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平安按揭贷款公司如何投诉业务员行为规范的欺骗行为?

最近看到了网上很多有关保险的文章,向大家解释一下保险行业的现状,细读之后您将终生受益非浅。          1,保险的业务员保守估计50%是在诈骗客户。这里包括有意和无意的。保险公司的业务员超高淘汰率,是对客户极不负责任行为。
              例如:有人事后发现被某保险业务员骗了,向该保险公司投诉,此时该业务员已离开了公司。这时连投诉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业务员在保险公司只呆一个月的大有人在,两年的不到7%,呆五年不到2%。目前,在中国几乎所有的保险公司在出错时有一句统一的口径"现在中国保险行业还没有规范,我们都还在学习"来为自己开脱。我们不妨要问一下:"你们在学习,客户就该为你们缴学费吗?"这种强盗逻辑苟延残喘地已成所有保险公司不成文规定。十年前是这句话,今天还是一字不改。
              2,从合同的性质上讲保险合同是一种非常不公平的合同,因为,合同的文字条款是保险公司单方制定,有的文字条款是有多种解读,所以,一旦打官司,吃亏的是客户。保险理赔时就更麻烦了,保险公司是不会那样干脆理赔,可能80%是要上法院打官司,也就是讲一旦你和保险公司签定保险合同,以后你和这家保险公司打官司机率是80%,除非你放弃理赔,在这80%中能胜诉大概是15%,因为保险合同文字条款是有多种解读,能获正常理赔是20%。因此,你买了一份保险能的到理赔概率是35%。"          3,分红型保险:分红险的红利不比银行利息好,更是将"活钱"变成"死钱".投保人绝大部份人会在三年内感觉上当而退保,(合同期内,客户要解除合同时,保险公司是要扣相当一部份金额.而银行只将定期的利息以活期算。)因此,该险种是保险公司最赚钱的险种。除非你是钱多了没地方花或在洗黑钱才需要该险种,否则,该险种是绝大部份人所不需要的。它的最好作用大概是用来洗黑钱。自然也就成了那些贪官污吏们的最爱,把那些来历不明的"黑钱"以他们的子女名义洗成了"合法"赚得。保险公司也就为他们提供了最佳场所。所谓"保险"就是用来抵御风险,是用"少量的钱"抵御最大的风险,不是用来理财的,更不能想用保险来赚钱。要想理财赚钱或想抵御货币贬值,可以做基金和国债(不是最好的选择)。所以,分红型保险是借保险的名义骗客户的钱。凡给你大讲保险的理财价值的推销员,您可以马上端起茶杯,送客!。投保是为了避险,保险是消费,切记。
              4,重大疾病险是保死的,也就是讲人要是得的病和重大疾病险里某一种病对号入座,这人就是"死路一条"了。如要买这种重大疾病险,不如买生命意外险(生命价值险,也是保死的),因为,功效是一样,可是,交的保费要少的多。如一位30岁的人保重大疾病险30万保额每年要交8千多(退保是可以拿到一点钱),保生命意外险30万保额每一年是一千多。要是经济许可,保生命意外险是可以,和保险公司的纠纷也最少。重大疾病险,保险公司赚的是货币贬值的钱和退保时所扣相当一部份金额,所以,你缴越多钱保险公司就赚越多,每年八千多元交20年和一千多元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字概念差呢?
              注:目前,在中国每年的意外死亡率不到万分之三,一万除三约是3300倍,100元乘3300等于33万,就是生命意外险也已是暴利了,何况其他险种。
         例如1:我一位朋友的父亲中风后无法讲话,幸好还能听的懂,身体半瘫。要求保险公司理赔(在重大疾病险里有一条是丧失言语,注:言语机能的丧失是指因脑部言语中枢神经的损伤而患失语症)。保险公司拒绝理赔,理由是他还听的懂,有手语,还没有丧失言语。无法讲话又听不懂那是植物人和死人有什么不同。原来重大疾病险是保死的。合同里的文字条款是不是可以多种解读呢?
