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认购IPO认购超10倍却低限发售 背后究竟有何风险

【小米公开认购超10倍 成全球最大散户规模IPO】据腾讯《一线》,小米公开认购数据已经出来,比预期要好很多。截止今日十二点,共有超10万投资者参与小米的散户认购,认购总额超10.3亿股。根据港股市场中央结算中心的时间因素,这一数据暂未包括散户今日半天提交的认购数。
【小米公开认购超10倍 成全球最大散户规模IPO】据腾讯《一线》,小米公开认购数据已经出来,比预期要好很多。截止今日十二点,共有超10万投资者参与小米的散户认购,认购总额超10.3亿股。根据港股市场中央结算中心的时间因素,这一数...BOUTBEAUTY
为期4天的小米香港IPO公开认购终于靴子落地。
6月28日,小米IPO最终以认购总额超10.3亿股、超10万投资者参与散户认购的结局收场,一扫此前几天散户认购爆冷局面。要知道招购首日才超购仅0.9倍(为自2017年9月新经济新股火热以来,首日招股反应最冷淡的一只), 截至26日,超购也仅为3.06倍。看似打脸此前被一片唱衰的声音,不过从小米最终给出的17元港元的发行价以及近期股市动荡下行的大环境来看(这是此前17—22港元发行区间的下限),小米最终在资本市场的表现或将让人担忧。
虽然雷布斯表示17元定价是为了让投资者有钱赚,预留后续增长空间,但是小米最终破发的可能性也不小。
小米IPO认购4天内跌宕起伏
从6月25日起,小米就开始了为期4天的IPO认购。
按计划,小米此次在香港首次公开招股计划发售21.8亿股股份,其中面向散户公开发行股数为1.08亿股,也就是说散户占比为接近5%。原定的每股发行价区间为17-22港元,募资370.6亿-479.6亿港元。
展开剩余83%
不过,小米这次认购可以算的上一波三折。在首日,以往新经济股被哄抢的盛况并未出现,当天11家香港本地券商共录得仅74.72亿港元的孖展认购额,以在香港公开发售集资额23.98亿港元计算,超额认购仅2.12倍。6月26日,多家券商“抽飞”(取消认购),其中时富金融及辉立被投资者抽飞约17亿港元,更是雪上加霜。当天,10家本地券商则累计录得59.44亿港元的孖展认购,超额认购1.48倍,远远落后于市场预期。同时,一周期港元Hibor周二出现十年来最大跌幅,市场猜测银行提早释放出了先前为小米IPO预留的资金。
不过,在最后一天小米实现了逆风翻盘。截至28日12点,小米散户认购超10.3亿股,共有超10万投资者参与。据小米招股书显示,其此香港公开发行股数为1.08亿股,测算下来超购10倍左右。
虽然已经被认为是超预期的表现,但是同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的几只新经济股相比,小米还是差的有点远:阅文集团首日就超购624倍,平安好医生超购296倍,易鑫超购167倍、雷蛇、众安在线等首日认购的保证金额均超过100倍。
由于多个新经济公司排队来香港上市,这个板块的题材不再具备稀缺性。或许也是小米认购遇冷的原因。
小米或破发 股价如何支撑投资者的野心?
有说法称,小米此次散户认购是港股2011年以来发行规模50亿美元以上IPO中,认购倍数最高的,也是今年以来全球认购散户规模最大的IPO。不过,相比较阅文集团、平安好医生等一批2017年在香港上市的新经济股超过600倍的认购倍数,小米认购倍数并不高。
在小米公布认购数据当日,上证指数跌破2800点。而公开招股首日,恒生指数跌破29000点关口。此外也受到外围市场影响,近期受到贸易摩擦影响,美国科技股大跌。
而除去恒生指数接连续下跌,还有香港银行同业拆息(HIBOR)近期利率持续攀升,而这无疑会增加新股认购的成本。而小米此前虚高的估值其实也应该为今天的惨淡市场买一部分单。
而此前按市场给出的小米539-690亿美元的估值,小米市盈率达到了27-34倍。这不算低,雷军口中说的小米的估值应该是苹果乘以腾讯,目前苹果市盈率仅为18.34倍,难道雷布斯是按这个来算的?
大盘不稳、市场冷淡,雷军却坚持要把小米送到港交所去敲钟,最终接盘的会是谁?
