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大家惠州城市职业学院是3a和佛山2个城市的发展、基础设施、教育各自优势在哪?从宜居、宜业、宜教分析下,非常感谢!

宜居宜业将成创新发展新优势_网易新闻
宜居宜业将成创新发展新优势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宜居宜业将成创新发展新优势)
<img alt="宜居宜业将成创新发展新优势" src=http://cms-bucket.nosdn.127.net/catchpic/0/05/a32bd8fc1f43e87a1b503c.jpg?imageView&thumbnail=550x0
通过“腾笼换鸟”,天安云谷成为当前深圳市最大的产业升级、城市更新、智慧园区建设的标杆项目。 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产城融合篇不久前,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支持各地开展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的通知》,在龙岗区发改局积极申报和科学推进下,龙岗区成功获批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为落实区六届一次党代会提出“三心四区”的战略目标,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引领区提供了国家政策支持和发展先机。但如何探索产城融合新路径,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引领区?龙岗区从规划、建设、突破瓶颈等方面打出“组合拳”,加快打造深圳东部中心,让产城融合早日照进创新发展现实。南方日报记者 陶清清产城融合助推城区形象提升作为产业大区,过去5年来,龙岗坚持产城融合、协调发展,城区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龙岗较早确立了“三生一体”“三区联动”的产城融合发展理念,规划引领作用不断增强。该区编制了产城融合等专项规划,城区面貌持续改善。注重城区发展的秩序和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开展“三治”“五化”行动,狠抓查违、城中村改造等工作,深入推进美丽龙岗建设,整个城区面貌焕然一新。大运新城等“4+2”重点区域作为组团发展的龙头,正在加速建成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新城区。深圳国际低碳城荣获中美权威机构联合颁发的“可持续发展规划项目奖”,入选“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案例。坂雪岗科技城是全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阿波罗产业园是全市首个军民融合未来产业园。值得关注的是,龙岗区完善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深圳东站、平湖火车客运站开通运营,3号线东延段、10号线顺利开工,坂澜大道、坂李大道等建成通车,坂银通道等开工建设,构建了“二横五纵”的高快速路网和“八横六纵”的主干道路网;水、电、气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智慧城区”建设深入推进,智慧龙岗运行中心开工建设。对于未来五年,龙岗区六届一次党代会提出打造深圳东部中心,争当落实“东进战略”的领跑者和排头兵,并给出了“三心四区”路线图。记者注意到在“四区”中,首先强调要努力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引领区,坚持生产生活生态、园区校区社区融合发展,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完善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产城融合新格局。力争到2021年,城市配套更加完善,城市功能全面优化,产城融合程度大幅跃升,宜居宜业成为龙岗创新发展的新优势。“四轮驱动”探索新型城市化好曲易唱口难开,龙岗产城融合如何细化开步,探索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记者了解到,龙岗将从六方面着手,从规划、建设、突破瓶颈等方面打出“组合拳”。包括提升规划设计水平、推动城区综合开发、加快突破交通瓶颈、打造绿色宜居生态环境、创新城区管理方式。龙岗区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对此进行细化部署,突出交通先行、产业强区、创新引领、产城融合,着力推动民生改善和绿色发展,提升城市管理治理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区。该报告提出九大举措,其中第四条为坚持产城融合,加快完善提升城区功能,推动龙岗高品质发展。“打造东部中心,产城融合是重点。”龙岗区主要负责人表示,他们将坚持高水平规划引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重点区域综合开发为突破口,按照“三生一体”思路,全面提升城区功能品质,争创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未来龙岗将从四个方面发力,探索新型城市化。