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国是第几大货物贸易进出口国呈现什么特点?

我国外贸呈现六大特点 进出口总值同比增超20%_大盘分析_股城股票我国外贸呈现六大特点 进出口总值同比增超20% 20:55:27发布:股城股票8日从海关总署获悉,据统计,今年前4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8.42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20.3%。其中,出口4.57万亿元,增长14.7%;进口3.85万亿元,增长27.8%;贸易顺差7150亿元,收窄26.2%。
进出口总值同比增超20%4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2.22万亿元,增长16.2%。其中,出口1.24万亿元,增长14.3%;进口9791亿元,增长18.6%;贸易顺差2623亿元,扩大0.6%。
前4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比重提升。前4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4.75万亿元,增长21.6%,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6.5%,比去年同期提升0.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44万亿元,增长12.1%;进口2.31万亿元,增长33.5%。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2.4万亿元,增长15.5%,占28.5%,比去年同期下滑1.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53万亿元,增长14.2%;进口8692亿元,增长18%。
此外,我国以海关特殊监管方式进出口8661.3亿元,增长17%,占我外贸总值的10.3%。其中出口2639.9亿元,增长0.7%,占出口总值的5.8%;进口6021.4亿元,增长25.9%,占进口总值的15.6%。
二、对欧美日东盟等市场进出口增长。前4个月,欧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欧贸易总值1.24万亿元,增长15.5%,占我外贸总值的14.8%。其中,我对欧盟出口7507.6亿元,增长13.5%;自欧盟进口4936亿元,增长18.6%;对欧贸易顺差2571.6亿元,扩大4.8%。美国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美贸易总值为1.18万亿元,增长20.3%,占我外贸总值的14%。其中,我对美国出口8333.5亿元,增长17.8%;自美国进口3441.3亿元,增长26.8%;对美贸易顺差4892.2亿元,扩大12.2%。
前4个月,东盟为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与东盟双边贸易总额为1.06万亿元,增长24.2%,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12.5%。其中,对东盟出口5830.2亿元,增长18.3%;进口4730.6亿元,增长32.3%;贸易顺差1099.6亿元,收窄18.7%。日本为我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中日贸易总值6404.9亿元,增长17.9%,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7.6%。其中,对日出口2992.5亿元,增长13.2%;自日进口3412.4亿元,增长22.3%;贸易逆差419.9亿元,扩大1.9倍。
三、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提升。前4个月,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3.17万亿元,增长21.7%,占我外贸总值的37.6%,较去年同期提升0.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1万亿元,增长17.9%,占出口总值的45.9%,继续保持出口份额居首的地位;进口1.07万亿元,增长29.8%,占进口总值的27.8%。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3.75万亿元,增长14.9%,占我外贸总值的44.5%。其中,出口1.98万亿元,增长11.9%,占出口总值的43.4%;进口1.77万亿元,增长18.4%,占进口总值的45.9%。
此外,国有企业进出口1.47万亿元,增长34.1%,占我外贸总值的17.5%。其中,出口4847亿元,增长12.8%,占出口总值的10.6%;进口9858亿元,增长47.9%,占进口总值的25.6%。
四、机电产品、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仍为出口主力。前4个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2.64万亿元,增长14.1%,占出口总值的57.7%。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1.16万亿元,增长12.7%;设备7727.2亿元,增长12.9%。同期,出口2995.3亿元,增长8.7%;纺织品2281.2亿元,增长8.1%;1082.3亿元,增长10.6%;鞋类1036.5亿元,增长14.2%;塑料制品817.5亿元,增长21.2%;箱包555.4亿元,增长18.7%;383.4亿元,增长46.2%。
上述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合计出口9151.6亿元,增长12.2%,占出口总值的20%。此外,肥料出口696万吨,减少13.4%;钢材2721万吨,减少25.8%;26万辆,增加37.9%。
五、铁矿砂、和天然气等进口量价齐升。前4个月,我国进口铁矿砂3.53亿吨,增加8.6%,进口均价为每吨553.4元,上涨73.8%;原油1.39亿吨,增加12.5%,进口均价为每吨2680.5元,上涨59.7%;煤8949万吨,增加33.2%,进口均价为每吨615.1元,上涨96.3%;成品油1017万吨,减少0.7%,进口均价为每吨3304.5元,上涨42.2%;天然气2011万吨,增加5.4%,进口均价为每吨2190.4元,上涨4.9%;初级形状的塑料952万吨,增加15.6%,进口均价为每吨1.14万元,上涨12.5%;钢材456万吨,增加7.8%,进口均价为每吨7237.9元,上涨11.7%;未锻轧铜及铜材145万吨,减少22.9%,进口均价为每吨4.36万元,上涨31%。
此外,机电产品进口1.66万亿元,增长14.5%;其中汽车36万辆,增加22.7%。
六、4月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环比回升。4月,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40.7,较上月回升0.5。其中,根据网络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当月,我国出口经理人指数回升1至44.8;新增出口订单指数、企业综合指数分别回升1.8、1.2至48.2、23.2,出口经理人信心指数回落0.4至50.5。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是什么?_百度知道
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是什么?
