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分期一个手机1100块钱,手机分期贷款一个月没交怎么办交145元,我己经还了十个月。还要我再交两个月才完。我还该不该交

京东白条逾期了一个月了,一共逾期1100块,如果我现在还进去,这1100块额度还能马上用吗?_百度知道
京东白条逾期了一个月了,一共逾期1100块,如果我现在还进去,这1100块额度还能马上用吗?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京东金融客服中心知道合伙人
让投资理财变得简单快乐
京东金融客服中心
知道合伙人
京东金融是京东集团旗下子集团,定位金融科技公司,于2013年10月开始独立运营,已建立起九大业务板块,为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京东白条逾期一个月后再还款,如账户正常可以正常使用,如账户止付则建议您还清全部欠款后关注白条状态,如2小时后未恢复,说明您的账户暂未通过系统综合评估,请保持更好的消费和还款记录,后续保持关注,如逾期造成的无法使用目前暂不支持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恢复使用。京东白条属于信用产品,为了不影响您的个人信用建议您按时还款,避免造成不良的使用记录,白条逾期会造成以下后果:1、逾期罚息:如未在还款日前还清最低还款额,系统会按日收取您的违约金,目前京东白条逾期费率为0.07%/日,逾期则会按日收取罚金。账单制白条逾期费用的计算公式为:总违约金=应付未付总金额×违约金费率×违约天数;订单制白条逾期费用的计算公式为:总违约金=应付未付总金额(所有未还本金+所有未还分期服务费)*违约金费率*违约天数。2、逾期处理:白条逾期之后将不能参与白条活动,同时将保留将您的违约信息提供给相关政府管理部门、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或其他合法设立的征信管理机构的权利。为避免白条逾期对您的信用及生活造成影响,建议您保持良好的消费习惯,按时操作还款,这样才能累计好的信用,享受更好的金融服务。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当前位置: >>
程控交换技术
程控交换技术主编:徐少敏 编 委:徐 少 敏 钱 为 民 张 薇 程加斌韩献光李燕 蒂 朱 年 国 张 哲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 司 编委会 程 控 交换 技术资料版本 v i . o 日 期 1998 年 10 月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年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 利。 非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本书的 部分 或全部,并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HUAWEI? 、 华 为 ? 、 C&C08? 、 EAST8000? 、 HONET? 、 视 点 ? 、 Viewpoint? 、 INtess? 、 ETS? 、 万 维 通 快 车 站 ? 、 DMC? 、 SBS? 、 TELLIN?、InfoLink?、 NetKey?、Quidway?、SYNLOCK?均为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商标, 不得仿冒。Copyright? 1998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All Rights Reserved. No part of this document may be reproduced or transmitted in any form or by any means without prior written consent of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 华 为 ?, C&C08? , EAST8000? , HONET? , 视 点 ? , Viewpoint? , INtess? , ETS? , 万 维 通 快 车 站 ? , DMC?, SBS? , TELLIN? , InfoLink? , NetKey? , Quidway? , SYNLOCK? are registered trademarks of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刖 目读者对象华为技术经过十年的磨练 , 向着?同步世界潮流 、服务祖国电信?的目标 不 断创新和发展壮大。今天的华为技术足以令 ERICSSON 和 MOTOROLA 刮 目相看,华为的通信产品广泛涵盖了交换、无线、传输、接入、数据通 信 等领域 , 提供了通信网的全方位解决方案 。 C&C08、M900、ETS、HONET、SBS、Quidway 等品牌遍布在市话网 、 商业网以及各种专网中得到广泛应 用,深受海内外用户欢迎。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华为产品,华为公司编委会与邮电院校合作编写 了 ?华为技术与产品入门?系列丛书,这套丛书包括:1、《通信技术概论》@ 2、《程控交换技术》 3、 《智能网》 4、 《SDH 光传输技术》 5、 《数据通信技术》6、 《无线通信技术》7、 《ATM 技术》8、 《接入网技术》9、 《电信支撑网》 本套丛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华为产品的原理、结构、特点和业务性能等, 尝 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电信网络展现在具有不同知识结构的读者 面 前。本套丛书适用于以下读者间读: ?华为公司新员工 ?华为 公司非开发人员 ?华为公司用户及电信技术人员 目 录目 录mX喔 ........................................................... 11.1 r魏 _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2 魏 1ttW I艘 ...................................................................... 41.3 棚 _ h\ _ .............................................................................. 5 1.4 程控交换机的组成及数字交换的基本原理 .................................................... 8 1.4.1g os _ ....................................................................... 81.4.2 夕卜 _5 各w .................................................................... 10 1.4.3 1.4.4 交换 _ w ....................................................................... 15 &#$ 理 ^^ ....................................................................... 261.5 % & $ 理 的 程 ........................................................................................32 1.5.1 % 口吸理的 ..................................................................... 321.5.2 呼叫处理的基本流程及呼叫处理程序的基本活动 ....................................... 34 1.6 程控交换机的I ........................................................................ 40 1.7 10 机 023 ............................................................................ 43 1.7.1 1.7.2 1.7.3 1.7.4 1.7.5S ― 1240 数字程控交换机简介 ..................................................... 43 F ― 150 程控数字交换机简介 ...................................................... 46 AXE― 10 程控数字交换机简介 ..................................................... 48 E1 0 ― B 数字交换机简介 .......................................................... 515 ESS― 2000 数字程控交换机简介 ................................................... 54龄 ............................................................ 612.1 ?(言 5 的及 7/ ............................................................................................61 2.1.1 2.1.2 l令的 W6 ..........................................................................................61 言 5 的 7/ ...................................................................... 632.2 娜 9:;言 5 .................................................................................................66 2.2.1 9:舌机的 9:;言 5 .............................................................. 662.2.2 交换机g合 9 :舌机的言 5 ......................................................... 68 2.3 &? 言 5 s ............................................................................ 70 2.3.1 2.3.2 2.3.3 2.3.4 &? 言 5 sr .................................................................... 70 相 1 B 言 5 简介 ................................................................ 74No.7 言 5 简介 ................................................................. 85 E_5 s ........................................................................ 