              例如2:在保单里写着"原位癌不在保列"。这句话的意思是"癌细胞还没有扩散的病例不在保险责任范围"。保险合同为什么要用专业的医学名词"原位癌"呢?却不用通俗易懂的词句呢?保险公司的目的不得不让人怀疑。
         例如3:保险公司制订了诸如"原位癌不在恶性肿瘤的理赔之列,肾衰竭须双肾且不可复原"等保险条款。能得到保险理赔的重大疾病,大都是患者宁愿选择"安乐死",而不是要什么保险理赔,更不要被险种的名称迷惑. “肾衰竭须双肾且不可复原”医疗技术再发展一万年,这也是死病,活人不可能没有肾。“须双肾且不可复原”,真他NN 损人。
              5,合同中的文字游戏:
    例如:按照康宁终身保险条款,"心脏病(心肌梗塞)"。心脏病等于心肌梗塞。事实是心脏病不能和心肌梗塞划等号。心脏病的概念远远大于心肌梗塞。用括号把心肌梗塞放在心脏病的后面,心脏病(心肌梗塞)放到一起是个大陷井。如果说心脏病有一百种,那么心肌梗塞只是心脏病中的一种,同时具备康宁条款心肌梗塞三个诊断条件的只有心肌梗塞的十分之一。那么这种保障还能有多大呢?投保时按心脏病为你办理,索赔时按心梗办。可见保险有一定的欺诈性。
         看病是要花钱的,得了大病,更是要花大钱。所以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购买大病保险,都希望在自己不幸得病的时候,能从保险公司获得一些帮助。人们的愿望是简单而美好的,但是,我提醒大家,你所得的病,要符合保险条款规定的那些"大病"条件,还真是挺难的,在你有生之年能否获得理赔更是一个大大的疑问了。另外,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有很多在保险合同上写着的治疗方式和方法已经或既将不再被医方所选择。所以啊,购买大病保险的时候,您最好去咨询一下医生,看看您的期望值离保险公司的承诺到底有多远。
         与其讲重大疾病险是"宫廷御宴酒一百八一杯。"不如讲"其实就是那个二锅头掺哪个白开水。" 忽悠人的。
              6,保险公司骗业务员和业务员素质低,没有把合同的条款向业务员讲清楚或业务员还不懂合同条款,就给业务员工作压力,要求做出业绩。业务员只能骗客户,骗一个算一个,骗了就走人。有时公司有意挑起业务员们相互的嫉妒心,这可能也是他们一种"鼓励"手段。有时还会教业务员骗客户,那些无知的业务员还真听他们骗。
         例如:最近几年温州人向境外保险公司买保险金额每年是3千多万美圆。保险公司要业务员向客户讲:"如果你没有出过境向在境外保险公司买保险,这保险合同是无效的。一旦将来和境外保险公司打官司,中国政府是不会帮你的。"
    分析:保险合同是商业合同,中国政府是无法帮的了。中国渔民在所谓中国领海南沙被菲律宾的海岸巡逻队打死都帮不了,还指望能帮你在境外打官司,别他ma的做梦了。是不是无效合同不是保险公司裁决,商业合同官司只能在保险公司当地法院打官司。这些难道保险公司不懂吗?目的是有意制造别人的恐慌心理。
         以下是中国保险教业务员两句常用欺骗消费者的话术。
    “保险买的是保障和保险没有划算不划算。”咋一听是没有错。
    分析:
    1,“保险买的是保障”。客户关心的是“保障”的范围是多大?不是有没有保障,如果没有一点保障那不是保险。
         2,“保险没有划算不划算”。如果保险没有划算不划算,那保险公司雇佣大量的精算师干嘛?
    例如:有一险种每年交5千意外身亡理赔1万,会有几个人要这保险呢?
    例如:有一险种每年交1元意外身亡理赔100万,那家**保险公司会推出这种保险呢?
              7,向保险公司投诉是没用的,保险公司是贼头,业务员是小贼,贼头是会包庇小贼。更何况他们是分赃。贼窝喊抓贼有什么结果呢?
