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企业如何实现与城市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论文

创建与城市和谐共生的绿色钢铁企业--《中国钢铁业》2011年09期
创建与城市和谐共生的绿色钢铁企业
【摘要】:正一、以和谐发展的"共同体"理念引领企业与城市共同成长太钢始建于1934年。经过75年的发展变化,"十里钢城"已被逐步扩大的太原城区所包围,成为城北区的一部分。多年来,太原市承受着巨大的环保压力,太钢也颇受责难。钢厂是城市的"异体",还是与城市和谐发展的"共同体"?这些年来,太钢
【作者单位】:
【分类号】:F426.3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本刊编辑部;于志宏;林波;张春华;王先知;;[J];WTO经济导刊;2009年06期
张春华;;[J];WTO经济导刊;2009年06期
焦新波;薄胜朝;;[J];民主与法制;2007年07期
冯建平;;[J];冶金能源;2009年05期
谢玲;;[J];冶金信息导刊;2009年02期
胡维安;陈涛;姚银苹;蔡阳;张荣;;[J];企业导报;2011年01期
王维兴;;[J];中国钢铁业;2007年06期
韩丽辉;苍大强;;[J];冶金能源;2008年05期
陈克静;韦剑;罗锋;;[J];污染防治技术;2010年03期
崔红;;[J];广西节能;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廖洪强;姜林;余广炜;马刚平;;[A];冶金循环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袁涛;张杰;;[A];2008年河北省轧钢技术与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8年
王亮超;张怀东;麻永强;;[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张和平;;[A];冶金循环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蔡漳平;;[A];第八届全国冶金工艺理论学术会议论文专辑[C];2005年
周庆安;;[A];2008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高祥明;;[A];推动绿色转型,打造清洁钢企——2011中国钢铁工业科技与竞争战略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王维兴;;[A];河北省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高层论坛材料汇编[C];2006年
程君;;[A];冶金循环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李奇勇;;[A];全国冶金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利用先进工艺与设备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记者  崔晓农 王龙飞;[N];山西经济日报;2006年
曹开虎;[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本报记者 邓江滔 苏勇;[N];中国冶金报;2010年
丁洁;[N];太原日报;2009年
崔晓农;[N];山西经济日报;2009年
王维兴;[N];中国冶金报;2007年
赵陕雄;[N];中国质量报;2006年
衣敏谦 本报记者
杨立;[N];中国企业报;2009年
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莱钢集团公司总经理 李名岷;[N];工人日报;2007年
莱钢集团公司总经理
李名岷;[N];经济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望明;[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冯兰刚;[D];天津大学;2011年
崔发婧;[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王宏亮;[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聂秋平;[D];中南大学;2011年
孔海宁;[D];天津大学;2011年
陈勇;[D];重庆大学;2010年
王建军;[D];东北大学;2008年
高铁军;[D];天津大学;2005年
肖彦;[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樊猛辉;[D];天津大学;2012年
冀岗;[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王沛超;[D];辽宁科技大学;2008年
陈守乾;[D];山东大学;2007年
方永恒;[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李怡霄;[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陈珍;[D];石家庄经济学院;2009年
田建祥;[D];河海大学;2004年
周伟;[D];武汉大学;2005年
吉敏;[D];天津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建设与城市和谐共生的绿色企业
“守着粗放的发展方式,钢铁工业必然会走入死胡同。”中国宝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能源环保部部长王建跃认为,纵观宝武集团几十年来的发展轨迹,正是这种从粗放发展方式向绿色钢铁理念的积极转轨,使宝武在绿色环保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宝武集团的探索一方面是钢铁行业自身转型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在谋求产城融合、与城市和谐共存。业内专家认为,宝武的努力是钢铁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企业自身要积极顺应市场要求,作为地方政府也要与企业积极互动,帮助企业树立与城市发展定位相一致的企业发展价值取向。
从市场环境来看,我国钢铁行业严重过剩的局面并没有根本的改变,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2017年及今后几年钢铁业转型升级的重点。转变“资源消耗型发展模式”,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企业,走低能耗、少污染、低排放、高环保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钢铁企业的唯一选择。
从政府要求来看,近几年国家与地方政府陆续修订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能源消耗与环保排放标准,出台了关于大气、水体与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出台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政策、规划等。这些标准、行动计划及政策性文件所要求的“绿色门槛”,是我们开展绿色制造的最低目标要求,是底线约束。
