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大佬听过这个耳机听筒线断了怎么接,如何,换线版

查看: 10785|回复: 30
{转载}如何正确看待耳机换线问题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02:19签到天数: 118 天[LV.6]常住居民II
高档耳机买回家到底需不需要换线,线材真的就有那么大变化?是不是吹的太神,是使用者的心理作用大于实际作用么?这些疑问怕是不太了解线材的朋友最想问的问题,出现在各大论坛频率之高简直无法统计,下面一一为大家回答。 第一个问题:高档耳机买回家到底需不需要换线?我认为,不必着急换线,原厂配线,特别是欧美厂商的原厂配线虽然素质不是太高,但是从音乐的整体表现上讲,都还是不错的,特别是这些线的选用也都比较符合原厂的风格,品味一段时间有助于了解耳机风格。待到熟悉特点后,再根据自身对需要提高的地方,进行目的明确的选择,这样可以少走弯路,剩下不少银子。
&&第二个问题:线材真的就有那么大变化?是不是吹的太神?这一点我觉得变化是有的,但还要看是什么素质的线材,线材的表现和价格成正比,素质上乘的耳机升级线都价格不菲,但是带来的提升也是巨大的,特别是对欧美的耳机产品,因为原配线材普遍素质不高。但是这中间还有搭配问题,如第一个问题中说的,如果还没弄清楚耳机的特点就盲目换线,很容易花了不少钱还没什么效果,或者越搞越糟糕。耳机线材的变化不是吹出来的,但是很多朋友觉得作用不大,这是几方面造成的。
&&其一,自身的音响系统素质不是很高,换了线后,瓶颈出现在其他设备上,影响了线材的发挥。
&&其二,使用者对声音素质的变化不够敏感,对于初烧的朋友这点是很正常的,没有多少人生下来就是金耳朵,听音的敏感是可以培养的,它需要你的经验,不但是对发烧器材的了解,还包括对音乐的深入理解。自己的底蕴越深厚,对声音表现时的变化才能够越敏感。
&&第三个问题:是使用者的心理作用大于实际作用么?客观的说,这两方面都是有的,但是看怎么辨别,如上面说的,对声音非常敏感的人,他能体会到的实际提升比较明显,这种情况下,他可能没有太多的心里暗示作用,因为他已经非常了解声音的方方面面。对于声音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还没有达到很透彻的程度时,最容易产生心里暗示,能听的出变化,但是对于提升的程度和具体内容却没有十足的把握,很多时候需要心里暗示来配合感受,才能获得比较强的满足。对于变化不敏感的人,很可能根本没什么心里暗示作用,因为他很可能就不认可线材的作用。
&&关于耳机线材的作用你知道多少
&&耳机hifi的朋友经常碰到线材的相关问题,到底耳机线材该怎么认识,换线到底有没有用处,更换线材能带来多大的变化呢?
&&下面笔者与大家一一分析。 耳机上一个很容易被人忽视的环节就是耳机线材,其实如果把耳机想象成一座水库,那耳机线材就是给水库提供水源的河流,河道如果狭窄,水库就不会有充足的水。所以耳机线是耳机音乐表现的第一个重要环节,不可忽视。
&&耳机线的全称应该是耳机信号传输线,但是与一般的信号传输线又有所不同,通常的信号线是双线分离的,即左右声道各有一条独立信号线。耳机线为了方便使用,线体的大部分长度都是单线结构,即把左右声道的传输线封装在一条线内,只在即将接入耳机单元的地方分开,方便使用。 所以提问换线有没有用的朋友现在可以得到答案了,换线是一定有用的,关键在于你换什么样的线,换掉的线又是什么样子的。 大部分耳机的原装线材都是比较一般的线材,即使是高级动圈耳机的代表,如dt880,hd600和akg701之类,也都配备的是中档的铜质线材,通常上讲,原配线材的音色和平衡性都比较适合自己耳机声音的特点,但是hifi素质毕竟有限。
&&就单从结构上讲,高档耳机升级线对单线结构各自声道的屏蔽和整体耳机线的外编织避震效果都做了hifi级别的强化,能直接提升声音的素质;对比之下原配线材是没有这些专业的屏蔽和避震编制的。更别说用来传输信号的线心材料,
&&高级升级线材是远远好于原配线材的。 第三个问题,更换线才能带来多大的变化。笔者认为,只要升级线材和耳机的音色走向没有绝对的冲突,通常都能带来极其可观的变化。以hd600为例,原线音色较正,但是低频肥厚,中频死板,高频也不够细腻,声音空间层次不清晰,驱动后整体声音透明度不高,声音如同隔了层纱布,模模糊糊。但是配用高档的升级线材后,比如zu的升级线,以上问题都能明显改善,尤其是低频控制力上升,不再肥厚,整体音色活跃性灵巧性大大上升,声音鲜活感突出,空间层次清晰,立体感增加明显。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0:35签到天数: 1 天[LV.1]初来乍到
我个人的观点,不推荐换线~ 任何线都是有一定厂牌风格的!
