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碧生源好吗的品牌营销运营得如何?

Loading…
映客“史上最美IP”落幕 联合碧生源开启场景化营销新风尚_TOM新闻
映客“史上最美IP”落幕 联合碧生源开启场景化营销新风尚
5月27日,由碧生源冠名赞助的映客樱花女生星光夜华丽落幕,华晨宇、乐华七子、杨千嬅等20位大咖同台献艺,九位樱花女生荣耀加冕,绽放明星梦。
碧生源联手映客 着力打造场景化营销新方向
碧生源在2018年重视与映客这样拥有女性大IP平台合作,在品牌营销方面借助樱花女生IP实现品牌的势能升级,是碧生源2018在娱乐营销、场景化营销的核心方向。
碧生源营销副总裁赵一音先生与花花华晨宇一道为樱花女生三大赛道冠军颁奖
碧生源营销副总裁赵一音接受映客红毯主持人专访时表示:作为功能保健茶的领导品牌,碧生源一直很关注和重视娱乐营销,映客樱花女生也是我们很认可的成熟的综艺IP,青春活力的调性和我们目标女性受众很契合。今年恰逢碧生源成立18周年,本次和映客樱花女生的冠名合作也很好地契合企业营销转型目标,努力打造碧生源18岁更年轻,更健康,更时尚的品牌新形象。
其次,作为深耕大健康产业的知名企业,碧生源一直致力于打造体重管理领域的专业品牌,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从传统的草本减肥功能保健茶拓展到非处方减肥药。碧生源牌奥利司他就是公司在17年重点推出的爆款新品,是中国药监局三唯一批准的减肥非处方专用药,在天猫和京东都在销售的口碑爆款。日后公司会不断创新优化推出新品,不断满足年轻群体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
碧生源控股有限公司营销副总裁赵一音(中)、全国KA总经理 罗荣军(左)、全国市场总监 郭文全(右)共同出席星光夜盛典红毯并观礼
赵一音还表示:碧生源今年营销三大主旨是品牌活跃化、传播社会化和营销场景化。我们将在娱乐营销和内容营销上更多发力,从过去的“铺广告”到如今的“玩广告”,以社会化话题作为切入点,深入挖掘用户痛点,与年轻受众建立情感共鸣,传递品牌的新女性价值观。
冠名商碧生源在樱花摇摇乐互动环节中,送出数万份线上大礼包,引千万观众狂欢互动。
樱花女生星光夜盛典从内容、明星、互动、电商等多个链条与冠名商碧生源高度结合,这一结合不仅赋予《樱花女生》全新的商业化含义,也是碧生源场景化营销的一次生动借势。
女神变女生 碧生源品牌年轻化战役打响第一战
映客执行董事兼首席运营官Jessie曾表示,映客将《樱花女神》在今年更名为《樱花女生》,其实是对平台上女主播更清晰的定位,希望回归平台用户本身、回归映客初心,这与碧生源品牌年轻化的战略不谋而合。
在直播时代,每个女神都曾是女生,每位女生都能成女神。
直播平台,现在已经是手握流量、主播、活动三位一体。映客在提出“新娱乐”理念后,第二年就推出了直播选秀IP“樱花女神”,今年则更进一步,直接做成了选秀盛典——“樱花女生星光夜”。如果说去年的活动,映客是把目光集中在自身平台的主播、用户上,通过举办盛典来回馈主播+用户+员工。今年映客则更加激进,不止是以往的平台打赏,而是采用对外公开售票模式,以明星带流量、主播带粉丝、平台带大众。这一场超越卫视晚会的《樱花女生星光夜》注定成为一个新娱乐时代的最好注脚。
映客所打造的直播综艺标志着一条以“直播平台”为支点的“新娱乐产业”正在慢慢被撬动,直播平台的活动,也从单纯的打赏PK进化为更完整、独立的选秀IP,打造出一个“映客式生态”。
“映客式生态”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主播明星化这一直播大趋势,更能打破更多知名大品牌固有内涵,并赋予品牌更进一步发展。
时下品牌借势IP去贴合年轻消费群体,碧生源与映客这样的互联网独角兽结合,对于品牌年轻化来说是值得去尝试的。正如汪涵在星光夜盛典上所说:“这是映客造星新时代”,同样,这也是碧生源的营销新时代。
责任编辑:
3903YSS TS002-BD
