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啸山林气吞天下天下之君临天下帝王台技能哪个好

欢迎光临中国图书网&请
关注中图网
关注中图网
微信公众号
进入中图网
手机触屏版
君临天下:漫画中国帝王
&11.7(7.9折)定价:&14.8&11.7(7.9折)定价:&14.8&11.7(7.9折)定价:&14.8&11.7(7.9折)定价:&14.8&11.7(7.9折)定价:&14.8&11.7(7.9折)定价:&14.8&11.4(7.7折)定价:&14.8&11.7(7.9折)定价:&14.8
相关丛书推荐&11.8&24.0&14.7&29.9
孙东纯&13.4&42.0卢基扬年科&12.6&28.0韩凤林,宫玉果编&13.9&43.5叶海烟&13.8&32.0冯内古特&10.9&28.0金兹堡 (作者), 陈志华 (译者)&12.9&33.0
海淀公安分局备案编号:君临天下——刘秀是怎样成为最有本事皇帝的
我的图书馆
君临天下——刘秀是怎样成为最有本事皇帝的
 君临天下——刘秀是怎样成为最有本事皇帝的 (开场白)   我的这个长篇历史散文记叙东汉开国之君刘秀由一个卑微书生成为天下雄主的故事。 他本是个不起眼的回乡知青,恰逢新莽乱世,在风云际会中历尽坎坷终成天下共主。实在不容易啊! 千百年来人们对他的评价也不低,认为他是由草民而致万乘之尊咋说也是创了一把奇迹,皇帝当得很好,把乱世拾掇成“光武中兴”而功垂千古。但总体上还是把他当普通的好皇帝看待,放在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之下,即使在开国皇帝中也没给他应有的评价。这是不公平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看到他身上的人格魅力和历史价值,对他的评价也日趋真实。   比如,伟大的毛泽东同志说他是中国历史上学历最高的皇帝、最会用人的皇帝、最会打仗的皇帝.   这个评价很中肯,而历数古往今来的英雄人物,又有几人能及!   我不是历史学家,但我酷爱历史。我常用平民的眼光审视历史。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之余,或仰望星空心游万仞,或埋首开卷神交古人,历史的简洁之美、力量之美和对社会人生的深刻启迪,常使我耳清目明、激情满怀。   刘秀身上就有太多耐人寻味的东西,他是最有本事的皇帝,也是血肉丰满的人。 这篇东西以史料为基础,以刘秀及其周围人的活动为线索,表面是故事,其实写人的性格和命运,最终是要探寻胜者败者平庸者之所以如此的深层原因——我国源远流长、积淀深厚、历久弥新的政治文化。   一、家世   在走进新莽乱世之前,我们很有必要简要交代一下刘秀的身世,不然随着主人翁的活动,我们根本顾不得查他的家谱。况且,了解他的来头是走进他内心世界的第一步。   简单说来也就三句话:他具有西汉皇室血统,他出道前是谁也不注意的回乡知识青年,他是个心志很高、城府很深又怀才不遇的愤青!   所有史家案头都有对刘秀家世的详尽的考察资料。   刘秀,男,汉族,籍贯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生于西汉哀帝建平元年十二月甲子夜,也就是公元前5年1月15日半夜,是西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   关于刘秀的籍贯确凿无疑、别无争议,当年的蔡阳县治就在今天湖北省枣阳县西南,枣阳县吴店镇的白水村(又名皇村)还有刘秀故居遗址,村南有狮子山,山前有白水河,山上有白水寺。相传当年刘秀和家人在这里揭竿起兵,后来成为历代文人墨客争相游览吟颂的地方。今天,那山、那水、那寺、那村早已整修一新,青山翠柏之间古迹环绕,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彰示着一个不可多得的伟人和他的波澜壮阔的时代。   但关于他的出生地的不同说法,则有点意思。   反正他出生在济阳县(今河南兰考县北),那时他爸刘钦正在这个县当一把手(县令)。有的说他生在县舍,也就是县长官邸里,也有的说他生在离县舍不远的济阳故宫里。 这济阳故宫是100多年前他祖先汉武帝巡行各地时歇脚的地方。当年西汉武帝喜欢满世界走走,又不爱住人家家里,其实官舍也住不下那一大帮人,就在经常路过休息的地方修了不少行宫,济阳也有一座。这行宫不如京城皇宫雄伟气派,肯定比县舍好多了。但自汉武帝住过后就封闭了起来,长时间里谁家的房子再紧张也不敢冒着僭越的罪名到里面住。 当时天气阴冷潮湿,刘钦的官邸又小又破,为了老婆孩子的健康,他让人把故宫打扫干净住了进去。一县之长身份多少有点特殊,再说当时朝廷里忙着夺权,各地一团乱象,谁也不会把一个县长住了处闲房子当真。那时候别说刘县长让老婆进里面去文质彬彬地生孩子,估计就是在里面开个大会组织个大型活动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刘秀生出来时,事就大了。   刘钦是个本份人,没见有什么特殊才能,作为皇族做到县长也没出什么政绩,一把年纪带着老婆孩子一大帮住在狭小的县舍里,朝廷里还不时传出将再不让姓刘的当官的消息,想必心情是郁闷的。刘秀降生前他已有两儿两女4个孩子不小的阵容了,再来一个大约也只是重在参与。 他始料未及的是,这个儿子的出生竟带来那么大的的动静!   据传说,刘秀降生时红光照亮整个屋子(“有赤光照室中”);据说,县里一块庄稼地里有嘉禾生长,就是一棵庄稼茎杆上长出9个金灿灿的大谷穗,老百姓议论纷纷,说刘县长生这个儿子是贵人诞生,因为九数为大、黄色为贵;据说刘县长听了大家议论又找人算了一卦,卦者说这孩子富贵无边(“此兆吉不可言”)。 这些“据说”都是后来刘秀作了皇帝记载下来的,反正他降生时目击者很少,谁也不敢也无法考证那个九穗谷子的真伪。   当时的刘县长显然是很高兴的,他因嘉禾兆祥瑞给这个新生儿取名“秀”,又因其在几个男孩中排行第三取字“文叔”。这时,他和妻子樊娴都肯定还不知道自己生了个皇帝,而且还不是个普通皇帝。 其实关于刘秀出生及孩童时很有祥瑞之气的传说还有很多,除了那个说是富贵无边的卦者王长到处说好兆头之外,他的同行苏伯阿后来证实了他的说法。   王莽篡国时刘秀才几岁。他心里很清楚自己是用多么虚伪和卑鄙的手段登上大位的,都没脸炫耀,也怕位子坐不稳,就派人到各地排查不稳定因素。 关于这个混蛋的很多故事我们后面还要说,先看眼前的。   苏伯阿受朝廷委派刚到南阳,就说远远看见蔡阳一带上空祥瑞之气环绕,不禁赞叹:   “多好的瑞气啊!郁郁葱葱!(气佳哉!郁郁葱葱然。)”   还有更邪乎的,说是多年后刘秀兄弟起兵时,他的住宅南边有一道火光直冲向天空,忽地一下不见了。   这些传说当然是无稽之谈,根本不能当真,可是这些传说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倒是很值得玩味的。   大家不妨看看我国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的一哥,特别是那些开国的一哥,差不多个个是玩这些鬼把戏的行家里手。 或者弄块石头刻几个字埋在泥里再挖出来给大家看,或者找几个人编几句顺口溜散布散布,或者把打雷下雨、地震洪水跟自己的想法行动硬扯在一起,总之用各种手法给自已头上编织神圣的光环,标傍自已与众不同、卓尔不群。 这说明这些一哥为了登上并且坐稳大位,除了动武,也会用文的一手,特别是用“神”的力量来做群众的思想工作,高唱君权神授。   大家将不久就会进一步看到,刘秀是怎样把这一手玩得炉火纯青的。   好了,我们来认真查查刘秀的家谱吧。   刘秀血管里流淌着西汉王朝皇族的血是确凿无疑的,从西汉开国之君高祖刘邦经九世到他近200年。但这近200年间出了很多事,我们就长话短说吧。   简单地说,就是西汉高祖刘邦生了文帝刘恒,刘恒生了景帝刘启(就是打造了史称“文景之治”的那爷儿俩),刘启生了长沙定王刘发,刘发生了舂陵节侯刘买,刘买生了郁林太守刘外,刘外生了巨鹿都尉刘回,刘回生了南顿县长刘钦,刘钦就是刘秀他爸。   这里不能不提出来的是,在这个血脉传承的过程中,出了点小故障,这点小故障很是影响人的前途。   这点小故障出在景帝刘启身上。      有一次,景帝喝酒喝醉了,安排人通知宫中的程姬来陪伺。偏偏很巧,程姬身上不方便,但又不想放弃这个承接皇恩雨露的机会。 要知道,皇宫中妃嫔如云,皇恩雨露是稀缺资源。 于是,程姬把自己身边的侍女唐儿仔细打扮一番送到景帝的寝宫。可能景帝醉得不轻,醒酒后才发现所幸者不是程姬而是她身边的侍女。 经过十月怀胎,唐儿生了个儿子。   无论如何,这也是个龙种,景帝取名“发”。 但是,景帝既不缺女人,也不缺孩子,对他们娘儿俩并不怎么重视。到了景帝前元六年,也就是公元前155年,按程序封刘发为长沙王。   当时的长沙是不毛之地,一是偏,远离京城,往返一次,不光要爬山,还要渡江过河;二是穷,远未开发,人贫地瘠;三是小,在景帝的13个儿子的封地中是最小的。   刘发在父亲和兄弟们的冷落中长大成人。   公元前142年的一天,景帝过生日,儿子们都从自己的封国赶来朝贺。 景帝看着这一群儿子渐渐长大成人,很高兴,让孩子们轮流表演歌舞节目助兴。轮到刘发时,他只是扬起袖子举举手,很拘束地舞了几下。   兄弟们都笑他笨拙。景帝也感到奇怪,就问刘发为什么这样。   刘发很聪明,抓住机遇说出了自己心中的委屈。机会难得,自己见老爸一面很不容易。他说:   “儿臣的封国地方狭小,转不过身来(臣国小地狭,不足回旋)。”
