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暴会击翻军舰导弹击中目标图片吗

从苏联的斯维尔德洛夫级和摩尔曼斯克号巡洋舰了解冷战下的海上风暴从苏联的斯维尔德洛夫级和摩尔曼斯克号巡洋舰了解冷战下的海上风暴大脑训练机百家号二战结束,百废待兴的苏联重新走上发展的道路,苏联海军认为有必要重新设计建造一艘大型巡洋舰。鉴于当时苏联面临的国际安全局势以及考虑到苏联国情状况,苏联海军最需要的就是迅速恢复二战以前的元气,确保使国家免于遭受敌国的海上入侵。5艘68型(恰巴耶夫级)巡洋舰完工后,一种新的火炮巡洋舰也设计完成,新的系列舰与原来老系列舰的首要区别是使用全舰身焊接工艺。这也是首次在国家的支持下使用焊接大型装甲钢板的技术。根据在坦克制造业上的丰富经验,并且在战后与德国造船厂一起对所需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就是68改型巡洋舰,也叫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 摩尔曼斯克号是本级巡洋舰制造的最后一艘。斯维尔德洛夫级是苏联战后建造的第一批大型水面舰艇,。从1939年4月开始担任苏联红海军总司令的库兹涅佐夫一直忠实地按照斯大林的要求发展海军大型舰艇。1955年赫鲁晓夫上台后立即将苏联大型水面舰艇打入冷宫,就在这一年包括“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在内的所有大型舰艇被停建或者停止研制,一向忠于斯大林的库兹涅佐夫也于1956年1月被戈尔什科夫取代。从此,苏联红海军开始了长达30年的“戈尔什科夫时代”。挪威海岸,这里是苏联海军北方舰队摩尔曼斯克号巡洋舰的葬身之处。1994年,这艘海上巨兽以废铁价卖给印度,遇到风暴搁浅于此。如今挪威和瑞典已经花了巨额资金来处理这颗“定时炸弹”。海岸20年后被拆除日,“摩尔曼斯克”终被拆除。对于这支巡洋舰,虽然它已经灰飞烟灭,但是它对俄罗斯军事所作出的贡献却永远不会被忘记。知情人表示:摩尔曼斯克号巡洋舰牵扯4个国家,历经18年,耗资4000万欧元。和美国建造的最后一级火炮轻巡洋舰“伍斯特”级相比,除前面提到的防护水平相当外,在火力上,斯维尔德洛夫及还略胜于后者。虽然有些西方海军专家称斯维尔德洛夫级在建成之日就已过时,其作为火炮巡洋舰也不像其后建造的一系列导弹巡洋舰那样被西方国家所重视,但它仍在苏联红海军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且全部17艘巡洋舰都活跃在从建成到80年代末,它们见证了苏联红海军从满目疮痍到驰骋在四大洋上的光辉路程,在其间也发挥了自己的作用,相对于现在那些仅服役了10到20年就停泊在各军港慢慢生锈的俄罗斯军舰来说,“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也称得上是幸运儿了。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大脑训练机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动动手动动脑。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惊魂4小时!普吉沉船事件宜宾人——“我听见有人在给家里说遗言”
7月5日18时45分许,两艘载有共127名中国游客的游船,在泰国普吉岛附近海域突遇特大暴风雨发生倾覆事故。
截至7日晚最新消息,普吉游船倾覆事故已造成41人遇难,尚有15人失踪。目前搜救工作仍在继续进行中。
7月7日晚,新三江周刊联系到宜宾市民张翼。普吉游船倾覆事故发生时,他就在沉没船只“凤凰号”的后面一艘船中,亲眼见证了那场海上风暴……
张翼表示,“我和我女朋友两个人,是7月1日从重庆飞曼谷,下午转机去了普吉岛! 我们俩是自由行,5号早晨跟随一天的旅行团出海,去了珊瑚岛和皇帝岛。”
7月5日早晨,旅行公司安排了车来接他们,张翼说,那时天空阴暗有点零星小雨 ,到达码头后,导游让他们带上了粉色手环,换了泳衣,休息一会儿。随后,全天出海的人,大约45-50人就出发了,当出海5到10分钟的时候,天空是无比晴朗,阳光、白云、蓝色的海水!
对于刚出海的感受,张翼说,“大家虽然陌生,在一起旅行也是缘分,有说有笑的驶向珊瑚岛.……”随后,在珊瑚岛有2名游客不知去哪里了,所以在那里浪费了30分钟左右。待那2名游客回来又去了皇帝岛。那时的天空依然晴空万里!
来到船边游客们就开始浮潜,就那短暂的几分钟,天空黑了下来,开始起大风。张翼说,“船员说要下雨了,让大家赶快回到船上,海钓的项目取消,直接回普吉。”游客们听当地人说过,本来普吉岛那边就有几分钟内狂风暴雨,马上又晴空万里的变化,但这次没有…
雨越下越大,风越刮越大,海浪越来越高,张翼那时候还录了个视频发给好兄弟,让他看看海上狂风暴雨。事后他才听说,他遇到的是最近几年那边最大的一次海上暴雨。
“我随手录的视频,没想到值得保存了。粉色手环如今还在我钱包里,是我幸存的纪念。”张翼说。
在返航的过程中,张翼记得大部分的人都在呕吐,“不少人在哭泣,上岸后有个女的还绝望的把银行卡密码发短信给父母说了,给家长留财产了,有的在船上给家长视频说告别了。”
张翼说他当时比较冷静,“也可以说我懵了,也许是因为没有经历过吧。身体特别冷,一直颤抖,所有旅客身上都是湿的!”
船一直航行,船员们、导游们也接听了无数电话、微信消息,“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微信,反正就是聊天软件。后来得知,政府已发通知船只不能驶离港口码头。”张翼说。
原本返航只要1小时30分钟即可,可张翼他们的船行驶了2个多小时还没有到珊瑚岛,天已经很黑了,那时张翼听导游说,船只也在这样的航行中出问题了,“我听声音怀疑应该是发动机不行了吧。慢悠悠的船,全船旅客提心掉胆的没有人发出声音,静的可怕,偶尔发出哭声和呕吐声。”
船上有人开始询问导游,“怎么办?”导游说,“军舰会来接我们。”大家喜笑颜开,心里好像去找到了一点安全感,但时候张翼觉得这句话的真假都有待考究。
逐渐靠近珊瑚岛,船不能动了,试了几次都没能启动发动机。导游又说,船不能驶向珊瑚岛,船吃水深要搁浅。
面对这么大的暴风雨,大家又开始慌了,还好的一点,手机信号满的(泰国卡)大家又开始打电话、发信息.……“从希望又开始绝望,每一次海浪拍打进船上,就是一阵尖叫。”张翼说。
当时穿上的船员和导游还告知了游客们,“前面不远处有2艘船已经翻了,有2位俄罗斯人被卷走了,有10多人失踪,有中国人。”这时张翼船上的人更崩溃了,他说那种感受估计没人能体会。
张翼他们煎熬地在船上等了4个多小时.……导游说:“军舰不来了,救已经掉入海的人去了。”我们怎么办?”船上有人问。导游回答说:“我也不知道。”
多待一分钟,危险就多一分,为了安慰大家,船员给大家端上了冰镇西瓜和菠萝(视频里可以看到)。可是大家都吃不下去,船也打开了信号灯。
张翼回忆说,“我心态好,什么都不管了,狂吃了一阵,也许是饿了。需要吃点西瓜、菠萝和饼干补充能量和热量!当时,用‘度秒如年’来形容不夸张。”一会儿旅客就会问一下,“怎么办?什么时候来接我们?”部分游客闭上双目,有的低头不语,有的抽烟……
张翼说,感觉就像是难民一样……
(宜宾市民张翼称,最后是快艇来救了他)
船上突然一阵大喊:“船来啦!”
