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父母怎样做孩子的榜样玩手机?直接影响到孩子玩手机?

小学生作文吐槽父母:你就会玩手机 快成手机的爸爸了|小学生|低头族|手机_新浪科技_新浪网
小学生作文吐槽父母:你就会玩手机 快成手机的爸爸了
小学生作文吐槽父母:你就会玩手机 快成手机的爸爸了
资料图:市民过马路时仍在做“低头族”。陈超 摄
  小学生写作文吐槽父母,出镜率最高的竟然是玩手机
  这个寒假,让我们响应杭州拱宸桥小学的倡议——
  放下手机,多陪孩子玩一会儿
  钱报记者最近神奇地发现:语文考试有一项特异功能——你是一个什么样的父母,有可能全都会反映在孩子的作文里。
  其中,出镜率极高的,是吐槽爸妈玩手机。
  在湖北的一场作文竞赛中,负责审阅六年级作文的一位评委说,有道题是《大人的“陋习”》,在他批改的100多份卷子中,20%以上的孩子不约而同地吐槽:大人们太爱玩手机了。在孩子们的描述中,大人们完全离不开手机:爸爸看新闻玩网游,妈妈逛淘宝,甚至连爷爷奶奶也在手机上玩“俄罗斯方块”。
  去年,一位小学生的作文在网上热传,让不少老师和家长唏嘘不已,因为作文里面赫然写着:爸爸,其实我一直想对您说:“和我玩一会儿”,你就只会玩手机,你快成手机的爸爸了。
  有的娃甚至这样写:“别人都说我是爸妈的掌上明珠,我看手机才是他们的掌上明珠。别人家都有了二胎,我爸妈不用,因为他们的‘二胎’是手机。”
  杭州市拱宸桥小学
  倡议设立“抬头日”
  前面这些“吐槽”,虽然听着挺有趣,但却充满了悲伤。因为“低头族”在爸妈群体中太常见了。“你们能不能抬起头来”,已经成了小朋友们共同的心声。
  昨天,杭州市拱宸桥小学举行了休业式,并现场发起了设立“抬头日”的倡议。
  这份倡议书中提到,“家庭教育才是一切教育的原点,奠定孩子一生发展的基石。孩子的童年无法重来,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教育的润泽,更少不了爱的滋养和亲情陪伴。”因此,学校提出郑重倡议,请家长“暂时放下手机,离开网络游戏,抬起头,给孩子全心全意的时间,和他在一起”。
  这份倡议所说的陪伴,不仅仅是时间,而是要家长全身心地投入,让孩子感受到爱的专注。
  “您在这样的陪伴中,可以收获孩子的独特视角,和孩子一起自由地探索,见证孩子每一个成长的印记。陪伴不仅仅是我们在一起,更是一种美好而愉悦的家庭氛围,让亲情停泊,让爱永驻,静待花开。”
  学校建议,将每月的16日作为“拱宸桥小学抬头日”。在这一天,爸爸妈妈能够放下手机,全心全意陪伴孩子。
  为什么要发起这个活动
  现实中“低头族”家长很多
  这份倡议,起源于去年12月拱宸桥小学的“成功节”。这个为期一个月的传统节日,主要目的是让孩子展示自己的一技之长,去年首次增加了亲子环节,包括游戏日、家务日、开放日等,全校家长都有机会走进校园陪伴孩子。
  “亲子游戏日当天,我看到一位家长发的朋友圈,家长和孩子排着整齐的队伍在玩游戏。下面有条评论说,‘最最重要是家长没有做低头族——看手机’。”学校德育处主任马瑛老师说,这条评论让她突然意识到,现实生活中“低头一族”的家长还真不少。她时常听到有学生这样评价爸妈,“手机比我还亲。”
