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报表时,公允价值增值要确认递延所得税会计分录负债的目的是什么?

查看: 2965|回复: 21
请教陈老师,合并报表的递延所得税问题!谢谢!
现在就加入吧!
CMA获得政府及各大企业集团一致推荐
一年内免费直播参与
历届活动视频回放
Excel知名公众号作者
随书扫码看视频学Excel
&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下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的差异需要考虑递延所得税应用指南将其计入资本公积了,后续考虑递延所得税的转回计入所得税费用了,我理解前期计入资本公积,后续也应该计入资本公积,如果计入所得税费用,从整个过程来看不平衡,对损益的影响不为0了,还请陈老师指点,谢谢!
在合并报表层面,这部分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并没有形成资本公积(与购买方的长期股权投资抵销了),所以转回暂时性差异的递延所得税影响不会贷记资本公积,而是与这部分评估增值对应的折旧费用配比,计入损益中的所得税费用。这样应容易理解。
<p id="rate_820"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金币 + 5
" class="mtn mbn">
<p id="rate_6879"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好文&威望 + 2
" class="mtn mbn">
在合并报表层面,这部分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并没有形成资本公积(与购买方的 ...
那为何确认递延所得税的时候差额进入资本公积呢?计入所得税费用不可以吗?谢谢!为何这样处理呢?
& &&&借: & & & &&&递延所得税资产
& && &&&贷: & & & &&&资本公积 & & & &&&
& && &&&贷: & & & &&&递延所得税负债
这只是编制抵销分录的中间过程,最终形成的资本公积还是会与长期投资抵销,合并报表层面不体现。所以不存在确认递延所得税时计入资本公积的问题。&
那为何确认递延所得税的时候差额进入资本公积呢?计入所得税费用不可以吗?谢谢!为何这样处理呢?
存在啊,那购买日的递延所得税如何确认,分录如何写,谢谢?
存在啊,那购买日的递延所得税如何确认,分录如何写,谢谢?
购买日净资产与长期股权投资的抵销分录:
借:各项可辨认资产(购买日公允价值-原账面价值)
借: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各项净资产账面价值)
贷:各项可辨认负债(购买日公允价值-账面价值)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贷:长期股权投资
贷:少数股东权益
可以看到这笔抵销分录中并没有资本公积。
购买日净资产与长期股权投资的抵销分录:
借:各项可辨认资产(购买日公允价值-原账面价值)
借:商誉 ...
那33号应用指南合并报表非同一控制46页是将递延所得税差额其计入资本公积了,还请陈老师看看,是不是指南错了,不理解啊!谢谢!
那33号应用指南合并报表非同一控制46页是将递延所得税差额其计入资本公积了,还请陈老师看看,是不是指南 ...
那笔分录计入资本公积是过度的,最终那部分资本公积在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和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抵消后就不存在了,所以最终的结果并没有计入资本公积,陈老师上面那笔分录就是把几笔分录合并后的结果。
心海拂清风 发表于
那为何确认递延所得税的时候差额进入资本公积呢?计入所得税费用不可以吗?谢谢!为何这样处理呢?
企业合并因为评估增值在合并报表确认递延所得税,另一只脚就是所得税费用吧,你说的这个分录是在哪看到的?
购买日净资产与长期股权投资的抵销分录:
借:各项可辨认资产(购买日公允价值-原账面价值)
借:商誉 ...
我理解陈老师您写的是合并的最简分录,我说的是单个的分录,33号应用指南合并报表非同一控制46页是将递延所得税差额其计入资本公积了,麻烦请陈老师看看指南,是不是指南错了,不理解啊!我觉得应该计入所得税费用,谢谢!急!
指南这样写也没有问题,只要确保把中间过程中形成的资本公积抵消掉。我平时是只关注最后合并结果的。这部分递延所得税在形成时是计入商誉的,后续转回时冲减所得税费用。&
企业合并因为评估增值在合并报表确认递延所得税,另一只脚就是所得税费用吧,你说的这个分录是在哪看到的 ...
33号应用指南!
购买日净资产与长期股权投资的抵销分录:
借:各项可辨认资产(购买日公允价值-原账面价值)
借:商誉 ...
这部分递延所得税在形成时是计入商誉的,后续转回时冲减所得税费用,这句话如何理解?分录为一下哪一种?谢谢!
