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帮个忙吗?我想要镇魂18链接的链接

morphvoxpro吧-百度贴吧--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学习,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快来加入我们吧!我们一起打开新世界的大门~这个吧是交流MorphVOX Pro变声器的奥,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起来学习,一
感谢你与本吧的一同成长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排名:
本吧签到人数:47
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学习,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net4.0装不了是为什么?
另外mor的一些小问题可以留言告诉我 我可以帮忙解决
你们都是去哪个网站下的啊?感觉好多病毒啊
求一个链接啊啊555要纯净的
求链接啊,
唉,还是我的正版好诶,没有杂音没有空洞,没有漏洞,何必弄那么多破解版的,说不定还有后门
哪个大佬有破解版啊,分享一个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2jty1RUxP4uC5zI0wrVy-Q 密码:mhcj
今天有几个加我好友的来求软件,我都是免费发的,上来就是:软件发我,有不要钱的?发我。发来。就
我的这个morphvoxpro安装好了之后,变声和聆听按钮都是绿了的,但是没用任何声音啊
出现这个的解决方法: 1.声卡驱动版本更新 2.安装目录不能有中文,系统盘改英文,安装文件夹改英文就行
在游戏中按之前设置好的热键没反应
玩守望想混分,请问多少好
我想问下正版去哪买啊,多少人民币
有的人卸载一次变音器时候,并未使用官方自带的卸载工具,而是直接删除文件夹,导致下一次无法安装
第一个就是破解版安装如何选择麦克风,第二个就是我选择了默认的麦克风,能通过测试,但是进了软件
昨天用morphvox pro变音QQ语音通话的时候,我朋友说有时候她说的话也会被变音,有大佬遇到这个问题吗?
是不是安装完会出现这种情况?? 按照我的步骤 . 1.点击帮助然后选择支持再点击重新安装ScreamingBee麦克
请问这是怎么肥事呀。难受呀~~~
有中文破解版么 多少刀 加我V a
帮忙成功的一定会给红包!!
求大佬帮忙,我开了变声器,对面说他听得见回声,而且还是被变过的,而且我带的耳机,这是为什么呢
科普一下入门和专业级调音变声和声卡协作关系(调音条件科普)
女声怎么调试尼,音调偏移都是在0.80以上的,音色的偏移不可以低于0.00哦
淘宝68买了个MorphVOXPro破解版 用起来还不错 分享给吧油们 安装之后带几个原版没有的音效 待会下面发链接
萌新请教一下,我男变女变出来的声音有电流的感觉,是我麦不好还是我没调好,背景杂音没有了,就是
求大神解決,我第一次下載的是破解版(免费),但是后来破解版还不会用,就下载了正版(只可以试用,时
我想问怎么能调个男声正常点的 有参数吗
哪位大佬有破解版的链接啊
求分享一下,谢谢
关了聆听发出来的很不清楚 像含着东西一样 这是为什么啊……
英文版变声器发个链接我下载下免费的有吗
那位大佬帮个忙,对面能听见自己被变音的回声是什么鬼。
怎么才能调出一个真实一点的女声,御姐音的
为什么我安装不了啊…?
我之前卸载过一次,现在来安装就这样了,我也尝试把注册表删了,把相关文件夹也删了,可是还是这样
昨天跟别人吃鸡,聊了没几句,人家就说兄弟把你那变声器关了吧,真j8恶心,5555一秒被识别,擦擦擦不
我弄了麦克风设置级别那里,软件首选上也弄过了,但是还是有滋滋滋的声音
为什么在yy用这个变声器,别人说话的声音也被变声了,而且他们还能听到自己被变声的声音
这里新人…想问一下吧里大佬,有没有人知道这个变声器,变声的时候把放的背景音乐也变调了怎么办…
如果你没找到,分享给你
为什么QQ聊天语音能用,但是发送语音消息不行?还是原来的声音。
发贴红色标题
签到六倍经验
兑换本吧会员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
助攻总额: 43W
贴吧热议榜
发表后自动分享本贴
使用签名档&wps吧-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排名:
本吧签到人数:279
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word的时候,用搜过输入法输入文字,输入框就固定在那里不会移动。 因为是用来打字用的,无奈只能
有会员,免费帮人,
全部提供纯净原版!永久激活!Word Excel PPT都有!百度盘下载地址在我微博:https://weibo.com/office
wps2016,正版激活密钥,年费获取,需要的私信我,告诉你获取方式!免费免费免费!无偿无偿,不发出来
求助!!怎么把手机版的WPS两个Word合成一个Word文档
word文档复制过来打开后原本是方框内打勾?的这个符号变成了其它图案,方框变成了?这个是什么问
office2016安装包加视频课程,有要的么
WPS是不是在搞鬼? 以前有些PDF文档是没有加密,可以打印的,但是今天我就懵逼了,
打开WORD老是跳出一个CUSTOM的DIC格式的文本,删掉又出来,删掉又出来,烦死了。谁知道怎么解决?网上找
如后学想将 一次性复制到WPS表格当中,如图所示 祈请诸位大神 怎么弄啊? 不胜感激!!!
安装后的图标为 ,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突然自己变成,打开方式也没变过,也是醉了,能调还是就这样的?
死垃圾WPS云文档,不能另存为当前文件夹,非要首选你嘛B的云文档,狗垃圾。
请问下WPS(10.1.0.6065)怎么将另存为默认位置设置为原文件位置?就是说我在E盘里面一个或多个子文件夹
哪位朋友有WPS教程特别是表格的教学视频,萌新想深入学习下
表格上在任何位置都有这个提醒挡住,这么关掉这个?
WPS上的图片都不见了,什么原因?怎么如图片正常?
谁有wps会员可以帮我把pdf转成word?有偿,我不想开续月会员。三个月都多了。就转两个文件。
手机wps office怎么把多个段落合成一个段落,坐等
谁知道这种框线怎么打印出来,像本子一样打印在A4上
借小弟用一下,小弟要用一下它带的金山数据恢复,恢复一篇让我清空了的文章,十分钟就行。
这怎么办,很急!!!救救孩子
哪位大神有wps会员 能不能借用一下 就用一下 恢复一个文件
请求各位大神指点一二,随机16/5范围内的日期,随机出。
Office 2016是微软最新推出的办公四件套,也是办公必备的应用。Office 2016四合一绿色精简版是由微软推出办
苹果手机wps保存文档的时候不小心覆盖了以前的,请问怎么找回来啊 在线等,很着急
带批注的文字无法复制粘贴
大神们手机号码前面的,,,号怎么一次性一排删除
wps2019 在任务栏显示所有窗口选不了,如何选呀??
怎么在ppt里加入视频
怎么在ppt里画流程图。。
有人知道如何用wps做快闪样式的ppt吗?
求大神指导,怎么在两列的同行中找到一样的数字,标记出来了,
打算使用wps群发邮件,使用邮件合并功能后提示如下,试过很多次,包括设置默认程序等等,但依然还是
请问,图中这样怎么用WPS排版?
ios版wps打开130多兆的pdf时,提示文件太大,打不开怎么办?,ios版wps最大能打开多大的pdf文件
找个大神求指教。江湖救急
比如表格中的数是1,明天是2,后天是3,一直推下去
WPS2013如何设置页码,让页码总数不包括目录及封面,我试过页码可以重新开始于1,但是总数没有变化
P D F 转 W O R D为啥老删帖啊
WPS ,为什么不能覆盖,求大神指点
WPS2019 今天看到使用很久的WPS迎来了更新,赶紧下载了下来,然后使用后想说一下个人的2点小建议 1,整合
你可能感兴趣的吧...