景帝听了小子的话,觉得有点道理,这些年来自已对刘发娘儿俩关心得确实是不够,忙啊!心里多少觉得有点儿对不住他们娘俩儿,于是立即下令,把武陵、零陵和桂阳三郡划归长沙国的版图。   这样一来,不光是现在的湖南,还有今天的湖北、广西和广东的一部分也划归长沙国。长沙国成为当时封地最大的侯国。   但是,当时的长沙国多是没有开发的不毛之地、蛮荒之地,其实力和影响远不能与中原的诸侯国相比。朝中有什么大事或者皇室有个什么场面,刘发还说不上话,显不着他。   虽然刘发无力参与朝政,他在接续香火上还是很有成绩的。他生了15个儿子,超过他爸景帝两个,其中一个让他继承了王位,另外14个都获得侯爵。   传到刘秀他爸刘钦时,他兄弟两个,弟弟叫刘良,在刘钦当南顿县长时,刘良做了萧县(今安徽省萧县北)县长。 在今天一家兄弟两个都做县长,咋说也是成功人士,但在当时,身为皇裔,再比比先祖也就那么回事。   刚才我们认真查了家谱,大家也看见了,刘秀身上有西汉皇室血统是明白无误的。但是,他的直系先祖先天不足。比如,刘发的出生就很搞笑,亲戚朋友提起这事可能都不好意思,这就让后世子孙们在皇室权力和财富的分配过程中多少有点底气不足。 大家也看见了,在这种血脉传承中,刘秀的前辈们爵位越来越低、官位越来越小,看起来一代不如一代。   不过话又说回来,刘秀他家也仍然属于上流社会,仍然是皇族。 我们分析,这种皇族身份花钱买不来,打架抢不来,是从娘胎里带来的,与平民百姓相比,至少有4个好处:   一是经济上的。世代王侯高官,子孙们多少可以继承一些不菲的财产,正常情况下,如果不是犯事儿被抄走,不是出了几个浪荡子挥霍掉,不是不小心被偷了抢了,至少可以不愁吃穿,能拿出钱让孩子上学; 二是进入仕途做官的机会多。按汉代选官的制度,有征辟、察举、考试、任子、纳赀、卖官等途径,无论哪种途径,象刘秀这样的皇裔所拥有的血统、声望、财力和受教育程度,都使他们比平民百姓有更多的机会和更便利的条件,刘秀的先祖直到他爸他叔都没有离开官场就是这个原因; 三是便于建立广泛的人脉和很强的号召力。他们有高贵的血统和众多的人口,可以通过姻亲关系、师友关系等与那些世家大族、豪强富绅以及各种各样的猛人能人建立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 四是一种摆不上台面的情况,那就是血统特别是高贵血统也是可以拿来忽悠人的。今天经常见媒体报道说谁谁称自己是什么人的后代,自己的爹娘正在当什么高官,不光能骗吃骗喝,还能骗钱骗色,因为总有人相信接近高贵血统的人对自己有好处,刘秀那年代媒体不发达,查个资料都很难,想用这忽悠人更容易,何况刘秀的皇裔身份是真的。   说到这您可能已经急了,别急,我之所以啰嗦半天带您看刘秀的家谱,除了如开头所说,便于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那个年代也时兴查家底论血统,更重要的是,后来刘秀把这种方法用活了!   好了,我们马上介绍刘秀他妈和他的兄弟姐妹们。   刘秀他妈姓樊,名娴都,是南阳郡湖阳县(今河南省唐河县湖阳镇)大地主兼大商人樊重的女儿。樊重世代善于种地,到他这儿不光庄稼种得好,也会做生意经营产业,崇尚诗书礼仪,邻里关系处理得也好。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娴都性情温婉、知书晓礼,从小就注重仪表,村里人都很赞许敬重她。   这是个了不起的女人,她对历史贡献太大了,因为她生了刘秀。   樊娴都嫁给刘钦,给刘家生了三男三女,这仨男丁就是:长子刘縯,次子刘仲,三子刘秀;仨女儿是:刘黄、刘元,这是刘秀的两个姐姐,三女儿刘伯姬是刘秀的小妹,以后他们将陆续登场,这里先不多说了。   樊娴都嫁入刘家,尽心尽力地相夫教子,操劳家务。无论是刘秀他爸在外地当县长时,还是刘钦去世后她一人拉扯6个孩子时,她都尽到了一个女人全部的责任。
 每当我打开刘秀的家谱时,都会为他妈和他外公家的人感叹不己!   比如刘秀他妈,在樊家经历过浓郁的诗书礼仪的熏陶和治家理财的训练,成为真正的贤妻良母。可惜在尽完家庭主妇的责任,儿女个个长大成人之后,她病死家中。那时候刘秀兄妹刚刚起兵正忙于征战,丧事还是娘家人办理的。 她培养了一个扭转乾坤的儿子,除了除了日夜操劳和为离家闯荡的孩子们担心,没有看到儿子的辉煌事业,更没有享受到儿子后来带给所有亲人的荣华富贵。   我这里还特别要说说她那良好的家风,因为刘秀9岁时他爸就过世了,对他影响最大的当然是他含辛茹苦的妈妈,樊娴都那为人称道的家风深刻影响了刘秀。   前文我们稍稍说了,刘秀的外公樊重干农活做生意都是一把好手,他带领全家人诚实经营,勤劳致富,曾拥有良田300余顷,院落里楼宇相连,库中钱粮逐年增长,鱼虾牲畜无数。樊重为人温和厚道,做事讲究礼节法度,几世同堂,财产共有,一大家人上慈下效,其乐融融。虽然在乡间,子孙晚辈每天都要向长者行礼问安,象王侯人家一样。   特别可贵的是,老樊家富而不奢、富而思源、富而思进。   樊家虽说富有,可从不浪费挥霍,生活中生产中一点过分的损失都没有,而且只要谁家有困难需要帮助,樊重都慷慨解囊,毫不吝啬,不求回报。   我们这里不妨略举两个例子。 樊重早年为了打制家具农具预先种了些梓树、漆树,当时村民不理解。大家可能是想到世道不太平,人活着都不容易,何况树。也可能想到用树木打制家具农具,还不如买了及时,待到树长大成材该是什么时候了。反正有人指指点点,有的还嗤之以鼻。 几年后,树木成材,过去笑话他的人反过来向他借用这些东西,樊重毫不介意,慷慨帮助、经常接济乡亲们。   有一次,樊重有一家亲戚兄弟之间为争夺财产纠斗不休,他去调解,干脆送给他们两顷地平息了纠纷。   樊重的品德人格和所做所为,很受好评。 到他80多岁辞世前,平时借给人家的钱财己经多达好几百万。他写下遗嘱,专门告诉子女要把所有的借据烧掉、所有的债权免了! 从他那里借贷的人心里很惭愧,都纷纷抢先去偿还,老樊家为人处世如此完美,这时侯要是再耍不诚信还是人吗?   但是樊重的子女们谨遵老人教导,一律不接收。   老焚家这样的品格家风,王莽比起来应该立即去撞墙。关于这个混蛋我们后面还有详细介绍,现在不让他出场。   老樊家这样的品格家风,也深深地影响到子女们。比如樊娴都,还有刘秀的舅舅樊宏、樊丹弟兄几个,他们小时候便有高尚的志向、优秀的操行和坚强的意志,无论是在颠沛流离的征战岁月,还是刘秀登基后满门王侯的富贵年代,都受到几乎所有人的尊敬。   外公家的这种家教家风,毫无疑问也深刻地影响到刘秀,使他的皇裔基因又得到忠厚儒雅家风的浸润。   应该说刘秀的孩童时代,还是无忧无虑的。老爸当县长,老妈很贤淑,姥姥家很有钱,遇到大事有大人在,小事有哥哥姐姐顶着,自己好好长就行了。妈妈带着兄弟姐妹们跟随爸爸先后在济阳、南顿县城里度过。   但是,好景不长。上天注定要锻炼锻炼这位不世之才,在九岁那年,他死了老爸,一大家人失去了顶梁柱。而这时,他姥姥家也因为外公辞世家道中落。   这一年,他的两个哥哥、两个姐姐也就10多岁,小妹伯姬刚记事,孤儿寡母的,一下子陷入困境。虽说老家还有点田产,但一个寡妇带着6个没成年的孩子,一般人谁也吃不消。   好在刘秀他叔刘良这时正做萧县县长。刘钦在世时他哥俩感情就很好,便把他们全家接到萧县抚养。 刘良的品行也很好,是通过举孝廉踏入仕途的,虽然有点胆小怕事,但对刘秀全家的照顾还是尽心尽力的。   萧县地处江准平原北部,东边紧靠当时大城市彭城(今江苏徐州),北连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沛县,地肥水美,四季分明,交通便利,物阜人众。 刘秀就是在这里,由一个少不更事的孩子,成长为青年。
好了!青年刘秀终于登台亮相了!   我们不妨给他个特写: 一个年近20的小伙子,长得仪表堂堂,高高的个子,漂亮的须眉,大大的嘴巴,挺挺的鼻梁,饱满的天庭("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真是一个典型的帅哥。   亮相归亮相,但您也别太急,暂时还没有他的台词和动作,因为舞台刚搭好,还很乱,况且他本人还没做好充分准备,算是先打个招呼吧,他还要再准备准备。   就在刘秀刚才亮相打招呼的时候,他的哥哥姐姐们也都长大成人了,樊娴都带着他们返回故乡。一来需要自立门户了,二来姑娘小伙子五、六个住在叔叔的县衙里也越来越不方便。 当然,据推测可能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刘良的县长当不长了,停不多长时间也要返乡。当时王莽已经窃国成功,正在全面打击刘氏宗室势力,刘良在刘秀娘儿几个走了不久也致仕返回故乡。   刘良与哥哥也就是刘秀他爸十分相象,忠厚老实,胆小怕事,凭着皇室血统和良好的品行做官做到正县级,没有明显的政绩,也没出大的纰漏。他后来被封王拜公完全是因为后台硬:侄子刘秀当了皇帝。   在萧县的那几年,刘良把刘秀兄弟姐妹6人当自己的孩子看,很是疼爱,经常督促孩子们要好好读书学习,将来谋个一官半职,也算有碗饭吃。他看刘秀从小就本份、谨慎、宽厚,喜欢读书和摆弄庄稼,对这个三侄子特别看重。   随着老妈和哥哥姐妹们返回老家蔡阳白水之后,刘秀开始了几年平淡无奇、水波不兴的生活。这时候他己经是个彻底的农村回乡青年了。   这时候他血管里估计刘邦的基因可能已经显得很稀薄。 据说这时有据可查的刘邦的后裔数以十万计,他家算是一支远支,由于前文提到的原因,论起与刘汉王朝的关系,还不能跟人家硬顶硬争。 父辈两个县长一个走了、一个乌纱帽掉了,连干部子弟也算不上。祖上的庇荫几乎都没有了,全家与其它的布衣百姓已经没有什么两样。好在老家还保留着田产,樊娴都给每个儿子名下划了一份。刘秀就认真摆布起自己的那份来。   这时的刘秀,准确地说应该是农村知识青年。前几年他是干部子弟,受过初级但是良好的文化教育,又深受刘、樊两家家风的熏陶,具有健康的意志品格。比如这时他虽然刚成年,见他的人都说他忠厚、稳重,文质彬彬,是个值得信赖的人。他潜心经营自己的这份土地,拿出一部分租出去,留下的自已种,帐目往来、耕作种收,都弄得井井有条。 不知多少个春夏秋冬的日子,他直接参加了农业生产劳动的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   当然,他同时也整天和乡亲邻居泡在一起,不光耳闻目睹,而且亲身体味到这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的喜怒哀乐和酸辣苦甜,了解他们的厌恶和追求。   在查阅刘秀的履历,每当看到他的这一段经历时,我都不由地感慨万端!   纵观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史,既能拾掇好自已种的庄稼又能管理好一个大国,既能当好农民又能当好皇帝的,唯刘秀一人!   据说日本当代著名企业家、被业界称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就曾教育自己的员工:要有敬业精神,要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即使做拉面也要比别人做得好吃。 这说得好,揭示了很深刻的人生道理。 其实我们的祖先早在千百年前就说过类似的话,什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等等。 而刘秀,早都做到了。 这段当农民的经历,不仅锤炼了他的身体和意志,而且对他后来君临天下,制定出正确的反映普通群众利益和要求的政策措施,都是极有益处的。   但是,大哥刘縯对刘秀这么认认真真地做一个农民,很不以为然。
