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买回来如何使包谷酒蜂蜜香初就有酒香,吃了一些放在冰箱结成了块,且结成的块是有断层的,想请教各路大神是怎么回事

蜂蜜放在冰箱里变成一块了,还能吃吗?_百度知道
蜂蜜放在冰箱里变成一块了,还能吃吗?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henantgh知道合伙人
来自健康生活类芝麻团
采纳数:19285
获赞数:76906
参与团队:
蜂蜜放在冰箱里变成一块了还能吃。那是蜂蜜结晶,拿出来到常温下,就会会好一些。另外结晶是正常的,可以吃的,用水冲开了就好了。蜂蜜的功效与作用:1:减肥功效现代医学证明,蜂蜜对胃肠功能有调节作用,可使胃酸分泌正常,同时蜂蜜有增强肠蠕动的作用,可显着缩短排便时间,减肥MM的首选。2:促睡眠,增强免疫力蜂蜜中的葡萄糖、维生素、镁、磷、钙等能够调节神经系统,促进睡眠。失眠的人在每天睡觉前口服1汤匙蜂蜜(加入1杯温开水内),可以帮助尽快进入梦乡。同时,蜂蜜中含有的酶和矿物质,帮助提高免疫力。3:润肺止咳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 蜂蜜生凉热温,不冷不燥,得中和之气,故十二脏腑之病,罔不宜之。”蜂蜜可润肺,具有一定的止咳作用,常用来辅助治疗肺结核和气管炎。4:抗氧化蜂蜜中含有数量惊人的抗氧化剂,他能清除体内的垃圾-氧自由基,达到抗癌,防衰老的作用。新鲜蜂蜜涂抹于皮肤上,能起到滋润和营养作用,使皮肤细腻、光滑、富有弹性。冬季皮肤干燥,可用少许蜂蜜调和水后涂于皮肤,可防止干裂,可用蜂蜜代替防裂膏。是女性朋友天然的美容佳品。
匿名用户知道合伙人
被冻硬的蜂蜜可以吃,它只是发生物理变化,和水冻成冰一样,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所以放心食用,我家的蜂蜜到冬天不放在冰箱都会变硬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匿名用户知道合伙人
蜂蜜知识介绍:蜂蜜是蜜蜂采集植物蜜腺分泌的汁液酿成。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产。以稠如凝脂、味甜纯正、清洁无杂质、不发酵者为佳。蜂蜜的主要成分为糖类,其中60%~80%是人体容易吸收的葡萄糖和果糖,主要作为营养滋补品、药用和加工蜜饯食品及酿造蜜酒之用,也可以替食糖作调味品。蜂蜜是一种天然食品,味道甜蜜,所含的单糖,不需要经消化就可以被人体吸收,对妇、幼特别是老人更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因而被称为“老人的牛奶”。蜂蜜营养分析:1. 蜂蜜能改善血液的成分,促进心脑和血管功能,因此经常服用于心血管病人很有好处;2. 蜂蜜对肝脏有保护作用,能促使肝细胞再生,对脂肪肝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3. 食用蜂蜜能迅速补充体力,消除疲劳,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4. 蜂蜜还有杀菌的作用,经常食用蜜糖,不仅对牙齿无妨碍,还能在口腔内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5. 蜂蜜能治疗中度的皮肤伤害,特别是烫伤,将蜂蜜当做皮肤伤口敷料时,细菌无法生长;6. 失眠的人在每天睡觉前口服1汤匙蜜糖(加入1杯温开水内),可以帮助尽快进入梦乡;7. 蜂蜜还可以润肠通便。 蜂蜜补充信息:识别掺假蜂蜜:1. 将蜂蜜滴在白纸上,如果蜂蜜渐渐渗开,说明掺有蔗糖和水;2. 掺有糖的蜂蜜其透明度较差,不清亮,呈混浊状,花香味亦差;3. 将少量蜂蜜加水煮沸,冷却后滴入几滴黄酒摇匀,如果溶液变成蓝色或红色、紫色,说明蜂蜜中掺有淀粉类物质。 蜂蜜适合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1. 适宜老人、小孩、便秘患者、高血压患者、支气管哮喘患者食用;2. 不适宜糖尿病患者、脾虚泻泄及湿阻中焦的脘腹胀满、苔厚腻者食用。蜂蜜食疗作用:蜂蜜味甘、性平,入肺、脾、大肠经;有补中润燥,止痛,解毒的功效;用于体虚、肺燥咳嗽、肠燥便秘、胃脘疼痛、鼻渊、口疮、汤火烫伤,解乌头毒。 蜂蜜食物相克:蜂蜜的营养成分比较复杂,葱蜜同食后,蜂蜜中的有机酸、酶类遇上葱中的含硫氨基酸等,会发生有害的生化反应,或产生有毒物质,刺激肠胃道而导致腹泻。 蜂蜜做法指导:1. 食用蜂蜜时用温开水冲服即可,不能用沸水冲,更不宜煎煮;2. 蜂蜜不能盛放在金属器皿中,以免增加蜂蜜中重金属的含量。
匿名用户知道合伙人
真正的蜂密在常温下是永远不变质的。在冰箱里也是流体,你那块应该是糖块
匿名用户知道合伙人
蜂蜜放在冰箱里变成一块了
代表是造假蜂蜜
匿名用户知道合伙人
‘密封’+冰冻!十足美味!
其他3条回答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当前位置:首页&
到&<input class="tp_input01" type="text" id="yt_top" onkeypress="javascript:var keyNif(window.event){keyNum=event.keyCode}else if(event.which){keyNum=event.}if(keyNum==13){var pageNo=document.getElementById('yt_top'). pageNo = parseInt(pageNo.replace(/(^\s*)|(\s*$)/g, '')); if(pageNo == '' || isNaN(pageNo) || pageNo 1){return alert('请输入正确的页数');}window.location.href='/Article/425765/'+pageNo+''}"/>页&&<input class="tp_input02" type="button" onclick="javascript:var pageNo=document.getElementById('yt_top'). pageNo = parseInt(pageNo.replace(/(^\s*)|(\s*$)/g, '')); if(pageNo == '' || isNaN(pageNo) || pageNo 1){return alert('请输入正确的页数');}window.location.href='/Article/425765/'+pageNo+''" value="跳转">末页下一页上一页首页共1/1页
活了257岁的李庆远的《养生自述》等
浏览/回复26000/33
从清代活到民国的人很多,但是,长寿最高记录保持者是从清代的头一直活到清代的结束并且活出了清代——从康熙18年即1679年,一直活到民国即1935年,活了257岁!他就是中国历史上除传说中的彭祖以外,可能最长寿的人——李庆远。&&&&&&&&&&&&&&&&&&&&&长寿之人,必然引起人的好奇,希望其贡献长寿养生秘诀。李庆远在他250岁这年,写了一篇《养生自述》,算是贡献出了长寿秘诀。全文如下:&&&&&&&&&&&&&&&&&&&&&&&&&&&&予年二百五十,而动作不衰,人其我为神仙乎?&&&&&&&&&&&&&&夫人寿之短长,元气之所禀也。(他说是你身体的元气即能量决定了你的寿命长短)元气有厚薄,不善育生者,虽禀气厚,滥用而戕贼之,亦足以促寿。(人的身体状况即元气先天有差异,有的人元气足、旺,但不知道珍惜和保育,也会短寿)如烛有长短,使其刻画相同,则久暂了然。若置长烛于风中,则其烬也自速。护短烛于笼内,则其灭也必迟。(就像蜡烛,再长的蜡烛迎风让它燃烧,也会烧燃得快;再短的蜡烛,放在笼内避风燃烧,就慢)养生之道,亦如是也。&&&&&&&&&&&&&&然上古之人,百岁不为奇,寿长而动作不曾稍衰。今人则不然,未及半百,而龙钟衰老矣。(清至民国,就产生了健康问题,跟我们今天一样,觉得生活好了,人的病多了,也怪了。)岂时世不同,天地浑然之气有厚薄使然耶?非也。养生之道不同也!(这老先生写的也是批评当时人不懂养生和健康生活的文字)&&&&&&&&&&&&&&古之人,法于阴阳,调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这是说古代长寿者成功的原因)故能形神相俱,泰然百岁以上,不以为长寿者,职此故也。&&&&&&&&&&&&&&今之世,事物繁于古,机械甚于前(跟我们今天一样,你沉迷上网打游戏,就耗费精神);其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喝了酒还那啥),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逆于生乐,务快其心(说的正是现代城市人的生活)。如此,欲其度半百而不龙钟衰老,其可得乎?(这样不短命才怪呢!)故山野之人,恒较城市之人为长寿。盖山野之人,作息有时,起居有常,无名利之系其心,无机械之乱其神,浑然天真,如葛天(上古部落)之民,故可以延年也。若城市之人,饮食无节,起居无时,机械生于内,名利扰于外,而狗马声色之事乱其神,富贵荣辱之念系其心。心无片刻宁,神无片刻安,胶扰不休,故足以促寿也。(说得真好!)&&&&&&&&&&&&&&陆清献公(陆陇其)尝曰:“足柴足米,无忧无虑,早完官粮(不偷逃税),不惊不辱(情绪稳定,不太容易受刺激)。不欠人债而起利(不按揭),不入典当之门庭(当了也就当了,但别以典当过日子),只消清茶淡饭,便可益寿延年。”此真养生之妙诀、益寿之良箴也。得此可以长生,不必采灵药、炼金丹也。&&&&&&&&&&&&&&老子之言曰:“毋劳女形,毋摇女精。”毋使女思虑萦萦(别忧虑金融危机),寡思路以养神(不太想事儿,尤其不太想自己管不了的事儿,或者想着玩儿,别当真),寡嗜欲以养精(别老惦记着金钱美女),寡言语以养气(别上百家讲坛上说书去,你看阎老师挨打了吧?)。此中妙旨,庸人忽之。&&&&&&&&&&&&&&昔人有论致寿之道者,谓不外慈、俭、和、静四字而已。&&&&&&&&&&&&&&盖人心能慈,即不害物,即不损人。慈祥之气,养其天和也。(慈不是最大限度地不负责任,那是乡原,恰为丑恶猥琐心态,有害健康)&&&&&&&&&&&&&&老子以俭为宝。所谓俭者,非止财用,俭于饮食则养脾胃,俭于嗜欲则聚精神,俭于言语则养气息,俭于交游则洁身寡过,俭于酒色则清心寡欲,俭于思虑则蠲除烦恼(俭于钻营,必少惹烦恼)。凡事省得一份,即受一份之益。(地球离了你,照常转)&&&&&&&&&&&&&&和者,致祥之道:君臣和则国家兴盛,父子和则家宅安乐,兄弟和则手足提携,夫妇和则闺房静好,朋友和则相互维护。故《易》曰:和气致祥,乖气致戾。(对他人要尽可能地好,要助人为乐。比如赵世民先生,约见一位中年女性朋友,见了面,用手指点对方:你妈呢?你是某某(即眼前这位女性)的女儿吧?她干嘛不亲自来?说得人家一整天都是乐的。)&&&&&&&&&&&&&&所谓静者,身不可过劳,心不可轻动也。苏老泉所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右而目不瞬”,此静之所致也。《道德经》五千言,要旨亦不外乎此。(别老琢磨着给领导送礼还怕别人看见了,惶惶不可终日,即钱泳所言之昏夜乞怜。)&&&&&&&&&&&&&&此善养生者,所以必以慈、俭、和、静思字为根本也。&&&&&&&&&&&&&&眠食之事,于此亦大有出入。食不得过饱,过饱则肠胃必伤(别吃得太多);眠不得过久(不睡懒觉),过久则精气耗散。余生二百年,从未食过量之食,与夫作长久之酣眠,盖以此也。&&&&&&&&&&&&&&且不仅此,凡细小之事,人最易急,皆足以致伤(慢慢来)。喜怒哀乐,过度则伤。谈笑食息,失时则伤(夜生活别太多)。寒暖不慎、步行过疾、酒色淫乐,皆伤也。损伤之极,即可亡身。此古人之所以行不疾行(开车也别太快)、目不极视(看久了歇歇)、耳不极听(尤其不能长时间听MP3)、坐不过久(不单是屁股疼)、卧不及疲(睡觉不是越久越好,跟异性睡觉尤其不是越久越好)。先寒而衣,先热而解。不及饥极而食,不及渴极而饮。无喜怒哀乐之系其心,无福贵荣辱之动其念也。(身边同事升官了,别羡慕,羡慕也没用。王志去当副市长了,忌妒也没用。)&&&&&&&&&&&&&&昔人曰:“饥寒痛痒,此我独觉,虽父母不能代也(你妈代替不了你)。衰老病死,此我独当,虽妻子不能代也(老婆孩子代替不了你的,你也代替不了他们的)。自爱自全之道,不自留心,将谁赖我?”此语警惕,足为养生者圭臬,谓非得个中三昧而能语此乎?&&&&&&&&&&&&&&&&&&&&&&&&&&&&超级寿星李庆远的这篇自述,道理也是很简单的,没有什么深奥的秘密,关键是他养成了好习惯,别人没有养成。&&&&&&&&&&&&&&好习惯的养成,造福人一生。&&&&&&&&
