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独角兽公司频繁插队的原因是什么

独角兽来了,这样买才是正确姿势独角兽来了,这样买才是正确姿势笑趴的百家号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17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大中华区独角兽企业总数达120家,整体估值总计超3万亿,红杉资本捕获上榜独角兽企业27家,腾讯和经纬中国分别捕获21家和15家。蚂蚁金服以超过4000亿元的估值排名第一,滴滴排名第二估值超过3000亿元。此外,排名前十的还有小米、美团点评(估值均超过2000亿元)、今日头条、宁德时代、陆金所(估计均超过1000亿元)大疆无人、口碑、菜鸟网络、京东金融、饿了么等公司。独角兽来了。。。。近日证监会宣布一项新政策,对生物科技、云计算、人工智能、高端制造四个新兴行业的“独角兽”企业开辟快速通道,这些独角兽企业实行“即报即审”政策,把程序简化,两三个月就能审完,也就是说符合相关规定的,不用排队,插队上车。2月26日晚间,新华社发布的一则题为《中国资本市场的“BATJ梦”该圆了》的文章引发市场关注,BATJ是指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四大互联网巨头,这些企业在国内影响力不用我多说吧,全跑到国外上市了,钱都让国外赚了,实在让人不得不吐槽一下。文章提到,要抓紧社会进程的步伐,跟上时代的发展,抓住当前的机遇,没有这些优质企业的根基是难成大事的,关系我国资本市场的未来发展,更关系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国家战略。文章里说的很白了,优秀企业都跑到国外上市,钱让人赚了,分红也轮不到咱们,若果继续有这些企业出逃,怕是影响到咱们国家的根基,影响资本市场的未来发展,说话惊人的刘主席,出了这么一招,可谓出奇制胜的法宝,随着新经济发展,出来几个堪比BATJ的公司,那现在插队上市又算得了什么呢。独角兽概念股如火如荼小米:普路通,卓翼科技,共达电声,精达股份,奋达科技,永利股份,长盈精密,开润股份,九安医疗万达:皇氏集团、国中水务富士康:安彩高科,宇环数控云从科技:佳都科技寒武纪:中科曙光依图科技:神思电子商汤科技:东方网力,立昂技术,科大讯飞 ;蔚来汽车:科大智能,四维图新,江淮汽车,奥特佳宁德时代:华西股份,天华超净蚂蚁金服:君正集团,合肥城建,高伟达,张江高科,健康元,金字火腿,万向德农,海泰发展,承德露露,绿地控股,永安行万达商业虽然算不上你们说的独角兽,我只所以列出来,是因为有另外一种玩法,就是影子股做法。这里面有很多18年左右可能IPO的公司,就会有机会做。风投把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称为独角兽,wind指出,目前全球独角兽企业已经有276家。中国独角兽达120家,68家估值在100亿元以上,整体估值超3万亿元,其中腾讯和阿里系分别捕获21家和11家。高居榜首的是蚂蚁金服,估值达4000+亿元!滴滴出行以3000+亿元估值,位列第二!小米与新美大则并列第三,估值皆为2000+亿元!独角兽是何方神圣?维基百科定义是,独角兽是投资行业,尤其是风险投资业的术语。它指的是那些估值超过十亿美元的创业公司。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实现十亿美元估值的难度很大,尽管并非不可能.从2003年开始创业且最近估值在10亿美元的美国公司分析,年间约有60000家软件和互联网公司得到了投资,但是只有39家公司成为了独角兽公司,即0,07%,1/1538。所以很难或者说几乎不可能创建或者投资“十亿美元”公司。美国平均每年诞生四家独角兽公司,知名互联网巨头facebook就是超级独角兽。所以我理解独角兽就是规模,规模越大越好,但是这么多公司那么独角兽,不知道,这个真的很难,比中彩票高不了太多,所以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在生物科技,运计算,人工智能,高端制造这四大行业里选择规模大的股票,有政策支撑,未来可以重点关注。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笑趴的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2017让我把这个世界更加精彩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吴晓求:BAT对我们教训很大 但独角兽插队上市仍有失公平
