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三板如何发现和创造企业价值是如何创造的

香港开设创新板 瞄着新三板这口“大锅”
港交所在日宣布拟推出主板及创业板之外的创新板,目的在于提高香港市场的竞争力,吸引新经济公司在港上市,建设香港的高科技生态系统。
新三板在线 · 文/陈睿
研报要点:
1、港交所在日宣布拟推出主板及创业板之外的创新板,目的在于提高香港市场的竞争力,吸引新经济公司在港上市,建设香港的高科技生态系统。
2、比较A股和港股的市场交易情况,创新板的开设和A股竞争不大,但新三板1780家TMT企业会成为创新板瞄准的大锅。很明显,创新板已经拉开了架势来挖新三板的墙脚,并且做好了充分的待客准备。
3、新三板,且行且珍惜,不要放弃大好的先发优势!
就在国内新三板发展“遮遮掩掩”之时,港交所在日,宣布拟推出港股主板及创业板之外的创新板。
按照创新板的定位和上市标准,和内地的新三板有许多共通之处。两者在上市资源方面已经处于竞争关系。
事实上,自从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意味着新三板的扩容有了正式的理论依据。在随后的3年内,挂牌公司从不足400家迅速膨胀至2016年底的10163家。这一过程中,新三板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不仅中小企业竞相挂牌,管理层也时不时地“打气助威”。
但事实上,目前除了分出“基础层”和“创新层”外,挂牌企业并没有等到更多的政策红利,这也使得原本信心满满的挂牌企业萌生了倦意。
从本次港交所欲开设创新板的目的来说,与国内新三板分庭抗礼的可能性较大,果真如此的话,新三板还能不能保住现有的成果?
一、港交所欲设创新板
(1)港交所的野心 留住下一个阿里
在港交所6月16日发布的创新板框架咨询文件中,对设立创新板的背景和考虑是这样描述的:
尽管香港在过去八年中有五年均名列全球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额榜首,但香港市场仍存在不足,使得好些内地新经济行业及其他高增长型公司选择到其他市场上市。
创新板框架咨询文件提出的建议方案,旨在提高香港市场的竞争力,吸引有以下一项或多项特点的新经济公司。香港目前的市场机制并不接受这些公司上市:
(a)尚未有盈利的公司;(b)采用非传统管治架构的公司;及(c)拟在香港作第二上市的中国内地公司。
而本次展开咨询征求公众意见就是为了放松上述提及的有关标准,从而吸引更多的企业投奔港交所。
其实,从本次港交所特地提到“非传统管治架构的公司”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当时阿里巴巴选择去美国上市已经成为了港交所永远抹不去的“痛”。
但是从另一角度来看,港交所知耻而后勇,积极改革制度的态度还是难能可贵的。
(2)港交所创新主板将对散户开放
首先我们来看看设立创新板的几个要点。第一,允许同股不同权;第二,容许内地公司在香港第二次上市;第三,内部再分层,设置创新初板和创新主板两大板块。
通过上述三大点,我们可以看到,港交所设立创新板这完全是冲着挖国内新三板的墙脚而来嘛。不仅在分层设置上与新三板同出一辙,而且在其他条件上,创新板与新三板相比吸引力也可谓十足。例如,创新主板是可以向散户开放的,因此其交易功能带来的股权流动性将明显优于目前新三板。
而许多企业挂牌新三板都是冲着“交易功能”来的,所以从这一点看,创新板可谓捏住了新三板的七寸。
二、创新板能不能撬动内地优秀企业资源?
创新板已经明着拉开了架势来挖新三板的墙脚,并且做好了充分的待客准备。那是不是意味着新三板的挂牌企业从此多了一个“出走”渠道并可以挺起腰杆子了呢?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要先明确企业为什么要去挂牌和上市?
