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首很老很经典的苹果手机铃声设置,以前非常经典流行于中年人中的,听起来像交响乐,比较宏大,有提琴,

电影配乐中有哪些经典好听的交响乐_百度知道
电影配乐中有哪些经典好听的交响乐
我有更好的答案
这就多了,比如说电影《加勒比海盗》的《he is a pirate》,《Davy Jones》,《what shall we die for》等,电影《国家公敌》的《main theme》,《指环王》的《the breaking of the friendship》,《蝙蝠侠三部曲》的《the chase》,《a watchful Guardian》,《why do we fall》等,推荐去百度一下好莱坞配乐大师Hans Zimmer,他配的音乐都是经典中的经典
采纳率:80%
说多了你记不住的,简短点,汉斯季默(Hans Zimmer)他的曲风大气磅礴,去找他的专辑吧,首推《蝙蝠侠黑暗骑士》,喜欢配乐的话,川井宪次也是不容错过的,《七剑》,《龙虎门》,《叶问》还有未出大碟的《狄仁杰神都龙王》片尾配乐,2012年度最震撼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电影配乐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前阵子写的一篇长文,关于老崔的音乐生涯回顾兼评论。【崔健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6,739贴子:
前阵子写的一篇长文,关于老崔的音乐生涯回顾兼评论。收藏
首先声明:关于评论的东西,没有绝对的对和错,重要的是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这篇长文部分观点可能比较尖锐和私人化,但是我想总比写点不痛不痒的话要强,像一把刀子!简单排序我心目中老崔专辑排名:满分10分红旗下的蛋(10/10):中国摇滚最伟大的专辑 没有之一无能的力量(9.5/10):崔健最自然的第一张专辑,崔健急需重新估值的专辑,被低估!解决(9/10): 华语摇滚节奏先行者!这张专辑在节奏方面的探索必须点赞,领先同时代!新长征路上的摇滚 (9/10):这张专辑是崔健最具影响力的专辑 但是从音乐上来说,是最单薄的。给你一点颜色
(9.5+ 6 一张分裂的专辑 有好的歌曲 也有太烂的歌曲)光冻
(8/10):崔健最温柔的一张专辑,绵里藏针!
文 | 剑烧按:日,崔健在国际和平年音乐会唱起《一无所有》的那一刻,成为中国摇滚乐历史里程碑事件,至今已经31周年。这31年过去,崔健从成为一个旗帜,站在神殿,到从神殿走下,然后到了如今的“浑水胡漫步”,我们有必要用有限的篇幅去回顾并给以评价崔健个人的音乐生涯,以一个有着高度创作自觉的艺术家个人生涯,并将之置于中国摇滚乐与时代的坐标系一并考量,这可能是一篇不合时宜的文章,但并不多余。1“你是春天的花朵 长在秋天里”最近一次见到崔健,是在3月30号的上海电影博物馆放映厅。那晚下着暴雨,看完电影《蓝色骨头》,崔健和主持人准时出现在台上。《蓝色骨头》算是老崔严格意义上的电影处子秀,毁誉参半,像是一个长在春天里的花朵,当然这个花朵,也有可能生长在冬天里。这种二人对谈,总免不了双方互相恭维,老崔标志性的帽檐遮住了眼睛,大多数时候在对着主持人讲话,而不是观众。他的回复如同他后来的歌词一样,用心听你知道他是真诚的,他心里十分明确他在做些什么;但是放到公众层面上考量,是夹杂着矛盾与拧巴,让大多数人看到的是跳跃的思维,一度前言不搭后语,把自己绕进去的自相矛盾。电影是可圈可点的,在回答电影内容有没有自身的经历在里面,崔健明确给出了否定答案,他是如此斩钉截铁,看上去却毫无说服力,欲盖弥彰。这里要简单提一下老崔的履历,众所周知,他是朝鲜族人,出生在部队大院,父亲是吹小号的,母亲是舞蹈演员,从小就接触音乐,比起生存手段,音乐于崔健更像是一种生活本能。小时候对文字很敏感,尽管学历不高,但是日后他写出了那么多精彩的歌词,让诗人们也刮目相看。崔健迷恋吉他但他的主职是吹小号的。业余时间他也翻唱点小曲,帮别人录音,但最大的转变应该还是意识到靠翻唱别人的歌曲没有前途,必须自己学会创作才是长久之道。1985年崔健和七合板乐队发行了第一盘磁带《梦中的倾诉》,1986年,他25岁,头一次接触到摇滚乐,而之前在民乐、交响乐和流行音乐已经浸染了大段时间。但是这种触碰摇滚乐是灵魂上的为之一新,他很快创作出自己的第一首原创歌曲《不是我不明白》之后才是《一无所有》,而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民乐、交响乐、流行乐的浸染还是在之后的崔健式中国摇滚乐里面有着自己的影子。话分两头也许具体的事情没有在他身边发生过,但是电影取材于自己熟悉的红色大院生活和相当一段时间崔健关注的互联网社会内容这是毋庸置疑的,杜可风的摄影保证了电影画面的颜色感,这也是崔健的一大特色,爆炸式、跳跃式的情节让习惯了理性思维的观众多少摸不着头脑,但是如果换作另一种回归本能的思维,你会发现崔健讲的故事很简单,很直接。比起大多数人把问题定格在崔健的电影初体验,我倒是在离他不到3米处的座位上,想着《给你一点颜色》这张专辑,崔健的本质毕竟是个音乐人,音乐才是他最大的武器,而电影《蓝色骨头》未尝不可以看做是《给你一点颜色》的电影版本。