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android手机病毒怎么清理为什么那么多

小编惨痛经历告诉你,智能手机是否会中病毒!
ios,安卓,塞班及其他要知道手机是否会中病毒,要先了解手机都有哪些系统,如图塞班及其他直接排除掉,这些棒棒机不会中毒的放心,ios和安卓这种具有一定开放性的智能手机会中毒。ios苹果手机首先就苹果手机来说,没越狱也是不会中毒的,毕竟苹果是个闭环系统,各环节都把控十分严格,这点没毛病。安卓机那么回到安卓,安卓的手机就容易中病毒得多了,因为谷歌开放了包括短信,电话等所有的权限。那么哪些操作会让安卓手机中病毒呢?我们就一起来看下,首先大家都知道在网络看一些羞羞的视频都要你安装一些莫名其妙的播放器,注意了,这些玩意就很可能是病毒。羞羞的视频安装莫名其妙的软件也是容易中招的,例如下图这些魅惑的老男人杀器。各种莫名其妙的软件root手机非必要情况不要去root手机,这样会让手机羸弱营养跟不上,病毒来了之后招架不住。
(来源:baijia.baidu.com,如对本网转载内容、版权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
安卓网官方微信
微信号 Hiapk2013
这里有最无节操的小编和最鲜辣的资讯!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android手机病毒来源有哪些?_百度知道
android手机病毒来源有哪些?
除了安装软件,还有别的可能会导致感染病毒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以目前来看还是在安装软件上可能性多一些。不管如何,这个病毒要运行肯定是要通过用户在不知不觉当过给他一些权限才可以的。比如我们安装软件时经常会提示:该软件需要获取以下权限才能运行:读取SD卡、读取联系人、网络权限等等。问你是否要安装。这个如果权限要得太多的,你自己得注意一下了,还有涉及到特殊位置的,如设备管理器这样的敏感权限最好不要给,以及ROOT!~可能最后一个会比较有争议吧,但安全的事就是这样的!~其他方面基本上不会有中毒的可能性,包括传输文件这个过程本身不会造成中毒,但是传输的内容是否有毒,这个就需要你自己来判断了,安卓的机器是不会自己判断的!~ 一切手机上的病毒最终都有三个特点:1、依赖于网络;2、获取与一般应用不同的特殊权限,并以此扎根于你的手机(卸不掉,关不了)3、表面上长得跟一般应用没啥区别,蒙蔽你那无暇顾及细节部分的双眼!~总之病毒之事,防为主,杀为辅!~以上!
采纳率:79%
浏览网页,扫描二维码,接受短信等等都可能中毒
传文件也有可能。。。。病毒只是发发增值短信。。。让你多损失点钱。。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android手机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我用惨痛经历告诉你,智能手机是否会中病毒!尤其是苹果手机我用惨痛经历告诉你,智能手机是否会中病毒!尤其是苹果手机人生路要有爱百家号要知道手机是否会中病毒,要先了解手机都有哪些系统,如图塞班及其他直接排除掉,这些棒棒机不会中毒的放心,ios和安卓这种具有一定开放性的智能手机会中毒。ios苹果手机首先就苹果手机来说,没越狱也是不会中毒的,毕竟苹果是个闭环系统,各环节都把控十分严格,这点没毛病。手机中毒一般是因为安装了一些不良应用而造成的,但是因为苹果自身系统相对比较封闭,对APP的也非常严格,所以苹果手机中毒的可能性很低。当然,如果你的iPhone已经越狱过,这就难说了那么如果不是手机中毒,那是什么情况呢?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字符串编码的问题,不排除苹果原先的字符编码存在问题或者后期更改错误的情况。二是可能存在刷榜的问题,也就是ASO(应用商店优化),可能是众多应用恶劣竞争的结果。不过在该搜索页面的众多问号中,QQ依然坚强的存在着,实力不容小觑呢?苹果手机会中毒吗?下面听听网友的看法1会,只要你这个手机联网,就存在中毒的可能。苹果手机由于它的系统封闭性,安全系数相对安卓会高些,只是相对。举个例子,美国总统用的苹果手机都得特制,他咋不去大街上随便买个苹果机。