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美貌,部分学生甚至不惜贷款整容贷款骗局,你怎么看

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校园贷后又现整容贷,校园金融到底怎么了?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校园贷后又现整容贷,校园金融到底怎么了?》的相关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校园贷后又现整容贷,校园金融到底怎么了?》 精选一【摘要】继校园贷引发的悲剧被媒体大肆报道后,整容贷又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作者: 刘旷金评媒(https://www.**m.cn)编者按:随着消费金融的高速发展,超额消费、借贷消费的消费理念已经形成,但是面对不良消贷机构的恶意诱惑,年轻群体还普遍缺乏辨别能力。继校园贷引发的悲剧被媒体大肆报道后,整容贷又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近年来,在互联网金融的强势推动下,我国的消费贷款迎来爆发式的增长。数据显示,2008年到2016年,我国消费性贷款余额从2008年的42万亿增加到2016年的264万亿,增长接近6倍,年均增长率高达26.01%。在消费金融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互联网平台贷款的花样越来越多,各种消费贷层出不穷。金融巨头携手养肥“消费贷”,引来了狼《2016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数据显示,消费信贷占据了我国所有消费规模中的47%,突破了22万亿元大关。自2016年开始,消费金融开始逐步上升为互联网金融的头把交椅。在庞大的用户需求下,消费金融行业市场规模迅速扩张,成为市场争相关注的热门领域。而随着消费人群规模和消费场景的不断增加,庞大的市场需求造就了消费金融的蓝海,资本家、创业者纷沓而至。得益于消费观念的升级,以及消费转型升级所驱动的消费高涨,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火爆程度不言而喻:阿里“花呗”、京东“白条”等互联网消费贷产品席卷了年轻群体,各类银行消费贷更是占据了学费、买车、买房等等生活需求。从消费金融市场上的服务形式来看,目前的消费金融服务机构主要有银行、电商和金融公司。当前,银行是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的主力军,但是其借贷产品比较少。传统银行的借贷业务流程较为复杂、利息相对较高、局限性较大,有些借贷产品要求要持有本银行的银行卡。银行贷款流程从贷款的申请、信用等级评估、贷款调查、贷款审批、签订合同、到最终贷款发放、贷后检查、贷款归还,整个贷款流程时间较长,如果申请过程中发现任何信誉问题,银行就会立即停止贷款。电商巨头发展消费金融的劲头更猛。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依托自身电商平台衍生的消费金融产品很多。从阿里独立出来的蚂蚁金服(蚂蚁花呗),消费者可以通过阿里旗下的电商进行借贷消费,类似虚拟的信用卡;京东推出的京东金融(白条),利用白条闪付和京东支付的线下支付功,京东金融将消费信贷的战场扩展到了线下渠道。除了银行和电商之外,消费金融机构在消费金融领域也拥有自己的小天地。近几年,随着投资理财热潮的出现,P2P网络借贷平台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目光,陆金服、宜人贷、翼龙贷、人人贷、爱钱进等P2P贷款平台孕育而生。据零壹数据统计,截至日,我国P2P行业贷款余额达到1.094万亿元,同比增长106.0%,环比增长6.3%。2017年上半年,银行巨头和互联网巨头纷纷联手,建行和阿里巴巴、农行和百度、工行和京东、中国银行和腾讯银行相继宣布建立合作关系,传统银行巨头和互联网巨头机构的联合势必会引起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大变革。在互联网金融的强势推动下,我国的消费金融贷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然而,“消费网贷”获得可喜可贺的生长背后却是一件件贷款悲剧的开始。消费贷骗局不断,狼爪直接伸向90后年轻群体“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贷款消费已经成为了年轻群体消费模式中很重要的一环。在金融产品越来越多,贷款方式越来越简化的背景下,网贷产品成为消费金融领域的网红产品。既能满足消费欲望,又能留下必须的生活费用,也正因为这样,消费贷很自然地进驻到校园市场,并推出校园信贷、整容分期、购物分期等渐受年轻群体热捧的各类贷款。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消费贷在校园这片净土上的肆意践踏,大学生中“校园贷”风波未平,“整容贷”风波又起。一、校园贷风波未平信贷早已不是新鲜事物,近几年出现的校园信贷在大学生群体中更是火爆。灵活便捷的信贷服务解决了学生资金短缺的痛点,满足了人们超前消费的资金需求,基于生活、学习等因素,校园贷小额、便捷的特点能在年轻群体中充分发挥出来,并挖掘到更庞大的潜在校园市场。在校大学生,无论人生经验还是金融常识都较为匮乏,缺少自控力,一些培训机构以参加培训即推荐工作为名,诱惑大学生申请贷款交高额培训费。一旦接受培训,大学生便背负贷款和高额利息,一开始借贷金额都不高,但没过多久便翻几番让借贷人不堪重负。校园贷屡禁不止,由校园贷引发的各种事件也不在少数。迫于校园信贷高昂利息的还贷压力,选择用结束生命的方式来“还贷”的学生接二连三被爆出。在校大学生,他们经济尚未独立心理也比较脆弱,面对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的贷款于他们而言是无法承受之重,最终他们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乱象之下校园贷成为了众矢之的。不少人认为校园信贷应该被废除,但是这不免有点因噎废食,网络贷款本身并无原罪,更何况这属于国际通行做法。据悉:“大学生如果年满十八周岁,具有独立的民事能力,可以按照市场规则,在自身能力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去贷取款项,以满足用度的需要。”网络贷款衍生出的各种乱象说明这一行业还远未成熟。二、整容贷乱像又起那边校园贷还甚嚣尘上,此番美容贷又汹涌而至,爱美的女性群体顶替稚嫩的大学生群体成了黑消费贷机构的猎物。美容贷盛行的背后,是国人日渐强烈的医美需求。8月8日,医美APP新氧发布《2017年医美行业白皮书》。自2015年起,中国医美行业增速达到40%,远超全球平均值7%,医美从明星网红的职业需求走进日常生活。中国医美消费者以90后年轻人为主,她们希望通过医学手段,让皮肤更水嫩、脸更小、鼻子看起来更高挺,成为驱动整容爆发的源动力。业内预测,到2018年,中国的医美市场规模将超过8500亿元。但根据2016年统计数据来看,近半数医美消费者月收入低于一万,动则上万的整容费用对消费者来说略为高昂。消费金融高速发展消费贷款大众化,P2P模式大行其道,消费贷以其不设限制的贷款门槛、简单的贷款材料、高效的贷款流程成为医美消费者的首选。在消费者为迅速借到钱完成美容而狂喜的时候,等着他们的却是培训几天就上岗的“黑医”和无医疗经营许可证的“黑市”,市面上无证经营的“黑市”猖獗,整容贷市场事故频发。整容存在一定风险,越大型的整容项目,面临的风险越大。而且消费贷平台所谓的0抵押0担保低利息,实际上风险很大、贷款利率很高、还贷要求苛刻。有些整容贷机构与美容机构勾搭,诱导有借贷需求的年轻消费者提前消费、超额消费。正当合法的整容贷有必要存在,但是有些所谓“整容贷” 暗藏陷阱,消费中介通过与美容机构勾搭,采取非常规手段将没有还贷能力的消费者忽悠进来。这已涉嫌违法犯罪,对这样的“整容贷”应该依法打击,并清理其存在的黑色土壤。“抓狼”又“识狼”,继市场监管之后财商教育提上日程消费金融快速增长,消费场景不断普及,其领域横跨众多产业,汽车、医美、教育、旅游、3C等,各细分领域之间有不同的经营模式,消费场景不断延伸的同时,消费贷款带来的事故接踵而至。从消费贷市场分析,随着金融消费习惯和信用消费意识的形成,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参与进来,为各种乱象的产生创造了条件。而且,消费贷属于新生事物,准入门槛低、行业管理不严,黑消贷打着“免费、分期、零利息、只需身份证、贷款流程简单、无还贷压力”等口号,诱骗涉世未深的年轻人贷款。面对机构繁多的金融市场,行业监管规范化必不可少。在监管方式上,监管机构应强调企业的技术能力、风控能力、运营能力,从业者的专业背景、专业能力等标准。一方面,对于消费贷发放程序要严格审查。应按照传统银行贷款的模式,制定在贷款前,贷款中,贷款后都能及时干预,科学设定贷款程序。此举虽然为程序性审查,过程繁琐却具有安全性、合理性的实质把控性。而采取骚扰、恐吓或者其他非法方式催贷者,应受到法律的惩处。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应该完善风控体系。积极运用人脸识别、微表情、远程视频审批、纳米评分卡等先进金融科技,提升风控水平。同时,基于大数据的信用评分模型,利用权威第三方数据建立大数据评分卡,为客户定制风险画像,从而实现多重定价、合理放贷。从消费贷骗局受害者情况分析,年轻意味着涉世未深的初生牛犊不怕虎,然而“任性”的青春有时也要付出代价。纵观这一两年的贷款陷阱,学生占据了受害者的主体。校园贷直接瞄准大学生暂且不提,整容贷爆出的新闻中也是学生居多,在严加监管金融机构的同时更应该加强财商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社会、家长、学校多方合力教育提升其责任意识。大学生自身也应该摸着口袋想事情办事情,不要被“免费”“无偿”等口号蒙蔽双眼,为金钱和物欲所累。除了传统的知识教育之外,面对大学生应该抓紧财商教育。在这方面,国外一些做法值得借鉴。例如英国、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已经制定了理财教育计划,其中美国强制把理财加入中小学课程体系;英国在中小学教材中添加了相关内容,并列入考试范围……整体来说,随着消费金融的高速发展,超额消费、借贷消费的消费理念已经形成,但是面对不良消贷机构的恶意诱惑,年轻群体还普遍缺乏辨别能力。消费信贷只是一种金融工具,并无好坏之说,消除消费借贷的弊端,既需从金融机构监管着手,规范制度、提高门槛、健全审核机制;还需要培养年轻借贷者的科学理财观念,共同努力营造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的社会氛围。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阅读量:1500《校园贷后又现整容贷,校园金融到底怎么了?》 精选二整容贷校园贷消费金融本文共3768字,预计阅读时间1分30秒继校园贷引发的悲剧被媒体大肆报道后,整容贷又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近年来,在互联网金融的强势推动下,我国的消费贷款迎来爆发式的增长。