张翼说,他们最终等来了快艇!
大家纷纷都穿上救生衣,张翼对着船员说着:“谢谢你们!”虽然不知道他们能否听懂,但游客们都依次慢慢上了快艇。
快艇启动,送船上游客们回到普吉岛。但张翼注意到,帆船依然停留在大海中,船员们留守在帆船上。张翼知道他们要怎么回到岸边,所以挺担心他们的。
张翼说,“这煎熬的4小时30分钟,他们的坚定和乐观让我们安全,一路上船员们还唱着泰语歌曲。”
张翼他们坐着快艇,向普吉岛驶去。海浪依然大,海风依旧凶猛,全部旅客在尖叫着安全到达港口。张翼仍在和女朋友说,“船员们怎么办?”
待张翼他们回到岸边,警车、医务车等早已等候着。张毅说,“不知道是旅行公司还是政府工作人员,给我们分发蛋糕。等了一会儿,安排了车辆送我们各自回到酒店。我回酒店半夜突然起身‘狂吐’ 反复了几次,虚脱了。第二天休息了一天,不能进食。那时候,我已飞到了清迈……”
最后张翼说,“愿逝者安息!船员们加油,谢谢你们!”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杂谈】昨晚我刚又看了一遍《乱世佳人》【南北战争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106贴子:
【杂谈】昨晚我刚又看了一遍《乱世佳人》
毫无疑问,这是电影史上最杰出的故事长片之一,原著也是有关南北战争的众多小说中难以超越的经典。
但是………………
同时作为一个研究南北战争史的人来说,我不光从文学的角度,从艺术的角度去考量它,我还要从历史的角度考量它。从历史的角度来说,这本小说是非常还原历史细节的。但是,书中,或者更明显的,电影是以南方奴隶主作为主人公的,对南方邪恶的奴隶制就跟《为奴十二年》形成鲜明对比了,尤其是阿斯利的那句在战争结束后,奴隶制被废除后,回顾过去台词:“非常想念种植园中黑人们的欢笑”原话大意如此……在血淋淋的长鞭下,黑人们还真是笑的很欢乐啊?
绝大的讽刺啊,讽刺啊,非常想念种植园中黑人们的欢笑
说得好啊,小说,难免要偏向一方,《飘》也是这样但是《杀手天使》做到了公正,所以,这本小说在我看来才难能可贵
票的作者本身就是南方人奴隶主家庭出身,所以他的观点是维护南方的。不过这也能看出美国人的心态。要是现在有人写本维护内战时期国民党的书,绝对不让出版。
怪事,我发的飘的角色原型的贴呢? 再转一次吧
1.白瑞德征服世界
如果问起20世纪美国小说中最著名的男女主角,很多人都会想起《飘》中的斯嘉丽和白瑞德。而提起最著名的告别,狡诈绝情的斯嘉丽面对那个始终伴随自己却最终决定离去的英俊却庸俗,粗鄙却时刻闪耀着迷人光芒的白瑞德的挽留:“亲爱的,你别走,你走了我怎么办?”以及白瑞德看似绝情,实则饱含深情的“Frankly,my dear,I don`t give a damn(亲爱的,我其实一点也不在乎。)”大约是看过《飘》的人都久久回味的。
这段感人至深的告别以及其他众多经典的桥段使得《飘》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赢得了1938年的普利策奖,更引发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对美国内战——一个纷乱不堪却又色彩斑斓时代的兴趣和向往。不过当读者们在迷醉在米切尔构建的“老南方的美好日子”中无法自拔时,从没想过白瑞德其人是否真实存在过。
再好的小说家也难比命运之神的 力量,现实版的“白瑞德”——乔治.特伦霍姆(George Trenholm)作为美国内战时期南方最出名的封锁线渗透者,是一位集“走私犯、商业天才、爱国者”三位一体的怪杰,他在美国内战的风起云涌中演出跌宕起伏多姿多彩的人生片段为米切尔描绘她心中的超级英雄提供了最重要的素材。
《飘》能够问世,缘自米切尔的一次卧床休养。米切尔本来是亚特拉大日报的记者,由于不小心弄伤了脚踝,不得不卧床休养。百无聊赖的她却迷上了老南方的历史。由于腿脚不便,米切尔只能央求新婚不久的第二任老公一趟趟的往来于图书馆,在故纸堆中为老婆找寻资料。老公最后无法忍耐,不愿再往图书馆跑,便和米切尔说如果她愿意看,不如自己去写部小说算了。当时米切尔夫妇都不知道这句气话催生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等到米切尔真开始动笔时,首先构思出伟大的女英雄也许是小说史上首次出现的、功利到甚至有些冷酷却惹人喜爱的斯嘉丽。问题随之而来,什么样的男主角才能配得上“伪.拜金女”斯嘉丽?一种是圣人,最好还比较软弱和迂腐,完全斯嘉丽是相反的两级,但是却能够异性相吸。这个人物最终演变为阿舍利.威凯兹(Ashley Wilkes,小猫对此人极为无语)。另一种便是斯嘉丽的同类,最好是一个成功甚至是英雄版的无赖,当然无赖只是他的表象,内里也还是要有老南方人的热血和高贵。
在塑造这个人物是,米切尔想起了早前读过一段内战传奇:一位视北方海上封锁线为无物的超级走私犯,自己多次单舰闯关,在南方彻底沦亡前,还曾成功集结一支走私船队,带着这个南方邦联政府的金库飘然而去,这便是来自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Charleston,South Carolina)的乔治.特伦霍姆(George Trenholm)。
于是有关于特伦霍姆的大量文件又被米切尔可怜的老公从书山纸海中刨了出来,米切尔对这些进行了艺术的加工,又掺杂了其他一些她生活中遇到过的“恶人”形象,形成了白瑞德形象,而盖博在大卫.塞尔兹尼克电影中以他精湛的演技,彻底将白瑞德深深的印入了观众的心中。
现实中特伦霍姆幼年丧父,不得不辍学跑到社会上去挣一口饭吃。打拼几年后他进入约翰.弗雷泽(John Fraser)的棉花贸易公司。凭借自己的果敢干练,特伦霍姆很快成为公司船队的主管。1853年,47岁的特伦霍姆正式成为约翰.弗雷泽公司的合伙人和股东。
日后的美国内战中,南方政治家曾反复叫嚣“King Cotton(棉花才是王道)”,想借此向各南方州说明棉花在美国南方经济中的绝对核心地位,也告诉那些看笑话的欧洲人,没有南方的棉花,整个欧洲的纺织业都要受到巨大打击。
倒腾棉花在内战前是南方最为赚钱的生意,凭借这种由黑奴血汗浇灌的“软白银”,特伦霍姆迅速积累的巨大的财富,并将这些来自棉花贸易的资本投向其他行业。到内战爆发时,特伦霍姆也许已经是南方的第一富豪,他的产业涉及棉花贸易的上下线——种植园、轧棉厂、仓库、航运公司,他还拥有大批的酒店、旅社和大片的土地。可想而知,内战的爆发以及随之而来北方联邦海军进行的海上封锁对特伦霍姆棉花-资本帝国的巨大打击,他的资产迅速的缩水了。
