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纯牛奶超标处理最近怎么了?听说17年的收入竟突破了600亿

发现信息价值
原来我们一直被蒙牛忽悠
14:56 转贴发表在
编辑,你为什么删这篇文章,它有什么违法吗?蒙牛是神不能说吗?蒙牛教训
作者:本刊记者 岳淼
出处:《环球企业家》号刊 第6期 总第177期
被戳破的神话,被质疑的诚信,是什么力量联合导演了曾经不可一世的乳业 巨头的堕落 地处呼和浩特市远郊的蒙牛工业园仿佛一座孤独的城堡。在一片荒漠的边缘, 这个占地面积超过130个足球场的庞然大物就像是一种商业神话寓言的象征,有3 万人为它工作,每年生产超过550万吨的乳制品,如果全部用标准货车车厢装载, 将绵延至1000公里之外。每天,甚至会有3000多名游客来此参观,试图从中找到 蒙牛集团一飞冲天的秘诀。真正身临其境,你也许会被眼前这一切的缔造者—— 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的创业故事所打动。就在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寂静的荒 滩,每天清晨天刚刚亮时,牛根生就会敲着窗棂对工人们喊:“起吧,该下工地 了。”这里是如此的荒凉,以至于一开始人们只好称它为 “109国道东侧”、 “××号高压线杆往北200米”。
今非昔比。在今天这个乳业帝国里,一切仿佛都在精心布置的游戏中按程序 进行,在号称全球放置生产线数量最多、处理鲜奶能力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 蒙牛的一个单体车间,参观者可以通过一条长长的玻璃通道来了解生产过程,专 职解说员会告诉每一位到访者,这里加工的牛奶没有一滴裸露在空气中,所有的 管道都要经过不厌其烦的碱洗、酸洗、水洗,为此每天要花费四个小时。参观通 道两旁,摆放着数百种产品样品,它们包装精美,散发着迷人气息,展现了一种 工业化、高科技的品质美感。窗外,高耸入云的大烟囱上刷写着大跃进式的标语: “每天一杯奶,强壮中国人”。
已过天命之年的牛根生是这一切的缔造者,他居住在蒙牛工业园附近的一幢 1000多平方米、标着“美国摩根”字样的别墅里,装饰普通,毫无富丽堂皇之感, 且大多数房间不是会议室就是办公室。在董事会召开期间,它是摩根士丹利设在 蒙牛的办公场所;其它时间,则由牛根生一家住在这里“看房子”。他没有保姆。
人们熟悉牛根生的创业故事,在很长时间内,并将之作为中国第二代企业家 中摆脱原罪宿命、快速成长且极具资本市场意识的代表。在过去,舆论常常会引 述那副屹立在蒙牛厂区的标牌内容来佐证这家企业强烈的道德感——“要想得到 好声誉,需要二十年,而要毁掉它,五分钟已足够,如果明白了这一点,你做起 来就会不同了。”
这听起来真像是现实主义的反讽。在刚刚过去的半年间,先是三聚氰胺事件 把整个中国乳业几乎都送上了被告席,而后爆发的特仑苏OMP风波则再次把牛根 生置于更为难堪的境地。2月12日深夜,蒙牛集团所有在呼和浩特的高管都被紧 急召集到牛根生的家里,举行紧急会议。前一日,一封匿名的电子邮件把月初国 家质检总局关于禁止蒙牛向特仑苏产品添加未经审核物质的文件泄露给媒体,引 发市场的轩然大波。当天,蒙牛(2319.HK)收盘价比前一个交易日下跌了12%, 盘中跌幅一度逾22%。“这次会议一直开到凌晨两点,所有人都意识到这是一个 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蒙牛集团副总裁孙先红对《环球企业家》说。
蒙牛此前已预警2008年将出现高达9亿元的亏损,而其上半年还赢得5.83亿 元净利润,换言之,受三聚氰胺事件影响,蒙牛在9月后的亏损就超过了14.8亿 元。这是蒙牛自2004年上市以来的首次年度亏损。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蒙牛在为过去笼罩其身的虚假光环埋单。2年前,号 称学术“打假斗士”的方舟子即开始对特仑苏的添加成分进行质疑,方撰文称, 这种被蒙牛命名为OMP的物质其实是能增加癌症发病机率的IGF-1。去年5月,广 东奶业协会前副会长王丁棉也开始向有关部门反映此事。方舟子等人曾经提出与 蒙牛技术人员进行面对面、有媒体在场的公开辩论,但没有得到蒙牛的直接答复。 在方看来,蒙牛关于其安全性的鉴定过程漏洞百出。“毫无疑问,蒙牛是心虚 的。”方告诉《环球企业家》。
之后事态的发展,让蒙牛一次次感受到自食其言的痛苦。声称自主研发、来 自天然奶牛牧场、为蒙牛带来高额利润的特仑苏产品,事实上却是向普通牛奶添 加从新西兰进口的OMP物质而成,而这种被蒙牛命名为OMP的物质,则在方舟子等 人公示的证据中显示其就是IGF-1。
一位协助蒙牛处理此事的公关人士私下告诉记者,早在特仑苏风波爆发前一 年多的时间内,蒙牛就与国家质检总局、卫生部等部门往来频繁,反复解释有关 OMP和IGF-1的使用安全性。“只不过这些事情都没有公开,事实上蒙牛已经对此 进行过无数次汇报。”该人士告诉本刊。显然,蒙牛在更早时候就希望能够“过 关”;同时,蒙牛还曾试图“私下消解”方舟子、王丁棉等人的“误会”。
坏消息似乎已经够多了,至于牛根生本人,俨然已经失去了其最为珍视的东 西:好名声。一向高调面对媒体的他,这次却选择沉默,拒绝了本刊的采访请求。 “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牛将销声匿迹。”他的一名公关助理告诉《环球企业 家》,“声誉的恢复不是件容易的事。”
从某种程度上说,蒙牛正是其在过去10年中赖以迅速崛起的商业模式的牺牲 品。庞大的市场催生了其无所顾忌的侵略式竞争风格,并藉此击败了像三鹿集团 这样的对手,迫使后者不得不采取同样手段,在忽视质量安全的泥淖中越滑越深。 一切就像歌德在《浮士德》中所写的那样:“你觉得是你在推,但是被推的却正 是你自己。”
速成的代价
“蒙牛先抢市场、后建基地的模式直接破坏了中国乳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环球企业家》,“逼得大家不得不也采取同 样的手段来竞争。”
与资本方的“对赌协议”则更像是一针兴奋剂,进一步刺激了蒙牛在营销和 市场拓展方面的急功近利。蒙牛与摩根士丹利、英联、鼎晖约定,在 年,如果蒙牛复合年增长率低于50%,即2006年营业收入低于120亿元,蒙牛管理 层要向3家投资机构支付最多不超过7830万股蒙牛股票(约占当时总股数的6%), 或支付等值现金。反过来,3家国际投资机构将向蒙牛管理团队支付同等股份。
牛根生赌赢了。代价则是,蒙牛避开投资回报周期长的自建奶源基地的发展 方式,而是疯狂抢夺中国原本有限的奶源,此举则使得其它乳品制造商的生存空 间更加逼仄。
根据王丁棉的估算,以一个日产量为100吨的中型乳品工厂进行计算,如果 奶源自给率为100%,则至少需要7000头牛,按照每头牛1.5万元的投资来计算, 总投资大概为1亿元以上。但是工厂的设备投资,只要5000万元,仅为养殖生产 的一半左右,销售环节的投入则更低,大约仅为设备投资的1/3。“蒙牛并没有 ‘财大气粗’到做强奶源的地步。”王说。
如此只能制造出虚假繁荣。因为缺乏稳定高品质的自有奶源,当蒙牛规模越 来越大时,这一因素就像紧箍咒一样困扰着蒙牛,蒙牛不得不将精力转向利润偏 低、保质期更长的常温奶,而放弃利润高、但对冷链要求严格的低温奶。而蒙牛 的“门口野蛮人”在客观上则要求蒙牛必须抬高净资产周转率与净资产收益率。 牛根生很快面临了一个新的选择——提升奶牛产量和品质,实行优质优价;抑或 以价格战薄利多销。前者旷日持久,投入巨大,后者则更加立竿见影。但从净资 产周转率的角度,奶牛不但购入时需要支出,饲养防疫还需要大量的支出,如果 简单以净资产周转率来考量奶牛的话,这一指标通常连1都达不到。疲于奔命于 价格战和市场占有率的蒙牛显然无法承担牧场投资的资金占有量。仅从蒙牛公开 披露的信息看,蒙牛有6家牧场,除本部澳亚牧场(养殖1万头奶牛,总投资两 亿元)占股30%,其余只有10%的参股,这些牧场只能提供10%的奶源,另有90%的 奶源靠奶农提供。
困扰蒙牛的不仅仅是自有牧场的高成本,还有更为可怕的经营风险。新希望 乳业公司总经理曾勇称,除了建设投资大,周期长外,乳品企业不愿意建牧场的 原因就是风险大。福建长富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曾投入6.6亿元建设了34个牧 场,自有牧场数和奶牛存栏数均居全国第一,原奶品质也达到目前最高标准的欧 盟标准。但即使如此,这家公司也无力摆脱长期亏损的命运,一度差点被蒙牛收 购。
牛根生当然知道自有牧场的重要性。2003年,牛根生决定建立一个世界一流 的示范牧场——这便是蒙牛大肆宣传的澳亚牧场的由来。但这个牧场经营并不顺 利,“最初生产的牛奶价格高得惊人,每公斤超过五元。”一位曾在其中任职的 知情者透露,澳亚至今没有实现盈利。
澳亚的失败或许打击了牛根生对设立牧场的信心。他更青睐于轻资产的策略, 而将所有的火力集中在市场营销方面。2007年,蒙牛集团用于营销和销售费用高 达33.02亿元,约占集团总收入的15.5%,而牧场建设投入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蒙牛一直骄傲其所谓产业链“虚拟联合”的发展模式。在奶业竞争最为激烈 的2004年,蒙牛拥有3000多辆运货车、奶罐车、冷藏车,2600多个原奶收购站及 配套设施,以及员工宿舍,总价值超过20亿元,几乎没有一处是蒙牛自己掏钱做 的,均由社会投资完成(牛本人曾形象地称其为“只打的,不买车”)。
如此最大限度地撬起的资金杠杆,正是蒙牛火速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这 种社会办企业的做法是牛最高明之处。”王京生对《环球企业家》说,王是牛创 业初期的追随者,曾经拥有数辆冷藏车帮蒙牛配送冰淇淋,“牛的个性很张扬, 就是做小企业也能够把企业声势弄得很大。”王说。
但是,雪崩的奶价直接对蒙牛必须达到的盈利指标构成压力。以1000毫升的 利乐砖纯牛奶为例,2002年售价6-7.5元/盒,而到了2004年售价仅3.9-4.5元/盒。 蒙牛2006年中报显示,其毛利率偏低的产品所占比例却高达57%,而毛利率偏高 的酸奶业务仅有6%。
不过,这一形势在2006年上半年迅速得以改观,在半年内蒙牛液态奶收入达 64亿元,同比增长超过60%。在董事会报告中,蒙牛将业绩增长归因为“借助推 出高附加值产品及实行产品差异化策略”——其明星产品正是10倍于普通常温奶 利润的特仑苏,到2007年,特仑苏的年销售额更是突破了30亿,在高端乳品市场 拿到71.2%的市场份额。
除此之外,散养奶源加工还无法规避口味差异的问题。一种是吸附饲养环境 中的异味,另一种是由于季节的差异所带来口感变淡的问题。一种被蒙牛引以为 傲并率先大规模使用的“闪蒸技术”便应运而生。这种技术更容易回避原奶品质 较差带来的加工问题。牛奶被直接加热——传热速度要快于间接加热法100倍, 在精确地控制保温时间0.5秒之后,紧接着释放压力,使奶温在0.2秒内迅速下降 到75℃借此蒸发掉水分。这种做法既可以掩盖质量较差的原料奶中的异味,解决 蛋白质含量偏低的问题,还可以通过添加香料、增稠剂等人工方式让牛奶变得 “更浓更香”。
“我国的超高温灭菌奶的制作己经到达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黑龙江省乳品 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郦韬珉痛心疾首地对《环球企业家》说,“这种工艺的使用本 质上是一种倒退。”它导致牛奶灰分和糠氨酸两大物质成倍增长,有可能对人体 的肾功能和消化系统带来损害。“但是这些有害物质在成品中是检测不出来的。” 郦韬珉说。类似这样的加工工艺和环节,因为目前中国未予明确规定而被滥用, 最终也会因之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这种以“闪蒸”、“浓香”为核心卖点的危险工艺却被蒙牛等一大批乳业巨 头滥用。而在背后,最大的赢家则是利乐等这些乳业设备商。作为这项核心技术 的提供者,利乐享受其竞争红利,为蒙牛等提供设计、设备供应、安装、调试和 指导使用等一条龙服务。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以用来承装闪蒸牛奶的250毫升无 菌纸包装为例,其使用量可能就高达350亿到400亿包,价值数十亿元。