————&&&&分享到&&&&————碧生源一包茶原料仅几分钱 广告轰炸营销失效_产经_公司新闻_新浪财经_新浪网
碧生源一包茶原料仅几分钱 广告轰炸营销失效
  每经记者 李亚蝉 发自广州
  碧生源一包茶原料几分钱 广告轰炸模式或到天花板
  一直以来,不少保健品企业都沿用着一个屡试不爽的模式:一些原本功效并不特别的产品,却可以用广告轰出一条“血路”。但现在,这种模式正在遭遇巨大的挑战。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减肥保健品行业的“常青树”碧生源(00926,HK)正面临业绩下滑的危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深入研究碧生源多年财务数据发现,这家从一开始就依赖广告轰炸的保健品企业,多年来一直沿袭着增加广告投入拉动销售增长的规律。而到了今年上半年,尽管广告投入继续大幅增长,但碧生源的营业额和毛利却双双大幅下跌,并出现严重亏损。
  如果说去年的营业额和毛利双双小幅下滑及首次亏损只是危机初露的小小裂缝,那么碧生源多年来维持相对平稳的财务曲线今年则已经出现明显的背离危机。
  收入、广告数据趋势现背离
  多年来,碧生源以大量的广告“轰炸”为人关注,并成为营销界人士经常讨论的一个案例。
  研究碧生源多年的运营曲线,也可以看出广告对其之意义。
  碧生源2007年到2011年的数据显示,在短短的5年时间里,其广告投入一路上扬,从2007年的4910万元到2011年的3.433亿元,涨了近6倍,占营业额比例基本在30%以上,2011年占比达到40.9%,销售及市场营销总开支占营业额的比例则更高。
  与此相呼应的是,2007年到2010年,碧生源营业额从1.631亿元增至8.74亿元,涨幅436%,毛利则从1.154亿元增至7.83亿元,涨幅578.5%。
  不难看出,这种大规模的广告投入也给了碧生源很好的回报,碧生源的营业额和毛利曲线与其广告投入曲线趋势一直保持着同一方向。
  然而,这样的平衡正在被打破。
  财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广告投入和业绩曲线已经开始出现严重方向背离。在广告成本达2.324亿元(同比增40.5%,占营业额比例71.5%)的情况下,今年上半年,碧生源营业额和毛利双双大降36.5%和39%,分别为3.252亿元和2.795亿元,同时净利亏损1.676亿元,同比直降248%。
  记者发现,今年1月起碧生源赞助了著名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成为其上半年度最大的单一广告赞助活动。
  与此相对应的是,碧生源低销售成本和占比微乎其微的研发成本。数据显示,在大举投放广告的同时,碧生源2007年的研发成本为0,到2008年才以90万元起步,此后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分别为194.6万元、818.5万元、1945.1万元,占营业额比例分别为0.3%、0.9%和2.3%。
  碧生源将净利大幅亏损的原因归咎于经济形势的困难,然而这一说法对此前一直依赖广告拉动增长的碧生源来说显得有些勉强。食品和饮料行业营销业内人士徐雄俊认为,碧生源庞大的广告开支拖累使其净利大降。
  低成本原料引发争议
  碧生源上半年交出了一份难看的财报,但就这样的数据仍离不开其低廉的产品成本所作的“贡献”。
  碧生源今年上半年的财报显示,碧生源上半年的销售成本为4561.9万元,占营业额比例14%。这个销售成本里包含原材料成本、包装材料成本、劳工成本、制造成本。
  在2010年的年报中,碧生源对这几项成本更具体地进行罗列,其中原材料成本为2971.9万元,占营业额比例3.4%;包装材料成本为3841.6万元,占比4.4%;劳工成本717.2万元,占比0.8%;制造成本1582.8万元,占比1.8%。
