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看部电影,盗梦空间 电影和星际穿越该先看哪个,求看过的人告知。

《星际穿越》热映,再从《盗梦空间》看看建筑师诺兰 | 建筑学院
非常感谢将以下稿件授权『建筑学院』转载发布。
正在端详模型的诺兰 文 / 任浩
你可能已经看了《星际穿越》,或者正打算看,或者正在去看它的路上?而吸引你的,十有八九应该不是安妮&海瑟薇或是其他明星,而是你心目中真正的明星或者说大神&&克里斯托夫&诺兰。
大部分建筑师都喜欢诺兰,这不是偶然,热衷胶片,热衷实物搭景而非建模,热衷复杂的充满层次的故事和空间,诺兰的很多地方都让建筑师觉得很亲切,甚至他在另一部作品里赋予主角的工作&&《盗梦空间》中的&造梦师&,其实英文原文就是Architect。在看&星际&之余,我们无妨借&盗梦&回忆一下诺兰的建筑师情节。
真实地造梦 THE REAL ARCHITECT
英文版的&architect&,和中文版的&造梦师&,很能说明建筑师在两种文化中的不同地位和影响力。比起现实世界中需要面对的复杂建造问题,甲方、施工队、规划局和漫长的工期,随自己的意思搭个模型,就能自动生成一个空间随意变化的城市,这简直是建筑师的终极梦想&&然而无奈的是,再梦幻的电影也需要用现实的拍摄来实现。在这个用电脑画电影的年代,一部基本上是真实拍摄的电影,想必会让你更为好奇。
建筑爱好者
几乎人人都说诺兰是建筑爱好者,他也确实在电影里证明了这一点。除了以建筑师/造梦师作为主角,我们也能看到各种类型的建筑在片中占据的重要地位,甚至,还有大量的模型和蓝图。这也太传统了吧,在这个建筑师都靠建模推敲方案的年代?&&的确,导演是个远离数字技术的人,他痴迷于实景拍摄和模型,拍这部戏,几乎等于造了几个房子。剧中有句台词&我们在做梦的时候,觉得梦是真实的&,所以他没有选择《阿凡达》式的异域情调,而是用了现代人最习惯的建成环境,用打破习惯来反衬梦的虚幻。
你们是造梦还是造房子?
立面、剖面、效果图、模型&&我们在讨论方案,别打扰&& 巴黎大学的场景结结实实地暴露了诺兰爱好者的身份&&当然在某种程度上,他更是身体力行者。虽然影片没有直接交代老岳丈和小loli是建筑系师生,不过这满满一墙板书还是很有暗示作用的。
各位的建筑史老师也能画出这么一黑板么? 大部分人能立刻看出老头刚上完文艺复兴建筑的课,正在认真备课。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中间一块黑板是万神庙的剖面,左边是万神庙外立面和布鲁乃列斯基的圣百花大教堂穹顶,而右边是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还有万神庙的墙身剖面和平面&&一堂讲解万神庙对于文艺复兴建筑穹顶影响的课,而且全部画得一丝不苟。追求细节的诺兰可一点也没马虎。
诺兰在板书前,显然很满意 不过,这地方也有个小小的BUG,虽说是在巴黎大学,板书用的却是英文,原因在于真实的拍摄地是伦敦大学的建筑学院,伦敦大学是诺兰的母校,也是他和老婆初识的地方。 当然,诺兰对建筑的喜好并不像建筑师那样局限。片子汇集了传统日式、阿拉伯集镇、美式小屋、巴黎美景、时髦酒店、超现实主义城市,还有那个很难说上什么风格的雪山医院&&也许风格足够多,才能让人感觉如做梦般自由。
城堡不是电脑特效,而是实实在在&建造&出来的,当然小了那么一点 当然细心的人还是能看出来,齐藤坐的那个椅子,是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作品&&流水别墅里的椅子,虽然老考夫曼并不喜欢它。
剧照实在不好找,请自行脑补或重看电影
海报以纽约城市的弯曲为背景,这一场景并没有出现在电影中 电影有多达数十张各异的海报,但几乎张张都是用建筑空间营造的奇幻效果,其中最吊观众胃口的还是&弯曲城市&这张。不过剧中弯曲的不是纽约的摩天楼,而是巴黎规则的街区。这似乎稍显平淡。好在随后小佩姬为我们创造了一系列打破常规的空间变化,确实也令人目不暇接,堪称片中一段最为连贯的视觉冲击。
电影中巴黎城市的弯曲
佩姬以巴黎街道开启一系列梦幻的空间变化
向埃舍尔致敬&&这是多少电影热衷的事情!《哈里&波特》这样做,《盗梦空间》也没打算免俗。不过更有趣的是,它把那个所谓不可能的楼梯弄成了可能&&这场本来最应该用电脑做出来的场景,却是真真切切用道具拍的。
&无尽阶梯&剧照 为了达到埃舍尔&无尽阶梯&的效果,他们甚至做了个会动的楼梯,这样在演员走路的过程中,可以在某个精确选定的角度上拍摄,看上去楼梯仍然是重合的。
