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说给我多少沛县国星未来城城,我才能荡平菲律宾

经典儿童故事 经典故事- - 热点新闻 - 选理理财网
选理理财网
经典儿童故事 经典故事-
明清、民国瓷器纹饰历史故事中外名城名楼经典故事&明清、民国瓷器纹饰历史故事&民国粉彩“百忍图”帽筒“百忍图”的来历:&&&&《旧唐书?孝友传?张公艺》记载:郓州寿张人张公艺,九代同居。至唐代高宗有事泰山,路过郓州,亲幸其宅,问其义由。其人请纸笔,但书百余“忍”字。高宗为之流涕,赐以缣帛。张公艺被世人称为“张百忍”,自此“百忍图”故事广为流传,张姓人也自此以“百忍堂”为堂号。&&&&故事传说:&&&&相传唐朝贞观年间,潞州有一个99岁的老翁,姓张,字百忍,人称张公。他博学多才,心胸宽广,为人处事,总是忍字当头。有一年二月花朝,张公为孙子娶媳妇办喜事,全家人欢天喜地,张灯结彩,热热闹闹。正当孙子和新娘拜堂入洞房时,突然来了一个道人,他一不吃酒,二不受礼,他要入洞房和新娘子过新婚之夜。&&&&这种非礼的要求,全家人都不能接受,张公十分为难,他前思后想,一生中已忍了九十九次,这最后一次难道就不能忍吗?于是,他劝孙子让那个道人同新娘子入洞房……&&&&那道人一进洞房,一不揭新娘子的盖头巾,二不和新娘子上床睡觉。只见他手舞足蹈地唱道:“看得破,忍得过,心胸宽,乐呵呵……”就这样一直唱到鸡叫五更天时,那道人突然倒在地上死去,头上还盖着一条红绸巾,巾上有一首诗谜:“神仙戏张公,赏赐一道人。值钱不值钱,全在这两点。”&&&&张公看了思索一下,已知谜底。于是,他掀开道人头上的红绸巾,仔细一瞧,乐得心花怒放。从此,张公家富裕起来,张公百忍的故事,一直在民间流传至今。谜底是:金民国粉彩伯牙扶琴图帽筒伯牙扶琴故事来历:&&&&《&&列子》记载:相传在二千年前春秋时代,晋国上大夫俞伯牙出使楚国后归国复命,八月十五在江上突遇狂风暴雨,浪高水急,乃泊舟在龟山脚下。稍后雨过天晴,月明星稀,俞伯牙心旷神怡,鼓琴咏志。一曲未竟,琴弦自断,“琴有误,高人顾”,俞伯牙四下寻找,无意中遇到了正在采樵的钟子期。&&&&作为琴中高手的俞伯牙向来十分自负,他不相信深山旷野之中会有人听得懂他的“阳春白雪”,不料钟子期滔滔不绝,从琴史、琴理直到俞伯牙弹奏的琴曲无一不通,着实使俞伯牙吃惊不小。他沉思片刻,调好琴,又扶琴再操,先是志在高山。子期赞道:“美哉!巍巍乎志在高山。”伯牙又抚琴一首意在流水。子期又赞道:“美哉!荡荡乎意在流水。”钟子期的真才实学令人心折,而当他得知钟子期因耕樵奉孝而隐居山林,更觉仰慕不已。一夕风雨,成就了“人逢知已,琴遇知音”的奇缘,两人相见恨晚,便结为挚友,约定来年再会。&&&&第二年,伯牙按期赴约,谁知子期不幸病故,见到的只是山野小径的一杯黄土。伯牙痛失知音,悲痛万分,就在子期墓前弹奏一曲“高山流水”,然后割断琴弦,摔碎琴身,决心终生不复扶琴。玉笙抛残,金徽零乱,俞伯牙断琴谢知音的故事从此流传。&&&&知音难觅,人生得一而足矣。民国浅绛彩陶渊明爱菊图帽筒鉴赏&&&&&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可以说是和菊花有不解之缘。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最有名的像他的《饮酒》诗里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有“秋菊有佳色,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菊花对于陶渊明,是一种人格的化身。诗人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以致后人将菊花视为君子之节、逸士之操的象征。陋室铭:“陶渊明独爱菊。”&&&&&我国民间流传的九月初九重阳节赏菊习俗也始于陶渊明,传说陶渊明种菊既食用又观赏。每逢秋日,当菊花盛开的时候,附近的乡亲、远处的朋友,常到他家作客赏菊。他就摊煎饼、烧菊花茶款待亲朋,大家走时采菊相送,"今日送走西方客,明日又迎东方朋"。来赏菊的人们川流不息,常使他不能按时去田园耕作。他常想,要是能让菊花一日开,客人一天来,那该多好啊!后来,他灌园浇菊时,自语祝愿道:"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日来。"说来奇怪,到九月九日那天,含苞欲放的菊花真的争奇斗艳地一齐盛开了,客人们也都在那天来了。亲朋诗友笑逐颜开,望着五彩缤纷、芳香四溢的满园菊花,吟诗作词,令人心醉,都夸菊有情,不负陶公心。亲朋好友相约,年年重阳一日来赏菊,重阳赏菊的习俗便由此形成,流传至今。民国粉彩桃园夜宴图帽筒&&&&桃园夜宴描绘了李白和众兄弟在春夜聚会,饮酒赋诗的情景。李白有一篇代表作文章《春夜宴桃李园序》,记述了桃园夜宴的过程:&&&&&&&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译文:   &&天地是万物的旅舍,时光是百代的过客。人生飘浮无常,好似梦幻一般,欢乐的日子能有多少呢?古人拿着蜡烛,在夜间游乐,确实是有原因的!何况清明温和的春天以秀美的景色来召引我们,大自然又给我们提供了一派锦绣风光。现在聚会在桃李芬芳的花园里,畅谈兄弟间的乐事。诸弟聪明过人,都有谢惠连的才华。大家咏诗歌唱,唯独我不能和谢康乐相比而感到羞愧。静静地欣赏春夜的景色还没有完了,纵情的谈论又转向清雅。摆出豪华的筵席,坐在花丛中间,酒杯频传,醉倒在月光之下。没有好的诗篇,怎能抒发高雅的情怀?如有作诗不成的,按照金谷园的先例,罚酒三杯。&&&&&&文章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欢快心情。虽然作者因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流露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感伤情绪,但文章的基调是积极向上的。文章写得潇洒流畅,事情记叙生动自然。精彩的骈偶句式,使文章更加生色。民国粉彩踏雪寻梅图帽筒&&&踏雪寻梅的来历:&&&&&踏雪寻梅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故事。&&&&孟浩然(689~约740年),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少年好学,酷爱梅花,早年隐居鹿门山。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还襄阳。临行前留给王维一首诗。有人传出,孟浩然游长安,王维私邀入内署,适唐玄宗李隆基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告,玄宗大喜,诏浩然出,诵所作诗,玄宗从诗中发现孟浩然无求仕之心,即放他归去。孟浩然在风雪中骑驴过灞桥,踏雪寻梅。这成为我国古代诗人的佳话&&民国粉彩吹箫引凤图帽筒&吹箫引凤的传说”起源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磻溪镇,是一个流传全国的千古佳话。&&吹箫引凤的传说发生在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秦穆公的女儿弄玉的爱情故事。据说,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天性喜欢玉石,因在满周岁的那天,从众多的金银珠宝中抓了一块绿玉而得名弄玉,穆公后来又把这块绿玉命人雕成了一只笙,教弄玉吹奏,弄玉从此喜欢上了吹笙,并立志要找一个志同道合的如意郎君。萧史原是一名太史令,父母双亡,自幼勤奋好学,才华出众,因得罪了权贵而仕途不顺,只得弃官出走,逃到当时的虢县即今陈仓区硒溪镇张家塬边落户。萧史定居张家塬边后,闲时常喜欢吹箫自娱,以抒情怀,所吹箫声悦耳动听,在当地很有名气。有一天夜里,被在雍城宫中的弄玉听见后,认为是神仙所奏,并因此思念成疾,穆公知道后,特地派人三次寻访,才成就了两人的这一段千古佳话。二人成婚后,不愿居住宫中,因萧史原在张家塬居住,穆公便为二人在此修筑了城郭,建凤女楼,供二人居住,两人从此箫笙合奏,招来龙凤,萧史乘龙,弄玉跨凤,双双成仙升天。&&中外名城名楼经典故事&&篇首语小时候最喜欢读游记,当我读到英国作家斯威夫特先生的《格列佛游记》的时候。简直着了迷,对书中的讽刺主题并不怎么在意,完全被主人公格列佛医生的漫游所吸引,小人国、大入国、飞岛、巫人岛,还有那世外桃源似的马国。虽然这种传奇性的漫游是幻想性的,但对于儿童来说,幻想也是一种真实,甚至还更为真实。于是,在我童年的心中诱发出漫游世界的朦胧愿望。北京、上海、纽约、东京、伦敦、巴黎,这些世界级的大城市,对于儿时的我来说,不啻是一个个彩色的梦,就跟《格列佛游记》中的小人国,大人国一样的神奇;有朝一日能够亲自去这些大城市中周游一番,也就成了童年时最美的梦。  后来长大了,又读到了《马可·波罗游记》,才知道世界曾经有过一个深目高鼻的意大利人在元代的时候就从西方走到东方,游历了大半个中国。他还在元朝堂而皇之地做起大官来,直到年纪大了,才又思念故乡,回到意大利。把他的东方游历口述出来,整理成书。书中对元朝各地的风物,尤其是对北京、扬州及泉州、苏州等大城市作了描述,在西方人眼前豁然展开一个神奇宏丽的东方世界,看得他们一个个眼睛都发亮了。于是,一艘艘航船历经波涛,从西方驶到东方,对于这一历史大潮,马可·波罗是有功的。使人感到周游世界不是梦,而是一种壮志和宏愿。  时至今日,这个漫游世界的梦也未能圆得了。我虽然去过许多国内名城,但从未跨出过国门。尽管也曾在杭州泛舟西湖,站在断桥上想象传说中许仙与白娘子的相遇;也曾畅游北京故宫,从那错落相连的建筑中感受昔日皇家的威严;也曾问事于广州,听当地人讲"羊城"、"花城"之来历;也曾在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流连,品味着三大江南名楼的故事人然而,更多的时候还是从书本上学习,从图片上欣赏那雄伟的巴黎埃菲尔铁塔、雅典的神庙、罗马的斗兽场,从书本上了解华盛顿的故事、莫斯科保卫战,了解新加坡为何又叫""狮城",布鲁塞尔为何塑一个男孩撒尿的像……的确,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地理特点,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情,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古迹名胜,这些正是无言的历史,记载着往昔或真或幻,或喜或悲的故事。于是,我邀集了玉蕊、曾思艺两位同道,把这些故事写下来,就成了这本小书。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把求知与旅游结合起来,走出家门、走出国门,放眼看世界,这一定也是许多朋友们所追求的理想。如果能在旅游求知的过程中偶尔放松一下,敞开心扉,闻闻鸟语花香,看看青山碧水;凭吊古迹,观赏风情;讲讲故事,听听传说,那该是多么舒。心惬意的事啊!  