  于是,学校决定向全体家长发出倡议——将每个月的16日作为“抬头日”,在这一天,爸妈们能丢下手机,全心全意陪伴孩子学习、玩耍,可以是读书、运动、看电影、做家务……为了提醒家长,学校还会提前一两天在微信公众号上推送消息,并附上一些温馨小建议。比如春天来时,就建议家长陪孩子放风筝、赏花、爬山等。
  马老师说,之所以定在16日,是因为今年2月的16日,也就是第一个“抬头日”是大年初一,正好是合家团聚的日子。“最近有个很火的短片,是陈可辛的《三分钟》,我们也特别在休业式上播放了,希望借此告诉家长,能陪伴孩子的时候,一定要珍惜。”
  “抬头日”当天
  孩子会给爸妈的表现打分
  昨天的休业式现场,拱宸桥小学校长郁明还给全校孩子布置了一项任务:在“抬头日”当天,给爸妈的表现打分,打分的内容包括对爸妈的满意度、建议等。“学校每年的‘成功节’会评选出‘成功家长’,将来我们打算将一年中孩子给家长的12次打分情况,作为评选这一年‘成功家长’的参考。”
  马瑛老师说:“现在很多家长认为,和孩子坐在一起就是陪伴,其实不是的。通过收集孩子们对‘抬头日’的反馈,我们也要让家长形成一种共识,不光要陪伴,还要有质量地陪伴。”
  现场观礼的家长纷纷将“倡议书”转发到朋友圈,其中就有学校六年级家委会的章女士。昨天,她作为家长代表响应倡议,做了现场发言。她说,在第一次“抬头日”,孩子有什么要求都会答应。
  郁明校长说,学校希望家长在这份倡议下,能做到每月一天,每周一天,直至只要是和孩子在一起就不做低头族,全心全意陪伴孩子。“我们也希望通过‘抬头日’的设立,更多的学校、家庭来响应这个倡议,从而辐射到更多的家庭、社区和城市,让亲子陪伴的概念深入人心,成为良好的社会意识和习惯。”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父母玩手机对孩子的影响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父母玩手机对孩子的影响
&&父母玩手机对孩子的影响。年轻的父母总忍不住打开手机刷微博、玩微信,随时随地“机”不离手。甚至喂着奶也觉得无聊,也总惦记着玩手机,渐渐地,孩子虽小似乎也对手机产生兴趣,为什么爸妈那么爱看手机,不爱看我呢?于是幼儿能动能爬看到父母玩手机就爬过去拼命抢,竟然学会了用手指在屏幕上滑来滑去,觉得好奇。觉得好玩,竟也成了“低头族”1.会让孩子变成手机党2.会影响亲子关系3.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给妈妈捶背一直看手机 父母带孩子别玩手机
核心提示:近日,一名小学生写了一篇妇女节日记,里面说道:妇女节为了让妈妈开心,给妈妈讲故事、捶背、泡脚,可是妈妈却一直在看手机,并没有很开心的样子,小朋友感到很伤心。其实,这种事情已经不是个例,很多家长因为太专心玩手机,反而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推荐阅读:
在水中加一种东西,喝了可以让你年轻10岁,想知道它是什么吗?关注微信号 39减肥健身学院(长按可复制),回复 年轻 就可以查看帮助我们越活越年轻的秘诀,还能学习各种保持身材方法!