其实说白了,企业选择去A股还是香港上市,亦或是选择新三板挂牌,无非都是冲着“交易”和“融资”两个目的。
(1)A股与港股日均成交量比较
从市场活跃角度分析,2017年前5个月港股日均成交量约603亿元人民币,仅为A股日均成交量的13.69%。根据目前A股约3300家上市公司计算,平均每股日成交量1.33亿元,相比之下,港股的平均每股日成交量只有2974万元。
所以如果是冲着港交所创新板的交易功能去的企业要慎之又慎,也许前景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毕竟在港股的主板市场上,日均成交量小于100万的股票占到了一半左右。
因此,如果留在国内都没有流动性的公司,想通过港股实现交易流动性的目的是不明智的。
(2)A股与港股估值比较
近年来,原本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由于眼馋国内A股的高估值,而纷纷选择私有化后“回国发展”。所以与国外相比,国内A股市场虽然上市难度较高,不过一旦成功登陆A股市场,享受高估值的却是大概率事件。
同样的道理,只要能够满足A股上市条件的公司,大多数还是会留在国内,而只有像阿里这样无法在A股上市的公司才会选择香港或美国。
三、创新板抢不了A股饭碗 但可以瞄着新三板的大锅
(1)1780家新三板TMT企业成了创新板瞄准的大锅
按照港交所本次对创新板的定位,将主要吸收未有盈利的新经济公司。而根据这一特点,新三板上最有可能成为出走创新初板的企业类型莫过于TMT了。
根据新三板在线研究中心的统计,新三板中涉及TMT的企业约有1780家,具体行业包括网络媒体、新材料、高科技、软件服务等。而相对来说这部分企业不仅代表了新经济,同时也是新三板上最优秀的群体之一。
(2)有望冲刺“创新主板”的新三板企业
根据港交所对创新主板上市公司的要求,财务标准主要参考的是港交所主板公司。因此,新三板在线研究中心在1780家TMT企业中,按照港交所主板财务标准测试的结果,目前约有218家TMT企业可以冲刺“创新主板”。
虽然从上述A股与创新板的一番比较中,创新板明显落了下风,但这是对于有实力进攻A股的新三板公司而言的。那如果本身不具备A股上市标准,但又渴望名正言顺做一家上市公司的新三板企业来说又是怎么样的呢?
新三板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有点腹背受敌的意思了。在没有创新板之前,优秀的新三板企业纷纷启动IPO程序,根据新三板在线研究中心的统计,今年以来,有192家新三板公司已经处于上市辅导的状态,接近去年全年225家的数量。
而如今,创新板的流动性和估值虽然无法比肩A股,但从政策的给力程度来看,好歹也具备正规的竞价交易,并且入选创新主板的企业还能面向散户,这无疑增加了市场的参与度,使更多人了解这些公司。
所以,新三板在线研究中心认为,创新板已经对新三板构成了极大威胁,如果套用一句经常用来形容国足的话,那就是留给新三板的时间不多了。根据本次创新板的咨询期限,8月18日将会有初步定论,如果速度够快的话,2018年将大概率实施并推而广之。
因此,新三板,且行且珍惜,不要放弃大好的先发优势!
本报告中所提供的观点及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或信息撰写,但本研究中心不保证该等信息及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本报告所载的信息、资料、建议及推测仅反映本研究中心于本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
在任何情况下,本研究中心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研究中心对本声明条款具有惟一修改权和最终解释权。
本文出品:新三板在线研究中心。研究员:陈睿。
转载声明:本文为新三板在线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侵权。
风险提示:新三板在线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投资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当前位置: &>&&>&
港交所拟推创新板 新三板怎么办
  8月1日,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发表“关于完善香港上市机制的一些思考”一文,再度引起了业内对香港创新板市场的讨论。规划中的香港创新板剑指“创新驱动的新经济企业”,与“服务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的新三板有较大重叠,而且在投资者门槛和转板制度上更具灵活性。香港的创新板会对新三板市场造成冲击吗?专家、投资人和一线企业会如何看待创新板的机会和挑战呢?