和讯网发自博鳌消息 4月11日,博鳌亚洲论坛举行的最后一天,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详解资本市场改革的热点话题,并提出了四点建议。
吴认为首先发行制度首先进行重大改革,即从“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第二,在于发行标准的改革,“过去我们上市多采取工业化的标准,重资产、重规模、重历史、重现状,但事实上资本市场更重要的它的未来,所以整个发行标准要改革,才会有独角兽企业的上市。
吴晓求表示,很多年前BAT对我们的教训很大,现在他们都已经成长为巨无霸了,但另一方面,独角兽上市的特殊通道也对市场公平性提出挑战,吴晓求警示,监管部门还需要在政策上完善细则,以防独角兽变成“毒”角兽。
中国资本市场第三个需要改革的地方在于监管架构,未来证监会应该扩大其功能。最后,无要求建议一系列制度应当改革,包括退市机制、信息披露与并购重组,吴晓求说:“以上四点加在一起,就是进行基本框架的结构改革,即是资本市场改革的"四梁八柱"。
对于“独角兽”上市特殊通道的问题,吴晓求认为:“是由于多年前”。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监管框架由一行三会更改为一行两会的变化,吴晓求评价道,中国金融体系的风险正发生变化,“如今证券化的金融资产比重在提升、市场透明度的风险在提升,因此此时我们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金融监管机构。”
就在博鳌论坛举办前不久,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挂牌,“一行三会”监管正式进入“一行两会”时代。吴晓求评价道,背景是由于中国金融体系的风险正发生变化,“如今证券化的金融资产比重在提升、市场透明度的风险在提升,因此此我们时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金融监管机构。”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您访问的页面不见了!曾经“插队生”变“牛股” 万兴科技百亿估值变迁 _ 东方财富网
曾经“插队生”变“牛股” 万兴科技百亿估值变迁
21世纪经济报道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曾经“插队生”变“牛股” 万兴科技百亿估值变迁】2018年1月份上市以来的最高7倍涨幅、携带着类独角兽概念的期望、资金博弈激烈数次登入龙虎榜,这一系列故事如今发生在创业板公司万兴科技身上。(21世纪经济报道)
  2018年1月份上市以来的最高7倍涨幅、携带着类独角兽概念的期望、资金博弈激烈数次登入,这一系列故事如今发生在创业板公司身上。  作为一只次新股,万兴科技的IPO过程并非坦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作为年初上市的次新股,万兴科技曾在2016年上会时被否,而后又通过迁址等方式以“绿色通道”的方式“插队”报会并通过。  让市场始料未及的是,监管层支持被誉为“独角兽”的创新型企业发展的态度,也一度被资金“移情”到以万兴科技为代表的消费软件商上。今年3月1日至4月10日的17个交易日期间,万兴科技持续上涨并出现12个涨停板,其股价累计上涨达214.67%。  市值水涨船高下,万兴科技也一度被交易所发函关注。高位之上的回撤也很快发生,4月10日至13日的4个交易日期间,万兴科技累计下跌13.52%。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万兴科技所在的消费软件类行业亦属于高度竞争行业,其业绩增长能否支撑其如今的百倍市盈率与百亿估值,亦是业内所关注的核心问题。  曾经的插队生  如今股价飞速上涨的万兴科技,其IPO曾一度经历坎坷。  早在2014年,万兴科技就赶在彼时暂停一年后的IPO重启窗口下进行了申报;但两年后的2016年8月,其上会遭到创业板发审委否决。  首次闯关IPO失败的同时,万兴科技突然又抓住了“快速重来”的政策稻草。时年9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意见》(下称《意见》)。  