 刘秀的大哥叫刘縯,字伯升,性情豪爽刚烈,慷慨仗义。对于家道中落,特别是王莽篡汉后不准刘家人做官,他强烈不满,早就怀有光复汉室的志向。他仗义疏财,卖田卖宅结交天下豪杰,呼朋唤友指点江山社稷。整天研习兵法、练武健身,对种庄稼做生意从来不感兴趣。他是后来刘秀揭竿起兵的引路人,是个豪气干云、威震八方的英雄。   当然,现在还不是。   这时候的刘縯己经是20多岁的汉子,正值血气方刚。他也很喜欢自己的三弟,但又不愿意看到弟弟就这样守着几亩地平平淡淡过一生,常常讽刺他没出息,就象高祖刘邦他二哥刘仲一样(“比之高祖兄仲”)。   西汉开国一哥高祖刘邦的哥哥名叫刘仲,早年是个老实巴脚的庄稼人。当年刘邦还是农村青年时就象现在的刘縯一样,喜欢呼朋唤友,就是不喜欢干农活。   他爸就经常数落他游手好闲,没有他哥刘仲勤快能干。   后来,刘邦打下天下做了一哥。   有一次,给老爸祝寿大宴群臣,刘邦借着酒劲问老爸:   “现在我置办的家业跟我二哥比,谁的多(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这让老爸很难堪,差点儿下不了台。   当时文武群臣见状齐呼“万岁”,大家哄堂一笑,算是圆了场面。   后来刘仲被封为代王,显贵一时。   但有一次,匈奴人打过来,他吓得要死,竟然弃官而逃。刘邦一怒之下,削了他的爵位。   这阵子刘縯拿刘秀与刘仲比,其实是嘲笑他胸无大志,象刘仲一样窝囊。   每当这种时候,刘秀总是憨厚地一笑,从不计较。   当然,他心里有数。   刘秀决不是一个安于一辈子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人,他也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但他性格与刘縯截然不同。他是那种沉稳内敛,一般情况下喜怒不形于色的人。更重要的是,这时的他还没有真正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我们现在还不能说他怀抱君临天下之志,胸有治国安邦之才。因为当天下一哥,这时刘秀想也没敢想,好几年后他才立下当京城公安局长的志向。   即使是他老爸还活着是当朝皇上,将来继承大位的也是他哥刘縯。至于他的满腹韬略和帝王之术,是他后来把自己所学儒家经典理论与征服天下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这时候的刘秀,还没有上大学。估计离开村子还没有几个人认识他。   刘秀,一个还不到20岁的农村回乡知识青年(曾在萧县他叔刘良县长安排的学校里读书学习),在偏僻的乡间,在耕读渔樵之余,苦苦地思考着自己的人生道路。有点象当代著名作家路遥先生小说《人生》(改编拍摄成同名电影风靡全国)里的主人公高加林。   公元14年,刘秀19岁了,他决定到京城长安上大学,也亲眼看一看外面那精彩的世界。   这时,社会人生大舞台上的青年演员刘秀在完成亮相造型后,向舞台中央挪了一步。   台下的观众朋友太热情,很多粉丝团、后援会都来了,都想看刘秀的精彩表演,有的观众朋友都开始喊他的名字了。   催场的锣鼓声也很急,就是鼓点儿太乱。   更急人的是,有个年近半百的演员叫王莽的,挡住了他的脚步。   王莽演员就是我们前文多次骂的那个混蛋,他身体僵硬、姿势笨拙,根本不懂表演还占据着舞台中央的位置。过去由于他演技太拙劣座位票价钱太高,很多观众大呼上当骂他,我们也骂过他。这次他明知自己不受欢迎还不回家洗了睡,硬要上台表演,还挡住人家优秀演员的步子。   但是无论观众朋友怎么喝倒彩,他就是不下台。导演也拿他没办法。社会人生大戏的总导演是老天爷,肯定收了王莽的红包,要不然不会任他折腾。看来,只有刘秀演员把他踹下去了,因为观众朋友的要求太强烈了。 如果要表述历史,就应该站在比较公正客观的角度,而不是随自己的喜好。 王莽是顺应改革的需要而夺得大权的,他违反了封建礼教,但却顺应了当时天下的局势,只是他的改革未能坚持,朝令夕改,得罪了新旧势力,而天下民众不但得不到新政的好处反而深处其害,终于导致其的秧秧落幕。但后世学者,对于王莽的初衷还是肯定的,因为任何一个改革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国历史上真正成功改革的不也是曲指可数吗? 刘秀做为皇室远嫡,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才能崛起,而正统的直系汉室又为什么没有什么作为呢?从另一个角度说,刘秀之所以能登上历史舞台,也有王莽的作用。 你可以参考一下《明朝那些事》,他就比较客观。 二、乱世   19岁的刘秀离开家乡到京城长安上大学深造,迈开了君临天下征途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步。   在长安学习的两三年间,他对儒家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认识了社会各界方方面面的人,接触到在偏僻乡间可能永远接触不到的信息,见证了长安作为当时世界东方最大城市的繁华与喧嚣,看到了一个在乡下根本看不到的世界。   但是,这是一个乱世。   这个乱世的出现既有社会发展的必然因素,也与一个将虚伪进行到底的人有关,就是王莽。   说到这里我们必须把这个乱世交代清楚。 前面为了帮助您更加深入地了解我们的主人公刘秀,我们已经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对刘秀查血统、查家谱、查生辰、查户口,这都是必需的,这样我们才能弄清楚他的来历。 现在刘秀出发了,我们还要弄清楚他身处什么样的环境和碰到了什么人。这就要首先来看看王莽,因为前面说了,刘秀周围的环境很大程度上是他制造的,而刘秀在社会人生舞台上亮相后最初的几个精彩动作,就是响应观众朋友的呼声把他踹下台去。   唉,小孩儿没娘,说起来话长。   王莽,字巨君,这字取得有意思,与名相比“巨”字倒贴近,“君”字就不沾边了。 公元前45年,他出生在魏郡元城(今河北省大名东),自称是黄帝的后代,没有证据,也无从查考。 他的父亲王曼,是西汉元帝刘奭的皇后王政君的同胞弟弟。也就是说,汉元帝的老婆是他亲姑姑,他算是正宗的外戚。但是王曼死得早,没有赶上王家大封侯的盛况,所以王莽家早年的境况相对孤寒一些。   但是王莽以贪婪为本性,以窃国为目标,以虚伪、狡诈、凶残为手段最终当上了一哥,是王家最成功的人。 很遗憾,由于他为了登上大位采取的手段太卑劣,当上一哥的十五年又是我国封建社会最混乱的年代之一,广大干部群众遭受了深重的苦难,绝大部分学者竟然不承认这十五年是个独立的朝代。他自己也死得很不体面。   一哥当到这个份儿上,惨啊!   西汉自宣帝以后,元帝、成帝、哀帝一代不如一代,到平帝国计民生不可收拾。 元帝身为一哥不理政事,迷恋音乐。这本来未必是坏事,但要看你本职工作是干什么的干得怎么样。他把自己的本职工作交给宦官去做,业绩一塌糊涂。 成帝迷恋酒色,赵飞燕姐妹俩经常把他哄得一愣一楞的。他把本职工作交给外戚王家去做,政治更加黑暗。 哀帝搞同性恋,把本职工作交给同志董贤去做,自己光玩儿。这个董贤,一个爷们长着一副漂亮女人相,除了陪哀帝吃喝睡觉就是一草包,国政糟糕到了极点。   想想历史上为了登大位当一哥,不知多少人冒着粉身碎骨甚至株连九族的危险,绞尽脑汁、耍尽手段,跑过千山万水,吃完千辛万苦,历尽千难万险,真正成功的就那几个人,还要有老天的特殊照顾,给机会。当一哥诱惑无限,要不是家传而要自己去抢,风险极大。皇帝的儿子中绝大多数也当不上皇帝。而谁一旦拿到了这个岗位,他不仅荣华富贵无限,还可以创造历史。   所以,只要有暴利,风险大的岗位也总是有人抢。   所以,无论谁当了一哥,千万要好好干啊!   但是,元帝、成帝、哀帝爷仨儿不知道珍惜自己的这份工作,放心地交给别人去干,还从不考核业绩,这实在是国家和人民之祸,也难怪引来很多人想抢这个岗位。   关于王莽篡汉,在我刚记事的时候就听爷爷讲过一个故事。后来,我听老师讲过,也从很多正史和文学作品中看到过。   这其实是一个神话传说,《史记.高祖本纪》中也有记载:   刘邦发迹前在老家沛县当泗水亭亭长,相当于今天的行政村村民组长。 有一天,刘邦带一群民工往西边去修秦皇陵,走过芒山(今河南省永城市境内)。这儿有10来座不太高的山峰连绵相接。正行走间,一条白色的大蟒蛇拦住去路。刘邦本是刚烈豪爽之人,拔出剑来要斩。白蛇忙求饶,刘邦不许。 于是,白蛇告诉刘邦:   “你将来贵为天下之尊,拥有四海之土、普天之民,你要杀我我就一直跟你捣乱,你斩我的头我就闹你的头,你斩我的尾我就闹你的尾。”   刘邦岂是受得了威胁的人,毅然挥剑将白蛇拦腰斩断。   白蛇被斩为两段儿,还是不依,哭着喊着要刘邦还他命来。   刘邦要赶路,不耐烦地应付一句:   “到平地上再还你吧。”   后来,刘家大汉帝国的江山在西汉和东汉之间出了乱子,王莽弄出个为时15年的短命新朝横插进来。 据说这个王朝的出品人兼制作人王莽,就是那条白莽蛇转世。 王莽在西汉成帝时从政当官做了黄门郞就开始闹腾,在西汉平帝时得了手。不知是不是应了刘邦斩白蛇时说的到“平地(平帝)上再还你吧”的话。 传说而已,大家不必太当真。   今天,在河南省永城市境内的芒山,还有一处旅游景点名字就叫“汉高祖斩蛇处”。 这是在群山环抱的一处平地上,有一个彩绘的六角亭子,里头立着一块大石碑,碑上刻着“汉高祖斩蛇处”几个大字。白天看来就是这样,一到晚上则很奇妙,说是灯火一照,石碑上隐约能看见一个仗剑而立的古代武士,那是汉高祖刘邦显灵。 好,我们接着看王莽吧。   前面说了,王莽因为父亲死得早,早年的家境是比较贫寒的。但是她姑妈王政君嫁得实在太好,她娘家的男丁想不飞黄腾达都难。   其实王政君嫁给元帝,实在是偶然之中的偶然。但这种偶然在很大程度上改写了历史。   我之所以连王莽的姑姑都查一查,是因为没有她就没有王莽的一切,她成就了王莽,也为刘秀开始君临天下之旅准备了社会环境。   王政君的父亲王禁官至廷尉史,他妻妾成群,生有4个女儿8个儿子,王政君是他与嫡妻所生,也是他的二闺女。 这个王二小姐长大后性格柔顺,很守礼节,王禁有意通过她攀附权贵,把她许配给东平王刘宇。但还没过门,刘宇死了。王禁很可惜,找人算了几卦,都说这二丫头将来贵不可言。王禁暗自高兴,就很用心地教二丫头读书练琴。   待到二丫头长到十八岁时,王禁把她送到后宫掖廷,排队等着皇帝挑选。   过了一年多,宣帝的太子刘奭所宠幸的一个姓司马的女人死了,死前告诉太子,她的死不是老天爷决定的,是太子身边的其他女人暗中诅咒死的。   这本来纯属扯淡,但太子竟然信了,他因为太喜欢司马女,就决定原来的妃妾谁也不准再来见他。 这个太子对音乐的兴趣超过当皇帝,可能也是个很重感情的人。当然,枕边风也往往是无坚不摧的。   太子固然是意气用事,他爸宣帝知道这件事后急了:这样弄绝后了怎么办?于是安排皇后,也就是太子他妈从后宫掖廷正排长队等着的女孩子中挑几个给儿子送去。 王政君恰好在这几个女孩子之中。   不知太子还沉浸在对司马女的怀念中还是什么原因,对老妈送来的这几个女孩子都不感兴趣,只是不想让老爸老妈扫兴,就随便说喜欢其中的一个。 由于王政君己处心积虑多时,当天她穿得衣裳明显与众不同,恰巧她坐得又离太子最近,皇后以为儿子选的是王政君,就把她留在太子身边。   