  碧生源2010年IPO时的材料显示,碧生源常润茶的“专有配方”包括绿茶以及土茯苓、沙参、淮山药、草决明及番泻叶等中草药,碧生源减肥茶配方则包括绿茶、蜂蜜以及金银花、决明子、荷叶、山楂、番泻叶及绞股蓝等中草药。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走访市场看到,目前碧生源两款主力产品仍是这两剂配方。以减肥茶为例,记者看到目前市面上已经有多个品牌减肥茶,既有名不见经传的品牌,也有知名大药房出品的,而金银花、决明子、荷叶、山楂则成为很多减肥茶所共同使用的原料。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三院中医科主任杨鸿志告诉记者,这几味药都是常用的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
  相对其他减肥茶产品,碧生源的配方中使用的相对独有的中草药是番泻叶。记者在广州一药房咨询了解到,番泻叶一斤只需10元,在中药材里是非常便宜的,而相关中药报价网站显示的价格则更加便宜。碧生源减肥茶使用的几味中药中,除了绿茶和蜂蜜价格难以确定,金银花价高外,其他几味中药价格均不高。
  碧生源去年到今年的原材料成本不得而知,但以其2010年的原材料成本,以及2010年常润茶6.639亿包的销售量计算,碧生源平均每包产品的原材料成本不到0.045元,2009年的数据计算出来同样是4分多钱。
  对于低廉的原材料成本,碧生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简单地以“原料成本低,不代表产品质量差”来解释。
  杨鸿志说,番泻叶属于中等程度的泻药,具有一定刺激性。对于减肥保健品中使用番泻叶,杨鸿志表示困惑。他告诉记者,泻药简单地将人体的水泻掉,可能暂时轻下来,但是长期服用泻药,人体大肠会产生黑变病,而黑变病是一种癌变早期的情况。
  尽管卫生部2002年的《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中将番泻叶列入“可用于保健品的物品名单”中,但这仍无法解除消费者和公众舆论对碧生源使用泻药入配方的质疑。
  记者近日咨询多名曾服用碧生源常润茶和减肥茶的消费者,被告知使用后明显的反应是拉肚子。或者由于停止使用后失效,或者由于腹泻造成的疲惫,不少人选择放弃该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杨鸿志说,在适宜人群问题上,番泻叶不适宜大多数人群,即使在治疗便秘问题中,医生也很少在药里使用番泻叶。而在中医学中,泻药不宜在孕妇中使用则是一个临床原则。记者走访市场看到,包括碧生源减肥茶在内的减肥茶均在“不适宜人群”中提示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但尽管也是中药配方并且含有番泻叶,碧生源常润茶此栏则是“无”,仅在食用方法和食用量中标注少儿及孕妇用量酌减。
  “在‘减肥风’盛行的情况下,减肥保健品如左旋肉碱、中药减肥产品等层出不穷,碧生源减肥产品经过十几年的销售时间,在消费者心目中逐渐失去了初始时的新鲜感。”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蒋华阳总结。
  徐雄俊说,“碧生源知名度有了,美誉度尤其品牌忠诚度、老客户满意度需要调整。”当想尝试的人向这些人寻求意见时,则可能在这个环节放弃。
  杨鸿志告诉记者,其实医学界至今并没有研究出可以有效减肥的药品。在减肥问题上医生一般会建议病人采取限制饮食、增加运动、合理饮食比例、避免转基因食品等自然原则。
  对于某些减肥茶的配方,一名资深中医直言部分研发者是“很初级的研发人员”。“他们对医院临床经验、医理的研究分析不透彻,研发的人对这些道理不明白,以为泄了人就会瘦下来,但往往最终会导致身体紊乱,会导致反弹,会变严重。这种思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长期使用肯定有问题的。”
  末路还是转折?