只不过根据档次,风格浓郁和淡化程度不同!
如果换了线,肯定就没厂牌特定的味道了,变味儿了!
还有现在我看了很多便宜的线,也没什么换的价值,都是烂线!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02:19签到天数: 118 天[LV.6]常住居民II
在下也是个刚出窝的小菜鸟,所以想多发点这方面的知识,一是给跟我一样菜鸟的人学习一下,二是能多些交流
该用户从未签到
我对换线也不感冒~~在换都没原厂线看着舒服,觉得只是风格变了,音质没什么提升
该用户从未签到
我每次说这问题就被拍
TA的每日心情衰 23:06签到天数: 1 天[LV.1]初来乍到
我也纠结过这问题 后来一想自己一木耳换哪门子线 要换也先换耳朵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21:57签到天数: 1 天[LV.1]初来乍到
资深玩家可以玩,一般的就别折腾了,咱伤不起~~~呵呵
该用户从未签到
换过线,音质差别确实很大,不过好线太贵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只听原配,设计都这样了,还换线,不如直接定制好过了!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7:42签到天数: 1 天[LV.1]初来乍到
我换过线,那是因为原线断了。
本站联系方式:QQ:
Powered by手机签到经验翻倍!快来扫一扫!
编织线材后续——教你换耳机升级线
2168浏览 / 143回复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换线一般都是因为耳机线材损坏,或是在大部分人眼里,耳机的线断了直接换一条耳机就行了;对于耳机大部分玩家来说,耳机换线也是因为线材损坏,好歹几百元的耳机扔了就太败家了;而对于一些深度玩家来说,耳机换线是玩耳机的一种途径,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的听音习惯,选择自己个性的耳机线材,而线材的变化能改变耳机的声音特性。
手把手教授换线知识http://shop.taobao.com/p/rd792656.htm?spm=a1z10.1.w076.5.jnRQtR
还不错 学习了
让各大学府纷纷邀请该帖作者去就如何发表优秀网络文学为题目演讲的好帖
让各大学府纷纷邀请该帖作者去就如何发表优秀网络文学为题目演讲的好帖
诚招古河耳机线 分销商和经销商,我们可以保证批发商有百分之几百的利润空间。您什么都不需要准备,只要有淘宝店就可以了,
和我们合作,您可以做零风险生意 ,您不需担心库存和资金积压,我们代发货。
年底销售达到一定的量,还有返利。
总之风险全部我们来,利润您拿大头。
如您有意向,直接申请加入我们的分销系统,申请同意后自己上产品,和描述,然后就可以直接坐等生意分成。
我们的网址:http://shop.taobao.com
分销系统网址: http://gongxiao.tmall.com/shop/shop_product_list.htm?spm=a1z0g.5.0.0.eL7IRm&&supplierId=3009076&style=0&pagenum=1&producttype=0&catid=&sort=5
支持键盘翻页 ( 左右 )&
用户名/注册邮箱/注册手机号
其他第三方号登录正在阅读:耳机换线不仅仅是“玄学”,乱升级可是会出毛病耳机换线不仅仅是“玄学”,乱升级可是会出毛病