第一是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市发展全局。在规划和建设上对标国内外先进地区,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区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互相融合。全面提升龙岗在市级层面的功能定位,把深港中心建设成为龙岗新地标和东部标志性建筑。第二是全方位提升基础设施支撑和服务功能。超前规划布局一批航空、通信、公共检测等新型基础设施。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推进供水集约化建设,全面完成村级水厂整合。新增市政燃气管网55公里,覆盖率达85%。加快智慧城区建设,实现公共场所WiFi全覆盖,推进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警务等建设。第三是高水平差异化推进重点区域建设。坚持“一区一策”开发原则,推动大运新城建成国际高端教育引领、产学研一体化的东部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和高端文体产业集聚区;推动坂雪岗科技城建成以新一代通信技术、信息服务为重点发展方向的国际领先信息产业集聚基地;推动国际低碳城建成全国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和综合试验区;推动平湖金融与现代服务业基地建成以“金融+科技+总部”为特色的新兴产业集聚区;推动阿波罗未来产业城建成以航空航天产业为主的国家军民融合改革创新示范区;推动宝龙科技城建成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疗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全面推动社区的生产、生活、生态以及社会治理等功能融合,打造大芬艺术小镇、甘坑新镇、大运软件小镇、德国小镇等10个左右“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小镇。第四是强化区域联动协调发展。对接东部各区,推进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保护及公共安全一体化,争取更多市级政策试点和重大项目落地。加强与莞惠等周边区域合作,推动健全“3+2”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机制,使龙岗成为辐射带动粤东粤北协同发展的桥头堡。尤其在交通和空间领域,龙岗“动作频频”。龙岗将积极推动3号线东延段,7号线北延段,地铁10、14、16、17号线建设,协调推动深惠城际、中虎龙城际轨道建设,打造龙城广场、大运、平湖等六大综合轨道交通枢纽。优化内部交通网络,大力打通断头路,完成碧新路、横坪路等快速化改造,加快有轨电车等中运量交通建设。畅通对外联系通道,加快银龙大道一期、盐龙大道南段、如意路南延段等东部快速战略通道建设,连通博深高速、大外环等高速路网。同时积极拓展发展空间。持续推进“拓展空间、保障发展”专项行动,加大土地整备力度,理顺城市更新机制,加快用地清退,坚决遏制新增违建,逐步消化存量违建,加快存量土地二次开发,力争到2021年,更新供应土地4.4平方公里、整备释放用地12平方公里。链接2016年,龙岗区制定了《2016年龙岗区落实东进战略项目大会战行动计划》。会战计划涵盖交通先行、创新发展、环境提升、公共服务四大专项行动计划,包括158个项目(其中:续建项目72个,新建项目60个,前期项目26个)总投资约3030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约226亿元,截至2016年11月底完成总投资20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9%。去年11月,深圳市2016年重点工业项目(第一批)集中开工,其中深圳柔宇科技公司作为我国第一家专业从事柔性显示背板技术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企业,将在龙岗区坪地国际低碳城建设全球第一条类6代超薄彩色全柔性显示屏生产线,建成后预计年产值约185亿元,将有利于我国赶超日、韩等传统显示强国,在国际信息产业领域树立新的领导地位。随后,由市政府主办的2016第四季度产业发展类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暨光启未来科技城项目开工活动在龙岗区隆重举行,集中开工重大项目12个,总投资约160亿元。此次集中开工的12个项目中,9个位于龙岗区,分别为:光启未来科技城、中科院育成总部基地、珈伟光伏照明项目、科信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研发中心项目、招商银行龙岗金融创新产业基地项目、银台低碳环保科技产业园、杰美特移动智能终端配件产品扩产项目、中广核研究院实验室二期、泛亚生鲜物流厂区。样本
天安云谷是在产城融合上做得非常好的一个案例,作为当前深圳市最大的产业升级、城市更新、特区一体化式示范项目、智慧园区建设的标杆项目,一直以来都备受瞩目。通过“腾笼换鸟”,天安云谷所在的坂田街道改造前后对比非常明显,改造后“村姑变成了大美女”,产业升级的同时,效益也非常可观,成为产城融合的高端社区。中海信创新产业城定位发展创新产业总部、加速器、服务器,配套有人才公寓。一期建成之后,入园有200多家企业,实现税收8亿多元。该园区公共服务和配套做得非常好,园区以研发生产综合楼为主体,同时集合了休闲娱乐、医疗教育、商务酒店、图书馆、体育馆、电影院等多种功能。