其实在几天前,券商就有一些准备,已经给股民风险提示,谨防“潜水”。据悉还有做出预备,提示散户万一小米首日破发,或采取即沽策略,减少损失。而还有业内人士表示,若小米上市挂牌的时机再有动荡,“急挫逾5%宜止蚀,输少当赢,更切忌捞底博反弹。”
其实,近期在港上市的多家“独角兽”公司,上市后遭遇破发的并不少见。阅文集团、易鑫、众安在线等股价持续下挫,投资人胆战心惊。尤其是平安好医生上市次日收盘下跌3.2%,与首日最高价相比下跌20%,比招股价也跌了14%,随后下跌至50港元以下,让投资人担心小米也有同样遭遇。有基金经理表示,小米估值偏高,投资者应更谨慎。
有行业人士甚至表示,“其实投资者还是要庆幸的,小米的认购发行用了4天,才得了一个10倍认购,如果跟工业富联一样,仅一天认购,就收获了711倍的认购,你说这A股还不直接奔着前低2638点了?!”
多家券商认为,小米孖展息率相对较高,介乎2.45-3.38厘。“新经济新股相信不会再出现首日抽升两至三成的盛况,目前有券商孖展息高逾3厘,换言之小米挂牌后股价起码要升10%才可以回本。”
目前来看,只要不破发可能就是最好结果,而一旦破发,散户最有可能成为垫脚石。
小米盈利模式仍存争议
以往雷军多次表示小米是互联网公司,因为这两种性质对小米估值会有很大差距。如果是硬件公司,那资本想象空间极为有限。
在证监会对其定义存疑后,雷军改口“不纠结是互联网公司还是硬件公司”。6月23日,雷军表示,小米是全球罕见的既能做硬件,也能做电商,也能做互联网的全能型的企业,这种企业在今天的市场上非常罕见。在他看来,小米市盈率不能和其他硬件或互联网企业相比。甚至他喊出小米估值应该是“苹果乘以腾讯”。
按雷军的逻辑,小米的盈利模式是依靠高性价比的硬件,聚集大量的用户,最后以互联网服务的模式实现变现。但是这个互联网模式的变现却模糊不清。而且,小米过去三年智能手机贡献的总收入占比分别达到80.4%、71.3%、70.3%。怎么能相信它是一家靠互联网盈利的企业呢?
而且,雷军的意思是需要用高性价比的产品来维持持久的用户群,那就必须产品质量稳定可靠,但是据说小米加工费不计人工钱,谁能保证质量稳定?能比的上苹果的稳定吗?近年来小米产品不断曝光的质量问题就说明一切了。
虽然小米首席财务官周受资认为,估值的核心要素是公司的增长速度,小米2017年收入同比增长67.5%,2018年一季度更是超80%。这应该是小米的加分项,而且他认为小米的手机市场份额还会进一步扩大,性价比路线能让小米保持持续增长。
不过,资本市场并不买账。
普遍观点认为,小米的盈利模式尚未被证明,但其目前估值来算,市盈率已经超过国际上顶尖的高科技公司,不少机构或投资人表示小米缺乏盈利支撑导致估值虚高,上市后的动力也可能不足。
6月29日,媒体报道小米IPO定价17港元,位于17至22港元招股区间低端。也从侧面印证其为了保险起见,调低价格,降低破发风险的可能。
有不少人士表示,阅文、平安好医生、众安在线等破发是因为缺乏实质性的盈利模式,“破发”是“情有可原”。
那么按此规律,小米的未来也好不到哪儿去了。只有等时间给出答案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Sina Visitor System小米IPO招股遭滑铁卢?10万投资者参与 9倍超额认购|小米|IPO|认购_新浪科技_新浪网
小米IPO招股遭滑铁卢?10万投资者参与 9倍超额认购
小米IPO招股遭滑铁卢?10万投资者参与 9倍超额认购
  澎湃新闻记者 杨鑫倢
  6月28日中午,香港市场首家“同股不同权”新股小米(01810.HK)为期4天的招股截止。
  尽管之前屡传小米被投资者取消认购,但接近小米IPO的中介人士向澎湃新闻记者透露,小米公开认购非但没有遇冷,数据比预期要好很多。截至6月28日12时,共有超10万投资者参与小米的散户认购,认购总额超10.3亿股。根据港股市场中央结算中心的时间因素,这一数据暂未包括散户今日半天提交的认购数。
  据小米招股书显示,小米香港公开发行股数为1.08亿股,发行价区间17至22港元。
  也就是说,即使不包括6月28日散户提交的认购数据,小米现在公开认购已达9.5倍。
  有说法称,小米此次散户认购是港股2011年以来发行规模50亿美元以上IPO中,认购倍数最高的,也是今年以来全球认购散户规模最大的IPO。不过,相比较阅文集团、平安好医生等一批2017年在香港上市的新经济股超过600倍的认购倍数,小米认购倍数并不高。
  小米的IPO认购过程一波三折。
  6月25日至6月28日,小米在香港上市招股,但前两天的认购情况低于预期。
  截至6月27日中午,14家券商累计借出孖展(保证金)逾97亿港元,相当于超购3.06倍,低于5到10倍的预期。更有香港媒体报道称,时富金融及辉立证券被投资者抽飞(取消认购)约17亿港元。此外还有港股基金经理透露,很多机构都是以限价的方式在18港元认购。