  【PConline 独家授权转载】本文转载自PConline自媒体平台话媒,作者老熊视界  在音频器材众多的&玄学&环节,总有不少是经常被提起的。无论是大音箱还是小耳机,有一环无论是高烧玩家还是入门小白都在关注,那就是&线材问题&。虽然现在入耳式耳机已经有了&换套如换机&的说法,但更多人关注的还是线材对于声音的改变。在讨论耳机的相关论坛上,我们还是能够看到有不少朋友在讨论换线对自己的耳机带来的声音变化。为什么要升级耳机线材?  当然还是会有不少朋友对其嗤之以鼻,以粗浅的理论来宣称&换线无用&,认为这些执着换线的朋友干的都是无用功。其实从结构上来说,线材对于声音还是会有一定的影响。我们常见的耳机线材都是用铜或者是镀银铜线来制作的,在更加高级的线材上还有混编的手法。不同的材质以及整条线缆的编制、屏蔽工艺,不同的工艺都会导致线材有不同的电阻特性和传输特性,最终产生的声音当然是不一样的。  举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不同材质、长度的线材实际对整款线的阻抗和滤波性质都是会产生&不大不小&的影响。同时,由于大部分入耳式耳机单元属于高灵敏度、低失真率的喇叭,因此线材的纯度、结晶率也会对音频这种弱电流的传输有明显的影响。如果采用太细的线材,由于内阻较大,会导致更多的输出功率耗损在导线的电阻上。但采用较粗的线材,成本也是一个问题。因此线材的用料选择和结构上,其实都是一门学问。  那么是不是每一款所谓的&升级线&,都能够合理地考虑到材质和制作工艺对于声音风格的影响。在这些年的玩机经历里面,老熊也听到不少毁三观的线材配搭。它们要么是追求片面环节的提升牺牲了声音整体,要么是没有对声音进行提升,反而让声音变得更坏。也许觉得&换线无用&的朋友,的确有经历过不少这些情况吧。那么换个角度,某些大品牌厂商自己所提供的官方升级线,是否一定会对耳机本身硬实力起到提升呢?原线该做好的事,厂商故意拖到升级线?  说到这里老熊不得不以自己朋友的亲身经历作为例子来说说了,我这位好友算是半个&老铁&粉丝,家里自用的耳机三副当中就有两副是铁三角的。而之前他也专门为它的爱机&&铁三角IM03进行过一次升级,没错入手了老铁家官方升级线AT-HDC5。在刚到手的前几天,好友美滋滋跟我炫耀升级过后的IM03如何如何好。  确实,不吹不黑,老熊在初次拿到IM03原装与升级线版本过后,对比之下也能够明显感受到声音的风格走向发生了变化,这部分改变对于标榜&听觉灵敏&的烧友们而言这差别基本是&一耳朵&的事情。具体一点说明,AT-HDC5对于IM03提升更多是是在音乐调音上的改变,最为突出的一点是原本可有可无的低频部分,至少换过线后能给人带来更多的量感和氛围,相信听过老铁动铁系列耳机的朋友应该比较能体会到这点。同时,高频细节增加、人声稍微拉近,也都有着细微变化。  除此之外,AT-HDC5对比IM03原配线材更柔软,也进一步改善了IM03原本线太硬,只不过一副当时售价2K多的耳机,线硬是真有点不应该,老熊好友曾一度吐槽IM03原装线严重影响佩戴舒适性。  总体上来说,老熊好友换过这条&升级线&至少是有提升的,只不过在我眼里这些都是原线应该做好的事情,老铁把它拖到了升级线上进行改善,额外这500块算不算故意挣粉丝钱,相信你们也明白了。但过后发生的一件事却再一次引起老熊的重视,我们在对自己的耳机进行升级之时,大部分人往往容易忽略换线会带来的其他问题。500的老铁升级线改变了声音,却也带来这个问题  是的,没错,耳机线对我们人体的适配问题。我这位好友在佩戴老铁官方升级线一段时间后,耳背的位置出现了过敏红肿的情况,幸好并没有引起更进一步的影响。官方升级线不仅会改变声音,还会对人体产生更激烈的&变化&么?为此,老熊马上百度一下网上是否有同类型的状况,结果没想到老铁家其他型号的线材也有不少人反应存在&过敏&的问题。  当然,说到这里有人肯定坐不住跳起来:过敏概率性问题老熊也拿来说,老铁黑么?其实不然,恰恰这也是很多朋友会在选择线材更换的时候易忽略的要素。对比声音的变化,这根升级线引起的身体不良反应更加让人觉得糟心。也许我们会认为这样的现象在某些线皮不过关的小作坊上出现,但这次我们竟然在官方产品上看到这样的情况。