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跑吧少年官方下载提建义明天可以让我们玩了吗,好想玩

【原创】&如何拯救中国式“边缘少年”?
   如何拯救中国式“边缘少年”?前言
 【原创】 如何拯救中国式“边缘少年”?
  第一章 何谓中国式“边缘少年”?
  何谓中国式“边缘少年”?
& 我们先看一个新闻报道——
据日的《大河报》报道了这样的新闻——近日一段网络视频热传,3名光背男子长时间疯狂殴打一少年,最后,他们竟往少年脸上撒尿。昨天,经过警方30小时连续工作,3名嫌疑人全部落网。目前,被打少年高某已经接受治疗,身体状况稳定。3名嫌疑人年龄在15~17岁,均为辍的学问题“边缘少年”。【驻马店少年在京上小学
遭多人围殴脸上被撒尿《大河报》】
&8分多钟施暴视频惊爆网络:25日上午,网上突然爆出一条长达8分40秒的视频,显示在一处空旷之地,3名男子赤裸上身,轮番对一名少年肘击、脚踢、踩踏、膝盖顶……打人者不停地嬉笑,事后还向少年脸上撒尿,而被打者则不断地求饶和哭泣。
&整个过程中,三个“边缘少年”下手极其狠辣,但呈现出的心态却颇为“轻松”,彼此间嬉笑调侃,似乎对正在实施的暴力行为和后果完全不以为意,对他们拳脚之下的少年所遭受的痛苦完全“无感”。
&视频经网络传播之后,激起一片愤怒的谴责,网友纷纷要求“人肉”这几名打人少年,并呼吁法律予以严惩。其间也不乏“毙了他们”的呼声。
  据报道,此事引起公安部副部长、北京市公安局局长傅政华的高度重视。
网络和媒体再次发挥了天罗地网的威力,几名打人和被打的少年的身份都迅速得到确认。通过警方的连夜工作,嫌疑人郭某(男,1999年出生,河南省人)在家人陪伴下,于26日凌晨1时许主动到派出所投案。26日上午10时许,侦查员在河北燕郊将另外两名嫌疑人程某(男,1999年出生,甘肃省人)和杨某(男,1997年出生,甘肃省人)抓获,三嫌疑人均属未成年人。
  基于此,网友呼吁社会关注进城“边缘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
& 既然如此,那么,何谓中国式“边缘少年”?
& 中国式“边缘少年”,是中国教育的特殊产物。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社会竞争、课业负担带来的压力,以及家庭缺乏适当的教育手段,使得越来越多的孩子正成为危机中的“边缘少年”一族。
这里所称的中国式“边缘少年”中的“边缘”是多重意义的——&
& 一是地域的边缘,即人员芜杂的城乡结合部。
二是教育的边缘,即无论他们成长的家庭、社区及就学的学校,都没能给予他们良好、完整的教育。
三是社会身份的边缘,即他们从小就没能在这个阔大的城市中找到归属感,也始终看不到清晰和光明的未来。&&&&&&&&&
危机中的“边缘少年”在此是指那些因个人身心状况、家庭、学校、社会、文化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在传统教育体系中难以获致成功经验的青少年。&
&他们很多面临教育或学业失败的危机,易于发生包括中途辍学、药物滥用、暴力攻击、危险性行为、或自我伤害等偏差或违规犯过的行为问题。有的或已成为失学、失业、失管的社会闲散人员,极可能成为犯罪或社会风险的渊薮,极易给自身、家庭和社会造成更大的危机。&&&&&&&&&&&
正如,日的《大河报》报道的那样,按照被打少年的陈述,这起事件缘起于“边缘少年”(打人者)怀疑被打者告发了他们的另外一起打人事件,于是决定“教训”一下被打者;不过,这次的事件之所以引发如此强烈的反响,除了它被详细拍摄并在网上传播之外,更重要的是这些打人少年呈现出来的冷血而暴戾的程度,远远超出大多数普通人的想象。人们很难想象那些被称为“人性”的基本情感,譬如同情、怜悯,或哪怕最底线的对他人所遭受痛苦的想象,及在此基础上对告饶者的“高抬贵手”,却在这些打人的孩子(按年龄计,他们确实都还是孩子)身上荡然无存。
这些打人“边缘少年”的身份虽然已经确认,但他们之所以成长为今天这般不堪的模样,其形成根源在哪里?
& 请看——
中国式“边缘少年”形成根源何在?&&&
&& 第一章 何谓中国式“边缘少年”?
  何谓中国式“边缘少年”?
& 我们先看一个新闻报道——
据日的《大河报》报道了这样的新闻——近日一段网络视频热传,3名光背男子长时间疯狂殴打一少年,最后,他们竟往少年脸上撒尿。昨天,经过警方30小时连续工作,3名嫌疑人全部落网。目前,被打少年高某已经接受治疗,身体状况稳定。3名嫌疑人年龄在15~17岁,均为辍的学问题“边缘少年”。【驻马店少年在京上小学
遭多人围殴脸上被撒尿《大河报》】
&8分多钟施暴视频惊爆网络:25日上午,网上突然爆出一条长达8分40秒的视频,显示在一处空旷之地,3名男子赤裸上身,轮番对一名少年肘击、脚踢、踩踏、膝盖顶……打人者不停地嬉笑,事后还向少年脸上撒尿,而被打者则不断地求饶和哭泣。
&整个过程中,三个“边缘少年”下手极其狠辣,但呈现出的心态却颇为“轻松”,彼此间嬉笑调侃,似乎对正在实施的暴力行为和后果完全不以为意,对他们拳脚之下的少年所遭受的痛苦完全“无感”。
&视频经网络传播之后,激起一片愤怒的谴责,网友纷纷要求“人肉”这几名打人少年,并呼吁法律予以严惩。其间也不乏“毙了他们”的呼声。
  据报道,此事引起公安部副部长、北京市公安局局长傅政华的高度重视。
网络和媒体再次发挥了天罗地网的威力,几名打人和被打的少年的身份都迅速得到确认。通过警方的连夜工作,嫌疑人郭某(男,1999年出生,河南省人)在家人陪伴下,于26日凌晨1时许主动到派出所投案。26日上午10时许,侦查员在河北燕郊将另外两名嫌疑人程某(男,1999年出生,甘肃省人)和杨某(男,1997年出生,甘肃省人)抓获,三嫌疑人均属未成年人。
  基于此,网友呼吁社会关注进城“边缘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
& 既然如此,那么,何谓中国式“边缘少年”?
关于“边缘少年”问题的出现——
现在,在中国的每个小镇、县城,都游荡着这样一群一群或者好几群的浪荡少年——“边缘少年”;几乎在每一个小城镇、县城,我们随时都能够看到,这样,从以前的录像厅、溜冰场,到桌球室、游戏厅,再到现在的网吧等,则是他们的主要据点。
这些年来,我经常接触到一些关于“厌学、逃学、弃学、撒谎、痴谜网游”孩子的父母与孩子,以及“边缘少年”。
&中国式“边缘少年”,是中国教育的特殊产物。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社会竞争、课业负担带来的压力,以及家庭缺乏适当的教育手段,使得越来越多的孩子正成为危机中的“边缘少年”一族。
这里所称的中国式“边缘少年”中的“边缘”是多重意义的——&
& 一是地域的边缘,即人员芜杂的城乡结合部。
二是教育的边缘,即无论他们成长的家庭、社区及就学的学校,都没能给予他们良好、完整的教育。
三是社会身份的边缘,即他们从小就没能在这个阔大的城市中找到归属感,也始终看不到清晰和光明的未来。&&&&&&&&&
危机中的“边缘少年”在此是指那些因个人身心状况、家庭、学校、社会、文化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在传统教育体系中难以获致成功经验的青少年。&
&他们很多面临教育或学业失败的危机,易于发生包括中途辍学、药物滥用、暴力攻击、危险性行为、或自我伤害等偏差或违规犯过的行为问题。有的或已成为失学、失业、失管的社会闲散人员,极可能成为犯罪或社会风险的渊薮,极易给自身、家庭和社会造成更大的危机。&&&&&&&&&&&
正如,日的《大河报》报道的那样,按照被打少年的陈述,这起事件缘起于“边缘少年”(打人者)怀疑被打者告发了他们的另外一起打人事件,于是决定“教训”一下被打者;不过,这次的事件之所以引发如此强烈的反响,除了它被详细拍摄并在网上传播之外,更重要的是这些打人少年呈现出来的冷血而暴戾的程度,远远超出大多数普通人的想象。人们很难想象那些被称为“人性”的基本情感,譬如同情、怜悯,或哪怕最底线的对他人所遭受痛苦的想象,及在此基础上对告饶者的“高抬贵手”,却在这些打人的孩子(按年龄计,他们确实都还是孩子)身上荡然无存。
这些打人“边缘少年”的身份虽然已经确认,但他们之所以成长为今天这般不堪的模样,其形成根源在哪里?
& 请看——
& 第二章 中国式“边缘少年”形成根源何在?&
&& 第三章 中国式“边缘少年”危害有哪些?
&中国式“边缘少年”危害有哪些?
&“边缘少年”一般是由“厌学、逃学、弃学”的孩子转化的,这些孩子的共性就是打架斗殴,偷窃赌博、吸食毒品,甚至拦路抢劫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
  “边缘少年”“撒谎与偷钱、合伙打架与痴谜网游”,这早已成为一 种普遍现象。
说起网络游戏,很多家长、老师都深恶痛绝,因为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学生有着太大的诱惑,使得一些人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以致于有的学生因此荒废了学业,有的学生更因此误入歧途。
我们看“14岁少年在网吧刺死他的父亲,只有一刀”,当父亲血流满地之际,可是他的儿子却正眼都不看一下,杀父后继续玩着自己的游戏,是什么让14岁的少年残酷无情?禽兽不如?&&&&&&&&&
是什么让这一群原来阳光灿烂的青少年们陷入人生泥沼,让生活变得黯淡无光,甚至身陷监所,失去自由?
& 其根本原因在哪里?
& 危害在哪里?
& 我们应该如何解决?
小孩子偷钱根本原因——是其它不良习惯在作崇,比如:贪吃、贪玩、上网、花钱买玩耍的东西、结交酒肉朋友、相互请客吃喝等。
其危害正如:日《大河报》报道了“信阳市14岁少女陈某偷拿家中4000元现金被母亲管教后,心生不满。5月22日晚,陈某趁母亲不注意,将农药倒入饺子馅内欲将母亲毒死。”
& 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个根本性的问题?
&日下午,发生在北京朝阳区奶西村村头的这一幕青少年暴力事件已经被媒体贴上了“牯岭街少年”的标签,让人不忍回忆。三名围殴者的年龄也不过15岁,最大的才17岁,当他们结束拳打脚踢,搬起偌大的石头把被殴者砸晕的那一瞬,他们的内心到底有没有一丝恐惧?被群殴的少年只有十三四岁,如果不是因为三名围殴者呈现出的极端暴力色彩,他们分明也是这个社会中的弱者。
& 我们先看2014年这两个多月我们耳闻目睹的学校青少年暴力事件——
日,海南屯昌县乌坡镇乌坡中学初一女生遭同年级11名女同学围殴,被扒了衣服拍视频录像;
日,东莞石龙镇第三中学一名学生被同班的几名同学欺负,不仅被打,还被逼吃脏布、脱裤子……
今天,奶西村村头的这一幕与其他青少年暴力事件并无本质不同,只是群殴发生地奶西村是个“大名鼎鼎”的地方,曾经两起轰动一时的涉及北京外来人员的新闻都与它有关。
中国所有的在“混”社会
“边缘少年”,不但打架斗殴,敲诈勒索,坑蒙拐骗偷,而且中国式“边缘少年”破坏力是非常大,有多大呢?中国式“边缘少年”危害有哪些?