发贴红色标题
签到六倍经验
兑换本吧会员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
助攻总额: 43W
贴吧热议榜
发表后自动分享本贴
使用签名档&&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475b2e0b41b8cf84db2205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03& data-rawheight=&2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3&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475b2e0b41b8cf84db2205_r.jpg&&&/figure&&p&&br&&/p&&p&2018 世界杯马上就要揭幕了,对于各个球队会有怎样的表现,很多球迷们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不过在预测本届世界杯各球队的胜负时,出现了一些不走寻常路的技术流方法。比如我们前段时间分享过有人利用数据科学推演了本届世界杯阵容:&/p&&p&&br&&/p&&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1.zhimg.com/v2-e854fcb221c0_180x120.jpg& data-image-width=&704& data-image-height=&396& class=&internal&&景略集智:如何用数据科学推演并组建2018世界杯球队的最佳阵型?&/a&&p&&br&&/p&&p&说到用技术预测球赛,如今人工智能技术正发展的热火朝天,没有它怎么能行?最近就有家大公司用 AI 技术模拟了本届世界杯可能发生的 1 百万种结果,然后预测出了哪支球队赢得冠军的概率最大。这家公司来头也不小,不是别人,正是全球投行圈的头把交椅——&b&高盛&/b&。&/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580b781e52554fab50de2ff31d3658d0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85& data-rawheight=&2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5&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580b781e52554fab50de2ff31d3658d0_r.jpg&&&/figure&&p&&br&&/p&&p&高盛利用机器学习技术运行了多达 20 万个模型(果然有钱!),挖掘参加世界杯的各支球队的数据以及各个球员的属性,帮助分析师预测具体的比赛分数。然后高盛模拟了世界杯比赛的上百万种可能结果,并计算了每支球队晋级的概率。&/p&&p&&br&&/p&&p&下图就是高盛 AI 得出的球队晋级情况。其中,每两个相邻国家所对应的数字,表示该国球队打败对手顺利晋级时的得分(未四舍五入)。这些结果均基于机器学习计算和推演了无数次比赛场景。&/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46ea95c6618eed175ee2da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2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46ea95c6618eed175ee2da_r.jpg&&&/figure&&p&&br&&/p&&p&高盛国际研究团队的分析师在简报中写道“&b&我们之所以使用机器学习模型,是因为和传统方法相比,机器学习能够仔细筛选大量可能的解释变量,生成更加准确的预测结果。&/b&”&/p&&p&&br&&/p&&p&那么对于本届世界杯的球队胜负,高盛的 AI 做了哪些预测呢?我们看看其中一些关键点:&/p&&p&&br&&/p&&ul&&li&预计&b&巴西队和德国队进入总决赛&/b&争夺本届世界杯冠军,最终巴西队以 1.70:1.41 击败德国队(得分未四舍五入计算),拿到本国历史上第六个世界杯奖杯。&/li&&li&&b&法国队&/b&虽然整体实力略好于德国队,但&b&会在半决赛中遭遇巴西队并惨遭淘汰&/b&,无缘争夺冠军。&/li&&li&预计&b&英国队能晋级到四分之一决赛&/b&,但高盛的AI认为英国队&b&会被德国队在这个阶段淘汰&/b&。&/li&&li&AI预计&b&俄罗斯队在第一轮比赛中就会被淘汰&/b&,虽然身为东道主球队。&/li&&li&预计&b&西班牙队和阿根廷队会在四分之一决赛中双双失败&/b&。&/li&&/ul&&p&&br&&/p&&p&然而足球运动终究充满变数,难以预测,因此高盛在报告结尾也写道“&b&虽然我们使用最先进的机器学习模型和统计方法仔细捕捉了世界杯比赛的随机特性,也尽可能多的考虑了方方面面的因素,但预测结果仍然不是非常确定,因为足球是种实在难以预料的运动。这也是为何世界杯能够如此精彩的原因吧。&/b&”&/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0ba90e454fe8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small&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0ba90e454fe8d_r.jpg&&&/figure&&p&&br&&/p&&p&下面是高盛的 AI 预测的 10 支最有机会赢取冠军的球队,及其夺冠概率:&/p&&ol&&li&巴西队——18.5% &/li&&li&德国队——11.3%&/li&&li&法国队——10.7%&/li&&li&葡萄牙队——9.4%&/li&&li&比利时队——8.2%&/li&&li&英国队——7.8%&/li&&li&阿根廷队——6.5%&/li&&li&西班牙队——5.7%&/li&&li&哥伦比亚队——3.7%&/li&&li&乌拉圭队——3.2%&/li&&/ol&&p&&br&&/p&&p&其实预测本届世界杯冠军为巴西队的不止高盛这一家,上个月奥地利的一组数学家同样预测巴西队最终打败德国队夺冠。&/p&&p&&br&&/p&&p&来自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一套复杂的统计模型和机器学习算法,计算了 26 家在线体育博彩公司的赔率以及赔率交易。&/p&&p&&br&&/p&&p&研究人员利用这些计算结果模拟了所有可能的比赛状况和结果,显示&b&德国队和巴西队抵达总决赛争夺冠军的概率超过了其余所有球队&/b&。&/p&&p&&br&&/p&&p&以下是最有机会争夺冠军的前 10 支球队及其夺冠概率:&/p&&ol&&li&巴西队——16.6%&/li&&li&德国队——15.8%&/li&&li&西班牙队——12.5%&/li&&li&法国队——12.1%&/li&&li&阿根廷队——8.4%&/li&&li&比利时队——7.3%&/li&&li&英格兰队——4.9%&/li&&li&葡萄牙队——3.4%&/li&&li&乌拉圭队——2.7%&/li&&li&克罗地亚队——2.5%&/li&&/ol&&p&&br&&/p&&p&作为 2018 世界杯东道主的俄罗斯也凑了把预测球赛的热闹。据上周的《今日俄罗斯》报道称,俄罗斯彼尔姆国立大学研究人员 Victor Zakopala 创建了一个神经网络,预测了本届世界杯各球队的胜率。Victor Zakopala 称预测足球队赢得比赛一直都非常困难,特别是当两只劲旅狭路相逢时。因此除了一些常见的可能影响比赛结果的因素外,Victor 还将球员身价、天气状况、受伤情况、教练年龄、球员身型等作为参数输入到神经网络中,而且还采用了
和 2014 过去三届世界杯的数据信息。&/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587b7aa3a201c91de0ade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300& data-rawheight=&7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587b7aa3a201c91de0ade_r.jpg&&&/figure&&p&&br&&/p&&p&最终经过训练后的模型给出了预测结果,认为德国队、巴西队和阿根廷队这三支球队夺冠的概率最大。和高盛、奥地利研究人员所搭建的 AI 一样,&b&俄罗斯的这个 AI 也预测最终会由德国队和巴西队争夺冠军,不过却是预测德国队会赢&/b&。Victor Zakopala 称 AI 的准确率达到了80%。&/p&&p&&br&&/p&&p&综上来看,在人工智能眼里,&b&今年的冠军将花落巴西队或德国队&/b&。&/p&&p&&br&&/p&&p&到底这届 AI 行不行,咱们拭目以待吧!&/p&&hr&&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9fdbc1ec9bfd127cc7aab1745abe07a1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1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9fdbc1ec9bfd127cc7aab1745abe07a1_r.jpg&&&/figure&
2018 世界杯马上就要揭幕了,对于各个球队会有怎样的表现,很多球迷们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不过在预测本届世界杯各球队的胜负时,出现了一些不走寻常路的技术流方法。比如我们前段时间分享过有人利用数据科学推演了本届世界杯阵容:
&p&《平面国》里的二维人,所有的人都是一个二维的图形。最低等的是等腰三角形,随着边数越多,地位逐渐升高,圆是最高统治者,有意思的是平面国所有的女性都是一条直线。书的主人公是一个正方形,有一个五边形的孙女,通过他的视角,全书用一半的篇幅讲述了平面国的制度和规则,直到有一个球体的到来,打破了这一切。&/p&&p&最有意思的是本书的作者埃德温·艾勃特(Edwin·A.·Abbott)是一个神学家,书的最后还讨论到了神存在的可能性。&/p&
《平面国》里的二维人,所有的人都是一个二维的图形。最低等的是等腰三角形,随着边数越多,地位逐渐升高,圆是最高统治者,有意思的是平面国所有的女性都是一条直线。书的主人公是一个正方形,有一个五边形的孙女,通过他的视角,全书用一半的篇幅讲述了平…
&p&没人说说咸海中间那个岛吗?生化危机BIOHAZARD这个单词鼎鼎大名啊!&/p&&p&挖个坑吧&/p&&hr&&p&半个月后,我终于来填坑了!&/p&&p&本文内容收集整理自网络,其中大部分内容来自原作者&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9c659e319ba8ec59abe5eb633ccc99c7& data-hash=&9c659e319ba8ec59abe5eb633ccc99c7& data-hovercard=&p$b$9c659e319ba8ec59abe5eb633ccc99c7&&@眠眠&/a& 的 &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mianmian& class=&internal&&眠眠冰室&/a&&/p&&p&本文有大量的文字和图片内容,请谨慎阅读。&/p&&p&&br&&/p&&p&&b&一、斯维尔德罗夫斯克&/b&&/p&&p&&br&&/p&&p&在《生化危机3》的结局,政府为了遏制浣熊镇的那场可怕事故,最终选择的方案是用一枚核弹彻底毁灭了这个城市。然而在现实里,这种办法可能并不一定真的像游戏中那么简单有效,一了百了。&/p&&p&这起由炭疽引发的大规模炭疽热,也被称为历史上的 “生物切尔诺贝利”。&/p&&p&1979年,一份由苏联流亡者经营的小报登了一条惊人的消息: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首府叶卡捷琳堡的一家军工厂发生爆炸,泄露出的致命细菌造成上千人死亡!由于当时苏联已经签署了著名的《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因此这条消息迅速引起了西方国家的注意。他们纷纷指责苏联军工厂生产生物武器,违反了公约的规定。不过,莫斯科当局迅速做出反驳,他们宣称是&b&“食用肉类遭到了炭疽的污染,进而导致有人得病死亡”&/b&,并且否认了任何关于违反联合国公约的指控。