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医疗智能硬件硬件崛起,但我们健康改善了吗

智能医疗硬件品牌杂质量堪忧 用户切不可忽视认证
搜狐科技 文/范蓉
移动医疗的兴起最受益的或许并不是用户从线下向线上看病方式的转移,而是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医疗硬件的爆发。对于那些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一些慢性病患者而言,通过智能手环、智能血压计、智能血糖仪、智能电子秤等设备可随时检测自己的心率、血压、睡眠监测等,这些监测后的数据经过云端,通过算法再将结果返回到患者手中,不仅患者可随时了解到自己的身体状况,这些数据也同时发送到医生端,医生可随时依据这些数据对患者进行干预和管理。 好朋友心电图机创始人表示,慢性病患者的身体特征会随时发生变化,身体出现不适时往往不能及时就医,而智能设备可以随时对患者进行监测,让医生对患者及时作出判断。
显然,智能可穿戴设备对于慢性患者而言是福音,但使用者会抱怨,拿到这些数据又有什么用?能直接和三甲医院的医生对接吗?这些数据拿到三甲医院,医生会认可吗?的确,由于智能可穿戴设备目前还无法与公立医院后台进行对接,这些患者的数据信息是孤立的。一些移动医疗的创业者试图解决这一问题,如丁香园、春雨医生、糖护士等,通过建立线上平台来解决用户数据最终能得落地的问题。丁香园CEO李天天此前接受搜狐科技采访时表示,丁香园建线下诊所,最将实现线上服务与线下看病打通。我们会购买一批可穿戴设备提供给那些慢性病患者,他们通过手机APP与丁香园平台上的医生进行沟通,丁香园平台上的医生可随时掌握到患者的数据并给予他们线上解答、指导用药和线下治疗。
尽管如此,“目前可穿戴设备的数据现在还只能是与移动医疗各平台进行对接,公立三甲医院医生无法看到用户数据。”一位移动医疗人士表示。另外,用户即使将平时监测的数据拿到三甲医院,医生也很难为此作为参考依据。一位三甲医院的医生甚至表示,市场上可穿戴设备和智能硬件质量参差不齐,这些智能设备仍是数码产品的范畴,监测的数据难以与医院检查设备的数据相提并论,很难作为医生参考。
用户该如何辨别?医疗器械认证很重要
在美国,目前仅有16%的人口比例拥有可穿戴设备用于健康和运动数据的监测,但美国一直将可穿戴设备作为传统医疗改革的一个方向,例如,Google Glass在国外已经成功应用于外科手术等复杂医疗环境了。据高通的一份市场预测报告显示,到2018年,美国可穿戴设备将从今年的4000万增长到8700万。全球存在360亿美元的远程医疗监控市场,家庭病床将是慢性病管理的终点,将覆盖3.9万亿美元的市场。
这一风向标也引向了中国,近两年,可穿戴设备在中国呈现爆发性增长。有代表传统医疗的企业如九安医疗、理邦仪器等推出的家用便携式血压计、血糖仪,尿液检查仪等,也有一批代表互联网创业者针对一些细分人群推出的智能设备,如针对孕妇的胎心仪、针对患有心脏病人群的心脏检测、便携式心电图设备等,有些创业团队将重点瞄向了手环、智能体脂秤等,以健康运动、减肥、睡眠监测、异常情况报警等功能切入这一领域。
但是市场上这些可穿戴产品品牌混杂、质量参差不齐。中瑞奇雷颖接受搜狐科技采访时认为,如果用于医疗用途的可穿戴设备,必须获得医疗器械认证,甚至是CE认证。并且医疗器械认证对各个产品的检测指标也有不同。例如,心电图机的性能指标最高,允许误差为5%;监护仪允许误差为20%,动态心电图允许误差10%。
“标准规定,心电图机必须7导联以上,这条规定也给做小做轻,包括数据传输、云计算、云存储分析给出了难题。”雷颖表示,因此,想把心电图做成可穿戴进入家庭的门槛很高,在临床试验上是件耗时耗力的事情,也会让很多专注电子而没有医疗背景的公司望而却步。