  事实上,碧生源可能也早已意识到重广告轻研发的隐忧。
  在2010年IPO时的风险提示中,碧生源坦言“本集团产品能否成功及长期畅销,相当依赖本集团市场营销活动的成效。”碧生源表示,其持续的成功相当程度上有赖功能保健茶的流行程度及需求,亦有赖于对中草药配方保健品的整体需求。
  左思右想品牌营销策划机构营销顾问王鹏辉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其对部分有减肥需求消费者访问后发现,一些消费者在减肥方法的选择观念已经发生变化,在寻求减肥茶减肥无果的情况下,开始将运动、借助器械减肥等选择纳入考虑范围。而记者近日暗访几家减肥机构,均表示不建议顾客使用减肥茶。
  碧生源表示,鉴于2012年上半年度其经销商的需求恢复迟缓,加上中国经济增长持续低迷,对集团下半年度的销售表现仍持谨慎态度。预计下半年度将继续净亏损,进而导致2012年整个年度严重净亏损。
  碧生源表示将致力推进营销。
  记者了解到,碧生源目前正在致力新品延伸。除常润茶和减肥茶,碧生源表示有意打入茶包饮料市场,扩大产品组合。今年6月,仍以碧生源为品牌,该集团推出一系列茶包饮品。
  这一举动被认为是在常润茶和减肥茶销量下滑的情况下碧生源分散单一产品经营风险的举动。
  王鹏辉认为,碧生源品牌目前已经被消费者与常润茶和减肥茶联系在一起,且品牌目前具有一定争议,如果碧生源仍以此品牌为名开发新品将会很难。
  蒋华阳也认为,减肥保健和茶饮料的市场经营模式存在很大的不同,碧生源在这一领域缺少经验,也不利于其走出困境。
  徐雄俊则直言碧生源延伸品类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名有意投资减肥保健品的人士向记者直言,据其所知,国内保健品尤其减肥品行业至今仍非常混乱。不少企业采取 “游牧式”品牌经营方式,采用简单的广告刺激方式树立产品品牌,进而促进产品销售,而当这一品牌下滑或被市场抛弃之后,就直接放弃该品牌,重新打造另一新品牌。
  徐雄俊认为,保健品尤其减肥保健品行业“广告打鸡血”模式最终肯定将被淘汰。“现在的广告成本非常高,钱从哪里来?可能就是产品成本被降低,那就很难保证品质。”
  “销售者通过广告宣传夸大了疗效,忽略了减肥产品的副作用,消费者前期盲目购入后往往达不到预期,甚至影响了身体健康,从而产生了对减肥保健品的不信任。”蒋华阳也认为,“未来发展到一定程度,这一市场会在消费者选择中实现优胜劣汰,而获得新一轮洗牌。”
& 相关报道:碧生源的营销之路
一路有你,真好
4年半广告投入7.8亿
碧生源的营销之路
碧生源为中国功能保健茶行业的领先品牌,创始于2000年,旗下产品以优质草本原料及茶叶调配的专有配方制成,属有效安全、价格相宜,易于服用的保健品。碧生源一贯崇尚自然健康,以茶文化与中草药为基础,精选纯天然的植物为原料,通过有效科学配伍,经现代生物技术加工制成的产品为成为适合我国消费者的好产品。2007年碧生源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凭借碧生源的市场领先地位、全国品牌认知度及健全的全国分销与销售网络,加上优秀的产品系列和产品研发能力,碧生源在中国迅速增长的庞大功能保健茶市场享有明显的优势和行业地位。
碧生源继承中华五千年的茶文化和中草药文化精髓,秉承“草本精粹,养生茶疗”理念,开发出茶疗系列产品,倡导茶
疗生活,健康当代中国人。旗下主力产品碧生源牌常润茶和碧生源牌减肥茶经过数年的经营,现已成为国人耳熟能详的品牌,伴随着人们走过了整整一个时代。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碧生源从一款产品、一个区域市场发展成一系列产品、基本完成全国性的战略布局,并开始走出国门,出口海外。
2011年旗下产品常润茶销量达到13.7亿袋,碧生源取得这一成绩,其背后主要是疯狂的广告投入。4年半投入广告7.8亿,撑起业绩神话。其财报显示,2007年、2008年、2009年三年,碧生源的广告支出费用分别为人民币0.49亿元、1.18亿元以及1.97亿元,伴随着广告的轰炸,碧生源的业绩在上市的这前三年时间中复合增长率达到99%。