为什么,因为市面上卖的苹果机在黑客眼里,那都是菜菜,分分钟让它中毒。2没有越狱的手机漏洞比越狱后的漏洞少【基于ios系统的封闭】。  手机漏洞都是不可避免,漏洞发现后的及时修复显得尤为重要,悲剧的是,安卓系统过于碎片化,发现漏洞后仅能依赖安全软件防范。  但苹果的iOS系统得益于高度集中化的生态环境,很容易通过系统升级的方式将漏洞修复掉。不难看出,苹果每一代重大升级背后,安全性提升都是重要原因。  很多消费者涉及银行和账号类交易,都会选择在iOS平台,而选择安卓平台的概率稍低。这也说明,常常更新的iOS系统的安全性得到普遍信赖。3任何手机都会中毒,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只不过苹果手机基于IOS系统,安全系数要比安卓高很多,即使这样也不能说苹果手机就不会中毒。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人生路要有爱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生活是用来与人分享而不是用来自私的占有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腾讯2016手机安全报告:大数据揭秘8大手机安全风险
  ▼ 50%的用户认为自己的手机使用环境比较安全,另有21%的用户明确表示对手机使用安全性存在担忧,目前手机使用的整体安全性还有待提升。  iOS系统用户对自己的手机安全保护评价最高,安全性认可达到61.8%。  ▼腾讯手机管家大数据显示,三年的同期数据对比,手机病毒感染用户数翻了6倍,垃圾短信数从的两年同期增长近50%。可见手机安全防护正在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手机安全环境正在逐年恶化。  ▼随着手机病毒包的快速增长,病毒查杀次数也以千万级的增速做出回应,但是从病毒查杀的趋势来看,病毒防线建设的压力在逐渐上升。  ▼近些年来,大量不法分子从PC端转移到手机端,使得手机诈骗数量激增,手机端成为网络风险危害的高发地。  在本次调查中,32.3%的用户明确表示自己曾经在手机上遭受过风险危害,低线城市(四线及以下)用户更容易遭遇手机安全危害。  ▼2016年上半年,感染手机病毒的用户超2亿人次,并且呈现出逐月增长的趋势。仅6月单月感染手机病毒的用户数就约等于2013年整个上半年病毒感染的用户数,手机安全形势非常严峻。同期,手机病毒包每月以百万级速度增长,上半年新增病毒包918万。  ▼支付类病毒危害大传播广,每月感染用户两百万以上,支付类病毒包较2015年同期增长翻倍,2016年上半年新增手机支付类病毒包约32万。  ▼手机病毒遍布各个省份,危害地域涉及全国,其中华北和沿海省份是重灾区,用户中毒的比例近两成。  支付类的病毒,在江浙、广东沿海等经济发达省份传播较广,在北京上海等移动支付普及较好的大城市,用户中毒比例相对更高。  ▼危害手机安全的另一重要因素垃圾短信,在2016年上半年每月发送数千万条,上亿用户不胜其扰。其中性质恶劣的诈骗短信占比11.8%,仅六月单月发送条数达到七千万以上,严重危害了用户使用手机的安全性。  ▼诈骗短信每年大幅增长,屡禁不绝,2016年上半年可识别的诈骗短信近五千万条,从每月趋势来看,数量还在持续上涨,平均每天向用户发送近300万条。诈骗类型五花八门,用户防不胜防,其中热门节目中奖、冒充房东转账和赌 博诈骗最为普遍。  ▼沿海省份和西南地区用户投诉垃圾短信的比例较高,反映出这些地区的垃圾短信发送频繁,严重影响了用户的手机使用体验。  相对而言,大城市是垃圾短信举报最为集中的城市,除了垃圾短信发送更为密集之外,大城市用户的识别和举报意识更强。  ▼2016年上半年标记的骚扰电话数量有所减少,但是这并不表示来自骚扰电话的手机安全危害降低,上半年标记的骚扰电话数量高达3亿多条。从每月的趋势来看,每月新标记的骚扰电话数量仍在四千万条以上。  ▼近三成的骚扰电话是诈骗电话,2016上半年每月标记的诈骗电话号码上千万条,意味着每月有数千万用户面临诈骗的风险。还有广告推销,房产中介等骚扰电话,严重影响了用户的日常生活。  ▼东部沿海和中西部省份的用户,举报骚扰电话比例相对较高。  中西部省份人口较多或者互联网化略慢,语音通话相对频繁,因此也是骚扰电话较为集中的区域。