93第三章程控交换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 111 目 录3.1 ^ ................................................................................. 111 3.2 ge 交换s GCDHI ..................................................................... 112 3.2.1 3.2.2 3.2.3 控制部件的呼叫处理能力 ――BHCA ................................................ 112 阻 O 率 ........................................................................................... 116 程控交换网络的可靠性设计 ....................................................... 1163.2.4 程控交换系统的扩容能力和组网方式 ................................................ 117 第 H 章 C& C08 交换 ............................................................................ 121 4.1 4.2 交换_件的[本]丰勾 ..................................................................... 121 交换^ ( SM) ......................................................................... 122 4.2.1 4.2.2 4.3 4.4 _ 能和^ ...................................................................... 122 交换网络 ..................................................................... 131'理娜言w《件 ........................................................................ 138 网 'bA .............................................................................. 142第 S 章 C& C08 程控交换z ....................................................................... 145 5.1 ^ ................................................................................. 145 5.2 程控软件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功能 ........................................................ 145 5.2.1 5.2.2 I ................................................................................................ 145 程, .......................................................................... 1465.2.3 呼叫处理程序的结构和各部分功能 .................................................. 147 5.2.4 1 的呼叫处理 + 程 ............................................................... 1545.2.5 程控交换 _ s # 性能 .............................................................. 159 5.2.6 5.3 s'理 ......................................................................... 162C&C 08 的程控软件的实现和结构 ....................................................... 163第 A 章 C& C08 '新y# ............................................................................................. 173 6.1 6.2 6.3 ^ ........................................................................................................ 173CENTREX hi ............................................................................................ 173 ISDN hi .................................................................................................. 1756.3.1 6.3.2 6.3.3 6.3.4ISDN 的基本...................................................................................... 175 ISDN 的 [ 本结构 ............................................................... 1779:/网络 bPOPK* ................................................................................. 180C& C08 ISDN 数据终端 .......................................................... 189111 程控交换技术6.3.5 6.3.6 6.3.7ISDN 胃 5 ........................................................................................ 198 ISDN 在 C& C08 上的实现 ....................................................... 213 ISDN219C &C 08...................................................... 2217.1 _ 的散糖掰 ........................................................................... 221 7.2 C& C08 的V XY ...................................................................... 221 7.3 _
{ 的 IGhi........................................................................ 224 7.4 C& C08 的V实 } ...................................................................... 230BA # (zm&白勺 ....................................................... 237 程控交换技术插图图 1-1 六部电话机相连接的情况 ..................... ~ 1-2 献舌交换丰几 ............................... 图 1-3 电话网的基本结构 .......................... 图 1-4 四级汇接辐射式长途电话网 ................... 图 1-5 X电足各 .................................. 图 1-6 程控交换系统基本结构图 ..................... 图 1-7 用户电路功能框图 ........................... 图 1-8 光电耦合器电路原理图 ....................... 图 1-9 差动放大扫描器 ............................ 图 1-10 数字信号音产生的原理框图 .................. 图 1-11 空分交换矩阵 ............................. 图 1-12 三级交叉矩阵 ............................. 图 1-13 时隙互换操作 ............................. 图 1-14 T 接;器 ................................. 图 1-15 S 接;器 ................................. 图 1- 16 TST 交换网络 ............................ 图 1-17 同步复核方式 ............................. 图 1-18 负荷分担方式 ............................. 图 1-19 主备用方式 ............................... 图 1-20 单级多机系统 ............................. 图 1-21 多级系统 ................................. 图 1-22 呼叫处理流程图 ........................... 图 1-23 主叫类别字 ............................... 图 1-24 去话分析过程 ............................. 图 1- 25 数字交换机中双音频信号的途径 ............. 图 1-26 号码分析流程图 ........................... 图 1-27 全自动接入方式 ........................... 图 1-28 混合接入方式 ............................. 图 1- 29 5 ESS― 2000 硬件基本结构 ................. 图 1- 30 5 ESS― 2000 的软件功能结构 ............... 图 2-1 市话接续的信令传送流程 ..................... 图 2- 2 随路信令系统示意图 ........................ ..1 ..2 ..3 ..6 ..7 .. 9 11 13 14 15 17 18 19 20 22 24 27 28 29 30 31 35 37 37 38 39 42 43 56 58 62 65iv