相关股票:
关联标签:
静坐“放下心来”的奇效——刘观涛&&&&&&&&&&&&&&&&&&&&&&&这是在中医名家网的版主刘观涛博客上的文章,很合我意,贴在这给大家启发一下悟性。&&&&&&&大家一定非常关心或者说好奇:作为中医名家,每天给别人治病保健,那么,他们自己是怎么保健养生的呢?&&&&&&&“刘渡舟”这个名字是中医圈内最为如雷贯耳的名字之一,正如同“张艺谋”三个字对于中国电影圈的影响。作为中医大家的刘渡舟先生,曾在自己七十六岁的时&候,讲授自己的养生秘诀:“垂垂老矣,然尚能饭,能讲学看病,能完成任务。得力之处,自思每日打坐一个小时,从不间断,持之以恒。”&&&&&&&刘渡舟先生作为中医界最受敬仰的名家之一,生前担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主任、教授。一生救人无数。他本人的养生方法来源于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他这样向大家具体介绍他自己亲身尝试的养生方法:&&&&&&&《内经》首篇叫“上古天真论”,其中记载了中医学的养生防病方法。它首先提出:古人百岁不衰,今人半百而衰,是古今时势之异呢?或是人失调摄之法呢?因为&上古之人,其知养生者,能法阴阳而知四时调神之理,又能和术数而知七损八益之法,节饮食以养后天之本,慎起居以节先天之精液,他们做到了积精全神,神与形&俱,故能形神健旺,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知养生之法,不知养性,而以妄为常;不知葆精,而以淫欲竭其精液;不能淡泊,不知持满,务求快心于&当时,遂至戕生于异日。这就勿怪乎其人早衰而多病也。&&&&&&&儒、释、道三教皆有养生之法,而皆主张静坐。教人患心摒念,放下尘怀,从“恬淡虚无”四字入手,少一点妄念,便多添一点正气,久而久之,则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静坐又称“打坐”。刚开始坐你才发现思想是很杂乱的。要想名利财色皆为身外之物,而人生苦短,如露如电,应做如是观。把一团烈火的心冷下来,给心松绑,心&得自在,不被物欲所扰,则神清气爽,而真气从之。就可以做到《内经》讲的“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大道至简,一个简简单单的静坐,就是《黄帝内经》中所讲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中国传统养生方式的打坐,和风靡世界的时尚运动——瑜伽,都主张静坐。简简单单的静坐,怎么就能够“真气从之”呢?怎么就能够“病安从来”呢?&&&&&&&在休息日的时候,我有时候去爬爬香山,爬山,其实挺耗体力的。我时常开玩笑地和我太太讲:“如果今天不是说我们爬香山玩,而是公司让我们必须到香山的山顶&上去送封信,那么,我们会怎么样呢?来回路程就要1个小时,爬山又要爬上1个多小时,绝对是累死人的差事,给100块钱也不去!——不过,如果是自己要爬&山,那么,就完全不同了。同样要流汗,但是感觉完全不同。估计效果也完全不同。为了工作的爬山,是很累人的差事,心中装满的是工作,沉重、单调、没有乐趣&的工作。二和家人在周末爬山,则是很休闲的娱乐,心中充满的是轻松和舒展。&&&&&&&看似同样的爬山,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心情、效果。而对于健康养生而言,何尝不是如此?很多的疾病,是由于“心累”造成的,这种心累,既有生理上的劳累,也有&者心理上的劳累,刘渡舟老先生所说的“名利财色”这些“身外之物”,都会构成“物欲所扰”。而这种扰乱,则会潜移默化地积淀为身体的不适或疾病。&&&&&&&那么,如何“给心松绑,心得自在”呢?刘渡舟老先生从《黄帝内经》中找到了静坐养生的方法。回到家里,在自己的房间,只需要安静地盘腿而坐。两三分钟或者&十几分钟都可以(不要求非得像刘老先生一样静坐一个小时,自己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时间安排,以感觉良好为原则)。还可以放上自己喜欢听的轻柔的音乐,享受&天籁之音的空灵之美。动作非常非常得简单:只需要轻轻闭上双眼,轻轻的呼吸,不去想什么工作、生活、感情等俗事,仿佛来到一个世外桃源,你可以把让心灵彻&底放松。而当心灵放松了,不“累”了,你的身体也放松了,不累了。久而久之,就会像刘渡舟老先生所说的一样“神清气爽,而真气从之”。&&&&&&&一部《黄帝内经》,成为千百年来历代中医名家的至高经典,成为指导中医治疗的根本思想。而由这部洋洋百万字的经典,其健康养生的精华内容被浓缩成为十六个字:&&&&&&&“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而这十六个字的保健方法,又被浓缩成“静坐”两个字!&&&&&&&大道至简,静坐而已!&&&&&&&把心放下,病安从来?&&&&&&&这,就是一位中医大家毕生的健康感悟!&&&&&&&中医本色:以上文章提到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大家如果能对这几个字很好的理解,那么健康的体魄就会有很大可能伴随你一生。但是&刚刚坐下来时会有一定难度,大脑思维会像一只难以驯服的野马,下篇文章重点来讨论静坐,帮助大家能尽快的控制住自己的“野马”。&&&&&&&从前面文章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元神主宰先天生命,识神主宰后天生命;元神好静,为隐性,识神好动,为显性;元神功用无穷,识神弱小无力。平时我们的身体是由&识神控制的,所以有病很难达到自愈的效果。这样说来我们的目的就很明显了,唤醒元神!我们可以根据元神的特点来激发。元神好静,这就可以通过静坐来唤醒&他,静坐过程中以大脑一片空白为标准。只要能唤醒元神我们的身体就能快速达到健康的体魄,因为在唤醒的过程中元气能够自动补充。但是有句俗话说的好“心猿&意马”,对于常人刚开始闭目静坐,思维难以控制。会像放电影一样,一会冒出个这想法,一会冒出个那想法,我们得通过一定的手段将思维控制住。&&&&&&&“观想”就是一种好办法(闭目默念空、静、虚、无,吸气时大脑一片空白,呼气时默念一个字如空,以此类推一个字一个字默念),目的在于一念代万念,又可锻&炼意念引领真气运行的能力。呼吸基本要求深、细、长、匀、缓,遵守“松、静、自然”的原则:全身放松;入静,无物无我;顺其自然、自然而然。“观想”具有&多重功用:&&&&&&&1、帮助修持者入静,使心猿意马、杂念丛生的大脑系于一处,得到特殊的安静和休息,从而强化和激发大脑功能,激发和强化意识统帅气机的能力;&&&&&&&2、使气机较快的发动,并产生更多的真气和相应的作用,如意守下丹田,可使肾上腺更加活跃,产生一系列积极的生理作用;&&&&&&&3、使全身的真气集中贯注于某一脏腑和穴位上,以达到调动、集中真气攻病灶和强化某一脏腑或器官的目的;&&&&&&&4、在意念的指挥下使真气沿着特定的经络路线更加旺盛地运行,以达到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的目的。&&&&&&&在入静、观想的过程中,需要突破心灵的三层障碍。&&&&&&&第一层是原始障碍,这个时期是最艰难的阶段。人在静坐观想时,所有的心智活动都直接指向心灵中最原始的那一层次,修持者面对内在和外在的困难,内在的困难&是未经控制的思想像正在奔驰的野马,好不容易驾驭住了,但一转眼又挣脱了;外在的困难是受到亲友们可能的反对和议论,这些内在的心智混乱和外在的压力,从&一开始就考验着修持者的耐心和毅力。&&&&&&&第二层是不定障碍。在这段时间内,修持者所有的心智活动都指向心灵中较高的层次,困难较少,有时候会很愉快,大部分时候心智被驾驭住了,甚至会享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精神上极端愉快及幸福的感觉,外在的压力也减少了。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思想像未经训练的野马一样,难以驯服,愉快之感不稳定,短暂而不长久,&时生时灭。&&&&&&&第三层是妄为障碍。这段时间内,是修持者心灵及灵性潜力发展时期,此时心智潜能指向心灵中最高的层次,修持者可以控制其心神及一些感觉。这种给他一些心灵&或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这是向前迈进一步的象征,但同时这也是很危险的阶段,修持者可能会沉湎于这一新的心灵力量,企图滥用这心灵力量,有些人可能滥用神通&或特异功能,消耗能量,而使修为停顿不前,甚至遭遇失败。所以要会而不用,会而少用,切记不要会而乱用,大胆妄为。&&&&&&&第四层---胜乐境。突破了上述三层障碍之后,修持者的所有心智都指向心灵的最高最纯最微妙的一层,达到内心最深的至上意识。在这一阶段中,修习者了解了&真正的自己,而使他们自己个人的心灵与无限幸福的海洋结合在一起,一切烦恼消失得无影无踪。当修习者继续努力保持和延长这种心灵状态,最终能够常驻胜乐&境。&&&&&&&有人可能会问,在什么时间练好啊?每天练多长时间?时间可安排在时间宽松而没有人打扰的情况下最好,中午午休时,晚上睡觉时,都可以。有人会说,这样不就&耽误休息时间和睡眠时间了吗,其实在静坐时、修持过程中就是“聚精全神”“精神內守”。就是一种最好的休息,前提是不杂念丛生。在晚上睡觉时可用静坐来代&替一部分睡眠,尽量进入到一种恍恍惚惚、忘我无我的状态中(和完全睡着觉得区别开)保持这样的功态1小时左右,也可与启动灵极穴的方法相结合,刚开始是意&想(不要总是意想),到后来就什么也不想了。