数据显示,2008年到2016年,我国消费性贷款余额从2008年的42万亿增加到2016年的264万亿,增长接近6倍,年均增长率高达26.01%。在消费金融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互联网平台贷款的花样越来越多,各种消费贷层出不穷。金融巨头携手养肥“消费贷”,引来了狼《2016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数据显示,消费信贷占据了我国所有消费规模中的47%,突破了22万亿元大关。自2016年开始,消费金融开始逐步上升为互联网金融的头把交椅。在庞大的用户需求下,消费金融行业市场规模迅速扩张,成为市场争相关注的热门领域。而随着消费人群规模和消费场景的不断增加,庞大的市场需求造就了消费金融的蓝海,资本家、创业者纷沓而至。得益于消费观念的升级,以及消费转型升级所驱动的消费高涨,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火爆程度不言而喻:阿里“花呗”、京东“白条”等互联网消费贷产品席卷了年轻群体,各类银行消费贷更是占据了学费、买车、买房等等生活需求。从消费金融市场上的服务形式来看,目前的消费金融服务机构主要有银行、电商和金融公司。当前,银行是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的主力军,但是其借贷产品比较少。传统银行的借贷业务流程较为复杂、利息相对较高、局限性较大,有些借贷产品要求要持有本银行的银行卡。银行贷款流程从贷款的申请、信用等级评估、贷款调查、贷款审批、签订合同、到最终贷款发放、贷后检查、贷款归还,整个贷款流程时间较长,如果申请过程中发现任何信誉问题,银行就会立即停止贷款。电商巨头发展消费金融的劲头更猛。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依托自身电商平台衍生的消费金融产品很多。从阿里独立出来的蚂蚁金服(蚂蚁花呗),消费者可以通过阿里旗下的电商进行借贷消费,类似虚拟的信用卡;京东推出的京东金融(白条),利用白条闪付和京东支付的线下支付功,京东金融将消费信贷的战场扩展到了线下渠道。除了银行和电商之外,消费金融机构在消费金融领域也拥有自己的小天地。近几年,随着投资理财热潮的出现,P2P网络借贷平台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目光,陆金服、宜人贷、翼龙贷、人人贷、爱钱进等P2P贷款平台孕育而生。据零壹数据统计,截至日,我国P2P行业贷款余额达到1.094万亿元,同比增长106.0%,环比增长6.3%。2017年上半年,银行巨头和互联网巨头纷纷联手,建行和阿里巴巴、农行和百度、工行和京东、中国银行和腾讯银行相继宣布建立合作关系,传统银行巨头和互联网巨头机构的联合势必会引起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大变革。在互联网金融的强势推动下,我国的消费金融贷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然而,“消费网贷”获得可喜可贺的生长背后却是一件件贷款悲剧的开始。消费贷骗局不断,狼爪直接伸向90后年轻群体“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贷款消费已经成为了年轻群体消费模式中很重要的一环。在金融产品越来越多,贷款方式越来越简化的背景下,网贷产品成为消费金融领域的网红产品。既能满足消费欲望,又能留下必须的生活费用,也正因为这样,消费贷很自然地进驻到校园市场,并推出校园信贷、整容分期、购物分期等渐受年轻群体热捧的各类贷款。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消费贷在校园这片净土上的肆意践踏,大学生中“校园贷”风波未平,“整容贷”风波又起。一、校园贷风波未平信贷早已不是新鲜事物,近几年出现的校园信贷在大学生群体中更是火爆。灵活便捷的信贷服务解决了学生资金短缺的痛点,满足了人们超前消费的资金需求,基于生活、学习等因素,校园贷小额、便捷的特点能在年轻群体中充分发挥出来,并挖掘到更庞大的潜在校园市场。在校大学生,无论人生经验还是金融常识都较为匮乏,缺少自控力,一些培训机构以参加培训即推荐工作为名,诱惑大学生申请贷款交高额培训费。一旦接受培训,大学生便背负贷款和高额利息,一开始借贷金额都不高,但没过多久便翻几番让借贷人不堪重负。校园贷屡禁不止,由校园贷引发的各种事件也不在少数。迫于校园信贷高昂利息的还贷压力,选择用结束生命的方式来“还贷”的学生接二连三被爆出。在校大学生,他们经济尚未独立心理也比较脆弱,面对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的贷款于他们而言是无法承受之重,最终他们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乱象之下校园贷成为了众矢之的。不少人认为校园信贷应该被废除,但是这不免有点因噎废食,网络贷款本身并无原罪,更何况这属于国际通行做法。据悉:“大学生如果年满十八周岁,具有独立的民事能力,可以按照市场规则,在自身能力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去贷取款项,以满足用度的需要。”网络贷款衍生出的各种乱象说明这一行业还远未成熟。二、整容贷乱像又起那边校园贷还甚嚣尘上,此番美容贷又汹涌而至,爱美的女性群体顶替稚嫩的大学生群体成了黑消费贷机构的猎物。美容贷盛行的背后,是国人日渐强烈的医美需求。8月8日,医美APP新氧发布《2017年医美行业白皮书》。自2015年起,中国医美行业增速达到40%,远超全球平均值7%,医美从明星网红的职业需求走进日常生活。中国医美消费者以90后年轻人为主,她们希望通过医学手段,让皮肤更水嫩、脸更小、鼻子看起来更高挺,成为驱动整容爆发的源动力。业内预测,到2018年,中国的医美市场规模将超过8500亿元。但根据2016年统计数据来看,近半数医美消费者月收入低于一万,动则上万的整容费用对消费者来说略为高昂。消费金融高速发展消费贷款大众化,P2P模式大行其道,消费贷以其不设限制的贷款门槛、简单的贷款材料、高效的贷款流程成为医美消费者的首选。在消费者为迅速借到钱完成美容而狂喜的时候,等着他们的却是培训几天就上岗的“黑医”和无医疗经营许可证的“黑市”,市面上无证经营的“黑市”猖獗,整容贷市场事故频发。整容存在一定风险,越大型的整容项目,面临的风险越大。而且消费贷平台所谓的0抵押0担保低利息,实际上风险很大、贷款利率很高、还贷要求苛刻。有些整容贷机构与美容机构勾搭,诱导有借贷需求的年轻消费者提前消费、超额消费。正当合法的整容贷有必要存在,但是有些所谓“整容贷” 暗藏陷阱,消费中介通过与美容机构勾搭,采取非常规手段将没有还贷能力的消费者忽悠进来。这已涉嫌违法犯罪,对这样的“整容贷”应该依法打击,并清理其存在的黑色土壤。“抓狼”又“识狼”,继市场监管之后财商教育提上日程消费金融快速增长,消费场景不断普及,其领域横跨众多产业,汽车、医美、教育、旅游、3C等,各细分领域之间有不同的经营模式,消费场景不断延伸的同时,消费贷款带来的事故接踵而至。从消费贷市场分析,随着金融消费习惯和信用消费意识的形成,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参与进来,为各种乱象的产生创造了条件。而且,消费贷属于新生事物,准入门槛低、行业管理不严,黑消贷打着“免费、分期、零利息、只需身份证、贷款流程简单、无还贷压力”等口号,诱骗涉世未深的年轻人贷款。面对机构繁多的金融市场,行业监管规范化必不可少。在监管方式上,监管机构应强调企业的技术能力、风控能力、运营能力,从业者的专业背景、专业能力等标准。一方面,对于消费贷发放程序要严格审查。应按照传统银行贷款的模式,制定在贷款前,贷款中,贷款后都能及时干预,科学设定贷款程序。此举虽然为程序性审查,过程繁琐却具有安全性、合理性的实质把控性。而采取骚扰、恐吓或者其他非法方式催贷者,应受到法律的惩处。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应该完善风控体系。积极运用人脸识别、微表情、远程视频审批、纳米评分卡等先进金融科技,提升风控水平。同时,基于大数据的信用评分模型,利用权威第三方数据建立大数据评分卡,为客户定制风险画像,从而实现多重定价、合理放贷。从消费贷骗局受害者情况分析,年轻意味着涉世未深的初生牛犊不怕虎,然而“任性”的青春有时也要付出代价。纵观这一两年的贷款陷阱,学生占据了受害者的主体。校园贷直接瞄准大学生暂且不提,整容贷爆出的新闻中也是学生居多,在严加监管金融机构的同时更应该加强财商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社会、家长、学校多方合力教育提升其责任意识。大学生自身也应该摸着口袋想事情办事情,不要被“免费”“无偿”等口号蒙蔽双眼,为金钱和物欲所累。除了传统的知识教育之外,面对大学生应该抓紧财商教育。在这方面,国外一些做法值得借鉴。例如英国、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已经制定了理财教育计划,其中美国强制把理财加入中小学课程体系;英国在中小学教材中添加了相关内容,并列入考试范围……整体来说,随着消费金融的高速发展,超额消费、借贷消费的消费理念已经形成,但是面对不良消贷机构的恶意诱惑,年轻群体还普遍缺乏辨别能力。消费信贷只是一种金融工具,并无好坏之说,消除消费借贷的弊端,既需从金融机构监管着手,规范制度、提高门槛、健全审核机制;还需要培养年轻借贷者的科学理财观念,共同努力营造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的社会氛围。刘旷,以禅道参悟互联网、微信公众号:liukuang110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刘旷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校园贷后又现整容贷,校园金融到底怎么了?》 精选三继校园贷引发的悲剧被媒体大肆报道后,整容贷又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近年来,在互联网金融的强势推动下,我国的消费贷款迎来爆发式的增长。数据显示,2008年到2016年,我国消费性贷款余额从2008年的42万亿增加到2016年的264万亿,增长接近6倍,年均增长率高达26.01%。在消费金融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互联网平台贷款的花样越来越多,各种消费贷层出不穷。金融巨头携手养肥“消费贷”,引来了狼《2016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数据显示,消费信贷占据了我国所有消费规模中的47%,突破了22万亿元大关。自2016年开始,消费金融开始逐步上升为互联网金融的头把交椅。在庞大的用户需求下,消费金融行业市场规模迅速扩张,成为市场争相关注的热门领域。而随着消费人群规模和消费场景的不断增加,庞大的市场需求造就了消费金融的蓝海,资本家、创业者纷沓而至。