三种颜色,红色、黄色和蓝色,红色是灵魂,是摇滚乐,黄色是身体,是流行乐,而蓝色是智慧,是电子乐,这是崔健的看法,关于他的创作理念和音乐口味。整个电影有很多主线,但对我来说是主人公钟华的自我心理成长,一种行动伴随着自我的心理疗伤,虽然蓝色是主色调但是红色和黄色依旧不会缺席。如果从《新长征路上的摇滚》算起,《给你一点颜色》是崔健的第五张录音室专辑,这张专辑如同这部电影一道,将老崔的智慧与缺点一并放大。崔健始终对这个社会保持观察与思考,但是某种程度,在这张专辑他已经被时代撇下,他试图去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太快”在这里不是故作谦虚,而成了事实,如果说《蓝色骨头》、《小城故事三部曲》是一种还算真实的描述,那么面对质疑的《农村包围城市》、《网络虫子》之类的歌曲,老崔或许说出来自己的观察,但是这无法得到多数人的共鸣,很多观察流于肤浅的表面,乐评人杨波质问,他看到的妓女、农民工和网民压根不是这样。崔健尝试走出第一人称的视角,转而以社会的各种角色发声,形成一个立体性的摇滚歌剧最后却以一种尴尬的局面收场,他有限的社会经验,加上写实歌词的短处,使得他写别人的时候,劣势被无限当大。结尾的《超越那一天》失败的歌词,一眼让人洞穿心思的小伎俩,自己一个人捣鼓的新式说唱,在拧巴的同时,对听众来说,越来越多的不理解。崔健对自我能力的执着,太追求自己的喜爱而忽略技术能力问题是这部电影和专辑的一大弊端。死磕的精神固然值得称颂,但是过度依赖自我的学习,成了一定程度的“反智主义”,这么多技术性的问题明显可以找内行来解决,自己事必躬亲可能吃力不讨好。专辑很大程度是“家庭制作”,老崔一手包办了大多数工作量,他的长处和不足统统暴露出来。回到歌词文本上,出和走 依旧是崔健作品永恒的话题,《小城故事》系列的歌曲,男主人公出去再回来,与其是理性思考,不如说是冲动带来的结果,困于现实,试图突破,但同时忠于现实,倔强到底。理性和感性的思考在《蓝色骨头》里崔健试图给出自己的答案,红色、黄色和蓝色,一个人首先应该是黄色的身体,接着是红色的心和蓝色的智慧。但是多年的运动,让人厌倦了红色,而市场化商业大浪潮,蓝色也早为黄色所掩盖,这是崔健式的观察,某种程度的正确,但是依旧对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是一种失位,崔健对互联网的理解更是小儿科级别,他完全可以用象征性的词写作,却偏偏用写实性的歌词曲长篇大论统统把自己的底裤扒个干净,让人觉得可笑的同时,又不怀好意地表示尊敬,像尊敬自己不了解时事发展却要给出见解的父辈们一样。这一切之外,崔健之所以还是崔健,最根本的是专辑中呈现的力量,这是崔健独树一帜于中国摇滚30年,无出其左右者。《城市农夫》中摇滚交响乐营造的巨大力量感,《蓝色骨头》中间的小号独奏;《舞过三八线》的朝鲜音乐节奏如此之类,在力量与节奏感的音乐协奏上,老崔依旧独一无二。他的音乐依旧是拧巴中慢慢充斥着乐观,没有什么是解决不了的。《给你一点颜色》这张专辑至今给我一种奇特的分裂体验,你有多爱这个,就有多恨这个,崔健个人最有野心企划的专辑,音乐专辑的交响乐和电影概念化,呈现出一种真实与落伍并存的镜像,真实到《蓝色骨头》歌词里的一周三次跑步加一次游泳都是他的日常生活锻炼,落伍到他的互联网表述完全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只是讲到了一些不痛不痒的东西,《农村包围城市》是崔健最烂的歌之一,专辑中太多强加的东西一度掩盖住专辑中的精华,这精华中最精华之处在你聆听10遍《城市船夫》之后自然会明白,隐约中你觉得相比《无能的力量》,老崔再进行着一次自我的突破,与其说是音乐上,不如说是他的精神内核。在对时代无能为力之后,他这次甚至被时代甩在了后面,而这时候好戏才开始,他的音乐和嘶吼,让他依旧在被时代撇开几个身位之后,如此有力量的站立着,一种最为奇特的景象,崔健成为了自己的旗帜。
2“不过是积压已久一些本能的反应”这是我最在乎的崔健的专辑,然而在大多数人看来,它只不过是“积压已久一些本能的反应”,在这张专辑里面我们得以看到勇猛不妥协,继续发声的崔健的另一面,他的忍耐似乎到了一个极限,真猛士发出了一丝伤感;少了年少的故作潇洒,多了自然和成熟。而他身后的那个时代是瞬息万变,理想主义与商品社会交战并渐渐败北的时代,他在时代的晚上,说出来这些压抑已久的话,他的不明白与无能为力,终究成了荒谬的力量,崔健或许不懂什么存在主义,但是那一刻他成了真正的西西弗斯,他没有能力有挑战什么,他说出来一些真实到苍白无力的想法,而这些贫瘠的语言最终成了无能的力量,如果你现在理解不了,我敢打赌终有一天你会听明白这张专辑!与如果说崔健是中国摇滚乐的旗杆子,大多数人对旗杆子的理解依旧停留在第一张专辑《新长征路上的摇滚乐》;到了第二张《解决》,对节奏痴迷的崔健已经抛下了部分乐迷;第三张《红旗下的蛋》则很大程度上闻者寥寥。加上封杀,崔健的旗杆子对于普罗大众似乎倒下了,但对他自己,他一直站立着,第四张《无能的力量》,崔健说出来一些本能的反应。这张专辑被无视,被低估,大多数人对它的印象因为对崔健个人的印象而影响,掩盖了专辑的精彩。