这样不但不影响第二天的精神,而且精神会更饱满,更有精神头。刚开始实在不行,也可先练坐着睡觉,这方法够简&单吧,关键在于坚持,贵在坚持啊!&&&&&&&在此祝愿大家尽快找到感觉,早日恢复健康的体魄。&&&&&&&&网友普遍反应不知该如何静坐来养生,其实我们在博客前面已有论述,如:“灵极穴的开启方法”“关于静坐的养生方法”均有讲述。为方便大家顺利的通过有为&(说白了,就是先采用一定的方法,将思维、意念聚到一处,引领经气在经络中运行)到无为的转化(无为说白了,就是大脑什么也不想了,这样更容易激活元&神)。现在转贴个真气运行法,很实用,忘大家认真参详。&&&&&&&真气运行&&&&&&&&&&&&&&一、真气运行法&&&&&&&&&&&&&&真气运行法是一种静功自我导引法,主要通过凝神调息,培植真气,以贯通经络,调理阴阳气血,而达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之效。本功法由近人李少波根据《黄帝内经》理论,并采纳了“小周天功法”等古代气功养生治病经验,结合自身实践体验整理而成。操练不难,只要按要&求练习,不会出偏差。操练步骤井然,各有反应或效果可证,治疗范围亦较广泛。&&&&&&&&&&&&&&基本内容&&&&&&&&&&&&&&(一)练功姿式&&&&&&&&&&&&&&以平坐式为主,凳椅面上可加软垫,要求凳椅坐面与小腿等高;臀部的1/2—1/3坐于凳面,两足平行,足底&着地,并与小腿垂直,小腿与大腿垂直,大腿与上身垂直;两膝间距两拳宽,两手掌自然覆置大腿上,两肩松垂,含胸拔背,头顶如悬,下颌微收,舌抵上腭,口目&轻闭,两眼内视,耳听呼吸。若惯于盘坐者,盘坐亦可。当修习纯熟后,则站、卧、坐、行皆可。&&&&&&&&&&&&&&(二)呼吸与意念&&&&&&&&&&&&&&本疗法呼吸法是鼻吸鼻呼。练功初期,意念只须注意呼气,尽量做到深、长、细、匀,而吸气时则任其自然,勿须任何意念。随着练功的深入,呼吸和意念须作适当调整。&&&&&&&&&&&&&&(三)收功&&&&&&&&&&&&&&每次练功结束前,先放松意念,手掌相对摩擦至热,如洗面状摩面部数周,使精神恢复常态后,慢慢起身活动即可。&&&&&&&&&&&&&&练功方法&&&&&&&&&&&&&&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练功准备就绪,即微合双眼,先注视鼻尖片刻,接着闭目内视心窝部,耳听呼吸,勿使有声。意念随每次呼气自喉&部下达心窝部,尽可能逐渐放慢、放长,每次呼气的时间,以每分钟呼8—12次为宜。吸气时任其自然,无念无识。练功时若有杂念,要用数息法制之:只须数呼&气之数,从1—10,再回头从1—10,反复进行,杂念平息,即不必数息。本步练功时间每曰3次,每次20分钟。尽可能固定每曰练功时间,易于形成条件反&射。若不能固定时间者,则每曰早、中、晚3次不可缺。练功约3—5曰,便自觉心窝部有沉重感,至10曰左右心窝部有温热感,即告第一步完成,为第二步奠定&了基础。炼本步期间,无练功基础者,可能出现头昏,腰酸背痛,呼吸不自然,舌抵上腭不习惯等,这些是初练时的生疏现象,只要坚持按要求去练,便会逐渐纯&熟,各种不自然现象渐会消失。在练本步过程中,一般脾胃虚寒、食欲欠佳、精神不振者,可渐增食欲,精神曰振。&&&&&&&&&&&&&&第二步:意息相随丹田趋&&&&&&&&&&&&&&当第一步功法练至每次呼气自觉心窝部发热时,即可意息相随,于每次呼气时,以意引心窝之热气流逐渐向下延&伸,一步步趋向丹田(小腹内)。但必须注意轻松自然,不可过分用意和操之过急。如此每曰练功3次,每次半小时左右,约10天左右,即可于每次呼气时出现一&股热流下达丹田的感觉。此时可出现小腹中汩汩有声,矢气增多,食欲增进,大小便异常者渐趋正常。&&&&&&&&&&&&&&第三步:调息凝神守丹田&&&&&&&&&&&&&&接上步,当每次呼气皆有热流下沉丹田,丹田温暖发热后,即把呼吸有意无意地止于丹田,即意守丹田,不必过分&注意呼气。每曰练功3次,每次40分钟左右。本步锻炼时间约需40天左右,即可感到丹田内形成一个“气团”。随着功夫的积累,气团逐渐增大,小腹充实饱满&有力,有时会出现阴部作痒,会阴跳动,肾区及四肢发热等,这些现象或感觉可因人而异。一般患有失眠、阳痿、月经不调、二便异常者渐可明显好转。&&&&&&&&&&&&&&第四步:通督勿忘复勿助&&&&&&&&&&&&&&接上步,当丹田真气充实到一定的程度,即会沿脊柱上行。此时,意念须随之上行而不为别的事情分散注意力(勿&忘);当其止于某处不复上行,甚或有所退下时,也不要用意向上导引(勿助)。因为上行之快慢完全取决于丹田中真气充实的程度,丹田越充实,上行的力量越&大,速度越快;反之则上行中止,甚或倒退。当上行至脑后“玉枕关”,屡屡欲上难通过时,可用内视头顶法,一般即可冲过玉枕关。本步是关键的一步。每曰练功&次数可适当增加至4—5次,每次需1小时左右。一般在一周之内,气流即可冲过“玉枕关”。这也是因人而异的,快者一下子就可通过,力量也很猛;其次者须数&次;慢者需数天;个别人可因特殊情况而久久难以通过。练本步过程中,可出现项背强急,头如紧箍等情况,是冲关通督之前兆,不可疑虑放松;通关后(尾闾、夹&脊、玉枕)自然轻松愉快。通关后呼气时热流直下丹田,吸气时热流沿脊而上过头顶至口腔,形成任督循环(即“小周天”)。至此境界,凡患有头晕、耳鸣、失眠&健忘、性欲低下、月经不调、心悸气短、精神恍惚等病证者,皆可明显改善,长期坚持可望康复。无病者亦可致身轻体捷,精力充沛。&&&&&&&&&&&&&&第五步:元神蓄力育生机&&&&&&&&&&&&&&任督循环形成后,一般仍意守下丹田,同时其他经脉也可相继开通。如头顶出现动力,可改守上丹田(脑中),可&以灵活掌握。练功时间仍每曰3次,每次一小时左右。此期间,会出现头皮奇痒,舌尖颤麻,全身如有电流乱窜,皮肤麻痒如有蚁爬,眉心、鼻梁紧张,环头拘紧等&反应,亦因人而异,不必害怕,也不要追求,约一月后各种动象渐会自然平息。此后各种慢性病皆可明显好转或痊愈。&&&&&&&&&&&&&&注意事项:&&&&&&&&&&&&&&1、练本法须在静室内,明暗强度适宜,空气流通清新,又不可直接当风。&&&&&&&&&&&&&&2、凡大饥、大饱、大怒、大惊等情志不宁时,不宜勉强练功,须待心情平静后再练。&&&&&&&&&&&&&&3、练功时间内应昼避开一切干扰。凡天气剧变、狂风暴雨、雷电交加之时,暂勿练功。若练功中有意外干扰(如突然声响、有人急叫或闯进练功室内等),则不必惊慌,须慢慢放松意念。临时收功后再慢慢起坐应付,待恢复平静后再补练。&&&&&&&&&&&&&&4、用本法者平时须注意清心寡欲,心平气和,劳逸适度,饮食清淡,忌食辛燥、腥、粘腻之物。&&&&&&&&&&&&&&5、用本法者,尚未通关之前,须戒绝房事,以免影响进程。通关后亦须有所节制,保持精力充沛。&&&&&&&&&&&&&&临床应用:&&&&&&&&&&&&&&本功法适用于各种慢性病症的治疗,经近年临床验证,取得一定疗效者有:慢性鼻炎、感冒、咽喉炎、支气管炎、&食管炎、胃炎、溃疡病、胃下垂、肝炎、肝硬化、胆结石、结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肠粘连、肾炎、阳痿、早泄、遗精、月经不调、性欲低下、神经衰弱,失眠、&健忘、癔病、焦虑、高血压、冠心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及某些恶性肿瘤(如肺癌)等。无病者亦可修练本法以养生保健。&&&&&&&二、真气运行法五步静功辅导&&&&&&&&&&&&&&真气运行法以功法简便易懂、收效卓著而为练功者所称颂,为气功爱好者、病患者所欢迎。学练真法,只要按照书&中的功法要领,认真锻炼,是很容易成功的。自学练功者开始练功时,一定要把书中的有关功法实践内容反复阅读学习,仔细琢磨体会,暂时不要把论述功理部分的&内容深加细究,以免给练功带来过多的思虑,带来杂念。开始只要老老实实,依“法”行事就是。为了给更多的真法练习者提供正确的辅导,经李少波老教授同意,&现将“五步功成”的有关重点要求公布如下:&&&&&&&&&&&&&&第一节&真法一步功辅导&&&&&&&&&&&&&&1、呼气注意心窝部:心窝部的位置,即心口部,也就是胸骨剑实(护心骨)下正中凹陷处,实际上就是胃的位置所在。这是一个部位,而不是指某一点。&&&&&&&&&&&&&&2、注意:就是意念想着,也就是意守。&&&&&&&&&&&&&&3、呼气:真法用鼻呼鼻吸的自然呼吸法。自然呼吸也就是不人为地控制呼吸节律,顺其自然。关键是在呼气时意念想到心窝这个地方,吸气就不管了,即不是呼气、吸气都一定要注意心窝部。&&&&&&&&&&&&&&4、练气功、练真法开始时往往杂念都较多,未能静下来,因此呼气时也就不那么容易守得住心窝部,不容易次次呼气都有注意及到心窝部。可以采用数息法来帮助,即每呼气一次,数一个数,从一数到十,回头再从一开始数。这样比较容易到心窝部去,这也是诱导入静的一个办法。&&&&&&&&&&&&&&5、强调注意呼气,有的人反而感到呼吸不自然&了,甚至感到憋气。这是因为他不仅是注意呼气,而且是有意识地延长呼气,不是该吸气就顺其自然地吸气。有意识地延长呼气或延长吸气,都可以造成憋气的感&觉,这也是应该提醒注意避免的。真正理解做到顺其自然呼吸了,就绝不会有憋气的现象。&&&&&&&&&&&&&&6、第一步功练成的标志是心窝部有温热感,或有饱满感,重压感,就可以转入练第二步功。有的胃病或体质虚寒型的人不容易得温热感,一步功可多练一段时间,但只要有饱满感或重压感,也是得气的征象,也可以转入第二步功法的锻炼。&&&&&&&&&&&&&&第二节&真法二步功辅导&&&&&&&&&&&&&&第二步是意息相随丹田趋,有以下几点应该掌握的:&&&&&&&&&&&&&&1、意息相随的意思:意指意念,息既指呼吸(还是指呼气),又指真息(也即真气的温热感),相依相随。&&&&&&&&&&&&&&2、丹田趋:就是呼气时意念心窝部的温热感一步一步向丹田下。因为真气在体内运行的规律是呼气时真气向下向外运行,吸气时真气向上向内运动的。这一步的目的就是将心窝部集聚的真气沿中线任脉下达丹田,以打通任脉。&&&&&&&&&&&&&&3、这一步功最常见的反应是肠鸣矢气,这是真气加强了肠道的功能,正气排驱肠道浊气的正常现象,应顺其自然,无须控制,到一定时候自然消失。在这一阶段有的肠炎患者大便泻出浓血秽物,不必惊慌,也不一定要服药治疗,肠道秽浊泄尽自然痊愈。&&&&&&&&&&&&&&4、腹部有过手术的患者,因为有疤痕,阻滞了&经络之气,真气不易下去,有时还会出现手术疤痕剌痛,这是真气疏通经络的反应,气趋丹田也许会慢一些。加强练功,多练一些时间就是了。有的人有气往上涌的&感觉,也是下焦气不畅,或是注意了吸气的缘故,应注意呼气,使气机往下去;三焦气机通畅了真气也就容易下沉丹田。&&&&&&&&&&&&&&第三节&真法三步功辅导&&&&&&&&&&&&&&经过第一二两步的练习,已经有了初步的实践体验。当第二步功练到每次呼气有气流直达丹田时,即进入第三步,可练习第三步功“调息凝神守丹田”了。&&&&&&&&&&&&&&第三步功是完成五步功法最重要的一步。一二两步功是为了培养真气,通达任脉,使上中二焦真气趋向丹田,并在&丹田聚集。第三步功是为下一步贯通督脉打下基础,如果丹田真气不足,通督是不可能的。所以古人把这一步功夫叫做“筑基”。由于培养丹田实力的重要,所以这&步功练的时间也需要比较长些。在进入第三步以后,往往会出现以下情况。