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玩游戏以外,其他事就是不喜欢玩游戏 买显卡动脑,这是为什么?(还有就是父亲说长辈对晚辈只有爱护是什么?)

我的父亲和我们莱阳李家 - 美篇
/&&&&我的父亲和我们莱阳李家
扫码分享到微信
我的父亲和我们莱阳李家
读彤彤《我的父亲和莱阳李家》潸然泪下,感慨万分。&
彤彤撰写的《我的父亲和莱阳李家(以下称《我的》),记叙了李氏家族的祖辈从山东莱阳闯关东拓荒戍边的创业史。从中看到李氏家族的前辈为后代人开辟新家园的担当和远见;不畏艰辛白手起家的意志和毅力;传宗接代,读书育人的心智;《我的》起点、视角选择的适当。李氏家族的先辈是在清朝政府驰禁东北后从山东莱阳闯到黑龙江安达地界的。可以说这里荒无人烟,拓荒种地,白手起家。因地牌够规模,便以家乡萊阳为拓荒的地牌命名为东莱、西莱、南莱、北莱。南莱、北莱延用到现在。彤彤把家族的命运置于国家命运之中,使家史有源头、有民族情愫。映衬创业道路的艰辛,生命的悲壮。
彤彤在记叙父亲、母亲无不与工作事业相并述说,彰显了父亲、母亲的精神世界和人格。《我的》有关我的爸爸的成长史,也是大庆石油学院(原东北石油学院)的校史的不可多的历史的珍贵资料和浓浓的一笔。《我的》是家人常念叨,常思念的家事。但是,没有完整的说法,更谈不上写成文章了。《我的》填补了这一空白,把家史归纳理顺,书写成章。一读一看,明明白白,读之落泪,催人上进。
《我的》有广泛的公益性,人人可受益。《我的》信息有传播、继承、发扬的价值。
李氏家族创业过程是经过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有过苦难,有过悲伤。就某个成员,个人的恩恩怨怨可能超出平常人的承受能力。但是彤彤以公正笔触,客观地评价人和事。这种豁达包容的心态,使《我的》充满朝气和阳光。
把情感融入字里行间,这是《我的》写作成功之处。
《我的》是高水准的家史,是感恩励志篇。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是:不辜负彤彤的一片苦心,把李家的家风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我们祖辈积极响应清政府屯垦戍边的政策,三位曾祖辈太爷从山东登州府莱阳县经辽宁皮口和吉林农安来到黑龙江拓荒。祖辈艰苦卓绝的奋斗开辟安达南来乡区域、老一辈在新中国大庆油田和周边地区的建设中来、新一辈又在新型社会主义社会的时代下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不息。
撰写家史在这个弘扬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孕育而生,让我们新的一代传承祖辈和父辈极优的发展理念和眼界,把咱李家祖辈精神集大成之精髓,像薪火不息般世代传承......
    父亲:李秀林()  先后毕业于安达一中、东北石油学院。本科学历。大学老师、党员。教授《化工热力学》学科,在校期间历任东油炼制系副主任、石油化工系主任、化工实验厂厂长等行政职务、行政正处级时因工作劳累脑出血猝死、卒年56周岁。
  一、父亲成家后唯一一次回乡
1993年年父亲筹建学校化工厂时的夏天得了肾结石,半夜痛的满头大汗。挺到白天去安达市医院诊断发现有两小块结石碎块卡在输尿管里排不出来,大夫建议找一个小卡车去乡路上颠簸振出。我母亲突然提议那就去我爸爸的家乡安达南来乡北来屯去看看,父亲自成家后几十年没有再回去过尽管近在咫尺的距离。
 我记得当天我们就登上了一个轿货车往乡下开,我在车上给端着保温杯,父亲胃寒不能喝室温水大夫还让不间断的饮水,那我就成为此行程的"护士"。懵懵的陪父母来到离安达市里十多公里的北来村父亲的出生地。就是这短短的二十多里路、父亲回乡的脚步走了三十多年......  
  北来屯自然村这是官方的说法,其实最原始就是我曾祖父李春芳来这片区域开的荒。我父亲的爷爷原籍山东莱阳,在大约一八八几年携三子三女闯关东,途经吉林农安来到北大荒,选择了这片土地开辟农庄,为了纪念他的祖籍为此区域命名"东来、西来、南来、北来"、其中南来乡、北来屯沿用至今。
我一直有去莱阳寻根的想法,但是网上做了些功课发现莱阳以至于山东李姓人家太多了,没有族谱和具体老家位置线索非常零碎。
后来文章草稿发出来从我哥哥那里得到老家最重要线索,我哥哥说爸爸生前曾经说过我们老家在山东莱阳府的李权庄,我马上查询了一下发现在山东莱西现在还有李权庄的行政区域,并且李权庄与莱阳市接壤,综合这些证据莱西的李权庄就应该我我们的家乡。
村里面基本就是一条不太直的村道,两边是不很整齐的房子。可能村民都去干活了村里没有什么人,就碰到一个赶马车的大叔父亲过去跟他攀谈了几句,这好像是一个原住户。父亲还知道那个村民小时候的事情,可是对方显得一头雾水的样子只是看着父亲很淳朴的点头微笑。 &
后来父亲在那条路上缓慢的一言不发的走了两趟,有时候也驻足停留下,我和母亲还有那个轿货就跟着他走,父亲好像一直没发现这个尴尬的情景还一直在走,然后他慢慢的回头走到车前直接上车跟司机说"走吧、回去吧"。父亲一路沉默不语不语,车颠簸的回到了市医院。
  从小到大父亲就是沉默寡言的,家务事和单位的事情很少在家提起,等他去世后我常常想他几十年在院里散步(我常跟着)他都在想什么?想他几十年没有回去的家乡,还是想他在饥荒年代死去的父亲还是想晚年一直用大量去痛片维持病痛的母亲?想他安达一中的同学还是他出生的非常贫瘠的家乡,就是那个春荒时连咸菜酱都没有的赤贫如洗的家、培养了以全县第一全省第二名次考入安达一中的父亲。
  我陪护两天就回单位上班了,有一天晚上母亲回家特别高兴说"今天我又跟你爸爸回他家了"。母亲自那天回医院后发现父亲总是闷闷不乐每天更沉默了,就建议父亲趁着住院治疗期间再回去颠簸一次,也有利于结石的排出。父亲点点头同意了。
就是那次促成了父亲真正的衣锦还乡,母亲给村邻准备着丰厚的礼物,他们坐了单位另一辆车回到了家乡北来。后来母亲经描述他们回乡见到很多村邻还有父亲儿时的伙伴,后来几乎是全村老乡都过来聊天并且还在一个村邻家里吃了饭,父亲在家乡度过了他最快乐的一天。
父亲五十年代考进大学的事迹当时被写进乡志,所以他的名字在村里家喻户晓。这个事情后被证实、我们今年文章修改的时候(2018清明)在我父亲去世后的26年后我和姐姐回村寻根,那里的中年人还都知道听老辈说过我父亲。我一直想找到那户接待父母的老乡家,我想几十年后由我替父亲回请那个爸爸二十多年前叨扰过的长辈家。
  这个因考入大学而写进乡志里的父亲终于在有生之年回了一次他的家乡,因为1993年那个冬天父亲在56岁正值盛年去世了。
   二、父亲的出生
我爷爷是安达南来乡北来屯人。奶奶是羊草镇人,现在南来乡已经划拨羊草镇管辖。 &