&&借:& & 递延所得税资产
& && &&&贷:& && && & 商誉& && &
& && &&&贷:& && && & 递延所得税负债
借:& & 递延所得税资产
& && &&&贷:& && && & 所得税费用& &
& && &&&贷:& && && & 递延所得税负债&&
& && & 借:& & 递延所得税资产
& && &&&贷:& && && & 资本公积& &
& && &&&贷:& && && & 递延所得税负债
从最终结果看,是你所说的第一种。&
购买日净资产与长期股权投资的抵销分录:
借:各项可辨认资产(购买日公允价值-原账面价值)
借:商誉 ...
企业合并中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对应科目是商誉或者负商誉。或者是资本公积还是所得税费用?为什么/?谢谢!指南中为资本公积!详见33号应用指南,谢谢!这个问题好困扰啊!
这部分递延所得税在形成时是计入商誉的,后续转回时冲减所得税费用,这句话如何理解?分录为一下哪一种? ...
但是指南是计入资本公积的,选择了第三种,我现在遇到的就是这个问题!指南错了吧!我要说服客户的!谢谢!
企业合并中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对应科目是商誉或者负商誉。或者是资本公积还是所得税费用?为什么/?谢谢 ...
33号指南我没看到你说的分录,你可以说33应用指南的哪一页吗?
不要搞错了~
这部分递延所得税在形成时是计入商誉的,后续转回时冲减所得税费用,这句话如何理解?分录为一下哪一种? ...
如果是上面一笔分录,对少数股东是没影响的,但实际上最后的结果对少数股东是有影响的,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在合并报表层面形成的暂时性差异我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如果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会导致商誉的增加,这样商誉确认是没有任何商业含义的。所以,我的个人意见是,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在合并报表层面形成的暂时性差异我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如果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会导致 ...
版主,您指的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应税合并吗?我上面说的是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谢谢!购买日下面递延所得税确认的两种分录是等价的~最终结果一样的!
&&借:& & 递延所得税资产
& && &&&贷:& && && & 商誉& && &
& && &&&贷:& && && & 递延所得税负债
借:& & 递延所得税资产
& && &&&贷:& && && & 资本公积& &
& && &&&贷:& && && & 递延所得税负债
本帖最后由 nikankan 于
15:59 编辑
版主,您指的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应税合并吗?我上面说的是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谢谢!购买日下面递延 ...
无论是应税还是免税,关键是看被购买方的各项资产、负债在购买方合并报表中是否产生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的差异。无论应税还是免税合并,都有可能产生该项暂时性差异。
在编制购买方合并报表时,应按照购买日公允价值对被购买方各项资产、负债进行调整,因此在合并报表的编制过程中会有如下分录1. 按公允价值调整被购买方的各项资产、负债
借: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
&&贷:负债(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
& && && &资本公积
2. 由于进行了上述调整,导致被购买方的各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产生差异,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借:资本公积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3. 合并抵消
&&借:净资产(含上述分录1和2中的资本公积)
& && &&&商誉
& &&&贷:长期股权投资
上述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在合并报表层面实际上就是做了一笔
& &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无论是应税还是免税,关键是看被购买方的各项资产、负债在购买方合并报表中是否产生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的 ...
Powered by合并报表中递延所得税的理解_中华会计网校论坛
今日新帖:640 在线学员:7928
论坛等级: 黄金会员
经验:3523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726
(1)应税合并 被合并企业:按照公允价值转让和处置资产,并缴纳所得税 合并企业:接受被合并企业的资产,计税基础为公允价值 同一控制会计处理:按账面价值核算,产生递延所得税 非同一控制会计处理:按公允价值核算,不产生递延所得税 (2)免税合并 合并企业:接受被合并企业的资产,计税基础为原账面价值 被合并企业:不缴纳所得税 同一控制会计处理:按账面价值核算,不产生递延所得税 非同一控制会计处理:按公允价值核算,产生递延所得税
楼主其他文章
最美女会计
12139主题帖
35277问答数
论坛等级: 论坛元老
回帖:157946
经验:530007
鲜花:<span id='flower61
金币:<span id='medal468
谢谢小马老师!
论坛等级: 终极会员
回帖:7273
经验:21651
鲜花:<span id='flower9
金币:<span id='medal0
论坛等级: ★学员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
回复#楼主楼可爱的小马的帖子太好了
我是一棵会思考的芦苇,偶尔也颓废,但从来不装样子!