我们看媒体的公开报道——&&&&&&&&&&&&&&&
& 1)13岁少年杀4岁女童,17岁再杀21岁女子
日的深夜,21岁的女人杨小夏阅历了怎么的遭逢?如今,真相浮出水面,谁也不曾想到,将杨小夏杀害并抛尸的犯罪嫌疑人,竟然是一名只有17岁的小青年陈某,起因竟然是一句不经意的呵斥:“你瞎着呢!不会骑摩托车啊!”更让人难以想象的是,犯罪嫌疑人陈某在13岁时,就曾杀害过一名只有4岁的女童,而起因被4岁小女孩彤彤谩骂,他就心生怒意,上前把小彤彤的嘴捂住直到小女孩窒息。(详细内容参见
日《山西晚报》17岁的他竟然身负两条人命)
&我们看:陈某这一个13岁的小孩子,就殛毙一位4岁的小女童,其动机仅仅是被骂吗?
&我们再看:陈某这一个17岁的涉世未深小伙子,又杀死21岁一须眉;其动机仅仅又是被骂吗?
& 2)5个14岁男孩杀死1名流浪汉是“练胆”
& 5个14岁男孩杀死1名流浪汉是“练胆”吗?
&据《华商报》报道:陕西彬县有5名14岁未成年人,平时嫌打工累、挣钱太慢,仅上了几天班后,就买了5把刀,准备抢劫。因其中一名14岁男孩年龄小,不敢动手,一次抢劫无果后,于是,为了“练胆”,3人望风,2人三刀将广场椅子上1名流浪汉刺死。(《华商报》陕西彬县:5少年为练胆杀死一名流浪汉日)
&这个发生在陕西彬县杀流浪汉“练练手”的人间悲剧,让我们每个人都不得不扪心自问:到底是什么教育让天真烂漫的“天使”裂变成为吃人的“魔鬼”?
&难道说,5个14岁男孩,杀1死流浪汉,仅仅是“练胆”这么“简单”一个说法吗?他们是如何走上这“练胆”之路的?
& 3)15岁少年囚禁6名13岁少女卖淫
据【腾讯视频微博】报道广西某派出所接到报警称一名15岁的少年,为了赚钱吸毒,囚禁并逼迫6名13岁少女在旅馆内卖淫,不时殴打,还拍下裸照威胁她们不要逃跑。当警察接到报案赶到时,对看到的景象难以置信。【15岁少年囚禁6名少女卖淫
称只想出人头地日腾讯视频[微博]】
广东河源7名同校女生将一女同学脱光衣服后暴打侮辱,摁到马桶内喝厕水。
日,广东河源7名同校女生将一女同学脱光衣服后暴打侮辱,摁到马桶内喝厕水。
广东河源一女生遭7名同学脱光暴打19分钟
期间被逼喝厕所水4年不敢报警。7名同校女生将一女同学脱光衣服后暴打侮辱,摁到马桶内喝厕水,一旁还有专人拍摄视频。16日,广东河源市本地论坛一则“紫金某校女学生被8名女生带至出租屋脱光施虐暴打19分钟”的帖子蹿红。帖子称:15日晚上接到紫金网友爆料,爆料人称他在网吧听见紫金某校一女学生向同伴炫耀曾经打了人,然后将一段打人的视频从手机复制到电脑上向朋友发送。
 我们想想看,一群缺少关爱的“边缘少年”,既没有得到很多的家庭温暖,也没有受到很好的学校教育,于是开始在社会上“混”,成群结伙出没于网吧,与正常社会严重脱节,习惯于用暴力解决问题,完全没有法律意识,没有基本是非观念,甚至没有道德底线——这固然会让他们表现得很冷血很暴戾,但与此同时,这也让他们事实上很悲剧很可怜。这一切究竟是如何造成的?
& 5)这一切究竟是如何造成的?
& 当我们看到这里的时候,相信每一个人心里的都在隐隐作痛!
&是什么“熏染”让这些花季般的少年变得如此心狠手辣?如此丧心病狂?是谁把他们推向了歧途?又是谁让他们过早的走入了社会?
&想想看,10多岁孩子,如此心狠,就连可怜的流浪汉也不放过?在让人气愤的同时,人们不禁要问,让14岁孩子们走入“歧途”成因是什么?
& 成因就是模仿!
& 为什么?
& 不是吗?我们看——
A.中国4岁幼儿申奥形象大使李天一,在中国,为什么15岁殴打无辜良民时,竟敢对众多围观者大喊“谁敢打110?”在美国因小问题和同学争论至大打出手时,并口出狂言“你敢到中国来,我就捏死你,你知道我爸是谁吗?”
&皆因父母的娇惯、纵容,更因母亲在孩子“心田”播下“你知不知道我是谁?你到底知不知道我是谁?”这样的“霸王种子”,其实李天一是在学习妈妈的一举一动!更是在模仿妈妈一言一行!&&&&&&&&&&&&&&&&&&&&&&&&&&&&&&&&&
  B.8岁男童为什么常对妈妈说:“我打死你,打死你”?
 皆因崇拜奥特曼做人要狠,对奥特曼的暴力动作就充满了崇拜,还将暴力带到了生活中,可是,这些却是孩子的父亲对孩子疏于管教,常让孩子看奥特曼类型的动画片,日积月累所结的暴力“果子”。
C.11岁男孩为什么用裸聊的方法“敲诈、勒索”10岁女孩?
& 皆因模仿!
D.14岁的学生,为什么成立“天地会”,打架斗殴、勒索同学?【日.中学生模仿古惑仔成立“天地会”
敲诈勒索同学_福州频道_凤凰网】
&& 皆因模仿!
E.9岁的顺顺,为什么将8岁浩浩、5岁来来绑在树上点火烧成重伤?
就是因为孩子们因模仿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灰太狼“烤全羊”,将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一对小兄弟被同伴绑在树上点火烧成重伤,导致家长状告“喜羊羊”制片方!
&& F.……………………
所以,这5个14岁男孩,杀死流浪汉,不是“练胆”,是模仿!更是实践!
我们知道,孩子年龄小,模仿能力很强,十几岁的孩子,很容易染上江湖习气,产生暴力崇拜,可大多数孩子,又不以为这种暴力是犯罪。
就“杀人练胆”引发的悲剧来说,难道凶手真的就只是这些无知的孩子?谁是助推这些罪恶成因的真正黑手?又是谁让这些花季般的孩子变成了“暴徒”?是谁让孩子们一步步走上“歧途”?
& 这血的教训背后的隐忧,究竟是家庭?是学校?是社会?还是教育?
其实,这是全方位的监管不力,比如网络、电视中暴力元素的负面诱导,恐怕也是诱因之一!
不是吗?现如今,虚拟网络的游戏,不是枪战就是打斗——场面极为血腥和残忍;而我们的影视节目呢?不是热吻就是床戏——场景极具煽情和挑逗。这些东西都在潜移默化感染着他们,让孩子们在虚拟世界扮演与现实中不一样的角色,并通过模仿来获得心理的宣泄。
由于他们的社会阅历浅,缺少必要的是非观念,加之这些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大多跟老人在一起生活,在缺少监管的情况下,如果长期受到这种的不良诱惑和熏染,就极易走向反面,形成孤注一掷的,无知的感情冲动,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我们的学生不知道自己是黄皮肤、黑头发的龙的传人,他们把自己的头发染的五颜六色,皮肤上烙印出各种光怪陆离的花纹;他们嘴刁着烟,穿着奇装异服,三三两两游手好闲,从来不觉得自己低贱、卑劣,反而自以为有个性、有吸引力。
&社会的影响在孩子心灵成长中担任一个重要的角色,我们常说社会是一个大染缸,在一定层面上不无道理。如在影视文学作品、音像制品、小报小刊、电子游戏中,暴力、色情场面比比皆是。对于容易吸收外界信息、且分辨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都不够成熟的青少年来说,很难不受到影响。电视、电影、动漫和网络世界里传递的“有仇必报”、“暴力至上”、“色情娱乐”、“游戏人生”等观念被青少年有机会便会在现实生活中“贯彻”。
如今,孩子“为练胆”,居然会想到用活生生的人来做靶子“练杀人胆”,除了上述的原因外,我们的社会风气也是一方面的原因。
& 导致了不满14岁的中学生模仿古惑仔成立“天地会”
敲诈勒索同学这样的“教育丑闻”,这些模仿“丑闻”可以说是年年发生。
  试想,一个从小看到暴力和色情的小孩如何会成长得温良谦让呢?没有礼教,没有忠孝,我们的下一代正沿着冷血动物式的方向发展着。
目前出现青少年犯罪类型的恶劣性与此不无关系。这些小群体的青少年游离于犯罪边缘、行为异常,对一些有不良倾向的学生具有影响驱动作用。这种小群体通常由社会闲杂青年和流失生组成,经常三五成群地在学校周围活动,吸引和拉拢学生加盟。
这些小群体中孩子,整天无所事事,不是参与结伙打架,就是偷盗勒索等,这些违法犯罪事实不胜枚举。他们往往重哥们义气,经常一起吃喝玩乐,青少年一旦入伙,难以自拨。
“边缘少年”青少年暴力事件危害程度远远超出校园以及青少年本身,危及到社会生态。
几年前,在校园暴力事件刚刚成为“媒体热点”时,旅美学者徐贲就曾指出,如果学校不对学生做有关欺凌伤害的教育,学生就有可能把它当作一种人际关系常态,在成长过程中,将它有意无意带到社会中去,使之成为一种社会常态。
欺凌以霸道为“本事”、以不讲理为“能耐”。
欺凌进入社会,社会就会治安恶化、黑势力横行。
欺凌以孤立和排斥受害人为手段,以大多数的沉默为条件。
欺凌一旦成为社会普遍规范,社会便不再宽容,少数人便难以自保。
在欺当凌道的社会里,谁狠,大家就得听谁的,排斥异己变得天经地义,社会正义感也变得普遍麻木。
“边缘少年”在欺当凌道的社会里,每年给社会造成经济损失是多少?
& 也就是说,一个“边缘少年”每年给社会造成经济损失是多少?
第四章 一个“边缘少年”每年给社会造成经济损失是多少?
& 第四章 一个“边缘少年”每年给社会造成经济损失是多少?
&第四章 一个“边缘少年”每年给社会造成经济损失是多少?
据的《新京报》报道“北京被殴少年之父拒接受道歉:等小孩判了再说”——昨日,“围殴少年”事件中视频拍摄者常某的父母表示,希望当面向被打少年小刚(化名)的家人道歉,被小刚的家人婉拒。后者同时表示,对三名打人者,不会接受其家属的道歉。
&【北京被殴少年之父拒接受道歉:等小孩判了再说 《新京报》】
& 看“3名未成年男子郭某、程某、杨某先后对小刚进行肘击、脚踢甚至淋尿”,这些是需要什么?
