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花压榨葵花籽油价格5S压榨技术如何做到的

探访中国花生油第一品牌鲁花:独创5S压榨工艺
记者参观花生油生产车间(齐鲁网记者 殷明姝 摄)
记者参观花生油生产车间(齐鲁网记者 殷明姝 摄)
  齐鲁网烟台10月13日讯(记者 殷明姝)13日,&新常态&新定位&新提升&&第十一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采访团成员来到莱阳市,实地探访了世界最大的花生油生产企业、中国花生油第一品牌&&鲁花,并探究其发展&密码&。
  鲁花集团独创5S压榨工艺
  鲁花集团起步于莱阳市姜疃镇姜疃村,其前身是姜疃镇物质站。上世纪70年代,还是莱阳市姜疃镇物质站站长孙孟全提出&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刚刚改革开放,老百姓要么吃小作坊生产的土榨油,要么吃浸出法生产的油。土榨油生产工艺简陋,卫生条件差,做菜时冒烟起沫,不能形成规模化生产;浸出油经过高温精炼,无色无味、营养受到破坏、而且有溶剂残留、不利于人体健康。
  &绝不让消费者食用一滴不利于健康的油!&孙孟全发出了铮铮誓言。从1986年至1992年,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以孙孟全为代表的鲁花人历经六年的千辛万苦,独创了5S纯物理压榨工艺。后经鲁花人多年来不断地改进、创新和提升,技术日臻成熟和完善,并于2013年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奖&。
  随着企业的发展,鲁花集团的经营理念也从&为人民服务&演变为&产业报国惠利民生&再到&先爱天下利人为公以德取得&。这也成为了鲁花的发展&密码&。
  5S压榨工艺引领了中国食用油&二次革命&。该工艺具有明显的五大优势:一、纯物理压榨技术代替化学浸出,避免了高温精炼和化学溶剂对油品的污染;二、&生香、留香&技术,完全激发和保留了花生中的香味物质;三、&无水化脱磷&技术,去除有害物质,完全保留油品中的活性营养;四、恒温储存、天然VE保鲜技术,确保食用油中的天然营养成分不变质;五、彻底去除油品中黄曲霉素技术。
  其中,黄曲霉素去除技术,不但能彻底去除油品中的黄曲霉素,而且不改变花生油的营养、风味等品质特征。整个工艺过程不需要加入任何化学物质,也不产生废水、废气及固体废弃物的污染。这一技术填补了世界该项技术的国际空白,对保障食品安全和保护人类健康具有重大作用。
  凭借此技术,鲁花花生油开创了黄曲霉素&零时代&,引领了人们对花生油的新一轮消费热潮,践行了鲁花创业初期就立下的&绝不让消费者食用一滴不健康的油&的诺言。2013年,以彻底去除黄曲霉素为核心技术的鲁花5s压榨工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刷新了中国食用油行业20多年来的&技术新高&。
  鲁花5S压榨技术也广泛应用于其他食用油领域,2007年,鲁花&10万吨浓香葵花仁油剥壳压榨、无水脱磷新工艺&获得了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为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做出了新的贡献。
  开启净酿酱油&新时代&
  1993年,当5S压榨技术运用于花生油生产,鲁花集团开创了中国食用油产业的新时代。
  2012年,当5S压榨技术应用于酱油生产,鲁花自然鲜酱香酱油应运而生,鲁花又开创了中国调味品产业的新时代。
  酱油工艺起源于中国,却在日本发展壮大。2002年,孙孟全到日本考察,发现日本酱油质量要高于中国酱油。当时他心想:&酱油是中国人老祖宗的发明,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就不能做出更好的酱油呢?&他暗下决心,鲁花一定要承担起这个责任。