在以蒙牛为代表的中国乳业高速增长的10年故事中,奶农并没有成为最大的 受益者。位于呼和浩特当地的大正置业美联现代牧场公司从2003年建厂至今,一 直未实现盈利。这家公司原本计划以胚胎技术培育贩卖良种奶牛为主业,但由于 市场行情不好,现在只好改为自己养殖奶牛来销售生鲜奶。其原本规划蓄养6000 头奶牛,但现在,空荡荡的养殖场里只有不到四百头奶牛,每天的产量只有一吨。 “看看锐减的数量,你就是知道这个行业是多么不景气了。”公司总经理冀贤德 对《环球企业家》说。
在冀看来,自己的美联牧场就是一个梦想破灭的故事。在牧场兴建之初,一 头奶牛可以卖到3万元以上,到2005年却跌到1万元左右,最低的时候甚至奶牛只 能当肉牛卖,只有四五千元。而对于美联来说,利用胚胎技术繁育的奶牛,在出 生前的投资就需8000元左右,出生后到奶牛产奶期间又需元的投资, 成本的底线也在1.4万元。但中国乳业市场的繁荣却并没有为奶牛繁殖业带来多 少利好。2001年和2002年,中国共进口奶牛15000多头,比改革开放后20年内进 口的种牛数量总和还要多。2003年的进口数量更达到惊人的4万头左右。
蒙牛、伊利在当地也号召奶农养牛,较早时,伊利曾以小额贷款的方式,引 导当地奶农饲养奶牛,奶农与伊利签署牛奶收购协议,每天集中到伊利投资建立 的奶站提供牛奶。但当地人士告诉本刊,蒙牛创立后,以提高收购价的方式来直 接抢夺奶源,一些“奶贩子”应运而生:向奶农收购牛奶后再转卖给企业。此举 直接导致伊利原来的奶源模式破产,到2006年时,伊利不得不把所属奶站全部卖 掉。结果则是,乳品企业就此失去对奶源环节的质量控制。
在利益的诱惑下,一些不法商贩普遍采用黑白花种公牛和本地肉牛杂交,培 育出低代杂交的“黑白花奶牛”,这种原本价值只有一两千元的牛犊却被不法商 贩以纯种奶牛的名义,以1万余元的高价贩卖给并无饲养经验的养殖户。“事实 上,奶牛并不好养。很多人以为能赚钱。”呼和浩特市郊的金河镇西黑河村村民 贺永志说。
另一个糟糕的消息则是谷物饲料连年涨价幅度都超过10%,而散养原料奶的 收购价格常年维持在每公斤1.5元—2.1元间。到了牛奶容易变质的夏季,乳品企 业还会以此压价收购。“一头成年奶牛一天的饲料成本就高达50元左右,这个价 格几乎无利可图。”贺永志说。
如此糟糕的境况导致在2005年至2007年上半年,大规模宰杀成年乳牛和小母 牛的现象时有发生,呼和浩特市的奶牛蓄栏数大幅降低。冀贤德的牧场为了回笼 资金,曾经以1万元价格卖过牛,每头亏损4000元。他甚至放弃过养殖奶牛的打 算,改养肉牛,肉牛比奶牛更容易饲养,出栏后,每头可以至少赚上600元钱。
冀贤德曾经有过扩大养殖计划的想法,但爆发于去年9月的三聚氰胺事件无 情地粉碎了他的这一想法,因为蒙牛减少了收购量,有时一个月中有七八天的牛 奶要被白白倒掉,“每次倒掉的时候,我的心都在流血”。
在内蒙古的草原上流行着这样的说法:一头奶牛四个乳头,一个乳头的奶用 于买饲料,一个乳头的奶用于还银行贷款,一个乳头的奶给兽医人员,剩余一个 乳头的所产生的利润才是自己的。但这远不足以让贺永志们致富。“牛根生并没 有让我们真正富裕起来,我并不崇拜他。”贺说。在他的眼中,那是一个已经被 过度包装后“神话”的牛根生。
这位朴素农民的愤怒之情或许可以用英国现代诗人菲利普-拉金(Philip
larkin)的诗句概括—“在我看来,培养和维护名人的手段过于物质化,因而不 值得称颂。”当本刊记者在今年3月初的一天到达蒙牛工业园时,在其厂区门口 那片近乎一望无际的草坪上,一些园林工人正在向枯黄的草地喷洒液体,见怪不 怪的导游诡异地笑着向游客解释,这是在给草“加油”:他们在喷洒一种专门的 绿色颜料,以使得在寒冷的冬季,这片草坪仍然能够展现出光鲜的绿色。而在蒙 牛工业园所在的和林格尔县,当地人专门在一个名为百亭园的旅游景点里建了一 座亭子以赞扬牛根生:“牛根生,男,1958年生,苦过心志,劳过筋骨。有志者 事竟成,戎马半生,伊利扬名建奇功;苦心人天不负,事在人为,百年蒙牛创始 人。”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文章很赞,分享给好友
文章很赞,分享给好友
加载下一页跟帖
大家都在看
qunliz的其他帖文
更多好看内容
不过瘾?!打开凯迪看更多精彩内容蒙牛新任 CEO 首份年报:2017 年收入破 600 亿 -ZAKER新闻
" 狼性驭牛 " 的蒙牛新任 CEO 卢敏放昨天深夜交出了上任后的首份年报。作为国内乳业两大巨头之一的蒙牛乳业 2017 年收入增长 11.9%,收入突破 600 亿大关。2017 年是蒙牛新管理团队第一个完整的财年,此前卢敏放曾将其定义为 " 蒙牛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和迈上新台阶的开局之年 ",因此结果也颇受市场关注。在就任 CEO 之后,卢敏放对蒙牛内部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括采取新事业部制,并提倡 " 行就上,不行就换 " 的狼性文化回归。年报显示,卢氏新政效果良好,蒙牛 2017 年收入为 601.6 亿元,由于产品结构优化和成本控制,公司整体毛利率上升 2.4 个百分点,虽然受联营公司现代牧业(01117.HK)和雅士利国际(01230.HK)亏损的拖累,其中现代牧业亏损近 10 亿元,但公司整体净利润依然录得 20.5 亿元,完成扭亏任务。从分项目看,液态奶业务依然占据蒙牛收入主要来源,收入 530 亿元,占总收入的 88.1%,较去年同期增长 10%,其中 UHT 奶、乳饮料和酸奶的收入分别为 256.9 亿、98.8 亿元和 174.5 亿元。公告显示,蒙牛战略大单品特仑苏销售额过百亿元、明星产品纯甄和真果粒增长超过预期。此外,2016 年原本对业绩拖累较大的奶粉业务板块也有所好转,2017 年收入 40.4 亿元,同比增长 28.2%,终止了连续下滑的趋势。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根据他对市场调研发现,2017 年,蒙牛加大了渠道的疏通力度,铺货的广度和深度都较此前更好,而且公司主要的几个战略大单品的销售情况良好,尤其是低温酸奶和奶粉业务都有比较好的增长。在宋亮看来,2017 年 3 月份之后,中国乳品市场消费开始回暖,为国内乳企增长提供了基础,而且另一方面近两年来,政府也在加大对下线市场杂牌和小品牌的清理,而国内大型乳企也加快了在 3 线以下和县乡村市场的拓展力度,也帮助其收入的进一步增长。蒙牛方面也表示,2017 年加大了在细分市场、投资售点、赶集热卖推广、增加驻镇理货人员、布建乡镇门店店招形象等强化县镇村市场的渗透力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记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蒙牛收入为 295 亿元,增幅为 8.1%,而下半年随着业务调整到位,收入增速达到了 15.7%。卢敏放对于 2017 年的成绩也表示满意,他表示,随着蒙牛新事业部制在 2017 年正式落地,2017 年的成绩斐然。该集团按照产品种类划分为常温、低温、奶粉和冰激凌四大事业部,让听得到炮声的人做决策,加强集团资源贡献、采购集中、奶源统一管理等举措,在协同发展、资源利用、运营管理效率以及产品品质方面均提升明显。而针对 2017 年国内消费结构升级,消费多元化的特点,蒙牛去年积极开发常温和低温产品,提升品牌形象,并强化销售执行力、深耕传统渠道,并大力开发数字化营销和新零售渠道上,多维度提升销售和盈利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低温创新产品正在成为驱动蒙牛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记者注意到,蒙牛酸奶业务推出 6 个产品系列 15 款低温酸奶新产品;常温酸奶方面也推出结合品牌宣传的新包装,全年酸奶业务收入 174.5 亿元,同比增长 17%。而冰激凌业务上,2017 年,蒙牛冰激凌业务上推出 42 个新品,当年板块收入 25.1 亿元,同比增长 15%。宋亮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也是蒙牛缩小和伊利之间的差距的策略之一,不在 UHT 等传统品类上与对方贴身肉搏,借助达能等外脑的优势,重点发展低温创新产品,与对手进行差异化竞争。记者了解到,借助今年赞助俄罗斯世界杯的契机,蒙牛还将在产品创新上加大投入,今年预计将陆续推出 70 款新品,进一步开拓市场新空间。与此同时,并希望在主要业务单元之外,实现鲜奶、海外市场、奶酪和植朴磨坊等新业务单元实现突破性增长。
相关标签:
原网页已经由 ZAKER 转码排版
搜狐焦点1小时前
中国经济网1小时前
鹰眼资讯2小时前
腾讯财经2小时前
财联社4小时前
第一财经3小时前
华尔街见闻3小时前
腾讯财经17小时前
华夏时报2小时前
东方财富网21小时前
第一财经4小时前
格隆汇·港股那点事23小时前
腾讯财经3小时前
腾讯财经22小时前
21世纪经济报道23小时前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蒙牛新任CEO首份年报:2017年收入破600亿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蒙牛新任CEO首份年报:2017年收入破600亿》的精选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蒙牛新任CEO首份:2017年收入破600亿》 精选一“狼性驭牛”的蒙牛新任CEO卢敏放昨天深夜交出了上任后的首份年报。作为国内乳业两大巨头之一的蒙牛乳业2017年收入增长11.9%,收入突破600亿大关。2017年是蒙牛新管理团队第一个完整的财年,此前卢敏放曾将其定义为“蒙牛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和迈上新台阶的开局之年”,因此结果也颇受市场关注。在就任CEO之后,卢敏放对蒙牛内部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括采取新事业部制,并提倡“行就上,不行就换”的狼性文化回归。年报显示,卢氏新政效果良好,蒙牛2017年收入为601.6亿元,由于产品结构优化和成本控制,公司整体毛上升2.4个百分点,虽然受联营公司现代牧业(01117.HK)和雅士利国际(01230.HK)亏损的拖累,其中现代牧业亏损近10亿元,但公司整体净利润依然录得20.5亿元,完成扭亏任务。从分项目看,液态奶业务依然占据蒙牛收入主要来源,收入530亿元,占总收入的88.1%,较去年同期增长10%,其中UHT奶、乳饮料和酸奶的收入分别为256.9亿、98.8亿元和174.5亿元。公告显示,蒙牛战略大单品特仑苏销售额过百亿元、明星产品纯甄和真果粒增长超过。此外,2016年原本对业绩拖累较大的奶粉业务板块也有所好转,2017年收入40.4亿元,同比增长28.2%,终止了连续下滑的趋势。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告诉,根据他对市场调研发现,2017年,蒙牛加大了渠道的疏通力度,铺货的广度和深度都较此前更好,而且公司主要的几个战略大单品的销售情况良好,尤其是低温酸奶和奶粉业务都有比较好的增长。在宋亮看来,2017年3月份之后,中国乳品市场消费开始回暖,为国内乳企增长提供了基础,而且另一方面近两年来,**也在加大对下线市场杂牌和小品牌的清理,而国内大型乳企也加快了在3线以下和县乡村市场的拓展力度,也帮助其收入的进一步增长。蒙牛方面也表示,2017年加大了在细分市场、售点、赶集热卖推广、增加驻镇理货人员、布建乡镇门店店招形象等强化县镇村市场的渗透力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记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蒙牛收入为295亿元,增幅为8.1%,而下半年随着业务调整到位,收入增速达到了15.7%。卢敏放对于2017年的成绩也表示满意,他表示,随着蒙牛新事业部制在2017年正式落地,2017年的成绩斐然。