(原标题:宜居宜业将成创新发展新优势)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广东地市:
任何理由的遮掩都无法开脱自己的罪行,再冠冕堂皇的理由在法律面前也是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只有自己坚定,对糖衣炮弹“无动于衷”,才能守身如玉,才能避免碍于面子的尴尬,更不会出现“无奈受贿”的闹剧。 []
宜居宜业宜游城乡环境不断升级,已成为珠三角最适宜生活居住、创业发展、旅游休闲的城市之一
在北湖公园拍摄的市区江北新区一景。 本报记者李松权 摄
  上图:5月21日,市区下埔滨江公园,一位男青年在樟树下练习吉他。 本报记者姚木森 摄
下图:落日余晖下,游客还恋恋不舍地在大亚湾海滩戏水。本报记者王剑桥
  核心提要
  日前,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组到我市复核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短短3天时间,复核组行走在惠州大地,空气清新、景色怡人、风情万种的乡村让他们流连忘返;青山叠翠、美色天成、“半城山色半城湖”的城市让他们眷恋不已,以至在临别之时,有复核组专家赋诗感叹:惠州是一个美丽的精灵,今夜让人如此陶醉。
  的确,统筹城乡发展、宜业宜居宜游的环境让许多在惠州生活和在惠州旅行的人陶醉。四年磨一剑。一直以来,特别是今年来,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深入实施,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争当城乡统筹、科学发展的先行市。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以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乡协调发展示范区为目标,大力推进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文化品位大幅提升。目前,惠州已成为珠三角最适宜创业发展、生活居住、旅游休闲的城市之一。“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注重生态保护,这是惠州给人的最直观感受。随着“千村家园绿化”工程的铺开,岭南新民居的建设,田园风光下的农民生活方式更加多姿多彩。而江北CBD的日渐成熟,南部新城的崛起,交通网络的完善,以及城市中心区的扩展,市区向惠阳区、大亚湾开发区沿海的挺进,城市面貌正在发生巨大变化,这座千年沿江城市正在走向沿海。
  一条街的故事
  水东街在沉浮中“修旧如故”
  一条街的历史从一条河流开始,一座城市的历史和故事从这条街开始。浩荡的东江在老城区与西枝江交汇,而在两江交汇处,一条古老的街道沿东江河岸向东延伸———
这就是惠州城最古老的街道水东街。
  据史料记载,桥东水东街形成于北宋元丰年间(年)。清朝雍正年间,鳞次栉比的店铺,错落地排列在水东街南北两边,水东街开始兴旺。清朝晚期,水东街两边逐步出现骑楼式的街景,这时水东街已初具规模。清末民初,惠州商业开始步入繁华时期,当时惠州的工商业主要集中在水东街,各式各样的客栈、商店、银楼、作坊、药店遍布其间,商贾云集,百业兴旺。
  水东街酒店茶楼经常座无虚席
  “一条水东街竟有20多间酒店、茶楼,而且经常座无虚席,十分热闹。再加上一些小食店、糖水店、凉茶店和街边摆卖的小吃、烟仔摊,整条水东街可谓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因为商贸发达,水东街一带的旅业也很兴旺。当时,南元、唐唐、广泰等酒楼,装修十分华丽,客房配置雕花西式卧床,酸枝云石桌椅,壁上吊挂名家字画,鲜花插在古瓷花瓶,古香古色……”在桥东生活了几十年的叶阿伯谈起水东街,总会这样描述他年少时的家园。
  水东街承载了许多惠州人特别是老惠州人的厚重记忆。惠州数百年的繁华都浓缩在了这条古街上。它记载了惠州从一个古老的城镇发展为繁华都市的故事,沉沉浮浮,犹如江面上的波涛,浩荡奔流。
  一期项目启动期或今年7月完工
  时间来到2009年9月。伴随着喜庆的锣鼓声和醒狮表演,古老的水东街改造工程正式开工。改造范围,北以东江为界,南至上塘街、下塘街,西起东新桥桥头(即新建的合江楼处),东到东江沙路。水东街改造以商业街为主,还包括三条纵向主街,涵盖了桥东街道西侧约11万平方米的区域。
  历史街区恢复原有风貌,“修旧如故”是这次改造的重点。沿街建筑改造为骑楼形式,坡屋顶、青灰瓦、灰白墙面,局部用青砖纹理,木制门窗,体现岭南古老的建筑风貌。
  水东街改造工程共分3期进行,首期改造路段以水东 西
路为主,据《惠州日报》记者从市住建局获得的最新消息,一期项目的启动期有望今年7月完工。
  几度兴衰沉浮,几许唏嘘感慨。在桥东滨江路散步的几位老阿伯每天总会情不自禁翘首 凝 望水东街的新貌。
据改造后新水东街的定位,历史街区将进一步突出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风貌,打造成为惠州的休闲文化中心、惠州历史文化展示窗口和游客的接待中心,建设成为集“江、城、街、楼”为一体的滨江风貌展示区和传统生活体验区,改造成展示古城文化和传统商贸文化的景观步行街。
  “修旧如故”的水东街是否能再现昔日的风情,走入历史巷角的繁华是否能再度重回喧闹。我们期待着。
  一座城的延伸
