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个事,你们有见过老外大学生沉迷游戏中国游戏的么

請完成以下驗證碼
查看: 9214|回复: 65
想起个事,你们有见过老外沉迷中国游戏的么
是不是经常有人说你看人家国外游戏市场多么正规
lu和cu并存 神马合集的正版二手游戏市场
我就不信老外逼格天生比我们高 各位有没有见过老外沉迷国内仙侠或者骗钱页游的
都来证明下打脸这个说法
首先你需要定义老外
sand nigger和东南亚猴子的页游市场比国内还操蛋
我是指的玩国内游戏
我是指的玩国内游戏
沉迷剑网三的越南人
那个在推特上更新舰n的日语宅到底是哪国人
刨掉对本国玩家的文化亲和力之后
国内有什么值得沉迷的游戏吗。。。。。。。。
首先你要有中国游戏...
斗地主和麻将之类的算不算?
国产页游在国外也很赚钱啊,毕竟这是游戏界一大发明,也许仅次于街机。
算东南亚的话 的确很多人玩国产的页游手游
仙1在SS上的日版大宝石
另外见过白皮鬼佬玩仙剑 不过比起沉迷,不如说是一种猎奇心态
大概类似于国人玩日本重口小黄油的感觉
不少骗钱页游的主要市场都在欧美
我知道有些国内做网游的公司主打市场是国外
很多老外沉迷麻将的
完美世界 國際版
曾經的MHO(對11區玩家)
鬼佬玩dnf的还蛮多的
本帖最后由 masterzx 于
22:40 编辑
等等,你们在说什么啊……
沉迷中国武侠类网游的西方发达国家玩家很多啊,是赚钱大头。
不过盒饭大大如果想说的是武侠类单机的话,那好像真没有了,一个也没有,毕竟从未正式在西方发卖过。先不说别的,仙剑的正式英文到底定了没有,paladin?
面向西方的非武侠类的国产单机游戏还是有不少的,算不算沉迷就不知道了,但至少玩那些武侠网游的西方玩家绝对可以用“沉迷”一词来形容
你知道一个叫神曲(?)的自动寻路垃圾仙侠页游在欧洲赚多少钱吗(
之类的一大堆垃圾页游,各种山寨手游……很酷的= =
至于正规厂商的单机,非Steam独立游戏,应该真的没有了吧………有个别人玩……也就类似中国人玩《学园Handsome》这种感觉的好奇,猎奇……
某韩国职业LOL选手中国淘金结果沉迷QQ斗地主。
对三要不起
----发送自
ceng 发表于
dnf是棒子的啊,倒是twitch上见过cf的直播
cf难道不是棒子的么
我见过一个英文剑灵论坛,上面有国服 日服 台服 韩服
让我吃惊的是国服帖子压倒性的多 还有人做英化补丁
我同学在美国沉迷大天使之剑
因为他的美国朋友强烈推荐才玩的
我记得前不久RPG codex有个求推荐diablo clone的帖子,一楼推荐的就是秦殇
国产手游崩坏学院这个月开了日服。
目前玩家日常在线数还超过国内的部分小服务器……虽然其中国内玩家不少。美服也开了一段时间。就是不知道收入如何了。
九阴真经在美服还不错吧
不是老外游戏逼格高
是国内游戏环境是粪坑
Powered by感谢赞赏!给好友秀一下吧
内容棒,扫码分享给好友
让你沉迷的不是游戏,是自由
本文来自,作者:游戏也是人生,虎嗅获授权发表。最近的游戏圈大概提心吊胆、人人自危。毕竟“电子鸦片”的名头重压不是谁都承受得起。多数求生欲强的游戏早已在开屏打上了“本网络游戏适合年满16岁的用户使用,为了您的健康,请合理控制游戏时间”之类的提示标语。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这是我们都耳熟能详的道理。过度沉溺于游戏世界,势必无法避免让我们在现实世界中许多更为重要的东西被夺走,游戏也没有办法让你得到真正渴望的放松和释放。但是游戏本身就是唯一的“罪魁祸首”吗?当众多舆论一片倾倒地在抨击游戏残害青少年时,一位杭州第二中学2017年的应届毕业生却反思了为什么我们会把生活寄托于游戏,在他看来这背后暗藏一场“全民无聊”的狂欢——当家庭和社会中的精神生活不够充实,这个时候,游戏里平等的规则和现实社交的引入,以及一系列为适应基本人性而作的设定,满足了我们对成功的需求,对人际交往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满足我们对娱乐的需求,对精神的消费。