特别是这些省份的省会城市和经济相对发达的大城市骚扰电话更为频繁。  ▼诱骗欺诈、恶意扣费、隐私获取是用户遇到最多的三类手机安全危害, 同时在未遭遇安全危害的用户中也流传较广。  远程控制这类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危害手段在实际骗局中运用有限,但用户意识度很高。  ▼值得注意的是,占比高达82.8%的资费消耗类病毒,用户感知并不明显。此类病毒的数量大,隐蔽性很强,危害宣传相对较少,如果用户不是特意查询很难发现。  而用户感知明显的隐私获取,恶意扣费等危害从病毒数量的角度来看,并不太多,只是因为危害后果明显或宣传广泛才更容易被用户识别。  ▼实际遭遇过手机安全危害的用户表示,手机软件捆绑下载、短信链接、资源站是最容易遭遇手机安全危害的渠道。  用户对各种渠道危害广度的感知基本与实际遭遇用户比例一致。手机扫描二维码这种商家推广形式被广大用户认知,47%的用户认为这种方式容易带来安全危害,但实际通过扫描二维码而遭遇危害的用户只有13%,危害广度被放大。  ▼无意下载的恶意软件与热门节目中奖在诱骗用户上当中并驾齐驱,成为成功率最高的诱骗手段,对于热门节目通知中奖的骗术,用户警觉意识还需要提升。  木马病毒入侵、假冒银行、假冒熟人借钱也是不法分子常用的伎俩,用户仍旧需要小心提防。  ▼在遭受过手机安全危害的用户中,48%用户表示有一定的金钱损失,且多为男性。  用户损失的金额最集中于10元以下的小面额,其次处于51-100元,但是在1000元以上的大金额上,损失用户的比例占到14.1%,数量不少。  在遭遇金钱损失用户中,人均损失为129元,一线城市用户受骗金额最多。  ▼如遭遇到手机安全危害,用户表示会联系相关机构,进行账户挂失,并向公安机关举报,考虑最少的是“不去处理”。而在实际遭遇危害后,受害者往往只是停留在向身边人讲述宣传,甚至是不去处理,危害实际处理方式并没有理想中的直接、严厉。  另外,“不知道如何处理” 的受害用户达到17%,加强受害后处理方式的宣传不可忽视。  ▼iOS系统因其封闭性好、用户隐私保护度高而受到市场好评,50.6%的用户认为iOS系统的安全性领先于其他手机系统。  iOS系统用户对iOS系统的认可度高达84%,值得注意的是,Android系统用户也是认为iOS系统的安全性最为可靠。  ▼仅有23.9%的iOS系统用户遭遇过手机安全危害,而Android系统用户有37.2%,高出iOS系统13.3%。  相对而言,iOS系统遭遇恶意手机软件或者木马病毒类手机安全危害的风险更小。  ▼Android系统用户遭遇手机安全危害更多来自于下载环境和系统自身的不安全因素,而iOS系统用户却较少因为系统因素遭遇手机安全危害,更多是因为自己使用行为不当导致的。  从下载环境的安全性来讲,iOS系统还是更胜一筹。  ▼账户密码较为安全的设置方式应是数字标点字母的多种组合,本次调查显示,51%的用户采用这种密码设置方式。  38%的用户存在多账户共用一个密码的情况,25岁以下人群最为严重,达46%;另有20%用户使用简单字母组合设置密码,这在41-45岁群体中占比较高。  请注意,21-25岁和41-45岁是手机安全危害易感人群,账户密码安全设置是防护危害的首要步骤。  ▼在下载软件或者注册网站之前,通常需要同意一些用户协议,对这些协议,仅有22%的用户会仔细阅读其内容,觉得合理才注册或下载。另有26%的用户表示从来都不关注这些用户协议。  用户协议往往关系到个人信息保护和责任条款,广大用户应该提升关注意识,年长用户(45岁以上)对协议的关注度最高,仔细阅读者占到36%。  ▼72%的用户会在手机上使用公共免 费WiFi,其中,64%的用户连接公共WiFi进行网页浏览、使用社交通讯工具,7.5%的用户还会进行网上支付,这容易给账户资金造成安全风险。  21-25岁年轻群体使用公共WiFi支付比例大,容易成为支付病毒攻击的对象。  ▼现在很多商家都推出扫二 维码送优惠的活动,对于这些商家二 维码,9.2%的用户表示“经常扫,不会考虑是否安全”。  37%的用户对商家二维 码“从来不扫,认为不安全” ,其中,年长群体(45岁及以上)最为谨慎,比例占到49%  ▼腾 讯手机管家数据显示,电子市场是是手机病毒的最大潜伏渠道,此类病毒主要在用户支付时发出攻击,窃取用户的支付账户信息。  