与巨额广告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碧生源产品的产品成本,成本低廉,研发投入少得可怜。招股说明书更是透露其两款主要的产品——常润茶和减肥茶,分别是花费50万元和1万元买入的。时至2011年,研发费用与广告营销费用形成的巨大差距并未得到太多改善。碧生源用广告走出了一条属于他们的营销之路。
汉方,顾名思义,就是按照老祖宗的方子研发符合国人特性的成品。汉方草本,自然健康,一般讲究三个方面:内外兼顾,内调外养;效果持久,效果不会立刻显现,但是坚持使用一段时间后,必会有显著的改变;舒适体验,无论是草本植株,还是茶香扑鼻,会让你享受非常舒适的感观之美。茶疗是利用天然草本精粹茶的保健功效来深度滋养胃肠道,排出体内毒素和垃圾的一种体内保健疗法。茶疗能够帮助人体疏肝理气、清肠排毒、健脾和胃、益气醒神。茶疗产品,一般能够达到排毒养颜,消脂瘦身,抗氧化抗衰老的效果,能够帮助排出体内毒素,焕发精神。
碧生源的主要产品是减肥茶,碧生源减肥茶倡导“健康减肥,轻松享受”,为了加强减肥效果,饮茶期间要注意科学饮食,尽量少吃高脂肪、高糖、高热量食物,如果再配合适量的有氧运动,遵循“科学合理饮食+适量有氧运动+减肥产品”,完成“减肥三部曲”,瘦身效果会更好。碧生源减肥茶能够一直把握创新的大旗不放松,并且能够一直这样的坚持住,耐得住寂寞,耐得住考验。碧生源减肥茶能够如此坚持,而且没有放弃,也是碧生源减肥茶十多年的企业文化打造出现的功效。正如碧生源减肥茶能够坚持创新理念不抛弃、不放弃一样,碧生源减肥茶也将中医中草药的保健功效发挥到了极致,发挥到了十多年的创新当中。
碧生源减肥茶和碧生源常润茶的成功推出,不仅是碧生源减肥茶企业的胜利,同时也是中国中医中草药文化的一次胜利,而且这次的胜利将中国中医中草药的文化一次次的推向世界消费者的面前,获得世界民族的瞻仰和敬慕。碧生源减肥茶作为民族企业,作为有很高影响力的产品,也是利用自身的价值,以及自身的影响力完成一次次的突破,一次次的让世界瞩目。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汇源入股碧生源意欲何为(图)_网易新闻
汇源入股碧生源意欲何为(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做果汁出身的汇源日前牵上减肥茶商碧生源之手。日前汇源通过接手第一大股东10%的股票,成为碧生源第二大股东。对于该笔交易,汇源董事长朱新礼表示,双方可以在原料基地种植和采购以及渠道建设上进行合作。对于汇源参股碧生源,有些业内人士表达了不解,他们认为碧生源在保健品行业中虽然拥有一定品牌价值,但是“营销泡沫”和“高毛利”的质疑声一直伴随左右,也为碧生源埋下了定时炸弹。但是另有分析称,同样走在扭亏路上的汇源可以通过上述交易,发挥农业种植的优势,在自己擅长的产业上游环节发挥作用,这或许正是朱新礼的意图所在。
碧生源一则《控股股东出售股份及委任非执行董事》的上市公司公告将此次汇源与碧生源之间的交易低调地传播了出去,该公司9月16日公布的内容显示,碧生源控股股东以每股股份1港元的代价出售碧生源1.67亿股股份予买方,出售完成后,控股股东所持有的公司股份数目将由9.78亿股减少至8.1亿股,总股本的占比也由62.32%减少至51.67%,这也就意味着买方一举拿下碧生源10.65%的股份。
有意思的是碧生源未直接点名买家,然而该公司随后表示新任命张桂梅为非执行董事,张桂梅来自汇源,现任汇源董事长助理,且作为买方代表加入了碧生源,也正是这一任命披露了汇源入驻碧生源的决定,按照碧生源公告所披露,汇源为此次交易付出了1.67亿港元的代价。
在发布公告后的几天,碧生源在该公司的一个论坛上邀请了朱新礼站台,也在该场合上进一步公布了双方合作的信息。当天,朱新礼表示,汇源期望通过入股碧生源带来优势互补,他认为汇源在产业链上,可以为碧生源的原料基地种植和采购提供贡献,朱新礼表示双方在渠道建设上亦可以有一些资源共享的地方。
实际上,汇源与碧生源之间早先就多有互动,2012年朱新礼就曾考察过碧生源,与碧生源管理层之间有过深入交流,三年之后,双方有了进一步的合作,按照碧生源此前发布的公告,汇源也已成为碧生源第二大股东,再加之已有来自汇源的张桂梅担任碧生源两位执行董事之一,汇源在碧生源的运营管理中开始掌握话语权。
碧生源“炸弹”