但事实上,苏联人已经成功掩盖了一起历史上最严重的生化武器泄露事故——&b&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炭疽泄露事件&/b&。&/p&&p&虽然苏联的炭疽泄漏与恐怖分子无关,但却揭露了“生化武器”禁而未止的事实,让人不寒而栗。&/p&&p&又因为苏联当局的隐瞒,这起恶性事件直到苏联解体后,真相才一点点浮出水面。&/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befb8fe40c9b97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befb8fe40c9b97b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3d4d80ae86e57aaf7db84e0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37& data-rawheight=&3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7&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3d4d80ae86e57aaf7db84e0_r.jpg&&&figcaption&1979年的叶卡捷琳堡,城内一片熙熙攘攘的热闹景象&/figcaption&&/figure&&p&1979年春天,莫斯科以东的一座城市 斯维尔德罗夫斯克 (Sverdlovsk,现属俄罗斯叫叶卡捷琳堡), 出现了一种 怪病 。&/p&&p&据当时苏联的报道,这次疾病的爆发至少有近一百名居民患病。&/p&&p&起初,病人的症状与流行性感冒极度相似,都是发热、干咳、胸痛等。&/p&&p&但几天后,他们的病症便直接升级为高热、呼吸困难、休克,以及大量内出血等多种严重并发症。&/p&&p&很快,68人死于非命。&/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958ebf02fe8c6ff9c15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p&虽然后来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死亡病例,但确切的死亡人数已无法查证。&/p&&p&只是当时负责该城流行病爆发的贝比奇博士回忆道:&/p&&p&最严重时,有的人直接死在家中,或是行驶的电车上,一切都来得那么突然,根本来不及叫救护车。&/p&&p&当时的克格勃(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一致对外宣称,这是市民在私人屠宰场,购买并食用了被炭疽杆菌污染的坏肉,引起的 肠炭疽 感染 事故。&/p&&p&但事情又怎会如此简单?&/p&&blockquote&1979年4月的一天,前苏联工业重镇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市(Sverdlovsk,现名叶卡捷琳娜堡)的24号医院里,忽然送来了三位症状相似的病人,他们都表现为发高烧、头痛胸闷、喘不过气。&br&接手这几位病人的,是24号医院呼吸科的主治大夫玛格丽特·伊莉延科(Margarita Ilyenko)。她一开始以为是肺炎症状,但很快发现病人的病情恶化比他想象得要迅速得多。刚刚第二天凌晨,三位病人中就有两名已经死亡了,剩下的一名也奄奄一息:他的口鼻不断溢出渗血的黏液,因为呼吸极度困难已经陷入了昏迷。&br&就在第二天,城市中另一家20号医院里,也出现了同样的事情。&br&“我们这儿有几个病人很不对劲,高烧不退,一直剧烈咳嗽,还不断呕吐……”20号医院的呼吸科主治大夫雅科夫·克利普尼策尔(Yakov Klipnitzer)通过电话向伊莉延科焦虑地讨论病情。&br&“我们这里也是,一天之内大厅里就挤满了病人,病床上到处都是打着寒颤的人,很多病人的皮肤上都长出了黑色的水泡,看起来很恐怖。”伊莉延科回应道。&br&“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某种传染病吗……”&br&医生们的猜测并没有错,这些病人们的确感染了什么,只是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类似的病例,也不知道该如何医治。&br&短短一天之内,死亡人数就急剧上升到数十名,很快24号医院的停尸房里已经堆满了尸体,死神在这座中型城市里肆虐着……所有市民都开始惶恐起来,但却不知道这瘟疫是从何而起。&br&通过整理病人的档案,伊莉延科发现了病人们的某种共性:他们似乎都来自于城市32区,也就是奇卡洛夫斯基区的一家陶瓷厂。难道这家陶瓷厂内存在某种感染源吗?&br&此刻的陶瓷厂,已经暂时封闭。身穿严密防护服的疾控中心主任维克托·罗曼诺科(Viktor Romanenko)正在安排消毒人员不停地用氯气喷洒消毒。如果陶瓷厂正常工作时,可以透过厂房巨大的窗户,看见工厂内部挤满了上百名忙忙碌碌的工人。&br&很快,政府对外公布了结论,这是因为陶瓷厂工人们集体食用了某私人屠宰场贩卖的,被污染的肉类,才导致的瘟疫死亡事件。&br&“他们纯粹在胡扯,”在这家厂子上班的尼古拉·布米斯特罗夫(Nikolai Burmistrov)根本不相信这种解释,“我们很多人也吃了他们家的肉,为啥我们都没事?”&br&工人们的质疑是完全有道理的,特别是结合当时苏联的国际环境,再考虑到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市的城市定位,就不难猜测到,政府一定在隐瞒着某种可怕的真相……&/blockquote&&p&这样一看,斯维尔德罗夫斯克的炭疽感染事件,确实有蹊跷。&/p&&p&首先在历史上,就算是感染率最高的皮毛工人,都未曾出现过如此大规模的炭疽感染死亡事件。&/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1fad64dd60a796de46aa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77& data-rawheight=&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1fad64dd60a796de46aa_r.jpg&&&figcaption&斯维尔德罗斯克地区炭疽杆菌50公里直线感染区域。来源:1994年《科学杂志》&/figcaption&&/figure&&p&而且,仔细观察感染者在地图上的分布,病人竟都处于一条直线上。&/p&&p&引用后来负责调查此事件的哈佛生物学教授马修·梅塞尔逊(Matthew Meselson)的说法就是:“工人们吃肉并不会造成50公里内直线型区域感染的分布形状,只有风可以做到这一点”。他的妻子珍妮·吉列(Jeanne Guillemin)同样参与了此事件调查,并在1999年发布了一本专门介绍此事件的书:《炭疽:致命疫情的调查》(Anthrax: The Investigation of a Deadly Outbreak)。书中提到不仅仅是工人和市民,当地还有很多牲畜也同样感染了炭疽。&/p&&p&再结合当天的天气情况,当时风向正是朝着陶瓷厂刮过去,那么传播原因也就不言自明了。如此一来剩下的谜团只有一个:为什么炭疽会从19区的生化实验室里泄露出来?&/p&&p&答案来了:&/p&&p&冷战结束后逃到西方的苏联生物备战研究所副主任肯·阿里贝,他是一名哈萨克斯坦人,写于1999年的其个人回忆录名称正是取自著名电子游戏:《生化危机》&/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773ceeec717b3a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30& data-rawheight=&49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0&&&figcaption&肯·阿里贝的回忆录《生化危机》&/figcaption&&/figure&&blockquote&“第19号营地是最繁忙的生化武器工厂,工人们三班倒地轮流工作,为苏联军火库制造一种干燥的粉末状炭疽武器。这是一项充满压力和危险的工作,发酵的炭疽菌必须从它们的液体基中分离出来,然后才能被磨成粉末,以便在弹头爆炸时形成气溶胶。尽管厂区里面的工人会定期接种疫苗,完全不用担心被炭疽感染,但是隔绝炭疽菌与外部世界接触的唯一一道防线,就是干燥机上面的排气管过滤网。在每次换班的时候,干燥机都会被关闭,进行例行检修维护。&br&在3月30日下午,技工在进行例行检修的时候发现一台干燥机的过滤网被堵住了,于是他们便将这个滤网拆下来清洗,并且准备让晚班的同事将滤网装回去。根据苏联军队的规定,当天下午的值班主管尼古拉中校,应该要在记录本上记下滤网已经被拆下的备注。但是这位中校看起来似乎非常急切地想要回家,或者只是他的确太累了,他忘记在记录本上记下关于滤网的信息!&br&当晚班的值班主管上工的时候,他没有在记录本上发现任何与滤网相关的信息,于是这位主管便让工人像往常那样启动机器,继续工作。就这样,武器级的炭疽病菌在干燥机的废气推动下,飞散到夜空之中。数小时后,操作干燥机的工人惊讶地发现,干燥机的滤网居然还放在地上!尽管他们迅速地把滤网装进了机器,但是大祸已经酿成了:一阵凉爽的晚风将致命的炭疽病菌带到了附近的陶瓷制品厂,感染了在这里上班的夜班工人,几乎所有工人都在一周之内因为病发死亡了!&br&在疫情爆发之前,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市政府当局完全被蒙在了鼓里。随后,军队和苏维埃高层迅速采取了掩盖行动。军队在疫区周边设立了隔离区,而苏联高层则对外宣称被污染的肉类是罪魁祸首。数百只流浪狗因此被枪杀,而黑市食品小贩则因‘传播受污染的食物’而被捕。KGB的特工人员摧毁了医院的记录和疫情的疫情报告,所有受害者的尸体被沐浴在化学战消毒剂中,以清除炭疽孢子留下的证据。&br&当地的领导人显然已经获悉了工厂里有危险物质泄露,他命令市政工人擦洗和修剪城市里的树木,喷洗道路和屋顶。结果,刚刚沉淀下来的炭疽孢子被工人们再次搅动,形成气溶胶继续扩散,导致城市中产生了多例皮肤炭疽病。”&/blockquot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eaffb11719d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96& data-rawheight=&6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96&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eaffb11719d_r.jpg&&&figcaption&19营区上空&/figcaption&&/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390ab27cb5fa910e4d62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390ab27cb5fa910e4d62_r.jpg&&&figcaption&炭疽粉末&/figcaption&&/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f05eefa33cf87cf9e675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8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f05eefa33cf87cf9e675_r.jpg&&&figcaption&苏联时期哈萨克斯坦一处化武工厂的冷却装置&/figcaption&&/figure&&p&那时无人知晓有多少炭疽芽孢从19号营区飘出,但有专家估计 污染物不超过1千克 ,其中包含 不超过1克的炭疽芽孢 。&/p&&p&假设这些孢子能广泛扩散,就能致使 几十万居民 染病。&/p&&p&不过幸运的是,当时的炭疽孢子并没有落到市中心,因为风向刚好吹向了人烟稀少的地区。&/p&&p&&b&截至5月,至少有99名苏联民众在这场史上最严重的生化武器泄露事件中被炭疽感染,64人因此死亡。不过,但根据阿里贝书中的说法,总死亡人数可能接近105人。&/b&而附近30英里范围内的羊圈中,牧羊人则纷纷表示有羊上了炭疽病——因为羊比起人类更加容易感染这种传染病。由于这起事件的严重性,日后的生物学者将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炭疽泄露事件称为“生化版的切尔诺贝利事件”。&/p&&p&对炭疽来说,及早确诊与 使用抗生素 ,是病人能否存活的关键。