  孙孟全回国后,原本只生产植物油的鲁花集团开始了酱油的研发。为了培育出中国人所怀念和喜好的具有浓郁酱香味的菌种,鲁花从日本引进了珍稀菌种,利用长达12年的时间,在生产中不断研发、反复改良和实验&&2012年,鲁花培育的独特酱香菌种终于达到了最佳状态。当年,鲁花集团就投资6亿元创建鲁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高端自然鲜酱香酱油。与传统的水淋法生产酱油不同,鲁花自然鲜酱油选用珍稀菌种,并采用世界最先进的生物发酵技术和压榨生产工艺,无需添加防腐剂,真正呈现了酱油的自然鲜香,使菜肴着色均匀,入味深厚。
  鲁花集团科技创新的脚步从未放慢,并且一直&超前&。为发展绿色农业,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今年,鲁花集团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加大花生粕增值、加工新技术的研发,成立了生物蛋白公司,利用生物技术对花生粕进行精深加工。
  2011年开始,鲁花集团拿出专项经费,联合科研机构共同研究高产高含油花生良种,通过改良后的花生含油率达60%以上。培育出种子供农民种植,再以高于普通花生的价格收购。这样一来,农民的经济效益上去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上去了,并且对于中国花生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目前,该项目已在新疆初步实施。
  走出中国式管理的现代化
  2015年伊始,鲁花集团便做出令业内侧目的举措:新上市的玉米、大豆、菜籽三款调和油公布配方比,并郑重承诺:今后鲁花品牌旗下所有调和油产品将全面公开配方比。
  公布调和油配方比是个什么概念?市场上销售的食用调和油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油脂,按科学比例调配制成。一直以来,调和油市场体量巨大,但我国尚未出台统一标准,使得调和油市场产品众多,配方却不公开、不透明,消费者无法了解到调和油的营养配比,只能通过广告宣传和自己的有限认知选购。举例来说,市场上所谓的花生调和油,花生油占比大多不超过10%。但是却冠以花生调和油的名字。
  多年来,市场上这样销售,老百姓不明就里地购买,也没出什么大问题。鲁花集团为什么要公布配方比呢?对于这个问题,鲁花集团总裁孙东伟的回答是:作为行业领军品牌,鲁花有责任和义务,砍掉一切可能的诚信&盲区&,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这只是鲁花集团诚信为本,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的一小部分。对于鲁花集团来说,诚信不仅仅是发展的根本,更是企业的生命。早在2008年,鲁花集团就参与了&百家食品企业践行道德承诺&网上行活动,将诚信上升到道德高度。
  企业是否诚信,老百姓的心里自有一杆秤。作为一家生产型企业,秤有两头,一头是消费者,一头是原料供应者。对哪一头的不诚信,都有可能会让企业在短暂的利润之后,走向最终的崩溃。
  鲁花集团的经营理念中有两句话,&发展一个大同盟&&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追求一个大目标&&提高人类生命质量&。这个&大同盟&就是农民和消费者。鲁花把农民的致富当成自己的责任,30多年来从未对农民打过一个白条,所有花生全部是当天收购当天兑现。
  2004年秋天,花生获得了大丰收,农民每天排着绵延十几里的长队,到鲁花销售花生米。即便面对这么好的收购形势,鲁花集团没有根据商业社会供大于求压低价格这一常理,对花生进行压价。孙孟全说:&做人不能忘本,企业发展也要饮水思源。鲁花的原料都是农民种的,没有农民支持,鲁花就不会有今天的发展局面。爱农民就是爱我们自己。&
  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到底是什么?&利人为公&与企业&要效益&矛盾吗?35年来,鲁花集团以持续、快速攀升的市场份额,日益稳固的行业&领军&地位,给出了答案。
  进入专题:
【 延伸阅读 】
Copyright (C) iqilu.com All Rights Reserved压榨工艺引领食用油革命 鲁花书写行业传奇