在汇源的这笔交易中,每股1港元的收购价格同样受到市场关注。与收购股权前一日的股票价格相比,汇源的出手价出现了4.17%的溢价。而纵观碧生源近期股价,一直徘徊于1港元/股上下,汇源收购股权价格基本不亏不赚。然而另需要一提的是,碧生源1港元/股的价格相比该公司上市时的3.12港元/股,却早已缩水2/3。
其实说到碧生源,该公司自成名之日起一直被“营销泡沫”、“高毛利”等质疑声所缠绕。例如,碧生源在起家之时依托轰炸式的广告一炮走红,该公司实现了收入的短期激增,尝到甜头后的碧生源对于广告的投放一发不可收拾,广告费用也一度超过了整个公司的收入,2012年碧生源营销成本高达5.63亿元,高于当年4.75亿元的营业收入,此外也是从2011年开始碧生源陷入净利润亏损状态,直到去年才得以扭亏。
除了对碧生源拿手的营销手段和高昂支出表示不解外,业内人士指出行业暴利神话也为碧生源埋下了定时炸弹。碧生源此前的财报显示,该公司于2007年、2008年、2009年以及2010年上半年的毛利率分别高达70.7%、83.2%、89.4%和89.7%,撇除公司于2009年所发行的A系列优先股的公允值变动产生的非现金支出的不利影响后,纯利率分别为29.2%、34.1%、27.1%和21.1%。因此,此前也有媒体根据财报数据质疑碧生源:“每包茶实际成本只有4分钱。”
另外在产品结构上,碧生源因为多年来只生产、销售减肥茶和常润茶两款产品而被市场冠上了“两袋茶”的名号,直到今年碧生源才要打破该形象,推出了缇嘉花草茶系列,此外碧生源还在今年收购了广州润良药业公司80%的股份,并计划拓展医药及医疗服务事业。
“可以说碧生源的转型才刚刚开始,但是仍然带着鲜明的靠广告营销的减肥茶商烙印,所以这也为汇源的投资带来一些不确定性。”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说。
一方是国内果汁行业老大,另一方是靠广告一炮走红的减肥茶卖家,双方业务没有交集,汇源入股碧生源又有何图谋?
按照朱新礼的介绍,汇源和碧生源的合作将在原料基地种植和采购环节展开,这也间接反映出了汇源“大地主”的另一身份。汇源官方网站显示,汇源的全产业链由汇源农业、汇源果业和汇源果汁三大板块形成,其中从2006年起步的汇源农业已经在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规划建设了19个农业产业化园区,形成了种植、养殖、商贸物流、加工、现代农业体验、旅游观光等产业为一体的格局。另外,按照汇源的愿景,在成立30周年,也就是到2022年之时,力争做到汇源农业比汇源果汁的品牌价值更高。
“汇源一直以来走的是主攻下游、带动上游的战略路线,但是从去年开始朱新礼强调要进军大农业,所谓大农业就是要挖掘上游种植环节潜力,而这也正是汇源起家并擅长的。这也意味着汇源的战略正在从产品的多元化向跨行业多元化迈进。”朱丹蓬如是评价汇源的此次布局。
另有业内人士表示,大农业、大健康产业的融合是经济规律、世界趋势,目前多家食品企业也正在尝试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对于汇源而言发挥上游农业种植优势,涉足保健行业也是长短结合、多行业跨足的尝试。
不过,碧生源企业自身盈利状况的不佳以及保健品行业的潜在风险也为汇源的此次出手埋下不确定因素。首先,碧生源从2011年起出现业绩亏损,直到去年才得以扭亏,实现盈利4500万元,而盈利能力提升的原因更多的是产品提价。此外,也有行业人士提出,保健品行业毛利率高,而毛利越高的企业运营风险越大。
实际上,虽然大笔入股碧生源,但是汇源自身的盈利情况也正在面临挑战。该公司此前公布的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汇源虽然录得营收三成以上的增长,但是净利润却仍然处在亏损线以内。
北京商报记者 钱瑜 阿茹汗/文 张彬/制图
本文来源:北京商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碧生源三成收入做广告宣传费用_网易财经