但是,就算是致死率不高的皮肤性炭疽,如无适当治疗就极易演化为九死一生的吸入性肺炭疽。&/p&&p&若当时医院能早点知道病因,或许就能挽回一些病人的生命。&/p&&p&但是,苏联军方并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这种怪病爆发的原因, 包括当地的卫生组织 。&/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87bce7bfd2636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50& data-rawheight=&4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87bce7bfd2636_r.jpg&&&figcaption&一位老人正在清理儿子的墓碑&/figcaption&&/figure&&p&然而,在所有人都还没搞清楚状况时,一个紧急事务小组就奔赴此地,没收了当时所有病人的医疗数据和尸检报告。&/p&&p&医院和平民区都被大量喷洒氯水,甚至连街道表面的泥土都被推土机挖走一层。&/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9ddea8700cbc09effbefc8f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p&苏联当局只想极力把此事压下,因为事情败露也将意味着受到全世界的谴责。&/p&&p&毕竟,多个国家(包括苏联和美国),共同签署的那份 《禁止生物武器公约》 ,就摆在那儿。&/p&&p&但纸始终包不住火,1979年10月,西德法兰克福一家俄语报社便了解到情况,并率先报道了此事。&/p&&p&随后,德国的《图片报》更是剑指苏联生化武器泄漏,说明了这次灾难的源头。&/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c16aea104b1ddd769e506ba2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2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caption&1972年签署《禁止生物武器公约》&/figcaption&&/figure&&p&虽说苏联对外公布的死亡人数,与在众多灾难相比并不算多。&/p&&p&但是这起事故揭露的事实,却能让人震惊之余,又不寒而栗。&/p&&p&如果苏联真的有生物武器项目,也就意味着《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形同一纸废书。&/p&&p&或许除苏联外,还有许多国家都未曾停止生物武器的研发。&/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f8b46d74e5f1aefd7a0a08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07& data-rawheight=&3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7&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f8b46d74e5f1aefd7a0a08_r.jpg&&&/figure&&p&虽然许多消息都直指背后真相,但是耍赖对一个大国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p&&p&苏联坚称炭疽暴发是 自然爆发 , 拒不承认源于生物武器泄漏。&/p&&p&此外,苏联还反指责“美国的指责”会加剧两国紧张关系,并表示这是对1972年《禁止生物武器合约》合法性的质疑。&/p&&p&而在这之后的20年里,19营区的大门就紧闭着,从未有外国人获准许进去查证。&/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4abeac7f6750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3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4abeac7f6750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352fceda549f283a820bb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10& data-rawheight=&25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0&&&figcaption&叶利钦&/figcaption&&/figure&&p&直至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总统鲍里斯·叶利钦才在一次演讲上委婉地承认了这场泄露事件&/p&&p&直到苏联解体后的1993年,俄罗斯总统鲍里斯·叶利钦才在一次演讲中,以非常委婉的措辞承认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炭疽泄露事件。与此同时,前乌拉尔军区特别部门负责人安德烈·米罗纽科,也在2008年的一份杂志上承认了这次化武事故。这些描述间接支持了肯·阿里贝回忆录中的说法。不过,一些俄罗斯的官员至今依然坚持着“肉类中含有炭疽病菌”的说法,甚至宣称是美国间谍在肉食品中投毒,但是他们却无法提供令人信服的证据。&/p&&p&当时,叶利钦也准许来自哈佛的分子生物学小组,对此次炭疽泄漏事故进行实地调查。&/p&&p&除了还原事故发生经过,他们还从一位俄罗斯医生那里获得了一些 病人尸检样本 ,并带回美国深入研究。&/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ea7fc52fa2bf912de736d5d957eac250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ea7fc52fa2bf912de736d5d957eac250_r.jpg&&&/figure&&p&到2015年,技术的进步也终于让美国科学家,重新构建出涉事炭疽的“真实身份”。&/p&&p&结果显示,这些炭疽杆菌竟属于著名的 “跨欧亚” 品系——与中国大陆境内广泛培养的疫苗株非常接近。&/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0ff717b4f1c941f4eafcfa3ce4947878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2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0ff717b4f1c941f4eafcfa3ce4947878_r.jpg&&&/figure&&p&估计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日本在中国横行的 “731部队” 。&/p&&p&在罪恶的731部队中,便有一条月产200公斤炭疽孢子粉末的生产线。&/p&&p&中国大量的平民都曾被当做小白鼠做实验,吸入大量炭疽粉末。&/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23c06fc747dc0b73d0b5c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20& data-rawheight=&46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0&&&figcaption&中国炭疽菌受害幸存者&/figcaption&&/figure&&p&从1939年到1942年间,731部队生产的炭疽等病菌,就多达 数十吨 。&/p&&p&在日本战败后,731部队更是直接把不易携带的大部分炭疽等细菌散播在华中一带,只带了部分样品离开。&/p&&p&这也正是,1979年苏联生物武器泄漏的炭疽,竟与中国大陆广泛疫苗株相似的原因。&/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f011c1cba16d393c0f301dc65c6c3ab0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10& data-rawheight=&2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f011c1cba16d393c0f301dc65c6c3ab0_r.jpg&&&/figure&&p&据专家推测,苏联的生物武器项目的建立,正是使用了大量日本731部队的文件和样品。&/p&&p&也就是说, 苏联的炭疽细菌武器,正是日本“731部队”的遗毒。&/p&&hr&&p&&b&二、炭疽&/b&&/p&&p&其实在历史上,炭疽曾被多国制成生物武器已是人尽皆知之事。&/p&&p&1876年,细菌学之父 罗伯特·科赫 就发现了能致牛羊、牧人死亡的炭疽杆菌。&/p&&p&虽然在自然界感染率不高,但炭疽还是凭着自身的多个优点受到 “生物武器” 的青睐。&/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fcb51ad7c74fb46aad3e2f6e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12& data-rawheight=&3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fcb51ad7c74fb46aad3e2f6e_r.jpg&&&figcaption&罗伯特·科赫&/figcaption&&/figure&&p&生物武器,常常被称为 “穷人的核武器” 。&/p&&p&曾经有微生物学家指出:&/p&&p&“如果恐怖分子想在全球肆虐,生物武器将会是首选。因为想要造成一平方公里内50%的死亡率,用常规武器需要2000美元,核武器需要800美元,化学武器则需600美元,而 生物武器 才是最便宜的, 只需 一美元足以 。”&/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2b88fc3ca3b57eb63f716f7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78& data-rawheight=&2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2b88fc3ca3b57eb63f716f7b_r.jpg&&&/figure&&p&上文里也说了,炭疽病(anthrax)是以炭疽杆菌的孢子作为传播媒介,它的得名来源于古希腊语中的“炭(anthrakos)”,这是因为当它接触皮肤后,会留下黑炭一般的焦黑色水泡,周围还会产生肿胀。&/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672829bcc74c1be56ae4c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90& data-rawheight=&23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0&&&figcaption&皮肤炭疽&/figcaption&&/figure&&p&除了皮肤传染之外,炭疽病还可以通过呼吸道和消化系统传入,可以说是无孔不入了……&/p&&p&所有传播渠道中,呼吸道传播是最可怕的:一旦炭疽孢子通过呼吸道进入身体,它会首先潜入淋巴结,并在那里开始大量孵化繁殖……惊人数量的孢子最终会入侵血管,并引发大面积的组织损伤和内出血。&/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0cfd64cfdaa5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0cfd64cfdaa5_r.jpg&&&/figure&&p&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呼吸道感染的炭疽病致死率高达85%(即便得到治疗致死率也达到45%……)&/p&&p&作为一种古老的,人畜共患的疾病,炭疽病早在古巴比伦时期就被发现了,在西方的《圣经》和我国的《黄帝内经》中均有所记载,是一种恐怖的瘟疫。