楼梯拍摄的现场
第一层梦境
这一层没啥好说的,建筑出现得很少,很平淡,故事也还简单。但一定要说明那辆跑到洛杉矶大街上的火车是真实的,这也是诺兰传统技法偏执狂的体现之一。
剧组找到一辆真火车,开进洛杉矶的大街
第二层梦境
走廊一幕可能将会载入电影史册。这同样是个超级真实的场景。我们之所以能看到人物在走廊中飞檐走壁,是因为整个走廊的布景被搭建为一个可旋转的巨形&万象环&装置上。
没有用钢丝吊,演员也无需绝技,诺兰的办法是让走廊转
演员在拍摄前适应这个旋转的走廊 整个走廊旋转倾斜时,演员们只用顺其自然地调整平衡,而固定的摄像机则让这一切看起来就像是重力的受力方向在变化。为了保证演员在旋转布景中的安全,墙壁等道具都是用柔软材料制作的。这些都是诺兰在向他最热爱的电影《2001:太空漫游》致敬。
走廊一幕拍摄现场 小帅哥把众人困在一起运走&&这个桥段在拍摄中则更为充分地体现了人的智慧,而不是万能的电脑。为了让这些人保持水平,要用大量钢丝悬挂,那后期修片时如森林般的&威亚&可是一大麻烦。但诺兰用了个绝妙的主意(个人觉得对空间的利用真的非常建筑师):把原本水平的布景建成垂直的,摄像机垂直朝上拍。这样,走廊两侧的墙壁变成了实际的天花板和地板,拍摄场景的垂直关系变成了纵深关系。
你看到的&水平&其实是&垂直& 这样垂直吊下的威亚,按照拍摄场景的空间关系看,就成了从走廊的两侧延伸进来,而非从天花板上吊下来。这就大大增加了用演员来遮挡悬挂装置的机会,特效师为此松了一大口气。
第三层梦境
即将竣工的堡垒 为了追求理想的真实效果,诺兰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在海拔7600米的落基山脉搭了一个真实比例的木芯板模型,外涂真石漆,主体建筑在几座山头外都能看到。
虽然建造的最终目的是把它炸掉,工程仍然一丝不苟 但模型很快毁于爆炸&&从最前面一道墙开始,延伸至两侧部分起爆,直至高塔整个倾倒,残骸将整整一面山体覆盖,整个镜头一镜到底,没有重拍的机会。
海边建筑坍塌这场戏,用的是同比例微缩模型实拍加后期效果,这种颓废的超现实感得到了大多数人的热爱。
海报的效果似乎更为震撼
也有不少人对那些整齐排列的高层建筑印象深刻&&有人甚至将其比为柯布西埃的&光辉城市&。其实相比前面几场戏,这里出现的画面似乎更接近当下建筑师着力营造的效果图,难道我们对奇幻新鲜的追求,真的已经到了这般不现实的状态了么?
*本文由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DR设计与研究及作者本人
建筑学院来稿须知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们非常欢迎各类投稿。
几点简单的来稿须知,望您耐心读完。
来稿要求如下:
● 作品类稿件
1、高清项目实景照片/效果图/模型照片/手绘草图
2、高清技术图纸,如:分析图/主要平立剖/总平面/关键节点详图
(图片要求:无水印,格式为JPG,图片分辨率72,宽度大于1200像素)
3、详实的设计说明800字左右(word格式)
4、真实准确的基本项目信息
5、如有项目视频,请提供高清项目视频
6、贵司的LOGO、官网相关信息。(用于注明文章出处及作者)
● 其他稿件
1、配图清晰且无水印图片
2、内容有趣有料,文字流畅通顺。
3、作者姓名,若有公号请提供公号名称及LOGO
我们的编辑将在收到稿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审稿并与您取得联系,如果没有刊载也会在3个工作日内您答复。
投稿邮箱:
如有其他疑问请加QQ: 或微信: jzxy-gtn
建筑学院APP
为建筑师而打造的精品应用
版权所有 (C)厦门市掌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禁止以商业性目的使用『建筑学院』的内容,非商业性转载请联系我们。
社交账号登录
欢迎加入【建筑学院】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刚看完诺兰《星际穿越》,谈谈感想吧(涉及到前作《盗梦空间》)【清明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51,142贴子:
刚看完诺兰《星际穿越》,谈谈感想吧(涉及到前作《盗梦空间》)
一楼拜诺兰
「天猫618」嘉加梦枕头,大牌狂欢,疯抢大额优惠券!千亿购物津贴,跨店满减,上不封顶!「天猫618」理想生活狂欢季,&嗨&购大品牌!
