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汽车市场洞察洞察是什么单位

您所在的位置:
Gartner中国总经理马丛生:数据背后是洞察力
日22:41  
图为Gartner中国总经理马丛生腾讯科技讯 11月3日,Gartner中国总经理马丛生在2009中国互联网大会期间接受腾讯科技专访。马丛生表示,Gartner的数据报告尽管很有用,但更重要的是其中的洞察力。马丛生介绍,目前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越来越重视,他们也在大量查阅购买关于中国市场的报告。从数据看,来自海外关注中国市场的流量要明显大于国内关注海外市场的流量。而在金融危机前后,中国企业希望走出去的热情也在不断点燃,他建议公司更关注未来的市场趋势,使用那些数据帮助制定市场策略和决策。腾讯科技:媒体看Gartner更多理解是数据。内部是如何看待自己的?马丛生:Gartner有数据,但更多是数据背后的分析,更多是背后的洞察力的东西。腾讯科技:您说到洞察力,比如公司能从报告背后看到什么?马丛生:跨国公司在中国研究市场的同时,必然也会关注全球市场。一个趋势是北美的热点是未来3、5年中国市场的趋势,过去这个时间或许是10年,而现在只需要3到5年,但未来或许会更短。今天北美成熟市场发生的事情,明天或许就在中国市场上上演。我们的价值不仅仅是去看哪些报告,更大的价值去和那些分析师交流。Gartner有650位分析师,他们的从业经验非常丰富。腾讯科技:中国企业现在更多在考虑走出去。Gartner能够给他们带来什么帮助?马丛生:大环境看目前中国是资本扩张的阶段,政府也鼓励企业出去投资。在扩张的过程中,有的企业也会碰到一些问题,一些国际化经验也不完全充分,这方面我们最能体现价值,帮助他们走向国际。如果从这方面看,我们最能帮到他们。国外目前体现的很明显,一些国外分析师的很多报告都是关于中国市场,内部数据看,很多点击都来自国外,这表明国外市场更愿意了解中国市场,而国内了解国外的意愿不是那么强烈。这也和中国发展的速度有关系,中国发展速度是最靠前的,现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中国“保八”也是没有问题的,这是铁的事实。腾讯科技:谁用Gartner的研究数据用的很好,给自己的业务带来了帮助?马丛生:国内一家国际化的PC企业每周都要一些数据,他们迫切需要一些印度等新兴市场的数据。也比较偏向了解国外市场,重点在产品角度,如关心低端、客户端、企业端产品的发展趋势和市场趋势。其中不光是技术趋势,也有市场趋势。我们很多分析师有很多分析在里面。如Think系列已经不是公司在购买了,而是变成了公司发补助费让员工自己买,将固定资产变成运营费用,甚至企业在谋求将IT部门剥离出去等,他们现在就很关注这些购买趋势。成熟的公司更关注趋势,使用那些数据帮助制定策略、决策,而新的公司则更关注数据以作为他们的销售工具。腾讯科技:金融危机之后,企业对于第三方的数据和分析的需求有降低吗?马丛生:企业的需求在金融危机开始后反而有所增加,Gartner的全球统计看,危机开始后,企业和分析师的咨询增加了20%-30%,甚至成倍增加。当然其中一些销售单子可能缩小了,但是服务的量增加了,这就是好事。腾讯科技:Gartner在中国的销售与全球有什么不同吗?马丛生:目前还是严格贯彻总部的方向和方法,都是标准化的东西,全球都一样。腾讯科技:未来几年会看到有什么变化吗?马丛生:目前总部在酝酿很大的规划,未来3、5年的一个宏观的设想是在全球要新增超过5000人的销售团队,中国也要跟着发展,到那时会是不一样的局面。不过具体到中国市场的新增员工人数等数据还没有具体落实,还在做功课,我们正在做未来的规划,年底之前会和总部做发展战略的探讨,这些也是我目前主要的工作之一。腾讯科技:Gartner的分析师和研究团队也会增加吗?马丛生:如果销售扩张到了5000人,那么研究团队也会跟着扩张,不过目前很难用具体的量来形容。腾讯科技:Gartner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马丛生:这是市场成熟度的问题,很多使用者还没有发掘数据研究的价值,这可能是文化或价值的问题,需要一定的耐心。目前调研公司的行为方式更多是面对来自市场的挑战和困难,Gartner作为研究公司的龙头要直面这个挑战。比如管理软件,过去刚开始推广时也是很多人认为不错,但是要马上买可能还顾不上。2到3年后这个情况就截然不同了。目前数据研究可能没有进入IT使用者的使用表中,没有这个项目,也没有资金没有立项。但这是自然发展规律,等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就是我们大有可为的时候。腾讯科技:这是个教育市场的过程?马丛生:教育市场媒体不可或缺的一个工具,就是要让市场认识到数据研究是能够帮助他的,其中的意义比他上一个项目要大的多,越是这样越需要长时间教育和沟通,企业才能够理解。[责任编辑:benxu]