内战爆发前,美国南方将全部棉花出口的78%运往英国,与南方的棉花贸易共为英国提供了五百万的就业机会,而北方省份却是英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一个新兴对手。因此,大英帝国对南方邦联提出的“独立”要求表现出热切的支持,这么做即为了能够取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整个民生和经济的棉花,也为了削弱潜在的商业竞争对手。
作为当年世界上最大的恶棍,英国人想收拾谁就收拾谁,因此英国人迅速而强有力的干涉了美国内战。要支撑一支百万人的军队,至少需要上百万支步枪,数以百万级的被服装具和弹药,光是提供最基本的粮食补给,这支部队每天便要消耗20亿卡路里以上的食物。而南方以区区几省之地,用几乎一穷二白的制造业,以遍种经济作物却几乎从不屑于种植粮食作物的农业怎么可能支撑一支百万人的邦联军走上战场?好在英国人对此经验丰富,他们迅速帮助特伦霍姆等人建立了一支快速、现代化的走私船队,为英国运去急需的棉花,为南方邦联换来大把的现金还有各类支撑战争的装备和补给。
说起这类走私船队(blockade runner),《飘》中多次出现了这个词,应该说将特伦霍姆等人简单视为走私贩子是不够的。在海战史上,特伦霍姆等人的角色更类似于首次在梅克伦堡汉萨商会和丹麦王国战争中出现的“运粮私船(Victual Brothers)”。
2.封锁线突破者的前世今生
作为欧洲千年海盗史的一部分,梅克伦堡公爵阿尔伯特(Albrecht of Mecklenburg)的臣属们召集了历史上第一批运粮私船(Victual Brothers),作为其支援当时瑞典国王和梅克伦堡公爵阿尔伯特(Albrecht of Mecklenburg)军队的一部分。
梅克伦堡的阿尔伯特在1364成为瑞典国王,经过十九年强有力的统治之后,1389年的阿尔伯特已经五十一岁,多年的征战使得他的健康每况日下。更糟糕的是,瑞典西部始终不承认这位外来者的王权,而他在瑞典东部的统治也日益不得人心。
最终在1389年,瑞典贵族摄政会向强邻丹麦抛出橄榄枝,希望强大的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一世(Margaret I of Denmark)帮助他们赶走阿尔伯特。瑞典人这招引狼入室的臭棋使得丹麦女王在二月份名正言顺的派出大军入侵瑞典,阿尔伯特领军迎敌,在约塔兰地区(Vstergtland)的阿克斯瓦尔(Axvall/sle),1000名重装德国雇佣军被1500名丹麦军队打得大败,阿尔伯特自己也成为女王的俘虏。
俘虏阿尔伯特之后,玛格丽特一世已经成为丹麦、挪威、和瑞典的女主人(由于封建习惯法,女人想要成为女王难上加难,玛格丽特宁愿有实无名。但由于她太过强大,连教皇卜尼法斯九世Pope Boniface IX在给她的信中都尊称玛格丽特为‘Queen of Denmark, Norway and Sweden’)。如今她的面前只剩下一个德国人的城市斯德哥尔摩(这时候的斯德哥尔摩已经被阿尔伯特完全德国化了)拒不向女王低头。
不过实际上此时哥特兰岛也在反抗玛格丽特女王,但在几乎所有瑞典贵族都投入玛格丽特怀抱的丹麦-瑞典蜜月,斯德哥尔摩这个弹丸之地的不识时务彻底激怒了女王。从丹麦、挪威还有争表忠心的瑞典贵族哪里征集来的大批军队将斯德哥尔摩围得水泄不通,而这一围就是3年。
好在当时波罗的海区域航运发达,汉萨同盟和其他大量跑单帮的海船每日穿梭各地,运输大宗货物。看着老大被一个女人扣押,而德国人的城市斯德哥尔摩危如累卵,梅克伦堡公爵的部属们决定为斯德哥尔摩提供抵抗所需的一切,包括粮食、武器、金钱以及最重要的信心和勇气。
阿尔伯特的臣属们振臂一呼,汉萨同盟城市应者如云。看着玛格丽特做大,整个汉萨同盟都感到芒刺在背,不单单由于汉萨同盟曾经严重侮辱过女王,迫使她签署过不平等条约。明眼人都看得出一个囊括挪威瑞典丹麦的斯堪的纳维亚大帝国将严重威胁汉萨同盟在波罗的海沿岸的商业霸主地位。
大批船主在汉萨同盟城市或明或暗的鼓励下,在以梅克伦堡公爵名义下发的“私掠权证”的引诱下,更在每一粒运道斯德哥尔摩的粮食蕴含的巨大利润吸引下,升起梅克伦堡公国的旗帜,往来于斯德哥尔摩与汉萨同盟港口之间。在这条海上生命线的支持下,斯德哥尔摩一直支撑到1394年,拿着梅克伦堡“私掠权证”劫掠四方的运粮私船海盗更在往后的30年中成为波罗的海上的真正海王。
由于无力长期支撑强大的皇家海军,很多欧洲君主面对强大的陆上敌人都会使用亦盗亦商的国家私掠船队。其职责基本就是突破敌方的海军封锁,为被围的本方城市或者军队提供给养,增强其信心和抵抗意志。英国的“海狗”和荷兰的“海上乞丐”都执行过反封锁任务,尤其是“海上乞丐”对阿姆斯特丹等地的支援,堪称反封锁作战的经典。
与汉萨、荷兰和英国的前辈相比,特伦霍姆时代的小型帆船速度更快,载重提高,而其他诸如导航气象方面的进步,更使得突破封锁行动变得极为有效。一艘属于特伦霍姆的走私船曾一次运送了近一百万发弹药,超过一万支恩菲尔德步枪,500支手枪以及至少400桶火药。
为了能将这些对支撑战争至关重要的补给物资送往前线,大批南方码头工人通宵达旦奔波在码头上,成千上万辆四轮马车往来于码头和战场之间。当时的人形容在查尔斯顿和最近的火车站之间穿梭的马车密集到驾车人甩动鞭子发出的破空声就像黑人蓝调中似乎永不停歇的鼓点一般。
正是这批雪中送炭的军火使得约翰斯顿得以率领邦联军在1862年4月的夏洛伊(Shiloh)战役中主动攻击格兰特的田纳西军团,若非谢尔曼带兵发动侧翼突袭,也许格兰特就会被邦联军彻底击败,七月开始的维克斯堡围攻战的历史就要被改写。
到了1864年,特伦霍姆领导的突破封锁行动进一步升级,在这一年南方邦联得到一百五十万磅子弹弹头、一百九十万磅用于制造火药的硝石、69000支步枪、43门火炮,还有用于补充部队损耗的450000双靴子、316000条毛毯还有约三百六十万磅牛肉。
这一年共有有超过8000艘次的走私船出入南方各地的港口。这并不代表美国联邦海军就在睡大觉,截止到1864年,联邦海军的战舰在封锁作战中共俘获210艘蒸汽轮船和939艘风帆走私船。即便如此,特伦霍姆等封锁线突破者却很淡定,因为这批被缴获的货物不过是走私者们运输货物的五分之一而已。
3. 海军“兄弟分家”和各自壮大