该集团按照产品种类划分为常温、低温、奶粉和冰激凌四大事业部,让听得到炮声的人做决策,加强集团资源贡献、采购集中、奶源统一管理等举措,在协同发展、资源利用、运营管理效率以及产品品质方面均提升明显。而针对2017年国内消费结构升级,消费多元化的特点,蒙牛去年积极开发常温和低温产品,提升品牌形象,并强化销售执行力、深耕传统渠道,并大力开发数字化营销和新零售渠道上,提升销售和盈利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低温创新产品正在成为驱动蒙牛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记者注意到,蒙牛酸奶业务推出6个产品系列15款低温酸奶新产品;常温酸奶方面也推出结合品牌宣传的新包装,全年酸奶业务收入174.5亿元,同比增长17%。而冰激凌业务上,2017年,蒙牛冰激凌业务上推出42个新品,当年板块收入25.1亿元,同比增长15%。宋亮告诉第一,这也是蒙牛缩小和伊利之间的差距的策略之一,不在UHT等传统品类上与对方贴身肉搏,借助达能等外脑的优势,重点发展低温创新产品,与对手进行差异化竞争。记者了解到,借助今年赞助俄罗斯世界杯的契机,蒙牛还将在产品创新上加大投入,今年预计将陆续推出70款新品,进一步开拓市场新空间。与此同时,并希望在主要业务单元之外,实现鲜奶、海外市场、奶酪和植朴磨坊等新业务单元实现突破性增长。《蒙牛新任CEO首份年报:2017年收入破600亿》 精选二原标题:伊利、蒙牛竞购澳洲最大乳制品公司媒体援引知情人士称,伊利股份和蒙牛乳业双双向澳洲迈高乳业(Murray Goulburn Co-operative Co.)提出正式报价。包含债务在内,交易对这家公司的估值可能达到10亿澳元(7.79亿美元)。此前在收到意向性收购提议后,Murray Goulburn要求这些公司在10月10日之前提交正式的书,并将于本月晚些时候决定一个竞标人入选名单。在截止期限前提交报价的竞购者包括蒙牛乳业和澳大利亚奶制品生产商Bega Cheese Ltd.。据澳洲媒体The Australian,有超过9家乳企提交了初步报价。而伊利提出的收购报价预计为1.每股,几乎是迈高当前股价的两倍。其他潜在竞购者包括加拿大奶酪商Saputo Inc.、麒麟控股子公司Lion Pty、意大利公司Parmalat SpA、澳大利亚公司Goodman Fielder Ltd.、意大利公司Parmalat、新西兰乳业巨头恒天然等。亏损、裁员、股价下跌:深陷泥沼的澳洲最大乳企迈高乳业是澳大利亚最大的乳制品企业,旗下产品线涵盖了包括奶酪、奶粉、黄油、液态奶等在内的所有乳制品。2017财年,由于鲜奶收购价格政策出现关键性失误,迈高遭遇了严重的奶源供应困难。2017财年迈高乳业亏损3.7亿澳元,约合人民币20亿元。在过去18个月中,迈高股价跌超60%。近日,由于乳制品供应持续减少冲击公司运营,迈高宣布将削减60余个工作岗位。伊利、蒙牛确认参与竞购9月20日,The Australian援引知情人士称,伊利向迈高乳业提出了收购要约,已聘请美林担任其顾问。并且中国其他几家大型乳制品集团也提出了收购要约。9月21日,迈高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了一定数量的保密性、非约束性的意向性建议书。这些建议书包含一定资产的出售以及公司的整体交易。但没有收到媒体猜测的关于每股1.2美元的报价。9月20日,伊利股份发布澄清声明称,的确参与了迈高的战略发展方案事项,经评估后提交了谨慎的非约束性战略发展方案建议书,并称,该事项后续存在若干不确定因素。蒙牛称,下属企业参与了非约束性报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蒙牛新任CEO首份年报:2017年收入破600亿》 精选三▲超市中的菊乐酸乐奶产品每经记者 翟敏 成都摄影报道 每经编辑 张海妮作为四川地区老牌乳企,以“酸乐奶”为代表的含乳饮料销售占菊乐股份全部营收比例超过七成。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这也成为其发展短板之一。菊乐股份正努力改变过度单一的产品结构,多个募投项目投向了乳制品及低温产品,以期打开新局面。近日,菊乐股份内部人士亦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公司多年来发展稳健但略显缓慢,本次将利用上市为契机,扩大产能,开发新市场、新渠道,在稳固常温优势的同时,发力低温产品。乳饮料毛利率超四成目前,国内乳企的产品主要包含乳制品和含乳饮料两类,部分企业涉及复合蛋白饮料。(function(c){var x,d,g,s='script',w=window,n=c.name||'PLISTA';try{x=w.frameEw=x?w.top:w;}catch(e){}if(x){d=w.document.createElement('div');d.setAttribute(c.dataMode,'plista_widget_'+c.widgets[0].name||c.widgets[0]);x.parentNode.insertBefore(d,x);}if(!w[n]){w[n]=c;g=w.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0];s=w.document.createElement(s);s.async=s.type='text/javascript';s.src=(w.location.protocol==='https:'?'https:':'http:')+'//static'+(c.origin?'-'+c.origin:'')+'.plista.com/async'+(c.name?'/'+c.name:'')+'.js';g.parentNode.insertBefore(s,g);}
"publickey": "5cd03db33cec612ec6ac1a79",
"name": "PLISTA_OUTSTREAM",
"origin": "cn",
"dataMode": "data-display",
"noCache": true,
"widgets": [
"outstream"
}));“酸乐奶”是菊乐股份的拳头产品。菊乐股份方面人士介绍,以“酸乐奶”为代表的含乳饮料产品是公司主要品类,这也是产品差异化竞争策略和长期坚持品牌聚焦战略的重要成果。《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实地走访了成都多家经销商。在位于成华区的某经销商处,记者看到,货柜上菊乐酸乐奶摆在显眼位置,旁边依次摆着伊利、蒙牛。在被问及哪个品牌卖得好时,该经销商负责人称“当然是菊乐”。对于其他菊乐产品的销售情况,该经销商称:“主要就是酸乐奶,其他的就一般了”。菊乐股份自1996年推出“菊乐纯牛奶”以来,先后向市场推出酸乐奶、蜀珍养生奶、超醇酸奶、常动乐、烧酸奶、法式酸奶等产品。近年来,含乳饮料一直为公司的核心产品,以酸乐奶为主的含乳饮料实现销售收入占公司收入的比重逐年上升。年,公司含乳饮料销售金额分别为3.48亿元、4.11亿元及4.59亿元,分别占营收比例达到55%、63.95%和66.90%。2017年上半年,公司含乳饮料实现销售金额2.4亿元,占比攀升至72.43%。目前,市场上菊乐酸乐奶主要竞争对手是蒙牛酸酸乳、伊利优酸乳及娃哈哈营养快线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成都一家红旗连锁超市内看到,菊乐酸乐奶售价为2.5元/盒,同类产品蒙牛酸酸乳售价为1.9元/盒。菊乐的主打产品“酸乐奶”的市场售价较蒙牛旗下产品并不逊色,公司乳饮料毛利明显高于乳制品,这也拉高了公司的毛利水平。菊乐股份含乳饮料年及2017年上半年的毛利率分别为32.28%、39.64%、40.31%及41.48%。2017年上半年,菊乐股份毛利率为35.34%,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菊乐股份方面称,尽管公司拟通过募集资金扩大其他常温乳制品及低温乳制品的市场份额,以降低含乳饮料产品销售出现异常波动而导致的经营风险,但不可否认,公司短期内仍然存在对含乳饮料产品的依赖风险。乳业专家宋亮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单一产品依赖度较高对于企业来说风险较大,等于说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对于这类企业,如果说一定要上市的话,重点是把市场做精、做细、做扎实。从区域市场扩张的话,难度较大。从乳企角度来讲,将面临三大势力:第一,垄断性的全国乳企,例如伊利、蒙牛、光明;第二,面临着目标区域内地方企业的竞争;第三,近年来外资品牌对国内品牌的冲击性也很大。募投项目转战乳制品业内专家介绍,我国乳制品市场的参与竞争者可以大致分为3类:以伊利、蒙牛、光明为代表的全国性乳企;以三元、燕塘、皇氏、科迪等为代表的区域性乳企;还有产品结构单一的地方性小型乳企。菊乐股份将自身列为区域性乳企之列。计划上市,菊乐股份募资将主要投向乳制品的建设。根据计划,此次拟募集资金2.6亿元用于成都市新津县乳品生产基地的建设,1.58亿元用于温江生产基地技术改造,5305万元用于营销服务中心升级,3050万元用于研发中心升级。其中,“年产12万吨乳品生产基地项目”占到IPO募投项目资金超过一半,建设期两年,达产后,乳品产能400吨/日,合计12万吨/年,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8.66亿元,净利润8520.66万元。根据菊乐股份的预计,上述两项生产性募投项目达产后,共计年销售收入将达到15亿元,净利润达到1.5亿元。对比2016年公司营业收入6.89亿元,销量增长超过1倍。在过去多年营收增长缓慢的情况下,新增产能如何消化,以及在短短两年内实现销量翻番,或将成为菊乐股份的一大考验。菊乐股份意欲改变依赖常温含乳饮料,做大乳制品,以及发力低温产品的决心明显。菊乐股份称,根据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未来3~5年公司将基于奶源供给优势,形成“常温和低温齐头并进、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将在淘汰部分厂区常温落后产能、保留升级部分产能的同时,加大力度推进低温产品的产业化。长远来看,通过不断创新和积累形成“乳制品与含乳饮料、常温与低温、基础与高端”的多维度产品矩阵,以及线上线下有机结合,从而实现“立足四川、覆盖川渝、逐步辐射西部市场”的发展目标。宋亮认为,近年来,随着伊利、蒙牛及外资品牌对各个地区的渗透和渠道下沉,区域性乳企的最后阵地低温奶市场受到了极大撼动,对于区域性乳企来说,想要从巨头“口中夺食”实际难度较大。《蒙牛新任CEO首份年报:2017年收入破600亿》 精选四原标题:乳业陆续入局,做的“奶牛”才是真牛?10月30日,国际乳品联合会主办的“2017世界乳业峰会”在英国贝尔法斯特拉开帷幕。伊利携“中国方案”亮相,在峰会上引发了全球乳业大佬的赞誉。伊利今年的另一项大事件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今年6月,伊利宣布成立。该小贷公司由伊利100%全部出资成立。9月,伊利正式宣布已获得。布局对于乳业巨头来说究竟是完善自身生态还是加速资本进程,现在仍未可知。不过作为乳业巨头,伊利的大动作、蒙牛的曲线政策、以及新希望的虎视眈眈,都足以证明消费这块大蛋糕甜得让任何人都心驰神往。乳业巨头的互联网金融布阵伊利收获四类牌照布局完整。我们先来看看伊利。相比于其他乳业巨头,伊利不仅在乳业领域内拥有盘石之固,更是早早就开始对全产业广阔布局。伊利集团凭借2016财年606亿人民币的营收位居全球乳业第八,蝉联亚洲乳业第一。截止日,伊利股份市值为1312.46亿元,已成为中国乳制品行业首家市值超千亿的上市公司。2017年的财报也显示,伊利在乳业的霸主地位显而易见。然而面对巨大诱惑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伊利也当仁不让。