我奶奶1970年去世,去世时五十多岁推断一下她大约出生于上个世纪的1910年以后,不知道怎么嫁给离他娘家几里路的婆家,现在也无从考证。奶奶身量不高,据说脾气火爆,从小时候她的亲弟弟舅老爷来我们家就能看出她娘家人的性格。
舅老爷生了两个儿子也就是我父亲的两个亲表弟。大儿子心梗去世的早留下一名女孩一直随着她妈妈生活。&
二儿子也就是我表叔在我小时候经来我们家,他也生了两个儿子。我最后一次见到我表叔是1994年春风刺骨的时候。他去化工厂找我爸爸,听说我爸爸在几个月前去世他几乎呆住了,然后就留下眼泪推着自行车走了,边走边抹眼泪回头对我说"回去吧、彤彤,回去吧彤彤"我父亲的亲表弟痛苦的离去背影我终身难忘。
  我爷爷奶奶都个子矮小、身材精瘦,爷爷略显木纳且身体不好、奶奶脾气火爆也是身型短小,可是他们却生出我父亲这么高大魁梧还很聪明的这个独子。可能我父亲把所有兄弟姐妹的精华都一人独占了,独占到在二三十年代我父亲竟然没有亲的兄弟姐妹。
父亲长得高大英俊,小时候就对人有礼貌,用了一年学习了小学课程就已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安达一中,成为一中解放后建校首届学生。老天把人所有的优点都给了父亲,后来老天提前收走了他创造出来的人间精品。
  老辈说我爷爷和原配成婚后没有孩子,为此爷爷还停妻另娶了我奶奶。可是我奶奶刚开始也没有如期怀上孩子,可是后来好运降临他们终于有了我父亲这个独子,生完父亲后我奶奶就再也没有再开怀生育。
一个家族都期待着迟降的这个第三股惟一的后代,父亲出生在北来屯的家中。父亲生下来就浓眉大眼而记事后又显出过人的学习能力,并且在十四五岁时就长到一米七五的大个子,这在三四十年代的农村是不常见的。大家族特别怕栓不住这个宝贝就顺着他前七个堂哥姐的排序给他起乳名叫"八金子"。想像他像金子一样把自己坠在人间,并且像金子那样人生闪耀。家族最小的八金子弟弟不负老天和家族的厚望,后来真正的为这个农家"光宗耀祖"了。
  但是名字确实只是一种长辈对后代的一种期望,带有很大的迷信色彩,不过就算是一种激励或者吉利的定语罢了,还是有着积极的一面的不能较真。
我爸爸给我起名"彤彤"希望一生都像太阳红彤彤的闪耀,可是很多时候我的人生略带灰暗;我爸爸叫"金子"但是还是没有坠住他的命,他还是英年早逝。
  三、父亲学龄前 &
1940年前后,自有土地六晌八亩,土房三间、以农为生。父母以人力换畜力。土改时家庭成份为中农。分得土地4晌6亩,土房三间,后卖与一位。
43年以前,熟荒地2晌,生荒地4晌8亩、干打垒三间,无农具,有高利贷债务。
43年后生荒地照旧,熟荒地2晌,土房三间,无农具、靠天种地借债,母拾荒为生。-摘自父亲的《劳动手册》
  小时候父亲就在这个很环境生活,也许跟他的二大伯认一些字、我二爷爷李万江念过私塾有文化,在村里知名度很高。而我大爷爷李万海的孙子李显忠大哥也继我父之后五十年代也考入大学,这就是"老李家出两个大学生的由来",我父亲的这个堂侄只比我父亲小三岁。
显忠大哥的儿子跟我这个小姑姑同龄。
四、父亲的一年半的小学生涯
从这个小本中记录父亲自号到号只上了一年半不到的小学记录,上学地点是北来乡的完全小学。而之前在家"自学",怎么自学?今年清明我去了一趟北来村别说六十多年前,就是现在也看不出那个屯子有啥文化气息。屯子很穷没有南方那种类似别墅的二节小楼,村民还住着不新的砖瓦房,没有书店、没有酒吧、没有市场甚至连村屯的标配食杂店都没有。北来村的发展严重滞后于全国农村发展的平均水平。
现在我唯一能感觉到文化体现的只有各户大门上大同小异的春联。而父亲去南来乡的完全小学受得起萌和"小升初"的并行教育。南来乡离北来屯有几公里,不知道父亲是每天怎么上学的。
  五、中学的安达一中
父亲1953年已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安达一中的,母亲也是当年考入的,他们俩同岁母亲还比父亲大几个月。当年的招收比例是九比一,好几个县的学生都背着行李卷去安达参考。我父亲来自安达,母亲来自萨尔图。
在安达一中上学的这几年父亲最大的收获除了学业外就是认识我我母亲。他们都分在了一班成为同班同学,后来又都当了班级干部在一个支部里。有一张照片是父母的第一张合影,作为班长的母亲和团支书的父亲头一次同框。
  那次招生是全省统考,考试时还有个趣闻,父亲考语文时很快就完成了考卷停笔不答了,这时候监考老师走过来训斥了父亲"你这孩子怎么不答卷了",父亲小声告诉老师说"我答完了",监考老师更急了厉声说"刚发了卷子没多久你就答完了?拿来给我看看!",老师拿走了卷子去讲台检查,等看完父亲写的作文后竟然惊呼"好!"
那次入学考试父亲在安达这个考点考了第一,在全省考了第二,第一名是哈三中的一名学生。
  这张是跟我妈妈的第一张合影,他们俩做为班级支委的一起同框、支委里只有一个女委员、我妈妈也是女班长;父亲是团支部书记,很有画面感和戏剧化的真实故事。
  等开学后又学校开始扩招了两个班,连同原来的两个班级初一就有八个班的学生。那时候虽然父母分在了不同的班级,可是爱情的种子已经植入他们内心。
这个后期又分班后班级安达一中父亲所在班的师生大合影,照片很珍贵。我会在安达一中校庆百年前捐赠给父母母校。
  六、他的大学之路
我父亲考上一中一马平川的取得很优异的成绩毕业、毕业后出乎意料选择去了既不用交学费也不用交饭活钱的中专。
父亲大学前期经历了中专、大专。按父亲的天资和学习成绩以后考入大学应该没有任何问题,可是我和我母亲都选择了去中专学校,这种学校专业都很艰苦-煤炭、机械、石油,建国初期国家为了培养实用的技术人员大力促进推动各类专科学校。这种学校国家不收学费还补贴奖学金甚至吃饭都不用花钱,这是大多数贫苦家庭孩子的首选,
不过老天又一次眷顾了他,油田开发三校合并成大学,父亲又称为东油首届毕业生,在校期间成绩极好又留校做了老师。
  父亲1956年考入双城石油学校(中专),后期学校转入黑龙江石油学院(大专),再后来三校合并大庆成立东北石油学院(大学),父亲兜兜转转的还是进入了大学校门,他的大学经历从56-64年整整八年的时光,等他本科毕业已经28岁了。
  从他十五岁开蒙起他就开始自己开挂的人生,学习成绩一路领先;在校从小学到大学的全部的学生会主席;留校后认真从教后,并且行政职务教学副主任升任行政系主任,后期又开始筹建化工厂担任筹备组长、化工厂书记兼厂长。
七、我母亲去了航校
母亲五六年去了航校学的是战斗机发动机机械专业,三年学习生活后在1956年母亲就被分到平房区的伟建机械厂,伟建厂就是生产飞机的企业,那时候国家的中型企业都在东三省。
我在高考后1990年跟妈妈一起回访过那个厂子,好大的工厂职工都坐小火车上下班通勤。食堂里传送饭菜都用传送带运输,我指的是五十年代的时候。
八、爸爸六七十年代
  校史馆关于首届毕业生的流向图版,我爸爸的同学王亚范阿姨说我爸爸班级就留校两名同学,我爸爸做为学生政治辅导员培养留校的,又在念书时就入了党,家庭出身又好、还是学生干部,所以......