以下是正文:
今天刚看完了星际穿越,说一下感想: 首先,这电影真没让我失望,这是我看过最棒的科幻电影没有之一。里面对,虫洞和的描述,绝对精细到令人震撼的地步。
由相对论效应产生的时间差也是电影最大的看点,也是最令人揪心的地方。
影片的后面部分,男主跳入了,开挂般地可以跨越各时间点。最后给过去的自己的女儿留下了信息,凭借着仅存的希望和微小的可能性希望未来的女儿能破解它,因为这牵连着整个地球人类的命运,结果这一仅存的希望发生了,正如他女儿的名字墨菲(详见)。
在科幻电影中,好多都是披着科幻的外壳其实讲述着人情。 但诺兰绝不满足于此,这部电影在科幻的无论是理论还是效果,都做到了极致。同时在处理影片的主题人类的感情的时候却毫不做作,因为在宇宙和维度的超大背景下,一个孤独的,在向观众的潜意识无时无刻地传递这种感情。
这是一部能让观众够享受孤独的电影,更能让观众看到孤独之美,在宇宙和维度中人类的渺小和人心的强大。诺兰在之前的中,极具表现力地描绘了相对于我们客观世界,相对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一个并不被我们普遍重视的——我们的主观世界,我们的精神世界,梦境的世界。它是如此强大以至于有人把它当做了另一个现实。
而在,诺兰又极力地描绘了我们的物质世界,客观的,真实存在的,却超出我们理解的世界。 原来我们存在的时间无法回流,而生活在的人,却可以使时间以某种物质的形式存在,可以任意穿越在时空之中,这样的世界又是什么样的呢。
诺兰的这两部电影,一个描写精神世界,一个描写物质世界。似乎是对立的,但是诺兰在这两部电影中,都在极力地扩大观众的世界观,他也在告诉我们,这个世界远比你想象的大的多,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如此扩大人对世界和宇宙的理解,实际上诺兰一直在这两部电影中讨论人的意识和人的感情,在这世界中,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存在,为何诞生了意识和感情,是什么在让我们认识到这样的一个宇宙? 这或许是人在弥留之际,永远无法停止的话题。 同样地让我对之前的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在如此大的世界背景之下,就会有这样一个深层的感触,物质界和精神界或许不是对立的,或许我们的世界就是来着更高维度的人的意识所创造的,或许我们的思想也在创建一个更低维度的世界。
也许我们无法触碰到和诸如这样的东西,但是思维的延伸却是无限广远的,或许发生在我们思维中的东西都是真正发生过的。
不过到最后,或许我们所做的,我们所想的,不过是为了证明,我们存在过。我们虽然渺小,但我们的思想却是一个宇宙。当一切都变得复杂到极限时,其实一切又都变得无比简单了,我们最后能带给世界的,就是人类的感情,它让世界的一切都变得有意义。也许正是这样的思想深度,才让诺兰被称作诺神。没错,他用电影,让我们了解了新的世界。(打这么多字好累啊,这电影真的有些烧脑)
( 此帖由【Feket】原创,转载请标明出处。)
不知道你是如何把星际穿越联系到精神层面的。
帮楼主顶个贴子, 帮楼主顶个贴子
我也想看  -- 小尾巴太长容易删帖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么门N开却统验一今建型老思角资 来外了北只联。线日精我现太工产因及在革 之比任米阶现情,经低工片技信每!采特市照证东部 高红土义变变,认专半约各可北、按便完级K应达,业阶反活作劳。飞也难构解权、毛品经万写化,因家下清或算应、住他规日些酸改步这小市只先!25部最伟大的科幻片——看《星际穿越》前的大补课_银幕穿越者_传送门
25部最伟大的科幻片——看《星际穿越》前的大补课
