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x机箱是什么怎么带回家

投稿:9粉丝:76分享--dynmicweibozoneqqbaidu将视频贴到博客或论坛视频地址复制嵌入代码复制微信扫一扫分享收藏0硬币--稍后看马克一下~用手机看转移阵地~用或其他应用扫描二维码手机下视频请使用扫码若未安装客户端,可直接扫此码下载应用看过该视频的还喜欢正在加载...miniOFF地表最强 ITX 客厅机箱装机作业丨数字尾巴
请绑定手机号
亲爱的尾巴用户: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需要绑定手机才能发布内容,感谢你的理解
在传统机箱同质化非常严重的现在,已经很难寻觅有意思的机箱了,尤其是 ITX 机箱,而今天带来的则是追风者最新推出的 Enthoo Evolv Shift,其新颖的结构和独特的设计吸引了我完成了此次装机。在配置选择上并没有一味追求高配置,本着够用就好的原则,选择了 Ryzen 5 1600 CPU 和 GTX 1060 显卡,对于吃鸡来说已经足够,日常进行照片或视频后期处理也完全没有问题,而接近垂直风道的结构也保障了整机的散热效能。
配置清单:
CPU:AMD Ryzen 5 1600
主板:华擎 AB350 Gaming-ITX/ac
内存:芝奇 幻光戟 DDR4 3000 16G (8Gx2)
固态硬盘:三星 960EVO 256GB
机械硬盘:希捷 酷鱼系列 1TB
显卡:微星 GTX 1060 GAMING X 6G
机箱:追风者 Enthoo Evolv Shift
散热器:AMD 原装散热器
电源:银欣 ST45SF
全部主要配件全家福。
AMD Ryzen 5 1600,性价比之选。
Ryzen 系列 AMD 原装的散热器都不错,可惜此次带的散热器没有 RGB 信仰灯环。
AM4 平台下 ITX 主板选择不多,华擎这块 AB350 Gaming-ITX/ac 可以说是当下比较好的选择了。
主板背面。
主板接口一览,足够日常使用。
CPU 供电部分。
B350 芯片组散热片。
内存插槽,SATA 插槽位于主板外侧,便于接线。
M.2 插槽位于主板背面。
芝奇的幻光戟内存,大家应该相当熟悉了,颜值和性能都没的说。
三星 960EVO 256GB,性能的保障。
由于对存储要求不是很高,选择了希捷酷鱼系列1TB的硬盘。
为了追求静音及散热,同时考虑配件间的配色,选择了微星 GTX 1060 GAMING X 6G。
追风者新推出的号称“地表最强 ITX 客厅机箱”的 Enthoo Evolv Shift。
Enthoo Evolv Shift 只支持 SFX 电源,所以选择了银欣的 ST45SF,性价比还不错。
为了保证机箱的进风,单独选购了一枚乔思伯 FR-301P。
安装 CPU。
安装固态硬盘。
安装 CPU 散热器,此次 AMD 原装散热器采用螺丝固定,安装后非常牢靠。
安装内存。
换个角度看内存,整套配置看上去非常和谐。
假组上显卡,平台雏形完成,后续就是装机了。
Enthoo Evolv Shift 支持 1 个 3.5 寸硬盘,一定要在主板安装前进行安装,否则会产生冲突。
安装好主板。
安装上底部进风风扇。
固定好电源。
然后就是烦琐的理线过程了,直接略过,来看最终的效果吧。
机箱侧面上的硬盘。
底部为电源进风风扇,上部线缆有魔术带进行梳理绑扎。
玻璃侧板显卡侧,此次采用了显卡背板靠外的方式进行安装。
电源多余的线缆经过梳理后放置在转接 PCI 插口板的下方空余区域,这样盖上外侧钢化玻璃侧板后就能很好的隐藏了。
机箱的排风风扇。
Enthoo Evolv Shift 在侧面还支持一个 120 冷排,此次由于是风冷配置,所以此区域就空出来了。
底部的进风风扇。