得益于消费观念的升级,以及消费转型升级所驱动的消费高涨,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火爆程度不言而喻:阿里“花呗”、京东“白条”等互联网消费贷产品席卷了年轻群体,各类银行消费贷更是占据了学费、买车、买房等等生活需求。从消费金融市场上的服务形式来看,目前的消费金融服务机构主要有银行、电商和金融公司。当前,银行是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的主力军,但是其借贷产品比较少。传统银行的借贷业务流程较为复杂、利息相对较高、局限性较大,有些借贷产品要求要持有本银行的银行卡。银行贷款流程从贷款的申请、信用等级评估、贷款调查、贷款审批、签订合同、到最终贷款发放、贷后检查、贷款归还,整个贷款流程时间较长,如果申请过程中发现任何信誉问题,银行就会立即停止贷款。电商巨头发展消费金融的劲头更猛。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依托自身电商平台衍生的消费金融产品很多。从阿里独立出来的蚂蚁金服(蚂蚁花呗),消费者可以通过阿里旗下的电商进行借贷消费,类似虚拟的信用卡;京东推出的京东金融(白条),利用白条闪付和京东支付的线下支付功,京东金融将消费信贷的战场扩展到了线下渠道。除了银行和电商之外,消费金融机构在消费金融领域也拥有自己的小天地。近几年,随着投资理财热潮的出现,P2P网络借贷平台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目光,陆金服、宜人贷、翼龙贷、人人贷、爱钱进等P2P贷款平台孕育而生。据零壹数据统计,截至日,我国P2P行业贷款余额达到1.094万亿元,同比增长106.0%,环比增长6.3%。2017年上半年,银行巨头和互联网巨头纷纷联手,建行和阿里巴巴、农行和百度、工行和京东、中国银行和腾讯银行相继宣布建立合作关系,传统银行巨头和互联网巨头机构的联合势必会引起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大变革。在互联网金融的强势推动下,我国的消费金融贷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然而,“消费网贷”获得可喜可贺的生长背后却是一件件贷款悲剧的开始。消费贷骗局不断,狼爪直接伸向90后年轻群体“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贷款消费已经成为了年轻群体消费模式中很重要的一环。在金融产品越来越多,贷款方式越来越简化的背景下,网贷产品成为消费金融领域的网红产品。既能满足消费欲望,又能留下必须的生活费用,也正因为这样,消费贷很自然地进驻到校园市场,并推出校园信贷、整容分期、购物分期等渐受年轻群体热捧的各类贷款。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消费贷在校园这片净土上的肆意践踏,大学生中“校园贷”风波未平,“整容贷”风波又起。一、校园贷风波未平信贷早已不是新鲜事物,近几年出现的校园信贷在大学生群体中更是火爆。灵活便捷的信贷服务解决了学生资金短缺的痛点,满足了人们超前消费的资金需求,基于生活、学习等因素,校园贷小额、便捷的特点能在年轻群体中充分发挥出来,并挖掘到更庞大的潜在校园市场。在校大学生,无论人生经验还是金融常识都较为匮乏,缺少自控力,一些培训机构以参加培训即推荐工作为名,诱惑大学生申请贷款交高额培训费。一旦接受培训,大学生便背负贷款和高额利息,一开始借贷金额都不高,但没过多久便翻几番让借贷人不堪重负。校园贷屡禁不止,由校园贷引发的各种事件也不在少数。迫于校园信贷高昂利息的还贷压力,选择用结束生命的方式来“还贷”的学生接二连三被爆出。在校大学生,他们经济尚未独立心理也比较脆弱,面对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的贷款于他们而言是无法承受之重,最终他们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乱象之下校园贷成为了众矢之的。不少人认为校园信贷应该被废除,但是这不免有点因噎废食,网络贷款本身并无原罪,更何况这属于国际通行做法。据悉:“大学生如果年满十八周岁,具有独立的民事能力,可以按照市场规则,在自身能力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去贷取款项,以满足用度的需要。”网络贷款衍生出的各种乱象说明这一行业还远未成熟。二、整容贷乱像又起那边校园贷还甚嚣尘上,此番美容贷又汹涌而至,爱美的女性群体顶替稚嫩的大学生群体成了黑消费贷机构的猎物。美容贷盛行的背后,是国人日渐强烈的医美需求。8月8日,医美APP新氧发布《2017年医美行业白皮书》。自2015年起,中国医美行业增速达到40%,远超全球平均值7%,医美从明星网红的职业需求走进日常生活。中国医美消费者以90后年轻人为主,她们希望通过医学手段,让皮肤更水嫩、脸更小、鼻子看起来更高挺,成为驱动整容爆发的源动力。业内预测,到2018年,中国的医美市场规模将超过8500亿元。但根据2016年统计数据来看,近半数医美消费者月收入低于一万,动则上万的整容费用对消费者来说略为高昂。消费金融高速发展消费贷款大众化,P2P模式大行其道,消费贷以其不设限制的贷款门槛、简单的贷款材料、高效的贷款流程成为医美消费者的首选。在消费者为迅速借到钱完成美容而狂喜的时候,等着他们的却是培训几天就上岗的“黑医”和无医疗经营许可证的“黑市”,市面上无证经营的“黑市”猖獗,整容贷市场事故频发。整容存在一定风险,越大型的整容项目,面临的风险越大。而且消费贷平台所谓的0抵押0担保低利息,实际上风险很大、贷款利率很高、还贷要求苛刻。有些整容贷机构与美容机构勾搭,诱导有借贷需求的年轻消费者提前消费、超额消费。正当合法的整容贷有必要存在,但是有些所谓“整容贷” 暗藏陷阱,消费中介通过与美容机构勾搭,采取非常规手段将没有还贷能力的消费者忽悠进来。这已涉嫌违法犯罪,对这样的“整容贷”应该依法打击,并清理其存在的黑色土壤。“抓狼”又“识狼”,继市场监管之后财商教育提上日程消费金融快速增长,消费场景不断普及,其领域横跨众多产业,汽车、医美、教育、旅游、3C等,各细分领域之间有不同的经营模式,消费场景不断延伸的同时,消费贷款带来的事故接踵而至。从消费贷市场分析,随着金融消费习惯和信用消费意识的形成,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参与进来,为各种乱象的产生创造了条件。而且,消费贷属于新生事物,准入门槛低、行业管理不严,黑消贷打着“免费、分期、零利息、只需身份证、贷款流程简单、无还贷压力”等口号,诱骗涉世未深的年轻人贷款。面对机构繁多的金融市场,行业监管规范化必不可少。在监管方式上,监管机构应强调企业的技术能力、风控能力、运营能力,从业者的专业背景、专业能力等标准。一方面,对于消费贷发放程序要严格审查。应按照传统银行贷款的模式,制定在贷款前,贷款中,贷款后都能及时干预,科学设定贷款程序。此举虽然为程序性审查,过程繁琐却具有安全性、合理性的实质把控性。而采取骚扰、恐吓或者其他非法方式催贷者,应受到法律的惩处。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应该完善风控体系。积极运用人脸识别、微表情、远程视频审批、纳米评分卡等先进金融科技,提升风控水平。同时,基于大数据的信用评分模型,利用权威第三方数据建立大数据评分卡,为客户定制风险画像,从而实现多重定价、合理放贷。从消费贷骗局受害者情况分析,年轻意味着涉世未深的初生牛犊不怕虎,然而“任性”的青春有时也要付出代价。纵观这一两年的贷款陷阱,学生占据了受害者的主体。校园贷直接瞄准大学生暂且不提,整容贷爆出的新闻中也是学生居多,在严加监管金融机构的同时更应该加强财商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社会、家长、学校多方合力教育提升其责任意识。大学生自身也应该摸着口袋想事情办事情,不要被“免费”“无偿”等口号蒙蔽双眼,为金钱和物欲所累。除了传统的知识教育之外,面对大学生应该抓紧财商教育。在这方面,国外一些做法值得借鉴。例如英国、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已经制定了理财教育计划,其中美国强制把理财加入中小学课程体系;英国在中小学教材中添加了相关内容,并列入考试范围……整体来说,随着消费金融的高速发展,超额消费、借贷消费的消费理念已经形成,但是面对不良消贷机构的恶意诱惑,年轻群体还普遍缺乏辨别能力。消费信贷只是一种金融工具,并无好坏之说,消除消费借贷的弊端,既需从金融机构监管着手,规范制度、提高门槛、健全审核机制;还需要培养年轻借贷者的科学理财观念,共同努力营造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的社会氛围。《校园贷后又现整容贷,校园金融到底怎么了?》 精选四继校园贷引发的悲剧被媒体大肆报道后,整容贷又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近年来,在互联网金融的强势推动下,我国的消费贷款迎来爆发式的增长。数据显示,2008年到2016年,我国消费性贷款余额从2008年的42万亿增加到2016年的264万亿,增长接近6倍,年均增长率高达26.01%。在消费金融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互联网平台贷款的花样越来越多,各种消费贷层出不穷。金融巨头携手养肥“消费贷”,引来了狼《2016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数据显示,消费信贷占据了我国所有消费规模中的47%,突破了22万亿元大关。自2016年开始,消费金融开始逐步上升为互联网金融的头把交椅。在庞大的用户需求下,消费金融行业市场规模迅速扩张,成为市场争相关注的热门领域。而随着消费人群规模和消费场景的不断增加,庞大的市场需求造就了消费金融的蓝海,资本家、创业者纷沓而至。得益于消费观念的升级,以及消费转型升级所驱动的消费高涨,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火爆程度不言而喻:阿里“花呗”、京东“白条”等互联网消费贷产品席卷了年轻群体,各类银行消费贷更是占据了学费、买车、买房等等生活需求。从消费金融市场上的服务形式来看,目前的消费金融服务机构主要有银行、电商和金融公司。当前,银行是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的主力军,但是其借贷产品比较少。传统银行的借贷业务流程较为复杂、利息相对较高、局限性较大,有些借贷产品要求要持有本银行的银行卡。银行贷款流程从贷款的申请、信用等级评估、贷款调查、贷款审批、签订合同、到最终贷款发放、贷后检查、贷款归还,整个贷款流程时间较长,如果申请过程中发现任何信誉问题,银行就会立即停止贷款。电商巨头发展消费金融的劲头更猛。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依托自身电商平台衍生的消费金融产品很多。从阿里独立出来的蚂蚁金服(蚂蚁花呗),消费者可以通过阿里旗下的电商进行借贷消费,类似虚拟的信用卡;京东推出的京东金融(白条),利用白条闪付和京东支付的线下支付功,京东金融将消费信贷的战场扩展到了线下渠道。除了银行和电商之外,消费金融机构在消费金融领域也拥有自己的小天地。近几年,随着投资理财热潮的出现,P2P网络借贷平台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目光,陆金服、宜人贷、翼龙贷、人人贷、爱钱进等P2P贷款平台孕育而生。