  江边的楼宇不断刷新惠州“高度”
  这是一条街的故事。旧时的惠州人忙碌了几个世纪,始终走不出这一公里长的古街。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最近几年,惠州人生活空间迅速扩张,日新月异,惠州人让这片世代生活的土地彻底改变了面貌。
  如今站在水东街边的东江畔,放眼望去,一座座高楼大厦矗立东江两岸;
  惠州体育馆、惠州文化艺术中心、惠州科技馆、惠州博物馆等一座座文体场馆成为现代城市一道道新的风景线。
  大沥片区市政工程明年11月前竣工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浙江商人陈先生缩短了企业“战线”,从惠州撤资。4年以后的初春,再次将企业做大的他又重新抢滩鹅城,“惠州发展令人刮目相看。”在江北CBD区域,望着一栋栋新建的楼盘,市民陈先生无比感叹:“看,三新村那栋20多年的烂尾楼都复活了,三环路也扩建了,惠州变大变美了。”
  2008年以来,沿着珠三角一体化的轨迹,以经济快速发展为契机,我市下大力气对城市进行大规划、大建设,城市硬件逐渐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完成了金榜路、惠南大道、惠民大道、金山大道、体育南路、四环路(惠南大道至惠澳大道路段)、惠博大道等区域性联系干道的建设和改造;逐步开展市区片区级道路建设,推进文头岭片区、南部新城、东江高新科技开发区等新区的市政道路网建设;大力推进重要过江通道和交通节点建设,完成了合生大桥、金山大桥、东新桥、东平下沉式通道、金山立交等重要桥梁和立交建设,高标准修建人人乐购物广场和万佳商场两座人行过街天桥。同时,加快推进大沥片区市政工程项目,该项目包括4纵2横共6条骨架市政道路和1个滨江公园,其中市政道路总长约9.48公里,滨江公园用地面积约13公顷。首期工程(群乐路、新乐路、纵三路)计划2013年11月前竣工。
  超甲级商业楼宇雨后春笋般崛起
  在“南进北拓”的城市扩展战略中,我市进一步扩大江北片区范围,并根据中央行政商务区的定位加大建设力度,一座座超甲级商业楼宇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不断刷新惠州的“高度”,成为惠州的标志性建筑物。与此同时,乘省运会的东风,在城市中心区的南端,一座被定位为人文教育居住区的“南部新城”也正在崛起。
  在实施“南进北拓”城市扩展战略的基础上,惠州正着力建设“现代化城市主轴线”,以金山大道为连线,以文化艺术中心、会展中心、体育馆、科技馆、博物馆等现代标志性城市建筑为支点,从江北伸延至惠州奥林匹克体育场、贯通南北,提升了惠州现代城市品质。
  现代化气息日渐渗透进这座城市的土地,惠州正以崭新的城市风貌迎接未来。
  一片海的呼唤
  走向沿海城市奠定百年发展版图
  惠州人守着一片大海,惠州一直努力成为沿海城市。上世纪90年代初的惠州大亚湾,伴随一些大项目的落户,引发如火如荼的城市建设热潮。当时的澳头被称作小香港,淡水被称作小深圳,一时间红遍大江南北。许多外地人来此创业,许多惠州人也梦想惠州由这片海走向世界。
  本世纪初,惠阳区和大亚湾区纳入市区范围,但是毕竟与城市中心区相隔四五十公里,距离与交通的不便一度阻碍着惠阳、大亚湾与惠城的同步发展。
  市区中心区到惠阳淡水车程缩至半小时
  2008年以来,我市着力开展“新城”规划建设工作,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大交通网络的建设,全面彰显惠州宜居宜业宜游的全国文明城市魅力。
  随着惠南大道、金山大桥通车,交通网络的逐步完善,加快了惠州从沿江城市向沿海城市的转变,现在从市区中心区开车到惠阳淡水和大亚湾的时间也从过去的一个多小时分别缩减到三十和四十分钟。
  去年11月召开的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五年的新“三件大事”,其中“建设环大亚湾经济带”排在首位。党代会提出将整合惠阳、惠东和大亚湾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滨海经济,着力打造以大亚湾为中心的石化产业区、港口物流区,以淡水为中心的现代服务业区,以巽寮为中心的滨海旅游区,使环大亚湾经济带成为惠州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
  市发改局局长胡建斌在市第十次党代会上表示,将按照基础设施、规划、产业、环保等方面一体化原则统一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协调这些区域的发展,使惠州从沿江城市向沿海城市发展。他说,
  要建设好“环大亚湾经济带”,就要求相关的规划要高起点,建设要高标准。
  “一城三组团”格局提升惠州影响力
  随之而来的一系列规划和实施举措助推了沿江城市向沿海城市的变身,奠定了惠州百年发展版图。
  今年初,《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年)》获国务院批准。《规划》提出,惠州为珠江三角洲地区性中心城市之一,到2020年,市区城镇人口规模控制在370万人左右,其中中心城区城市人口控制在98万人以内,惠州市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409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105平方公里以内。城市规划区为惠城区、惠阳区、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范围。根据