主板区域。
中间区域有一个挡板,巧妙的隐藏了主板 24pin 供电线和其他跳线。
PCI 延长线。
微星 GTX 1060 GAMING X 的龙爪灯依旧能露出。
线缆经过梳理后并不显得杂乱。
Enthoo Evolv Shift下置的供电接口。
装机基本完成。
换几个角度看看,可以说 Enthoo Evolv Shift 的空间利用是非常合理和巧妙的,后期如果需要安装一体式水冷甚至分体水冷都没有问题。
显卡侧,此次使用的是非公显卡,最大的问题就是散热,后面测试可以看出,GTX 1060 非公在 Enthoo Evolv Shift 中的表现还是不错的,并没有过热。
机箱前侧,排风风扇位于上部位置,追求静音的话可以更换更好的风扇。
机箱后侧,挂载了 3.5 寸硬盘,下方区域为电源的进风口。
45°视角。
盖上前后面板。
前后这两块铝材的面板质感非常不错,摸上去极为舒服。
盖上左右两侧的钢化玻璃侧板。
完全体 45° 视角。
一些机箱细节。格栅的设计感不错。
电源和灯效按钮位于机箱顶部侧边中间位置。
中间为 RGB LED 电源灯。
前置面板边缘设计,科技感十足。
顶盖按一下即可弹起。
主板接口和显卡接口均位于顶部。
右侧螺丝为固定侧板用的,设计非常巧妙。
机箱前后均设计有通风孔。
后部右侧通风口一侧有2个USB接口。
钢化玻璃侧板,此次并不是由手拧螺丝进行固定的。
前面板底部阴刻的 Phanteks 的 logo 。
顶部后侧开有一个走线孔。
底部的电源接口。
机箱底部,设计与顶部一样。
机箱脚垫细节。
Enthoo Evolv Shift 除了立式放置外,还能横躺放置,适合在客厅摆放。
此次并没有刻意营造机箱内部灯效,但从最终效果看还是不错的。
内存灯效。
底部风扇灯效。
电源按钮。
CPU-Z截图。
CPU-Z跑分。
AIDA64 CPUID截图。
GPU-Z截图。
CINEBENCH R15.0 测试结果,OpenGL为105.58 fps,CPU为1145 cb。
三星960 EVO 256GB的性能非常不错。
3DMark Time Spy 得分为 4361,显卡得分为 4201。
3DMark Fire Strike 得分为 11465,显卡得分为 13285。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得分为 6010,显卡得分为 6275。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得分为 3139,显卡得分为 3042。
鲁大师娱乐跑分,327674 分。
ITX机箱的散热是大家比较关心的,此次使用 AMD 原装散热器和机箱原配风扇,AIDA64 FPU 拷机 10 分钟CPU温度为 59.6℃,CPU风扇转速在950RPM左右。
待机状态下,显卡风扇停转,使用 FurMark 进行拷机,运行 10 分钟后 GPU 温度最高仅为 73℃ 。
通过拷机测试,在此套配置下,Phanteks Enthoo Evolv Shift 的散热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快给朋友分享吧!
请先登录再评论...如此迷你ITX机箱太极品!小肚也能容
联力近日发布了新款机箱“PC-Q38”,采用非常惹人爱的ITX迷你规格,体积不足20升,比上代PC-Q37还要小,但依然能放入全尺寸显卡和水冷散热系统,而且立式、卧式都能用。
PC-Q38机箱整体尺寸为395×372×180毫米(总重2.5公斤),显得比较修长,主要是为了容纳31.5厘米长的旗舰显卡,不过电源仅支持140毫米长度,而且是前置设计,需要通过延长线绕到背部。