  妈妈在玩手机时,只是想打发无聊的时间。但是如果你身边有孩子,那就得少玩手机,以免出现无法挽回的意外。  案例1&2012后11月,贵阳市一对年轻夫妇带着4岁大的男孩到花溪镇山村游玩,就在他们用手机拍照的同时,4岁的孩子意外走失。  案例2&2014年9月,一年轻妈妈因在房里玩手机,一岁两个月大的女娃在洗手间玩水,溺水身亡。  案例3&2015年8月,河南郑州一名2岁男孩不幸被汽车碾压死亡,而当时妈妈正在看手机。  你是否经常在快餐店、公园等地方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个妈妈紧盯着手机时,她的孩子用尽办法吸引她的注意力,却只惹恼了她……研究者认为,这足以证明这些人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多么淡漠、冷酷和负面,手机不仅分散大人们的注意力,还可能阻碍天伦。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父母沉溺手机会影响亲子关系。因为当人们高度集中自己手中的设备时,就会忽视孩子。而这些孩子看在眼里,不仅会不开心,还会产生“妈妈不爱我”的心理,对孩子的身心影响巨大。(给妈妈捶背一直看手机 父母带孩子别玩手机)  家长爱玩手机,孩子会变得焦躁不安  波士顿医疗中心行为儿科学专家珍妮·拉德斯基对孩子和父母的相处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很多孩子会在父母关注手机时变得焦躁不安,甚至以“自娱自乐”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对此,心理学家认为,在家庭教育中,长期遭受冷漠对待的孩子更容易产生冷漠、孤僻、内向的性格,他们不喜欢与人沟通,对他人的喜怒哀乐漠不关心,形成不健康的心理。  家长爱玩手机,影响亲子关系  孩子总是很有好奇心的,而在他们眼里父母是伟大的,所以遇到不懂的时候就会跟父母说。而父母每天沉迷于玩手机,受到干扰时可能会变得脾气暴躁或者完全不理会,孩子就会认为父母更爱手机,这也会成为一种心理阴影。  家长爱玩手机,孩子有样学样
  孩子会对所有的新鲜事物产生兴趣,当看到家长玩手机玩得不亦乐乎时,就会有样学样,渐渐也会变成一个手机党。这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还会妨碍身体发育。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生活中的各个举动都会影响到孩子,为了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一定要远离手机。&&&& 延伸阅读:&&&&&&&&&&&&&& &&&&&&&&&&&&&&报料电话:0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儿童最反感父母玩手机
专家:亲子关系不密切孩子易叛逆
“我的生日愿望是,爸爸妈妈可以少看看手机,多看看我。”随着低头族父母的增多,浙江省妇联调查结果显示,今年六一儿童节,儿童最反感父母的行为有哪些,其中“玩手机”排名第一。
网络图片  浙江在线杭州6月1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胡昕然 编辑/马丽红)“我的生日愿望是,爸爸妈妈可以少看看手机,多看看我。”随着低头族父母的增多,浙江省妇联调查结果显示,今年六一儿童节,儿童最反感父母的行为有哪些,其中“玩手机”排名第一。  在杭州,曾有一名小学生通过写信表达了自己对爸爸看手机的不满:“我知道您工作很辛苦,但不知为什么自从您换了新手机之后,您就再也不和我说话了,不关心我。您是我的亲人,我最亲的亲人,您为什么对我那么冷漠。我想对您说,少看一个微信,对我多一份关心和关爱,好吗?”  近年来,手机成了孩子心中霸占爸爸妈妈的“怪物”。2014年,《国民家庭亲子关系报告》显示,有17.8%的父母在与孩子共处时经常看手机,51.8%的父母偶尔看手机,两者相加则有近七成的父母在陪孩子时玩手机。浙江省妇联在今年六一儿童节的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园、小学、中学的孩子们最反感父母的行为就是玩手机,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出愿望:“让爸爸妈妈放下手机,不要再玩手机。”  浙江省妇联儿童工作部副调研员张康伟在全省家庭教育的长期调查中发现,“低头族”家长多为80后,他们对手机过度迷恋,有的甚至玩手机上瘾。张康伟表示,”多数家长只是人在陪伴、心不在陪伴的状态,陪伴质量严重下降。”  记者发现,许多家长在陪伴孩子时,一边玩手游,一边让宝宝自己玩。宝宝问问题,父母有时五至十分钟都没有反应过来,继而对孩子失去耐心。张康伟认为,“孩子虽然表达能力不足,但内心十分敏感,对于父母的一举一动都很在意。那些幼时亲子关系不密切的孩子,一旦进入青春期,会选择躲避甚至逆反。”  然而,这是一个离不开手机的时代。如何平衡手机刷屏与亲子互动之间的矛盾?对此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建新提出建议,每天下午5点半到8点半这三个小时以内,家长最好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摆弄手机,尤其是在吃饭、学习的过程中,不要给孩子树立“一心二用”的反面典型。如确有工作需要,父母可“错峰换挡”,比如爸爸忙时,妈妈可“脱机”陪孩子学习或游戏,待爸爸结束工作后,爸爸可带着孩子做做运动,让妈妈休息一下。
责任编辑:
亲子关系;妇联;二孩;低头族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该不该让孩子玩智能手机: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智能手机|父母|榜样_新浪教育_新浪网
该不该让孩子玩智能手机: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
日,河南安阳,一名1岁多的孩子在和家人争抢手机。图片来源 CFP
图片来源 CFP
  每年这个时候,盼着放寒假的孩子们就开始在脑海中规划假期愿望清单了,玩手机是其中最常见的一项。但不少家长认为,智能手机会让人上瘾,玩手机多了会影响学习,而孩子们通常自控力不足,不会主动点开学习类应用程序。那么,当一个年纪比较小的孩子要求使用智能手机时,父母该怎么办呢?
