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理性看待当下中国股市2018年股灾:股灾来临,暴涨还会有吗

股灾启示录:走出股市暴涨暴跌循环之路
《财经》杂志
[摘要]要认识到暴涨之后必有暴跌的市场定律,政府“救市”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版权说明:本文为即将出版的日《财经》杂志封面文章,原标题为《走出暴涨暴跌循环之路》。市场今年下半年经历了两场“地震”,千股涨停、千股跌停、千股停牌的情形在短时间内轮番上演。第一轮暴跌发生于6月15日到7月8日期间,上证综指由5178点下跌至3421点,跌幅34%;第二轮暴跌发生于8月18日至26日期间,上证综指由4000点下跌至2850点,跌幅29%。暴跌之后政府出手救市,并对监管者和券商问责,迄今为止依然余波荡漾。  这场来势迅猛的股灾不仅出乎股市参与者的意料,也让监管机构措手不及。在资本市场逐步稳定之后,检点得失,尤为必要。  本刊特约证券行业的经济学家、财政学家和法社会学家对这场股灾进行反思,并提出进一步优化资本市场的诸多建议。从股灾爆发的深层次原因来看,最终肇因于中国资本市场缺少可预测性。虽然中国股市并没有完全脱离经济基本面,由于政府在资源分配和市场运行中的巨大作用,而其参与的行为模式并不是充分可预测的,致使中国股市带有更明显的“政策市”特征,让可预测性大打折扣。这是造成暴涨暴跌的主要原因。  中国股市的危机,还是管理失效的结果,也是资本全球配置的结果。资本的逐利本能使得资本寻求高回报的自我循环机制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同样发挥作用。因此,制定更有弹性的金融法治治理秩序就变得尤为必要。根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原则进行金融系统的建构或者重构,并防止金融自由被滥用,是强调金融监管的中国在转型过程中应该认真考虑的课题。  健康有活力的股市是所有人之福。只有市场化的市场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政府应当专注于建设金融基础设施,制定相对稳定、公平公开的市场规则,并尽力承担监管职责,这就需要从理念层面进行改革,完善和提高金融监管的专业性与独立性。  ——编者  走出股市暴涨暴跌循环之路  作者:管涛 邓海清  来源:《财经》杂志  2015年6月到8月,上证综指下跌超过40%,下跌速度创中国股票市场之最。随着股市的暴涨暴跌,以及救市措施的相继出台,中国股市成为了海内外各方舆论的焦点。本次股市的异常波动暴露了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成熟和不完善。如何消除资本市场的不健康因素,如何才能凤凰涅重获新生,根本的着力点在于改革。  股市异常波动与救市过程  本次股市异常波动的起点是2014年8月开始的股市暴涨。2014年8月至2015年6月,上证综指由2000点附近上涨至5178点,上涨幅度超过150%,由1300点附近上涨至4038点,上涨幅度超过200%。沪深两市成交量由2000亿-3000亿元快速上涨至超过1.5万亿元。2015年6月开始,中国股市出现了两轮暴跌。第一轮暴跌发生于6月15日到7月8日,上证综指由5178点下跌至3421点,跌幅34%;创业板指由3920点下跌至2304点,跌幅41%;第二轮暴跌发生于8月18日至26日,上证综指由4000点下跌至2850点,跌幅29%;创业板指由2721点下跌至1843点,跌幅32%。  在暴跌过程中,最为突出的特征是股市流动性枯竭。在两轮股市暴跌中,均出现了大量股票跌停或停牌,能够正常交易的股票所剩无几。第一轮暴跌中,代表交易日为7月7日和8日。7月7日,所有中62%跌停、28%停牌,正常交易股票只数占比仅为8%;8日,所有上市公司中32%跌停、49%停牌,正常交易股票只数占比仅为19%。第二轮暴跌中,代表交易日为8月24日,所有上市公司中78%跌停、17%停牌,正常交易股票只数占比仅为5%。  股市流动性枯竭有三个后果:一是投资者无法通过卖出股票止损,只能被动跟随股票下跌;二是杠杆交易无法到达强平线时强制平仓,导致等通过优先级进入股市的资金受损;三是基金无法通过卖出股票获取流动性,一旦基民大量赎回基金,将导致基金流动性危机。  在本次股市异动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救市措施,如:提供流动性,破解股市“流动性螺旋”和切断流动性传染渠道;更改交易规则和市场规则,包括提高保证金比例、增加期现匹配管理、尝试引入熔断机制等;利用证金公司、券商、基金等市场参与者直接或间接参与救市;排查恶意卖空股票与股指线索,重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本次股市异常波动的启示  第一个启示是,要注意流动性泛滥与资产价格泡沫的孪生关系。  从国际经验看,流动性泛滥往往容易导致资产价格泡沫。