目 录图 2- 3 公共信道信令方式基本功能框图 ...................................................... 66 ~ 2- 4 $ 16 _ 瞒 7 q .................................................................... 77图 2-5 s信令白勺 # ~矛呈 .................................................................. 81 图 2- 6 逐段转发多频记发器信令传送方法 ..................................................... 84 图 2- 7 图 2- 8 图 2-9tSJtS 勺信令■方 ................................................................. 85 NO.7 信令s ] 丰勾 ................................................................ 86 NO.7 信钟碰式 .................................................................. 88图 2-10 呼叫至空闲被叫用户的市内接续示例 ................................................... 92 图 2- 11 24 g 各 PCM s中贞]丰勾 ........................................................... 95 图 3- 1 图 3-2 图 3- 3 图 4- 1 图 4-2 图 4-3 图 4- 4C& C08 V]棚 ................................................................... 118H的功能方框图 ................................................................. 119 顿器功能方框图 ................................................................. 120 ^ ZL] 丰勾 ................................................................... 121 $]丰勾框图 .................................................................... 122 魏^]丰勾....................................................................... 124C& C08 交换机 SM 主控单元结构图 .................................................. 125图 4- 5 用户魏^赌嗤 .................................................................. 127 图 4-6 基本用户单元 ..................................................................... 128 图 4- 7USM 话路接续部分构成示意图 ..................................................... 128图 4- 8 基本顿单元p{ 7 K ................................................................ 129 图 4- 9C& C08 交换机交换网络结构 (64 K(64 K T 网) ........................................ 132图 4- 10 中心交换网络 ( CNET)结构(64K(64K T 网)............................................ 133 图 4- 11 中心交换网络硬件结构 (64 K(64 K T 网 ) ............................................. 134 图 4-12 中心交换网络的控制示意图 ....................................................... 135图 4- 13 T 交换网络的时隙交换原理图 ( 举例) ............................................... 136 图 4- 14 SM 内交换网络 ( NET) 板硬件结构 .................................................. 137 图 4-15 M 信^ ( CM) ................................................................... 138 图 4- 16 AM/ CM 硬件结构框图 ........................................................... 141 图 4-17 图 5- 1 图 5-2 图 5- 3NetAccess 组网示意图 ............................................................ 143*话分丰斤呈,+呈图 ................................................................ 149B g丰斤呈,+呈图 ....................................................................................151*话分丰斤呈,+呈图 ................................................................ 152图 5-4 h分丰斤I图 ..................................................................... 153 图 5 - 5 h S 卵辟举例 .................................................................. 157 图 5- 6 图 5- 7 & 内接续h■图举例 .............................................................. 158C& C08 rz翻 .................................................................. 164
程控交换技术~5-8 C& C08 锱K ....................................................................... 166 ~ 5- 9 ~ 6- 1 ~ 6- 2C& C08 M r # .................................................................. 168 ISDN _ 辅丰勾 .................................................................. 178 ISDN _白勺]丰勾_................................................................ 179图 6-3 ISDN 用户一网络接口的参考配置 ..................................................... 181 ~6-4 1
_ f *............................................................................ 183 图 6-5 用户一网络接口协议与 OSI 的关系 .................................................... 185 图 6- 6 原 i 吾彳乍用,列.................................................................. 186图 6-7 用户一网络接口的功能参考配置 ...................................................... 187 图 6-8 g的 # ~? ..............................................................................................189 图 6- 9 系]丰勾图 ................................................................. 190图 6- 10 ISDN 多功能卡软件结构图 ........................................................ 192 图 6- 11 ISDN 多功能卡软件结构图 ........................................................ 194 图 6-12 图 6-13 图 6-14 网络终端 NT1 结构框图 .......................................................... 197 的么 W 言x言 5 ............................................................ 198LAP-D 的中嫌 Y ................................................................ 199图 6- 15 LAP - D 中贞舰酿 Y................................................................................200 图 6- 16 桐 _ {序I Y ..................................................................... 201 图 6-17 图 6- 18Q.931 g麟 ..........................................................................................202峨交换%口_呈 ................................................................... 206图 6- 19 ISUP 消息的基本格式 ............................................................ 208 图 6-20ISUP 的基本呼叫过程 ............................................................ 212图 6- 21 C& C08 ISDN 交换模块示意图 ...................................................... 213 图 6- 22 ISUP 功能 __ ................................................................... 216 图 6-23 图 6-24 图 7- 1 图 7-2 图 7-3 图 7-4 图 7-5CPC 功能块图 .................................................................. 217 CSC 功能块图 .................................................................. 218 C& C08 ' 体化网络台组网示例 .................................................... 223卡 hi 吏用施 .................................................................. 227 触网 1 例 ....................................................................... 231 网络I i 十戈 IJ ................................................................. 234Hong Kong HutchisonTelecom Network .............................................. 235表格目录表 2- 1 对不同制式交换机要求的号盘脉冲数字信号的主要技术参数 ................................ 