    例如:有的险种佣金最高可以拿50%。第一年客户去保险公司诉,保险公司处理结果是退保被保险公司扣去的金额是客户和骗子业务员每人各付50%,这样的处理就是退保一分钱没有,骗子业务员也没有损失,处理结果的理由是客户也要负一定的责任,没有看合同。保险合同如天书有几人能看懂呢?在他们的字典没有"欺诈"只有"误导"。目前在全国有两百多万的保险从业人员和一千万多曾是保险公司业务员都在藐视国家法律,不是国难吗?(我在这里提醒大家,您们在买保险时最好准备好摄影机取证,以备日后打官司用。当您们来保险公司投诉部时要小心,他们暗中装有录音设备。你们要录音取证,要暗中录音取证,他们知道是不给你们录音的。 )
         附:既然,"处理结果的理由是客户也要负一定的责任,没有看合同"。那保险合同上何不文字写明"保险业务员口头解释无效,保险业务员行为不代表本保险公司行为。保险责任以合同为准"。这说明了保险公司放纵保险业务员的诈骗行为。
         有纠纷时,保险公司会来人向您了解情况,至少会来3人或4人,暗中带来录音设备。这3,4人会轮番向您发问甚至恐吓,直至您有口误,录音就成证据。就是您有很多的证据,您也告不倒它。它是国有企业。               8, 保险公司大量增员是一种营销(传消)策略.网上资料显示。2004年,在中国有一千多万人曾经是保险公司业务员,这些被洗过脑的人来到社会为保险公司作免费的广告,这些被"洗脑" 式培训过的人还要缴费。
         中国的保险公司利用合同法的保护,营销如同传消,大量的增员是要业务员拉朋友,亲戚卖保险。
              10, 在西方发达国家一家保险企业要用上百多年的时间健康发展才能成为世界500强。中国的保险公司成为世界500强(资产从一千亿到六千亿)才用了几年。
         11,如你被骗,有证据就上法院起诉。保监会吗!哈哈!试试看吧!没证据就来论坛发帖。告诫他人严防保险诈骗。
         复利是利息滚利息,11%是6年翻一倍。如您为小孩一岁时买了一万元的“潇洒明天”,6年后是2万,12年是4万。当您的小孩55时一万元已成500万。
         看后您认为是对的您就顶一下,,让更多的人看到,帮助善良的人们避免受骗 ! 此文作者曾是中国**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这是这篇文章的网址http://www.china-insurance.com/bbs/dispbbs.asp?boardID=5&id=50171 最近看到了网上很多有关保险的文章,向大家解释一下保险行业的现状,细读之后您将终生受益非浅。          1,保险的业务员保守估计50%是在诈骗客户。这里包括有意和无意的。保险公司的业务员超高淘汰率,是对客户极不负责任行为。
              例如:有人事后发现被某保险业务员骗了,向该保险公司投诉,此时该业务员已离开了公司。这时连投诉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业务员在保险公司只呆一个月的大有人在,两年的不到7%,呆五年不到2%。目前,在中国几乎所有的保险公司在出错时有一句统一的口径"现在中国保险行业还没有规范,我们都还在学习"来为自己开脱。我们不妨要问一下:"你们在学习,客户就该为你们缴学费吗?"这种强盗逻辑苟延残喘地已成所有保险公司不成文规定。十年前是这句话,今天还是一字不改。
              2,从合同的性质上讲保险合同是一种非常不公平的合同,因为,合同的文字条款是保险公司单方制定,有的文字条款是有多种解读,所以,一旦打官司,吃亏的是客户。保险理赔时就更麻烦了,保险公司是不会那样干脆理赔,可能80%是要上法院打官司,也就是讲一旦你和保险公司签定保险合同,以后你和这家保险公司打官司机率是80%,除非你放弃理赔,在这80%中能胜诉大概是15%,因为保险合同文字条款是有多种解读,能获正常理赔是20%。因此,你买了一份保险能的到理赔概率是35%。"          3,分红型保险:分红险的红利不比银行利息好,更是将"活钱"变成"死钱".投保人绝大部份人会在三年内感觉上当而退保,(合同期内,客户要解除合同时,保险公司是要扣相当一部份金额.而银行只将定期的利息以活期算。)因此,该险种是保险公司最赚钱的险种。除非你是钱多了没地方花或在洗黑钱才需要该险种,否则,该险种是绝大部份人所不需要的。它的最好作用大概是用来洗黑钱。自然也就成了那些贪官污吏们的最爱,把那些来历不明的"黑钱"以他们的子女名义洗成了"合法"赚得。保险公司也就为他们提供了最佳场所。所谓"保险"就是用来抵御风险,是用"少量的钱"抵御最大的风险,不是用来理财的,更不能想用保险来赚钱。要想理财赚钱或想抵御货币贬值,可以做基金和国债(不是最好的选择)。所以,分红型保险是借保险的名义骗客户的钱。凡给你大讲保险的理财价值的推销员,您可以马上端起茶杯,送客!。投保是为了避险,保险是消费,切记。
              4,重大疾病险是保死的,也就是讲人要是得的病和重大疾病险里某一种病对号入座,这人就是"死路一条"了。如要买这种重大疾病险,不如买生命意外险(生命价值险,也是保死的),因为,功效是一样,可是,交的保费要少的多。如一位30岁的人保重大疾病险30万保额每年要交8千多(退保是可以拿到一点钱),保生命意外险30万保额每一年是一千多。要是经济许可,保生命意外险是可以,和保险公司的纠纷也最少。重大疾病险,保险公司赚的是货币贬值的钱和退保时所扣相当一部份金额,所以,你缴越多钱保险公司就赚越多,每年八千多元交20年和一千多元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字概念差呢?