  大众网烟台10月13日讯(记者 张利然 于潇潇) 10日,“中国花生油之乡”授牌仪式在山东莱阳隆重举行,莱阳市成为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被中国粮油学会命名为“中国花生油之乡”的城市。13日,“新常态?新定位?新提升――第十一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采访团成员来到位于莱阳市,实地探访了世界最大的花生油生产企业、中国花生油第一品牌――鲁花,并探究其发展“密码”。
  独创5S压榨工艺 引领中国食用油“二次革命”
  鲁花集团起步于莱阳市姜疃镇姜疃村,其前身是姜疃镇物质站。上世纪70年代,还是莱阳市姜疃镇物质站站长孙孟全提出“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刚刚改革开放,老百姓要么吃小作坊生产的土榨油,要么吃浸出法生产的油。土榨油生产工艺简陋,卫生条件差,做菜时冒烟起沫,不能形成规模化生产;浸出油经过高温精炼,无色无味、营养受到破坏、而且有溶剂残留、不利于人体健康。
  “绝不让消费者食用一滴不利于健康的油!”孙孟全发出了铮铮誓言。从1986年至1992年,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以孙孟全为代表的鲁花人历经六年的千辛万苦,独创了5S纯物理压榨工艺。后经鲁花人多年来不断地改进、创新和提升,技术日臻成熟和完善,并于2013年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奖”。
  随着企业的发展,鲁花集团的经营理念也从“为人民服务”演变为“产业报国 惠利民生”再到“先爱天下 利人为公 以德取得”。这也成为了鲁花的发展“密码”。
  5S压榨工艺引领了中国食用油“二次革命”。该工艺具有明显的五大优势:一、纯物理压榨技术代替化学浸出,避免了高温精炼和化学溶剂对油品的污染;二、“生香、留香”技术,完全激发和保留了花生中的香味物质;三、“无水化脱磷”技术,去除有害物质,完全保留油品中的活性营养;四、恒温储存、天然VE保鲜技术,确保食用油中的天然营养成分不变质;五、彻底去除油品中黄曲霉素技术。
  其中,黄曲霉素去除技术,不但能彻底去除油品中的黄曲霉素,而且不改变花生油的营养、风味等品质特征。整个工艺过程不需要加入任何化学物质,也不产生废水、废气及固体废弃物的污染。这一技术填补了世界该项技术的国际空白,对保障食品安全和保护人类健康具有重大作用。
  凭借此技术,鲁花花生油开创了黄曲霉素“零时代”,引领了人们对花生油的新一轮消费热潮,践行了鲁花创业初期就立下的“绝不让消费者食用一滴不健康的油”的诺言。2013年,以彻底去除黄曲霉素为核心技术的鲁花5s压榨工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刷新了中国食用油行业20多年来的“技术新高”。
  鲁花5S压榨技术也广泛应用于其他食用油领域,2007年,鲁花“10万吨浓香葵花仁油剥壳压榨、无水脱磷新工艺”获得了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为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做出了新的贡献。
  开启净酿酱油“新时代” 书写产业“新传奇”
  1993年,当5S压榨技术运用于花生油生产,鲁花集团开创了中国食用油产业的新时代。
  2012年,当5S压榨技术应用于酱油生产,鲁花自然鲜酱香酱油应运而生,鲁花又开创了中国调味品产业的新时代。
  酱油工艺起源于中国,却在日本发展壮大。2002年,孙孟全到日本考察,发现日本酱油质量要高于中国酱油。当时他心想:“酱油是中国人老祖宗的发明,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就不能做出更好的酱油呢?”他暗下决心,鲁花一定要承担起这个责任。
  孙孟全回国后,原本只生产植物油的鲁花集团开始了酱油的研发。为了培育出中国人所怀念和喜好的具有浓郁酱香味的菌种,鲁花从日本引进了珍稀菌种,利用长达12年的时间,在生产中不断研发、反复改良和实验……2012年,鲁花培育的独特酱香菌种终于达到了最佳状态。当年,鲁花集团就投资6亿元创建鲁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高端自然鲜酱香酱油。与传统的水淋法生产酱油不同,鲁花自然鲜酱油选用珍稀菌种,并采用世界最先进的生物发酵技术和压榨生产工艺,无需添加防腐剂,真正呈现了酱油的自然鲜香,使菜肴着色均匀,入味深厚。