另外,机箱内还有一个3.5寸、两个2.5寸硬盘位,支持两个PCI-E扩展位,散热方面支持一体式水冷,顶部可安装240×120毫米冷排(带灯效就能从镂空挡板处透出LIANLI字样),风冷的话CPU散热器最高140毫米,顶部可装两个120毫米。
机箱主体和前面采用全铝材质,侧面板为有机玻璃,整体提供黑色、银色两种风格。
有趣的是,机箱前部取消了惯有的LIANLI LOGO,只保留一个原型电源键,更加整洁。
价格方面,美蛋已经开卖,109.99美刀,约合人民币730元。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装机成功,装X失败!超薄ITX装机记
我的图书馆
装机成功,装X失败!超薄ITX装机记
话说我的台式主机已经用了六七年了,虽然使用正常,而且去年升级了SSD后速度仍然飞一样,但是有几个缺点仍然让我心有不爽。首先就是噪声,CPU 显卡 电源三个风扇,开起来就有轻微的嗡嗡声;其次,功耗偏大,虽然没啥直观感觉,但是一想到我开机挂BT就是要几十上百瓦,心里就不舒服(喂,平时在家到处开着灯不关的时候怎么没想到这个?);最后,标准机箱的体积毕竟还是大了点,占地方。我一直很想体验一下苹果的MAC OS X操作系统,但我是个技术宅,讲究的是性价比,同等配置花多50%的钱买苹果电脑,这不是我的风格!所以,咱走技术宅路线——黑苹果!我已成功在台式机上折腾成功了10.7.2,还有10.9.3,不过各有各的瑕疵,比如无法正常睡眠,或者鼠标的前进/后退快捷键没法工作,之类的。在前段时间,折腾10.9.3的时候,出问题了,一开始是进不去苹果,后来又发展到没法启动,连bios都没法进去,于是以为我把主板bios折腾坏了,郁闷之余也有点轻松感:这下可以换新电脑了!在很早之前,我一直想用MAC MINI的铝合金机箱,配合DIY套件(主板安装底板、散热器、后IO挡板等)安装一个性能强悍而又小巧精致的主机。不过后来在张大妈网站看到了这个:
这个全铝合金ITX机箱的外观我也很喜欢。纠结了很久,最后还是选择了后者。原因:1,这款机箱空间比较大,理论上散热应该比狭小紧凑的MAC MINI机箱更好些。2,MAC MINI DIY只有一款散热器,是热管 涡轮风扇,风扇直径小,这意味着同样的风量需要更高转速,因此同样散热能力,涡轮风扇转速更高,噪声更大,而我想要个声音小的主机。3,MAC MINI机箱只能装一个2.5盘,而这款机箱可以装两个。而这款机箱又有两种版本,一个是THIN,一个是PLUS。两者的长宽都是200*210mm,THIN版机箱高度75mm,而PLUS版高1公分,为85mm。 THIN机箱只能使用超薄ITX主板,而PLUS可以使用常规ITX主板。而我选择了THIN版,因为:1,这款机箱是外置的像笔记本那样的直流电源,超薄ITX主板都是直接直流电源输入,而常规ITX主板要用直流电源的话需要另外买一个直插电源模块;2,超薄ITX主板使用笔记本内存,且有MSATA接口,可以使用MSATA硬盘,再加上机箱的两个2.5硬盘位,等于我可以同时接三个硬盘;而且MSATA硬盘也省去了线的麻烦,清爽很多;3,THIN机箱比PLUS机箱低1公分——不过后来感觉其实1公分差别不大,THIN仍然有些厚。商家只有淘宝官方店,没有天猫店,因此链接就不放了。机箱拟定后,主板就只能在几款超薄ITX主板里面选了,考虑到安装黑苹果的需要,我只选择技嘉,因为技嘉安装黑苹果支持最好。技嘉这几款:H81TN,B85TN,H87TN,档次从低到高,本来想买H81TN,结果超火科技没货,干脆咬咬牙上H87TN算了,因为87的MSATA是6.0Gb/s的,而81和85都是3.0Gb/s。 CPU选用i3 4570T散装。理由:不玩游戏,性能够用,TDP 35W低功耗,且带有i5才有的睿频功能,价格也合适。由于高度限制,CPU散热器只能选用超薄的,机箱厂家推荐超频三S85刀锋,好吧,就它了。
内存选用低电压笔记本内存,主要是想降低发热量。
