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道你的来历,为什么这么多人贬低小米

《好看》依托百度技术,精准推荐优质短视频内容,懂你所好,量身打造最适合你的短视频客户端!为什么有很多人骂小米?刘强东的一句话道出了原因_图文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为什么有很多人骂小米?刘强东的一句话道出了原因
百家号是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百度为内容创...|
总评分0.0|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2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你可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贬低小米?对于小米来说,手机是发家之本,但是对于其他手机厂商来说,确实被降维打击了,最为明显的就是魅族。魅族原本小众,口碑高,价格也高,但是自从小米进入手机市场后魅族压力越来越大,阿里资金入驻魅族后,魅族就变了。小米还影响了华为,影响了联想等等。对于其他所谓的生态,小米也是无所不入。比如插电板,公牛;比如无人机,大疆;比如笔记本,充电宝,电饭煲等等。不可否认,小米容易被贬低除了本身成为搅局者之外,还有自己的原因,小米手机需要抢购,是因为手机库存是一个大难题,预约量后提交生产可以保证减小资金压力,减小库存,于是小米手机经常,必须要抢购,而且很难抢购到。除了手机之外,许多外设也需要抢购,如小米笔记本,小米手环,小米无人机(随着产能增加,这些问题都慢慢消失)。于是,许多从手机过来的米粉买不到以上,便有所动摇于小米的发烧,也就是说,小米发布新品,除了友商攻击,也还有小米曾经的米粉,爱之深恨之切。2016年小米在产能,在品牌上注入了很多精力,相信在2017年小米会博得更多人的喝彩而不是贬低。不管怎样,都希望小米能够越来越好。小米手机缺点好多为什么这么多人用?_百度知道
小米手机缺点好多为什么这么多人用?
首先,对你这种说法存疑啊,不知道你从哪儿看出来讨厌小米的人越来越多的。 撇开你问题来源的合理性,这个现象大概就有这么几点吧。1.销量增多,用户增多,基数大了那讨厌的人自然就增多。2.小米的宣传方式。小米一直以来宣传都是以各种噱头夸张宣传为主,这种方式刚开始效果很好,抓人眼球,但是时间长了审美疲劳,厌恶感肯定就与日俱增。3.产品定位。小米一直以来的产品定位都是主打性价比,主打发烧(虽然实际上并不发烧……),这些特性吸引的人群以购买力不强的年轻人为主,这种用户特性免不了的就给小米的产品加上了屌丝这个标签。随着这些用户年龄的增长,眼界的开阔,会慢慢意识到这个标签对自己的影响,加上购买力的增加,转投别的品牌厌恶小米也是很正常的。4.长期以来的抢购模式,不管这种模式是什么样的原因,长期存在肯定是会引起用户的厌恶。 5.小米对用户或者说粉丝的培养方式。小米对用户粉丝的培养是偏向于宗教式的,小米的用户或者粉丝对小米的认可也是比较狂热的。这种狂热的缺乏理智的认可会增加其他人对小米的厌恶。6.一些事件的危机公关。小米在很多事件上的处理方式不是很妥当,比如换芯事件,比如壁纸事件,比如春运火车的那个微博,危机公关都比较差,增加了人们对小米的厌恶。 大概就能想到这么多,欢迎讨论,米粉勿喷。
采纳率:100%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内容字号:
段落设置:
字体设置:
精准搜索请尝试:
你以为你很了解小米?绝大多数中国人其实对它一无所知
来源:作者:一群研究控责编:白猫
小米科技,终于向香港联交所提交IPO申请。这事,已经成了朋友圈里刷屏的新闻、各种流传的段子,全中国估计已经无人不知。但凡提到小米上市,估计连广场上跳舞的大妈都能给你说道几句。也许你会说:小米上市老子早已知道,都刷屏成这样了,优塾君,还有啥好分析的?错,大错特错。如果你是这样想,可能会错过很多重要的东西。我只问你两个问题:1)小米上市后,究竟值不值得长期跟踪研究,谁能给出确定性的答案?2)10年后的小米会是什么模样,你能描绘吗?小米,是中国互联网巨头中相当特殊的一家,可能会是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最大规模的IPO。