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邮政买了一份养老保险1万元存一年多少利息邮政一万存五年

邮政储蓄银行里有买万年松养老保险吗_中华文本库
非常遗憾!在本库中没有找到与&"邮政储蓄银行里有买万年松养老保险吗"&相关的文本邮储银行转型纪事
我的图书馆
邮储银行转型纪事
【邮储银行5周年专题】邮储银行转型纪事
发布日期:
强化合规意识是邮储银行转型的重要着力点。
创富大赛在邮储银行创新路上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从广东省分行挂牌起,在不到100天的时间里,36家一级分行成功挂牌,标志着邮政储蓄改革工作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
&多频次、多形式的学习让邮储银行初显学习型组织型态。
积极支持灾区重建,体现了邮储银行的社会责任。
里程碑()
在河南省长垣县南部魏庄镇一个普通的院落内,有一间坐西朝东的仅有12平方米的小屋,2007年6月22日,屋内拥挤但整齐地摆放着三组办公桌椅,这间在今天看来已相当简陋的平房,从那个时刻起,成为了名副其实地改写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历史的坐标。
这一天,邮储银行信贷部总经理朱大鹏将邮储银行成立后的第一笔小额贷款授信手续郑重地递到当地大留寺村村民董景莲手上。董景莲没想到,自己因此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人物,成为邮储银行小额信贷业务的第一个受益者。当时正受困于3万多元鹅苗款的她,虽多方借款,但因贷款手续烦琐,耗时长,又没有抵押物而始终没有着落。此时,成立不久的邮储银行第一个小额信贷试点营业机构选在了魏庄镇,董景莲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提出贷款申请,仅用三天,邮储银行人员就完成了贷前调查、审批等手续,决定给予她授信额度为2.4万元、期限4个月的贷款。
这一“贷”让邮储22年的“只存不贷”成为了历史,而这都得益于当年的3月20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总行正式揭牌成立,此举被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行长陶礼明称为“我国邮政金融事业发展历程上的一件大事,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新组建的这家银行之运营模式充分借鉴了国外邮政金融改革经验,邮储银行与邮政企业和谐共赢,妥善解决了网络资源共享、基层邮政企业稳定、服务“三农”等重大问题。当年10月11日,邮储银行第一家一级分行广东省分行正式挂牌,随后在不到100天的时间里,全国36家一级分行陆续成功挂牌。这标志着邮政储蓄改革工作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自此,邮储银行网络体系初步形成,邮储银行成为全国最大的覆盖城乡二元经济的金融机构,其中有2/3的服务网络分布在县及县以下的农村地区。有观点认为,邮储银行的出现,将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特别是服务“三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的、独特的作用。
很快,这个观点就被事实印证了。成立不久的邮储银行依托邮政的网络优势,积极参与了国家组织实施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建设连锁化“农家店”等重大活动,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实现了邮政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项目标。截至2007年底,在邮政金融网络吸收的1.7万亿元存款中,通过银团贷款、协议存款、债券投资等多种渠道实现资金回流农村累计发生额2800亿元。仅2007年大半年时间,邮储银行就向农村基层地区发放160亿元支农贷款,有力地支持了农村经济建设。同时,邮储银行还利用邮政金融这个国内沟通城乡、覆盖面最广的网络,通过汇兑服务,一年向农村汇回资金2000多亿元,有力地促进了“三农”发展。
虽然大家对改革有良好的预期,但成效来得如此之快还是出乎意料。2007年第四季度,邮储余额增长了464亿元,而2008年第一季度,余额更是强劲增长1345亿元,同比增长14%;绿卡的异地交易量和交易金额分别增长近20%和16%,代理销售保险产品同比增长54%,自主运用资金1337亿元,同比增长49%,发放贷款超过400亿元。这些数据表明,邮储银行做到了改革、发展两促进,实现了“以改革促进发展,以发展推动改革”的战略目标。