因此,对于市场上那些漂亮、精致、小巧,看上去造型好看的可穿戴设备产品,用户一定要谨慎购买,或许你买的是一个好看不中用的产品。这些产品购买回去后,不仅是质量不过硬,所监测出的数据误差较大。
“如果不具备医疗级的精度,测出的数据是不准确的。比如有些智能体脂秤采用二电极和直流电,测出体脂数据也没法给用户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有品CEO张悦接受搜狐科技采访时表示。
医疗器械认证门槛高 一些创业团队打擦边球
MediCool医库软件公司董事长认为,可穿戴设备上游端包括柔性屏、传感器、处理器芯片、电池、FPC等硬件元素;中游则主要是语音交互技术、受话器、触控模组、体感相关产品的软硬件系统开发;而下游则是代工企业和大部分的成品厂商,主要业务包括外观和功能设计,实验性研制,然后开模具,定制产品进行组装,相关配套软件的开发(包括移动端和云端),特别是后续的增值服务、获得流量入口后拓展衍生业务和跨界合作。
因此,大部分移动医疗的创业团队是没有实力进入产业链中上游的,进行针对特定需求的订制化开发和集成创新成了几乎唯一的选择。
目前,光是属于医疗健康中比较外围的产品,如手环、体重秤和血压计就有百家团队进行拼杀,大多数团队只是做健康辅助产品。如果是进入心电图、血糖和尿液的检测等相关智能产品,就绕不开医疗器械的审批和准入门槛。比如高血压患者,血压一旦达到某个值,就意味着需要服药或就医,因此必须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而不少还处于生计阶段的创业公司为了节约成本,许多产品会先天不足。
虽然国家刚刚出台了创新医疗器械的利好政策,创业团队进入这一行业还是比较困难,更多都在打擦边球。
“要拿到医疗器械许可证较难,首先是生产环境符合医疗器械相关要求,因此必须是自有生产线,在获得生产许之后,才可以申请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许可,时间需要一年多时间。而医疗器械需要通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在精度上会有更苛刻的要求。”有品CEO张悦透露,就智能体脂称来看,市场上获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只有3家公司,有品是唯一一家获得医疗器械许可证的智能硬件公司,而其他两家是传统医疗背景的厂商。
MediCool医库软件公司董事长同时认为,移动医疗硬件的成功主要取决于用户习惯的改变,以及医疗机构的接纳和相关产业链上公司的推动。想让用户购买产品并且形成长期的依赖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JAMBO智能硬件——推动健康新生活JAMBO智能硬件——推动健康新生活新鑫科技百家号在互联网医疗迅猛发展的大势之下,伴随着我国全民健康意识的兴起,国内医疗健康智能硬件也迎来蓬勃发展,医疗健康智能硬件通过“硬件+云端+算法”的有效结合,将监测人体的所得数据储存在云端,并通过有效分析计算后,向用户提供实时反馈服务,最终实现移动化的个人医疗健康管理。上海亿保健康管理(以下简称“亿保健康”)推出“JAMBO智能硬件系列”,该系列产品包括“JAMBO智能体脂称”、“JAMBO智能血压计”、“JAMBO智能血糖仪”、“JAMBO智能尿酸仪”、“JAMBO智能血氧仪”“JAMBO智能胎心仪”等,通过智能硬件设备,可以连接“智慧E保”或“健保小白”APP,在APP上实现连续记录,形成可视的数据健康变化趋势图,帮助用户及时了解自身健康状况。人的本性是天然排斥自己不健康的信息的,所以当使用次数多了而身体还没出现体征感受,数字带来的警示作用就在逐渐减弱。另一方面,中国人多,医疗资源少,用户能否及时得知自身身体状况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极大的帮助,使病人能够及时得到治疗。