就这样,王政君偶然而又幸运地被送入了太子宫。   说到这儿,我不由地再给朋友们提一件事,能说明刘奭在女人问题上没把握好,给我们的历史带来多大的麻烦,当然也留下千古之叹。   比如我们正说着的,他对司马女的过份在意和对王政君的过份不在意,使以王政君和她侄子王莽为代表的王氏家族有机可乘。他的这种过份不在意不仅导致王政君的王氏外戚家族擅权弄国半个多世纪,祸国殃民甚烈,流毒于政治文化则长时间难以肃清。而这种过份不在意也使他错过了一位流芳千古的了不起的女人王昭君。我们稍后再细说。 我先给大家趁机说说王昭君,要不马上王莽家的人都出场他们戏份都太重,我们根本没空儿再说她。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美女之一的王嫱,字昭君,公元前52年出生在南郡姊归县宝坪村(今湖北省兴山县昭君村),本是家世清白的平民人家的闺女,在刘奭由太子晋升为天子(就是西汉元帝)之后,被选入宫中排队等着皇帝爷儿几个挑选。 刘奭对女人和治国的兴趣都不如对音乐兴趣大,懒得一一见这些成群的美女,就安排宫廷画师毛延寿把她们一一画下来,自己有兴致时随手翻翻。 元帝这样做给了毛延寿很大的权力空间,因为谁能否得龙颜一悦,完全取决于毛把你的尊容画得怎样。 那时没有拍摄技术,画相又是如此主观的东西,简单说吧,他老毛要让皇帝喜欢谁只要手腕扭几下,皇帝就有可能喜欢谁。相反他老毛手中的画笔随便点几下,你就有可能永远无缘面君。 一时间,这些美女为了见元帝纷纷给毛延寿送礼。 王昭君骨格清高,自以为才貌双全,不肯给毛送礼。 毛延寿也没有向王昭君索贿,当然也没敢向元帝告发,只是在她的画像上轻轻点上几颗“丧夫流泪痣”,她便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   这里我不能不郑重地说明一下,毛延寿欠扁! 不过时间太长了我们无法向他问责,但可以把刚才这种现象叫做“毛延寿现象”:有决策权的人(元帝)工作不深入实际,放任具办人员(毛延寿)徇私舞弊(谁给好处就把谁画漂亮点儿),导致工作受损失(埋没了昭君,后来让元帝心里不好受)。   这种现象生命力太强!   公元前33年,也就是王昭君19岁这年,北方匈奴的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求见元帝,对汉朝称臣,并请求和亲。 元帝传旨尽召后宫宫女供他挑选。 王昭君挺身而出、慨然应诏。 呼韩邪单于一眼相中了她。   就要告别了,呼韩邪单于带着昭君向元帝辞行。 这一天,站在大家面前的昭君仪态雍容高贵,服饰华美得体,看见的人无不夸赞。 元帝非常吃惊,不知后宫竟有天人! 元帝很想留下她! 但君口无戏言,又不能自己说话不算数,说好了让老呼挑的嘛! 元帝心情很复杂,赏给昭君锦帛2万8千匹、絮1万6千斤,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无数,并亲自送她们夫妇出长安10多里。   王昭君肩负汉匈和亲的重任,随着单于的马队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出塞北去。 昭君告别故土,坐在马背上拔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 据说南飞的大雁听到悦耳的琴声,看到马背上绝色的美女,竟然忘了摆动翅膀,跌了下来。 从此,昭君之美有了“落雁”的代称.
王昭君到了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热烈欢迎,被封为“宁胡阏氏”,意思是“能给匈奴带来安宁和平的王妻”。   她长期定居匈奴,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把娘家中原文化介绍到婆家来,做了很多有益于民族团结的好事。   打这以后,汉朝与匈奴和睦相处,60多年没有发生战争。   王昭君作为“和平天使”、“护国使者”被历史铭记,也受到历代文人的瞩目。   “昭君出塞”成为千古绝响:美若天仙的佳人、如泣如诉的琴声、黄沙白雪中慨然北行的马队,永远定格在历史的记忆长卷中。   据有心人不完全统计,古往今来以昭君出塞为题材的诗作近千首,以此为题材的画作也是数量最多的。   那我们就录下清末民初画家马骀画作《王昭君》上的题诗作为纪念吧:   抱得琵琶不忍弹,胡沙猎猎雪漫漫;   晚来马上寒如许,信是将军出塞难。   顺便说一下,千百年来在汉文化中,常用“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来形容女子长得好看,其实这两句话依次说的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美女”:沉鱼西施、落雁王昭君、闭月貂婵、羞花杨玉环。   不再扯远了。   再说元帝送走王昭君夫妇回到内宫,越想越懊恼,觉得好象被耍了。他叫人从众多宫女的画像中挑出王昭君的来看,发现虽然模样有点象,但根本没有昭君本人美丽可爱,于是安排人查个究竟。   待刚把“毛延寿现象”调查清楚,元帝很生气,立即把毛延寿杀了。   实在让人感叹啊!   我们之所以花了这么多时间说王昭君的故事,特别是“毛延寿现象",主要想说明是元帝的马虎,或者说不把治国当作本职工作,才让王政君家族有机可乘,从而产生了延续半个多世纪、王氏外戚弄权误国的“毛延寿现象"。   王莽就是这种“毛延寿现象"的最大受益者。   王政君与王昭君虽然名字仅差一个字,但没有仼何关系,她们的品格行为更是如炭冰一般不可同器,政君的遗臭万年和昭君的流芳千古都被历史记下了。   王政君人侍太子刘奭,不久即怀孕,产下一男丁,取名骜。   公元前48年,西汉宣帝去世,刘奭晋升为帝(元帝),立3岁的刘骜为太子,他妈王政君为皇后。   王政君成了“国母”,她的父母、兄弟、姐妹都成了皇亲国戚。   前面说了,由于元帝一般情况下对女人之事和治国理政不太在意,她就敞开了给娘家人封官授爵,她爸王禁被封为阳平侯。   王莽出生时,他姑姑已当了4年的皇后,但他没几岁时爸爸王曼就去世了,所以他没有赶上王家荣华富贵的头班车。   不过没关系,机会以后多的是,只要刘家不把他姑休了,后台这么硬,想不发达都难。   王莽的这个后台姑姑不仅硬,而且猛。   公元前33年,元帝去世,太子刘骜晋升为皇帝(成帝),他妈王政君成了皇太后。   这个成帝和他爸元帝一样不把治国理政当作本职工作,不同的是他爸迷恋音乐,他迷恋女人,而且风流成性。   爷儿俩这副德性,那王政君就不客气了!   儿子刚继位,王政君就安排朝廷任命胞弟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相当于武装部队总司令兼政府首脑,总揽朝政。   王氏专权打这儿开始。   不久,王政君的另一个弟弟王崇也被封侯。   就在这时候,广大干部群众逐渐有了怨言:皇帝不务正业耍风流,国家交给他妈管,他妈躲在幕后操纵,舅舅来治国。关键是这个舅舅既没有一定的学历,也没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纯属因为皇帝他妈的裙带关系一步登天的,何以服众?大家没有看到吗,一个半世纪前吕氏外戚专权,弄死很多人,还差点把高祖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玩完啊!   不久,朝臣中有几个正直的干部就把大家的意见搜集搜集反映到成帝那儿,说是王氏专权违背太祖约法,也有悖天地阴阳之理。   但是,成帝并不理会。   于是,王政君在提拔重用娘家人上更是直接、大胆。   公元前27年的一天,是王家大喜的日子,也是中国政治史上很耻辱的一天,王政君的5个同父异母弟弟同时封侯,他们是: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史称“五侯”.   还有,王崇命薄,封侯没几年就死了,他还没出生的儿子就继承了他的侯位。   成帝在位的20多年(公元前32年至公元前7年)间,王政君娘家的势力迅速膨胀,不可一世。   比如,“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也就是武装部队总司令兼政府首脑一职,由王凤、王音、王商、王根,还有他们的侄子王莽轮流着当。   王家一门10个侯、5个大司马、几十个列侯,姻亲遍布朝廷,走狗爪牙遍地都是。   牛啊!   就这样,成帝玩女人,他妈他舅玩权,搞得政治腐败、经济崩溃、民怨沸腾。  虚伪的通行证   在王氏家族众多的高官中,我们重点介绍一下王莽,因为前面说了,他不仅仅是刘秀君临天下之途上遇到的第一个强大的对手,而且一手造就了刘秀脱颖而出的社会条件。   王莽篡汉成功有其历史的必然,如果他是个明君,当然是人民群众的福份。但他登上一哥大位后胡折腾,刘秀才扁他的。   那我们就把他看仔细了。   先看王莽所处的社会环境。   西汉末年,由于元帝爷儿几个不安心干本职工作,王氏外戚把持帝国权柄,把朝政搅和得一塌糊涂,各种社会矛盾激化,民不聊生,人心思变。   关于这一切,各种正史记录得清楚明白,大家抽空翻翻。   我想着重说的是这个时期,从官场到社会上,到处弥漫着一种虚伪的风气。也就是说,容忍虚伪、欣赏虚伪、利用虚伪成为很多人的品格,成为官风民风,也得到体制的认可和鼓励。   我认为这是西汉败亡的深层次原因。   试想一下,如果风气上人格上乃至于体制上都以虚伪为美,谁还愿意做个诚实的人?干部群众谁还真抓实干、诚实守法?国家机器怎么能健康运转?   关于这一点,大家只要了解王莽是怎样将虚伪进行到底、最终登上一哥大位的,又是怎样运用虚伪瞎折腾最后玩完的,肯定会更明白。   王莽出生成长时期,西汉的虚伪奸诈风气极为盛行,我不妨给大家举两个例子。这其中的两个人学问很高,都是一代儒学经师;官做得大,都当了丞相。   一个是匡衡,他本来世代务农、家境贫寒,经过刻苦学习习终成一代名儒,官至元帝的丞相。   看到元帝宠幸宦官中书令石显,匡衡就千方百计阿谀奉承石显。石显一伙人拉帮结派、专权干政、作威作福、危害天下,广大干部群众很有意见。匡衡身为国家重臣,不仅不站出来制止和揭发,反而欺上瞒下,处处讨好逢迎石显。   但是,元帝死、成帝继位,石显一失宠,匡衡马上站出来上奏章揭发石显的种种罪行。老匡在朝廷里外是一副典型的正人君子样儿,其实背后无论对朝廷还没对老百姓都干了不少不法的事情。   另一个叫张禹,曾是成帝当太子时的老师,后来接替成帝的舅舅王商做了丞相。   他家境很好,富有田产,生活非常奢侈。他还很会钻营,做事小心谨慎,善于与人相处,处处明哲保身。他与老匡差不多,在朝廷里外一派正人君子相,其实生活非常淫侈糜烂,为人八面玲珑。   他有两个学生最有成就,一个叫戴崇,一个叫彭宣。   