固态硬盘只在MSATA接口中选择,我的考虑是,京东的售后做的不错,可以买个价格比较便宜、牌子也过得去的国产货,没必要非买浦科特之类。挑选之下,选择了朗科N5M,主要是价格便宜,牌子还行,而且读写速度在这个价位算是非常出色的,达到500/300 。我存储仓库用小米路由,SSD只用于装系统和软件,速度要快,人品不要太差就行,反正三年内坏了送修。
WIFI 蓝牙模块,现在买无线网卡一定要支持双频5G的,速度比2.4G的好太多了。再考虑到黑苹果的驱动难度,选择了比较容易驱动的博通94352HMB芯片的无线模块。这个在淘宝买的,大家根据关键词94352搜搜。最后确定的配置和价格:玛德,好贵,再加几百都可以买MAC MINI了 接下来就是买买买,主板 机箱 电源都在超火科技买,内存硬盘在京东买,CPU、散热器、无线模块在淘宝天猫买。——结果,杯具1:下午都全部下单了,晚上手贱又去折腾挂掉的台式机,结果发现不接那个固态硬盘、只挂机械硬盘的话,就可以启动,装上系统,使用一切正常!再反复折腾,终于确认是固态硬盘坏掉,而不是主板坏掉……顿时心里一万头神兽狂奔 杯具2:京东内存和固态硬盘很快到货了,第二天才发现京东有249-25优惠券,这意味着这两样东西我本来都可以优惠的,共亏了50 好吧,经过艰难的纠结,东西买都买了,懒得再退货折腾了。过了两三天所有都收到了,然后开装。机箱,比我想象中大:(底下是公司给配的笔记本,HP Probook 6460b 14寸)主板:硬盘和散热器CPU,上面写了字,擦了一阵子没完全擦掉,无所谓了!机箱是抽拉式的,首先要把底部的四个脚都旋掉。把金属柱拿掉:这样就能把机箱从外壳中抽拉出来,内部结构(机箱已翻转):M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真小巧!这么小的一块,居然有120G的容量,速度还那么快!这个黄色的东西,让我研究了好一阵子,以为是温敏电阻或者温度传感器,用来探测硬盘温度的,疑惑是不是要贴在MSATA硬盘上还是怎样?后来才发现原来是BATTERY,就是主板电池,随便找地方贴着就行-_-b超频三S85刀锋CPU散热器,底部是铜的,双热管。底很光滑,我是CPU抹了硅脂,散热器放上去了才想起要拍个照片纪念一下,所以沾了点硅脂。开关接线不知道要接到哪里,研究了一下主板说明书。组合起来,搞定!老的台式机还在用,就把新机器接到电视上,安装WIN8.1 64位。装好了,机器装起来就是这样子:其实,坦白说,这个机箱还是比我预期的大不少,有些后悔。不过想想,MAC MINI机箱也没那么完美,小不了多少,主要是薄很多而已,但是要付出噪声和散热的代价,心里也就释然了。系统装好了之后,搬到电脑桌上,接上显示器。显示器是09年买的长城V247,是当年很火的M247的下一代,初期的V247是24寸三星SPVA的面板,价格2900。近一点:这个电源开关,一圈白色LED,还是挺有科技感的。用起来还不错,速度是挺快的,反正我其实要求也不高,就上上网,发发帖子,顶多处理照片,处理单反RAW。3DMarks和鲁大师神马的也懒得搞了。看这个外观觉得挺有苹果G5主机的风格,干脆淘宝买了个金属标贴苹果LOGO,贴了上去,这下够山寨了吧京东返修的宇瞻ProII 64G给我换了一个新的,过了几天送到了,于是就接上去。这才发现,插上了SATA电源线和SATA数据线之后,机箱如此凌乱! 费了不小劲儿才把线整理好,把宇瞻64G装上,然后下载MAC OS X最新版本10.10.3带Clover的U盘版安装镜像,还原到优盘上,然后准备开装。结果从优盘启动,进入安装后马上出现这个……WHAT THE FUCK?! 搜了许久,这是个比较少见的问题,有些苹果Mac电脑也会出现,也完全没有解决方案……尼妹!劳资折腾了好几个版本的黑苹果,各种毛病都遇到过,结果这回兴致勃勃装了一台新电脑,居然遇到这种无解的问题?!