  鲁花集团科技创新的脚步从未放慢,并且一直“超前”:
  为发展绿色农业,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今年,鲁花集团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加大花生粕增值、加工新技术的研发,成立了生物蛋白公司,利用生物技术对花生粕进行精深加工。
  2011年开始,鲁花集团拿出专项经费,联合科研机构共同研究高产高含油花生良种,通过改良后的花生含油率达60%以上。培育出种子供农民种植,再以高于普通花生的价格收购。这样一来,农民的经济效益上去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上去了,并且对于中国花生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目前,该项目已在新疆初步实施。
  将诚信上升到道德高度 走出中国式管理的现代化
  2015年伊始,鲁花集团便做出令业内侧目的举措:新上市的玉米、大豆、菜籽三款调和油公布配方比,并郑重承诺:今后鲁花品牌旗下所有调和油产品将全面公开配方比。
  公布调和油配方比是个什么概念?市场上销售的食用调和油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油脂,按科学比例调配制成。一直以来,调和油市场体量巨大,但我国尚未出台统一标准,使得调和油市场产品众多,配方却不公开、不透明,消费者无法了解到调和油的营养配比,只能通过广告宣传和自己的有限认知选购。举例来说,市场上所谓的花生调和油,花生油占比大多不超过10%。但是却冠以花生调和油的名字。
  多年来,市场上这样销售,老百姓不明就里地购买,也没出什么大问题。鲁花集团为什么要公布配方比呢?对于这个问题,鲁花集团总裁孙东伟的回答是:作为行业领军品牌,鲁花有责任和义务,砍掉一切可能的诚信“盲区”,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这只是鲁花集团诚信为本,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的一小部分。对于鲁花集团来说,诚信不仅仅是发展的根本,更是企业的生命。早在2008年,鲁花集团就参与了“百家食品企业践行道德承诺”网上行活动,将诚信上升到道德高度。
  企业是否诚信,老百姓的心里自有一杆秤。作为一家生产型企业,秤有两头,一头是消费者,一头是原料供应者。对哪一头的不诚信,都有可能会让企业在短暂的利润之后,走向最终的崩溃。
  鲁花集团的经营理念中有两句话,“发展一个大同盟――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追求一个大目标――提高人类生命质量”。这个“大同盟”就是农民和消费者。鲁花把农民的致富当成自己的责任,30多年来从未对农民打过一个白条,所有花生全部是当天收购当天兑现。
  2004年秋天,花生获得了大丰收,农民每天排着绵延十几里的长队,到鲁花销售花生米。即便面对这么好的收购形势,鲁花集团没有根据商业社会供大于求压低价格这一常理,对花生进行压价。孙孟全说:“做人不能忘本,企业发展也要饮水思源。鲁花的原料都是农民种的,没有农民支持,鲁花就不会有今天的发展局面。爱农民就是爱我们自己。”
  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到底是什么?“利人为公”与企业“要效益”矛盾吗?35年来,鲁花集团以持续、快速攀升的市场份额,日益稳固的行业“领军”地位,给出了答案。
编辑:宁静
关键词:网络媒体山东行;
“这里不仅吃得好、住得好,空气也好,特别适合老年人养老,刚住不到两个月,我老伴的高血压药量就减少了,明年我们还要再来。”提起在乳山老来乐老年公寓里的生活,80岁武汉老人李宏荣总是说不出的满意,老年公寓房间里设备齐全,还有专门老年人活动室,饭桌上也经常能见到爱吃的家常菜,工作人员更是时常关心老人的需求,非常贴心。
