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胡氏家具旗舰店天才代刷网,这个网站是骗人的吗?

[转载]青狮台胡氏宗源
青狮台胡氏宗源
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在这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姓氏的起源和演变,构成了中国独特的姓氏文化。
胡姓是中国的著名大姓之一,最近几次人口普查,都在1000万左右,约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散居在全国各地,尤以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河南、河北、四川、台湾等省为最多,旅居海外的胡姓华人也不少。
胡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姓氏的起源,可追溯到人文始祖黄帝,甚至更早的原始部落。在胡姓的历史演变中,名人辈出,为推动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卓著的贡献。我的孩提时代,就常听长辈们讲先祖的故事,那些惊天动地的故事,曾鼓励我发奋读书,立志成材,争取将来有所作为,为国家人民多做一些事情。
1995年,我曾见到仁寿县胡佐军、胡庆彬编写的《胡受入川源流考究》(后简称《考究》)第三稿,发现书中有些史料不祥和有误,便去信与他们联系。胡佐军和胡庆彬便邀请我去仁寿共同编写《考究》一书。因当时我还担任着一所高中的校长,不能成行。胡佐军与我同班字,我叫他三哥,是编写《考究》一书的组织者。胡庆彬是仁寿始建镇人,从事财会工作,善写作,是仁寿县志的写作人员。他二人为编写《考究》一书付出了艰辛的劳动。1997年,我两次去仁寿参加《考究》一书的编写,并为该书提供了照片和绘图。
《考究》一书由胡庆彬执笔写成,开我支胡氏现代族谱之先河,基本是成功的。共印100本,散发荣县、威远、仁寿、井研等地胡氏族人之中,对胡氏寻根续譜有较大影响。但《考究》一书,由于出书仓促,史料收集不足,后查还有少数史料是错误的,加上印书时人手不足,校对工作差,错漏处偏多,是一遗憾。
1998年,我居住荣县县城一年,考察了荣县大佛寺内的胡公祠碑和荣县东川沟的子昭墓遗址,又收集了一些资料,准备在《考究》一书的基础上重新编写一部族谱。
南宋末年,先祖胡受,从湖北麻城孝感入川,落业嘉定府犍为县金灯山。胡受五代孙胡子昭,官至明建文帝时的刑部侍郎和兵部左侍郎,因支持建文帝削藩失败,不愿降服燕王朱棣,被斩于应天府(南京)锦衣街西市。子昭弟子义,时任山东佥事,闻兄死节,弃官从山东带着两个儿子贞(文德)、鉴(文斌)潜回四川,先后隐居于丹棱、仁寿的青狮台、五斗种等地避难,将两个儿子抚养成人。青狮台,山高林茂,鸟语花香,悬岩峭壁,流水潺潺。是青狮台的山山水水哺育了我们的先祖,使本支胡氏族人在大劫难后起死回生,东山再起,所以本书就定名为《青狮台胡氏宗源》,并以此纪念先祖子昭、子义。2002年,我完成了《青狮台胡氏宗源》的写作,并试印成了书。
2007年,我开始上网写作。加入了《中华胡姓网》,遍览了胡姓的许多家谱资料,发现了我支旧譜上的一些错误。我想寻找资料,更正旧譜上的错误。终于在宗亲胡琼芬(譜学专家、律师)整理的江西吉安胡氏世系考上找到了依据。
2011年2月,胡庆彬提出要重修《胡受入川源流考究》,更正错误,补充资料,出精装本。但庆彬年事已高,身体不好,经常住院,就委托我完成前面的源流部分,他整理完善后面的繁衍部分。我正好要修改《青狮台胡氏宗源》,就承担了源流部分。
《青狮台胡氏宗源》和《胡受入川源流考究》的源流部分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宗源》一书,繁衍部分,只有概述,没有繁衍明细。而在我直系传续中的叙述却很详细,它只是我支的一本家谱。关于“青狮台胡氏”的提法,在《宗源》中经常出现,青狮台胡氏的始迁祖是胡子昭、胡子义。而《考究》是一本族谱,繁衍部分很详细,它是以入川先祖胡受作为始迁祖的。在《考究》里面很少有“青狮台胡氏”的提法。
本书力求脉络清楚,叙述简明,编写时,参阅了《史记》、《明史》、《荣县志》、《大足县志》、和《中华胡姓网》等许多资料,史料筛选较严,尽量能经得起后世的推敲。
时逢《世界胡氏通譜》的编写时期,原想采用通譜的世系,但许多譜学专家对通譜的世系有争论,所以最后还是采用了比较原始的,符合我们旧譜的吉安世系。
青狮台胡氏有三千多年历史,树大根深,枝繁叶茂,全国各地迁徙,所涉及的资料浩如烟海,虽然我们尽量考证资料,但难免有错漏之处,希望读者多加指正。
&胡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他的先民可以追溯到原始部落时期。那时有一个以白头翁为图腾的部落,相传便是胡姓的先民,属东夷族中鸟夷的一支。清人陶澍撰益阳胡氏《昊之二修谱序》:“余惟胡之得姓,莫古于胡曹,”《世本作篇》:“胡曹作冕,胡曹作衣。”相传胡曹善做衣帽,担任轩辕黄帝的制衣官。&&&&&&&&&&&&&&&&&&&&&&&&&&&&&&&&&&&&&&&&&&&&&&
&据《史记》记载,胡氏先祖乃虞舜之后。武王克商,封舜帝三十四代孙妫满于陈,谥胡公,子孙以谥为姓,即姓胡,尊妫满始祖,称妫满为“胡公满”。在陈国传二十代,历二十四君到闵公,被楚灭,计为国589年。二十三世澄始用胡姓,尊澄为“更始祖”。至三十世胡安,已到西汉,常聚徒于白鹿洞中讲学,演绎先天之术,司马相如为其徒。至三十六世建,始居安定,任守军正丞,为官整肃,迁渭城令,民思其德,立祠永祀。至四十八世广,字伯始,举孝廉,举章奏为天下第一,有“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之誉。五十三世质,生在三国时期。任魏荆州刺史,后居安定郡,开辟安定盛世,封阳陵亭侯,使“安定”成为胡姓的第一个郡望堂号。西晋初,安定胡奋女胡芳入选后宫,生武安公主。北魏时,安定胡国珍之女也入选后宫,生孝明帝。母后临朝听政,权顷朝野。斯时,安定胡氏名满天下。六十五世藩,仕南朝刘裕,拓土开疆,谥壮侯,赐土江西华林。他有六十个儿子,其后裔形成了当今胡氏中最大的一个派系,称“华林胡氏”。八十七世赟,五代后期任南唐枢密史。八十九世杲,字公霸。为南唐吉州刺史,世居吉州。九十七世铨,南宋建炎二年进士。绍兴八年,秦侩主和,诠上书言事,请杀秦侩,名震朝野。后组织民众抗金,意在恢复中原。
一百零二世胡受,为避战乱,南宋末年,携妻刘氏,偕弟胡爵、胡彩,从湖广麻城县孝感乡音提河入川,落藉四川嘉定府键为县金灯山,以打铁务农为生。一百零五世天才,元进士,从荣县去大足为官,任知州,开创大足胡氏之先。一百零六世固泰,名复初,元举人,返回荣县,教授荣县东川书院。
一百零七世子昭,荣县人。从小在东川书院随父读书。明进士,先任荣县训导,后任翰林检讨,升刑部侍郎,后迁兵部左侍郎。明太祖朱元璋死后,由皇孙朱允汶继位,子昭受命辅佐新君。燕王朱棣从北京起兵夺权,攻入南京,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变”。方孝儒、胡子昭等建文旧臣,不愿投降燕王,被斩于南京锦衣街西市。子昭家乡大足被抄没五十八家,荣县被抄没四十八家,加租八百石,胡氏家族大难临头,险遭灭顶之灾。
子昭弟子义,时任山东佥事,闻兄死难,从山东潜回四川,先后隐居于丹陵、仁寿青狮台、五斗种避难。
一百一十世世广,明进士,曾任河北宛平知县和湖北当阳县令。其弟世干、世理(明秀才),也是饱读诗书之士,这时,兄弟三人住四川省仁寿县复立乡青狮台。
从胡公满到如今,胡氏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其间经历了许多辉煌,也遭遇了诸多苦难。积累了开疆列土,勃兴创业,忠孝节义,仁爱友恭,敬老爱幼,睦亲和族,尊师重教,诗礼传家等氏族文化,这些都是胡氏子孙应该继承和发扬光大的。
时逢国泰民安的盛世,阖族人丁都应明先祖创氏之艰难,兴业之颠沛,延续之不易,从而从小立志,勤奋好学,为人朴实,诚信兴业,忠孝传家,诗礼悦后,则事业可成,家业可兴矣!