  关于那个专业毕业学生的所有名单。
  这是整个炼制系毕业生的总合影,很壮观吧。
  父亲1964年毕业后就跟母亲结婚了,当时的大学生是可以结婚的,但是不知道父母经过多年的恋爱长跑后还是在父亲学业完成后才结合。
但是母亲还一直在哈尔滨工作,第二年母亲在萨尔图姥姥的小土房里生下来我哥哥,妈妈在娘家休产假期间就调到了爸爸的单位-东油。
因为母亲学的是机械专业就分在学习实习工厂工作,文革期间一直在车间做钳工,文革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就在实习工厂做计划员。
而爸爸一直在炼制系当老师。从助教到1980年评为讲师。
  七十年代我的小时候我爸爸是给我们看中英文对照的科普图书,以至于我一直认为科普读物都是双语。《动脑筋爷爷》这些拼音读书只是些餐后"水果餐"辅助启蒙。
等我年底我们家就开画展了,我哥哥的水彩画《虎啸图》和我姐姐白描的《仕女图》都是家庭画展的大展品,而我只能画些大公鸡、富贵竹什么的充数,通常我的画极拿不出手,但由于父亲对我的溺爱甚至他认为我笔触"极好"。
我们家也没开过什么征文比赛,不然我可能在这种大赛中能取得佳绩……
  &九、爸爸八十年代系主任的时候
父亲刚开始是做管教学的副主任,他们的那时期我校四六级考试的排名是极高的,最好的一次全国高校排第二;学校总排名最靠前的是33名;而那个时候管咱们学校叫石油高校的"黄埔军校",因为石油石化行业的很多企业领导都出自石油学院。
父亲经历了东油从建校、发展到高峰的时代。
  与第一届系主任王宗祥教授合影
  记得1984年那年学校有史以来最热闹的一年,正逢国庆35周年,国内各种群众的庆祝活动极多,高校更是欣欣向荣的景象,秋天开始校园各地就红旗招展喜气洋洋。 &
到了十一那天主楼前面全是师生,老师和学生们围着篝火翩翩起舞,三十年前的老师们就西服革履风度翩翩,师生共舞的情景一直持续到午夜,快到零点前天生突然出现很多的礼花,各种各种的礼花在天空中绽放,把广场上所有人的脸都照亮了,礼花越来越密集起来、到了零点把庆祝活动推向高潮,学生们欢呼起来人潮涌动着,那一幕国家繁荣高校蓬勃的景象我至今难忘。
  很多那时候的父母因为忙着工作,跟孩子沟通不多,不同的是爸爸陪伴我很多,在家的时候他会跟我很耐心的聊天,他出去散步的时候也带着我,吃饭的时候他也跟孩子们说很多话。可是在外面他说话就少的多,这跟我妈妈正相反,我妈妈给人感觉很健谈但是她在家跟孩子们很少交流。 &
爸爸尤其跟我沟通最多,他很和善的样子也吸引亲属家很多的孩子,他身边都是围绕很多的孩子,在那个时代大人跟孩子是很有距离感的,有些小孩子就像皮球一样被大人当做他泄气的工具,例如我女儿的爷爷,而我女儿的爸爸就是那支皮球。
  我爸爸也经常听我叨咕叨咕的说些小孩无序的话,现在看来我说的话都很无意义,但是爸爸也很乐意去聆听从不反驳我。
这种习惯影响了我对孩子的态度,我一般就很愿意聆听女儿跟我说话,并且也很愿意陪伴她小时候的一切生活。长大了她上班回来我还是很愿意陪着她做头、做指甲和逛街,直到她有了爱人我就退出了。
这一点跟爸爸很像,等到我有了男友爸爸就突然疏远了我一些,因为他感觉他的使命已经完成了。
  1988年父亲去深圳出差期间去广州看望原校领导李镇靖
十、爸爸在九十年代初
  东油三十年校庆的时候跟同事和校友合影、这期间父亲的事业达到高峰、从照片看出父亲的咖位来。照片拍摄于1991年9月初东油三十年校庆
  东油三十年校庆的时候跟同事和校友合影,将近三十年前儒雅的老教授们。照片拍摄于1991年9月初
十一、三十年的我们五口人的家
等长大以后我才感觉知识分子家里无处不在有趣的东西,七十年代我哥哥自己用橡皮抠制的国际象棋;还有我姐姐临摹的素描头像;包括八十年代初爸爸和我一起动手制作的摩尔斯电码机,实现了我与父亲房间的并联,爸爸一摁摁桌前的按钮我桌边的小灯泡就开始闪烁,我就跑过去给爸爸保温杯里蓄水。
小时候平房里很多家庭都把小孩子锁在家里,可是安全系数很低一旦发生火灾孩子就跑不出去。父亲自己动手把门鼻子扣上的搭扣做成活得的机关,小孩子出去时从里门框把手往黑洞里一桶锁鼻子就掉下去了。不过这种装置要想偷着出去再回来不被家长发现,还得需要外面的孩子的支援。这种外援无处不在,外面疯跑的孩子很多随便任何孩子都可以把自己又重新"锁"到屋里。
这是我姐姐上大学时候的照片、拍摄于1989年前后,这个生下来八斤多重的胖娃娃身体一直不好,大学里体重下降到七十多斤,这些年来也一直拌拌珂珂的生活着,但是她确是我们哥仨最有才气和学历最高的孩子。
  父亲虽然说话不多并且语速缓慢,但是我眼里的他是很幽默风趣的,全家族的孩子也都有同感。
小时候他把我们家平房每间屋子都编上号码,并且用很标准的印刷字体用水彩颜料画上张贴在门楣上。他与母亲的房间就是"2"号,我与姐姐的小屋就是"3"号,我哥哥的门厅间壁小屋就是"4"号,当时还奇怪咱家为什么没有"1"号?父亲说"1"是卫生间,我也是我头一回感觉厕所还有如此隐晦的代号。
  学业顺利、社会工作职位显著、教学出色和行政职务突出,他的人生就像高速列车一直高速行驶在人生路上、奋斗到他昏迷的那一刻。 &
我父亲的助教朱明才老师有一天来家说"李老师的讲义写的就像散文诗",父亲能把这个专业的工科专业演绎成这程度是有多么高深的文化底蕴啊。而父亲生前其实最大的愿望是能好好睡一觉,他常常被厂里的电话惊醒,后期他就住在厂子里,可是突然有一天他回家住了,他一定是来跟家人告别的,内心指引他该回家了。 &
他最大的愿望是退休了睡三天三夜,他的愿望实现了,他长眠在离北来不远的地方……永远的睡了。
