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如何更好的使用mac档

&主题:实在是不好意思,新手,怎么感觉M档更好用,A档经常曝光不准
泡网分: 6.878
精华: 1帖子: 2071
注册: 2010年10月
开始是用A档来着,后来在某群里各位大师说用M档才对,而且应该是M档+点测光,用那个3D矩阵测光是学不好摄影的。
后来就学着用M档了,点测光,然后就习惯了,再后来觉得慢了些,又回头用A档
反而感觉怎么拍都曝光不准确了,那个曝光量根本不听使唤的感觉
关键是那个A档下面,速度会动,无法控制
最近看了几个贴,都说用M档非常装B,突然觉得自己站在了群众的对立面
[ 18:08 补充如下]
---------------------------------------------------------------------
可能我没说清楚,实际上我只是把曝光刻度当做参考,并非完全刻板按那个刻度,多数时间是估计的快门,已经形成了下意思的感觉
或者说靠感觉定快门,不科学,但习惯了
[ 18:13 补充如下]
即使如此,我用M档拍摄的速度还是比我用A档快,曝光也更准确,或者说更符合自己的想法
我更喜欢有个人倾向的曝光,而非正确曝光
微信扫一扫分享
&浏览:18056&&回帖:202 &&
[本版禁言]
泡网分: 8.307
帖子: 8287
注册: 2017年05月
对M档的认知和使用程度,基本反映了一个摄影人的水平和层次。
泡网分: 0.974
注册: 2017年03月
表示要向楼主学习,p档用惯了,一堆烂片
泡网分: 14.523
帖子: 8731
注册: 2013年07月
有人喜歡用叉子
有人喜歡用筷子
還有人喜歡用手
可能首先不屑于用手
又不一定會用筷子
用手的肯定會用叉子
卻不一定會用筷子
而用筷子的
應該既會用叉子
同時也自然會用手
不管用啥吃
吃飽肚子才是硬道理
本帖最后由 漂白烏雲 于
18:16 编辑
泡网分: 0.235
注册: 2015年07月
老帖再次翻出来,再次验证了真理还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感觉这里绝大多数批评M档的人都没有真正理解M档,甚至很多人都没怎么用过,还有说M档是装逼的更是可笑,MD,老子自个儿拍照,谁来看你是M档还是A档,我M档装逼给谁看啊,再说了,既然大多数人都已经认为M档是装逼,除非是真的觉得M档实用,否则谁TM会去用M档让人当傻子看啊。 本帖最后由 沪AIS282 于
17:43 编辑
泡网分: 1.61
帖子: 1516
注册: 2012年08月
badcat008 发表于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ISO是自动吗?
泡网分: 1.439
帖子: 1390
注册: 2014年10月
新建文件夹里的小秘密 发表于
滚轮可以不用呀。点测对准了你要设定的基准的位置按曝光锁定不就好了,快门自动计算出来,一构图就拍了。那么快捷的方式不用。
你用M档还要依赖于测光,那你还是别用了,因为你一直在依赖于机器,没养成自己的经验。换个纯手动的机器还是一头雾水,压根儿没用。有些表要去背的。
你这叫明明可以开着灯操,非要关了灯打着手电找洞操,觉得顺手?说对了,这就是摸着石头过河。
看进度条判断曝光情况的就是依赖机器,其实就是A档,只不过他们是每次要手动快门调到接近A档自动快门的数值,给自己找弯路。习惯这样操作的大师,要他去拍胶片机m档,可能出片很惨
泡网分: 44.639
帖子: 15960
注册: 2004年08月
我一般就用A加M
光线变化频繁就用a档配合最低快门限制
如果很平缓的光线就用M档,非常容易控制整个拍摄过程曝光一致性。不必纠结测光模式。
另外,机身的曝光指示仅仅是个参考值。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编辑于: 11:32:11
泡网分: 22.214
帖子: 4674
注册: 2007年02月
badcat008 发表于
开始是用A档来着,后来在某群里各位大师说用M档才对,而且应该是M档+点测光,用那个3D矩阵测光是学不好摄影的。
后来就学着用M档了...自动曝光本来有点偏暗,很正常,你可能反而觉得不准。
机子本身有曝光微调,你+1/3或+0.5档,片子会亮丽些,可能更适合你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1.017
注册: 2014年08月
我现在一般情况下都用 A 档,特殊环境下才用 M 档。
技术好的人,A 和 M 随便用。说什么 A 不如 M,或者 M 不如 A 的,只能说,技术还不到家。
光圈、快门、ISO、测光……这些基础的东西都搞不定的人,你们有瞎BB的时间,还不如去好好学习。
你蹲在茅坑上拉不出屎,怪地球没有引力?