戴为人随和,聪明机智,不讲究规矩,他引为知己关系十分密切,经常带着到相府后堂喝酒听音乐,找一些女人陪着,每次都闹腾到很晚才尽兴。   而彭平时谨言慎行、勤俭朴素,张禹跟他在一起觉得不投机,往往只是谈谈学问。彭到府上看望时间晚了,张禹留他吃饭也很简单。   这样两个人都觉得跟自己的老师相处得很舒服。   历史上称张禹“为自己不为天下”。   就象匡衡、张禹这样,身为名儒,又是当朝丞相,为人处事尚且首鼠两端、八面玲珑,那官风民风就可想而知了。   说到这儿,我想起了当代一位诗人广为流传的一句诗: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比如刚才说的,既然虚伪得到普遍的容忍、欣赏和利用,西汉的堕落和败亡难道还能挽回吗?!   当然,老匡老张在虚伪上要跟王莽比,那只能算是小学生了。   王莽是中国历史上最虚伪的人。   他不仅将虚伪进行到底,而且把在虚伪理论指导下的各种实践手段(权谋诈术)运用得炉火纯青,就是凭着这个,加上王氏外戚特殊的权力和地位,他从一个幼年丧父的寒门(相对他的那些伯父叔叔们而言)子弟,混到天下一哥。   王莽能摘取虚伪之王的“桂冠”,除了有崇尚虚伪的社会环境,有王氏家族的关心培养,主要还是他个人辛苦努力的结果。   前面说了,虽然王莽出生时,他姑姑王政君己经当了4年的皇后,但由于父亲王曼死得早,没有赶上王家封侯的头班车,家境相比他的那些伯父叔叔们要贫寒一些。   从王莽刚记事的时候起,他看到的就是王氏家族子弟们过着非常奢糜的生活,个个显贵无比、声色犬马、为所欲为。但王莽没有条件这样显摆。   这样的环境,使他养成了既克已恭敬、勤俭朴素,又心高志大、自我奋斗的性格特质,也使他练就了一套察颜观色、投机钻营的本事。    就在王政君通过裙带关系把娘家众多男丁封侯拜将,后者疯狂地追究权力、爵位、财富和女人的时候,王莽不遗余力地追求名声。   对,就是这两个字:名声。   要知道成帝当一哥及其以后,西汉败象己现,特别是虚伪欺诈之风盛行,上至王侯公卿,下至贩夫走卒,人多追究实惠,人际间的交往处处充满现实和势利,正象丞相匡衡对待石显那样。所以,身为皇太后娘家侄子王莽以专业的态度和手法追究名声,显得很与众不同,顿时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   王莽拜当时的名儒、沛郡(今安徽准北市西)人陈参为师,刻苦学习《礼经》,他好学也很博学,加之刻意留心公众形象,穿戴言行处处象个儒生(“勤身博学,被服如儒生”)。 在家里和家族里,他毕恭毕敬地侍奉寡母和寡嫂,无微不至地关心抚育亡兄留下的侄子,小心翼翼地讨好各位有权有势做伯父叔父,从没有半点违拗。 在社会上,他轻财重友,广交名人儒士。   王家这个子弟不错,有素质!   一时间,王莽有了不错的人气。   凭良心说,如果就事论事地看青年王莽的上述表现,是值得表扬、不该批评的,无论按儒家思想、官方要求,还是社会良俗,这些都是中规中矩的。   但是,我们看人看事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每当我们打开厚重的历史书卷时,芸芸众生和纷纭世事常常使我们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历史太复杂、太丰富、太精彩!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时感到昨日之事都难以说清,何况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离我们时间那么长,他们说话做事时我们均不在现场。 不过您也别急,伟大的卡尔.马克思教导我们,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用矛盾的、发展的、普遍联系的眼光去寻找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这一招我上学时就学,参加工作时也学,遇到具体向题用一下,屡试不爽。   现在,我们分析王莽也要用这招,不能光看他暂时怎么表现的,还要看他长时间怎么表现的,他内心的真实企图和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好,来吧,这几天王莽老是呆在他伯父王凤家里,谁要感兴趣我们一起看看他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公元前22年,也就是汉成帝阳朔3年,权倾朝野的“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的王凤病了,王莽敏锐地看到并毫不犹豫地抓住了这个机会。 都是20好几的人了,虽然后台硬、主要社会关系中封侯拜将的如云,但自已仍然无职无权,着急啊!   王莽决心用足用好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于是,一连几个月,王莽毕恭毕敬、尽心尽力地在王凤府上侍候王凤。王凤病重,每次药煎好了,王莽亲自尝过才端上,时刻不离左右,头发顾不得梳理、衣服顾不得换,连脸也顾不得洗。   这一手还真管用,王凤很受感动,其他的伯父叔父也都称赞。   王凤临死前,托付姐姐王政君和外甥成帝,这个年青人应该重用!   于是,王莽踏上仕途,先当黄门郞,相当于朝廷事务办公室副主任,不久又被提拨为射声校尉,这是掌管宿卫京城的弓弩兵的将军,秩2000石,都是重要职务。   这时小王才24岁。   后来,王政君的另一个弟弟王商上书成帝,要求进一步提拨重用王莽,并表示愿意把自己的一部分封地转封给王莽,以表达对这个人事建议的重视。同时,朝廷上的几个名士也对小王大加称赞。   成帝决定破格提拔小王。   老母亲亲自安排,舅舅王凤临死托付,又一个舅舅王商大力推荐,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当然,他还是自己的表弟。成帝对小王越来越看重,这样用着放心呵。   公元前16牟,王莽被封为新都侯,并担任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的职务。 这几个职务您看好了,骑都尉是个掌管羽林军的将军,光禄大夫是皇帝的首席顾问,侍中是皇帝办公室主任。个个都是重要岗位,人得其一就能称为成功人士,如果这几项工作让你一个人干,你说你该有多重要吧。   王莽以新都候的身份干这几项重要工作的时候,年仅30岁,成为朝廷内外很有权力的大臣。   如果说而立之年的王莽就决心篡汉当一哥,我们还不能肯定,但可以肯定的是,他这时己经下定决心追求尽可能高的地位和尽可能大的权力,在追求过程中,要有当一哥的机会那也不客气。   大家不要忘了,王莽出生成长的过程,正是“刘家天下王家管”的形成的过程,由于姑父元帝和表哥成帝不好好干本职工作,王氏家族的权力迅速膨胀。特别是走进权力中枢以后,他亲眼看到和亲身体会了成帝是怎样玩女人和姑姑是怎样玩权的,眼热呵。   还有,这个成帝虽然风流成性,但30好几了还没有后代,效率实在太低。这也多少不能不让他对皇帝这个岗位产生丰富的联想。   王莽决定将虚伪进行到底。   随着地位越来越高、权力越来越大、财富越来越多,王莽表现得更加谦恭、更加俭朴、更加平易近人。他经常拿自己的钱财接济家境贫寒的读书人,得到奖赏就散发给亲友,想方设法收容赡养名士,千方百计笼络结交权贵。他的口碑越来越好,被大家普遍看好,成为王氏家族的一颗新星。就在王政君通过裙带关系把娘家众多男丁封侯拜将,后者疯狂地追究权力、爵位、财富和女人的时候,王莽不遗余力地追求名声。   对,就是这两个字:名声。   要知道成帝当一哥及其以后,西汉败象己现,特别是虚伪欺诈之风盛行,上至王侯公卿,下至贩夫走卒,人多追究实惠,人际间的交往处处充满现实和势利,正象丞相匡衡对待石显那样。所以,身为皇太后娘家侄子王莽以专业的态度和手法追究名声,显得很与众不同,顿时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   王莽拜当时的名儒、沛郡(今安徽准北市西)人陈参为师,刻苦学习《礼经》,他好学也很博学,加之刻意留心公众形象,穿戴言行处处象个儒生(“勤身博学,被服如儒生”)。 在家里和家族里,他毕恭毕敬地侍奉寡母和寡嫂,无微不至地关心抚育亡兄留下的侄子,小心翼翼地讨好各位有权有势做伯父叔父,从没有半点违拗。 在社会上,他轻财重友,广交名人儒士。   王家这个子弟不错,有素质!   一时间,王莽有了不错的人气。   凭良心说,如果就事论事地看青年王莽的上述表现,是值得表扬、不该批评的,无论按儒家思想、官方要求还是社会良俗,这些都是中规中矩的。   但是,我们看人看事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每当我们打开厚重的历史书卷时,芸芸众生和纷纭世事常常使我们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历史太复杂、太丰富、太精彩!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时感到昨日之事都难以说清,何况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离我们时间那么长,他们说话做事和它们发生发展时我们均不在现场。不过您也别急,伟大的卡尔.马克思和他的忠诚信徒们教导我们,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用矛盾的、发展的、普遍联系的眼光去寻找事物的内在规定性。这一招我上学时就学,参加工作时也学,遇到具体向题用一下,屡试不爽。   现在,我们分析王莽也要用这招,不能光看他暂时怎么表现的,还要看他长时间怎么表现的,他内心的其实企图和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好,来吧,这几天王莽老是呆在他伯父王凤家里,谁要感兴趣我们一起看看他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公元前22年,也就是汉成帝阳朔3年,“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的王凤,也就是权倾朝野的伯父病了,王莽敏锐地看到并毫不犹豫地抓住了这个机会。都是20好几的人了,虽然后台硬、主要社会关系中封侯拜将的如云,但自已仍然无职无权,着急啊!   王莽决心用足用好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于是,一连几个月,王莽毕恭毕敬、尽心尽力地在王凤府上侍候王凤。