黄帝像&&&&&&&&&&&&&&&&&&
舜帝像&&&&&&&&&&&&&&&&&&&&&&
始祖满公像&&
&藩公像&&&&&&&&&&&&&&&&&&&&&&&&&&&
赟公像&&&&&&&&&&&&&&&&&&&&&&&&
銓公像&&&&&&&&&&&&&&&&&&&&&&&&&&&
子昭公像&&&&&&&&&&&&&&&&&&&&&&
胡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他的先民可以追溯到原始部落时期,那时有一个以白头翁为图腾的部落,相传便是胡姓的先民,属东夷族中鸟夷的一支。清人陶澍撰益阳胡氏《昊之二修谱序》:“余惟胡之得姓,莫古于胡曹。”相传胡曹是黄帝的制衣官,《世本.作篇》:“胡曹作冕,胡曹作衣。”
西周到春秋,有两个胡子国,一为姬姓,一为归姓。《史记》记载:“姬姓胡子国的郡望在今河南郾城一带。”郑樵《通志.氏族&
》记:“胡,周同姓国。胡氏子爵,鲁定公十五年为楚所灭,其后以国为姓。”
归姓胡子国,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左传》襄公28年:“夏、齐侯、陈侯、蔡侯、北燕伯、胡子、沈子、北朝于晋,宋之盟故也。”杨伯峻注:“此胡子国则为归姓国。”归姓胡子国被楚灭以后,其国人分为两姓,以国为姓者姓胡,以姓为姓者姓归。
周武王伐纣得天下,追封前朝圣人后裔,查得陶正官遏父乃舜帝三十四代孙,便将其子妫满封于陈,都宛丘(今河南淮阳附近)。妫满以长寿著称,根据古代谥法“弥年寿考曰胡”,妫满逝世后,周武王给他的谥号是“胡公”。妫满的子孙以他的谥号为姓,即姓胡,尊妫满为始祖,称其为“胡公满”。宋代大儒朱熹撰《胡氏族谱序》说:“胡氏之先自周武王封舜后胡公满于陈,子孙以谥为姓。”林宝《元和姓纂》云:“胡,帝舜之后,胡公封于陈,子孙以谥为姓,系出妫姓。”中华之胡,以谥为姓者最多,本族也是以谥为姓的胡氏。
魏晋南北时,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拓跋氏统一了北方,建立了北魏政权。拓跋氏推行民族汉化,将部落、氏族改为汉姓,其中纥骨氏改姓为胡。除纥骨氏外,其他少数民族也有先后改姓为胡的。
安徽绩溪明经胡氏是唐末皇氏改姓而来。当代著名学者胡适曾说:“我本不姓胡,绩溪胡氏多为李唐后代。”唐末,天下大乱,唐昭宗受权臣朱温辖制迁都洛阳,皇室十六室为朱温部将韩建所杀,已有身孕的淑妃被立为皇后。在由长安到洛阳的路上,滞留于峡州,三月日生太子昌翼。唐昭宗恐太子性命不保,悄悄托心腹胡三将其带走抚养。胡三将太子带到老家婺源考川(今安徽绩溪)抚养,长大成人,随养父胡三姓胡。昌翼后中明经科进士,故被后人称为明经公,其后裔被称为明经胡氏。昌翼见唐朝大势已去,无回天之力,无意仕途,就隐居乡中,开设书院教学。
&&&&&&&&&&第二节胡氏远祖
一、远古世系
1、《史记》记载:“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蟜牛,蟜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帝颛顼父曰昌意。”而昌意是黄帝正妃嫘祖所生的次子。这样,舜的祖先就是黄帝了。那么,胡氏的远古世系则为:轩辕(黄帝)-昌意-颛顼-穷蝉-敬康-句望-蟜牛-瞽叟。
2、汉代刘沈《吕梁碑》载:“舜祖幕,幕生穷蝉,穷蝉生敬康,敬康生蟜牛,蟜牛生瞽叟,瞽叟生舜。”那么,胡氏的远古世系则为:幕-穷蝉-敬康-句望-蟜牛-瞽叟(幕就是句芒,又称句幕即虞幕,以编织牛羊毛帐幕为穷庐而得名。《礼记:月令》释:“孟春之月,其帝太昊,其神句芒。”《姓纂》记载:“伏義时期有句(古代句与勾通)芒氏。”孟子说幕的后人“舜,东夷之人也。”这就可以说明,幕是独立于黄帝有熊氏族之外而又早于有熊氏族的有虞氏族,故句幕即虞幕。
&二、中古世系
舜帝因舜娶尧帝二女,居于妫汭,就得妫姓。故《辞海》称舜为帝妫。商均商均被封于虞(河南虞城),后改封于商(陕西商县),留虞思后裔在虞单独发展。
&三、夏商周世系
虞思思的后裔生息繁衍到三十二世,其三十二世孙曷(同阏)父为周陶正。虞遂遂是箕伯(商均异母弟)之后。周武王克商,封遂之后于遂国(今山东宁阳)。虞阏父阏父为周陶正,生子妫满,即胡公满。
宗亲胡学谦,查阅资料,整理出胡氏远祖世系如下:
虞幕---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舜---商均---箕伯---强---虞颉---虞思---有龙---青旰---叔仪---康仲---祖嬀---发---媯方---振---维---寿固---敖---胜---元捷---偃---姑猛---公允---蔺—慎叔---野---无执---菑---叔正---献子---亚壽---原壽---梦延---阏父---妫满(供参考)
&&&&&&&&&第三节胡公满至胡受
&胡公满,即妫满。西周时,被周武王封于陈,并以元女太姬妻之,卒后,谥胡公。子孙以谥为姓,即姓胡,尊妫满为始祖,称妫满为胡公满,为胡氏第一代。
&胡公满以下世系
【一世】胡公满,虞舜第三十五世裔孙,阏父之子,派分妫汭,阏父为周陶正,武王以元女大姬妻之,周武王克商后,约公元前1066年被周王封爵于陈(河南宛丘,今河南淮阳市侧),封地的国号为“陈”,谥胡公。生子犀候,皋羊(《左传》载:“昔虞阏父为周陶正,以服事我先王,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也。以其神明之后也,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诸陈,以备三恪。”这就是胡公满封于陈国的由来。《左传》又载:“自幕至于瞽叟,无违命。舜重之以明德,置德于遂,遂世守之,及胡公,故周赐之姓,使祀虞帝。”这里提及的赐姓,是赐姓曰胡。满公称为周朝胡氏始祖。)。
【二世】犀候,周武王时承父满公国统立,为申公,生子突、康。
【二世】皋羊,周成王时承兄国统立,为相公。
【三世】突 ,周康王时承叔相公国统立,为孝公,在位二十二年。生子圉戎。
【四世】圉戎,周昭王时承父孝公国统立,为慎公,在位十八年。生子宁。
【五世】宁,周穆王时承父慎公国统立,为幽公,在位二十三年,生子釐。
【六世】釐,周恭王时承父幽公国统立,为僖公,在位三十六 年,生子灵、宣。
【七世】灵,懿王时承父僖公国统立,为武公,在位十五年,生子燮。
【八世】燮,周厉王时承兄夷公国统立,为平公,在位二十五年,生子圉。
【九世】圉,周厉王时承父平公国统立,为文公,在位 一十年,生子鲍、佗。
【十世】鲍,周宣王时承父文公国统立,为桓公,在位二十八年,生子免、耀、林、杵臼(公元前707年,桓公病危,国内发生了变故。桓公之子免本应承继大统,桓公的异母弟弟佗借助蔡国的兵力出兵攻打杀了太子免,佗继承王位,是为厉公。厉公为君7年后,太子免的弟弟耀、林、杵臼杀死了厉公。立耀为君,是为利公。利公当了5个月的国君便一病不起,由林继位,是为庄公。7年后庄公去世,由杵臼继位,是为宣公。自胡公满至桓公共十世十二公)。
【十一世】杵臼,周幽王时承兄林庄公国统立,为宣公,在位四十五年,生子糵、冠、款(宣公当政时,国力不断上升,得到了周天子的敬重。周惠王曾娶宣公之女为皇后,宣公与中央的关系不同一般。宣公即位21年后,他的宠妃生下一子为款。宣公在位45年后传位给款)。
【十二世】款, 周平王时承父宣公国统立,为穆公,在位十六年,生子朔。
【十三世】朔, 周桓王时承父穆公国统立,为共公,在位十八年,生子平国。
【十四世】平国,周庄王时承父共公国统立,为灵公,在位十五年 ,生子午。
【十五世】午,周惠王时承父灵公国统立,为成公,在位三十年,生子溺。
【十六世】溺,周襄王时承父成公国统立,为哀公,在位三十五年,生子偃师。
【十七世】偃师,郡悼太子简王时失国无位,生子吴。
【十八世】吴,周灵王时承祖哀公国统立,为惠公,在位二十四年,公元前506年去世。生子柳。
【十九世】柳,周景王时承父惠公国统立,为怀公,在位四年,生子越。
【二十世】越,周敬王庚子岁(约公元前501至479年)承父国统,为大夫庆父所弑,卒谥湣公(又曰闵公)。在位居二十四年所灭国子孙散处四方,生子衍(湣公陈越,公元前479年被楚惠王所灭,陈国至此亡国,成了楚国管辖下的一个县。自满公到湣公均为陈国国君,传二十世,历25代君,享国589年,近6个世纪。)。
(按:从胡满公到越公约600年的历史,是周朝从强盛逐步走向衰弱的时期,也是胡姓早期先民发展壮大、与其他氏族先民共同创造早期中华文明历史的时期。这一时期,只有十七世祖悼公因“未立而亡”,未受诏谥外,其余十九位均受诏谥,世受殊荣。二十世祖均世居宛丘,无人迁徙。到越公时代(即东周中叶),越公为手下大夫庆父所弑。周天子名下的封国――陈国也为楚惠王所灭,传承约600年的陈国历史由此而终)。
【二十一世】衍,讳衍,字法章,生周赦王时,楚伐陈,舜庙不祀,乃载主以逃由陈州徙阳武户镛乡落籍繁衍,生子二,长琏,次璵。
【二十二世】琏,衍长子,周赦王时领爵姓陈。
【二十二世】璵,衍次子,字伯奇,周赦王时领谥姓胡(始姓胡),生子澄、关。
(按:春秋时期胡氏遭乱被楚所灭,为避株连,胡琏公改为国姓即陈琏,支分别派,成为陈姓始祖。胡玙公因保身立节,仍以胡姓。从此时起,同胞兄弟分为胡陈两姓。)
【二十三世】澄,字汝青,生周赦王时,陈国被楚国所灭之后,为躲避战乱,澄公从世居地宛丘迁往安定(今甘肃镇原县境内),并以满公谥号胡为姓,成为胡氏受姓祖。时爵灭为民。配蔡氏,生子贵。我支系尊澄公为更始祖。澄公有弟关,其支系不详。
【二十四世】贵,字德高,生秦昭王时,配鄢氏,生子鳞。
【二十五世】鳞,字连珍,生田齐昏王时,仕齐为大夫。生子焕。
【二十六世】焕,字可聚,生田齐襄王时,生子弘。
【二十七世】弘,字志道,生秦始皇时(公元前221-210年),秦一世时仕秦授秘书少监,以治绩著。生子武臣。
【二十八世】武臣,字希旦,生秦二世时(公元前209-207年),为陈胜司马,生子怀。注:从二十三世到二十八世生活在我国周、秦时期
【二十九世】怀,字子思,号怀宁,生汉高祖时,生子安。
【三十世】安,号永宁,生汉惠帝时,卒于汉文帝时。安公因是著名儒学家,讲学白鹿山,司马相如曾授业。奉诏四川讲学,遂自安定迁居于临邛(今四川邛崃市)。生子鑑。
【三十一世】鑑,字束明(又曰秉明),生汉文帝时,汉文帝后元(前143-141)间仕汉任主爵都尉,以治迹著闻。诏赐缣帛。生子源。
【三十二世】源,字致远,号汝本,汉景帝(公元前156-141年)时任密县县令,刑政清明,民安其业。生子景。
【三十三世】景,字朝京,生汉武帝(公元前140-前88年)时,汉武帝元狩中(约公元前122-117年)奉诏出任河南尹(执掌地方军政大权的最高首长),遂自临邛迁居于侯氏(今河南省偃师市)。配朱氏,生子昭。