好吧,装X(MAC OS X)失败!看来接下来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要慢慢爬论坛了。最后,既然不想装鲁大师,没有十万分,好歹也发个固态硬盘的速度评测吧。绿色版ASSSD,这是刚装好系统时候测的:现在写评测,重新测一下,结果4K的多线程写入速度下降了。其他变化很小。总体分数下降5%。顺便测试了一下宇瞻Apacer ProII 64G在新电脑上的表现:结果发现怎么不太对啊,翻遍了资料和QQ聊天记录才找出去年在旧电脑(E7400,技嘉EP43,4G DDR2,9600GT)上测试的数据:……心里一万头草泥马狂奔,怎么回事,旧电脑SATA2跑出来的结果居然比新电脑SATA3还高?!4K多线程大幅度下降是怎么回事?!顺序读取速度由于SATA3的缘故有了较大提高,但是4K多线程变化居然这么大,难道——我心里有了个不好的联想:也许一开始的时候宇瞻用好的东芝19nm闪存片,而这次换新回来的却是最新批次,已经偷偷换成了白片?但是这怎么解释顺序读写/4K读写都没明显变化?而且寻道时间也变长了一倍?哪位高手帮忙解释一下?======================= 分割线 ===========================现在这台新电脑也用了快一个月了,满意与不满意都有。首先说说这个机箱,确实挺好看,做工也还不错。缺点就是:首先,由于结构设计的特点,导致安装不够方便。比如我要拆开,我要:首先拆卸4个长长的螺丝,而且还必须是完全拆下,才能把铝合金脚柱拿下来,然后才能轻松把内机箱抽出来。如果我不把铝合金脚柱拿下来,也能把内机箱抽出来,但是就很费劲,而且很可能会把机箱底部磨花,而且再安装回去时也费劲。——我设想的改进方案是下图这样,铝合金脚柱对应机箱外壳和内机箱的凹槽,直接插进去就可以把内机箱固定住了,不需要螺丝。其次,主板安装底板与机箱是靠侧面四个螺丝锁紧的,但是没有限位设计,导致要锁螺丝时,必须手举着底板,瞄准半天才能让机箱侧面的螺丝孔对准底板上的螺丝孔,然后小心翼翼锁上螺丝,稍不注意螺丝就会歪掉,还必须锁四个!——这个其实也好解决,我设想的解决方案有两种,一种只要加个限位齿就行了,这样底板放下去就到位,螺丝孔刚好对准。另一种方式干脆改成另一个方向锁螺丝,可以用手拧螺丝,免工具。上面这两个设计方面的我都跟厂家反馈了,希望后续版本有改进,要是他们不去改进,我干脆众筹开发一个好了。哥就是这么叼 不过,其实这个问题影响也不大,毕竟也很少有人会三天两头去拆机箱装机箱拆机箱装机箱对不对?接下来掰一掰散热问题。选择小机箱本来也没想着散热多好,不敢选MAC MINI的机箱来DIY就是因为担心散热问题,所以选了这个空间大不少的机箱。但是其实,这个机箱的真正有效高度并不高,下面是铝合金柱子撑起来的空间,上面是主板安装底板背面的2.5硬盘安装位,主板所占据的空间只有中间不到5cm高度,当然还是比MAC MINI好一点点的。由于高度限制,只能装34mm以内的CPU散热器,这就大大限制了选择范围。厂家推荐超频三S85刀锋CPU散热器,实际使用下来,这个风扇挺静音,转速不高,不过我总怀疑是不是没有随着温度提高转速,似乎外壳摸上去挺热了,也基本没听到风扇声音。但是相应的,散热能力感觉就比较不怎么样了,待机挂Q不怎么操作的状态基本CPU是45~50(室温25~28),玩玩CS1.6或者用Photoshop处理大图的话,温度会上升到55~65。更狠的没试过。注意,机箱标配有一个AVC的7015风扇,安装在底部,我给拆掉了,为的是少一个风扇少一个噪音。这个风扇我也接上去试过,声音很低,风量还不错,但是某些角度可能会出现摩擦声。(图左上角)如果对散热不满意,我觉得可以试试AVC的超薄散热器,铝片塞铜芯,有好几款,风扇口径大,风量大,效果说不定比S85好。我没用过,也懒得折腾,你们谁来做一做小白鼠?