碧生源三成收入做广告宣传费用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日中午11点30分左右,《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北京市房山区窦店镇下坡店村的北京澳特舒尔保健品开发公司门口。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工厂,工人们刚刚下班,骑着车陆续离开,消失在下坡店村的小巷子里。在该公司大门处,两名门卫在专注地看着来往的汽车和行人,其大门正对面的墙上,一个巨大的“”广告牌特别醒目。
距今10年前,离开天津顶新国际集团的赵一弘在北京市工商局注册成立了 “北京澳特舒尔保健品开发有限公司”——碧生源集团的前身,以及目前的运营实体。虽然饱受处罚与质疑,但该公司仍然坐上了中国保健茶的头把交椅,且走上了到开曼群岛注册、在香港联合股票交易所上市之路。
鲜为人知的却是,澳特舒尔公司在成立之后的近7年时间里,都在亏损运营,直到2006年度才实现盈利。而另一方面,可以追溯的数据显示,澳特舒尔公司广告费用在2007年就已达到公司年度营收的30%,并连续几年维持在这一高比例水平。
营销过程广告为王
“碧生源常润茶,清宿便、润肠道、排肠毒,让你的肠子洗洗澡吧。”这是碧生源耳熟能详的广告词,在北京的公交车上,公交电视一遍一遍地重复播放着该广告,该广告末尾还用略带俏皮的口吻说:“不要太瘦哦。”处于肥胖煎熬中的人,经过广告的如此“轰炸”,对该产品不得不投放一些注意力。
碧生源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何在?或许碧生源招股说明书中的一段话能够说明一些问题。招股书称,“本集团将广告视为促使未来销售及盈利能力增长的投资。”
究竟碧生源从何时起开始大规模地使用广告轰炸的方式从事营销,目前通过公开的渠道不得而知。但在北京市工商局的档案里,碧生源集团的运营实体——北京澳特舒尔保健品开发有限公司2003年的年检审计报告中就已经出现了广告费用的描述,而该描述对碧生源的广告投入可以追溯到2002年。
由北京中永恒会计师事务所作出的“中永恒审字【2004】第055号”审计报告显示,2002年度北京澳特舒尔广告费发生额为238.23万元,2003年度广告费用为220.92万元,另有产生宣传费2002年度51466.80元,2003年度61260元。根据年检报告,2002年和2003年的广告费用大约占该年度销售收入2408.32万元的十分之一。有关人士表示,当时“碧生源”品牌在北京还处于默默无闻阶段。
从2004年到2006年间的碧生源做了多少广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没有在北京市工商局的档案资料中查询到有关信息。不过根据碧生源集团招股说明书,该公司广告费在2007年出现井喷,北京的公交电视中几乎整天都是碧生源常润茶和碧生源减肥茶的广告。
碧生源集团的招股说明书显示,2007年碧生源集团的广告费支出是4910万元,占该年度销售总额的30.1%;2008年度碧生源广告费支出是11820万元,占总营业额的33%;2009年度碧生源的广告费支出是19670万元,占总营业额的28.4%;在2010年前6个月,该集团的广告费支出是11710万元,占总营业额的31.8%。
与此相对应的是原材料成本和包装成本,碧生源集团招股说明书显示,2007年、2008年、2009年和2010年上半年的原材料成本及包装材料成本分别为人民币3910万元、4930万元、5460万元和2710万元,分别仅占该集团总营业额的24%、13.8%、8.4%和7.4%,且这一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
“本集团广告及促销的主要方式包括专责媒体广告团队负责的电视商业广告及电视节目赞助。”碧生源集团的招股书显示,该公司的广告通常选择目标市场的不同媒体组合,包括报纸、杂志、公共交通工具显示器、电梯大堂及其他公共区域的平板显示器、互联网及广播等。“本集团将广告视为促使未来销售及盈利能力增长的投资。”
在大量的广告投放下,从2007年起,北京澳特舒尔2007年的销售收入为16465.11万元,利润总额达4815.48万元,改变了创业多年一直亏损的状态。而2008年度的年检资料显示,澳特舒尔的销售额为34331.60万元,利润总额达到12957.95万元,2009年销售收入为56178.47万元,利润总额也上升到21550.16万元。