应该说,这些目标的实现,得益于邮政储汇业务运行22年所积累下来的超过23万名金融从业人员和持续、快步建设的电子汇兑、储蓄统一版本、两网互通、汇兑大集中、客户管理、公司业务、电子稽查等20多个信息化应用系统,他(它)们覆盖了渠道销售、业务处理、会计核算、资金清算、风险防范、数据分析等各个方面,这些宝贵的资源成为邮储银行成立之初快步前行的推进器。
邮储银行成立后的第一个年度,组建各级机构、梳理各种体制、理顺各项机制成为了邮储人的主要工作,而“加快转型,尽快开展全面的商业银行业务”,则被认为是重中之重。因为脱胎于传统邮政体制的邮储银行迫切需要引进先进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念,加快完善考核激励制度、风险控制制度、技术吸纳和业务创新制度。领导层提出,要建立邮储银行“授权经营、集中管理”的模式,加快业务流程再造,实现银行各项业务前中后台互相分离、互相支撑、互相制约。依据精简高效的原则,探索流程银行建设模式,确立科学的组织管理架构,建立扁平化、集约化、垂直化的组织管理体系。逐步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考核方式,积极探索建立条线分明的事业部制。
看得出,此时的邮储银行正跃跃欲试。因为许多人没有银行的从业经历,所以敢闯敢干更有勇气。为邮储银行成功打开业务突破点的朱大鹏曾对记者说:“邮储银行与其他银行不同,信贷业务的发展路径与其他银行也不同,不是先从公司信贷做起,而是从小额信贷和银团贷款这两端做起。银团贷款可以向其他大银行学习,而小额贷款在我国目前仍没有全国性的成功经验可供学习,邮储走的是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只能自己摸索。”
坚守之道()
资金自主运用是邮政储蓄体制改革的核心与关键。从收益稳定的转存央行体制,到在金融市场中求得生存,从旱涝保收到经营风险,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全新转型。自2003年邮储改革之日起,邮储资金运用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能否实现平稳过渡,驾驭好安全性、流动性、赢利性的关系,不少人心存问号。邮储银行成立以来,资金运营部承担了全行资金管理中心、运营中心和配置中心的职责。在信贷业务处于起步和渐进发展阶段,资金集中运营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关系到银行的风险状况、收益情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998年从人民大学货币银行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的彭作刚成为邮储银行资金运营部的总经理,他和团队一道用一个个漂亮的动作与数据完成了对这项工作的专业理解。在资产配置上,总体采用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政策,较好地抵御了利率调整和法定准备金率的市场变化,维持了较为稳定的净利息收益。在人民银行的同意下,他们调整“老存款”转出计划,使2009年的可用资金提前到2008年运用,初步形成了金融机构业务、债券投资、货币市场三大类资产相对均衡的配置结构。
在金融机构业务方面,邮储银行充分利用差异化定位,形成优势互补,近1/3的储蓄资金投向了同业市场,成为国内银行间市场最大的同业存出行,各类主要金融机构均与邮储银行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在国内银行间债券市场飞速发展的重要时刻,邮储银行凭借出色的表现成为国债承销团甲类成员、各政策性银行债券主要承销机构、央行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国库现金管理银行等,连续被评为银行间债券市场优秀交易成员和优秀结算单位,投资品种涵盖银行间债券市场各类产品。
可以说,资金营运工作的稳健展开,对于加快转型的邮储银行意义非凡,它不仅验证了邮储商业改革的成效,也让当初心存疑虑的人看到了其稳健发展的美好前景。
在邮储银行成立的第二个年度,彭作刚和他的资金运营团队不仅令人放心地促使邮储资金保值增值,而且无形中对刚刚起步的许多新业务提供了宝贵的资金支持。彭作刚说过,资金运用工作永远是动态的、开放的,不能有静止、松懈、骄傲、停顿和封闭。责任代表信任,只有舍小我,融入大我,才能创造和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