 看“3名未成年男子郭某、程某、杨某先后对小刚进行肘击、脚踢甚至淋尿”,这些需要什么?
医治这些需要什么?这些需要人民币!!这些也不是单一的人民币能够解决的问题,我们不计算犯人给社会和他人造成的巨大损害,仅仅是从破案、逮捕、判刑到关押,公检法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国家则投入大量的财富。
& 当我们看到这里的时候,相信每一个人心里的都在隐隐作痛!
& 是什么“熏染”让这些花季般的少年变得如此心狠手辣?如此丧心病狂?
& 是谁把他们推向了歧途?又是谁让他们过早的走入了社会?
& 其实,中国所有的在“混”社会
“边缘少年”,不但打架斗殴,敲诈勒索,坑蒙拐骗偷,而且中国式“边缘少年”破坏力是非常大,有多大呢?
& 那么, 一个“边缘少年”每年给社会造成经济损失是多少?
当前人们最关心的是未成年人的教育问题。据报纸统计资料显示:上世纪50—60年代,青少年犯罪,占全国刑事犯罪的20%—30%,80年代以后,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犯罪的70%以上,至今仍据高不下。
& 一个“边缘少年”每年给社会造成经济损失是多少?
据芬兰官方测算,“一个边缘青年每年给社会造成的损失有多大?我们调查后得出的数据是100万欧元!而负担一个‘青年侦探’的费用每年才3万欧元。所以我们认为,用3万欧元的支出挽救100万欧元的损失,是非常划算的。”【青年侦探摸排芬兰边缘青年
《中国青年报》日】
&100万欧元是个什么概念?
&1欧元=8.7705人民币
&100万欧元=877.05万人民币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通过计算我们知道,一个边缘青年每年给社会造成的损失为877万人民币,相当于1404077美元。
& 877万人民币是个什么概念?
& 877万人民币可以干什么?
& 877万人民币可建几个学校?
& 一个小学校的造价,也就是80万人民币左右!
& 877万人民币可建10多个学校,也就是说一个“边缘少年”每年毁掉10多个学校!
&我们看到没有,一个“边缘少年”每年毁掉10多个学校!
& 200多年前,雨果老师就告诉我们:“多一所学校,就少一所监狱。”
&我在网上看到这样的资料——为了寻求“多一所学校,少一所监狱”的佐证,我们特意找到了一位监狱负责人。他所管理的监狱犯人,89%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犯人。文化程度越低,犯罪率越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他特别强调说,不计算犯人给社会和他人造成的巨大损害,仅仅是从破案、逮捕、判刑到关押,公检法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国家则投入大量的财富。单从经济上算账,多一所学校的好处,也远远大于多一所监狱。而多一所学校,少一所监狱的社会效益,更是难以金钱衡量。无论从什么角度说,投资教育都要比投资监狱更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多一所学校
少一所监狱-搜狐教育】
从某种意义上,教育的公平,是最根本的公平。如果教育的公平不能保证,那么少了学校必然就得多建监狱。“3男子轮流殴打一少年”事件中的孩子们,看似“学坏了”,实则都是教育不公平的受害者。
问:是谁让他们为什么早早辍学?成为无所事事的、流浪的“边缘少年”,这真的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政府部门和公益组织,都应该立即行动起来,而不只是“严惩”这几个打人的孩子。
实际上,真正教育好一个孩子的费用,每年不一定花费24万人民币,1万人民币就OK了,这些费用远比“负担一个‘青年侦探’的费用每年仅为24万人民币”少,所以中国教育,从娃娃抓起不如从父母抓起,从教育责任抓起。
& 何谓教育责任?
& 教育的责任就是德!就是一个人的良心!
教育的责任就是让“坏人变好人”,如果让“好人变成坏人”那就不是教育的责任!家庭教育必须首先选择责任!要知道“教之道,德为先。”
教育的责任,不是教育孩子“以赚大钱出人头地,不想被别人踩在脚下”,要告诉孩子什么是出人头地?什么是不想被别人踩在脚下?
所谓教育的责任,不仅指教会孩子知识,还要教会孩子怎样做人,培养健全的人格,帮助孩子健康地成长。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把“坏孩子”教好不正是教育的全部意义吗?
 如果教育失去了责任,后果将是非常可怕的。雨果说过,多一所学校,就意味着少了一座监狱,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从“15岁少年囚禁6名13岁少女卖淫”看,这个15岁少年是一个无学可上孩子,那6名13岁少女也是无学可上孩子,早早混迹于社会、整天在网吧QQ与网友聊天、闲谈,这样的生活方式等待他们的结局是可想而知的……
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孩子们过早地离开了心爱的学校,失去了学习的机会?我们为什么不去寻找问题的根源?教育怎么能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对于这些孩子的教育是拯救?还是放逐?教育的意义在此可以做一个无限放大的解读。
如今我们教育制造了数千万“差生”,这是一种不负责的教育,病态的教育。
这说明我们的教育制出了问题,对此,我们的总设计师小平同志曾说过“好的制度可以使坏人变好,不好的制度可以使好人变坏。”小平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岀了问题的要害。
& 教育不仅要对我们孩子负责,对家长负责,更重的还要对社会、对整个人类负责。
教肓如何担负此责任?一句话,就是我们教育必须而且只须培养有责任感的接班人!培养孩子终身学习的责任!如何解决?就简単地说,是以下三个问题就可以了,哪三个问题?
& 第一个是:人为什么要学?
& 第二个是:人为谁要学?
& 第三个是:人应该怎样学?
& 人类一旦解决这三个问题,就无需要考试,中国第一大部的工作性质就有可能改变。
其实,这个问题已经被老师称为“差生”的爱迪生早已解决了此问题,你看:这位伟大的科学巨人在学校只呆3个月,作为“笨蛋”被迫离开心爱学校之后,没有参加任何一所学校的考试,他为什么能成为世界级的大发明家?因为他不但知道人为什么学,为谁学,怎样学这三个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他还知“活到老,学到老”,如果“一天不学习,就非常痛苦境界”,他正真做到了“老牛明知夕阳晩,不用扬鞭自奋蹄”实干精神。&&&&&&&&&&&&&&
& 如此教育,还会出现15岁少年囚禁6名13岁少女卖淫这样的丑闻吗?
& 如此教育,还会出现众多的“厌学、逃学、弃学”边缘孩子吗?
&& 再问:中国教育,我们如何拯救危机中的“边缘少年”呢?
 第五章 如何拯救中国式“边缘少年”?
& 第五章 如何拯救中国式“边缘少年”?(上)
&近日一段网络视频热传,3名光背男子长时间疯狂殴打一少年,最后,他们竟往少年脸上撒尿,经过警方30小时连续工作,3名嫌疑人全部落网。3名嫌疑人年龄在15~17岁,均为辍的学问题“边缘少年”。
可是,河南19岁女孩玲玲近日在郑州一家培训学校戒网瘾,在被教官“加训”两个小时之后死亡,另一名14岁女孩也因加训受伤这么多年来,尽管媒体上曝光了很多“少年集中营”虐待孩子的事件,但是许多家长依然前赴后继地将孩子送去。显然,这是个值得重视的社会问题,需要的是更多教育、心理专家的参与和制度建设,也需要家长们进一步地转变观念。
中国教育如何拯救中国式“边缘少年”?&&&
&日的《广州日报》报道了《河南19岁少女在培训班因顶嘴被老师“加训”致死》的新闻
日昨天的《北京青年报》报道了“京城戒网瘾机构乱象调查:资质乱、团队乱、手段乱”拯救中国式“边缘少年”这样的新闻。
河南19岁女孩玲玲近日在郑州一家培训学校戒网瘾,在被教官“加训”两个小时之后死亡,另一名14岁女孩也因加训受伤。此事再度引起人们对戒网瘾机构的高度关注,而诸如这样的悲剧已经不止一次发生,在媒体报道的多例类似案件中,戒网瘾机构9成涉及体罚,导致多名学生死亡。为何屡屡发生惨案?哪些机构、哪些人员在从事网瘾治疗?政府部门如何监控此类机构?北青报记者通过对本市多家网瘾戒除机构调查发现,这一市场正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在没有任何资质标准审核的前提下,网瘾正在被“乱治”。【京城戒网瘾机构乱象调查:资质乱、团队乱、手段乱
日《北京青年报》】&&&&&
&这样的教育拯救学生的教育效果如何?
&下面,我们再看拯救危机中的“边缘少年”效果如何?