上海亿保推出的JAMBO品牌智能硬件通过连接手机APP,为用户提供科学完善的健康改善计划,用户在APP内可享受365天全周期健康管理建议以及执行效果反馈,包括运动建议,用药提醒、健康测量提醒、周期健康改善提醒、个性化健康资讯推送等服务。而且,用户可在APP内添加家人,实现家庭圈内健康管理,实现健康数据共享,时刻关心家人。另一方面,JAMBO品牌智能硬件的测量数据,可达到医用级别标准,为用户提供就医看诊辅助指导意义,使用户和医生能够了解其身体状况,并制定更科学、准确的治疗方案。在可见的未来,智能医疗硬件将走进千家万户,帮助更多的用户提高健康管理意识,改善健康状况。JAMBO品牌事业部通讯员:邹华侨撰稿人:邹华侨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新鑫科技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创新引领发展,科技成就收获。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深度分析:健康智能硬件市场报告
深度分析:健康智能硬件市场报告
[导读]纵观全球医疗卫生行业,海外发达国家的用户对医疗健康智能硬件的认知程度明显高于我国(如德国、美国等),C端用户市场扩展难度较低。B端企业级客户发展成熟,需求明确。
  中国医疗健康智能硬件产品定义
  ●数据监测是医疗健康智能硬件的主要特征
  医疗健康智能硬件定义:可将监测人体所得数据储存在云端,并通过有效分析计算后,向用户提供实时反馈服务,最终实现医疗保健价值的智能硬件设备。
  中国医疗健康智能硬件产品监测维度
  ●相同数据维度下 产品形态多样化发展
  医疗健康智能硬件产品的基本属性是数据监测,针对用户进行的监测,其维度相对统一。但在相同监测维度下,其产品形态会随着操作者和应用场景的不同而不同。
  中国医疗健康智能硬件产品形态及属性
  ●健康级产品偏时尚 医疗级产品精准需求高
  中国医疗健康智能硬件产品人群特征
  ●硬件细分人群基数大 且相互交叉重叠
  医疗健康智能硬件受众人群具备三大特性:1)细分特性,其中以运动健康人群、睡眠问题人群、母婴人群、慢病人群、老年人群基数最大,市场潜力最大;2)交叉特性,人群与人群之间相互交错,进而产生新的细分人群,如母婴和慢病将会产生妊娠期血糖患者群体;3)医疗健康界限模糊特性,对于用户人群,医疗与健康并没有严格的分界线,用户可以随时由健康需求发展为医疗需求。
  中国医疗健康智能硬件产品研究范畴
  ●研究以用户为主体且已形成市场规模的医疗健康智能硬件市场
  本篇报告研究主体需同时满足以下两个要素:1)产品用于医疗保健领域,如智能血压计、智能体重秤等;因此,具备时尚健康特性的手环、手表类产品暂不做详细探讨;2)产品以用户为主体,并投放中国市场,形成一定规模;因此,针对医生端研发的的专业医疗级产品未被广泛应用,暂不做详细探讨。
  全球医疗健康智能硬件概述
  ●美国医疗健康智能硬件产品发展早于我国
  我国医疗健康智能硬件起步较美国晚,2013年医疗健康智能硬件开始在中国大规模发售,2015年医疗健康智能硬件种类增多,到2016年中美两国医疗健康智能硬件新增产品形态逐渐减少。
  近两年内,在算法技术上,我国与美国之间的医疗健康差异逐渐缩小。然而,在硬件技术上,中美两国差异较大,如在无创血糖仪的研发上,Google的隐形眼镜走在了前端,正在进行美国FDA临床认证。
  中国医疗健康智能硬件市场现状
  ●市场处于探索期 需重点探索行业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
  中国医疗健康智能硬件价格分布
  ●医疗健康智能硬件产品价格跨度大 行业标准缺失