  爸爸经常去外调、学校和出差,妈妈出差机会少一些但是快退休也去南方疗养了一趟。他们人到中年后孩子都大了事业也都非常稳定,在八十年代中旬以后家里过得很惬意和幸福。
十二、去办厂
  八十年代末全国兴起了各类校办工厂和公司,当时的石油部长王涛准备每年给咱校批一批原油,可以用作炼油的试验研究和给学校创造一些产值。父亲当时就是炼制系的系主任,厂子的筹建工作就落在了炼制系,只好父亲带头去搞这个大项目。立项前父亲与刘业厚院长或者是金国良书记(我忘记了)去了一趟石油部,王涛部长还接见了父亲和这名院领导。
  东油机关楼小会议室,筹建组跟校领导汇报化工厂筹集情况。
照片拍摄在1991年左右
  他们俩从石油部回来后父亲就开始筹建化工厂,当时他还管着炼制系的行政工作。我妈妈是坚决反对他去办厂,认为他有高血压加上多年的行政工作身体也不好,爸爸听取了妈妈的建议跟学校请辞、连系主任也一并辞掉......可是时任领导和组织部门不同意父亲的辞职,忘了哪一位跟父亲谈到"身体不好可以扳张床躺着指挥就行",这也是看做学校对父亲的极度信任和支持,父亲无奈之下就走马上任了。
  办厂可不比办校,这个工作量是极大的。原址就在学校二部的最边缘,从破土动工到试生产也就短短的三年时间,这三年几乎是父亲不眠不休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直到他半身麻痹倒下的那一个瞬间。
  学校后期两个处级单位的同时管理成为他长期劳累的诱因,而试生产的会战成为压死他的最后一颗稻草。
而我母亲在多年前准备的预知了这一切,母亲反对他去筹建学校化工厂,并且也反对他做系主任就希望他担任少量的教学工作。因为母亲明白一旦父亲出事单位损失只是物质上的损耗,而对于我们家就是灭顶之灾。可是这种半人为的大概率事件如判的发生了。&
父亲的给单位的遗书。写在晚昏迷前
十三、父亲的死亡
  1993年那年一向身体很好的父亲接连住了三次院,春天时的中耳炎引起暂时失聪严重到每天换药都得去大庆油田总院换药。安达市医院根本就处理不了,组织部申部长来看父亲的时候他们是用笔"交谈"的;夏天就得了肾结石疼的就差在床上打滚了,也折腾了好久住院住了好多天,到冬天的时候父亲住了那年的第三次院,那一次他没有如期的出院,只去无回永远没有在头回看看他眷恋的厂子和他经营了半辈子的家。
  父亲在经历春季和夏季住院后秋天头上又生了皮癣,爸爸为了便于治疗把头发剃光了,那年多种的各类疾病困扰和折磨了他。
熬到冬天深夜父亲又突发脑出血、是严重的脑干出血、只有两天的抢救后,父亲他在走廊上和病房里上百人送别人的具体注目下、父亲等到了急急赶来他的侄女小丽姐,小丽姐一头倒他身体上抱着父亲痛彻心扉的大哭,父亲安心的吐了最后一口血、在他最喜欢的侄女身下慢慢地停止了呼吸.....天崩塌、地沦陷,我瞬时感觉天和地都不复存在,耳边没有一点声息,后来我慢慢恍惚间感觉眼前突然特别的亮,好像天上的云都散了、只听到远处的父亲微笑着向大家招手说"我走了、走了、我要回家了,你们好好过吧"然后越飞越远,声音越来越小父亲也随着看不见了......
  父亲在昏迷前跟陈新等厂管理人员说&咱们来世再做同事吧&,后感觉不好就让我姐姐拿笔写了最后的话&让老党代工作、重大问题多于书记商量&我姐姐看了又给爸爸复述了一遍,我记得爸爸点点头之后不久就陷入深度昏迷,18小时候后去世。一个字都没有留给我妈妈和我们。
父亲死后我母亲对天痛哭大喊着指责爸爸&秀林我恨你啊、没给我们留下一句话你就走了、临死还管你那个厂子。我恨你啊&!母亲痛彻心底的哭喊声感染了在场所有的人,很多亲友和同事都跟着一起大哭,母亲的哭声久久的响彻在病房内外...... (遗书由我姐姐筱虹整理书写出来)
  父亲的葬礼十分隆重,学校组织部门亲自筹备了治丧委员会,因为建校以来除了文革时期的非正常死亡,还没有一名正处级干部在职内病故,父亲的血压不算特别高,这种疾病跟劳累和压力有直接关系。
在校的党委委员全都参加了父亲的葬礼,父亲有病期间就很多人去探望,在临终的时候更是走廊和病房上百人送行,在葬礼上更是几百人给父亲送行。
治丧委员会后来的统计是收到花圈108架、参加车辆148台、参加人数无法统计,为此安达市一早各路口交警上道维持交通秩序。
地方上安达市有两名副市长参加的了葬礼,还有安达我父亲家乡的乡长、安达工业局的一名局长。
  父亲躺在那里就像活着一样,还是伟岸和很庄严,梳着知识分子那种大背头顺滑还没有一丝白发,他在盛年离去留给大家他最灿烂的人生状态。
  父亲、安息......
 十四、新寡妈妈 父亲去世后第二年我和姐姐先后结了婚,父亲没有看到我们姐俩结婚但是都见到了准姑爷。姑爷们对父亲都很有感情,两个姑爷现在都人到中年一提起岳父都会哽咽。
1996年我生了个女儿周晴,这个孩子的降生给母亲新的乐趣,我哥哥还经常领着我母亲去各地旅游,国家开放东南亚地区旅游线路刚开始就领着妈妈去玩。
  可是等到2003年哥哥蒙冤入狱后妈妈彻底对组织失去信心,虽然经过家人和我母亲的努力哥哥出狱并且回复职务但是对母亲的打击是致命的。&&
母亲严苛的给我们定了规矩,不让参加哪怕是民间的社团;不让去争取一切的公共利益;也不引导我去看书甚至不理解我后来的写作行为。我们家两个党员干部两辈人一个丢了命一个身陷牢笼,丈夫和儿子在十年内先后出事是一个家庭乃至家族无以伦比的灾难。五姨在哥哥出事后急瘦了二十斤、而母亲一夜间白了头。
  母亲性格极其刚烈,她做事和思考比较极端,小时候她对我们学业非常严苛,包括后来辅导我的女儿。而后来她又极其无为了,小时候我数学不好她经常点着我脑门训斥我并且把爸爸也搬出来加以佐证"你们解一道题都这么困难?我们和你爸爸解几何都不是一种解法、都好几种解法才算解完"!