&我们先看日的《南方都市报》报道——
&1.拯救“边缘少年”的学校“比看守所更惨”
 以戒除网瘾为主要卖点的郑州搏强学校学校教师多无证,有学员靠自残解脱,19岁少女惨死戒网瘾学校的“少年集中营”,14岁女孩小羽,打的颈部被脖套固定着,鼻子插着呼吸机,胳膊、腿上和脖子上有伤痕,诊断书上写着“寰枢关节半脱位、颈髓损伤、头部和身上也有多处外伤”;南都记者勾勒出这所民办学校“比看守所更惨”的运营方式。【郑州戒网瘾学校教师多无证
有学员靠自残解脱《南方都市报》】
  再看昨天的《北京青年报》报道——
  2.十余万依旧治不好孩子
  带孩子接受了十个月网瘾治疗的吉妈妈,听说河南戒网瘾学校死了孩子这一事件后,她说幸亏自己没把孩子送去外地这些学校,她陪着孩子在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进出了三次,前两次治疗都以失败告终,至今已花了十万多块治疗费用,这一次,孩子爸爸终于也答应了一起来接受治疗。
  他们家儿子6年级开始患上网瘾,可以连续多天在外上网不回家,去年决定接受治疗,治疗三个月左右,由于新学期开学,在机构未确诊“治愈”的情况下,带孩子回了家,一回家网瘾立即复发。隔了不到十天,爸妈又立即把孩子送进戒网瘾机构,这次的疗程长达半年左右,医院也确诊痊愈,但是出院后却严重反弹,“第二次出去后,更加严重了,抽烟、打架,原来没有的情况都出现了,情绪控制能力更差了。”
  吉妈妈说,虽然两次都未见成效,但仍然要找地方戒网瘾,因为没有其他选择,“现在治疗的地方比较放心,我也去看过通州的那个教育中心,有些机构不让家长陪同,更不放心。”
  与吉妈妈家有同样状况的家庭不在少数,50多位家长怀抱着希望集体驻扎在戒网瘾机构里,每个月9000多元的昂贵开销,有穷苦家庭借债十万,只希望能换回正常的孩子。【京城戒网瘾机构乱象调查:资质乱、团队乱、手段乱
日北京青年报】
&& 3.学校的培训简直像个地狱
在搏强学校附近的村民眼中,这个封闭式学校招收的主要是“问题孩子”。这些村民甚至吓唬孩子,如果不好好上学,就把他们送进这个学校。
小谦说他被送进去只是因为爸妈受不了自己的脾气,而紫阳说自己也只是因为在16岁开始了一段不被父母认可的初恋。小谦、紫阳和小飞们觉得,并不是他们吃不了苦,只是学校的体罚没有一个限度,“这里简直像个‘地狱’。”小谦说。
小飞说,他当时体能训练时,操场跑10圈,鸭子步10圈,蛙跳10圈,仰卧起坐100个,俯卧撑100个,“有时一个学生犯错,晚上大家一块儿接受惩罚。”
“我不能定义这个学校,但我身边去过搏强学校的朋友,出来后没有一个觉得这个学校真的改变了我们什么,有的人继续和家长冷战,有的在学校里认识了三教九流的人出去混社会,有的甚至离家出走自己工作和生活,在心中和家长断绝关系。”在给河南商报发送的邮件中,小王写道。【19岁女孩培训学校死亡
男孩逃跑后一度精神分裂
河南商报】
& 4.弟弟从学校出来后,一度精神分裂
“逃”出学校后,小谦觉得自己很幸运,他说,如果被抓回去会丢掉半条命,“(学校)对于逃走未遂的惩罚是三天三夜只能喝水不准吃东西,七天七夜不准睡觉。”
小谦的“狱友”紫阳说,因为一直没找到机会逃离,他比小谦吃了更多的苦,他手臂上留下的伤疤至今依旧清晰可见。他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学校惩罚的方式比较多,比如在周长120米的操场上跑100圈、做数百个“前倒”和“后倒”、通宵站军姿等。
小飞说,2011年5月,他从学校“逃”出来回到家后,脸是肿的,走路一瘸一拐,头发也很长,“和我妈走了个对脸,她愣是没认出来我。”
另一名在该校接受过行为矫正的小王说,他见过有人为离开学校,拿指甲刀剪自己的小拇指,喝下碘伏,用草酸泼自己——都无济于事。“我见过的唯一入校后被父母接走的学生,是在回宿舍时趁教官不注意从二楼蹦下去,头着地当场昏厥过去的抑郁症学生。当时血流遍地,教官边喝令我们都回寝室不准围观,边抬着他去学校旁的村诊所。这个新生走了以后,二楼和一楼的楼梯间加上了安全网。”小王在发给河南商报记者的邮件中写道。
市民朱女士说,她今年19岁的弟弟,2011年左右被家人送到这所学校,在里面待了半年多,出来没多久,一度精神分裂。对于这个说法,王棋表示,校方没有接到这样的消息,“学生搁(从)咱这出去,精神分裂了,家长会不吭气?”对于有学生说的体罚,一名曾在该校工作过的教官表示“确实存在”。“学生稍微犯点错就被体罚,比如没有给来参观的家长打招呼,写给家里的信没有说‘好话’等。”
今年1月,因为看不惯学校的体罚方式,这名教官选择了离职。【19岁女孩培训学校死亡
男孩逃跑后一度精神分裂& 河南商报】
&请看一看近年国内媒体的一些报道:据《京华时报》报道——
  5.小男生不堪折磨服用外用药高锰酸钾后坠楼&&
  重庆大东方行走学校专收难管教的孩子,让他们“重归正道”。一名来自北京的小男生不堪折磨服用外用药高锰酸钾后坠楼,揭开这所学校的暴力内幕:穿迷彩服的教官用皮带、电线、竹戒尺等打学生,用脚把学生踹到吐血,甚至打伤学生后在伤口上撒盐。对于所谓的“差生”,大东方行走学校的教育理念就是暴力教学,因为他们信奉不打不成材。当“差生”们害怕了棍棒,也就“重归正道”,然而他们也可能真得变差了。不过让我们奇怪的是,为何有那么多的家长要将自己的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为何甘心自己的孩子跪拜于暴力之下?也许,家长是迫不得已,自己对孩子已经无能为力了,与其束手无策,不如放手一搏。可这并不是真正的原因,其深层的原因在于我们的教育已经被涂上了急功近利的色彩,我们已经对教育没有足够的耐心。我不知道,“差生”的概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但当我们将“差生”的帽子扣在学生的头上时,就已经说明我们的做法在与教育的本义渐行渐远。
& 6.“差生”特训营变地狱
  (1)“差生”特训营变地狱——少年被教官活活打死;(《家庭》2009年6期)
  (2)绝望母亲呼吁:谁来救救“差生:集中营被虐待致残的少年?(《家庭》2007年8期)
  我们光看一看这标题都知道这些“网瘾”、“差生”少年所受的待遇了。正如一个在训练营逃出来的“网瘾”、“差生”患者所说:“在那里,叫你哭你哭,叫你笑你得笑,叫你下跪你得下跪,否则只有挨打。”
  这是什么“网瘾”训练营?这是法西斯训练营,是制造仇恨,制造反社会、暴力的训练营。
  为此,这些民办学校的非常规教育手段和经营方式却受到了质疑。而“择差”的概念首当其冲,遭遇争议。
  但是,尽管如此,它仍然有生命力的,据报道沿海某个县级市就有16家之多。
7.学生在“网瘾”训练营舔大便&&&&
  我们再看2012年2月的媒体报道:“我女儿15日中午打电话给我说,她从学校逃出来,因为被教官强R奸了。”这是一家长的报警电话。怎么回事?
  在浙江一家青少年行为矫正训练教育中心,有9名不满18周岁的孩子,因网瘾、青春期叛逆等原因被送到这里受训。没想到,等待他们的不但是棍棒相加、青菜稀饭和冬天的冷水,甚至还有性侵犯。因不满教官的“电R警R棍击打、冷水泼身、面壁罚站、做童工、舔大便甚至性侵犯的非人待遇”,在一次外岀训练集体出逃后,才敢真实情况告诉家长:
  “有一次做蹲跳练习的时候,我因为没有跟上大部队的节奏,教官拿着很粗的木棍来打我,把我的手都打断了。”
  “每天晚上睡觉前,我们还要帮教官按摩,主要是由女生来按,大概四五个学员一起按,其他的学员就在一边站军姿。”其中一个叫小江的说,“如果谁力道稍微重一些,就会让我们脱得只剩内衣内裤,躺在浴室的地板上,浇上十几盆冷水。我甚至还舔过大便,教官真的很凶,我不敢不听他的话。”
&& 8.天价戒“瘾”掏光父母血汗钱
  据《楚天金报》记者以“网瘾戒除机构调查:以暴治“瘾”掏光父母血汗钱”为标题道出了网瘾戒除机构的内幕——
  在采访中了解到,网瘾治疗机构收费不菲,一个月的治疗费用少则上千元,多则上万元。每当家长提及治疗费用太高时,一些机构的回答如出一辙:“孩子的病治好重要,还是钱重要?”听闻此言,即使手头拮据的父母也会咬牙狠心掏出口袋里的积蓄为孩子“治病”。
  据业内人士介绍,网瘾治疗方法大多为两种,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和封闭式的训练营。从事一对一的心理咨询的人员包括以下几种: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了心理咨询师从业资格的人员、特意从外地聘请来的医生和专家,一般十个课时到十六个课时为一个疗程。封闭式的训练营则一般位于武汉远城区,甚至还有设在外地的,训练时长最短的21天,一般为6个月起。
  以武汉某教育机构为例,该机构开设的网瘾治疗课程按课程时间收费:通常一个月在5200元左右,三个月为一个疗程。有的是一口价,三个月1.98万元,一次性付清。还有的“天价班”甚至21天的课程就要花费1.98万元,根据受训时间延长为51天、81天,收费也随之上涨到2.98万元、3.98万元。以心理咨询为主的机构,每次收费100元至500元不等,有的还要额外支付医药、检查等费用。家长王先生告诉记者,这还算正常水平,自己还曾遭遇到三个月一次性支付4万元,多退少补。但实际情况是,多退还真没有,倒是补交了很多。(日
楚天金报 网瘾戒除机构调查:以暴治“瘾”掏光父母血汗钱)
 9.问:家长花这么多钱到底值不值?
不过,有人算过一笔帐,目前中国大概有1600万人有不同程度的网瘾,有400万人属于深度网瘾,如果每人拿出1万元来“治疗”网瘾,就是400亿元的规模,是个巨大的市场。而实际上,郑州该所学校的业务范围还不止包括网瘾,该学校的自我介绍乃:“是一家针对上网无度、厌学、离家出走、自闭等青少年采用心理辅导为主的特殊教育培训学校。”总之,各种七七八八的“问题少年”加起来,是个非常巨大的群体,家长往往觉得无力管束。
家长花这么多钱到底值不值?
据报道一位相关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就谈到,“我们这个行业目前还处于原始竞争阶段,缺乏监管,缺乏政府指导和支持。这样的生态下,就难免恶性竞争,暴利、暴力等词汇就始终困扰着我们。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政府介入监管,这样一方面可以让我们有一个正式的名头,能降低宣传成本,整体收费也能降低;另一方面也能提供一个收费、资质、管理等方面的行业标准,让同行更多把经历放到培训内容的改善上。”
如今在网络上名目繁多的各式网瘾戒除机构中,中药、西药、催眠、针灸、电击……各展绝技,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是谁让孩子进入“网瘾治疗机构”进行魔鬼训练营?
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制造了5000万“差生”、数百万“网瘾”,可是对于我们自已制造的“产品”并没有用心“关照”,反而厌弃,老师对这些学生是厌恶之极,轻则冷莫相待,弃之不管,重则打棍子,抓辩子,扣帽子,如路边的小草,听之任之,让其自生自灭,只要你不在班里捣乱就行。甚至相躲瘟疫的办法隔离他们。而对另一产品“优等生”则是另眼看待、偏爱有加:诸如坐位优先,提问优先,表扬优先,视为掌上明珠,凡是“优等生”什么都好既是有很多缺点和错误老师也不管不问。老师的“嫌差爱优”两种心态完全决定孩子的命运。
他们打着针对“13—18岁的叛逆、自闭、逃学、早恋、网瘾、离家出走的问题青少年”为训练的对象,本着培养学员“吃苦教育、感恩教育、励志训练、道德教育、人格教育、法制教育、体能训练、心理辅导”等诱人的广告,干着丧尽天良的坏事。
以上并非是个案。近年来,网瘾问题几成“社会之痛”。形形色色的“训练营”、“行走学校”打着戒网瘾的旗号,采用五花八门的手段,导致了种种问题的发生。而屡屡曝出的网瘾戒除机构丑闻,再次将网瘾及相关治疗问题,推到了公众面前。
而根据以往的调查,孩子往往是被父母骗着或者强行送到那些“矫治学校”去的。媒体对本次出事学校“学员”的调查就发现,这些20岁以下的少男少女,因为网瘾、打架、厌学、出走甚至一段早恋,而被父母送进这所军事化管理的民办学校。正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有一些多多少少的叛逆实在是很正常的事情,是不是出现了叛逆心理、行为的时候就该被送去“矫治”呢?到底都什么程度应该被“矫治”呢?怎么才算是“矫治”成功呢?&&
教育问题,这些年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民生热点问题,尤其是游离在社会边缘的“边缘少年”的教育问题,是教育的重中之重的问题。既然如此,那么,中国教育如何拯救中国式“边缘少年”?&&&&&&&&
四、如何拯救中国式“边缘少年”?(下)&&&&&
& 10.谁来拯救中国式“边缘少年”?
& 11.如何拯救中国式“边缘少年”?
&&&&&&&&&&&&&&&&&&&&&&&&&&&&
7.谁来拯救身陷网瘾的孩子?&&&&&&&&&&&&&&&
&“网瘾”,作为中小学教育的头号公害,可谓罪大恶极,如何戒网瘾成为家长们最焦虑的问题。
&看:“战斗”在网吧“前线”的网游少年,是如何埋头苦干、奋力杀敌的?