我有更好的答案
  第一阶段:建国时至1978年。  这一阶段,我国的经济体制尚实行配给制,采用计划经济制度。外贸局限于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农副及矿产资源型产品构成了出口商品的主流,贸易关系受制于外交政策和国家关系的变化。对外贸易主要被看作社会扩大再生产的补充手段,局限于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建国初期,中国出口商品以农副产品等初级产品为主,约占出口总额的80%,反映出中国当时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水平。随着国内工业的迅速发展,出口商品结构也发生较大变化,轻纺产品成为主要出口商品,重工业产品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但直到1978年,初级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仍高达53.5%。进口商品结构方面,旧中国以进口消费品、奢侈品为主的状况得以改变,生产资料在进口中占据了主要地位,每年占总进口的80%左右。按照“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经济建设方针,这一阶段中国在利用国外资金为本国经济建设服务方面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和实践。  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前期,亚非拉越来越多的国家赢得民族独立,新中国广泛建立、积极发展同这些国家平等互利、互通有无的贸易关系,签订政府间贸易协定,开展易货贸易、边境贸易、记账贸易、现汇贸易等灵活多样的进出口贸易,与此同时,还向这些国家提供贷款或无偿援助。此外,中国内地始终坚持对港澳地区长期稳定供货的贸易政策,即使在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也保证了对港澳地区的供应。同时经港澳的转口贸易也成为打破西方国家封锁的突破口。  为了补足国内必需的生产和生活资料,中国利用各种机会和途径,推动同日本、西欧等西方国家的民间贸易以至官方贸易。特别在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后,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由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开始转向日本、西欧等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到1965年,中国对西方国家贸易额占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上升到50%以上。  “文化大革命”()使对外贸易遭受严重干扰破坏而出现较大曲折起伏。70年代初,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对外关系迅速改善。中国同日本、德国、美国等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交。对外贸易重新获得恢复和发展,西方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迅速上升,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改善,技术引进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有利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下,中国在70年代末进入改革开放的酝酿和准备阶段。  第二阶段:1978年至1990年,改革开放初期的尝试  伴随着外贸管理体制的改革和更为灵活的贸易形式,对外贸易迅速发展;海外投资与经济特区的创办,为中国对外经贸关系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工业制成品成为中国主要的出口商品。  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对外贸易进入了新的实践探索阶段。  这一阶段,国家对外贸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外贸体制改革和外商直接投资极大地促进了外贸发展。年,进出口总额由206.4亿美元增长到1356.3亿美元,其中出口由97.5亿美元增长到718.4亿美元,进口由108.9亿美元增长到637.9亿美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6.6%和14.6%。  为吸引资金、技术、设备,拓展国际市场渠道,创造外汇收入,同时增加就业机会,1979年,国务院批准在沿海地区开展加工贸易。80年代中期,国际产业结构出现了新一轮调整和转移,为了抓住这一有利形势,国家进一步确立了以加工贸易为重点、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沿海发展战略,加工贸易得到迅速发展。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加工贸易使中国成功地承接了国际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带动了国内工业发展,促进了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了外贸出口由初级产品、资源型产品为主向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1986年,工业制成品取代初级产品成为中国主要出口商品,实现了出口结构的一次根本性转变。1991年,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到77%。市场日益多元化,日本、香港、美国、欧共体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市场和贸易伙伴,而与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贸易份额则大幅下降。  1979年开始,中国陆续建立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开发区等特殊经济区域,在进出口管理与经营政策、外汇政策等方面试点实行更灵活、更优惠的特殊政策,这些特殊区域对全国的外贸发展以至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平台、示范与辐射作用,是这一时期对外贸易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1980年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四个经济特区建立的第一年,进出口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1.1%,到1991年这一份额上升到8.3%。  1978年以前,对外贸易一直沿袭建国初期确立的由国家统一管理的经营管理体制,国家先后成立了一批国营专业外贸公司,统一经营全部对外贸易,国家对外贸公司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统收统支、统负盈亏。1979年,国家开始对外贸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调整中央外贸领导机构、成立了一批归属工业部门管理的工贸公司、简化外贸计划内容、实行汇率双轨制以提高出口竞争力、实行进出口许可证制度等。  改革开放初期,国内生产能力和出口创汇能力严重不足,外汇极度缺乏。