本帖由 Honor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578
注册: 2011年10月
这老贴挖出来,过了这么长时间再回头看看,估计好多人的老脸被打得啪啪的
那些个说M档是装B、M档看曝光条是脱裤子放屁、A档+曝光补偿+曝光锁定比M档+点测更方便之类的,基本上都是没用过M档的,或者用过但远远没有用透的。
泡网分: 0.509
注册: 2014年06月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27.485
帖子: 1061
注册: 2004年12月
做个记号。
泡网分: 12.168
帖子: 12082
注册: 2012年10月
主要还是M档也比较方便,如果没有那个曝光指示条,估计用M档的会大大减少
泡网分: 6.798
注册: 2009年10月
edsfwg 发表于
数码微单实时取景用M档,还能屏幕取景还有直方图提示还好说,,最可悲的是数码单反,相位对焦光学取景下用M档参考机内暴光条的确是自虐倾向,这类人就是一直在装,还有人M下用的是自动ISO我要更笑了M挡下用自动ISO 配合曝光补偿(相当于利用曝光补偿对ISO进行控制),是叫光圈快门优先,有些机子叫TAV,挺好用的~
泡网分: 14.998
帖子: 1130
注册: 2006年02月
我主要用M檔目測估計曝光...
矩陣確實不準
泡网分: 0.709
注册: 2014年05月
声色茶马 发表于
同意,在技术上,数码微单时代还用M档有自虐之嫌,手忙脚乱各种拨。
事实上,胶片时代我是纯M档+点测过日子的。在数字单反时代,很快就放弃原有习惯,完全靠A档+矩阵测光解决问题。到了微单时代,基本是直方图+RAW+PS/LR。我以前还+0.7ev补偿常驻过,以获得更好的暗部性能。随着CMOS技术的进步,现在也不用了。大法的新CMOS 14档宽容度,欠五过三随便拉,真是不用想曝光的事儿了,用A档只是为了能光圈控制景深而已,要不全auto随便上算球。
我前面那个回帖,基本上也就是追忆一下胶片时代的传统。传统也不是完全没用,摄影首先是关于光的,亚当斯的分区测光法构造了一种『套着摄影框看光影』的意识。这种意识,就算在数码时代,也还是有意义吧。当然对无忌上大多数连到此一游片的水平都没有的照片真没意义。但是对于有志于认真严肃拍片的兄弟还是有点儿意义吧。数码微单实时取景用M档,还能屏幕取景还有直方图提示还好说,,最可悲的是数码单反,相位对焦光学取景下用M档参考机内暴光条的确是自虐倾向,这类人就是一直在装,还有人M下用的是自动ISO我要更笑了
泡网分: 0.83
注册: 2014年10月
gzlcd 发表于
对于尼康的机器来说,大多数时候矩阵测光比较合适,除了个别副厂镜头不支持以外。是的,在被摄场景光分布比较均匀的条件下,但在拍月亮时要用点测光
泡网分: 1.338
帖子: 1320
注册: 2013年06月
我一开始也是M档装B, 但后来用A档了,这样干活才不至于被耽搁,吃这碗饭的关键要能拍到.