1607年,中欧就有6万人死于炭疽病,俄国更是炭疽肆虐,仅1875年就有10万只牲畜死于炭疽病,因此炭疽病又被称为“西伯利亚病”。&/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02ec37eabcaf97a387510dc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02ec37eabcaf97a387510dc_r.jpg&&&/figure&&p&炭疽杆菌的孢子拥有相当强大的生存能力,很多普通的灭活方式都对它无效,无论用消毒剂浸泡,还是加温180摄氏度两分钟以内,都无法有效杀死炭疽孢子。甚至埋藏于地底的炭疽孢子,依然可以存活数百年之久。&/p&&p&比如中世纪苏格兰医院废墟上的考古挖掘中,就发现了炭疽孢子,以及几百年前用来杀死它们的石灰残骸,谁都没有想到,重见天日的这些孢子竟然复活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7d647b85ab6db5c3d22a3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7d647b85ab6db5c3d22a3_r.jpg&&&/figure&&p&而集成本低廉和致死率高这两个优点于一身的炭疽杆菌,也成了历史上经久不衰的 最强生物武器之一 。&/p&&p&又因为肺炭疽早期症状与正常流行性感冒极为相似。&/p&&p&所以经常出现误诊,使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一命呜呼。&/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2ca41ecfacec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6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2ca41ecfacec_r.jpg&&&figcaption&2001年炭疽邮件中的炭疽孢子&/figcaption&&/figure&&p&就算被感染的宿主尸体已经腐化,炭疽孢子还是能躲在土地里,等待 下一次“复活” 。&/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ba7fc65e468296fcc3f014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20& data-rawheight=&24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0&&&/figure&&p&在二战时期的英国,一场小小的实验,就足以让人类见识到炭疽武器的厉害。&/p&&p&那时,英国策划了名为 “素食行动” 的炭疽武器计划,设想通过向德国境内投放污染饲料,消灭牲畜以造成食物短缺。&/p&&p&当时的研究人员在报告中总结,如果对德国使用该武器,将令所有的城市陷入瘫痪,往后数十年将无法居住。&/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4e5f1d9c00f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4e5f1d9c00f_r.jpg&&&figcaption&格鲁伊纳岛上的警示牌&/figcaption&&/figure&&p&虽说素食行动最后未曾实施,但被用来作实验的 格林纳德岛, 却遭了殃。&/p&&p&1942年,英国人选择了苏格兰高地附近一座名叫格林纳德(Gruinard)的无人荒岛,在岛上用围栏围住了上百只绵羊,并通过飞机投弹和爆炸的方式,在岛上进行大规模炭疽武器实验。仅仅三天之后,绵羊就开始大规模死亡,岛上到处都留下它们浑身流血的尸体。&/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f0309bfa0716f6fad41b0fea9d162666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f0309bfa0716f6fad41b0fea9d162666_r.jpg&&&/figure&&p&虽然科研人员立刻对尸体进行的焚烧和掩埋处理,但在30多年之后的1979年,对岛上土壤的采样显示,每克土壤中依然存活着个炭疽孢子。最后,英国人只能用近300吨甲醛杀毒液洒满了岛上每一寸土地,才算解除了生化危机。只不过,这座岛至今仍然是荒芜的无人岛。&/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baaafac37bbbe978a61d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baaafac37bbbe978a61db_r.jpg&&&/figure&&hr&&p&&b&三、剧毒之岛&/b&&/p&&p&&br&&/p&&p&可惜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炭疽泄露事件之后,苏联人当年并没有立刻吸取教训。&/p&&p&1971年时,一群前苏联渔业科学家搭乘一艘名为雷夫·博格号(Lev Berg)的科考船,来到中亚咸海中一座名叫沃兹罗日杰尼耶(Vozrozhdeniya)的无人岛附近时考察当地水质时,因为小岛复杂的地形而迷了路。&/p&&p&博格号驶入了小岛深处,并在这里忽然遭遇了一团诡异的褐色烟雾。&/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a2c3ec01bffc8c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7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a2c3ec01bffc8c_r.jpg&&&/figure&&p&当船只从烟雾中离开时,一名年轻的女科学家开始剧烈地咳嗽。&/p&&p&几天后,她开始出现发高烧38.9℃,头痛,肌肉酸痛的症状,并在就医后检查出她感染了天花,并立刻服用了抗生素和阿司匹林。虽然这位女科学家早前就接种过天花疫苗,但她的背部、面部和头皮上仍然长出了大片的皮疹。&/p&&p&因为治疗及时,这位女科学家幸运地逃过一死,但另外9名感染者就没那么好运气了,其中有三人死亡,包括她的弟弟。&/p&&p&一年之后,又有人发现小岛附近漂浮着两具当地渔民的尸体。在此之后,这座岛周围又出现了大量死亡的鱼类。根据附近渔民的说法,后来还有两个探险的户外爱好者上了岛之后,就再也没能回来……&/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12b848f279b78611fcccfe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12b848f279b78611fcccfe_r.jpg&&&/figure&&p&显然,岛上存在着什么致命的东西,让一起敢于接近它的生物,全都死于非命。&/p&&p&从外表上看,这座位于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的小岛,并没有任何特别之处。&/p&&p&但是,通过中情局的机密航拍照片,可以看到这座岛上不但有码头,有渔民工作的木棚,还有一些类似于靶场和兵营的建筑。&/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97debdb79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97debdb79_r.jpg&&&/figure&&p&更诡异的是,岛上还有数量可观的动物围栏,和一些看似科研机构的建筑……&/p&&p&这不能不令人联想到,英国的那座死亡之岛——格林纳德。&/p&&p&事实上,这座与世隔绝且长期以来几乎无人知晓的小岛,很早就被苏联人看中了。1948年时,他们在这座岛上,建立了一个绝密的生物武器实验室。这做实验室隶属于一个被称为Aralsk-7的高度机密项目,整个项目的最终任务只有一个:规模化生产生物武器。&/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ee43ad412adcbf53f18d86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ee43ad412adcbf53f18d86d_r.jpg&&&/figure&&p&因此,女科学家应该值得庆幸,1971年她只是遭遇了天花感染,更恐怖的东西,要到几年后才会降临岛上。&/p&&p&&b&1979年的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炭疽泄露事件爆发后,苏联人并没有舍得销毁那些他们苦心研究的宝贝。而是将大量的炭疽孢子混合在抑制其生长的漂白剂中,并成批地转移到了沃兹罗日杰尼耶岛上。&/b&&/p&&p&据估计,最终转移到岛上的炭疽孢子,竟然有100至200吨之多……&/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dd698c1e979f0c9acbd549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dd698c1e979f0c9acbd549_r.jpg&&&/figure&&p&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这些剧毒之物大量扩散出来,显然威胁性绝对远远超越切尔诺贝利事件。当年,这些炭疽孢子被放置在岛上一个叫做坎特贝克(Kantubek)的小镇附近。说是小镇,其实就是当年的实验基地和住宅区。&/p&&p&在这座连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前苏联机密基地里,不仅存放有炭疽杆菌和天花病毒,还有伯纳特氏立克次体、土拉弗朗西斯杆菌、猪布鲁氏杆菌、普氏立克次体、鼠疫耶尔森氏杆菌、肉毒杆菌毒素和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等多种生物武器。&/p&&p&更不可思议的是,这里曾经还是一个集幼儿园、中小学、游乐场于一体的小社会(简直有种《辐射》背景的感觉)。&/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3eb5f603d2bffba8385728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3eb5f603d2bffba8385728_r.jpg&&&/figure&&p&更恐怖的是,1991年苏联解体后,这里的科研人员便开始大批撤离,他们留下了大量未经妥善处理的生化武器,并在此后的多年里数次泄露,最终让这座小岛变成了不折不扣的剧毒之岛。&/p&&p&2001年时,一批穿着严密的防护服的美国科学家,来到沃兹罗日杰尼耶岛上进行生化危害考察。&/p&&p&此时的岛上已经是一片荒芜,曾经的实验室已然只剩下断壁残垣,曾经用来饲养豚鼠、仓鼠和兔子的数百个笼子散落得到处都是。从实验室遗迹里的那些熔化的试管和培养皿就能看出,苏联人离开时显然放了一把大火,想把一切都焚毁。&/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fa79df5433972aeed38a2ec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8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fa79df5433972aeed38a2ec_r.jpg&&&/figure&&p&生化实验基地两公里开外的露天试验场,是用来测试生化炸弹的有效范围和扩散速度的。旷野里时不时有老鼠和昆虫出没,小队成员全都小心翼翼地躲开它们。理论上而言,生命力强悍的它们,如今也是病毒和细菌的绝佳载体。&/p&&p&如今虽然除了小队成员岛上空无一人,但谁都不敢掉以轻心,毕竟这里四下潜伏着比人类更加可怕的生命体。&/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fe8bd020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fe8bd020_r.jpg&&&/figure&&p&通过一番调查,这帮冒险家吃惊地发现,因为岛上的植被稀疏,加上沙漠气候的炎热天气(夏季温度可达60℃),大部分病毒和微生物都被杀死了。但是,依然还有一个唯一的例外,你们都想象得到的:炭疽。&/p&&p&由于某些区域有炭疽的存在,仅仅十五分钟后,队员的防毒面罩过滤器就开始报警:呼吸器的滤芯已经饱和,不能再使用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22e23c3b2c66f04faaca1a97ed48ac6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22e23c3b2c66f04faaca1a97ed48ac6b_r.jpg&&&/figure&&p&考察队员决定当天就离开沃兹罗日杰尼耶岛,在临行前,一名队员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样的笔记:岛上的污染状况比想象中好很多,如果能够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喷洒,也许可以消除危险。希望这座“重生之岛(岛名的意思就是rebirth)”上,炭疽永不重生。&/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b7bd1a88f4d5d395ddb5e34f051b74b5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76& data-rawheight=&6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6&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b7bd1a88f4d5d395ddb5e34f051b74b5_r.jpg&&&figcaption&今天的沃兹罗日杰尼耶(Vozrozhdeniya)岛上的基地遗址&/figcaption&&/figure&&p&全文完。&/p&