  后来母亲失去了生活全部乐趣,她像祥林嫂一样告诫我们不要去争、去努力和奋斗,书不要念的太多也不必做什么大事和争取成功。受这种影响我连技师当年都没有申报,后来考证也是在母亲去世后。
我也是一直等到母亲去世后才展翅高飞寻找我的兴趣拿笔成为写手。当然写了几篇一发不可收拾瞬间就在自媒体平台爆红。
  十五、哥哥入狱和出狱
2003年6月我刚在学校分了一套福利房,哥哥资助我一些房子钱,大家都兴高采烈的迎接我的新房和哥哥即将的升迁,可是突然有一天接到哥哥入狱的消息。哥哥资助我的房款也作为"赃款"被检察机关没收,我去检察局交的那笔款。 &
不知道母亲怎么度过那个艰苦的十个月,四姨等亲属的陪伴也是她来自娘家唯一的生活动力。很奇怪的事母亲在哥哥入狱后几乎是不哭的,就是一夜一夜的失眠和不停的吸烟,母亲放声大哭的时候就是哥哥出狱的那天,母子俩抱头痛哭的情景震动了所有在场的亲戚朋友,妈妈用拳头打在哥哥的身上,像是对这世间不平的所有控诉的爆发,在场的人哭声一片,对这个伟大母亲的同情和敬意!
我和我哥哥乍一看跟我爸爸长得很像,但是不用太仔细端详就会发现少了父亲很多的性灵,爸爸的眼睛很有灵气,而我们哥俩显得很空灵。
才学方面更是相去甚远,没有鹤立鸡群的时候,只是哥俩稍有些小兴趣爱好而已、基本就是一个艺术品后面的仿品。
  我哥哥对于我校的校办企业和公司也是有过很大贡献的,以前父亲筹建厂子就由他跟安达地方上协调,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厂子减免税款,父亲去世厂子停产后也帮助其他校办企业。所以他跟我校的很多营业单位都很熟,我哥哥被刑拘后家里经常有人来慰问,也帮助出主意为其翻案。
感谢咱们地方的司法有错必究态度,让我哥哥的案子能扭转过来。
  在我哥哥入狱后的五个月是我爸爸去世十年的整祭日。那个11月底天气极冷、大雪纷飞,我爸爸的长子还在狱中,我妈妈在北京找司法援助,我姐姐病的起不来床,我一个人从新村小客来到安达,在安达街里买了很多的极品和烧纸,买了点心、烧鸡、麻花、还买了爸爸一块爸爸生前最喜欢吃的切糕,然后打了一个出租车去了安达天府墓园。
这个墓园离爸爸的老家北来屯也就几公里了,到了墓园我摆好了祭品给父亲烧了纸,然后大声念叨"爸爸啊、你走了十周年了我来看你了,就我自己来的、我妈妈还在北京上访、我姐姐病在家里。可是你对我儿子在监狱里呢,你在天之灵要保佑他啊,我们缺不缺钱过的好不好都无所谓,可是一定保佑他早点出来啊,爸爸你要保佑你儿子啊!"
  不知道是不是五个月前我的哭喊声震动了天上的父亲,哥哥在羁押十个月后取保候审,后来很快就无罪释放了,并且也官复原职。哥哥是日被释放的,三天后的清明我又去给爸爸上坟去了。 &
那时候已经天气已经暖和,天上风和日丽的几乎没有云彩,我和发小金凤结伴同行,先陪金凤妹妹去安达殡仪馆祭奠了谭大爷,然后还是买了一后背箱的祭品和花篮来到天府墓园。
我们俩先给并排的袁明礼叔叔鞠躬致意后来到爸爸幕前,我很郑重的向爸爸汇报"谢谢爸爸在天之灵的保佑,你的儿子已经在三天前出狱,他和我妈妈还有一些琐碎的事情要处理,就派我一个人来看你了,爸爸您现在可以安息了......"
小鸟叽叽喳喳的也来墓园觅食、盘旋在空中的小鸟们预示着我们家新的生活篇章。
十六、强迫症的我
  我爷爷是曾祖父最小的第三子,我父亲成为堂兄弟中最小的五弟,而我还是我父亲最小的女儿第三女,所以在我们这辈中我是最小的小妹。
听家族里的大姐姐描述我小时候是很顽劣的,长得也黑瘦蜡黄的,而且头脑还开化的极晚、七八岁了口齿还不很清晰,人人都不看好他们五叔家的这个小孩。但是由于父亲的溺爱我也过了一个无人批评的童年。  
这是我四大爷八十大寿时的视频截图,在我身边和身后的是年长我二十多岁的姐姐们,我的岁数与我们李姓侄女外甥女们差不多。
  画面中的姐姐是我的平辈,她们都年长与我,在这里我看起来很年轻,可是我辈分很大管我叫"小姨""小姑"的中年人比比皆是。五年后我做了岳母、也成为家族最年轻的有外婿或者家媳中最年轻的长辈。
  父亲去世后我得了强迫症,后来母亲去世后强迫症又加重了,我总是去摆弄父母的相册有时候周末整理一天一夜。还总是整理房间还有不停的拖地和擦窗玻璃,严重的时候凌晨三点就起来擦地和擦厨房。后来跟女儿女婿一起生活病好多了。
我现在也能睡到五点多了,吃完饭也不及时刷碗了,甚至也不每天拖地了。可是我很感谢我多年的强迫症、使得我整理出大量的父母的图片资料顺带也整理出东油的一些文史资料。
任何事情存在就是真理,每个人在世上存留都有他应有的坐标。有些人是显性的、而有些人是隐性的而已。
  那几年我总是把家里的玻璃擦的一尘不染,生活磨难多了就想模拟活着没有污点和瑕疵,好像这样过着才会感觉生活的一尘不染。随着的家里越来越干净而身体越来越差,并且家、已经没有了舒适度变成一个空壳、空壳里装着没有什么灵魂的我。
  后来我沉默的生活了很多年,一直到三十而立的时候生活和工作都是懵懂和无助的,父亲去世家的顶梁柱瞬间倒下,单位也因为父亲去世随着倒闭,生活混沌而迷茫并且还要照顾总是悲痛欲绝的母亲。那段时间家是阴郁的、外面的天都是灰色的。
后来三十岁生日那天我突然觉醒、一早阳光洒进我的房间,我心情豁然开朗,紧忙起身跑到街里相馆照了一张纪念照,回来又写了一篇文章《青春从三十岁开始》、把父亲去世时停止的青春重新接上了、真的青春都三十岁又开始了。
  接下来的十年从三十岁到四十岁这十年里几乎过了一辈子、确切的说浓缩了彤彤的一辈子。所有的财富、荣耀、屈辱或者隐忍和见识和快乐都在这十年、也包括我最苗条的时段。过了四十岁经济、财富、思想和体态处于稳定期,热血沸腾和心如磐石也是那段时间。
我比较晚熟、情商在而立之年才打开,但是很迅速并且变学习边实践,三十岁之后也是我海量学习的黄金阶段,什么技能都学什么书都看,也取得了很多形式上的证书、并且赚了人生第一桶金。社交圈子也极广、能量也极大的开挂的时代、人生我可能就过了那十年。
但是大家熟知我都是我45岁左右,因为一篇文章的热传使得有段时间尽人皆知。但是大家感觉印象中的彤姐和她的文笔大相径庭。以前的同事同学邻居表示很震惊,其实三十岁到四十岁的黄金十年我有了飞跃式的成长、成长到以前的人都认不出我了。
十七、妈妈也去了
  从2014年我哥哥出狱后我妈妈过的就很幸福,我女儿和我哥哥家的侄子都慢慢长大了,我们这一辈工作也很稳定,都在体制内和事业单位上班,2012年侄子和我女儿都进入大学后和大专上学,2013年我女儿又去首都机场参加了工作,家族生活一切都那么的幸福和快乐,妈妈就等着大家在2015年参加她的八十大寿(东北过寿过虚岁)。