我刚从五哥窟回来,'刚开始用M档,后来A档+曝光微调,不用考虑太多
泡网分: 4.164
帖子: 2744
注册: 2011年04月
我懒,我拍人都是用A+点测,看情况曝光补偿和锁定,去旅游都是A+3D,
M档啊,就是在拍星星,拍夜景,需要长曝时用过。
泡网分: 20.772
帖子: 3277
注册: 2007年01月
edsfwg 发表于
M档下,测光模式虽然可以用,但这时候的测光已没有意义了,因为在M档的时候,用不同的测光模式,其实就用到了机器处理,不同的测光模式,机器取景器里暴光进度条在不同位置拱拍摄者参考,
其实M也就是引闪棚拍,或开自带闪光灯的条件下拍拍,还有就是拍星空,月亮等,A是做不到的,其他场合基本用M档是给自己找麻烦。
拿单反来说,单反是光学取景,如果拍摄者忽视取景器内的暴光进度条(或者就说暴光进度条就没有)那你是凭什么来判定在这一定的ISO光圈下,要用多少快门,而且不同的机器,ISO虚标问题都是不同的。
微单有屏幕取景,画面亮暗可以双眼直接看,所见即所得。用M档的时候就是不停的切换快门来得取正常的暴光亮度,但是这个时候调节快门有一个非常不方便的地方,就是屏幕亮度切换后,比如从亮到暗,快门需要从快切到慢,拨轮要转很多圈不停的转,而且从暗切换到亮的时候,又要不停的转拨轮,这不是要把人累死,这个时候A档机器已经给出机内判定的快门值,只要使用者通过暴光补尝微量的调节一下快门值来得到自己想要的暴光程度,只需要拨正负一两下转轮就行了,这就是M的不方便之处。
数码相机M档设置光圈快门组合,最后,出片的亮度,还是以这个相机品牌型号的处理器来处理出一张 ...同意,在技术上,数码微单时代还用M档有自虐之嫌,手忙脚乱各种拨。
事实上,胶片时代我是纯M档+点测过日子的。在数字单反时代,很快就放弃原有习惯,完全靠A档+矩阵测光解决问题。到了微单时代,基本是直方图+RAW+PS/LR。我以前还+0.7ev补偿常驻过,以获得更好的暗部性能。随着CMOS技术的进步,现在也不用了。大法的新CMOS 14档宽容度,欠五过三随便拉,真是不用想曝光的事儿了,用A档只是为了能光圈控制景深而已,要不全auto随便上算球。
我前面那个回帖,基本上也就是追忆一下胶片时代的传统。传统也不是完全没用,摄影首先是关于光的,亚当斯的分区测光法构造了一种『套着摄影框看光影』的意识。这种意识,就算在数码时代,也还是有意义吧。当然对无忌上大多数连到此一游片的水平都没有的照片真没意义。但是对于有志于认真严肃拍片的兄弟还是有点儿意义吧。
泡网分: 0.827
注册: 2012年03月
东直1970直升机 发表于
永远记住,机器总是比你聪明得多的;也要永远记住,机器有时候是很笨的--那都是因为你笨,没有正确的去使用它!
估光比机器测还要准???上帝啊门。这个要顶,都是用相机的和造相机的在较劲。
泡网分: 0.709
注册: 2014年05月
声色茶马 发表于
胶片时代的外景测光是这样的:M档,或者全手动什么档都没有那些机器,比如大画幅……
点测出场景最高光处的EV,点测出场景最暗处的EV,点测出场景主题兴趣中心处的EV。然后,在脑子里快速分区处置,核心问题是,把场景的哪区放在胶片感光特性曲线的哪段上,以完成自己特定的表达。
所以,M档几乎必须和点测配合。当然肯定有老法师已经达到眼就是点测光表,一看就知道最亮最暗各区的EV的境界。不过拍大画幅的,就算安塞尔亚当斯,也是脖子上总挂着测光表。偶尔忘了带测光表纯靠掐指一算就拍成了月升,你看把安大法师得瑟的。
室内闪光一般用入射测光表处理,加波拉片实验。要求更精确严格。
在有了直方图和RAW+PS的数码时代,尤其机器的宽容度普遍上14档的时代,以上皆然并卵。M档下,测光模式虽然可以用,但这时候的测光已没有意义了,因为在M档的时候,用不同的测光模式,其实就用到了机器处理,不同的测光模式,机器取景器里暴光进度条在不同位置拱拍摄者参考,
其实M也就是引闪棚拍,或开自带闪光灯的条件下拍拍,还有就是拍星空,月亮等,A是做不到的,其他场合基本用M档是给自己找麻烦。
拿单反来说,单反是光学取景,如果拍摄者忽视取景器内的暴光进度条(或者就说暴光进度条就没有)那你是凭什么来判定在这一定的ISO光圈下,要用多少快门,而且不同的机器,ISO虚标问题都是不同的。