& 渴了,就买网吧里的饮料狂喝;
& 饿了,就泡网吧的快餐面;
困了,就在网吧中的电脑前少是休息,又重上战场。&&
他们夜以继日,沉迷于此,任凭亲生父母千呼万唤,他们头不抬,眼不眨、心不跳、目无一切、毫无知觉。
& 是什么让美丽的天使,变成要吃人的魔鬼?
& 是“网瘾”吗?
& 是“网络游戏”吗?
是呀,孩子说的对、说的好,孩子是我们生、我们养,更是我们的爱,可是爱来爱去,由“爱”变“害”、由“爱”变“恨”,曾经掌上明珠,变成掌上的掌头,向亲人砸去;曾经心头肉,变成心头刺,向亲人扎去。
& 为什么日思夜念的亲人反不如陌生人?
& 为什么没有生命的网络能替代亲人的爱?
为什么那些与学习毫不沾边的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网络恋爱、网络婚姻能成为孩子的心灵归属?
为什么“逃课、厌学、说谎、追星、染发、抽烟、喝酒、打架、网游”的成为“问题孩子”代名词?
& 为什么“网聊、偷菜、玩游戏”,“吃饭、睡觉、发脾气”成为“问题孩子”的生活三部曲?
& 为什么爱得越深、管得越严,却不能唤醒我们的儿女?反而越唤越远呢?
& 为什么自己一天天抱大的小皇帝、小公主突然变得面目可憎、如凶神恶煞般那样厉害呢?
为什么区区一句话、一件事,有多少个“判逆孩子”,使其离家出走,有的走进网吧彻夜不归,有的走上犯罪路,有的走上不归之路?我们统计过吗?谁能说得清?
他们为什么夜以继日、通宵达旦沉迷于此,任凭生自己、养自己的亲生父母千呼万唤,却面不改色、心不跳、头不抬、眼不眨、目无一切、毫无反应,一条路走到黑呢?
& 这一切的一切却成了父母永远的心疼——
& 面对这样的儿女我们的父母欲哭无泪、欲罢不能、瞠目结舌、肝肠寸断、悲痛欲绝……
& 这是为什么?
& 是网聊还是网捞?
& 是网恋还是网骗?
& 是网婚还是网昏?
& 这一切的根源到底在哪里?
& 是网络在向我们争夺孩子的抚养权吗?
& 谁来拯救身陷网恋、网婚孩子?
& 今天再问——
& 8.如何拯救身陷网瘾的孩子?
  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青少年网民1.6亿人以上,10%存在不同程度的网瘾,即有1600万人,其中重度网瘾者约达400万。如果按每人花费万元计算,就将是400亿的市场规模。在“大蛋糕”的吸引下,医院、学校、青少年教育机构、个体心理咨询师等纷纷出手,各类戒网瘾机构遍地开花。
  一位网瘾戒除机构资深培训师介绍:2004年以后,武汉三镇的街头陆续出现一些“素质学校”、“成长教育”、“网瘾励志”等招牌,多数是挂靠在医院、学校、工商管理部门的咨询培训机构,来历不明,身份模糊。
  在网络上名目繁多的各式网瘾戒除机构中,中药、西药、催眠、针灸、电击……各展绝技,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是谁让孩子进入“网瘾治疗机构”进行魔鬼训练营?
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制造了5000万“差生”、数百万“网瘾”,可是对于我们自已制造的“产品”并没有用心“关照”,反而厌弃,老师对这些学生是厌恶之极,轻则冷莫相待,弃之不管,重则打棍子,抓辩子,扣帽子,如路边的小草,听之任之,让其自生自灭,只要你不在班里捣乱就行。甚至相躲瘟疫的办法隔离他们。而对另一产品“优等生”则是另眼看待、偏爱有加:诸如坐位优先,提问优先,表扬优先,视为掌上明珠,凡是“优等生”什么都好既是有很多缺点和错误老师也不管不问。老师的“嫌差爱优”两种心态完全决定孩子的命运。
他们打着针对“13—18岁的叛逆、自闭、逃学、早恋、网瘾、离家出走的问题青少年”为训练的对象,本着培养学员“吃苦教育、感恩教育、励志训练、道德教育、人格教育、法制教育、体能训练、心理辅导”等诱人的广告,干着丧尽天良的坏事。
以上并非是个案。近年来,网瘾问题几成“社会之痛”。形形色色的“训练营”、“行走学校”打着戒网瘾的旗号,采用五花八门的手段,导致了种种问题的发生。而屡屡曝出的网瘾戒除机构丑闻,再次将网瘾及相关治疗问题,推到了公众面前。&&&&&&&&&&&&&&&&&&&&&&&&&&&&&&&&&&&&&&&&&&&&&&&&&&
  试问?他们愿意进魔鬼训练营被虐待吗?这也是“差生”学生”、“网瘾”孩子的错吗?
  作为家长在无可奈何之下寻找新的途径,也不能一颗树上吊死人,“差生”、“网瘾”治疗机构便应运而生。一段时间以来,北京、江苏、江西、河南、湖南、湖北等地却纷纷出现专以中小学“网瘾”、“差生”为招生对象的民办教育机构。
  一个和谐的社会需要有正派的公民,正派的行为是从小培养的。而对于奶西村以及更多类似奶西村这样的少年们,谁又来培养他们?媒体舆论在剖析这起暴力事件时也无不纠结,一方面将施暴者归于“漂二代”,他们在权利泥沼中像野草般无序地生长着;另一方面,他们又是奉行丛林法则的“古惑仔”,
任由暴力成为青春里的残酷色彩。而说到底,这是一个被遗忘被忽视的群体的自我沉沦。
对暴力零容忍,这是社会公序良俗的底线。但具体到奶西村少年身上,穿越愤怒以及对暴力迷信的挞伐,唤回那些被扭曲的少年的社会价值观,恐怕才是最有价值的关注。个体之恶不纵容,社会之伤不回避,应对青少年欺凌事件、拯救这些迷陷于暴力之中的“牯岭街少年”,从来都不是某一人的家事,而是社会之国事。 
如今的青少年儿童沉迷网络游戏,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父母平时对自己的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的教育方法,往往不是打,就是骂,有的父母却用高压的方式能强行“管制”孩子的这种玩网络行为和思想,有的却来个一“锁”了之,而孩子呢?却来个一“跳”了之,我们的父母为什么不懂得用亲情、用沟通、交流和耐心的方法把孩子牵引出网络的虚幻世界呢?
据“中安在线”报道:10岁的儿童“因经常离家夜不归宿,宿松县一名小学生被父亲长时间反锁家中,为了外出男孩竟在深夜背起书包,穿上运动鞋,撑开一把雨伞从四楼家中跳下,结果重重地摔在地上当场身亡。”
& 于是,我写了一篇《锁着孩子“身”,为什么锁不住孩子上网的“心”?》
博友打电话说在他走投无路之际,他在教育人博客上看到了这篇博文之后,恍然大悟、如梦初醒,“醒”来之后,便来个如法炮制:
一个星期五的下午,在外地上学的儿子,本应该4点就能回家。可是6点己过,还没有见到儿子的踪影,他开始有点担心起来,于是,便给儿子的老班打电话,老班说,他儿子3点多离校的,还是他办的出门证。莫非是,他不敢想下去,眼看就要8点多了,还没有儿子的消息,他又给妻子打电话,妻子让去儿子房间看看:只见儿子书包、衣服、茶杯等物品堆放在床上,看样子,不知道什么时间就已经回来。现在儿子回去哪里?
照惯例,那就是网吧,于是,他给儿子倒了一杯水、拿了点吃的食物,高高兴兴的去网吧找儿子,在网吧里,当看到儿子之后,便静悄悄的来到儿子身后,轻轻地放下,座下来,心平气和地静悄悄地看着儿子玩。
所以说,对待上网成瘾的孩子,要想让他们一次性彻底脱离网络是不可能的,我们何不也采取“大禹治水”的“宜疏不宜堵”之法?
一方面逐渐缩短上网时间,与此同时,对孩子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另外,还要尽力把孩子的业余爱好引导到文学、艺术、体育、音乐等健康有益的活动上来。孩子一旦发现还有好多比上网更有趣的事情,他们就不会再对网络依赖了。
我们做父母的只有用真“爱”、真“情”、真“心”,与孩子同甘共苦、荣辱与共,你的孩子就一定会“感动”。
你的孩子,一旦“感动”,他就会“心动”,要的就是“心动”,只要孩子的“心”一“动”,他就会“行动”:主动减少上网的次数、主动改正不良习惯、主动用心、主动学习,这就是用“感动”疗法医网络游戏家庭教育中的“双赢”。这个中间孩子偶尔会反复,但我们的父母不要灰“心”、不要丧“气”,只要坚持“感动”,就会硕果累累。
现在,我们可以看出,“感动”疗法为什么能医孩子“心”里网络游戏的根源。孩子用好奇之“心”玩,我们父母用感动之“心”,将孩子玩的“心”窝子掏给我们看。
这正如孙子兵法里面有讲:“善用兵者,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所谓的“攻心”就是“爱”,让孩子“感动”;所谓的“攻城”就是“打”,让孩子“背判”。
教育就是要用“心”去读懂孩子,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无须“锁”其身?!否则,只要锁着孩子的身,却锁不住孩子的心,10岁儿童从4楼撑伞跳下命丧黄泉就不奇怪了。
一篇小小的博文,为什么父亲他和儿子之间有了共同点、有了沟通点?因为父亲用无声的“行动”,深深地“感动”儿子,让儿子不知觉间“心动”,又不知觉间“行动”,与父亲一起走向——人间正道。
所以说,作为父母,一旦,发现孩子上网玩游戏,千万别打、别骂,更别一“锁”了之,这样做,人家的孩子能锁好,你家孩子不一定能锁好;这样做,很可能是锁着孩子的身体,却锁不住孩子的心;这样做,10岁儿童从4楼撑伞跳下命丧黄泉,活生生的事例就摆在我们的面前。
网瘾戒除机构调查:以暴治“瘾”为何掏光父母血汗钱?&
谁来拯救身陷“网恋、网婚”孩子?&
成长需设防
留守儿童引发的悲剧在各地频发,给家庭和社会带来难以消除的痛感。然而,留守儿童所表现出来和涉及的系列问题,成因复杂,远非保障他们接受义务教育权利这么简单,而应该上升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
1. 修补亲情:留给子女财富,不如让子女成为财富
一些家长在认识和观念上也存在偏差,认为只要打工给孩子留下更多的钱,让孩子有条件接受教育,就是对孩子负责,这种观念是片面的,须知“留给子女财富,不如让子女成为财富”。
实际上,父母在外面打工,就如外面挣了一块板,家里丢了一扇门,有的说,丢扇门也是迫不得已。但是我们想一想,父母为了原本为了家里为了孩子更好的生活,外出打工挣钱,但是却“忽视”“断送”了孩子的未来,这是多痛心的打工,这样的打工与其说“有”,倒不如说“无”。聪明的家长,孰重孰轻?再掂量掂量!