人间电影指南/李小飞这25部都是超级好看的电影,强烈推荐没看过的同学补补课。 1.2001太空漫游 1968 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 评分:10遂古之初,谁传道之?——《天问》塔可夫斯基说:从亚当和夏娃偷吃智慧树上的苹果那一天开始,他们就要走在路上,终生为真理奋斗不休。老塔用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人类的文明史,这是真理,只是事实远没有这么美好。真相更接近库布里克与阿瑟·克拉克共同创作的《2001太空漫游》中的描写:一个丑陋的猿人在灵光乍现之后捡起了一根骨头,砍开了另一个生物的头颅,这是人类历史的开始,是人类掌握的第一件科学——这就是智慧苹果的真相。人类的历史其实就是科学史:来自非洲的克罗马农人用石器与骨器在一万年中杀光了欧洲的尼安德特土著,火药推进的铅丸打穿了骑士阶层的厚重铠甲,蒸汽机创造的新贵族把国王送上了断头台,配备了指南针与六分仪的大航海使美拉澳非几大洲的人类大难临头,几千枚洲际核武的蓄势待发使整个世界在恐惧中度过了几十年的和平,阿姆斯特朗迈出的“个人的一小步”使齐奥尔科夫斯基“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能永远呆在摇篮里”的预言成为现实,互联网使权力与体制最后的欺诈和控制无所遁形。科幻,从字面意义上看是幻想科学的发展,而实际上,或者说真正伟大的科幻,是预言人类社会未来的命运。所以我们说,《2001太空漫游》仍然是最伟大的科幻电影,恰如尼采所谓“你当愈行愈高,直到群星已在你脚下”,《2001太空漫游》审视着人类的命运,它既是理性的,也是诗意的。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交响乐礼赞中,浑身是毛的猿猴站立起来,手执骨头登上地球的舞台,在同样的恢宏音乐中,宇航员在木星最后一次睡着,醒来后完成了400万年后人类的再次进化:成为纯能量化的“星孩”。在库布里克与阿瑟·克拉克的脑力激荡中所创造的登月、空间站、超级电脑一一变成现实,而电影中预言尚未实现的未来,则有待我们,及我们的后代去经历和验证。恰如阿瑟·克拉克在《太空漫游》系列的卷首语中写道:宇宙如此之大(姑且不讨论宏宇宙或平行宇宙这些概念),认为这里只有我们自己似乎是太自作多情了,但为什么其它生命还没有出现呢?“本书设想了其中的一种可能性,而真相,一定远在意料之外”。科幻,就是在无数的可能性中,去设想最可能接近真相的那一个。提示:《2001太空漫游》的电影与小说是库布里克与阿瑟·克拉克同时创作的,对于看不懂电影的观众,在此强烈推荐小说,该书在科幻小说中的地位,正相当于电影版在科幻电影中的。 2.骇客帝国三部曲 1999 导演:沃卓斯基兄弟 评分:9.5很多人认为《2001太空漫游》冷酷、以上帝的视角拍成,其实真正的原因是:科幻是以超越人类道德的角度看待世界,因而也就拥有了不掺杂质的理性。在精神气质上与库布里克非常相像的沃卓斯基兄弟一定同意:尼奥睁开眼睛,看到了机器饲养人类的恐怖真相,很残酷,但以“超越人类的公义”来看,这很自然,因为人类对待更低等生物同样残酷,而当有一种比人类更加高级的生物出现时,也会同样的对待人类:所谓的“万物之灵”其实并不存在。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说出“上帝已死”,在下一个世纪的转折点上,沃卓斯基为已经成为上帝的新人类拍摄了新的“圣经”:人类被自己创造的人工智能推翻,成为机器法老的奴隶,摩西(莫菲斯)带领选民“出埃及”(逃出MATRIX),并找到了救世主耶酥(半人半程序的尼奥),最终耶酥上十字架(接入终端线进入MATRIX),上帝(机器大帝)终于宽恕了人类,达成了和平——这就是那个让诸多观众摸不着头脑甚至反感的结局,观众都被《独立日》这样的弱智电影惯坏了。实际上,从小里说,《骇客帝国》是一部反动电影,反民主(“选择只是强者欺骗弱者的手段”),宣扬无政府主义等左翼思想(到后来的《V字仇杀队》中已毫不掩饰)。往大里说,这是一部反人类的电影:电影的结尾,如《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般激昂的音乐中,升起的是机器文明的太阳,而人类只能回到黑暗的地洞里。的确,这很残酷,但对于科幻思想而言,只有对错上的评判,而与道德无关。沃卓斯基兄弟用现代最流行的文化元素,包装了远古神话般的预言,这使得三部曲跨越世纪千年之交而不朽。沃卓斯基兄弟后来自己这样说:“骇客帝国就像一个一百层的大厦,有人只看到一层,也有人看到三五层,觉得很好,还有的人继续看下去,看到一二十层”。 3.