声音还可以经过不同的搭配获得更好的结果,但用户在长时间佩戴后是否感觉舒适、会不会发生过敏等和线材使用寿命,这些可比声音要重要得多了。原装正品线材存在此类问题,不禁让老熊好友怀疑厂商在设计和制作的时候,对用料和工艺是不是没有做足严谨的考虑。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仅铁三角,其他更专业、规模更大的厂商也有官方升级线影响舒适度、插头易损之类不升反降的情况发生,只不过老铁IM线材系列问题从发售至今却一直未得到解决。我们在选择升级线除了关心声音方面的变化,理应也得多考虑线材是否足够柔软、材质是不是过关等一系列问题。至于如何选择升级线,老熊打算下次专门再出一篇文章分享一下心得,三言两语想说明白这件事真不大可能。  那么我们是否要对官方升级线失去信心呢?老熊依旧更推荐的是官方升级线。回到上文的例子来看的话,老铁这条升级线至少在声音与佩戴舒适性方面有一定的提升,值不值我们另外说,起码升级线老铁有保修。反观X宝一些不良卖家售卖的DIY升级线,他们往往标榜着&默秒全&的旗号宣称自己卖的线材会对音质有多么多高的提升,且价格都挺贵。X宝某些升级线宣传文案很美好,事实却很残酷  而实质上老熊发现,它们更多是通过不同材质之间的特性,对声音风格产生影响而已,原本你的耳塞是偏均衡点的换线之后变成偏流行摇滚了,这种改变能不能算是提升,我相信各位自己权衡过后已有答案。而且,DIY线材品控问题也是普遍的,小厂商本身硬实力不过关导致我们购买到的线材无法得到保证、甚至出现不同批次产品表现截然不一的情况,这种做法和&升级&二字可算是相去甚远,对于消费者而言甚至可称得上是一种变相的欺骗。TO厂商们,我换线只为了提升,不是为了填坑  总的来说,厂商们在设计的时候由于受到成本控制影响,或者是设计周期和产品运作周期发生冲突,甚至是为了营销,针对已经发售的产品推出官方升级线材,供用户多一个改变声音的环节选项,这种做法不能说有什么错。不过在老熊看来:无论是什么升级线对于耳机来说更多的是多了一种口味选择,亦或者是对耳机本身素质潜力的一种发掘,像老铁这样把原线本来该做好的事情,比如舒适性、适配问题等等非要托到升级线甚至还没全解决,老熊是挺不喜欢这种做法。另外,某些假烧友的&什么原线不能听,换了XXX线提升明显&之类的话更是属于扯淡。如果必须通过换线才能正常发挥耳机本该有的水平,其实也就代表着该厂商原本就没好好打磨产品,为了利益仓促上市,那我们还去选择没有诚意的产品干嘛?  老熊朋友将近2000块买的IM03,铁三角是有理由把原本的线材做到&合格&的,不至于连200块的earpods都不如。一个耳机厂商无论是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还是在发布后的升级产品上,理应花上不少的心思,以为消费者创造更好的体验而努力。
外设论坛帖子排行
最新资讯离线随时看
聊天吐槽赢奖品#原创新人# 耳机换线是否玄学 — Audiosense 双动铁耳机 评测_使用评测_什么值得买
#原创新人# 耳机换线是否玄学 — Audiosense 双动铁耳机 评测
记得最早认识Audiosense这个品牌是因为微博上的一条双动圈,在同价位高频和低频还算不错的素质却有着严重的衔接问题也算不上好听,之后就对这品牌没什么关注,直到发现新出双动铁后,抱着尝试的态度拿试听机会...外观展示到手的时候是原封包装,老实说对这个包装存在着小小的失望,由于全部采用iPhone拍摄而且对自己拍摄技术不抱任何希望,将就各位了。背后可以清楚的看到耳机参数,但是这个贴纸拥有一股天桥底廉价耳机的即视感,简直无法直视。拆开后就比较有趣了,可以看到耳机包里附赠3.5转6.5的头(虽然觉得没啥用),有一条耳机线,也是为什么用这个标题的原因,还有连参数都没有的说明书(反正包装标了对吧..?)