除了今年刚刚收入囊中的牌照,从2014年开始,伊利已经先后拿到了牌照、牌照和买方信贷牌照,并分别设立内蒙古惠商有限公司、惠商商业有限公司、伊利财务有限公司。加上此次获得的网络小贷牌照,伊利股份已经拥有四类,可见其在金融领域的布局已经相对完善。伊利作为乳业核心企业,其上下游公司多为中小微企业,并且多分布在乡、镇、农村以及偏远山区等发展相对缓慢的地区。受到、政策限制、交通不便等多种因素影响往往会出现资金使用困难及不及时等情况,一定程度上对伊利造成了困扰。基于这种情况,伊利公司于2014年和2015年分别设立了和商业保理公司,解决了部分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的问题。截至2017年3月底,伊利集团已经为1900余户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了金融扶持,累计融资金额近72亿元。此次互联网公司的成立,可扩大融资支持范围,为更多的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融资支持,尤其是有小额融资需求的中小微企业。新希望乳业,布局互联网金融早有预谋。早在2015年11月,新希望乳业控股有限公司就与天翼电子上万亿有限公司(简称甜橙金融)在北京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涉足互联网金融领域。协议称,双方未来将在供应链融资、消费金融、、线上线下渠道拓展、等互联网金融领域开展紧密合作。据悉,甜橙金融旗下各金融子品牌分别与新希望乳业展开合作,如甜橙征信为新希望乳业提供企业及员工个人的征信服务;甜橙小贷则可以围绕新希望乳业的上下游企业提供贷款支持;而和甜橙白条结合新希望乳业消费群体可以在改变消费方式的同时达到双向引流的作用。然而此后,新希望却销声匿迹。直到今年10月,再次听到新希望乳业单独上市的消息,新希望才重新回到大众视野。虽然新希望乳业剥离新希望集团单独上市,但其实早在2007年开始,新希望掌门人刘永好便已经开始筹划他的金融帝国蓝图,并不断强调互联网金融有巨大需求。2009年,新希望集团获得金融牌照,推出了“普惠”金融项目。除此之外,新希望还参与了发起,设立互联网金融平台“”、以及新希望(天津)商业保理有限公司,新希望控股的宝硕股份收购了华创证券等。截至日,立足于互联网金融的“希望金融”累计交易额已经突破40。日正式上线的全国第三家新行,在测试阶段推出的“好人贷”放款就已经超过1亿元。而天津保理目前已获得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天津银行、交通银行等多家支持,累积近6亿元。目前新希望已经拥有多张金融牌照,但是具体牌照领域却并未明确透露。可见,不管是新希望乳业还是新希望集团,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布局显然蓄谋已久。虽然新希望乳业与甜橙金融的合作并未给其带来名声大噪的反响,然而新希望的互联网金融之路相信并不会就此终结。蒙牛,曲线布局是否能够追赶上大家的脚步。在乳业地位上,蒙牛显然比伊利要稍逊一筹。在互联网金融战局方面,跟已经稳获四类金融牌照的伊利相比,显然也已经落后太远。据悉,蒙牛目前尚未取得金融牌照,而是通过与外部金融机构合作来借船出海。先是与签约,将上下游供应链的融资服务交给新沃金融去完成。之后,蒙牛又携手农行推出“数据”产品。基于互联网金融的“数据网贷”产品,运用创新的算法与模型进行智能化的信贷决策,扩充了蒙牛在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涉足。据透露,“数据网贷”产品推出5个月,已经发放网络172笔,金额1400余万元。截至2017年3月末,“数据网贷”产品除与蒙牛合作外,还与其他七家核心企业的财务资源管理系统进行了对接,近4000个小微企业纳入“数据网贷”服务范围,累计发放贷款5671笔,合计金额13.92亿元,笔均24.55万元。目前,蒙牛并未对其所涉及的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收益做任何数据上的披露。未来,蒙牛是否会加入牌照之争也尚未可知。但是相信作为巨头来说,蒙牛的互联网金融之路确定要展开,只是在线下竞争激烈的金融战局和强监管环境的双重压力之下,蒙牛的金融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跨界玩儿互联网金融乳业巨头并不具备十分优势。从做互联网金融的角度来说,乳业巨头显然并不具备十分优势。首先,乳业巨头虽然都具有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但是从行业角度来看,都集中发力于传统行业,缺少互联网基因。其次,是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而对于乳业巨头来说却是短板。目前市场上较为成熟的金融公司,要么是依传统银行的天然基因,基于银行征信以及强大的银行库做风控;要么是拥有强大的互联网科技基因,通过、建模等方式完善风控流程。而对于乳业巨头们来说,这两方面都不具备先天优势,想要后天弥补风控短板,尚需长时间努力。第三,获客方面显然也是乳业巨头的劣势。从已有的客户群体来看,乳业巨头的客源多集中在供应链方面,而对于C端用户显然不具备获客的基础。第四,场景的缺失很难弥补。从蒙牛依靠外援、新希望之前与甜橙金融的战略合作来看,乳业巨头们显然也已经意识到了场景缺失的问题。传统起家的乳业公司,并不具备完善的对应C端用户的,因此他们不得不借助的力量。然而,与公司的合作,到底是能够帮助乳业巨头拓展互联网金融业务,还是给第三方金融公司做嫁衣,结果尚未可知。在互联网金融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乳业巨头们纷纷布局显然不占优势。然而目前伊利和新希望显然已经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大展拳脚,但是收效如何还有待观察。对于乳业巨头们来说,互联网金融是能成就巨头们的全产业发展的催化剂,还是最终成为发展的绊脚石,还要看乳业巨头们自身如何修炼。或许,乳业巨头们该思考一下,如何在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对互联网金融予以拓展,而并非只依靠外援来解燃眉之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蒙牛新任CEO首份年报:2017年收入破600亿》 精选五9月16日,陕西互联网大会在西安召开,国内知名互联网羊乳品营销企业羊村集团隆重出场,亮相陕西互联网大会并成为现场“明星”。羊村集团董事长、御宝羊奶粉电商创始人——尹波先生分享了“大数据”,剖析了母婴新零售密码。他表示,“大数据”+母婴新零售将助力陕西乳业做大做强,其独创的消费者产权模式,得到现场嘉宾一致认可,西安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采访报道。蒙牛追着投阿里抛绣球 “羊村模式”备受瞩目在得到雅士利集团总裁赞许之后,羊村集团被蒙牛看好并有望投资,阿里巴巴集团抛来绣球。蒙牛总裁卢敏放团队赶赴西安到访羊村集团时透露,蒙牛与阿里巴巴有意投资羊村集团,有望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同时获得蒙牛与阿里巴巴的垂青的羊村集团,是中国母婴数据的运营专家,陕西新零售领军企业,已成为国内最大的互联网羊乳品营销企业之一。在互联网大会现场,尹波先生分享了“大数据”+母婴新零售以及成功经验,羊村集团将乳业和新零售融会贯通,其深入调研陕西市场,形成乳业大数据,独创了消费者产权模式,抢占了乳业市场互联网+、大数据、新零售先机,把脉陕西乳业发展,开创了母婴电商新模式。尹波先生分享的内容成为参会嘉宾的热议话题,吸引了西安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记者采访报道。乳业是陕西省重要产业,来自陕西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近年来陕西不断加快食品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和技术创新步伐,乳品行业稳步发展。然而,在信息传播新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即使是乳品行业“千里马”,也需要通过全新的营销方式传播,进而赢得消费者的认可。要想走近消费者、走出陕西、闻名世界,除了优质产品,也需要全新的品牌营销新模式。在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谁能精准把握市场并掌握消费者喜好,谁就是时代的霸主。陕西乳业已进入全国第一方阵,羊村集团正通过互联网、新零售等大力推介优质乳品,跳出城墙思维融入一带一路,帮助陕西全力打造现代乳业强省。当前,经济增长的促进因素正逐步转向生产效率提升和科技创新,随着“互联网+”、“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提出,各地纷纷将电子商务提升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扶持和培育。作为乳业第一方阵的电商龙头,羊村集团以自身优势研究出最新的营销模式,践行“全面解放思想、跳出‘城墙思维’、奋力追赶超越”,充分体现了乳业行业领军者的责任和担当。在陕西践行“五新”战略,大西安建设如火如荼的当下,为奋力追赶超越贡献了力量,将有力推动中国乳业发展迎来全新局面。重塑母婴生态 羊村助力陕西乳业做大做强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引下,中国实体经济迎来转型升级浪潮,电子商务已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全新动力。作为国内乳制品行业的优秀代表,尹波带领的羊村团队连续6年创造羊奶粉双11销量新高,羊村集团的成绩赢得了行业内外一致认可。尹波先生从2002年进入奶粉行业,十多年的母婴从业经验,让他体察入微又高瞻远瞩。经过长期研究他发现,跟其他行业一样乳业也遭遇互联网恐慌,他和团队意识到互联网冲击影响的将是整个行业而不只是线下门店。母婴销售渠道的变化本质是消费者属性的分化,消费者属性变化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单独个体企业无法掌控消费者。想要继续存活壮大,必须洞悉消费者数据,精准把握消费者习惯。消费者产权模式通过乳业大数据,联合、经销商、母婴店,线上线下联动,共同经营母婴大数据,知悉消费者动态,实现精准营销,这就是羊村独创的——羊村消费者产权模式。在新零售时代,“网络协同”和“数据智能”互为表里。羊村集团正以“消费者数据”为核心,以互联网为依托,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陕西优质乳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生育高峰消费升级叠加 羊村拉动母婴行业高速增长当前,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生水起,中央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强调大力推进智能制造,抢占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制高点,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目前,中国乳制品行业逐步进入新的良性发展时期。业内人士认为,经过2016年以来**的严格监管、各乳企“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乳业的春天步伐渐近。全面二胎政策带来的小高峰以及消费升级,将成为拉动母婴行业高速增长的引擎。