              注:目前,在中国每年的意外死亡率不到万分之三,一万除三约是3300倍,100元乘3300等于33万,就是生命意外险也已是暴利了,何况其他险种。
         例如1:我一位朋友的父亲中风后无法讲话,幸好还能听的懂,身体半瘫。要求保险公司理赔(在重大疾病险里有一条是丧失言语,注:言语机能的丧失是指因脑部言语中枢神经的损伤而患失语症)。保险公司拒绝理赔,理由是他还听的懂,有手语,还没有丧失言语。无法讲话又听不懂那是植物人和死人有什么不同。原来重大疾病险是保死的。合同里的文字条款是不是可以多种解读呢?
              例如2:在保单里写着"原位癌不在保列"。这句话的意思是"癌细胞还没有扩散的病例不在保险责任范围"。保险合同为什么要用专业的医学名词"原位癌"呢?却不用通俗易懂的词句呢?保险公司的目的不得不让人怀疑。
         例如3:保险公司制订了诸如"原位癌不在恶性肿瘤的理赔之列,肾衰竭须双肾且不可复原"等保险条款。能得到保险理赔的重大疾病,大都是患者宁愿选择"安乐死",而不是要什么保险理赔,更不要被险种的名称迷惑. “肾衰竭须双肾且不可复原”医疗技术再发展一万年,这也是死病,活人不可能没有肾。“须双肾且不可复原”,真他NN 损人。
              5,合同中的文字游戏:
    例如:按照康宁终身保险条款,"心脏病(心肌梗塞)"。心脏病等于心肌梗塞。事实是心脏病不能和心肌梗塞划等号。心脏病的概念远远大于心肌梗塞。用括号把心肌梗塞放在心脏病的后面,心脏病(心肌梗塞)放到一起是个大陷井。如果说心脏病有一百种,那么心肌梗塞只是心脏病中的一种,同时具备康宁条款心肌梗塞三个诊断条件的只有心肌梗塞的十分之一。那么这种保障还能有多大呢?投保时按心脏病为你办理,索赔时按心梗办。可见保险有一定的欺诈性。
         看病是要花钱的,得了大病,更是要花大钱。所以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购买大病保险,都希望在自己不幸得病的时候,能从保险公司获得一些帮助。人们的愿望是简单而美好的,但是,我提醒大家,你所得的病,要符合保险条款规定的那些"大病"条件,还真是挺难的,在你有生之年能否获得理赔更是一个大大的疑问了。另外,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有很多在保险合同上写着的治疗方式和方法已经或既将不再被医方所选择。所以啊,购买大病保险的时候,您最好去咨询一下医生,看看您的期望值离保险公司的承诺到底有多远。
         与其讲重大疾病险是"宫廷御宴酒一百八一杯。"不如讲"其实就是那个二锅头掺哪个白开水。" 忽悠人的。
              6,保险公司骗业务员和业务员素质低,没有把合同的条款向业务员讲清楚或业务员还不懂合同条款,就给业务员工作压力,要求做出业绩。业务员只能骗客户,骗一个算一个,骗了就走人。有时公司有意挑起业务员们相互的嫉妒心,这可能也是他们一种"鼓励"手段。有时还会教业务员骗客户,那些无知的业务员还真听他们骗。
         例如:最近几年温州人向境外保险公司买保险金额每年是3千多万美圆。保险公司要业务员向客户讲:"如果你没有出过境向在境外保险公司买保险,这保险合同是无效的。一旦将来和境外保险公司打官司,中国政府是不会帮你的。"
    分析:保险合同是商业合同,中国政府是无法帮的了。中国渔民在所谓中国领海南沙被菲律宾的海岸巡逻队打死都帮不了,还指望能帮你在境外打官司,别他ma的做梦了。是不是无效合同不是保险公司裁决,商业合同官司只能在保险公司当地法院打官司。这些难道保险公司不懂吗?目的是有意制造别人的恐慌心理。
         以下是中国保险教业务员两句常用欺骗消费者的话术。
    “保险买的是保障和保险没有划算不划算。”咋一听是没有错。
    分析:
    1,“保险买的是保障”。客户关心的是“保障”的范围是多大?不是有没有保障,如果没有一点保障那不是保险。
         2,“保险没有划算不划算”。如果保险没有划算不划算,那保险公司雇佣大量的精算师干嘛?