& &外观上采用了透明带鳄鱼纹设计,做工上还算出色,并没有带来廉价感,甚至看起来还有点高端,把妹估计还可以,有待验证。另外配赠的线材经过询问后得知是镀银线材,银色略带金色的设计,要说还真有种奢华感,但是线材并不柔软比较生硬,加上用过这种线材的人都明白,要是缠起来想解开迎接而来的是满满的卡顿感,体验实在不太友好。耳机从背面可以清楚的看到动铁单元,详细型号忘记了,只记得由两颗娄氏单元组合,没用国产单元还算是良心,不过娄氏单元的应用也不是什么罕事了。使用感受&像大多评测一样,开头佩戴的舒适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体验差劲的佩戴感就算有优秀的声音表现也难以把持下去。因为习惯了绕耳式的耳机佩戴,佩戴还是毫无鸭梨的,得益于比较普遍的背面设计(公模?),舒适感个人认为还算不错,耳机腔体并不大,耳朵小的人也能轻松佩戴,稳定程度可以,套必须深入,到这里就得吐槽一下,赠送的耳机套最小就是默认的了,耳洞小的人会出现没法深入佩戴的问题...整体来讲佩戴比较优秀,当然如果不习惯绕耳的朋友,还得一定适应期。由于动铁先天性不需要开孔的设计(威士顿那种特殊的除外...),物理隔音能力对比动圈耳机有很大的优势。好比如搭乘地铁或者公交,大多动圈入耳耳机还是能感受到发动机带来的低频噪音,甚至在音量不算特大的情况下还能听见报站,而动铁就不同了(特别这种绕耳设计的),发动机的低频噪音隔绝干净许多,报站的声音必须在非常仔细的情况下才能听清,大多情况下是完全听不到报站,特别是公交车。如果过马路骑单车的话还得注意一下,要不不戴,要不注意力要万分集中,当然也不建议,如果对车站不太熟悉的话也要留意这个问题。其实说的都懂,就不唠叨了·,还是到声音部分吧:从参数上来讲,这耳机比较易推,实测在iPhone上百分之30以内的声音便能达到听音音量需求,当然也是有底噪检测效果,同样易推的耳机多数对前端控制力比较高,T260(现在才提到这型号也是不好意思)其实在iPhone上也有比较好的效果。不出所料,T260是一条流行听感的耳机,整体有一定氛围感不夸张,人声为主导低频为辅助,声音表现顺滑不刺耳,声底较厚,从第一耳朵上还是比较抓耳,有趣的是整体还算中正,没有过度渲染。另外要说一下,个人对动圈和圈铁还算有一定听音经验,对于纯动铁多数只有很短的聆听时间,请勿用力拍砖谢谢...高频:T260的高频算不上出色,在动铁单元的加成上密度还算不错,高频某地方开始有被砍的痕迹,高频表现相对较暗,中高频处保留了一定亮度,听感上比较丰满松弛耐听,解析力分离度等如果对比Gr07并算不上高,调音偏向不同是一个原因,这并不是说高频素质差,只是还不够好,不过动铁高频总有那么一股从容不迫的感觉,或许是优秀的动态表现吧。中频:中频或许是这耳机最大的特色,也是T260整体解析力最高线条感最好的部分。跟大多动圈只能走宽松饱满的人声风格相比T260似乎有另外不同的道路,对歌手的声线把握很有分寸,饱满而扎实的声线,带有一丝暖,而且在歌手高音爆发力部分也同样有很好的展现,并不会因为过分强调素质影响听感,个人认为男声表现要由于女声,主要是对于声线较薄细腻人声表达会有一定渲染的痕迹,而同价位动圈与其对比下会显得有点飘。中频乐器部分例如的中音区上,有一定突出的痕迹,不过瞬态略显不足,有点拖泥带水的痕迹。低频:T260的低频量不少、有一定下潜,对比像H297那样的流行动圈要好很多,凝聚力一般,整体声线较厚表现同样扎实,听感上收的有点慢(单从素质上讲的话不算慢,只不过低频不够干净,后面会说到),算不上松弛,耳机风格偏向多多少少造成偏科,比如在Katy Perry的《Rise》上,低频部分表现就较为无力,对欧美流行乐有点挑,但对于国内流行曲,整体低频带动的氛围感恰到好处,不同于大多欧美流行乐器带动强节奏,整体更展现歌手的情感,或许这是T260所要表达的东西。