一系列“紧约束”文件,让行业从业者清醒地看到,“最后制约钢铁企业生存的,正是环保”。因此,从绿色环保角度看,钢铁企业如何与城市和环境和谐共生,是摆在每一个钢铁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宝武集团宝钢股份的宝山基地已从城市远郊日渐成为主城区的一部分。宝山基地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水,与此同时,基地所在的宝山城区存在着诸多难以监管的小锅炉,其排放和污染问题令政府部门头痛。能不能把钢铁厂里的资源与地方政府的诉求结合起来呢?宝钢股份与宝山区月浦镇通力合作,2014年9月,双方签订了协议,共同推进移动供热业务。据测算,未来,宝钢股份宝山基地每年能够为移动供热提供的余热资源可达7万吨标煤,每年可生产700万吨热水,可为周边社区供热水500万吨。
今年3月,宝武集团成立后设立的第一个专业化平台公司——宝武集团环境资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宝武环科)正式揭牌。组建宝武环科,是宝武集团优化环保产业资源,打造环保业务专业化、市场化平台的重要实践。对于宝武环科的成立,宝山区委、区政府大力支持,宝山区委书记汪泓就表示,希望宝武环科在宝山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一起紧密合作,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以创造“天蓝地绿水青”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己任,既造福社会,又实现企业价值。
宝武重组后,武钢绿色城建公司紧紧抓住国家“绿色生态城市建设”的契机及城镇化建设的大好机遇,聚焦落实武钢集团“产城结合、产融结合、产网结合”发展战略,整合绿色城市建设产业资源,培育发展绿色城市产业,建立具有武钢特色的海绵城市产业链,致力打造国内一流的绿色城市建设服务商。
目前,宝武集团还在积极与上海市环保局合作,探讨利用冶金工艺特性进一步无害化处置垃圾焚烧之后的废弃物相关技术。上海人口众多,每年的生活垃圾量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如果能够通过技术处理,变成冶金物料,对宝武、对上海都很有益。宝武集团总经理陈德荣认为,身为都市型钢铁企业,宝武要在城市和谐共生上下功夫,要在固废循环利用、节能减排等方面做得更好,为城市作出贡献。
可以说,在未来发展中,钢铁企业自身要通过努力,与城市相融共生,在城市生存发展下去。同时,各级政府部门在划定红线、制定“紧约束”的同时,也应该主动服务钢铁企业转型,让钢铁企业的各类资源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城市发展的动力之一。
责任编辑:方圆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钢铁企业正面临与城市环境和谐共生的重要课题
本报记者 李治国“守着粗放的发展方式,钢铁工业必然会走入死胡同。”中国宝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能源环保部部长王建跃认为,纵观宝武集团几十年来的发展轨迹,正是这种从粗放发展方式向绿色钢铁理念的积极转轨,使宝武在绿色环保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宝武集团的探索一方面是钢铁行业自身转型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在谋求产城融合、与城市和谐共存。业内专家认为,宝武的努力是钢铁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企业自身要积极顺应市场要求,作为地方政府也要与企业积极互动,帮助企业树立与城市发展定位相一致的企业发展价值取向。
从市场环境来看,我国钢铁行业严重过剩的局面并没有根本的改变,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2017年及今后几年钢铁业转型升级的重点。转变“资源消耗型发展模式”,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企业,走低能耗、少污染、低排放、高环保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钢铁企业的唯一选择。
从政府要求来看,近几年国家与地方政府陆续修订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能源消耗与环保排放标准,出台了关于大气、水体与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出台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政策、规划等。这些标准、行动计划及政策性文件所要求的“绿色门槛”,是我们开展绿色制造的最低目标要求,是底线约束。
一系列“紧约束”文件,让行业从业者清醒地看到,“最后制约钢铁企业生存的,正是环保”。因此,从绿色环保角度看,钢铁企业如何与城市和环境和谐共生,是摆在每一个钢铁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宝武集团宝钢股份的宝山基地已从城市远郊日渐成为主城区的一部分。宝山基地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水,与此同时,基地所在的宝山城区存在着诸多难以监管的小锅炉,其排放和污染问题令政府部门头痛。能不能把钢铁厂里的资源与地方政府的诉求结合起来呢?宝钢股份与宝山区月浦镇通力合作,2014年9月,双方签订了协议,共同推进移动供热业务。据测算,未来,宝钢股份宝山基地每年能够为移动供热提供的余热资源可达7万吨标煤,每年可生产700万吨热水,可为周边社区供热水500万吨。
今年3月,宝武集团成立后设立的第一个专业化平台公司——宝武集团环境资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宝武环科)正式揭牌。组建宝武环科,是宝武集团优化环保产业资源,打造环保业务专业化、市场化平台的重要实践。对于宝武环科的成立,宝山区委、区政府大力支持,宝山区委书记汪泓就表示,希望宝武环科在宝山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一起紧密合作,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以创造“天蓝地绿水青”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己任,既造福社会,又实现企业价值。
宝武重组后,武钢绿色城建公司紧紧抓住国家“绿色生态城市建设”的契机及城镇化建设的大好机遇,聚焦落实武钢集团“产城结合、产融结合、产网结合”发展战略,整合绿色城市建设产业资源,培育发展绿色城市产业,建立具有武钢特色的海绵城市产业链,致力打造国内一流的绿色城市建设服务商。
目前,宝武集团还在积极与上海市环保局合作,探讨利用冶金工艺特性进一步无害化处置垃圾焚烧之后的废弃物相关技术。上海人口众多,每年的生活垃圾量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如果能够通过技术处理,变成冶金物料,对宝武、对上海都很有益。宝武集团总经理陈德荣认为,身为都市型钢铁企业,宝武要在城市和谐共生上下功夫,要在固废循环利用、节能减排等方面做得更好,为城市作出贡献。