  专家:新三板制度建设要有紧迫感
  面对香港创新板在制度设计上的创新,民生金融智库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认为,新三板制度建设要有危机感、紧迫感。“新三板需要加紧推进相关制度改革,特别是要在交易所定位、再分层、竞价交易、投资者门槛等方面出台有力的政策,建立更加灵活有效的市场机制。监管层应重新审视资本市场的交易基础设施,塑造多个交易所之间的良性竞争关系。让良性竞争成为优化资源配置、避免垄断、改善资本市场运转机制的重要途径。”
  力鼎资本高级合伙人、首席执行官高凤勇表示,港股已经有成型的机构投资者群体,同时新设的创新板主板可以向散户开放,可以顺畅地转板,这可能对制度演进缓慢的新三板市场形成冲击。“对普通中小企业来讲,境外上市的成本确实较高,但是香港创新板如果建设成功,有可能给企业带来交易和融资上更多的收益。”
  安信证券分析师诸海滨认为,现在还不好评判香港创新板对新三板的影响多大。不过,新三板自身有些功能未完全发挥,包括定价功能、大规模融资功能、股东财富增值功能等。
  管清友表示,从企业和投资人的角度看,还是要全面慎重地考虑赴港上市的综合成本问题。首先,内地投资者对内地企业具备信息优势,对于它们的创业模式有着更好的理解,获取公司信息的途径更便捷;其次,赴港上市资金成本可能相对较高,香港创新板的相关成本有降低的可能,但预计仍将高于内地资本市场,特别是新三板;再次,如果企业在港交所上市后想回归内地资本市场,需要付出拆除VIE结构的成本,且时间相对漫长;最后,中小企业如果利用宽松的条件扎堆上市香港创新板,也需做好准备接受市场交易能否活跃、能否长期健康发展的风险。
  企业:暂时不会考虑创新板
  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的多家三板公司表示,因为融资需求已经满足,或已经定下IPO目标等原因,目前不会考虑转战创新板。
  九立股份董秘廖军告诉记者,由于已经制定了A股IPO计划,不会考虑香港市场。廖军表示,挂牌新三板的好处是成为公众公司,而且有券商、会计师等中介机构背书,树立了规范、可信的形象,与银行和其他机构谈融资和合作容易很多。
  一家新三板医药企业董秘告诉记者,公司不会考虑去香港创新板,因为公司的融资需求在新三板已经得到满足,现在公司主要任务是为新产品打开销路。
  一家PE机构的负责人表示,公司投资的是尚未实现盈利的互联网企业,有可能会选择尝试香港创新板。“目前新三板的挂牌门槛其实也在提高,同时交易和估值方面也没什么优势。就港交所释放的信息来看,搞活创新板的诚意还是非常大的。我们认为,没有盈利的互联网企业,在香港创新板上市有可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18-02-28 09:01
17-12-24 16:02
17-12-04 10:11
17-10-26 10:38
17-10-12 10:12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上传我的文档
 上传文档
 下载
 收藏
粉丝量:329
温馨提示:请在右上角的搜索文本框中输入关键字如:“论文”、“毕业论文”、“硕士论文”、“营销”、“PDF”、“文案”、“双色球”或查看本人文档分类,可以快速找到您要找的资料。
 下载此文档
基于EVA的新三板企业价值评估研究---以江苏Y公司为例
下载积分:2000
内容提示:基于EVA的新三板企业价值评估研究---以江苏Y公司为例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4|
上传日期: 05:42:30|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2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基于EVA的新三板企业价值评估研究---以江苏Y公司为例
关注微信公众号港股太可怕,相当于新三板,全是壳资源啊,我们这的壳资源最起码还有尊严,看看万福生_转发(zf)股吧_东方财富网股吧
港股太可怕,相当于新三板,全是壳资源啊,我们这的壳资源最起码还有尊严,看看万福生
港股太可怕,相当于新三板,全是壳资源啊,我们这的壳资源最起码还有尊严,看看,,,,,不都活的挺滋润的嘛,做a股股民,起码都还是幸存者