《规划》,惠州城市性质为珠江三角洲地区性中心城市之一。城市发展总体目标为建设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强市,拥有良好生态环境和文化魅力的旅游城市、文明城市和宜居城市。
  “这个《规划》,不仅对惠州市中心城区,还对城市组团和独立镇、山区镇等都作了全面规划和定位,是一个统筹城乡规划、指导城镇化的一个重要文件。”市住建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在发展形态上,强化和夯实惠城组团、惠阳—大亚湾组团、陈江—仲恺组团“一城三组团”的城市空间功能格局,提高各组团的综合服务配套能力,提高惠州城市的区域影响力。
  向沿海城市的转身,彰显了我市城市发展的跨越。与深圳、东莞共同编制《深莞惠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推动城乡规划一体化更显示我市在区域发展中,谋求以区域融合统筹组团融合,促进更大空间范围的资源配置。该规划研究深莞惠城镇群发展的重点问题和总体发展策略,提出深莞惠都市区一体化规划。目前,该规划草案已编制完成。
  一个也没落下
  全市53个乡镇实现总体规划全覆盖
  “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中。”惠州人临水而居,从依东江、西枝江,到临西湖、红花湖、金山湖,到如今的拥抱大海。城市的跨越发展,成为了市民和游人津津乐道的话题。然而,我市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宜居城乡建设,提升城镇化水平,更为人所称道。
  “这里有最美的风景,春夏秋冬季节明。这里有最好的百姓,左邻右舍一家亲……”作为我市岭南新民居示范点主题歌,一首《最美乡村》唱出了邓演达故乡惠城区三栋镇鹿颈村的美好生活。
  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村镇列入总体规划
  走进岭南新民居示范点,映入记者眼帘的是:整洁的村道上,15栋双拼结构的3层小别墅错落有致地排列着,蓝灰白3色相间,极富岭南建筑特色,不远处就是建筑风格相近的邓演达纪念园。
  岭南新民居示范点,是我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岭南特色宜居村镇建设的一个亮点。
  按照部署,我市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坚持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基础,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重点,以发掘资源禀赋、打造特色镇村为路径,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突出特色,集中力量每年打造一批名镇、名村、示范村,从而带动全市广大农村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形成具有良好产业基础、浓厚人文氛围、鲜明岭南特色的宜居乡村风貌。力争到2015年全市50%的50户以上自然村完成整治任务,30%的行政村创建成为新农村示范村,10%的镇村打造成为名镇名村,示范带动宜居村镇建设,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目前,已创建省级宜居示范城镇1个,宜居示范村庄7个,创建市级宜居城镇4个、宜居村庄10个,完成第二批市级宜居城镇、宜居村庄的创建考评工作。”市住建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乡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惠阳区秋长街道周田村、良井镇霞角村,惠东县多祝镇皇思扬村、多祝镇田坑村、稔山镇范和村,龙门县永汉镇鹤湖村,博罗县龙华镇五村等7个村被评为省级古村落。我市已将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村、镇列入名镇名村发展总体规划,重点打造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此外,全市9个省级中心镇实现总体规划全覆盖。
  年底全市有望实现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
  为优化村庄空间布局,合理确定居住建筑、生产建筑、配套设施等用地,我市在编制完成县城和乡镇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从2009年起,着力推进完成了2812个50户以上较集中自然村建设规划,村庄规划覆盖率达到100%,全市53个乡镇实现总体规划全覆盖。与此同时,我市统筹城乡建设,村庄整治工作有序推进,大力实施“千村家园绿化”工程,有效地美化了村庄环境,全面推行“村收、镇运、县处理”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到2012年底全市有望实现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
  名镇名村发展带动了我市城镇化。市住建局提供的数字显示,2011年,我市城镇化率达到62.19%,比2008年的61.27%增长了0.92个百分点。
更多相关内容