前阵风靡的打破次元壁的电影《头号玩家》中就提到,大家来到虚拟世界中游戏,是因为可以做各种事,但是他们沉沦于此,是为了不一样的人生。对现实的无力改变,让游戏成为了一片精神“绿洲”。沉迷游戏更多时候是一种自我安慰的心理需求,逃避现实、找回自尊心,游戏中的成就感和刺激感,还有命运自己主宰的自由,恰好弥合了现实中的失落与无力。试想即使今天堵住了游戏这个出口,也可能出现其他逃避现状、迎合心理需求的替代品和载体。而游戏本身针对人性弱点的复杂设计,也为沉迷多加了一层诱惑。除此之外,我们是否能意识到,当手机已经几乎生长成为我们机体延伸的一部分时,生活、娱乐、社交等等需求都在手机上实现,游戏也在逐渐变成现代社交的一种重要方式。随着科技的持续发展,游戏甚至可能成为未来的一种生存形态。对于游戏,其实更重要的是否依然在于如何利用和引导呢?甚至可以让游戏成为一种益趣的教育方式。美国未来学家简·麦戈尼格尔在《游戏改变世界:游戏化如何让现实变得更美好》一书中就提到,游戏是人类的天性,游戏击中了人类幸福的核心。通过特别的“游戏设计”,可以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令人愉悦的奖励、刺激性的挑战和宏大的胜利。今天,分享道长曾撰写与游戏有关的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启发。一、游戏中成长的史学家去年我在一本为流行文化正名的书里看到一个故事,是该书作者的亲身经历。有一回他正在玩《模拟城市》(SimCity),而他那八岁不到的小外甥则坐在一边看。一个多小时之后,他对着一片没?工业区发愁,?知该如何重振它的辉煌荣景。然后这个刚刚入门的小侄子突然说:「我们为什么??低这个区的商业税呢?」商业税能够吸引?多的投资,有?多的资?涌入,一个衰败的工业区也许就有?苏的机会,这本是经济学上最基本的常识。但一个七岁小孩还没读过经济学,他怎么会想到这个办法呢?答案是他在那个多小时的《模拟城市》入门课里迅速学到?这种经济原?。这就是计算机游戏的妙用了,透过令人满足的补偿机制,我们可以在游戏里学到许多平常要在书上才能学到的知识。我曾亲眼见过一些人怎样在计算机游戏里变成一个餐饮管理专家,明了食物成本在高级食肆中的合理比例。也曾见过更多的人由此学懂医院的人手分配方法,罗马帝国公路网的铺设,铁器应用在文明进程中的影响,以及斯大林格勒攻防战的军团配置。所以我从来不敢小看电子游戏的教育功能。如果今天一个小学生知道谁是吕蒙,知道许昌的地理位置,那多半不是因为他从小就看《三国演义》,而是因为他玩过《三国志》。计算机游戏和读书不只不冲突,有时反而相得益彰,玩得越多读得越多,读得越精也玩得越好。有多少人是因为模拟历史游戏才迷上了历史?假如没有这类游戏,市面上历史书籍的销量会不会因此少掉一截呢?洪维扬的《日本战国风云录》更加证明了游戏还可以玩出历史学家。他在初三那年开始玩有名的《信长之野望》,虽然完全弄不明白那些古怪的拼音,以为德川家康(Tokugawa Ieyasu)的中译名是「拖康加瓦·以也雅速」。但是凭着游戏激起的热情,他硬是每天放学去书店「站岗」站出了每一个战国武将的日文读音和准确汉字,然后自此投入日本史研究的世界。以前有很多历史学家入行的机缘是儿时读过《三国演义》和《封神演义》,后来一批是在电影和古装电视剧里领会怀古思旧的魅力,而洪维扬则很可能是第一代在计算机游戏中成长的史学家。二、管管孩子,救救游戏现在,很多家长限制孩子上网的时间,?让小孩?贴在计算机前面。然后,他们把上网时数过长看作一种心理缺陷,所以用「电击治疗法」?治疗它。终于,一群用心?苦的广西?师为?拔除一个十?岁孩子的「网瘾」,把他活活打死。问题是「网瘾」真是一种病吗?沉迷上网又真是一种?健康的瘾吗?犹如一个人吸烟吸上?烟瘾,喝酒喝出?酒瘾,必须戒除,必须诊治?美国文化评论家史提芬约翰逊(Steven Johnson)曾经著书为计算机游戏辩护,认为它并?像许多成人所以为的那样,会把孩子带回荒废学业,心智发展停顿的困境。