美国2000年泡沫的背景是危机后,大量国际资本回流美国;美国次贷危机的背景是,美联储采取了较长时间的低利率政策,导致市场大爆发;中国2007年股市泡沫的背景是,国际资本大量流入中国,占款快速增加。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主要货币当局纷纷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导致全球宽流动性、低利率,市场风险偏好上升,投机交易盛行,国际金融动荡此起彼伏。中国也不能幸免,2013年6月的“钱荒”就是前期货币刺激的副产品,这次股市异动也是宽流动性惹的祸。  本次股市泡沫产生的重要背景之一,是2014年以来持续的流动性宽松。央行从基本面或者稳增长、低通胀出发,进行了六次降息、五次降准,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3%下调到1.5%,准备金率由20%下调至17%。从时间点上看,股市暴涨开始的时点与2014年11月首次降息开始货币宽松周期是一致的。流动性泛滥与实体经济投资机会缺乏,导致了“资产荒”的出现。由于坏账率飙升、房地产投资下滑,大量银行资金不愿投向信贷,而是通过场外配资、融资融券等方式入市,成为股市加杠杆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导致股市泡沫的重要原因。  第二,要认识到暴涨之后必有暴跌的市场定律。  本次股市异常波动集中表现为“疯牛”和“快熊”。翻看中国股市,以及世界各国股市中著名的暴涨,无一例外地都是暴涨之后必有暴跌。市场人气在一度膨胀进而失控的牛市之后,必然带来的是获利了结的情绪,这种情绪会形成空方压力,从而多杀多,导致股市加速下跌,形成恶性踩踏。  从个股角度看,市场主力借助“概念炒作”将个股行情推向疯狂,积累起巨大风险。沪深两地股市中一些缺乏业绩支撑或透支未来业绩,价格已达“市梦率”的概念股!而真正的慢牛行情可以参考的历史记录,基本上这些行情都是从一开始就不温不火地涨,一年也涨不了多大幅度,但往往能一直涨下去,因为这样的行情根本吸引不了赌徒的关注,股市中更多是价值投资者。  第三,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至关重要。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中国改革最重要的命题之一。政府往往希望市场为政府目标服务,而结果却常常是市场扭曲和市场失灵。回到本次股市异常波动,证券业监管部门从2015年1月就已经意识到配资杠杆风险,并着手开始处理。4月,证券业监管部门再度发文要求券商不得以任何形式参与场外股票配资、伞形信托等活动,不得为场外股票配资、伞形信托提供数据端口等服务或便利。但1月和4月的两次降杠杆行动都是虎头蛇尾,原因在于清查配资行为导致了股市立竿见影的下跌。股市下跌后,证券业监管部门立即中止了清查配资。  两次清查杠杆无疾而终,表明政府对待
的态度是非中性的,其目的是为创新、扩大直接融资比重等国家战略服务。但按照市场的逻辑,“慢牛”是不可能实现的。如果投资者确定股市将“慢牛”,那么所有投资者都会在最开始就进入股市,以求获得最大的收益,而一拥而上的结果就是“疯牛”。市场不应当被赋予政治任务,只有市场化的市场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政府应当专注于建设金融基础设施,制定相对稳定、公平公开的市场规则,并尽力承担监管职责,这需要政府从理念层面进行改革。  第四,必须理顺金融监管与创新的关系。  金融创新的本质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领域,这些领域往往存在监管真空或者监管失当。从经验上来看,中国投资回报率最高的部门,往往就是存在监管真空、寻租空间较大的部门。“资金大量流入+监管真空”会导致金融风险系统性暴涨,从而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因此,需要甄别金融创新对于金融市场的影响,确保金融创新与使用者相匹配,降低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  近年来金融市场创新不断,但是与创新相对的监管却明显滞后。本次股市暴涨背后的重要原因是大量资金通过各种金融创新进入股市,包括融资融券、股票收益互换、单账户结构化配资、伞形结构化信托、互联网及民间配资等等。各类配资产品分归不同监管部门管理,政府缺乏股市杠杆的具体数据。在股市暴涨过程中,监管部门无法判断潜在的金融系统风险,在股市暴跌过程中,难以确定救市的目标和所需资金的规模。  对互联创新的监管明显不足,正在成为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近年来,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大大降低了金融业经营者和投资者的准入门槛,我国互联网金融平台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它一方面弥补了正规金融服务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刺激了普遍的金融监管套利。