虽然岗位不同,但四川省分行彭州市白水河网点的陈礼菊和张雯、宁波分行奉化市溪口镇斑竹网点的俞兰与彭作刚有着同样的责任认知。2008年5月12日,陈礼菊和张雯正在办理业务,伴随着一阵强烈的震动,供电中断,保险门落锁,两人被困于营业厅内动弹不得。强震过后,她们才用钥匙打开保险门,冲到屋外。此时街上一片混乱,而20多万元的储汇资金还留在网点,通信中断又使她们与外界失去了联系。陈礼菊安排张雯赶去市里汇报,自己则站在门口看守单位的财产。此时,陈礼菊的孩子就在离她只有500米的学校,但她却顾不上打听孩子的下落,她说,自己非常关心孩子的安危,但不能把老乡的存款扔下不管。就这样,陈礼菊在震后的大雨中,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招牌下,撑伞守候在网点大门处,直到次日凌晨资金被安全转移。
斑竹网点是宁波一个很小的邮储网点。储蓄员俞兰在柜台边坐一天,办理的存、取款业务金额也只有几千块钱。业务量虽然小,但农户离不开。俞兰所在的邮储网点负责代发斑竹等4个村的养老保险金,如果因经济效益撤点,这些村的老人就要跑20多公里山路去镇上取钱。像斑竹这样存款余额在1000万元以下、收不抵支的邮储银行网点仅在浙江就超过150个,而在地域广阔、地形复杂的中西部地区,就更是数不胜数。
坚守岗位,践行承诺,邮储人在动荡的经济环境中、在猛烈的自然灾害面前、在寂寞的贫瘠之地,所表现出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同样令人尊敬,他们都在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推动邮储转型的车轮。
2008年,邮储银行相继成功开办了零售信贷、公司业务、信用卡、结售汇等新业务,增长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中,零售业务实现规模性增长,新增存款3584亿元,再创新高;代理销售保险、国债、基金等理财产品1191亿元,发放小额贷款324亿元。四川省分行在大地震灾害的挑战下,存款余额突破千亿元大关,储蓄余额同比增长32.66%,排名全国邮储第一。而公司业务也实现了良好开局,半年时间就吸收公司存款近7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年,随着“老存款”大幅转出,法定准备金缴存到位,邮储自主运用“资产占比”快速提高,协议存款、债券投资、信贷三大类资产结构趋于平衡。
这个局面来之不易,因为2008年是邮储银行所面临的外部形势和自身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年份,各种矛盾集中显现,兴奋、小心、不解、躁动、坚定、徘徊,彼此胶着,互不相让,令邮储银行在向全国推广新业务时,阻力频出。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在信贷领域,纵向看,从一级分行到二级分行,从分行层面到支行网点,从信贷老人到刚上岗者;横向看,从小额信贷到个人商务贷款,从商铺经营权抵押贷款到小企业贷款,几乎每一个层面,每一款产品都会涌来各种声音,压力可想而知。朱大鹏对此非常理解:“大家毕竟都没干过这些业务,没有经验,特别是面临业务发展的现实压力,发发牢骚和怨气也挺正常,我们只能通过多做培训和解释工作来转变大家的思想。”
朱大鹏们的坚定和务实让质疑声渐弱,与此同时,一支由邮储银行自己培养的有13000多名专职信贷员的队伍悄然形成。
内外兼修()
在邮储银行的成长史中,2009年注定是一个值得记住的年份,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包裹下,邮储银行真正实现了独立运营,并且拿到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单,个人零售贷款规模、公司业务存款余额都突破1000亿元,特别是信贷客户群体达到250万户,真正发挥出了邮政金融的网络优势和邮储银行的大客户群优势,迈出了向商业银行转型的一大步。
业务数据的飙升是邮储银行向上突破的外在体现,而更让邮储人看重的则是内在专业功力有了显著的提升。这一年,财务管理在资源配置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建立了适合邮储银行发展的财务管理体系;通过完善绩效考核、成本费用、固定资产投资和车辆配置等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财会行为,财务制度体系初见形态;通过网点损益核算和增收节支活动,全行的效益意识进一步增强。财务集中管理在邮储银行经营管理中支撑作用的显现,有力促进了全行资源配置的有效管理。财务管理真正成为准确评价经营管理成果、提高银行运行效率的重要保证。
这一年,遵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的思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雏型初见。通过按照商业银行模式搭建的邮储银行岗位职级体系,充分发挥了薪酬的保障和激励功能;通过人工成本和人员增长与业务发展紧密挂钩的政策,人力资源管控机制取得了积极成效。而大规模、多频次、多层次的全员业务培训和职业技能学习,切实改善了从业人员的知识与专业结构,全国的支行长与支局长全部接受了远程培训,有2.7万人获得证书,4.9万人通过银行从业资格考试。