此外我还做了一个改进,我认为由于底板上都是洞洞,导致CPU风扇吹进去的热气又从风扇旁边的洞洞跑出来,然后又被CPU风扇吸进去,这就导致CPU散热用的不是冷空气,而是混进了热空气,影响散热效果。为此,我裁了一张硬纸板,将对应CPU风扇的位置挖空,将其他地方遮挡住:这样,CPU风扇吸进去的冷空气,给CPU降温后的热空气会从机箱四周和前部的洞洞排出然后逸散,这就保证了CPU风扇吸入的始终是底部的冷空气。经过测试,——好像有一点点效果?不确定,因为数值并没有明显变化,可能有降低,但是由于这些天气温不稳定,所以也不排除气温影响,这个可能得做一个严格的对比测试。但是由于机箱拆卸不易,我就不想折腾了,反正没发现坏处就是了。如果机箱厂家看到,也许他们测试后会发现这是个不错的改进呢。但是,THIN版本的机箱毕竟有着诸多限制,比如必须用超薄主板,笔记本内存,超薄散热器;而优点却不多:省一个直插电源模块,可以用MSATA的SSD以减少接线,机箱高度低1cm。其实,对于8cm左右的高度而言,低1cm并不明显,但是劣势挺明显,比如超薄散热器的散热肯定比较差,比如THIN主板的接口比较少,比如笔记本内存比台式机内存贵……综合来看,我现在比较推荐大家买PLUS版本机箱。
[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说在前面:
这些年随着CPU和GPU制造工艺上面的逐年进步,这两大发热大户的能耗比及温度的控制越来越理想了,也正因如此,这几年最热门的装机方案莫过于ITX平台,其相关硬件也越来越多了。但如果盲目选购的话,后期很容易遇到兼容性及整机散热等一系列的问题,本人做为一个的ITX平台爱好者,不管是自己折腾还是帮别人装机也基本上都是首选ITX平台,这边为了避免扯太多,一切从游戏吃鸡出发,本着ITX平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特点,本文就个人选购组装一台ITX小钢炮的一些经验跟大家分享下吧。
对于ITX平台机箱上的选择不单单只是定义主机的整体外观风格那么简单,其对于后期配件选择及整机性能定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本文针对的是小钢炮ITX平台,SO!那些不具备安装显卡和为了最大化兼容硬件和散热的伪ITX箱子本文就不涉及介绍了,这边我将结合自己安装过的一些机箱的结构上进行分析,逐步的给大家介绍组装小钢炮平台,其中涉及到的机箱及相关配件,纯属个人喜欢及观点(仅供参考)。
机箱上的选择,根据自身对于性能需求选择。
个人觉得目前市面的ITX机箱可以分解为3种类别:
一种为标准机箱的缩小版本,结构上差别不大,同样不是上置电源就是下置电源,体积上的控制则完全取决对显卡的支持程度,体积要么很大要么很小!老赵的MK3S就是一个最极致的案例,其兼容公版长度的显卡几乎和箱体的长度一致,所以选用此类别的机箱,只需要考虑自己选用的显卡的长度是否兼容机箱即可,CPU散热器的话普遍都可以兼容到小塔,部分甚至可以安装标准的塔式散热器及一体式水冷,下面我举例推荐几款介绍下。
乔思伯U1-PLUS:这是一款只可以兼容195MM以内显卡的机箱,其实就是之前乔思伯U1的升级版本,增加了对显卡的支持,其体积估计是这个类型里头的最小标准了,外观延续了乔思伯一贯的简约素雅的风格,对于轻度游戏用户,搭配一张短卡的1050TI或者MINI1060,应付大部分的游戏完全没有问题,需要注意就是其采用的是SFX的电源标准,且并不支持3.5寸的硬盘。
追风者215PC:几乎是可以通吃目前市面上所以的显卡,体积上必然无限的接近伪ITX机箱的标准了,整体体积达到了35升!这边且按照这个类型最大标准的机箱举例推荐下,再大的话就真没什么意思了,比如迎广的D-Frame、恩杰的MANTA等,其对于其它硬件的兼容性估计只是不能安装MATX主板而已!延续了大部分的追风者机箱支持分体水冷方案的设计,其体积如果按照这个标准的话其实也算蛮极致了的,SO!对于重度发烧友算是个不错的选择。
还有一种是标准机箱的小改版本,比如早期大部分联力的ITX机箱都是将电源安排主板的正上方,虽然体积上控制得很美丽,但对于CPU散热空间限制比较大,个人觉得不符合小钢炮的标准,目前主流的基本上都是将原有传统机箱的光驱硬盘位置改成电源位,在缩小机箱整体的高度同时在合理的体积控制上最大化的保证兼容显卡的长度,也是目前个人觉得比较理想的ITX机箱方案,大部分这一结构的机箱体积和兼容性都控制得比较好!同样举例推荐几款介绍下。
普力魔P115E:属于追风者旗下的子品牌,不同于追风者大部分机箱采用外铝内刚的设计,采用的是全铝合金的设计,且自带一颗350W的SFX电源(当然也有不带的版本),体积及兼容性均控制得还不错,且前置的风扇后期可以安装120的一体式水冷,个人觉得对于一款自带电源的全铝合金机箱来说性价比还是不错,不过由于采用主板倒置的结构,显卡位在机箱的顶部并没有采用大面积的开孔(大部分机箱显卡均被安排在机箱底部,且在不破坏机箱整体外观的情况,底部均配有大面积开孔加强显卡散热),这箱子个人觉比较适合公版显卡的散热方案,还有就是电源安装固定方式比较死,后期升级拆装比较不方便,牵一发而动全身!
