是过了1个多小时也没有看到充值成功的消息。跟对方联系,对方称现在充值的人数比较多,要等到第二天才能充值成功。在第二天,杨某登陆游戏依然没有收到充值成功的消息,想跟对方联系时发现已经被拉黑了。这时他才发现“群主”与真实群主虽然头像、名字一样,但是微信号却是不一样的。意识到被骗的杨某,赶紧报了警。
  警方提示
  很多微信群人数众多,群成员之间不一定全都熟悉,有陌生人进入群不会引起注意。不法分子混入微信群,长时间潜伏群中,摸清群成员关系网后将头像和昵称换成群成员的领袖人物,再利用微信“画皮”重新组建新群进行诈骗。微信群聊中群主一定要尽到责任,严格把关进入群聊成员。有人通过微信群单独加微信好友时,要认真核对身份,即使互加好友,也不要在微信中“谈钱”,一定要当面沟通或电话确认。
  8、共享单车退押金成诈骗新套路
  北京的杨先生在退某品牌共享单车的押金时就遭遇了诈骗。杨先生报警称,他决定退共享单车的押金,就在网上搜到了对方的官方电话。打过去后,客服人员接通了电话,并询问杨先生芝麻信用是多少分,杨先生随后告诉对方额度。
  随后这名“客服人员”告诉杨先生:只要打开微信钱包,将“付款界面”中的18位的数字告诉他就可以办理退款。杨先生按照对方的要求操作后,不久就收到了一条消费3268元的扣款短信……“客服人员”让杨先生再转一笔,但他的银行卡里没钱了,对方让他从别人那里借5000元过来,杨先生感觉不对劲后,就直接打电话报警了。
  警方提示
  这些骗子都是通过在网上发布虚假共享单车“客服电话”,坐等受害者上钩。其中的关键点在于微信钱包里面的付款码。受害者将18位数字报给所谓的“客服”,“客服”通过获取到的18位付款码,就可以将市民群众的微信钱包里面的零钱和所绑定银行卡里面的钱消费掉。小伙伴们如果要办理共享单车退押金业务,可以在共享单车官方APP中进行操作,切勿盲目上网搜索,以免上当受骗。
  警察蜀黍再说两句
  虽然诈骗手段不断更新,五花八门,归根到底都是利用受害人趋利避害和轻信麻痹的心理,诱使受害人上当而实施诈骗犯罪活动。
  要克服“贪利”思想,不要轻信。对不法分子实施的中奖诈骗、虚假办理高息贷款或信用卡套现诈骗及虚假致富信息转让等诈骗,一定要多了解和分析,识别真伪,以免上当受骗。
  ?不要轻易将自己或家人的身份、通讯信息等资料泄露给他人。对于家人和朋友等急事求助类的短信、电话,要仔细核实,不要着急恐慌,更不要将“急用款”汇入不法分子指定的银行账户。收到以加害、举报等威胁和谎称反洗钱类的陌生短信或电话,不要惊慌无措和轻信上当,最好不予理睬,更不要为“消灾”将钱款汇入不法分子指定的账户。
  骗子的招数不管怎么变,最后的目标都是转账,只要我们不泄露密码、不转账付款,骗子的手段再高明也是徒劳无功。
  来源:江西公安
中国江西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2
赣州公务微博联盟网贷,把手机和身份证发给了对方,一会手机发来随手网验证码,能给吗_百度知道
网贷,把手机和身份证发给了对方,一会手机发来随手网验证码,能给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网贷时 &当你把自己的信息发给对方后 手机接收到验证码 &不算是借贷成功 有的还需要将验证码传送给对方 &有的也需要根据短信内容 来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直到将借贷的钱打入账户为止 并签订双方借贷合同首先网贷需要的步骤及需要的信息一、实名制的手机验证二、信用卡账单三、申请网贷额度四、绑定储蓄卡网贷类型比较多种类也多 &希望大家要看好选好+
没银行卡?
你那个城市
给了你就知道怎么死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欠了好多网贷怎么上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