  “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想玩手机了”
  六年级学生西德尼·克劳有一部智能手机,她承认自己主要用它来玩游戏和看电视。她的母亲帕蒂对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说,这当然不是自己给孩子配备智能手机的初衷,自己最关心的是安全问题。
  西德尼上小学四年级时,曾因为公交车在车站停留时间太短而没赶上车,这件事让她的父母非常担心。要是没有一部手机可以打电话给成年人,她就得在车流穿梭的高速公路上步行去上学。
  起初,帕蒂给女儿买了一个老式的翻盖手机,但西德尼从来没有给它充过电,更没有用过——她压根儿想不起来。对她来说,翻盖手机一点都不好玩。所以,西德尼的父亲在换新款的苹果手机时,就把自己淘汰下来的旧智能手机给了女儿。西德尼很快就爱上了这个“玩具”。
  9岁的梅西·香农的情况恰恰相反。她没有手机,喜欢在家里玩耍、去外面疯跑和唱卡拉OK。
  和许多小学生的父母一样,梅西的母亲布鲁克也曾面临过是否给孩子买手机的抉择。“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想玩手机了。”她告诉NPR。
  布鲁克在网上发起了一项活动,呼吁家长至少等孩子上了八年级再给孩子智能手机。到目前为止,美国有超过8000个家庭签字参与了这一活动。
  除了不想让孩子一直盯着电子屏幕,布鲁克还担心社交媒体对孩子的影响。“在这个年龄段,孩子大脑的发展还不够成熟,无法驾驭社交媒体带来的棘手的社会问题。”她告诉NPR。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理查德·弗里德注意到,向他咨询的孩子中,越来越多的人出现焦虑和抑郁的问题,而智能手机正是“元凶”之一。
  “如果我能让我的孩子们穿上裤子出门,那简直像是打赢了一场仗。”有3岁和7岁两个孩子的贾斯汀?鲁本告诉NPR,“我感到不知所措,我想试着控制孩子玩电子产品。”
  不可能把孩子与智能手机完全隔离
  上一个暑假,14岁的初三男孩橙子(化名)以“保护隐私”为借口,躲在房间里反锁着门,玩了整整两个月手机。因为这个,他拒绝去健身房锻炼,拒绝上补习班,不愿意跟家人出门聚餐和旅游,还跟父母“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闹”,结果不但暑假作业没写完,连近视度数都增长了不少。
  在家长和老师看来,智能手机是让孩子学习一落千丈的“罪魁祸首”,但橙子告诉《青年参考》记者,他的绝大多数同学都有至少一部智能手机。他们用手机玩最热门的游戏,搜索各种搞笑的段子,在QQ群里相约出去玩。如果没有智能手机,他不但没办法跟同学聚会,就连他们平时聊天的“梗”都不明白,很快就会变得格格不入。
  事实上,为了玩智能手机,橙子已经跟家长和学校“斗智斗勇”超过一年。
  他偷偷拿零花钱买过四五个智能手机,把手机藏在柜子深处、床下和垃圾桶里,可每次都被家长发现。他从同学那里借来和租来的电子产品,被老师没收。
  每次手机被没收,橙子都感到非常委屈。在他看来,手机属于他的个人财产,别人没有权利没收。他为了买手机省吃俭用,用各种方式省下的零花钱,在家长老师的“强权”之下打了水漂。
  更重要的是,橙子认为,“好好学习并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将来也不一定有好的前途”。在一些社会新闻的影响下,他觉得做游戏陪练和游戏主播才是适合他的“生财之道”,还可以把兴趣和职业结合起来,何乐而不为?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总结了厚厚的一叠游戏攻略,比上课记笔记认真得多。
  在青少年中,有类似想法的孩子并不少见。
  一对7岁双胞胎的母亲艾尔·科尔说,她的一个女儿最近告诉她,她想开通自己的YouTube账号,在上面展示自己是如何搭建乐高积木的。她惊讶于女儿的早慧,但也想保护她,远离互联网上可能存在的危险,于是拒绝了女儿的请求。