【三十四世】昭,字惟鑑,号永昭,生汉武帝时,生子建。
【三十五世】建,字则立,号卓然,生汉昭帝元凤间,公元前80-75年为渭城令,遂家于渭城(今陕西长安县西)。民怀其惠,以祠祀之,生子涵(《汉书--卷六十七--胡建》记载:胡建字子孟,河东人也。孝武天汉中,守军正丞,贫亡车马,常步与走卒起居,所以尉荐走卒,甚得其心。时监军御史为奸,穿北军垒垣以为贾区,建欲诛之,乃约其走卒曰:“我欲与公有所诛,吾言取之则取,斩之则斩。”于是当选士马日,监御史与护军诸校列坐堂皇上,建从走卒趋至堂皇下拜谒,因上堂皇,走卒皆上。建指监御史曰:“取彼。”走卒前曳下堂皇。建曰:“斩之。”遂斩御史。护军诸校皆愕惊,不知所以。建亦已有成奏在其怀中,遂上奏曰:
“臣闻军法,立武以威众,诛恶以禁邪。今监御史公穿军垣以求贾利,私买卖以与士市,不立刚毅之心,勇猛之节,亡以帅先士大夫,尤失理不公。用文吏议,不至重法。《黄帝李法》曰:‘壁垒已定,穿窬不由路,是谓奸人,奸人者杀。’臣谨按军法曰:‘正亡属将军,将军有罪以闻,二千石以下行法焉。’丞于用法疑,执事不诿上,臣谨以斩,昧死以闻。”制曰:“《司马法》曰‘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何文吏也?三王或誓于军中,欲民先成其虑也;或誓于军门之外,欲民先意以待事也;或将交刃而誓,致民志也。’建又何疑焉?”建由是显名。后为渭城令,治甚有声。值昭帝幼,皇后父上官将军安与帝姊盖主私夫丁外人相善。外人骄恣,怨故京兆尹樊福,使客射杀之。客臧公主庐,吏不敢捕。渭城令建将吏卒围捕。盖主闻之,与外人、上官将军多从奴客往,奔射追吏,吏散走。主使仆射劾渭城令游徼伤主家奴。建报亡它坐。盖主怒,使人上书告建侵辱长公主,射甲舍门。知吏贼伤奴,辟报故不穷审。大将军霍光寝其奏。后光病,上官氏代听事,下吏捕建,建自杀。吏民称冤,至今渭城立其祠)。
(按:据古代文献记载,胡氏在安定出现很早,最早的胡姓人物是西汉的胡建。汉代有两个胡建,一为《汉书》所载的胡建,字子孟,河东人,曾担任过军正丞、渭城令等官职;一为汉人应邵《风俗通义》所载的胡建,字伊伯,河南汝阳人。他先是在安定太守、司空虞放手下当掾吏,等到虞放逊位还家后,他被任命为安定郡主簿,后来当了安定太守)。
【三十六世】涵,字象春,号默深,生汉宣帝时,公元前73-49年为右补阙,左拾遗,多益,帝最重之。迁都尉生子文。
【三十七世】文,字经纬,号有裴,生汉元帝时,生子敏。汉元帝时由渭城迁南郡华容(今湖北监利县)。
【三十八世】敏,字好学,号惟孜,生汉成帝时,生子崇。
【三十九世】崇,字志高,生汉成帝时,汉成帝建始(前32-29)间为太常丞。生子惠。
【四十世】惠,字以济,号达施,生汉平帝时,哀平时为治栗内史。因王莽乱国,挂官而去,致仕隐居。生子简。
【四十一世】简,又名刚,字尚质。新莽时大司农马宫辟之,解其衣冠悬府门而去,亡命交趾,莽败乃归。生子元成。
【四十二世】元成,又曰玄成,字功立,东汉建武间(约公元25-55年),奉诏出仕右扶风尹(今陕西扶风县)御寇有功,遂自侯氏迁居于华容(今湖北省监利县)。配翟氏,生子聪。
【四十三世】聪,字汝明(又曰通明),生汉武帝时,后汉明帝永平年中为副将尉,从耿恭屯田西域,生子崇禧。
【四十四世】崇禧,字奇德(又曰德明),生汉章帝时,章平元和中因从班超平西域荐为校尉,讨西域有功封武成候, 生子贤。
【四十五世】贤,字大才,号有德,生汉章帝时,生子辉、腾。
【四十六世】辉,字廷光,又曰贡。生汉和帝时,安帝永初中(107-113年)为交趾都尉,招降抚叛,边境以宁。生子三,伯遂,伯始,伯南。
【四十六世】腾,字子升,顺帝永和(136-141)间任少师。
【四十七世】伯始(91~172),字广,号建初,监利人。汉安帝时官拜太尉,五迁尚书,历事东汉的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为官三十多年,可谓六朝元老。在朝野享有很高的声望。当时流传着一句话:“万事不理问伯始(胡广字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
与陈蓄皆为台阁旧臣,任太学仕。生子平。
(按,胡广为南郡华容人,父胡宠,子胡宁,此处上下当有误。胡广的父亲胡宠(73—150)为交趾都尉,母亲为江陵黄氏(75—93)。其母亲姓黄,胡广的名字
“廣”,本身含有其母姓黄的信息,因而名“廣”。胡广两岁丧母,所以《后汉书》称其“少孤贫”。胡广的父亲胡宠后又娶了原配的妹妹黄列嬴为妻,有文献说胡广父母早亡,遂称其“少孤贫”,这是错误的。同时有资料记载:“胡广本姓黄,以五月五日生,俗谓恶月,父母恶之,藏之葫芦,弃之河流岸侧。居人收养之。及长,有盛名,父母欲取之,广以为背其所生则害义,背其所养则忘恩,两无所归;以其托葫芦而生也,乃姓胡,名广。後登三司,有中庸之号。广後不治本亲服,世以为讥”,这更是错误。已由《后汉书》的记载、蔡邕的《蔡中郎文集》的记载、《南郡华容胡氏族谱》的记载所否定。《后汉书--卷四十四列传第三十四--胡广》记载:胡广字伯始,南郡华容人也。六世祖刚,清高有志节。平帝时,大司徒马宫辟之。值王莽居摄,刚解其衣冠,县府门而去,遂亡命交阯,隐于屠肆之间。后莽败,乃归乡里。父贡,交阯都尉。广少孤贫,亲执家苦。长大,随辈入郡为散吏。太守法雄之子真,从家来省其父。真颇知人。会岁终应举,雄敕真助其求才。雄因大会诸吏,真自于牖间密占察之,乃指广以白雄,遂察孝廉。既到京师,试以章奏,安帝以广为天下第一。旬月拜尚书郎,五迁尚书仆射。顺帝欲立皇后,而贵人有宠者四人,莫知所建,议欲探筹,以神定选。广与尚书郭虔、史敞上疏谏曰:“窃见诏书以立后事大,谦不自专,欲假之筹策,决疑灵神。篇籍所记,祖宗典故,未尝有也。恃神任筮,既不必当贤;就值其人,犹非德选。夫岐嶷形于自然,伣天必有异表。宜参良家,简求有德,德同以年,年钧以貌,稽之典经,断之圣虑。政令犹汗,往而不反。诏文一下,形之四方。臣职在拾遗,忧深责重,是以焦心,冒昧陈闻。”帝从之,以梁贵人良家子,定立为皇后。时,尚书令左雄议改察举之制,限年四十以上,儒者试经学,文吏试章奏。广复与敞、虔止书驳之,曰:臣闻君以兼览博照为德,臣以献可替否为忠。《书》载稽疑,谋及卿士;《诗》美先人,询于刍荛。国有大政,必议之于前训,咨之于故老,是以虑无失策,举无过事,窃见尚书令左雄议郡举孝廉,皆限年四十以上,诸生试章句,文吏试笺奏。明诏既许,复令臣等得与相参。窃惟王命之重,载在篇典,当令县于日月,固于金石,遗则百王,施之万世。《诗》云:“天难谌斯,不易惟王。”可不慎与!盖选举因才,无拘定制。六奇之策,不出经学;郑、阿之政,非必章奏。甘、奇显用,年乖强仕;终、贾扬声,亦在弱冠。汉承周、秦,兼览殷、夏,祖德师经,参杂霸轨,圣主贤臣,世以致理,贡举之制,莫或回革。今以一臣之言,划戾旧章,便利未明,众心不CA75。矫枉变常,政之所重,而不访台司,不谋卿士。若事下之后,议者剥异,异之则朝失其便,同之则王言已行。臣愚以为可宣下百官,参其同异,然后览择胜否,详采厥衷。敢以瞽言,冒干天禁,惟陛下纳焉。帝不从。时,陈留郡缺职,尚书史敞等荐广。曰:“臣闻德以旌贤,爵以建事,‘明试以功’《典谟》所美,‘五服五章’,天秩所作,是以臣竭其忠,君丰其宠,举不失德,下忘其死。窃见尚书仆射胡广,体真履规,谦虚温雅,博物洽闻,探赜穷理,《六经》典奥,旧章宪式,无所不览。柔而不犯,文而有礼,忠贞之性,忧公如家。不矜其能,不伐其劳,翼翼周慎,行靡玷漏。密勿夙夜,十有余年,心不外顾,志不苟进。臣等窃以为广在尚书,劬劳日久,后母年老,既蒙简照,宜试职千里,匡宁方国。陈留近郡,今太守任缺。广才略深茂,堪能拨烦,愿以参选,纪纲颓俗,使束脩守善,有所劝仰。”广典机事十年,出为济阴太守,以举吏不实免。复为汝南太守,入拜大司农。汉安元年,迁司徒。质帝崩,代李固为太尉,录尚书事。以定策立桓帝,封育阳安乐乡侯。以病逊位。又拜司空,告老致仕。寻以特进征拜太常,迁太尉,以日食免。复为太常,拜太尉。延熹二年,大将军梁冀诛,广与司徒韩縯、司空孙朗坐不卫宫,皆减死一等,夺爵土,免为庶人。后拜太中大夫、太常。九年,复拜司徒。灵帝立,与太傅陈蕃参录尚书事,复封故国。以病自乞。会蕃被诛,代为太傅,总录如故。 时年已八十,而心力克壮,继母在堂,朝夕瞻省,傍无几杖,言不称老。及母卒,居丧尽哀,率礼无愆。性温柔谨素,常逊言恭色。达练事体,明解朝章。虽无謇直之风,屡有补阙之益。故京师谚曰:“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及共李固定策,大议不全,又与中常侍丁肃婚姻,以此讥毁于时。自在公台三十余年,历事六帝,礼任甚优,每逊位辞病,及免退田里,未尝满岁,辄复升时。凡一履司空,再作司徒,三登太尉,又为太傅。其所辟命,皆天下名士。与故吏陈蕃、李咸并为三司。蕃等每朝会,辄称疾避广,时人荣之。年八十二,熹平元年薨。使五官中朗将持节奉策赠太傅、安乐乡侯印绶,给东园梓器,谒者护丧事,赐冢茔于原陵,谥文恭侯,拜家一人为郎中。故吏自公、卿、大夫、博士、议郎以下数百人,皆缞绖殡位,自终及葬。汉兴以来,人臣之盛,未尝有也)。
【四十八世】平,字永中(又曰元中),生汉顺帝时,建康元年(144)为沛县令,历迁侍中。生子二玉、班。
【四十九世】二玉,灵帝建宁(168-169)间由南郡华容迁居临泾。
【四十九世】班,字一奇(又曰一齐),生汉桓帝时,为执金吾大将军。献帝兴平中,讨平董卓之乱。生子辛。注:从四十二世到四十九世生活在东汉时期
【五十世】辛,字广勤,生汉灵帝时,因避世仇,遂自华容迁居寿春(今安徽寿县),为安徽始祖配夏侯氏,生子贞。
【五十一世】贞,字守正(又曰正固),更名敏,字通达。生汉献帝时。辅魏武(曹操)开基;魏文帝时(公元220至223年)出仕淮西都督,封乐定侯(一说永宁侯)。配吴氏,生子质。