而对这类金融活动通常既无管理也无数据,以致尾大不掉、养虎成患。正是因为对通过HOMS系统接入的场外配资活动底数不清,相关清查行动触发了本次股市的剧烈调整。  第五,政府“救市”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面对股市暴跌,救与不救是一个两难选择。救市会导致道德风险,还可能会因为初期救市不成功而损害政府市场信誉。但评价政府是否需要救市,可能应当站在政府的视角上,客观考虑问题。第一个因素是,是否会引发金融系统风险,或者所谓“大而不能倒”。第二个因素是,市场下跌是否非理性,如果市场已经失灵,那么政府干预具有合理性。第三个因素是,社会影响如何,是否危及维持社会稳定。第四个因素是,政府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作出当时条件下可以作出的决策,而这种决策一旦作出就会具有唯一性,市场可以提出各种与政府政策不同的意见建议,但是由于这些建议被实践,其效果是否真的会优于政府采用的措施,谁也无法知道。  假设政府已经决定救市,应当如何救市?第一,不应在指数高点救市,救市时间越早,救市难度越大,而救市无效则会加剧市场恐慌,导致更大程度的市场动荡。第二,救市应当有事先预案,措施力度逐渐增强,而不应当各部门各自为战,缺乏章法。第三,救市应当减少或避免干预市场规则,否则将会影响投资者对于金融市场的制度信心,对金融市场长期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对策与建议  为了避免再次出现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我们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一)坚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美国次贷危机的重要教训之一,就是虚拟经济发展严重脱离实体经济发展,酿成了资产泡沫。然而,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往往是因为资本市场过度发展,而我国是直接融资发展严重不足,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是要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却不是要追求直接融资占主导地位。间接融资的特点是“双本地”,融资方和投资方均为当地机构,在工业社会,经济主要动力是工业化、城镇化,以信贷等间接融资为主是可以的。直接融资的特点是“双异地”,融资方和投资方均为全国甚至全球机构,更大范围内的双向选择使得价值发现和长期投资成为可能。在后工业社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创新,创新的基本特征是高风险、高收益、缺少抵押品,这与信贷等追求低风险、低收益、大量抵押品是矛盾的。中国目前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通过直接融资吸引异地资金,吸引异地优质资产,对于国家经济转型升级至关重要。同时,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出路不是通过银行间接融资渠道逆周期给实体经济加杠杆,而是要形成财富效应,通过股市、债市等直接融资渠道给企业输血、造血。  (二)关注货币政策的溢出影响。  当前为保持经济平稳增长,需发挥货币政策更积极的作用。然而,货币政策通常是总量政策,货币当局只能控制其规模,却难控制其流向。在经济下行阶段,实体经济部门经营较为困难的情况下,货币当局释放的流动性会流入各类金融市场,推动资产价格快涨快跌。近年来我国国内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剧烈震荡就反映了这种溢出影响。出现这种结果一方面有违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之政策初衷,另一方面可能进一步造成实体经济部门失血。可见,稳健的货币政策总基调不能轻易改变,同时应坚持货币政策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同步进行。光有货币投放没有结构调整,终将会酿成更大的金融风险隐患。  (三)提高金融监管的专业性和独立性。  提高金融监管的专业性与独立性的基本思路是,“统筹监管、功能监管、大数据监管、长期利益监管”。