  许多父母表示,他们看到自己的孩子在电子产品面前颇能显出天赋和创意,希望他们有所发展,却又担心玩手机带来的种种弊端。
  为了吸引那些热衷于电子产品的孩子,许多学校进行了巨大的改革,将电子产品用于教学,许多年轻教师能熟练地操作电子产品。
  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对15个月到2岁的婴儿来说,他们可以从教育app上学习新单词,但前提是父母跟他们一起看。换句话说,就是把视频当作亲子共读的图画书,让孩子独自看视频则会影响他们的语言技能。有很多证据表明,他们有能力将知识从屏幕转移到现实世界,包括早期读写和数学,以及积极的社会情感技能和行为。
  正如NPR所说,这是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而这一代父母,没有上一辈的经验可以参考。人们生活的世界早已被电子屏幕包围,要想把孩子与智能手机完全隔离开,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父母最迫切需要知道的是,孩子究竟应该花多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
  放假后的一天,房间里安静得出奇。孩子们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玩得开心,家长们也被电子产品分心了。
  一项新的研究调查了近2000名父母,他们的孩子年龄在8岁到18岁之间。调查发现,他们平均每天要花9小时22分钟在屏幕前,发短信、发推特、查看天气、用谷歌搜索。
  研究显示,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越早,玩电子产品的时间就越多。2016年,美国儿科学会取消了两岁以下儿童不能接触屏幕的长期建议,改为不鼓励一岁半以下的婴儿接触电子屏幕,可以让他们与家人视频通话。两岁到5岁之间的孩子,每天接触屏幕的时间应控制在一小时之内。
  此外,美国儿科学会还建议家长在孩子玩电子产品时参与进来。毕竟,苹果手机应用商店里有超过8万个教育类APP,能满足高水平学习标准的却少之又少。
  杰西卡·米尔斯通有两个孩子,一个11岁,一个5岁,他本人在一家科技公司工作。他鼓励孩子在青少年时期远离电子屏幕,跟别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美国儿科学会也建议家长们创建一个“家庭媒体计划”,平衡孩子们玩电子产品和其他活动的时间。
  非营利机构“常识媒体”(Common Sense Media)的CEO詹姆斯·斯泰尔建议,家长应规定在,某个时间段,所有人都放下手里的电子产品,比如在餐桌上或在床上时。“作为父母,你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他说,“你如何使用电子产品、用多长时间,这是非常重要的。”
  阿曼达·伦哈特是个母亲,有4个女儿,最大的21岁,最小的只有4岁。有一次,她要求女儿在野营旅行前交出手机,结果母女们对这段旅行都非常享受。
  “我认为,一些青少年可能渴望离开手机一段时间,因为他们在这上面花的时间太长了。”阿曼达·伦哈特说。一项研究表明,即使短暂地屏蔽电子产品,也能提高青少年感知他人情绪的能力。
  也有很多人认为,给孩子买智能手机不需要受年龄限制。詹姆斯·斯泰尔表示,是否给孩子智能手机,关键要看孩子的心智是否成熟。他建议,在给孩子智能手机前,家长需要考虑清楚以下几个问题:孩子们能否对自己的财产负责;他们会不会遵守使用手机的规则;通过网络社交对他们是否有益处;如果仅出于安全考虑要跟孩子保持联系,可否给孩子配备老式翻盖手机?
(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47029人已测试
100140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语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