崔健没有妥协,他在这张专辑表现的比以往更有力量,表达的东西更尖锐,他撇开了自己擅长的象征性歌词写法,不再故作深沉,他面对生活的一切,去用写实的歌词揭露这一切,这是摇滚乐的态度,只是这种正视之背后,多少带着些伤感;音乐上,崔健把《解决》开始后的节奏彻底进行到底,他对黑人说唱的痴迷,与其说是肢体的解放带来的律动,freestyle之类给他新的音乐体验,不如说说唱才能在20世纪末更能一抒他对社会和自我的种种看法,他不再含糊其辞,不再故作高明,他甚至舍弃艺术上的伎俩,去勇敢地撕开社会,撕开自己。看似无力改变,对商业化社会种种怪相的无能为力,但恰恰是这种无能是一种最为有力的力量,《解决》中的那把刀子在这里刺得更深了,也更痛;说唱音乐形式的选择并非是第一次,如果仔细聆听前三张专辑,或许并不会对《无能的力量》选择说唱感到吃惊,真正感到吃惊的是民乐与西洋摇滚/说唱乐的融合在这张专辑里面远远地把同代人甚至是老崔自己之前的东西甩在了身后,《红旗下的蛋》依旧是我心中崔健最伟大的专辑,但仅就民乐与西洋乐的融合说,这一张最高,崔健摆脱了东方的和西方的,在这里,一切是崔健的。尽管很多人批评对崔健的音乐鉴赏大多局限在歌词文本的解读上,而忽视其作为音乐人的音乐性。但是作为流行音乐的品读,去大段阐述其音乐性和歌词文本的解读对我来说只是一个工具,而这其中我最在乎的恰恰是很多人认为玄乎的精神内核。感性的评论文字容易沦为滥情,理性的音乐文字显得死板,何况本身用极度理性的文字打量艺术,本身是一种自我贬低式的评论写作,而尝试融合红色与黄色,以一种看似冷冰理智,实则激情四射,在不背离事实的基础上天马行空去书写评论实则是我偏爱的一种形式。崔健的词写作最大的长处在于他有一种超脱学院派,取材于民间,简单地词语勾出出宏大的时代背景或者真实的个体心理特征。而显然这张《无能的力量》里面崔健的表象是后者,而这之后是时代背景下落寞而不甘,依旧直挺着的,脚踝中了一箭的野兽。如果说前三张的专辑词写作还刻意考虑下诗的特质,那么这一张专辑里面崔健彻底撇开了这一切,平白的不能再平白,直接的不能在直接,他处在那个时代是一池浑水,他如实写出这池浑水的感觉。开篇《混子》,他近乎直白地大段白话,说唱形式写出了他观察下的这一代人,最起码是北京这一代人中的一类人:“混子”;同名歌曲中他玩弄着荷尔蒙式的文字,这种荷尔蒙背后显然不是低级的情色,而是人本能性的欲望和读者爱怎么理解怎么理解的象征;《九十年代》是一首精心编制的崔健式摇滚交响乐,崔健的歌词什么都没说,却道尽了一切,我绝对不是再故弄玄虚,你去听就明白我的意思;《笼中鸟儿》中的意象会在《鱼鸟之恋》中再次出现,崔健再一次展示他超脱学院派,用最直接,最融合本能欲望与象征主义的手法去写这种压制中的渴望挣脱;《缓冲》成了《飞了》的续集,孤独地飞了之后从天下下来,出走之后归来的旧世界的新景象,让他有一种“神秘的说不出的伤感”,新的问题,新的无奈,亲切而带有死亡的感觉,物质进步的同时是精神的阳痿,这种情绪延伸到《新鲜Rock‘N Roll》,崔健式的方案似乎是利用身体给予腐朽灵魂一次冲击;《另一个空间》中崔健再次一步步往由外往内退缩,把自己逼到一个绝境,而越是到内心深处,越是绝境,等待强者的将是逆转的力量。这里崔健最终再次飞了起来,爱情是个什么东西?爱情就是自由加上你的人格。崔健惯常用的爱情意象再次出现,这个她,这个姑娘是谁?再次交给听众自己。《春节》和《时代的晚上》成为了专辑最后两首曲目,这是我听得到最真实的《春节》和最有力量和感伤的《时代的晚上》,《春节》是崔健对时代缩影的再一次审视,对社会的,对自己的,唱给大众的歌,也是说给自己的话;而《时代的晚上》则成了专辑最佳的收尾曲,那种所有对生活的爱和所有的无能为力的困惑与无奈一股脑儿的搅浑了歌者本人的心绪,音乐和爱情成为了最好的解药看似一片祥和的死气沉沉,感觉的麻木,精神再次到了临界的边缘,笛子响起了,爆竹声响起来了,歌声中,新的一年要到来,20世纪要走到自己的尽头,崔健展示了自己柔软的一面,他之前从未像现在这样自然而真诚地展露自己的“非英雄”的一面,在一切质问和无奈之后,仅存的力量让他足以选择爱,去拥抱,来度过这时代的晚上,伤感,但依旧有力量。多年之后,再度打量这张专辑,我有信心说这是崔健最自然的第一张专辑。这张专辑比起被外界评论视为“摇滚教父”之类祭上神殿的,崔健自我多少故作潇洒的前三张专辑,是他第一次大规模的转向内在,不只是骨头的硬,还有蛋的柔软,而这些加在一起才是一个真正的人,完整的人。这也是一个成熟艺术家的自觉,他更有勇气能够真实面对自己,而不是回避写什么东西,问题的答案不在他处,就在这里,而从飞了到答案就在这里也俨然成了崔健思想乃至创作改变的一个分水岭。在讨好其他人之前,请如实面对自己;另一方面,转向内的崔健并没有失去批判力,他撕扯着混作一团的时代,谈不上输赢,写实性的歌词让他更能让他一吐为快的同时更直接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音乐上如果前三张里面有太多乐队的帮助,那么这一张开始崔健将更大比重的支配创作,专辑中明显黑人说唱的影响,在民乐与摇滚乐融合这一方向,在这张专辑崔健做出来自己想要的声音,而基本依旧是《红旗下的蛋》原班录制人马也确保了音乐的水准。崔健式的说唱一度受到质疑,但是我们现在回头看,真的要按照西方说唱的标准来打量崔健吗?是不是现在北京随便一个地下小酒吧拉出来个玩嘻哈的都比老崔说的利索?通俗音乐的本质又是什么?崔健的音乐与说唱,初听起来是如此的不讨好耳朵,但是当再一次去聆听,注意他具体发音,注意音乐的节奏和韵律,崔健是有着很成熟的考虑,放在当时,鲜有人可匹敌。