统一监管在实施层面存在极大的困难,政策层面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说明》中的提法为监管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统筹监管”而非“统一监管”,这使得监管改革的可操作性大大增强,为未来监管框架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体而言,需要完善监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从“监管办市场”转型到“管办分离”,建设互联互通的统一大市场,“分业监管”升级为“统筹监管”。以功能监管、牌照监管取代机构监管、行业监管,把“监管者+保护人”关系转变为“开放式的牌照监管”,打破市场金融机构分属于不同监管部门的人身依附现象。同时,加快建设中央金融监管大数据平台,把“一行三会”金融运行数据集中化处理,作为丰富夯实金融跨部联系会议制度功能的重要抓手。为防止央行最后贷款人角色被滥用、监管过分注重短期利益化倾向,应当从长期利益出发进行监管,并需要增强央行、审计署等部门独立性。  (四)制定危机处理预案。  在本次股市异常波动中,各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救市政策频出,但效果并不显著。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股市异常波动中,由于缺乏事先准备,临时研究政策难免存在诸多疏漏。因此,事先制定完善的金融系统危机处理预案非常必要。同时,监管层“救市”需要充分的法律依据。在《国家安全法》中,明确国家具有“防范和化解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防范和抵御外部金融风险的冲击”的职责,而在《证券法》中没有类似规定,导致证券业监管部门和交易所为救市修改市场规则备受争议,因此,建议对《证券法》进行相应修改。  (五)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继续支持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需要加强对金融创新及衍生品的监管,以保证创新对于资本市场的积极意义充分发挥,并防范其带来的系统性风险。首先,应当提高金融衍生品设计和交易的透明度。其次,丰富国内资本市场衍生品品种,完善做空机制,促进多空力量平衡,特别建议推广个股期权试点。个股期权在做空方面具有诸多优点:期权交易不受融券卖空的报升规则的限制;相比融券券源有限,期权的理论供应量并无上限;期权的亏损上限有限,相比现货卖空可能面临强制平仓导致亏损无上限,利用期权做空的风险控制更为安全有效。最后,加强对衍生品的国际监管合作,避免跨境监管套利。  (六)完善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相适应的交易机制。  随着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立完善,以及市场深度和广度的动态变化,各个市场之间交易制度的协调性和变革进化越来越重要,亟须进行改革。建议增强现货与制度的兼容性,研究股票现货交易制度从T+1转向T+0,与股指期货T+0制度相匹配,从而提高资产定价效率和市场流动性。需要指出的是,涨跌停板制度不但没有减少股市的波动,反而导致股市流动性枯竭,应逐步放宽股票市场涨跌停板限制幅度,直至取消涨跌停板。此外,建立股票交易的“熔断”机制,纠正异常交易,降低非理性的恐慌式抛售,给予投资者冷静时间,帮助市场磨平不合理波动,并为应急方案出台争取政策时间。  为促进市场多空平衡,可放宽融券源、推行转融券制度、降低融券成本。完善停牌制度,尽可能保证市场连续交易。引入做市商制度,完善场外交易机制,提高股票市场流动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市场散户居多的投资者结构。遏制打新制度套利,加快推进注册制改革,取消上市指导市盈率限制。建立并完善退市制度,促进优胜劣汰,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活力,保护投资者权益。  (七)以完善信息披露为核心规范董监高行为。  董监高可能利用信息优势,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因此,完善董监高减持制度需要减弱信息不对称,并降低董监高利用信息不对称获益的可能性。  政策建议包括:第一,改革信息披露制度,研究增设重大事项公告前董监高持股禁售期。扩大对董监高减持行为的监管范围,降低信息披露门槛。研究增设重大事项公告前董监高持股禁售期。要求上市公司董监高减持前披露减持计划。要求减持事前披露财务报告。第二,完善惩处条例,增强证券业监管部门执法力度。第三,考虑场外交易等减持方式,避免“绕道过河”。第四,鼓励以发行可交换债券的方式实现战略性减持或国有股减持。此外,对于董监高的新型操纵股价行为,应明确相关法律规定,并予以坚决打击。建立健全证券投资领域的公益诉讼制度,拓展投资者受侵害权益的救济渠道,加强投资者权益保护。  (八)推动减弱“一致性预期”的相关制度改革。  降低一致性预期问题能够减少股市泡沫化和急涨急跌的可能性。首先,上市公司分红比例低,使得投资者只能靠赚取买卖股票价差获利,投资策略单一。建议研究上市公司分红的立法问题,加强监督力度。其次,提高机构投资者比例,优化投资者结构,引导理性的价值投资习惯。一方面,积极培育机构投资者,鼓励金以适当比例入市,放宽海外机构投资者进入中国股市的限制。另一方面,需要规范机构投资者行为,树立市场信心,培育价值投资环境。再次,建立舆情的监督、分析、反馈机制,稳定市场情绪,减少市场被舆论误导的可能。依法保护媒体监督市场的作用,打击传播谣言、舆论操纵。  作者管涛为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邓海清为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财经》杂志)