联邦海军拼尽全力却难以对南方封锁线突破者们造成足以伤筋动骨的损失。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亚伯拉罕林肯总统对南方邦联的突然袭击准备不足。以海军为例,虽然联邦继承了内战爆发前整个美国海军的90艘战舰,由于南方同盟者的破坏和年久失修,实际只有42艘战舰能够立刻出海作战。
当然联邦海军的情况与空有编制,作为灵魂的优秀将领却大部分跑去邦联军的联邦陆军相比,还算不错。所以在陆上的北方佬被罗伯特.李等人打得满地找牙的同时,联邦海军却在战争中始终保持了对南方海军的压倒性优势。
联邦海军的主力是六艘铁甲舰,此时的铁甲舰还是木质龙骨,通过铆接方式加装铁甲。除铁甲舰外,联邦海军还有十二艘较为先进的战舰,利用这些战舰勉强能够封锁绵长南方海岸线。北方海军本来还能拥有更强大的装备,当南方攻击南卡罗来纳州桑特堡之时,美国海军共有26艘战舰雇佣着外国水手,在远离本土的欧洲和非洲水域执行剿灭海盗和护航任务。
此时的USN实力还很弱小。美国海军的年龄与其国家一样,1774年的独立战争中美国海军便崭露头角。最初的所谓“海军”只不过是几艘护航舰和武装商船,执行的也是私掠和突破封锁任务。但自诞生之日,美国海军便拥有难以解释的进攻精神。
第一代美国海军英雄如约翰.保罗.琼斯(John Paul Jones)等人仿佛就是美国版的“德雷克”和“海狗”。独立没几年,在1794年美国海军进行了重组,这一年也被认为是新海军的开始。焕然一新的美国海军迅速投入同昔日盟友法国人的海军之间的冲突中,1798年到1800年围绕加勒比海的格瓦兹(Quasi)战争最终以美国海军获胜告终。
第二年美国海军又主动发动了对远在北非的的黎波里塔尼亚(Trioolitan)的海上远征,这次的目标换成了称霸南地中海几百年的阿尔及尔、的黎波里、突尼斯和摩洛哥穆斯林海盗。在对向当地统治者花钱买平安这一欧洲多年以来的策略彻底失望后,托马斯.杰斐逊发动了对的黎波里的海上远征。最终分别在1805年和1815年的黎波里和阿尔及尔都决定向星条旗低头。
可惜杰斐逊发动的对英国的1812年战争却几乎摧毁了美国海军,不过在这场以失败为主旋律的错误战争中,佩里的等人的聊聊几次胜利却为美国海军建立新的信心和精神源泉。
1812年战争后美国海军继续发展壮大,虽然其编制和任务还以近岸防御为主。星条旗却逐渐随着美国海军的战舰出现的全球各处。尤其是1850年后,美国海军在美墨战争中表现出惊人的战斗力和主动精神,而更为人所共知的就是美国海军对亚洲的一系列侦查和远征,其中以1851年佩里“黑船”舰队打破日本的锁国的意义最为深远。
此时美国海军远征太平洋彼岸所使用的蒸汽舰船虽然技术比1840年英国海军侵略中国时使用的74门炮三级战舰要先进,但是战斗力却相差很远。但这支虽然凶悍但只能算是雏鹰的美国海军却注定要在内战中面对另一场肢解和动荡,再一次被伤筋动骨,又再一次的欲火涅盘。
就像后来太平洋对面日本爆发的内战——西南战争一样,大批优秀的军官为了保卫家园或者是贯彻某些思想甚至只是由于狭隘的地方保护观念,选择离开国家军队。灵魂的缺失使得本应在内战中占绝对优势的正统政权方却由于指挥失误而损失惨重,最终不得不将分裂势力拖入两败俱伤的总体战。
林肯最初准备让罗伯特.李指挥整个联邦军队,而邦联总统约翰斯顿本是美国的陆军部长。海军方面,那位在1862年以“弗吉尼亚”号重创北军海军的布坎南上校,在加入邦联海军前曾担任过美国海军司令官。据统计,大约共有1500名官兵退出了联邦海军改投邦联。
面对南方籍官兵的背叛,林肯也祭出了秘密武器,这就是基迪恩.韦尔斯Gideon Wells(小猫用了标准译名。。。好诡异)。任命韦尔斯为海军部长被认为是林肯对邦联海军的绝杀之一。由于韦尔斯出色的整顿和管理,联邦海军迅速从最初的混乱和震荡中平静下来,以极高的效率投入到对邦联海军的作战中。虽然联邦海军必须面对下面屡见不鲜的惨重的失败,但是却从未丧失过必胜的信心。
精力充沛果敢干练的韦尔斯在执掌海军部之后,面对的头等要务就是在装备和人员方面尽快扩充联邦海军。威尔斯的解决方式是一方面命令北方强大的工业全力开动生产战舰,另一方面是将所有能够抓到手里的船只改装为军舰,这批被征用的船只大部分是隶属于南方的棉花贸易汽船。
经过不择手段的聚敛,到1861年年底,联邦海军的实力的已经暴涨到131艘军舰,其中52艘是蒸汽-风帆混合动力的汽船。在考虑到1861年北方联邦海军曾遭受多次惨重的损失,几乎所有在南方港口的战舰都被俘获,其中包括美国最先进的战舰——50门炮舰“梅里麦克”号——这艘战舰在1861年4月南方攻入诺福克军港时被舰员凿沉,后来南方将其打捞并进行了改装,加强龙骨、铆接铁甲,这便是著名的铁甲舰“弗吉尼亚”号的身世。
韦尔斯的卓越工作使得联邦海军在内战结束时已经脱胎换骨,成长为一支拥有671艘战舰,装备4600多门火炮的庞大舰队。不过在颇具欺骗性的数据之下,美国海军仍是一支内河和近岸防御型海军。其绝大多数舰队虽然采用了木骨铁壳以及蒸汽动力,却大多属于密密西西比等纵横于内河流域的舰队,可以算格兰特和谢尔曼为美国海军置办下的财产。
因此,联邦海军庞大的数量对于增强对南方的海岸封锁毫无作用,尤其是南方邦联军装备越来越多机动性极为优秀的风帆蒸汽混合动力快船,这使得邦联海军对北军拥有了近乎压倒性的速度优势。
在整个南方封锁突破船的蒸汽化中,特伦霍姆居功至伟。在他的主导下,大批舰船在南方的小铁厂或者是欧洲的大型船厂进行改装(当然,绝大多数都没落到南方邦联舰队手中,比如著名的“石墙”号,日后被卖给日本,成为日本舰队的第一艘铁甲舰,“甲铁”或者叫“扶桑(初代)”),而南方到巴哈马的贸易航线,从未被北军舰队掐断过。
年度大型3D战争题材手游[战争时刻]现代化高科技武器高级体验 百万雄兵等你操纵
4.埃里克森,“危险”的天才
除了过人的管理能力,作为美国海军的领导者,韦尔斯在技术方面也颇具高瞻远瞩的独到眼光。当约翰.埃里克森John Ericsson(这位瑞典兄弟的名字估计大家看着都很眼熟,看他的出生地,我怀疑这位仁兄也是强大的瑞典瓦伦堡家族的亲属,不过瓦伦堡财团的第一人似乎是生于1810年之后的。埃里克森在现代蒸汽动力方面是个重要人物,不单是作为火车的发明者之一,还由于他是蒸汽机表面冷凝器的发明者,这个发明的意义大家可以去看小猫的另一篇文章妖猫drake:【原创】小猫的原创:旧日本海军主力舰主机发展史)被整个美国造船界视为疯子和白痴的时候,韦尔斯却利用自己的权势,为“莫尼克”号低舷装甲舰开入战场扫清了所有障碍。