&&&&&&&&&&&&&&1、在第二步功气入丹田时,丹田内尚未有明显&感觉,俟后几天中反而感觉不明显了。有人为此着急,不知是怎么一回事,或者认为功法练跑了。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第三步功重点是凝神(即意守丹田),把注&意呼气的意念放松了一些,所以气沉丹田的力量也就比较地小了:二是丹田的容积较大,有气则开无气则合,开始真气进入丹田时有冲动感觉,但少量真气不足以充&满丹田,因此便没有气感了,继续练功过几天丹田内充实起来,自然会有感觉,这是进步过程中一个必然的现象。&&&&&&&&&&&&&&2、随着功夫的进展,丹田真气不断充实,因此&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现象,当以“丹田温热”最为相宜。如发生大热,是“火候”太过,可放松呼气或不注意呼气,以减缓其热度;“丹田饱满”是真气充实的现象,&必须饱满到一定程度,方能向下(会阴)、向后(命门)等处活动,要任其自然,不可过早意领;“丹田开阖”,感到丹田内如有一物在运动,或感丹田内一开一阖&或左右,或上下,此种景象过去叫做“胎息”,这是真气在丹田中旺盛的表现,是很好的徵兆,由此就可以更好的意守丹田了;“丹田蕴珠”,丹田内如有鸡卵、有&如儿拳大小不等一个固态的东西,古人把这叫做“丹”,是真气高度凝聚的一种表现。这都是在通关前后经常遇到的一些内景,是非常可喜的徵兆,应当谨慎的保持&它的常在。但这些现象因人而异,也不可能每个人、每种现象都遇到:没有,也不可妄想追求。&&&&&&&&&&&&&&3、由于练三步功丹田真气充实饱满,因此全身&的生理变化也很多,如:有一股气流环腰一周,前经肚脐,后经命门,在不断地转动,这是带脉通了,对通关很有帮助。全身温热也是常有现象,此是热能提高,能&增强抵抗力;但有的人发热过高,感到心烦不适,可采用六字诀中“呵”字诀即平。有患胃下垂者,在第三步功中常感呼气时小腹向上挈引,这是由于胃体机能基本&恢复,有力提升,和丹田气足有上浮力的表现,是治愈胃下垂的基本因素,不必介意。有因丹田气流向大驮贿,属于一般情况,不必太在意;若气感下流力太过,丹&田气不易积存者,改用盘坐式可以纠正。有因欲向后转而久不得过者,可以提肛吸气导之;有因真气充足致性神经兴奋而遗精者,在这一阶段最易发生,应严加注&意,及时采用“吸(吸气)、抵(舌抵上腭)、摄(提肛)、闭(闭目)”采药四字诀方法防治。&&&&&&&&&&&&&&4、达到第四步顺利通督,必须依靠第三步功的&积累真气,所谓“积气冲关”。如果一旦走泄真气,通关就要推迟,因此要求练功者在筑基阶段睡前清心寡欲,睡眠姿势要侧卧卷足,即所谓“卧如弓”:衬裤要宽&舒,避免磨擦;被要轻勿过暖,避免仰面睡式,如有性冲动即起勿睡。能关不过旬曰,这短短的几天,又是这样重要阶段,应是能够坚持和必须坚持的。如素患遗精&的人更要注意以上要求,并应考虑平时多在什么时间遗精,即在那个时间起来练功,以改正其习惯。很多人都依此法治愈。素有患肠炎,在三步中出现大便脓血者,&有患妇科病而排秽物者,此为真气作用于丹田周围脏器,发生良好的生理变化,推陈出新,因此不采用他法治疗也能自愈。要以丹田气足、全身经络触动现象逐渐增&多,各处有不定点的跳动,及痒、麻或出皮疹,此为真气驱逐邪气的表现,不作治疗,邪尽也自愈。三步功后各种触动现象越来越多,详于第四步功辅导。&&&&&&&&&&&&&&第四节&真法四步功辅导&&&&&&&&&&&&&&第四步功是在第三步丹田真气充实到一定程度,通过会阴,绕过尾闾而开始的,但也有未经会阴即到命门,以后才有会阴气动的感觉,因人而异,不必强求一致。在四步功中,由于生理变化很多。兹将易出现的问题分述指导如下:&&&&&&&&&&&&&&1、呼气太重,容易使丹田发生高热,如觉有发&烫的情况,减轻呼气程度,或放弃呼气的注意,自然纠正;一般温热感是好的,有人呼气太过,或由性生活不禁导致前阴反应强烈产生恐惧心理,认为前阴漏气;越&紧张,越注意,反应就更强烈,以致终曰忧心忡忡,导致中气下陷,头昏眼花,四肢无力,调治之法是少注意呼气,或不注意呼气,在自然吸气时微微提肛,慢慢调&治一个阶段,待真气绕过尾闾,沿督脉上行就好了,会阴处称为下鹊桥,有三歧:一路去前阴,一路去肛门,一路去尾闾。三叉路口,容易迷失方向,初学者宜加注&意。&&&&&&&&&&&&&&2、有人急于通关,未等丹田真气充足,即行意识导引,这样会使丹田真气不足,而导引的一部分真气无力上行,停在一个地方不上不下,时觉胀滞不适,纠正之法是固守丹田,继续培养真气,待真气充足后,自行冲关,千万不要再导引,“通督勿忘勿助”,就是这个意思。&&&&&&&&&&&&&&3、第四步是全部功法中最艰难的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古人喻为“脱胎换骨”。由于生理变化特别明显并有一些不适的感受,练功者不知所措,精神紧张而发生动摇,求人救治,这都是不须要的(书中已有&说明)。如真气通过命门时,凡有腰痛病史的人,必有不适感觉。这些都是正邪相争,纠正病情的表现,翟绘气通过之后自愈,不必找人纠偏,或邀诊治。此时只有&加紧练功,比平时次数增多,时间延长,待通关后全部缓解,切勿松懈自误。&&&&&&&&&&&&&&&&&&&&&第五节&真法五步功辅导&&&&&&&&&&&&&&通督之后,即进入第五步,这在周天功中算是已经达到目的往往有人问,通关后如何练法?真气运行法有进一步提高的内容和阶段,这里概要地提出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作为继续锻炼的要求:&&&&&&&&&&&&&&1、真气运行法在沟通任督过程中,一步有一步&的功法,及通关后,只要按照练功形成的条件,经常加功练习就成了。书中有“持之以恒,循乎自然”的要求,功夫越深,效果越好。通关只是完成了基础阶段,以&后坚持锻炼,才能出好效果。特别是练功治病者,通关前即能改善体质,提高身体素质,一些轻浅的功能性疾病也能治愈,严重、顽固的器质性疾病就需要累以时&曰,不断旺盛真气,积气驱病。不能以为通关了,就大功告成,百病皆愈。但只要坚持炼下去,各种病疾都有会慢慢地好起来。&&&&&&&&&&&&&&2、通关后体内还会有很多气攻病灶的反应,练&功者就不知怎么办好。如初通关时气在头上乱窜,前额有重胀感,可以不去理它。只守住上丹田,使力量集中在百会(泥丸宫,此处为百脉之会),则百脉扳依,其&它乱行乱窜的现象就减少了,不过需要较长的时间。长守此窍还可以开发智慧,使人聪明。如果通关后反而感到真气不足或胃消化功能不如以前好,那么可以意守中&丹田,再培补中气,则下丹田真气也就更加旺盛起来。下丹田是长期意守之处,什么时候守这一部位都是对的。&&&&&&&&&&&&&&3、以静为务,功夫越深,入静越好,只有能够&深度入静,体内生理功能就恢复越好,这是静极生动的自然规律,过去叫做“道”,古人把这种功夫叫做修道。静字贯彻着修道的始终,开始都是不能入静,故必须&有方法,渐进入门,慢慢达到入静。所以五步功以后就再不要求用这个方法,那种方法,实际上追求方法,反而成为杂念了。入静深了能体会到三田成一体,继而无&物无我进入虚无境界,还有什么方法可追求呢?当然真法的高级境界也是分层次、分阶段一步一步达到的,这些就属于真法提高班的内容,可以在以后深造、提高。&&&&&&&&&&&&&&&如果有的朋友觉得上文的“真气运行法”步骤过于繁琐,可直接采取无为法(修持无为法就是补充元气的最好方法)。从前面文章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元神主宰先天生&命,识神主宰后天生命;元神好静,为隐性,识神好动,为显性;元神功用无穷,识神弱小无力。平时我们的身体是由识神控制的,所以有病很难达到自愈的效果。&这样说来我们的目的就很明显了,唤醒元神!我们可以根据元神的特点来激发。元神好静,这就可以通过静坐来唤醒他,静坐过程中以大脑一片空白为标准。只要能&唤醒元神我们的就能快速拥有健康的体魄,因为在唤醒的过程中元气能够自动补充,就可以与自然界的暗物质能量得到共振效应。但是有句俗话说的好“心猿意&马”,对于常人刚开始闭目静坐,思维难以控制。会像放电影一样,一会冒出个这想法,一会冒出个那想法,我们得通过一定的手段将思维控制住。具体操作方法如&下:&&&&&&&闭目默念“空、静、虚、无”,一呼一吸默念一个字“空”,吸气时什么也不要想,呼气时默念空,一直默念到呼完气。以此类推一个字一个字默念,目的在于一念&代万念,呼吸基本要求深、细、长、匀、缓,遵守“松、静、自然”的原则:全身放松;入静,无物无我;顺其自然、自然而然。刚开始静坐时,难免会杂念丛生,&胡思乱想,但是不要因此而灰心丧气,我们刚开始如果能做到一分钟内保持大脑空白十秒钟就有成就,好事多磨,欲速而不达,慢慢来经过一段时间的修持,我们会&发现思维原来可以这样控制。&&&&&&&大概这样修持15天左右(不能一概而论,根据自己控制思维的程度来决定),坐下来后刚开始默念“空、静、虚、无”,过一会就什么也不要想了,记住默念是为&了大脑空白采取的方法,不是我们最终追求的目标,这个度,这有自己能把握。尽量进入到恍恍惚惚、混混沌沌、忘我无我的空空状态,大脑一片空白。没有空白的&要渐渐空白下来,能够很快让大脑空白下来就是功夫。为什么我们要求平时心平气和?要你多做好事善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培养这种良好的心态,这种瞬间空&白无杂念的功夫。只有做到松静自然,大脑空白了,杂念不生了,连呼吸也缓慢下来,入静越深,越深越静。静极则动,是内动不是外动,是真气发动,全身气机发&动,动则通,通则空,空则灵,灵则明。明心见性了,就是唤醒元神了!这个方法要求的重点是,不可意念,老子道德经的“无为而无不为”就能用来说明这个问&题,只有进入到无为状态,才能无不为。我们用这一句话来联系到身体,说白了,只有大脑完全空白下来,我们才可去意念,意念什么?当然是我们的身体,比如腿&关节风湿痛,我们就要意守腿关节(闭眼想象自己看着关节),意念经气(也可意念来自大自然的暗物质能量信息,可将物质能量想象成金光色)源源不断的进入到&关节处(前提是必须先将大脑空白,在此我反复强调),长此以往,要不了多长时间,关节处的风湿痛,就会减轻或消失,平时在自己的内心处要这样想,我的关节&痛确实轻了,最好平时将这个病,从心里头忘掉!这就是悟性。其它疾病以此类推。最终的效果和我们的真诚、悟性、德性有直接关系,关于怎样做好这三点,博客&中的文章有专门论述。&&&&&&&这里我给大家讲个真实的故事来启发大家的悟性。古时有一位猎人在森林里,看到一只老虎后便拔箭奋力射去,果然射中。走到跟前一看,原来是块酷似老虎的石&头,可那只支箭穿透石中拔不出来了。猎人见此惊讶万分,以为自己成了神箭手,便将剩余的箭一支一支使尽吃奶的力气向石头射去,结果一支也没有射中。什么原&因?关键是真信和假信的区别。真信,真心相信,发自内心的深信,心气合一,力量无比,心能的力量是无限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至诚通天。古人所讲绝非虚&妄,诚信就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精神力量。&&&&&&&前段看过个报道和这个故事的内涵很相似。一个婴儿爬在阳台上,马上就会掉下来,与此同时婴孩的妈妈在楼下看了此景,就在婴儿掉下的瞬间,妈妈飞快的跑过去&抱住了自己的孩子,那个速度是相当惊人的,旁边有很多人为证。