可以说,在未来发展中,钢铁企业自身要通过努力,与城市相融共生,在城市生存发展下去。同时,各级政府部门在划定红线、制定“紧约束”的同时,也应该主动服务钢铁企业转型,让钢铁企业的各类资源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城市发展的动力之一。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宝钢股份:与城市和谐共生阅读//5b.cdn.sohucs.com/images/c6fcacb5f420cb847b4.jpeg钟宝轩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冶金行业最早通过ISO14001环境贯标认证、2010年首批通过国家能源管理体系标准GB/T 认证的企业;首批获得“国家环境友好企业”、中国钢铁行业“清洁生产、环境友好企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绿色公司”标杆等称号。2015年,宝钢股份荣获“全国绿化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6年以来,宝钢股份连续两届当选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中国先锋企业。
2017年,宝钢股份把握国家供给侧结构改革、钢铁去产能的机遇,沉着应对市场波动,建立和持续优化多基地运营管控模式,聚焦“成本变革、技术领先、服务先行、智慧制造和城市钢厂”五大核心能力,在宝武整合、成本削减、生产制造、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各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2017年,该公司销售商品坯材4617.0万吨,实现营业总收入2895.0亿元,利润总额达到240.4亿元。
宝钢股份宝山基地全天候码头-黄强摄影
宝钢股份的四大钢铁基地(上海宝山基地、武汉青山基地、南京梅山基地、湛江东山基地)均位于快速发展的核心城市区域。该公司深入领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立足于城市的资源环境现状与规划发展要求,着力持续提升绿色制造水平,不断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以钢铁企业的能源转换、资源循环利用两大功能为重要抓手,积极与城市共享技术与资源、助力城市产业发展;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投入城市公益慈善事业和社区建设,将建设产城融合、生态和谐的“城市钢厂”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目标。2017年,宝钢股份顺利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宝钢股份可持续发展实践获评中钢协年度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武钢有限(青山基地)的梧桐林荫大道~朱旺春摄影
梅钢(梅山基地)1422热轧绿化景观区~朱飞摄影
湛江钢铁(东山基地)厂区-王建国摄
在有序推进厂区生态绿化建设方面,宝钢股份积极对接属地城市发展战略,以建设城市型钢厂为目标,提出最大限度地增强绿化、美化、香化、净化,从而改善环境,营造理念超前、技术领先、环境宜人、景色优美的现代化花园工厂。2017年,宝山基地完成绿化建设面积30.8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16万平方米,其中新建厂界林带建设11.2万平方米,以绿养绿推进区域绿化面貌提升,完成17个区域5.5万平方米绿地整治工作,基地内通过采用组合道路保洁模式和新型保洁车投用,提高道路保洁标准,达到控制厂区道路扬尘目标。青山基地新植乔灌木11.05万株,新增绿化覆盖面积近7万平方米,梅山基地新增绿化面积7.49万平方米,东山基地主题工程顺利通过环保验收。
宝钢股份宝山基地厂区樱花~杨建华摄影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共和国的钢铁脊梁,秉承“钢铁强国”伟大理想,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一路开拓进取,砥砺前行。作为世界级的钢铁巨人和资本市场举足轻重的一线蓝筹,以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和“最具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为愿景,通达内外,开放融合,刷新未来风景。宝钢股份以前瞻性战略思维,着力打造集中一贯、四地一体的崭新布局。突破地域边界,构建区位优势,缔造承载中国钢铁行业新希望的钢铁航母。宝钢股份,以钢铁语言表达梦想,让盎然绿意呵护家园,走更远的路丈量成长,用更多的爱改变世界。
宝钢股份更多“大片”
湛江钢铁(东山基地)原料大棚-王建国摄
宝钢股份宝山基地指挥中心大楼和厂区俯瞰~刘继鸣摄影
武钢有限(青山基地)炼铁厂~朱旺春摄影
宝钢股份宝山基地狮子林~刘杰摄影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丁毅:打造绿色现代都市工厂&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日09:56&&来源:
  今天,我们迎来第47个世界环境日。“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是今年我国提出的环境日主题,旨在推动社会各界和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携手行动,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美丽”二字首次被写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斗目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们要携手行动,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省委、省政府也坚持把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作为“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上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对环境保护工作抓得越来越严、越来越紧。这些都充分体现出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彰显出中央和省委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的鲜明态度和坚强决心。