【五十二世】质,字文德,寿春人,生汉献帝时,魏正元间(公元254至256年),出仕荆州刺史,累迁大都督。历仕四帝,清忠,帝称嘉之,赐谷二千石,帛三百匹,赐爵关内侯。死于250年(嘉平二年)。自武陵石公桥迁居于寿春(今安徽省寿县)。配陶氏,生子威(《三国志--魏书二十七--胡质》记载:胡质字文德,楚国寿春人也。少与蒋济、硃绩俱知名於江、淮间,仕州郡。蒋济为别驾,使见太祖。太祖问曰:“胡通达,长者也,宁有子孙不?”济曰:“有子曰质,规模大略不及於父,至於精良综事过之。”案胡氏谱:通达名敏,以方正徵。太祖即召质为顿丘令。县民郭政通於从妹,杀其夫程他,郡吏冯谅系狱为证。政与妹皆耐掠隐抵,谅不胜痛,自诬,当反其罪。质至官,察其情色,更详其事,检验具服。入为丞相东曹议令史,州请为治中。将军张辽与其护军武周有隙。辽见刺史温恢求请质,质辞以疾。辽出谓质曰:“仆委意於君,何以相辜如此?”质曰:“古人之交也,取多知其不贪,奔北知其不怯,闻流言而不信,故可终也。武伯南身为雅士,往者将军称之不容於口,今以睚眦之恨,乃成嫌隙。睚,五卖反。眦,士卖反。况质才薄,岂能终好?是以不原也。”辽感言,复与周平。虞预晋书曰:周字伯南,沛国竹邑人。位至光禄大夫。子陔,字元夏。陔及二弟韶、茂,皆总角见称,并有器望,虽乡人诸父,未能觉其多少。时同郡刘公荣,名知人,尝造周。周谓曰:“卿有知人之明,欲使三兒见卿,卿为目高下,以效郭、许之听可乎?”公荣乃自诣陔兄弟,与共言语,观其举动。出语周曰:“君三子皆国士也。元夏器量最优,有辅佐之风,展力仕宦,可为亚公。叔夏、季夏,不减常伯、纳言也。”陔少出仕宦,历职内外,泰始初为吏部尚书,迁左仆射、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卒於官。陔以在魏已为大臣,本非佐命之数,怀逊让,不得已而居位,故在官职,无所荷任,夙夜思恭而已。终始全洁,当世以为美谈。韶历二官吏部郎。山涛启事称韶清白有诚,终於散骑常侍。茂至侍中、尚书。颍川荀恺,宣帝外孙,世祖姑子,自负贵戚,要与茂交。茂拒而不答,由是见怒。元康元年,杨骏被诛。恺时为尚书仆射,以茂骏之姨弟,陷为骏党,遂枉见杀,众咸冤痛之。太祖辟为丞相属。黄初中,徙吏部郎,为常山太守,迁任东莞。士卢显为人所杀,质曰:“此士无雠而有少妻,所以死乎!”悉见其比居年少,书吏李若见问而色动,遂穷诘情状。若即自首,罪人斯得。每军功赏赐,皆散之於众,无入家者。在郡九年,吏民便安,将士用命。迁荆州刺史,加振威将军,赐爵关内侯。吴大将硃然围樊城,质轻军赴之。议者皆以为贼盛不可迫,质曰:“樊城卑下,兵少,故当进军为之外援;不然,危矣。”遂勒兵临围,城中乃安。迁征东将军,假节都督青、徐诸军事。广农积谷,有兼年之储,置东征台,且佃且守。又通渠诸郡,利舟楫,严设备以待敌。海边无事。性沉实内察,不以其节检物,所在见思。嘉平二年薨,家无馀财,惟有赐衣书箧而已。军师以闻,追进封阳陵亭侯,邑百户,谥曰贞侯。子威嗣。六年,诏书褒述质清行,赐其家钱谷。语在徐邈传。威,咸熙中官至徐州刺史,晋阳秋曰:威字伯虎。少有志尚,厉操清白。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停厩中十馀日,告归。临辞,质赐绢一疋,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於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馀,故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质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馀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后因他信,具以白质。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於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帝叹其父清,谓威曰:“卿清孰与父清?”威对曰:“臣不如也。”帝曰:“以何为不如?”对曰:
“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官至前将军、青州刺史。太康元年卒,追赠镇东将军。威弟罴,字季象,征南将军;威子奕,字次孙,平东将军;并以洁行垂名。有殊绩,历三郡守,所在有名。卒於安定)。注:从五十世到五十二世生活在三国时期
【五十三世】威,字伯虎,仕魏至荆州刺史,晋武咸宁中复迁徐州刺史,父子朝野称羡。太康元年(280)卒于安定刺史任内,遂由寿春而家于安定(今宁夏固原),胡氏“安定世家”盖缘于此安定即由此始。卒后,追赠镇东将军。生子宪(《晋书--卷九十-胡威》记载:胡威,字伯武,一名貔。淮南寿春人也。父质,以忠清著称,少与乡人蒋济、硃绩俱知名于江淮间,仕魏至征东将军、荆州刺史。威早厉志尚。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定省,家贫,无车马僮仆,自驱驴单行。每至客舍,躬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侣进道。既至,见父,停厩中十余日。告归,父赐绢一匹为装。威曰:“大人清高,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质帐下都督先威未发,请假还家,阴资装于百余里,要威为伴,每事佐助。行数百里,威疑而诱问之,既知,乃取所赐绢与都督,谢而遣之。后因他信以白质,质杖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誉著闻。拜侍御史,历南乡侯、安丰太守,迁徐州刺史。勤于政术,风化大行。后入朝,武帝语及平生,因叹其父清,谓威曰:“卿孰与父清?”对曰:“臣不如也。”帝曰:“卿父以何胜耶?”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及远也。”帝以威言直而婉,谦而顺。累迁监豫州诸军事、右将军、豫州刺史,入为尚书,加奉车都尉。威尝谏时政之宽,帝曰:“尚书郎以下,吾无所假借。”威曰:
“臣之所陈,岂在丞郎令史,正谓如臣等辈,始可以肃化明法耳。”拜前将军、监青州诸军事、青州刺史,以功封平春侯。太康元年,卒于位,追赠使持节、都督青州诸军事、镇东将军,余如故,谥曰烈。子奕嗣。奕字次孙,仕至平东将军。威弟罴,字季象,亦有干用,仕至益州刺史、安东将军)。
【五十四世】宪,字可法,生晋武帝时,生子彪。
【五十五世】彪,字世勇,号始虎,生晋武帝时,生子奋。
【五十六世】奋(?~288),字有志(又曰有为),号玄威,生晋惠帝时。西晋(公元265-317年)晋怀帝永嘉中永嘉间(公元307至313年)任淮安邳州司马,出仕左仆射,封镇国大将军。爱桐柏山水,遂自安定而移邳州宿迁(今江苏宿迁)县,为邳州宿迁始祖。配梅氏,生子华,生女芳。泰始九年(公元273
年)胡芳选为晋武帝(司马炎)贵妃。胡家由此成为地位显赫的外戚之家。自安定以来,胡氏从此复显,也从居民籍变为居官籍。(《晋书--卷五十七--胡奋》记载:胡奋,字玄威,安定临泾人也,魏车骑将军阴密侯遵之子也。奋性开朗,有筹略,少好武事。宣帝之伐辽东也,以白衣侍从左右,甚见接待。还为校尉,稍迁徐州刺史,封夏阳子。匈奴中部帅刘猛叛,使骁骑路蕃讨之,以奋为监军、假节,顿军硜北,为蕃后继。击猛,破之,猛帐下将李恪斩猛而降。以功累迁征南将军、假节、都督荆州诸军事,迁护军,加散骑常侍。奋家世将门,晚乃好学,有刀笔之用,所在有声绩,居边特有威惠。泰始末,武帝怠政事而耽于色,大采择公卿女以充六宫,奋女选入为贵人。奋唯有一子,为南阳王友,早亡。及闻女为贵人,哭曰:“老奴不死,唯有二兒,男入九地之下,女上九天之上。”奋既旧臣,兼有椒房之助,甚见宠待。迁左仆射,加镇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时杨骏以后父骄傲自得,奋谓骏曰:“卿恃女更益豪邪?历观前代,与天家婚,未有不灭门者,但早晚事耳。观卿举措,适所以速祸。”骏曰:“卿女不在天家乎?”奋曰:
“我女与卿女作婢耳,何能损益!”时人皆为之惧,骏虽衔之,而不能害。后卒于官,赠车骑将军,谥曰壮。奋兄弟六人,兄广,弟烈,并知名。广字宣祖,位至散骑常侍、少府。广子喜,字林甫,亦以开济为称,仕至凉州刺史、建武将军、假节、护羌校尉。列字武玄,为将伐蜀。钟会之反也,烈与诸将皆被闭。烈子世元,时年十八,为士卒先,攻杀会,名驰远近。烈为秦州刺史,及凉州叛,烈屯于万斛堆,为虏所围,无援,遇害)。
(按:史籍上最早注明安定人的是胡遵。据《三国志》记载,胡遵是安定临泾人,以才兼文武,累居藩镇,位至车骑将军。他有6个儿子,其中以胡奋最为有名。胡奋从小爱军事,颇具谋略之才。他生逢西晋时代,曾从晋宣帝攻伐辽东,因战功被封为夏阳子,累迁征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后来镇守边关要地,政绩显著,升任左仆射,大将军。胡奋的兄弟胡广、胡烈、胡歧也知名当世,分别担任过少府、素州刺史、并州刺史等官职。)。注:从五十三世到五十六世生活在西晋时期
【五十七世】华,字英彦,号世,生晋元帝时,生子哲。
【五十八世】哲,字睿明(又曰浚明),号若智,晋安帝时(397-419年)参刘宋之军事,袭父荫封骠骑将军。配石氏,生子二,长子明之,次子懦(他迁)。哲公遂自宿迁复迁于武陵石公桥(今湖南省常德市)。
【五十九世】明之,名彬,字明之,一字用光。生晋康帝时。东晋中叶(公元343至373年),入参东晋大将刘牢之军事,因击前秦王符坚有功,加左仆射。配米氏,生子八,依次为:德洋、德溢、德昭、德基、德溥、德彰、德润、德盛。德洋、德溢、德昭、德溥、德彰、德润、德盛七子传衍不详。唯四子德基传衍甚繁,各有世次。
【六十世】德基,字履,一字本立。生晋哀帝时。翰林学士。公元361至365年间,出仕西晋江州(古豫章,今江西南昌)刺史,遇兵变殒命,葬于衡山之麓(今长沙岳麓山),始居长沙。配黄氏,生二十三子,以宁为字。长子同宁,次子禄宁,俱居淮南(今安徽寿县);三子怀宁,居奉新华林(今江西省奉新县华林镇);四子处宁,居荆南(今湖北荆州);五子邵宁,居巴陵(今湖南岳阳);六子壹宁,居大广(今江西婺源县西南);七子有宁,居巴陵;八子孕宁,居巴陵;九子硕宁,居大广;十子邦宁,十一子权宁,居处不详。十二子相宁,居新喻玉界(今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十三子可宁,十四大宁,俱居太原(今山西太原);十五仕宁,居荆南;十六游宁,居太原;十七渡宁,十八温宁,俱居荆南;十九泳宁,居太原;二十涨宁,居吉安(今江西安福县);二十一平宁,居湖南(今湖南衡阳);二十二栖宁,二十三程宁,俱居潭州(今湖南长沙)。
(按:华林胡氏、晋陵(今江苏省常州市)胡氏、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胡氏、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胡氏、海陵(今浙江省宁海市)胡氏、绩溪(今安徽省绩溪县)三胡(明经胡氏、金紫胡氏、尚书胡氏)等,皆发脉于“八德”、“二十三宁”)
【六十一世】怀宁,字世康,生晋孝武帝时,为骠骑将军,生子隋。
【六十二世】隋,生晋孝武帝时,任九江散骑常侍,生子仲任。
【六十三世】仲任,生晋安帝时,任治书侍御史,生子藩。注:从五十七世到六十三世生活在东晋时期