它,成立于2010年,仅用7年时间,营收就突破千亿人民币,这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快的速度。千亿人民币营收这个门槛,是啥概念?达到这个规模量级,谷歌用了9年,facebook用来12年,苹果用了20年,阿里和腾讯用了17年,百度至今都还没有达到。直接来看财务数据:2015年至2017年,收入为668.11亿元、684.84亿元、1146.25亿元,净利润为-76.27亿元、4.92亿元、-438.89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6.01亿元、45.31亿元、-9.96亿元,毛利率为4.0%,10.6%、13.2%。注意,2017年营收虽然高达1146.25亿,但净利润却为-438.89亿。也许看到这里,你已经没了兴趣:啥,独角兽怎么还是亏的?可是,你看到的数据,真的是你以为的数据吗?其实,如果仔细分析,其实小米的净利润不仅没有亏损,反而是盈利的。这是为啥?因为会计处理上的9个字:“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看着有亏损,但深究起来,其实挺赚钱——如果从财报中剔除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影响,实际利润应该是53.61亿。小米要上市,如果仅仅是让你看看近年来全球规模最大IPO的噱头,那就没意思了,你需要深度思考的是:小米,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它到底是手机公司、互联网公司,还是零售公司?虽然小米已经在你身边无处不在,但很可能,你自认为很了解小米,但其实,很可能大多数国人对它都一无所知。今天,我们就以小米为例,来分析一下消费电子、智能家居领域的投资逻辑,以及财务特征。在研究之前,请先看一下下面两个公式。制造业公司最基本的商业模式为三步:研发→生产→销售;互联网公司最基本商业模式也是三步:流量→平台→变现;看完,我们继续。—01—踩对几个重大的点让它短短7年就成为互联网巨头▼1969年,雷军出生于湖北仙桃一个普通家庭,他读书用功,1987年考上了武汉大学计算机系,当时,全中国听说过“计算机”这个词的人,可能都没几个。武大当时已经采用学分制,雷军刚入学就开始选修高年级的课程,仅用了两年时间,雷军就修完了所有学分,完成了大学的毕业设计,在大学时代,他已经出过两本编程教材。毕业后,雷军选择创业,仿制金山汉卡,但最终被竞争对手山寨,于是选择加盟当时国内最好的PC软件公司金山,那年他22岁。1998年,29岁的雷军,已经做到金山公司的总经理。在金山,雷军做了16年,从程序员一直做到总裁。这期间,雷军带领金山4次冲击IPO,均告失败,直到2007年才成功,当年10月,金山软件在港股上市。同年12月,雷军辞职,开始做天使投资人,投资的知名案例有UC、欢聚时代(YY)、拉卡拉、凡客诚品等。日,是雷军的一次重大转折。他从投资人的角色上,转变为创业者,成立小米科技,当时,做的是手机软件。当年8月16日,小米发布了基于安卓的MIUI系统,大受市场欢迎。日,整个硬件和互联网行业出了一件大事:苹果推出iphone 4,这款手机上首次加入了多点触控、视网膜屏幕等新功能,迅速成为爆款。当年8月,IDC发布报告,预计中国智能手机将在年内达到2600万部,较2009年增长约50%。几乎所有的PC厂商都想在智能手机市场分一杯羹。当年的中国手机市场上,海外品牌仍是主流,老大是诺基亚,其次是三星的双旗舰(S+Note)和苹果的iPhone。国产手机则是“中华酷联”(中兴、华为、酷派、联想)。日,雷军做了一个重大决定:要做手机。说实话,当时确实没信心能做到今天这样,并且被很多人挖苦、连番唱空。当时小米有三个产品:MIUI、米聊、小米手机,采用的是互联网直销的方式,自建小米商城和社区,先预定,再生产、发货。手机设计是由挖过来的摩托罗拉硬件团队完成,生产由富士康和英华达代工。操作系统就是小米自主研发的MIUI。日,小米手机第一次正式网络售卖,谁也没想到,5分钟,30万台手机售罄。此后的2012年,小米手机销量719万台,其中约70%来自互联网渠道。2013年,小米遇到一个新的重大节点:对外投资布局生态链,快速扩张品类,当时扩张的消费电子品类,逐步组合成后来“基于物联网的IOT战略”。当年,小米手机销量1870万台,再创新高,同时推出电视、路由器等家电爆款。