  南方农村报    南方都市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请问大家惠州和佛山2个城市的发展、基础设施、教育各自优势在哪?从宜居、宜业、宜教分析下,非常感谢!_百度知道
请问大家惠州和佛山2个城市的发展、基础设施、教育各自优势在哪?从宜居、宜业、宜教分析下,非常感谢!
&#xe6b9;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为您推荐: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统筹考虑生产、生活、生态问题
提高城市宜业宜居水平
日08:19&&&&来源:
人们进入并定居于城市,是希望有更好的发展和生活,因而宜业宜居是对城市的基本要求。宜业又宜居的城市,开发强度适当,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有机融合,人们求学、就医、购物和出行方便,休闲和交流空间充足,环境质量有保障。但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不少城市出现了过度开发、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生活成本快速攀升等问题,宜业宜居水平不高。事实表明,只有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才能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让城市宜业又宜居。为此,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科学规划城市建设规模和开发强度。不同地区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不同,所处的工业化和城镇化阶段不同,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不同,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不同。城市发展要以保持大气、水资源、土地资源和其他生态资源的健康状态为基本前提。城市建设占用绿地和水域,会影响生态环境。如果城市规模盲目扩张、开发强度过高,资源环境难以承载,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因此,应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科学规划城市建设规模和开发强度。
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缓解大城市资源环境压力。目前,一方面是大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接近极限,“城市病”日益严重;另一方面是城市间分工协作不够,中小城市发展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应通过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加强城市之间、区域之间的分工协作,缓解大城市资源环境压力,挖掘中小城市发展潜力,提高城市集群发展水平和效益。
优化大城市空间开发格局,改善人居环境。很多大城市中心城区开发强度大,交通拥堵,噪音严重,休闲和交流空间不足;郊区建设低密度蔓延,用地效率不高。大城市工业园区、居住区和商业区规模较大且相距较远,人们生活不便,又增加了交通压力。应合理规划大城市城区边界,建设有生态空间隔离的多城区中心,形成功能完备、职居合一、产城一体的城市空间格局,提高城市宜业宜居水平。
细化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的环保标准,促进生产者和消费者自律。我国城市环境保护措施还不够精细,缺乏环保标准,而且有标准不执行、违法违规处理偏轻等现象依然存在。应健全和细化环保标准,并将其落实到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让每个企业、每个社会组织、每个家庭和每个人都自觉遵守环保标准。完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强化行为主体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促进公众关心城市环境问题,并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严格自律。
健全生态文明考评体系,促使地方政府统筹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过去相当长一个时期,地方政府考评体系中经济发展指标所占的权重较大,生态环境保护指标所占的权重较小。加快治理“城市病”,提高城市宜业宜居水平,必须建立健全生态文明考评体系。应纠正GDP至上的政绩观,加大生态文明绩效在考核中的权重,促使地方政府统筹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作者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副书记)
《 人民日报 》( 日 07 版)
(责编:万鹏、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镜像:&&&&&&呼叫热线&&&&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