《意见》提出,对注册地在贫困地区、最近一年在贫困地区缴纳所得税不低于2000万元、承诺上市后3年内不变更注册地的企业,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适用“即报即审、审过即发”政策。  该政策发布仅仅2月后,万兴科技就将其地址迁移至西藏拉萨市柳梧新区,同时于次年(2017年)4月份发起了二次申报,并仅在8个月内就完成了火速过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采访获悉,作为一家曾经被否,而后再通过迁址实现快速IPO的企业,这一过程也让万兴科技被业内所关注。  “很多公司在关注,是因为也在考虑是否可以用改注册地来提速IPO审核进度,许多拟IPO公司人士和投行人士都感慨于万兴(科技)‘还有这种操作’。”4月13日,北京一家拟IPO公司董秘表示,“当时大家觉得公司上市可能有高人指点。”  不过一位接近万兴科技的投行人士则表示,此时万兴科技的“IPO移民”操作并无问题。  “现在都已经上市了,当时都是在政策允许的基础上进行的IPO申报,并没有什么问题。”4月12日,上述接近万兴科技的投行人士则表示。“当初被否也只是因为一些问题没有解决,但解决后也就满足上市标准了。”  亦有拟IPO企业董秘认为,无论从企业性质还是主要办公地点,均集中在原注册地深圳,这一带有政策目的性的迁址容易有违IPO的公平性原则。  “如果仅仅是为了上市而搬迁,那么这种情形容易对此类政策投机行为形成潜在激励,那么必然是对那些没有动念迁址公司的不公平。”上述董秘表示。  不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发现,在搬迁至拉萨的同时,万兴科技的确也参与了针对西藏地区的扶贫。例如其分别与西藏比如县、那曲县古路镇政府签订了扶贫协议,同时与西藏大学签订协议设立100万奖学金等。  在完成IPO后,万兴科技很快开启了其股价的扶摇直上。今年3月1日至4月10日的17个交易日期间,万兴科技持续上涨并出现12个涨停板,其股价累计上涨达214.67%;而在上市的四个月以来,其累计上涨已超过7倍。  估值逻辑待考  在万兴科技不断上涨的背后,部分机构看重的是其在A股中的稀缺性。  例如在万兴科技上市之初就指出,公司是面向 C 端的消费类软件龙头企业,是领先的自主品牌全球化APP应用软件提供商,极具市场稀缺性。  但另有投资人士指出,即将到来的“独角兽”上市支持政策,有可能会对万兴科技等存量A股科技公司的估值构成拖累,而此类标的的稀缺性优势也将充满了不确定性。  “现在市场正在鼓励这种创新型企业上市,他们的稀缺性会随着A股创新型企业的增加而下降,所以稀缺性很难说是一个好逻辑,真正还是要看基本面和增长性。”深圳地区一家中小私募机构投资总监表示。
(责任编辑:DF372)
[热门]&&&[关注]&&&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郭施亮:独角兽频繁插队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原标题:郭施亮:小米12天闪电上会,独角兽频繁插队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小米从首次递交CDR申请,到正式上会,前后仅仅经历了12天的时间,再度刷新最快上会的高速度。然而,就在今年以来,在成功过会乃至成功上市的独角兽上市公司中,均以闪电上会的形式完成IPO插队过程。其中,药明康德从2月2日报送更新后的招股书申报稿,到3月27日的成功过会,仅仅耗用50天的时间。宁德时代从3月12日更新招股书,到今年4月4日成功过会,耗用了24天的时间。至于工业富联的上会时间也仅仅36天。由此可见,对于2018年,当属独角兽IPO的黄金时代,而但凡独角兽企业的发行,似乎更可以获得IPO快速通道的待遇,而从闪电上会、闪电过会,再到闪电拿到IPO核准批文,这也是今年以来A股独角兽企业的真实写照。如今,随着小米再一次以更快的速度获得闪电上会的机会,实际上也意味着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独角兽巨无霸企业加快回归A股市场,成为CDR新规后享受到独角兽上市福利的企业。实际上,从今年以来发行上市的独角兽企业来看,基本上离不开募资规模大、闪电上会的特征。其中,近期成功完成上市进程的工业富联,其IPO募资规模达到271.2亿元,而小米CDR募资规模可能会超过工业富联,甚至达到300亿元的水平。