更多关于“”的新闻
( 07:56:00)
( 09:34:57)
( 07:36:33)
( 09:44:00)
( 18:18:57)
( 08:21:13)
( 15:56:00)
( 08:32:42)
( 10:42:52)
( 07:22:00)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人在搜什么 搜狗搜索成《新周刊》洞察担当_网易新闻
中国人在搜什么 搜狗搜索成《新周刊》洞察担当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中国人在搜什么 搜狗搜索成《新周刊》洞察担当)
你搜什么你就是什么。《新周刊》2017年第一期杂志中,推出了社会观察话题报道&中国人在搜什么?社会在搜索中进步&,试图从过去十二年中国网民的搜索行为中找寻线索,洞察时代发展进程中的社会文化趋势变迁、中国人的变化。
毫无疑问,搜索引擎是世界最真实的一面镜子。当数亿用户敲下问题、寻求答案,即在时代进程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作为时代最佳的观察者,搜狗搜索为《新周刊》专题提供了大数据支持和洞察。
《新周刊》&中国人在搜什么?社会在搜索中进步&的专题,从搜狗搜索大数据中,我们发现:搜索在重塑人们的思维方式、影响人们认知和行为,改变世界观、人生观、娱乐观等;同时,当人们变得更加聪明,反过来也对搜索提出更高要求。无论美国大选,还是海购海淘、观影看剧、日常吃饭、投资理财,仅仅&知道&是不够的,人们试图在浩瀚无垠的网际追踪问题解决的路线图。
中国人的世界观正在变化,从看中国到看世界,从&围观群众&变成&相关利益方&。搜狗搜索大数据佐证了这一点:相比2012年美国大选,在2016这届大选中,人们更关注与个人利益有关的话题,如美股、美元、原油等搜索请求增加。在知乎、微信等集群平台涌现大量观点,使人们的认知更为开阔,对竞选细节和背后的故事了如指掌,并能从中获取让资产增值的方法。是的,信息赋权让一部分人取得竞争胜手,在全球化进程中领跑。
海淘,从一个行为动词到现象名词,是中国消费升级的见证。2015年中国海外消费总额达1670亿美元,成为当之无愧的全球第一。中国海淘客成为全球最精明的消费者,搜索引擎让不通英文的普通人,不出国也能全球&买买买&。搜索,就能看到知乎的海淘指南,而微信公号上的翻译神器、海淘支付利器,让人如虎添翼。从简单搜索到群体互动,&所有人问所有人&,集群智慧不断迭代,帮助人们的生意与生活,打造网上互助共同体。
中国人的娱乐观和学习观也被搜索重塑。搜狗搜索大数据显示,搜索请求网络综艺和电视剧类节目向上增长,而传统综艺和电视剧类搜索下降,中国人看剧资源和模式更加丰富。从简单观剧到弹幕吐槽、相互学习长见识,从学校学习到网上教育&...其中,中国人看剧模式的迭代,就是中国人国际化水平的迭代,从剧中找到生活、工作的解决方案。譬如,在观剧中学习如何泡妞,如何向大神学新技术GET&&不夸张的说,观剧的重要性不亚于课堂。后喻文化时代,年轻人自己教育自己。
未来,智能的搜索将给个人生活提供哪些有益帮助?搜索又将如何进一步帮助人们追踪问题解决的路线图?搜狗搜索用户在《新周刊》的调研中,讲述了两个真实故事。一则是搜狗英文和学术频道帮助同传翻译,利用语义翻译的优势,帮助他精准翻译。另外则是微信公众账号运营者,利用搜狗微信搜索维权,希望让更多人尊重原创文章作者的劳动价值。
作为第二大搜索引擎,搜狗搜索依然处于猛烈向上的增长期,正在吸引更多对世界有探索欲、有知识需求的高端、年轻用户。这种吸引力来自于,在今天资讯多元化、圈层化、碎片化,信息渠道无限分散的情况下,搜狗搜索网罗微信、知乎、英文、学术等众多优质内容和集群智慧平台,能够提供有价值的解决方案路线图。
《新周刊》&中国人在搜什么?社会在搜索中进步&专题在普通中国人的个案之外,也将聚焦灯转至,站在搜索技术最前端的这一群人身上。搜狗公司CEO王小川就是这样一位低调的技术极客,他认为,&搜索的未来是问答。未来几年可预见的搜索趋势,在于自然交互、知识计算、个性化和场景化。搜索,嵌入人们的生活,推动着信息民主和社会进步。让信息更加平等,这是搜索的愿景。&
(原标题:中国人在搜什么 搜狗搜索成《新周刊》洞察担当)
本文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订阅最新的管理资讯
热点搜索:
热点搜索:
行业洞察 | 中国为什么可以引领新一轮全球变革浪潮
人气 (1511)
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作者美国华盛顿特区经济趋势基金会总裁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里夫金提到:新一轮全球变革浪潮已经到来。而且在这一轮浪潮中,中国和欧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内容根据采访实录整理,来源新华网思客等1并不是每一次技术**都能称为全球变革浪潮每次出现技术变革,都有人说这是新一次工业**,将对全球产生颠覆性影响等等。其实并不是每次技术变革都可以称之为新一轮工业**或者浪潮。任何夸张的描述和错误的低估,都会让我们错失机会。怎样判断这究竟是一次技术升级还是一场将引发颠覆性**的浪潮呢?后者必须满足以下三点。首先,要有新的传播通信技术,新的技术会极大地改变人类沟通交流的方式和效率,对人类社会的组织架构产生巨大影响。第二是新的能源体系,更高效的能源能够满足和推动经济的不断增长。能源越便宜,经济越有动力。第三就是新的交通物流模式,这个很好理解,大幅度提高交通物流效率,对经济的推动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不言而喻的。以上三点是全球发生颠覆性变革的基础条件。这三者的有机结合会在很大程度上能改变社会的面貌,变革社会的原有组织结构。更重要的是,全新的变革会改变经济运行的规律、商业模式乃至政府的管理模式,它重新定义了市场、竞争等关键概念,它还能为下一轮经济增长提供技术支持。这对于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不能错过的重大机遇。中国正在经历一次依托互联网升级而进行的工业**,中国人称之为“互联网+”。在欧洲也在经历着类似的事情,欧洲把这个变革称之为“智慧欧洲”。我与中国和欧洲的相关人士都非常熟悉,所以有机会同时在两个地方感受这次浪潮。今天全球也在发生类似19世纪和20世纪的巨变,通信、能源和交通三个领域不仅创新不断,而且还在相互融合。在这个过程中,数字互联网技术则是引爆这一场**的关键技术,就如同是蒸汽机和电在前两次变革中所发挥的作用。再加上日趋成熟的可再生新能源技术,以及数字化、自动驾驶等交通技术的提升,毫无疑问,人类在将下一个阶段得到跨越式的发展。我的观察是,中国和德国走在了全球的前列。2为什么中国德国走在全球前列,而不是美国我们对“工业4.0”这个概念肯定都不陌生。这次全球变革的浪潮,从德国开始,在欧洲倡导“智慧欧洲”的概念。不久之后,中国开始关注这个领域,紧接着以非常快的速度进行了发展,打造自己的超级物联网,通过互联网通讯把数字科技与可再生能源互联网进行融合。我仔细观察了全球很多地方,可以说,中国和德国是全球在通信、能源和交通领域创新融合发展做得最好的地方,而且中国还有一些独有的特色,使它具备引领这个趋势的能力。为什么中德能够走在前列呢?是因为这两个国家的领导层已经意识到新一轮全球变革的兴起,以及它将会对经济和社会带来的巨大改变。那么迎接变革所需要的大量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物流、新能源的推广、数字化的生态互联网建设等等,都不是依靠一个个公司单打独斗完成的,国家力量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完成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制定规则,把商业聚合在一起。虽然欧洲还处于经济衰退中,但是千万不要被它的表面所迷惑。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已经制定了一个七千亿欧元的计划来打造“智慧欧洲”,欧洲的每一个区域都会得到资金的支持,来完成变革所需要的技术设施的改造。在中国,这个趋势就更加明显,“互联网+”战略已经写进了十三五规划当中。可以感受到中国高层对于数字化战略、可再生新能源以及高铁等为代表的交通物流现代化体系建设的重大决心。这些都足以成为下一轮全球变革不可获取的优势。那么美国的情况怎么样?不得不遗憾地说,据我观察,美国已经在这场巨变中落后,它的反应太过迟钝。当然,我特别要指出的是,加州和西海岸,还有美国其他的极少部分地区,区域性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但是放之全美而言,美国就显得力不从心。