日,中韩自贸协定正式签署,标志着中韩自贸区建设正式完成制度设计,即将进入实施阶段。中韩自贸协定创新性引入地方经济合作条款,明确将中国威海市和韩国仁川自由经济区作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烟台,就是落实新时期山东“一个定位,三个提升”发展理念的领跑者。烟台,是山东的烟台、中国的烟台、世界的烟台――因为多样梦想,从而不同寻常。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探访鲁花“5S压榨工艺” 了解你不知道的秘密_中国经济网DD国家经济门户
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鲁花集团董事长孙孟全为曾仕强教授颁发聘书  △曾仕强教授为鲁花题字  △曾仕强教授为鲁花员工授课
  近日,山东鲁花集团举行了一场隆重仪式,将享有“中国式管理之父”美誉的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聘为鲁花集团的道统文化总顾问。鲁花集团管理层及其旗下150多个分公司、工厂的主要负责人齐聚鲁花集团总部,与曾仕强教授的道统文化学员们共同见证了这场隆重的授聘仪式,并参加了曾仕强教授的易经管理成果培训班,接受曾教授的企业道统文化辅导。  一个企业的持续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启发和引导究竟多大关系?鲁花集团从一个小小的物资站成长为百亿企业,其背后的精神支撑、文化支撑来自哪里?曾仕强教授又为何会接受鲁花集团的聘请?  从“为人民服务”到“先爱天下”鲁花35年坚持一个方向  在莱阳市姜疃镇姜疃村,有一条鲁花大街,大街上有鲁花集团30多年前起步的地方。当年的鲁花植物油厂已成为鲁花集团年代最久远的一个厂区,厂区对面是鲁花集团出资1000万元捐建的姜疃中心小学。72岁的村民林中全每天都在小学门前的柳树下闲坐,和村民们聊天。对面的鲁花厂区,是林中全退休前曾“战斗过的地方”。  回首曾在鲁花集团工作的日子,林中全感慨万千。他指着厂房上书写的“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告诉笔者,当年还是姜疃物资站站长的孙孟全提出“为人民服务”时,他们曾暗笑:“一个小油坊,能让这七八个干活的人吃饱饭就不错了,用得着这样唱高调么?”而当孙孟全告诉他们“要让中国人都吃上咱们的花生油”时,他们更觉得不可思议。  然而30多年过去了,让林中全没有想到的是,“滴滴鲁花 香飘万家”早已成为现实,鲁花成为中国食用油行业当之无愧的“领跑者”。  鲁花究竟靠什么“领跑”行业?又是怎样飘入“万家”?鲁花集团董事长孙孟全的思绪回到30多年前:  上世纪70年代,孙孟全接任姜疃镇物资站站长。当时,这家物资站亏损17万元,每个站长坚持不到一年就干不下去了。孙孟全接任站长那年,姜疃镇的地瓜丰收,很多农民家里存放着几千斤的地瓜干。农民找到物资站,希望他们帮忙把地瓜干卖掉。孙孟全下定决心:“既然农民需要咱,咱一定想法!”他们历尽辛苦,帮农民卖掉了地瓜干,赚回了物资站第一笔钱3万元。农民握着他的手说:“谢谢你,如果没有你,我们的地瓜干都烂掉了!”  孙孟全深深感觉到来自农民的那份信任,同时还觉得很不好意思,心想:“咱们赚了钱,农民还感谢咱们。”从那时起,他就告诉自己,一定要时时处处想着农民,想着消费者。只有想着他们,办事情才能成功。  只有时时处处想着别人的人,才能获得成功。这是当年刚刚30出头的孙孟全得出的第一个人生结论。也是在那时候,他把“为人民服务”的追求运用到企业发展中。  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刚刚改革开放,老百姓要么吃小作坊生产的土榨油,要么吃浸出法生产的油。土榨油生产工艺简陋,卫生条件差,做菜时冒烟起沫,不能形成规模化生产;浸出油经过高温精炼,无色无味、营养受到破坏、而且有溶剂残留、不利于人体健康。“绝不让消费者食用一滴不利于健康的油!”孙孟全给自己,也给鲁花下了这样的“死命令”。  为此,从1986年至1992年,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以孙孟全为代表的鲁花人历经六年的千辛万苦,成功地研制出了5S纯物理压榨工艺。  1992年,随着央视“滴滴鲁花 香飘万家”这句广告语,5S压榨技术广为人知。5S压榨工艺对人类生命健康的贡献是巨大的,仅“彻底去除黄曲霉素”这一项,就攻克了一个世界级难题。