相反地,这类复杂的游戏其实要比传统课业,更有助于学童的学习。他的一个亲身经历是七岁的小孩子旁观他玩《模拟城市》,边看边问,边问边学。或许这只是一个微?足道的小?子,可是史提芬约翰逊认为它恰恰说明?计算机游戏的复杂。这些游戏?全是无益及被动的消遣,反而它们往往是寓教于乐的有益活动,能?激玩者在求取胜?的过程里主动发展出解答难关的能?,甚至学到一些书本上一时三刻说?清的知识。我并?是想告诉大家,上网玩游戏一定都是好事,??认为长期沉迷「网游」绝对?是问题,而是想说明一个很简单的道?:其实我们并?如我们所以为的那么熟悉网络之种种。&大家都觉得「网游」和各种计算机游戏很负面,可是我们对它的研究仍?全面,无法充份认知它对学童心智起到什么作用。三、有一天“惧网”才是让人担忧的疾病大家都觉得上网时会?人脱离现实,可是我们还没彻底?解互联网时代底下的「现实」,究竟是甚么意思。一般而言,所谓「网瘾」并?是泛指上网时间过长,而是?一个人花?太多功夫在玩游戏和看视频。可是这两者的界限?鲜明,大家常常会把所有长期在线的人也视作网瘾患者,?管他们究竟是在游戏、泄欲,还是单纯与人聊天交?,乃至于阅读?同网站的讯息。假如我们真的下意识地以为一个人用去很多时间在网上就很病态的话,那么大家就该好好重?什么叫做正常?。勤于阅读的人做书虫,尽管稍稍异常,可他究竟?算病,而甚至还是种美好的称呼。为什么一把阅读搬上网就?刻成?问题呢?喜欢交朋结友,?惧陌生,任何人他都能轻松搭上??的人,是大家羡慕的榜样。为什么一个?在网上聊天会是个值得医学眼光关注的对象呢?什么电影都看的人是影迷,片刻?能没有音乐的人是乐迷,?坐在电视机前的人则可称作视迷;或许他们的生活?够健康,时间管??够明智;但我们?大会用看待「网瘾」的态?来看待这形形色色的迷,除非他们在网上追逐爱好。可见「网瘾」真正问题在于主?社会对网络怀有的偏见,?准确地?,这是上一代人的偏?。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是人类世代巨变的分水领。在互联网之前出生的人是前网络社会的成员,他们要学习上网,逐步适应网络带?的种种变化,慢慢掌握网络的新用途。对他们而言,「上网」是一种特殊?为,就像看电视看报纸,需要刻意去做一个动作,而且还可以计时。所以,前网络时代的人能清晰算出每天上网上?多久,会把它当回事。互联网以后出生的人,则是许多学习者口中的「数字原居民」(Digital Native)。他们生在一个互联网连接范围无远弗届的?代,用?着太多?气就能活用各样数字工具,主动开发出?同的网络用途。对这一代人来讲,「上网」渐变成一个没有意义的字眼,因为他们从来就在网上。他们?会呆呆坐在桌前上网;?用手机等通讯装置,他们无时无刻地在线。哪怕他们上床睡觉,他们的博客仍然开放,微信仍然存在,人家可以日夜无休地?言,彷佛这个人的「虚拟人格」始终「醒」在网上。「数字原居民」也许?认识他的邻居,但他会和一个泰国人做朋友;他?请同学来家里游戏,但他会和他们一起在虚拟的空间里比赛谁先找到神秘的宝藏;他?约?伴去看电影,但他会把心爱的视频传给对方,同时附上一堆评注,甚至自己的习作。你说他们脱离现实,那是因为你?在他们的现实里面。将来他们可能还会在网络上学车甚至看病呢。总有一天,「网瘾」会成为历史名词,「惧网」才是让人担忧的疾病。最后引用一段这几天微博转发过万的文章《游戏策划:为什么我的儿子不沉迷游戏?》里面的一段话作为今天结尾:拆解标签让你找到沉迷游戏的根本原因,奖励和惩罚,张弛中找到引导的平衡点。游戏如此,生活何尝不是如此。经历过的人都会明白这个道理,只是有些人在过程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相对于指望政府和游戏公司,家长,你自己就是最好的领路人。本文来自,作者:游戏也是人生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48165.html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猛嗅创新!