埃里克森和他的“莫尼克”式低舷铁甲舰在被联邦海军采用前曾经经历过多次的拒绝和鄙视,日埃里克森将自己设计的图纸向法国的拿破仑三世进行了展示,这种低干舷,舰体覆盖装甲,圆柱形旋转炮塔的怪异舰船引起了拿破仑三世的浓厚兴趣。不过与他的叔叔类似,拿破仑三世只不过称赞了埃里克森几句,却没有为这款战舰进入法国海军铺平道路。
此后埃里克森又回到美国到海军部四处推销他的设计,仍是到处碰壁。美国海军在内战前对内河舰队投入不多,有限的一点资金大部分被用于近岸防御舰队的构建,而埃里克森的设计虽然防御力较强,但是耐波能力极低,在近海低海况中都可能变成再也无法浮起的潜艇,因此美国海军理所当然的无视了埃里克森的努力。
直到“莫尼克”号的宿命敌人——南方邦联海军的“弗吉尼亚”被从诺福克港捞出来,送入船坞进行改装。美国国会发现手中完全没有可供匹敌的军舰,只能在1861年8月火急火燎的做出尽快装备铁甲舰的决议。不过美国海军部对埃里克森如此冷淡并非出自短视,小猫认为倒是偏见更多些。当然这偏见的产生不能怪美国海军部,海军部对埃里克森可谓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莫尼克”号并非埃里克森向海军部推销的第一件作品。日,费城海军造船厂铺下了700长吨级(长吨在美国是为了代替短吨,2000磅等于一短吨,也就是907kg,虽然长吨一般直接换算为1000kg,但实际上应等于1016kg,因为最初是基于35立方英尺海水的。)的护卫舰“普林斯顿(USS Princeton这个舰名看来是很不吉利的)”号的第一根龙骨。“普林斯顿”号的设计者就是埃里克森,而推动海军方面订购“普林斯顿”号的是著名的罗伯特.F.斯托克顿,这位日后的美墨战争英雄,墨西哥城的征服者前不久刚刚谢绝了总统要求他担任海军部长的任命。
斯托克顿是美国海军头几位蒸汽战舰船长之一,1841年他被泰勒总统(John Tyler)提名为海军部长,斯托克顿婉拒任命。虽然没当海军部长,斯托克顿却利用自己的政治影响力不断推进海军新式蒸汽战舰和重型火炮的建造和装备工作。
锐意进取的海军高层碰上天马行空的发明人才,“普林斯顿”号全身上下散发的革新的气息,作为美国海军第一艘螺旋桨动力的蒸汽战舰,在4.3米的大型螺旋桨驱动下“普林斯顿”拥有7节的高速(风帆战舰在顺风情况下达到6节以上就很不容易了,这不是1861年,“勇士”号14.5节的恐怖航速还需要20年的技术积累才能实现)。两台摇臂式蒸汽机也是埃里克森设计并由费城的工匠打造的。埃里克森还别出心裁的为“普林斯顿”号装备了可折叠的烟囱(这个我很不理解,难道是要伪装?当年风帆-蒸汽混合动力战舰没听说谁用这个的)。
最大的改进在于“普林斯顿”号的火炮系统,埃里克森以自己的天才改进了战舰测距仪,还为主炮装备了后座力吸收系统(不是后来那种水压弹簧,而是通过改进炮座和炮座滑到使得火炮的复位更迅速,具体结构大家可以看我贴的“莫尼克”炮塔内构)。最为重要的是埃里克森设计了一款12英寸的超级前装滑膛长炮。这种火炮能够用50磅装药将225磅(102kg)炮弹准确的砸到8公里以外。
使用熟铁制造的火炮能够有如此威力(当时的长炮身管长度也就是12倍径左右),主要得益于埃里克森发明的“Hoop Gun”法。这是一种利用熟铁热胀冷缩特性的多段铸造炮法,各段hoop内径不同,最外层的hoop内径最大,但比下一层hoop的外径稍小,因此需要加热才能将内hoop敲入外hoop中,如此一层层的敲入,每层身管都会被外侧hoop压紧,这就达到了自紧的效果,同时在一般火炮最为脆弱的炮尾,埃里克森专门做了加强。埃里克森发明的这种技术始终被用于生产长身管火炮。
可惜当时的大部分工匠和技师都不能理解hoop法对身管强度的巨大提升作用。在1841年埃里克森将在英国梅西铁厂制造的The“Oregon”大炮运回美国时,包括斯托克顿等都觉得美国完全有能力制造同等级的火炮。为了美国人的面子,斯托克顿亲自操刀设计,由纽约的“霍格和德拉马特”制造了完全美国知识产权(呵呵)的12英寸长炮——The“Peacemaker”。虽然大体上仿制埃里克森的设计,但斯托克顿却自作聪明的弃用费时费力的“hoop gun”法,改为单纯增厚身管壁。
这里就存在一个材料力学的问题,生铁铸件的冷却先后顺序会影响机件的机械性能,一般是冷却速率愈高质地愈硬,制造中我们希望炮管内膛最为坚硬,但由于铸件冷却的问题,得到的实际产品是炮膛最后冷却。这是因为传热中,外部不冷却内部的温度无法外散。同时炮管外表面的面积远比内膛要大,散热效果也更好,这就使得外表面冷却更为迅速。结果就是炮管实际密度和设计几乎完全相反,身管寿命因此大打折扣。
斯托克顿单纯增厚炮膛的办法,实际上并没有提高身管的强度,甚至可能削弱强度,结果美国人的The “Peacemaker”最终成为一门重达12000kg的庞然大物,但却在炮尾处隐含“阿基里斯健”。再加上斯托克顿固执的不允许进行强装药试验,结果装船前寥寥无几的几次验炮没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日,The“Peacemaker”随“普林斯顿”号被运到华盛顿,螺旋桨蒸汽舰船以及其搭载的The“Oregon”和The “Peacemaker”巨炮庞大英武的身躯激起了美国首都人民的巨大兴趣,“普林斯顿”号上面挤满了参观的游客,并准备载着这些兴奋好奇的人们在波托马克河上进行试航。
在多日的试航中,The “Peacemaker”分别在16日、18日和20日进行了试射,其雄浑的吼声传遍波托马克河两岸,也使其设计者斯托克顿的声望大振。就在美国人对自己的设计洋洋得意的时候,瑞典人埃里克森却冷眼旁观,对机械和冶金的丰富知识使得他明白The “Peacemaker”很可能隐含着巨大的隐患。
没过几天埃里克森的担心便应验了,2月28日,“普林斯顿”号抵达维吉尼亚的亚历山大,并迎来了它最尊贵的客人——约翰泰勒总统和前第一夫人多莉.麦迪逊(Dolley Madison)以及泰勒的一众幕僚等400多位宾客。斯托克顿急于在老大面前表现一下The “Peacemaker”的威力,于是组织了另一次试射,却造成了可能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炮。
在试射中,脆弱的炮尾终于爆裂,大量碎片飞向围观的宾客,包括国务卿、海军部长(本来是斯托克顿的职务,难道是怨念?)以及泰勒总统的准老丈人(当时Julia Gardiner 还没嫁给泰勒总统,二人在4个月之后的日结婚)在内的7人当场死亡,另有20人受伤。泰勒总统夫妇当时被倒霉的斯托克顿留在火炮甲板下层,幸运的躲过一劫。