2014年,对外投资力度猛增,从2013年的8笔升至40笔,此后每年都保持在40笔左右。▼2014年,小米推出红米Note、小米4,此外,还推出新的消费电子品类,如空气净化器、手环等。据IDC数据统计,2014年,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据市场份额的12.5%,排名2014年度第一。2015年,小米开始尝试线下销售,开出零售店小米之家。随后,跟着线下零售店扩张的步伐,品类上继续推出净水器、小米电视2S等产品。可是,这一年,发生了一些不好的事。2015年小米手机销量开始疲软,全年销量增长不及预期,只有7000万台,没有达到预期8000万的目标。当年,国产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第一的是华为,销售量突破1亿台。华为崛起的密码,在于其自主研发的麒麟芯片,大幅提升了性能。小米力推的Note由于没跟上指纹识别技术趋势,成为其失败的旗舰机型。同时,小米早期高速增长中掩盖的一些基础不够扎实的问题开始暴露出来:供应链基础不稳,公司管理也有粗放疏漏的地方。2016年,小米的智能手机业务下滑。IDC数据显示,小米2016年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智能手机销量(出货量)同比下跌分别为:32%、38.4%、42.3%、40.5%,全年出货量同比下跌达16.72%,市场份额也从2015年的15.1%下跌到8.9%,跌出世界前五的排名。这一年5月,雷军亲自接管手机部,开始直接推动“供应链+管理+品质”的全面补课。2017年2月,小米发布首款自主研发芯片澎湃S1,成为了苹果、三星和华为之后,第四家拥有自研移动SoC的手机厂商。这时,雷军的补课计划开始展现成果。随后,小米手机的销量开始回升。第二季度出货量2316万台、第三季度出货量2760万台、10月份单月出货1000万台。10月份就完成了1000亿元的营收目标。2017全年,小米智能手机销量为9141万台,同比增长64.97%。用雷军的话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手机公司在销量下滑后能够成功逆转,除了小米”。截至2018年3月,MIUI月活跃用户大约1.9亿,拥有5个以上非智能手机或笔记本计算机的小米互联产品的“米粉”超过140万。经过用户事先允许已在云服务中累积收集了超过230PB的专有数据。全国共有331家小米之家,年坪效高达27万元人民币,在零售领域世界第二,仅次于苹果的年坪效40万左右。据艾瑞咨询数据,在物联网领域,小米已连接设备数量(除手机、电脑)占据1.7%的市场份额,为世界第一,超过苹果、亚马逊、三星等。▼此外,小米还投资了超过210家公司,其中90多家做各种智能硬件和生活消费品,这就是业内通称的“小米生态链企业”。据艾瑞咨询基于2017年出货量的统计显示,全球第一的移动电源、空气净化器和电动代步车公司及中国大陆第一的智能穿戴设备公司,均是小米投资的公司。综上来看,小米的发展历程中,主要做对了4件事:1、通过高性价比智能手机获取用户、流量、数据资产;2、通过在线售卖,提升供应链效率;3、大量投资孵化、扩张消费电子产品品类;4、推出线下零售店;—02—看似巨亏400亿其实仔细拆解,盈利还不少▼小米集团,是目前港股第一家采用不同投票权架构申请上市的公司,股本分为A类股份及B类股份,同股不同权。A类普通股的投票权为B类普通股的10倍。A类普通股全部由雷军及林斌持有。实际控制人为雷军,投票权比例为31.41%。▼直接上业绩:2015年至2017年,收入为668.11亿元、684.84亿元、1146.25亿元,净利润为-76.27亿元、4.92亿元、-438.89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6.01亿元、45.31亿元、-9.96亿元,毛利率为4.0%,10.6%、13.2%。看到这个数据,估计你有点懵:作为一家真正的独角兽企业,成立7年营收破千亿,但是怎么2017年还巨亏438亿?