微单有屏幕取景,画面亮暗可以双眼直接看,所见即所得。用M档的时候就是不停的切换快门来得取正常的暴光亮度,但是这个时候调节快门有一个非常不方便的地方,就是屏幕亮度切换后,比如从亮到暗,快门需要从快切到慢,拨轮要转很多圈不停的转,而且从暗切换到亮的时候,又要不停的转拨轮,这不是要把人累死,这个时候A档机器已经给出机内判定的快门值,只要使用者通过暴光补尝微量的调节一下快门值来得到自己想要的暴光程度,只需要拨正负一两下转轮就行了,这就是M的不方便之处。
数码相机M档设置光圈快门组合,最后,出片的亮度,还是以这个相机品牌型号的处理器来处理出一张JPG或者RAW来,这还是离不开机器,
只要你出的图片是通过相机出来了,还是用到了机器的处理器,还能称是真正意义上的M档吗,还不是跟A/T两档扯上关系。
真正M档,用以前的胶片相机来说还差不多,放入胶卷了,就等镜头快门打开,让光进来让胶片成像,,这样才不通过机器处理器成像,呵呵。
泡网分: 20.772
帖子: 3277
注册: 2007年01月
edsfwg 发表于
说得太对了,
用了M档后,光圈快门ISO已经都固定了,哪里还有测光模式的说法,
三样固定了,剩下来的就只有对焦一项了,只要对焦对好了,就按快门,没其他。
我敢说90%的所谓用M档的“大师”还是依赖机内暴光条,换个复杂的操作(变相的A档)来用,
另外还有8%的大师们用M档,拍片之前,要先拍一张照片看一下是亮是暗,然后增减快门,结果浪费很多快门拍了废片,而且错过很多即时画面,1%的人根本不懂M,就那样拍,经常出现欠暴过暴。还有1%的大师,应该是真正的大师,做到光圈快门ISO值在他心中,完全不依赖机器胶片时代的外景测光是这样的:M档,或者全手动什么档都没有那些机器,比如大画幅……
点测出场景最高光处的EV,点测出场景最暗处的EV,点测出场景主题兴趣中心处的EV。然后,在脑子里快速分区处置,核心问题是,把场景的哪区放在胶片感光特性曲线的哪段上,以完成自己特定的表达。
所以,M档几乎必须和点测配合。当然肯定有老法师已经达到眼就是点测光表,一看就知道最亮最暗各区的EV的境界。不过拍大画幅的,就算安塞尔亚当斯,也是脖子上总挂着测光表。偶尔忘了带测光表纯靠掐指一算就拍成了月升,你看把安大法师得瑟的。
室内闪光一般用入射测光表处理,加波拉片实验。要求更精确严格。
在有了直方图和RAW+PS的数码时代,尤其机器的宽容度普遍上14档的时代,以上皆然并卵。 本帖最后由 声色茶马 于
09:04 编辑
泡网分: 0.581
注册: 2014年11月
对于尼康的机器来说,大多数时候矩阵测光比较合适,除了个别副厂镜头不支持以外。
泡网分: 4.562
注册: 2010年07月
edsfwg 发表于
说得太对了,
用了M档后,光圈快门ISO已经都固定了,哪里还有测光模式的说法,
三样固定了,剩下来的就只有对焦一项了,只要对焦对好了,就按快门,没其他。
我敢说90%的所谓用M档的“大师”还是依赖机内暴光条,换个复杂的操作(变相的A档)来用,
另外还有8%的大师们用M档,拍片之前,要先拍一张照片看一下是亮是暗,然后增减快门,结果浪费很多快门拍了废片,而且错过很多即时画面,1%的人根本不懂M,就那样拍,经常出现欠暴过暴。还有1%的大师,应该是真正的大师,做到光圈快门ISO值在他心中,完全不依赖机器在理
泡网分: 45.508
精华: 1帖子: 3321
注册: 2001年12月
这是个好习惯
泡网分: 0.481
注册: 2015年04月
用A档的时候多用用曝光补偿和点测你会发现A档很好用。
泡网分: 15.146
帖子: 3573
注册: 2008年06月
长年用M档路过
不是装B,是很多时候都在摄影棚下拍东西,这种情况A,P,S,都不行,只能M档,
其实用什么档不要紧,重要的是能拍出你自己想要的照片来就行,最近还在练习手动对焦,主要是拍运动情况下,又是弱光环境,用自动对焦很难拍到照片。试用手动对焦,成片率要比弱光环境下拍人高很多
泡网分: 0.709
注册: 2014年05月
hjwkoo 发表于