权威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母婴市场规模将达到3万亿元。作为母婴电商行业的优秀代表,尹波表示,陕西乳品业发展基础良好,奶源众多、质量优质,乳品市场前景广阔。长期以来,陕西高度重视发展乳业,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提高乳业质量为核心,**并落实了一系列帮扶措施,打造一流奶源基地、做大做强乳粉加工企业、加强乳粉流通体系建设,营造优质发展环境,他和团队将继续下功夫,深入探索大数据和母婴新零售模式,发挥技术、资本和品牌等综合优势,深化合作交流,实现互利共赢,充分发挥行业领军者的责任和担当,通过创新驱动,为陕西追赶超越和乳业走出去贡献力量,推进陕西乳业转型升级,助力陕西乳业激发市场新活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陕西乳品品牌竞争力和核心优势,全力打造现代奶业强省,帮助陕西羊乳产业做大做强、更上一层楼。乘着陕西追赶超越和重视乳业发展的东风,羊村集团在董事长尹波先生的带领下,将更加积极响应创新创业号召,加强创新能力和创新体系建设,继续奋力拼搏,深入研究营销新模式,助推更多乳品企业走出陕西,走向世界。相关热词搜索:羊村《蒙牛新任CEO首份年报:2017年收入破600亿》 精选六10月30日,国际乳品联合会主办的“2017世界乳业峰会”在英国贝尔法斯特拉开帷幕。伊利携“中国方案”亮相,在峰会上引发了全球乳业大佬的赞誉。伊利今年的另一项大事件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今年6月,伊利宣布成立小额贷款公司。该小贷公司由伊利100%全部出资成立。9月,伊利正式宣布已获得网络小贷牌照。布局消费金融对于乳业巨头来说究竟是完善自身生态还是加速资本进程,现在仍未可知。不过作为乳业巨头,伊利的大动作、蒙牛的曲线政策、以及新希望的虎视眈眈,都足以证明消费金融这块大蛋糕甜得让任何人都心驰神往。乳业巨头的互联网金融布阵伊利收获四类牌照布局完整。我们先来看看伊利。相比于其他乳业巨头,伊利不仅在乳业领域内拥有盘石之固,更是早早就开始对全产业广阔布局。伊利集团凭借2016财年606亿人民币的营收位居全球乳业第八,蝉联亚洲乳业第一。截止日,伊利股份市值为1312.46亿元,已成为中国乳制品行业首家市值超千亿的上市公司。2017年的财报也显示,伊利在乳业的霸主地位显而易见。然而面对巨大诱惑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伊利也当仁不让。除了今年刚刚收入囊中的网络小贷牌照,从2014年开始,伊利已经先后拿到了融资租赁牌照、商业保理牌照和买方信贷牌照,并分别设立内蒙古惠商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惠商商业保理有限公司、伊利财务有限公司。加上此次获得的网络小贷牌照,伊利股份已经拥有四类金融牌照,可见其在金融领域的布局已经相对完善。伊利作为乳业核心企业,其上下游公司多为中小微企业,并且多分布在乡、镇、农村以及偏远山区等发展相对缓慢的地区。受到信息不对称、政策限制、交通不便等多种因素影响往往会出现资金使用困难及不及时等情况,一定程度上对伊利造成了困扰。基于这种情况,伊利公司于2014年和2015年分别设立了融资和商业保理公司,解决了部分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的融资问题。截至2017年3月底,伊利集团已经为1900余户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了金融扶持,累计融资金额近72亿元。此次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的成立,可扩大融资支持范围,为更多的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融资支持,尤其是有小额融资需求的中小微企业。新希望乳业,布局互联网金融早有预谋。早在2015年11月,新希望乳业控股有限公司就与天翼电子上万亿有限公司(简称甜橙金融)在北京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涉足互联网金融领域。协议称,双方未来将在供应链融资、消费金融、财富管理、线上线下渠道拓展、征信等互联网金融领域开展紧密合作。据悉,甜橙金融旗下各金融子品牌分别与新希望乳业展开合作,如甜橙征信为新希望乳业提供企业及员工个人的征信服务;甜橙小贷则可以围绕新希望乳业的上下游企业提供贷款支持;而翼支付和甜橙白条结合新希望乳业消费群体可以在改变消费方式的同时达到双向引流的作用。然而此后,新希望却销声匿迹。直到今年10月,再次听到新希望乳业单独上市的消息,新希望才重新回到大众视野。虽然新希望乳业剥离新希望集团单独上市,但其实早在2007年开始,新希望掌门人刘永好便已经开始筹划他的金融帝国蓝图,并不断强调互联网金融有巨大需求。2009年,新希望集团获得金融牌照,推出了“普惠”金融项目。除此之外,新希望还参与了发起新网银行,设立互联网金融平台“希望金融”、以及新希望(天津)商业保理有限公司,新希望控股的宝硕股份收购了华创证券等。截至日,立足于互联网金融的“希望金融”平台累计交易额已经突破40亿元人民币。日正式上线的全国第三家互联网银行新网银行,在测试阶段推出的“好人贷”放款就已经超过1亿元。而天津保理目前已获得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天津银行、交通银行等多家银行授信支持,累积近6亿元。目前新希望已经拥有多张金融牌照,但是具体牌照领域却并未明确透露。可见,不管是新希望乳业还是新希望集团,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布局显然蓄谋已久。虽然新希望乳业与甜橙金融的合作并未给其带来名声大噪的反响,然而新希望的互联网金融之路相信并不会就此终结。蒙牛,曲线布局是否能够追赶上大家的脚步。在乳业地位上,蒙牛显然比伊利要稍逊一筹。在互联网金融战局方面,跟已经稳获四类金融牌照的伊利相比,显然也已经落后太远。据悉,蒙牛目前尚未取得金融牌照,而是通过与外部金融机构合作来借船出海。先是与新沃金融签约,将上下游供应链的融资服务交给新沃金融去完成。之后,蒙牛又携手农行推出“数据网贷”产品。基于互联网金融的“数据网贷”产品,运用创新的算法与模型进行智能化的信贷决策,扩充了蒙牛在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涉足。据透露,“数据网贷”产品推出5个月,已经发放网络款172笔,金额1400余万元。截至2017年3月末,“数据网贷”产品除与蒙牛合作外,还与其他七家核心企业的财务资源管理系统进行了对接,近4000个小微企业纳入“数据网贷”服务范围,累计发放贷款5671笔,合计金额13.92亿元,笔均24.55万元。目前,蒙牛并未对其所涉及的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收益做任何数据上的披露。未来,蒙牛是否会加入牌照之争也尚未可知。但是相信作为巨头来说,蒙牛的互联网金融之路确定要展开,只是在线下竞争激烈的金融战局和强监管环境的双重压力之下,蒙牛的金融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跨界玩儿互联网金融乳业巨头并不具备十分优势。从做互联网金融的角度来说,乳业巨头显然并不具备十分优势。首先,乳业巨头虽然都具有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但是从行业角度来看,都集中发力于传统行业,缺少互联网基因。其次,风控是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而对于乳业巨头来说却是短板。目前市场上较为成熟的金融公司,要么是依托传统银行的天然基因,基于银行征信以及强大的银行大数据库做风控;要么是拥有强大的互联网科技基因,通过人工智能、建模等方式完善风控流程。而对于乳业巨头们来说,这两方面都不具备先天优势,想要后天弥补风控短板,尚需长时间努力。第三,获客方面显然也是乳业巨头的劣势。从已有的客户群体来看,乳业巨头的客源多集中在供应链方面,而对于C端用户显然不具备获客的基础。第四,场景的缺失很难弥补。从蒙牛依靠外援、新希望之前与甜橙金融的战略合作来看,乳业巨头们显然也已经意识到了场景缺失的问题。传统起家的乳业公司,并不具备完善的对应C端用户的消费场景,因此他们不得不借助第三方金融公司的力量。然而,与第三方金融公司的合作,到底是能够帮助乳业巨头拓展互联网金融业务,还是给第三方金融公司做嫁衣,结果尚未可知。在互联网金融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乳业巨头们纷纷布局显然不占优势。然而目前伊利和新希望显然已经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大展拳脚,但是收效如何还有待观察。对于乳业巨头们来说,互联网金融是能成就巨头们的全产业发展的催化剂,还是最终成为发展的绊脚石,还要看乳业巨头们自身如何修炼。或许,乳业巨头们该思考一下,如何在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对互联网金融予以拓展,而并非只依靠外援来解燃眉之急。网贷经典相关阅读:如果你想深入了解金融牌照,请耐心的什么是金融牌照?分为哪些类别?金融牌照作用是什么?金融牌照,即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是批准金融机构开展业务的正式文件。目前由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等部门分别颁发。金融监管根据时段划分为事前监管、事中监管、事后监管,市场准入制度是事前监管的核心,金融许可证则是市场准入制度的常态表现。传统金融行业需要审批的金融牌照主要包括银行、、信托、券商、、期货、、、、、小额贷款、典当12种。 上述阐述的是狭义的“金融牌照”。事实上,目前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绝大部分平台都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金融机构。在互联网金融时代,金融牌照的涵盖范围更广泛。本文提到的“金融牌照”,是泛指互联网金融业务可能涉及到的、且需要相关主管部门审批核准的金融业务属性牌照。十六类金融牌照如下:银行(含民营)、保险、信托、期货、证券、基金(公募/私募、子公司、销售、销售支付)、租赁(金融租赁、融资租赁)、典当、小贷、担保、商业保理、、众筹(公募、 私募)、消费金融、征信(个人征信、企业征信)、场所。《蒙牛新任CEO首份年报:2017年收入破600亿》 精选七10月30日,国际乳品联合会主办的“2017世界乳业峰会”在英国贝尔法斯特拉开帷幕。伊利携“中国方案”亮相,在峰会上引发了全球乳业大佬的赞誉。伊利今年的另一项大事件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今年6月,伊利宣布成立小额贷款公司。该小贷公司由伊利100%全部出资成立。9月,伊利正式宣布已获得网络小贷牌照。布局消费金融对于乳业巨头来说究竟是完善自身生态还是加速资本进程,现在仍未可知。不过作为乳业巨头,伊利的大动作、蒙牛的曲线政策、以及新希望的虎视眈眈,都足以证明消费金融这块大蛋糕甜得让任何人都心驰神往。乳业巨头的互联网金融布阵伊利收获四类牌照布局完整。我们先来看看伊利。相比于其他乳业巨头,伊利不仅在乳业领域内拥有盘石之固,更是早早就开始对全产业广阔布局。伊利集团凭借2016财年606亿人民币的营收位居全球乳业第八,蝉联亚洲乳业第一。截止日,伊利股份市值为1312.46亿元,已成为中国乳制品行业首家市值超千亿的上市公司。2017年的财报也显示,伊利在乳业的霸主地位显而易见。然而面对巨大诱惑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伊利也当仁不让。