正在加载...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在这里,发现聪明钱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财经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搜索“腾讯财经”,开启财富之门。
[责任编辑:jackyjin]
热门搜索:
腾讯理财超市
同类产品年涨&27%
今年以来收益&13%
近1月涨&7.41%
7日年化收益&2.97%
99抵扣500购车款
千元优惠+2年免息
前100名送油卡一张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楼市与股灾前股市竟有六大相似之处
一轮又一轮的楼市调控中,一线、二线城市市场疯狂势头仍未衰减,且有蔓延趋势。当前的楼市与去年股灾前股市存在诸多相似之处,牛市的成因、短期上涨的幅度、市场的疯狂程度等。“7月份新增贷款全是房贷”、“一二线城市楼价一年翻倍”、“上海一手楼连续数天成交逾千套”、“假离婚买房挤爆民政局”等,楼市各种疯狂现象在一轮又一轮的楼市调控中仍在持续上演,甚至有不断蔓延趋势。研报指出,一线城市引领的房价暴涨,其实是彻头彻尾的货币现象,当前的楼市与2015年的股市杠杆牛有着六大惊人相似之处:1、“货币宽松+杠杆”背景下的牛市货币政策宽松几乎是所有资产上涨的催化剂。此外,杠杆的作用在两个市场都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在2015年的股市大牛中,个人投资者的杠杆使用达到史无前例。数据宝监测的融资融券数据显示,2014年10月初沪深两市融资余额不过6250亿元,到了2015年5月末已经突破2万亿大关。融资融券市场还仅仅是股市杠杆的冰山一角,据媒体报道,有些投资者的杠杆甚至达到了十倍之多。这一波楼市的杠杆使用比例或许也将同样创造历史。一方面,首付贷等降低买房人实际首付比例的融资行为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居民整体杠杆水平或将持续突破历史水位。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中长期贷款余额达到了惊人的58.38万亿元,较2001年增长超过50倍。从增量来看,仅今年前7个月人民币中长期贷款余额就增加了5.84万亿元。按照这个增速计算,今年人民币中长期贷款余额年度增量有望打破万亿元的历史单年度增量纪录。个人房贷余额及增量持续大涨。今年上半年,个人购房贷款增量达到2.37万亿元,去年整整一年增量不过2.66万亿元,2014年、2013年及2012年个人购房贷款增量分别只有1.16万亿元、1.7万亿元和1.72万亿元。值得警惕的是,个人房贷6月末余额达到16.55万亿元,占GDP比重已经达到25%水平。据海通证券研报,该比例已经达到日本90年代地产泡沫顶峰时期水平。2、一年多涨幅均超100%去年杆杠牛市自2014年7月启动,到2015年6月站上5000点大关,不到1年时间上涨150%。楼市方面,一线城市领头羊深圳楼价涨幅同样惊人。自去年3•30以来,深圳房价均值从31115万元/平米上涨至今年8月底54478万元,不到1年报时间涨幅接近75%。同期,北京上海房价也有20%-30%的涨幅。与股票指数大涨个股涨幅更高相类似,深圳房价均值大涨75%,意味着大部分楼盘价格期间涨幅超过100%。此外,在上涨的过程中,利空因素也阻挡不了股市上涨的步伐。早在去年初,监管层便已开始着手降杠杆,如收紧伞形信托、调整融资融券担保折算率、清理场外配资等,但这些并没能阻止大盘从3000点涨到5000点。如今,一二线主要城市楼市政策也处于收紧状态,但这同样没能阻止房价的上涨。有意思的是,上轮股市大牛首先由大蓝筹发动,随后中小创接力暴涨。楼市同样如此,一线城市北上深率先引爆,二线城市接力大涨。以深圳周边地区为例,在深圳升级限购限贷政策后,深圳周边地区价格彻底引爆,部分区域1年时间涨1倍成为常态。下图是大亚湾某楼盘的宣传海报,涨价幅度可见一斑。3、市场成交都创历史新高与今时今日股市每天的低迷成交相比,去年顶峰时期沪市单日成交额曾数次破万亿元大关。回过头来看,当时股市的疯狂清晰可见。与之相对应的是,今年以来楼市成交也出现频频爆表,部分城市甚至陷入无房可卖的境地。继2015年楼市大热后,房地产市场有望再度迎来好年景。