我之前提到,新的变革发生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方面:通信、能源和交通。原本美国在基础设施领域已经很落后,结果美国总统特朗普大力支持大家继续使用已经日薄西山的石油等化石能源。从他的执政政策不难发现,他虽然强调要进行投资和建设,但是这些所谓“全新”的投资,仔细看上去依然是属于旧经济模式下的产物。所以我悲观地认为,至少未来四年特朗普当政时期,美国不会有任何大的动作。当然,加州是一个例外。到2025年,加州的经济体量单独拿出来都可以排进全球前列。但问题是整个美国却难以发生巨大的变化。虽然加州有苹果公司、有Facebook,有谷歌等等,但是如果美国没有全面的布局和整体的规划,只是的小打小闹,依然很难发生变革性突破。企业可以继续生产好的产品,但是却无法引领下一个潮流。与此同时,中国在每个地区都普及最新的通信技术、建设大量的基站,这是在为迈进5G时代做准备。另外,环境问题也督促中国各级政府和企业想办法,在新能源领域努力突破;交通就更不用说了,从高铁到自动驾驶,都在蓬勃发展。就像是城市大发展,政府必须把公共设施修建好,下水道、电线、光纤都铺好,高速路都修好,这样才能让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如果依靠企业自己来修路、铺水电,很难达到效果。 那么对于技术变革来说,要想享受变革带来的红利,政府就必须把基础设施搭建好,为通信、能源和交通的升级变化提供好基础条件。但不是每一个国家的领导层都能意识到这一点。3引领全球变革浪潮的重要作用这次的技术变革会带来巨大的变化。1905年,美国的能源利用率仅仅为3%,也就意味着高达97%的能源在产业链的各个过程中被损失掉了,这是非常大的损失,也是非常高的经济成本。如果能源的利用率提高,那么经济过程中的各项成本都会大幅下降,换而言之就是推动了经济的增长。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到了80年代,美国的能源利用率达到了13%,但是从那时到今天,几十年过去了,能源利用率依然是13%,经济增长也到了无法继续的地步。但是如果美国积极参与新的技术变革,那么经过20年的发展,能源利用率将有望达到40%。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另外,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不断成熟,不仅可以有效缓解今天的环境污染,同时还能够把能源使用成本降低到非常低。目前德国有30%左右的电能都是来自于太阳能和风能,欧盟一直是使用新能源的先驱。中国这些年奋起直追的速度也非常惊人,甚至已经成为这个领域全球的引领者,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对于中国来说,提高能源使用率、降低能源使用成本,将极大地促进经济的增长。变革浪潮对我们的生活发生着很多积极的变化。比如,在中国,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制造业成本不断降低,25美元就可以买到一部智能手机,中低收入者可以没有任何障碍地连接上互联网,接受最新的讯息。这已经在教育民众如何接入互联网,如何享受技术进步带来的便利。随着能源成本和交通物流成本的下降,越来越多的东西能够以更便宜的价格普及给老百姓。当然,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也很多。我的观点是它是人类提升效率、降低劳动成本的好工具,人类自身有不可替代的特质。你不可能让一个机器人去教一个2岁的小朋友如何成为一个人吧?所以我认为在第三产业的很多领域,人类可以有更多的发挥空间。事实也是如此,超过42个国家的数据证明,包括教育、医疗、环境、文化、艺术等等在内的诸多与人类特质密不可分的行业都是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当然,我们也需要对未来有所准备。有些行业在今天看来,是非常庞大而重要的行业,在未来可能会消失;有些在今天看起来很不起眼的行业,在未来可能是支柱性产业。比如共享出行这个领域,在未来肯定会有很好的发展,而汽车制造这个在今天看来庞大的产业,在可预见的未来将会大幅减少。我举一个数字,今天我们每共享1台汽车,就会减少15台的生产。也就是说未来共享的车越多,我们需要生产的车就越少。4共享经济,中国的巨大红利未来将是一个边际成本为零的时代。