客观地说,撇开音乐标签,我们从音乐人构筑自己的声音来考量崔健式的这种音乐,首先它的形式依旧是民乐与西洋乐的融合,这里的西洋乐已经是摇滚乐、爵士乐扩展到电子、Tri-hop、说唱乐等,而音乐和歌词文本的精神内核依旧是摇滚乐,摇滚乐的批判与反思,真诚地面对自我和社会,发出一个有良知的艺术家应该发出的声音。这是崔健要做的,他做到了,用西方说唱的标准去评论这张专辑无疑是评论者的自取其辱。崔健作为一个艺术家对音乐的思考和社会的看法汇聚而成的心血之作,这一切并不只是初次聆听的厌倦就迅速无视过去,撇开一句已经过气了的话来打发的。如果是在《无能的力量》中,崔健将节奏进行到底,那么显然谈到崔健对华语摇滚乃至流行音乐的影响,必须绕不过他对节奏的超越时代的理解,而这一理解在他的第二张专辑《解决》中展露给世人,他对Funky、Punk、Rap等元素的运用,虽然尚未达到炉火纯青,但是在90年代初期的中国,乃至华语摇滚令人为之一震,当时面对极其成功的首张专辑,崔健在这里又迈出了一步,而这一步也成了歌迷评论家对崔健分裂的第一步,也是艺术家的进击和与流行商业巨星的决裂的一步,当然《解决》也成了一张于崔健而言危险的一张专辑,歌词的火爆让一部分乐迷狂热的同时,崔健在解决问题之前,自己差点先被有关部门解决掉。
3我和这个世界一起要被你解决于我而言《解决》俨然成为崔健职业生涯的分水岭,不管崔健有没有想成为过一个流行巨星,但是从这张专辑开始,他用作品宣告了他放弃了这条道路,显然在《一无所有》之后他大可以乘胜追击,当然有些人会说这里面有无奈被封杀,但是崔健对音乐上的探索迟早也会背离普通的听众。《解决》里的不少歌是和《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创作属于同一时间,录音上,相比上一张专辑的录音室奋战,这一次采用同步录音的方式很快搞定了。录制班底上没有了刘元和艾迪们,取而代之的是甘利匡辅、刘晓松、马禾、王勇们。与ADO乐队的暂时分离之间的故事这里略去不谈,新的录音成员和崔健对音乐形式的改变,让这张专辑更加凶猛,“像一把刀子”。崔健的态度在这里更进一步,比起歌词的锐利,音乐形式可能更加尖锐,收到The Clash的影响,崔健式的朋克态度在这张专辑体现的淋漓尽致,当然这里崔健口中的朋克依然成为中国式的变种,大抵是反权威之类的精神;而诸如Talking Head之类乐队的影响加上崔健自我的天赋,这张专辑对节奏的理解,毫无疑问放到当时的华语乐坛,罕有敌手,只是这种音乐形式不见得为大众所接受,而这张专辑崔健的唱腔也具备了“说唱”的雏形,在一些歌曲诸如《这儿的空间》,乐迷们第一次发现听不清他在唱什么了,当然这张专辑的一些歌依然是第一张专辑的延续,比如经典名曲《一块红布》,简而言之,《解决》这张专辑中偏冷门的专辑恰恰是崔健音乐最宝贵之处,他对放克、雷鬼之类节奏型的音乐的理解,再一次革新了自己的音乐理念。社会层面上,引起乐迷分裂的同时,普遍认为这张专辑力道比以前更猛,态度更加尖锐,《解决》、《投机分子》、《像一把刀子》中的歌词其实或许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尖锐,但是作品传到听众的耳朵里,意义被放大了,这不是坏事,也不是好事,我只是客观评论,即便是60年代前期的Bob Dylan对这种事情也无可奈何,使得他之后奋不顾身的与之决裂,回归到一个创作者的身份,而崔健没能与这种身份决裂,他的态度值得琢磨,他骨子里的责任感,他该为社会发点声音,他不见得喜欢这种待遇和称号,但显然他没能坚决地如同他批判这个社会一样去反对这种加冕的桂冠。除了《一块红布》这首“国歌”以外,这张专辑给我印象最深的歌曲是《快让我在雪地里撒点野》,王勇的古筝和日本吉他手的独奏这里自不必多说,那句歌词深深地刺中了我,“我的病就是没有感觉”,这句话面前一切都显得多余了,给这个时代的一句话,Bob Dylan在《Like A Rolling Stone》中的那句质问“How Does It Feel”,崔健给出了中国式的答案“我的病就是没有感觉”!《最后一枪》的意义被刻意放大,这是一个危险的评论和对创作者本人的不负责任。而《从头再来》的live版比起首张专辑更具煽动些,提出问题之余,崔健考虑着自己的答案,“我想要离开,我想要存在,我想要死去之后从头再来”。关于这张专辑的制作,还有一件事情值得一提,崔健接受了西方唱片工业的方法论,而这也使得与一些老朋友的争执。拿合作乐手为例,崔健的思想大抵是按照Session Players的身份看待,哪怕平时是哥们,但是录音室里面你们就是session palyers,但是在90年代初期这种思想显然太过于伤人,平时平起平坐的,咋就成了你的手下了呢?大多数人接受不了,当然这也导致这之后部分录音成员的退出。崔健在继续,这是他最宝贵的一段创作黄金时光,无论是个人的创作年龄还是时代的背景激发创作者的灵感,天时地利人和,(好吧,尽管人不一定和,但是和崔健一道做音乐的乐手都是一等一的高手,而且有些本身就是音乐人。),而这一切在《解决》之后的《红旗下的蛋》达到了巅峰。如果说《解决》是崔健自我突破的垫脚石,那么到了《红旗下的蛋》崔健彻底放开了自己,在艾迪和刘元们的助力下,彻底地飞了起来,整张专辑的力量和傲视时代的气度,以前没有过,以后也不会有,这是一张《有能的力量》,年轻人的乐观再过些年岁,时代一步步沦丧,难免让人到中年的创作者徒生一张《无能的力量》,但重要的是,时刻都有力量!