乔思伯UMX1 PLUS:应该是目前乔思伯比较热门一个系列产品,UMX1是一款对于空间利用率蛮高的的机箱,兼容27mm以内的显卡,且支持标准电源和一体式120冷排!其实箱体的结构很简单,就是简单粗暴的将所有硬件挤在一起,不做任何的隔层之类的设计,所以的硬件尽收眼底!需要注意的就是对装机整理有一定要求,对于理线的要求也是蛮高的(特别是非模组化的电源),还有机箱风道个人觉得有点乱(主要电源也参与了进来),个人建议CPU散热可以直接上一体式水冷,这样省心点!
最后一种其实就是非标准版本的机箱,这一类别的五花八门,也是目前民间定制化机箱玩得比较多的,同样是衡量厂商产品研发实力的一种标准,比如早期银欣的垃圾桶,还有联力的Q33及目前比较火的追风者PK217系列,都可以归类到这一类别,虽然都是创意十足,但其对于硬件上的选择会有比较大的局限性,这边就本人接触过的Q33及PK217给大家介绍下。
联力Q33:这款体积和兼容性上并不算优秀,平躺式的主板安装模式及开放式的安装空间设计,安装过程会比一般的ITX机箱省心太多了,很特别敞篷式的开启方式,对于喜欢折腾的人再合适不过了,可惜显卡的支持程度并不友好,官方给出数据为支持22CM以内的显卡,由于是13年的老产品了,后期联力也推出了其升级版本Q34,不过个人并不建议购买,实际对比Q33用料省了不少,关键外观和扩展性上面变化不大,还贵了100RMB,搞不清楚联力这是升级款还是降级款。
海盗船380T:对于喜欢这个构架机箱,又想上大块的显卡,海盗船也推出了几款,比较热门应该是这款380T的洞洞机箱,散热和兼容性方面没什么可挑剔的,就是防尘效果几乎没有,当然体积肯定也是大大滴!同结构还有岛国的ABEE的多款机箱,但由于价格原因,我这边就不扯太多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
追风者PK217系列:应该是追风者在17年底推出的ITX机箱,其结构完全颠覆了之前传统机箱的结构,采用主板和显卡分离贴背的平行安装模式,推出后还是蛮火的,不过后来翻车的估计也不少!因为实际使用的话,即使是三奶显卡在这个箱子里头,风冷的情况下,也没办法应付显卡游戏中产生的巨大热量!后期只能乖乖的改水冷或者直接购买带有一体式水冷的显卡,而CPU的散热方案,因为空间限制,最好也是一并采用一体式的水冷方案,且冷排厚度必须为常规模式的,类似于H80IV2这种厚的冷排,后期会影响到显卡冷排的安装,个人觉得这箱子比较适合动手能力比较强的玩家,直接上分体水冷得了,特别是大哥款217XE。
散热上的选择,优先考虑一体式水冷散热器。
这边个人并不推荐使用下压的ITX散热器,主要这类别的散热器没办法和机箱内部的风扇形成有效的风道,其次部分可以应付小钢炮平台的散热体积上都不会小,很容易出现各种兼容性问题,要么就是和内存吵架,要么就是和主板散热模块打架,再者就是因为其体积比较庞大估计几乎可以覆盖掉整块主板,后期会给主板安装插线的时候造成的极大的不便。
风冷的话,目前针对ITX平台的小塔型散热器也是蛮强悍的,就个人使用过来的猫头鹰D9L和U9S这两兄弟,应付默认频率的主流CPU问题都不大,体质不雷的话小超一下也是可以应付得来的,关键是塔式的散热器至少可以挂两个风扇,可以大大的提升机箱内部的散热效率。
不过个人觉得如果选购的机箱可以安装一体水冷的话,还是优先考虑安装一体水冷会比较好,一方面一体式水冷的冷头部分体积比较小,对于ITX机箱狭小的内部空间,无论是对于前期的平台安装,还是后期的维护升级几乎都是零障碍,另外冷排自身的风扇同样的也可以改善机箱内部的风道,提高平台散热效率,考虑到目前各种价位的小塔及一体水冷还是蛮多,差价也蛮大的,这边就不给大家推荐介绍了。