手机论坛也是病毒喜欢的藏身地,但是用户对这个病毒渠道的感知并没有软件捆绑那样明显。  ▼在手机安全危害的防护措施上,用户最常用的是“只打开可信任的网站”、“下载手机杀毒软件”,针对前者,iOS系统用户使用的较多,而安卓系统手机用户则使用后者较多。  还有13.1%的用户并没有采取一定的手机安全危害防护措施,无疑这类用户的手机安全危害风险会更高。  ▼静默删除短信、执行反射、隐藏图标和静默发送短信等是2016年上半年支付病毒最主要的行为特征,不过多数特征具有隐藏性,用户难以识别。  但是当手机下载APP后找不到图标,APP无法卸载,或者桌面多了自己没有下载过的APP,以及手机恶意拨打等异常时,用户需要提高对支付类病毒的警惕,查杀手机病毒。  ▼对于整体的手机安全防护,用户最希望手机防护技术能自动识别恶意内容;其次是减少广告的投放,净化手机使用环境。  对公安机关、法律加强打击手机诈骗犯罪上,用户对此也寄予了较大期望。  对于手机使用缺乏安全感的用户,对减少广告投放、法律加大制裁力度的呼声较高。  报告总结  1. 手机安全危害种类繁多,防护升级重要且必要  近半年,手机病毒包每月以百万级的速度增长,手机安全危害类型花样繁多, “技术+诱骗”的双重配合发力,使得用户防不胜防,手机端已代替PC端成为网络风险危害的高发地。  企鹅智酷调查显示,每三个智能手机用户里,就有一个曾遭受过手机安全危害,诱骗欺诈是用户遭受最多的危害类型,资费消耗类病毒增速猖獗,但用户感知不明显,于无声处,潜伏病毒完成对用户的一次次攻击,手机安全防护不得不引起重视。  2. 手机安全危害易感人群特征  基于手机病毒的针对多样性,以及骗术场景覆盖全面性,危害易感人群不再是被单一锁定,而是具有“全民”特征;  根据调查数据,手机安全危害易感人群特征提炼如下:  “小鲜肉”与“父母辈”: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尝鲜心理强,易信他人;40岁以上年长人群的家庭、社会关系丰富,关系网易被利用  小城市及农村居民:防骗技术接收渠道受限,容易陷入“熟人” 骗局  大城市的专业人员(如医生/老师等):骗术和技术的不断升级,“精英”亦中招,精于“效率”的人群在繁忙中要提升事件的理性审视。  3. 安全行业协同防御成趋势  如遭遇安全危害,用户表示会立即联系机构挂失,并向公安机关反映,可实际遭遇危害后,往往不做处理,想和做之间的真空,往往给危害滋生提供了繁衍空间,用户的安全危害打击意识需要提升。  智能手机使我们与世界的连接更为紧密,这意味着网络安全的风险将不仅仅出现在智能终端,而是任何连接网络的生态之上。构建手机安全新生态的格局,需要联合政府、行业机构、科研院所、互联网产业、安全产品提供商、上下游服务企业各方的力量,形成防护安全危险的强大合力。
责任编辑:xgq
禁止发表不文明、攻击性、及法律禁止言语
请发表您的意见(游客无法发送评论,请
还可以输入 140 个字符
热门评论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以下为热门自选股
代码|股票名称
同花顺财经官方微信号
手机同花顺财经
专业炒股利器
同花顺爱基金「超级手机病毒」为什么能感染这么多手机? - 知乎28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分享邀请回答cdn.yy****.com/down/4279193/XXshenqi.apk(短信内容中传播的病毒下载网址,已部分隐藏)” 。图1 所谓“超级手机病毒”中毒后群发的短信,含病毒自身下载链接不明真相的网友误以为收到上面这条可疑短信就表示手机中毒,部分媒体也这样认为。这是明显错误的看法,短信本身并不是病毒,只有去点击短信中的网址,启动手机浏览器下载XXshengqi.apk的文件。然后,再一步一步将这个apk程序安装在安卓手机上,这才叫中毒。该病毒只会影响安卓系统,对iPhone、Windows Phone的手机不会有任何影响。”详细分析这个病毒的行为,发现这个手机蠕虫病毒最大的危害是群发短信,可以在短时间内影响大量手机用户。金山毒霸安全中心统计到的感染量为:8月2日,实际感染超过5000部安卓手机,8月3日,实际感染超过1万部安卓手机。许多人在看到相关新闻之后,看到那条垃圾短信就认为中了“超级手机病毒”,显然错了。除了群发短信,该病毒也设计了引导用户注册,提交姓名、身份证号的功能,但界面引导明显还是半成品:莫名其妙、完全让人看不懂,相信不会有多少网民会提交真实信息。图2 所谓“超级手机病毒”简陋又莫名其妙的注册界面病毒还试图截取中毒手机短信内容,并将来自淘宝网的短信标记为特殊消息,这种行为具有一定的盗窃意图。病毒作者的手机号、邮箱帐号密码、QQ号等都明文编写在病毒代码中,这些代码帮助警方迅速擒获犯罪嫌疑人。