澳特舒尔成立时便确定,其产品产出之后,70%在国内销售,30%在国外销售。但北京市工商局提供的资料显示,创业10年以来,北京澳特舒尔保健品开发有限公司在国外的销售为零,其市场其实仅限于国内。
连亏7年终盈利
碧生源集团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北京澳特舒尔保健品开发有限公司是碧生源集团的运营实体,而北京市工商局的资料显示,北京澳特舒尔保健品开发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时间为日,投资总额为30万美元,注册资金30万美元。
北京澳特舒尔成立后,一共经过了17次变更,才形成了今天的北京澳特舒尔保健品开发有限公司,并且成为一家受境外公司控股的外资公司。
“碧生源”最初只是一个品牌的名称,由北京瑞隆祥商贸有限公司于2001年注册,2004年被转让给北京澳特舒尔保健品开发有限公司。2009年,澳特舒尔实际控制人赵一弘推动公司的海外上市,在开曼群岛注册了碧生源控股有限公司,才逐渐地成为这家号称中国保健茶领先地位的企业名称。
根据碧生源的招股说明书介绍,北京澳特舒尔早期一直依托第三方企业生产袋装碧生源牌常润茶和碧生源牌减肥茶,在2007年其在北京房山区窦店镇下坡店村的生产设施扩充后,才将其拳头产品转为完全自行生产。
澳特舒尔公司英文名为“Bei-jingOutsellHealthProductDevel-opmentCo.LTD”。《关于北京澳特舒尔保健品开发有限公司名称的说明》显示,“Outsell”的汉语意思是“畅销”。但根据北京市工商局的年检资料,澳特舒尔成立后的7年时间里,公司却一直在亏损。
北京澳特舒尔保健品开发有限公司2000年度的年检报告显示,该公司2000年注册资本为22.5万美元,从业20人,营业收入为13.59万元,缴纳关税3.65万元,净利润为负3.65万元。第一年的经营还带来了62.75万元负债,公司资产净额为245.39万元。在其“亏损及非正常生产原因”一栏里,被填上了“刚开业”3个字。
2001年度的年检报告显示,该年度注册资本增加了王铣的7.5万美元,后王铣将股份转让给了新加坡籍的薛家欣,从业40人,但销售额发展到719万元,纳税总额为21.13万元,利润总额为负105.54万元,公司总资产增加到657.53万元,负债也增加到518.32万元。其“亏损及非正常生产原因”是“开业时间短;初期投入比较大”。
其后几年时间里,公司年度注册资本、从业人员、营业额及纳税总额等数据陆续有所增加,但利润却始终为负值,亏损额持续扩大至2005年的负1244.47万元,且在2005年,公司负债额甚至超过了资产总额,属于资不抵债的程度。
至2006年度,澳特舒尔的注册资金已经增加到400万美元,利润总额终于摆脱了负数,达到934.74万元,资产总额达到6381.46万元,负债总额为4111.93万元。其后一路向好。
2009年度的年检资料显示,公司注册资本增加到4650万美元,并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接纳了355人在公司工作,年销售收入为56178.47万元,国内销售额为56095.11万元,纳税总额也上升到8875.06万元,利润总额为21550.16万元,净利润为18748.50万元,公司资产总额为55843.30万元,负债总额为11008.06万元。
颇为巧合的是,澳特舒尔自2006年开始实现盈利,这一时间,基本与其巨额广告费用的形成处于同一时期。对于这个 “巧合”,10月10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给碧生源集团的多名经理打电话,欲采访碧生源集团高层,均被告知,因为刚刚在香港上市,碧生源集团高层正在海外路演。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直接给碧生源集团创始人赵一弘打电话,其手机无法接通。
本文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吃碧生源减肥茶真的能减肥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