  看看港交所对老千股的态度 A股投资者终究是幸运的!  想看看,有多少朋友是看了这个标题进来想打我的……  长假漫漫时间自在,路上车流无边,景区人海无边,无聊的有聊的朋友们,聊起来!  A股好不好玩,看是什么参照物了。  深港通的话题已经外界聊爆了,今天我们不聊深港通,深港通基本都是好股票,只聊深港通之外的老千股。  前段时间写了篇文章交流了下A股萎靡港股走牛的因素,其中回忆今年夏恒指还没选择方向时,针对“外资抄底论”,我是唯一一个从数据出发提出“资金抄底方向是港股,不是A股”的新媒体人。  一些读者朋友便问我:买了多少港股?  看出港股蓝筹股会有行情(相比A股,港股蓝筹股的估值优势很明显,关键是大量资金追进去了),但我没投资港股。原因是这么多年观察下来,相比港股等市场,还是A股最好,从公平、机会等角度来看都是如此。  为什么不喜欢玩港股  港股市场非蓝筹、非指数的交易品种,我从来不买,原因就是港股的供股规则可以随时把投资者洗得干干净净。  港股的规则制定与修改,不是从投资者角度出发,而是以“不干预”之名以行“大鱼吃小鱼”之实,作为一个资本市场,没有基本的制约机制,谈什么市场呢?  交易规则的极大不确定性,使得投资者与投行之间权利极不对称。  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是市场规则的极大不确定性,使得投资者与控股股东之间权利极不对称。这就是下面要讲的致命问题,比如控股股东可以出老千。  什么是“老千股”?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最近写的一篇网志《关于“老千股”》(本文专门为打脸此文而来),表述就很好——“老千股”主要是指大股东不以做好上市公司业务来盈利,而主要通过玩弄财技和配股、供股与合股等融资方式损害小股东利益。  老千股是香港股市的土特产,是A股市场所没有的,主要是由于香港特有的监管和发行制度。  “老千股”的盈利模式  在A股市场坐庄,庄家需要三步曲:一吸筹二拉升股价三高位派发筹码,最终赚取差价;A股坐庄失败的风险不小,一是可能高位派发失败,资金链断裂(受制于资金成本);二是可能被证监会和交易所发现从而遭受严厉打击(受制于监管制度).  在港股市场出老千,都不需要这样拉升股价——直接派发筹码,你买多少我就可以卖多少给你。  老千股主要靠再融资来吸血,再融资最主要的方式是配售和供股——无需审批。配售相当于A股的定向增发,如果获配股人士少于6名,上市公司须披露他们的名字;如获配股人士在6名或以上,则上市公司只需概述他们的资料。  在港股市场,大股东配售的股票只要给港交所报备一下,第二个交易日就可以在市场买卖。正是这种便利的融资制度,为“出千”的老程们创造了一个绝妙的“吸血”赚钱模式。  香港的“老千股”根本不需要在财务报表上作假(这是违法的),他们更愿意利用港股市场宽松的发行、融资制度派发筹码(这是合法抢钱).  老千股对中小股民的割韭菜那真是极端。港股在股本供应上无限充裕,批股(即增发),非常简便,无需监管部门审批,上市公司章程一般授权董事会批股,有买方就行,也就是说,只要大股东对董事会保持控制权,可以随意增发股票、扩大股本或缩小股本。  在批股拆股合股这个组合模式发明以前,如果一家香港上市公司的每股净资产是1元,大股东决不会以0.9元卖出,当跌破净资产时,价值投资者便开始买进;终于有一天,大股东发明一个模式,不但以净资产的九折卖出股票,八折也卖,七折也卖, 投资者买进,股价却是越买越跌,跌到三四折,公司有资产,大股东的股权也卖太多,再卖就失去控股权,这总跌不下去了吧?  结果这才是投资者暴亏的中途,大股东对外批股,股价比二折还低,接受批股的当然是大股东的代理人, 这些廉价新股可以补回先前高价卖出的股票,不管是什么股价卖出的股票,都能以更低价格批发股票,大股东永无输钱之日。  2014年我曾专门写了一篇《港式正常坐庄与非正常坐庄》,当时对一只香港市场老千股诈骗内地投资者进行揭露性调查报道,拿到核心内幕,此文是调查报道之外的一篇配稿,用来揭露港股的病态制度。  引用下当时的文字:  有个问题,港股最低价格是1分,不断批股,总有底部吧?  有了合股这个武器,就没有底部。  来看香港老千股的鼻祖——威利国际。有人根据港交所数据统计,从1999年后的十几年,公司就经历了2股合1股、5合1、50合1、25合1、10合1、5合1等合股,最近一次是2012年10股合1股,其中进行过一些拆股,投资者1999年的60万股,只相当于现在1股,那么亏损程度呢,相当于股价九折再打九折再打几次九折,如果投资者当年买入600万股威利国际,市值为30万港元;持有至目前相当于10股,市值是1.45港元,本金损失殆尽。  这只股票现在仍在港股行情可以找到,不过公司去年控制人换了,名称去年也已由“威利国际”更名为“民信金控”。  为何无意改老千规则  9月份看了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的网志《关于“老千股”》,觉得港股市场准备在一条道上走到黑了,深感惋惜,香港股市对我国乃至全球金融市场影响还是挺大的,惋惜在于香港的监管者他们发现了问题、认识了问题却不解决问题,而且为问题辩护,这种思维逻辑下怎么能保护香港法治社会的口碑呢?  李小加是这样用设问句来谈“老千股”问题的:  一、在资本市场,到底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呢?