67 表 2- 2 双音频按键话机的拨号信号的频率组合 ................................................. 67 表 2-3 信号―的 tXXE] 构 ................................................................ 69vi 目 录表 2- 4 我国典型纵横制局间的直流标志信令方式 ............................................... 75 表 2- 5 带内单频脉冲及其间隔规定的标称值 .................................................. 76 表 2- 6 粉中组合信号r _ 号 ................................................................. 76 表 2-7 局 g 云力M的数标方式 ........................................................... 78表 2- 8 市话局间自动接续的数标方式 ........................................................ 79 表 2- 9 中国 1 号信令系统中的记发器信号的编码 ............................................... 80 表 2-10 表 2-11 # 组合信令的\ ................................................................. 82KD 信令的内柳 _ .................................................................. 83表 2-12 * 话g标 7 K ..................................................................... 91 表 2- 13 R1 模拟型线路信令采用带内单频 2 6 0 0 Hz 时的内容 .................................. 94 表 2- 14 R1 数字型线路信令在 24 路 PCM 系统中的帧结构内容 ................................... 95 表 2- 15 R1 数字型线路信令在 24 路 PCM 系统中的编码 ......................................... 96 表 2- 16 R1 记发器信令的种类及频率组合 .................................................... 97 表 2- 17 R2 模拟型线路信令的内容和状态 .................................................... 98 表 2- 18 R2 数字型线路信令的编码方式 ...................................................... 99 表 2-19 R2 记发器信令的内容及含义(前向) .................................................. 100 表 2-20 R2 记发器信令的内容及含义(后向) .................................................. 101 表 2-21 各种信号音的含义及断续比 ......................................................... 103 表 2-22DTMF 信号的频率组合 ........................................................... 105表 2- 23 CPE 到 PSTN 的呼叫建立的 PCM 线路信令( IDA- M) ................................... 107 表 2-24 CPE― PSTN 呼叫建立的 PCM 线路信令( IDA- R) ....................................... 108 表 3- 1 C& C08 每用户的忙时试呼叫次数 ( 即 BHCA!用户) ........................................ 115 表 3- 2 来话中继电路忙时试呼次数 ( 即 BHCA!中继线) ........................................... 115 表 6-1M 路的类 0 ..................................................................... 182表 6-2 用户一网络接口的类型及接口结构 ..................................................... 184 表 6- 3 $ 3 # g及其\躺 .................................................................. 205 表 6-4ISUP g ....................................................................... 210vii
本页已使用福昕阅读器进行编辑。 福昕软件(0 ,版权所有, 仅供试用。第一章程控交换概述第一章程控交换概述1.1 程 控 交换 概述话音信息仍然是当今社会信息交换的重要内容之一。实现话音信息交 换的工 具^话 1 电话通信系统用的终端设备是电话终端(也称为电话机)。 电话通信的最基本原理就是每个用户使用一部电话机,用导线将话机连接起 来 , 通过声能与电能的转换 , 使两地的用户可以互相通话 。 如果有三部电话 机 , 并要使这三部电话机间都能分别成对通话,则就需要用三对线将它们分 - ; 别连接起来,以此类推,,若有 N 部电话机,则就需要 A^V 1 -对连线,,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 能使 N 部话机间能任意成对的通话。 图 1-1 给出 N=6 时,各话机之间的连接情况如果 N 很大,则所需的连接线数很多,这样就严重产生以下几个问题: 1) 不经济,线路投资很大,且线路的利用率低;1 程 控 交 换 技 术2) 使用不方便,要使电话机与许多对线连接起来,这是很困难的; 3) 安装维护困难 所以上述这种直接连接方法 , 没有实际价值的 。 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是在用 户 分布区域的中心位置,安装一个公共设备,每个用户都用一对线与这公共 设 备相连,如图 1-2 所示。当任意两个用户要通话时,由公共设备将两部话 机 联通起来,通话结束后再将线路拆除,以备其他用户使用。这个公用设备 就 是电话通信系统中的交换机。要完成电话交换的任务,电话交换机必须具有以下功能: 1) 及时发现用户的呼叫请求; 2) 记录被叫用户号码; 3) 判别被叫用户当前的忙闲状态; 4) 若被叫用户空闲,交换机应能选择一条空闲的链路临时将主叫,被叫用户 话机连 通,使双方进入通话状态; 5) 通话结束时,交换机必须及时进行拆线释放处理; 6) 使任意两个交换机所带的用户自由通话;2 本页已使用福昕阅读器进行编辑。 福昕软件(0 ,版权所有, 仅供试用。7) 在同一时间内交换机要允许若干对用户同时进行通话且互不干扰。 在电话通信交换中,要实现任意两部话机之间建立双向语音通信所需的设备 和它们之间的相互连接关系可用图 1-3 表示。用户话机总配线架交换机转接配线架传输室图 1-3 电话网的基本结构由图 1-3 知,其由用户环路,交换部分和局间传输设备组成。1、 用户环路:它是用户话机和交换局总配线之间的连接线,这种线路就称 为用户环路,也常称为用户线。2、 交换部分:它是电话网的?智能?部分。有了它,每一个主叫用户才能 与被叫用户连接起来,如果主被叫双方在同一交换局内、交换机可以通过 用 户环路把它们直接连接起来。如果主被叫双方不在同一交换局内,则交 换 机可以通过交换局之间的连接线路(通常叫中继线路),使主叫用户的交 换 局和被叫用户的交换局连接后,再将主被叫用户间接连接在一起。3 本页已使用福昕阅读器进行编辑。 福昕软件(0 ,版权所有, 仅供试用。程 控 交 换 技 术3、局间传输设备 q 这是各交换局之间的电话网部分。它既包括了发送和接 收设备, 又包括了各种多路传输媒体。这种局间传输线可看成是各端局之 间、端局与汇接 局,汇接局与汇接局之间的高速率的复用传输设备,如 PCM 基群,或 PCM 的高 次,及光纤数字通信系统如 PDH 的 1、2、3、4 次群(近 年来新设计的可采用 SDH 的 STM ― 1 传输设备)。 如果交换机用在企、事业单位,作为企、事业内部的各用户之间的电话通信 的交换 设备,而这些企、事业又作为公用电话局的一个用户,我们把这些交 换机就称为用 户交换机。1.2 交 换 机伴随着电话通信的电话交换是 ^?,交换的 发 展过 程出现而同时产生的,随着电话通信技术的飞速 交换系统也经历着相应的变化和发展,归纳起来可分为四个时代 q1、人工交换机:这是最古老的交换机,这是亮靠人(话务员)完成主被叫用户 间的接续的。它可分^^(或^(交换机两种。现在这种交换机已被 淘汰,但这种人工接续 方式,在一些特殊场合还有应用。2、V2 进制和 4 转动作和 换作I交 交换系统 。 从人工交换机到自动交换系统的革命性变------ ---革最早是由步进制交换系统完成的。步进制交换机是由电动机的转动带动 选择器(又叫接线&)= 直和旋转的双重运动来实现主叫和被叫用户的接续 的。 3、 纵横制交换系统:该系统使用电磁力建立和保持接续。?纵横?是指它的 选择器 采用交叉的?横棒?和?纵棒?选择接点。后期的选择器虽然使用 了专门设计的 电磁继电器构成接线矩阵,但?纵横? 一词却一直被沿用下 来。 步进制和纵横制电话交换系统通常又被称为几电式电话交换系统,以区别于 后来出 现的电子交换系统。 --------------- ^4、 电子交换系统 q 早期的电子交换系统,只是使用电子元件如晶体管和集4 本页已使用福昕阅读器进行编辑。 福昕软件(0 ,版权所有, 仅供试用。 成器件代替纵横制交换系统中的电磁继电器等体积大、耗电多的机电元 件。但随着计算机技术在通信技术中的应用,交换技术开始了它的第二次 革命性的变革。 新一代的交换系统利用予先编制好的计算机的存储程序来 控制整个交换系统的运 行,以代替用布线方式连接起来的逻辑电路控制整 个系统的运行,所以这种新型 的交换系统叫做存储程序控制交换系统 (SPC),简称程控交换系统。 通 步进制、纵横制和程控交换系统都属于自动交换系统。一个自动交换系统由 两个主要 部分组成:话路系统和控制系统。前者用来建立交换系统的入端和 出端之间的连接, 而后者则对收到的信号进行译码并发布各种命令去控制交 换网络。早期的程控交换机 在话路系统方面与机电式交换机并无本质区别, 它仍然使用了空间分割的话路交换网 络,而所交换的信息也都是模拟信号, 因而这一类交换机叫做模拟程控交换机。 随着 S 编码调制技术(PC^)f 到应用。PCM 传输系统的发展,促使程控交 换 间 分 割 的 数 孙 交 换 机 发 k 数字交换机所交换的信息是数字信号。所 以这类交换机就称为 数字程控交换机。1.3 电 话 通信 网的 基 本组 成电话通信网是指在本地网和长途网上组织开放电话业务的一种业务网络。 为了使全球范围内任何两点之间都能进行通信联系,既要保证通信质量,又 要经济合 理,需要将各区域的通信流量逐级汇集起来,以提高通信电路的利 用率。一般在长途 电信网中根据地理条件、行政区域、通信流量的分布情况 等设立各级汇接中心。每一 汇接中心负责汇接一定区域的通信流量,然后逐 级形成辐射的星形网或 网形网。 我国的电话网采用四级汇接辐射式长途电话网,设四级长途电话局, 示意图如图 1-4 所示: 其构成5 本页已使用福昕阅读器进行编辑。 福昕软件(0 ,版权所有, 仅供试用。程 控 交 换 技 术图 1.4 ^^ 及 = 辐射式长途1) C1 局,大区中心局,也称省间中心局,共 8 个,包括上海、北京、广州、 南京、沈阳、西安、成都、武汉。其职能是疏通该交换中心服务区 话务,包括长 途去话,长途来话和转话业务。 ^2) C2 局,省中心局,共 22 个,包括除去 C1 所在城市以外的各省会城市, 其职能是 疏通该交换中心服务区域内的长途去话、长途来话和转话业务。 