据零壹数据统计,截至日,我国P2P行业贷款余额达到1.094万亿元,同比增长106.0%,环比增长6.3%。2017年上半年,银行巨头和互联网巨头纷纷联手,建行和阿里巴巴、农行和百度、工行和京东、中国银行和腾讯银行相继宣布建立合作关系,传统银行巨头和互联网巨头机构的联合势必会引起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大变革。在互联网金融的强势推动下,我国的消费金融贷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然而,“消费网贷”获得可喜可贺的生长背后却是一件件贷款悲剧的开始。消费贷骗局不断,狼爪直接伸向90后年轻群体“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贷款消费已经成为了年轻群体消费模式中很重要的一环。在金融产品越来越多,贷款方式越来越简化的背景下,网贷产品成为消费金融领域的网红产品。既能满足消费欲望,又能留下必须的生活费用,也正因为这样,消费贷很自然地进驻到校园市场,并推出校园信贷、整容分期、购物分期等渐受年轻群体热捧的各类贷款。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消费贷在校园这片净土上的肆意践踏,大学生中“校园贷”风波未平,“整容贷”风波又起。一、校园贷风波未平信贷早已不是新鲜事物,近几年出现的校园信贷在大学生群体中更是火爆。灵活便捷的信贷服务解决了学生资金短缺的痛点,满足了人们超前消费的资金需求,基于生活、学习等因素,校园贷小额、便捷的特点能在年轻群体中充分发挥出来,并挖掘到更庞大的潜在校园市场。在校大学生,无论人生经验还是金融常识都较为匮乏,缺少自控力,一些培训机构以参加培训即推荐工作为名,诱惑大学生申请贷款交高额培训费。一旦接受培训,大学生便背负贷款和高额利息,一开始借贷金额都不高,但没过多久便翻几番让借贷人不堪重负。校园贷屡禁不止,由校园贷引发的各种事件也不在少数。迫于校园信贷高昂利息的还贷压力,选择用结束生命的方式来“还贷”的学生接二连三被爆出。在校大学生,他们经济尚未独立心理也比较脆弱,面对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的贷款于他们而言是无法承受之重,最终他们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乱象之下校园贷成为了众矢之的。不少人认为校园信贷应该被废除,但是这不免有点因噎废食,网络贷款本身并无原罪,更何况这属于国际通行做法。据悉:“大学生如果年满十八周岁,具有独立的民事能力,可以按照市场规则,在自身能力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去贷取款项,以满足用度的需要。”网络贷款衍生出的各种乱象说明这一行业还远未成熟。二、整容贷乱像又起那边校园贷还甚嚣尘上,此番美容贷又汹涌而至,爱美的女性群体顶替稚嫩的大学生群体成了黑消费贷机构的猎物。美容贷盛行的背后,是国人日渐强烈的医美需求。8月8日,医美APP新氧发布《2017年医美行业白皮书》。自2015年起,中国医美行业增速达到40%,远超全球平均值7%,医美从明星网红的职业需求走进日常生活。中国医美消费者以90后年轻人为主,她们希望通过医学手段,让皮肤更水嫩、脸更小、鼻子看起来更高挺,成为驱动整容爆发的源动力。业内预测,到2018年,中国的医美市场规模将超过8500亿元。但根据2016年统计数据来看,近半数医美消费者月收入低于一万,动则上万的整容费用对消费者来说略为高昂。消费金融高速发展消费贷款大众化,P2P模式大行其道,消费贷以其不设限制的贷款门槛、简单的贷款材料、高效的贷款流程成为医美消费者的首选。在消费者为迅速借到钱完成美容而狂喜的时候,等着他们的却是培训几天就上岗的“黑医”和无医疗经营许可证的“黑市”,市面上无证经营的“黑市”猖獗,整容贷市场事故频发。整容存在一定风险,越大型的整容项目,面临的风险越大。而且消费贷平台所谓的0抵押0担保低利息,实际上风险很大、贷款利率很高、还贷要求苛刻。有些整容贷机构与美容机构勾搭,诱导有借贷需求的年轻消费者提前消费、超额消费。正当合法的整容贷有必要存在,但是有些所谓“整容贷” 暗藏陷阱,消费中介通过与美容机构勾搭,采取非常规手段将没有还贷能力的消费者忽悠进来。这已涉嫌违法犯罪,对这样的“整容贷”应该依法打击,并清理其存在的黑色土壤。“抓狼”又“识狼”,继市场监管之后财商教育提上日程消费金融快速增长,消费场景不断普及,其领域横跨众多产业,汽车、医美、教育、旅游、3C等,各细分领域之间有不同的经营模式,消费场景不断延伸的同时,消费贷款带来的事故接踵而至。从消费贷市场分析,随着金融消费习惯和信用消费意识的形成,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参与进来,为各种乱象的产生创造了条件。而且,消费贷属于新生事物,准入门槛低、行业管理不严,黑消贷打着“免费、分期、零利息、只需身份证、贷款流程简单、无还贷压力”等口号,诱骗涉世未深的年轻人贷款。面对机构繁多的金融市场,行业监管规范化必不可少。在监管方式上,监管机构应强调企业的技术能力、风控能力、运营能力,从业者的专业背景、专业能力等标准。一方面,对于消费贷发放程序要严格审查。应按照传统银行贷款的模式,制定在贷款前,贷款中,贷款后都能及时干预,科学设定贷款程序。此举虽然为程序性审查,过程繁琐却具有安全性、合理性的实质把控性。而采取骚扰、恐吓或者其他非法方式催贷者,应受到法律的惩处。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应该完善风控体系。积极运用人脸识别、微表情、远程视频审批、纳米评分卡等先进金融科技,提升风控水平。同时,基于大数据的信用评分模型,利用权威第三方数据建立大数据评分卡,为客户定制风险画像,从而实现多重定价、合理放贷。从消费贷骗局受害者情况分析,年轻意味着涉世未深的初生牛犊不怕虎,然而“任性”的青春有时也要付出代价。纵观这一两年的贷款陷阱,学生占据了受害者的主体。校园贷直接瞄准大学生暂且不提,整容贷爆出的新闻中也是学生居多,在严加监管金融机构的同时更应该加强财商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社会、家长、学校多方合力教育提升其责任意识。大学生自身也应该摸着口袋想事情办事情,不要被“免费”“无偿”等口号蒙蔽双眼,为金钱和物欲所累。除了传统的知识教育之外,面对大学生应该抓紧财商教育。在这方面,国外一些做法值得借鉴。例如英国、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已经制定了理财教育计划,其中美国强制把理财加入中小学课程体系;英国在中小学教材中添加了相关内容,并列入考试范围……整体来说,随着消费金融的高速发展,超额消费、借贷消费的消费理念已经形成,但是面对不良消贷机构的恶意诱惑,年轻群体还普遍缺乏辨别能力。消费信贷只是一种金融工具,并无好坏之说,消除消费借贷的弊端,既需从金融机构监管着手,规范制度、提高门槛、健全审核机制;还需要培养年轻借贷者的科学理财观念,共同努力营造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的社会氛围。刘旷,以禅道参悟互联网、微信公众号:liukuang110《校园贷后又现整容贷,校园金融到底怎么了?》 精选五继校园贷引发的悲剧被媒体大肆报道后,整容贷又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近年来,在互联网金融的强势推动下,我国的消费贷款迎来爆发式的增长。数据显示,2008年到2016年,我国消费性贷款余额从2008年的42万亿增加到2016年的264万亿,增长接近6倍,年均增长率高达26.01%。在消费金融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互联网平台贷款的花样越来越多,各种消费贷层出不穷。金融巨头携手养肥“消费贷”,引来了狼《2016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数据显示,消费信贷占据了我国所有消费规模中的47%,突破了22万亿元大关。自2016年开始,消费金融开始逐步上升为互联网金融的头把交椅。在庞大的用户需求下,消费金融行业市场规模迅速扩张,成为市场争相关注的热门领域。而随着消费人群规模和消费场景的不断增加,庞大的市场需求造就了消费金融的蓝海,资本家、创业者纷沓而至。得益于消费观念的升级,以及消费转型升级所驱动的消费高涨,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火爆程度不言而喻:阿里“花呗”、京东“白条”等互联网消费贷产品席卷了年轻群体,各类银行消费贷更是占据了学费、买车、买房等等生活需求。从消费金融市场上的服务形式来看,目前的消费金融服务机构主要有银行、电商和金融公司。当前,银行是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的主力军,但是其借贷产品比较少。传统银行的借贷业务流程较为复杂、利息相对较高、局限性较大,有些借贷产品要求要持有本银行的银行卡。银行贷款流程从贷款的申请、信用等级评估、贷款调查、贷款审批、签订合同、到最终贷款发放、贷后检查、贷款归还,整个贷款流程时间较长,如果申请过程中发现任何信誉问题,银行就会立即停止贷款。电商巨头发展消费金融的劲头更猛。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依托自身电商平台衍生的消费金融产品很多。从阿里独立出来的蚂蚁金服(蚂蚁花呗),消费者可以通过阿里旗下的电商进行借贷消费,类似虚拟的信用卡;京东推出的京东金融(白条),利用白条闪付和京东支付的线下支付功,京东金融将消费信贷的战场扩展到了线下渠道。除了银行和电商之外,消费金融机构在消费金融领域也拥有自己的小天地。近几年,随着投资理财热潮的出现,P2P网络借贷平台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目光,陆金服、宜人贷、翼龙贷、人人贷、爱钱进等P2P贷款平台孕育而生。据零壹数据统计,截至日,我国P2P行业贷款余额达到1.094万亿元,同比增长106.0%,环比增长6.3%。2017年上半年,银行巨头和互联网巨头纷纷联手,建行和阿里巴巴、农行和百度、工行和京东、中国银行和腾讯银行相继宣布建立合作关系,传统银行巨头和互联网巨头机构的联合势必会引起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大变革。在互联网金融的强势推动下,我国的消费金融贷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然而,“消费网贷”获得可喜可贺的生长背后却是一件件贷款悲剧的开始。消费贷骗局不断,狼爪直接伸向90后年轻群体“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贷款消费已经成为了年轻群体消费模式中很重要的一环。在金融产品越来越多,贷款方式越来越简化的背景下,网贷产品成为消费金融领域的网红产品。既能满足消费欲望,又能留下必须的生活费用,也正因为这样,消费贷很自然地进驻到校园市场,并推出校园信贷、整容分期、购物分期等渐受年轻群体热捧的各类贷款。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消费贷在校园这片净土上的肆意践踏,大学生中“校园贷”风波未平,“整容贷”风波又起。