  有分析称,这与香港股市情况情况不佳有关。小米于香港公开招股首日,恒生指数跌破29000点关口,失守250天牛熊分界线。此外也受到外围市场影响,近期受到贸易摩擦影响,美国科技股大跌。
  除了市场面的因素,发行定价才是小米招股热度的关键。
  小米此次在香港首次公开招股每股招股价将在17-22港元,此价格区间对小米的估值为539亿美元至690亿美元。按照2019年调整后预期盈利计算,小米市盈率达到27-34倍,而目前市盈率为18.34倍。
  外界认为,小米的盈利模式尚未被证明,但市盈率已经超过国际上顶尖的高科技公司,包括苹果、、、等担心缺乏盈利支撑导致估值虚高,上市后的动力也可能不足。
  对此,小米创始人雷军6月23日在香港的投资者推介会上回应称,“可能很多人很纠结,小米是硬件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过去一个星期我们跟投资者反复地沟通,大家发现小米是全球罕见的既能做硬件,也能做电商,也能做互联网的全能型的企业,这种企业在今天的市场上非常罕见。”他认为市盈率不能和其他硬件或互联网企业相比。
  界定小米仅仅是硬件公司,还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会对小米的估值产生较大的差异。在香港上市的很多新经济公司都还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市场吸收雷军的概念还需要时间。
  谈及市盈率的问题,小米首席财务官周受资表示,从估值的角度,核心在于公司的增长速度,小米在快速增长,去年的收入比上年增长67.5%,今年一季度加速增长,增速达到了89.5%。此外,小米的市场机会很大,手机市场还能持续增长,还有新品类和国际市场的拓展;小米走的是高效的性价比路线,所以也能持续增长。
  在香港举行完上市推介会后,这两天,小米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和一行高管又分头前往美国纽约、波士顿、旧金山、芝加哥、新加坡和伦敦路演,为小米成功IPO继续奔走。
  有消息称,目前李嘉诚、马云和马化腾都以个人名义认购小米股票,金额在数千万至上亿美元不等。但这些消息未得到证实。
  小米预计将于6月29日定价,7月9日挂牌。
相关专题: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小米IPO认购超10倍却低限发售
背后究竟有何风险?
为期4天的小米香港IPO公开认购终于靴子落地。
6月28日,小米IPO最终以认购总额超10.3亿股、超10万投资者参与散户认购的结局收场,一扫此前几天散户认购爆冷局面。要知道招购首日才超购仅0.9倍(为自2017年9月新经济新股火热以来,首日招股反应最冷淡的一只), 截至26日,超购也仅为3.06倍。看似打脸此前被一片唱衰的声音,不过从小米最终给出的17元港元的发行价以及近期股市动荡下行的大环境来看(这是此前17—22港元发行区间的下限),小米最终在资本市场的表现或将让人担忧。
虽然雷布斯表示17元定价是为了让投资者有钱赚,预留后续增长空间,但是小米最终破发的可能性也不小。
小米IPO认购4天内跌宕起伏
从6月25日起,小米就开始了为期4天的IPO认购。
按计划,小米此次在香港首次公开招股计划发售21.8亿股股份,其中面向散户公开发行股数为1.08亿股,也就是说散户占比为接近5%。原定的每股发行价区间为17-22港元,募资370.6亿-479.6亿港元。
不过,小米这次认购可以算的上一波三折。在首日,以往新经济股被哄抢的盛况并未出现,当天11家香港本地券商共录得仅74.72亿港元的孖展认购额,以在香港公开发售集资额23.98亿港元计算,超额认购仅2.12倍。6月26日,多家券商“抽飞”(取消认购),其中时富金融及辉立被投资者抽飞约17亿港元,更是雪上加霜。当天,10家本地券商则累计录得59.44亿港元的孖展认购,超额认购1.48倍,远远落后于市场预期。同时,一周期港元Hibor周二出现十年来最大跌幅,市场猜测银行提早释放出了先前为小米IPO预留的资金。
不过,在最后一天小米实现了逆风翻盘。截至28日12点,小米散户认购超10.3亿股,共有超10万投资者参与。据小米招股书显示,其此香港公开发行股数为1.08亿股,测算下来超购10倍左右。
虽然已经被认为是超预期的表现,但是同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的几只新经济股相比,小米还是差的有点远:阅文集团首日就超购624倍,平安好医生超购296倍,易鑫超购167倍、雷蛇、众安在线等首日认购的保证金额均超过100倍。
由于多个新经济公司排队来香港上市,这个板块的题材不再具备稀缺性。或许也是小米认购遇冷的原因。
小米或破发 股价如何支撑投资者的野心?