虽然在日后的调查中埃里克森和斯托克顿都被联邦法院裁定为不负任何责任,他们却双双上了海军部的“危险人物”名单,更倒霉的是埃里克森无法像斯托克顿在美墨战争中那样利用战功洗刷自己。再加上英国法国等海军也在这一时期爆发了大量由于技术激进导致的重大伤亡事故,美国海军部把埃里克森和他的“莫尼克”束之高阁确实是稍显保守却最为明智稳妥的办法。
不过韦尔斯的高明也就在于他最早发现了埃里克森炮塔式设计的先进之处,更清楚“莫尼克”式设计的巨大局限性。在内战中韦尔斯将“普林斯顿”和“莫尼克”进行了杂交优化,最终形成了美国海军著名的USS Wampanoag级铁甲舰,正是这款能够远涉重洋的新型铁甲巨舰打开了美国海军通向蓝水之门。
而埃里克森就缺乏足够的自知之明,在“莫尼克”的成功之后,他在1873年研制了新式的电动鱼雷(因为没有合适的电池,所以采用了电缆供电,最早的线控鱼雷?),但是在铁甲舰方面他执拗的认为“莫尼克”的设计才是未来的方向,最终被正统造船界再次视为怪物和傻瓜。
5.特伦霍姆与塔兰托事件(一)
虽然北方的强大工业实力已经开动,大批的“莫尼克”级铁甲舰和内河铁甲舰从船台上成群结队爬向南方邦联水域,但北方联邦的海上封锁战却打得越来越艰难。
以内战时期火炮性能,南方简单改装的急造铁甲舰同样如难以砸开的铁罐头一样,当时的铁甲舰作战大都如“弗吉尼亚”和“莫尼克”之间的首次交锋一样——经历一天硝烟弥漫的混战,双方差不多毫发无损。而此时的潜艇还有水面撞杆鱼雷,确实可以发动致命的必杀,但也差不多是肉弹式的同归于尽,想依靠这样的旁门左道取得整体胜利根本不现实。
更糟糕的是,南方的蒸汽封锁突破舰船逐步发展成为可怕的海上私掠船,被追逐者如今反过来成为了猎人。北方海军碰上如邦联阿拉巴马(CSS Alabama)这样完全不按规则出牌的蒸汽“海狗”,还真有些黔驴技穷的意思。
而由于联邦海军在巴哈马海峡对英国邮轮“塔兰托(mail packet Trent)”进行了临检,将两名南方特使,前参议员詹姆斯.梅森(James Murray Mason)和约翰.斯莱德尔(John Slidell)劫走,酿成了所谓的“塔兰托事件(Trent Affair)”,几乎导致英国政府于美国联邦断交,英国海军甚至准备趁机突袭美国北方海岸。为了避免类似的外交灾难,联邦海军在对外国或者挂外国旗的船只的临检中只能缩手缩脚。
于是邦联袭击舰趁机挂起欧洲国家的旗帜伪装,等联邦战舰明白过来,要么已经被猛烈的近距离炮火打得奄奄一息,要么邦联袭击舰已经绝尘而去。
顺便聊聊这次联邦海军吃瘪的“塔兰托事件”。这次也被称为“梅森和斯莱德尔事件(Mason and Slidell Affair)”的外交公案与我们的“白瑞德”.特伦霍姆还能牵扯上关系,甚至可以算是特伦霍姆首次影响内战和邦联的历史进程。事件本身则是战时海上临检权的经典案例。
美国内战爆发后,南方邦联急于取得国际支持,基于欧洲和南方传统的棉花贸易,“King Cotton”的威力使南方相信能够取得英国等的强力支援。但是天上不会掉馅饼,南方肯定要派出特使在欧洲溜达一圈,英国之类才能顺水推舟。当年美国独立,美利坚殖民地也是派出杰弗逊、富兰克林一干人等在法国宫廷忽悠许久才借来高卢兵舰。
在挑选特使的问题上,南方着实费了一番脑筋。为了能打动欧洲国家,特使首先要有足够高贵的身份或资历,口才肯定要好,而且最好要激情和理智兼备。
最终挑选的梅森和斯莱德尔确实基本满足了这样要求。詹姆斯.梅森(James Murray Mason)的爷爷是著名的乔治.梅森(George Mason),乔治是华盛顿的邻居和忠实战友,参与起草了1774年的“费尔法克斯决议(抵制英货)”,还被称为“人权法案之父(Father of the Bill of Rights)”,而作为参与制宪会议却拒绝签署宪法的三人之一,乔治的“合众国之父(Founding Fathers of the United States)”身份显得颇有些诡异。当然詹姆斯.梅森能够进入参议院不光是承了祖辈恩荫,作为维吉尼亚州最激进的蓄奴鼓吹者,詹姆斯在参议院大声朗读前国务卿和副总统约翰.卡尔霍恩(John C. Calhoun 著名的蓄奴鼓吹者,也是所谓州权的鼓吹者,其“奴隶制是有意义的”的论调对于南北分裂和煽动北方对南方奴隶制的反感起了巨大的作用)在参议院最后演讲的行为堪比安东尼在凯撒葬礼的演讲。
此后詹姆斯成为参议院蓄奴者领袖,并领导了对约翰.布朗(John Brown 这位仁兄大家应该很熟吧,咱的历史课本将内战的章节必然提到这位)事件的调查,最终形成的国会调查报告因此也被称为梅森文件(Mason Report)。在被参议院扫地出门前,梅森还曾短暂担任了临时参议院主席(President pro tempore of the Senate)。
约翰.斯莱德尔(John Slidell)则没有那么显赫的家事,不过却是个人努力的代表。这位哥大的毕业生作为波尔克总统的特使对美墨战争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之后又作为南方所谓“吞火者(Fire-Eaters 也许翻译成玩火者更好,这是最激进的分裂派别。他们卖力的鼓吹南方分裂并组成新国家)”无数次公开试图分裂联邦。而作为个别亲身感受过海军威力和战争的南方政治家,斯莱德尔预言南方海岸会遭到北方优势海军的封锁。不过斯莱德尔也是最卖力鼓吹欧洲将会支持邦联,干涉甚至阻止联邦海上封锁的政治家。
北方听说南方派出如此强大的特使组合,顿感如临大敌。此时的美国联邦在欧洲没什么朋友,老朋友法国人在帝制末期便已经翻脸,而和老敌人英国则是大战和小摩擦都从没间断过,甚至连白宫都被英国佬点了。但是总的来说,美英关系在1840年最终解决美加边界问题之后就趋于好转。而内战期间的英国首相帕麦斯顿(Lord Palmerston)为了集中力量应付拿破仑三世和俾斯麦,也无暇顾及美洲事务,但却希望美国自己打的一塌糊涂。
就在美国联邦和邦联和欧洲各国大搞书信的合纵连横之时,梅森和斯莱德尔的行期和计划却始终难逃北方间谍的眼睛。日,二人抵达查尔斯顿,准备从这里乘船前往欧洲。最理想的座舰是CSS Nashville“纳什维尔”号,这是一艘经验丰富的封锁线突破蒸汽船,但考虑到查尔斯顿附近的水道对于“纳什维尔”号都太浅,还有五艘联邦海军战舰把守,邦联认为让特使乘坐“纳什维尔”太过危险(杯具的是,“纳什维尔”在10月21日成功突破封锁)。南方还计划了夜间突破封锁,但是却发现强大的海上风暴远比北方海军可怕。另外就是通过墨西哥走陆路,但是几个月的时间也是南方等不起的。