一、校园贷风波未平信贷早已不是新鲜事物,近几年出现的校园信贷在大学生群体中更是火爆。灵活便捷的信贷服务解决了学生资金短缺的痛点,满足了人们超前消费的资金需求,基于生活、学习等因素,校园贷小额、便捷的特点能在年轻群体中充分发挥出来,并挖掘到更庞大的潜在校园市场。在校大学生,无论人生经验还是金融常识都较为匮乏,缺少自控力,一些培训机构以参加培训即推荐工作为名,诱惑大学生申请贷款交高额培训费。一旦接受培训,大学生便背负贷款和高额利息,一开始借贷金额都不高,但没过多久便翻几番让借贷人不堪重负。校园贷屡禁不止,由校园贷引发的各种事件也不在少数。迫于校园信贷高昂利息的还贷压力,选择用结束生命的方式来“还贷”的学生接二连三被爆出。在校大学生,他们经济尚未独立心理也比较脆弱,面对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的贷款于他们而言是无法承受之重,最终他们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乱象之下校园贷成为了众矢之的。不少人认为校园信贷应该被废除,但是这不免有点因噎废食,网络贷款本身并无原罪,更何况这属于国际通行做法。据悉:“大学生如果年满十八周岁,具有独立的民事能力,可以按照市场规则,在自身能力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去贷取款项,以满足用度的需要。”网络贷款衍生出的各种乱象说明这一行业还远未成熟。二、整容贷乱像又起那边校园贷还甚嚣尘上,此番美容贷又汹涌而至,爱美的女性群体顶替稚嫩的大学生群体成了黑消费贷机构的猎物。美容贷盛行的背后,是国人日渐强烈的医美需求。8月8日,医美APP新氧发布《2017年医美行业白皮书》。自2015年起,中国医美行业增速达到40%,远超全球平均值7%,医美从明星网红的职业需求走进日常生活。中国医美消费者以90后年轻人为主,她们希望通过医学手段,让皮肤更水嫩、脸更小、鼻子看起来更高挺,成为驱动整容爆发的源动力。业内预测,到2018年,中国的医美市场规模将超过8500亿元。但根据2016年统计数据来看,近半数医美消费者月收入低于一万,动则上万的整容费用对消费者来说略为高昂。消费金融高速发展消费贷款大众化,P2P模式大行其道,消费贷以其不设限制的贷款门槛、简单的贷款材料、高效的贷款流程成为医美消费者的首选。在消费者为迅速借到钱完成美容而狂喜的时候,等着他们的却是培训几天就上岗的“黑医”和无医疗经营许可证的“黑市”,市面上无证经营的“黑市”猖獗,整容贷市场事故频发。整容存在一定风险,越大型的整容项目,面临的风险越大。而且消费贷平台所谓的0抵押0担保低利息,实际上风险很大、贷款利率很高、还贷要求苛刻。有些整容贷机构与美容机构勾搭,诱导有借贷需求的年轻消费者提前消费、超额消费。正当合法的整容贷有必要存在,但是有些所谓“整容贷” 暗藏陷阱,消费中介通过与美容机构勾搭,采取非常规手段将没有还贷能力的消费者忽悠进来。这已涉嫌违法犯罪,对这样的“整容贷”应该依法打击,并清理其存在的黑色土壤。“抓狼”又“识狼”,继市场监管之后财商教育提上日程消费金融快速增长,消费场景不断普及,其领域横跨众多产业,汽车、医美、教育、旅游、3C等,各细分领域之间有不同的经营模式,消费场景不断延伸的同时,消费贷款带来的事故接踵而至。从消费贷市场分析,随着金融消费习惯和信用消费意识的形成,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参与进来,为各种乱象的产生创造了条件。而且,消费贷属于新生事物,准入门槛低、行业管理不严,黑消贷打着“免费、分期、零利息、只需身份证、贷款流程简单、无还贷压力”等口号,诱骗涉世未深的年轻人贷款。面对机构繁多的金融市场,行业监管规范化必不可少。在监管方式上,监管机构应强调企业的技术能力、风控能力、运营能力,从业者的专业背景、专业能力等标准。一方面,对于消费贷发放程序要严格审查。应按照传统银行贷款的模式,制定在贷款前,贷款中,贷款后都能及时干预,科学设定贷款程序。此举虽然为程序性审查,过程繁琐却具有安全性、合理性的实质把控性。而采取骚扰、恐吓或者其他非法方式催贷者,应受到法律的惩处。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应该完善风控体系。积极运用人脸识别、微表情、远程视频审批、纳米评分卡等先进金融科技,提升风控水平。同时,基于大数据的信用评分模型,利用权威第三方数据建立大数据评分卡,为客户定制风险画像,从而实现多重定价、合理放贷。从消费贷骗局受害者情况分析,年轻意味着涉世未深的初生牛犊不怕虎,然而“任性”的青春有时也要付出代价。纵观这一两年的贷款陷阱,学生占据了受害者的主体。校园贷直接瞄准大学生暂且不提,整容贷爆出的新闻中也是学生居多,在严加监管金融机构的同时更应该加强财商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社会、家长、学校多方合力教育提升其责任意识。大学生自身也应该摸着口袋想事情办事情,不要被“免费”“无偿”等口号蒙蔽双眼,为金钱和物欲所累。除了传统的知识教育之外,面对大学生应该抓紧财商教育。在这方面,国外一些做法值得借鉴。例如英国、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已经制定了理财教育计划,其中美国强制把理财加入中小学课程体系;英国在中小学教材中添加了相关内容,并列入考试范围……整体来说,随着消费金融的高速发展,超额消费、借贷消费的消费理念已经形成,但是面对不良消贷机构的恶意诱惑,年轻群体还普遍缺乏辨别能力。消费信贷只是一种金融工具,并无好坏之说,消除消费借贷的弊端,既需从金融机构监管着手,规范制度、提高门槛、健全审核机制;还需要培养年轻借贷者的科学理财观念,共同努力营造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的社会氛围。《校园贷后又现整容贷,校园金融到底怎么了?》 精选六作者: 刘旷金评媒(https://www.**m.cn)编者按:随着消费金融的高速发展,超额消费、借贷消费的消费理念已经形成,但是面对不良消贷机构的恶意诱惑,年轻群体还普遍缺乏辨别能力。继校园贷引发的悲剧被媒体大肆报道后,整容贷又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近年来,在互联网金融的强势推动下,我国的消费贷款迎来爆发式的增长。数据显示,2008年到2016年,我国消费性贷款余额从2008年的42万亿增加到2016年的264万亿,增长接近6倍,年均增长率高达26.01%。在消费金融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互联网平台贷款的花样越来越多,各种消费贷层出不穷。金融巨头携手养肥“消费贷”,引来了狼《2016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数据显示,消费信贷占据了我国所有消费规模中的47%,突破了22万亿元大关。自2016年开始,消费金融开始逐步上升为互联网金融的头把交椅。在庞大的用户需求下,消费金融行业市场规模迅速扩张,成为市场争相关注的热门领域。而随着消费人群规模和消费场景的不断增加,庞大的市场需求造就了消费金融的蓝海,资本家、创业者纷沓而至。得益于消费观念的升级,以及消费转型升级所驱动的消费高涨,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火爆程度不言而喻:阿里“花呗”、京东“白条”等互联网消费贷产品席卷了年轻群体,各类银行消费贷更是占据了学费、买车、买房等等生活需求。从消费金融市场上的服务形式来看,目前的消费金融服务机构主要有银行、电商和金融公司。当前,银行是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的主力军,但是其借贷产品比较少。传统银行的借贷业务流程较为复杂、利息相对较高、局限性较大,有些借贷产品要求要持有本银行的银行卡。银行贷款流程从贷款的申请、信用等级评估、贷款调查、贷款审批、签订合同、到最终贷款发放、贷后检查、贷款归还,整个贷款流程时间较长,如果申请过程中发现任何信誉问题,银行就会立即停止贷款。电商巨头发展消费金融的劲头更猛。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依托自身电商平台衍生的消费金融产品很多。从阿里独立出来的蚂蚁金服(蚂蚁花呗),消费者可以通过阿里旗下的电商进行借贷消费,类似虚拟的信用卡;京东推出的京东金融(白条),利用白条闪付和京东支付的线下支付功,京东金融将消费信贷的战场扩展到了线下渠道。除了银行和电商之外,消费金融机构在消费金融领域也拥有自己的小天地。近几年,随着投资理财热潮的出现,P2P网络借贷平台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目光,陆金服、宜人贷、翼龙贷、人人贷、爱钱进等P2P贷款平台孕育而生。据零壹数据统计,截至日,我国P2P行业贷款余额达到1.094万亿元,同比增长106.0%,环比增长6.3%。2017年上半年,银行巨头和互联网巨头纷纷联手,建行和阿里巴巴、农行和百度、工行和京东、中国银行和腾讯银行相继宣布建立合作关系,传统银行巨头和互联网巨头机构的联合势必会引起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大变革。在互联网金融的强势推动下,我国的消费金融贷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然而,“消费网贷”获得可喜可贺的生长背后却是一件件贷款悲剧的开始。消费贷骗局不断,狼爪直接伸向90后年轻群体“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贷款消费已经成为了年轻群体消费模式中很重要的一环。在金融产品越来越多,贷款方式越来越简化的背景下,网贷产品成为消费金融领域的网红产品。既能满足消费欲望,又能留下必须的生活费用,也正因为这样,消费贷很自然地进驻到校园市场,并推出校园信贷、整容分期、购物分期等渐受年轻群体热捧的各类贷款。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消费贷在校园这片净土上的肆意践踏,大学生中“校园贷”风波未平,“整容贷”风波又起。一、校园贷风波未平信贷早已不是新鲜事物,近几年出现的校园信贷在大学生群体中更是火爆。灵活便捷的信贷服务解决了学生资金短缺的痛点,满足了人们超前消费的资金需求,基于生活、学习等因素,校园贷小额、便捷的特点能在年轻群体中充分发挥出来,并挖掘到更庞大的潜在校园市场。在校大学生,无论人生经验还是金融常识都较为匮乏,缺少自控力,一些培训机构以参加培训即推荐工作为名,诱惑大学生申请贷款交高额培训费。一旦接受培训,大学生便背负贷款和高额利息,一开始借贷金额都不高,但没过多久便翻几番让借贷人不堪重负。校园贷屡禁不止,由校园贷引发的各种事件也不在少数。迫于校园信贷高昂利息的还贷压力,选择用结束生命的方式来“还贷”的学生接二连三被爆出。在校大学生,他们经济尚未独立心理也比较脆弱,面对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的贷款于他们而言是无法承受之重,最终他们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乱象之下校园贷成为了众矢之的。不少人认为校园信贷应该被废除,但是这不免有点因噎废食,网络贷款本身并无原罪,更何况这属于国际通行做法。