【六十四世】藩,字道序,号永维,生于公元372年东晋简文帝二年,仕刘宋,元嘉中为太子左将军,生子六十人,事见宋史,赐土豫章之西,爱华林之山水而居,卒于宋文帝十一年(公元434年),享年62年,殁后追封谥号为“壮侯”。生子镇、锹、金壹、诞世、茂世、遵世等60人(东晋末年,中原大战,晋皇朝走向灭亡,出现了南北分治的分裂局面,历史上称之为南北朝。南朝有宋、齐、梁、陈,北朝有北魏、东魏、西魏、西夏、北凉、北京、北周。大将军刘裕军权在握,于公元420年始建南朝,国号为宋武帝,历史上称之为南朝刘宋。胡藩参与了南朝刘宋建国之君刘裕一系列政治、军事活动,才略超群,被誉为“江右俊杰”。南朝刘宋文帝元嘉四年(公元427年)任建武将军,后守卫广陵(今江苏扬州)兼任广陵太守,晚年任太子在左卫将军,封土豫章之西,爱新吴华林山水之美而定居于此。故尊称藩公为华林胡氏始祖、一世祖。南朝齐、梁时代史学家沈约著《宋书》,初唐李大师、李延寿父子著的《南史》,均有《胡藩列传》。按,有资料记载藩公系胡氏鼻祖满公62世孙。《宋书-列传第十--胡籓》记载:胡籓,字道序,豫章南昌人也。祖随,散骑常侍。父仲任,治书侍御史。籓少孤,居丧以毁称。太守韩伯见之,谓籓叔尚书少广曰:“卿此侄当以义烈成名。”州府辟召,不就。须二弟冠婚毕,乃参郗恢征虏军事。时殷仲堪为荆州刺史,籓外兄罗企生为仲堪参军,籓请假还,过江陵省企生。仲堪要籓相见,接待甚厚。籓因说仲堪曰:“桓玄意趣不常,每怏怏于失职。节下崇待太过,非将来之计也。”仲堪色不悦。籓退而谓企生曰:“倒戈授人,必至之祸。若不早规去就,后悔无及。”玄自夏口袭仲堪,籓参玄后军军事。仲堪败,企生果以附从及祸。籓转参太尉、大将军、相国军事。义旗起,玄战败将出奔,籓于南掖门捉玄马控,曰:“今羽林射手犹有八百,皆是义故西人,一旦舍此,欲归可复得乎?”玄直以马鞭指天而已,于是奔散相失。追及玄于芜湖,玄见籓,喜谓张须无曰:“卿州故为多士,今乃复见王叔治。”桑落之战,籓舰被烧,全铠入水潜行三十许步,方得登岸。义军既迫,不复得西,乃还家。高祖素闻籓直言于殷氏,又为玄尽节,召为员外散骑侍郎,参军军事。从征鲜卑,贼屯聚临朐,籓言于高祖曰:“贼屯军城外,留守必寡,今往取其城,而斩其旗帜,此韩信所以克赵也。”高祖乃遣檀韶与籓等潜往,既至,即克其城。贼见城陷,一时奔走,还保广固累月。将拔之夜,佐史并集,忽有鸟大如鹅,苍黑色,飞入高祖帐里,众皆骇愕,以为不祥。籓起贺曰:“苍黑者,胡虏之色,胡虏归我,大吉之祥也。”明旦,攻城,陷之。从讨卢循于左里,频战有功,封吴平县五等子,除正员郎。寻转宁远将军、鄱阳太守。从伐刘毅。毅初当之荆州,表求东道还京辞墓,去都数十里,不过拜阙。高祖出倪塘会之。籓劝于坐杀毅,高祖不从。至是谓籓曰:“昔从卿倪塘之谋,无今举也。”又从征司马休之。复为参军,加建武将军,领游军于江津。徐逵之败没,高祖怒甚,即日于马头岸渡江,而江津岸峭,壁立数丈,休之临岸置阵,无由可登。高祖呼籓令上,籓有疑色,高祖奋怒,命左右录来,欲斩之。籓不受命,顾曰:“籓宁前死耳!”以刀头穿岸,少容脚指,于是径上,随之者稍多。既得登岸,殊死战,贼不能当,引退。因而乘之,一时奔散。高祖伐羌,假籓宁朔将军,参太尉军事,统别军。至河东,暴风漂籓重舰渡北岸,索虏牵得此舰,取其器物。籓气厉心愤,率左右十二人,乘小船径往河北。贼骑五六百见籓来,并笑之。籓素善射,登岸射,贼应弦而倒者十许人,贼皆奔退,悉收所失而反。又遣籓及硃超石等追索虏于半城,虏骑数重,籓及超石所领皆割配新军,不盈五千,率厉力战,大破之。又与超石等击姚业于蒲坂,超石失利退还,籓收超石成舍资实,徐行而反,业不敢追。高祖还彭城,参相国军事。时卢循余党与苏淫贼大相聚结,以为始兴相。论平司马休之及广固功,封阳山县男,食邑五百户。少帝景平元年,坐守东府,开掖门,免官,寻复其职。元嘉四年,迁建武将军、江夏内史。七年,征为游击将军。到彦之北伐,南兗州刺史长沙王义欣进据彭城,籓出戍广陵,行府州事。转太子左卫率。十年,卒,时年六十二,谥曰壮侯。子隆世嗣,官至西阳太守。隆世卒,子乾秀嗣。籓庶子六十人,多不遵法度。籓第十四子遵世,为臧质宁远参军,去职还家,与孔熙先同逆谋,高祖以籓功臣,不欲显其事,使江州以他事收杀之。二十四年,籓第十六子诞世、第十七子茂世率群从二百余人攻破郡县,杀太守桓隆之、令诸葛和之,欲奉庶人义康。值交州刺史檀和之至豫章,讨平之。诞世兄车骑参军新兴太守景世、景世弟宝世,诣廷尉归罪,并徙远州。乾秀夺国。世祖初,徙者并得还)。
【六十五世】镇,字伯定,号隆世。宋文帝时任西阳(黄州府西阳郡)太守,宋明帝泰始中为员外郎。生子谐之。
【六十五世】锹,字仲器,号景世,官至车骑参军,新兴太守。
【六十五世】金壹,字季真,号茂世,文帝时任刺史
【六十五世】诞世、茂世,欲奉庶人刘义康,率郡从二百余人攻破郡县,交州刺史檀和之领兵到豫章讨平,归罪徙边远州郡,后来得还故里。
【六十五世】遵世,曾为宁远参军,后去职述家,与孔熙先同谋宋文帝,事发,宋文帝因碍藩立过大功的面子,“不欲显其事,使江州以他事杀之”。注:六十四世到六十五世生活在南北朝的南宋时期。
【六十六世】谐之,字乾秀,号元孚,刘宋孝武帝时,官太子中庶子领左卫,梁州刺史,生子时显(生活在南北朝北齐时期,《南齐书》有传)。
【六十七世】时显,字元达,生刘宋顺帝时,仕南齐,官京兆尹。生子珍。
【六十八世】珍,又曰真,字法吾,生梁武帝时,仕梁,官宁远节度使,迁容州刺史,封淮西永宁侯生子顺。
【六十九世】顺,字信受,生梁武帝时,仕梁,官怀州判官,生子颖。注:从六十七世到六十九世生活在南梁时期
【七十世】颖,字能悟,生子湛。仕梁,封汉阳县侯,食邑五百户;仕南朝陈,陈文帝时为永州主簿,武帝时为左卫将军,除吴兴太守,卒谥壮侯,创基吴兴,为浙江始祖(生活在南陈时期)。
【七十一世】湛,字一清,仕隋,仁寿(601-604)中官永宁主簿,升吴兴太守。生子宣。
【七十二世】宣,字甚辉,生隋文帝时,为爱德县令,封濮阳郡录尚书赠大师,生子秉。
注:从七十世到七十二世生活在隋朝时期。
【七十三世】秉,字能立(有曰能执),生隋炀帝时,仕唐,贞观十二年(638)任宏文馆讲书秘书郎,太宗命与李孝恭、高士廉合修天下谱系《氏族略》。生子烈、机、原祥。
(按,从胡公满到胡秉,根据年代计算已传106世,有关资料和谱计算为73世当有误)。
【七十四世】烈,字毅夫,生唐贞观中,仕蜀主将。
【七十四世】机,字正发,生唐太宗贞观(627-649)时,永徽元年(650)登进士第,累官至太子少保。生子晟、略。
【七十四世】原祥,字端甫,生唐贞观(627-649)时,官礼部尚书。
【七十五世】晟,字光永,生唐高宗时。唐高宗仪凤(676-678)中任延平尹。生子元。
【七十五世】略,字公钦。
【七十六世】元,字应魁,生唐武州时,圣历(698-699)间官楚江黄道御史,仕东郡郎,生子曦。
【七十七世】曦,字晓明,生唐元时,开元(713-740)中,累官大鸿胪寺正卿。生子傑。
【七十八世】傑,字多能,生唐睿宗时元元年(760年),仕秘书郎,生子珣。
【七十九世】珣,字廷宇,生唐玄宗天宝(742-755)时,贞元二年(786)登天宝进士第,任少府监,多政绩,卒年僧儒铭其墓,韩愈撰其碑。生子钲儒。
【八十世】钲儒,字国英,生唐永泰元年(765年),唐宪宗元和(806-820年)中拜振武节度使,任执金吾大将军,生子钊、则。
【八十一世】钊,字利用,生唐肃宗时,仕建州(山西泽州)刺史仕道州刺史。生子二,复礼、克礼。
【八十一世】则,字秉真,生德宗(780-804年)间,贞元二年(786年)任集贤学士。
【八十二世】复礼,字学颜,生唐代宗时,仕冀北判官,生子修德。
【八十二世】克礼,字志颜,生唐代宗时,唐德宗年间为盐城县令,官至吏部尚书,生子明德。
【八十三世】修德,字廷献,生唐德宗时,随父仕冀北,生子学。
【八十三世】明德,字维新,生唐德宗时,累官至散骑常侍。生子应明。
【八十四世】学,字习之,生唐宪宗时,官银青光禄大夫,出河中,徙居冀北,生子公庆。
【八十四世】应明,字仁化,生唐宪宗时,仕广陵尉,谦谨有威,百姓歌之, 生子舜臣。
【八十五世】公庆,字士廷,生唐穆宗时,仕幽州刺史,由冀北迁石埭银村, 生子栝
【八十五世】舜臣,字宗向,生唐穆宗时,唐懿宗咸通(806-820)间为太子中允。生子二,清献,忠献。
【八十六世】栝,字开运,生唐文宗时,官蔡州都督,生子黼。
【八十六世】清献,足徵,生唐文宗时,为饶州判官,生子诚(清献为藩公第24代孙,任饶州判官。退休后“闻昭隆基址(即先辈藩公开基创业的地方)克拓,显诗书门第、振仕宦宗风”而复居新吴华林。也就是说时隔四百多年以后重新开发华林胡氏祖居地。清献公夫人徐氏梦北斗七星入怀而生七子,其子皆以北斗七星而取名)。
【八十六世】忠献 ,生子赟
【八十七世】城(又作诚)清献次子,字汤老,生唐僖宗时(875年),拜国子监博士,迁侍卫史。娶耿氏,生子五,珰、瑜、琼、王告、球。
【八十七世】赟,字文美,号质端,于唐懿宗咸通间(861—872)迁湖南醴陵积善乡牛齿搪。楚王马殷至醴陵赟从之,累官文苑学士,奉使南唐,李煜嘉其才,擢翰林学士知制诰,后授枢密使。卫国公子四,邺、权、遇、吉。
【八十八世】邺,生霸、真、阳。
【八十九世】霸,名杲,字长善,生于金陵,唐未刺史吉州,封庐陵群开国侯。为吉州芦芗城胡姓始
【九十世】胜,配罗氏,生子雄。
【九十一世】雄,配杨氏,生子茂。
【九十二世】茂,配康氏,生子提()。
【九十三世】提(),生子琏琏。
【九十四世】琏,生子恺。
【九十五世】恺,生子载。&
【九十六世】载,配曾氏,生子铨。
【九十七世】铨,配萧氏,生子泳、澥、浃、洊、冲(早夭)。