用M挡还需要点测光?实在是无语了、说得太对了,
用了M档后,光圈快门ISO已经都固定了,哪里还有测光模式的说法,
三样固定了,剩下来的就只有对焦一项了,只要对焦对好了,就按快门,没其他。
我敢说90%的所谓用M档的“大师”还是依赖机内暴光条,换个复杂的操作(变相的A档)来用,
另外还有8%的大师们用M档,拍片之前,要先拍一张照片看一下是亮是暗,然后增减快门,结果浪费很多快门拍了废片,而且错过很多即时画面,1%的人根本不懂M,就那样拍,经常出现欠暴过暴。还有1%的大师,应该是真正的大师,做到光圈快门ISO值在他心中,完全不依赖机器
泡网分: 0.709
注册: 2014年05月
badcat008 发表于
我刚用单反几个月,主要还是参考曝光条
确实是习惯这样用了,我以为大家都这样用的
发现走入歧途,却是积习难改了你如果用M,又用机内暴光条,其实这就是用A档,而且你还多出一个没有用的动用,脱了裤子放屁的动作。
你如如果拍一张照片,参考机内暴光条,是在0位置,得出的快门值和A档下暴光补尝在0EV的时候一样的,最多就差距正负一档的快门值
除非你不看机内暴光进度条,自己给出快门,如果拍出来的图片正常暴光,在不同场景下都正常的话,你就是传说中的神了。
说到底,哪个品牌的机器,离不开机器的测光系统,因为就算使用者使用什么样的光圈快门值,得到的结果是亮是暗,都跟机器的系统有关。不同的机器,光圈ISO快门值都不同。
&版权所有:&&&&
网站投诉举报电话: | 网站举报邮箱:单反的M档该怎么正确使用?_百度知道
单反的M档该怎么正确使用?
刚买了台D7000,M档不是很会用,不同的环境该怎么调快门和光圈?快门是不是随着光圈变化而变化?在不同的环境下怕是不是得多拍几张才知道用多大的光圈和快门?大神来~~
我有更好的答案
快门速度是控制拍动态物体最终结果的参数;光圈是控制照片亮度及景深【虚化程度】的一个参数;感光度是平衡上面两个参数最终曝光亮度的参数。拍照主要是这个三个要素,其他是次要的,另议。=======================================在用D7000光学取景器取景的时候,眼睛会看到【取景器里面有个曝光提示的刻度】,用来掌握大致的曝光量,如果显示偏暗了,就加大光圈或减慢快门速度;如果显示偏亮了,就缩小光圈或加快快门速度。用M档的初衷是因为A档和S档的自动曝光参数组合拍不出想要的效果。M档是全手动,和A档光圈优先【拍摄者设定光圈,相机配合快门速度】及S档快门优先【拍摄者设定快门速度,相机自动配合光圈值】不同,后两种方式是半自动。M档之所以用不好,是和拍摄原理没完全理解有关,以及急于求成在A档和S档还不熟练的情况下就用。共勉。
采纳率:71%
来自团队:
1:快门速度。最简单的解读是拍摄的这张照片你所记录的时间。(如1/8000快门相当于拍的照片只是记录了1/8000秒这一瞬间的画面,30S快门相当于照片记录了镜头前30秒内一切的光线变化等)2:光圈。用来控制深景,越大深景越浅,适合拍摄特写以及背景虚化。小光圈大深景适合拍摄没有虚化的照片以及风光。3:ISO。是感光度。是纯粹用来提升画面的明暗度的。在快门和光圈一样时,ISO越低,画面越暗,画面越纯净。ISO越高画面越亮,画面中的噪点也会越高。 一般情况下,新手接触M档还是需要去几个简单的环境下,多试试不同的参数组合来如何达到最佳效果。可以以曝光刻度来作为参考。标准曝光±1档就属于曝光正常。 首先,要选择最佳光圈。如风光可以用镜头最佳分辨率f/8~f/11之内的光圈,特写或者需要虚化背景就开到最大或者较大光圈。之后看快门速度,如果手持拍摄,首先要设置快门在安全快门之内。如:50mm焦距快门速度不低于1/50,100mm焦距快门速度不低于1/100,以此类推。之后拍摄时,确保快门速度足够快,不会让拍摄对象(移动物体)。一般情况下,行走路人不低于1/125,飞行鸟类不低于1/1000。ISO的话,除非是需要高速快门或者手持夜拍,一般情况下,ISO最好在最低的100,这样可以确保最纯净的画面。如果是高速运动的物体或是手持夜拍,那么选择在最佳安全快门速度和最佳光圈时再选择高ISO。
是不是室外风景不需要太大的光圈?人像就大光圈吗?