那就来吧,朋友们!在你尚未启程去各地名城实地游览的时候,先到我们这本小书中作一番快乐的漫游吧。&&紫禁城的末代王朝悲歌&说来也有意思,北京曾经叫做南京。当然,那是北宋年间辽国把这里作为陪都时候的事。往上,北京曾是燕国的都城,秦汉、隋唐时是中原王朝的北方重镇。往下,从金朝时起,北京就成了首都。前后六百多年,这里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经过几个王朝的营建,北京成了神州大地上最繁华宏伟的一座城市。晋代的潭拓寺,辽代的团城和牛街清真寺,金代的卢沟桥,元代的天文台、白塔寺和白云观,明代的十三陵以及重修的长城,清代的雍和宫、圆明园和颐和园等等,北京城中遍地都是古迹。在它们身上,载着一个个活生生的故事。然而,最有代表性的还是紫禁城,它那宏伟的气象,庄严的布局,往往使人联想起至高无上的封建皇权。  在这古老而庞大的皇宫里,几百年间不断地上演着你争我斗、阴狠凶险的宫廷喜剧、悲剧或是丑剧、闹剧,其终场戏则是末代皇帝溥仪的退位。  清朝末年,以慈禧为代表的朝廷已经腐败不堪,全国各地的人民都纷纷起来反抗清政府的统治。1911年的武昌起义,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为了苟延残喘,朝廷起用了北洋军首领袁世凯为内阁总理。谁知这一招并未挽救清王朝,反而引狼入室,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日,隆裕太后带着六岁的皇帝溥仪坐在养心殿,头戴红顶花翎的袁世凯跪在地上装着一脸哭相,向隆裕太后奏报说:"海军已经叛乱,没有天险可守,这京津一带也保不住了,就是学周王朝的迁都也没有容身之地了!"袁世凯的一番话把太后吓昏了,连忙召开御前会议,商量对策。在御前会议上,有的主张与革命军决一死战,有的主张议和,乱成了一团。隆裕大后毫无主见,只巴望袁世凯拿主意。袁世凯早有野心,他想逼退宣统皇帝,好自己当皇帝。就一方面暗地里与南京的革命政府讨价还价,一方面继续对隆裕太后实行高压。他悄悄地授意别人炸死主战的禁卫军协统宗弼,吓得一些大臣都不敢再去养心殿参加御前会议。然后再拿出与南京政府商讨的清帝退位的优待条件,让清帝保留皇帝的称号,仍住在紫禁城,民国政府待以一国君主之礼,每年供给400万元的经费。隆裕太后和一些元老旧臣还想争执一番,袁世凯软中带硬地威胁说,若是再讨价还价,就怕连这一点优待也没有了。这一下吓得隆裕太后也不敢做声,就于宣统三年25日(即日)在养心殿发布了清帝退位诏书,从此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也结束了中国几千年封建专制的统治。到1924年,溥仪与他的小朝廷被冯玉祥国民军赶出了紫禁城,曾经不可一世的清皇室终于在紫禁城中演唱了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曲悲歌。&&&八女投江传英名&黑龙江省的牡丹江市是一个中等城市,因为牡丹江蜿蜒流贯其中而得名。牡丹江市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虽然地处寒带,但由于它离日本海较近,受海洋气候调节,既无酷暑,也无严寒,因而被誉为"塞北江南"。  牡丹江市市容洁净美丽,四周自然环境也极美。市区西南的镜泊湖是著名的风景区,西北面有人间罕见的生长在巨大的火山口中的原始森林。市区附近还有在历史上谜一样消失了的唐代渤海国遗址,其中的石灯幢大石佛和八宝琉璃井等古物,虽经1200多年的风剥雨蚀,仍然风姿犹存,这一切都使得牡丹江市成为北国的一颗璀璨明珠。  不过,使这个新兴城市声名远播的还不只是上面这些名胜古迹,本世纪上半叶在这里发生的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使得牡丹江市成为华夏人人皆知的名城。  那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曾纠集10万大军,对我东北抗联进行围剿,东北抗联的斗争进入了最艰苦的阶段。抗联五军一师的许多同志都牺牲了,只剩下妇女团的8名女战士和100多个男战士。他们为了避开敌人的围攻,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牡丹江与乌斯浑河交汇处,在这里又陷入了日伪军的重重包围,一师的指战员们边打边撤,战斗中8位女战士与大部队分开了,被隔在河岸边。妇女团指导员冷云看到敌人死死咬住抗联大部不放,便利用有利地形,指挥7名女战士分成3组,对着敌军背后一阵猛打。日伪军骤然受到后面来的攻击,一下子死伤不少,还以为又遇上了抗联的大部队,急忙掉转枪口朝妇女团这边扑上来。  一师的主力突出重围,正要向密林深处转移的时候,发现了妇女团的同志没跟上来,急忙回师救援。结果遭到了敌人的猛烈狙击,伤亡很重。8名女战士看到这种情况万分焦急,一齐高喊:"战友们!冲出去!别管我们,抗日到底!"为了避免全军覆没,一师的主力只好忍痛撤离,甩掉了日伪军。气急败坏的敌人加紧了对女战士的攻击。妇女团的8名女战士团结一致,奋勇杀敌,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最后。丧心病狂的敌人用迫击炮轰击。8名女战士都负了伤,"衣服也烧坏了,子弹也打光了,只剩下最后的两颗手榴弹。前面是凶恶的日伪军,后面是滔滔江水,摆在女战士面前的只有两条路:或是以身殉国,或是被俘受辱。指导员冷云慷慨激昂地说:"同志们,我们抗联的战士要顶天立地,宁死不受羞辱!"女战士们同仇敌忾,坚决表示宁死不做俘虏。面对冲上来的敌人,她们把最后两颗手榴弹扔了出去,然后毫不犹豫地一齐跳进滚滚的江水中,她们手牵手,向江心走去。敌人冲上了河岸,看到自己的对手竟然是8名年轻女子,非常沮丧。先是用金钱、活命加以引诱,对女战士们大喊:"回来,金票大大的!生命的保证!"8名女英雄义无反顾,继续向江心走去。凶残的敌人射出一排排子弹,8名女子血染江水,以青春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威武不屈的民族正气之歌。  烈士的壮举人民并没有忘记,"八女投江"的故事传遍了四方。解放后、还以这个故事为题材改编了一部电影《华儿女》,这部影片放映以后,震动了长江内外、大江南北,女英雄们的高尚气节引起全国人民的敬仰,人们自动捐款。在牡丹江畔建起一座石碑,永远纪念8位女英雄。&&&沈阳九门的传说&山海关外富庶美丽的松辽平原上有一座古老的城市,她就是今天辽宁省的省会沈阳。  这座历史名城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西可以经山海关直通华北平原,而北可以通吉林和黑龙江。沈阳以北的地区冬季寒冷漫长,在历史上多为游牧渔猎民族所居;而沈阳以南则属暖温带,冬季较温暖,历史上多为从事农业的汉族所居。因此,沈阳既是东北地区的南北交通的要冲,也是联系汉民族和满、蒙等兄弟民族的城市。  翻开历史就可以看到,沈阳城历史非常久远。战国时燕国开拓辽东,就在这里设置了哨所屯戍的军队。到了秦汉两代,辽东地区设置了郡县,这里成为一个县城,称为"候城"。唐朝把这里叫"沈州",到了元朝就正式称为"沈阳"了。  明王朝对东北地区的经营超过了以前历代王朝,沈阳城也就在那时候修筑了砖墙,并且初具规模。清太宗皇太极定都于此,改国号为大清,在原城基础上加以改筑,开了九座城门,又修筑了关墙,成为九门八关。然后建宫殿,建天坛、地坛、太庙和六部衙门,还把沈阳称为"盛京",要与明朝都城北京一较高低,到顺治元年,清朝迁都北京,沈阳才失去国都地位,但仍然被当作陪都,并被称之为"龙兴重地",清朝几代皇帝都曾来。此巡视祭祖。现今沈阳市留下了许多龙兴时期的古迹和古建筑,也留下了不少动人的传说。  据说皇太极改筑沈阳城之后,城里百业俱兴,房屋鳞次栉比,商贾云集,一派兴旺景象。可是,在一个夏夜里,天气十分闷热,憋得人们受不了,三三两两地走出门来歇凉谈天。突然乌云遮蔽了天空,昏沉沉地不见星斗,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腥臭,使得闻了这种气味的人都慢慢地昏睡过去。等到苏醒过来时,已是红日高照,人们这才发现满城的男婴和年轻貌美的女子都不见了。一时间人们寻妻觅子、呼姐问妹,沈阳城乱成了一团。慢慢地就有消息传出,说是九门出了蝎子精。那天晚上它倒竖在城上,放出了漫天毒雾,使人们昏睡过去,然后刮起一阵妖风,把满城的美女和男婴卷走。就这样,好端端的沈阳城变得人心惶恐,非常恐怖。  城里住了一户人家,主人叫姬耀祖,据说还是周武王姬发的后裔,这户姬姓人家在这年夏天生下一子,刚巧赶上城里出了蝎子精。邻居都搬走了,剩下这姬姓人家因主妇产期未满搬不了家而急得团团转。正在一家人愁眉不展的时候,一天晌午来了一个化缘的和尚,姬耀祖虽然满腹忧愁,却不敢怠慢了和尚,热情地接待了和尚。那和尚问:"偌大的盛京十室九空,萧条冷落,不知出了什么事情?"姬耀祖把城中出了蝎子精,家家户户离乡避难的事告诉了和尚。和尚听后一笑,说:"施主不必担心,你家公子既是今年所生,推算起来当是属鸡,你家又姓姬。鸡能吃蝎,说不定正是天意让你家公子解救百姓灾难,光耀你的家门呢。"和尚的话音刚落,只见从房里跑出一个小孩,正是姬耀祖的子,胸前还挂了一个红肚兜呢。姬耀祖还没来得及说话,那和尚就抱起了孩子,驾一阵清风去了。  就在那天晚上。蝎子精又倒坚在九门城上,毒雾又笼罩了盛京城。突然一道金光闪过,一只金尾赤冠的大雄鸡长鸣一声,振翅飞上城楼,与蝎子精斗了起来。只见盛京上空,狂风大作、天昏地暗。那金鸡和蝎子精斗了一夜,终于啄死了蝎子精,把它吞了下去。然后长鸣三声,飞下了城楼,又变回了穿红肚兜的小孩。这时,满城的雄鸡都飞了出来,直奔九门。把砖缝门洞里的蝎子全啄光了,那些被蝎子精摄来的妇女小孩全部从蝎子洞里跑了出来,回到各自的家里。盛京城里又慢慢地恢复了往日的繁华。就因为一只雄鸡救了全城百姓,所以人们特别爱鸡,家家养鸡成风,尤其喜爱那赤冠长尾的大雄鸡。&&&蓟北雄关卫津门&天津位于华北大平原,北依燕山,东临渤海,是近百年发展起来的大城市。天津原名直沽,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驻守北京的燕王朱棣,曾率大军从此渡河南下,夺取其侄朱允炆的皇位,并将直沽改名天津,意即"天子渡河之地"。此后,又在这里修城驻军,逐渐形成了城市的雏型。  清朝定都北京以后,为了巩固京师,不断加强天津的守备,在这里设水师营。由于天津水上交通便利,华北各地商人都经由这贩运货物,使天津的商业逐渐发展起来。到清朝末年,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帝国主义大都经天津窥伺北京。他们在这圈租界、驻军队、办教会,拐骗中国儿童,遭到了天津人民的强烈反抗。著名的大沽口炮台守卫战、天津教案以及天津义和团运动,都体现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在历史上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  在天津蓟县黄崖关有一段古长城,拱卫着天津城,它就像一条苍龙卧在崇山峻岭之上,飞峰越谷,起伏腾跃,令人望而生畏,被当地人民称为"蓟北雄关"。