当记者用摄像头对准她,让她站在相同的位置用最快的速度跑过去,怎么也不能以原来的时间,原&来的速度跑过去了,这也是真信和假信的区别。我们从中要得到悟性,你要相信,奇迹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要相信的病会完全调理好,平时不要很想自己的病,最好&将病忘掉,忘的越彻底越好。这就有了个良好的开始。&&&&&&&我们在治疗的病例中有这样一部分人,整天想着这儿不舒服,那儿不得劲,时间久了就真的生病了,多家医院治疗没有效果,成为患者心理上的沉重负担。我们在治&疗过程中,建议患者:最好将病忘掉,从心里彻底忘掉!天天想自己的病就等于给病加能量,病也就会一天一天加重。如果你不想了,就等于不加反能量了。如果忘&不掉疾病、天天想病,等于天天将能量信息变为反能量加到疾病上,会加重疾病!因为自然能量是一种无形的纯粹能量,它会通过你的思想情绪变化成与你的思想情&绪相对应的能量。就是说你的心,光明正大,自然能量就自然变成光明正大的能量,如果这个人的心狭隘自私、卑鄙阴暗,那么自然能量就随着人的心变化成自私卑&鄙阴暗的反能量,不仅毒害自己,也毒害他人。日本脑科学家研究证明,人在发怒时所发出的意识能量通过水后,结果就变成了仅次于毒蛇的毒汁,能将三只小白鼠&杀死!反之,如果这个人将它变成爱心能量,就能救三个病人。所以说爱心诚心的力量是巨大的!平心静心的力量也是不可思议的。经常静坐、心平气和的人,讲话&时会发出一种良性和谐能量,让人感到舒服。&&&&&&&&&&&&&&下面我们再说说德性,平时要心平气和,与人为善,多做善事、好事。这能帮助你树立一个良好的心态,对调理疾病很有帮助,多做好事、善事与疾病有什么关系&呢?这是劝人为善的说教吗?不是,这其中有很深的道理,从治病的角度讲是为了调整心态,做了好事善事,心态平和,利于放松入静。&&&&&&&从人体生命角度讲,自然宇宙的特性是“真善美”,人体是宇宙的全息缩影,是个小宇宙,其特性也是“真善美”,部分患者违背了宇宙特性,造成身心失调,乃至&百病丛生。做善事、好事就是平衡自身小宇宙,要抛开利欲熏心,狂妄自大,奸诈狡猾,言而无信,小肚鸡肠,不背后议论别人说三道四,挑拨是非。平时从心灵深&处忏悔自己以前的过错,忏悔就是释放不良信息的一种不错方法。&&&&&&&关于坐姿,我们大可采取我们认为舒服的姿势,怎么舒服怎么来,练30分钟到2个小时左右了,想睡就睡(但不可一练就想睡),刚开始可练习坐着睡觉。到后&期,练一段后,就可躺着睡觉了,其实躺着也能练(刚开始不可躺着练,那样比较容易完全睡着),只要保持大脑空白就行。
养生语录&&&&&&&&&&&&&&医不三世,不服其药。&&&&&&&释义:当今医药界,有几个药品、方法是经过3世,可怜患者都成了试验品。一旦发现了副作用,一句对不起,就完事大吉了。可悲!可悲!&&&&&&&养生以不伤为本。&&&&&&&释义:万事不可过,过则伤,运动、饮食、睡眠等无不如此。&&&&&&&大凡快意处,即是受病处。老年人随时预防,当于快意处发猛省。&&&&&&&释义:妙言!!凡人有几个能有此觉悟之心。真能悟到此处,养生何难。&&&&&&&爽口物多终作疾。&&&&&&&已饥方食,未饱先止。&&&&&&&养静为摄生首务。&&&&&&&养生之方,首先节欲。&&&&&&&若学多情寻往事,人间何处不伤人。&&&&&&&不是闲人闲不得,闲人不是等闲人。&&&&&&&人不得夜食。&&&&&&&百味未成熟勿食,五味太多勿食,腐败闭气之物勿食。&&&&&&&吃饭先喝汤,不用请药方。&&&&&&&戒晚食为养生善术。&&&&&&&饱生众疾。&&&&&&&夜饱损一日之寿。&&&&&&&俭于饮食,可以养脾胃;俭于嗜欲,可以聚精神。&&&&&&&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不语,寝不言。&&&&&&&食能以时,身必无灾。&&&&&&&怒后不可便食,食后不可便怒。&&&&&&&慎言语,节饮食。&&&&&&&心不求睡者,不得睡;心求睡者,亦不得睡;唯忘睡者,睡斯美矣。&&&&&&&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冬月宜温足冻脑。&&&&&&&冬不欲极温,夏不欲极凉。&&&&&&&冬寒尤可近火,火在表;夏热必戒纳凉,凉入里也。&&&&&&&饥而食,渴而饮;昼而兴,夜而寝。无浪喜,无浪忧;病而卧,死而休。&&&&&&&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多食则气滞,多睡则神昏。&&&&&&&先睡心,后睡眼。&&&&&&&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食取称意,衣取适体,即是养生之妙药。&&&&&&&养生求安乐,亦无深远难知之事,不过寝食之间尔。&&&&&&&养生者,不过慎起居饮食,节声色而已。节在未病之前,而服药在已病之后。&&&&&&&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善养生者,慎起居,节饮食,导引关节,吐故纳新。&&&&&&&自知气发每因情,情在何由气得平。&&&&&&&声色者败德之具,思虑者残生之本。&&&&&&&忧悲多恚,病乃成积;好憎繁多,祸乃相随。&&&&&&&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制怒者当涵养于未怒之先。&&&&&&&厚于味者薄于德,沉于乐者反于忧。&&&&&&&虽然外固三要,尤要内遣三害。三害者,邪念、烦恼、嗔恚也。。&&&&&&&独抱浓愁无好梦。&&&&&&&哀乐失时,殃咎必至。&&&&&&&真人本是凡人做,悟者何难?名利如山,隔断神仙路往还。&&&&&&&恩爱牵缠不自由,名利萦绊几时休?放宽些子留余地,免致中年早白头。&&&&&&&酒是烧身硝焰,气是无烟火药。&&&&&&&欲求长生先戒性。&&&&&&&大贵之生常速尽。&&&&&&&天下有极惨极烈、至大至深之祸,动辄丧身殒命,而人乐于从事,以身殉之,虽死而不悔者,其唯淫欲乎!&&&&&&&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日月欲明,浮云盖之;河水欲清,沙石秽之;人性欲平,嗜欲害之。&&&&&&&见素抱朴,少思寡欲。&&&&&&&劝君少干名,名是锢身锁;劝君少求利,利是焚身火。&&&&&&&未得则羡,已得则厌;厌而求新,则为恶无不至矣。&&&&&&&节嗜欲者,治身之本。&&&&&&&名高折人寿,思苦减天年。&&&&&&&利关不破,得失惊之;名关不破,毁誉动之。&&&&&&&穷奢极欲,算来何益精神。&&&&&&&佳肴与美酒,都是腐肠膏;艳声与丽色,真是伐命刀。&&&&&&&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养心莫善于寡欲。&&&&&&&养生之方,首先节欲。&&&&&&&养生难在去欲。&&&&&&&怒是猛虎,欲是深渊。&&&&&&&破爪伤肤,坏梳摘发,色为之变;聚珍痤身,列艳靡骨,心为之安。&&&&&&&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息意去欲,归于无为。&&&&&&&虚名浮利浓于酒,醉得人心死不醒。&&&&&&&患生于多欲,害生于未备。&&&&&&&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祸患生于邪心,邪心诱于可欲。&&&&&&&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殉物,危若冰谷。&&&&&&&富贵何欣欣,贫贱何戚戚,一为利所驱,至死不得息。&&&&&&&嗜欲正浓时,能斩断;怒气正盛时,能按捺;此皆学问得力处。&&&&&&&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心劳而气废,疾以之生矣。&&&&&&&心乱则神烦,神烦则欲盛,欲盛则疾且死矣。&&&&&&&饥忌浴,谓之腹虚不可令耗气耳。&&&&&&&百病从脚起。&&&&&&&百病生于气。&&&&&&&百病积聚,皆起于虚。&&&&&&&忌汗当风、卧当风、洗浴当风、睡当风。&&&&&&&忍尿不便,膝冷成痹。&&&&&&&明治病之术者,杜未生之疾。&&&&&&&病加于小愈。&&&&&&&病多知药性。&&&&&&&常有小疾则慎疾,常亲小劳则身健。&&&&&&&一心疗万病,不假药方多。&&&&&&&七情之病也,看花解闷,听曲消愁,在胜于服药者矣。&&&&&&&人参补气,羊肉补形。&&&&&&&三分治病,七分调养。&&&&&&&万般补养皆虚伪,唯有操心是??妗?&&&&&&&上药养命,中药养性。&&&&&&&无病赛过活神仙。&&&&&&&天道自然,人道自己。&&&&&&&不是暮年能耐病,道人心地本来宽。&&&&&&&不须忧老病,&心是自医王。&&&&&&&&心安病自除。&&&&&&&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有愁皆苦海,无病即神仙。&&&&&&&寻气如寻病,消愁便消灾。&&&&&&&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吾身本无患,卫养在得宜。一毫不加慎,百病所由滋。&&&&&&&身作医王心是药,不劳和扁到门前。&&&&&&&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养生当用食补,治病当用药攻。&&&&&&&养老之要,耳无妄听,口无妄言,身无妄动,心无妄念。此皆有益于老人也。&&&&&&&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病无良药,自解自乐。&&&&&&&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病养精神胜服药,贫知节俭胜营生。&&&&&&&调药性易,调己性难。&&&&&&&一笑解衰容&。&&&&&&&&人生要适情,无荣何来辱。&&&&&&&人生能知足,烦恼即时除。&&&&&&&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不以奢为乐,不以廉为悲。&&&&&&&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乐天知命故不忧。&&&&&&&耳目宽则天地窄,事务短则日月长。&&&&&&&收得放心,戒得忿怒,薄得世味,远得嗜欲,这个中间养了多少精神。&&&&&&&会做快活人,凡事莫生事;会做快活人,省事莫惹事。&&&&&&&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也。&&&&&&&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我若未忘世,虽闲心亦忙;世若未忘我,虽退身难藏。&&&&&&&身适忘四肢,心适忘是非;既适又忘适,不知我是谁。&&&&&&&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珍贵)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君子贵知足,知足万虑轻。&&&&&&&若无知足心,贪求何日了。&&&&&&&和心在于行适。