没人说说咸海中间那个岛吗?生化危机BIOHAZARD这个单词鼎鼎大名啊!挖个坑吧半个月后,我终于来填坑了!本文内容收集整理自网络,其中大部分内容来自原作者 的 本文有大量的文字和图片内容,请谨慎阅读。 一、斯维尔德罗夫斯克 在《生化危机3…
&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874ccfb2fe1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5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874ccfb2fe1_r.jpg&&&/figure&&p&灭霸的理论既有其进步性,也有其局限性。需要一分为二地来看待。&/p&&p&&br&&/p&&p&《复仇者联盟3》中反派人物灭霸的理念引发了广泛讨论,“随机消灭一半人口”的理念引发了广泛讨论,这一理论既有其进步性,也有其局限性。需要一分为二地来看待。&/p&&p&&br&&/p&&p&所谓“进步性”,其实也没有多“进步”,只是相对于其他电影中的反派,“比烂”中胜出而已。“消灭人口”这一理念在好莱坞电影中屡见不鲜。例如《生化危机》系列中的大阴谋:统治阶层觉得这个世界太烂了,一方面人类的过度繁殖会毁掉地球,另一方面垃圾人口太多,要按照他们的规则重新设计,于是放出T病毒,给人类种群来了一次大清洗。而众多精英们则冷冻藏于地下,准备清理多余人口之后再造世界。再比如《王牌特工》中的反派,也是持有类似的理念。再如《人类清除计划》这部电影中,因为人口过多,美国政府决定在某天晚上的十二个小时内,所有犯罪都不予追究,以此达到减少人口的目的。于是底层人民在丛林法则中自相残杀,精英阶层躲在有安保设施的房子中冷眼旁观,统治阶级在森严戒备的堡垒中弹冠相庆。&/p&&p&&br&&/p&&p&好莱坞传统的“控制人口”的想法带有明显的阶级性。潜意识中就把无用的底层人民划为“理所应当被清除的范畴”。这一种潜意识的精英思想是很普遍的,如下两图是两个知乎问题,一个是“可否大规模消灭无用的平民来解决人口危机和贫富分化?”这一个问题被用户举报后,知乎小管家给出的处理是:“没有违反知乎的不友善规范,不做删除处理”;但是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网友针锋相对提出的问题“杀光富人,解决贫富差距”则被知乎管理员删除,理由是“违反法律法规的内容”。消灭平民还不算不友善,消灭富人就是违反法律法规了,你说知乎管理员最初的反应是故意的么?不是,第一次有这样的处理结果就是潜意识中那种恶臭的精英主义思想在作祟。(现在下图几个问题都被删除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ff57a165f83eb8f1186594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184& data-rawheight=&3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8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ff57a165f83eb8f1186594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df8f7ceaa223a07a8ad7d07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935& data-rawheight=&8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35&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df8f7ceaa223a07a8ad7d07_r.jpg&&&/figure&&p&&br&&/p&&p&在电影《2012》中,同样是全体人类灭亡的大灾难,那么谁才有资格上方舟呢?要买天文数字的船票,好像是10亿欧元。说白了生存的机会还是以金钱和阶级来划分的,要么就是像男主这样能走后门。我记得在西藏的工厂里有人说了一句:看见那些中国工人没有,他们创造了方舟,却没有资格上船。这句话说出来的口气不是“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的悲愤之情,而是“幸亏老子有船票”的感慨口气,他们看着中国工人就如蝼蚁一般。就如同大刘在《赡养人类》中说的那样:“富人和穷人已经不是同一个物种了,就像穷人和狗不是同一个物种一样,穷人不再是人了。”&/p&&p&&br&&/p&&p&好莱坞电影中普遍的价值观歧视,潜移默化地认为被消灭的就应该是底层人民,来自于长久以来对于穷人的污名化现象。近半个世纪以来,不同于曾经形容穷人的“劳工阶级”(working-class)意味的穷富对立, &下层阶级&(lower-class)指向的潜在社会流动;如今代表穷人的&底层阶级&(underclass)一词的出现并风行,成功建构起了一个无用且危险的穷人形象。Underclass一词,最初是由缪尔达尔在1963年预言&去工业化&的危险时首次使用的,即工业生产的萎缩,可能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口永久性失业和没有资格受雇。这个词汇在很长时间里并未引起太多注意,直到70年代末期(也是福利国家制度开始遭受重挫的时代),在大众媒体和公共共识中,&底层阶级&逐渐演变为&穷人&的代名词。在美国各州的司法案例和判决书中,“底层社会”这个词语的出现往往伴随着很长的相关列举——少年犯、辍学这、瘾君子、单身母亲、抢劫犯、纵火犯、未婚妈妈、皮条客、乞丐、暴力犯罪——用可怕的定性词语让所有体面人放下心中的道德包袱。&/p&&p&&br&&/p&&p&伴随于此,两个相关的概念也开始同时被贩卖:首先,贫穷不再是一个社会议题,而只关乎个人道德选择。沦为底层阶级被视为是自主的选择——故意的或者默认的。用著名思想家齐格蒙特·鲍曼的话说就是:“指责穷人因为不愿意工作而陷入惨境,因此给他们安上道德堕落的罪名,且把贫穷当成是对罪恶的惩罚,成为了工作伦理在全新的消费社会里的最后一项任务”。另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就是把贫穷议题从阶级的话语系统中分离出来,同时慷慨地赠与穷人们犯罪、反社会的添加剂。&底层阶级&从物质的极度匮乏中走出,变成危险与犯罪的同义语。以社会治安的名义隔绝穷人,零忍让(zero tolerance)政策的风行,监狱和更长期更苛刻的判决,联手其他众多社会机构,迫不及待地处决这些高风险的不稳定群体。穷人就不再仅是生存竞争中的失败者,而是成为了一种原罪。&/p&&p&&br&&/p&&p&在这样大环境的影响下,诸多文艺作品中“潜意识的歧视”也就不足为奇。就因为这种有恶臭的精英主义思想的反派和这种价值观的电影太多,灭霸这种不分穷富、阶层、性别、身份、年龄的随机式消灭才让人眼前一亮。灭霸同志不求个人功名利禄,不求财富权力,只为了一个信念:宇宙的平衡。为之戎马半生,奔波于茫茫宇宙,他身边所珍惜的人一个个离他而去,同时有智商、有实力、有素质、有气场,言出必行,风度翩翩,脱离了低级趣味,可以说是继万磁王之后最有格调的反派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5e9a7dafb1dcffbf1b561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88& data-rawheight=&7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5e9a7dafb1dcffbf1b561_r.jpg&&&figcaption&历经沧桑,唯有这笑容依然温暖纯真&/figcaption&&/figure&&p&&br&&/p&&p&灭霸的“随机性”原则,与当今一些哲学家、思想家的理念相暗合。比如说我以前介绍过的,当代社会契约论大师、《正义论》作者罗尔斯,他的理论基础就建立在“随机性不具有道德应得”的基础上。简而言之,我们“投胎”在哪里,是穷是富、高矮胖瘦、黑人白人、身材颜值,都不过是一切随机性的结果,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无知之幕”的理论,最终得出“倾向于弱势群体的不平等,才是真正的公平”这一哲学理念。&/p&&p&&br&&/p&&p&而灭霸的响指,毫无疑问把这种随机性发挥到了极致。我们试想一下,如果人口爆炸资源危机,那么会出现什么状况呢?比如大饥荒,那肯定是底层人民易子而食;战争,出去打仗的肯定也是无产阶级,就跟一战一样,资本家们在后面数钱,无产者们成为炮灰。所以说在这样一种危机出现之前,能够不论贫富、不论身份、不论种族、不论性别,随机性消灭一半,相比于要走到大饥荒或战争这样“兴亡百姓苦”的地步,是多么平等而博爱的策略啊!&/p&&p&&br&&/p&&p&但是,灭霸的理念相比于其他“恶臭精英主义”的流水线反派确实先进,但也不能忽略了其巨大的局限性,他的理念从头到尾都是站不住脚的,透露着浓浓的想当然的幼稚气息。&/p&&p&&br&&/p&&p&首先,人口密度降下去了,人均资源提升一倍,每个人的生活真的能过好一倍吗?灭霸没有想清楚一点就是:资源,也是要通过生产力,才能作用于每个人的幸福值的。在没有生产力的前提下,许多资源就是一堆废铜烂铁,极端的情况,个体生活质量不但会提升,惨遭滑坡的可能性更大,更会造成深远的危害。&/p&&p&&br&&/p&&p&许多历史学家、人类学家的研究表明,在人类从游猎向农耕转变的过程中,人均所消耗自然资源是减少的。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的前两章中就指出,在人们定居生活之前,对自然的破坏是超过组成定居村落、进行农业生产之后的。很简单的例子,远古人类为了捕猎野兽,往往会选择一把火烧光森林,然后再选取烧熟的野兽或坚果(不过远古人类焚林捕兽这种行为是否普遍尚有争议)。很明显的是,当人类成为农耕文明进行集约化生产之后,对于自然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是远超于游猎时期的(就算是烧山开荒,能养活的人跟吃野兽烧烤也不是一个量级的)。人类为何会从游猎转为农耕,一方面要有合适的可驯化的动植物,另一方面人口密度是重要的压力。&/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a063b572b106c165a96fc645cb87159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032& data-rawheight=&3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03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a063b572b106c165a96fc645cb87159b_r.jpg&&&/figure&&p&《枪炮,病菌与钢铁》的作者贾雷德·戴蒙德研究了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一些游猎和农耕部落,他在书中得出结论,人类并不会主动选择农耕这一生产方式,因为真的太累了。