除了今年刚刚收入囊中的网络小贷牌照,从2014年开始,伊利已经先后拿到了融资租赁牌照、商业保理牌照和买方信贷牌照,并分别设立内蒙古惠商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惠商商业保理有限公司、伊利财务有限公司。加上此次获得的网络小贷牌照,伊利股份已经拥有四类金融牌照,可见其在金融领域的布局已经相对完善。伊利作为乳业核心企业,其上下游公司多为中小微企业,并且多分布在乡、镇、农村以及偏远山区等发展相对缓慢的地区。受到信息不对称、政策限制、交通不便等多种因素影响往往会出现资金使用困难及不及时等情况,一定程度上对伊利造成了困扰。基于这种情况,伊利公司于2014年和2015年分别设立了融资担保公司和商业保理公司,解决了部分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的融资问题。截至2017年3月底,伊利集团已经为1900余户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了金融扶持,累计融资金额近72亿元。此次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的成立,可扩大融资支持范围,为更多的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融资支持,尤其是有小额融资需求的中小微企业。新希望乳业,布局互联网金融早有预谋。早在2015年11月,新希望乳业控股有限公司就与天翼电子上万亿有限公司(简称甜橙金融)在北京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涉足互联网金融领域。协议称,双方未来将在供应链融资、消费金融、财富管理、线上线下渠道拓展、征信等互联网金融领域开展紧密合作。据悉,甜橙金融旗下各金融子品牌分别与新希望乳业展开合作,如甜橙征信为新希望乳业提供企业及员工个人的征信服务;甜橙小贷则可以围绕新希望乳业的上下游企业提供贷款支持;而翼支付和甜橙白条结合新希望乳业消费群体可以在改变消费方式的同时达到双向引流的作用。然而此后,新希望却销声匿迹。直到今年10月,再次听到新希望乳业单独上市的消息,新希望才重新回到大众视野。虽然新希望乳业剥离新希望集团单独上市,但其实早在2007年开始,新希望掌门人刘永好便已经开始筹划他的金融帝国蓝图,并不断强调互联网金融有巨大需求。2009年,新希望集团获得金融牌照,推出了“普惠”金融项目。除此之外,新希望还参与了发起新网银行,设立互联网金融平台“希望金融”、以及新希望(天津)商业保理有限公司,新希望控股的宝硕股份收购了华创证券等。截至日,立足于互联网金融的“希望金融”理财平台累计交易额已经突破40亿元人民币。日正式上线的全国第三家互联网银行新网银行,在测试阶段推出的“好人贷”放款就已经超过1亿元。而天津保理目前已获得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天津银行、交通银行等多家银行授信支持,累积近6亿元。目前新希望已经拥有多张金融牌照,但是具体牌照领域却并未明确透露。可见,不管是新希望乳业还是新希望集团,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布局显然蓄谋已久。虽然新希望乳业与甜橙金融的合作并未给其带来名声大噪的反响,然而新希望的互联网金融之路相信并不会就此终结。蒙牛,曲线布局是否能够追赶上大家的脚步。在乳业地位上,蒙牛显然比伊利要稍逊一筹。在互联网金融战局方面,跟已经稳获四类金融牌照的伊利相比,显然也已经落后太远。据悉,蒙牛目前尚未取得金融牌照,而是通过与外部金融机构合作来借船出海。先是与新沃金融签约,将上下游供应链的融资服务交给新沃金融去完成。之后,蒙牛又携手农行推出“数据网贷”产品。基于互联网金融的“数据网贷”产品,运用创新的算法与模型进行智能化的信贷决策,扩充了蒙牛在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涉足。据透露,“数据网贷”产品推出5个月,已经发放网络融资贷款172笔,金额1400余万元。截至2017年3月末,“数据网贷”产品除与蒙牛合作外,还与其他七家核心企业的财务资源管理系统进行了对接,近4000个小微企业纳入“数据网贷”服务范围,累计发放贷款5671笔,合计金额13.92亿元,笔均24.55万元。目前,蒙牛并未对其所涉及的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收益做任何数据上的披露。未来,蒙牛是否会加入牌照之争也尚未可知。但是相信作为巨头来说,蒙牛的互联网金融之路确定要展开,只是在线下竞争激烈的金融战局和强监管环境的双重压力之下,蒙牛的金融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跨界玩儿互联网金融乳业巨头并不具备十分优势。从做互联网金融的角度来说,乳业巨头显然并不具备十分优势。首先,乳业巨头虽然都具有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但是从行业角度来看,都集中发力于传统行业,缺少互联网基因。其次,风控是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而对于乳业巨头来说却是短板。目前市场上较为成熟的金融公司,要么是依托传统银行的天然基因,基于银行征信以及强大的银行大数据库做风控;要么是拥有强大的互联网科技基因,通过人工智能、建模等方式完善风控流程。而对于乳业巨头们来说,这两方面都不具备先天优势,想要后天弥补风控短板,尚需长时间努力。第三,获客方面显然也是乳业巨头的劣势。从已有的客户群体来看,乳业巨头的客源多集中在供应链方面,而对于C端用户显然不具备获客的基础。第四,场景的缺失很难弥补。从蒙牛依靠外援、新希望之前与甜橙金融的战略合作来看,乳业巨头们显然也已经意识到了场景缺失的问题。传统起家的乳业公司,并不具备完善的对应C端用户的消费场景,因此他们不得不借助第三方金融公司的力量。然而,与第三方金融公司的合作,到底是能够帮助乳业巨头拓展互联网金融业务,还是给第三方金融公司做嫁衣,结果尚未可知。在互联网金融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乳业巨头们纷纷布局显然不占优势。然而目前伊利和新希望显然已经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大展拳脚,但是收效如何还有待观察。对于乳业巨头们来说,互联网金融是能成就巨头们的全产业发展的催化剂,还是最终成为发展的绊脚石,还要看乳业巨头们自身如何修炼。或许,乳业巨头们该思考一下,如何在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对互联网金融予以拓展,而并非只依靠外援来解燃眉之急。《蒙牛新任CEO首份年报:2017年收入破600亿》 精选八10月30日,国际乳品联合会主办的“2017世界乳业峰会”在英国贝尔法斯特拉开帷幕。伊利携“中国方案”亮相,在峰会上引发了全球乳业大佬的赞誉。伊利今年的另一项大事件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今年6月,伊利宣布成立小额贷款公司。该小贷公司由伊利100%全部出资成立。9月,伊利正式宣布已获得网络小贷牌照。布局消费金融对于乳业巨头来说究竟是完善自身生态还是加速资本进程,现在仍未可知。不过作为乳业巨头,伊利的大动作、蒙牛的曲线政策、以及新希望的虎视眈眈,都足以证明消费金融这块大蛋糕甜得让任何人都心驰神往。乳业巨头的互联网金融布阵伊利收获四类牌照布局完整。我们先来看看伊利。相比于其他乳业巨头,伊利不仅在乳业领域内拥有盘石之固,更是早早就开始对全产业广阔布局。伊利集团凭借2016财年606亿人民币的营收位居全球乳业第八,蝉联亚洲乳业第一。截止日,伊利股份市值为1312.46亿元,已成为中国乳制品行业首家市值超千亿的上市公司。2017年的财报也显示,伊利在乳业的霸主地位显而易见。然而面对巨大诱惑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伊利也当仁不让。除了今年刚刚收入囊中的网络小贷牌照,从2014年开始,伊利已经先后拿到了融资租赁牌照、商业保理牌照和买方信贷牌照,并分别设立内蒙古惠商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惠商商业保理有限公司、伊利财务有限公司。加上此次获得的网络小贷牌照,伊利股份已经拥有四类金融牌照,可见其在金融领域的布局已经相对完善。伊利作为乳业核心企业,其上下游公司多为中小微企业,并且多分布在乡、镇、农村以及偏远山区等发展相对缓慢的地区。受到信息不对称、政策限制、交通不便等多种因素影响往往会出现资金使用困难及不及时等情况,一定程度上对伊利造成了困扰。基于这种情况,伊利公司于2014年和2015年分别设立了融资担保公司和商业保理公司,解决了部分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的融资问题。截至2017年3月底,伊利集团已经为1900余户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了金融扶持,累计融资金额近72亿元。此次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的成立,可扩大融资支持范围,为更多的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融资支持,尤其是有小额融资需求的中小微企业。新希望乳业,布局互联网金融早有预谋。早在2015年11月,新希望乳业控股有限公司就与天翼电子上万亿有限公司(简称甜橙金融)在北京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涉足互联网金融领域。协议称,双方未来将在供应链融资、消费金融、财富管理、线上线下渠道拓展、征信等互联网金融领域开展紧密合作。据悉,甜橙金融旗下各金融子品牌分别与新希望乳业展开合作,如甜橙征信为新希望乳业提供企业及员工个人的征信服务;甜橙小贷则可以围绕新希望乳业的上下游企业提供贷款支持;而翼支付和甜橙白条结合新希望乳业消费群体可以在改变消费方式的同时达到双向引流的作用。然而此后,新希望却销声匿迹。直到今年10月,再次听到新希望乳业单独上市的消息,新希望才重新回到大众视野。虽然新希望乳业剥离新希望集团单独上市,但其实早在2007年开始,新希望掌门人刘永好便已经开始筹划他的金融帝国蓝图,并不断强调互联网金融有巨大需求。2009年,新希望集团获得金融牌照,推出了“普惠”金融项目。除此之外,新希望还参与了发起新网银行,设立互联网金融平台“希望金融”、以及新希望(天津)商业保理有限公司,新希望控股的宝硕股份收购了华创证券等。截至日,立足于互联网金融的“希望金融”理财平台累计交易额已经突破40亿元人民币。日正式上线的全国第三家互联网银行新网银行,在测试阶段推出的“好人贷”放款就已经超过1亿元。而天津保理目前已获得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天津银行、交通银行等多家银行授信支持,累积近6亿元。目前新希望已经拥有多张金融牌照,但是具体牌照领域却并未明确透露。可见,不管是新希望乳业还是新希望集团,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布局显然蓄谋已久。虽然新希望乳业与甜橙金融的合作并未给其带来名声大噪的反响,然而新希望的互联网金融之路相信并不会就此终结。蒙牛,曲线布局是否能够追赶上大家的脚步。在乳业地位上,蒙牛显然比伊利要稍逊一筹。在互联网金融战局方面,跟已经稳获四类金融牌照的伊利相比,显然也已经落后太远。据悉,蒙牛目前尚未取得金融牌照,而是通过与外部金融机构合作来借船出海。先是与新沃金融签约,将上下游供应链的融资服务交给新沃金融去完成。之后,蒙牛又携手农行推出“数据网贷”产品。基于互联网金融的“数据网贷”产品,运用创新的算法与模型进行智能化的信贷决策,扩充了蒙牛在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涉足。