由于小米在香港联交所上市,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利润表中有一个特殊的科目,即“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上市前,小米通过发行可转换优先股的方式进行了多轮融资,这部分融资,会在报表中形成金融负债,计入非流动负债中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按照国际会计准则,这部分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需要计入当期损益,最终影响利润。如果企业的估值上升,那么,账面金融负债会上升,由于此处处于负债项,负债增多,在利润表中,就会体现为利润降低;反之,如果企业估值下降,负债中的金融负债减少,那么,利润就会增加。此处,需要等到上市后优先股转为普通股,才不会再影响公司利润。这笔实际并不存在的“账面亏损”就会消失。其中,2015年、2016年及2017年末,小米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分别为-87.59亿元、-25.23亿元、-540.71亿元。所以,如果你只从财务角度来看:小米的估值越高,这个数值负数越低,账面上看小米亏的也越多。但是,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如果以国内的会计准则来看,优先股具有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双重性质,在实操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划分为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核算。如果划分为金融负债,采用实际利率按照摊余成本核算;如果划分为权益工具,作为报表中的权益类科目核算。但不管怎么分,都不需要随公允价值的变动重新计量,不会影响利润。注意,以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下,小米调整后的净利润为-3.04亿元、18.96亿元、53.61亿元,净利率为-0.5%、2.8%、4.7%。也就是说,事实上小米2017年的盈利为53.61亿元。不过,实际上,如果看小米的业务运转情况,另一个指标“经营利润”其实更有参考性。招股书显示,小米2017年经营利润122亿元,同比大增223%。此处,给你一个思考题:小米为什么要以优先股的方式进行融资?答案:为了不稀释控制权。优先股(Preferred stock)的定义为:股份公司发行的、优于普通股股东分取公司收益和剩余财产的股票,是一种介于股票和债券之间的混合证券,有以下特点:▼(图片来源:公开资料、优塾投研团队整理)—03—小米的商业模式如何拆解必须要这么研究▼小米科技主营业务包括: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智能电视、智能音箱、智能路由器等,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消费电子产品。其中,智能手机业务占比最高,但IOT(物联网)设备收入增长较快。毛利结构分为为手机、生活消费品、互联网服务(广告及其他增值业务)。目前其毛利贡献的主力为手机业务及互联网服务。▼小米的手机业务,上游为芯片零部件,CPU、内存、摄像头、手机屏幕、外壳、电池等零部件,据wind数据,小米的主要供应商有欧菲科技、长信科技、合力泰、闻泰科技、欣旺达、深天马、三环集团、蓝思科技等。▼在Iot与生活消费品设备业务方面,其上游为小米系参股投资的设备生产公司,年,小米向关联方支付的采购金额为4.82亿、10.27亿、19.31亿。未来三年,小米设定的关联采购上限为38亿、65亿、104亿。▼▼小米的下游直接面对消费者,但注意,目前其海外业务逐年增加,尤其是印度,据IDC统计数据,2017年,小米已经成为印度按出货量计排名第一的智能手机公司。▼三大块业务中,我们主要来看手机和生活消费品业务:手机业务上,小米的商业模式可分为三步:研发、生产、销售,赚的毛利率为0.3%、3.4%、8.8%;IoT与生活消费品业务上,小米的商业模型为:投资——合作研发——采购——销售。赚的毛利率为0.4%、8.2%、8.3%;此外,还有一部分利润,是“投资收益”,2015年到2017年,小米的投资收益(按照港股采用的国际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入损益之投资公允价值变动+分占按权益法入账之投资亏损)为27.21亿、25.77亿、61.4亿。