盗梦空间 2010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评分:9.5诺兰已经被称为“21世纪的库布里克”,这是指他电影中始终存在的冷静,深遂,略有暗黑的气质,而《盗梦空间》则是他一次尽情的炫技,展示了诺兰大神级别的掌控复杂叙事结构的能力,创造了一个极度复杂而毫无破绽的故事。《盗梦空间》可以说是心理学版的《骇客帝国》,《骇客帝国》的基础是数字技术,完全不懂软件原理的人没法看懂,而《盗梦空间》的基石则是心理学,观众多少要对心理学有些了解。因此与《骇客》相比,《盗梦空间》对个体的冲击力更大,因为它直接作用于每个人的身体和心理层面,比如电影里说:你记不得梦是怎么开始的,你记得的梦都是中间的部分。同样的,我们也可以联想到:你记不得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你记得的人生是从中间开始的——人生恰如一梦。电影结束在了陀螺将停未停的时刻,主角最后回到了现实世界,但诺兰故意留下这样一个悬念,为的是让观众去思考:“你生活的世界是真实的吗”? 4.攻壳机动队 1995 导演:押井守 评分:9.5从创作上来讲,《攻壳机动队》是《骇客帝国》系列灵感的来源,从对未来预言的准确性上,《攻壳机动队》显然也远远超过《骇客帝国》,实际上《骇客》的故事是不可能实现的,被上帝造人思想洗礼过的西方人似乎忽略一个事实:制造机器身体远比发明A.I.要简单的多。那么在人工智能反抗人类之前,人类早已经用机械还改造自身,特别是如《攻壳》中描写的,在大脑中植入芯片,以增加大脑的记忆容量。这样的结果是,人的知识不再需要学习且容量可以无限大,人与人之间直接联网,黑客攻击的不再是你的电脑,而是可以直接攻击、修改你的大脑。《攻壳》也不仅仅是对未来的展现,还包括了这种异化之下对人类情感与伦理的冲击。《攻壳机动队2》的开头就说,世界的一切都是可以解释的,那么我们的爱是否也是可以用科学解释的呢?《攻壳》不仅是预言,也是人类古典情感的挽歌。 5.银翼杀手 1982 导演:雷德利·斯科特 评分:9.4一部《启示录》式的电影,贫穷,肮脏,阴森,毫无生气,2019年的地球宛如地狱,有钱人已移民外星,地球成为残留的底层人类的大垃圾场。地球已被消耗殆尽,没有阳光,生物几已灭绝,与之一同消亡的还有人类的精神与勇气。电影中一切真实,动人和美好的东西,都发生在人类上帝创造的复制人身上,爱情,勇气,智慧,古典美,甚至是对创造了他们的人类上帝的悲悯。最后一个复制人说出:我见过你们人类无法想像的世界,在猎户座的大火中攻击太空船,看着C射线在漆黑的宇宙中闪闪发光……这种豪情在电影中的人类世界里已不复存在。因此最后一个复制人没有杀死哈里森·福特,在死亡的时刻,一只白鸽在钢铁大厦的背景下冲天飞去。诚如那个人类“造物主”所说的:火种以两倍的光亮只燃烧一半的时间,这是光辉的代价。这是一部彻头彻尾黑暗和绝望的电影,结尾粉粹了人类最后一点的希望,片中惟一正常正直的人类哈里森·福特看到纸独角兽,意识到自己其实也是复制人。隐藏的真相是:人类创造了他这个复制人,然后为他植入了某位警员的记忆,利用他来追杀同胞。“上帝已死”的一百多年后,人类也面临了同样的宣判。 6.异形四部曲 1979 导演:雷德利·斯科特等 评分:9.4四部《异形》,每一部都由大导演执导,都极具个人特色,雷德利·斯科特的第一部是惊悚片,詹姆斯·卡梅隆的第二部是动作片,大卫·芬奇的第三部是黑色社会伦理片,让·皮埃尔-热内的第四部则是法式喜剧文艺片。与十年前《太空漫游》为人类描画的光明未来相比,《异形》对人类探索宇宙充满了悲观与绝望。正如《太空漫游》中漂亮的太空船,在《异形》中变成了破烂的太空货车。迎接人类的不再是帮助人类完成再度进化的“兄长”,而是超出想象的恐怖怪物(其实异形的残忍,比起人类对于其它生物的残忍,本不值一提。自然本就比此残忍,只是现代的文明社会已经不愿正视,只有当这种残忍作用于人类本身,恐惧才突然苏醒)。《异形》的警世和悲观味道在第四集到达极致,那些半人半异形的培植怪物胚胎,仿佛是对人类科学的无情嘲笑。在基因技术一日千里的今天,人类在实验室里培植异形这样的怪物已非难事,所面临的无非是伦理的阻碍而已。异形,这个既有着现代生物科学理论基础,又暗合古代神话怪物的诡异生物,在太空中引发尖叫的30年后仍未被忘记,它已经成为人类对于未知世界的恐惧梦魇的象征。 7.