  根据淘宝销售价格统计,总体来看,医疗健康智能硬件价格梯度较大,高价值产品销量较少,用户接受度较低;
  健康级产品价格较低,如,1)智能秤,集中在100元左右;2)智能体温产品种类多,价格梯度大;3)备孕仪,价格主要集中在151-200及301-400的范围内;4)胎心仪价格普遍偏高集中在301-400范围内,部分产品在600以上;5)血糖血压智能硬件线上销量较少,主要集中在151-400之间。
  艾瑞分析认为,较大的价格跨度表明市场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行业内暂无统一标准。
  中国医疗健康智能硬件市场规模
  ●2016年市场规模预估近10亿
  艾瑞分析认为,因年运动手环类智能硬件兴起,引发行业内其它产品火热销售,2015年医疗健康智能硬件市场规模增长迅速,其中以智能秤、智能血糖仪销售额增长最快;2016年,估计近10亿市场规模,其中以智能秤、智能血糖仪增长为主,其中血压仪、智能睡眠产品增速加快。目前,医疗健康智能硬件用户量不足1%,当用户市场认知由量变转为质变时,医疗健康智能硬件行业将迎来热潮。
  中国医疗健康智能硬件行业环境概述
  ●外部环境推动行业发展
  艾瑞分析认为,行业外部驱动因素较多,1)从政策来看,在《中国制造2025》和医改的推动下,大量利好政策出台,为行业发展提供支持;然而有关医疗级智能硬件相关政策及行业标准仍需尽快完善,以缩短产品审核时间,减轻企业研发成本;2)从经济来看,国民医疗健康支付能力的提升利于行业发展;然而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大,整体投融资市场冷淡,限制医疗健康智能硬件行业发展;3)从社会结构来看,移动端网民数量增多,高龄网民稳定增长利于行业发展;而医疗健康智能硬件的市场认知度低是企业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4)从技术来看,硬件技术的推广,促使行业门槛降低,然而如何尽快将算法技术与医疗健康行业完美融合是限制行业发展的因素。
  中国医疗健康智能硬件产业链概述
  中国医疗健康智能硬件产业链
  中国医疗健康智能硬件产业链中游
  ●医疗级与健康级企业并重 且聚集于经济发达城市
  目前,与医疗行业巨头低调布局不同,部分医疗健康智能硬件企业已完成对市场的初步探索,就其中的37家企业进行了统计分析。
  从企业分类来看,中国医疗健康智能硬件企业可以分为健康级(本次统计不包括以生产手环手表类为主的智能硬件公司)、医疗级和医疗健康综合类,且企业多针对细分人群研发垂直智能产品及健康管理方案,少量企业具备综合研发设计能力。
  从地域分布来看,北京、深圳多为医疗健康智能硬件类企业首选之地,其原因主要是,北京是互联网人才、医疗人才、创业人才的聚集地,便于企业人才团队建设;深圳为上游元器件聚集地,便于企业降低采购成本。
  中国医疗健康智能硬件商业模式
  ●业务模式:产品销售与医疗健康服务相辅相成
  依据企业的核心资源和主要伙伴,其业务模式可以分为:C端产品类,C端服务类,B端产品类,B端服务类:
  1、C端产品类:企业面向C端销售是目前行业主流业务模式,也是主要盈利方式。
  2、C端服务类:企业通过与餐饮、健身、药店、互联网医院等企业机构合作,结合相应App,为用户提供健康提醒、饮食、健身、用药等服务项目,该类业务模式仍在探索中,因此具有此类业务的企业较少。
  3、B端产品类:企业面向有智能化需求的企业机构销售中间或终端形的态智能设备,辅助其构建智能生态平台。其中,健康级企业多与传统家居或其它传统行业进行合作,打造生态平台。医疗级企业多与传统家用医疗器械、医药、保险等合作,通过开放智能硬件API数据接口,共享用户血压、血糖、体脂等医疗健康数据,打造智能医疗健康平台。