4 红旗下的蛋 发不出来…………………………和谐了
5你问我要去向何方,我指着大海的方向不管你承不承认,大多数人对崔健的印象依旧停留在《新长征路上的摇滚》这一张专辑,尽管之前发行过几张专辑,但这依旧是大众意义上老崔的第一张录音室专辑。毫无疑问,对于只是想做一个音乐人或者流行歌星的崔健可能没料到这张专辑的影响力,崔健和ADO乐队花了大气力,长达一年时间的录音棚战斗才搞定这张专辑,中间的曲折可想而知,但崔健对作品品质的坚持让其它都做出了让步,专辑一经发行,获得乐迷和两岸三地乐评人高度评价的同时,它的影响也远远超越了音乐层面。这张专辑做了这样一个典范,在恰当的时间,做出恰当的作品,再以恰当的方式放行,天时地利人和带来的无比成功!从1986年,崔健喊出一无所有,到1989年专辑发行,彼时音乐上尚不完备的崔健是在一群人的共同努力下做出来这样一张专辑,当然最终多半光芒还是归于崔健,这是不合理之处的合理,毕竟无论如何,他是最主要的词曲作者。崔健的音乐成分中除了西洋摇滚乐,诸如聆听The Beatles、The Rolling Stones、Paul Simon之类的音乐之外,其中很大比例在于军乐和民乐,这里崔健小时候的红色大院生活和学习小号的经历有着很大影响。而他在北京交响乐团的经历和早期玩团,无论是七合板还是和ADO,这一步步的积累沉淀最终反映到花了大气力录制的《新长征路上的摇滚》,专辑中有明显的红色背景和个体性的思想象征,专辑中多次出现的“我”字眼就是明证。在这样一个思潮再次百花齐放,中西文化强烈撞击的80年代时代大浪潮中,崔健或许只是表达自己,喊出自己所喊,加上一帮乐手的助力完成了这张专辑,作为个体他有过对社会的观察或者政治思考,但是更主要的是他的身份是一个音乐人,这更贴近他第一张专辑的真相,尽管多少不那么重要。但是放到那样一个时代,诗人不只是一个职业而是一个桂冠的年代,一个社会中,老一代人选择从头再来,年青一代人中理想主义盛行,他们对于未来充满着不确定和新鲜感,当然物质在改善但还远非进入一个商业社会,崔健那么一声吼,尽管崔健不是第一个中国摇滚乐者,但显然将中国摇滚乐的开始点定格在《一无所有》没多少人会去太过质疑。新鲜的崔健,新鲜的时代,除了《一无所有》,《假行僧》、《花房姑娘》、《从头再来》这些歌中,也深深把握住了这个时代的脉搏,歌词写作上某种程度,崔健的刀子革了朦胧诗的命,当然他也从朦胧诗中受到过文学上的影响,这如同罗大佑在《之乎者也》中对待台湾校园民歌的态度多少有可比之处;音乐上难能可贵的是在这样一张专辑中,崔健并不是直接拿来西洋的摇滚乐,尽管崔健早期也玩过翻唱,听过披头士们,听到过邓丽君们,但是摇滚乐的在地化似乎对他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虽然在这张专辑中民乐与摇滚乐的融合只是一个起点,但是这个起点足够高,至今仍令很多后来者望尘莫及,然而音乐上只是崔健最单薄的专辑而已。他还年轻,还有着足够多的时间去在这里生活,在这里出走再回来,一次次寻找自己的答案,一次次的挣扎与徘徊中创造出足够多的作品,在挫折、无奈、伤感、硬气中一次次死去之后从头再来,来为北京这座城市乃至这个国家和时代留下点什么足以放到历史中不会被淡忘的东西,而这已经超出他作为一个音乐人的身份,他成了自己的旗杆子,成为一个符号或者旗手是一件足够危险的事情,对于艺术家来说,或许有一天他会被打倒,或许他会被质疑,或许他会主动走下神殿,去重获新生做一个纯粹的艺术家,但是这一切在当时没人能够预料到之后的发展。
先给你加精,然后我再仔细看!!!!!!
66光冻:关于阳光下的梦和死不回头不管你承不承认,《光冻》的发行并没有激起太多波澜,比起前几张专辑的不理解甚至是评论家的挖苦,这张专辑几乎鲜有人问津了,更多对崔健的关注要在娱乐节目《中国之星》中,而节目中,一心要替中国摇滚宣传的老崔夹协在商业资本中,像只拨了牙的老虎,他没有说错什么,但是总呈现出一肚子的不合时宜,故事的结局是他努力了,似乎中国摇滚乐更成了一种笑料和普通人的谈资,而不是作为音乐形式。唯一值得一提的节目中谭维维式的华阴老腔,当崔健说出这是中国摇滚的教科书的那句话的时候,我真的怀疑我耳朵是不是聋了,开什么玩笑,你以前做了这么多民乐与摇滚乐融合的经典,这是什么一个狗屁玩意?我当时的判断是他在背离自我,他想去扛起责任感,他一度反感别人称呼他为中国的摇滚教父;但是他骨子里的那种热心肠或者教父情节又免不了又让他不自觉地要为中国摇滚呐喊助威,让更多人去了解中国摇滚乐,这是一种让人佩服的责任感,然而他显然并不太会逢场作戏,即便说起恭维的话都让人徒生尴尬。我很失望,但是多少我还是佩服他,如果一味站在道德制高点,而不去做点现实的事情,那才是真正的懦夫。《光冻》的发行,崔健10年磨一剑,除了傲视华语乐坛的制作水准,这张专辑在不多的恭维与批评中,毋庸置疑地暴露了崔健创作的下滑。明显可以看出专辑中太多的歌曲,老崔思考了很久,但是或者是打磨过度,或者是失去了最佳的发表时间,放到专辑里面不痛不痒,《滚动的蛋》最终版本终于出来了,可是这是一个什么玩意?《红旗下的蛋》的姊妹篇?开什么玩笑,去年去世的加拿大音乐创作人莱昂纳多科恩有句话这里送给老崔,大概意思是很多人说我写歌很慢,慢工出精品,然而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我写歌是慢,但作品很多依然不怎么样。我不认为科恩在开玩笑或者自谦,在我看来,他是说了实话而已。打磨了很多年的沉淀就一定是好作品吗?精致的编曲就可以弥补精神力的丧失吗?致敬滚石,除了一段布鲁斯滑棒吉他,和结尾的隔靴挠痒歌词,想不到这歌曲和滚石有什么联系?在我看来,再多写几首这样的歌,真可以滚蛋了!