据历史记载,蓟县长城始筑于北齐年间,后来隋朝加以扩建。最有名的是明代戚继光在这里督修长城,这位"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的抗倭名将曾经镇守蓟州16年。深受人民的爱戴。他曾上书朝廷,请求重修长城。得到批准后,整整花了3年,军民同心,在1000多公里的边防线上筑起了1000多座敌楼。使外敌不敢轻举妄动,而修筑长城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黄崖关东有一段长城叫太平寨长城,其西段建有一座方形敌楼,当地人民称为"寡妇楼"。据说当年修长城的队伍中有一支河南兵,其中有12名年轻士兵。他们的妻子在家乡整日盼望丈夫早日归来,可杳无音讯。于是,她们相邀结伴,出门寻夫。历经千辛万苦,12名年轻女子来到了蓟县,并找到了那支河南兵,一打听她们的丈夫全都为修长城献出了生命。这一来,12名寡妇放声痛哭,正碰上戚继光骑马经过这里,他勒住战马,上前问明情况,立即拿出一笔丰厚的抚恤金,分给12名寡妇,并好言抚慰劝他们节制哀痛,回家赡养父母子女。  12名寡妇虽然悲痛,但也为戚将军的诚意所感动。她们商议了一阵,决定暂不回家,把钱捐给军营,自己也留下来修筑长城。她们不怕辛苦,日夜干活,终于修成了这座御敌方楼。当地军民为纪念这12名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就把这座敌楼称做"寡妇楼"。&&&剪桐封弟话太原&中国是龙的故乡,因而"龙城"很多,广西的柳州、辽宁的朝阳、内蒙的和硕柴达木湖附近都称作"龙城",太原也称作龙城。  说起来,太原才称得上是真正的龙城,因为有好几个真龙天子发祥于此。垂拱而治天下的汉文帝刘桓就曾在太原"龙潜"15年;隋炀帝杨广登基之前就在这里做晋王;唐代的开国皇帝李渊.李世民父子就是在这里起家的。一则由于这是块风水宝地,太原三面环山,汾河纵贯全城;二则也是这些真命天子富贵不忘故地,积极营建,使得太原自古就是一座富庶繁华,古迹众多的名城。  在太原的众多古迹中,最著名的是晋祠。这是祭祀西周初年封在这里的唐侯叔虞及其母亲邑姜的祠堂,已经有1000多年历史了。正中的圣母殿中塑有邑姜及40多位侍女的像,大小如同真人,各具神态;栩栩如生。圣母殿的旁边就是天下闻名的难老泉,流水淙淙,清澈见底。祠院内外古树参天,亭亭如盖,其中有两棵古树尤为著名,那就是相传分别植于周朝和隋朝时的周柏隋槐。这两棵古树以及长流不息的难老泉,再加上侍女像,号称"晋词三绝",最令游人赞赏。  为何太原有晋祠这一千年名胜呢?说来还有一个传奇性的故事。  那还是西周初年的时候,太原一带是唐国的属地。周武王姬发去世以后,他年仅13岁的儿子姬诵继承了王位,是为周成王。这个小天子整天和弟妹们在一起玩耍,无拘无束,没有一点天子的威仪。他有一个弟弟叫姬虞,大概是排行老三,又被称作叔虞。有一天,姬诵和叔虞在花园里玩,姬诵拿起一把剪刀,把一片桐叶剪成象征帝王权利的"玉圭",把它递给叔虞,并对他说:"拿着吧,封你做唐国的诸侯!"站在一旁的史官当即记下了这句话,并让叔虞谢恩,请周成王姬诵选择吉日良辰,正式立叔虞为唐侯。这个小天子一听就愣了,对史官说:"我们在玩,刚才我是跟他说句玩笑话。"史官对小天子作了一揖,然后说:"天子无戏言,君王说的每一句话都要载入史册,怎能说是开玩笑呢?"周成王见史官说得有理,没有办法,只好真的封弟弟叔虞为唐侯,这就是历史上有名"剪桐封弟"的故事。  叔虞做了唐侯以后,倒也为民做了许多好事。他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又修筑了唐城。叔虞死后,他的儿子燮父继封为唐侯。燮父见自己国内有晋水流过,就把国号改为"晋",这也是山西简称为"晋"的由来。太原地处晋水之北,因而称为"晋阳",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在这里设太原郡,"太原"一名就传开了。&&&青城郊外的青冢&"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望无际的内蒙古草原是一块令人神往的土地。它幅员辽阔,有着丰美的水草,茂密的森林,肥沃的耕地,还有大量正在开采和尚未开采的矿藏。在这块土地上,有着古老的长城,远近闻名的古迹名胜。更有那别有风味的蒙古包,那浑厚动听的马头琴,剽悍的赛马,飘香的奶茶,这些独特的风情使得这块土地具有一种神奇的魁力。  塞外名城呼和浩特市,就是这片土地的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它面临黄河、背靠阴山,是一座拥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城市。原来分为新、旧两城,旧城建于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相传是土默特蒙古族部首领俺答汗及其夫人三娘子所建;新城建于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今天,当人们漫步呼和浩特市的街头的时候,常常会对它的绿化给以赞美,这里到处是绿树成荫,尤其是那城北大青山脚下的一条长达8公里、宽为210米的油松防风林带,宛如一条绿色的长龙,蜿蜒起伏。"呼和浩特"是蒙语译音,其意思是"青色的城",从市区的绿化来看,这"青城"的名号的确名实相符。春天的青城,处处飞花;夏天的青城,绿柳垂丝;秋天的青城,一片金黄;冬天的青城,则是雪压青松。  青绿的草原上有座青色的城,青城的旁边则有一座青色的家,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昭君墓。  昭君墓位于呼和浩特市旧城南20里的大黑河畔,是一个人工修筑的大土墓。高约十余丈,在这辽阔的平畴沃野上,显得巍峨高耸、姿态雄壮。据说在这座陵墓里,掩埋着著名的汉代美女王昭君。王昭君又叫王嫱,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人。她出身于一个普通人家里,后来被选入宫。昭君入宫好几年都未见到皇帝,整日里打发着冷落与凄凉。公元前33年春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到长安谒见文帝,并要求与中原通婚。深居宫中的昭君得知后,挺身而出自愿担当和亲使者,嫁给呼韩邪单于。在得到汉文帝的嘉许后,昭君就随呼韩邪单于奔赴塞外。据说当她来到黑水边上时,只见朔风怒吼,飞沙走石,马队不能前进。昭君勒住马,弹起她心爱的琵琶,顿时风停雪止,天空彩云缭绕,地上冰雪消融,继而青草覆地,鲜花遍野。天空中飞来了无数美丽吉祥的乌儿,单于和匈奴的老百姓高兴极了,于是就在这里定居下来。后来,昭君和单于走遍了阴山南北,昭君走到哪里,那里就水草丰美、人畜两旺;她走到缺草缺水的地方,就用琵琶一划,地上就出现一条玉带似的河流和嫩绿的小草。她还有一个美丽的锦囊,里面装满了各种植物的种子,昭君取出来一撒,塞外就有了庄稼。昭君之所以有这样的神力,据匈奴的老百姓说是因为她是天上的仙女。后来昭君去世了,老百姓说她完成了上天交给的使命,回天堂去了。  昭君去世以后,单于和老百姓给她修了这座陵墓。每年秋天,塞外草木枯黄的时候;惟独昭君墓上草木葱茏,因此,人们又把昭君墓称作"青冢"。&&&凤凰城的昔日硝烟&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有着"凤凰城"的美称。据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七只彩凤从风光绔丽的江南向北飞,路过大漠包围中的银川平原,最小的那只凤凰爱上了这块地方,就直飞下来。它头朝东,面对万里黄河;尾向西,直指巍巍的贺兰群峰,舒展双翼,顷刻之间就化成了一座美丽的城市。  然而,银川的景物比这传说还要美。它东面有奔流九曲的黄河,宛如慈祥的母亲,以其丰美的乳汁滋育着千里沃野。它西面有巍峨雄峻的贺兰山群峰,好像一座巨大的屏风,阻挡着戈壁沙尘和寒流。东行西去的旅人们在穿过茫茫的沙海或是走过荒凉的黄土高原之后,进入这座具有江南风光的塞上名城,看到清水悠悠,绿树成荫,蓝天明净,气候宜人,谁都会情不自禁地为其所迷醉,所倾倒。  这座美丽的城市有着一段悲壮动人的历史。自汉至唐,银川只是一座边塞小城,宋代称为怀远镇。北宋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西夏王李德明把西夏国都从西平府(今灵武县城西)迁到怀远镇,改名兴庆府,后又改称中兴府。经过西夏王朝的多年营建,这个边塞小城逐渐发展为一座宫殿恢宏、寺庙众多、规模宏伟、繁华富丽的大都市,成为西夏国的政治军事中心。  从李德明的儿子元昊正式称帝算起,西夏王朝传了十代到了末主睍的时候,正值"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雄风横扫欧亚大陆。蒙古铁骑一泻千里,势不可挡,成吉思汗曾先后数次率兵攻打西夏,都只掠城而归。公元1226年2月,成吉思汗又借口西夏迟迟不纳人质,统兵十万再攻西夏。虽然西夏的各处守将忠心竭力,守城御敌,但最终抵挡不住蒙占铁骑,被-一攻破。同年11月,成吉思汗大军直扑中兴府的北方重镇灵州城。  守城的将领是西夏名将嵬名令公,他在灵州城西黄河沿岸层层设防。然而天助成吉思汗,干里黄河,朔风成冰,蒙古铁骑冲过黄河杀将前来。嵬名令公率军迎战,西夏将士倒下一批,又冲上一批,以死相拼。终于阻住了蒙古军如潮的攻势,蒙古军开始拨马往回逃了。成吉思汗见了逃兵,不禁大怒,挥刀砍死几个逃兵,重整旗鼓,再次猛攻,这才歼灭了西夏守军。这场战争非常惨烈,是蒙古军队东征西讨所遇到的最顽强的抵抗。因而激怒了成吉思汗,他发誓要荡平西夏,于是就挥师包围了中兴府,同时派军队把外地的西夏守军各个击破。  西夏都城军民同心,坚守了半年多,到次年6月,中兴府发生地震,房倒墙塌,粮尽援绝。一座孤城再也无法守住,末主睍就派人求见成吉思汗,表示愿在一个月后献城投降。眼看成吉思汗征灭西夏大功即将告成,没想到他竟然染上重病。就在丧命之前,他立下遗嘱:死后秘不发葬,西夏国王献城投降时,将全城君臣军民统统杀光。过了不久,末主睍率文武百官前来献降,蒙古军队果然遵照成吉思汗遗嘱,将西夏君臣全都杀死,并扫荡了中兴府。这座恢宏壮丽的西夏都城毁于兵火之中,成了一片瓦砾废墟。直到几百年后,这座塞.上古城才又重获新生。&&&喀什城的香妃墓新疆南部的古城喀什位于帕米尔高原脚下,它东边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万里平沙,西面是绵延叠嶂的葱岭山脉。喀什噶尔河浩浩荡荡地从城南绕过,流向南疆盆地,造就了一片广阔的绿洲,田地肥沃、水丰草茂,是塞外著名的瓜果米粮之乡。早在两一千多年前,随着张赛通使西域,喀什就逐步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一个中抠城市和商务重镇。以喀什为中心,可南到印度、西通中亚、欧洲,东可达古都长安、通往中原内地。当时奔波在丝绸之路上的各国使者、商贾,大多结队而行,行人驮马.少则几十,多则成百上千。东来的翻越重重雪山,西去跋涉茫茫瀚海,喀什地肥水美,物产丰富,正是休整养息、补充行资的最佳地方。