后参与评论
“看理想”诞生于知名出版品牌“...中国人沉迷于《权力的游戏》!老外却追捧中国小说,每天各种求翻译
中国人沉迷于《权力的游戏》!老外却追捧中国小说,每天各种求翻译
在过去不久的五月里,海外游戏圈经过E3的各大游戏大作的画饼大会,让游戏迷们产生无数念想和期盼。但中国的欧美影迷们刚刚经过了《复仇者联盟4》的虐心洗礼,日子可能就没那么好过。
而在六月初,他们又迎来了HBO大热剧集《权力的游戏》集将在第八季完结的消息,心情可以说是起起落落落落落。虽然还有《权游》前传的相关消息,但播放日期也是遥遥无期。
近些年随着影视剧集的影响,来自欧美的超级英雄文化,如漫威、DC;还有北欧神话,如《权游》、《指环王》一类在国内都有了非常庞大的粉丝基础。一旦有相关的剧集消息,都能引的社交媒体一片沸腾。
殊不知,就在我们沉迷《复联》、《权游》这些海外文化的时候,我们自己的文化产物也在受到外国友人的热捧。
起点网文是个很好的例子,前年起点网文曾经引爆海外小说圈。那些看起点文度过课余时光的初中生、高中生长大之后回过头来笑话当年那个中二的自己,殊不知这些主角开金手指,一路开挂升级的修仙文被翻译到国外之后居然引起了轰动。
一个叫做“武侠世界”的网站最早开始翻译这些起点网文,没想到在国外引起了众多读者的追捧,他们除了疯狂的请求网站管理者继续翻译更多的文章之外,还因为讨论太过热烈在海外知名论坛Reddit的Novel Translation小说翻译板块屠版。
外国友人们纷纷表示,仙侠小说里这种强大主角不断前进的故事看起来真是太过瘾了!
另外一个意外在海外走红的就是我们的盗墓故事了。在《盗墓笔记》电视剧上映后,一些外国朋友通过视频网站Youtube了解到这部网剧,不看不要紧,一看他们竟深深爱上了这个题材。
海外也不乏各种“大触”,为了表达对盗墓笔记的喜爱,他们创作了各式各样的同人作品。
一些网友表示,最让他们沉迷的就是盗墓小说里对中国历史的演绎和文中对古墓里各种机关以及怪物的描绘。
其实,除了这些小说和影视剧,在一款盗墓题材的游戏中,也包含了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和有趣烧脑的机关。
游戏的名字叫做《长生劫》,这是一款盗墓题材的单机解谜游戏,游戏对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进行了非常精妙的演绎,生动体现了盗墓文化中的种种细节。
整个游戏的基调做的就很严谨,不管是游戏的道具设计还是各种系统都带有浓厚的盗墓文化色彩,并且非常贴近现实。在游戏里除了有常见的下墓工具洛阳铲、工兵铲,还有一些带有历史背景的神器,比如夸娥移山镜之类的宝物,都能让玩家感受的到文化底蕴。
看过盗墓小说的朋友肯定都懂得,古墓的建造都非常讲究风水,特别是其中的机关陷阱,往往都包含着五行八卦的道理。游戏中的机关设计也是如此,每次都需要玩家认真观察机关布置,开动脑筋找出其中的规律才能解决。
升降梯关↑↑↑
游戏中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算卦系统,占卜的结果代表了玩家在接下来的游戏过程中运势的好坏。
另外一个很有趣的设计是在黑市交易系统中的八宝盒游戏,游戏参照了经典解谜游戏华容道的设计,每次都会随机为玩家提供一个关卡,要求玩家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里破解,并且报酬丰厚。
可以说,整款游戏简直就是对盗墓小说故事的传神复刻,而游戏本身在国内也有非常不错的评价。假如国外那些喜爱盗墓题材的粉丝们知道有这样一款游戏,估计也会一发不可收拾的沉迷吧。
【编辑:17173】
类型:ARPG
特征:奇幻
类型:射击
特征:蒸汽朋克