鲁花也因此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回顾5S压榨技术“诞生”的过程和为这一技术付出的心血与汗水,孙孟全感觉动力的根源在于,他们做这件事的时候,一心想着的就是老百姓吃到好油,这正契合了他后来提出的“产业报国 先爱天下 利人为公 以德取得”的企业核心价值观。  从“为人民服务”到“产业报国 惠利民生”到“先爱天下 利人为公 以德取得”,孙孟全带领鲁花人找到了企业发展的“密码”。他在多次企业文化培训班上对鲁花集团的干部员工讲:“利人为公”与“要效益”矛盾吗?鲁花多年的实践证明根本不矛盾。“道德就是我们的信仰。道德是为成功保驾护航的!”孙孟全的话掷地有声。  有“中国式管理之父”之称的曾仕强教授认为,一个企业要想成为百年老店,首要条件就是目标正大、方向明确。鲁花集团在上世纪70年代就以“为人民服务”为目标,目标正大;以“做出让人民放心的油”为方向,方向明确。35年一以贯之,非常难得,值得尊敬。从“吃苦”到“吃亏”鲁花人的价值观高度统一  人们常说,世上最怕“认真”二字。曾仕强教授理解的“认真”是指认识到“真”的东西。他认为,鲁花服务人民的目标,“绝不让消费者食用一滴不利于健康的油”的承诺,都是认到了“真”。而在“认真”之后,还要“归一”,即把“真”的东西一以贯之。这需要团队同心协力、分工合作。  从一个只有7人的物资站,发展到一个有1万多职工的大型民营企业,孙孟全深知人才梯队建设的重要性。近几年来,孙孟全将鲁花集团的人才标准定为以下四点:能吃苦、能吃亏、能受气、能忍耐。在他看来,人这一生当中如果做不到这四点,就不能成为人才。  如何理解人的吃苦、吃亏、受气和忍耐?鲁花集团总裁孙东伟的回答是: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他说,人的价值体现在对社会的贡献上。即便一个人是亿万富翁,却没有给过社会一分钱,那么这个人与乞丐并无区别。鲁花集团把“能吃苦、能吃亏、能受气、能忍耐”作为人才的标准,与鲁花的企业核心文化高度统一。  在企业管理中,孙孟全反复强调“多换思想少换人”。他认为人的能力就体现在是否能改变别人的思想。他坚持把鲁花建成一所培养人才的大学校,不能让来到鲁花的人单纯只追求物质和金钱,关键还要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  做人做事的道理从哪里来?又如何影响他人?200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孙孟全观看聆听了曾仕强教授做客央视《百家讲坛》讲述的《易经的奥秘》,深深感到曾仕强教授讲的很多理念、内容都是他在管理企业的过程中一直践行的,在反复看了10遍之后,他确信曾教授所讲的这些易理,正好暗合了鲁花多年的实践,以后肯定也是鲁花的核心文化。为此,鲁花集团当年即召集了所有高管和全国60多个分公司主要负责人,进行了一次为期18天的封闭学习,连续学习《易经的奥秘》电视讲座。  从此,鲁花与中国传统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除了不间断地组织学习《易经的奥秘》讲座外,还先后组织学习了《论语》、《道德经》、《弟子规》、《了凡四训》等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为鲁花文化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找到了源头和根基。  几年来,鲁花集团全体员工在《易经》等传统文化的感召下,精神面貌、为人处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先爱天下”“利人为公”真正融入到了鲁花人的行为准则当中。  当价值观高度统一,企业管理和发展都能迅速达成一致,鲁花集团不断创造着令人赞叹的业绩:2014年,鲁花集团年销售额达150亿元,月,鲁花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02亿元,同比增长20%。  在曾仕强教授看来,一个人一生的责任有二:奉养两代人,教养两代人。鲁花集团多年来对企业文化的坚持和学习,不仅仅是在做企业,而是带领所有员工履行其作为人这一生的责任。这是在“认真”“归一”之后,鲁花集团的持续“传承”,非常难得。  