就在南方邦联全体手足无措之时,特伦霍姆(George Trenholm)站了出来。查尔斯顿还有一条长达12海里的隐秘浅滩,恰好能够绕过联邦海军封锁线,而此时一艘停泊在查尔斯顿的蒸汽明轮“戈登”号(The steamer Gordon)拥有足够穿越浅滩的超浅吃水。不过“戈登”号的船主却不想趟这摊浑水,他向邦联政府开价62000美元承诺将“戈登”号立即卖给邦联,或者邦联出10000美刀暂时租用。邦联的财政此时岌岌可危,其财政部立刻回绝了“戈登”号船主的狮子大开口。眼看特使被堵在港内,特伦霍姆找到“戈登”的船主,以10000美元和从欧洲运回的货物为代价,买下“戈登”号,并将之改名为“西奥多拉(Theodora)”。
特伦霍姆的“宝贝儿”在10月12日午夜1点成功将邦联特使运出了查尔斯堡,但在查尔斯堡耽搁的时间使得计划中与英国客船的接力成为泡影。不得已,特使们决定改道古巴哈瓦那,搭乘英国皇家邮轮公司的邮船前往英国。
那边厢,美国海军的USS San Jacinto“圣 哈欣托”号在查尔斯.威尔克斯(Charles Wilkes)的带领下从非洲海岸赶回,海军部给威尔克斯的命令是加入攻击南卡罗来纳州皇家港(Port Royal, South Carolina)的舰队。而猛将威尔克斯却在停泊圣托马斯港(St. Thomas)港时听说邦联私掠舰“萨摩特”号(the Confederate raider Sumter )前不久在西恩富戈斯(Cienfuegos)附近海域俘获了5艘联邦商船,就立刻调转船头赶去,既没管海军部的命令,也没仔细考虑私掠舰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特点。但是歪打正着,威客科斯傻人有傻福,他在西恩富戈斯当地报纸上看到邦联特使将在11月7日搭乘英国皇家邮船公司的“塔兰托”号(RMS Trent)的消息。
6.威尔克斯,“臭名昭著”的英雄
当然威尔克斯(Charles Wilkes)也不是个泛泛之辈,更非单纯只知蛮勇之人。若非“塔兰托事件”,威尔克斯将会以探险家之名留在美国海军历史中。作为著名的美国海军探索远征(United States Exploring Expedition,是美国海军在1838年~1842年对太平洋南部进行的武装探险活动)的领导者,他花了十多年时间整理并出版了二十余卷探险报告,因而这场探险也被称为“威尔克斯远征(the Wilkes Expedition)”。仅凭当地报纸上的一篇报道和自己丰富的海洋科学知识,威尔克斯判断对于吃水较深的“塔兰托”号而言,巴哈马海峡附近唯一的深水航道是古巴和大巴哈马浅滩之间的狭窄水道(海洋科学家的视角确实独特)。
为了确定到底自己有无权限临检英国皇家邮轮,威尔克斯还和自己的大副D.M.Fairfax认真的查阅了船上带着的海战法典,最终认定南方邦联特使所携带的文件和公文有害美国国家安全,可以认为是“违禁品(contraband,也有记录说是威尔克斯直接认定梅森和斯莱德尔本身就是“违禁品”)”,而根据海军的战时封锁,美国海军有权对第三国船只进行海上临检,并扣押船上的所有违禁品。
应该说海洋学家威尔克斯和他的贵族出身大副费尔法克斯(Donald McNeill Fairfax的曾祖父是第八代费尔法克斯勋爵(卡梅伦的)布莱恩.费尔法克斯 Bryan Fairfax, 8th Lord Fairfax of Cameron)在解释法条方面水平还不错,但是他们却忘记了美国内战联邦海上封锁的最大法律硬伤,这就是英国式海战法规定封锁行为必须是在交战两国之间进行。
在“塔兰托事件”之前,英国和美国联邦之间就为邦联的地位问题打过几轮信件官司,英国人甚至表示既然联邦要封锁那等于形式上承认南方的独立国家地位,惹得美国鹰派差点又要和英国人闹断交。其实1812年英美的战争的爆点也是海上临检问题,当时英国军舰以搜查逃亡官兵为由强制搜查美国军舰。这次由于北方联邦根本不承认南方邦联的独立地位,因为英国的很多人压根不承认美国军舰有权行使战时临检权。
虽然美国在独立之后直接移植采用了英国海战法,两国的法律人士却在北方是否有权封锁的问题上打起了混战。当然对认准自己有权利的威尔克斯和USS San Jacinto“圣哈欣托”号而言,法理上的争论没有任何意义。就像日后的“蛮牛”哈尔西一样,同僚对威尔克斯下的评语是“麻烦制造者,他的判断力不足以弥补过份自信导致的错误,在他自己的“伟大”探险中,差不多所有他的手下都遭受训斥甚至是军法审判,他总是对的,其他人只能是错的。”
英国皇家邮轮按计划在11月7日离港,“塔兰托”号的乘客除了两位邦联特使梅森和斯莱德尔,还有他们的秘书以及斯莱德尔的夫人和孩子。11月8日中午,USS San Jacinto“圣哈欣托”在大巴哈马浅滩附近海域发现“塔兰托”号,威尔克斯冲“塔兰托”号船首前方海中发炮,试图截停它。
“塔兰托”号的船长约翰.莫尔Captain James Moir对“圣哈欣托”号的头炮毫无反应,惹得威尔克斯再次开火,才总算逼停了“塔兰托”。“圣哈欣托”号先放下两艘小船准备登上“塔兰托”,在大副费尔法克斯的提醒下,威尔克斯想起应该起草一份书面指令给“塔兰托”号,结果费尔法克斯亲自架小船后发先至,将这份潦草的文件带给了莫尔船长。
由于费尔法克斯是孤舟只身登船,“塔兰托”号的船员是“武装护送”他面见的莫尔船长。交涉的结果可想而知,莫尔连乘客和货物名单都拒绝提供,更不用谈让北方佬登船搜查了。正在费尔法克斯气急败坏之时,南方特使却主动站出来表明身份,对USS San Jacinto“圣 哈欣托”荷枪实弹的船员的抓捕行动也未作过多反抗,只是要求他们善待自己的随员和妻儿。
南方特使的奇怪行为使得不少后来的研究者怀疑整个“塔兰托”号事件完全是南方蓄意布下的外交陷阱。结果是南方在欧洲取得支持的计划反而得到的巨大的推进,至少英国民间“反北挺南”的呼声高涨了许多,对此“泰晤士报”的评价颇为阴损“在伦敦和巴黎的人们听来,这些南部的特使们从监禁中发出来的声音,比他们如果丛圣詹姆斯宫和土伊勒里宫所能发出的声音要雄辩一千倍。”。
英国方面在狂叫海洋帝国面子受到伤害的同时,立刻着手计划派出舰队保护加拿大并入侵美国北方。其动作之迅速,让人颇为怀疑。其实即便威尔克斯不自作主张,英国的报纸在详细报道南方特使行程时,总是不怀好意的“提醒”北方可以从北美的军舰可以从利物浦和其他欧洲港口出发拦截。英国政府也曾就北美是否有权采取捕获征询了官方法律顾问的意见,得到了肯定的答案。而英国海军部的入侵预案则早已写好。