从单位比例劳动力的投入与获得来看,采集跟种田真的没法比,当地的部落就是,能采集就不种田。那么为什么人类会进入农耕文明呢,来自于人口的压力。如果不努力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通过采集是无法养活那么多人的,只能进行集约化生产。巴布亚新几内亚沿海的低地部落,因为有着充足的椰子和海洋生物,就是过得采集生活,而高原部落缺乏可采集的食物,普遍种植一种薯类作物,进入了农耕文明。可见人均资源危机是可以促进生产力提升的。试想一下,如果灭霸一个响指打下去,本来马上要进入农耕文明的某宇宙生命,因为资源突然变得充沛了,人人都不想种田了,一个文明的发展只能拖到下次人口增长的临界点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1de72da07bad7c8c8e0ccfef220d2647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032& data-rawheight=&3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03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1de72da07bad7c8c8e0ccfef220d2647_r.jpg&&&/figure&&p&上图是《枪炮,病菌与钢铁》的笔记,因为这本书没在身边,还好随身带着笔记,凑合着看吧。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人口密度的增加是人类文明史中关键的一环——人口密度的增加才能有复杂的社会管理体系和不从事粮食生产的技术人员。技术的发展是长期积累的,而不是靠孤立的英雄行为;技术在发明出来后大部分都得到了使用,而不是发明出来去满足某种预见到的需要。即便某些天才发明家不是在某个时候出生在某个地方,世界史的广泛模式也不会因此而得到改变,因为所有技术的突破都是建立在技术积累之上的。一些不严谨的幼儿科普读物会讲这样的故事:瓦特看到了蒸汽从水壶嘴冒出来而受到了启发,于是发明了蒸汽机。遗憾的是,这是另一个“华盛顿砍樱桃树的故事”。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想法,来源于他所修理的托马斯·纽科曼式原型蒸汽机——这种蒸汽机发明于57年前。而纽科曼式蒸汽机又是在托马斯·萨弗里于1698年发明的蒸汽机的基础上改造的;萨弗里的设计来源于法国人丹尼·帕庞已于1680年左右设计的机器图纸;帕庞的设计思想则来自前人荷兰科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和其他人。瓦特的蒸汽机相当于量变引起了质变,但绝不能因此而否认前人对此的贡献。&/p&&p&&br&&/p&&p&同理,爱迪生在1879年“发明”的白炽灯,是对从1841年到1878年的其他许多白炽灯泡的改进;在塞缪尔·莫尔斯的电报机之前已有了约瑟夫·亨利、威廉·库克和查尔斯·惠斯通的电报机;伊莱·惠特尼的短绒棉轧棉机是对几千年来长绒棉轧棉机的应用范围的扩大。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科技的突破来源于曾经的文化与技术的积累,而这个积累的关键则是,足够的技术发明参与者——也就是足够的人口数量。&/p&&p&&br&&/p&&p&亚欧大陆有着地球上最大的人口数量,因此也有着最大的技术积累。欧洲在近代社会之前,其科学技术水平长期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主要是中国和伊斯兰世界)。让欧洲走出中世纪阴霾的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全部来源于中国(其中活字印刷术尚有争议,造纸术特指中国的廉价造纸技术)。就是马克思那句著名的话:“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所以欧洲的近代腾飞来自于中国发明创造的神助攻,而这一福泽要感恩的是欧亚大陆整体人口基数——有这么多人口,才会有这么多发明创造的可能性,“东方不亮西方亮”,也才会保留这样多的技术积累。&/p&&p&&br&&/p&&p&人口多就会有这样显而易见的好处,我们来看一下人口绝对数量、人口密度都比亚欧大陆小一个数量级的美洲,远古墨西哥土著发明了带车轴和车轮的车子,但那是当玩具用的,而不是用于运输(亚欧大陆与美洲几乎在同时期发明的轮子也能证明人类的创造力存在普遍性);而美洲唯一被驯化的、用于粮食生产和运输的役畜是在安第斯山脉被驯化的美洲驼。五千年以来,美洲大陆的轮子和役畜都没有碰头,也就丧失了文明发展的第一步,只能等待欧洲殖民者的到来。设想一下,宇宙中本来有一个文明快要到农业革命的关口了,结果灭霸一打响指,人家的轮子一辈子遇不上牲口了,惨不忍睹。&/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debf138ccd196bd09f0eae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5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debf138ccd196bd09f0eae_r.jpg&&&/figure&&p&&br&&/p&&p&贸然的减少人口,甚至会造成资源利用效率的滑坡,并不如灭霸拍脑瓜所想每个人都会幸福一倍。有学者研究过明末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山川河泽的破坏,不是农业生产破坏的,大多是流民破坏的。为什么会有流民呢,因为明末赋税徭役繁重。赋税我们就不用说了,三饷随便了解一下去。徭役比如说,一家有三个壮劳力,这时候一个去服徭役,另外两个尚能维持土地的农业生产;这时候徭役加重,两个壮劳力被官府拉走了,那怎么办,一个人无法维持农业生产的,只能举家老小逃荒。不是说人口随机减少50%养活的人少了生产也不影响,农活(相比于游猎)也是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有些活就得靠单位密度内劳动力去堆,这一点灭霸是想不通的。结果就是逃荒之后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了,资源浪费程度更大了。&/p&&p&&br&&/p&&p&类比到我们现在后工业社会中,在严密的社会分工下,贸然减少一半人口,会发生什么状况不难想象吧?社会必将从一个上期的混乱中恢复,而这种混乱自然会造成资源更大的浪费。随便举一个例子,核电站这样的设备,突然减少了一半专业运维人才,肯定就没法用了吧,想要填补这个缺口,无论是从其他核电站调用还是现场培养人才,都需要时间吧,这期间核能这种高级资源用不了就得烧煤发电了吧。这只是一个例子,在我们现代文明想要从混乱中恢复其实也不会有多慢,但是恢复了之后随之而来的自然就是一波新的生育高潮。因为人均资源充裕了嘛,现在很多人不生孩子是因为养不起孩子,养得起了肯定会带来相当多数人群生育欲望的回归。这样用不了多长时间,人口又会恢复到宇宙所能承受的临界点。这就是客观规律操纵的微妙平衡。&/p&&p&&br&&/p&&p&网上已经有人提出了k/2这个生物学的概念,在种群密度为k/2的时候,是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这是初中生物课本的内容,所以说灭鼠灭蟑最忌讳只杀一半。所以灭霸亏就亏在了没有科学文化素养身上,最要命的是,这个民科还自信满满的想改变宇宙,只能感慨一句:没文化,真可怕。&/p&&p&&br&&/p&&p&所以说,说到最根本的,人口不是问题,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才是核心问题。灭霸已经有了难能可贵的平等主义思想,但是对于生产力重要性的认知还是不够,只能停留在极端环保主义者“谁消耗资源就消灭谁”这种初级线性思维中。所以宇宙的终极归宿在哪里?在于“平等主义+解放生产力”。所以说啊,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宇宙啊!&/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dab095ae169b586fd347df3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3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dab095ae169b586fd347df3_r.jpg&&&/figure&&p&灭霸,作为目前为止漫威电影宇宙中实力最强的反派,其诉求自然有不同于其他流水线反派只出,但终究还是缺乏科学性。灭霸虽然接受了泰坦族优秀的科学文化教育,但因为童年悲惨的经历,养成了偏激、认死理的性格,同时又强烈的偏执情结和逆反心理,这是一切悲剧的根源。否则,这样一只精壮的汉子,又有无限手套的加持,如果用在正途,年年的劳动模范、先进个人非他莫属。不由得让人感慨:如果立场不正确,力量越大越反动啊!&/p&&p&&br&&/p&&p&微信公众号(knowledgewealth),欢迎关注。&/p&&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eixin.qq.com/r/mHUEHDvEVGYrrX9-9yCK&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weixin.qq.com/r/mHUEHDv&/span&&span class=&invisible&&EVGYrrX9-9yCK&/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二维码自动识别)&/p&
灭霸的理论既有其进步性,也有其局限性。需要一分为二地来看待。 《复仇者联盟3》中反派人物灭霸的理念引发了广泛讨论,“随机消灭一半人口”的理念引发了广泛讨论,这一理论既有其进步性,也有其局限性。需要一分为二地来看待。 所谓“进步性”,其实也没…
這首先要從攻殼中「Ghost」一詞的出處和歷史起源說起。&br&&br&Oxford 的行為主義精神哲學先驅 Gilbert Ryle 在《心的概念》(&i&The Concept of Mind&/i&, 1949)中引入了「機器中的幽靈」(Ghost in the Machine)一說。首先,Ryle 是笛卡爾的身心二元論的反對者。他認為身心二元論在理論基礎上犯下了致命的「範疇錯誤」,哲學家無法對日常語言表達式進行正確的邏輯分析,從而導致了根本的誤解。&br&&br&Ryle 書中對笛卡爾的主流身心二元論學說是這樣總結的:&br&&blockquote&The official doctrine, which hails chiefly from Descartes, is something like this. With the doubtful exceptions of idiots and infants in arms every human being has both a body and a mind. Some would prefer to say that every human being is both a body and a mind. His body and his mind are ordinarily harnessed together, but after the death of the body his mind may continue to exist and function.&br&&br&[The Concept of Mind, 60th Anniversary Edition - Gilbert Ryle - Pg.1]&br&&br&中文版:&br&&br&這種「官方」學說主要來自笛卡爾,它大致是這樣一種學說:可能除了白痴和懷抱中的嬰兒之外,每個人都有一個軀體和一個心靈。有些人則寧願說,每個人都既是一個軀體又是一個心靈。通常,他的軀體和他的心靈被套在一起,但在軀體死後,他的心靈可能繼續存在並依然發揮作用。