人像拍摄根据需要的照片效果来定。需要背景虚化就大光圈,夜拍人像基本都是大光圈。小光圈拍风景是为了取得最大的深景和最多的画面细节。
快门越快是不是进光量越少呢?用m档的人是不是看到环境就知道用多大光圈快门了?还是也要拍几张?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单反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来自:摄海无涯在论坛上经常见到有朋友用M档进行拍摄,M档就是全手动拍摄模式,用M档拍摄可以根据场景和拍摄的需求自由的选择光圈、速度,拍出自己想要的效果,但用M档拍摄并非简单的将相机调整到M的位置就行了,而是要用真正意义上的全手动,它包括:手动调整光圈,手动调整速度,手动调焦等。为了更好的使用好M档拍摄,就自己的理解谈谈拍摄中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一:首先要了解光圈和快门速度1:光圈光圈是相机中可以改变中间孔径大小的装置,主要用来控制光线落到感光器上的光量,它有很多细小的叶片组成,光圈的大小通常用F值表示,完整的光圈值系统为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F44、F64,每增加或降低一档光圈,进入镜头的光量就会加倍或减半,2:快门与光圈相反,快门是相机镜头前阻止和控制光线进入时间长短的装置。现在很多相机的快门速度都是有相机自动控制的,但在单反等一些相机中仍可手动设置,快门的速度主要包括有1、1/2、1/4、1/8、1/15、1/30、1/60、1/125、1/250、1/500、1/1000等,快门速度每增加或降低一档,曝光量就会加倍或减半。光圈的数值越大,光圈反而越小,速度的分母数值越大,时间越短,初学者必须要知道这个光系,二:光圈和快门的对应关系充分的了解光圈和快门的对应关系,是用好M档,进行全手动拍摄的关键,用全手动进行拍摄的时候,并不是随意的调整光圈和快门速度就行了,而是要根据拍摄的场景、拍摄的意图进行设定,并且要确保拍出的照片曝光准确,比如拍摄风光时需要大景深,这是就需要小光圈,如果拍摄花卉、人像时需要小景深,使背景虚化,这时就需要用大光圈,拍摄水流时就需要慢速度,小光圈,实际拍摄时要随着场景、光线的不断变化,随时的调整光圈,每当光圈发生变化时,快门也一定要随着光圈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在晴天拍摄室外风光时要用11的光圈,1/125秒的快门速度,这样可以拍出曝光准确的照片,如果将光圈调到8时,快门速度就要随着变化调到1/250之一秒,因为光圈调大了,为了拍出的照片效果不变,只有加快快门速度才可以保证拍摄效果,反之将光圈调到16时,快门速度也要放慢,就要调整到1/60分之一秒,这样三个组合拍出照片的效果是一样的。三:真正意义上的全手动全手动拍摄并非只是将拍摄模式调到M上进行拍摄就是手动模式,而是要将所有涉及到手动的设置都要设置到手动模式,首先就是将拍摄模式放到M位置,再就是将镜头上的A/M选择开关也要放到M上,运用手动调焦,再就是将相机里面的对焦模式也要选择到MF即手动对焦,这样才完成了手动对焦的全部设置,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手动对焦。手动对焦要求摄影这对光圈和快门应有足够的了解,并且能较准确的判断应该设定什么样的光圈和快门才能使拍出的照片曝光准确,并且要求摄影者能根据环境、光线的变化随时准确的变换和调整光圈、快门,比如在阳光下拍照人像需要11的光圈1/125之一秒的速度,那么当云彩过来遮住阳光或人物转移到阴影处进行拍摄时,这时就要将光圈调到8,或将速度调到1/60分之一秒,才能保证曝光的准确。所以,根据以上的情况,建议初学摄影的朋友们开始不要使用M档进行拍摄,要多用A或S档进行拍摄练习,熟练的掌握光圈和快门的配合,随后再进一步的进行其他模式的练习,以上所讲只是自己的一点体会,观点未必正确,请朋友们各抒己见,多提意见,也可以谈一谈自己的见解和经验,让更多的朋友从中学到一些知识,谢谢大家。爱卡汽车_中国领先的汽车主题社区、汽车资讯、汽车论坛中心正在加载验证码......
请先拖动验证码到相应位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更好的使用信用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