3) C3 局,地区中心局,其职能是疏通该交换中心服务区的长话业务,包括 长途去话、 长途来话和转话业务。全国共有约 350 个 C3 局。 4) C4 局,它是长途自动交换网的最低级交换中心,即县长途交换中心,其6 本页已使用福昕阅读器进行编辑。 福昕软件(0 ,版权所有, 仅供试 用。第一章程控交换概述职能是疏通本交换中心服务区的长途业务。全国约有 2200 个 C4 局。 从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地原则出发,对我国长途电话有如下基本要求 q 1) Cl 局个个直接相连,具有直接路径,形成格形网的拓扑结构,保证了各 大区之间具有直达通路。 ____ 2) C1 局内向本大区内所有 C2 局辐射,用低呼损直达电路群连接。 3) C2 局向本省内所有 C3 局辐射,用低呼损直达电路群连接。 4) C3 局向本地区内所有 C4 局辐射,用低呼损直达电路群连接。 这样一来,全国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四通八达的四级汇接式辐射网。这些直 达电路 群称为?基干路由?。基干路由上电路群的呼损标准是为保证全网的 接续质量而设 定,通常它的要求是呼损应小于 1%。基干路由网保证了全国 任意两地的电话用户都 可以接通电话。但是,如果长话网仅仅是由上述基干 路由所构成,则接通一次电话 所需的转接次数在某些情况下是相当多的。例 如甲大区内某县一个用户与乙大区内 某县一个用户通话,就需要经八个长话 局、七段长途电路,如图 1-5 所示。由此可 见,若长话网中只有基干路由, 长途电话的接续将很不灵活,也不一定合理。因而全国长途网除要满足以上 的四条 基本要求外,还要作必要的完善,即要增加低呼损的直达路由,高效 直达路由等措 施。一―-?话 局 ^ 用 户 县 中 心 局 I 市一 -#县 中 心 局 ? 市 话 局 & cp冷地 区 中 心 局 省 中 心 局 省 省 ,省 间 间 中 中 心 心 局 局 4 J_ 心 局地 区 中 心 局 省 中^用 户r^.图 1-5 长途电路7 本页已使用福昕阅读器进行编辑。 福昕软件(0 ,版权所有, 仅供试用。程 控 交 换 技 术在图 M 中 C4 以下的部分,即 C5 局所服务的区域称为本地电话网。本地电 话 网可分为单局制、多局制和汇接制三种方式。 单局制:是指只有一个市内电话局,主要负责市内电话用户间的通话,另外 应 该能够把每个电话用户和市内一些其他装有电话通信设备的处所 沟 通。其他装有电话通信设备的处所,除市话局外,还有长途电话 局、 用户小交换机和特种业务台等。 多局制 q 当本地网发展到一定容量时应该在市区实行分区 , 每区建立一个电 话 局,负责本区内电话用户的通话,这样就构成了分局制电话网。 这 种本地电话网的结构就称为多局制。 汇接制:当本地网的容量发展到几万号时,本地网内所包含的分局数就越来 越 多。这样由于分局数目很多,服务区域扩大,局间中继线的数量 和 均长度却相应增大,使得中继线路的投资比重增大,甚至超过 用 户线路的投资。因此,在分局数很多时,局间中继通常不采用直 接 中继连接,而是在分区的基础上,把若干个分区组成一个大的联 合 区,整个本地网由若干个联合区构成,这种联合区叫做汇接区。 在 每个汇接区内设汇接局,下设若干个端局。 端局以 C5 表示。它可分为市话端局、卫星城镇端局、农话端局等,分别接 市 话用户、农村用户和卫星城镇用户。它是通过用户线与用户直接相连的交 换 局、其职能是疏通本局范围的本地电话业务及本局用户的去话和终端来话 业 务,它与所从属的汇接局之间设有低呼电路群。 汇接局是一个汇接区内的电话交换局,它的职能主要是汇接本汇接区内的本 地电话业务,根据需要也可疏通本汇接区的长途电话业务。1.4 程 控 交换 机的 组 成及 数字 交换 的 基本 原理1.4.1 程控交换系统的组成 程控交换系统是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这里所说的基本结构是指8 本页已使用福昕阅读器进行编辑。 福昕软件(0 ,版权所有, 仅供试用。第一章程控交换概述程控交换机的硬件结构。图 1-6 给出的是程控交换机的基本硬件结构图。程 控 交换系统的硬件可分为两个系统:话路系统和中央控制系统,整个系统的 控 制软件都存放在控制系统的存储器中,该结构图既适用于空分交换系统也 适 用于时分数字交换系统,因为不管何种交换方式,其区别存在于交换网络 和 用户电路的具体结构,系统的功能并无本质区别。为方便,我们假定控制 系 统和话路系统都是以 Z 中控制方式 t 作的。图 1-6 程控交换系统基本结构图1、话路系统:它由交换网络和外围电路组成,其中外围电路包括用户电路、 中继器、扫描器、网络驱动器和话路接口等几部分。交换网络的作用是为 音 频信号(模拟交换)或话音信号的 PCM 数字信号(数字交换)提供接续通 路 。 用户电路是交换网络和用户线间的接口电路。它的作用是一方面把语 音信 息(模拟或数字)传送给交换网络,另一方面把用户线上的其它信号, 如铃 流等,和交换网络隔离开来,以免损坏交换网络。中继器是交换网络9 本页已使用福昕阅读器进行编辑。 福昕软件(0 ,版权所有, 仅供试用。程 控 交 换 技 术和中继线间的接口电路。所谓中继线是该系统与其他系统或远距离传输设 备的连接线。中继器具有出局中继和入局中继之分。中继器除具有用户电 路的功能外,还具有指定信号形式、中继线工作方向以及为计费提供反极 信号等功能。扫描是用来收集用户信息的。用户状态(包括中继线状态)的 变化通过扫描器可送到控制部分。网络驱动器是在中央处理系统的控制 下, 具体地执行交换网络中通路的建立和释放。而话路设备接口,称信 号接收 分配器,统一协调信号的接收、传送和分配。2 、 中央控制系统 q 控制系统的功能包括两个方面 : 一方面是对呼叫进行处 理;方面对整个交换系统的运行进行管理、监测和维护。控制系统 硬件由三部 份组成:一个是中央处理芯片(CPU),它可以是一般数字计算 机 的 中 央 处 理 芯 片 , 也 可 以 是 交 换 系 统 专 用 芯 片 。 二 是 储 器 ) , 它存储 交换系统常用程序和正在执行的程序和执行数?三是输入输出 系统,包括 键盘、打印机可根据指令或定时打印出系统数据,外存储器 存储常用运行 程序,机器运行时调入内存储器。一些小型交换机的外存 储器常常保持在 控制系统之中,所有程序都固化在专门的 EPROM 存储器 中。 例如,深圳华为公司研制的 C&C08 交换系统是由管理/通信模块(AM/CM) ^ 与多个交换模块 (SM)组成。SM 就相当于话路系统,按其功能可分为用户 模块 (USM)、 远端用户模块(RSA)、远端交换用户模块(RSM)、远端用 户单元(RSU)、中继模块 (TSM)等。AM/CM 模块起到中央控制系统的作 用。管理模块(AM)又分为前管理模块 (FAM) 和 后 管 理 模 块 ( BAM), 每个 SM 模块与 CM 模块之间采用 2 对主/备(或负 荷分担方式)光纤连接, 叠加模块可增容至 10 万门以上的容量。交换机的模块化设计 和利用模块叠 加实现增容是 C&C08 交换机的特点之一。关于这方面的详细讨论将在本书 的以后各章中讨论。1.4.2 外围电路模块1、用户线单元(用户电路)10 第一章程控交换概述用户线上传输的除了语音信号外 , 还有一 48 伏直流电压和铃流等带外信号 。但 交换网络尤其是各种形式的程控交换网络所能通过的是语音信号,其他信 号 绝对不能进入的,否则会损坏交换网络。数字交换网络进行交换的是数字 语 音信号,而用户线上现在一般传输的是模拟信号,要进入交换网络还必须 进 行变换。故在用户线进入交换系统时,首先要进入用户电路(SLC)。用户 电 路是用户线和交换网络或其他电路间(如扫描电路)必不可少的接口电路, 被 称为 SLIC。一个数字交换机的用户电路框图如图 1-7 所示。带通滤波器用户话机2=监视电路测试 总线振铃 控制极性倒 换控制监视信号图 1-7 用户电路功能框图数字交换机的用户电路具有七种功能。通常简称为 BORSCHT 功能。它来源 于 七种功能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即应具馈电(B)、过压保护(0)、振铃(R)、监 视 ⑶ 、单路编译码器(C)、混合电路(H)、测试(T)七种功能。对模拟交换机的 用 户电路,除没有编译码外,其六种功能完全一样。 用户电路可用专用集成电路实现。2、中继电路11 本页已使用福昕阅读器进行编辑。 福昕软件(0 ,版权所有, 仅供试用。程 控 交 换 技 术中继器是中继线和交换网络以及控制系统间的接口电路。中继器上传输的不 仅 有语音信号还有各种局间信号。由于中继器是交换机间的连接设备,所以 中 继器的结构和性能不仅因交换机自身型号不同而不一样,同一型号的交换 机 和不同的交换机连网,其中继器也必须作出相应改变。另外不同的中继器 还 要适应于相应的传输设备。对模拟空分交换系统且中继线也是模拟传输的 情 况,中继器一般分为出局中继器、入局中继器和特服中继器等。中继器一 般 由保护电路、信号互换电路、用户线信号电路和隔离电路等组成。其中信 号 互换电路用来指定中继线工作方向(出中继或入中继)和指定信号形式。用 户 线信号电路则用来在出入中继期间用户电路断开时,代替用户电路向话机 馈 电、铃流的接通和断开、传输信号等功能。隔离电路的功能则用来分离开 用 户线、中继线以及交换网络内传输的电流。将上面各种功能不同组合就可 构 成不同类型的中继器。 由于目前尚存在大量的模拟中继线,一般数字交换系统都配置有模拟中继器AT(模拟口)和数字中继器 DT(数字口)两种局间中继器。模拟中继器是模拟中继线和数字交换网络的接口电路。在模拟中继线上传送 的 信号是模拟信号 ; 数字中继器是局间 PCM 中继线的终端电路 。 它的功能 与 PCM 信号传输系统中的信道机有很多相同,这些功能包括: 1) 码型变换:即实现双/单(传输信道的 HDB3 码变成交换机用的单极性不归 零码)或实现单/双极性转换(将交换机内用的单极性不归零码转换成适合 于 线路传输的双极性码,如 HDB3 码)。 2) 时钟提取:从 PCM 中继线上提取时钟信号作为系统同步信号。 3) 帧同步:从 PCM 中继线上提取帧定位信号,通过帧定位获得帧同步。 4) 弹性存储的帧调整:数字中继器具有缓冲存储器,能够存储一帧数据容量。 用它来调整帧相位,使 PCM 传输线上的帧相位和交换网络同步。 5) 提取和重新排列随路信号:由于 PCM 中继线上传输的随路信号和交换网 络 中的格式并不完全一样,所以随路信号一般要提取后重新排列,以供交12 本页已使用福昕阅读器进行编辑。 福昕软件(0 ,版权所有, 仅供试用。第一章程控交换概述换网络使用。 数字中继器的上述功能可缩写为 GAIPACHO。 3、扫描电路 扫描器^在电话呼叫的各个阶 M 使控制系统完成各种信息的收集。 许多器件都可用作交换系统的扫描器件。但在现代交换系统中使用广泛的是 光 电Q合器和差动放大器。 光电耦合器可用来进行电源检测。图 1-8 是光电耦合器的电路原理图。它由 一 个发光二极管和一个光电晶体管封装而成。当有电流通过发光二极管时, 在 光电晶体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就能够导通。图 1- 8 光电耦合器电路原理图光电Q合图中的电阻 R 和二极管 D 是为保护光电耦合器用的 , 光电耦合器的最大优点 是 使外线电路和用户电路在电气上完全隔离,因而使用它作为扫描器可完全 防 止外线高压串入内线电路。差动放大器利用检测电压的极性进行扫描。图 1-9 为差动放大扫描器。若 e &e-输出 S 取逻辑值为 1,若 e &e-则取值为 0。 该器 件很容易由集成电路来实现,多个这种部件集成在一起即可构成扫描矩+ +13 本页已使用福昕阅读器进行编辑。 福昕软件(0 ,版权所有, 仅供试用。程 控 交 换 技 术阵。由于在交换系统内要对许多点进行检测,所需扫描电路的数量很大,扫 描 矩阵对这种用途就特别适合。 扫描器中所关注的是扫描速度,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交换系统的质量,而扫描 速 度的大小又决定着扫描器的成本。所以对扫描周期的要求要根据被检测的 不 同事件具体确定。4、信号音的产生 在模拟交换系统中,信号音是由单独的模拟信号发生器产生的。在数字交换 系 统中,由于信号音及双音频信号也须经过数字交换网络,这种用传统的模 拟 信号音发生器产生信号音,用 A/D 变换设备将模拟信号音转换为数字信号 音 的方法,显然已经不太适用。因为用这种方法产生的信号音的频率和幅度 不 稳,且还要配备专门的 A/D 变换设备。 