所以从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5世纪,这里一直是葱岭之东的商业都会。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其中香妃的故事最为动人。  在喀什的东北郊有一座香妃墓。那是一座具有民族风格的维吾尔式古建筑,掩映在挺拔的白杨林中。碧绿色的玻璃圆顶,塔楼上是一弯镀金新月。门前林木阴翳,池水清澈;院内花草萋萋,台宇井然。相传乾隆皇帝宠爱的香妃就葬在这里。  香妃是一个美丽的维吾尔族女子,名叫买木热·爱孜木,是世居叶尔羌的新疆伊斯兰教始祖派噶木巴尔的后裔。当年乾隆皇帝命令定边将军兆惠进军叶尔羌的时候,被盘踞在喀什的叛军围困达一月之久,形势十分危急。这时,香妃的叔叔额色尹、哥哥图尔都率领骑兵进击叛军的老巢喀什,使得叛军腹背受敌,非常狼狈,只好分兵去对付额色尹和图尔都。兆惠及时率军反攻,大获全胜。叛乱平息以后,额色尹和图尔都因为平叛有功而相继封为辅国公,而香妃也因家族有功而被召进皇宫。这时的香妃还是一个年轻的维吾尔族姑娘,身段苗条,大大的眼睛,脸上有一对动人的酒窝,笑起来特别迷人。尤其是她身上有一股天然的沙枣花香,走动起来,满庭芬芳,因而备受乾隆皇帝的宠爱,先由贵人升为嫔,随后又晋升为容妃。乾隆皇帝还很尊重香妃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在宫中专门为她设立一名维吾尔族厨师,允许她长期穿着维吾尔族服装。香妃的家属也一直受着优待和尊敬。后来香妃不幸得病去世,她的尸体被洒上药物,一百多人抬着她的棺木,走了三年时间才把尸体送回故乡喀什安葬。据说香妃死后有灵,被人们称为香娘娘,凡是来香妃墓拜谒求福的,有求必应,前来参观拜谒的人越来越多,香妃的美名在喀什也就越传越广。  其实,历史上确有香妃其人,这位倍受乾隆皇帝喜爱的维吾尔族妃子却并未葬在喀什。经过实地考察,证实香妃葬在河北省清东陵的裕妃园寝内。之所以在喀什有这么一座富有民族特色的香妃墓,而且如此地受人拜谒,大概是因为在香妃身上寄寓着一种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美好愿望吧。&&&华清池上的风流皇家&西安位于关中平原,古时候称作长安,"西安"是明代以后的称号。  在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中,有许多名胜古迹。你可以去到半坡村,观看原始人的生活遗址;也可以参观秦代兵马俑,从那地下的威武军阵,想见当时秦始皇扫清六合、一统天下的雄风。这里也曾是西汉的都城,留有长乐宫等遗迹,还可以领略汉武风度,荆轲刺秦、项羽火烧阿房宫、楚汉相争鸿门宴、司马迁著《史记》……自战国以来,这块土地上发生了一个个惊心动魄、彪炳史册的故事。  唐代是西安最辉煌的时期,从当时长安城的规模布局就可以看出。当时的长安城为长方形,东西长9.7公里,南北宽8.6公里,全城面积为84平方公里,比现存的城墙(明代所建)所围的面积要大10倍。城市北向11条大街,东西向14条大街,把长安城划成一块块,这在当时叫做"坊",长安城共110坊。诗人白居易就曾这样描写长安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城中槐柳成荫,各种花卉把长安城装点得花团锦簇。贵族官僚斗鸡跑马,赏花游春,长安城的繁华兴盛,使它成为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名城,东西亚的许多国家如朝鲜、越南、日本、印度等都与唐朝建立了友好关系,他们或来长安做生意;或来学习。当时的长安真是海外所向、诸国来朝,一派盛唐气象。  从唐高祖算起,过了90多年,经过7个皇帝,传到了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早年倒也英明有为,平息了几次叛乱,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开元盛世"。可江山一旦坐稳了,他就把国家大事丢给别人去处理,一个劲地寻欢作乐。唐玄宗风流好色,后宫三千佳丽他还不满足,下令太监高力士,替他四处物色美女。高力士倒也不负所望,终于找到一个美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杨玉环。只可惜这时候杨玉环已是唐玄宗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也就是说是唐玄宗的儿媳。做父亲的抢儿媳,当然太不体面。为了遮人耳目,经过安排,先让杨玉环出家当了几年女道士,然后再招进宫来。  盼了这么久的美人终于来到身边,唐玄宗自然乐不可支,没日没夜地与杨贵妃寻欢作乐,从此干脆不上朝了。为了讨杨玉环的欢心,唐玄宗还把骊山旁边的华清温泉大加扩充,改为华清宫,不时地带着杨玉环和杨氏姐妹去那里玩乐,唐玄宗就坐在凉台上饮酒听乐,让宫女服侍贵妃洗澡,看美人出浴。杨贵妃得宠,她一家都得到了好处,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还当上了宰相。有了皇帝的宠爱,杨家权大势大,一班奸臣谁都想巴结杨家。有个胡人叫安禄山,长得膘肥体壮,却很会跳胡旋舞,并因此得到了玄宗和贵妃的欢心。他虽然比杨贵妃年龄大了一辈,却硬是认了杨贵妃作干妈,由此成为唐玄宗的宠臣,做了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  安禄山早有野心,一旦兵权在握,就发动叛变。一下子就打进潼关,直逼长安。唐玄宗匆匆忙忙,带着杨贵妃一家人在禁卫军的保护下向西南逃跑。到了兴平县的马克坡时,禁卫军将士饥饿疲困,坚决不走。他们平日早已痛恨一手遮天的杨家,就起来杀了杨国忠,并逼迫玄宗处死杨贵妃。唐玄宗没办法,只得让高力士把杨贵妃牵出去勒死。禁军将士这才平息怒火,保护玄宗继续向西南撤退。虽然后来还是镇压了安禄山的叛乱,唐朝君臣又回到了长安,但唐玄宗从此永远失去了杨贵妃。  杨贵妃死后,玄宗非常伤心,经常想念她。还想入非非地叫道士作法,来使自己在梦中与贵妃相会,也终于没有达到目的。而强盛的唐朝经过这场动乱之后,伤了元气,再也恢复不了那种盛唐气象了。到了唐代末年;手握重兵的朱温强迫唐昭宗迁都洛阳,并拆毁了长安城。从此以后。长安城就失去了号令天下的首都地位,成了西北地区的一方重镇。&&&隋炀帝西宁失金娥&西宁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位于青海省东部的汉水盆地中。汉武帝时曾设"西平郡",北宋时改为"西宁州","西宁"一名就是从那时开始称呼的。  西宁地形重要,右控青海,左引甘凉,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失去西宁会影响中原的安危。因此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西宁一带的防守,汉武帝时骠骑将军霍去病西征匈奴,就以西宁为据点,大修军事要塞。汉宣帝时派将军赵充国在此屯边。西宁也是内地与西域或西藏的交通要道,唐代的文成公主与吐蕃和亲,就是经这里去的拉萨。  西宁经过历年营建,留下了许多历史古迹,再加上天然美景,因而成了一个旅游名城。当地人民总结出"西宁八景",即"石峡清风"、"金蛾晓日"、"文峰耸翠"、"凤台留云"、"龙池夜月"、"湟流春涨"、"五峰飞瀑"、"北山烟雨"。其中"金蛾晓日"尤为著名,据说还跟隋炀帝西巡有关呢。  金蛾山在西宁市西,山势雄峻。上有一方水池名叫"金蛾"。一到夏日,雨水多了,这池子就会腾起云雾。遇到天旱之年,当地百姓还会上这儿来求雨。春秋时分,山上五色斑斓的飞蛾翩翩飞舞于野花草丛之中,煞是好看。不过,金蛾山最先叫"金娥山"、民间又叫"娘娘山"。据说隋文帝时,在这一带建国的吐谷浑一度与隋朝联姻通好,结成甥舅之国。到了隋炀帝时,两国发生冲突。隋炀帝为了巩固西陲,显示自己的拓边雄心,就率大军西征。炀帝是个好色之人,在这御驾亲征之时,也不忘带许多娇娥美姬随行。随行的妃子中有一个叫金娥,她最受隋炀帝宠爱。每天行军完毕,扎营休息之时,这金娥就轻舒广袖,妙转歌喉,在隋炀帝帐下轻歌曼舞,替他消愁解乏。  一天,行军到了西宁,西征就要完成之时,隋炀帝在这山上大宴将士。酒席间,炀帝高兴,便派人去叫金娥妃子前来陪酒,君臣同乐。谁知去叫的人回报说金娥贵妃得了急病,请皇上前去察看。  听到这消息,隋炀帝先是一惊,立即起身赶到金娥帐中间疾。那贵妃起病很急,已经昏迷不省人事了。炀帝召随军太医前来救治,也无力回天。就这样,隋炀帝虽然完成了西巡的计划,却在这山上失去了自己的爱妃。隋炀帝非常伤心,派人好好安葬金娥。后来,当地的老百姓就把这山叫"金娥山",慢慢地,又演变成了"金蛾山"。&&&开封的相思古槐&开封位于黄河以南的豫东平原,古时叫大梁。五代时期的后梁政权把这里作为开封府,又定为国都。此后的后晋、后汉。后周都定都于此,称为东京。由于这里槽运方便,四方异物聚集于此,许多富商巨贾也来这里做生意,到北宋王朝定都于此时,东京已是"人口逾百万,富丽甲天下"的大都市了。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显示出了当时繁华。到了明代末年,为了对付李自成的义军围攻,官军扒开黄河大堤,水淹开封,使这个保持了几百年繁荣的古都变成了一片废墟。此后虽渐渐恢复,但因运河淤塞,开封再无昔日风姿了。  今天的开封,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城中国槐遍地。开封历经水患,黄沙遍地。为了治沙,开封人大种国槐,使这里成了槐树王国。大街小巷,各处名胜古迹都种满了国槐,到处是一片绿。每到仲秋,浓绿的翠叶之中,开放着形似蝴蝶的黄白色花,散发出诱人的芳香,使人清心爽气,格外舒坦。  开封的槐树不仅给城市带来了绿荫和芬芳,还带来了许多耐人回味的传说。开封的"系马槐"、"老药槐"都有着动人的故事,但最迷人要算开封城西朱仙镇的一棵"相思槐"。  相思槐长在朱仙镇的清真寺里,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现已如一把巨伞,亭亭如盖、据说南宋绍兴年间,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飞挥师北伐,一路势如破竹,"岳家军"的声名响遍天下。很快就打到了朱仙镇,岳飞的元帅府就设在清真寺里。这时期,金军连连溃败,宋军声势浩大,正是乘胜追击、直捣黄龙府的大好时机。岳飞每天都在这清真寺中运筹帷幄,召集军事会议,商讨进军方案。他常常一个人在大槐树下面踱步,思索抗金复国的良计。正在这举国欢庆岳飞抗金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宋高宗听信奸臣秦桧的谗言,一天之内连下12道金牌召岳飞回朝。朱仙镇的父老乡亲听到这个消息后,个个痛苦不已。这棵古槐也解人意,片片叶子滴下了泪珠,似与岳飞惜别,岳飞回临安后,被秦桧谗害下狱,随即被杀害。噩耗传到朱仙镇,父老乡亲又一次痛哭失声,清真寺的这棵古槐又一次流下泪珠。听说由于悲痛过度,这棵槐树一度枯萎了,当地人民就把这棵槐树叫做"相思槐"。  后来,明代的民族英雄于谦路过朱仙镇。