&&&&&&&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始知年与貌,衰盛随忧乐。&&&&&&&省功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心。&&&&&&&眉上几分愁,且去观棋酌酒;心中多少乐,只来浇花种竹。&&&&&&&脱尽名利缰锁,世界原来大。&&&&&&&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人生之为体,易伤难养。&&&&&&&人有福则富贵至,富贵至则衣食美,衣食美则骄心生,骄心生则行邪僻,行邪僻则身夭死。&&&&&&&万人操弓,共射其一招,招无不中;万物彰彰,以害一生,生无不伤。&&&&&&&口中言少,心头事少,肚里食少,自然睡少。依此四少,神仙可了。&&&&&&&无事如有事提防,才可弭意外之变;有事如无镇定,方可消局中之危。&&&&&&&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以财为草,以身为宝。&&&&&&&只有一身宜爱护,少教冰炭通心神。&&&&&&&外护其身,如惜千霄茂树,勿纵一斧之刃伤焉;内护其行,如惜渡海之浮囊,勿容一针之锋破焉。&&&&&&&&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次之,迫生为下(在压迫下生最下等&)-吕氏春秋-贵生。&&&&&&&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行端直则无祸害,无祸害则尽天年。&&&&&&&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保生者寡欲,保身者避名。&&&&&&&养生以不伤为本。&&&&&&&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能保身养性者,常须善言不离口,良药莫离手。&&&&&&&祸不入慎家之门。&&&&&&&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心有千载忧,身无一日闲。&&&&&&&圣人除心不除境,凡人除境不除心。&&&&&&&但能虚心绝虑,保气养精,不为外境爱欲所牵,恬淡以养神、气,即长生之道毕矣。&&&&&&&&治心无他术,要使百念空。&&&&&&&性海澄渟平少浪,心田洒扫净无尘。&&&&&&&性躁暴者,一身之剧贼。&&&&&&&欲多则心散。&&&&&&&一日之忌,暮无饱食;一月之忌,暮无大醉;一岁之忌,暮须远内;终身之忌,暮常护气。&&&&&&&大乎大笑,耗人元气。&&&&&&&久言笑,则脏腑伤。&&&&&&&言谈有节,可以延年。&&&&&&&固守虚无,以养神气。&&&&&&&养生之道,必爱气存神。&&&&&&&爱气如守关。&&&&&&&语言宜常简默。&&&&&&&常默元气不伤,少思慧烛内光,不怒百神和畅,不恼地心清凉。&&&&&&&善养鱼者治其水,善养人者治其气。&&&&&&&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则三者伤矣。&&&&&&&练形还精,练精还气,练气还神。&&&&&&&俭于视,可以养神;俭于言,可以养气。&&&&&&&精神内伤,身必败亡。&&&&&&&人生何适不艰难,赖有胸中万斛宽。&&&&&&&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不诱于誉,不恐于诽。&&&&&&&只因忘宠辱,至此不伤神。&&&&&&&外物得亦不喜,失亦不忧,则心定矣。&&&&&&&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真人之心,如珠在渊;众人之心,如泡在水。&&&&&&&家无仓廪储,心有宇宙春。&&&&&&&谁能养气塞天地,吐出自能成虹霓。&&&&&&&得而不喜,失而不忧。&&&&&&&得意淡然,失意泰然。&&&&&&&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者,唯同乎天和者为然。&&&&&&&毁誉善恶不入于心,其名曰虚。心虚则安。&&&&&&&阴阳好合,接御有度,可以延年。&&&&&&&淫声美色,破骨之斧锯也。&&&&&&&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一段光明君记取,要知无念是真归。&&&&&&&五情不思,五味不贪,不欲不染,六根清净,方寸澄清澈,便是真丹。&&&&&&&生我者道也,灭我者情也。&&&&&&&多言则背道,多欲则伤生。&&&&&&&我闻浮图教,中有解脱门&;置心为止水,视身为浮云。&&&&&&&&忧喜心忘便是禅。&&&&&&&要做长命人,莫做短命事。&&&&&&&发宜多栉,齿宜多叩,液宜常咽,气宜清炼,手宜在面。&&&&&&&&食气者常有少容。&&&&&&&人生而静,天之性也。&&&&&&&天主正,地主平,人主安静。&&&&&&&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心不装外物)&&&&&&&不淫于至乐,不安于至静,能栖神静乐之间,谓之守中。&&&&&&&不耻贫贱,不贪富贵,不嗜声色,不耽名利,不惧患难,不怍黜辱,外无所求,内无所惑。&&&&&&&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有事无事,常若无心;处静处喧,其志唯一。&&&&&&&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闭目养神,调息养气。&&&&&&&人生难得老来闲。&&&&&&&不以欲伤生(生命),不以利累形(身体)。
这个不是真的吧??&&&&&&&到50.60开始后面200年看着自己的子孙一个个走也不是什么好过的日子
中医文化与养生之道&&&&&&&&&&&&&&&&&&&&&&(&樊正伦,我国著名中医学家。有近40年的中医临床经验,几十年来遍访我国当代名医,颇得真传,并博览中医典籍,广泛萃取近代名医之道术。&&&&&&&&&&&日前,樊医生应邀在文新报业集团大楼作了精彩的医学演讲,他提出了中医养生的四个要义--顺四时、节饮食,调情志、慎医药,是对中医文化及其养生之道的深刻总结,既博大精深,又通俗易行。本版择其精要陆续刊登,以飨读者。)&&&&&&&&&&&&&&&&&&中医为什么能治病?&&&&&&&&&&&&&&&&&&中医学是一门祖国传统医学。&&&&&&&&&&&&&&&&&&古罗马、古印度、古埃及都有过灿烂的文化,但是五千年来,到现在为止,唯一没有断层的文化是中华文化。一个民族的衰落不外乎两大原因:一是战争,二是瘟疫。中国的战争没有少打,从黄帝战蚩尤开始打过无数次,瘟疫也经历过无数次,是谁保护了中华民族的健康?在1840年西方的文化进入中国以前,这个保护人民健康的任务是由中医学来完成的。古人说,&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形象地说明了我们祖先在和疾病斗争的过程中付出了多少代价。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比拟的。&&&&&&&&&&&&&&&&&&阴阳平衡少得病&&&&&&&&&&&&&&&&&&由于1840年以后西方医学的逐步进入,使得中医学的很多理念都淡薄了。比如我们现在得了病,大家都到医院去。到医院去,不管是急性病或者是危重病,首先想到的是去医院请西医抢救或者是治疗,认为这种治疗可以迅速见效。到了西医医院,如果你是外感病,那么它的一切检查都仅仅围绕着要找到致病因子是细菌?病毒?用现在最时髦的话就是,得找到萨达姆在哪?拉登在哪?然后呢,用一种药物或手段把它控制了,疾病就好了。这样做是西方医学在它的发展进程中采取的主要手段。&&&&&&&&&&&&&&&&&&我们的身体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各个部位里恐怕什么细菌病毒都有。因为你呼吸的是自然的空气,喝的是自然的水,吃的是自然的饭。大自然给人生命的权利,给细菌病毒同样的生存权利。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那么为什么你没得病呢?因为你可以和这些细菌病毒和平共处。你什么时候得了病,不仅仅是细菌病毒多少的问题,很重要的一个病因是你自身的状态是不是给致病因子生存发展的条件。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按中医的理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腠,其气必虚&,就是说在正常的状态下,你如果处在阴平阳秘的状态,就是阴阳处在一个很平衡的状态,即使遇见了大风大雨异常的气候变化,你也不会得病。如果你外受风、寒、暑、湿、燥、火,内受喜、怒、忧、思、悲、恐、惊,让你自身的正常状态被打破,你赋予了致病因子生存发展的条件了,它就从10个变成100个,100个变成1000个。当它达到一定数量时,它就危害你了。你自身又没办法抵抗它,你就病了。按西医的做法,你要想杀死它吗?它就千方百计地变异,它不想死,它的变异的速度远远比我们研制药的速度快得多。大家都知道,从研制出抗生素以后,已经有7000多种抗生素了,可是在临床用的只有几十种上百种,大量研究的抗生素都因它在临床无效被淘汰了。&&&&&&&&&&&&&&&&&&以药的偏性纠正人体偏性&&&&&&&&&&&&&&&&&&那么,中医对这些病是怎么看待的呢?我觉得这是一个中医的理念问题。中医在治疗这些病的时候,常用的方子包括张仲景《伤寒论》的方子、《金匮要略》的方子,学中医的都知道,是两千年以前的方子。为什么两千年以前的方子到现在还有效呢?因为中医治的是人不是病,中医在治疗的过程中,是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不要相信现在广告天天讲中医抗病毒。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幼稚的想法。如果哪一味药真正能杀死这个病毒的话西方医学早就研究了,用不着把那个药汤煮那么多让人去喝。中医其实是用药食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用以改变这种致病因子在你这儿赖以生存的条件,这是中医对治病的理解,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两千年来用的麻杏石甘汤治疗肺炎现在依然有效。&&&&&&&&&&&&&&&&&&我和很多西医同道也探讨过&西医科学还是中医科学&的问题。我说,它们是不同层次上的科学。西医说,你那麻杏石甘熬完了什么细菌病毒都杀不死。我说,中医的奥妙就在这儿,它在杯子里谁都杀不死,喝进去它就可以治好这个病。为什么?因为它用的是药性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改善了人体的内环境,让你被破坏的环境得到修复,让致病因子在这儿赖以生存的条件被破坏掉。这样看待中医,我们就看到中医的科学性了。