要研究小米的盈利模式,必须吃透:研发+投资、生产+采购、销售这三步,我们挨个来看。—04—研究小米的财务密码一研发+投资▼先看自主研发数据:2015年到2017年,小米研发投入为15.11亿元人民币、21.04亿元人民币、31.51亿元人民币,占收入的比例为2.26%、3.07%、2.75%。拿两个同业做个对比,年,苹果的研发费用为80.67亿美元、100.45亿美元、115.81亿美元,占营收的比例为3.45%、4.66%、5.05%。年,华为的研发投入为596.07亿元人民币、763.91亿元人民币、897亿元人民币,占收入的15.1%、14.6%、14.9%。这个数据对比下来,乍一看,小米在自主研发上的投入少于其他两家竞争对手。不过,如果接下来仔细看完它的商业模式,就能明白为什么看上去研发投入低了:1、首先,它的整体费用率很低,这就是雷军所说的“高效”,而小米的研发费用占了整体运营费用的三分之一。这个比例在同业内,算是很的高了。因为,更多的研发,是由其投资的生态链公司实施。2、其次,招股书显示,小米的研发人员有5500多人,占了公司总人数三分之一。而对这5500多人,小米发给了公司总三分之一的股权进行激励,而且大量的核心员工团队都是在中早期加入,团队非常稳定。针对这些研发人员产生的股权激励费用发生在前几年,未计入招股书展示的最近3年的报表中。3、再次,小米的研发投入非但不低,反而手笔很大。4月25日雷军说:“创新除了投钱,关键还是看人。”小米的研发效率,除了投入资金之外,还得看几件事:研发团队是否优秀、高管团队全部是研发出身、对研发体系是否能有高效管理。之前我们研究过一些医药类和TMT公司,尽管研发投入极高,但一把手并没有研发背景,这样的研发投入,其实要打折扣。▼再看对外投资。这部分投资会计入非流动资产中的两个科目“按权益法入账之投资”、“按公允价值计量之长期投资”。年,小米的账面的非流动投资总额为101.2亿元、142.18亿元、205.68亿元。但注意,如果计入“按权益法入账之投资”,即小米认定对投资方存在重大影响(相当于A股的“长期股权投资”,以权益法计量)。如果计入“按公允价值计量之长期投资”,则小米认定对投资方不具备重大影响(相当于A股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这部分投资中,按公允价值计量之长期投资占比为82.91%、86.96%、91.68%,这个数据说明,小米对外部投资多为小比例参股。雷军在招股书前长信中所说的“开放生态”,指的就是这个了,其实翻译成会计语言,就是以上的几条。那么接下来,问题来了:这样的布局,必要性在哪里?是否合理?以优塾手环生产厂为例,如果我自己要做一款手环。大致需要经历以下商业流程:研发设计、融资、生产、打品牌、铺渠道。其中,融资、品牌、渠道三大环节,是关键环节。品牌和渠道成本,会吃掉很大一部分毛利,并且,这些钱即便花出去,销量也未必好。这,就是全球大多数消费电子生产商的生存现状。但是,如果进入小米生态链,成为小米参股投资的公司。那么,你会发现,融资小米给解决了,品牌小米也解决了,销售渠道小米的线上平台及线下零售店也解决了——你需要做的,就是回归制造业的核心:做好研发、制造两个环节。注意,这样一来,同样一款手环,对制造商来说,省掉了很大一部分成本。这就是刚刚在美股上市的华米科技身上发生的事。▼华米科技(HMI.N)是小米系的第一家上市公司。2014年1月,小米投资华米科技,推出小米手环,据2017年第三季度数据,华米占据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市场的13.7%,排名世界第一,小米旗下基金PeopleBetterlimited持股19.3%。2015年到2017年,华米科技的毛利率为12.34%、17.74%、24.16%,净利率为-4.22%、1.54%、8.15%。以2017年为例,销售费用率为2.15%、研发费用占收入比例为7.52%。我们拿智能手环领域曾经的老大FITBIT(FIT.N)来做个对比——其2017年的毛利率为42.76%,销售费用率为25.68%、研发费用占收入比例为21.23%,因此,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使毛利率高于华米,但净利率方面远低于华米。甚至,还出现了亏损。