有说法称,小米此次散户认购是港股2011年以来发行规模50亿美元以上IPO中,认购倍数最高的,也是今年以来全球认购散户规模最大的IPO。不过,相比较阅文集团、平安好医生等一批2017年在香港上市的新经济股超过600倍的认购倍数,小米认购倍数并不高。
在小米公布认购数据当日,上证指数跌破2800点。而公开招股首日,恒生指数跌破29000点关口。此外也受到外围市场影响,近期受到贸易摩擦影响,美国科技股大跌。
而除去恒生指数接连续下跌,还有香港银行同业拆息(HIBOR)近期利率持续攀升,而这无疑会增加新股认购的成本。而小米此前虚高的估值其实也应该为今天的惨淡市场买一部分单。
而此前按市场给出的小米539-690亿美元的估值,小米市盈率达到了27-34倍。这不算低,雷军口中说的小米的估值应该是苹果乘以腾讯,目前苹果市盈率仅为18.34倍,难道雷布斯是按这个来算的?
大盘不稳、市场冷淡,雷军却坚持要把小米送到港交所去敲钟,最终接盘的会是谁?
其实在几天前,券商就有一些准备,已经给股民风险提示,谨防“潜水”。据悉还有做出预备,提示散户万一小米首日破发,或采取即沽策略,减少损失。而还有业内人士表示,若小米上市挂牌的时机再有动荡,“急挫逾5%宜止蚀,输少当赢,更切忌捞底博反弹。”
其实,近期在港上市的多家“独角兽”公司,上市后遭遇破发的并不少见。阅文集团、易鑫、众安在线等股价持续下挫,投资人胆战心惊。尤其是平安好医生上市次日收盘下跌3.2%,与首日最高价相比下跌20%,比招股价也跌了14%,随后下跌至50港元以下,让投资人担心小米也有同样遭遇。有基金经理表示,小米估值偏高,投资者应更谨慎。
有行业人士甚至表示,“其实投资者还是要庆幸的,小米的认购发行用了4天,才得了一个10倍认购,如果跟工业富联一样,仅一天认购,就收获了711倍的认购,你说这A股还不直接奔着前低2638点了?!”
多家券商认为,小米孖展息率相对较高,介乎2.45-3.38厘。“新经济新股相信不会再出现首日抽升两至三成的盛况,目前有券商孖展息高逾3厘,换言之小米挂牌后股价起码要升10%才可以回本。”
目前来看,只要不破发可能就是最好结果,而一旦破发,散户最有可能成为垫脚石。
小米盈利模式仍存争议
以往雷军多次表示小米是互联网公司,因为这两种性质对小米估值会有很大差距。如果是硬件公司,那资本想象空间极为有限。
在证监会对其定义存疑后,雷军改口“不纠结是互联网公司还是硬件公司”。6月23日,雷军表示,小米是全球罕见的既能做硬件,也能做电商,也能做互联网的全能型的企业,这种企业在今天的市场上非常罕见。在他看来,小米市盈率不能和其他硬件或互联网企业相比。甚至他喊出小米估值应该是“苹果乘以腾讯”。
按雷军的逻辑,小米的盈利模式是依靠高性价比的硬件,聚集大量的用户,最后以互联网服务的模式实现变现。但是这个互联网模式的变现却模糊不清。而且,小米过去三年智能手机贡献的总收入占比分别达到80.4%、71.3%、70.3%。怎么能相信它是一家靠互联网盈利的企业呢?
而且,雷军的意思是需要用高性价比的产品来维持持久的用户群,那就必须产品质量稳定可靠,但是据说小米加工费不计人工钱,谁能保证质量稳定?能比的上苹果的稳定吗?近年来小米产品不断曝光的质量问题就说明一切了。
虽然小米首席财务官周受资认为,估值的核心要素是公司的增长速度,小米2017年收入同比增长67.5%,2018年一季度更是超80%。这应该是小米的加分项,而且他认为小米的手机市场份额还会进一步扩大,性价比路线能让小米保持持续增长。
不过,资本市场并不买账。
普遍观点认为,小米的盈利模式尚未被证明,但其目前估值来算,市盈率已经超过国际上顶尖的高科技公司,不少机构或投资人表示小米缺乏盈利支撑导致估值虚高,上市后的动力也可能不足。
6月29日,媒体报道小米IPO定价17港元,位于17至22港元招股区间低端。也从侧面印证其为了保险起见,调低价格,降低破发风险的可能。
有不少人士表示,阅文、平安好医生、众安在线等破发是因为缺乏实质性的盈利模式,“破发”是“情有可原”。
那么按此规律,小米的未来也好不到哪儿去了。只有等时间给出答案吧!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西银行H股公开发售认购不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