听到了相思槐的故事,特意前去瞻仰,并题诗纪念:  还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  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  淡叶古刹寒积雨,青山荒冢白云多。  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英雄奏凯歌。&&&洛阳的市花&洛阳在历史上园艺花卉业十分发达,被称作百花之城。唐代诗人王维就写有"上阳花木不曾秋,洛水穿宫处处流"的诗句,宋代文人李格非也赞美"天下名园重洛阳"。这都表明洛阳是一座花园冠天下,百花争娇艳的都市。  洛阳的百花之中,牡丹最为富丽。每年的初夏时节,洛阳城中的各处园林,牡丹盛开,花朵丰满华贵,色彩艳丽娇美,把洛阳装点得十分迷人。洛阳的牡丹,既多且艳,深受洛阳人的喜爱,成了洛阳的市花。但说起牡丹花与洛阳城的这个缘分。都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唐代的女皇帝武则天即位之后,开科取士,整肃吏治,一时威仪天下。她在朝政之余,也喜欢游山玩水,赏花踏春。有一年腊月,武则天突然心血来潮,想去皇家花园游玩。她把宫廷的近侍叫来,要他们作好准备第二天游园,同时手写一诏,叫他们设一司花神坛,把诏书拿去神坛宣读。只见到那诏书写道:  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这些近侍官员一时不知所措,又不敢违抗皇命。只好照武则天说的话,把诏书拿到司花神坛前宣读。据说司花之神听到武则天的诏令,虽然实在不愿意在这寒冬腊月开放百花,但因为此时的武则天是真命天子,其威仪之盛,神人都不敢违,也只好下令百花连夜开放。然而,当百花仙子遵命连夜催花时,惟独牡丹仙子认为武则天太霸道,对这道命令不加理睬。  第二天,武则天率宫廷近侍游园的时候,见到百花在朔风之中开放,自己威压天神,非常自得。突然,她发现牡丹园中仍是一片光溜溜的枝干,没开一朵花。不禁大怒,立即下令把牡丹迁出皇家园林,贬到洛阳。牡丹仙子不卑不亢,被贬到洛阳后,照正常时节开花,而且开得更加丰满艳丽,深受洛阳人的喜爱。武则天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生气,又派人去洛阳用火把牡丹烤了一顿。想不到牡丹的生命力极强,并没有被烤死,只是根被烤黑了,花却开得更艳。当地的老百姓把这些牡丹称为"焦牡丹",同时更加喜欢牡丹了,家家户户都种植牡丹,各处园林都少不了牡丹。从此,洛阳牡丹冠绝天下,并终于成了洛阳的市花。  当然,这个"武则天贬牡丹"的故事只是一种市井趣闻。不过,就算是从长安迁到洛阳,也很难说是贬。因为在历史上,洛阳作为都城的历史也是很古老的。还在西周初年的时候,为了控制东方,周成王就派大臣周公来营建洛阳城。据说周公到东方建城时在选址问题上是很费心思的。他看到洛阳这块地方北依邙山,南望龙门,东有虎牢之险,西有函谷雄关,易守难攻,洛水、涧水流贯千里沃野,实在是块好地方。周公还用灵龟问卜,得到的也是吉兆。于是他就在这里建起一座都城。后来,东周还把京城迁到这里。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等也把都城建在洛阳,所以,洛阳有"九朝故都"之称。经过历代的营建,洛阳成了一个规模宏伟,园林优美,市场繁华的大都市。而且从历史记载来看,北魏时就有波斯、印度等国的商贾、僧人来此居住,说明洛阳很早就是一个国际性的著名都市了。&&&&上海龙华寺的传说&在上海市郊区有一座古寺,但见浮屠入云,桃李掩映,这就是著名的龙华古寺。  说起这座古寺,还有着一段动人的传说。说是三国时期,西城康居国大丞相有一个大儿子,单名叫会。他不恋富贵,看破红尘,立志出家当了和尚,人称"康僧会"、康僧会秉承佛旨,来到中华弘传佛法,广结善缘,他东游于上海,苏州一带。一日,来到龙华荡,见这里水天一色,尘辙不染,认为是块修行宝地,就在这里结庐而居。他不知道,这里之所以景致幽静不凡,是因为广泽龙王在这兴建了龙宫。广泽龙王见来了个和尚居住,心中很不高兴。一时起了恶念,要兴风起雾,掀翻和尚的草庐、把和尚吓走。可是龙王突然发现草庐上放射出一道毫光,上有五色祥云,龙王吃了一惊,他挨近一看,见康僧会神色端详,正在打座诵经。龙王听了一会儿,被和尚所诵的佛旨所感动,他不仅打消了原来的恶念,还走上前对康僧会说:自己愿望回东海去住,把龙王宫让给康僧会,用来兴建梵宇。康僧会接受了龙王的一番好意,他就把龙宫改建龙华寺,还专程赶到南京拜会吴国君主孙权,请他帮助建造佛塔,好安置自己所请到的佛舍利。就这样,在龙华寺中又建了13座佛塔,安放13颗佛舍利。  孙权建龙华塔的故事,在上海妇孺皆知。但这只是具有神话色彩的传说。从历史记载来看,龙华寺和龙华塔大概建于北宋年间。不管怎样,龙华寺是一处上千年的历史古迹,从明代时候起,"龙华晚钟"就是"沪城八景"之一。  像龙华寺这样的古迹,上海还有不少。但作为一座城市,上海还是比较年轻的。明代以前,上海还是些零散的乡镇。明代嘉靖年间,为了抵抗倭寇侵扰,修筑了城垣,渐渐地就形成了城市的规模。不平等的《南京条约》签订之后,上海成了五个通商口岸之一。帝国主义列强争相在这里辟租界,设,办工厂,把持了航运和金融。上海成了"冒险家的乐园",号称"十里洋场",但人口在不断增加,并形成了一个工业基地。  今天,上海已经摆脱了殖民地的处境。解放后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上海成了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和商业中心,并且跨入了世界超级名城的行列。&&&榕城思儿亭&福州的别名叫榕城,大概是因为福州曾经引种榕树而遍城成荫的缘故。  福州这一东南名城的地理环境令人赞叹,她依山面海,闽江纵贯全城;市内屏山、平山和乌山三山鼎峙,天风海涛,气势非凡。福州自古就是繁荣的港口城市,早在公元10世纪,这里就与越南有了海上交通。北宋时就与日本阿拉伯直接通航,到了明代,福州市舶司就曾设在福州。到了鸦片战争后,福洲就成了全国五处通商口岸之一,远洋贸易遍及世界五大洲。  有这么好的地理环境,福州自然建城很早,据说还在汉高祖的时候,闽越王无诸就在福州建都,当时称为"冶城"。唐代又在此建立福州都督府,"福州"一名就从这时开始出现。宋末的端宗,明末唐王朱聿键都在这里称帝,福州因此还两度成为帝都。  福州靠海,因而得以成为繁荣的港口城市,但也因此在历史上饱受外国侵略者之苦。明代的时候,倭寇常来沿海侵扰,这些日本海盗常常勾结奸商流氓,乘朝廷海防空虚之际,来得迅猛突然,一来就烧杀掠抢,福州人民深受其害。沿海人民奋起抗倭,保卫家园,从14世纪开始,迁延200多年,直到16世纪中叶才解决。这中间涌起了戚继光等一批抗倭名将,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福州东郊的思儿亭就记载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明嘉靖年间,倭寇经常来福建侵扰,戚继光奉朝廷的命令,率领威镇沿海的戚家军前来围剿。戚继光精通军事,英勇善战,在福建的宁德、福清和莆田一带,三战三捷,所向披靡。戚家军之所以能够屡建奇功,除了戚继光指挥才能杰出外,戚家军军律严明,军令如山也是个重要原因。  有一次,一伙倭寇流窜连江,企图进犯福州。戚继光听到消息后,就整肃三军。命令儿子戚印作先锋,率队前行,务必在第二天午时赶到某地。戚印率队急行,忽然风云突变,大雾茫茫,他怕中了敌人的埋伏就下令部队停止前进,只身一人赶去与父亲率领的大军会面。看到儿子只身前来,但部队却未带来,结果减弱了自己一方的军力,使战场形势对己方不利,戚继光非常气愤。他严格按军法办事,命刀斧手把儿子押出去斩首。这么一来,三军为之肃然一震,在战场上无不以一当十,奋勇杀敌,因而大获全胜。当部队凯旋归来时,经过戚印被斩之处,三军为之悲恸,戚继光自己也为之热泪纵横,命军士好好安葬戚印,亲自为之设祭。当地老百姓为戚公的凛然威仪所感动,就在当地修了一个亭子,取名"思儿亭",以纪念这桩事。还为此编了一首歌,歌词是:执法如山军纪明,出师矢志灭胡尘。斩子励众并为国,千秋共仰思儿亭。&&&南京雨花石的传说&南京是一座山城,又是一座江城。万里长江滚滚而来,穿城东去;群山环抱,形若矫龙。城西有座石头山,三国时东吴在此凭险修筑了"石头城",南京因此有了石头城的别称。据说蜀国丞相诸葛亮出使东吴时,曾在石头山上纵论南京地形,赞为"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由于有此地形,自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都在此建都,因此,史称"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  在这座江南名城里,山水优美。名胜古迹非常之多。城的东面傲然耸立着苍翠的钟山,在钟山的南麓,是雄伟庄严的中山陵。旁边还有千年古刹--灵谷寺。城西有绵延的清凉山,山上有著名的清凉寺和依山而筑的"石头城"。南京的水也好,号称江南第一名胜的莫愁湖和玄武湖就兼有人工和天然之美,正如诗句所说:"水上荷花堤上柳,半城山色半城湖"。  不过,南京城中令游人印象最深的常常要算中华门南的雨花台,而雨花台的出名又是借助于雨花石。这些雨花石晶莹圆润,玲珑剔透。红的似玛瑙,绿的如碧玉,捡上几颗回家,放在花钵中,盛上一些水,丽石清水相映,显得格外美丽,这美丽的雨花石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呢。  那还是南朝梁代的时候。有一个和尚,法号云光,他自幼出家,虔心礼佛,立志要劝世人向善,解救百姓劫难,就四处云游,讲解佛旨。当时佛教传进中国不久,信众还不多,云光每到一处开讲佛法时,听众都寥寥无几,云光开始有点泄气了。有一天傍晚,云光正坐在路边叹息时,突然面前出现了一个老太婆,她送给云光一双麻鞋,叫他穿着去四处传法,鞋在哪里烂掉,就可以在那里安顿下来时常开讲佛经。老太太说完话就突然不见了,云光明白这一定是菩萨在指示他要四处传法,不辞辛苦。  云光不知走了多少地方,脚上的麻鞋总穿不烂。一天,他来到南京城的一座石岗子上,麻鞋突然断烂了。他就在石岗上停下来,广结善缘,开讲佛经。开始听的人还不太多,讲了一段时间后,信众就越来越多了。有一天,他宣讲佛经的时候,讲得非常好,一时感动了天神,天空中飘飘扬扬下起了五颜六色的雨。这些雨滴一落到地上,就变成了一颗颗晶莹圆润的小石子。由于这些小石子是天上落下的雨滴所化,所以人们称之为"雨花石",而把云光讲经的石岗子称作"雨花台"。  朋友,当你到南京一游的时候,千万别忘了去雨花台看一下,也许还能捡回几颗逗人喜爱的雨花石呢。&&&苏州五人墓&在长江三角洲的千里沃野之上,有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这就是江南古城苏州。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苏州之美,不仅在于其自然景观,也在于其精心的人工培养。苏州是平原河网地区,湖泊罗列,河道纵横。西可通太湖,东南则有阳澄、金鸡、独墅等湖群。