这一年,与邮储银行经营战略和业务发展相适应的《中国邮政金融IT总体规划》出炉,旨在适应未来三到五年邮政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而现代化程度颇高的信息化系统建设也取得实质进展,位于北京丰台的邮储银行中心机房竣工并顺利投入运行,储蓄系统物理大集中、代理保险大集中、个人网银、第三方存管等20多个工程项目的竣工,大大提升了邮政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交易成功率在当年15家全国性商业银行排名中位列第三,圆满完成了建国60周年邮政金融计算机系统安全保障专项工作。与此同时,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电子支付渠道的逐渐开放,不仅成功分流了客户,减轻了营业网点的服务压力,还培育了新的赢利模式,特别是95580客服中心的启动,为邮储银行服务水平的提升开辟了新通道。
首笔履约保函业务开办,首笔渔船抵押贷款业务开办,首笔票据转贴现业务开办;小企业贷款业务开始试点,基金托管业务资格获批,移动商易通业务上线;广东省分行成为省内独家“新农保”代理金融机构,北京分行成为北京市唯一“三农信贷专营机构”……
在邮储银行成立的第三个年度里,业务相继突破的喜讯接踵而至,但最能让邮储人牢记的恐怕还是在2009年开展的“合规管理年”和2010年开展的“业务行为规范年”活动。日后看,正是这两个主题鲜明的活动,促进了一个个传统储汇人向专业银行从业者的蜕变。
主题活动的开展让邮储银行一直致力营造的全员参与的合规文化建设有了新的深度和广度,内容丰富的风险文化建设活动让各级员工有了自觉学习、掌握、执行监管制度、业务规章及操作规程的强烈意愿,“全员合规、主动合规、、合规从高层做起”的理念开始真正深入人心,落到实处。
通过实施合规审查、授信审查、法律审查、授权管理、新业务评估等系列措施,邮储银行在总、分行建立了合规、法律、风控的工作平台,有效改进了资产业务、创新业务的准入和决策流程,提升了重点业务的制度覆盖性、流程规范性、决策科学性、内控有效性,形成了“研究风险先于业务开办”的工作机制。
通过创新风险联络员、风险报告、风险信息交流等工作机制,实施关键风险指标监测、金融资产风险分类、重点业务流程梳理、专项问题调研检查等现场与非现场工作措施,邮储银行有效提升了风险监测与预警的工作质量,逐步实现了对业务风险的过程监控,达到了“风险防范嵌入业务发展和管理过程”的工作效果。
通过搭建专业机构、完善工作制度、规范资产移交、全方位组织清收等工作措施,邮储银行全面、系统地规范了资产保全工作,有效提高了不良资产处置的工作质量,实现了资产保全的规范化、专业化、制度化、科学管理化。
一系列合规风暴强势冲击着每一个邮储银行人的神经,从对规则的不理解、记不住到今天的言必先风险、制度刻心间,邮储人对风险认知的发狠终于得到回报:银行资产质量保持优良,各主要风险指标满足监管要求。
让学习成为习惯()
在邮储银行成立的第四个年度,有两件事不得不提。
2010年第二季度,从2003年开始陆续转出的8300亿元“老存款”终于执行完毕,党和国家交给邮储银行的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得以圆满完成,前后历时7年,邮政储蓄延续了24年“吃利差”的历史终于画上了句号。
2010年6月1日,一贯低调示人的邮储银行以自己在小额信贷上的执著和专注获得了国际上的认可。在德国柏林,当从德国技术合作公司(简称GTZ)董事克莱梅尔手中接过“GTZ国际合作项目最高成就奖”证书时,代表邮储银行领奖的副行长吕家进感受到了这一纸证书的分量——邮储银行通过小额贷款的运作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金融发展之路。
此次获奖的“小额贷款和零售银行业务项目”是邮储银行与GTZ合作的产物,起步就在本文开头提到的魏庄。该项目运行仅两年,就发放贷款超过2000亿元,惠及中国农村300多万户家庭,而逾期率仅在1%左右,贷款质量良好。这组数字是邮储银行对农村金融这一世界性难题给出的中国式答案,在扎实的数据面前,严谨的德国人完全认可了邮储小额贷款项目在中国农村地区的覆盖面与影响力,使其在GTZ全球2200个合作项目评比中脱颖而出。克莱梅尔称此项目为改善中国农村金融的环境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德合作的典范,将在全球复制推广。