  2014年我们就开始筹备妈妈第二年的大寿。哥哥给妈妈做了一个纪录片(纪录片链接在在另一篇《我的母亲》文章里);我也提前写好了寿词、妈妈每天给她和爸爸的照片写备注,就想着一年后大家来家时能一起观看,我哥哥甚至都订好了饭店。
没有任何妈妈要离去的征兆,她身体还算健康就是感觉脚步沉了一些,还经常清晨去早市买菜。
  又是我丽姐在二十多年后又送走了我的母亲,虽然在丽姐又一次痛彻心扉的痛哭声中没有唤回我的母亲,但是在母亲最后生命的一年里她和姐夫陪伴了妈妈很久,妈妈小住在堂姐家现在看来就是对堂姐的一次告别。
约好的母亲隔年八十寿辰的聚会妈妈失约了,还留下妈妈为自己八十寿宴计划的亲友名单,里面丽姐和姐夫赫然在列。
谢谢我的姐姐姐夫替我们陪伴母亲最后的一段时光,给了她很美好的一段回忆,这种记忆现在已经永恒在宇宙里,与星空同辉了。
而母亲一生都守时守信的人,这次与所有期盼的亲友失约,在母亲八十大寿前期母亲去了,她扔下我们自私到与父亲团聚去了……
插图是 我丽姐对她五婶的突然去世教科书式的般的解读
  母亲赵英杰因心脏大面积梗死,去世在日的二十点左右,时年78周岁。父亲在21年前也是脑干大面积出血猝死,父母都已这么决绝的方式离开了我们。
  堂姐李晓丽语:社会,家庭里的许许多多发生的事情、事故,它是时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等现象反应。在大气候里产生的问题。很多东西是个人能力无法抗巨的,或者说是牺牲了个人换得了的。如,祖辈来黑龙江拓荒,那是清政府屯垦戍边的政策下,我家族人之眼光远大,积极响应,艰苦卓绝地奠定下了光辉一笔。五叔及婶,他们是新中国的一代文化人,他们不仅耀祖,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在教育办企业的政策下,五叔付出年轻的生命;在沉重的打击下,五婶也不得不撒手而去……
当年扑在父亲身上的丽姐后来对父亲猝死很理性的总结,也同时评价了我们的祖先。
我们老李家
闯关东可歌可泣的故事太多了,这些为了生存被迫离开家乡的农民,他们不识字没有受过教育也没读过书,但是残酷的事实让他们背井离乡去苦寒之地找碗饭吃。
路上的艰辛和困难自不必说,还有很高的死亡率,我爷爷就是在老祖领着太爷们逃荒的第二站出生的,爷爷大约在上世纪初出生在吉林农安,他们从莱阳府进入的第一站是辽宁皮口,推断老祖应该是水路进入的东三省。这都是辈辈口述的历史。
而我妈妈是我姥爷姥爷三十年代末抱着从河北来到黑龙江谋生,而我姥爷闯的更远,他一直闯荡到俄国地,也就是后来的苏联。
  高祖的创业史。
父亲生前说我的高祖生八子一女,女儿最小极受宠爱,人称"八姑娘"。老祖脾气不好每天一早背着八姑娘去叫长工起床,还叫众多的儿子一起去地里干活,每天大家都在他的叫骂声起来干活。
勤劳的双手创造出很大的产值,老李家很快的就兴旺发达了,光是在家干活的人就百余口,我爷爷小时候的玩具就是小金锞子,没想到爷爷长大了以后过的那么惨痛。爷爷长大以后家里衰败、身体不好又被抓了劳工,九死一生回来彻底失去了劳动力,严重的肺气肿加上其他并发症,在家养了几年去世了,去世前也没有吃过一顿饱饭。
按现在寻到的线索只找到四位曾祖辈先人,据说在来的路上还丢了一股先人。
二、曾祖父辈
  曾祖父家族衰落
我曾祖父叫李春芳排行第二,他好像与他的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一起从哥仨从山东闯关东,李春芳的名字也是来自我保存二十多年父亲的《劳动手册》,幸亏我没有唐突的扔掉父母的东西,不然曾祖父的名字就无人知晓了。这本像烟盒大小般的手册淹没在父亲很多书籍资料里,是我从他很多遗物中挑选出来的,父母留下的任何东西我都挨页翻看和整理,我的这种强迫症给我自己和家族保留了很多重要资料和家族线索。
三个太爷中大太爷生了大爷爷;二太爷生了二爷爷和我爷爷;三太爷无儿无女,我二爷爷后来过继给他。
三个爷爷又分别生了五个堂兄弟和三个姐妹。我父亲是八个兄弟姐妹中最小的弟弟。
我父亲又生了我们兄妹仨我是最小的,几辈的变迁就使得我与大伯父家的大哥差了三十多岁,而我爸爸与他的这个堂侄之差三岁。
这辈的最长的长房长孙我大哥和我上辈最末的他们的小五叔都很出息,他们叔侄俩都分别在五十年代考入大学,这也是我回乡寻亲时亲戚们提到"老李家出两个大学生"的被乡亲们广泛传播和关注的原因。毕竟在五十年代考进大学在老乡心目中就相当于考了状元。
  我堂姐李晓丽现在总结了下我们李家衰落的一些原因,有历史和政策的原因更多的是战乱。
&在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时期,中小地主的经济经不住沉重打击的。那时,太爷爷己年迈及爷爷们年轻或逐步成年。他们看重的是土地及粮食。可,事实上这两种己不值钱,而钱生钱的高利贷却是发财的重要可段。加之,东北被占,粮物被征占难以避免……但,家人们仍要&借钱保地,借款葬祖。这样,势必加速家庭经济的危机,也会导至大家庭的破解及支撑经济的垮掉&。—-李晓丽言
到四十年代时,只有45垧土地。那辈人有三个太爷,被三个太爷平分每人15晌。后来由于三太爷无儿女。他的名下十五垧被我二爷爷李万江继承。因为二爷爷过继给无儿无女的三太爷。同时,二爷爷还与其弟李万泉(我爷爷)各分得土地7点五垧。土改时二爷爷被划定小土地出租成分。爷爷李万泉划为中农。
其他人,包括我三大伯也就是二爷爷的儿子则划为贫农。当时的《土地法大纲》家庭成员中有劳动能力者,从事劳动者可另划分成分。看土改前三年后年劳动状况。
刚刚开荒时有9O垧地,到土改前时分家时只有45垧被三个太爷爷分了。每股是15饷。
我爷爷李万泉是中农。李万江和江李万泉平分各得土地7.5垧,李万江还得三太爷爷的15垧,被划为小土地出租者。成了剥削者,其他人,包括我三大伯李秀山均为贫农。
大太爷—大爷爷李万海二太爷(李春芳?)—二爷爷李万江、三爷爷李海江三太爷无儿无女—(二爷爷过继给三太爷) &李四爷?-老姑奶奶(嫁吴家)
  2018年五月初家史草拟时寻亲有大的突破,我堂哥李志忠找到了"李四爷"的后人,也就是老辈人生前经常提起的"老吴姑奶"的儿子。
听我这个表叔说李四爷是我们曾祖辈最小的弟弟名叫李春生。李春生生了一儿一女,儿子叫李万河,在四十多岁去世没有子女。女儿就是嫁给老吴家的姑奶。
  老吴姑奶叫李桂珍,我父亲生前总提起他这个姑姑住在安达街里,后代现在在安达卧里屯乡,就是我的一个表叔表姑们。
  李桂珍姑奶嫁给了吴井泉老吴姑爷,生了两子一女分别是:吴明波叔叔、吴明霞小姨和吴明秀小叔。
这张照片是叔叔看望我今年他们去看望我四大伯时候的合影,感谢我杨希嫂子去找到这几十年没有联系的李家姑奶奶的后人……