銓,字邦衡,号澹庵,赐谥忠简,翰林院编修,官至资政殿大学士、兵部侍郎,居吉州芦芗城(今江西吉安)。其始终反对和议,力主抗金。当时因秦桧主和,阳奉阴违,即上疏请杀秦桧,名震朝野。秦桧怒其逆已,遂贬新州。至孝宗即位时,才官任复出,卒后谥曰“忠简”。而其不畏权势,忠贞爱国,被誉为“忠贯金石”。《宋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三--胡铨》记载:胡铨,字邦衡,庐陵人。建炎二年,高宗策士淮海,铨因御题问“治道本天,天道本民”,答云:“汤、武听民而兴,桀、纣听天而亡。今陛下起干戈锋镝间,外乱内讧,而策臣数十条,皆质之天,不听于民。”又谓:“今宰相非晏殊,枢密、参政非韩琦、杜衍、范仲淹。”策万余言,高宗见而异之,将冠之多士,有忌其直者,移置第五。授抚州军事判官,未上,会隆祐太后避兵赣州,金人蹑之,铨以漕檄摄本州幕,募乡丁助官军捍御,第赏转承直郎。丁父忧,从乡先生萧楚学《春秋》。绍兴五年,张浚开督府,辟湖北仓属,不赴。有诏赴都堂审察,兵部尚书吕祉以贤良方正荐,赐对,除枢密院编修官。八年,宰臣秦桧决策主和,金使以“诏谕江南”为名,中外汹汹。铨抗疏言曰:“义不与桧等共戴天,区区之心,愿断三人头,竿之藁街,然后羁留虏使,责以无礼,徐兴问罪之师,则三军之士不战而气自倍。不然,臣有赴东海而死尔,宁能处小朝廷求活邪!”书既上,桧以铨狂妄凶悖,鼓众劫持,诏除名,编管昭州,仍降诏播告中外。给、舍、台谏及朝臣多救之者,桧迫于公论,乃以铨监广州盐仓。明年,改签书威武军判官。十二年,谏官罗汝楫劾铨饰非横议,诏除名,编管新州。十八年,新州守臣张棣讦铨与客唱酬,谤讪怨望,移谪吉阳军。二十六年,桧死,铨量移衡州。铨之初上书也,宜兴进士吴师古锓木传之,金人募其书千金。其谪广州也,朝士陈刚中以启事为贺。其谪新州也,同郡王延珪以诗赠行。皆为人所讦,师古流袁州,廷珪流辰州,刚中谪知虔州安远县,遂死焉。三十一年,铨得自便。孝宗即位,复奉议郎、知饶州。召对,言修德、结民、练兵、观衅,上曰:“久闻卿直谅。”除吏部郎官。隆兴元年,迁秘书少监,擢起居郎,论史官失职者四:一谓记注不必进呈,庶人主有不观史之美;二谓唐制二史立螭头之下,今在殿东南隅,言动未尝得闻;三谓二史立后殿,而前殿不立,乞于前后殿皆分日侍立;四谓史官欲其直前,而阁门以未尝预牒,以今日无班次为辞。乞自今直前言事,不必预牒阁门,及以有无班次为拘。诏从之。兼侍讲、国史院编修官。因讲《礼记》,曰:“君以礼为重,礼以分为重,分以名为重,愿陛下无以名器轻假人。”又进言乞都建康,谓:“汉高入关中,光武守信都。大抵与人斗,不搤其亢,拊其背,不能全胜。今日大势,自淮以北,天下之亢与背也,建康则搤之拊之之地也。若进据建康,下临中原,此高、光兴王之计也。”诏议行幸,言者请纾其期,遂以张浚视师图恢复,侍御史王十朋赞之。克复宿州,大将李显忠私其金帛,且与邵宏渊忿争,军大溃。十朋自劾。上怒甚,铨上疏愿毋以小衄自沮。时旱蝗、星变,诏问政事阙失,铨应诏上书数千言,始终以《春秋》书灾异之法,言政令之阙有十,而上下之情不合亦有十,且言:“尧、舜明四目,达四聪,虽有共、鲧,不能塞也。秦二世以赵高为腹心,刘、项横行而不得闻;汉成帝杀王章,王氏移鼎而不得闻;灵帝杀窦武、陈蕃,天下横溃而不得闻;梁武信朱异,侯景斩关而不得闻;隋炀帝信虞世基,李密称帝而不得闻;唐明皇逐张九龄,安、史胎祸而不得闻。陛下自即位以来,号召逐客,与臣同召者张焘、辛次膺、王大宝、王十朋,今焘去矣,次膺去矣,十朋去矣,大宝又将去,惟臣在尔。以言为讳,而欲塞灾异之源,臣知其必不能也。”铨又言:“昔周世宗为刘旻所败,斩败将何徽等七十人,军威大震,果败旻,取淮南,定三关。夫一日戮七十将,岂复有将可用?而世宗终能恢复,非庸懦者去,则勇敢者出耶!近宿州之败,士死于敌者满野,而败军之将以所得之金赂权贵以自解,上天见变昭然,陛下非信赏必罚以应天不可。”其论纳谏曰:“今廷臣以箝默为贤,容悦为忠。驯至兴元之幸,所谓‘一言丧邦’。”上曰:
“非卿不闻此。”金人求成,铨曰:“金人知陛下锐意恢复,故以甘言款我,愿绝口勿言‘和’字。”上以边事全倚张浚,而王之望、尹穑专主和排浚,铨廷责之。兼权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张浚之子栻赐金紫,铨缴奏之,谓不当如此待勋臣子。浚雅与铨厚,不顾也。十一月,诏以和戎遣使,大询于庭,侍从、台谏预议者凡十有四人。主和者半,可否者半,言不可和者铨一人而已,乃独上一议曰:“京师失守自耿南仲主和,二圣播迁自何?主和,维扬失守自汪伯彦、黄潜善主和,完颜亮之变自秦桧主和。议者乃曰:‘外虽和而内不忘战。’此向来权臣误国之言也。一溺于和,不能自振,尚能战乎?”除宗正少卿,乞补外,不许。先是,金将蒲察徒穆、大周仁以泗州降,萧琦以军百人降,诏并为节度使。铨言:“受降古所难,六朝七得河南之地,不旋踵而皆失;梁武时侯景以河南来奔,未几而陷台城;宣、政间郭药师自燕云来降,未几为中国患。今金之三大将内附,高其爵禄,优其部曲,以系中原之心,善矣。然处之近地,万一包藏祸心,或为内应,后将噬脐,愿勿任以兵柄,迁其众于湖、广以绝后患。”二年,兼国子祭酒,寻除权兵部侍郎。八月,上以灾异避殿减膳,诏廷臣言阙政急务。铨以振灾为急务,议和为阙政,其议和之书曰:自靖康迄今凡四十年,三遭大变,皆在和议,则丑虏之不可与和,彰彰然矣。肉食鄙夫,万口一谈,牢不可破。非不知和议之害,而争言为和者,是有三说焉:曰偷懦,曰苟安,曰附会。偷懦则不知立国,苟安则不戒鸩毒,附会则觊得美官,小人之情状具于此矣。今日之议若成,则有可吊者十;若不成,则有可贺者亦十。请为陛下极言之。何谓可吊者十?真宗皇帝时,宰相李沆谓王旦曰:“我死,公必为相,切勿与虏讲和。吾闻出则无敌国外患,如是者国常亡,若与虏和,自此中国必多事矣。”旦殊不以为然。既而遂和,海内乾耗,旦始悔不用文靖之言。此可吊者一也。中原讴吟思归之人,日夜引领望陛下拯溺救焚,不啻赤子之望慈父母,一与虏和,则中原绝望,后悔何及。此可吊者二也。海、泗今日之藩篱咽喉也,彼得海、泗,且决吾藩篱以瞰吾室,扼吾咽喉以制吾命,则两淮决不可保。两淮不保,则大江决不可守,大江不守,则江、浙决不可安。此可吊者三也。绍兴戊午,和议即成,桧建议遣二三大臣如路允迪等,分往南京等州交割归地。一旦叛盟,劫执允迪等,遂下亲征之诏,虏复请和。其反覆变诈如此,桧犹不悟,奉之如初,事之愈谨,赂之愈厚,卒有逆亮之变,惊动辇毂。太上谋欲入海,行朝居民一空,覆辙不远,忽而不戒,臣恐后车又将覆也。此可吊者四也。绍兴之和,首议决不与归正人,口血未干,尽变前议。凡归正之人一切遣还,如程师回、赵良嗣等聚族数百,几为萧墙忧。今必尽索归正之人,与之则反侧生变,不与则虏决不肯但已。夫反侧则肘腋之变深,虏决不肯但已,则必别起衅端,猝有逆亮之谋,不知何以待之。此可吊者五也。自桧当国二十年间,竭民膏血以饵犬羊,迄今府库无旬月之储,千村万落生理萧然,重以蝗虫水潦。自此复和,则蠹国害民,殆有甚焉者矣。此可吊者六也。今日之患,兵费已广,养兵之外又增岁币,且少以十年计之,其费无虑数千亿。而岁币之外,又有私觌之费;私觌之外,又有贺正、生辰之使;贺正、生辰之外,又有泛使。一使未去,一使复来,生民疲于奔命,帑廪涸于将迎,瘠中国以肥虏,陛下何惮而为之。此其可吊者七也。侧闻虏人嫚书,欲书御名,欲去国号“大”字,欲用再拜。议者以为繁文小节不必计较,臣切以为议者可斩也。夫四郊多垒,卿大夫之辱;楚子问鼎,义士之所深耻;“献纳”二字,富弼以死争之。今丑虏横行与多垒孰辱?国号大小与鼎轻重孰多?“献纳”二字与再拜孰重?臣子欲君父屈己以从之,则是多垒不足辱,问鼎不必耻,“献纳”不必争。此其可吊者八也。臣恐再拜不已必至称臣,称臣不已必至请降,请降不已必至纳土,纳土不已必至衔壁,衔壁不已必至舆榇,舆榇不已必至如晋帝青衣行酒然后为快。此其可吊者九也。事至于此,求为匹夫尚可得乎?此其可吊者十也。窃观今日之势,和决不成,傥乾刚独断,追回使者魏杞、康湑等,绝请和之议以鼓战士,下哀痛之诏以收民心,天下庶乎其可为矣。如此则有可贺者亦十:省数千亿之岁币,一也;专意武备,足食足兵,二也;无书名之耻,三也;无去“大”之辱,四也;无再拜之屈,五也;无称臣之忿,六也;无请降之祸,七也;无纳土之悲,八也;无衔璧、舆榇之酷,九也;无青衣行酒之冤,十也。去十吊而就十贺,利害较然,虽三尺童稚亦知之,而陛下不悟。《春秋左氏》谓无勇者为妇人,今日举朝之士皆妇人也。如以臣言为不然,乞赐流放窜殛,以为臣子出位犯分之戒。自符离之败,朝论急于和戎,弃唐、邓、海、泗四州与虏矣。金又欲得商、秦地,邀岁币,留使者魏杞,分兵攻淮。以本职措置浙西、淮东海道。时金使仆散忠义、纥石烈志宁之兵号八十万,刘宝弃楚州,王彦弃昭关,濠、滁皆陷。惟高邮守臣陈敏拒敌射阳湖,而大将李宝预求密诏为自安计,拥兵不救。铨劾奏之,曰:“臣受诏令范荣备淮,李宝备江,缓急相援。今宝视敏弗救,若射阳失守,大事去矣。”宝惧,始出师掎角。时大雪,河冰皆合,铨先持铁锤锤冰,士皆用命,金人遂退。久之,提举太平兴国宫。乾道初,以集英殿修撰知漳州,改泉州。趣奏事,留为工部侍郎。入对,言:“少康以一旅复禹绩,今陛下富有四海,非特一旅,而即位九年,复禹之效尚未赫然。”又言:“四方多水旱,左右不以告,谋国者之过也,宜令有司速为先备。”乞致仕。七年,除宝文阁待制,留经筵。求去,以敷文阁直学士与外祠。陛辞,犹以归陵寝、复故疆为言,上曰:“朕志也。”且问今何归,铨曰:“归庐陵,臣向在岭海尝训传诸经,欲成此书。”特赐通天犀带以宠之。铨归,上所著《易》、《春秋》、《周礼》、《礼记解》,诏藏秘书省。寻复元官,升龙图阁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宫,转提举玉隆万寿宫,进端明殿学士。六年,召归经筵,铨引疾力辞。七年,以资政殿学士致仕。薨,谥忠简。有《澹庵集》一百卷行于世。
【九十八世】浃,官承务郎,生子宪。
【九十九世】宪,生子万兴、万祥。
【一百世】万祥,配黎氏,生子应海、应汉、应淮。迁居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野猪沟菩提河(有的旧谱是音提河)。
【一百零一世】应汉,配赵氏,生子爰、爱、受、爵、彩。
【一百零二世】受,配刘氏,生子元。南宋末年,蒙古南侵,兵荒马乱。为避战乱,胡受携妻刘氏,偕弟胡爵、胡彩,从湖北麻城县孝感乡野猪沟菩提河进入四川,落藉嘉定府犍为郡蟒落壕金灯山,替朱、王二姓接地交税,以打铁、务农为生。胡受和刘氏是我支系的入川始祖(后有记述)。
第四节 胡受至胡世广&
【一世】胡受,入川始祖,配刘氏,生子元。南宋末年,蒙古南侵,兵荒马乱。为避战乱,胡受携妻刘氏,偕弟胡爵、胡彩,从湖北麻城县孝感乡野猪沟菩提河进入四川,落藉嘉定府犍为郡(今乐山附近)蟒落壕金灯山,替朱、王二姓接地交税,以打铁、务农为生(后有记述)。
【二世】胡元,配刘氏,生子仁钦。胡元是元朝处士,为人宽厚,善经营,他治家很严,聘师教子,家道逐渐殷富。
【三世】胡仁钦,配向氏,生四子:天伦、天仲、天奇、天才。家中聘名师教子,四子个个聪明,尤以天才最优,高中元朝进士。仁钦善于经商,万贯家财,富甲一方。购房地多处,分给四个儿子。
天伦留守犍为县金灯山祖业,生胡能教;天仲迁仁寿县父子寺(今始建镇一带);天奇迁井研县高滩溪,亦叫御史冲(今高凤镇一带);天才迁荣县与贤乡天堂寺黑雀湾(今东兴镇一带)。
【四世】胡天才,配赖氏,生胡固泰(名复初)。天才中进士后,被选为蜀昌州(辖大足、永川、荣昌)知州。后定居大足,成为大足胡氏之先。
【五世】胡固泰,名复初,配黄氏,生子胡子昭、胡子义。固泰是元朝举人,返回故乡荣县东川沟东川书院教书,子昭、子义随父读书。《荣县志》载:“仲常(子昭),荣生也。”子昭、子义是出生在荣县。(大足县志载:子昭生于大足)固泰墓在今威远县小河镇新古村青狮台,与黄氏合葬,墓完好,墓前有碑(见图)。
【六世】胡子昭,配王氏,生子继、绩、给、缉。子昭原名志高,明进士,初仕荣县训导,后赴汉中从大儒方孝儒先生,随先生入朝为官。建文初,与修《太祖实录》,累迁至刑部侍郎。靖难之变中,誓死不降燕王朱棣。被斩于应天府(南京)锦衣街西市。其忠义为千古传颂。