&&&&&&&中医治病就是把正常细胞被破坏的生存环境修复好,或者是把病毒大量繁殖赖以生存的环境破坏掉。这其实是一回事。&&&&&&&&&&&中药改善内环境&&&&&&&&&&&&&&&&&&我在北京的时候曾治过一个外国人,她是挪威的一位女士,34岁。她问我:&中医能不能治卵巢囊肿?我左侧有个卵巢囊肿,我希望用中医治疗。&我说,从理论上讲它能长出来就能够消下去,为什么?我说一块木头它可以长蘑菇,若是一块钢板它就不会长蘑菇。她说,西医认为没法解决,必须切掉。我说,那您就自己选择吧。于是她就回瑞典,做了手术。半年以后,又来找我了。她说,不行,我这边切掉了,那边又长了,我才34岁,我还想要孩子。我不想把另一边切掉。我希望中医试一试。前后吃了三个月我开的中药,她在德国检查完后回来告诉我说,这边的卵巢囊肿没有了。她说,中医实在太神奇了,中医没有动刀子,也没有用手术,怎么就会消失了?我就跟她说:如果是一个木头长了蘑菇,你采取切除的办法是不是办法呢?是办法,但如果你仅仅把蘑菇摘掉了,只要仍然是木头,我想那木头还会接着长,一直长到多会儿蘑菇不再是蘑菇了,木头不再是木头了,就算是结束了。我说,你如果把一个长了蘑菇的木头放到伊拉克的沙漠里,它还长不长?中医没有通过手术的办法摘除这个蘑菇,但是,我让你吃的这三个月的中药在改善着你的内环境,把你能够长蘑菇的这个内环境给改变了,所以它就自然地由大到小,由小变没。这就说明中医的治疗是用药性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的。&&&&&&&&&&&&&&&&&&为什么会发生SARS?&&&&&&&&&&&&&&&&&&在讲中医文化和中医养生之前,我以上讲的这些就是让大家了解一下,中医是怎样治病的,中医为什么能治病?2003年发生SARS的时候,为什么北京那么恐慌?道理很简单,因为SARS病毒性质没有确定,在现代医学没有确定它的性质之前,找不出杀死它的武器。常规武器无效,又找不出新的武器。轻者是伤,重者是死。不知道谁能得,谁不能得;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爆发,尤其可怕的是大量的医务人员都倒在一线上,那老百姓能不慌吗?&&&&&&&&&&&&&&&&&&中药能抗病毒吗?&&&&&&&&&&&&&&&&&&可能上海的同志不清楚北京如何经历了谈SARS色变的时代。那一个月里家家喝中药,从老到小全民服中药。双花,连翘都能卖到比人参还贵,而且是单位大量地发。为什么要吃中药呢?说中药抗病毒。西医解决不了的时候呢,就起用我们的中医药,所以中药就没完没了地熬。当时我在北京接到了不少电话,为什么?因为那时候,只要发烧了都不敢上医院,只要上了医院都会被圈起来,谁都怕圈起来。所以呢,我家里求诊电话就特别多。很多患者问我:&为什么我吃完了中药以后天天拉稀?&我说,不要听说西医不能杀死病毒,中药煮完了就能杀死病毒,我说你把那么多草根树皮煮一块儿,你都不知道干嘛。这些中药大量使用了什么黄连、大黄、金荞麦呀这一类清热解毒药,恨不得把中医的所有清热解毒药都放进去,那吃完了能不拉稀吗?&&&&&&&&&&&&&&&&&&当这个病到来的时候,西医说由于免疫功能差,于是西医就开始用胸腺肽、胎盘球蛋白,而我们中医呢?也跟着走。我看到一个方子,黄芪用了240克预防,为什么?说是因为你提高了免疫功能,黄芪是入肺经的,你的肺气旺盛了就不会得SARS了。结果很多人吃完嘴上起泡了,流鼻血了。这些问题说明我们中医的脑子里也是糊涂的。闹SARS的时候,如果是身体弱容易得呢,大部分应该是老人和小孩,而事实上染上SARS的80%全是青壮年,小孩和老人的发病率很低。这就说明了这个疾病不是因为身体虚了才会得,相反是一种实证。你再没完没了地补,它的发病率就更高了。&&&&&&&&&&&&&&&&&&SARS当然不是外星人向地球发起的细菌战,但我个人认为,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SARS的致病因子,不管你研究明白没研究明白,都和人类存在的时间差不多。在人类认识细菌和病毒以来的一百多年间,没有大面积爆发过,所以大家觉得SARS是一种新病。其实,我们可以看看古代我们的祖先是怎样对抗瘟疫的。不知道它是谁,可又能把它治好,这是为什么?在这儿,我想借用一句佛家说的话&因缘相和则为果&,引起致病的因子是客观存在的,得了病结果也是实在的,中间一定有一个条件,如果这个条件不具备的话,因就不会变果。&&&&&&&&&&&&&&&&&&SARS小环境:寒湿热共存&&&&&&&&&&&&&&&&&&2003年的SARS逼着我作为一个中医医生得研究研究中医对SARS应该怎么办?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重新读了《黄帝内经》,我认为这种流行疾病不是个体的疾病,那一定是自然界给了它一个环境和条件,这个环境和条件是这个致病因子发生发展流行的重要原因。那么看看北京2003年3月到5月是什么条件?&&&&&&&&&&&&&&&&&&北京是一个多风的城市,每年春天都刮大风,但是很奇怪2003年3月到5月北京几乎没有风,一次沙尘暴都没刮过。按照中医学的运气学理论,SARS的那段时间北京的气候条件是寒湿热这三者共存,这种寒湿热三者共存的气候条件是很少出现的。而北京当时的特殊气候条件和早些时候广东2002年12月到2003年2月的气候发病条件是一模一样的。因为它们两个是在不同的时间中出现了同样的一种气候条件,所以广东发完病,北京接着发病。我们还知道这样的事实:北京的气候,只要流感来了,出租车司机的感染率是很高的,因为他的防护条件最差,什么样的人群都要接触。可是2003年SARS的时候,北京出租车司机的感染率是零。为什么?2003年3月到5月北京气温不低,这时候出租车司机不会开空调,窗子24小时开着。大家都知道,风是最好的去湿剂,由于风改变了局部的环境,流感的时候,那种致病因子是愿意在风热和风寒的环境中流动的,而SARS不是。它需要湿,湿是重浊的,而风来了以后这湿就去掉了,去掉了这么一个重要的因子,我们的出租车司机2003年就躲过了这一劫。回头看看我们的医院呢?天天怕不干净,你什么时间进去护士都在拖地板,那个地板全是潮湿的。寒湿热三个条件全部存在,那好,你有这个条件存在,无论你怎样防范,病毒还是大量地繁殖起来。&&&&&&&&&&&&&&&&&&SARS流行时,我没戴口罩,不是我不怕死,是因为寒湿热是它生存的三个重要条件,如果戴了口罩反而构成了一个湿的小环境。我没有停诊,每天早上出去的时候两粒银翘解毒散化成水配上一颗藿香正气软胶囊服下,我就走了。我的女儿上学也如此。如果我的体内也是风寒湿共存,那我就是易感者。反之,如果能寒者散之,湿者清之,热者退之。我这儿没有一个内环境,我就不是易感者。为什么要选用银翘解毒散加藿香正气软胶囊呢?学中医的同志都知道,银翘散是中医治瘟病的重要方剂,它里面的双花、连翘、淡竹叶清热;荆芥、薄荷辛散寒,再加上藿香正气中的藿香、苍术、半夏化湿。寒湿热是病毒在外面生存的条件,我控制不了,但是我可以让自己内环境里面不要有寒湿热。我还思考一个问题:中医之所以选用这两种药,因为SARS主要病变部位在肺胃两经。中医说:&治上焦如雨,非轻莫举。&不要用什么大黄、黄连这类苦寒药法泻下,你只用清轻之剂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当时很多人问我,这个SARS什么时候过去?这天天不敢出门上街,出门就得戴口罩,这日子太难过了。根据中医五运六气学说的理论,根据寒湿热三者共存的现象,我认为它不会永久下去,我当时就告诉他们,过了5月23日可能就会好了。为什么?不是我能掐会算,《黄帝内经》有。5月22日、23日是小满,一进入小满以后,主气和客气都发生了变化。在3到5月的时候,主气变成了少阴、少阳相火。学中医的都知道,相火是风,相火带有了风火的性质。过了5月23日后北京的风就起来了。我们的祖先相当聪明,我们的祖先在不知道它是谁的情况下成功解决了它,是从哪儿解决的?是从条件入手的,这让我更加坚定了中医治病是用药性的偏性来纠正人体偏性的理念。&&&&&&&&&&&&&&&&&&西医治病&&中医治人&&&&&&&&&&&&&&&&&&按照中医学的理论,人得天地之全气,不得天地之偏气。你说这气看不见也摸不着,你说那全气、偏气该怎么理解呢?大家都知道,人是万物之灵,不管是多么高级的动物都是无法和人比的。在地球上,只有人能反过来认识天和地,动物不能。&人法天地而生&,在《黄帝内经》中是多次提到的。&&&&&&&&&&&&&&&&&&在这儿,我可以给大家讲个事儿。很多学生讲&老师,老师,为什么这儿叫人中?&老师讲;&哎,这个地方叫人中你记住就行了。&其实不是那么简单的。大家可以想一想,当你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是九窍不通一窍通,肚脐跟妈妈通着,妈妈就形成了一个屏障保护着你。一旦落地,一窍不通九窍通。窍是什么?是人的精气和自然界精气交通的通道,那么看看我们九窍的分布,这人中上面都是偶数,人中下面都是奇数。当人昏倒了,我们的长辈都知道赶快掐人中,因为这里是阴气和阳气交会的地方,一掐这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这就必然让它的阴阳之气形成了一种和谐。讲这个例子是要说明,人法天地而生,人是大自然所造就的,如果我们要谈养生的话,你如果不了解中医学是怎样看待人的,那就没法去养生。而如果你了解中医怎样看待人的,你就会对养生的知识有新的理解。&&&&&&&&&&&&&&&&&&我认为,中医学是以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天人同媾&的思想为核心,这是中国道家思想的核心,运用《周易》阴阳五行的相术理论,来研究人体运动生命规律的一门学问。严格讲,西医治的是病,中医治的是人。中医在它的整个理念中是要求一个人在他的生、长、壮、老、死的全过程中,健康愉快地活着。在这个理念中,天人是合一的,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和你体内的气血在正常情况下是一种自然的和谐。当你与它不能和谐的时候,你就要得病了。&&&&&&&&&&&&&&&中医养生要诀一&&顺四时&&&&&&&&&&&&&&&&&&据《黄帝内经》,运气就是运动着的气。这运动着的气在自然界的表现就是春、夏、秋、冬--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构成了自然界一切事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地球上什么地方最适合人的生存?不管是北极还是南极,它有阴就没阳,有阳就没阴,半年白天半年黑夜,所以不适合人生存。而温带由于有阴阳交替,使得住在温带的人大脑沟回在涨起来、缩回去的过程中越变越深,所以温带是最适合人生存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顺四时为养生的第一条,顺四时则生,逆四时则亡。我们人就像外面的落叶树一样,春天树要发芽了,它所有的营养从根部向枝干调动,它的力量是从内部向外走;而外面呢,又给了它一种阻力。所以中医学讲,春天的脉是弦脉。什么叫弦脉呀?那就是里面的力量要往外走,而外面还没准备好条件,所以你春天的脉一按就是弦脉,跟那个刚发芽的芽尖一样。到了夏天,树叶非常繁茂了,因为所有的营养都从根部调动起来,集中到枝叶上去。