&br&&br&[心的概念, 商務印書館 - 吉爾伯特·賴爾 - Pg.4]&/blockquote&&br&對於笛卡爾的「官方」學說,Ryle 在書中是這樣回應的:&br&&blockquote&Such in outline is the official theory. I shall often speak of it, with deliberate abusiveness, as '&b&the dogma of the Ghost in the Machine&/b&'. I hope to prove that it is entirely false, and false not in detail but in principle. It is not merely an assemblage of particular mistakes. It is one big mistake and a mistake of a special kind. It is, namely, a category-mistake. It represents the facts of mental life as if they belonged to one logical type or category (or range of types or categories), when they actually belong to another. The dogma is therefore a philosopher's myth.&br&&br&[The Concept of Mind, 60th Anniversary Edition - Gilbert Ryle - Pg.5-6]&br&&br&中文版:&br&&br&「官方」理論大致上就是如此。我將常常有意貶抑這個理論,把它叫做「&b&機器中的幽靈的教條」&/b&。我希望證明,它是全然錯誤的,並且不是枝節上的錯誤,而是原則上的錯誤。它不僅僅是許多個錯別的匯總。它是一個大錯誤,一種特殊的錯誤。也就是說,它是一個範疇錯誤。它表述了內心生活的一些事實,似乎這些事實屬於另一種邏輯類型或邏輯範疇。因此,這個教條是哲學家的一個神話。&br&&br&[心的概念, 商務印書館 - 吉爾伯特·賴爾 - Pg.9]&/blockquote&&br&這也就是「Ghost」一詞在哲學界的誕生。至於 Rlye 闡述自身觀點進行的邏輯分析和哲學論述,由於我還沒系統地學習過哲學和哲學史,所以暫時不敢過於評說。但是總的來說,「Ghost in the Machine」就是 Ryle 對笛卡爾身心二元論的諷刺性比喻。後來 Ryle 又在 1950 年 BBC 廣播的演講中將這個比喻演變成了「拉火車的馬」(Horse in a Locomotive),不過似乎書中的比喻更受科幻作家們的喜愛,在很多科幻作品中都能見到「Ghost in the Machine」這個短語,有時候甚至會用來作為章節標題,通常用來&b&指&/b&&b&稱擁有了自由意識的AI&/b&。&br&&br&攻殼的設定也是借用了 Ryle 提出的「Ghost」比喻作為一個重要的概念。如果從字面上來理解,傀儡師的存在就是一種純粹的「Ghost in the Machine」現象,因為她實際上是在網絡中運行時覺醒了意識的計算機程序,是&b&誕生並生存在電子世界中的「生命體」&/b&,至少在電影中是這麼稱呼的。但是如果按照 Ryle 對笛卡爾的論述角度來看,攻殼的劇情在很大的程度上也是在探討「Ghost」是否依存於「Machine」之中——當肉體消逝之後,心靈是否還能延續存在。對於這一問題,攻殼的系列作品還未給出明確的答案或偏向,所以在動漫中「Ghost」這一概念的延伸意義其實並不是與 Ryle 的原意完全平行的。&br&&br&實際上對攻殼的設定影響最大的一部作品應該是 Arthur Koestler 的 &i&The Ghost in the Machine&/i&。這才是攻殼設定中「Ghost」的真正出處。雖然這部作品也很俏皮地用借用了 Ryle 的比喻作為書名,但是它所討論的問題卻遠遠不止本體論的爭執。這本書出版於 1967 年,儘管書的封面上印著「這本了不起的書應該被所有關心人類未來的人們學習」,但是它並沒有引起學術界的關注,僅有的譯本也只有日文和匈牙利文。&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5479eee2b11f289e3bf68f_b.jpg& data-rawwidth=&2448& data-rawheight=&3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5479eee2b11f289e3bf68f_r.jpg&&&/figure&&br&這書在市面上已經很難找到了,不過還是被我在學校的圖書館裡頭翻出來一本。看這被剪貼上去的封面和重新裝訂的書體就知道這書有一番年頭了。如此詳細地描述這本書是因為從看第一頁開始,看這本書的時候就像是將攻殼中的各種概念和主旨逐個分析,詳盡地理解了一番一樣。我的直覺告訴我攻殼的作者一定仔細地拜讀過這本著作,而後來在另外的資料(Anime and Philosophy : Wide Eyed Wonder)中我也找到了確實的記錄表明攻殼的設定的確有很多都取自於這本書中所提到的概念,比如 Stand Alone Complex 現象中的文化模因和子整體理論,詳見我的&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另一個答案&/a&。&br&&br&好了,回到正題——「Ghost」上來。Koestler 雖然借用了 Ryle 的比喻作為書名,但是他並不贊成 Ryle 否認二元論的本體論觀點:&br&&blockquote&By the very act of denying the existence of the ghost in the machine - of mind dependent on, but also responsible for, the actions of the body - we incur the risk of turning it into a very nasty, malevolent ghost.&br&&br&[The Ghost in the Machine, 1967, Pan Books Ltd. - Arthur Koestler - Pg.235]&br&&br&手動翻譯:&br&&br&在否定機器中的幽靈——我們精神的依靠,我們行為的主導的存在的同時,我們也將蒙受將其變成陰險歹毒的幽靈的風險。&/blockquote&&br&這段話說得很晦澀,Koestler 在書中也沒有使用非常直接地論據來反駁 Ryle 的邏輯推論,而是選擇從社會現實和科學研究報告方面進行討論,從而出於社會責任心才做出這種反應。他表示,本體論的爭執已經不僅限於學術界的紙上談兵,而已經涉及到了社會道德、政治法律等現實問題的層面,人們急需一個可以信服的答案。言外之意也就是說 Ryle 在這個緊要關頭橫插一腳,將二元論全盤否定會造成社會的不安。然後又舉了例子說明 Ryle 所領導的 Oxford 學術班子在科研成果上是在不停地給自己打臉,比方說在他們對實驗者進行接觸式的大腦皮層電極刺激,讓實驗者的手臂機械性地運動時,實驗者稱感覺自己的意識脫離了身體。諸多類似這樣的研究結果讓 Oxford 的研究者掀桌加吐槽說:&br&&blockquote&'Oh, Brain is Brain, and Mind is Mind, and we don't know how the twain meet.'&br&&br&[The Ghost in the Machine, 1967, Pan Books Ltd. - Arthur Koestler - Pg.235]&br&&br&手動翻譯:&br&&br&「喵的,腦子就是腦子,意識就是意識,我喵造他倆麻干係。」&/blockquote&&br&總之,Koestler 的看法是 Ryle 想要證否身心二元論卻最終沒有成功。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就支持笛卡爾的學說。在他看來,二元論和一元論的支持者不過是在追究心靈與物質的從屬關係,而並沒有從實際的角度去探討兩者之間的根本聯繫。他認為圍繞在一個現今科學手段無法證明的問題上咬文嚼字地相互攻擊是毫無意義的。因此 Koestler 在書中試圖尋求一種折中的理論來看待這一問題。&br&&br&在書中 Koestler 構建了一個全新的 Open Hierarchic Systems(OHS)來解釋心靈與物質之間的聯繫。關於這個理論的篇幅很長,我不打算大幅摘抄,網上也沒找到相關的文獻,不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一下這篇摘自書後附錄的&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eb.archive.org/web/11/http%3A//www.ilsa.de/frmthryoh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關於 OHS 的一份總結&/a&。我就以概述的方式用自己的話大致地將 Koestler 的理論介紹一下好了。&br&&br&Koestler 在闡述自己的理論的時候很少使用心靈(Mind)一詞,而是選擇使用意識(Consciousness)。在哲學中這兩個詞之間是有着本質上的差別的,不過本文不作過多論述,只是讓讀者注意一下。Koestler 認為,意識是一種開放性的層級系統,即意識有程度的劃分。而意識的程度表現也是分為全局程度和事件程度的。全局程度反映一個人的清醒狀態(General States of Consciousness - degree of wakefulness),比如昏闕時人處於無意識狀態;睡覺時處於潛意識狀態;醉酒時處於模糊意識狀態;正常情況下處於清醒意識狀態;遇到突發事件時處於過度意識狀態。而事件程度反映一個人對一件事的認知程度(degree of awareness of a specific activity),比如電腦初學者在打字的時候需要將注意力集中在鍵盤和手指的運動上,無法一心二用;但是專業程序員打字的時候還可以跟別人談天,這就是事件程度的不同。意識程度低下的時候人們往往是在對熟悉的外部環境下意識地做出本能性的或習慣性的機械性(Mechanical)反應;而意識程度強烈的時候人們則是需要經過思考做出精神層面上的(Mental)決定反應(Decision Making),再結合自動化的機械性的子技能(sub-skills)完成事件。而人們在一些特定的場景條件下會發生控制轉移(Shifts of Control),比如在熟悉的路段上機械性地開車時突然蹦出一隻袋鼠,你就會從機械性的控制轉移到精神性的控制上,通過自主判斷決定是否要蒙受駕駛危險進行躲避行為。這種突然性的控制轉移,在意識程度上造成的非連續性瞬間提升被 Koestler 比喻為量子躍遷(Quantum Jumps)。人們有時候感覺到的「身體不屬於自己」的下意識行為其實也不過是在意識的舞台上活躍在暗處的小動作罷了。人們在學習一項技能的初期會以強烈的事件意識去執行它,但是隨著這項技能的熟悉化、習慣化,它逐漸的會從意識的舞台上淡出,慢慢地變成一項機械性的被動性行為。用書中的話來說,就是:&br&&blockquote&Machines cannot become like men, but men can become like machines.&br&&br&[The Ghost in the Machine, 1967, Pan Books Ltd. - Arthur Koestler - Pg.251]&br&&br&手動翻譯:&br&&br&機器不能變成人,但是人卻可以變成機器。&/blockquote&&br&當然這句話跟圖靈測試什麼的並不屬於一個範疇。他的意圖其實在於我們所感應到的心靈或肉體的事件只是意識程度的不同,兩者只是天平的兩端,關鍵只是在於我們怎麼擺放我們的砝碼使得我們感受到某一明顯的趨勢。Koestler 的 OHS 理論大意就是如此,只是中間還涉及到很多細節上的補充性理論,比如信息熵與整體論,我就不多扯了。Koestler 在書中並沒有明確地提到「Ghost in the Machine」這個比喻與自己的 OHS 理論的聯繫,但是按照我的理解,「Ghost」在他的理論中其實就是&b&誕生在意識漲落之間,自我(Ego)無法控制的一種傾向性&/b&。Koestler 的 OHS 理論並沒有完全解決本體論的糾紛,而只是探索了一條新的研究道路,並做了一些開荒工作,然而這套理論也是基於一些未曾解決的問題的。比如來自環境的信息是如何被意識接受,中間是如何進行解析和抽象化的?大腦與意識之間的交互過程和原理又究竟為何?這一系列的問題也是解決本體論糾紛的關鍵,Koestler 的理論只是巧妙地繞過了這些問題,用中立的姿態去探究更本質的聯繫罷了。&br&&br&好了,了解完理論和歷史,我們再回到攻殼的問題上來。攻殼中的「Ghost」我們已經揭示出了幾層含義,但其實它不僅繼承了 Koestler 的理論思想,還在他的研究上更進一步——對那些未解決的問題進行了文學性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镇魂18链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