这是具有坐标意义的两件事,对邮储人有鼓舞之力,而外界的认可更是让邮储人有了些许的自豪感。应该说,邮储几年来的进步有目共睹,可随着转型进程的深入与多元,越来越多的邮储人愈发感到专业知识的不足。邮储网点数量不少,但单点创利能力在同业中普遍较低;新业务接踵而至,但支行长们囿于自身专业短板而手忙脚乱,带有普遍性的诸多问题深深困扰着管理者,也令普通员工十分纠结。基于此,更多层面、更多形式的学习与培训在这一年显得异常活跃,2010年全行针对管理类、专业类、技术类、营销类和营业类等五类人员共举办集中培训29840期,而各分行更是在这方面尽显神通。
2010年5月12日晚7:30,广西区分行的大会议室灯火通明,副行长崔建华以《商业银行管理基础知识》为题拉开了“每周一讲”的序幕,全区3000多名员工通过电视电话系统认真听讲,持续两个小时。这是广西区分行提出创办“学习型银行”后的一项命题行动,从那时起的每周四晚,专题讲座都会准时开讲,区分行全体员工按时听课,雷打不动,至今仍在坚持。讲课内容涉及管理、业务、风险、礼仪、写作等各个方面,许多内容都直接瞄准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北京分行不仅对一线员工的在职培训持续开展,还创新新入职员工的教育,一改往年大学毕业生入职受训仅一周的惯例,所有新人要经过三个月的几上几下培训,才可上岗;该行还将管理者送到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和人民银行研究生院进行专题深造,创新性地举办“西点人才培训工程”,用互动式、体验式、军训式教学提高大家的破题兴趣和综合实战能力,参训学员回到岗位能很快学以致用,而且成效明显。
河南省分行提出“培训是员工最大福利”理念,以日常培训为载体,培育人才,储备人才,锻炼队伍,通过搭建远程教育培训网、建设各地市培训教室、组织从业人员参加银行业从业资格考试、开展金融知识强化培训、举行星级柜员评定等途径,使员工对培训工作的理解更深刻,从最初的被动学习,到后来主动、自觉地产生培训动力与需求。针对不同层面的专业需求,该行开拓出新型的更具实效的培训方式:对新进大学毕业生和轮岗人员进行岗前适应培训;对部室业务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新业务培训;对高管人员,以会代训,采取研讨会、座谈会等方式,邀请基金公司专家、同业高管、银监局领导举办专题研讨,宣讲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理念与规范,促使领导层从邮政企业管理人向银行高级管理者真正转变。
2010年,河南省分行一天以上的集中培训累计达10000余期、20万人次;北京分行平均每个季度培训接近13000人次;而邮储银行2010年培训超过90万人次,2011年更是创纪录地超过100万人次。截至2011年底,邮政金融从业人员共计18.4万人次通过银行业从业资格考试,5.3万人获得保险从业资格,1.7万人获得基金从业资格,1000多人获得AFP金融理财师执业资格,3.06万信贷人员通过行内岗位资格培训获得证书。
数据虽简单,却能真实体现邮储银行在培训上的发力,而更令人欣慰的是,通过创新培训机制与形式,从总行到分行正逐渐建立起一套多层面、立体化、定制化的有针对性的培训体系,实现了从零散的应急性项目培训向系统化的模块化培训的转变。
应该说,培训的常态与学习的自觉是邮储银行转型中的最大收获,它比业务的突破与得到的奖励似乎更有意义,因为只有懂得学习的个人和组织才能不断应对随时到来的各种挑战,而未来商业银行需要的正是那些善于学习、不断学习、学习能力强的人才。
创新在路上()
2011年12月28日,经济日报社在其举办的“2011中国自主创新年会”上,将“最具成长力创新型企业”称号授予邮储银行。颁奖词这样写道:截至2011年底,邮储银行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超过8000亿元,有效缓解了全国530多万户商户、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资金短缺的难题。作为一家网络沟通城乡,坚持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民生的大型零售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贷款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邮储银行也成功探索出了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实现商业、可持续性服务小微企业的信贷发展模式。
熟悉邮储银行发展的人对其得到这个奖项并不会有过多惊讶,因为在这家银行成立之初,就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和独有的体制而注定不能简单地模仿其他成熟商业银行的做法,拥有全国最多金融网点的邮储让党和政府寄予了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百姓的重任。他山无路,只能自寻,“自营+代理”就是一种经营管理模式创新,而在这样的创新体制里,业务创新、管理创新等就成为必然。