在此背景下,中国开始招商引资,利用外部资金,扩大出口生产和创汇能力。外商投资企业被直接赋予进出口经营权。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50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在中国外贸中的作用迅速提升。年,占中国外贸总额的比重由0.1%提高到21.3%。外资对外贸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三阶段:1991年至2000年  市场经济下的转型与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逐步替代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成为最主要的出口商品;外商投资企业迅速发展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力军,加工贸易成为主要贸易方式;贸易顺差激增。  1993年11月中国共产党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后对外贸易从“互通有无、调剂余缺”转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经济合作,发挥比较优势。国家陆续提出了市场多元化、“大经贸”、“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以质取胜、科技兴贸、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和多边贸易体系等战略思想。  由此,中国对外贸易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其间,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严重打击了了日本、韩国、东盟及港澳等周边国家的经济,中国外贸也经受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重大挫折,1998年进出口出现了负增长。但中国对外贸易很快克服危机的影响,重新恢复活力,1999年实现11.3%的增长,2000年更达到了27.8%的高速增长,其中出口增长31.5%。  中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为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国内条件。工业制成品出口所占比重上升至90%以上,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逐步替代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成为最主要出口产品。1995年,机电产品出口超过纺织产品,成为出口最大类产品,实现了出口商品结构的又一次重大转变。机电产品成为中国出口最重要的推动力,带动了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同期,中国工业化进程开始加速,固定资产投入大、增长快,带来大量的资本货物需求,使机械及运输设备进口增长十分显著。  在积极吸引外资、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装配制造业过程中,外商投资企业迅速发展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力军,加工贸易成为主要贸易方式。2001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占中国外贸总额的比重首次超过50%,达到50.8%。1993年,加工贸易出口额达到442.3亿美元,首次超过一般贸易,1995年-2007年,加工贸易出口所占比重一直在50%以上,成为中国货物出口最主要的贸易方式。  外资企业、加工贸易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化,使相当一部分产业和企业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以外资企业、加工贸易为支撑的进出口格局,也使中国外贸开始呈现顺差逐年快速扩大的趋势。1992年-2001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由1655.3亿美元上升到5095.6亿美元,增长2.1倍,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上升到第6位。同期,外贸顺差由53.5亿美元扩大到224.6亿美元,增长4.2倍。国际储备快速累积,规模不断扩张,1996年外汇储备迈过千亿美元大关,2001年达到2121.6亿美元。这使实施“走出去”战略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同时“走出去”也是当时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的现实需要。1999年,中国拉开了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序幕。2000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0亿美元,此后,开始了几乎平均每年翻一番的高速发展,并带动了中国技术、设备的出口,海外投资也为保障国内资源供应提供了有益补充。  货物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随着中国申请恢复GATT地位谈判的深入,中国对服务市场开放作出初步承诺,由此推动了服务贸易的发展。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由182.4亿美元扩大到726.1亿美元,增长了3倍。由于国内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大、竞争力低,其间除1994年呈现少量顺差外,其余年份服务贸易均为逆差,且逆差呈逐年扩大趋势。  第四阶段:2001年至今  以2001年11月中国加入WTO为里程碑,中国对外贸易进入又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加入WTO以来,切实履行入世承诺,积极参与多边贸易体制下的经贸合作,大力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基本建立起了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符合国际惯例与规则的外贸政策与体制,建立和完善贸易救济制度,维护公平贸易;建立和完善对外贸易的促进与服务体系,规范对外贸易秩序。政策体系的完善,促进了对外贸易又好又快发展。  可以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中国对外贸易额度不断加大,将世界市场作为未来发展的主攻市场,在扩大内需的同时扩大海外市场,增大海外市场的市场占有率。不仅仅局限于加工贸易等,而是不断推出自由品牌,将中国品牌推广世界。
参考资料:
资料来自北方经济网
采纳率:17%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中国对外贸易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海关总署:前5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0.76万亿-中新网
海关总署:前5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0.76万亿
日 13:59 来源:  