当然这张专辑里面依旧有《死不回头》、《阳光下的梦》这样足够经典的歌曲。艾迪刘元们这些老搭档合作起来也炉火纯青,专辑的音乐并无太大问题,像极了加强版的21世纪《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只是它的发行时间和所处的这个社会远不如前者走运。如果仔细说,应该是音乐上加强版的《新长征路上的摇滚》,而歌词文本写作上显然比起加强,挑剔说是衰落,客气点说崔健走了另一条路,但是显然崔健的词库,崔健的意象已经用的差不多,很难再产生新意,但即便如此他还是用这些熟悉的意象表达了自己这个阶段对社会和自我的看法。音乐上崔健从自我的世界中退了回来,选择了折中或者他想再次走在老路上,回归到节奏和旋律,就普通音乐迷来说,这可能是崔健唱的最好的一次了。《外面的妞》也是足以再次把同辈们甩开的作品,以后也绝对可以跻身老崔最好的作品之一,但是这张专辑最大的问题在于崔健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尽管这是崔健新时期的思考结果,更为现实,削去些许理想主义与浪漫主义情怀,多点务实与随心所欲不逾矩,然而在艺术上这是一个极其愚蠢的行为。崔健一直在出和走之间徘徊,一度他觉得出不解决问题,他的答案不在别的地方,就在这里,但是始终他还是徘徊,而这种种答案里面最好的是他在歌曲《彼岸》中的那样,这个答案赋予了未来无穷的可能性,是一种讽刺也罢,一种大圆满的低级解读也罢,最终力量和信心一道,在距离感的彼岸面前,可以从容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而如今过了这么多年,思考了一圈的崔健,在年龄与社会复杂的双重纠缠下,给出了一个自己很满意,实则很拙劣的答案,“自由不是目的,我就在这目的里”,“我已离开了土地,我只能在水下飞”,这是崔健的答案,在尊重他的同时,不得不说这个答案一下子戳破了艺术的美感,让无穷的可能性变成一种,《一块红布》中他唱的让人心有戚戚焉,让人在《阳光下的梦》中同样感到,可是这首《浑水湖漫步》到底是引起了谁的共鸣呢?我读到的仅有的吹捧文字中,可能他们不如我这么一个批评者去在乎这歌曲?再撇开创作者本人的创作意图不说,仅从音乐直接与乐迷的互动来说,在21世纪的今天,这歌打动不了年轻人,也打动不了早已经不再一无所有的一代中年人,崔健在这里显然没有成为一代人的司仪,他成了自己的孤家寡人。关于《光冻》我有一个奇特而私人的看法,如果《红旗下的蛋》是崔健对前两张专辑提出的问题的答案A,那么《光冻》则是答案B,而且《光冻》音乐形式上更传统,更具现实性,只是这个现实在一片浑水中与集艺术家和社会家于一身的创作者想二者兼顾的同时,哪也没怎么顾得上。因为现实就是一个人很难兼顾多重身份,尤其是对一个艺术家而言,不要做投机分子,艺术家就是艺术家,社会家革命家的事不是你干的!替谁发言?说出自己的话就够了。艺术家只需要对自己的作品负责,而为何我会欣赏诸如《死不回头》、《阳光下的梦》、《外面的妞》之类的歌曲呢,那里依然有着崔健最核心的东西,力量和爱,爱这个字眼被用烂了,可惜撇开音乐与文学,退回到本能上,我们大多数人不懂爱,无论是对生活,对这个国度,对待人。这种爱与力量体现在无论是硬气的《死不回头》,还是那柔软的《阳光下的梦》,但根本不是柔软的《滚动的蛋》。而《外面的妞》中崔健在奇特的《花房姑娘》的戏本中孤独地《飞了》,可能射中了这个星球,谁知道呢,听听那唱腔,听听那层层乐器编制的巨大漩涡,这他妈才是老崔应该拿出来的作品。
7崔健的答案被冻住了献给一无所有的一代人,这是崔健之前“滚动三十”演唱会的主题,一无所有的一代人早已经不再一无所有,事业多少有成的中年人未必有多少至今还跟崔健的思想在同一条战线上,这么多年过去,社会变化这么多,大家彼此也都变化这么多,如今的崔健多少被置于一种尴尬的地位,他以自己的方式前进,尝试突破,然而收到的反应更多是被无视。统一年轻人和中年人的阵线在这个时代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而崔健现在似乎连其中一条战线都无法征服,当然这不只是他自己的创作衰退引起的,背后是整个大时代的分裂,《光冻》的名字取得好,我不甚了解崔健的真实意图,我想用光冻来表达我们这个时代再恰当不过。它急速发展的另一面,更多是泡沫与分裂,比起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期,现在虚无主义与知识信息爆炸糊涂了许多智慧的头脑,崔健也无法独身其外,《光冻》发行之后,崔健欣赏的乐队舌头发行了他们重组的新专辑,机器解放全人类,全人类成了机器,吴吞似乎在这张专辑里面比崔健更要愚蠢,他站在时代的垃圾场,说着连自己都搞不清楚的话,比起光冻的隔靴挠痒,这个连痒都挠不了,这代人思考的太多,读的书太少,如果思想界像科学界一样存在民科,那么是有实力去摘取这个称号的。艺术家在突破的同时,也要明白自己的界限和优势,诗人去干诗人的事情,音乐人去干音乐人的事情,我们这个可怜的国度,偏偏出来这么多集诗人、音乐人、革命家、旗手、舞台艺术家如此种种头衔于一身的天才?这是至高无上的夸颂呢还是讽刺呢?老老实实做好自己的本分,就把事情给办了!回首崔健的这31年,这一路走来,6张录音室专辑,之间伴随他的封杀,他的解禁,他的反假唱运动,他的上综艺节目,他的电影,如此种种,他屹立不倒,硬气地站立着的背后是一个急速变化的中国,大时代,小人物一点不小。