图3 病毒代码中留下的作者私人信息图4 深圳市公安局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分局官方微博宣布抓获犯罪嫌疑人将这个技术上非常普通、卸载也超级容易的手机病毒命名为“超级手机病毒”,显然是不恰当的。什么样的病毒配称为“超级病毒”呢?举几个例子:PC上的超级病毒:造成大量电脑反复重启的冲击波病毒、几小时内遍布全球堵塞企业局域网的SQL SERVER蠕虫王病毒、入侵伊朗核电站破坏核设施的超级工厂病毒,这些高技术含量又造成重大损失的病毒才配称得上“超级病毒”。手机上有没有超级病毒呢?从金山毒霸安全中心分析手机病毒的历史看,被央视315打击过的大唐神器可算得上一种“超级病毒”。理由:这个病毒预装在山寨手机中,恶意推广,后台下载安装任意软件(包括任意病毒木马),可以没有任何界面弹出,用户对此完全一无所知。而且,这个大唐神器的早期版本权限很高,理论上来讲,可以做到无所不能。这个病毒的感染量远远超过这几天热炒的所谓“超级手机病毒”,总感染量在百万量级。而且,无法卸载,除非用户扔掉中毒的山寨手机。目前来看,手机上还没发现其他可以称得上超级病毒的恶意程序。相比许多已经出现过的手机病毒,这个病毒实在是弱暴了。建议媒体或安全圈的朋友准确评估安全风险,夸大宣传无助于帮助公众提高网络安全意识。总在喊狼来了,等狼真的来了,网民还以为是哈士奇。为什么这个弱暴的病毒引起这么大动静呢?与下面几个因素有关:1.短信群发的蠕虫式传播病毒可以读取通讯录,通过短信群发,一传十,十传百,实现病毒的快速扩散。事实也证明,通过短信、彩信或聊天工具传播下载链接的蠕虫式传播比通过第三方应用市场下载传播更快。2.利用社交关系病毒利用通讯录,发送的短信带有收件人姓名,而且来自熟人好友,收件人容易放松警惕。这个小技巧让社交关系传播变得更容易。3.公众普遍的安全意识缺乏从病毒传播的垃圾短信,到点击短信下载链接,到最终安装病毒,需要启动浏览器下载、下载后打开运行,运行时一步步点确认安装。任何一步点击“否”,网民就可以避免中毒。但还是有不少人中毒了。安全专家表示,普通网民需要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尽量不要轻易打开短信、手机QQ消息、社交类APP中附带的网址链接,更不要轻易下载和安装来历不明的软件(安卓手机上就是扩展名为.apk的程序文件)。4.手机安全软件“亡羊补牢”据警方公开的消息,最早在8月2日凌晨有市民举报“超级手机病毒”短信,几小时后,金山手机毒霸等国内安全软件相继宣布可以拦截查杀。虽然只是几个小时时间,对比依靠更新病毒库的传统杀毒软件,现在的云端更新已经比较高效了,但由于该病毒传播呈现几何级扩散,后发响应式的杀毒软件仍然还是不够快。杀毒软件其实还可以变得更智能,比如,检测到手机APP正在快速群发可疑短信,要不要立刻阻止危险行为?另一方面,杀毒软件的垃圾短信鉴定系统也应该更加智能,当检测到全网同样特征的可疑短信突然增加,是否可以在客户端进行必要的安全提醒?5.运营商的响应系统还须再加速运营商是控制该病毒传播中最关键的环节,大量相同内容的垃圾短信,容易触发运营商的预警系统,应迅速修改短信拦截策略,阻止危险短信到达收件人。运营商需要更快速的阻止大规模垃圾短信内容群发,特别是带有安卓程序下载链接的可疑短信。与此同时,运营商的系统同样可以帮助警方捕获病毒作者,挖掘可疑短信的最初的源头、分析其共同特征,也能帮助发现病毒作者。这个“超级手机病毒”作者被抓了,病毒下载链接已经失效,运营商在服务器端已经关闭了相关短信的发送,杀毒软件都能杀。至此,所谓“超级手机病毒”的传播迅速停止。下一次类似的攻击什么时候再出现呢?我不知道。但至少知道一点:安全意识比较强的网民将不会首先成为受害者。31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机病毒制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