大都会 1927 导演:弗里茨·朗 评分:9.3假如在20年前看,本片堪称伟大,即使是今天,这部1927年的电影仍如此超前,如对大都会中高架林立,飞车穿行的描绘,相信很多科幻电影都受其启发。电影以科幻重新拍摄《圣经》(巴别塔,先知,大洪水),让人想到70年后同样的《骇客帝国》 。但更重要的是本片的思想:作为马克思的同胞和同时代人,弗里茨·朗的“大都会”被大资本家控制,工人居住于地下城,特权阶级如同奥林匹亚山众神一般享受荣耀。弗里茨·朗借先知之口说出,希望有一个“调和者”出现,调节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他用神话比喻:古代有位“首脑”想要修建巴别塔,但自己无法完成,于是雇佣了很多“人手”,最后“脑”和“手”起了冲突,巴别塔也无法修成。电影中工人受机器博士(野心家的暗喻)鼓动起来暴动,使大都会即将毁灭,最后老板的儿子成为了“调和者”,让老板和工人的手握在了一起。在流血动荡后,历史正是按照弗里茨·朗所希望的那样发展:十月革命的爆发使和资本主义国家认识到必须与工人分享利益,从而改变了资本家残酷剥削,政府对市场完全放任的状况(如罗斯福新政)。今天,欧美工会强大的权力已使资本家只能低三下四——朗导演可以含笑九泉了。 8.巴西(妙想天开) 1985 导演:特里·吉列姆 评分:9.2曾在60年代搞学潮,被美国警察逮住好顿胖揍的特里·吉列姆,一生的作品中都充满了对体制的不满,1985年的《巴西》也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部,特里·吉列姆的未来是没有希望的,灰暗,人类是麻木的,千人一面的。在严密而了无生气的体制控制下,唯一的反抗者,特里·吉列姆以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暗示了这种反抗在现实中的命运。《巴西》正如另一个译名,“妙想天开”,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即使在最后紧张的梦境逃脱中,特里·吉列姆还不忘调侃了一番前辈爱森斯坦的“敖德萨阶梯”,但这些想象实际上都只是吉列姆对现实中所看到的种种荒诞的放大,正如那个资讯总局,正对应着现实中的中央情报局、克格勃、摩萨德等人类自我设立,自我监控的组织。科幻本质上是探讨人类未来社会走向的电影,妙想天开的《巴西》也正是这样一部电影。 9.天外魔花(人体异形) 1978 导演:菲利普·考夫曼 评分:9.1本片翻拍自1957年那部政治意味明显,影射苏联对美国的和平演变的《外星人入侵》。新版实际上也是一部披着科幻、恐怖外衣的寓言,外星飘来的孢子在地球上生成成为一株株魔花,进而侵占了一个个人的头脑,整个城市的人一个接一个的被变成机械而恐怖的生命体,他们的外表并没有变化,但却永远失去了人性和独立的头脑。最恐怖的是,这种变异以惊人的几何速度传染,几个正常的地球人逃避其它变异人的头脑入侵成为了最恐怖的逃亡,而影片结尾更是影史上最恐怖的场面之一:因为它的恐怖是心理层面的,是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永远为清醒的个体所能感受到的恐怖。 10.飞向太空(索拉里斯) 1972 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评分:9.0当人类已经成为可以飞越宇宙、创造生命体的上帝,那么“谁来做上帝的上帝”?作为与《2001太空漫游》同时期并且欲与之竞争的作品,《飞向太空》所传达的是完全不 的宇宙观,《太空漫游》对人类的飞向太空充满礼赞,而《飞向太空》则是反科学式的反省。作为说出“人类不能永远呆在地球摇篮里”的齐奥尔科夫斯基的同胞,塔可夫斯基在这部电影里借人物之口讲出:“我们连自己的世界都打理不好,我们要一个新世界来干什么?我们不需要一个新世界,我们需要一面镜子”。虽然在遥远的索拉里斯星,人类所面对的困境仍然来自自己的内心,正如那个在失重的太空舱里飘浮的烛台与男女主人公所传达出来的典雅与浪漫,老塔在遥远的太空中用诗意的语言呼唤人类回归自己的心灵家园。 11.A.I. 2001 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 评分:9.0在斯皮尔伯格拍出《侏罗纪公园》等特效电影之后,库布里克曾希望斯氏担任导演,自己任监制和编剧,完成《A.I.》,可惜剧本尚未完成,大师即已鹤去。