主板上的选择,够用即可,优先考虑主板的布局及接口。
考虑ITX机箱散热相对比较吃紧,且目前CPU的性能过剩得严重,超不超频其实意义不大,可以优先考虑主流芯片组,比如英特尔最新推出的B360主板,按摩店的话倒无所谓,其主板差别不大!对于超频玩家来说,目前各大主板厂商的旗舰ITX主板也不会比标准主板超频性能逊色多少!其中个人觉得比较变态当属ROG IMPACT系列主板,不过自M8I后这两代CPU已经不见其身影了,取而代之是目前定位相对平民的STRIX系列ITX主板了!这边我顺便吐槽下缩水后的ROG ITX主板。
因为安装空间比较狭小,特别是对于理线上面有追求的朋友,可以优先考虑主板的布局及接口的分布,比较合理的接口分布,无论是对于前期的安装,还是后期理线都会轻松很多。
此外,目前的ITX主板同样均配有M.2硬件接口,相对于ITX机箱比较拥挤内部的空间。个人觉得最理想的搭配就是使用M.2接口的SSD即可,如果对于存储上比较刚需的话,后期不建议大家使用3.5寸的硬盘,考虑到ITX机箱比较轻巧的个头,后期造成机箱上的共振的可能性还是有的,可以考虑2.5寸5200转的笔记硬盘,影响估计就没那么大了,当然不差钱的,直接双M.2接口插满更爽。
安装及理线,顺序很重要,找准走线藏线位置。
文章的最后分享下自己安装及后期理线的一些经验,对于ITX机箱来说,硬件上的安装先后顺序很重要,能事先安装好的尽量都在入箱之前完成,比如主板的供电接口、内存、散热器等,尽量避免在机箱内部安装,因为内部的ITX机箱的安装空间都比较小。
事先规划好大致的走线方案,搞定主板上的各种安装,放入机箱后,后面的事情操作起来就相对比较顺手了,还有就是对于所购买的机箱,能扒光它就别给它留件底裤,这样干起活舒心多了。
对于ITX机箱的理线,不仅仅是外观上的问题,由于机箱内部比较小,杂乱无章的线材,可能会影响到内部的风道,再者如果线材卡到散热器,造成死机重启什么的,就比较尴尬了。
这边个人经验,主要针对模块电源且采用定制线方案的,选购机箱主板位置有大面积的开孔,可以选用比较细小的镀银线,通过主板的底部走线,这样可以最大化的保证主板正面的整洁度。
找准机箱背面可以收纳线材的地方,比如电源仓,还有就是机箱边缘的边框夹缝也可以用来收纳线材,其实对于走背线的机箱,平时压根都不会看到,所以简单合理的整理下即可。
观察判断走线的位置,对于那些并没有走线孔的机箱,就需要自行实践出哪个位置更合适走线了,因为机箱各有不同,这边个人建议,尽量集中统一走一个地方,这样相对比较统一简洁一点,集中在一个位置,总比分布得乱七八糟好,以下就自己摸过的箱子举例说明下。
追风者PK217E统一通过正面主板下方的藏线板走线。
联力Q30X统一通过内置硬盘架子走线。
MK3S统一通过电源自带固定架子走线。
以上就是就个人选购组装的一些经验,希望可以帮到正在准备组建ITX小钢炮的朋友,如果文章有帮你,记得点赞收藏!如果觉得太过肤浅,毫无用处,敬请海涵,我只是一名爱好数码装机的平面设计师。
(声明: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新浪众测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众测立场。)
Copyright &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tx机箱推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