据悉:“大学生如果年满十八周岁,具有独立的民事能力,可以按照市场规则,在自身能力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去贷取款项,以满足用度的需要。”网络贷款衍生出的各种乱象说明这一行业还远未成熟。二、整容贷乱像又起那边校园贷还甚嚣尘上,此番美容贷又汹涌而至,爱美的女性群体顶替稚嫩的大学生群体成了黑消费贷机构的猎物。美容贷盛行的背后,是国人日渐强烈的医美需求。8月8日,医美APP新氧发布《2017年医美行业白皮书》。自2015年起,中国医美行业增速达到40%,远超全球平均值7%,医美从明星网红的职业需求走进日常生活。中国医美消费者以90后年轻人为主,她们希望通过医学手段,让皮肤更水嫩、脸更小、鼻子看起来更高挺,成为驱动整容爆发的源动力。业内预测,到2018年,中国的医美市场规模将超过8500亿元。但根据2016年统计数据来看,近半数医美消费者月收入低于一万,动则上万的整容费用对消费者来说略为高昂。消费金融高速发展消费贷款大众化,P2P模式大行其道,消费贷以其不设限制的贷款门槛、简单的贷款材料、高效的贷款流程成为医美消费者的首选。在消费者为迅速借到钱完成美容而狂喜的时候,等着他们的却是培训几天就上岗的“黑医”和无医疗经营许可证的“黑市”,市面上无证经营的“黑市”猖獗,整容贷市场事故频发。整容存在一定风险,越大型的整容项目,面临的风险越大。而且消费贷平台所谓的0抵押0担保低利息,实际上风险很大、贷款利率很高、还贷要求苛刻。有些整容贷机构与美容机构勾搭,诱导有借贷需求的年轻消费者提前消费、超额消费。正当合法的整容贷有必要存在,但是有些所谓“整容贷” 暗藏陷阱,消费中介通过与美容机构勾搭,采取非常规手段将没有还贷能力的消费者忽悠进来。这已涉嫌违法犯罪,对这样的“整容贷”应该依法打击,并清理其存在的黑色土壤。“抓狼”又“识狼”,继市场监管之后财商教育提上日程消费金融快速增长,消费场景不断普及,其领域横跨众多产业,汽车、医美、教育、旅游、3C等,各细分领域之间有不同的经营模式,消费场景不断延伸的同时,消费贷款带来的事故接踵而至。从消费贷市场分析,随着金融消费习惯和信用消费意识的形成,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参与进来,为各种乱象的产生创造了条件。而且,消费贷属于新生事物,准入门槛低、行业管理不严,黑消贷打着“免费、分期、零利息、只需身份证、贷款流程简单、无还贷压力”等口号,诱骗涉世未深的年轻人贷款。面对机构繁多的金融市场,行业监管规范化必不可少。在监管方式上,监管机构应强调企业的技术能力、风控能力、运营能力,从业者的专业背景、专业能力等标准。一方面,对于消费贷发放程序要严格审查。应按照传统银行贷款的模式,制定在贷款前,贷款中,贷款后都能及时干预,科学设定贷款程序。此举虽然为程序性审查,过程繁琐却具有安全性、合理性的实质把控性。而采取骚扰、恐吓或者其他非法方式催贷者,应受到法律的惩处。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应该完善风控体系。积极运用人脸识别、微表情、远程视频审批、纳米评分卡等先进金融科技,提升风控水平。同时,基于大数据的信用评分模型,利用权威第三方数据建立大数据评分卡,为客户定制风险画像,从而实现多重定价、合理放贷。从消费贷骗局受害者情况分析,年轻意味着涉世未深的初生牛犊不怕虎,然而“任性”的青春有时也要付出代价。纵观这一两年的贷款陷阱,学生占据了受害者的主体。校园贷直接瞄准大学生暂且不提,整容贷爆出的新闻中也是学生居多,在严加监管金融机构的同时更应该加强财商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社会、家长、学校多方合力教育提升其责任意识。大学生自身也应该摸着口袋想事情办事情,不要被“免费”“无偿”等口号蒙蔽双眼,为金钱和物欲所累。除了传统的知识教育之外,面对大学生应该抓紧财商教育。在这方面,国外一些做法值得借鉴。例如英国、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已经制定了理财教育计划,其中美国强制把理财加入中小学课程体系;英国在中小学教材中添加了相关内容,并列入考试范围……整体来说,随着消费金融的高速发展,超额消费、借贷消费的消费理念已经形成,但是面对不良消贷机构的恶意诱惑,年轻群体还普遍缺乏辨别能力。消费信贷只是一种金融工具,并无好坏之说,消除消费借贷的弊端,既需从金融机构监管着手,规范制度、提高门槛、健全审核机制;还需要培养年轻借贷者的科学理财观念,共同努力营造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的社会氛围。刘旷,以禅道参悟互联网、微信公众号:liukuang110(编辑:杨少康)上一篇文章下一篇文章刘旷以禅道参悟互联网、微信公众号:liukuang110《校园贷后又现整容贷,校园金融到底怎么了?》 精选七继校园贷引发的悲剧被媒体大肆报道后,整容贷又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近年来,在互联网金融的强势推动下,我国的消费贷款迎来爆发式的增长。数据显示,2008年到2016年,我国消费性贷款余额从2008年的42万亿增加到2016年的264万亿,增长接近6倍,年均增长率高达26.01%。在消费金融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互联网平台贷款的花样越来越多,各种消费贷层出不穷。金融巨头携手养肥“消费贷”,引来了狼《2016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数据显示,消费信贷占据了我国所有消费规模中的47%,突破了22万亿元大关。自2016年开始,消费金融开始逐步上升为互联网金融的头把交椅。在庞大的用户需求下,消费金融行业市场规模迅速扩张,成为市场争相关注的热门领域。而随着消费人群规模和消费场景的不断增加,庞大的市场需求造就了消费金融的蓝海,资本家、创业者纷沓而至。得益于消费观念的升级,以及消费转型升级所驱动的消费高涨,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火爆程度不言而喻:阿里“花呗”、京东“白条”等互联网消费贷产品席卷了年轻群体,各类银行消费贷更是占据了学费、买车、买房等等生活需求。从消费金融市场上的服务形式来看,目前的消费金融服务机构主要有银行、电商和金融公司。当前,银行是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的主力军,但是其借贷产品比较少。传统银行的借贷业务流程较为复杂、利息相对较高、局限性较大,有些借贷产品要求要持有本银行的银行卡。银行贷款流程从贷款的申请、信用等级评估、贷款调查、贷款审批、签订合同、到最终贷款发放、贷后检查、贷款归还,整个贷款流程时间较长,如果申请过程中发现任何信誉问题,银行就会立即停止贷款。电商巨头发展消费金融的劲头更猛。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依托自身电商平台衍生的消费金融产品很多。从阿里独立出来的蚂蚁金服(蚂蚁花呗),消费者可以通过阿里旗下的电商进行借贷消费,类似虚拟的信用卡;京东推出的京东金融(白条),利用白条闪付和京东支付的线下支付功,京东金融将消费信贷的战场扩展到了线下渠道。除了银行和电商之外,消费金融机构在消费金融领域也拥有自己的小天地。近几年,随着投资理财热潮的出现,P2P网络借贷平台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目光,陆金服、宜人贷、翼龙贷、人人贷、爱钱进等P2P贷款平台孕育而生。据零壹数据统计,截至日,我国P2P行业贷款余额达到1.094万亿元,同比增长106.0%,环比增长6.3%。2017年上半年,银行巨头和互联网巨头纷纷联手,建行和阿里巴巴、农行和百度、工行和京东、中国银行和腾讯银行相继宣布建立合作关系,传统银行巨头和互联网巨头机构的联合势必会引起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大变革。在互联网金融的强势推动下,我国的消费金融贷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然而,“消费网贷”获得可喜可贺的生长背后却是一件件贷款悲剧的开始。消费贷骗局不断,狼爪直接伸向90后年轻群体“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贷款消费已经成为了年轻群体消费模式中很重要的一环。在金融产品越来越多,贷款方式越来越简化的背景下,网贷产品成为消费金融领域的网红产品。既能满足消费欲望,又能留下必须的生活费用,也正因为这样,消费贷很自然地进驻到校园市场,并推出校园信贷、整容分期、购物分期等渐受年轻群体热捧的各类贷款。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消费贷在校园这片净土上的肆意践踏,大学生中“校园贷”风波未平,“整容贷”风波又起。一、校园贷风波未平信贷早已不是新鲜事物,近几年出现的校园信贷在大学生群体中更是火爆。灵活便捷的信贷服务解决了学生资金短缺的痛点,满足了人们超前消费的资金需求,基于生活、学习等因素,校园贷小额、便捷的特点能在年轻群体中充分发挥出来,并挖掘到更庞大的潜在校园市场。在校大学生,无论人生经验还是金融常识都较为匮乏,缺少自控力,一些培训机构以参加培训即推荐工作为名,诱惑大学生申请贷款交高额培训费。一旦接受培训,大学生便背负贷款和高额利息,一开始借贷金额都不高,但没过多久便翻几番让借贷人不堪重负。校园贷屡禁不止,由校园贷引发的各种事件也不在少数。迫于校园信贷高昂利息的还贷压力,选择用结束生命的方式来“还贷”的学生接二连三被爆出。在校大学生,他们经济尚未独立心理也比较脆弱,面对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的贷款于他们而言是无法承受之重,最终他们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乱象之下校园贷成为了众矢之的。不少人认为校园信贷应该被废除,但是这不免有点因噎废食,网络贷款本身并无原罪,更何况这属于国际通行做法。据悉:“大学生如果年满十八周岁,具有独立的民事能力,可以按照市场规则,在自身能力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去贷取款项,以满足用度的需要。”网络贷款衍生出的各种乱象说明这一行业还远未成熟。二、整容贷乱像又起那边校园贷还甚嚣尘上,此番美容贷又汹涌而至,爱美的女性群体顶替稚嫩的大学生群体成了黑消费贷机构的猎物。美容贷盛行的背后,是国人日渐强烈的医美需求。8月8日,医美APP新氧发布《2017年医美行业白皮书》。自2015年起,中国医美行业增速达到40%,远超全球平均值7%,医美从明星网红的职业需求走进日常生活。中国医美消费者以90后年轻人为主,她们希望通过医学手段,让皮肤更水嫩、脸更小、鼻子看起来更高挺,成为驱动整容爆发的源动力。业内预测,到2018年,中国的医美市场规模将超过8500亿元。但根据2016年统计数据来看,近半数医美消费者月收入低于一万,动则上万的整容费用对消费者来说略为高昂。消费金融高速发展消费贷款大众化,P2P模式大行其道,消费贷以其不设限制的贷款门槛、简单的贷款材料、高效的贷款流程成为医美消费者的首选。在消费者为迅速借到钱完成美容而狂喜的时候,等着他们的却是培训几天就上岗的“黑医”和无医疗经营许可证的“黑市”,市面上无证经营的“黑市”猖獗,整容贷市场事故频发。