京杭运河绕城而去,把许多纵横的小河道联缀成网。  因此,苏州自古就有"水城"的雅号。元初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苏州,见到这一水城的风貌,十分欣赏,把它与意大利著名的水城威尼斯相媲美,誉之为"东方的威尼斯"。  苏州又是一座美丽的园林城市,市内大大小小的园林有180多处,千姿百态,精巧诱人,真乃"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幽"。苏州的园林虽然面积颇小,但藏而不露,疏朗相宜。以各种园林技巧来扩大这"咫尺天地",达到移步换景的效果,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其中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狮子林四大名园,代表了我国园林建筑极盛的元、明、清时的风格,在世界的园林艺术中也是不可多得的瑰宝。  地灵则人杰,江山娇美,则才子佳人辈出。苏州湖山毓秀,风物清嘉,自古以来名士极多。唐代诗人陆龟蒙、皮日休,宋代文人范仲淹,范成大,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戏曲家李玉,更有妇孺皆知的"风流才子"唐伯虎都是在这块土地上成长起来的。然而,苏州民风并不就是缠绵婉秀,在历史上亦多"慷慨激昂"之士。  那是在明代晚期,朝政腐败,以魏忠贤为代表的宦官专权,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民怨那天。江南一带的东林党人,结社讲学,激扬正义,评议朝政,反对阉党,代表了当时的民心所向,"天下学者,皆以东林为归"。有个东林党人叫周顺昌,他为官清廉,深得民心,解官归田后,仍然一身正气,得罪了太监魏忠贤。因此,魏忠贤就下令他的爪牙苏州巡抚毛一鹭逮捕他。当巡吏来到周顺昌家里捕人的时候,民众几千人围观,纷纷指责阉党暴虐。当周顺昌被披上囚服,带枷而行时,众人一齐呼冤叫屈。巡吏拿出刑具,掷在地上,威胁说谁再喊冤,将给以严惩。这时,群情激愤,悲声动地。围观的人中走出一位叫颜佩韦的,拦住捕吏,表示愿以身代替周顺昌。巡吏恼羞成怒,拔剑就砍。旁边的几个老百姓叫杨念如、沈扬、马杰、周文元的也一齐拥出,夺取巡吏武器,大骂阉党,一时形成了万民参加的反抗闭党强暴的斗争。事后,魏忠贤派兵前来镇压,为了不株连他人,颜佩韦、杨念如等五人挺身而出,慷慨就义。正如东林党人张溥后来所写的《五人墓碑记》中描写的:"五人之当刑也,意气阳阳,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五位义土死后的第二年,魏忠贤就垮台了,这一冤案得以昭雪。苏州城的百姓就捣毁了魏忠贤的生祠,并在其地重新安葬了五位义士,立碑纪念。这就是座落在苏州城外虎丘旁边的"五人墓",墓前的石坊上还写有四个大字:义风千古。忠贤的生祠,并在其地重新安葬了五位义士,立碑纪念。这就是座落在苏州城外虎丘旁边的"五人墓",墓前的石坊上还写有四个大字:义风千古。&&&杭州城的明珠&波光激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将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东坡的这首咏西湖的名诗,以越地的美人来比越地的美景,风物人情融为一体,写出了西湖的"秀美"的特点,使杭州西湖的美名传遍了天下。  西湖,是因为处于杭州城西而得名。从历史来看,杭州城与西湖是分不开的,西湖就像一面巨大的明镜,把杭州城的历史映在其中。  秦代的时候,在杭州设置了钱塘县。这钱塘县的县治就是杭州城的前身。隋唐时期,这里就称为杭州,人口逐渐聚集,成为东南地区的一大都会。为了改善用水和环境,杭州的官民就开始治理西湖。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时,就率领百姓修筑了一道长堤,增加西湖的蓄水,这条长堤就被后人叫做白堤。五代十国时在这里割据的吴越王钱鏐也曾督促军民疏浚西湖,修筑城池。宋代的大文学家苏轼在杭州做通判时,在疏浚了西湖之后,又在湖心建筑了一道长堤,堤上还修了六座石桥。这道长堤被后人称做苏堤。南宋时期,赵家王朝偏安于东南一隅,把杭州做为国都,不思收复北方失地,只知道大兴土木,修筑宫殿楼阁。虽有岳飞这样的精忠报国的良将,却听信谗言,加以陷害。西湖边上的岳坟就是这段历史的见证。  总之,西湖的历史就是杭州的历史。西湖成了杭州城的标志。由于几千年的修整,西湖已成为世界闻名的风景胜地。苏堤、白堤把西湖分成大小不等的外湖、内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等五个部分。外湖是主体,其中有三潭印月、湖心亭、阮公墩三个小岛鼎足而立。如果荡舟其中,尽可以远眺雷峰塔夕照,近赏苏堤春晓,再加上断桥柳色、越女笙歌,西湖简直是人间仙境。  人们要问,西湖为什么这么美呢?光回答说是历代官民的辛勤修建尚不能使人满意。还因为当地的老百姓编出了许多动人的神话传说,使得西湖美景更增添了一道神奇的色彩。  据说,古时候东海有一条玉龙,它与天目山的凤凰相识。它们一起在宝石山找到了一块晶亮的白玉。于是,凤凰就用嘴啄,玉龙就用爪抓,终于把这块白玉琢成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这消息传到王母娘娘那里,她一时起了贪心,就派天兵天将把这颗明珠抢走了。后来有一天,凤凰和玉龙看到天上有一道金光,原来是王母娘娘手托着那颗明珠。凤凰和玉龙见了,就飞去争夺,王母娘娘一惊,两手一松,明珠就从天上掉了下来,变成了亮晶晶的西湖,而玉龙和凤凰则变成了湖边的玉龙山和凤凰山,日夜守护着这颗杭州城的明珠。&&&宁波姑娘尽封王&在宁波,凡是姑娘出嫁,都可以乘坐五鹤朝天的八抬大轿,新嫁可以穿戴凤冠霞披。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这种礼遇只有王侯之家才能享受。为什么宁波女子如此特殊,能享受如此高规格的待遇呢?说起来还有一段故事。  宋朝建炎年间,金兵大举南犯。宋高宗赵构匆忙南逃。到宁波时,已经非常狼狈,只落得只身一人,金兵在后紧追不舍。赵构奔到一处晒谷场上,场上有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坐在一只大空箩筐上,边纳鞋底边照看稻谷。赵构看看后面尘土飞扬,金兵马上就要追过来了,就急忙对姑娘说:"大姐救命!"年轻的姑娘见状急中生智,将赵构藏入空箩筐中,然后又坐上去从容不迫地纳着鞋底,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似的。  一会儿,金兵过来了,问姑娘看没看见一个穿黄袍的人经过这里。姑娘不慌不忙地指着前边的一条岔道。对金兵说那个穿黄袍的人往那边跑过去了,金兵一听急忙往那边追了过去。看看金兵走远了,姑娘起身放出箩筐底下的赵构,对他说:"你穿这身黄袍太显眼了,我给你找身衣服换了吧。"说完回屋去取了一套她父亲的衣服给赵构换上。赵构非常感激,又见姑娘貌美如花,不觉动了心。对姑娘说,"我是当今皇上,谢谢你的救命之恩。等我回朝以后定派凤辇来接你,封你作贵妃娘娘,同享荣华富贵。"姑娘又惊又羞,没有答话。赵构又问:"他日派人接你,以何为凭?"姑娘说:"这好办,我家门前有一堵黄泥墙,我在腰间系一条白花围裙。"  赵构逃到临安以后,建立了南宋王朝,就派人前来接那位姑娘。可是钦差到宁波以后,发现家家门前都有一堵黄泥墙,每个姑娘都腰系白色印花围裙。查了许久,没办法找到赵构要的姑娘,只好回临安复命。赵构接不到那位姑娘,心中非常想念,又想笼络民心,显示皇恩浩荡,就下了一道圣旨:宁波姑娘出嫁,都可以享受王侯礼遇。慢慢地,这在宁波就成了代代相传的风俗。  宁波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港口城市,处于宁绍平原东部,余姚江、奉化江和甬江三江汇合处。由于水运方便,宁波发展得很早。唐朝以后,宁波就已"海外杂国,贾舶交至",成了"陶瓷之路"的起点。宋室南渡以后,宁波又一次大发展。而且随着经济繁荣,文化事业也逐渐发达,明代开始的天一阁是海内外闻名的江南藏书楼,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古籍。今天,宁波又是沿海的开放城市之一,将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越王台与浣纱石&绍兴市处于浙东宁绍平原中心,北濒水天浩渺的杭州湾,东与宁波海港相接,西隔钱塘与杭州相邻,南望千岩竞秀的会稽山区,是一个江南文化名城。  在绍兴市区龙山东南麓有一处石台叫越王台,这是纪念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雪耻的事迹的。而在绍兴市诸暨县城南苎罗山东麓则有一块浣纱石,据说是当年西施浣纱的地方。这两块岩石的名称中包含着同一个故事。  当年吴越相争,吴王夫差率大军灭掉了越国,越王勾践被迫投降。吴国老臣伍子胥劝夫差杀掉勾践免除后患,夫差不听,而是志得意满地把勾践夫妇带回吴国去给他养马扫地。越王勾践在吴王宫中含着忍辱干了三年,又买通了夫差身边奸臣为自己说好话,终于让夫差把自己放回了越国。  勾践回国之后,时刻不忘报仇雪耻。他把都城从平阳迁到绍兴这里,起用文仲、范蠡等贤臣,鼓励生育,发展经济,使越国人口越来越多,国力越来越强。他一方面鼓励百姓种桑养蚕,增加税收,一方面打造兵器,操练兵马,为了蒙蔽吴王夫差,勾践就利用夫差好色的特点,在越地广选美女,送给夫差以作越国在吴的耳目。  然而越王勾践选出的美女虽然不少,但都称不上是绝色。因为吴国美女也很出名,要想能迷住吴王夫差的心,那非得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才行。为此,勾践继续在越国选美。  当时,在绍兴城西有个芒罗村,是一处山清水秀的山庄,青葱茂密的桑林之中,一条小溪蜿蜒流过。溪水西边有一户施姓人家,父亲打柴,母亲养蚕,家有一个女儿叫施夷光,因为家住村子西边则被当地人称为西施。  西施姑娘长得貌若天仙,而且聪明伶俐。她很孝顺父母,每天起早摸黑到溪边浣纱。过路的人看到西施,都会停下来多看几眼,渐渐地西施的美貌就出了名。据说当时诸暨县的县太爷有一个女儿叫蓝娃,也长得如花似玉。蓝娃听说了西施的美名之后很不服气,就穿上自己最美的衣服,戴上最好看的首饰,带了个婢女来找西施比美。当她走进桑林来到溪边的时候,正好碰上了浣纱的西施,蓝娃立刻被西施的美貌惊呆了,承认西施比自己美得多。蓝娃就把这事告诉做县太爷的父亲,那县太爷马上又把这个消息报告给了越王勾践。  勾践立即派人把西施接来,果然是光彩照人,风流妩媚。勾践大喜,他又派人教西施歌舞及宫廷礼仪,西施十分聪明,一教就会。于是,越王勾践就派人把西施及另外一些美女送给吴王夫差。大差见了西施之后,喜从天降,他不知道这是勾践的美人计。于是大兴土木,修建亭台楼阁,成天与西施在宫中寻欢作乐,再不理朝政。这一来,吴国的国力衰竭了。越王勾践见报仇雪耻的时机已经成熟、立即率领大军,一举灭了吴国。