据透露,“数据网贷”产品推出5个月,已经发放网络融资贷款172笔,金额1400余万元。截至2017年3月末,“数据网贷”产品除与蒙牛合作外,还与其他七家核心企业的财务资源管理系统进行了对接,近4000个小微企业纳入“数据网贷”服务范围,累计发放贷款5671笔,合计金额13.92亿元,笔均24.55万元。目前,蒙牛并未对其所涉及的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收益做任何数据上的披露。未来,蒙牛是否会加入牌照之争也尚未可知。但是相信作为巨头来说,蒙牛的互联网金融之路确定要展开,只是在线下竞争激烈的金融战局和强监管环境的双重压力之下,蒙牛的金融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跨界玩儿互联网金融乳业巨头并不具备十分优势。从做互联网金融的角度来说,乳业巨头显然并不具备十分优势。首先,乳业巨头虽然都具有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但是从行业角度来看,都集中发力于传统行业,缺少互联网基因。其次,风控是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而对于乳业巨头来说却是短板。目前市场上较为成熟的金融公司,要么是依托传统银行的天然基因,基于银行征信以及强大的银行大数据库做风控;要么是拥有强大的互联网科技基因,通过人工智能、建模等方式完善风控流程。而对于乳业巨头们来说,这两方面都不具备先天优势,想要后天弥补风控短板,尚需长时间努力。第三,获客方面显然也是乳业巨头的劣势。从已有的客户群体来看,乳业巨头的客源多集中在供应链方面,而对于C端用户显然不具备获客的基础。第四,场景的缺失很难弥补。从蒙牛依靠外援、新希望之前与甜橙金融的战略合作来看,乳业巨头们显然也已经意识到了场景缺失的问题。传统起家的乳业公司,并不具备完善的对应C端用户的消费场景,因此他们不得不借助第三方金融公司的力量。然而,与第三方金融公司的合作,到底是能够帮助乳业巨头拓展互联网金融业务,还是给第三方金融公司做嫁衣,结果尚未可知。在互联网金融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乳业巨头们纷纷布局显然不占优势。然而目前伊利和新希望显然已经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大展拳脚,但是收效如何还有待观察。对于乳业巨头们来说,互联网金融是能成就巨头们的全产业发展的催化剂,还是最终成为发展的绊脚石,还要看乳业巨头们自身如何修炼。或许,乳业巨头们该思考一下,如何在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对互联网金融予以拓展,而并非只依靠外援来解燃眉之急。《蒙牛新任CEO首份年报:2017年收入破600亿》 精选九10月30日,国际乳品联合会主办的“2017世界乳业峰会”在英国贝尔法斯特拉开帷幕。伊利携“中国方案”亮相,在峰会上引发了全球乳业大佬的赞誉。伊利今年的另一项大事件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今年6月,伊利宣布成立小额贷款公司。该小贷公司由伊利100%全部出资成立。9月,伊利正式宣布已获得网络小贷牌照。布局消费金融对于乳业巨头来说究竟是完善自身生态还是加速资本进程,现在仍未可知。不过作为乳业巨头,伊利的大动作、蒙牛的曲线政策、以及新希望的虎视眈眈,都足以证明消费金融这块大蛋糕甜得让任何人都心驰神往。乳业巨头的互联网金融布阵伊利收获四类牌照布局完整。我们先来看看伊利。相比于其他乳业巨头,伊利不仅在乳业领域内拥有盘石之固,更是早早就开始对全产业广阔布局。伊利集团凭借2016财年606亿人民币的营收位居全球乳业第八,蝉联亚洲乳业第一。截止日,伊利股份市值为1312.46亿元,已成为中国乳制品行业首家市值超千亿的上市公司。2017年的财报也显示,伊利在乳业的霸主地位显而易见。然而面对巨大诱惑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伊利也当仁不让。除了今年刚刚收入囊中的网络小贷牌照,从2014年开始,伊利已经先后拿到了融资租赁牌照、商业保理牌照和买方信贷牌照,并分别设立内蒙古惠商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惠商商业保理有限公司、伊利财务有限公司。加上此次获得的网络小贷牌照,伊利股份已经拥有四类金融牌照,可见其在金融领域的布局已经相对完善。伊利作为乳业核心企业,其上下游公司多为中小微企业,并且多分布在乡、镇、农村以及偏远山区等发展相对缓慢的地区。受到信息不对称、政策限制、交通不便等多种因素影响往往会出现资金使用困难及不及时等情况,一定程度上对伊利造成了困扰。基于这种情况,伊利公司于2014年和2015年分别设立了融资担保公司和商业保理公司,解决了部分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的融资问题。截至2017年3月底,伊利集团已经为1900余户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了金融扶持,累计融资金额近72亿元。此次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的成立,可扩大融资支持范围,为更多的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融资支持,尤其是有小额融资需求的中小微企业。新希望乳业,布局互联网金融早有预谋。早在2015年11月,新希望乳业控股有限公司就与天翼电子上万亿有限公司(简称甜橙金融)在北京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涉足互联网金融领域。协议称,双方未来将在供应链融资、消费金融、财富管理、线上线下渠道拓展、征信等互联网金融领域开展紧密合作。据悉,甜橙金融旗下各金融子品牌分别与新希望乳业展开合作,如甜橙征信为新希望乳业提供企业及员工个人的征信服务;甜橙小贷则可以围绕新希望乳业的上下游企业提供贷款支持;而翼支付和甜橙白条结合新希望乳业消费群体可以在改变消费方式的同时达到双向引流的作用。然而此后,新希望却销声匿迹。直到今年10月,再次听到新希望乳业单独上市的消息,新希望才重新回到大众视野。虽然新希望乳业剥离新希望集团单独上市,但其实早在2007年开始,新希望掌门人刘永好便已经开始筹划他的金融帝国蓝图,并不断强调互联网金融有巨大需求。2009年,新希望集团获得金融牌照,推出了“普惠”金融项目。除此之外,新希望还参与了发起新网银行,设立互联网金融平台“希望金融”、以及新希望(天津)商业保理有限公司,新希望控股的宝硕股份收购了华创证券等。截至日,立足于互联网金融的“希望金融”理财平台累计交易额已经突破40亿元人民币。日正式上线的全国第三家互联网银行新网银行,在测试阶段推出的“好人贷”放款就已经超过1亿元。而天津保理目前已获得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天津银行、交通银行等多家银行授信支持,累积近6亿元。目前新希望已经拥有多张金融牌照,但是具体牌照领域却并未明确透露。可见,不管是新希望乳业还是新希望集团,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布局显然蓄谋已久。虽然新希望乳业与甜橙金融的合作并未给其带来名声大噪的反响,然而新希望的互联网金融之路相信并不会就此终结。蒙牛,曲线布局是否能够追赶上大家的脚步。在乳业地位上,蒙牛显然比伊利要稍逊一筹。在互联网金融战局方面,跟已经稳获四类金融牌照的伊利相比,显然也已经落后太远。据悉,蒙牛目前尚未取得金融牌照,而是通过与外部金融机构合作来借船出海。先是与新沃金融签约,将上下游供应链的融资服务交给新沃金融去完成。之后,蒙牛又携手农行推出“数据网贷”产品。基于互联网金融的“数据网贷”产品,运用创新的算法与模型进行智能化的信贷决策,扩充了蒙牛在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涉足。据透露,“数据网贷”产品推出5个月,已经发放网络融资贷款172笔,金额1400余万元。截至2017年3月末,“数据网贷”产品除与蒙牛合作外,还与其他七家核心企业的财务资源管理系统进行了对接,近4000个小微企业纳入“数据网贷”服务范围,累计发放贷款5671笔,合计金额13.92亿元,笔均24.55万元。目前,蒙牛并未对其所涉及的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收益做任何数据上的披露。未来,蒙牛是否会加入牌照之争也尚未可知。但是相信作为巨头来说,蒙牛的互联网金融之路确定要展开,只是在线下竞争激烈的金融战局和强监管环境的双重压力之下,蒙牛的金融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跨界玩儿互联网金融乳业巨头并不具备十分优势。从做互联网金融的角度来说,乳业巨头显然并不具备十分优势。首先,乳业巨头虽然都具有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但是从行业角度来看,都集中发力于传统行业,缺少互联网基因。其次,风控是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而对于乳业巨头来说却是短板。目前市场上较为成熟的金融公司,要么是依托传统银行的天然基因,基于银行征信以及强大的银行大数据库做风控;要么是拥有强大的互联网科技基因,通过人工智能、建模等方式完善风控流程。而对于乳业巨头们来说,这两方面都不具备先天优势,想要后天弥补风控短板,尚需长时间努力。第三,获客方面显然也是乳业巨头的劣势。从已有的客户群体来看,乳业巨头的客源多集中在供应链方面,而对于C端用户显然不具备获客的基础。第四,场景的缺失很难弥补。从蒙牛依靠外援、新希望之前与甜橙金融的战略合作来看,乳业巨头们显然也已经意识到了场景缺失的问题。传统起家的乳业公司,并不具备完善的对应C端用户的消费场景,因此他们不得不借助第三方金融公司的力量。然而,与第三方金融公司的合作,到底是能够帮助乳业巨头拓展互联网金融业务,还是给第三方金融公司做嫁衣,结果尚未可知。在互联网金融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乳业巨头们纷纷布局显然不占优势。然而目前伊利和新希望显然已经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大展拳脚,但是收效如何还有待观察。对于乳业巨头们来说,互联网金融是能成就巨头们的全产业发展的催化剂,还是最终成为发展的绊脚石,还要看乳业巨头们自身如何修炼。或许,乳业巨头们该思考一下,如何在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对互联网金融予以拓展,而并非只依靠外援来解燃眉之急。《蒙牛新任CEO首份年报:2017年收入破600亿》 精选十 近日,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887.SH,下称“伊利股份”)发布公告称,旗下全资子公司内蒙古惠商互联网(下称“伊利小贷公司”)获得开业批复,注册资本3亿元。
提到伊利股份,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牛奶、酸奶、雪糕……,做牛奶的企业居然都在悄然布局金融,果真是一个“全民金融”的时代。
这也不是伊利股份第一次涉足金融领域了。在2014年—2017年间,伊利股份已经先后获得了融资租赁牌照、商业保理牌照和买方信贷牌照,加上此次获得的网络小贷牌照,伊利股份已经拥有四个(类)金融牌照。
伊利股份董事长潘刚曾公开表示,“伊利重点通过两个“+”来提升自身的内力,一个是“互联网+,另一个是金融+”。
伊利股份要在“互联网+”方面提升内力并不奇怪,毕竟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但令一票喝奶群众好奇的是,金融对于伊利股份的作用是什么,能让其频频涉足呢?