类型:大型RPG
特征:魔幻
你不知道点进去会是什么
Wan网页游戏免费玩外国人“沉迷”王者荣耀的日常:自制攻略 狂学中文
[摘要]中国玩家热衷玩王者荣耀已并不稀奇,地铁上、公交车上,随处都可以看到在王者峡谷中征战的身影……然而这也许仅仅是个开始,王者荣耀的火爆甚至引起了游戏圈外媒体的高度关注。但是最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外国人也已经开始组队开战了……一大波外国迷弟迷妹表示:游戏还是要玩国服原装版的啊!外国玩家对王者荣耀的喜爱程度堪比国人对外国3A大作的喜爱,甚至还有不少英文社区在专门讨论它!于是,在脸书上,就诞生了海外国服玩家的小组…….像王者荣耀-马来西亚华语玩家小组,光成员就有8万多名……甚至有很多玩家想解锁武则天(竟然能打出中文,不应该如此表达吗?zetianwu),都找不到门路,好在热心的网友给出了不少解答……有说抽奖的,有说买水晶的…...这群可爱的外国玩家竟然没有被中文语言障碍所击垮。这些海外玩家就自发行动起来,将游戏的界面进行一一翻译介绍;来自播主的直播教学,以及随时待命的热心翻译人士也有不少。甚至给出了颇为完善的下载教程到英雄攻略的一条龙服务。(教下载的)(教选人的)英国金融时报在今年年初也撰写了一篇报道,重点提及《王者荣耀》。(《王者荣耀》海外版《strikeofkings》,亦顺应老外的超级英雄文化加入了DC蝙蝠侠角色。)曾经玩英文游戏到崩溃的感觉,如今在老外玩家们身上重演,这似乎也体现了一种国内游戏向海外自发产生的文化输出。在Reddit论坛上,出现了许多外国玩家请求组队同玩王者荣耀的帖子。“有人玩那个中国大火的《王者荣耀》吗”“这是我玩过的最棒的之一,我想要找其他说英语的玩家一起玩!”而楼下各种歪果仁的回帖,也十分有趣:“这游戏在女孩中超火,我觉得超好玩”“是呀我就是被我女同事安利的”这位外国玩家还和楼主倾诉了自己玩游戏看不懂中文的血泪史….“我有超多东西看不懂:大部分道具、还有英雄能力。我很肯定我知道道具的攻击力和能力,但也就这样了。还是看不懂随机机会或者攻击速度。我正琢磨着找这个游戏的百科词条,没有的话就做一个。这样就能帮上别人的忙了。“楼主回复:“我通常都截屏,然后把图片上传到谷歌翻译app。我能弄懂不同的铭文和装备。如果你做个百科,那就真的是太棒了!”(这样都还能玩的下去,我也是佩服这两位难兄难弟了……)这一楼还歪楼了,变成了学霸研讨帖……“我大学里好多人都在玩。就连不少女孩子,甚至还有学霸也玩这个游戏真是万万没想到啊。我以前玩MOBAs(多人在线竞技游戏)浪费了不少时间,现在已经弃了,不知道还会不会去试试看。然后,“学霸”这个词就被歪果仁强势围观了。有人好奇回复问“‘学霸’是‘书呆子’的俚语吗?”然后获得了中国网友的细心解答。‘学霸’指某人很努力,在学校里总能取得好成绩。大多数情况下它是个中性词,在不同语境下可以是褒义也可以是贬义。我觉得这词不是个冒犯性的词。“与此同时,‘学渣’多用于自谦。(不过)如果你说某人是个‘学渣’,那就特别冒犯了。”“下列仅供参考:学霸:努力学习,成绩又好学神:学习懈怠,成绩又好学弱:努力学习,成绩不好学渣:学习懈怠,成绩不好”当你随便打开一个《王者荣耀》的英文社区,你会发现里面的日常是这样的:还有这样的:当然小学生也并非我们专属的产物,话说信誉积分低于60你是怎么玩出来的...社区内也会有不少热心的大手子把英雄资料翻译成英文,不过看到夏侯惇和白起的英文译名时,小编还是忍不住笑出了声...Jaap和White from是什么鬼!?甚至还有专门的英雄出装、符文查询网站!嗯...朋友圈晒战绩也是必不可少的!遇到坑货怎么办?朋友圈吐槽走一波...最重要的是,老外们也开始玩表情包了...甚至还有老外把“如何当一名合格的《王者荣耀》玩家”做成了表情包!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anguszmeng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老外竟然沉迷这样的中国网游