这一次是夫差作了俘虏,他求勾践放自己一条生路,勾践根本不理,毫不迟疑地把夫差杀掉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故事,而在助越灭吴的过程中,美女西施还有一份功劳呢。&&&鹭洲雄风忆延平&海港城市厦门是闽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这里气候宜人、风光秀丽,素称"海上明珠"。据说古时候,这里是白鹭栖息之地,因此厦门又称为鹭岛、鹭洲,厦门与鼓浪屿之间海峡又称为鹭江。在明朝的时候,江夏侯周德举奉命在这里建城,称为"厦门城",取意"大厦之门",这名字耐人寻味、含意深刻,从此就流传下来了厦门是个海滨游览城市,名胜古迹众多。有"海上花园"鼓浪屿,有千年古刹南普陀,有胡里山的炮台遗址,还有著名侨乡集美镇,天风海涛,山水迷人,是海内外游客所向往的地方。  在鼓浪屿的东北端有一座巨大的石像,那是一个将军披甲按剑、迎风而立,雄视万里海疆,这就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像。郑成功在厦门经营多年,留下了水师操练台、屯兵寨、演武厅等许多遗迹,水师操练台遗址的巨石上所刻的"闽海雄风"四个遒劲刚健的大字,据说也是郑成功的笔迹。  郑成功原名郑森,是福建南安人。1624年出生于日本,7岁回国入南京太学,很受南明皇帝的喜爱,被赐姓朱,封为"延平王",人们又称他为"国姓爷"。他对南明王朝忠心不二,当他的父亲郑芝龙率大军降清的时候,郑成功率部分将士出走,在海上誓师抗清。但他此时还没一处地方可以安身,就接受了部将的建议。准备夺取厦门作为基地。当时驻守厦门的是定远侯郑联,这是一个贪图享乐、好色嗜酒的人。平时欺压百姓,在万石岩为自己建立生祠,因此郑成功率军进驻之后,厦门的百姓非常高兴。但要想在这里长期立足,还得彻底解决郑联。于是,郑成功在中秋节的第二天前去拜访郑联试探虚实,只见郑联喝得酩酊大醉,有失常态。郑成功当机立断,周密部署,就在郑联夜半还府的路上,用伏兵把他杀死,迅速巩固了郑成功大军在厦门的地位。  郑成功在夺取了厦门之后,改名为"思明州",表示自己抗清复明的心志。他在这里屯集粮草,操练军队,讲文习武,把厦门建成了北代抗清、恢复明室和东进驱夷、收复台湾的坚强基地。&&&南昌膝王阁上的珍珠&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彩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这是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诗序》的开头一节文字,对滕王阁所处的南昌一带的地理人文作了描述,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气势不同凡响。  据说,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王勃还只有14岁。当时他父亲在江苏六合做官。王勃在一个秋天乘船去看望父亲,在途中听到一个消息,说是一个姓阎的洪州督都将滕王阁修缮一新,将于第二天宴集各地高人雅士,饮酒赋诗。王勃出生于书香世家,文思敏捷,才华横溢。他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兴奋,急于要去参加这个宴会,以显露自己的才华。可是王勃当时所处的地方离南昌相距两天的水路,无论怎样也是赶不上这个宴会了。王勃还是不死心,催着船夫连夜出发,赶往南昌。也是老天照应,那一夜都是满帆秋风,加上是顺江而下,两天的水路竟然一夜走完。第二天,阎都督大宴宾客的时候,王勃竟也及时赶到。  席上都是些高级幕僚和文人雅士,他们看到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也来赴会,感到非常惊奇。阎都督对王勃也没在意,把他安排在一个偏僻的角落里。  宴会开始了,酒过三巡,阎都督就让人送上纸笔,请客人们即席赋诗作文,抒写眼前的良辰美景,纪念这次盛会。满堂的宾客都相互推让,只有少年王勃毫不犹豫,上前接过纸笔,略一运思就写了起来。王勃每写几句,就有人送给商都督审阅,阎都督开始还认为这个少年不知天高地厚,可等他一读到送上来的文句时,竟忍不住连连赞好,喷喷称奇。此时王勃正写在兴头上,神采飞扬,笔走龙蛇,只见他写道: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诸,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间间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舶。虹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斑斓华丽的文辞,滔滔如长江之水的气势,令满座高人赞叹不绝。阎都督更是高兴无比,王勃刚一写完,他立即叫人把这篇文章抄好,挂在膝王阁上,供众人欣赏。  后来,王勃在一次出海时失事而死,时年25岁。这位天才诗人死得过早,令世人遗憾。他留下的这篇字字珠玑的文章却广为传诵,使南昌膝王阁声名远播,成为人人想去观瞻的江南名胜。一千多年来,文以城传,城以文名。在南昌这一东南名城中,膝王阁已是第一名胜,而王勃的(膝王阁诗序)则是这一江南名楼上的一颗璀璨的珍珠。&&&瓷都传奇美人醉&一提起中国的瓷都,谁都知道是江西的景德镇。这个山黛水碧、景色幽丽的江南山城,简直是瓷的世界。这里有五代时就兴烧的湖田古瓷窑、黄泥头古瓷窑等遗址,还有明代的瓷器街;且不说掩埋在地下的古瓷精品,就是陶瓷馆和陶瓷历史博物馆中的历代陶瓷样品就已令海内外游客赞不绝口。走在景德镇的大街上,可以看到什么都是瓷。有造型各异的瓷器装饰房子;走进房间,有瓷凳和瓷桌;沿街商店里更是摆满了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的瓷器。俗话说"中国陶瓷甲天下,景德镇陶瓷甲桂林",这个有2000多年历史的制瓷古镇,经过一代代能工巧匠的摸索改进;制瓷工艺已是名冠天下。青花、粉彩、玲珑以及颜色釉等四大传统名瓷一向被人们视为瓷中瑰宝,其他如古彩、薄胎、瓷雕等也都是巧夺天工。  景德镇人做的是瓷,用的是瓷,想的也是瓷,不仅留下了数不清的古瓷珍宝,也留下了许多关于瓷的传说,"美人醉"就是这众多动人的传奇故事中的一个。  话说从前有个皇帝,他有一只玉杯。这只酒杯晶莹碧透,白中泛红,看上去犹如美女醉酒后的香腮。因此,这只玉杯被称为"美人醉",皇帝老爷十分喜爱这只玉杯,把它视为宝中之宝。这个皇帝由此产生了一种嗜好,每天都要与皇妃们一起饮酒,就用这只"美人醉"王杯,每一次都要喝得皇妃们一个个脸色如同"美人醉"杯一样艳丽,才肯罢休有一次,皇帝不小心将玉杯跌碎了,他非常懊恼,就叫大臣们想尽一切办法造一只同样的王杯来,并把这事交给了主管瓷业的官员潘某。这个姓潘的官员想到景德镇的瓷器白如玉,那一定也能烧出红如玉的瓷器来。于是就带着圣旨来到景德镇,督促瓷工们烧制皇帝要的红玉杯,并下了一道严厉的命令,如果3个月内烧不出跟"美人醉"一样的杯子来,就要将瓷工们全部处死。  瓷工们只得硬着头皮去试烧,可烧了一窑又一窑,就是烧不出这种白里泛红的瓷杯来。眼看3个月期限就要到了,大家忧心如焚,可又毫无办法。瓷工中有个姓梅的师傅,他有个女儿叫梅英。她也很为父亲及瓷工们焦急。有天晚上她做了一个梦,梦中一个白胡须老人告诉她,城南老虎山上有种红釉泥,用它可以烧成红玉杯。第二天,梅英就一个人进老虎山去寻找红釉泥。她走啊走啊,鞋子磨烂了就打赤脚走,脚磨出了血,一脚踩下去,脚印都是红的。梅英也不顾,几天之后竟累死在山上。  梅英的父亲发现女儿失踪以后,非常着急,请瓷工们帮助一起寻找。他们找啊找啊,终于找到了梅英的尸体。他们非常悲痛,就在梅英死的地方挖个坑,好安葬梅英。说来也怪,他们挖坑的时候,竟挖出鲜红如血的釉泥,于是把这些釉泥带回去,掺在白色的釉浆中,再涂在瓷坯上,经高温一烧,终于烧出了白里泛红的瓷杯,比皇帝以前的"美人醉"王杯还要好看。  那位姓潘的官员高兴万分,急忙把这杯子献给皇帝。皇帝也高兴,立即给潘某加官晋爵。瓷工们虽然逃脱了被杀的厄运,却为梅英姑娘的死而伤心。他们另造了一只同样的杯子,用它来祭梅英姑娘。与皇帝把这杯子称为"美人醉"不同,瓷工们称之为"美人祭"。&&&江陵古战事&在富饶的江汉平原上,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古代文化名城,它就是江陵,江陵古属荆州,三国时的名相诸葛亮就说过:"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也。"这是说,荆州这块地方是水陆交通的中枢,北可上中原,西经三峡直达巴蜀;南下可达同庭湖而通沉湘;沿江东下则可直达繁华富庶的吴越之地,这是兵家必争的英雄用武之地。正因为江陵的地理位置如此重要,所以早在春秋战国时楚国就把这里作为国都。据说当时的江陵城,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3.5公里,总面积为16平方公里,约为今天的江陵城的三倍。这里物阜人丰,是当时江南的经济文化中心。许多名人学者如孔子、墨子、庄子、许行、屈原、宋玉,汉代的司马迁,晋代的陶渊明,南北朝时的庾信,唐代的张九龄、李白、杜甫、元稹、刘禹锡,宋代的苏轼、陆游,明代的袁宏道、张居正等都在江陵留下了足迹。  据说,蜀国君主刘备曾接受诸葛亮的先取荆州立足,再取益州立国的建议。在赤壁之战后,向孙权借了荆州以暂时安身。后来,刘备率军攻取了西川,就把荆州交给大将关羽镇守。孙权也是个英明有为的君主,他在刘备取了西川之后,就多次派人索取荆州,刘备以种种借口,拖延不还。"两国关系不断恶化,孙权盟发了派兵夺取荆州之心。但一想到镇守荆州的蜀将关羽的时候,就不禁心中发愁,因为关羽是一名智勇双全的猛将,硬攻强打是占不了便宜的。幸好他手下也不乏深谋远虑之士。大将军吕蒙就献计说,关羽为人骄傲,宜用骄兵之计,待他骄傲轻敌之时,再乘机攻取。正好这时关羽出征在外与曹魏的人马作战,连连取得胜利。虽然关羽的义子关平一再提醒关羽要提防孙吴军队在后方偷袭,但关羽听不进去,全不把吴军放在眼里。吕蒙于是派军士乔装改扮,骗过了蜀军的哨所,偷袭了荆州,守城蜀将糜芳投降。关羽得知这个消息后,急匆匆地率军回攻,又中了吴军的埋伏,终于败走麦城,为吴军所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关公大意失荆州"。就是由于关公丢了荆州,削弱了蜀国的实力,使得诸葛亮在《隆中对》里提出的分两路从祈山与荆州出兵攻打北魏,恢复汉室的计划落了空。据说当时关公率军回救江陵的时候,探得糜芳已降,一气之下,把身上披的战甲掷在山上,江陵城郊至今还留有掷甲岭的名胜。,一气之下,把身上披的战甲掷在山上,江陵城郊至今还留有掷甲岭的名胜。&&&&&龟蛇故事说武汉&武汉地处华夏腹地,三镇鼎立,江汉汇流,素称"九省通衢",其名胜古迹非常之多,大大小小有好几十处,其中龟山与蛇山最为著名。  龟山不高,山势却雄,拔地而起,矗立在江汉合流的地方,宛如一架巨大的屏风,隔在汉口与汉阳之间。山上有禹王宫十关王庙以及桃花洞等风景点。而与龟山隔江相望的蛇山则是另一番气象,它蜿蜒起伏,绵亘十里,把武昌分成山前山后两个部分。