【六世】胡子义,子昭弟,配冉氏、祝氏。生文德(名贞)、文斌(又作文彬,名鉴)。子义原名志远,明进士,初仕威远县训导,后升山东佥事。闻兄子昭死节,弃官归。先匿于丹陵民家,蜀献王知而怜之,令削发隐于僧舍。志远曰:“吾受吾兄之教,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也。”于是,带着两个儿子,逃回离老家东川沟不远的仁寿县复立乡青狮台、五斗种,化名“子常”、“受七”(又作寿七)隐居,将两个儿子抚养成人。
【七世】胡文德,配氏,生子天麒、天麟、天羽、天翔。“四天”的墓在今威远县小河镇新古村上马蹬,墓完好,前有大碑,碑文清晰可辨(见图)。
【七世】胡文斌(又作文彬),配曾氏,生子天智。
【八世】胡天智,配杨氏,生子世广、世干、世理。天智,明进士,特授文林郎。
【九世】胡世广,配程氏、李氏,生七子:珪、爵、壁、瑗、琰、琏、王向。世广,明进士,先任湖广当阳县令,后任河北宛平知县,诰直奉大夫,妻程氏、李氏诰封夫人。
【九世】胡世干,配赵氏,生六子:琏、珞、理、王向、玷、球。
【九世】胡世理,明秀才,配杨氏,生子胡文。世广、世干、世理的墓在今威远县小河镇新古村上马瞪,与“四天”的墓合葬在一起,称“四天”(长四房)“三世”(幺三房)老七房墓,墓前有碑,碑文清晰可考(见图)。
本书胡受支系的繁衍世系,后面主要按世广、世干、世理三大房分别叙述。
&&&&&&&&&第二章胡姓宗族文化
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其文化博大精深,姓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外国人比较,中国人更注重寻根问祖,更注重光宗耀祖,更注重子孙的繁衍和昌盛发达。胡姓是中国的大姓,是中国的望族,在历史长河中,胡姓人创造了辉煌的氏族文化,大大地丰富了中华文明史。
三千多年来,胡姓氏族文化从未间断,它有独特的文化特质。胡姓之所以成为望族,除血缘这一纽带外,家族文化的优秀是另一精神纽带。先祖奋斗的事迹和他们留下的《家训》,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子孙后辈,使他们在困难面前、灾难面前,不屈服、不灰心,奋发图强,东山再起;使他们在辉煌时期,不骄傲、不满足,继续创造更大的业绩。今天,每一个胡姓子孙都有责任,有义务将胡姓文化发扬光大。
&第一节&郡望堂号
郡望,按《辞海》解释,即郡中显贵的姓氏。堂,指中间高敞明亮的屋子,称“堂屋”,成语中有“登堂入室”。凡望族,为纪念本族的发源地和前人一度在莫地飞黄腾达,后世子孙为弘扬先祖的业绩,都有本族的郡望和堂号。
胡氏的郡望主要有“安定”和“新蔡”,唐时又有洛阳、乐陵、恒山、河东、河南,宋时又有沧州、海陵、奉新、庐陵、婺源等地,但最著名的还是安定和新蔡。
安定为西汉元鼎三年设定,治所高平(今宁夏固源),后迁至临泾(今甘肃镇原县东南)。安定成为郡望,是在三国和两晋时期。首居安定者是西汉的胡建,他是满公之后。三国时,胡贞封永宁亭侯,胡质封阳陵侯,西晋时,胡威封阳平侯,他们都是祖居安定人氏。此时,安定胡氏显赫一时,所以安定成了胡姓的第一个郡望。安定出了许多大人物,除胡贞、胡质、胡威外,还有《晋书》中记载的胡遵。胡遵文武双全,官至车骑将军。他的儿子胡奋,在晋武帝时做到镇南大将军。胡奋的女儿胡芳,是司马炎的贵嫔,胡奋权顷朝野。胡奋六世孙胡国珍的女儿,成了北朝北魏的皇太后,即孝明帝的母亲。皇太后临朝听政,主宰北魏大权。胡奋七世孙胡胜之女有成了孝明帝的皇后,其显赫之极达到了安定胡氏的最辉煌时期。
后来,安定胡氏的一支,迁到新蔡,又发达辉煌起来,使新蔡又成为胡氏的另一个郡望。
胡氏最著名的堂号是“三恪堂”、“世义堂”和“点易洞”。
三恪堂:妫满被封于陈后,国大,功高,位显,就骄傲自大,盛气凌人,周武王规劝他平等待人。太姬公主好歌舞,贪享受,不理朝政,武王再次规劝之。妫满晚年得子,陈国大兴歌舞,并迷巫教,乞鬼神,武王三次规劝他要谦虚谨慎,恪守帝道,勤勉治国,并送“三恪扁”戒之。满祖夫妇从此精心治国,国力大兴,陈国开始强大起来,成了中原的大国。满祖为告戒子孙后代,专设“三恪堂”,满祖乃受堂之祖。
世义堂:胡公满是周武王的女婿,姬姓与胡姓关系密切。到陈国最后一个国君越时,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还派兵助周平乱,周天子称赞说:“胡氏世义”,故“胡氏堂”又称“世义堂”。
点易洞:洞在四川邛崃城西鹤林寺后,是西汉布衣教育家胡安授徒之处,司马相如是他的学生。民国初,洞外建胡安祠,祠堂对联:心在河图洛书上,托迹山林泉石间。
&&&&&&&&&第二节班辈族规
一、班辈:为记录繁衍代数,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班字。如班字不严,则源流不清。清乾隆年间,胡受支系重修《胡氏族谱》时,制定世广、世干、世理后裔的班字是:增正朝榜邦国现,万子登科福兴隆。后来又补充了十四辈:继承俊严昭先哲,永庆其祥启代宗。合起来就是:
增正朝榜邦国现&&&
万子登科福兴隆
&&&&&&&&&&&&&&&&继承俊严昭先哲&&&
永庆其祥启代宗
一九九八年,编写《胡受入川源流考究》时,续定的班字是:
&&&&&&&&&&&&&&&&连绵后嗣逾前贤&&&
世德厚施松柏坚
&&&&&&&&&&&&&&&&家茂族兴社稷旺&&&
诗礼传家孝为先
《世界胡氏通谱》制定的百字统一世派字是:(“淮”字辈从满公九十代起)
淮阳世泽远,安定家声扬。殷周恩威著,汉唐秉钧强。&国泰乾坤正,民欢礼仪祥。诚敬思高节,守真作栋梁。&清廉遵祖训,敦厚循规章。孝道治平永,勤俭焕荣光。克显先贤烈,启迪毓秀良。修身明哲理,中和致富康。&同宗联相助,华夏共辉煌。承继丰工业,千秋庆德昌。
二、族规:这次修谱,制定下面族规十条:
1、团结宗族,捍卫国家,不容有违背涣散之行为。
2、遵从祖训,端正孝弟,不容有悖伦蔑礼之行为。
3、保护公产,维护公益,不容有侵蚀欺诈之行为。
4、崇尚道德,遵守法令,不容有作奸犯科之行为。
5、注重教养,勤求职业,不容有怠惰贻误之行为。
6、禁食烟毒,严戒嫖赌,不容有伤风败俗之行为。
7、律己治家,忠信笃敬,不容有欺瞒卑劣之行为。
8、诚信笃爱,排难解纷,不容有歧视推诿之行为。
9、吃苦耐劳,节俭朴实,不容有奢侈游荡之行为。
10、振奋精神,见义勇为,不容有废弛敷衍之行为。
&清乾隆年间编修的《胡氏族谱》载有家训,有些已不合事宜,现修定如下: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维护国家利益。
2、遵纪守法,执行政策,做个合法公民。
3、关心集体,关心国家,热爱公益事业。
4、文明礼貌,睦邻和族,热爱慈善事业。
5、尊老爱幼,扶弱敬亲,做到兄友弟恭。
7、严遵祖训,讲求孝顺,明白礼义廉耻。
8、清白处事,正直为人,遵守社会公德。
9、培育子女,勤勉好学,自觉积极上进。
10、为官清廉,为民忠厚,争做诚实公民。
家训十不准
1、不准为害国家。& 2、不准违法乱纪。
3、不准荒废学业。& 4、不准怠于家事。
5、不准窝脏窝盗。& 6、不准贪花好色。
7、不准不敬老人。& 8、不准懈怠儿孙。
9、不准赌博迷信。& 10、不准游手好闲。
&&&&&&&&&&&
&&&&&&&&&&第三节祖传名联
据传,南唐枢密史先祖胡赟,年幼读书,过目成诵,才思敏捷。是年春节,赟向其父敬酒,父出一联:丹桂有根独长诗书门第,赟随口对曰:黄金无种偏生勤俭人家。其父喜曰:“吾子可教也。”自此,父子作对传为佳话。旧谱载:子昭、子义在外为官,兄弟二人春节返家与父母亲人团聚,共同书写胡氏祖传名联:
丹 桂 有 根 独 长 诗
黄 金 无 种 偏 生 勤
胡受支系祠堂(四川仁寿县史建镇)大门对联:
藉自楚黄派源安定
支分仁井续衍虞胡
楚黄:指湖北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入川前的住地。派源安定:指我支派的源头在安定,即郡望安定。仁井:指仁寿、井研两县。虞胡:虞舜帝的后裔胡姓,称虞胡氏。
&&&&&&&&&&第四节&&章奏祠堂书院
1、胡銓(戊午上高宗书)
臣谨按:王伦本一狎邪小人,市井无赖,顷缘宰相无识,遂举以使敌。专务诈诞,欺罔天听,骤得美官,天下之人,切齿唾骂。今者无故诱致敌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刘豫臣事金国,南面称王,自以子孙帝王万世不拔之业,一旦金人改虑,摔而缚之,父子为虏。商鉴不远,而伦又欲陛下效之。夫天下者,祖宗之天下也,陛下所居之位,祖宗之位也。奈何以祖宗之天下为金人之天下,以祖宗之位为金人藩臣之位乎。且安知异时无厌之求,不加我以无礼如刘豫也!夫三尺童子,至无知也,指仇敌而使之拜,则怫然怒。堂堂大国,相率而拜仇敌,曾童孺之所羞.而陛下忍为之耶?伦之议乃日:我一屈膝,则梓宫可还,太后可复,渊圣可归中原可得。呜呼!自变故以来,主和议者,谁不以此说陷陛下哉?然而卒无一验,则敌之情伪已可知矣。而陛下尚不觉悟,竭民膏而不恤,忘国大仇而不报,含垢忍耻,举天下而臣之甘心焉。就会敌决可和,尽如伦议,天下后世谓陛下何如主也?况敌人变诈百出,而伦又以奸邪济之,则梓宫决不可还,太后决不可复,渊圣决不可归,中原决不可得。而此膝一屈,不可复伸;国势陵夷,不可复振。可为恸哭流涕长太息者牟向者陛下间关海道,危如累卵,当时尚不忍。北面臣敌;今国势稍张,诸将尽锐,士卒思奋。只如顷者敌势陆梁,伪豫入寇,固尝败之于襄阳,败之于淮上,败之于涡,败之于淮阴。较之前日蹈海之危,固已万万矣。倘不得已而用兵,则我岂遽出敌人下哉!今无故而反臣之,欲属万乘之尊,下穹庐之拜。三军之士,不战而气已索。此鲁仲连所以义不帝秦,非惜夫帝秦之虚名,惜夫天下大势有所不可也。今内而百官,外而军民,万口一谈,皆欲食伦之肉。谤议汹汹,陛下不闻,正恐一日变作,祸且不测。臣窃谓不斩王伦,国之存亡,未可知也。虽然,伦不足道也。秦桧以心腹大臣,而亦为之。陛下有尧舜之资,桧不能致陛下如唐虞,而欲导陛下如石晋。近者礼部侍郎曾开等引古谊以折之,桧乃厉声日:“侍郎知故事,我独不知!”则桧之遂非愎谏,己自可见。而乃建白,令台谏侍臣佥议可否,是盖恐天下议己,而令台谏侍臣共分谤耳。有识之士,皆以为朝廷无人,吁,可惜哉!&
顷者孙近傅会桧议,遂得参知政事。天下望治,有如饥渴。而近伴食中书,漫不敢可否一?事。桧曰:“敌可和”,近亦曰:“可和”;桧曰:“天子当拜”,近亦曰:“当拜”。臣尝至政事堂,三发问而近不答,但曰:“已令台谏侍从议之矣。”呜呼!参赞大政,徒取容充位如此有如虏骑长驱,尚能折冲御侮耶?臣窃谓秦桧,孙近亦可斩也。&
臣备员枢属,义不与桧等共戴天。区区之心,愿斩三人头,竿之藁街。然后羁留敌使,责以无礼,徐兴问罪之师。则三军之士,不战而气自倍。不然,臣有赴东海而死,宁能处小朝廷求活耶!