论坛等级: 终极会员
回帖:7615
经验:22812
鲜花:<span id='flower6
金币:<span id='medal6
应税合并和免税合并有关递延所得税的处理,和《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有冲突吗?教材19章有这样一段话注:《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规定,企业股权收购时,收购方取得的股权(即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应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即意味着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在初始确认时与其计税基础不存在差异,在合并财务报表层面,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实际上代表了子公司的各项资产、负债,也即意味着子公司的各项资产、负债在合并财务报表层面在税收上实际是按公允价值确定计税基础的,与会计上相同,不存在暂时性差异。因此,母公司在合并财务报表层面不需要对子公司该项固定资产及其折旧确认递延所得税影响或所得税影响。
正保培训项目
我的新动态合并报表-存货跌价准备的问题(涉及递延所得税)._百度知道
合并报表-存货跌价准备的问题(涉及递延所得税).
(1)2011年乙公司从甲公司购进A商品400件,购买价格为每件8万元。甲公司A商品每件成本为6万元。2011年乙公司对外销售A商品300件,每件销售价格为9万元;年末结存A商品100件。2011年1...
(1)2011年乙公司从甲公司购进A商品400件,购买价格为每件8万元。甲公司A商品每件成本为6万元。2011年乙公司对外销售A商品300件,每件销售价格为9万元;年末结存A商品100件。日,A商品每件可变现净值为7.2万元;乙公司对A商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80万元。借:营业收入    (400×8)3 200    贷:营业成本         3 000      存货    [(8-6)×100]200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80     贷:资产减值损失 80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30    贷:所得税费用 30(2)2012年乙公司对外销售A商品40件;日库存60件,A商品每件可变现净值为5.6万元。A商品存货跌价准备的期末余额为144万元。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200[(8-6)×100]    贷:营业成本      200  借:营业成本      120[(8-6)×60]    贷:存货 120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8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80  借:营业成本   32    贷: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32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96-24)72    贷:资产减值损失 72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3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30  借:所得税费用  3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30
这一题有个地方不理解:借:递延所得税资产3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30这个是上年确认的,因为是连续编制,要把损益类项目改为“未分配利润-年初& ,这个我理解。但后面这个今年所冲减的”递延所得资产30& 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 书上是说(120-80+32-72)×25%= 0 , 所以要冲掉,但我都不是太理解。能详细给我分析一下吗?
&#xe6b9;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遥想公瑾当年_知道合伙人
遥想公瑾当年_
采纳数:274
获赞数:2847
是这样的,先说为什么。这笔冲销30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分录实际上是对于企业个别报表多提存货跌价准备冲销后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冲销。存货跌价准备需要冲掉120.(按照你给的答案是80+72-32=120)但是,你的答案并不准确,而且在算递延所得税分录的时候把2个分录合并了,所以也会让人看不懂。我重新做下分录,你看一下:2011年借:营业收入 3200贷:营业成本 3200借:营业成本 200贷:存货 200(这么做实际上是按照教材的标准做法,分三步,上一年的用未分配利润年初和营业成本,本年的所有都是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期末存货留存用营业成本和存货)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50 (200*25%)贷:所得税 50由于个别报表确认跌价损失,而合并报表角度存货并没有跌价,所以全部冲回多提的跌价准备借:存货(跌价准备) 80贷:资产减值损失 80由于个别报表基于80的准备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因此冲回借:所得税 20 (80*25%)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20而你的答案中把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分录合在一起了。2012年第1步: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200贷:营业成本 200连续编报恢复去年年末存货冲回。由于本年未发生新的内部交易,所以没有第2步。