整容存在一定风险,越大型的整容项目,面临的风险越大。而且消费贷平台所谓的0抵押0担保低利息,实际上风险很大、贷款利率很高、还贷要求苛刻。有些整容贷机构与美容机构勾搭,诱导有借贷需求的年轻消费者提前消费、超额消费。正当合法的整容贷有必要存在,但是有些所谓“整容贷” 暗藏陷阱,消费中介通过与美容机构勾搭,采取非常规手段将没有还贷能力的消费者忽悠进来。这已涉嫌违法犯罪,对这样的“整容贷”应该依法打击,并清理其存在的黑色土壤。“抓狼”又“识狼”,继市场监管之后财商教育提上日程消费金融快速增长,消费场景不断普及,其领域横跨众多产业,汽车、医美、教育、旅游、3C等,各细分领域之间有不同的经营模式,消费场景不断延伸的同时,消费贷款带来的事故接踵而至。从消费贷市场分析,随着金融消费习惯和信用消费意识的形成,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参与进来,为各种乱象的产生创造了条件。而且,消费贷属于新生事物,准入门槛低、行业管理不严,黑消贷打着“免费、分期、零利息、只需身份证、贷款流程简单、无还贷压力”等口号,诱骗涉世未深的年轻人贷款。面对机构繁多的金融市场,行业监管规范化必不可少。在监管方式上,监管机构应强调企业的技术能力、风控能力、运营能力,从业者的专业背景、专业能力等标准。一方面,对于消费贷发放程序要严格审查。应按照传统银行贷款的模式,制定在贷款前,贷款中,贷款后都能及时干预,科学设定贷款程序。此举虽然为程序性审查,过程繁琐却具有安全性、合理性的实质把控性。而采取骚扰、恐吓或者其他非法方式催贷者,应受到法律的惩处。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应该完善风控体系。积极运用人脸识别、微表情、远程视频审批、纳米评分卡等先进金融科技,提升风控水平。同时,基于大数据的信用评分模型,利用权威第三方数据建立大数据评分卡,为客户定制风险画像,从而实现多重定价、合理放贷。从消费贷骗局受害者情况分析,年轻意味着涉世未深的初生牛犊不怕虎,然而“任性”的青春有时也要付出代价。纵观这一两年的贷款陷阱,学生占据了受害者的主体。校园贷直接瞄准大学生暂且不提,整容贷爆出的新闻中也是学生居多,在严加监管金融机构的同时更应该加强财商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社会、家长、学校多方合力教育提升其责任意识。大学生自身也应该摸着口袋想事情办事情,不要被“免费”“无偿”等口号蒙蔽双眼,为金钱和物欲所累。除了传统的知识教育之外,面对大学生应该抓紧财商教育。在这方面,国外一些做法值得借鉴。例如英国、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已经制定了理财教育计划,其中美国强制把理财加入中小学课程体系;英国在中小学教材中添加了相关内容,并列入考试范围……整体来说,随着消费金融的高速发展,超额消费、借贷消费的消费理念已经形成,但是面对不良消贷机构的恶意诱惑,年轻群体还普遍缺乏辨别能力。消费信贷只是一种金融工具,并无好坏之说,消除消费借贷的弊端,既需从金融机构监管着手,规范制度、提高门槛、健全审核机制;还需要培养年轻借贷者的科学理财观念,共同努力营造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的社会氛围。刘旷,以禅道参悟互联网、微信公众号:liukuang110《校园贷后又现整容贷,校园金融到底怎么了?》 精选八继校园贷引发的悲剧被媒体大肆报道后,整容贷又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近年来,在互联网金融的强势推动下,我国的消费贷款迎来爆发式的增长。数据显示,2008年到2016年,我国消费性贷款余额从2008年的42万亿增加到2016年的264万亿,增长接近6倍,年均增长率高达26.01%。在消费金融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互联网平台贷款的花样越来越多,各种消费贷层出不穷。金融巨头携手养肥“消费贷”,引来了狼《2016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数据显示,消费信贷占据了我国所有消费规模中的47%,突破了22万亿元大关。自2016年开始,消费金融开始逐步上升为互联网金融的头把交椅。在庞大的用户需求下,消费金融行业市场规模迅速扩张,成为市场争相关注的热门领域。而随着消费人群规模和消费场景的不断增加,庞大的市场需求造就了消费金融的蓝海,资本家、创业者纷沓而至。得益于消费观念的升级,以及消费转型升级所驱动的消费高涨,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火爆程度不言而喻:阿里“花呗”、京东“白条”等互联网消费贷产品席卷了年轻群体,各类银行消费贷更是占据了学费、买车、买房等等生活需求。从消费金融市场上的服务形式来看,目前的消费金融服务机构主要有银行、电商和金融公司。当前,银行是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的主力军,但是其借贷产品比较少。传统银行的借贷业务流程较为复杂、利息相对较高、局限性较大,有些借贷产品要求要持有本银行的银行卡。银行贷款流程从贷款的申请、信用等级评估、贷款调查、贷款审批、签订合同、到最终贷款发放、贷后检查、贷款归还,整个贷款流程时间较长,如果申请过程中发现任何信誉问题,银行就会立即停止贷款。电商巨头发展消费金融的劲头更猛。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依托自身电商平台衍生的消费金融产品很多。从阿里独立出来的蚂蚁金服(蚂蚁花呗),消费者可以通过阿里旗下的电商进行借贷消费,类似虚拟的信用卡;京东推出的京东金融(白条),利用白条闪付和京东支付的线下支付功,京东金融将消费信贷的战场扩展到了线下渠道。除了银行和电商之外,消费金融机构在消费金融领域也拥有自己的小天地。近几年,随着投资理财热潮的出现,P2P网络借贷平台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目光,陆金服、宜人贷、翼龙贷、人人贷、爱钱进等P2P贷款平台孕育而生。据零壹数据统计,截至日,我国P2P行业贷款余额达到1.094万亿元,同比增长106.0%,环比增长6.3%。2017年上半年,银行巨头和互联网巨头纷纷联手,建行和阿里巴巴、农行和百度、工行和京东、中国银行和腾讯银行相继宣布建立合作关系,传统银行巨头和互联网巨头机构的联合势必会引起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大变革。在互联网金融的强势推动下,我国的消费金融贷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然而,“消费网贷”获得可喜可贺的生长背后却是一件件贷款悲剧的开始。消费贷骗局不断,狼爪直接伸向90后年轻群体“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贷款消费已经成为了年轻群体消费模式中很重要的一环。在金融产品越来越多,贷款方式越来越简化的背景下,网贷产品成为消费金融领域的网红产品。既能满足消费欲望,又能留下必须的生活费用,也正因为这样,消费贷很自然地进驻到校园市场,并推出校园信贷、整容分期、购物分期等渐受年轻群体热捧的各类贷款。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消费贷在校园这片净土上的肆意践踏,大学生中“校园贷”风波未平,“整容贷”风波又起。一、校园贷风波未平信贷早已不是新鲜事物,近几年出现的校园信贷在大学生群体中更是火爆。灵活便捷的信贷服务解决了学生资金短缺的痛点,满足了人们超前消费的资金需求,基于生活、学习等因素,校园贷小额、便捷的特点能在年轻群体中充分发挥出来,并挖掘到更庞大的潜在校园市场。在校大学生,无论人生经验还是金融常识都较为匮乏,缺少自控力,一些培训机构以参加培训即推荐工作为名,诱惑大学生申请贷款交高额培训费。一旦接受培训,大学生便背负贷款和高额利息,一开始借贷金额都不高,但没过多久便翻几番让借贷人不堪重负。校园贷屡禁不止,由校园贷引发的各种事件也不在少数。迫于校园信贷高昂利息的还贷压力,选择用结束生命的方式来“还贷”的学生接二连三被爆出。在校大学生,他们经济尚未独立心理也比较脆弱,面对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的贷款于他们而言是无法承受之重,最终他们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乱象之下校园贷成为了众矢之的。不少人认为校园信贷应该被废除,但是这不免有点因噎废食,网络贷款本身并无原罪,更何况这属于国际通行做法。据悉:“大学生如果年满十八周岁,具有独立的民事能力,可以按照市场规则,在自身能力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去贷取款项,以满足用度的需要。”网络贷款衍生出的各种乱象说明这一行业还远未成熟。二、整容贷乱像又起那边校园贷还甚嚣尘上,此番美容贷又汹涌而至,爱美的女性群体顶替稚嫩的大学生群体成了黑消费贷机构的猎物。美容贷盛行的背后,是国人日渐强烈的医美需求。8月8日,医美APP新氧发布《2017年医美行业白皮书》。自2015年起,中国医美行业增速达到40%,远超全球平均值7%,医美从明星网红的职业需求走进日常生活。中国医美消费者以90后年轻人为主,她们希望通过医学手段,让皮肤更水嫩、脸更小、鼻子看起来更高挺,成为驱动整容爆发的源动力。业内预测,到2018年,中国的医美市场规模将超过8500亿元。但根据2016年统计数据来看,近半数医美消费者月收入低于一万,动则上万的整容费用对消费者来说略为高昂。消费金融高速发展消费贷款大众化,P2P模式大行其道,消费贷以其不设限制的贷款门槛、简单的贷款材料、高效的贷款流程成为医美消费者的首选。在消费者为迅速借到钱完成美容而狂喜的时候,等着他们的却是培训几天就上岗的“黑医”和无医疗经营许可证的“黑市”,市面上无证经营的“黑市”猖獗,整容贷市场事故频发。整容存在一定风险,越大型的整容项目,面临的风险越大。而且消费贷平台所谓的0抵押0担保低利息,实际上风险很大、贷款利率很高、还贷要求苛刻。有些整容贷机构与美容机构勾搭,诱导有借贷需求的年轻消费者提前消费、超额消费。正当合法的整容贷有必要存在,但是有些所谓“整容贷” 暗藏陷阱,消费中介通过与美容机构勾搭,采取非常规手段将没有还贷能力的消费者忽悠进来。这已涉嫌违法犯罪,对这样的“整容贷”应该依法打击,并清理其存在的黑色土壤。“抓狼”又“识狼”,继市场监管之后财商教育提上日程消费金融快速增长,消费场景不断普及,其领域横跨众多产业,汽车、医美、教育、旅游、3C等,各细分领域之间有不同的经营模式,消费场景不断延伸的同时,消费贷款带来的事故接踵而至。从消费贷市场分析,随着金融消费习惯和信用消费意识的形成,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参与进来,为各种乱象的产生创造了条件。而且,消费贷属于新生事物,准入门槛低、行业管理不严,黑消贷打着“免费、分期、零利息、只需身份证、贷款流程简单、无还贷压力”等口号,诱骗涉世未深的年轻人贷款。面对机构繁多的金融市场,行业监管规范化必不可少。在监管方式上,监管机构应强调企业的技术能力、风控能力、运营能力,从业者的专业背景、专业能力等标准。