注。此为胡銓有名的上书,力排秦桧向金求和的谬论。时高宗昏庸,下诏贬胡銓于福建新州。胡銓写诗言志,后被秦桧爪牙告发,再贬至海南,凡二十年。是时,进士吴师古将胡銓的这篇奏章刻版印制,举国上下一片沸腾。金人以千金求购,三日乃得。人们读了这篇奏折无不赞叹:“中原有人也!”后来,金使来宋,首先询问:“胡銓今安在?”秦桧死,宋孝宗即位,方启用胡銓为秘书少监,起居郎。
忠简公祠:
位于江西吉安市永阳镇院背村,祠始建于宋。长43.3米,宽4.8米,高约8米,重檐翘角,美观别致。该祠是院背村民纪念祖先南宋名臣胡铨(忠简)而建,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胡铨(),字邦衡,号澹庵]。建炎二年(1128)进士,官至资政殿学士。平生力主抗金,反对主和。擅诗文,工书法,卒谥忠简。
五公祠又称“海南第一楼”,位于海南省海口市东南。五公祠建于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祠内祭祀着唐宋年间被贬海南的贤臣名相、忠义之士,他们是:李德裕、李纲、赵鼎、胡铨和李光。李德裕在唐代文宗和武宗时两度出任宰相,他内制宦官,外抑藩镇,为国家安定作出很大贡献,后因朋党之争被贬海南岛并死于此。李纲、赵鼎、胡铨和李光都是南宋时期的主战派。李纲和赵鼎都曾两度拜相,李光是宋高宗时的参知政事,胡铨任宋高宗时的枢密院偏修。李纲等4人都是在金兵入侵的年代被秦桧等投降派迫害而贬到海南岛的。这5位精忠报国的名臣虽遭贬谪,但丹心不泯,在兴修地方公益事业、传播中原文化和培养人才方面,为当地人民做出不少贡献。
五公祠高10多米,分上下两层,木质结构,四角攒尖式屋预,素瓦红椽,三面回廊,可凭栏眺望。挂有“海南第一楼”横匾。祠内还有历代文人的题咏和楹联,概括了五公的生平业绩,表达了后人的崇敬心情。
在五公祠东侧,有一明代所建的高楼,是祭祀苏东坡的苏公祠。祠内有一座石刻苏东坡像。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苏轼被贬海南岛,曾在这里暂住20多天。他得知当地群众饮水困难,于是开凿了俘粟泉和洗心泉。浮粟泉甘美清冽,水面泛起小泡,状如粟粒,故名。1915年,重修苏公祠时增建了粟泉亭、洗心轩、洞酌轩,统称为琼园。苏公祠与五公祠相连,环境幽静,花木繁茂,有“圣祠叠翠”之誉。
五公祠及两侧的苏公祠、伏波祠、学圃堂、观稼堂、五公精舍、琼园等亭台楼阁连成一片,构成一组园林式建筑群,习惯上统称为五公祠,占地近7公顷。这里环境典雅,建筑巍峨,古木参天,花香袭人,素有“琼台胜景”之称。
明正德八年(1514年),四川巡抚熊公相嘉蜀人胡子昭精忠大义,改嘉州(今乐山)九峰书院为胡公祠,手书匾为“得胜之清”。并作祭文曰:“呜呼!君子于臣,弟子于师,义等在二,生死以之……”
七忠祠:位于山东济南大明湖北岸,是纪念明代靖难烈士铁铉、胡子昭、陈迪、丁志方、高巍、郑华、王省等七人的祠堂。始建于明代后期。
又名耿忠祠,位于四川荣县县城钟鼓楼附近,现已毁。在明廉仿史薛大夫支持下,为表彰县人胡子昭的忠义,仿嘉州九峰书院胡公祠,由荣县县令王梦魁修建。先叫耿忠祠,后改名崇仁祠,取杀身成仁之义。祠毁坏后,又在城西凤凰山建胡公祠,现胡公祠碑尚存荣县大佛寺内。(见后面的碑文)
&&祠在重庆大足县邮亭镇驿站旁,为明万历二年郡守朱咸伤邑令康圭修建。以纪念大足人胡子昭的忠义(大足县志载,子昭是大足人)。祠内供奉有子昭弟子义的塑相。此祠现已毁。
&胡氏总祠:
&此祠位于四川威远县小河镇新鼓村青狮台下面的荡边,是纪念胡子义隐居青狮台后,保存了胡氏子孙的繁衍。每当清明节,胡子义的后裔就要在此聚会祭祖。笔者1949年以前曾经在此吃过清明会,那时只有几岁。现祠堂已毁。
&胡氏宗祠:
&此祠位于四川仁寿县始建镇,1949年以前,每当冬至,胡子义的后裔就要在这里聚会祭祖。此祠已毁。
&华林书院:
&华林书院最早是胡氏家族私塾,后发展为华林学舍,华林书院,它与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齐名,称为古代江南四大书院,是宋初将其扩建为书院的。它是一所家族化书院,曾为大宋朝廷培养大批人才,仅宋代华林胡氏一门就走出进士55名,官至刺史、尚书、宰相者不乏其人,其中大多是华林书院培养的。华林书院取得显著成果,震惊宋代文坛,当时为华林书院题诗赞颂的名公巨卿有72人之多,宰相晏殊、,文学家苏轼、徐铉等均在其列,有的还来过书院讲学。
华林书院是宋代国子监主簿、教育家胡仲尧于宋雍熙初年(公元984年),在县治西南二十五公里的东麓的元秀峰下创办的一所私人书院。这里山川毓秀,环境清幽,风景如画。“神存昭旷之原,目寓清虚之境,青山拥翠,绿树浮岚,飞瀑散绕书之声,虚亭动人文之色”,有利于“沉意诗书宛,游心翰墨场”。在当时,它是一所规模宏伟、震惊文坛、名噪全国的学府,比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早扬名100多年。
碧泉书院:
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胡安国、胡宏父子,为避战乱,来到位于潭州湘潭县西南的隐山。山上有池,名“碧泉”。碧泉“色如拖蓝,投物于水中皆碧”,胡氏父子为此景色所陶醉,遂与弟子在此开荒芟草,植松竹,结庐舍,于宋绍兴二年(1132)开办了碧泉书堂,后来人们又称其为“文定书堂”。胡宏师承父学,修建和扩大学堂,讲学授徒,将书堂更名为“碧泉书院”。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四川绵竹张栻从长沙来到碧泉书院,拜胡宏为师。张栻从师不久即作《希颜录》,立志要做颜子那样的圣人。张栻经名师指点,学业大进,后来成为湖湘学派的第三代大师。
地址在江西省吉安市青园区值夏镇,傍胡氏宗祠而建,为胡銓晚年办学的地方。占地一千多平方米,匾额“读后堂”为胡銓手书。胡銓的两个儿子,十个孙子和一些相邻子弟都受教于此。文革中读后堂被毁,一九九三年修复,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在四川省荣县东兴镇胡家坝。明初,胡复初(固泰)在此教授,培养了子昭、子义两位进士和许多人才。现书院已毁。
胡氏学堂:
地址在四川省仁寿县始建镇,民国初年由胡氏宗祠创办,凡胡氏子女免费入学,培养了大批人才。
&&&&&&&&&&第五节圣谕十则&
清乾隆十八年,胡菊园修编的《胡氏族譜》,载有晚唐对胡氏的圣谕十则,现录于后:
1、敦孝悌以重人伦
父母生尔身,恩深难说尽。尔欲报亲恩,奉养不可缺。饮食须及时,衣服随寒热。百事都顺从,只要双亲悦。为弟当敬兄,有事凭兄决。为兄当爱弟,不可争口舌。这是孝与悌,人伦中大节。
2、笃宗族以昭雍睦
教尔待宗族,务必相亲敬。都是共祖生,不可分远近。九世尚同居,岂比另一姓。凶事共相帮,喜事同相庆。急难相扶持,钱财不可吝。切莫尔豪强,同宗自相斗。和气聚一团,大家必昌盛。
3、尚节俭以惜财用
俭是治家本,尔民须细听。銀钱来得难,常思有余剩。你看致富人,惜财如惜命。你看败家子,金钱霎时尽。钱去不复来,奢华当首禁。粗饭布衣裳,尤宜自安分。可省即可省,崇俭非悭吝。
4、隆学校以端士习
四民士为首,立品须端正。出入豪门中,师儒勤教训。有子先读书,日益图长进。如不善文章,可好修德行。家居能孝顺,待人能忠信。为善不为恶,便是大学问。官府必表扬,乡党皆钦敬。
5、讲律法以儆愚顽
朝廷对百姓,爱之如赤子。何故制五刑,荅杖徒流死。总因人不齐,善恶难同比。恶人不处治,为恶无底止。试看法律条,如何当得起。重罪固难熬,轻罪亦可耻。原发做好人,终生莫犯罪。
6、务本业以定民心
士农与工商,各人司一行。既在这业中,心专力当竭。就是不满意,也不轻抛弃。天不负苦功,自有好时节。倘若想别桩,就把本行歇。做下两路忙,弄巧反成掘。志向莫改移,严守心如铁。
7、训子弟以禁非为
为父教儿子,为兄教幼弟。聪明读诗书,愚昧耕田地。有本学经商,无本学手艺。就在幼小时,教训当严厉。勿令起邪心,勿令做歹事。一步一防闲,不容连匪类。生死犯罪刑,父母受连累。
8、息诬告以安良民
百姓打官司,原是伸冤屈。不能告枉状,学做坏人事。谎言终难瞒,真相见天日。诬告必反坐,反而害自己。害人又害己,千万别忘记。莫说冤枉词,莫逞讼师笔。一字入公门,九牛拖不出。
9、戒窝逃以免株连
背主私逃走,犯罪原没有。切莫图小利,与彼相亲友,窝藏在家中,藏污又纳垢。莫道人不知,终究风声漏。官来捉据孥,逐一皆追究。自己受严刑,遭连及邻右。倘遇此种人,及早相回避。
10、完征粮以省催科
田地纳钱粮,古今有定列。所征原不多,灾荒还赈济。一心早完成,此语人人记。何苦要追缴,必待签票至。尔要学富良,官免不成累。这是要紧事,节省别浪费。常存急公心,自富田园利。
第六节 祖墓 铭文
胡公满铁墓 胡公满即陈胡公,被尊为海内外49个姓氏的始祖。
淮阳胡公铁墓:全球五十个姓氏之祖墓
传闻铁墓柳湖中,满目烟光失旧踪。
千载暗留悬磐石,一泓冷浸若堂封。
&&&陈胡公墓,又称胡公铁墓。此墓位于淮阳龙湖东南的南坛湖畔,是中国陈姓、胡姓等的祖墓。陈胡公是陈国的开国始君。3000多年来,招来了世界各地陈氏、胡氏子孙的虔诚祭拜。
&&&陈胡公是虞舜的后裔,姓妫名满,他建陈国,筑陈城,兴百业,使陈国雄踞十二大诸侯国之列,卒后葬于龙湖之滨。他的裔孙多达七千多万,遍布海内外。陈胡遍天下,淮阳是我家。由陈、胡姓派生的姓氏有田、姚、虞、袁、孙、王、车等四十九个。妫满卒后,周天子谥之“胡公”,陈姓人称他为陈胡公,是陈氏的得姓始祖。胡姓人称他为胡公满,是胡姓的得姓始祖。
&&&陈胡公死时是墓而不坟的年代,但对于王侯和得高望重的文武大臣,可以在陵墓上建拜殿。因此,陈胡公墓室就建在水下,而地上部分建的拜殿也早已不复存在,考古学家曾在这里发现了西周的陶片和战国板瓦,证实了当年陈湖公墓和陈胡公拜殿的建筑情况。明朝进士王良臣在诗中写道:“巧铸铁馆藏水底,光留玉叶照人间”。据史书记载,陈湖公墓是用铁汁浇铸而成,所以又叫陈胡公铁墓。现在的陈胡公铁墓是新加坡著名的企业家陈永和先生1995年捐资修建的,只是用像铁一样的灰褐色砖墙砌成了铁墓的颜色。上面的字是我国当代书法家陈天然先生的撰书。两边的均是捐献碑。
&&&为了更好的迎接海内外八方宾朋观光旅游,政府部门已经做出了全面修复陈胡公陵园的整体规划,计划征地600亩,依次修建胡公墓前广场、石牌坊、神道、石雕、石桥、陈王花园,陈氏书院、胡公碑林、胡公祠堂、配殿等。相信不远的将来,此地定能成为广大陈氏、胡氏族人寻根祭祖圣地,成为八方宾朋观光旅游的理想之处。
宋资政殿学士庐陵郡开国侯谥忠简胡銓墓
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南19里处,有宋太守冢,就是华林胡氏始祖胡藩的墓。
位于四川省威远县小河镇新鼓村青狮台,是子昭、子义的父母固泰(名复初)、黄氏的合葬墓。墓碑完好,正中阴刻:胡氏五传祖固泰、黄氏二老之坟墓。上方有“本源”二字,两边对联是:人化千年归白鹤,地灵一穴抱青狮(见图)。小字碑文多数风化,尚可辨认的有:“金灯山”、“天堂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绩溪胡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