人也一样,春天人的气血从内脏向四肢调动。到夏天,所有的气血都调动到外面去了,而内里是空虚的。所以夏天容易闹肚子,原因不完全是细菌和病毒,因为你的阳气都跑外面来了,你里面是最弱的。中医说至虚之处必是致病之所。秋风一起,人的气血开始从外面向里面走。到冬天,人的气血都藏到里面了,而外面不足,就容易外感(感冒)了。&&&&&&&&&&&&&&&&&&很多上海人相信吃膏滋药。为什么膏滋是冬天吃而不是夏天吃呢?因为夏天你的气血都跑外面去了,内里是空的,别说吃膏滋药了,就是多吃点涮羊肉都吸收不了。而冬天由于你的气血都藏到里面去了,那时你用点精血有情之品像阿胶呀,熟地呀,吃进去能够运化,这运化是为了明年春天做准备,就像树要冬灌一样。&&&&&&&&&&&&&&&&&&人法自然,人顺四时,其实就是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来养生。北京的老百姓有句话:&夏天不热,冬天不冷,迟早要做病。&它含有深刻的中医哲理。夏天人的气血都到外面来了,天热出汗,把你秋冬代谢的多余物都随汗液由毛孔排出了。你一呼一吸时,身上皮肤的毛孔也在一呼一吸,所以说肺主皮毛。可我们每到夏天,唯恐空调开得不大,屋里是空调,汽车里是空调,以为呆在空调里是最好的。其实夏天的时候毛孔是打开的,这种打开是为了适应自然环境,它调整体能,把体内代谢的产物由汗排出体外去。而你非不让它排出去,那它不留在身体里面做病吗?冬天,天地都是闭藏的,你的气血也都到里面了,身上毛孔应该是闭合的,如果把那空调温度老开到30多摄氏度,冬天本来不应该出那么多的汗,你老让它出汗,汗血是同源的,&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这是《伤寒论》的原话。该闭藏的时候没有很好地闭藏,该打开的时候不让它打开,你不得代谢病谁得?&&&&&&&&&&&&&&&&&&以前住平房的时候,我不敢安空调,我说最好的是扇子,它可以小大由之。但要是住到高楼上那可不行,因为它没有地气了,那就得用空调。用空调不要怕费电,一定要把窗子打开一点,让它有自然的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四时,就是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来调整自己的生活。中医说,春气和肝气相通。肝是干嘛的呢?肝体阴而用阳,它是你调动气血的重要脏器。到春天来到的时候,气血从内里向外走,主要功能在肝。所以我劝大家春天的时候最好吃点乌鸡白凤丸。为什么?一方面养肝阴,一方面行肝气,助于它的生发。&&&&&&&&&&&&&&&&&&到夏天,天气特别热的时候要吃一点人参生麦饮。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生麦饮是由人参、麦冬、五味子制成,这是著名医家孙思邈的方子,他用这个方子治暑热。在暑热季节用生麦饮,为什么?因为你的阳气都跑到外面去了,内里的阳气不足,所以用人参补气;汗出得太多了,他用五味子收敛,敛心气;天气太热,汗出了以后里面的津伤阴,所以用麦冬养阴。夏天来到的时候,老人可以吃一点生麦饮。&&&&&&&&&&&&&&&&&&秋风一起,它和肺气相通,肺是主闭藏的,宣发与肃降。这时候你要让气血能跟着季节往里走,要用一点秋梨膏。秋梨,梨得金气最重,开的花是白的,结果是在秋天。用一点秋梨膏你就不会在秋天到来的时候由于肺气不降而生咳嗽。&&&&&&&&&&&&&&&&&&冬天和肾气相通。男同志重在补肾,比如说六味地黄丸呀、桂附八味丸呀都可以用。女同志以补血为主,冬天可吃些阿胶呀,大枣呀,核桃仁呀等膏滋药。&&&&&&&&&&&&&&&&&&顺四时而生,一方面要求我们调整自身的生活,让它顺应四时的规律;另一方面尤其是中老年人,可以适当用些药来按照季节调养身体,这样就可以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中医养生要诀二&节饮食&&&&&&&&&&&&&&&&&&我上世纪80年代来过上海,这次来到上海呢,哪儿都不认识了。我们的经济在迅速发展,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与之俱来的,是饮食结构的突然改变,造成了现在的代谢性疾病即世界发展最快的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黄帝内经》里讲:&膏粱之变,足生大丁。&在中国古代,糖尿病是宫廷及富贵人家最容易得的病。&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现在呢,大家都这么吃。&&&&&&&&&&&&&&&&&&&鱼生火,肉生痰&&&&&&&&&&&&&&&&&&&中国人的饮食是用筷子,原是以纤维性食物为主。《黄帝内经》讲:五谷为养,五果为住,五畜为益。畜就是猪肉、羊肉。孔子还说过这样的话:60岁以后的老人如果体力不行的话还要吃点肉。那就说明我们祖先在过去是以纤维性食物为主的,这是几千年遗传基因的结果。西方医学不是,西方人一手拿刀一手拿叉,从他们的祖先开始就吃肉,老吃肉就想喝冰水,因为&鱼生火,肉生痰&,身体里面热太多了就喝冰水,他们的生活习惯和中国人的习惯是不一样的,但是现在很多中国人都变成了好食肉者,老年人还好一点,因为他胃口差了不敢多吃。&&&&&&&&&&&&&&&&&&很多五十多岁四十多岁的,小时候饿着,改革后吃饱了,当了官吃好了,于是就吃成了高血压、高血脂,而且是一种直线上升的趋势。由于你拿着老祖宗给你消化纤维性食物的肚子去对付那牛排呀,鸡腿呀,你不得代谢病才怪呢!&&&&&&&&&&&&&&&&&&代谢缓慢晚上少吃&&&&&&&&&&&&&&&&&&我可以这么说,男同志以阳气为主,他的数是偶数,是8。女同志以阴为主,她的数是奇数,是7。《黄帝内经》讲得很清楚,女同志每7年转一圈,28岁是女同志的顶峰年龄,28岁以前一直往上走,过了28岁就往下走。35岁阳明脉衰,再美的女同志皱纹都开始出来了。男同志以阳气为主,很多的女同志说,我们真倒霉,男同志老得慢。因为他们8年转一圈,你女士7年转一圈,女的28岁相当于男的32岁。男同志的顶峰年龄是32岁。过了32岁以后发福了,其实是代谢缓慢了,体内存积的东西多了,看似发福,不是个好现象。男同志过了32岁,女同志过了28岁,这时候要注意了,早上中午的饭要吃得好一点,晚上的饭要尽量少吃,因为代谢的缓慢主要在晚上。&&&&&&&&&&&&&&&&&&人和自然界是个统一的整体。早上太阳出来了,天地的阳气都在升发中,那时候你的脏腑功能也处在旺盛的状态,你这时候吃好一点没关系。到晚上太阳下山了,外面一片阴寒之气,阳气没有了,你吃进去的东西运化不了,那你不发胖谁发胖?晚上的饭清淡些有好处,老年人尤其如此。&&&&&&&&&&&&&&&&&&老年人和年轻人住在一起的时候,这当爸妈的都心疼下一代。每天早上、中午吃剩饭,晚上做一大锅。大家吃得都很高兴,可苦了老头和老太太了,晚上若不吃,饿,吃了,撑。我们在临床经常看到,很多老年人一到晚上12时左右,让急救车送来了,为什么?头天晚上一定不是儿子回来了,就是女儿回来了,要不就是儿女都回来,尤其是过节前,这一高兴,于是就做了很多好吃的。老年人阳气已经很弱了,中医说&喜则气散&,这一高兴以后他的心气就散了,晚上吃多了,脾胃的负担加重了。脾胃属土,心属火,心和脾胃之间是母亲和儿子的关系。如果儿子这儿负担一重,子盗母气,就从母亲那儿借力气,那一借力气,心就嘣嘣跳起来,上医院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要按照老年人的生活规律,应该在傍晚五六点钟,做点饭自己先吃,儿女们爱吃什么好的,那归他们自己管。千万不要和他们一起大吃。&&&&&&&&&&&&&&&&&&谷物首选小米&&&&&&&&&&&&&&&&&&中年人则要注意自己的饮食结构,在这儿我想借用老子的一句话:&谷神不死。&东方人以纤维性食物为主。&社稷&的&稷&字是小米之意,社稷,古代的谷神。那么为什么说谷神不死?维持人的生命不仅需要脂肪蛋白质,更需要无数具有生命力的种子。农村有很多孩子吃得没城里孩子好,但是他们吃的都是第二年的种子,是新鲜的谷物,没有陈粮,所以长得很结实。咱们城里人什么都能吃到,但吃的粮食不如农村新鲜,这就是区别。&&&&&&&&&&&&&&&&&&为什么在所有的五谷里面我们的祖先这么注重小米呢?因为小米在任何贫瘠土地上都能生根繁衍,它的颗粒很小,生命力极强。一碗小米种在地下一大片,一碗大米种在地下一小堆。女同志生完孩子,老人都给她喝小米粥,在生孩子的过程中,正气受到了损伤,所以用小米粥调养。看看我们的八路军伤员*什么养好的?老大妈的小米粥。小米习性偏温。不要说老玉米豆好,我觉得在食物中,如果小麦、小米、玉米、大米排个队的话,首选应该是小米,然后是小麦或者是大米,最差才是老玉米。为什么?老玉米颗粒太大了,你那一碗放10个,它的生命力极弱。&&&&&&&&&&&&&&&用食物之偏纠正人体之偏&&&&&&&&&&&&&&&&&&中医治病是用药性之偏来纠正人体之偏,其实我们吃的食物也有它的偏性。&&&&&&&&&&&&&&&&&&到北京,很多人都愿意吃烤鸭,那个鸭为什么要烤?到广州要煲老鸭汤,为什么不拿嫩鸭子煲?因为鸭子在水中,习性偏寒。你如果不吃那老鸭,不拿火烤,那么吃完就可能拉稀。鸡就不用烤,炖鸡汤时越壮实的鸡越好。南方人没有北方人那么强壮,因为他吃的大米是水中生出的,其性偏寒;北方人天天吃小麦,小麦是冬天种,阴历五月收,它的阳气最重,其性是温性的。中医主张用食性之偏来纠正人体之偏,所以遇到寒性的胃溃疡,我就不让他吃药,回家吃烤馒头片去。烤馒头片坚持吃一年,胃溃疡就好了。虚寒性的溃疡病,你让他吃偏寒性的大米饭,他一吃完就难受。你让他吃馒头片,小麦粉本来就是温性的,在里面放点碱,再发起来,就很容易消化。你再给它烤糊了,它就更温了,温胃散寒。&&&&&&&&&&&&&&&&&&中医学的很多道理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节制饮食的问题上,一定要按照老祖宗的做法。不是说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当你想吃的时候(除去孩子,孩子太馋,他什么都想吃),只要是成年人,一定是你体内的需要。中医没那么多特殊的忌口,不要把中医的忌口开出一大堆。但是有一条,浅尝辄止。你一吃多了,就要损伤你。&&&&&&&&&&&&&&&&&&怀过孕的女同志都知道,在怀孕期间她的胃口发生改变了,见了酸的吃起来像糖豆一样。为什么?因为这时候她的气血全去养胎了,肝阴不足,需要酸性的食物来补充。正常的人,在不同的时间饮食胃口的改变,同样反映着体内的状态。什么时候要注意少吃油腻,少吃辛辣?上火的时候、外感的时候。因为外感的时候体能都调动起来去和细菌打仗了,吃了只会增加体内负担,不会增加营养。节制饮食做得好,那些代谢性疾病的发作就会明显减少。&&&&&&&&&&&&&&&&&&三七可益气统血&&&&&&&&&&&&&&&&&&如果血脂已经高了,血压血糖也高了,我建议大家吃一点云南的三七粉。在所有的活血药中,只有三七粉活血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蜂蜜曲酒射香曲酒价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