    例如:有一险种每年交5千意外身亡理赔1万,会有几个人要这保险呢?
    例如:有一险种每年交1元意外身亡理赔100万,那家**保险公司会推出这种保险呢?
              7,向保险公司投诉是没用的,保险公司是贼头,业务员是小贼,贼头是会包庇小贼。更何况他们是分赃。贼窝喊抓贼有什么结果呢?
    例如:有的险种佣金最高可以拿50%。第一年客户去保险公司诉,保险公司处理结果是退保被保险公司扣去的金额是客户和骗子业务员每人各付50%,这样的处理就是退保一分钱没有,骗子业务员也没有损失,处理结果的理由是客户也要负一定的责任,没有看合同。保险合同如天书有几人能看懂呢?在他们的字典没有"欺诈"只有"误导"。目前在全国有两百多万的保险从业人员和一千万多曾是保险公司业务员都在藐视国家法律,不是国难吗?(我在这里提醒大家,您们在买保险时最好准备好摄影机取证,以备日后打官司用。当您们来保险公司投诉部时要小心,他们暗中装有录音设备。你们要录音取证,要暗中录音取证,他们知道是不给你们录音的。 )
         附:既然,"处理结果的理由是客户也要负一定的责任,没有看合同"。那保险合同上何不文字写明"保险业务员口头解释无效,保险业务员行为不代表本保险公司行为。保险责任以合同为准"。这说明了保险公司放纵保险业务员的诈骗行为。
         有纠纷时,保险公司会来人向您了解情况,至少会来3人或4人,暗中带来录音设备。这3,4人会轮番向您发问甚至恐吓,直至您有口误,录音就成证据。就是您有很多的证据,您也告不倒它。它是国有企业。               8, 保险公司大量增员是一种营销(传消)策略.网上资料显示。2004年,在中国有一千多万人曾经是保险公司业务员,这些被洗过脑的人来到社会为保险公司作免费的广告,这些被"洗脑" 式培训过的人还要缴费。
         中国的保险公司利用合同法的保护,营销如同传消,大量的增员是要业务员拉朋友,亲戚卖保险。
              10, 在西方发达国家一家保险企业要用上百多年的时间健康发展才能成为世界500强。中国的保险公司成为世界500强(资产从一千亿到六千亿)才用了几年。
         11,如你被骗,有证据就上法院起诉。保监会吗!哈哈!试试看吧!没证据就来论坛发帖。告诫他人严防保险诈骗。
         复利是利息滚利息,11%是6年翻一倍。如您为小孩一岁时买了一万元的“潇洒明天”,6年后是2万,12年是4万。当您的小孩55时一万元已成500万。
         看后您认为是对的您就顶一下,,让更多的人看到,帮助善良的人们避免受骗 !