声场:高端耳机会注意更多声场上的痕迹,如果非要说声场,只可以说T260能满足流行乐,方向定位可以确定,横向乐器有点往纵向靠拢的痕迹,临场感不明显,但并不会拥挤,鉴于这是一条流行取向的耳机...好了写了那么多,跟标题有啥关系呢?首先这是一条换线后有听感有明显不同的耳机,以上的听感都是根据黑色原线写的,为啥?主要是换线后个人认为对于流行听感并没有带来更大正面效果...换官方随赠的银线,虽然同样有突出中频的痕迹,但是明显感觉到整体更加均衡和干净,染色进一步减少,高频没有原来拘束,明显更有光泽和更为明亮,而且更为细腻了,中频没有了之前略带夸张成分的饱满,更为中正,解析力上有一定提升,这是线材提升带来的效果,可以证明黑麦的线芯多少有点差...低频的表现在银线下的表现更为拘束,量少了一些,可以说更干净,不过会导致整个氛围感差一些(并不会影响中频的表现),展现出动铁单元低频部分多多少少有点敲铁皮的痕迹...还有一点致命的是,听出了衔接出现的一点点问题,前面也说过,这是一条流行调音的耳机,它的高频有被砍的痕迹,如果让这样的耳机变得更加均衡,似乎不太适合???换线后的T260对听感只有负面效果吗?不全是,它在iPhone上可以明显感受到更干净声底和展现出更优秀的素质表现,听感上开始往中频段和中高频段靠近,高频的表现在iPhone 上可以轻易的超越大多动圈表现(主要是它的高频更易控和本身更易推的原因),在iPhone略松散的低频上还保留了一定的氛围感,整体上是更为均衡和更有动铁味了,没错的黑线的动铁味并不浓...至少在iPhone上它换银线后的表现是有相当突出提升的,整体带有铁味的流行听感并不差,但是它在较好的前端下会显得比较拘束和发紧,略显夸张的瞬态和较为不足的动铁低频让整体氛围感缺失之余还欠缺那么点味道,耐听度也有一定的下降。当然个人听感部分或多或少有点主观,只代表个人意见。在此,事实可以证明:换线真不是玄学!换线真不是玄学!换线真不是玄学!不过想要通过换线带来非常大的提升,只能说是有点想多...而非官方的升级线可能在听感上带来一定的缺失,好的线材价格并不便宜,一两千换线带来的效果大多时候是不如直接升级更好的耳机的。&总结&一条入门级耳机对更换线材有敏感的表现有点出乎意料,声音素质上并不低,流行听感可以满足,随机的可换银线在可玩性上有一定提升,也不会增加成本。黑线上T260宁愿牺牲动铁独特优势也要去完成整体听感,而得益于这种动铁优势,T260做到了听感出众的同时就算优势削弱素质也不会差哪去的特点,在流行上有可圈可点的表现,对动圈换过来的人群有更强的适应性。换银线后的它更适合女声或者更喜欢中高频段听感的人群,也明显适合追求解析力和尝鲜较均衡动铁味的人群。良好的隔音、低于700的定价似乎值得推荐?我并不确定,毕竟这是一个大家不太认识的品牌。感谢大家能坚持阅读到最后,同时作为一个在什么值得买第一次发帖的新人,还希望各位大佬们多多照顾。谢谢&& &
推荐关注:
鼠标移到标签上方,
尝试关注标签~
相关热门原创
【轻众测】埃微能量运动手表P1
ViewSonic优派 M1 便携式投影机
Kelon 科龙 1P26 大1.5匹一级变频冷暖空调
水星动力Wide Wheel 猛兽版 电动滑板车
【轻众测】EraClean Keeper 汽车空调滤清器
Danny Robot 小丹机器人
福维克Kobold VK200+SP530 二合一硬地清洁机
KNOMO CROMWELL克伦威尔卷盖双肩包
小米8 智能手机
赞92评论125
赞128评论58
赞98评论52
赞1101评论445
赞678评论236
赞608评论324
赞456评论228
赞659评论360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可换线耳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