乳业巨头和它的队友们
伊利股份旗下产品包括液态奶、奶粉、酸奶、冷饮等,这些产品从材料采集到最终售卖,需要伊利股份整个产业链通力合作。包括上游企业如原奶及其他原辅材料供应商、物流服务商等,和下游企业如产品经销商、分销商及零售门店等。
伊利股份的上下游合作伙伴多为中小微企业,分布在乡、镇、农村以及偏远地区,受制于信息不对称、缺少抵押物等因素,它们在需要金融服务的时候,常常遇到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经营情况,往往会对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伊利股份就是其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
若想要保障产业链正常运行,伊利股份就面临帮助其产业链企业解决资金的问题。而最佳的解决之道就是发展。
供应链金融不仅可以强化伊利股份与产业链上众多企业的联系,构建一个共享的供应链利益共同体,还能盘活整个产业链,巩固其在乳业的龙头地位。
频频布局金融,剑指产业链
融资租赁、商业保理、买方信贷三项业务的客户都是企业或个体户,公开资料显示,伊利股份借助产业链金融中心,累计为内蒙古自治区奶农发放青贮贷款5亿多元,并为1900余户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金融扶持,累计融资金额近72亿元。
同时伊利股份年报显示,2016年伊利股份在担保和保理业务的营收达到3318万元,主要由其供应商、经销商办理的、应收款项保理业务量增加所致。
如此看来,伊利股份在金融的布局不仅可以解决上下游企业资金问题,还可以为伊利股份提供不错的财务收入。
但是,这三种方式对于护航伊利股份的整个产业链而言,仍存掣肘。
担保业务时效性较弱,月末、季度末信贷规模紧张,使得大量业务不能及时放款。保理公司提供融资则必须依托于应收账款的转让,部分中小企业无法覆盖。买方信贷业务只能够支持下游经销商,存在无法异地开户的实际问题,影响业务推进。
有观点认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伊利股份才顺势成立了互联网小贷公司,而伊利小贷也曾表明为帮助上下游企业可持续发展,将适当下调,降低客户。
虽然伊利股份开展供应链金融的信心很足,但是就其本身业务的盈利性和发展速度来讲,并不乐观。
虽然商业保理和融资担保两项业务对其财报贡献了不错的业绩,但这两项业务目前多在伊利股份的体系内部开展,业务增长速度和其自身业务规模高度相关。若想要进一步扩大其主营业务之外的金融服务,也存在一些风险。
易观金融分析师陈毛川向独角金融表示,一是风控,伊利股份需要充分的调查才能获取方的经营相关数据,这就容易导致风控成本的上升。二是资金,伊利金融业务资金来源应该是多渠道的,若仅靠自身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资金为其他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话就面临资金充足性的问题,甚至可能还会拖累主营业务。
实体巨头频频布局金融,蒙牛却全靠外援?
伊利股份重金布局供应链金融,那么它最大的竞争对手——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2319.HK,下称“蒙牛”),又是如何规划的?
据独角金融了解,蒙牛并未布局自己的供应链金融,而是采用了“借船出海”的方式。
2015年蒙牛签约新沃金融,将上下游供应链的融资服务交给新沃金融去完成。之后,蒙牛又携手农行推出“数据网贷”产品,对企业之间的交易数据进行分析,将金融业务转到线上。
显然,蒙牛主要是靠和外部金融企业或机构合作的方式来解决上下游合作商的资金问题,且独角金融查询蒙牛的公告等资料时也未能发现其独自设立金融类企业或者独自开展金融业务。
伊利股份和蒙牛一直“相爱相杀”,但是在上蒙牛竟迟迟没有出手,相反,伊利股份却相继拿下4张(类)金融牌照,两家的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恐怕只有他们自己清楚了。
你见过哪些供应链金融的案例?你对伊利股份和蒙牛的金融业务有了解吗?欢迎在下方留言区和我们分享。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为信息传播之需要,不作为投资参考,网贷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蒙牛新任CEO首份年报:2017年收入破600亿"的相关阅读:
还可以输入 500字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
面对风险控制这种事情,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我之前在别的地方亏损了,后来亿盛老师指导下套利回来了,正规平台就是不一样,刘文辉老师l i u w 六一三
不要怪小便,他就是靠诽谤诋毁引起社会的关注,然后借此来敲诈勒索悅花越有公司来获取利益。这是他的工作,人无力不起早。就像老梁,在老梁观世界说的,反传销究竟是反谁的销。
张佳笳次論次係咁!你去完丽江散心一定好开心,所以連约了我都除消乜都封闭晒我,点解唔接我电话講我知我錯什么?
认识你李颖我很高兴!
认识你李颖,我很高兴!
别的不清楚a,不过米.族金融的这个真的投了。之前进入了上海备案前100,挺火的,感觉比较稳,继续支持。
我是熊猫BABY品牌运营部负责人,该篇帖子所编写内容完全属于与事实不符,是对我品牌的恶意中伤诋毁,本企业属于合法经营中的正规企业,从未做过以上文章所写的骗人的事,发布该篇不实文章的个人我们会追究责任。
此文章内容不属实,有意损害澳嘉公司名誉权,希望网站管理者,对此文章进行相关处理..
一个很XX的平台,客服打了四遍电话没人接,手机app告诉我在更新不能用手机操作买标,等了一天没有新手标提现手续费5万扣款250,重点是提现时候系统非常卡,提现到账才发现被扣了250元
楼主明显是用标题敲诈平台,目前有些人利用互联网传播功能,以不适过期信息,危害企业的声誉,达到拿钱删帖之目的。具有刑事犯罪之嫌疑。
张佳笳你拉黑我仲叫我唔好揾你,旺角送你走时你话最迟初十五拎俾我,我答应你的事做了,但你答应我的事肯定冇做,丽江返来唔講声全部拉黑我,自己冇做到仲恶人先告状起屈到我度,点会唔揾你呢一定揾你
“现金贷”高利贷应当退还借款人高于36%的那部分利息!!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因此,判定合法现金贷及非法高利贷的监管红线应当是实际年化利率是否超过36%,实际年化利率不超过36%的现金贷业务应当认定为合法现金贷,实际年化利率超过36%的的现金贷业务应当认定为非法高利贷。
例如XX金融平台,借款4000,分期三个月,每月还款1553.11,实际利率99%,明显是非法高利贷。尽管平台以各种“费用”为辨辞,但终究掩盖不了高利贷的实质,因为法律认定很明确:借款人的还款金额与借款金额的差额就是利息,这个利息当然包括网贷平台巧立名目的各种各样的所谓“费用”。
违反国家法律的借款合同,一开始就是无效合同!借款人只需还本金和合理利息!
要讨回高于36%的高利贷利息,现在就立刻投诉网贷高利贷!
(如何投诉网贷高利贷,百度一下就知道)
“现金贷”高利贷应当退还借款人高于36%的那部分利息!!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因此,判定合法现金贷及非法高利贷的监管红线应当是实际年化利率是否超过36%,实际年化利率不超过36%的现金贷业务应当认定为合法现金贷,实际年化利率超过36%的的现金贷业务应当认定为非法高利贷。
例如XX金融平台,借款4000,分期三个月,每月还款1553.11,实际利率99%,明显是非法高利贷。尽管平台以各种“费用”为辨辞,但终究掩盖不了高利贷的实质,因为法律认定很明确:借款人的还款金额与借款金额的差额就是利息,这个利息当然包括网贷平台巧立名目的各种各样的所谓“费用”。
违反国家法律的借款合同,一开始就是无效合同!借款人只需还本金和合理利息!
要讨回高于36%的高利贷利息,现在就立刻投诉网贷高利贷!
(如何投诉网贷高利贷,百度一下就知道)
小骗的老母真好操
我们在选购短期理财产品的时候,需要根据你的投入期限,资金用途,以及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等综合考虑来做出最终决定。只有通过这样层层的筛选,才会让你购买到更加靠谱的短期理财产品。现在监管都不让平台有风险保证金了,履约险应该是现在安全等级最高的了。就是保险公司和平台合作,给借款人买保险,保借款人能履约还钱。如果借款人不还钱,就有保费了呗。不过这个也不是一般平台能谈下来的,得是资产风控都非常好的平台才有可能做,不然谁都不还钱让保险公司赔保险公司又不傻。不过也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蒙牛最近怎么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