来感受下FITBIT的股价画风,都快跌成狗:很明显,小米的参股,能够大幅降低这些小米系公司毛利与净利之间的费用。而对小米来说,则可以依靠其大规模的出货量,获得零售毛利,以及对其股权的投资收益。所以,同样的手环、充电宝、代步车、加湿器、空气净化器……小米能够维持低价、高性价比的秘密,都在这里:集成化成本优势。2015年到2017年,小米的投资收益(公允价值计入损益之投资公允价值变动+分占按权益法入账之投资亏损)为27.21亿、25.77亿、61.4亿。—05—小米产业链的重要关键环节采购、生产流程中你不知道的细节▼再看第二个环节,生产/采购。小米的手机生产采用代工模式,生活消费品业务则主要为向关联方(生态链公司)采购,此处,涉及三个财务科目:应付款项、应收账款、存货,我们挨个来看。1、应付款项——主要为存货应付款项及许可费,2015年末、2016年末、2017年末,分别为142.26亿元、175.77亿元、340.03亿元,贸易应付款项周转天数为76天、95天、95天。周转天数越来越长,占用供应商款项期限延长,代表话语权有增强趋势。2、存货——小米的存货主要有原材料、制成品、产成品等,其中原材料、制成品占比较大,主要是预计推出新产品采购的材料,以及预备的较受欢迎的产品,报告期内分别为86.43亿元、83.78亿元、163.43亿元,占营业成本的比重为13.48%、13.69%、16.43%,存货周转天数为49天、51天、45天;3、应收账款——2015年至2017年,小米贸易应收款项分别为14.70亿元、20.90亿元、54.70亿元,大多为应收中国大陆和印度渠道分销商及客户的款项,以及互联网服务发展相关的款项,占收入的比重为2.20%、3.05%、4.77%,应收款项周转天数为7天、9天、12天。我们以现金周转天数为指标,综合来看这三个会计科目。所谓现金周转天数,即企业在经营中从付出现金到收到现金所需的平均时间。计算公式为:现金循环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2015年至2017年,小米现金循环周期分别为-20天、-35天、-38天。这个数据是啥水平,我们找几家公司来做个对比:消费电子领域的代表公司苹果,年,现金周转天数为-50天、-68天、-80天。家居家电领域的代表公司美的集团,年,现金周转天数为4天、1天、7天;格力电器,为-81天、-78天、-58天。惠而浦(A股),现金周转天数为36天、35天、22天。TCL(A股),现金周转天数为31天、22天、19天。话语权谁优谁劣,一看便知。—06—研究小米最重要的财务密码零售业,就两个字:坪效▼最后来看销售环节。2015年到2017年,小米销售及推广开支分别为19.13亿元、30.22亿元、52.32亿元,占收入的比重为2.9%、4.4%、4.6%;主要是线下推广、在线推广、广告费用。线下推广,主要是在轨道交通站点、广告牌,住宅和商业楼宇投放。在线推广,主要是在电影及电视剧、网络视频平台、受欢迎的移动应用程序及搜索引擎投放广告,以及名人代言等。苹果——营销费用分别为143.29亿美元、141.94亿美元、152.61亿美元,占收入的比重为6.13%、6.58%、6.66%。从销售费用上来看,小米其实低于苹果。接着来看销售模式。小米分为两种,一种为线上,即最初切入智能手机赛道时采用的线上电商模式;另一种为线下,即近年来异常火爆的零售店小米之家。第一,线上模式中,小米通过小米商城进行线上直销,顾客下订单付款后,小米再发货。在这个模式下,客户预付的钱会计入客户预付款科目,客户收货验收后确认收入。报告期内,客户预付款分别为5.31亿元、18.36亿元、33.91亿元,占营收的比例为0.79%、2.68%、2.96%。由于这个指标受电商平台发货的影响,横向对比同业的参考意义不大,不过从横向对比来看,电商的销量有所提升。第二,线下店的销售,可以通过一个重要指标“坪效”来看。坪效是衡量实体店经营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指单位面积(比如每平方英尺或每平方米)的年度销售额。根据艾瑞咨询,2017年在全球零售连锁店中,小米之家自营店的坪效名列第二,约26万元/年。这个数据啥概念,我们拿一些零售公司做个对比:2017年,苏宁易购(家电3C店)的坪效为1.8万元;根据eMarketer数据,2017年8月关于实体店坪效的数据,苹果坪效为5546美元,折合人民币约40万元;2017年,益丰药房的坪效约为2.3万元/年;2017年,永辉超市的坪效约为1.29万/年数据上看,小米之家的坪效远高于其他零售线下店,是其十多倍。