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6430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7.9%。即便下半年销售面积增速大幅下降,全年增长仅2%,也将达到13.11亿平方米,超过2013年的成交量,创历史新高几成定局。另外,由于今年以来一二线城市房价普涨,全年楼市销售额将创历史新高更是没有悬念。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楼市前段时间在限购限贷政策升级传闻背景下,出现连续数天一手房成交量单日超过千套的奇迹。4、全民疯狂,规避监管入市据报道,去年股市大涨时期,曾出现连续5周以上有上百万投资者新开账户。其中,4月13日至4月17日新增A股开户数达到325.71万户,此前已连续4周每周新开户超过百万户。根据中登公司月报,去年4月份-6月份出现开户爆棚,每个月合计开户数均超过400万户,三个月合计新增开户数保守超过1300万户。短期内,大量投资者开户入市,折射出参与者及市场的疯狂程度。而继去年全民疯狂炒股后,今年疯狂炒房的迹象也同样显著,仅上半年居民住房贷款就高达2.37万亿元,去年全年房贷增量不过2.66万亿元。不仅如此,哪怕是离婚,也要多买两套房,更诠释了全民炒房的疯狂。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离婚数量同比增长高达11%,仅次于2013年的12.8%。更有意思的是,为了规避限购限贷政策,离婚、首付贷、假社保、花钱买购买资格等绕开监管政策入市的现象不断出现,与去年资金绕开监管进入股市极其相似。第五、市场估值都达创纪录水平在巨量资金推动下,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大幅上升。股市方面,去年巅峰时期的市盈率超过130倍之多。该估值水平不仅创出自身历史新高,也比肩互联网泡沫时期的估值水平。其中纳斯达克成分指最高市盈率为152倍,纳斯达克100指数市盈率仅为85倍左右。同样,衡量房价估值水平的两个重要指标,租售比和房价收入比在本轮楼市走牛后也出现大幅攀升,主要城市两大指数也印证了市场整体估值的飙升。以深圳为例,由于租金涨幅显著低于房价涨幅,租售比出现显著下降。今年二月份机构相关数据显示,深圳六大区最高租售比仅为1:620,租金回报率仅为1.82%。这个数据意味着依靠租金回收本钱需要620个月,即51年。该比值在国际上正常范围应该在1:200至1:300之间。此外,房价收入比也在近年来呈现出快速扩大趋势。同样以深圳为例,以房价每平米5万元计算,员工平均年收入10万元计算,一套70平米房子需要耗费该员工35年的收入;将员工平均年收入提高到20万元计算,一套70平米房子需要耗费该员工17.5年的收入。在国际上,该数据一般为4-6年。第六,入市门槛都出现大幅提高随着市场的走高,低股价的股票被消灭之后,直接导致投资者入市门槛大幅提高。历史数据显示,在股市上涨到5000点后,低股价、低市值、低市盈率类的股票几乎被消灭殆尽。同样的,楼市中的“低股价小市值股票”也迅速消失。以深圳为例,在本轮牛市前,在一些偏远地区如坪山、平湖、观澜等地区,还能找到单价万元以下的二手房,但现在几乎起价3万以上。更令人震惊的是,面粉贵过面包的现象已经不是新闻,地王频频、溢价率超过100%的地块大幅攀升即是证明。数据宝统计显示,今年以来一二线城市溢价率超过100%住宅地块数量井喷。其中二线城市已经有95幅地块溢价率超过100%,一线城市有24幅地块溢价率超过100%,有望超过2009年水平。由于土地热,部分地方政府甚至不得不采取“熔断”措施。尽管楼市与股灾前故事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但由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因素,除非再度发生2007年那样的经济危机,否则很难出现短期的暴跌。甚至有好事者认为,未来房价仍将持续上涨,已经提前贴出2018年深圳房价预测图。按照此图数据计算,深圳房价未来在现有基础上还将大幅上涨。只是任何资产价格的上涨,都不能脱离其基本面,而房价的基本面就是宏观经济、人民收入。对此,你是否有信心?欢迎定制腾讯新闻客户端“股票”频道,重要资讯,一网打尽!许家印、王石...这些地产业响的领军人,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跟他们面对面交流呢?快来腾讯证券官号(qqzixuangu)约吧!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pljcpeng]
热门搜索:
腾讯理财超市
同类产品年涨&27%
今年以来收益&13%
近1月涨&7.41%
7日年化收益&2.97%
本日热门资讯
一周热门资讯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市会出现股灾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