在数字交换机中,多采用数字信号发生器直接产生数字信号音。14 本页已使用福昕阅读器进行编辑。 福昕软件(0 ,版权所有, 仅供试用。第一章程控交换概述图 1-10 数字信号音产生的原理框图图 1-10 是这两种数字信号音产生方法的原理框图。直接产生数字信号音的方 法是利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实现的。对要求产生的信号音按每隔 125X&时间抽样一次,再将每次抽样的幅度进行计算,获得所需的数字信息, 然后写入 PROM 中,最后只要能按一定规律去读出 PROM 中的内容,就完 成了 数字信号音的产生。 在 C&C08 数字程控交换机中可提供模拟用户线接口和数字用户线接口,两 种 接口板 ASL 和 DSL 可装于同一种机框的同一种槽位。C&C08 交换机的每个基本用户单元包含 304 模拟用户线接口。32 个双音多 频收号器(DTMF)和一块用户线测试板(TSS)。其模拟用户板也能很好的 完成 上述的指出?BORSHT?功能。ASL 的控制部分中采用了华为公司自行 设计 的 ASIC 芯片,这样既缩小 ASL 板的体积又具有更优良的性质。C&C08 交换机中配置有数字中继电路单元和模拟中继电路单元 。 其中模拟中 继板可以提供二线实线中继、四线模拟载波中继、E/M 中继电路、环路中继 电 路等中继方式。1.4.3 交换网络模块电话交换系统的任务就是在各条用户线之间、用户线和中继线之间或中继线15 程 控 交 换 技 术与中继线之间建立起语音信号临时通道 (接续)。这一工作是由交换网络最后 完成的。交换网络可以说是交换系统中占用设备最多也是最复杂的设备。在 交 换技术的发展中,首先要改变的便是交换网络。 在现在的程控交换系统中,交换网络可分为空分交换网络和时分交换网络两 类。 空分交换是指交换部分是由只有闭合(导通)或断开(阻塞)两个状态的元件(叫 做交叉接点)组成的空分交换矩阵。空分交换矩阵在控制部分的控制下,通过 适当交叉接点的闭合可以为接续提供一条实质性的信号通路。而时分交换则 是在一条公共通路中提供适当的时隙传送指定信号。空分交换矩阵又叫做空 分交换网络。与此相对应,时分交换的交换部分则叫做时分交换网络。这二 者 虽统称为交换网络,但在工作原理上却有相当大的差别。1、空分交换网络一般用于小容量的模拟交换机。 在这种交换网络中,交叉接点元件最早使用的是电磁继电器。继电器的优点 是 接通电阻很小(约 0.1 g)断开电阻无穷大 。 但缺点是体积大耗电大 , 寿命短 ,[动 作时间慢(动作时间为毫秒(ms)级],其大都用在步进制自动交换机中。在 程 控交换机中大都使用电子交叉接点。 电子交叉接点是利用了双极型晶体管或场效应管的开关特性构成交叉接点的 两个状态。它们不能像继电器那样具有?真正?关断和闭合状态,因为它们 是 对应于这些器件的截止和导通状态。双极型电子交叉接点的导通电阻一般 约 为 5g?15g,而 MOS 型(场效应管)的导通电阻约在几十欧到 20 g 左右。 电 子交叉接点的截止电阻虽然都高达数兆欧到数十兆欧,与?真正?的关断 没 有多大差别,但它们的极间电容较大为音频信号的阻断带来了不利因素。 电子交叉接点的优点是:开关速度快[微秒(us)级]、体积小、功耗小、无机械 磨损、寿命长等。现代程控交换系统中使用的交叉接点大多都是由大规模集 成 电路(LSI)构成的交换矩阵。16 第一章程控交换概述交叉接点元件原理虽然十分简单,但由于使用数量巨大,动作频繁,在交换 系 统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元件。因此,如何降低交叉接点元件的成本,缩小 体 积,延长使用寿命等是设计一个交换系统优先要考虑的问题之一。这一点 在 空分交换尤为重要,因为在空分交换时,所需交叉接点的数量是很大的。 而 时分交换正是因为使用交叉接点的数量很少这一重要优点而替代了空分交 换 网络。 从概念上讲,最简单的空分交换是一个矩形交叉接点阵列。这阵列如 图 1 - 1 1 所示。它有 M 条入线和 N 条出线,简写为 M X N 矩阵。为了做到能把 M 条入线中 的任一条接到 N 条出线中的任一条 , 从图 1-11 a )可看出 , 它需要 M X N 个 图1 - 1 1 b )所示的交叉接点。对于大型交换系统来说使用这种?全利用度?的 每一条入线皆可和每一条出线相接的交叉矩阵,要使用数量巨大的交叉接 点, 这不仅不经济,很多情况下也是技术上办不到的。如何减少交叉接点的 数量, 是交换网络设计中一个首先要考虑的问题。17 程 控 交 换 技 术减少交叉接点数量可利用部分利用度的方法,部分利用度是相对于全利用度 而言的,所谓部分利用度就是指每条入线只接到有限条出线上(而不是全部出 线),这样就可减少交叉接点的数目,当然,减少交叉接点数量的根本途径是 使 用多级交叉矩阵或采用数字交换。 在上述的全利用度或部份利用度的交叉矩阵中 , 交叉接点的利用率是很低 的, 即使所有用户都接通,一个正方形矩阵的每排或每列中也只有一个交叉 接点 在使用着。每一个特定的接续都需要一个特定的交叉接点,这一接点一 旦失 灵,就不能建立接续,多级交换矩阵就可以解决上述两个问题。图 1 - 1 2 给出 了一个三级空分交叉矩阵的示意图。在该矩阵中,N 条入线分成 K 组, 每组 有/条入线接入一个 n X k 矩阵,由 k 个 n X k 矩阵构成第一级矩阵列。 第二 级由 k 个 k X k 矩阵列。经一级每一 n X k 矩阵的 k 个输出分别与第二级 的 k 矩阵相连,形成交叉连接。第三级由 k 个 k X /矩阵列构成。第二级与 第三级 之间也是交叉式连接。即每一个 k X k 矩阵的 k 个出线分别与每个 k X /矩阵 入线相连。这样 k X k 矩阵的所有出线总和仍为 N 条,从而构成了一 个具有N 条入线和 N 条出线的交换矩阵 。 在多级交换矩阵中 , 级间连接线叫 做绳路。图 1-12 中的三级矩阵总共有 k X k 条绳路。图 1-12 三级交叉矩阵18 第一章程控交换概述由图 1 -1 2 中我们可看到 q 对于入线和出线任一特定接续来说 , 都有 k 条路径 可供选择。由此可见,多级矩阵结构通过迂回路径的方法避免了因一个交叉 接 点损坏而使一个特定接续不能进行。由于在多级矩阵中,每一条入线或出 线 都仅有较小数目的交叉接点,也避免了容性负载的过份增加。2 、时分交换网络 1 )数字时分接线器(T 接线器)数字时分接线器的基本操作就是将数据写入存储器及从该存储器读出数据。 在读写过程中 , 通过选用的时隙进行信息交换 。 图 1-13 是时隙互换操作的示 意 图。由于数字时分接线器是通过存储器进行交换的,所以叫做存储交换器。 由于数字存储器成本低而容易集成化,所以数字时分交换要比空分交换更经 济。#1#2存储器#1#2图 1- 13 时隙互换操作当数字信号复接为单一的 T D M 方式时 , 只用时分交换即可组成较经济的交 换 机。然而由于存储器具体速度等其他限制,交换机容量不可能太大,所以 大 型交换机还需要一定数量的空分交换级。但应指出的是:为了经济原因, 应 把尽可能多的交换工作由时分交换级来完成。 一个单一的 T 接线器可用图 1-14 表示。它主要由话音存储器和控制器两部份 组成。19 程 控 交 换 技 术图 1-14 T 接线器话音存储器(SM)是用来暂时存储话音信息的,故又叫做?缓冲存储器?。控 制存储器(CM)是用来存储时隙地址的,又称?地址存储器?或?时址存储器? 时分接线器的工作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顺序写入,控制读出?方式。图 1- 14 就是这种方式;另一种方式是?控制写入,顺序读出?。此处?顺序?是 指 按照语音存储器地址的顺序,可由时钟脉冲来控制;而?控制?是指按控 制 存储器中已规定的内容来控制语音存储器的读出或写入。至于控制存储器 中 的内容则是由中央处理机(CPU)控制写入和清除的。 图 1-14 所示?顺序写入 , 控制读出?的工作原理如下 : 假设 T 接线器的输入 和 输出各为一条 32 个时隙的 PCM 复用线。如果占用时隙 TS3 的用户 A 要和 占 用时隙 TSI9 的用户 B 通话,在 A 讲话时,就应该把 TS3 的话音脉冲信息交 换 到 TSu 中去。在时隙脉冲的控制下,当 TS3 时隙到来时,把 TS3 ?的脉码 信 息写入 SM 内地址为 3 存储单元中。而此脉冲信息的读出是受 CM 控制的, 当TS19 时隙到来到,从 CM 读出地址为 19 的内容为?3?以?3?这个地址 去控制读出 SM 内地址是 3 中的话音脉码信息。这样就完成了把 TS3 的信码20 第一章程控交换概述交换到 TS19 中去的任务。同理,在 B 用户讲话时,应通过另一条时分复用线 和 另一接线器把 TS19 中的信息交换到 TS3 中去,这一过程和上述相似,只是 在TSI9 时刻到来时把 TSI9 中的信码写入 SM 中,而读出这一信息码的时刻只 有等到下一帧的 T S 3 Y 能完成。由于在 T 接线器进行时隙交换中,话音信息 码 要在 SM 中存储一段时间,所以数字交换会出现时延,其时延时间最长不 超 过一帧的时间。PCM 信码在 T 接线器中每帧需交换一次,如果 TS3 和 TSI9 两 用户的通话时间长为 2 分钟,则上述交换次数达 96 万次。SM 的存储单元数由输入的 PCM 复用线每帧内的时隙数来决定。图 1-14 中 的时隙数为 32 个,则 SM 有 32 个单元,每个存储单元可存 8 位码。CM 的 存储 单元和 SM 相同,但每个存储单元只需存 SM 的地址数,因为 SM 的地 址只 有 32 个,所以每个单元只需存 5 位即可。 ?控制写入,顺序读出?的时分接收器与上述工作方式相反。来话信息写入 到 由控制存储器所指定的存储单元,而去话信码则按时隙顺序读出。这两种 工 作方式对于单板数字交换网络来说并无区别,但在多级交换网络设计时, 一 般在一个时分级里米用一种工作方式,而在另一个时分级里米用另一种工 作 方式。 应该指出,时分接线器无论采用何种工作方式,都是将 PCM 的每个输入时 隙 中的信码对应写入话音存储器的一个存储单元,这实际上由空间位置的划 分 来实现时隙交换,所以时分接线器是按空分方式工作。弄清这一概念,对 理 解时分接线器的工作原理是很重要的。 目前时分接线器的存储器一般都采用专门设计的随机存储器 (RAM),所交换 的时隙数也并未限定在 32 个,大型交换机的交换时隙数高达 512、1024 甚 至 4096 个时隙。之所以尽量采用大数量时隙交换就是上面讲的经济原因。2)数字空分接线器(S 接线器):数字交换机中的空分接线器并不等于空分交换机中的空分交换矩阵。它的作 用是完全不同 PCM 复用线之间的信号交换,因而在结构上除了交叉接点矩21 程 控 交 换 技 术阵外,还包括了一个控制存储器(CM)。而在空分交换机中仅仅用交叉接点矩 阵即可构成空分交换网络。 尽管人们可以尽量把更多的话路复接在一起,但一条复用线上究竟能将多少 话路复接在一起,这在技术上和成本上是有其极限值的,因而实际接到交换 网 络的复用线常常不止一条。当 PCM 复 用 线 为 2 条 或 2 点 以 上 时 , 就 需 要 采用 S 接线器来完成复用线之间的交换。 图 1-15 画出了一个 2 条复用线之间的 S 接线器。在图 1-15 中交叉接点矩阵的交叉接点共两类 , 一类是没有实线圈的交叉接 点 , 另一类是有实线圈的交叉接点,它们的打开与闭合都在其对应的控制存 储器 (CM)的控制之下。如输入 PCM。TSi 中的信码要交换到输出 PCMi 中去22 第一章程控交换概述时,当时隙 1 到来时,在 CM。控制下,使实线圈内的交叉接点 1 闭合,就把 输入 PCM。的 TSi 时隙中的信码直接转接到输出 PCMi 的 TSi 中去。同理,要 把输入 PCMi 的 TSM 的信码交换到输出 PCM。中的时隙 14 在 CMi 的控制下 则 应使实线圈内的交叉接点 2 闭合。这样 S 接线器完成了不同的 PCM 复用 线之 间的信码交换,但这种交换仅在相同时隙间进行,不同时隙间不能进行 交换。 所以与接线器在数字交换网络中不能单独使用,这是 S 接线器和 T 接 线器的 重大区别。显然,当复用线之间不进行交换时,则不带实线圈的交叉 接点 1 或 2 闭合,它们同样在对应的 CM 控制下工作。 如果 PCM。的 1、2、4……等时隙中信码交换到 PCMi 的 1、2、4……等时隙 中去 , 则标有实线圈的交叉接点 1 在 1 帧内要闭合 , 打开多次(实际上未标有 实 线圈的交叉接点 2 也打开、闭合多次)。由些可见,数字交换中的空分接线 器 是以时分方式工作的;而空分交换在双方通话中一直是闭合的。