斯皮尔伯格以库布里克留下的八页剧本为基础,再现了《A.I.》。作为库布里克的影迷,可能对无法看到符合库氏本意的《A.I.》感到遗憾,但对于更多的影迷来说,两位古典与流行大师的脑力碰撞还是让人既得到了心灵的慰籍,又不乏头脑的体操。作为《2001太空漫游》中超级电脑HAL的延续,库布里克想在这部电影中探讨的是A.I.人工智能出现会为整个人类社会带来的改变,这一点在影片的前半部分体现得较为明显,后半段则充满了斯皮尔伯格式的温情脉脉。 12.12猴子 1995 导演:特里·吉列姆 评分:9.0英雄在得知自己的命运之后,反抗试图改变命运,最后却发现正是自己的反抗造成了自己的悲剧命运,这是希腊神话经典的主题。《12猴子》正是以科幻的形式来展现这一古典的悲剧命题,詹姆斯·科尔在人类社会被病毒毁灭的未来,受命回到过去寻找真相,而他最终和观众一起发现,他渐渐成为这场灾难的一部分。影片对时空观的态度是:“未来就是历史”,正如赫尔佐格的《纳粹制造》中一位魔术师说的话:时间只是一个错觉,实际上一切都已经发生了。当然这种设定从科学上来讲是不真实的,但影片借此所阐释的主题,正如影片中精心安排的种种符号、隐喻一般,是成功且深刻的。 13.蒸汽男孩 2004 导演:大友克洋 评分:8.9160年前,第一届世博会在伦敦举办,是对以蒸汽机为主的工业革命成果的一次集中大检阅,大友克洋《蒸汽男孩》即是以第一届世博会为背景的,只是从历史上的1851年搬到了1866年,以示这是经过演义而非完全真实的历史。这部蒸汽朋克的日本动画全片没有一个日本人,完全是以19世纪的伦敦为背景,但是绝非是对西方文明的被动接受,或是对西方市场投合,相反是以自己的角度重新剖析,解读历史,展望人类的未来。电影的主题是科学的双刃剑(那个用之不竭的蒸汽球也许是从今天的核动力中得到灵感),祖父两代科学家所代表的正是科学将带领人类走向的两个方向——毁灭世界的力量与解开宇宙之谜。日本的电影工业并不能如好莱坞电影般拍摄巨亿投资的特效大片,但他们在动画片中寄托的思想却比后者要深刻了不起的多。可以说,虽然现在我们已经有足够的强大经济实力去举办最大规模的世博会,但只要我们还拍不出《蒸汽男孩》这样的电影,那么,同志仍需努力。 14.星球大战 1977 导演:乔治·卢卡斯 评分:8.9当美国交警在安慰堵车司机时说道“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愿原力与你同在)”的时候,《星球大战》系列已经超越了一个电影系列的层面,成为了美国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星球大战》的创意来自阿西莫夫的《基地》,也来自日本的时代剧,虽然是彻底的软科幻,《星球大战》的前三部曲还是成为了影史上最具史诗气质的幻想电影之一,而后三部曲则在为电脑特效的臻于完美而创造了一个可以乱真的幻想世界,当影片在六部曲的最后结束时,具有了一种莎士比亚戏剧式的悲壮感。 15.终结者 1984 导演:詹姆斯·卡梅隆 评分:8.9人工智能觉醒推翻人类,回到过去改变历史才发现改变本身就是改变的结果,这些概念在今天看来都有些落伍乃至荒诞,但在当年卡梅隆刚刚将其抛出的时候,却令世人无比震撼。卡梅隆作为一个童年时代就能自制微型潜水艇和投石机的怪才,对科技的幻想和实用都有着超出常人的天赋,《终结者1》中停格动画创造的机器人惊悚之极,而第2集的液态机器人更是造就了视觉和心理上的双重恐怖,卡梅隆对戏剧、动作的天才把握把这一系列造就成影史上最杰出的科幻动作片。 16.第五元素 1997 导演:吕克·贝松 评分:8.9吕克·贝松想象的未来依然可见对人类社会结构的不屑,比如无能废物的总统,脑满肠肥的智囊团,警察到贫民区去抓人一段,也像极了老罗所形容的警察去平房区查暂住证。但总的来说仍是充满了生机和趣味,出租汽车飞在天空,快餐厅作海盗船状飞来飞去营业。宇宙间各星球种族活像武侠小说中的各大门派,有战士型、杀手型,还有歌唱家型的,这当然不可能是真实的,但确实有趣。而最后拯救世界的,居然是“爱”。在世界因为人们变得越来越聪明,也就因之越来越缺少希望的时候,贝松仍然相信有一些东西,值得坚持和信仰。幼稚的《第五元素》是科幻片的另一种极致。 