第3步:由于存货对外出售40%,剩余60%,借:营业成本 120贷:存货 120连续编报,上年的递延所得税的分录: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50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50连续编报,上年跌价准备分录:借:存货(跌价准备) 80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80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20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20好了,到这里我们看出,实际上在合并报表中,已经把所有不存在的事项都冲销完毕了。但是,还没完,由于存货持续下跌,变为5.6每件,合并报表中存货成本为6元每件。因此需要计提24的跌价准备,合并报表的“结果”应该是:借:资产减值损失 24贷:存货跌价准备 24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6贷:所得税 6以上是我说的“本应的结果”。但是你想一想,由于持续下跌,企业个别报表也会继续计提跌价准备,计提多少呢?(7.2-5.6)*60=96,之前已经计提过的跌价准备是多少还记得么?80对吧!但是由于出售40件(40%)而结转掉了32,因此还剩48。这48和新计提的96合计为144。但是合并报表只需要计提24,因此需要冲掉多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即借:存货(跌价准备) 120贷:资产减值损失 120同时,个别报表肯定也确认了144的递延所得税资产36,而由于我们冲回了部分(120)的跌价准备,所以递延所得税资产也要冲回,即借:所得税 30 (120*25%)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30这笔分录就是你不理解的为什么会有那笔30。 你说的书上说的(120-80+32-72)*25%分别是什么呢?120是本期存货剩余产生的递延,80是上一期跌价准备的递延,32是基于这80出售掉40件所结转掉的递延(80*40%),72就是新计提的跌价准备和本应该计提的差额(96-24,个别计提了96,实际合并报表只应该计提24)。另外,我觉得你答案中“借:营业成本 32 贷: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32”这一步根本没必要,因为我们是年末直接冲余额,我们只要按照存货应结存的余额并根据该余额冲减多计提的跌价准备就好了,这一步实际上是多余的。你答案中,2012年的分录,实际上在恢复上年递延所得税抵消分录之前,已经按照差额把递延所得税应留存的那部分(24)扣掉了,就是那笔96-24=72的分录。相当于在这之前把所有的都调整到“合并报表本应的结果”。然后在恢复上一年递延所得税的抵消分录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3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30由于此分录在此事已显得“多余”,因此本年再冲减掉。  借:所得税费用  3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30
你习题给出的答案和我的分录在连续编报时的思路有些许出入,不过最终结果是一致的。你的答案是按照实际的过程一步步调,我的做法是今年注会教材的方法,按照结果直接调整。
你的意思大概是: 个别报表最终提的跌价准备是144 , 但站在合并报表的角度,提的是24, 要冲掉120 , (120*25% ) = 30 但如果我从递延所得税这个角度来考虑,为什么结果会不一样。个别报表 (80-32+96 ) * 25%
=36 , 但合并报表我算到是30 (200-80+120-80+32-72)* 25% , 结果应该是6, 不是30 这样冲30就合理了. WHY?
首先合并报表只有站在整体角度。你所谓的递延所得税角度也是一样的。结果的确是6啊,(80-32+96)*25%=36,这是个别报表上确认的递延所得税。站着合并角度只需要确认6的递延所得税啊,所以冲减掉多确认的30啊。咱俩说的不是一样的么。
我不是这个意思,可能是我表达不清,因为字数有限。从递延所得税角度, 个别报表我算出来余额是36,这个没问题。但合并报表我算不出来是6,我算出来是(200-80+120-80+32-72)* 25%=30.能否详细说一下,怎样算出6? 有没有QQ或者微信,方便大家交流。我一样会给分的。谢谢!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仔细看我最上面详细的分录。合并报表怎么算不出来是6啊。从合并报表角度,每件成本是6,现在下跌到5.6,你说应该提多少准备?(6-5.6)*60*25%=6。然后你再看个别报表剩了多少144*25%=36。个别报表有36,合并报表应该是6,你说合并报表应该冲多少?咱们来算算,合并报表,期末存货有内部利润,120,抵掉2011年不存在的减值准备(80-32)=48,抵掉2012年不存在的减值准备(7.2-6)*60=72,计提站在合并报表角度应计提的减值准备(6-5.6)*60=24,合计(120-48-72+24)*25%=6 你看看和你计算的那个有什么区别?200和80是2011年的,120也是2011年到2012年仍未实现的,你这里这么计算是重复的。
我是有看过你分析.我开始的思路是:从2011年算起到2012年,从合并报表的角度到底提了多少递延所得税资产: 营业成本200 存货200 这里是50 ,所得税20 递延所得税资产20(50-20)=30 2011年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是30, 我开始以为要把2011年都包括在内,整体算出来.是不是因为2012年对外销售了,所以只能包括营业成本120 存货120 所计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是的,就是因为2012年有对外出售了,所以你答案有一步分录是专门结转因出售部分的减值准备和递延所得税。其实无论是编报当年的,还是连续编报的,你都按照三步走就可以。第1步,调整上一年期末留存数借:未分配利润年初贷:营业成本第2步,本年新发生的内部交易借:营业收入贷:营业成本第3步,期末的留存借:营业成本贷:存货如果涉及递延所得税,就在最后一步的时候按照存货的价值去计算就行了。如果没有响应的步骤,直接跳过。比如第一年,不存在往期的期末留存数,那就直接从第2步开始。或者第2年,没有新发生的内部交易,那就跳过第2步。所以也就没有必要管出售结转的部分,因为你是整个年初调过来,年末调余额。这差额本身就是当期的发生额。
在2012年借营业120贷存货120时,为什么没有进一步确认一笔分录 递30所30,2011年是有确认50的? 如果这题改成2012年乙公司没有外销售A商品, 库存仍然是100,未200营200,营200存200,(200-80-120+50)25%?我对存货跌价准备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搞明白了,但我对期末存货内部利润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不理解,特别是从上年到今年的存货变化,可以对这部份再解释一下?