王凤病重,每次药煎好了,王莽亲自尝过才端上,时刻不离左右,头发顾不得梳理、衣服顾不得换,连脸也顾不得洗。   这一手还真管用,王凤很受感动,其他的伯父叔父也都称赞。   王凤临死前,托付姐姐王政君和外甥成帝,这个年青人应该重用!   于是,王莽踏上仕途,先当黄门郞,相当于朝廷事务办公室副主任,不久又被提拨为射声校尉,这是掌管宿卫京城的弓弩兵的将军,秩2000石,都是重要职务。   这时小王才24岁。   后来,王政君的另一个弟弟王商上书成帝,要求进一步提拨重用王莽,并表示愿意把自己的一部分封地转封给王莽,以表达对这个的重视。同时,朝廷上的几个名士也对小王大加称赞。   成帝决定破格提拔小王。   老母亲亲自安排,舅舅王凤临死托付,又一个舅舅王商大力推荐,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当然,他还是自己的表弟。成帝对小王越来越看重,这样用着放心呵。   公元前16牟,王莽被封为新都侯,并担任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的职务。 这几个职务您看好了,骑都尉是个掌管羽林军的将军,光禄大夫是皇帝的首席顾问,侍中是皇帝办公室主任。个个都是重要岗位,人得其一就能称为成功人士,如果这几项工作让你一个人干,你说你该有多重要吧。   王莽以新都候的身份干这几项重要工作的时候,年仅30岁,成为朝廷内外很有权力的大臣。   如果说而立之年的王莽就决心篡汉当一哥,我们还不能肯定,但可以肯定的是,他这时己经下定决心追求尽可能高的地位和尽可能大的权力,在追求过程中要有当一哥的机会那也不客气。   大家不要忘了,王莽出生成长的过程,正是“刘家天下王家管”的形成的过程,由于姑父元帝和表哥成帝不好好干本职工作,王氏家族的权力迅速膨胀。特别是走进权力中枢以后,他亲眼看到和亲身体会了成帝是怎样玩女人和姑姑是怎样玩权的,眼热呵。   还有,这个成帝虽然风流成性,但30好几了还没有后代,效率实在太低。这也多少不能不让他对皇帝这个岗位产生丰富的联想。   王莽决定将虚伪进行到底。   随着地位越来越高、权力越来越大、财富越来越多,王莽表现得更加谦恭、更加俭朴、更加平易近人。他经常拿自己的钱财接济家境贫寒的读书人,得到奖赏就散发给亲友,想方设法收容赡养名士,千方百计笼络结交权贵。他的口碑越来越好,被大家普遍看好,成为王氏家族的一颗新星。就在王政君通过裙带关系把娘家众多男丁封侯拜将,后者疯狂地追究权力、爵位、财富和女人的时候,王莽不遗余力地追求名声。   对,就是这两个字:名声。   要知道成帝当一哥及其以后,西汉败象己现,特别是虚伪欺诈之风盛行,上至王侯公卿,下至贩夫走卒,人多追究实惠,人际间的交往处处充满现实和势利,正象丞相匡衡对待石显那样。所以,身为皇太后娘家侄子王莽以专业的态度和手法追究名声,显得很与众不同,顿时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   王莽拜当时的名儒、沛郡(今安徽准北市西)人陈参为师,刻苦学习《礼经》,他好学也很博学,加之刻意留心公众形象,穿戴言行处处象个儒生(“勤身博学,被服如儒生”)。   在家里和家族里,他毕恭毕敬地侍奉寡母和寡嫂,无微不至地关心抚育亡兄留下的侄子,小心翼翼地讨好各位有权有势做伯父叔父,从没有半点违拗。   在社会上,他轻财重友,广交名人儒士。   王家这个子弟不错,有素质!   一时间,王莽有了不错的人气。   凭良心说,如果就事论事地看青年王莽的上述表现,是值得表扬、不该批评的,无论按儒家思想、官方要求还是社会良俗,这些都是中规中矩的。   但是,我们看人看事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每当我们打开厚重的历史书卷时,芸芸众生和纷纭世事常常使我们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历史太复杂、太丰富、太精彩!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时感到昨日之事都难以说清,何况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离我们时间那么长,他们说话做事和它们发生发展时我们均不在现场。不过您也别急,伟大的卡尔.马克思和他的忠诚信徒们教导我们,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用矛盾的、发展的、普遍联系的眼光去寻找事物的内在规定性。这一招我上学时就学,参加工作时也学,遇到具体向题用一下,屡试不爽。   现在,我们分析王莽也要用这招,不能光看他暂时怎么表现的,还要看他长时间怎么表现的,他内心的其实企图和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好,来吧,这几天王莽老是呆在他伯父王凤家里,谁要感兴趣我们一起看看他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公元前22年,也就是汉成帝阳朔3年,“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的王凤,也就是权倾朝野的伯父病了,王莽敏锐地看到并毫不犹豫地抓住了这个机会。都是20好几的人了,虽然后台硬、主要社会关系中封侯拜将的如云,但自已仍然无职无权,着急啊!   王莽决心用足用好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于是,一连几个月,王莽毕恭毕敬、尽心尽力地在王凤府上侍候王凤。王凤病重,每次药煎好了,王莽亲自尝过才端上,时刻不离左右,头发顾不得梳理、衣服顾不得换,连脸也顾不得洗。   这一手还真管用,王凤很受感动,其他的伯父叔父也都称赞。   王凤临死前,托付姐姐王政君和外甥成帝,这个年青人应该重用!   于是,王莽踏上仕途,先当黄门郞,相当于朝廷事务办公室副主任,不久又被提拨为射声校尉,这是掌管宿卫京城的弓弩兵的将军,秩2000石,都是重要职务。   这时小王才24岁。   后来,王政君的另一个弟弟王商上书成帝,要求进一步提拨重用王莽,并表示愿意把自己的一部分封地转封给王莽,以表达对这个的重视。同时,朝廷上的几个名士也对小王大加称赞。   成帝决定破格提拔小王。   老母亲亲自安排,舅舅王凤临死托付,又一个舅舅王商大力推荐,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当然,他还是自己的表弟。成帝对小王越来越看重,这样用着放心呵。   公元前16牟,王莽被封为新都侯,并担任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的职务。   这几个职务您看好了,骑都尉是个掌管羽林军的将军,光禄大夫是皇帝的首席顾问,侍中是皇帝办公室主任。个个都是重要岗位,人得其一就能称为成功人士,如果这几项工作让你一个人干,你说你该有多重要吧。   王莽以新都候的身份干这几项重要工作的时候,年仅30岁,成为朝廷内外很有权力的大臣。   如果说而立之年的王莽就决心篡汉当一哥,我们还不能肯定,但可以肯定的是,他这时己经下定决心追求尽可能高的地位和尽可能大的权力,在追求过程中要有当一哥的机会那也不客气。   大家不要忘了,王莽出生成长的过程,正是“刘家天下王家管”的形成的过程,由于姑父元帝和表哥成帝不好好干本职工作,王氏家族的权力迅速膨胀。特别是走进权力中枢以后,他亲眼看到和亲身体会了成帝是怎样玩女人和姑姑是怎样玩权的,眼热呵。   还有,这个成帝虽然风流成性,但30好几了还没有后代,效率实在太低。这也多少不能不让他对皇帝这个岗位产生丰富的联想。   王莽决定将虚伪进行到底。   随着地位越来越高、权力越来越大、财富越来越多,王莽表现得更加谦恭、更加俭朴、更加平易近人。他经常拿自己的钱财接济家境贫寒的读书人,得到奖赏就散发给亲友,想方设法收容赡养名士,千方百计笼络结交权贵。他的口碑越来越好,被大家普遍看好,成为王氏家族的一颗新星。
  在这样的环境中,王莽渐渐长大了,他胸中的权力欲也一天天膨胀起来。 由于尚处于追求权力地位的早期,王莽决心把伪君子当好。他己经尝到了有个好名声的甜头,为了做一个更加出色的伪君子,他做出了很多牺牲,钱财、尊严、享受,有时还有生理欲望。   有一次,他看上了一个漂亮女孩子,就买回家当侍婢,没想到被人知道了。 这样的事在当时权贵人士很平常,比如前面说的丞相张禹也好这一口,在相府后院就养了不少家妓。   但是,王莽要让天下人说自已是道德楷模,就要把这事遮掩过去。他说,这个女孩子是帮助将军朱子元买的,朱将军没有儿子,她能生儿子,就帮朱将军买了。   这样说着,王莽当天就把这女孩子送给了朱子元。   当然,要做一个出色的伪君子,要善于伪装,也就是把自已的真实想法藏起来;要善于遮掩,象刚才说的那样露馅了能及时把馅儿包裹好;还有重要的一招就是要善于作秀。 如果说伪装、遮掩这两招带有被动防御的色彩的话,那么作秀是一种主动出击,有一定技术含量。   在稍后大家会看到,王莽作为历史上最高级别的伪君子,他不仅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或者说无意识地就能用好前两招,而且把第三招也运用的炉火纯青。 他使用作秀这一招时,目的之阴暗诡谲、手段之狡诈多端、后果之危害深重,都是前无古人的。   在摘取历史上最高级别伪君子的桂冠时,他得分最多、明显拉开与其他选手的距离的,就是作秀这一招。   比如,他经常用自己的钱财接济别人,拿到朝廷发的奖金及时分给亲友或者手下人,号称“家无余财”。   有一次,王莽的妈病了,朝中大臣的夫人去他家探望。 他安排妻子出来招待大家,妻子的长裙只遮到膝盖。当时就是平民百姓一般家庭的成年女子,长裙也是要遮住脚面的。大家一开始还以为她是王莽家的仆人,哪里知道这就是王莽夫人!个个都很惊讶。   王莽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   公元前8年,王莽的叔父、时任大司马大将军王根病重,屡次上书“乞骸骨”,请求离职养病。 谁来接任这个位高权重的职务一时成为焦点。   不过,这个岗位太重要,除了整天在女人堆里玩儿的成帝和他妈王政君,在这个岗位上的人权力最大。所以对绝大部分人来说,对这个岗位只能看看。 王莽,作为王氏家族的一颗新星,拿到这个岗位的呼声最高。 除了因为在王氏家族那些纨绔子弟中,王莽显得名声出众,皇太后王政君把最有权力的岗位交给娘家人也是一种习惯。   但这一回,王莽遇到了一个强有力的对手:淳于长。   说起淳于长,也不是个白丁,他的后台和王莽一样硬,人气和王莽一样旺,仕途和王莽一样顺。   因为,他是当朝皇太后王政君姐姐的儿子!   