不过,出于生计的考虑,不让农民进城务工也是不现实的。那么,能否在考虑外出打工时,应尽可能地留下一方在家照顾孩子。这样可以比较充分地注意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身心发展变化的规律,对在孩子身上出现的一些不良问题,可以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和校正。要知道,在对孩子成长中,父母帮助教育作用是其他人无法取代的。
另外,如果父母双方要打工,最好让孩子跟随父母生活。留守儿童的父母应该认识到自己角色的重要性,认识到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他们带在身边,给他们一个完整的家,让他们时时刻刻能够享受到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从小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全国政协委员、著名节目主持人朱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如果孩子在一个和谐、健全的家庭成长,那么无论从他的心智还是体质,毋庸置疑是有好处的。如果男孩子从小跟随姥姥长大,他对男性的感受会弱化很多。女孩子也一样,在她十一岁开始面临身体的一些变化时,而妈妈不在身边,其他人也不能及时给予正确指导,就可能产生心理问题。”
因此,家长须明白一个道理:再多的物质和经济补偿也弥补不了子女见不到父母对其造成的心理“创伤”。相反,过度的物质满足和经济供给往往为子女的越轨行为制造了温床,提供了条件,使他们难以抵制外界的诱惑,如沉溺于游戏厅娱乐场所,临时没有钱引发偷窃、抢劫等犯罪行为。所以,父母应转变心态,更多地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从精神上关心子女的发展。
2. 爱的教育:让留守儿童走出“心灵围墙”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长期生活、学习、工作所处的环境。作为学生,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所处的环境,就是学校,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小社会”,在这个“小社会”中学生不仅仅学习文化知识,更是为其今后融入大社会做好准备。
老师要用真挚的爱对待留守儿童,心理学家认为:“现代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了解孩子,而了解孩子的核心就是理解。”只有理解,才会做到有的放矢的爱。老师要以平等、信任、尊重的心态和口吻同他们谈心,在思想和感情上进行交流,用师生真情填补家庭爱的残缺,使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
留守儿童缺少完整家庭的爱,心灵受到创伤,他们既是自卑的,但又自尊心极强。所以,学校应该发挥教育的积极的主导作用,时刻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在教书育人的同时,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加心理咨询、心理矫正等教育内容,加大疏导力度,及时矫正留守学生的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并针对留守学生的特点,坚持启发、引导原则,强化其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常组织班队活动让留守儿童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生活”,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以弥补他们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
学校应该对留守儿童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细化留守儿童的寄宿管理,充实孩子的业余生活,同时建立留守儿童的跟踪管理档案。
3.行政法律两手抓:为纯净心灵加设防护网
由于未成年人的年龄特点,他们在健康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扶持,尤其是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制定相应法律法规,对网络环境安全及其健康实行严控把关,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舆论环境。通过各级妇联组织和社区对监护人及相关人员进行家教理念、知识的传授。充分发挥妇联、关工委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牵头、协调作用,有效利用居民社区的人才优势,发挥所长,对居民进行必要的家庭教育理论和知识的学习。
社区和村级组织应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指导家长在外出务工期间和孩子经常联系。同时利用基层党政机关大量的富余人员、中小学校大量的退休人员,做好中小学生的监护和教育工作。由基层教育部门牵头,联合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相关群众性组织,共同构建农村中小学生的社会化教育和监护体系。
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应该构建一个“政府、社会、家庭、学校”这样一个“四位一体”的良好教育管理格局系统。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的联系,春风化雨,大爱无声,让全社会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温馨的生活环境,像知时节的春雨,用真诚的爱去滋润每一个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田,用热情的火去点亮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灯,指引孩子生命的航程,驱除蒙昧,收获希望,使他们的身心能够积极健康的发展,真正成为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这才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应有之义!
对于这些孩子的教育是拯救?还是放逐?教育的意义在此可以做一个无限放大的解读。
如今我们教育制造了数千万“差生”,这是一种不负责的教育,病态的教育。
这说明我们的教育制出了问题,对此,我们的总设计师小平同志曾说过“好的制度可以使坏人变好,不好的制度可以使好人变坏。”小平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岀了问题的要害。
& 教育不仅要对我们孩子负责,对家长负责,更重的还要对社会、对整个人类负责。
教肓如何担负此责任?一句话,就是我们教育必须而且只须培养有责任感的接班人!培养孩子终身学习的责任!如何解决?就简単地说,是以下三个问题就可以了,哪三个问题?
& 第一个是:人为什么要学?
& 第二个是:人为谁要学?
& 第三个是:人应该怎样学?
& 人类一旦解决这三个问题,就无需要考试,中国第一大部的工作性质就有可能改变。
其实,这个问题已经被老师称为“差生”的爱迪生早已解决了此问题,你看:这位伟大的科学巨人在学校只呆3个月,作为“笨蛋”被迫离开心爱学校之后,没有参加任何一所学校的考试,他为什么能成为世界级的大发明家?因为他不但知道人为什么学,为谁学,怎样学这三个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他还知“活到老,学到老”,如果“一天不学习,就非常痛苦境界”,他正真做到了“老牛明知夕阳晩,不用扬鞭自奋蹄”实干精神。&&&&&&&&&&&&&&
& 如此教育,还会出现15岁少年囚禁6名13岁少女卖淫这样的丑闻吗?
& 如此教育,还会出现众多的“厌学、逃学、弃学”边缘孩子吗?
& 如何拯救中国式“边缘少年”?(中)
一、我与“边缘少年”对话录
1 .我与“偷”钱大王“边缘少年”对话录
号下午,一个家长告诉我,孩子因“老师你是不是没钱花?要是没钱,我让我们班同学给你兑点钱花。”一句话,没有得到她的历史老师原谅,让其停学一个多月了,后来,在历史老师的“他在学校上学,我就不教课,有他,没有我,有我,没有他”坚持下,他的孩子由于转学无望,成为“偷”钱大王“边缘少年”。&&&&&&&&&&&&&&&&&&&&&&&&&&
下面是我与一个被父母认为,一个无可救药的“偷”钱大王的“边缘少年”对话录,还是让孩子的声音来回答这个问题的根源。
& “爸爸妈妈,你知道我为什么恨你们吗?”
问:我经常听你妈妈说小时候是个很听说的孩子,还是一位“优秀生”,现在为什么不上学呢?成为一个“边缘少年”?
  答:主要原因是一个“恨”字,我要跟他对着干,让他内疚几辈子。
  问:你“恨”什么?
答:我“恨”父母在我姥爷家卖我赖(指坏处),更可“恨”的是他还在老师同学面前卖我的赖,搞得我特没有面子,一气之下不给他上学,看他还给谁卖的赖。
  问:买你的什么赖?
  答:说我好偷钱、爱撒谎,还说我是个坏孩子,长大不会有什么岀息,早晚都是劳改队的殃子。
  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答:他们当着我的面说的,还有很多,我懒得记。
  问:我看你不像一个坏孩子,倒是一个很讲义气的小朋友,很有个性。
答:我本来是就不是一个坏孩子,只不过是小的时候花钱买零食吃习惯了,越大越控制不住自已,后来小学6年又交上几个坏同学,才慢慢变坏。
  问:你咋也知道自已是个坏孩子?
  答:这个还用问,上学不写作业,考试作弊,偷钱、玩游戏,顶撞老师、骂父母,给好孩子不沾边。
  问:你的这些不良习惯,你也知道,有没有下决心想改掉?
  答:当笫一次偷钱发现被挨打的时候就有。
  问:为什么没有改掉?
  答:打的狠,骂得凶,越打越骂越不中,算改不掉了。
  问:你家父母谁喜欢打?谁喜欢骂?
答:我不怕我妈骂,就怕我妈打。咳,现在不怕了,我妈骂的时候,天长日久,我练就岀一套对付她的“绝招”:表面上我装作可怜兮兮的样子,当作低头认错,以麻醉她,减少皮肉之苦。当她向我发起进攻时(这里指的是骂),我的大脑开始高速神游,我一会游到给同学的打闹,一会游到网络游戏里面在呼朋唤友,杀鬼杀兽,杀到来劲时,有一次笑岀声来,却换来一耳光,以后我做到笑不岀声、装做非常痛苦。实际上她说的话,我连半句都不知道,她还不如对牛弹琴。给牛弹琴,牛高兴的时候说不定还会给她摆摆尾巴!表示对她劳动的感谢,而我恨死她,因为她只会打我、只会骂我,这不,我还准备个离家出走,让她自弹自唱吧。
  问:你除了恨你爸爸、妈妈,为了报复打算离家出走,你这样做不怕伤害他吗?
答:伤害?他就不怕伤害我?我也是人呀,我也有自尊呀。实话告诉你伯伯,在我们这个队伍里,我还算是个“好学生”,是个有良心的孩子。
  问:怎么个良心法?
  答:我爸爸、妈妈打我的时候,我从没有还过手,就这个,我结拜二弟,还说我是个窝囊废。
  问:噢,你还有结拜二弟,他不是个窝囊废?
答:他不但打他妈,连爸他还敢修理,有一次,他爸爸打他,他还敢反击,将他他爸的脚都给砸伤,还住10多天医院,并对他爸爸说,如果再打他,后果不堪设想,要他爸爸人财两空,吓得他爸爸再也不敢理他。还有一次,他爸爸打他打得,那个时候,他还没有学会反抗,曾偷偷地告诉我。想把他爸爸、妈妈做了,我一听训他一顿,你爸爸、妈妈给你一人皮,你可别干哪些禽兽不如的事,否则,咱别哥们。
  问:你怎么会知道这些事呢?
答:这是我上小学三年级时,在我舅舅家看一本叫《千字文》的书里面讲,好像说在古代是自己的头发就不能胡乱剪,那是父母的血,非常珍贵,这也是爸爸、妈妈打我不还手的的原因。
  问:你说的是不是《千字文》中的“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
& 答:时间太长,原文也记不得了,我看的是图画版的,主要看的是译文,好像是这么个意思。
  问:看起来,过去你还真是一个好学生,你能否告诉我,为什么要拿家里的钱吗?
答:我不拿不行,主要是我小的时候养成了好花钱买各式样的东西,那个时候,拿家里的钱很少,他们不容易发现。等一上初中,开始住校,花钱特别厉害,不给花,就借同学,不给,怎么办?就开始偷家里的钱,又花完了,怎么办?我们学校每个班都流行高利贷,这个星期借10元,下星期还20元,有时我一借就是30元,下星期还60元,不偷不行。
  问:为什么不告诉老师?
  答:我们那是周瑜打黄盖,一方愿打一方愿挨。告诉老师也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两面打,同学打、父母还打。
  问:你不还那么多不行吗?
  答:行是行,只不过是面子上的问题。
& 问:面子对你们很重要吗? 
& 答:说重要也不重要,说不重要也很重要,面子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和衣服差不多的。
& 问:你的钱都用来干啥了?
& 答:买零食和上网用了。
& 问:你一周买零食和上网一共要花多少钱?
& 答:买零食要花40元,上网要花20元钱。剩下的钱用来吃饭。
& 问:你一周一共带多少钱?
& 答:大部分都是100元,偶尔带120元。“偷”的钱很多,但是不算数。
& 问:你最多拿多少钱?
答:不要说拿多少钱?我这就叫“偷”,反正他们也叫习惯,我也听习惯,都无谓,最多是800元。
& 问:挨打没有?
& 答:挨了。
& 问:你是怎么想的?
答:我早想好了。再偷几次钱,如果还打,准备离家出走,想用这种方法报复。由于经常这种想法,学习不努力,考试分数低,被老师罚钱,说“老师你是不是没钱花?要是没钱,我让我们班同学给你兑点钱花。”这句话,没有得到她的历史老师原谅,让我现在没有学校上。
& 问:你怎么让你父母给你找个其他的学校?