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我是一名作家,我要通过出版社**我的书,这样出版社肯定会提价,因为它要赚中间的利润,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数字技术的不断创新,我可以选择在互联网上直接发售,而跳过中间的环节,这样用户就不用在为中间环节付费,那么出版行业的边际成本就为零。那么对于企业来说,就不能躺在依靠利润为生的商业模式上,必须想到积极转型,如果在未来商业和服务的边际成本接近为零的时候,寻找到生存之道。那么他们就必须提供消费者自己无法完成的高度专业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在市场上生存下来。中国是全球最接受“共享经济”的国家,那么中国企业的表现当然也非常突出,比如像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已经成为了新商业模式的典范。中国成功的互联网商业模式,通过不断外溢的中国经济,已经向全球推广出去了。“共享经济”的经济模式的确与我们熟悉的“交换经济”截然不同。共享经济不需要中间商,但是需要社会提供的良好信息系统基础、需要大规模数据交换的基础设施、需要无所不在的物联网的发展等等。数据显示,到2030年,将有超过100万亿的传感器分布在几乎所有的机器、设备上,通过数据连接之后,庞大的物联网就搭建而成,极大地推动了数据交换的成本和效率,任何行业都可能变成今天被“共享经济”洗牌的零售、唱片、出版等行业。所以,未来的企业,应该要朝着不断提高生产率、降低边际成本、提升竞争力的目标发展,所以包括能源、大型制造业等等都会朝着共享经济的方向发展,任何行业都有可能涌现出平台级公司。来源:容纳商业评论
相关关键词:
取消推荐标题:
微信公众号
微博订阅号
从知识到智慧,从领悟到洞察
碎片时间,成长不设限
更多相关内容
世界经理人论坛推荐
热门关键词艾瑞咨询:2015中国上班人群洞察报告_图文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艾瑞咨询:2015中国上班人群洞察报告
&&关于中国消费趋势、汽车消费趋势的相关文档,有助于各位理解未来的客户特征。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35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中国企业组织健康调查:五大洞察_网易财经
中国企业组织健康调查:五大洞察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来源:麦肯锡公司)为什么有些企业能做到永续经营,基业长青,而有些看似业绩辉煌的企业,却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一击即溃?麦肯锡10余年来对1500多家企业持续调研后发现,绩效与组织健康密切相关。事实上,健康组织生成的股东总回报(TSR)是不健康同业的3倍,平均年TSR高达26%。健康度能够直接影响一半以上的部门绩效结果,这使得健康度成为预测组织在长期实现杰出财务和运营绩效能力的先导指标。以上是我们从组织健康度调查中得出的结论。组织健康度(Organization Health Index)是指组织上下同心追寻共同目标、遵循目标执行、持续创新和不断适应市场变动,并具备快于竞争对手的变革能力。到目前为止,我们对中国企业的OHI调查包括了各行各业的26家民营企业和8家国有企业,受访者达8.1万名。在此基础上,我们总结出了五点洞察。今后我们将在《麦肯锡季刊》陆续刊登关于组织健康的系列文章。洞察一:中国企业整体表现趋优整体上,我们发现中国企业的评分略高于全球OHI标杆企业,平均值略高于全球中位数。中国企业在三个结果上的表现尤其突出:发展方向、协调与管控以及创新和学习(见图1)。然而,与亚太邻国相比,中国企业的“动力”结果较为落后,说明领导者可能不太强调激励员工和帮助其发挥自身的全部潜能。我们还发现“创新和学习”结果也同样需要引起重视。洞察二:中国企业激励员工的手段需要改变激励员工可以有很多手段。我们通过分析动力背后的管理实践,并将实行这些做法的健康和不健康公司进行了比较(见图2)。最健康的中国企业非常强调对动力影响最大的管理实践,包括运用价值观吸引员工;培养鼓舞人心的领导去鼓励、引导和认可杰出绩效;为员工提供职业发展机会;提供非物质奖励,用非财务手段奖励杰出绩效;展现咨询式领导,通过沟通和权力下放授权给员工;促进个人责任感,在员工中间营造责任感和使命感。健康的公司给予员工的奖励是多方面的,并不限于物质奖励。相反,不健康的公司则过多强调物质奖励和挑战式领导,即领导者要求员工接受棘手的挑战。洞察三:中国企业应寻求更有效的创新做法与亚洲同业一样,中国企业的“创新和学习”结果优于全球标杆企业,并且强调推动该结果的四个基本管理实践。