嗯,我之前就想说的,2012年剩余部分产生的递延所得税是需要做的,我漏写了。连续编报情况下,首先要做的就是按照上年所做的抵消分录以及确认的递延所得税的分录照抄,只不过把涉及损益类科目替换成未分配利润年初。然后你按照本年发生以及最终资产期末余额与个别报表余额进行调整。调整后再次按照月末的余额确认递延所得税。实际上在一年之中有出售的情况,也肯定是有结转的,但是我们不考虑那些,我们只是按照期末余额来确认。我觉得你现在问题不光是出在合并报表,而是所得税。建议你看一下所得税相关内容。其实如果是应对考试来说的话,没必要在这个问题上过于纠结。说白了,要实在绕不明白索性不绕了,多看一些其他重点,毕竟考试的时候很有可能题目要求“不考虑相关税费的影响”,那压根儿就不用管这些了。就算考虑,这几个分录不做,也丢不了多少分数。合并报表购买日和资产负债表日投资企业长期股权投和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的抵消这种,如果还没明白就先顾这些,还有比如收入章节相关的那些基础章节。反正考试的目标是60也不是100,死抠这一点递延所得税实际上没有太多意义。
明白啦.2011年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是30,(50-20), 到2012年你要看今年的余额是多少? (120-80+32-72)x25% 今年的余额要是0,所以今年必须冲掉30,才得到2012年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为零.一方面可以从余额下手,另一面可以从发生额下手,我搞混啦.其实我不是为了考试,试都考完啦,我想把我在学的过程中所不理解的搞明白.其实我以前就是太注重这60分啦,很多东西其实都没搞懂
如果是要联系实际,那么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实践!实际工作当中能运用上,那么肯定就会越来越熟。不过话说回来了,无论是注会考试还是中级考试,会计涉及面非常广,尤其是注会,特别细致,特别全面,实际工作中只会接触到很少的部分,所以一旦通过了考试,今后不用,慢慢的就生疏了。
有道理。我现在都在实践中不断的去探索和学习。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比考试的例题要复杂的多,所以我在细节方面才这么的注重,问得这么细。大哥,在知道栏目里遇到你这种人的确不容易,很少有人像你分析的这么细。能否留下QQ号或者微信,E-Mail之类,方便以后请教。追问里填的字数实在太少啦。当然,我一定会给你分数的。谢谢!
实际工作中虽说有时情况复杂一点,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会计准则摸透了,原则掌握了,就可以了。所以对于应届或者刚工作不久的新人来说,“四大”是最好的去处,虽然累,刚去薪水也一般,但是的确特别锻炼人,接触的情况,内部培训都非常多,有助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企业很难锻炼出来,因为企业就算大集团,会计业务全面,会计执行标准,但是分配到每个员工,每人只负责一小块。当然还有一种能够保持理论知识不生疏的办法,就是我这种——回答问题……:)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在合并报表层次确认递延所得税合理吗_百度知道
在合并报表层次确认递延所得税合理吗
&#xe6b9;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fansword4知道合伙人
来自科学教育类芝麻团
采纳数:4523
获赞数:13529
参与团队:
为什么不合理?合并财务报表抵消资产和负债、所有者权益是为了避免内部交易虚增利润,但内部交易因为企业独立核算的原因已经缴纳了相应的企业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理应相应调整,由此确认递延所得税是合理的。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为什么非同一控制下固定资产评估增值会有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_百度知道
为什么非同一控制下固定资产评估增值会有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xe6b9;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米莉莫莉知道合伙人
采纳数:60
获赞数:160
因为税法的计税基础和会计的计税基础不同,非同一控制下固定资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税法认的是账面价值而且不包括相应的减值损失,采用公允价值会计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会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计提减值准备和计提折旧的方法不同也会产生差异。具体可看下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所得税章节。
热心的鱼会计知道合伙人
热心的鱼会计
采纳数:445
获赞数:909
因为计税基础未变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分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