这就是我 们 一开始指出的尽管 S 接线器也使用交叉接点矩阵,但在本质上和空分交换 网 络中的交叉接点矩阵完全不同。T 接线器是以空间位置的划分来实现时隙交换 , 而 S 接线器却以时分方式完 成复用线之间的空间交换。这概念大家要搞清楚。 空分接线器中的 CM 对交叉接点的控制也有两种方式:一是输入控制方式(即 上面讲的方式),它对应于每条入线有一个 CM;另一种是输出控制方式,它 对 应于每条出线有一个 CM,由这个 CM 决定哪条输入 PCM 线上哪个时隙 的信 码要交换到这条输出 PCM 线上来。两种控制方式在多级网络中一般交 替使用。 空分接线器的控制存储器也是高速 RAM 存储器,交叉接点矩阵可由高速电 子 门构成。 3、数字交换网络在容量较小的程控数字交换机中, 数字交换网络可以由单级 T 接线器构成, 但容量较大时,只能使用多级交换。多级交换的构成方法可以是用一个时分23 程 控 交 换 技 术CM7级把空分级分开,形成空――时――空(STS)交换网络,或相反,用一个空分 级把时分级分开,形成时――空――时(TST)网络。这种既有时分又有空分的 交换叫做二维交换。TST 和 STS 是两种基本的二维交换方式,其他更复亲的 网 络,如 TSST、SSTSS 等,不过是这两种网络的变形,下面只对 TST 网络 进行 分析。 由 TST 交换网络构成的交换机是目前最流程的一种交换机制式。图 1-16 给 出 了一个 TST 交换网络的结构框图。图 1 - 1 6 TST 交 换 网 络图中画有 8 条输入 PCM 复用线(PCMO?PCM7),每条接到一个 T 接线器(T 输入级);有 8 条输出 PCM 复用线从输出 T 级接出。中间 S 接线器为 8X824 的交叉接点矩阵,其输入线对应地接到两侧的 T 接线器。如前面指出的那样, 输入 T 接线口采用?顺序写入,控制读出?方式,而输出 T 接线器则采用?控 制写入,顺序读出?方式。 现以 PCM。的时隙 2 与 PCM7 的时隙 31 通话为例 说明 TST 交换网络的工作原 理。因数字交换机中通话路由是四线制(即来话、 去话分开),因此应建立 A ―B 和 B―A 两条路由。先看 A―B 方向,PCM。的 TS2 到输入 T 级,它是顺 序写入,控制在 TS7 读出(此 TS7 称为内部时隙)。中 间的 S 级在 CMc。控制下, TS7 时刻闭合带圈的 07 交叉接点,送到输出 T 级。 输出 T 级是控制写入,在 CM7 的控制下,控制 TS7 时刻把脉冲信息送到 SMB7 地址 31 存储单元,然而 再顺序读出,即在 TS3I 时隙读出到 PCM 的 TS3I 中的 PCM。的时隙 2 中的脉 码信息,从而完成 A―B 方向通话。B―A 方向的通话,脉码信息由 PCM7 的 TS3I 送来,顺序写入到输入 T 级, 在 CM7 的控制下于 TS23 读出。空分级在 CMc7 的控制下,在 TS23 时刻闭合带 圈的交叉接点 70,送到输出 T 级。输出 T 级控制写入 SMB。的地址 2,顺序 读出时 再送到 PCM。的 TS2 时隙,完成 B ― A 方向通话。 上面对交换系统中的交换网络模块作了概要的讨论 , 但是对于具体的交换 机, 其所采用的交换网络模块都各有自己的特点。在 C&C08 交换机中的交 换网络 从总体上来说为 64KX64K 的 T 网,由模块内交换网络(NET)和中 心交换网 络 (CNET)两部分组成。每个交换模块 (SM)通过光纤与中心交 换网络相连。 模块内交换网络以 2Mbit/s 在交换网络母线(HW)进行时分交 换,而中心交 换网络以 32Mbit/sHW 进行时分交换,所以模块内交换网络的 2Mbit/s HW 需通过复合才能与中心交换网络的 32Mbit/s HW 相连。C&C08 交换机的整个交换网络是一个由 AM/CM 内中心交换网络(CNET) 中的 8 块 8 K 网板、8 块快速开关网板(QSN)和各个 SM 内 4KX4K 的 T 网板 (NET)等组成的 64KX64KT 网。关于 C&C08 交换网络更具体介绍请 参看本 书后面的相关章节。25 1.4.4 中央处理模块 程 控 交 换 技 术1、 中央处理机的主要特点 对程控交换机所用的中央处理机有以下的功能: 1) 实时处理功能 对用户的接续要求 , 应及时处理 , 立即给予响应 。 这就要求处理器工作速度 快, 并具有强力的中断系统。 2) 逻辑运算功能强 在交换处理中,经常涉及数据的逻辑判断和各种数据结构的处理。故处理器 除 了能进行一般的逻辑与、非、异或和各种移位操作技术外,还要能进行位 操 作、字段和字节操作。 考虑到交换处理中一些频繁的基本操作,如扫描和选优工作,最好还具备一 些 专用指令,如扫描指令等。 2、 中央处理机的配置方式 中央处理机有单机集中控制和多机分散控制两种配置方式。为了安全和高的 可靠性,无论是单机还是多机均配备有备用设备。对于单机系统,由于配备 了 备用设备,就有两套中央处理机,故常称为双机系统。 1)双机系统 双机系统有同步复核,负荷分担和主备用三种工作方式。 ① 同步复核方式 图 1-17 给出了同步复核方式的示意图。26 第一章程控交换概述图 1-17 同步复核方式正常工作中,两台相同的处理机同时接收来自交换网络的各种输入信息,执 行 相同的程序,进行同样的分析处理,但是只有一台处理机输出控制信息, 控 制交换网络的工作。所谓同步复核,就是每执行一条指令或一段程序,将 两 台处理机的处理结果通过比较器进行检验,如果结果完全一致,就继续执 行 程序或进行输出控制。如发现不一致,则表示其中有一台处理机出了故障, 就 立即告警并进行故障处理和诊断。此种方式较易发现处理机的硬件故障, 但 由于实际上只有一台处理机工作,而且要不断进行同步复核,故效率较低。 ② 负荷分担方式 负荷分担也叫话务分担 , 其示意图如图 1-18 所示 。 两台处理机独立进行工作, 在正常情况下各承担一半负荷。为此可将两机的扫描时钟相位错开,某机扫 描 中发现的新呼叫由该机负责处理到底。当中一机发生故障时,则另一机承 担 全部负荷。为了能接替故障机工作,必须互相了解呼叫处理的情况,故双 机 间应定时互通信息。27 程 控 交 换 技 术图 1- 18 负荷分担方式负荷分担的主要优点 qa) 过负荷能力强:由于要使单机能承担整个交换网络的负荷(即话务费) ,故 处理机的容量应选用较大的处理机,故在双机负荷负担时,可具有较高的 过 负荷能力,能适应较大的话务波动。b) 可以防止软件差错引起的系统阻断 , 程控交换机的软件系统非常复杂 , 不可能绝对保证软件不存在残留差错。这种程序差错,往往要在特定的环境 和 处理过程中才会在双机上同时出现。由于双机同时工作,不象同步复核 那 样总是执行相同的程序,故程序差错不会在双机上同时出现,从而加强 了 对软件故障的防护性。 6)在扩充新设备、调试新程序时,可使一机承担全部话务,另一机进行脱机 测 试,从而提供了有力的测试工具。 负荷分担由于双轨独立工作,在程序设计中要避免资源同抢,双机相互联系 也较复杂,对于处理机硬件故障发现较不容易。 ③ 主备用方式 图 1-19 给出了主备用方式的示意图。一台处理机主用,另一台处理机备用。 主机承担全部呼叫处理,并将呼叫处理过程中的有关信息不断通知备用机。28 一旦主机发生故障,即由备用机自动接替,进行主备用转换。这种方式效率 亦 低于负荷分担,但比较简单。图 1-19 主备用方式2)多机系统 ① 单级多机系统 单级多机系统示意图如图 1-20 所示 。 各台处理机有其专用的存储器 , 还有一 公 共存储器,为各处理机共用,作为机间联系。29 程 控 交 换 技 术图 1-20 单级多机系统多机之间的工作划分,有两种基本方式:容量分担与功能分担。容量分担时, 每台处理器只承担一部分容量的呼叫处理业务,处理机数可随容量的增大而 扩充,但每机均要能执行全部交换处理功能;功能分担时每机只完成一定功 能, 只需要装入一部分程序,分工明确,缺点是容量较小时,也必须配备全 部处 理机。 容量分担实际上也相当于负荷分担。负荷分担与功能分担还可以结合使用。 ② 多级系统 多级系统的示意图如图 1-21 所示 。 交换处理中 , 有一些是执行频繁而简单的 工 作,如用户扫描,另一些处理较复杂,但执行次数不太多,至于故障诊断 等 属于维护管理的工作,则执行次数更少但处理复杂。30 第一章程控交换概述图 1-21 多级系统多级系统可以很好地适应上述特点,用于处理机执行频繁而简单的功能,用 中 央处理机执行分析处理等较复杂的功能,而维护管理处理机则专用执行维 护 管理中的各种功能。这样,就形成了三级系统。维护管理处理机还可以设 置 在维护中心局、监视和管理好几个话局的工作。 预处理机还可以称为外围处理机,区域处理机、模块处理机等。 随着微处理机的迅速发展 , 将趋向于采用分布式多微处理机的分散管制方 式, 以更好地适应硬件的模块化、比较灵活,出故障时影响小。 3、存储器 中央控制系统中的存储器一般可划分为两个区域 : 数据存储器和程序存储 器。 数据存储器也叫暂时存储器,用来暂时存储呼叫处理中的大量数据,可 以写 入和读出。程序存储器也叫固定存储器,用来存放程序,在交换处理中 只允 许读出,不允许写入。 存储器大多采用、速度快、稳定可靠的半导体存储器。通常,数据存储器采 用 RAM。如用 RAM 应有保护措施来防止写入而破坏原有存放的程序。31 程 控 交 换 技 术在故障处理后再启动时,有时要重新装入全部程序,故还应具有后备存储器。 例如磁带、磁盘等。 为节省内存容量,对一些使用不太频繁的数据和程序,也可以放在外存中, 但 随着广泛采用集成电路存储器,集成度愈来愈高,一般不再采用速度慢的 外 存。 4、输出输入设备 为了安装测试和维护运转的需要 , 中央控制系统还要配置一些常规外部设 备, 例如电传打字机、打印机和磁带机等。C&C08 交换机中采用全分散的控制结构 。 在 C&C08 的 SM 到 CM 连接的准 SDH光纤中提供了一个 2Mbit/s 的 HDLC 共路信令协议,通过光纤复合/分路, 形 成 SM 模块 MC2 到 MC8 的映射关系,CM 通过一并行处理机总线将各个 SM 模 块连在一起,实现了全分散控制结构。C&C08 的 SM 模块内采用分级分布 群 控制结构。每个 SM 模块控制核心是由多达 38 个 CPU 处理机构成的多处 理 机主控系统。38 个 CPU 互相配合,分工合作构成一个有机的群机系统。 多层次分散控制结构,模块间实现全分散控制方式是 C&C08 交换机的另一 特点之一。1.5 呼 叫 处理 的一 般 过程在程控交换系统中电话接续称作呼叫处理或交换处理 , 是由软件辅助完成 的, 其中呼叫处理程序是交换系统软件中的最基本的系统软件。1.5.1 呼叫处理的阶段交换系统进行一次接续就叫做处理一次呼叫。呼叫可分为:局内呼叫、入局 呼 叫、出局呼叫和转接呼叫四种。它们分别表示接续是在本端内进行的还是 和 其他端局进行以及方向。交换系统处理呼叫是以从用户线或中继线上收到32 的信息指令为亮据进行的。呼叫类型不同,信息指令也有很大的不同。在交 换 系统中,这些用于呼叫处理的信息指令统称为电话信号或电话信令,常简 称 为信令。 交换机处理一次呼叫可以分为几个相连贯的阶段,阶段的划分取决 于呼叫的 类型和各交换局间的连接方式。 第一阶段为预选。当收到一个呼叫请求时,交换机中必须执行一系列动作, 使 它能够收下被叫用户的电话号码(地址)。呼叫性质不同,预选运用也就不 同。 当呼叫来自本局用户时,交换局执行的动作就是向用户发送拨号音。当 呼叫 来自局中继线时,预选阶段就是把接收从外局来的中继线占用信号的时 间与 交换机准备接收地址号码的时间分开的阶段。入局中继线呼叫的预选是 一个 相当复杂的过程,它取决于中继线采用的信号系统(又称信令系统)。当 使用 不同的信令系统的交换局间进行预选时,这一过程就更为复杂。 第二阶段为地址接收和选择阶段。在这一阶段,交换机首先接收和储存地址 号 码,然后用它们来寻找通往用户线的路径或出局中继线(局间呼叫)。后一 工 作就叫做选择。原始的电话确定了呼叫的类型。如转接呼叫,判断拨号是 否 结束就比较复杂。一般是先分析号码的前几位,确定被叫用户号码的长短, 然 后等拨号结束或拨号未结束就开始选择。出局呼叫和转接呼叫选择阶段结 束 时,有时并不能实际接通最终通话路由,所以一般是将主叫终端和所要求 目 的之间的路由保存下来,直到第三阶段结束。 第三阶段为出局信号阶段。本阶段将请求和路由信息都发给另一交换局。因 而, 这一阶段只涉及出局呼叫和转移呼叫,对于入局呼叫来说,第三阶段和 第二 阶段一样。而本局呼叫则根本没有第三阶段。一旦选择结束,始发局就 在出 局中继线上发出第一个信号,称为占用信号。接收局收到占用信号后, 就启 动它的预选阶段。预选结束后,接收局发出?请发码?信号,授权始发 局发 送号码。如果这号码是接收局本局的,它就发回一个信号,表明号码已 收容 并通知对方能否接通。