还因为,他帮成帝办好了一件事,使成帝对他十分感激。   牛吧?这年间谁如果能得到王政君娘儿俩的支持,连江山都有可能改姓,还有什么事办不成?! 更何况对这个人成帝还老想报答他。   淳于长凭着姨妈王政君的关系当上了黄门郎,这个岗位跟他表兄弟王莽刚出道时的岗位一样。 公元前22年,他舅舅王凤生病时,王莽有上乘的表现,他也日夜守候在侧,同样得到王凤的欢心。   王凤临死前向姐姐王政君和外甥成帝推荐干部,要求他们娘儿俩重点照顾的就是淳于长和王莽。   同样与皇帝娘儿俩关系铁,但淳于长有成帝对他的感激,所以很受成帝眷顾,官位和权势很快超过了王莽,位列九卿。   说起来淳于长帮成帝办的这件事当时还不太方便让更多的人知道,不然成帝会觉得很没有面子。那就是淳于长成功地说服太后,使太后同意成帝把宠爱的女人赵飞燕立为皇后。   大家别急,这里头有点儿弯弯儿。   赵飞燕本名宜主,身贫贱,被养父献给富平侯张放作歌舞伎。 她长得漂亮,身材轻盈,能说会道,在张府学歌习舞,很快成为能手。她舞技高超,身轻如燕,被称为“飞燕”,据说“能作掌中舞”。 历史上讲的美女“燕瘦环肥”,瘦的是她,胖子是指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都是能玩死男人玩坏江山的家伙。   有一天,风流的成帝微服私访到张府,看了赵飞燕的歌舞,非常喜欢。 想想成帝也是超级“粉丝”,他把赵飞燕演员召入宫中,宠爱万分。听说小赵还有个妹妹叫赵合德,成帝也召入宫中,把姐妹俩都封为婕妤,这是帝王妃嫔中等级较高的一种,享受高级干部待遇,有官位、有俸禄。   后来,成帝废了许皇后,想立赵飞燕为后,遭到他妈王政君的反对。他妈说这只“瘦燕”出身卑微,来历还不雅。   淳于长看出了成帝的心思,就从中斡旋。 他善于钻营、长于言辞,经常帮成帝传话给王政君,想方设法撮合成、赵的好事。这样弄了一年多,王太后改变了主意,赵飞燕被立为皇后。   成帝如愿以偿,非常感激淳于长这个表兄弟,下诏说他本来就有功,这样的干部用晚了,封为关内侯。 不久,成帝还是觉得对这样的干部使用不够,又加封淳于长为定陵侯。   淳于长成为成帝面前的第一红人。   与王莽相比,淳于长虽然位更高、权更大,但有一点他不如王莽,那就是他虚伪的级别没有王莽高,这在很多情况下是致命
 做一个伪君子的几项基本技能,无论是伪装、遮掩,还是作秀,淳于长都没有王莽内行,这使他这方面无论单项得分还是综合总分都没有王莽高,其虚伪的级别当然不如王莽。   作为皇帝眼前的红人,自己也位高权重,加上性格因素,淳于长大肆弄权,为所欲为。中央和地方干部争着巴结他,成帝也经常找理由赏赐他。他一心想接过王根的大司马大将军的权柄,努力这么做、也这么说。他家财巨万、妻妾成群,生活极端靡烂。   按说凭着跟成帝娘儿俩这么铁的关系,只要脑袋不进水,他完全能够达到目的,达不到目的成帝也会心疼他。   但是,他的脑袋偏偏裂了个小缝,进了点水。偏偏遇上王莽当头给他一棒,脑袋裂了个更大的缝儿,进了更多的水。   原来,许皇后被赵飞燕顶替了位置后,被禁锢在长定宫,很不甘心,总想着让成帝原谅自己。许前皇后有个姐姐叫许孊,本来是个寡妇,淳于长见她有点儿姿色,先是跟她私通,后来干脆娶为小妾。   于是,许前皇后抓住这层关系,请淳于长在成帝面前说说话,让她做个婕妤。 就是办这个事,她前前后后送给淳于长的金钱和财物达千余万。   按说作为不小的贪官,淳于长只要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凭着后台实在太硬,完全可以将贪婪进行到底,甚至做到贪婪并升迁着。   但是,他也确实太狂妄,明明没有在成帝面前美言,却总骗许孊,说己经跟皇上说过了,到时候可以立她妹妹为左皇后。 更进一步的是,许孊每次进宫去看妹妹,淳于长都让她带口信给许前皇后,说些调情的话,用语轻薄污秽,百般戏弄取笑。   很明显,淳于长认为,这时的许家姐妹己经失宠,只是自已的玩物而己。   但是,这无疑给王莽准备了很好的炮弹。   王莽决定出手了!   王莽毕竟是王莽,他具有最高级别伪君子的职称,连整人都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王莽悄悄收集好淳于长的情报后,并没有利用工作之便直接向成帝报告,而是先打外围,再奔主要目标。   有一天,王莽去看望王根,对卧病在床的伯父说,淳于长见您生病很高兴,觉得取代您只是个时间问题,己经到处许诺将来接任大司马大将军时可以让人家做什么官了。   当然,王莽也重点汇报了淳于长敲诈和调戏许前皇后的情况。   王根极为震怒,责问王莽为什么早不报告。   王莽谦恭地说,不知您是什么态度,所以没敢汇报。   在王根的策划和指导下,王莽去见姑姑王太后,汇报了淳于长的所作所为。   其实不用王根指点,王莽也知道怎么做。   王政君一听,自己的这个外甥也实在太不象话,命令王莽:   “我这个外甥竟然做出这样的事,你去告诉皇帝吧!”   在得到太后允许之后,王莽再去向成帝汇报。 但是,王莽这时候留了一手,光说淳于长收取许前皇后的巨额贿赂,没说调戏取笑的情况。 他不想一下子把炮弹用完。   听到淳于长如此不成体统,成帝的恼怒是可想而知的,一怒之下,免了他的官,让他离开京城,回到自己的封地上去。   正在这个时候,成帝的舅舅、红阳侯王立出面帮淳于长求情,请成帝让淳于是留住在京城。   这下成帝吃惊了。   原来,王立也曾一度想当大司马大将军,没能如愿,就怀疑是成帝与太后之间的联络员淳于长从中搞鬼,所以很记恨他。   成帝虽然好玩儿不安心干本职工作,也从不考核治国理政的业绩,但对于帮助自已掌权的老妈和娘舅们之间的关系是很清楚的。现在王立突然出面帮淳于长求情,里面一定有鬼!   成帝下令进一步深入调查淳于长案。
按照成帝的安排,调查人员刚开始工作,就发现了问题。   原来,淳于长向王立送了厚礼,请这位舅舅帮自己向成帝求情。   王立让儿子王融收下礼。   如果案子查下去,后果肯定很严重。因为这决不仅仅是简单的拿人钱财、帮人消灾,王氏外戚执掌国柄、为所欲为,贪赃谋私己是常态。这个案子己经关系到皇后废立的问题!!   王立很害怕,为了自保,不知道是不是从壁虎断尾求生那儿得到启发,迅速使出了止损的一招:   灭口,让儿子王融自杀!   王立本以为大家都是亲戚,关系都很近,事情到此为止就算了,皇帝别追究了,我也不会让谁赔儿子。   但是,成帝觉得问题更严重了,不依不饶,下令把淳于长拘捕拷问。   谁知淳于长软蛋极了,一见用刑,马上招供。他一改往日得意张狂、作威作福的风格,把自己干的丑事和盘托出。   别管怎么说,淳于长配合司法人员办案的态度和做法是值得肯定的,他不仅交代了自己受贿行贿的事实,而且交代了司法人员尚未掌握的事实:   向许前皇后耍流氓,还谎称要立她为左皇后。   这是死罪。   淳于长被判死刑。但还没等到执行,他就死在狱中了。   成帝没有再深究王立,毕竟是自己的亲娘舅。   王莽也没有把枪口对准王立,倒不是因为他是自己的亲伯父,而是这次主要对手是淳于长,让伯父等等再死吧。   淳于长一案在广大干部中震动很大,使大家深受教育,也已经写入了正史。   我们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也正是伟大的毛泽东同志多次教导我们的:   人贵有自知之明。   人生无常,我们只要活着就要经历很多人、很多事、很多起起落落,谁都难免出点小失误。但千万要避免犯大错误,特别要避免犯不可挽回的大错误。   至于怎样做到这样,我们的老师、前辈和成功人士给我们很多指点,其中最关键的就是:   要知人、自知,无论在什么环境中都要正确把握自己。   这也正如当代一位著名女艺人说的话:   我即使身处崖顶,也不认为自己就是雪莲;我即使身在沟底,也不认为自己就是污泥。   但是,淳于长干部不懂这个道理。   他既不知人,不知道成帝远远比他老爸元帝要在乎女人;也不自知,不知道自己居高位、掌大权,并非象以前的刘邦和以后的刘秀那样完全凭自己的本事打来天下,而是全靠自己的二姨王政君嫁得好--嫁给一位皇帝(元帝),又生了一位皇帝(成帝)。在位置高到一定程度、权力大到一定程度之后,他晕了,他晕到连起码的工作生活常识都把握不好,那就是:   在皇帝手下干活,皇帝的女人是不能乱动的!   特别是成帝的女人,更不能乱动!   淳于长一死,举报人王莽暗地里笑了。   他消灭了一个自己往上爬的有力竞争对手;由于淳于长跟他是亲表兄弟,他树立了自己大义灭亲、不徇私情的正人君子形象;成帝娘儿俩也认为他为皇家忠心耿耿,是个可以托付的人。   公元前8年,在王根的力荐下,王莽如愿以偿接任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辅政成帝,成为除成帝娘儿俩之外最有权力的人。   这一年,王莽38岁。      三、四步代汉   王莽爬上了两人(成帝、他妈)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巅峰,并没有发晕,头脑还是比较清醒的。他知道,为了当好伪君子,为了心中的梦想,前面的道路还很漫长,还要再接再励、继续努力。他为人更加谦虚,生活更加节俭,干工作更加小心谨慎。他礼贤下士,妥善处理各种人事关系,把自己的工资几乎全部拿出生养士或者接济别人,延聘贤良名士作幕僚,尽心尽力辅佐成帝。   我们永远无法得知王莽具体在什么时候有了代汉之心,因为我们跟他没有直接接触,再说,就是他站在面前我们也不知道他心里究竟想些什么,人心隔肚皮。   但前面说了,无限地追求重权高位,有当一哥的机会也不客气,是他的人生目标。从当年的形势和他本人的行为来看,他很可能就是在这个时候坚定了一定要当一哥的信心。   但是,这时候的形势有点微妙。   虽然成帝娘儿俩信任自己,自己也己经取得了人生极大的成功,可是成帝身体不好,又玩得不知道爱惜身体,能活到什么时候很难说。还有,成帝没有儿子。   也就是说,到底自己能辅政多久,王莽心里没底儿。   更烦人的是,王莽认为自己刚刚辅政,位子还没捂热,如果这时候就把皇位抢来,条件还不成熟,可能所有的人还都没有思想准备。   所以,现在还不是放弃伪君子职称的时候。   王莽处处保持着小心,努力避免工作中出现事故。   果然,王莽辅政才一年多,成帝挂了。