17.E.T. 1982 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 评分:8.8斯皮尔伯格在谈及他受歧视、不愉快的童年时说:“我总想起飞,飞离这个星球”。这使得他后来对科幻,特别是外星人的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则《E.T.》中最浪漫动人的镜头,E.T.的灵光一指,让孩子们的自行车飞上了天空,飞越了月球。这一刻使《E.T.》完全超越了一部科幻电影的层面,也似乎可以从斯皮尔伯格童年的深层愿望中找到源头。这部电影的人气有一件事可以证明:《世界大战》中酷似E.T.的外星侵略者手指,遭来了斯皮尔伯格本人影迷的一片骂声。18.千钧一发 1997 导演:安德鲁·尼科 评分:8.8未来,人类已经在用基因技术改造自身,这造就了改造人和自然生人两个阶层,其差别如同神与人。本片以一个典型的好莱坞故事,讲叙一个自然生人想进入航天局实现自己飞离地球的愿望,但你绝不对反感影片近乎俗套的励志套路,因为它是如此的真实,你甚至会感谢电影结尾,导演在悲剧和显然俗套得多的光明分支中选择了后者。本片也是一部启示录,随着基因技术的突飞猛进,这可能是所有科幻片的预言中,离今天最近的一个预言了——如果不是西方因伦理道德原因压制基因技术在人类身上的使用,恐怕潘多拉的魔盒早已打开。 19.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2007 导演:理查德·沙因克曼 评分:8.8一部最特别的科幻片,没有一个特效镜头,全片只限于一场谈话。但电影借一个虚构的活了一万四千年的人类,阐释了大对历史,小对人性的看法,其中尤以对宗教的重新解释最为深刻,虽然事情是虚构的,但精神上却是正确的。它不像新版《地球停转之日》,让科学回归原教旨的宗教。当然,科学要对宇宙,对自然怀有敬畏,对人类的局限有清醒的认识,但绝不是对某个宗教,某本书上的某个神去敬畏。 20.疯狂的麦克斯2 1981 导演:乔治·米勒 评分:8.8爱因斯坦曾说: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用什么武器来打,但第四次肯定是用石头和棍棒。《疯狂的麦克斯2》展示的就是这样的战争,具有深刻讽刺意味的是:即使人类文明已经分崩离析到了前工业时代,人类世界仍然无法摆脱相互之间疯狂的战争和掠夺,而且没有了文明的束缚只有更加变本加厉,本片是划时代的动作电影,深刻影响了之后所有表现后核子时代的作品,也许还包括了我们所熟知的《北斗神拳》。 21.源代码 2011 导演:邓肯·琼斯 评分:8.7 邓肯·琼斯在第二部科幻电影中再度才华尽显,一个诗意而浪漫的故事被完美的镶嵌在一个穿梭平行宇宙的故事中 22.变蝇人 1986 导演:大卫·柯南伯格 评分:8.7 大卫·柯南伯格的电影相比于原著,完美的展现的电影的视觉优势,变蝇的恐怖过程正是对科技和未来的黑暗预言 23.阿凡达 2009 导演:詹姆斯·卡梅隆 评分:8.7 即使去除3D的加分,这部科幻版的《风中情缘》仍然保持了卡梅隆科幻动作大片的水准,所有对未来世界的想象也像创造出来的“纳美语”一样毫无破绽 24.人猿星球(决战猩球) 1968 导演:弗兰克林·斯凡那 评分:8.6 人猿星球上猿猴歧视黑猩猩,这是美国黑白社会的影射,结尾埋入泥沙的胜利女神像,则是对当时美苏核武对峙结局的预言 25.五百年人(铁人浮生记) 1999 导演:克里斯·哥伦布 评分:8.6 “在下研究过人类的历史,无数人死亡的战争目的只有一个:自由。假如自由真的这么可贵,那么它一定值得拥有”---------注:本文原载于《电影世界》,原文共推荐了50部伟大的科幻电影,以及大陆和香港值得一提的科幻电影片单、值得推荐拍成电影的中国科幻小说目录。此处篇幅有限,节选了25部。
觉得不错,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银幕穿越者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
1月6日 19:24
银幕穿越者 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盗梦空间 电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