  6月8日电 据海关总署网站消息,海关统计的结果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0.76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19.8%。其中,出口5.88万亿元,增长14.8%;进口4.88万亿元,增长26.5%;贸易顺差9940亿元,收窄21.1%。
资料图:山西太原,民众正在超市选购进口食品。 张云 摄
  5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2.35万亿元,增长18.3%。其中,出口1.32万亿元,增长15.5%;进口1.03万亿元,增长22.1%;贸易顺差2816亿元,收窄3.4%。
  前5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比重提升。前5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6.11万亿元,增长21%,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6.8%,比去年同期提升0.6个百分点;对欧美日东盟等市场进出口增长。前5个月,欧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欧贸易总值1.6万亿元,增长16.1%,占我外贸总值的14.8%。
  此外,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提升。前5个月,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4.11万亿元,增长21.5%,占我外贸总值的38.1%,较去年同期提升0.5个百分点;机电产品、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仍为出口主力。前5个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3.37万亿元,增长14.2%,占出口总值的57.3%;铁矿砂、原油和天然气等大宗商品进口量价齐升;5月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环比上升。5月,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41.1,较上月上升0.4。
【编辑:李明阳】
>经济新闻精选: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国际贸易的现状及特点是什么?_百度知道
中国国际贸易的现状及特点是什么?
我有更好的答案
商务部4月30日发布了春季《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报告指出,从今年一季度情况来看,我国进出口仍处于正常范围,对外贸易运行总体良好。同时,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国内外环境趋紧,不确定因素还在进一步增加,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放缓是首要因素
“世界经济和贸易形势的变化将是今年我国出口形势所面临的最大的不确定性。”商务部综合司副司长刘海泉在媒体发布会上说。
根据《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美国次贷危机还在进一步加深和蔓延,已经开始向消费、投资等实体经济纵深发展。“如果美国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长下滑的态势还将持续。”
2007年,欧盟、美国、日本为我国前三大贸易伙伴。据刘海泉介绍,目前美国占我国直接出口额的17.5%,算上转口贸易在内,我国对美国出口仍要占到我国出口额的五分之一以上。从世界贸易结构看,如果美国经济陷入衰退,那么欧盟、日本的经济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将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从4.1%调降至3.7%,为2002年以来最低增速。其中预计美国经济增长今年将回落至0.5%,欧元区和日本回落到1.4%。
我国成为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主要承担者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说,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我进口成本,构成通胀压力。同时,也将使出口企业的经营压力继续增加。通常情况下,受国际市场需求低迷、竞争激烈制约,工业制成品价格涨幅远远落后于初级产品,靠提价转移原材料成本上升会越来越困难。
“作为制造业大国和贸易大国,中国成为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主要承担者,出口企业利润空间将受到挤压,盈利水平将下降,经营压力增加。”报告说。
商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原油、成品油、铁矿石、大豆、食用植物油的进口价格分别增长了66%、60.6%、80.6%、77%和69.3%。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雨时说,我国劳动密集型行业、小企业的利润不断下滑,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到的压力非常大。他认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应当通过技术改造、产品升级换代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国内人民币升值加快等影响更加明显
目前国内影响出口的主要因素有,人民币升值加快、原材料涨价、劳动力和环保成本上升、利率提高以及去年外贸政策调整等因素产生叠加。
报告称,从近期来看,企业结构调整和消化成本上升需要一个过程,短期内可能影响企业利润。去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步伐加快,今年1季度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超过4%。同时,今年一季度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8%,比去年同期加快5.7个百分点。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和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越来越多的进出口企业感受到流动资金紧张和资金成本压力增加。
许多企业反映,消化成本上升的空间相当有限,在国际市场低迷的条件下通过提价转移成本越来越困难,出口利润率下降甚至亏损。许多出口企业出现了有单不敢接或长单改短单的情况,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尤为明显。
报告指出,由于纺织轻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利润率较低,消化成本上升的空间非常有限,调低轻纺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这些行业的出口竞争优势,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中国国际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货物贸易进出口与收支总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