  4、B端服务类:企业面向药店、基层诊所、互联网医院等医疗健康服务类机构,打包销售硬件产品和软件服务,为其提供慢病管理等健康管理服务,以便提升医疗健康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及管理效率。B端服务类是新型业务模式,具备此类业务模式的企业多为医疗级智能硬件企业。
  ●盈利模式:目前企业收入来源以硬件销售为主
  目前,企业收入来源分为:产品销售、耗材销售、服务收费:
  1、产品销售:产品销售以产品终端(含中间形态的设备)的销售为主。
  2、耗材销售:耗材收入多发生于医疗级智能硬件企业,如智能设备中电池的替换,智能血糖仪试纸的替换,可穿戴体温计体温贴的替换等。
  3、服务收费:基于企业大数据样本和软件服务收取服务收费,向B端用户收取数据监测服务费用,向用户端收取健康管理服务费用。少部分健康级智能硬件企业已实现向用户收取服务费用。
  总体来看,医疗健康智能企业业务模式较多,但收入来源仍以硬件销售为主,盈利能力整体较弱。
  ●服务支付方:药店、药企和保险端将成未来行业支付主力
  中国医疗健康智能硬件模式总结
  ● 商业模式相对复杂 需要企业长期探索
  目前,我国医疗健康智能硬件商业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充分体现出企业核心的商业价值,即个人化的移动医疗健康服务。首先,只有在相对完善的医疗行业环境下,医疗健康智能硬件行业的商业模式才能快速成型。其次,企业需通过自身拥有的核心资源、合作伙伴和宣传销售渠道,找到符合企业发展的关键业务模式。最后,在可靠的支付端支持下,企业获得盈利,进而快速发展,实现其商业价值。
  中国医疗健康智能硬件企业概述
  ●发展趋势:以产品拓展或场景延伸为主要发展方向
  中国医疗健康智能硬件发展趋势
  ●趋势三:医疗健康智能硬件连接医疗角色打破信息孤岛
  未来,医疗健康智能硬件将成为医疗行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医疗行业的数据采集方,监测人体生理数据,并为其它医疗角色提供数据监测服务。相对,医生、医院、药企、保险等医疗健康机构(营养、饮食、体检等健康咨询机构)依托大数据,为用户提供连续便捷的服务(如合理就医、合理保险计划、药品配送等),提升医疗效率。
  ●趋势四:行业处于早期探索阶段 数据积累是企业当前首要任务
  医疗健康智能硬件行业同时具备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多种特性,因此,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较多。企业在不同阶段,所侧重的点也不尽相同。早期,企业以研发生产高价值产品,构建行业壁垒为主要目的;中期,企业以有效控制成本,扩张市场为主要目的;长期,稳定的现金流和可被信赖的品牌形象是医疗健康智能硬件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
  趋势五:海外业务有助于企业积累用户 长远发展
  纵观全球医疗卫生行业,海外发达国家的用户对医疗健康智能硬件的认知程度明显高于我国(如德国、美国等),C端用户(医生、患者)市场扩展难度较低;B端企业级客户发展成熟,需求明确。
  艾瑞分析认为,1)从企业早期发展来看,海外业务有助于企业积累有效用户数据,深入挖掘用户需求,完善产品的功能与服务;同时,稳定的海外C端用户和B端客户,为企业提供了稳定的营业收入。2)从企业长期发展来看,海外业务有助于企业积累大规模用户群,便于企业在进入成熟期后,快速扩张,抢占全球市场先机。
千家智客微信公众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千家智客微信公众号(qianjiacom),随时随地知晓智能行业天下事!