这个数据在全球范围,仅次于苹果。—07—也许,我们正处在一个大时代的转折点上▼根据IDC统计,智能手机设备总数量由2015年的28.71亿部增至2017年的36.65亿部,复合年增长率为13.0%。预期于2022年将达到47.98亿部,2017年至2022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5.5%。4月9日,工信部旗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2018年3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报告显示,月,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8137万部,同比下降26.1%。其中,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7586.4万部,同比下降27.9%。看上去,手机这个市场,正在面临4G到5G之间的瓶颈期。不过,还好在这个数据之前,小米已经开始在消费电子、家居方面扩张品类。可以说,它已经不是一家手机公司了。而招股书中重点提及的小米建成全球最多的消费级IoT平台,连接超过1亿台智能设备;以及小米互联网业务的一系列指标都强烈透露出,小米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而硬件只是获取用户的入口和手段。大概是因为这个原因,雷军才敢在披露招股书前,公开承诺,小米硬件综合税后净利率永远不超过5%。这就能理解雷军给小米下的定义: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企业。目前,小米的业务中,手机占比为70%,并且呈逐年下降趋势,物联网可连接设备是它新开辟的赛道。根据艾瑞咨询,全球消费级物联网硬件销售额由2015年的3063亿美元增加至2017年的485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6.0%。预计于2022年将达1.55万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6.1%。中国大陆消费级IoT硬件销售额由2015年的715亿美元增至2017年的1188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8.9%。预计于2022年将达3118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1.3%。其中,智能家居以及可穿戴设备两个赛道,在整个消费级IoT硬件领域,占比超过60%。▼目前,除去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外,小米在消费级IoT硬件领域占据最多的市场份额,甚至超过苹果、亚马逊、三星、谷歌等。通过小米的平台如“米家App”,可以控制如空气净化器、智能电视、体重秤等设备。而这些设备,大部分由它投资参股的公司制作。当下的资本市场,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家居、车联网等概念一度泛滥,但实际上,最终落地到应用层面,主要就是家电家居,以及汽车两大消费场景。从小米的产品线来看,其切入场景为家庭,其市占率第一的空气净化器、代步车、移动电源、手环等新品类爆品,都围绕着家庭场景。(此图仔细看,其实藏着很多玄机)▼(图片来源:小米官网)如果你仔细看它的官网,你会发现,它连插线板、床垫、枕头、台灯这类传统家居产品,都已经开始覆盖了。好多人说小米“不务正业”,那是因为你没有看到家居家电领域的未来场景。可能就在不远的将来,两大确定性的趋势就会到来:家居电子化、家电智能化、家居家电一体化。未来,很可能不会再有家居家电的差别,所有的家居产品,都将是电子化的家电产品。这不是科幻小说,而是已经能清晰可见的趋势。未来,你的床、沙发、桌子、椅子,都将是电子化的产品,能感知你的数据,进而优化产品性能,而不再是一台冷冰冰的死物。如果把视野放到10年后,你会发现,小米很可能成为家居电子化时代的“宜家”。