& 答:找了几个的学校,可是,人家不要我这样的的学生。
最后,我告诉他千万不要离家出走,这样是非常危险。现在,我不反对你“偷”钱,因为我阻挡不了你,但坚决反对你远走他乡,如果以后他们再打你的话,告诉我。
&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 过去有句话叫“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
& 现在呢?
& 大刀为什么向最亲近的人头上砍去?
& 最亲近的人为什么变成最仇恨的人?
& 最亲近的人父母为什么变成鬼子?
& 这是我们打的教育中的想要的教育结果吗?
&上面,我们通过看这些问题的出现,知道了问题的危害性;通过寻觅问题的根源,那么,我们的教育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
&2.为什么游戏能让“边缘少年”如此痴迷呢?
日,王女士向我诉说,自己正在上高一的儿子小林弃学了,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也迷上了“网上同居”的“网婚”游戏,也算是所谓的现在流行的网婚,每天都要在网上跟“妻子”聊2个多小时,她非常担心儿子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 我问她是如何知道的?
她说,孩子弃学以后,大部分时间便是躲在房间里玩电脑。于是她才起了女疑心,悄悄到孩子的房中查看,竟然发现儿子在网上用“老婆、老婆、我爱你”等字样跟别人聊天。
& 是的——
& 在1999年前后,我们的学生的流行语,是“你留学吗?”
& 在2000年左右,我们的学生流行语是“你考研了吗?”,&
而现在,我们的学生流行语已经改成———“你网恋了吗?”“你网婚了吗?”“你有几个老婆?”“你有几个老公?”
时下,中小学生在网上组建家庭、筹办婚事、生孩子,一种名为“网婚”的游戏大受欢迎。这种中学生中在“网上结婚”流行却是不争的事实,早己不是什么新闻。提供“网上结婚”的社区和网站比比皆是。在众多网吧里,有几款虚拟生活的网络游戏,玩这种网络游戏,不仅可以“赚钱”,还可以“结婚”、“同居”,甚至可以“生子”。对此,很多家长十分担心,孩子沉醉于这种游戏,已经有乐不思蜀、不求进取、自暴自弃
只是因为,网恋与现实中的早恋一样,大多数中学生都无法正确对待和处理,一旦失恋,有的会羞愧难当,陷入自卑和迷惘,甚至绝望、轻生;有的对抛弃自己的人一往情深,陷入单相思的泥潭;有的则绝望暴怒,失去理智,产生报复心理,造成毁坏性的结局。这方面的新闻媒体每天都有报道。因为“网婚”同现实婚姻一样需要精力和时间去经营、管理,对未成年的青少年来说,花太多的时间在虚拟世界里构筑自己的“安心小窝”、“情侣空间”,势必会占用孩子们很多的学习时间、休息时间,哪有心思学习?怎能集中精力听课?岂能按时完成作业?于是乎,以至于学习成绩每况愈下,逃课、逃学;有的甚至厌学、辍学;有的被学校勒令退学、开除;有的……
& 由于,她是我以前同事的亲戚,在她要求抽时间让我见一见她的儿子时,我们没有回绝。
当天晚上,我在见到孩子的霎那间,看到的孩子的眼睛,与其说是充满忧郁、暗淡的眼神,倒不如是说是充满愤怒、仇恨的目光,我为了打消孩子的顾虑,尽快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以肯定、正面说了些与“网络游戏、网络网聊、网络网恋”等有关问题,这些都是孩子在孤单寂寞、纠结烦琐时倾诉的对象,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都是我们家长小题大做而引起的,倘若不反对你们玩,玩够了你们自然而然地便不会去玩。是的,我首先对孩子玩网络游戏、网络聊天,并且支持,但是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
我的话音刚落,充满敌意的、反抗的小林,歪着头、斜着眼说道“你说的完完全全是骗人的,你们都是死党,不过,这对于我来早已无所谓了。”
& 问:你怎么知道我们都是死党?你凭什么说我跟给你妈妈、爸爸讲的不一样?
答:虽然说的不一样,只不过是旧瓶装新酒,换汤不换药的翻版,告诉你,像你这样的人,我见的多了,我妈妈光掏咨询费就能够买辆小轿车了。
& 问:看样子你家挺有钱?(借势问道)
& 答:钱?那是他们的“血汗”,在多的钱对我来说,如空气一般,分文不值?
& 问:为什么?(借势又问道)
& 答:为什么?像我这样的人,还有为什么吗?能为什么吗?
问:我看你是一个能健谈、有个性、很真诚的男孩,你给别的孩子不一样,给我想象的不一样,能够毫不客气说出“你们都是死党”这样的话,真的不简单,这不,一下子让我喜欢上你的坦率与豪迈,挺佩服的,所以说,我就实话说了吧,决定当判徒。不过,你刚才的话我越听越胡涂,能否告诉我为什么吗?(我为了与其套近乎,向他亮岀了底牌。)
答:呵呵既然这个世界还有“挺佩服我的”人,管他是真是假都无所谓,我早晚也要面对的问题,不在回避,可以告诉我爸爸、妈妈,这样也懒得让我在写让他们看到就呕吐遗书中的字。我就回答伯伯的问题,用我爸、我妈常说“网络游戏吃人的狼外婆、不吐骨的魔鬼?”我想就是吃人的狼外婆,他让狼外婆我也愿意让她吃,总比一天到晚喋喋不休、唠唠叨叨、没完没了的烦死人强,其实,我早就想让狼外婆把我吃掉(看到没有,网络在与我们争夺孩子的生命权,我们怎能坐以待毙!),即使狼外婆不把我吃掉,我在网上的“老婆”、“孩子”也把我拖垮、累死,你说这活着有什么意思?
& 问:你是在网恋还是在网婚?
& 答:我现在是双管齐下、同时进行,快把我折磨死了。
& 问:你是什么时间开始接触电脑的?开始网恋的?
答:3年前的春天,妈妈为了让我查学习资料方便才安了宽带,那个时候还在上学,他们管得严我只好默默的忍受游戏的折磨,暑假时,放假了,我想像其它同学一样玩一玩网络游戏,可是他们还是反对,这让我很是反感,家里不让玩,我就去网吧。
& 问:你爸爸、妈妈让去吗?
& 答:这不是小菜一碟,他有他的千条计,我有我的老主意,心甘情愿的让我岀去。
& 问:什么老主意?
答:在学校就给同学商量好,就说不会做作业,当我爸或者我妈给他打电话的时候,让我去他家,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上网吧玩自己的游戏。
& 问:你用什么办法让你爸给同学打电话?
答:我就说有很多题不会做,问他们会不会?不会我就想用电脑查资料,他们就坚决反对,这正是我所想需要的效果,于是,我就将同学的手机号码告诉他们,他们替我打电话问同学会不会,同学肯定会说会,并邀请我去他家去做作业,而此刻,我还假惺惺的样子,装作不想去,这就叫欲擒故纵。他们一看这阵势像个学习架子,为了让我尽快去,有时还掏腰包呢,你看我这办法连上网玩游戏的钱都有了。
& 问:你这样就开始了玩网络游戏、网络聊天,你喜欢什么样的游戏?
答:起初玩了一些打打杀杀的小游戏,后来,在网吧里,我看很多人都爱玩里面有结婚的情节一种网络游戏,设计得都十分有趣,但是,你必须和对方的好感度达到5000点,并拥有10万元的结婚费用才能找“月老”商谈,一旦结了婚还可花20—500万元不等的价格买房子,结婚后,你就能和你的“老婆”共同生活了,所以凡是玩这种游戏的人都愿意结婚。
& 问:你现在在网上结婚了吗?
& 答:哦,我己离过3次婚。
& 问:网上的10万元是个什么概念?
答:10万元就是1元人民币,10元人民币能兑100万元网络币。我花100万网络币购买了网络喇叭,对网上其他玩友进行通知,随后点了申请结婚的按键,就这样两人就成了“夫妻”,然后,“小两口”在网上还可以旅游度蜜月。“婚后”,还能与“另一半”在网上生儿育女,抚养孩子。如果钱多的话,还可以买一只牧羊犬看门呢?
& 问:在网上结婚受法律保护吗?有结婚证吗?受计划生育的影响吗?
& 答:没有的,不过可以领结婚证、操办喜宴、购房等,小孩子随便生。
& 问:你的那位也喜欢玩游戏吗?
答:不喜欢玩游戏怎么会在一起,现在的我们俩的职业都是“道士”,我现在的“老婆”跟我是“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感情基础比较深厚,所以没有第三者,级别也旗鼓相当,每次玩游戏时,我们都是在一起升级和生活的。我之所以喜欢这个游戏是觉得它挺浪漫的,虽然我现在还小,但还是挺向往网络游戏里这种生活方式的。至于父母,我想他们要是知道我玩这种游戏一定会生气,是因为有代沟吧,关于网络游戏这种东西跟他们永远是交流不了的,呵呵。前段的3次网婚把搞的半死不活的,不过现在好多了,但总还有悲观厌世的感觉。
& 问:马上快暑假了,你打算怎么办?
答:暑假快要到了,也就真正的解放了,能够天天上网,跟心爱的人在一起,并商量如何在布置洞房,好好添置点家具。
& 问:你的同学玩这种网婚游戏的人多吗?
答:多的很,我的同桌网婚3年来,可能是为人“夫”的原因,同学他觉得自己“成熟”了许多。不过,既要读书,还要在18个“老婆”之间周旋,32个孩子的管理、教育,日子很不好过。近期他打算休掉10个“妻子”,留下8个就行,一些孩子也打算送人。(我的天呀,32个孩子,简直是一个小幼儿园的规模。)
& 问:哪里会有那么多老婆?如何管理?
答:18个“老婆”不算多,像我们这些学生不少都有过网婚经历的,有的离过十多次、甚至几十次的网婚经历都有,有时候网婚大多维持一年左右,而有的则只维持几个小时就网离了。所以说,一个人在网上娶18个“老婆”不算多。我听一位网友讲,还有更牛的学生,他为了报复他父母打骂之仇、网上娇妻的失踪,疯狂网婚,竞在半年之内娶100个“老婆”。
& 问:他难道不怕伤害对方吗?
答:伤害对方?他连自己的伤害了,但是,为了对抗、报复,也是迫不得已,我就是这一样的人,我们彼此都是学生,学习成绩一天天下降,说是自我欺骗、自我毁灭一点都不假!
问:孩子,我一听这话,就知道你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已经知道它的危害性,为什么不早点脱离网恋、网婚的苦海呢?
答:我的那个“青梅竹马”离不开我,有时我也离不开她。有一次,因为一丁点小事,她就给我耍小性子,又是哭又是闹,当时,我正在写作业,放下笔,哄了她几个小时,才让她恢复过来。我思前想后,快耽误学习,决定向前几位一样提岀离婚,谁知,那个“青梅竹马”问我是不是又有“新欢”了,当得知我的确为了学习后,表示不理解,说如果要“离婚”就自杀,我以为她开玩笑,谁知道她非要开视频,然后拿着刀子在自己胳膊划几道伤口,把我吓得不行,赶紧哄她,并承诺“不离婚”,让她赶紧去包扎一下。我怕她出了事,再把我牵扯出来,虽然也享受那些老婆老公的甜蜜,但是有时候真的痛苦不堪、焦头烂额,学习成绩、考试分数每况愈下。
问:对于孩子的学习分数,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你也很明智地谈到了,既然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兼,你打算如何经营“鱼和熊掌”?