东边有珞珈、胭脂等山峰;西面有长江如带,环流而来;南有紫阳湖,杨柳葱翠;北面是天兴州,绿茵如画。万里长江滔滔而来,滚滚而去,龟蛇二山夹江而峙,恰如一道雄关。长江大桥宛如一道彩虹,凌空飞渡,把龟蛇二山联成一体。  奇山必有异同,龟蛇二山就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龟山上面之所以有座禹王宫,是因为远古的大禹在这里治过水。据说大禹王率领一班神将在这里疏浚河道,"黄龙曳尾于前,玄龟负青泥于后"。可大禹在这里治理疏浚了一段时间后,江汉之水并未平息,还是四处泛滥。大禹就向山神请教,山神告诉他这里有一个水怪,治水必先除怪。大禹听后就命令身边的神将下河捉怪。只见江中波涛如山,天空雷鸣电闪,随着一声巨响,一个大怪物跃出水面,只见它雪牙金爪,满头赤发,看上去像个大猕猴。那水怪乘风驾雾,力敌九象,眼看神将就要抵挡不住了。大禹身边的灵龟大将腾空一跃,身躯变得硕大如山,向那怪物压去,把怪物紧紧压在水底。这时,风停雾散,晴空万里,江水滔滔顺流而去。水患终于平息了,而大禹身边的灵龟大将就化成一座大山,永远镇守在江边。  龟山是大禹治水而来的,那么蛇山呢?据说蛇山也是治水患而成的,只是治水的不再是大禹,而是两个美丽的仙子。  很久以前,长江中住了一条独龙,它常常兴风作浪,掀翻过往船只,并把船工们一个个吞下肚去。有一天,两个仙子步出了南天门,俯看人间,看到了毒龙作恶的场面。两个仙子非常气愤,就化成两只仙鹤,在长江上为过往船只导航。这一来就惊动了毒龙,它仔细一看,发现两只仙鹤是两个仙子变的,就想降眼仙女,霸占为妻。于是,恶龙腾出水面,伸出龙爪向仙鹤抓去,两只仙鹤与毒龙斗打起来。仙鹤你来我往,灵巧机智,啄瞎了毒龙的两只眼睛,还啄断了毒龙的脖子。这条凶恶的毒龙终于僵死在地上,化成一道长长的山岗,这就是蛇山。而那两只仙鹤,则在为民除害之后又飞返天庭,永远过着逍遥的神仙生活,当地的老百姓为了纪念两位仙女为民除害,就修了一座黄鹤楼,感谢仙女的义举。&&&吴主马跃逍遥津&爱看《三国演义》的人大概都会记得第六十七回"张辽威震逍遥津"中的故事,那就是张辽勇闯吴营,吴主孙权单骑逃脱的一次战争。三国时期,曹操雄霸北方中原,孙权割据江东,江淮之间长期成为魏吴对峙的战场。孙权以建业为都城,在巢湖入江的濡须水口建立军事要塞,作为北伐中原的据点。而曹操则经营淮南,把合肥建成抗吴的前哨阵地,魏吴双方的步车水师在这一带多次展开战斗。曹操曾多次率大军南下,直逼濡须口,孙权也曾由濡须口统领水陆大军北上围攻合肥。由于双方军力相当,都没能占到对方的便宜。  公元215年,曹操调集全国军队,亲自出马西征汉中,只留下张辽、乐进与李典等将领率7000人守卫合肥城。吴主孙权探得这个消息后,认为魏军主力西征,合肥一带的守备必定薄弱,正是天赐的攻城良机,于是统领马步水兵10万余众,浩浩荡荡杀奔前来,一下子把合肥城围得水泄不通。守城的魏兵、看到吴军漫山遍野,己方援军无望,不免有些心怯。守城的主将张辽说:"眼下敌众我寡,主公远征在外,只有拼死一战,方可保住合肥。"于是就从7000将士中选了800名慓悍善战的壮士,组成敢死队。等到围城的吴军斗志松懈的时候,魏军大开城门,张辽自己一马当先,率800敢死队间进吴营,叫杀连天。吴军一时措手不及,被杀得大乱,魏军敢死队个个生龙活虎,所向披靡。在乱战中,张辽指挥800壮士直向吴营中军杀来,吴军兵败如山,孙权知道情况不妙,只得上马逃跑,暂避敌人锋芒。张辽发现了逃跑的孙权,就催动部下死命追赶。孙权的座骑是千里神驹,不久就把张辽等人甩在了后面,很快来到了逍遥津。糟糕!渡桥已被魏兵折毁,回头一看,张辽等人正如狼似虎地追了上来,孙权心想这次恐怕只有死路一条了。这时、对岸来了一支接应的吴军,为首的将领大喊:"主公不必心慌,把马退后些跃过来!"孙权到底不愧是一代豪杰,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立即镇定下来,勒马退后10步,催马前奔,连人带马跃过了3丈多宽的河面。张辽等人追到时,无法渡河,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孙权逃去,但是吴军的围攻却也土崩瓦解了。  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合肥,逍遥津就是合肥市东面的一条小河。东汉末期,合肥就已经是东南地区的一大名城了。合肥南有施水,西有淝水,北有施水支流,东有逍遥津,四水环绕,水运特别发达。经过楚国至秦汉的营建,到东汉末时。合肥成了千帆林立、商贾辐接的商业集散中心。只是从三国时开始,这里战争不断,市面开始萧条。到了南北朝时期,梁朝豫州刺史韦睿为了战胜北魏,以堰淝水灌合肥,这座千年古城成了一片废墟。隋唐以后,合肥改称庐州,市政慢慢恢复。今天的合肥已作为安徽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而跃身于中国名城之列。&&&&&晋明帝芜湖巧脱身&鸠兹北面识舟亭,天际归帆望沓冥。  松竹阴中孤塔白,楼台缺处数峰青。  赭山人去生春草,江水潮回没旧汀。  更忆于湖玩鞭迹,吴波不动客扬舲.  上面这首诗是清代诗人王士祯的《江行望识舟亭》,诗中的"鸠兹"、"于湖"是芜湖的旧称。诗歌的每一联写芜湖的一处景色或名胜古迹:首联写的芜湖北面的识舟亭;颈联写的是"芜湖八景"之一的"赭塔晴岚";颔联写的是芜湖名胜赭山,相传古代楚国的铸剑师干将曾在这附近铸剑;尾联写的也是"芜湖八景"之一,号称"玩鞭春色"。"玩鞭"就是玩鞭亭,是宋代人为纪念晋明帝司马昭遗鞭脱险的故事。  据说东晋太宁二年(公元324年),晋朝的大将军领荆州牧王敦预谋反叛。这个消息被晋明帝司马昭知道了,他不动声色,穿上便衣来到芜湖察访。当时王敦正在午睡。梦见日环其城,惊醒过来。王敦从梦的预示推想晋明帝司马昭可能来了,于是派了6名心腹军士骑马前去搜捕。晋明帝看到有人追来,急忙飞驰而去。马在路上拉了一堆粪,晋明帝为了迷惑追兵,就用冷水浇凉了马粪。这时又看到旁边有一个卖食品的妇人,一晋明帝急中生智,走上前去把自己的那根七宝马鞭交给妇人,对她说:"后面有骑兵追来,就把这马鞭给他们看。"晋明帝说完之后就拜谢而去。不一会儿,5个追兵赶到,问这妇人看没看到有人骑马逃去,那妇人倒也机智,说有个人骑马路过这里,还留下了一根马鞭,人已去了许久了。妇人说完就把马鞭交给那5名士兵。看到这宝鞭璀璨耀眼,5名军士争相传看,爱不释手,耽误了追赶的时间。其中有名士兵又发现了路旁的马粪冰凉冰凉,认为晋明帝已经走得很远很远了,便不再追赶,回王敦帐下去复命去了。晋明帝脱险之后,等到王敦病重。军心涣散之时,下令讨伐,打败了王敦。晋明帝司马昭遗鞭脱险,机智过人的事迹就这样在当地留传开来。  从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出,早在晋代的时候,芜湖就已是一方重镇了。因此,正像王士祯的那首《江行望识舟亭》所体现的,芜湖的名胜古迹非常之多。但是,芜湖的自然景色也是很美的,它襟江带湖,既有赭山、神山及大、小荆山这样的名山,也有镜湖、九连塘、马塘。河塘及大荷塘等景致各异的湖泊。芜湖地处江南水乡,物产丰富,人称"近海鱼盐富,濒淮粟麦饶"。到了近代,芜湖被辟为通商口岸,大米贸易尤其兴盛,"堆则如山,销则如江"。成了与九江、长沙、无锡齐名的全国四大米市之一。而水陆交通的发达,又使这个风光明丽的江淮古城成为安徽东部的交通枢纽和旅游热点。&&&曲阜孔府诗礼堂&山东省的曲阜是一座顶顶有名的城市。当然,曲阜的出名是因为它是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的家乡,著名的孔府、孔庙和孔林都在这里。不过,曲阜是一座学风很盛的文化城,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就有诗赞云:"至今齐鲁遗风在,十万人家尽读书。"早在孔子以前,曲阜就很出名,春秋时鲁国都城就建在曲阜,上古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有三个就在这定都,那就是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以及少吴氏。春秋末期,鲁国文化教育发达,孔子首开私人讲学之风,"弟子三千,贤人七十",其影响遍及中原,曲阜成了当时的一个文化教育中心。因此,作为一个风格独特的文化城,曲阜有着很深远的历史根基。  在曲阜城中央,有一处庞大的建筑群,这就是仿皇宫之制的孔庙。在孔庙建筑群内有一座富丽的厅堂,名曰"诗礼堂",据说是当年孔子教儿子孔鲤读《诗经》学《礼记》的地方,后来成了给赴曲阜祭孔的帝王讲经和演习礼乐的专用场所。在这里发生过不少悲喜酸甜的故事。公元1684年,清朝康熙皇帝赴曲阜祭孔,孔子的第64代孙孔尚任受族人推荐,被选为皇帝的讲经官。后来讲经需要两人,孔尚任又拉了族兄孔尚铲作助手。为了给皇帝讲经更出色,兄弟二人反复预习礼仪。那天,兄弟二人来到诗礼堂,孔尚任一抬头看见了堂上挂有杜甫的一联名诗"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禾"。孔尚任心中大喜,拉住孔尚铲的手就说:"我们要做官了!"孔尚铲闹不明白,问是怎么回事。孔尚任指着杜甫的对联说:"那不是好兆头吗?前面一句暗喻我们给皇上讲经,后面一句是说咱们官运亨通,官至六品以上。"原来清初对官服有规定,六品以上的官员的衣服胸前得有白鹭图案作装饰。正如孔尚任所料的那样,孔尚任兄弟的讲经深得康熙的欢心。康熙听完后当即降旨,破格提拔孔尚任兄弟为国子监博士,官至六品,几年之后,孔尚任还被提升为户部员外郎。  孔尚任虽然做了清朝的官,但思想心情极为矛盾。此时高明朝灭亡尚不远,他心中还有怀念前朝的心绪。因此,孔尚任在做官之余,还写了一部剧本,他呕心沥血十几个春秋,三易其稿,写成了《桃花扇》。这个悲剧通过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悲欢离合,反映了明末的社会动乱。剧中反映了民族气节,因而得罪了满清皇朝,孔尚任最终被罢了官。这位在诗礼堂讲经而发迹的官员又因诗文而被罢官,说起来这命运也真作弄人。&&&拉萨与文成公主&拉萨是一座独特的高原城市,她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拉萨河北岸的广阔平原上。"拉萨"是藏文"圣地"的译音,诚如其名,拉萨是一个名符其实的佛教圣地。城中不仅有世界著名的布达拉宫,还有城中的大昭寺、城东的甘丹寺、城西的哲蚌寺、城北的色拉寺。此外,拉萨还有著名的罗布林卡国,园中亭台曲折相连,池树清幽静雅。拉萨市内还有许多记载着西藏与内地交往的古迹,如唐蕃和盟碑、康熙碑、乾隆碑以及劝人种痘碑等,都是当地人民非常珍爱的历史文物。而最动人的还是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这位在历史上留下美名的女子与拉萨市有着不解之缘。  公元629年,有雄才大略的松赞干布统一了西藏高原,建立了强盛的吐蕃王朝,他对周围邻邦实行友好政策,选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沛县城投国际广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