公元前7年,成帝死、哀帝立。 哀帝很不喜欢王氏外戚,把王莽免了职,还要赶他离开京城回到自己在南阳新野的封地去。   这里面有皇室与外戚的复杂斗争,都是很复杂的弯弯绕。   说到这儿我也很矛盾,说细一点儿吧,大家急,因为大家都等着看男主角刘秀的表演。一带而过吧,好多问题说不清,更何况这些问题都与王莽篡汉和刘秀灭莽中兴有关。   不过由于刘秀要等2年以后(公元前5年)才出生,您再急现在也看不到他的表演,还是先来看看这几个早出场一点儿 的角色吧。   成帝一生风流,在位25年没有子嗣。特别是赵飞燕(宜主)、赵合德姐妹俩,被成帝宠幸十几年也没生出什么。到了成帝去世前几年,眼看他再努力也生不出儿子了,眼热他工作岗位的人按捺不住了。   历来想得到这个工作岗位的人采取的手段多种多样,但无外乎两大类:本家族的人继承、外姓人来抢。   与王莽想歪点子不同,有一家姓刘的想走正常的组织程序。   元帝的傅昭仪的孙子、定陶王刘康的儿子刘欣一天天长大了,他的祖母傅氏和母亲丁氏觉得自已家与成帝家关系不错,盯上了皇帝这个岗位,给赵氏姐妹送礼,请他们说服成帝,把刘欣立为皇太子。   赵氏姐妹觉得自己光想着与成帝玩乐,没能生出个什么来,心中有愧,又得到人家的好处,便极力劝说成帝立刘欣为太子。   其实成帝本来与刘康就是同父异母兄弟,二人感情一直很好,他也一直很喜欢刘欣这个侄儿,加上枕头风吹着,决定立刘欣为太子,自已将来不干了工作交给刘欣干。   这里要说明的是,成帝这么做得到了他妈、皇太后王政君的同意。 王政君虽然把治国理政的大活儿都交给娘家人干,但有个原则她一直把握得很紧,那就是这些大活儿要婆家人不干或者顾不得干时,娘家人再干,娘家人拳头再硬,也不能让婆家的江山改姓。   所以,元帝死了多年,王政君也没有改嫁。后来她侄儿王莽篡汉当一哥都成功了,她还坚持说自已永远是刘家的媳妇(“汉家老寡妇”)。   刘欣就是哀帝,登基时奶奶傅氏、老妈丁氏都在,傅家、丁家立即成了显赫的外戚。这样,这两家新外戚与王家老外戚在利益分配上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但是,哀帝最大的悲哀在于,虽然成为一哥,却没有起码的政治素养。仅仅在两件事情的处理上,就确定了他注定是帝国政治舞台上的过客。   一件是无限制地宠信大草包董贤,还跟他搞同性恋。 董贤本是个郎官,因为长得象个漂亮女人,平时又很注意仪表,哀帝很宠爱他,形影不离,连吃饭睡觉都在一起。其实,大家对皇帝的私生活已经够宽容的了,但同性恋这个玩意儿太超前,当时很难取得人们认同。朝野广大干部群众议论纷纷。 哀帝不断地提拔董贤,直到让他取代王莽任大司马大将军辅政,代理一切朝政,仍然觉得使用没到位,甚至打算把大位让给他;不断地奖赏他,成万上亿都不嫌多;处处护着他,谁要说他一个不字,轻则斥责,重则免职。就连舅舅丁明刚表现出对董贤过份得宠不安,也被哀帝痛加斥责、削去官职。   但是,董贤实在只能是个草包,除了陪哀帝吃饭睡觉,一无所用。朝政如何,可想而知。   第二件事是处理与王氏家族的关系。   由于王氏家族自成帝即位、王政君为太后,王凤任大司马大将军辅政26年,在朝廷内外的势力非常强大,与其他权贵的关系错综复杂、盘根绕节。哀帝虽然惹了王莽一下,但是在下诏免他职务的同时,还大加赞扬王氏外戚辅政治国有功,还加封王莽户邑350户作为安慰。 他对其他王家势力没敢下手。特别对王政君更是没有敢丝毫触动,仍尊她为太皇太后,权威荣耀如前。   这样无疑给王莽东山再起、卷土重来留下了足够的机会和舞台。   王莽回到南阳新野,一般情况下闭门不出,以免节外生枝惹出事端。   他心里面很窝火,想来自已辛辛苦苦努力多少年,终于评上了最高级别伪君子的职称,但是除了在朝廷上露了一下脸,并没有落下多少实惠,涨的一点儿工资都用来笼络人了。即使没有这个职称,凭着姑姑是太后,不去争取也得有不错的生活。   他也很不死心,想想权力中枢是如此让人向往,坐在那个位子上的刘家爷儿们又不安心本职工作,急人啊!   但是,王莽觉得自己的机会还有的是,决定多做些符合伪君子身份的事情。   他努力保护自己伪君子的形象,结交士人,沽名钓誉,又每时每刻都在窥视着朝廷的动静。   有一天,他的二儿子王获杀死了自家的一个奴婢。要在今天,杀人偿命。但是在当时权贵之家,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可王莽怕授人以柄,影响伪君子形象,逼迫王获自杀谢罪。   王莽在履行伪君子职责时的所做所为,为他赢利了很大的声誉,再把他与草包董贤比较比较,越来越多的人为他被免职鸣不平。   公元前2年,出现日食,在朝廷对策的周护等人大做文章,为王莽评功摆好,说是对这样的干部不好好用,老天爷都看不下去。   哀帝迫于與论压力,只好召王莽回京。但只是让他侍奉太后,并没有给他安排职务。   公元1年,王莽返京一年多,在位仅6年的哀帝去世了,才26岁。在这以前,哀帝的奶奶、太皇太后傅氏和他老妈、太后丁氏都已先后去世。   过客哀帝和傅、丁外戚就此在帝国政治舞台中央消失。   哀帝去世的当天,王莽姑侄儿俩就放抢了。   先是王政君亲自来到未央宫收取皇帝的印玺,又立即派人召王莽入宫,让他把握朝政。   王莽也不甘落后,迅速收取董贤的印信,安排人治他的罪。 他立即向姑姑申请,自荐要重返工作岗位。   王政君在第一时间批准了侄儿的报告。 由于哀帝无子,王政君姑侄儿俩又紧急商议,从其他刘氏子孙中挑个年龄小、好欺负的抱上大位,就是中山王刘兴的儿子刘衍,称为平帝。她以太皇太后的身份临朝听政,朝政由王莽处理。   本来王家把握权柄20多年,一直作威作福也没弄出来大的事故,偏偏哀帝从中插一杠子。都忍了6年了,实在太急人!   既然权力是这么好的东西,又这么容易失去,姑侄儿俩觉得真的不能再谦让、再客气了!   王莽比他姑还急:   对不起大家了,权力如此诱人,我情愿丢掉最高级别伪君子的职称,也得当一哥!
王莽这次重掌国柄,决心大干一票,以最高级别伪君子兼帝国CEO的身份,即专家型官员的身份实现自己的梦想。   他和王政君觉得刘氏皇室己经到了最可欺负的时候。   由于成帝、哀帝都没有儿子,近亲中成年男丁反而更多、选择余地更大。之所以选择年仅9岁的刘衍作平帝,完全因为他年龄小、有利于当傀儡,他妈卫氏又是个偏房,控制起来方便。要是再出来个哀帝那样的一上来就拿自己开刀,不光窝心,还误事呵。   当然,王莽这时候做梦都不会想到,社会人生大戏的总导演老天爷再把他推向舞台中央的同时,也准备了接替他的另一位主要演员:刘秀。   公元前5年,也就是哀帝登基的第3年,刘秀在他爸刘钦当县长的济阳县城的一座汉武帝行宫中降生。 这次王莽姑侄儿俩重掌国政、立了平帝时,刘秀已经5岁了。   我国古往今来在民间,要是谁嫌小孩儿长得慢,就有人安慰说:   有小不愁大,就怕没有啥。   刚才说了,王莽要放手干,但他毕竟是专家型官员,与其他人相比,政治野心更加膨胀,整人手段更加凶残,玩权方法更加阴险。   他独揽大权,玩弄平帝于股掌之上,不断向太皇太后索要更尊贵的名号。他一方面慷国家之慨广施恩惠,到处做沽名钓誉的事情;另一方面又结党营私、排斥异已,把亲信爪牙全部安排在重要岗位上,层层控制政权。   王莽觉得自已在虚伪专业上、在个人政治进步上都己经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要以自已的风格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他的个人风格,有大阴谋家都会的“规定动作”,更有独创的“自选动作”,那就是在大搞“附顺者拔擢、忤恨者诛灭”等勾当时,眼泪汪汪地装出一副迫不得已而为之的样子。   这样,王莽只走了几步,仅用几年就把西汉帝国玩死了。   第一步,排除异已,杀人不避亲。   王莽整人的手法变化多端,因不同的对象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哀帝已经挂了,王莽直接对傅氏、丁氏外戚和董贤动手,凡其亲友在朝为官的,一律免了,找个理由发配远方。   董贤草包自知是重点打击对象,吓得自杀了。 但王莽仍不放过,指使人列其罪状,开棺暴尸,没收全部家产。董贤的财产被变卖,竟然价值43亿钱!   哪儿来的?   对于自已不喜欢但位高权重的人,王莽也有办法。   他见大司徒孔光很得太皇太后的敬重,就注意笼络孔光,提拔孔的女婿甄邯为侍中、奉车都尉。 他给那些看着不顺眼的权贵先一一罗织罪名,再落实证据,自已不出面,让甄邯报给岳父孔光,孔再奏呈太皇太后。看看差不多了,自已再到太皇太后那儿加以说明、提出意见。   就这样,将军何武、公孙禄等都被他找理由罢了官。   这一招屡试不爽,连王莽的亲伯父、红阳侯王立也没有躲过。   王立是王政君同父异母的弟弟,曾与公元前27年某一天,与王政君的其他4位同父异母兄弟封侯,并称“五侯”的那个。这时己因年龄因素告老休息,不在朝廷为官。   由于二人在淳于长案子中结下隔阂,王莽觉得是对这个伯父下手的时候了。   王莽先是指使孔光上奏王政君,说红阳侯过去犯过法,由于种种原因没被追究。现在新帝刚立,要整肃吏治,他虽然退休了,但住在京城,影响还在,广大干部群众议论纷纷,意见很大。应该让红阳候离开京城。   王政君不以为然。   于是,王莽亲自出面。   他态度恳切地对王政君说:   “如今汉朝衰弱,已经接连几代没有嫡亲的皇位继承人了,要由太皇太后来代替年幼的皇帝君临天下,这是很值得担心的事。我们王家就是一心一意地为天下公行大义,还要担心老百姓心里不服气我们。如果我们顾及私情不顾大家的意见,下面的人就要为非作歹,天下也就从此大乱!我看还是先让红阳侯暂时回自己的封地,等人们的议论平息了,再召他回来。”   王莽这话说的冠冕堂皇,既是为国家着想,也顾及了王氏家族的利益,还尊重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意见。   王政君实在无话可说,只好同意了。   只要你红阳侯离开京城,有的是办法收拾你!   王莽不仅对自己的亲叔伯这样,对亲生骨肉也是如此。前面我们说了他逼二儿子王获自杀的事,这次长子也载在他手里。   如果说王莽逼死老二是为了对得起自己最高级别伪君子的职称,那么这次逼死老大是为了“即使丢掉最高级别伪君子职称,也要当一哥”的梦想!   平帝的母亲是中山王后,王莽很担心她一旦进京入朝会形成新的外戚集团,对王氏家族不利,就不许她和卫家其他人进京。   王莽的大儿子王宇一向对老爸的做法不满,觉得这样割断人家母子恩情实在不近人情,将来会遭报应的。 于是,王宇与卫氏的哥哥卫宝通信商议,让卫王后赶紧上书太皇太后谢恩,表明自己一定不会象过去傅氏和丁氏家族那样忘恩负义。   王莽看了,当然明白什么意思。 他请王政君回信,数落傅、丁两家不知天高地厚,自以为当年哀帝即位,就想与太皇太后平起平坐,败坏国家法度,结果不仅自己不能长命,连哀帝也短命身亡。同时,冷漠而严厉地警告她,要吸取傅、丁两家的教训,以免身败名裂!   同时,王莽则给了她丰厚的赏赐。   王宇是个书呆子,让卫王后再次上书,王莽仍不理睬。   王宇于是找来自己的老师吴章和妻舅吕宽商议,认为老爸很迷信鬼神,不妨吓唬吓唬他,然后再跟他谈让卫王后进京的事儿。 有一天夜里,在王宇安排下,吕宽拿了血洒在王莽家门前,不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君临天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