作为一个音乐人,他对音乐的探索,对不同领域的涉猎,他高度的创作自觉,对民乐和西洋乐的融合是这个时代独一无二的,但从《给你一点颜色》到《光冻》这两张专辑表现出的对时代的失位性观察,作为艺术家的崔健已经被时代甩在了身后,而他也缺乏了让这种无能再度变成力量的能力,没有新的语言,也没有新的形式,曾经他可以把这种苍白变成力量,而如今力量仍存的同时,苍白感被无限放大了,在这个大时代的背景下。回想崔健自《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开始的三张专辑,甚至一度到第四张《无能的力量》,他在音乐上一步步前进的同时,从文化角度考量展示的是一种奇妙的景象。北京这座城市在新中国红旗下是红色文化与平民文化共存的城市,而那时候的崔健位于这两张文化的交界处,他聪明的得以灵活杂糅这两种文化到自己的作品中,缔造了一种新的北京市民文化。很多人将崔健姜文王朔相提并论为大院文化,但细究起来三人仍有着很大区别,王朔式的大院文化是一种衰落的玩世不恭但他从从来不会把自己玩懵掉,看似接近北京的平民,但骨子里依旧是一种“皇民”的自觉;姜文的力量与荷尔蒙之背后有智慧,但更多也是一种俯视;崔健这里虽然也是大院的孩子,但是在他身上奇迹般的一度统一了这几条战线,大院和平民,文革中走出来的知青一代人和年轻的一批生长在红旗下的同辈人,当然尽管他被质疑过,以后遭到封杀过,但这是他做到的事情。崔健骨子里的真正的批判让他比起王朔更有力量,而他骨子里的平权,这个中国的摇滚巨人,看起来现在和普通的北京中年男子并无二致,除了那深深的眼袋和头上的帽子,这也让大院背景的高平民一等的潜意识最大程度的淡化,于是他得以站在那个边界线,吸收两类文化的精髓融合自我的生命体验,缔造了自己作品的同时,不经意间展示的是何等的北京城的另一种崭新的杂交文化,这种的精神内核是批判的,是向上的,是爱与力量。这个等级森严的城市,哪怕现在看起来如此开放的背后依旧是红墙高高,而之后在后来者中你可以看到雷霖阴三们这些人的作品在弥补着新世代老崔时代错位之后的真空地带。崔健拿捏军乐和北京市井民间音乐,完美融合西方音乐,塑造出自己的音乐之声,尤其是在《红旗下的蛋》和《无能的力量》这两张专辑,这是这种文化杂交性在音乐上的表现。这是崔健这31年来最大的功绩与文化成就,足以让他超越同时代的大多数人,让我们记住他。回到崔健个人,虽然我对《光冻》或者这一路走来的崔健的音乐之旅评价,总体上是一个自我突破的衰退艺术家,但是作为一个人,崔健写出《浑水胡漫步》让人感知他的生活态度的再一次变化,艺术上的衰退可能另一面是个人生活的进步。艺术创作本身就是一项艰苦而危险的工作,崔健有权利去选择走另一条路,这是他的自由,他可以依旧提携他中意的新人,依旧去做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这都是他的自由。“阳光下的梦/ 是个温暖的坑/我的汗水在流/我要吐出我的心胸”,依旧在行走的崔健,依旧有话可说的崔健,哪怕不合时宜,哪怕在时代的大浪潮中显然那么不起眼,这都无所谓,重要的是他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但是这一次他只是孤独的飞不起来了,转而沉到水底下,这不是无奈,这是他的主动选择。终究,崔健还是一个歌者,一个音乐创作人,一个艺术家。他每充当一次革命者和教父的身份,就是他艺术倒退的一个缩影,在困于自我与社会双重挣扎下的突破显然那么力不从心,他身上彰显的个人尴尬与真诚,如同我们这个时代的物质便捷和精神阳痿一道,成为一面你我的镜子,照映着你我的同时,继续在这个时代中挣扎与不妥协,而那一眼可见的答案暂时藏在了光的另一面,被冻住了,“我的汗水在流,我的心寒冷”,就是这样,阳光下的梦和阳光下的泡沫一样,我们依旧面对同一个现实,我们依旧高唱同一首歌。
总之用心写了这么多,还是给大大的赞?老崔的光冻还是比较耐听的,尤其是现场视频几首,节奏旋律都不错
好嘴用心了一家之言还有点夹生
写的不少顶一个
看完了,先赞一个,不同意楼主关于《超越那一天》的评论,楼主可以了解一下这首歌的创作时间和背景再来理解歌词,再有一个问题就是楼主是否看过老崔的现场?个人认为老崔(+乐队)的现场比录音专辑震撼多了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写的挺多观点不错是我所想比较欣赏大多同意也有质疑说了实话别起喧哗
不管你承不承认,这篇文章写得都很好,犀利但是挺深刻,如果作者愿意的话,他可以去做乐评人。8楼评《光冻》那段写得精辟,有些歌打磨过度了,我也这么觉得,所谓“朽木不可雕也”,只有璞玉才能雕出美玉,好作品不是靠多修改就能改出来的。
我和楼主对老崔的专辑态度差不多要是我排名的话是:红旗无能新长征颜色光冻(还需要时间,说不定过几年就第一了)解决
音乐性更强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私信剑烧:牛逼的雄文,对老崔的理解很到位,不管你承不承认,这篇文章写得都很好,犀利但是挺深刻,如果作者愿意的话,他可以去做乐评人不亚与张晓舟。8楼评《光冻》那段写得精辟,有些歌确实打磨过度了,失去了原始锋芒。但是编曲制作绝对华人音乐家排名第一。我和楼主对老崔的专辑态度差不多要是我排名的话是:红旗无能,光冻。
红旗下的蛋(10/10):中国摇滚最伟大的专辑 没有之一无能的力量(9.5/10):崔健最自然的第一张专辑,崔健急需重新估值的专辑,被低估!解决(9/10): 华语摇滚节奏先行者!这张专辑在节奏方面的探索必须点赞,领先同时代!新长征路上的摇滚 (9/10):这张专辑是崔健最具影响力的专辑 但是从音乐上来说,是最单薄的。给你一点颜色 (9.5+ 6 一张分裂的专辑 有好的歌曲 也有太烂的歌曲)光冻 (8/10):崔健最温柔的一张专辑,绵里藏针!