答:我上网玩“游戏”、“聊天”、又搞什么“网恋”的目的本来是带着新奇、好奇、报复的心理去进行的,不觉间身陷其间,尤其是“网婚”这个让即高兴又痛苦“婚姻”,我原来也是把它视为“新奇又好玩”的游戏来玩耍的,更没想到的是让我……
(说道这里,他停顿下来,眼睛里含着泪花,一副委曲的样子,为了引起他的反感,我并没有继续问下去,而是给他留下一个思考的空间,谁知?不过3分钟的光景,小林却难过的痛哭起来,边哭边说:“我的那位要让我对她有责任感,现在我自己对我自己都不能负起责任,我哪能对负责呢?”小林的好说道这里,我接着又问——)
问:给予对方责任这些问题一般都是父母们思考的,你们现在能够提出的确不简单,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答:主要是我的“网妻”在我们“网婚”前给我提岀的要求,原因在我曾经休过3个“网妻”,她也被别人休过2次,痛苦万分,由于我们在网上属于“青梅竹马”那种类型的,在“网婚”前要让我今生今世不分不离,于是她就我给发了“老公:愿我是针,你是线,针针线线不分离。”我看了很受感到,并给她发了个“老婆:愿我是风,你是雨,微风浸在细雨里。”现在看起来,我是不能负这个责任的,这一切不仅是假的,而且活着太累,每天早请示晚问安、互相问好,已经成为心中的烦恼。
问:孩子,你现在心中的烦恼是指“网婚”等问题给你心灵带来的诸多伤害,你们之间的所谓的给对方责任完完全全是一种“自我欺骗”,这种“欺骗”它犹如一把枷锁牢不可破的将你铐在哪里,你打算继续这样“责任”地“欺骗”下去吗?
答:伯伯,你讲的我们也明白,可就是不能自拔,我就是在“自我欺骗”,如果要是对对方有责任的话,我们应该彼此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但是,我们却没有做到,这与我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问:孩子,你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你们这些学生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没有过现实生活的锅碗瓢盆的碰撞、柴米油盐烦恼;只有在虚拟的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缠缠绵绵以表白心中的浪漫和激情,这是对人生、对家庭、对社会不负责的态度,怎能够对自己负责呢?孩子,既然你有对你心爱的意中人负责的想法,说明你是一个男子汉,悉知,男子汉、大丈夫应志在四方,何必为儿女私情所拘泥,换句话说,没有事业你就根本资格谈什么爱情。你也许幻想二者同时进行、发展来个一箭双雕、双管齐下,双双获得大丰收,事实上,这只是一种美丽的幻想而已,自欺欺人。任何学生,他不可能、他也没有精力、没有能力把这两件事同时处理好,大脑那点可怜的“内存卡”,它不可能在存下恋爱的对象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之后再储存数理化、史地生、语文和外语等。如果在迷恋上“卿卿我我、缠缠绵绵”的二人世界,怎能将学习搞好,谈什么责任一切都是枉然,孩子,我说的对吗?
答:伯伯,你说的对,我起初上网的想法也是很简单的,只是玩玩游戏而己,与陌生的生聊聊天,聊一下心中的彷徨和烦恼,没有想到这一聊就上了瘾,一上瘾就出了“问题”,不知道如何是好?我现在很纳闷、很忧愁、很痛苦。
问:很忧愁?很痛苦?网上聊天、网上婚姻不但没有解决你的痛苦和忧愁,反而让愁上加愁,孩子,你是否知道问题的根源?
答:我只是知道一点儿,就是玩网络游戏的时间越长,心里就越烦躁,别看表面上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事实上,内心非常空虚,对什么都很敏感,尤其是我现在痴迷于“网婚”这个游戏中,便不能自我控制,在网上疯狂的玩耍、偷菜,退出之后则会满脑子都是游戏的内容、网婚的影子,严重影响我的学习生活。现在马上就要考试了,我还是不能进入学习状态,学习成绩由前15名倒退到倒数了,我父母为此却吃不消了,虽然这些年不再万我了,整天唠唠叨叨、这比打还难受,快把唠叨死了,有时我真的想走另一条路,看你还唠叨谁?但想到我的那个“网婚”对象,我又有打算在混两天的勇气,告诉你伯伯,话都说道这个份上,也不怕您笑话我,我现在活着完全是网络中我的那位。不过,近期,我挺纠结的,我为什么要为她而活着?她给我带来什么?我们这样一天到“我爱你、你爱我”真的很爱吗?我的父母给了生命和衣食住行等,为什么不爱?反而却无比的愤恨?这些到底是为什么?
是呀,孩子说的对、说的好,孩子是我们生、我们养,更是我们的爱,可是爱来爱去,由“爱”变“害”、由“爱”变“恨”,曾经掌上明珠,变成掌上的掌头,向亲人砸去;曾经心头肉,变成心头刺,向亲人扎去。
& 为什么日思夜念的亲人反不如陌生人?
& 为什么没有生命的网络能替代亲人的爱?
为什么那些与学习毫不沾边的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网络恋爱、网络婚姻能成为孩子的心灵归属?
为什么“逃课、厌学、说谎、追星、染发、抽烟、喝酒、打架、网游”的成为“问题孩子”代名词?
& 为什么“网聊、偷菜、玩游戏”,“吃饭、睡觉、发脾气”成为“问题孩子”的生活三部曲?
& 为什么爱得越深、管得越严,却不能唤醒我们的儿女?反而越唤越远呢?
& 为什么自己一天天抱大的小皇帝、小公主突然变得面目可憎、如凶神恶煞般那样厉害呢?
为什么区区一句话、一件事,有多少个“判逆孩子”,使其离家出走,有的走进网吧彻夜不归,有的走上犯罪路,有的走上不归之路?我们统计过吗?谁能说得清?
他们为什么夜以继日、通宵达旦沉迷于此,任凭生自己、养自己的亲生父母千呼万唤,却面不改色、心不跳、头不抬、眼不眨、目无一切、毫无反应,一条路走到黑呢?
& 这一切的一切却成了父母永远的心疼——
& 面对这样的儿女我们的父母欲哭无泪、欲罢不能、瞠目结舌、肝肠寸断、悲痛欲绝……
& 这是为什么?
& 是网聊还是网捞?
& 是网恋还是网骗?
& 是网婚还是网昏?
& 这一切的根源到底在哪里?
& 是网络在向我们争夺孩子的抚养权吗?
& 谁来拯救身陷网恋、网婚孩子?
如何拯救身陷网恋、网婚孩子?&&&&
&说起网络游戏,很多家长、老师都深恶痛绝,因为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学生有着太大的诱惑,使得一些人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以致于有的学生因此荒废了学业,有的学生更因此误入歧途。我们看“14岁少年在网吧刺死他的父亲,只有一刀”,当父亲血流满地之际,可是他的儿子却正眼都不看一下,杀父后继续玩着自己的游戏,是什么让14岁的少年残酷无情?禽兽不如?
&& 网络游戏对孩子吸引力的根源在哪里?
 下面,我就用一个父母为阻碍自己12岁的儿子玩网络游戏,将儿子用铁链锁起来的一事,看看能否寻觅到网络游戏对孩子吸引力的根源?看一看网游引力有多大?14岁少年何以一刀刺死老爸?
&3.“梦幻西游”游戏的吸引力在哪里?
去年7月份下旬的一天,华华(化名)的爸爸对我说,儿子为了找钱上网,开始学会偷东西和行骗。从放暑假到现在,他和老婆一起不知道去找过儿子多少次了。很多次儿子几整天不回家,他们夫妇俩就在自己居住的周边一带到处找。“有时候找到深夜,饭也顾不上吃,一家一家网吧找,每次都能在某个网吧找到他。时间长了,这边这么大的范围哪里有网吧我都比较清楚了。”有一天夜里,在一家网吧,将4天3夜没有回家的儿子狂揍一顿,也像别人说的那样,用个铁链将儿子锁在床上,看你能带着床跑吗?
但是,这一锁不要紧,他家儿子别家孩子不一样,却跟他来个绝食斗争,在朋友的介绍下,他们夫妻像押犯人一样将12岁的儿子押送到我面前,后来,在他们夫妇离开之后,通过平等的沟通、交流,孩子倒出了久违的心结——
  问:孩子,你父母用手铐、铁链把你锁住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不吃饭?
答:我想等他们啥时间将我放出,我会疯狂的报复,我为什么要吃饭?他有他的老主意,我有我的千条计,他这一招,我早就料到,在我面前没门?只要一开铁链,我就要报复。
& 问:怎么报复?
答:想办法将他家的钱偷完、东西买完,永远离开这个折磨人的、没有温暖的、只知道打人、骂人、锁人的父母,看他还锁谁?让他们去锁空气去吧!他们有本事能锁得着吗?
& 问:为什么这么说?
答:他们没有给我自尊心、经常伤我的心、没有将我当人看,他们锁着我的身体,但是,锁不住我的心。
问:你说的很对,不过,我听你爸爸说锁你他的内心也是非常痛苦的,这10多天整夜失眠,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 答:他们的话能相信吗?
  问:为什么? 
答:假如他上网,他爸爸用手铐、铁链锁将他也像一样也锁起来,他的心里什么感觉?是怎么想的?他们就没有问一问,为什么要上网?我只要考试分数少,不是打就是骂,还说什么你比谁大15天,人家一考试就是前几名,你呢笨猪一个?于是,我就开始上网玩游戏寻找快乐,天长日久,他们终于发现了,只要我一上网,他就打,他打,我就偷,越打越偷。
& 问:这么一说看起来是你爸爸不知道你上网的原因,你上网都玩什么游戏?
& 答:起初,玩《画皮II》,后来听同学介绍“梦幻西游”游戏好玩,就开始玩了。
& 问:“梦幻西游”是什么游戏?
& 答:可能以《西游记》故事为背景,用Q版的人物,营造出非常浪漫的网络游戏,越玩越想玩。
& 问:怎么个浪漫法?
& 答:我也说不清楚,大概是500多年前,有个叫紫霞仙子私下凡尘,遇到猴子孙悟空,并展开了一段凄绝美绝的旷世奇情。不想猴、仙之恋为天道所不容,天庭为了维护神仙至高无上的尊严宣布要荡平魔界,而猴子孙悟空因紫霞仙子之死而疯狂,率领群猴子对抗天庭。人类为求自保,或投身于两方之一,或自成一伍,一场人、仙、魔三界混战就此拉开帷幕,让人玩起来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
& 问:现在听你这么一介绍,我认为“梦幻西游”游戏能让你玩得几天不回家,也不是很好玩吗?
答:你可能是没有玩过、或许是你不知道,“梦幻西游”游戏里的婚姻系统、子女养育系统、子女出生系统、托管过继系统,是非常好玩的。
& 问:“梦幻西游”游戏里设置这么多系统?能否简单的介绍一下让咱开开眼光?
答:婚姻系统跟现实生活中是一样的,简朴版、豪华版。条件是只要有一方拥有一间已经入住的房屋。就可以结婚。
& 问:怎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逃跑吧少年游戏下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