当初邮储银行论证小额信贷时,看好者寥寥,费时费力不赚钱等声音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更有看笑话者等着邮储银行陷入不能自拔之境。从其他银行的经验看,小额贷款业务的拓展与风险确实不易匹配,但邮储银行依托邮政网络而生根于广阔沃土却有着其他机构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他们在中国特有的人情文化中与小额信贷间寻找结合点,为了既适应县域农村客户缺乏有效抵、质押物的特点,又有效控制风险,增加第二还款来源,农户联保贷款、商户联保贷款等4个全国性产品应运而生。农户贷款上限一般为5万元,商户贷款上限一般为10万元,随用随贷,手续简便,还款方式灵活,提前还款不收违约金。而在信贷技术上,采取通过为客户编制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方式,科学确定授信额度;在业务流程上,实行“四只眼”办业务原则,由两名信贷员一同开展贷前实地调查;在决策机制上,县级支行设立审贷会,集体决策;在资金管理上,做到资金集中管理。
从实践看,如此产品设计有效地让邮储在服务“三农”中找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衔接点,而以此为经验,其在服务小微企业中又开发出了独特的信贷技术。在调查环节,总结出了“看拍问听要”五个要领,强化对企业主、股东、购、产、销等信息的核查,关注“三品”、“三表”,通过编制企业财务简表,得出客户财务概况;在审批环节,全面分析借款人、融资用途、还款能力、担保和借款人展望,据此决策;在贷后检查环节,动态、连续、全面掌握客户信息;在风险预警环节,设计出了40多项有针对性的预警指标和行动方案,及时降低风险。
从创新中尝到甜头的邮储银行已经将这种观念渗透到了转型进程中的方方面面:邮银组建代理银行业务框架,从制度上促成双方共同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合作机制;示范网点建立起新的网点销售流程,彻底改变了传统经营模式,有效提升了客户服务能力;紧紧抓住“三网融合”的机遇,邮储银行于2011年7月率先建成国内首家全国集中的电视银行系统,实现了电视网络与银行网络的结合,创新推出更为便捷的电子金融服务渠道。
创新思想,创新制度,创新业务,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管理,创新资本,从各处出发的创新都在不约而同朝着一个方向汇集,就是为塑造一个全新的邮储品牌形象注入鲜活的动力与丰富的内涵。主流观点认为,银行在发展过程中,所有的制高点都是由品牌形成的,具有良好服务信用和金融品牌是商业银行竞争的制高点。优秀金融品牌能够帮助银行走出价格战漩涡,用非价格竞争的独特手段确立竞争优势。
不知邮储银行是否是出于这样的理解,成立5年来,其在自身的品牌建设方面渐渐凸显出独特的邮储气质,信贷人员的“八不准”纪律以高效的办理速度、严格的队伍管理、透明的信贷文化,不仅迅速培育了一批忠实客户,而且还让邮储品牌散发出高效、规范、阳光的气息;积极有序地招聘大学生“村官”,不仅充实了自身服务“三农”的专业队伍,而且还为邮储品牌注入了为国分忧、敢于担当的深刻内涵;轰轰烈烈的“创富大赛”不仅吸引了超过10万人咨询报名,为百姓创富提供了宝贵的专业融资支持,而且还使邮储品牌拥有了“普之城乡,惠之于民”的社会魅力。
近几年的全球经济,危机重重,变化无常,起伏不定,但邮储银行硬是在早已全球一体化的环境中逆风飞扬,屡创佳绩,2011年新增个人存款市场占有率居银行同业第一位,成为主要商业银行中唯一市场占有率上升的单位;而跨行交易成功率达到99.76%,在15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中排名第一。
这是奇迹吗?也许这是给邮储人勇于探索、乐于创新的一个回报。
这是回报吗?也许这是给邮储人执著前行、勤奋实干的一个肯定。
这是肯定吗?也许这只是给邮储人永不言败、敢于争先的一个拥抱。
因为见证了邮储银行成立后的成长,看到了邮储银行员工转型中的进步,有了记录这段历程的冲动,于是想把记忆中挥之不去的东西表达出来,于是,从一个观察者的角度对邮储银行5年发展进行了浅思考。依此考虑,本文未进行有针对性的采访,希望更能保持当年的气息。
记忆可能有闪失,视角一定有偏颇,许多领域无尽墨,观点未必全正确,这篇文字,定有许多不当,敬请各方谅解并给予指教。
(记者:蒋为民 摘自:中国邮政报)
2012年3月8日
[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邮保险存款安全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