编辑:陈迪卡
100/100字符
全部评论(0)
千家智客APP
千家智客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智能行业!智能硬件推动人类医疗健康大变局:Healthme做到了
近年来,互联网科技迅猛发展,撬动了众多传统行业的根本性变革,而医疗健康行业正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板块之一。互联网医疗健康正向越来越广大的用户群体渗透,极大地改变了普通中国老百姓的健康管理方式。近日,
近年来,互联网迅猛发展,撬动了众多传统行业的根本性变革,而医疗健康行业正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板块之一。互联网医疗健康正向越来越广大的用户群体渗透,极大地改变了普通中国老百姓的健康管理方式。
近日,一款由深圳前海全民健康科技团队打造的新产品&&Healthme健康管家,受到了广泛关注。产品采取&硬件测量设备+App+云&的形式:硬件部分是一个智能健康指夹,夹在食指上,60s的时间内可以测得血压、血氧、心率、呼吸频率和PI五个指标,旨在通过对用户健康数据的测量,完成对相关疾病的监测、指导以及预测等功能。
一、行业前景
移动健康医疗是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类医疗健康的新技术
目前我国手机网民数量已达6.2亿,占网民总规模的90.1%,有1.52亿人已经使用网络医疗,随着移动健康医疗的普及,市场容量甚为可观。远程医疗极有可能彻底改变人类以往的医疗健康模式,中国有巨大的基层医疗需求,广阔的乡村和二三线城市里,居民生活质量普遍上升,而远程医疗正好能解决这部分人的痛点。
未来,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将不仅仅接受药物治疗,还需要接受包括远程监测、远程治疗方案调整、生活方式的管理在内的整体疾病管理方案。而潜在患病人群,长期测量后,平台也能通过大数据预测,来判断他的患病风险,达到未病先治,提前预防的效果。
可穿戴健康设备的大数据前景备受瞩目
近年,苹果依靠自身的i等设备,携手大型医疗机构,打造了覆盖50%以上美国人的健康数据平台Healthkit;谷歌紧接着开发了类似的数据平台Google Fit。那么,大健康数据的价值到底在什么地方呢?
首先是科研价值,覆盖面这么广的健康数据可以极大帮助疾病研究,国家和地区的健康战略制定;同时,可穿戴健康设备也将成为未来智慧医疗获取信息的重要入口,利用技术,它将实现医疗健康服务逐渐智能化和信息化;其他方面,还能帮助相关行业,比如药品、医疗产品的市场调研,还有保险行业某些健康保险业务的给用精算等等。
硬件测量设备促成服务闭环的打通
互联网技术和健康医疗之间想要跨界融合,难度很大。单纯依靠互联网运营的模式现在虽然非常火热,却迟迟难以真正盈利,摆脱不了叫好不叫座的困局。如果医生无法获得患者的精确健康信息,效果就会远差于面诊。而Healthme健康管家这样的产品,不仅能测量到用户的健康指标数值,甚至还能准确描绘用户的脉搏波曲线,为中西医两方面的远程问诊都创造了更多可能性。
在此模式下,服务内容能变得更丰富,服务体验能得以优化,因而平台盈利能力也会大大增强。
二、未来,移动医疗健康产品需要更多的核心技术支撑
像Healthme这样,以硬件产品为推动力,增强平台获取用户身体信息能力的构想,本身并不复杂,但真正打造这样的产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技术的创新,这是持有竞争优势、短期内难以被效仿超越的必备条件。
技术难关的克服
以Healthme健康管家为例,这个产品可以测量的指标有五种(血压、血氧、心率、呼吸频率、PI),其中难度最大的是血压值,Healthme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可以测量血压的指夹仪。过去,测血压一般会使用水银式或者臂带式血压计,这些仪器体积都比指夹仪大很多,便携性一般,测量过程对操作的专业性要求比较高,人为误差明显,测量的舒适度也较低。而指夹仪可以最大化缩小设备体积,简化操作从而排除人为误差,因此具有比较明显的优越性。
而Healthme团队在此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也正是同类移动健康设备在开发中都会面对的:
1)用于健康的可穿戴设备对测量精度提出更高需求
作为测量血压、血氧等敏感指标的仪器,尤其又是新产品时,不论普通大众还是B端用户,都会对测量精度格外关注,抱有一定怀疑或观望态度。所以,新产品只有做到&精益求精&,才能得到市场的广泛信任。