前些日子,在笔者欧美朋友圈中,刮起了一股“中国风“。这股风气来源于一款国产游戏《虎豹骑》,着实令人感到惊讶。喜欢这款游戏的大多都是Steam好友中酷爱中世纪战争游戏的玩家,本以为《虎豹骑》这种写实风格的三国题材游戏应该是中国玩家更感兴趣,没想到也受到了不少老外的欢迎。
不少外国主播和视频作者游玩《虎豹骑》
在YouTube上搜索游戏英文名《Tiger Knight》,可以得到近百万的结果,包括了不少国外主播的直播录像,和老外二次创作的搞笑视频
YouTube上也不乏一些高人气的Up主和人气作品
通过Steam Spy可以得知,《虎豹骑》几乎算是一款百万用户量级的游戏,用户总体好评率达到79%。在登录Steam的国产游戏中,就笔者所知尚未有游戏能达成该数据。哪怕口碑逆天的《Lost Castle》在用户量级上还是有一定差距。当然,这或许也与《虎豹骑》采用F2P方式有关。
作为国产游戏,《虎豹骑》在Steam上的好评率丝毫不亚于一些欧美大作
不少老外在玩了数百小时以后,依然认为游戏很有意思
更不乏一些已经肝了近1500个小时的骨灰级老将军
通过亲自上手欧服与亚服试玩及观油管上老外的操作,笔者发现对待这类战争游戏,老外和国人游戏方式差异较大。老外们倾向于配合,他们通常会在开战时通过游戏内语音或者文字方式进行大量的沟通,并且协同作战。当然,在面对国内玩家上,这些老外玩家有时候显得不那么友好。而国内,尤其是大陆玩家往往个人技术较强,但是不喜欢沟通配合,更多时候都是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香港和台湾的玩家比起大陆玩家来说更喜欢进行配合。国内和欧美玩家不同游戏行为,颠覆了笔者对于欧美个人英雄主义电影大行其道而产生对玩家行为的错误认知。
国产网游对于老外们来说往往意味着p2w(pay to win),这里面既有文化差异的原因,但更多原因应该要归咎到这些年部分国产网游外销过程中沿袭国内的收费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带来客观的收益,但也在重视游戏性的欧美主流玩家群体圈中带来较为不好的口碑。而《虎豹骑》在Steam的起步,实质上不仅对国产游戏口碑上的提升,更多是对中国的文化输出起着更重要的作用。《虎豹骑》本身是一款三国题材的战争游戏,而制作组对游戏的严谨态度,将充满中国风格的盔甲和武器几乎完全还原在游戏中。虽然比起日本光荣三国系列来说,造型和武器都较为朴实,但确实是真真正正的古文化还原。而通过Steam评论区,笔者也能发现老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
中国玩家在Steam上分享关于老外玩《虎豹骑》的趣事,老外们完全沉浸在了游戏所营造的文化氛围当中
现在,《虎豹骑》的国服版本也已经上线。国服由腾讯TGP独家发行,作为立志打造中国Steam的TGP,腾讯与《虎豹骑》此番合作算是水到渠成。笔者也希望国内能有更多精品游戏能够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芒,从而推动国产游戏往前迈进更大的一步。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沉迷不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