 三、关于傻先人 我们的祖辈不知道哪一辈有个傻先人,他力大无比、无儿无女、智利欠缺,但是有很多他的传说。综合一下有关于他的三个版本。
  李显忠大哥讲的故事李家祖籍是山东省来阳县。是大户人家,家丁兴旺日子充实平稳。
由于李家布善好施,结识了一位风水先生。他讲,如果,把祖坟迂于另一高处,后辈将会出人头地,作官大官,经商富庶一方。
家人听信他言,将祖坟迀往,日夜守护。过了三年后,祖坟居然长出了石头人,已露出上半身。这件事让族人惊喜。
突然有一天,不知道怎么回事,石人被人偷去了。被告之,李家每辈将会出一位傻子……
于是,在随后的李氏家族中真出了位傻人。
他高大勤劳。有一天,家人要他代上马车,到山上砍柴。他却说,不用车马太麻烦,就只身去上山了。傍晚时,他就用一根小树杆挑了两大梱柴火,从山上下来了。每梱柴都能够装一马车。他走至路上,遇见村邻劝他抽袋烟。
他抽完烟挑起柴火就走了。两个村民追上去,问他说,&刚才,有两个滚子不见了,是不你挑走了?&他说,没有。人要求他放下柴让看一下。于是,把柴梱打开,每梱柴里有一个。他憨憨一笑说道,我说咋沉了些。  
    我爸爸讲,祖辈有位傻子,他高大,力大,饭量大。
他个高,高出全村人,力大,能把磨房的石头碾子搬到外面。平时,时常吃不饱饭。
全村一二佰户人家,只有一个磨房,赶到春节时节,大家排队使用。
有一次,当夜深无人使用时候,他把碾砣搬下来。这时侯,没人搬得动。只好,把他叫来,先让他吃顿饱饭,他就一个人把它搬来安好。人们继续使用或让他先使。    
  三大伯讲,在山东老家有位傻爷爷。他给一位姑奶奶家看了三年祖坟。人家是大户人家,很有钱,给了很多银子。于是,祖太爷们就拿着那些银子,途径农安,来到黑龙江安达戍边开荒了。  
  大家听了关于李氏家族傻子的故事,一定会认肯傻爷爷是值得记住的人。
虽然,我们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他的高大,他的勤劳,他的贡献……也是李家史中的浓墨重彩一笔。
家族人口口相传,晚辈几乎皆知。注:丨.两个滚子,是村民为试他力气,在他抽烟时,故意放里的。
2.那时,家里人口多,有时,饭不能随意吃。做饭要按一定数量的,往往满足不了他的大饭量。(本小节文字由堂姐李晓丽归纳整理)
四、三个爷爷
  我爷爷叫李万泉、二爷爷叫李万江、大爷爷叫李万海。大爷爷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是我的大伯父、二伯父和四伯父还有大姑和二姑;二爷爷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就是我三伯父和三姑;而我爷爷只有父亲一个独子我的父亲。
大伯父叫李秀峰
二伯父叫李秀春
三伯父叫李秀山
四伯父叫李秀清
我父亲是大排行是老五:李秀林
我们老李家的女孩地位也很高,解放前不但给女孩取名并且还跟男好一样的有行字、我大姑名字无法考证、二姑叫李秀兰、三姑叫李秀珍。 照片是我二爷爷
  我爷爷身体不好,患有肺病。是旧社会被抓劳工而至。二爷爷读私塾认字,写字,学玄学理论,……可谓文化人,有学问人,通晓天文地理,人间福禍之能人。……他个人修养较好,形态可令人尊敬在兄弟比较突出。我三姑活着常说她父亲个子高大骑着大白马穿着马靴。
照片是我爷爷
  我记得父亲的字叫&翰章&,是我念过私塾的二爷爷给起的,他还给他自己的独子我三大伯叫&翰卿&。此翰卿不同与张学良的&汉卿&。
本身父亲是学工科的,但是他的文章写的极好。
而且&李公翰章&是会写繁体字的,八十年代台湾同胞跟大陆经香港通信,我母亲单位的许玉玲阿姨的亲叔叔就经常跟她联系,所有的朗读和书写都是来找父亲,那时候高校老师很多但是能书写繁体字的人非常少有,大多数老师启蒙时就接受的学校的教育。这个集学问大成的父亲可能别学问给拽走了。
五、四个大伯、三个姑姑们
过去家族哥们排行讲究&大排行&,就是堂兄弟姐妹都以前排行,父亲这辈大排行一共五个兄弟和三个姐妹。
大爷爷生了三男二女:大伯父李秀峰、二伯父李秀春、大姑(名字不记得)、二姑李秀兰、四伯父李秀清
大伯父李秀峰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女儿为长叫李朝凤;儿子也就是我们这辈的大哥叫李显忠,显忠大哥只比我父亲小三岁、他也是北来口口相传的老李家五十年代出两个大学生叔侄俩的侄子。
照片就是显忠大哥。
  我们从小都知道我们有个大哥在伊春、大哥八四年呆着独子来过大庆,独子叫李为跟我同年也是1971年生人,比我小几个月。
李为大侄子后来生了我们老李家第七辈长子李北阳,画面上就是李北阳的升学宴。
大伯父家大姐李朝凤
朝凤大姐据老辈说很有能力、原来在县农科所工作,很不幸她过早的去世了,还在留下了两个儿子,但是孩子们对妈妈没有什么印象。
姐夫叫蒙庆生,也是老大学毕业生。俩个外甥老大叫蒙大利、老二叫蒙亚利,俩孩子都很出息分别上了大学安排在大庆工作,这两个外甥都比我大好几岁。
二伯父:李秀春
二伯父性格有点执拗、不太跟亲戚们包括他的亲哥哥们多来往,只知道他也生了个儿子叫李国忠,就是这点唯一的资料。
听我三姑说大姑跟她同名都叫李秀珍,也有亲戚说这种事不太可能,不过我倒是感觉三姑说的这么明确这大姑十有八九就是真的。
因为三姑很个很明白的人,活着的时候思维很清楚,老辈人也就她明确提过大姑的事情。
大姑(李秀珍)是大爷爷李万海的长女,后期跟大家失联只知道她有个儿子叫吴长山、住在呼伦贝尔阿荣旗,这个表哥日后在慢慢打探吧。
二姑:李秀兰
二姑李秀兰生了两女一子,大姐叫常桂荣、二姐叫常桂芹、哥哥叫常玉田。
这是大爷爷家二姑的长女常桂荣大姐的全家福,大姐夫叫肖树凯。
  三姑:李秀珍 虽然父亲是独子,不过他有好几位堂哥和堂姐,老辈都生活在一起,这些兄长让他有了一个完整的家他小时候并不孤单。我父亲几乎在他三堂姐的背上长大,也就是我们最敬爱的三姑,三姑及其独宠这个她带大的弟弟,对我父亲的感情胜过她自己的儿子,父亲去世后她跟其子女缅怀父亲的话语甚至超过我母亲谈起的父亲。
三姑用一生照顾父亲,用前半生表扬和宣扬她这个好弟弟;用她后半余生怀念和叨咕她这个"亲"弟弟,父亲去的那天三姑的一生也就结束了。照片中是我们的大姑,这是她在安达照相馆的留影、照片拍摄在1969年。
三姑的八个子女:周亚男,杨喜文,杨喜武,杨喜凤,杨喜艳,杨红敏,杨喜胜,杨喜双
三伯父:李秀山
  我的三大爷大家就没敢告诉他我父亲去世,这个惨烈的事件可能会导致另一场悲剧,弟弟正值盛年先于兄长而去这个事实可能需要他们后半生去体味。几年后三大爷也去了,他们哥俩现在已经团聚......