一方面,对于消费贷发放程序要严格审查。应按照传统银行贷款的模式,制定在贷款前,贷款中,贷款后都能及时干预,科学设定贷款程序。此举虽然为程序性审查,过程繁琐却具有安全性、合理性的实质把控性。而采取骚扰、恐吓或者其他非法方式催贷者,应受到法律的惩处。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应该完善风控体系。积极运用人脸识别、微表情、远程视频审批、纳米评分卡等先进金融科技,提升风控水平。同时,基于大数据的信用评分模型,利用权威第三方数据建立大数据评分卡,为客户定制风险画像,从而实现多重定价、合理放贷。从消费贷骗局受害者情况分析,年轻意味着涉世未深的初生牛犊不怕虎,然而“任性”的青春有时也要付出代价。纵观这一两年的贷款陷阱,学生占据了受害者的主体。校园贷直接瞄准大学生暂且不提,整容贷爆出的新闻中也是学生居多,在严加监管金融机构的同时更应该加强财商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社会、家长、学校多方合力教育提升其责任意识。大学生自身也应该摸着口袋想事情办事情,不要被“免费”“无偿”等口号蒙蔽双眼,为金钱和物欲所累。除了传统的知识教育之外,面对大学生应该抓紧财商教育。在这方面,国外一些做法值得借鉴。例如英国、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已经制定了理财教育计划,其中美国强制把理财加入中小学课程体系;英国在中小学教材中添加了相关内容,并列入考试范围……整体来说,随着消费金融的高速发展,超额消费、借贷消费的消费理念已经形成,但是面对不良消贷机构的恶意诱惑,年轻群体还普遍缺乏辨别能力。消费信贷只是一种金融工具,并无好坏之说,消除消费借贷的弊端,既需从金融机构监管着手,规范制度、提高门槛、健全审核机制;还需要培养年轻借贷者的科学理财观念,共同努力营造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的社会氛围。刘旷,以禅道参悟互联网、微信公众号:liukuang110《校园贷后又现整容贷,校园金融到底怎么了?》 精选九距离各高校毕业还有差不多8个月,但是已经有人摩拳擦掌做准备了,俗话说得好,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有的人非常善于“准备”,我们去看看这些人准备了什么?简历?发型?职业装?No!虽然大学生毕业通常会和“求职”、“失业”相关联,但是小编也发现一个情况:每一届大学生毕业,都会出来这波话题:大学是所整容院。你变美了没有我不管,反正只要我美就行了!喏,“整容照”:(图片找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当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更何况是这个看脸的社会!很多人,例如小编自己,经历了四年的“蜕变之后”,从“素颜满街跑”、“不识眼影、高光、粉底为何物”的“女汉子”变成“早起一个小时化妆”、“化得亲妈都不认识”才出门的女神!或者还有的人比小编还懒,干脆宅在宿舍,每天捧个美颜相机p图,四年之内,除了收快递拿外卖走出房门,其他情况一概遵循“校门不出,房门不迈”的“闺秀原则”。还练就了一套天下无敌的p图技术,也是666了……化妆和设备真的能解救你的丑?!不要搞笑了好么!你一定没看过这条“老闻”:丈夫和妻子新婚不久,相约到好变游泳。不料妻子连上的妆容不够防水,在海水的冲刷下(是时候安利一些防水神器给你们啦~)慢慢……脱妆了。妻子脱妆后,你以为丈夫会说:“亲爱的,你不化妆真好看,我喜欢你素颜的样子”?!不,耿直的丈夫竟然无法辨认出脱妆的妻子,认为自己受到了深深的伤害,要求马上离婚……尽管一众网友炮轰男子虚荣、肤浅,经不住容貌的考验,但是讲真,在这个现实的社会,如果没有漂亮帅气的脸蛋,谁会在意你内心的美好?每天化妆每天p图根本达不到我们的要求!So,灰常灰常多的小学妹(也有小学弟)都在踏入大学的同时进了“整容院”。8月8日,医美某APP发布行业白皮书,表明自2015年起,中国医美行业增速达到40%,远超全球平均值7%。从明星到网红到普通吃瓜学生,都有医美的踪迹。不用安利,也无需煽风点火,年轻的心脏都会为美好的事物而狂跳不止。在大学校园,整容比找代购买化妆品都easy!有人说小编我骗人,整容动辄上万的,肯定是有钱人家才会做的吧!噢漏,大家也太不懂年轻人的“美丽市场”了。很多大学生整容,不是问衣食父母伸手要钱,而是“自力更生”--找美容贷!稍微关注整容市场的人都知道,目前流行贷款整容,举颗栗子:小丽向心仪的学长告白了,当场被拒,两天后得知学长竟然和系花在一起了!觉得自己容颜比不上系花的小丽没有选择奋发图强靠知识赢得众人的青睐,而是选择了整容这条捷径。前去整容医院咨询的小丽,三言两语就被工作人员说动了心:“你的脸型确实缺乏美感,只要把鼻子垫高一点,再做个双眼皮,削一下下巴颏,就是小美女啦!”“没有钱没关系,我们可以先手术后交钱,你们学校很多学生都是这样做的,下载一个软件做个信用测试就可以贷款变美了~”看出了小丽的迟疑,工作人员贴心地提示道。于是,小丽成功地申请到将近5万元的贷款,也真的走上了“女神之路”。同时走上的是高利息的还贷之路……“校园贷”红红火火的时候,校园是个人人都想分一口的巨利蛋糕;然而当“跳楼”、“裸贷”等事件爆出之后,“校园贷”又成为公众口诛笔伐的对象。即使网络贷款并无原罪,但这一时期由于网络贷款衍生的诸多问题都说明这个行业的发展需要认真地修枝剪杈。于是在国家的监管打击之下,校园一时也风平浪静不少。但是追逐利益是人类永远的目标,只要有利可图,就一定有人乐意铤而走险,比如现在校园依然流行的整容贷款,打着某某消费金融的旗号通过和美容公司合作,骗取学生的信任。为什么学生群体容易被忽悠被坑?为什么校园贷风波尚未平,整容贷风波又起?究其原因,还在于学生群体本身的一些问题。这个群体不知金融风险为何物,不明个人信用的重要程度,因此给了这些贷款平台有利可图的机会;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们迫切地想通过整容去改变自己的容貌,改变天生的不利条件,对他们而言,美容院整容院存在的意义,就如同再生父母,给了他们重塑容貌的机会!他们多数人更是抱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眼同鼻同医生”的想法遍寻同道中人的整容经验,对美丽求之不得的时候,又如何考虑还贷、信用问题?其实在小编看来,美的定义太多太宽泛:大眼睛、双眼皮、长睫毛、高鼻梁、小嘴唇这些堆在一起就是美么?不!这些不过是玻尿酸、脂肪、假体堆出来的机器娃娃,连哭和笑都自然的脸,如何承认这是美?总之,小编希望大家能够接受自己的一切,无论美丑,你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你!(当然,热衷于整容的小伙伴一定要寻找正规一些的医美机构和贷款机构,还要注意安全和健康问题哟!)《校园贷后又现整容贷,校园金融到底怎么了?》 精选十近年来,国内互金平台,如雨后春笋,开始扎堆涌现。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校园贷业务,也同期迅猛发展,到2015年,国内推出校园贷业务的平台,已多达108家。随后,各种“校园贷”广告充斥着高校校园。校园贷引发的高校学生自杀、暴力催债等案件时有发生...随即,监管部门大力整顿学生市场,清楚网贷平台校园贷,扶正了银行校园“正规军”的地位。一边是“严监管、防风险”的高压,另一边是大学生群体借贷的刚需,银行能否为大学生“贷”来满意?继2005年左右,银行大面积铺开大学生信用卡业务,因战果不济狼狈退出...八年之后的今天,传统银行高调杀回,抢占学生市场,会重蹈覆辙么?还是一句重振校园金融?风险不断,乱象丛生“校园贷”也因主打“利率低”“审核快”,吸引了大批高校学生贷款。多头借贷、裸条贷款、滥发高利贷、暴力催收、被逼跳楼……各种校园贷问题层出不穷,给校园安全和学生合法权益带来严重损害,造成了许多不良社会影响。目前网贷平台多数产品的年化借款利率大都在15%以上,所谓的“低利息”并不可信。0.99%月利率是营销把戏,对于学生来说,很容易“上当受骗”。而且一旦逾期,那可就要任网贷平台宰割了。在一些案例中,一旦学生贷款还不上,一些网贷平台并不会通过正当途径追款,而是采用给父母、亲友、老师群发短信、在校园里贴大字报,甚至安排人员上门堵截等威胁恐吓的手段向学生催款逼债。**监管校园贷,只允许银行进入而针对近年来的校园借贷乱象,多部委联合出击,重拳整治校园贷。在日,银监会、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工信部、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网贷整治工作的通知》,对网贷机构开展校园贷业务,提出了严厉管控的要求。今年6月28日,银监会、教育部、人社部又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现阶段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大学生网贷业务,制定整改计划,明确退出时间表。并提出,要制定正负面清单,明确校园贷市场参与机构。9月6日,教育部也举行新闻发布会,明确“取缔校园贷款业务,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自此,互联网平台校园贷业务明确被取缔,只有银行被允许接触“校园贷”业务。校园贷一夜入冬,各个互联网金融平台全力收缩校园贷的业务。据网贷之家数据,截至2017年6月末,全国已有59家校园贷平台选择退出校园贷市场,其中37家平台选择关闭业务,占总数的63%,有22家平台选择放弃校园贷业务转战其他业务,占比为37%。其中,包括趣店(原趣分期)、名校贷、爱又米(原爱学贷)、优分期等多家校园贷平台已转型做年轻人消费分期业务。在银监和教育部门严打之下,网贷平台等“染指”校园贷的“偏门”被堵上。为了满足大学生合理借贷需求,监管部门又开了一扇“正门”,银行作为“正规军”迅速补位。八年前银行就尝试过校园贷可实际上,传统银行才是“校园贷”真正的“开荒者”。早在八九年前,几乎全国各大高校的录取通知书中都曾同时附有一张低额度的银行信用卡,这是“校园贷”的雏形。银行进军大学生消费市场最早发生在2004年,但由于当时准备不足,缺乏对个人持卡数量的限制,多家银行多头授信造成个人信用额度的滥用,大学生群体信用卡透支现象频出,这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银行的坏账风险,而且由于学生消费无度造成一系列恶劣的社会影响,导致2009年银监会叫停大学生信用卡。随后2011年出台的《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禁止银行向未满18岁的学生发卡,给成年学生发卡,要经由父母等第二还款来源方的书面同意。随后各个发卡银行开始全面撤离校园业务。可虽然银行信用卡业务退出大学校园,但大学生对于预支消费的需求却在逐年提高。资本一直没有放弃过学生市场,随着银行这样“正规军”的偃旗息鼓,部分互联网金融平台抓住这个空档,迅速进驻这块领域。但过度借贷、偿还能力有限等风控问题依然没有解决,紧接着出现的“裸条”、暴力催收等负面新闻让校园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整容贷款骗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