曾教授坦言,一个大型企业,把所有的高管集合起来封闭式培训,18天,是一件非常“冒险”的事情。但鲁花集团每年都要封闭培训几次,他们用这种形式,把老祖宗的东西放到嘴里咀嚼并从中汲取营养。鲁花人面对现实,好好用心,对内要求质量,对外凭良心为人民服务,不被外界环境牵着鼻子走,做到了天人合一。从创新到传承鲁花继续“领跑”民族产业  1993年,当5S压榨技术运用于花生油生产,鲁花集团开创了中国食用油产业的新时代。  2012年,当5S压榨技术应用于酱油生产,鲁花自然鲜酱香酱油应运而生,鲁花又开创了中国调味品产业的新时代。  酱油工艺起源于中国,却在日本发展壮大。2002年,孙孟全到日本考察,发现日本酱油质量要高于中国酱油。当时他心想:“酱油是中国人老祖宗的发明,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就不能做出更好的酱油呢?”他暗下决心,鲁花一定要承担起这个责任。  孙孟全回国后,原本只生产植物油的鲁花集团开始了酱油的研发。为了培育出中国人所怀念和喜好的具有浓郁酱香味的菌种,鲁花从日本引进了珍稀菌种,利用长达10年的时间,在生产中不断研发、反复改良和实验……2012年,鲁花培育的独特酱香菌种终于达到了最佳状态。当年,鲁花集团就投资6亿元创建鲁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高端自然鲜酱香酱油。与传统的水淋法生产酱油不同,鲁花自然鲜酱油采取珍稀菌种,并采用世界最先进的生物发酵技术和压榨生产工艺,无需添加防腐剂,真正呈现了酱油的自然鲜香,使菜肴着色均匀,入味深厚。  对于鲁花集团来说,产业布局是科技上的创新,是管理上的传承。创新是为了有更多的产业服务于农民和消费者,服务于中国经济发展;传承是因为无论哪种产业,产业宗旨始终未变,坚持“以德聚行”,把“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百姓”刻在心上。  “鲁花集团是以《易经》等传统文化为支撑进行管理的真正实践者!”曾仕强教授说,鲁花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其持续实践,不断改善。不管企业走多远,始终不忘初心。作为国内外知名的传统文化大家,曾仕强教授能选择鲁花集团承载他的道统文化,他认为鲁花完全担得起。  而这,也正是鲁花集团持续成功的根本所在。  
本文相关新闻新闻源 财富源
鲁花5S纯物理压榨工艺斩获科技领域奥斯卡奖
&&来源:&&作者:佚名&&责任编辑:罗伯特
  一直以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都被称为中国科技界的“奥斯卡奖”。然而,国内花生油第一品牌鲁花集团,凭借其独创的5S纯物理压榨工艺,一举斩获了国家科技进步奖,刷新了20多年来中国油脂行业“技术新高”,为消费者创造了“原色原香”的美味传奇。
  据悉,鲁花获奖的“高含油油料加工关键新技术产业化开发及标准化安全生产”项目,攻克了5S压榨工艺中的纯物理压榨、生香留香、无水脱磷、恒温储存VE保鲜、去除黄曲霉素等5项关键技术。这些关键技术相较于传统制油工艺优势很多:比如在口感上保证食用油原色原香;在营养保障上,既保证营养物质不被破坏,又不存在化学溶剂残留油品的问题;在储存方面,鲁花首次以天然抗氧化实现了食用油品的绿色储存。在食用油安全方面,鲁花独创世界级工艺——去除黄曲霉素技术,突破性的开创了花生油黄曲霉素未检出的先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鲁花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也并非一蹴而就。多年来,鲁花始终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对5S压榨工艺进行不断优化及完善。全国30多位油脂领域权威专家曾对该工艺进行过成果论证,一致认为:鲁花独创的5S压榨工艺科技含量高,是世界领先的食用油工艺,填补了国内外空白。
高清图集赏析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鲁花压榨玉米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