  忠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企业社会责任重大,示范引领作用突出。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有企业,多年来,马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通过淘汰落后、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围绕产品制造、能源转换、社会废弃物消纳处理三大功能,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按照“污染排放达标、总量控制有效、环境风险受控、建设项目合规、生产过程清洁、资源循环利用”的行动方针,系统制定中长期节能环保规划,有力促进了马钢集团公司环境绩效持续改善。2017年股份公司和张庄矿先后获批国家“绿色工厂”,马钢顺利通过中央环保督察,既有力支撑了马钢集团公司生产经营稳定,也为改善马鞍山市及周边区域环境质量作出了贡献,维护了马钢良好的社会形象。面对环保督察常态化的管控,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刚性执行,马钢集团公司上下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四个意识”,立足长远思考和谋划环境保护工作,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现代都市工厂,为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必须树牢环境意识。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总结阐释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一思想体现于“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生态自然观,体现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新经济发展观,体现于“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新系统观,体现于“环境就是民生,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新民生政绩观。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充分领会国家强力推进京津冀及周边“2+26”个城市环保督察、环保费改税等一系列环保新政,坚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加快由“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要进一步提升全员环境意识,深入开展环保宣传活动,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位管理者和现场岗位员工,构建人人讲环保、事事重环保、处处抓环保的绿色发展新局面。
  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必须实施绿色制造。随着自然环境约束的收紧和社会对环境认知的加深,实施绿色制造,生产绿色产品,实现绿色发展,已经成为钢铁企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必须全面推进能源环保精益运行,开展“精益现场管理”活动,提升现场整体环境绩效,强化环保设施高效稳定运行,有效支撑污染物达标和控排。要以管理升级为抓手,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层层落实节能环保责任制,不断优化能源环保管控流程,通过信息化提升管理效率,大力推广托管运营、第三方治理等能源环保管理新模式。要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按照马钢“十三五”节能环保规划的总体要求,科学设计、统筹安排,加快实施烟气脱硫脱硝、热电锅炉超净排放改造、水处理改造、电除尘提效改造等一批节能环保项目。要以超低排放为目标,加大环保治理投入,提升排放控制要求,加强全流程管理,积极稳妥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和绿色发展,力争在2020年10月份之前,基本实现钢铁生产工序达到超低排放水平。
  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必须发展绿色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要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等绿色产业。我们必须把发展绿色产业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满足职工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支撑,积极发展钢铁副产资源循环产业,将钢铁生产过程产生各类固体废弃物进行合理利用,成为新的资源加以利用与加工,为社会服务。坚持技术升级与管理升级并重,系统梳理能源环保工艺、技术、装备瓶颈,在着力解决生产现场节能减排技术问题的同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节能减排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为绿色产业发展培育核心竞争力。要着力推动废钢产业合资合作和区域化布局,加快资源综合利用及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培育新的利润增长极。
  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必须促进产城融合。马钢与马鞍山市是命运共同体,两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坚持走生态优先、产城融合的绿色发展之路,就是一条和谐发展的富强路、人民生活的幸福路。我们必须严格落实国家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要求,主动履行企业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以不污染城市为基本目标,大力开展环境保护,建立都市钢厂典范;以服务城市为发展目标,实现产城共融,共建生态文明。具体来说,一方面,要立足于城市资源环境现状和规划发展要求,实现钢铁制造全流程的装备节能环保水平升级,以及全流程的系统节能减排和工厂管理提升,推进绿色工厂建设。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钢铁企业工艺设备特点以及在能源、资源转化利用中的作用,实现对城市的资源贡献和资源共享,推动城市循环经济建设,形成产城融合,构筑共享价值,实现企业与城市和谐共生。
  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战略、新思路、新要求,把“节能、环保、生态”挺在前面,把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希望公司上下要积极行动起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为推动马钢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也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财富”。(马钢集团官网)
(责编:徐文兵、常国水)
本网特稿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ppt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