如果是转接(不是接收简单本局的号码),它一方 面通 知始发局号码结束还要启动另一交换局。 第四阶段叫做呼叫和计费阶段。在第三阶段(或第二阶段)结束时,即可将铃 流33 程 控 交 换 技 术发给被叫用户线,同时送回铃音给主叫用户。当被叫用户摘机后,停发铃 流 和回铃音,启动计费系统并监视通话情况。主叫话机先挂机时,立即拆线 并 停止计费。如被叫先挂机,延迟一段时延后则停止计费并拆线。 处理呼叫时,通常需要四类信息 q 呼叫请求和释放信息、选择地址信息、选 择 结束信息和监视信息。1.5.2 呼叫处理的基本流程及呼叫处理程序的基本活动一个数字电话交换机处理一次呼叫大约要经过五个基本步骤,见图 1-22。34 第一章程控交换概述图 1-22 呼叫处理流程图1、主叫摘机到交换机送拨号音 程控交换机按一定周期执行用户线扫描程序,对用户电路进行扫描,检测出 呼 叫的用户,并确定出呼叫用户的号码。 从外存储器调入该用户的用户数据(电话号码、用户类别等),然后执行去话35 程 控 交 换 技 术分析程序,如分析结果确定是电话呼叫,则找一个从用户通向选组级空闲时 隙, 把数字化的拨号音在该时隙内选出,使用户听到拨号音。 2、 收号和数字分析 用户电路接收电话号码,收到第一位号码,即停发拨号音;收到一定位数的 号 码,交换机就可进行数字分析。数字分析的目的主要是确定本次呼叫是局 内 呼叫,还是呼叫他局。 3、 来话分析并向被叫振铃 若分析结果是局内呼叫,则收号完毕和数字分析结束后,从外存储器调入被 叫 用户数据(用户设备号、用户类别等)、执行来话分析程序,并测被叫用户 忙 闲。 如被叫用户空闲,则找到一个从选组通向被叫用户在用户级的空闲时隙,然 后 向主叫用户送回铃音,向被叫用户送铃流。 4、 被叫应答、双方通话 由扫描器测出被叫摘机后,即连通主、被叫空隙时隙,建立通话电路。传送 铃 流和回铃音信号。 5、 话终挂机、复原 对方通话时,用户电路和扫描器监视是否话终挂机。如主叫挂机,通话电路 立 即复原,向被叫送忙音。被叫挂机后停送忙音。 上述过程是一次成功的局内呼叫过程。实际上处理一次呼叫的全过程并非都 象上述步骤完全一样,如出局呼叫、入局呼叫等就会有很大差别,数字分析 的 结果是无权用户等就会提前结束这一过程。 直接控制呼叫处理的过程总称为呼叫处理程序。 去话分析:是分析主叫话机的类型,以决定下一步的任务和状态,分析的过 程 如下: 根据摘机呼叫用户的设备号码从外存储器调入该用户的主叫类别字。 主叫类 别字的内容如图 1-23 所示。图中的端子类别、用户类别及话机类别等 在实际 存储器中都是用二进制数表示的用户数据。主叫类别字包括的信息内36 第一章程控交换概述容随交 换机类别和用途而异。图 1-23 指出的是其中的一种。1、端子类别 2、用户类别 3、要不要检查 4、正在利用状态 5、话机类别 6、新业务登记情况设备号码 图 1-23 主叫类别字电话 号码去话分析的过程如图 1-24 所示图 1-24 去话分析过程图中的分析除?要求类别?外其余各项均可以从主叫类别字中查出。要求类 别这一项是由输入信息决定的;有一般呼叫、拍叉簧呼叫和模拟呼叫等,是 表 明要求去话分析的原因。 由去话分析得到的任务号码和下一状态号码等数据 , 应写入处理登记表中, 作为任务执行程序的亮据。 拨号数字的接收、计数和存储:去话分析的结果是完成送拨号音任务。此任 务完成后,用户即可听到拨号音。用户送被叫号码有两类:一类是脉冲号码; 另 一类是双音多频信号。脉冲号码的接收原理和扫描原理差不多,都是利用 前后 两次扫描的结果来决定话机状态的变化情况。但为了识别脉冲号码,扫 描周期 必须保证在一位号码经多次扫描才能决定。因为电话号码一个脉冲的 持续周期 为 100ms,所以扫描周期一般定为 8ms。对于双音频号码的接收, 空分交换机37 程 控 交 换 技 术和数字交换机是有区别的。下面仅介绍数字程控交换机接收双音 频信号的原 理。 图 1-25 画出了数字交换时双音频信号的途径。双音频信号经过 A/D 转换后 送 入交换网络和接收器的已是 PCM 信号。现在接收这种数字化了的 PCM 的 方法 大都采用对数字信号直接处理的方法。PCM用户线WA/D信号交换W双音频信号 接收器双音频信号 用户电路网络图 1-25 数字交换机中双音频信号的途径号码分析:号码接收完毕后,接着进行的是号码分析,在真正进行号码分析 之 前,要先确定号码的位数,一般把这部分工作从号码分析程序中分出来, 称为 预处理。 预处理的目的是得到应收号码的位数,并得到业务类别。确定本次呼叫的号 码 位数,取决于拨号数字的第一位号码到第三位号码。例如收到第一位数是 ?1?, 就能判断为特种呼叫业务,只需要接收三位号码。又如收到第一位是 ?0?, 则为长途呼叫业务,还需根据二、三位决定应收位数,所谓业务类别 可分为一 般呼叫、缩位呼叫、特服号码等,决定了业务类别也就有了真正进38 第一章程控交换概述行号码分析的亮据。 号码分析的目的是决定接收路由、 计费指数、 任务号码以及下一状态号码等 项 目。如果呼叫为本局用户,则号码分析的结果可以判定被叫用户类别,启 动 下一任务的来话分析程序。号码分析程序流程图如图 1-26 所示。 号码分析结束后 , 接着进行的是来话分析 , 即分析被叫用户的状态 , 如忙 、 闲、 用户类型等。当来话分析结果得出是?呼出被叫用户?这个任务后,就 应寻 找相应的空闲时隙,向被叫送铃流,并向主叫送回铃音。被叫用户摘机 后, 则应进行用户监视,实际上已从呼叫处理转入专门的状态分析程序。主 叫用 户挂机后,还应进行话终处理和计费处理。来话分析出局接续&数字分析程序特服接续 长途接续输出程序图 1-26 号码分析流程图C&C08 数字程控交换机采用全分散群机控制技术和分布式单 T 交换网结构,实现了大容量无阻塞交换。C&C08 的呼叫接续按 ITU―TQ.931 规程设计, 支 持普通模拟用户终端和 ISDN 用户终端。39 程 控 交 换 技 术C&C08 交换机的呼叫处理子系统是基于操作系统(OS)和数据库管理子系 统(DBMS)上的一个应用子系统,负责 PSTN 业务、数据业务、ISDN 业务 以 及 IN 业务的接续处理。呼叫处理子系统支持 ITU ― T、ETSI/CEPT 等规范, 是一个支持多规范的集成系统。 呼叫处理系统可分成三类模块: 1) 呼叫控制模块(CCB); 2) 各种资源管理模块(RMM),用于 DTMF 管理、局间收发设备管理和网 管; 3) 各种信令系统处理模块(SPM),用于随路信令和共路信令处理。 每个 SPM 负责一种信号系统的各种标准规程处理 , 如 Q.931、中国一号信令、R2 信令、TUP、SUP 等都有相应的 SPM 进行处理。SPM 与 CCB 间按照 C&C08局内规程进行同步协调 。 每增加一种新的信号系统只需新增加一个 SPM 即 可 , 呼叫处理子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通常一次呼叫涉及一个源 SPM、一个目的 SPM 及一个 CCB。SPM 主要负责 协议方面的配合,这些协议或者是网络一网络接口(NNI)协议或者是用 户 ――网络接口(UNI)协议。CCB 主要进行号码分析、C&C08 局内规程 控制、 被叫信道定位计费处理等。1.6 程 控 交换 机的 类 型程控交换机的分类方法很多,下面讨论几种常用的分类方法:40 本页已使用福昕阅读器进行编辑。 福昕软件(0 ,版权所有, 仅供试用。第一章程控交换概述-、程控交换机按其交换网络接续方式来分可分为:金属接点电子接点 「脉幅调制(PAM) 2、时分 j 增量调 制(AM)^脉码调制(PCM)二、 按控制方式来分可分为: 1、集中控制式 i 2、分级控制方式| 3、全分散控制方式。 三、 按交换信息的类型来分可分为: 1、模拟交换机 , 即在交换网络中交换的信息是模拟信号(即为 0.3?3.4kHz 的 模拟话音信号),故称为程控模拟交换机。模拟交换机所采用的交换网 络 通常是空分方式的。 2、程控数字交换机,即在话路部分和交换网络中传送和交换的是数字信号, 故称为程控数字交换机。这种交换网络通常采用时分交换方式。 如,按交换系统的用途来分可分为:r市话交换机 汇接交换机〃局用交换机?& 长话交换机 程控交换机^ 用户交换机 局用程控交换机是指在公用交换局内所采用的交换设备,往往适用于多种用 途,有较大的容量。 国际交换机 县局交换机41 程 控 交 换 技 术用户交换机是指在一个单位或企业内部使用的交换机,利用这种交换机可以 组成一个单位内部的电话通信网。而这个电话网中的交换机可以看成是局用 交换机的一个用户。这种用户程控交换机与公用电话网 (即与局用机 )的连搂 方式主要采用 q (1)全自动接入方式 其接入方式如图 1-27 所示。图 1-27 全自动接入方式这种方式是通过 PCM 数字中继线路把数字用户交换机的数字中继单元和程 控PCM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 数字中继线路 程控数字交换局数字交换局交换设备的数字中继单元相连。这种接入方式不仅能实现直拨 出 局呼叫,而且还能实现直拨入局呼叫。在出局呼叫时,分机用户可以只听 一 次拨号音。直拨入局呼叫也即外线电话可以直接拨到分机用户,不需经话 务 台转接。因此,采用这种接入方式的用户交换机相当于市话局的一个支局, 其 各个分机用户的电话号码要纳入市话网的编号中。 (2)混合接入方式 数字用户交换机也采用图 1-28 所示的混合接入方式接入程控数字电话局。42 本页已使用福昕阅读器进行编辑。 福昕软件(0 ,版权所有, 仅供试用。PCM 数 字中继线路0数字用户交换机模拟中继线路程控数字市话局图 1-28 混合接入方式混合接入方式以全自动直拨中继方式为主 , 它具有全自动接入方式的优越 性。 同时辅以半自动接入方式的模拟中继线路,以增加呼入的灵活性及系统 的可 靠性。1.7 典 型 机型 简介程控数字交换机的机型很多,为节省篇幅,下面仅对几种典型机型作简要介 绍。1.7.1S ― 1240 数字程控交换机简介TTT 一 1240 数字程控交换机是国际电报电话公司(ITT)及其下属比利时贝尔电 话制造公司(BTMC)于 1976 年研制、生产的一种全范围、全数字、分分布 (全 分散)控制的程控交换机。1983 年,我与 BTMC 签订合同,合资经营、生 产 这种交换机,称为 S ―1240 数字程控交换机。 1、S ―1240 系统特点 全分布控制方式:其与其它程控交换机的最大区别是采用全分散控制方式。43 本页已使用福昕阅读器进行编辑。 福昕软件(0 ,版权所有, 仅供试用。程 控 交 换 技 术它把控制功能分布在各个终端模块和辅助控制单元中,各终端模块和辅助控 制单元均配置一个具有微机处理机、存储器和终端接口等硬件操作系统、运 用 程序等软件的终端控制单元;这些微机处理机是完全相互独立的,不需设 置 专用的控制处理机,即无中央处理机;微机相互间的信息传递通过数字交 换 网络进行,其通道建立由入口处微机控制,即由入口处微机根据其目的地 不 断发送信息来建立通道,直到达到所需微机为止。 2、 S ―1240 的应用范围、容量和性能 应用范围:可作市内交换机、汇接交换机、长途交换机、长市合一交换机、 国 际交换机和远端用户单元(用户集线器),并可适用于综合业务 数 字网(ISDN)。 交换机容量: 用户线数 q 128?十万以上;中继线数 q 128?6 万以上; 可以从小容量灵活地扩展到大容量电话局。呼叫处理能力可达 到 75000BHCA,话务量最大可承受 25000 爱尔兰(Erl)。 具有多种用户类别、用户服务性能;局间信号可采用 N0.6、N0.7 公共信道 信 令系统。也可采用 R1、R2、N0.5 和中国 1 号等随路信令系统。 3、 S ―1240 的基本结构S ―1240 的基本结构由数字交换网络(DSN)、各种终端模块和辅助控制单元组成。 数字交换网络(DSN)是整个交换系统的核心 , 它连接各终端模块和辅助控制 单 元,不仅为各种终端模块提供连续通路,而且还为各种终端模块和辅助控 制 单元的微处理机之间提供传送控制信息的通路。 终端模块都有自己相应的终端电路和终端控制单元 (TCE) ,各终端模块都受 其 TCE 控制来完成各自的功能,并通过 TCE 中的接口与 DSN 相连接。 辅助控制单元(ACE)也是一种终端模块,只是它没有终端电话。ACE 相当于44 第一章程控交换概述终端模块中的 TCE,所以它是一种设备终端电路的终端模块。ACE 的硬件与TCE 的硬件相同,只是它的功能多,软件底大、复杂,所需存储器的容量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积金一个月交多少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