并且,在小米的商业模式之下,收集用户信息,进而改进产品、开发爆款将变得更加容易:第一步,通过智能手机等设备覆盖流量,建设品牌;第二步,通过投资扩充品类,搭建消费电子的制造和销售平台;第三步,通过零售、投资收益、广告及增值服务三种渠道来变现;第四步,利用软件获取的合法用户数据,开发更多爆款消费电子及家居产品,为用户提供基于内容和生活、咨询服务的互联网服务;没错,分析到这里,你会发现小米和宜家,越来越像。甚至可以说,未来它很可能会超越宜家。2016年,宜家收入为351亿欧元,净利润42亿欧元,2011年起一直稳坐全球家具行业第一。2017年,宜家收入为363亿欧元,净利润25亿欧元。注意数字背后的细节:宜家的利润为何下滑,这个问题,留给你自己思考。小米上市,或许对你来说仅仅是一条朋友圈疯传的八卦新闻,但是,也许你想不到,没准你正踩在一个大时代的转折点上。1983年,巴菲特以5500万美元收购内布拉斯家具店90%的股份,“内布拉斯家具店”是全美最大的家具零售商,由著名的家居业铁娘子“B夫人”经营,此后10年间,B夫人的家具店,给巴菲特贡献了8000万美元利润,成为巴菲特最著名的投资案例之一。这,或许就是小米背后的投资逻辑。综上来看,本研究报告的所有研究逻辑如下:1)别再跟我说小米是一家手机公司。其实它的商业模式,是:通过手机等终端来引流,通过零售、投资收益、广告及增值服务三种模式变现;2)从财务角度拆解小米生态链:小米以少量参股形式,投资消费电子及家居产品制造公司,在研发方面采用合作研发的形式,共用小米品牌、供应链、销售渠道,以此大幅降低消费电子产品的价格、提升性价比,使得小米产品经常能够封杀品类,成为“价格杀手”。3)小米商业模式之下,能够以低成本、低价、数据优势,快速推出爆品,建立价格护城河,导致非小米系企业,在同一品类上很难竞争。3)因此,如果要研究小米,需要重点研究小米的爆款产品,以及供应链效率,以及线下店运营效率。目前来看,在供应链方面,小米的现金周转天数逐年下降,2017年为-38天,话语权持续增强。线下店的坪效高达26万/年,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苹果,远高于其他零售业同行。4)在资本市场,韭菜们常常追捧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智能家居等概念,但其实,这些概念必须通应用场景落地,否则只能是故事。之前我们研究过物联网领域,目前来看,这个领域最终落地的重要应用场景,一是家庭,二是汽车。智能家居的方向,在未来到5到10年都确定可期。5)如果想在智能家居领域有所作为,硬件制造、软件基因、数据优势缺一不可。如果按照这三个点构成的三角模型来看,即便手机巨头苹果、家电巨头美的、通信巨头华为、软件巨头微软、社交巨头腾讯、电商巨头阿里,似乎都缺了点什么。而以这个模型来看小米,你会发现什么?它在各大巨头的夹缝中,开辟了一块独特的领地。5)小米和宜家,真的很像。不信你看看宜家的商业模式: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渠道、统一供应链、相近设计风格、以OEM模式快速扩充品类、在全球范围以零售店形式扩张。唯一的不同,是宜家几乎没有对外投资。这一点其实很好理解:宜家卖的都是传统家居,基本不需要大量技术研发。6)家居电子化、家电智能化、家具家电一体化。在这个确定的大趋势下,小米将成为升级版宜家,这个结论,是不是挺雷人的?但是,我们相信这个逻辑的闭环,不信,可以10年后来检验。7)最后按照惯例提示一下风险因素:一是,小米的商业模式下,手机等智能设备是核心环节,这些设备的销量必须维持增长,否则可能影响整个体系。二是,在其生态链的投资布局下,从财务角度,会出现较多关联交易,以及长期股权投资。三是,其体系和我们之前分析过的上汽集团类似,未来业绩增长可通过长投、并表来调节,所以要密切关注分红、融资、质押、担保等情况。四是,小米作为独角兽,一旦上市,必定会被爆炒,估值可能会炒到虚高,需要关注合理估值水平。本案估值高低,相信看完数据你会有自己的判断。我们只负责基本面研究,不负责你的交易体系。后续的思考,需要你自己独立完成。
软媒旗下软件:
IT之家,软媒旗下科技门户网站 - 爱科技,爱这里。
Copyright (C)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你可知道你的来历歌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