热门文章12345 近期文章电话直销的平安保险,销售人员的承诺不能兑现是否属于商业欺诈行为?    推销员是非常执着的。通过平安保险的电话直销员,我完全认可这么个结论。我也不记得自己在开始时拒绝了对方多少次。    那是平安保险推销的一个“倍保安行”的保险项目。每月交一定数额,持续8年后停交,可以保15年的致残致死等意外。所有交的钱在最后会把本金加5%的收益返还。  同意投保平安的“倍保安行”缘于一次汽车追尾事故。虽然当时除了车子稍有损伤花费了数百维修费外并没有重大损失,但是念及家中有老有小,我若有万一他们岂不是没有保障?心头略有一动,可也没有主动去联系平安保险。那时离我上一次拒绝那个电话直销员恐怕已经不止一个月了。  巧合的是,在我车祸后没几天,那个锲而不舍的电销员又来电话了--其实我也不知道到底是不是巧合,毕竟每个月我都会收到一个到数个电话不等。总之,在我心里防线最脆弱的时候,这个电话让我加入了“倍保安行”保险计划。我选择的是每月800元,保40万。连续8年,我总共将支出76800元。  这是事件的主体部分。保险本身并不存在欺诈行为,毕竟是你情我愿的。问题就出在电销过程中,销售人员的其他承诺当中。我本身也质疑过她,电话里的口头承诺是否能兑现。回答是,每次通话都有录音,放心。事实证明,我后来投诉到平安的售后部门时,他们的确可以查到当时的电话录音。    整体的情况已经做了说明,下面叙述下平安保险人员在电销过程中作出的无法兑现的承诺。该推销员,长达数月的整个推销过程中都是同一人,多次提到购买“倍保安行”保险的前提下,我再投保平安的电话车险,将给予15%的车险优惠。当时,我已经购买了平安的电话车险,价格的确比较便宜。于是我问道,“我已经购买了平安的电话车险,以后能够再享受15%的优惠吗?”这是一个我非常需要的优惠,毕竟我每年都会买商业车险。于是在我确认投保“倍保安行”时,再次向该销售员确认车险的15%优惠情况,依然得到肯定的答复。  于是,在我投保半年多后,我的车险到期需要续保的时候,我跟主动联系我的平安车险推销人员提及此事。他表示,“倍保安行”属于人寿保险,虽然同属平安,但是和车险是完全独立运营的,也不可能再享受15%的优惠,而且保监会对最低点车险保费有严格规定。最后他让我联系原来的销售人员再作确认。    再找到那个销售人员就比较困难了,我多次打平安的客服电话要求该推销员给我答复,可一直没有回音。还好当初买“倍保安行”时留给我一个她主管的电话。于是我向她主管反映了“享受不到15%车险优惠”的事情。主管说会帮我了解和处理这个问题。经过多次催促和近2周的等待,我终于得到他们的答复,的确不能享受电话车险15%的优惠。并由原来的推销员向我电话致歉。  道歉就行了吗?这是工作失误,还是有意的商业欺诈?由于该推销员是新员工,所以对业务不熟悉,做出了不该有的承诺?我当然不能接受。  由于这期间在她向我道歉之前,他们迟迟不给任何答复,我已经投诉到平安保险自己的投诉部门。虽说我也觉得向他们自家人投诉自家事,有些不靠谱,但是我不知道其他更好的投诉渠道,也只好退而求其次了。  平安的投诉部门按程序听取了销售时的电话录音,认定推销员的过错,并说明将给予她公司内部处分,但同时也强调不可能给予当初的承诺,因为他们公司有规定,不会兑现销售人员不合理的承诺。于是我提出把车险15%的优惠折算成现金,在每年的保费里免除,大约每年300元(我的车险商业险部分在2300左右,15%要345元,零头我都主动舍掉了)。投诉处理人员表示要请示上级。第二天答复我说不行,不符合公司规定。于是我再让步,提出:每年给我一份价值300元左右的保险。答复我还是不行,我说我用本该属于我的300元钱再次购买了你们平安的产品,还不行?答复说,是公司规定,虽然很想帮我,可没办法。我说,你现在做的,只是在挽回平安的声誉,你在帮自己,我也是在帮你。投诉部门的小伙子也表示同意,可是没办法。他多次向他的主管申请我的要求,批复就是赔偿我300元现金,一次性的!我当然拒绝。我多次作出让步,平安却步步紧逼。给我的承诺是连续多年的,现在却只给予一次性的300元赔偿。我拒绝这300元。对方表示自己已经尽力。言下之意就是,这个投诉我也只能处理到这个地步了。我挂了电话,不想为难他,也不再为难自己。非要在平安自己的投诉部门找到公道,那本身就是Impossible Mission。    当时我就想,如果电话直销的项目,都这样毫无诚信,能持续发展,能壮大起来吗?本来我准备在平安续保我的车险的,那个推销车险的小伙子也很热情,最后我还是拒绝了他,拒绝了平安。我对他的最后一句话是,“这不是你的错”。    这是发生在一两个月以前的事了,至今我仍未找到恰当的投诉渠道。偶然看到天涯的版块,就发出来试试了。本文所有叙述句句属实,按维权指南留下邮箱。因为是电话直销,无图有真相。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在天涯爆料会有什么后续关注呢
  这种电话一接了就想挂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保险业务员欺骗客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