最健康的企业推动创新的所有方面;支持组织内的知识共享和协作(见图3)。然而,我们发现,很多企业开发的创新与效率导向项目相关,而非开创新领域和新机会。或许可以说中国企业比较实际,把重点放在眼前时机,紧抓能迅速见效的创新机会。很多中国企业过度依赖于捕捉外部创意。这与更注重培养内部能力的亚太同业形成鲜明对比。相比之下,亚太企业更注重内部研发增强实力。洞察四:健康组织重视自上而下的创新推动我们还发现,健康的中国企业不断强调产品自我更新,从战略、方向、运作、流程和文化等各个层面都自上而下推动。为了培育创新的竞争力,它们建设有助于自身利用增值产品和服务胜出的可持续性创新能力。相反,不健康的中国企业不重视创新,不鼓励共享知识与经验、过于依赖员工随机提出的新想法或者改进(见图4)。这些企业没有设定方向、流程和文化,也没有促进建设创新能力的流程。这种做法是不会带来长期优势的。洞察五:中国企业必须找出正确的原型几乎没有一家企业能在全部37种管理实践上表现卓越,好在这并不是必须的。最健康的公司侧重于我们称之为制胜原型的做法——一套支持组织战略目标的连贯、有效的管理系统。我们识别出以下四种制胜原型(见图5)。原型可以成为一种指南,将创造价值和推动组织成功的核心理念转化为可行的管理实践,而企业可以运用这些做法提升自身健康度。然而,选择正确的原型需要组织对以下问题认真思考:当前的行业背景和竞争战略、领导层运营企业的偏好、与某种原型的当前一致性。重要的是,这将有助于企业减少对损害健康的做法的依赖。我们对中国各类企业的观察发现,促进启发励志和支持员工的管理实践通常在健康公司很常见。相反,不健康的公司倾向于过多强调类似权威式领导(领导强调等级制)和挑战式领导(领导要求员工接受棘手的挑战、完成他们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等管理实践。尽管这些做法通常会对一些特定的企业和经济体有价值,但是过于强调也说明了对其他更适用于自身情况的管理实践的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中国企业通过以高产高效推动低成本取得成功。因此在业务流程和运营中关注增量式和持续改善。因此,92%的企业采用了与我们称之为执行能力的原型——运用组织内各个级别的人员和专长,借助卓越执行和持续改善超越竞争对手,但与原型的一致性并不是很高。企业仅与支撑执行能力原型的十大管理实践中的三种保持高度一致:推动自上而下的创新、侧重于价值观和在员工之间营造个人责任感(见图6)。一些中国企业的组织健康度并不亚于全球标杆企业。但需要更积极地寻求更有效的创新做法与方法,不能仅靠外部支援与导向,必须发展自身实力。对健康度不高的企业而言,更应该上下同心去检讨创新的推动力——从战略、方向、运作、流程和文化等加强创新能力与实力。企业还应找出和采用正确的原型。最后,很多中国企业会从改善自身“动力”结果的协同努力中获益,重新将其精力放在创新和学习上,确定其与正确的原型是否保持良好的一致性。麦肯锡组织健康度调查(OHI)致力于组织当前健康度的全面评估,如:结果、管理实践和原型。我们首先介绍结果,然后是管理实践,最后是原型,将之与行业标杆作比较并提供清晰、客制化的路线图,帮助领导者提升并保持健康。为此,OHI着眼于37种管理实践(行为、系统和流程),可以详尽地指导领导者管理企业高效可行的关注点。但是,企业并不需要在全部37种管理实践上表现卓越。最健康、绩效最佳的企业会在几项关键的管理实践上力图达到独一无二,使其与渗透至其运营方式方方面面的四种原型之一趋于一致。与一种原型高度一致说明绩效显著提升,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麦肯锡OHI调查可以向领导者揭示目前其公司的健康状况如何、哪些做法在目前和未来保持健康或者不健康,以及公司与同业和其他公司相比的表现如何。为了帮助提升公司健康,我们提供基于证据的预测性指导,识别出重点领域并通过行动规划研讨会将其转化为行动,将麦肯锡的知识和经验精华转化为资本。作者简介:濛为麦肯锡全球董事,大中华区组织与领导力发展负责人,常驻上海分公司;任祓为麦肯锡项目经理,大中华区运营和组织咨询业务资深顾问,常驻上海分公司;吴春源为麦肯锡大中华区组织机构咨询业务总监,常驻上海分公司。三位作者感谢麦肯锡同事揣姝茵、段丽莉和徐沛对本文所做的贡献。
本文来源:网易财经综合
责任编辑:李敏_NF5223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企业洞察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