随着近几年硬件技术的发展,测量时硬件造成的误差已十分微小,因此,提高测量精度的关键就落在了团队自主开发的算法流程上,对此,团队先采用时域和频域的分析方法(例如小波变换,傅里叶变换等),来提取脉搏波的波形信号,得到相关参数,再将这些参数信息套进人体指标的算法方程计算。通过大数据反复修正方程,提高精度。
这项工程完全从一张白纸做起,整个Healthme算法团队为此打磨了五年多之久。
2)健康产品需要面对群体中极大的个体差异
人体是一个远比想象复杂得多的系统,而每个人的身体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个体差异,所以,仅靠单纯一套算法模型是无法满足不同人群的高精度测量需求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精准度,Healthme的算法团队又进行了长期的校准工作来克服个体差异的问题:他们对不同类型的个体进行区分,建立不同的模型和算法,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算法模型库:比如,使用机器学习的深度学习过程来辨别用户是高血压和正常血压、再针对不同年龄层等差异拟合出不同的方程来计算。现在,Healthme可以做到利用差异化的算法为每个用户计算健康指标,甚至还能给用户进行单次校准,然后为其建立专属算法。
3)新技术研发需要海量数据,但往往缺乏以往经验数据
要寻找脉搏波和血压值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要大量数据作为参考,但此前从来没有相关机构做过这种产品,所以Healthme的开发没有任何的现成数据可用。当时,团队当即决定,自己组建数据采集团队,弥补开发阶段数据不足的问题。整个采集已经进行了五年多,采集人员深入全国上下,各乡各镇,采回五万多组数据,这项工作目前还在不断进行。
基于大数据建立的算法,会随着数据库扩大,不断进行迭代优化。同时,随着产品上市带来数据量的激增,算法一般还会在用户量扩大后更快地成长。
先期市场的认可
随着测量流程的日渐成熟,Healthme健康管家也开始获得一些市场的先期认可:2013年,Healthme团队在美国发布了海外版的产品,当时,团队先是获得了PCT国际国际专利合作协定的认证,后又获得了2013年度的Engadget(瘾科技)年度创新产品大奖。
此后,Healthme团队开始用海外版产品在美国亚马逊官网进行短时试销,当时销量达到了4000套之多。
归国上市的时机成熟
在技术成形后,Healthme团队并未立即返回国内市场,而是留在国外继续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核心技术优化。
之后,随着技术革新和近几年国内形势变化,他们认识到:归国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
首先,国内互联网行业蓬勃发展,云技术普及,方便了大数据库的建立。用户可以用手机4G网络,方便快捷地完成云端数据的上传和调用;
二是硬件技术的发展。Healthme的测量过程,对于硬件的敏锐度要求很高。目前他们使用了美国德州仪器新开发的集成模拟器,性能大大提升,最大化缩减了硬件误差;
三是国家政策鼓励,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推进&健康中国&的决策部署。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支持互联网健康行业和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适应国情的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模式基本建立的目标。这些政策无疑将给Healthme等智能健康设备团队带来巨大机遇。
目前,Healthme健康管家已在淘宝众筹页面正式上线。很多人认为,诸如Healthme一类产品的出现,在人类医疗健康发展史中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就像传统的水银血压测量仪可能会被Healthme这类智能产品取代一样,Healthme们的诞生,也将会在最大程度上连接互联网、大数据和新技术,组成一个我们从未见过的,庞大而崭新的医疗健康系统,从根本上改变整个人类的医疗健康模式。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智能机器人硬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