对于监管机构来说,遵守规则的人就是好人,违反规则的人就是坏人。  二、既然知道有坏人会干坏事,为什么不采取有效的措施事前防范,事后惩罚岂不是亡羊补牢?  他说“对于一个散户为主的市场来说,事先监管理念可能是不二的选择。而对于一个机构投资者占主导地位的市场,现实情况是,再严厉的事前审查也无法完全杜绝所有违规(除非关闭整个市场),而过于严苛的审批必然会妨碍好人的自由、窒息正常的市场活动;而且,如果审查过程中赋予监管者过多的自由裁决空间,容易滋生腐败与寻租。香港市场的监管哲学是假定绝大多数人都是遵纪守法的好人、从事正常的市场交易,监管者尽量不干涉市场自由,主要通过事中监察和事后追责来惩罚坏人。”  三、为什么香港允许公司那么容易地配股、供股、送股与合股?  他说“所有这些再融资制度都是市场的中性工具,允许它们的初衷当然是为了帮助好公司更容易、更方便、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地融资与发展,这也是许多内地企业选择来香港上市的一大主要原因。”  要命的是不见监管层消灭老千行为的态度  李小加提出了老千股的问题,他的文字里看出一丝解决老千股的策略吗?他从监管哲学的角度为这种制度辩护,说投资者对老千股的办法是少碰。  在我看来,老千股说到底就是在股市作弊——仔细追究也不算作弊,因为是港股监管制度允许的;在赌场上出老千这都是非法的,在香港股市中却合法存在。  目前港股市场的监管模式,即便是把港股市场定位为机构投资者占主导也不能放弃弥补监管漏洞。港股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是怎么躲过劫难的,难道“坏人”会因为机构投资者建仓了就不出老千了吗?机构投资者投资港股的方法是很消极的,那就是躲着走——对流动性不好的股票不买、不研究。这也是为什么港股市场非常多的股票交易低迷的原因之一。  李小加已经说了由于奉行的监管哲学,所以不准备修改规则。  我还是再问一句:老千股横行港股,证监会和港交所为什么不修改规则?对于投资者而言,监管层的哲学是事前监管还是事后监管,这只是方法论,就结果而言,不管事前事后,都要有个监管结果吧。李小加说:“总而言之,要想避开老千股,尽量走大道,避免串小巷,提高警惕,谨慎决策。出事后再喊警察,往往为时已晚,再好的警察,也无法替你的损失买单。”现实中这句话套用在投资者身上的另一种翻译是:港股市场有警察,但你报警市场上有贼也没用,因为贼是合法作弊。  现实是知道老千股这回事,但是处理过老千股吗?大谈“事后监管”真是醉了,监管在哪里?而且连这种漏洞百出破坏股市生态的规则都不想修改, 这种对投资者的态度令人难以评价。  大幅折价供股突然袭击,是香港市场的毒瘤。如果不割,除了能害到踩进陷阱的投资者、除了会损害整个市场的公平正义,对市场而言没有其他的好处。“好处”都被割韭菜的人拿去了。  今年9月份有一家港股公司宣布将配售最多9.5亿股,配股价较停牌前收巿价折让92.1%,涉及股份占扩大股本21.9%,所得款项拟用作偿还债务。  假如你持股10万股,这次配股你参不参加?不参加,你的持股市值可能就缩水到不足原先的10%,惨过腰斩再腰斩;以前有的内地投资者就因此咬牙参加配股(摊低了成本啊),这事如果就此结束还好,再过半年,上市公司向另一家企业以折让50%的价格供股,你直接傻眼,才明白可能投入再多的钱都是无底洞。实际控制人可以把控公司无限制发行新股份或缩减合并股份,以至于你就是一只关在笼子里的小白鼠,除了别人玩你,你没法玩。   观察A股13年、港股8年,炒股难,A股终究还是有些规律和底线,对于投资者来说,以结果论来看,放眼深沪交易所成立以来的二十多年,除了极少数退市且不再回归的股票和炒买中国石油等新股之外,绝大部分投资者股票被套后坚持数年都能解套。  相比之下,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全国两会第一次公开讲话时就明确提出“监管的基本底线和目标就是保护投资者”、“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必须坚持市场化、法治化这一根本方向”。刘士余逢会必强调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权益,也是中国股市监管层的一向风格。也许有时显得“父爱泛滥”,但这种意识是很珍贵的,证监会和深沪交易所日复一日勤奋地发现并补上各种制度漏洞的办法,是值得支持的。  相比之下,当不公正的事情发生时,炒A股比炒港股要幸运,起码知道去哪里哭……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您访问的页面不见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价值的含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