文学性很强,你的观点真的很专业,崔吧需要你这样的有识之士,希望你常来!!!温馨提示,下次发帖,尽量简短,因为有些家伙太懒,没耐心看这么长的文章。
觉得文字太长的,直接看我的结论,就是这个:简单排序我心目中老崔专辑排名:满分10分红旗下的蛋(10/10):中国摇滚最伟大的专辑 没有之一无能的力量(9.5/10):崔健最自然的第一张专辑,崔健急需重新估值的专辑,被低估!解决(9/10): 华语摇滚节奏先行者!这张专辑在节奏方面的探索必须点赞,领先同时代!新长征路上的摇滚 (9/10):这张专辑是崔健最具影响力的专辑 但是从音乐上来说,是最单薄的。给你一点颜色 (9.5+ 6 一张分裂的专辑 有好的歌曲 也有太烂的歌曲)光冻 (8/10):崔健最温柔的一张专辑,绵里藏针!关于光冻的评价,我想这张专辑才发行一两年,大家不妨再看看。我给8分是一个保守的分数。同意上面朋友说的这张的编曲和制作领先华语音乐界,但是音乐最本质的还是词曲,编曲和制作某种程度上属于技术 而不是艺术层面(貌似,这样说,也不太严谨。)
专辑排名1《解决》2《新长征路上的摇滚》3《红旗下的蛋》4《无能的力量》5《给你一点颜色》6《光冻》楼主说的编曲和制作属于技术我早就想过,在《光冻》专辑刚发行完不久,当时我也反复听了,光冻没有打动我,外面的妞差点吓到我,哈哈…………被吓到我指的是《外面的妞》MV崔健自己设计的造型,我感觉崔健是自己毁自己呀!就看到有乐评人吹虚说什么制作精良,如何傲视华语乐坛,当时我就笑了。假话,假唱,假药,假美女,假太极,中国假的东西太多了。好作品能成为经典,它是有灵性的,有灵魂的,是借上帝之手创作出来的,不是闭门造车,为了创作而创作,灵感到了,自然是水到渠成。人的创作是有限的,不是无限的,作为崔健本人创作的前三张专辑与后三张专辑时间相对比,早期是彷徨,愤怒,无奈,这样才能激发出灵感,后期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衣食无忧,捧为教父,高高在上,崔健也是人,不是神,也有被冲昏头脑的时候(我也说了点实话,吧友们见谅)说到好作品,举例说明,比如《花房姑娘》《一块红布》《最后一枪》《时代的晚上》,这些作品是有生命的,活生生的,鲜活的生命,所以能成为经典。跟楼主观点认为一致的烂歌,《农村包围城市》《网络处男》还有《城市船夫》。《无能的力量》专辑里的《春节》我也不太喜欢。像《混子》我对这首歌感觉也一般,一听这歌我就想到相声里的哪句“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哈哈…………也许崔健创作这首歌是受这个相声的启发,这是我的想象(吧友们就当看一乐,别认真,认真就没意思啦)说到《光冻》十年磨一剑,我不这么认为,为啥十年,江郎才尽???为啥老崔对自己的作品不满意,总在打磨,因为作品创作本身没有借到上帝之手。像《投机份子》(原名《摇滚游击队》)当时崔健自己说,为亚运而作,这首歌创作也许几个月,或几天,或几个晚上,还用十年?在《解决》专辑里是最新的歌,还有《北京故事》这首歌创作时间也不长,最早在93年《北京杂种》里出现,92年到93年也不过一年(我特别喜欢电影里崔健在自己家中拿吉它弹奏《北京故事》那段旋律,特别牛逼!)到现在《投机份子》和《北京故事》这两首歌我也爱听,听不够!创作用十年了吗?答案是没有!所以说好作品不是用创作时间的长段来衡量的问题,主要是上帝之手没有给腐朽灵魂来一次震撼!
外面的妞喜欢去年9
30现场版的效果,专辑版的反而不喜欢。最喜欢《红旗下的蛋》和《无能的力量》两张
对解决、红旗下的蛋、无能的力量专辑的评价的确是很私人的理解。由其是给你一点颜色:这张专辑大多数人都会感觉又和以前不一样。但还是那个问题,“单纯直接的解读歌词显得过于单薄了。至于创作过程的故事只有老崔自己清楚,他不写自传永远是谜。” 其实老崔的光冻和他的电影蓝色骨头真是让人搞不懂,但一般人也没法评。 有一点我是赞同的,现在的媒体或评论文章,大多数人还停留在老崔最初的一两张专辑这个水平。
我倒是感觉音乐就是听着玩的……
《北京故事》最喜欢这个版的现场,大家基本都看过,现场刘元吹的萨克斯旋律给人非常有想象力,是与专辑版的区别@,osname@android&ie=utf-8
收藏此贴 慢慢看!
击节!这篇文章太赞了!同意楼主的大部分观点,但是对《光冻》专辑中几首歌的评价我暂且持保留态度。也许是我现在还理解得不到位,还得多听。另外,我觉得编曲跟词曲一样重要,也算是艺术层面的吧对于老崔专辑我个人的排名是:1《红旗下的蛋》 2《无能的力量》 3《给你一点颜色》、《光冻》 4《解决》 5《新长征路上的摇滚》
日看完崔健专场第二天的一张报纸
登录百度帐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机铃声经典500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