  三大伯家哥哥姐姐们:大姐李晓丽,大哥李大军、二哥李大敏、小哥李大捷、小姐李晓杰。
  四伯父李秀清&
1933年年9月出生在南来乡屯的,听我爸话,我爷爷叫李万海,爷爷这辈里属他孩子多,三男二女。当时条件最不好,所以日,17岁他选择了当兵,所在部队27军80师239团警卫连通讯员,1951年4月在支援朝鲜第五次战役中飞机炸伤左腿,高位截肢,康复后留影纪念。。后来在佳木斯市农业经济学校学习于1956年8月毕业留念。后分配到安达畜牧局兽医院会计工作至退休。他即是国家的功臣,也是李家的楷模,我们世世代代敬爱他,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四大伯姐哥哥姐姐:大姐李淑芳、大哥李志忠、二姐李淑英、小哥李文忠。
  我父亲的两个堂哥跟我父亲长得极相似,他们已崩塌之心接受了他们引以为耀的五弟的猝死,我记得四大爷去太平间看望父亲,抚摸着父亲早已冰冷的脸一直不愿意离开。不知道那时大爷是什么心态,想起他们小时候一起学习玩耍,还是想起长大以后各自成家后的疏于多聚?封建社会的家族意识让家族的兄弟姐妹小时候是没有利益纠纷的,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时代兄弟之间也绝对不会因为食物和游戏发生争执。那种家族间纯粹的感情随着工业和信息社会的到来几乎遗失殆尽。
这是我们李家垂直的男性家谱列表大爷爷李万海-大伯李秀峰-李显忠-李为-李北阳大爷爷李万海-二伯李秀春-李国忠二爷爷李万江-三伯李秀山-李大敏-李明大爷爷李万海-四叔李秀清-李志忠-李哲三爷爷李万泉-五叔李秀林-李岱牧-李思诺
六、我奶奶家
我奶奶叫边缘,她就一个弟弟叫边廷贵,我叫舅老爷。舅老爷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边振义1979年心梗去世的早留下一名女孩一直随着她妈妈生活。二儿子边振忠也就是我表叔在我小时候经来我们家,他也生了两个儿子边江和边?我最后一次见到我表叔边振忠是1994年春风刺骨的时候。他去化工厂找我爸爸,听说我爸爸在几个月前去世他几乎呆住了,然后就留下眼泪推着自行车走了,边走边抹眼泪对我说"回去吧、彤彤,回去吧彤彤"我父亲的亲表弟痛苦的离去背影我终身难忘。
我的表叔边振忠和表婶 拍摄于2018年清明
  号的清明节假期我们去找了我表叔,就是我奶奶的亲外甥。我们姐俩和我姐夫6号下午来到安达羊草镇派出所,因为没有名字在电脑上无法查找,派出所的所长很负责任打了好几通电话询问个人、终于找到了了我表叔,见他时我们抱头痛哭,我说&表叔二十多年你为什么不去找我们&?他说你们学校搬走了我找不到啊......表叔今年已经79岁了、身体还很好。
我们去他家低矮的草房坐了一会给扔下点钱就回新村了,并且留了微信和电话相约天气暖和了还来看望他。
七、我的寻根
  这名网友在其朋友圈对我有这么高度的评价,可是很长时间我这种语言的力量没有为家族撰书。由于父亲去世时我还很年轻、对于宗族意识还很淡薄和模糊,还源于家里的李姓亲属都是身体孱弱但头脑清醒的那类人群,不光是父辈和我们这些兄弟子妹,连我的侄女辈身体都不尽人意,老天在造人的时候都很平衡,让人和某一人群都有些缺陷这样人生才不会遗憾。
  有一名读者在去年在他的朋友圈发布说&彤姐是大庆最有力量的文字作者。可是这股力量至今没有投放在家史上,这有诸多的原因,首先我年纪小经历的家族事件不多,再者父亲去世的早留下的信息都是碎片式的。还有一个最主要是因素是写完也流传渠道狭窄,毕竟以前我没有多少读者没有话语权,传播和颂扬家族精神传播力度有限。
  日在我家春姐夫的建议下我们在清明假期的最后一天去南来乡北来村寻根、一进村车直接停在祖屋前,这都感谢祖宗在天之灵的指引。?
  爷爷生前最想吃的就是鱼,可是在那个年代成为他去世前都未能了却的心愿。而父亲说能在燥火塘里烧出个干辣椒在农村就是美味。鱼和火烧的干辣椒就是组成他们在乡下最深刻的印记。爷爷年轻的时候就身体不好,解放后又被日本人抓去海拉尔做劳工,九死一生回到了家乡就一直久病不愈,解放以后乡下又赶上多次的大饥荒,没等到父亲毕业也就去世了。
  这就是六十多年前帮着埋葬了我爷爷谢爷爷,他说我爷爷死的那天阴阴的天还下着小雨......
谢爷爷提起他儿时的伙伴我的父亲现在还眼泛泪花.....图片拍摄在清明假期
  这是我哥哥为我妈妈八十大寿准备的幻灯片,可是已经永远没有机会在寿宴上播放了......
  李家目前为止最大合影。
照片拍摄于四大伯八十大寿,祝四大爷身体健康、百年康泰!
  作者:李筱彤。 东北石油大学职工
自媒体平台资深写手 纸媒等传统媒体多次选登其作品和其人物介绍。并且在美篇和微信朋友圈等平台原创的文章阅览和转发量达到几十万、累计阅览量百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不喜欢动脑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