由此可见,对于近期发行的独角兽企业,其募资规模都是非常庞大,而对于市场而言,以往一周核准10至20亿元的IPO募资规模,更多者一周核准50至60亿元的IPO募资规模。但,随着巨无霸独角兽企业的加快回归,未来单批次募资百亿级别以上,也可能会是常态化的现象。由此一来,一个月下来,A股市场IPO募资规模可能就达到了数百亿的级别,较以往常态化的IPO发行状态高出数倍以上。假如在牛市环境下,单月上百亿乃至数百亿的IPO募资规模,尚且合理,同期市场的承受能力也应该可以抵御如此庞大的IPO募资需求。但是,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下,却大幅增加IPO募资规模,这无疑进一步打击市场本已疲软的承受能力,可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因此骤然下降。今年以来,市场加快独角兽IPO的发行,并加快CDR新规、CDR交易细则的颁布,实际上也迎合了新经济的发展环境。与此同时,在港股市场加快引入新经济企业的背景下,实际上也意在争夺新经济核心企业、龙头企业,以增多市场自身的优质资源、提升市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让属于我们自己的核心资源回归至自己市场的怀抱之中,不至于被海外市场争抢。值得一提的是,就在独角兽企业加快发行与上市的过程中,CDR交易细则也同步加快落地。其中,针对独角兽董监高、大股东的减持要求,也作出了相应的约束限制,以完善独角兽上市后的配套条件。其中,对于创新企业未盈利前,董监高以及大股东不能够减持,且同时需要强化信息披露以及风险揭示。对于创新企业不盈利相关高管不能减持的行为,从一定程度上刺激企业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同时通过强化减持约束,降低大股东及重要高管任性减持的风险,降低后续抛售压力。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企业盈利,或许并不困难。有时候,对于一些企业而言,利用非经营性利润或投资利润填补亏损,进而提升企业扣非净利润的水平,这可能也会迅速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并间接规避了创新企业未盈利前不能减持的约束。此外,仍可能存在地方补贴或灵活的会计手段等策略,可以迅速扭转亏损,乃至主业亏损局面,而对于国内上市公司而言,要实现迅速扭亏为盈不难,但实现持续性的扣非盈利,就颇显困难。除此以外,对于CDR交易细则的相关上市要求以及交易规则,实际上多数仍与A股市场存在相似之处,但不排除随着独角兽企业的加快发行与上市,未来CDR交易细则有望进一步完善,并进一步压缩可能存在套利机会的空间。引导独角兽企业尤其是优质独角兽企业的加快发行与上市,迎合新经济时代的发展,这本身并无不妥。但,问题所在,就是在于以下这几点问题。其一、A股独角兽企业回归上市缺乏持续有效的估值与定价体系,难免存在定价套利的问题。其二、独角兽加快上市,尤其是巨无霸独角兽的回归上市,却多以高募资规模的特征回归,并未充分衡量市场自身的合理承受能力。其三、独角兽频繁插队,意在迎合新经济时代,提升市场自身核心竞争力,但却打击了其余中小企业的上市积极性,把更多上市机会分给了独角兽企业,不利于市场的均衡发展。其四、独角兽企业的质地参差不齐,有的打着金融科技旗号,却背地里做着营销的业务,非真正意义上的核心企业,而审核不严、任性放行,反而降低了市场的整体质量水平。其五、市场需要有一个稳定有效公平的游戏规则,不宜因一时冲动而改变了原有的规则,而独角兽频繁插队,似乎打破了原来正常的IPO秩序。其六、独角兽后续减持问题,仍有待完善,而在股市高速IPO的同时,实际上也意味着限售股堰塞湖问题愈发明显,如何更有效为限售股堰塞湖泄洪也是更为关键的问题。最后,则是需要考虑股票市场的投资功能与融资功能的均衡发展,若持续处于失衡发展状态,最终还是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修复股市的投资信心,而以往IPO频繁停发的经验教训,也确实需要加以注意。否则,若过度注重股市融资功能的定位,反而不利于股票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其自身的融资功能也会大打折扣。
0102030405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的独角兽公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