所以卡尔.马克思才会在日《新闻报》第331号刊载的文章中代表欧洲的观察家如此评论美国联邦海军的行为:“ 最近这一行动,是色厉内荏的人所特有的不聪明行动之一。如果这次海上的冒险能提前促使西华德离开华盛顿政府,那末,这个事件就完全不会作为一个《untoward event》〔不幸事件〕而被美国载入内战史了。”
倒霉的联邦海军部其实吃了哑巴亏,对他们来说,这次事件就像威尔克斯独自发动了新一轮探险,他发现一头哥斯拉,然后又自作主张把发现物运回美国。从头到尾海军部都对USS San Jacinto“圣哈欣托”号的行动没有一点控制力。更糟糕的是,海军部也失去对给自己找了大麻烦的部下秋后算账的权利。威尔克斯捕获南方特使的行为为北方正在高涨的沙文主义情绪提供了很好的材料。在北方军队连续惨败的背景下,大批媒体也乐于炒作威尔克斯这位“英雄”,顺便将此前的失败归咎于南方的狡诈和英国为首的欧洲国家的背信弃义。
结果坐在白宫的林肯简直就像被架在火上烤,他明知自己的国家没实力在内战的同时在对付一个强大海军王者,同时林肯也敏锐的察觉到英国官方其实不想闹大,而这一点欧洲的优秀政治家和观察家如马克思也洞若观火。
事情接下去的发展就是在两国法律界掀起另一轮关于封锁和海战法大辩论的同时,林肯政府迅速的妥协了。驻英大使亚当斯迅速向英国政府传递了威尔克斯的行为没有得到美国官方命令的信息,而已经被北方报纸斥为“流氓、懦夫、势利小人、残忍、自私、叛国罪犯”的梅森和斯利德尔在以一副殉道者的架势等待审判时,却突然被告知他们被释放,并将被送往欧洲。林肯冒着得罪整个北方的风险勇敢的熄灭了英国人手中的战争火种。
就在林肯为了国家的命运忍气吞声之时,威尔克斯却迎来他人生的新巅峰。11月26日,在波士顿的高档酒店Revere House,马萨诸撒州的高层对威尔克斯大拍马屁,将他对“塔兰托”号船头开的两炮是对可恶的英国狮子的当头一枪。波士顿人甚至赠了一把剑给这位“在‘塔兰托事件’中扭住狮子尾巴的英雄(twisting the lion*s tail in the *Trent Affair*)”。12月2日,美国国会通过决议,向威尔克斯授予金质勋章。
已经成为国家英雄的威尔克斯的此后又多次挑战英国人的忍耐底线。小到带着旗舰堵在英国殖民地港口中一个星期,而完全无视英国人规定美国战舰只能停留一天的禁令,大到派炮舰封锁并逐回英国港口中停泊的舰船,再次向英国皇家邮船开火。这些愚蠢的挑衅行为除了为威尔克斯赢得“臭名昭著的威尔克斯(The Notorious Wilkes)”,也使得海军部和林肯本人对威尔克斯的怨念越来越重。
1862年,威尔克斯得以晋升准将军衔(是内战期间美国邦联和联邦海军最高等级的实权职务)。这一任命却受到了来自高层的阻力,海军部长韦尔斯公开表示,威尔克斯这个老家伙年龄太大,不适合担任海军准将这样的职务,脾气火爆的威尔克斯则公开回骂。于是1864年,威尔克斯被海军军法处以不服从命令和违反条令的罪名判处公开道歉并停止晋升三年,虽然林肯总统下命令将这一处罚减为一年,还取消了附带罚金。但威尔克斯与海军乃至联邦政府高层的关系再未能好转。最终日,威尔克斯被安德鲁.约翰逊总统签署命令晋升少将,并被踢出海军。(这段之前写出大错,多谢fakeone老兄指出)
林肯总统对阻止英法介入内战可谓是用尽一切手段,甚至不惜破坏门罗主义,比如他默许英、法、西在1861年12月联合讨伐墨西哥。十多年之前的美墨战争让美国人清楚的指导打败墨西哥和政府墨西哥两者在过程和难度之间的差距。果不出林肯所料,在最初的高歌猛进之后,英法发现自己陷入一个地狱般的游击泥潭无法自拔。
林肯的另一招就是将沙皇请进美国北方,当挂着圣安德列旗的俄国战舰频繁出入美国北方港口时,英法都担心在攻击北方佬时惹到沙皇,颇有点投鼠忌器的意思。就在林肯总统戴着脚镣走外交钢丝的同时,联邦海军部长韦尔斯也不断用新型的蒸汽战舰武装着美国海军。确实蒸汽化暂时提高了特伦霍姆等人的封锁线突破行动的成功率,但是南方的封锁线突破者们却发现,本来形同虚设的北方封锁线正在被蒸汽军舰武装成金城汤池。这就是总体战,国家实力的差距最终将阉割一切英雄的聪明才智和个人努力。
7.特伦霍姆走私犯?爱国者?天才的组织者!
另一方面,联邦海上封锁线的增强也使得特伦霍姆受益。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人和走私者,特伦霍姆是整场美国内战中将爱国心和赤裸裸的利益追求结合最好的美国人之一。
在特伦霍姆提供“西奥多拉(Theodora)”汽船供邦联特使离开,暂时解决了南方特使赴欧问题之后,邦联戴维斯政府发现特伦霍姆的商行可以为自己解决很多自己不方便出面或者压根没法出面摆平的麻烦。而英国试图支持邦联的政治势力也开始注意特伦霍姆,并和他开展“全方面”的合作。
很快,特伦霍姆设在利物浦的商行就差不多变成了一座邦联的欧洲银行。邦联通过特伦霍姆在欧洲订购了“石墙”号等数艘最为先进的远洋铁甲舰。而拿着来自戴维斯政府财政部的银子,特伦霍姆开始为急于增强炮兵火力的南方军队在全欧洲搜罗火炮等重武器。自然这些费心费力的工作都不是免费的,每一门欧洲火炮登上邦联的海岸,特伦霍姆的小金库中便会增加一笔可观的收入。
特伦霍姆曾如此描述自己大发国难财的行为:“对我来说,建立一个新国家和摧毁一个旧国家,都是最赚钱的买卖。”这段经典的自白被《飘》的作者米切尔几乎原封不动的移植到了白瑞德口中:当众人夸耀他突破北方封锁,为南方带来宝贵物资的勇敢行为时,白瑞德却表示,这不过是赚钱的生意,只要有钱赚和谁做买卖都一样。(白瑞德:我既不尊贵,也不是英雄...为了钱,仅此而已...我只信瑞德·巴特勒。他是我唯一知道的事业,其它的对我都没意义。I am neither noble nor heroic...For profit. And profit only...I believe in Rhett Butler. He*s the only cause I know. The rest doesn*t mean much to me.)
不过,在这看似阴冷的冰壳之下,特伦霍姆和米切尔笔下的白瑞德一样跳动着炽热的“南方心”。在戴维斯下令攻击北方萨莫特堡之前,特伦霍姆就曾经做过类似的计划,而且其计划较南方实际采用的更为大胆和缜密。特伦霍姆利用自己在东印度公司的关系,联系到卖家,可以用两百万美元的价格弄到六艘铁甲舰,还可以用40000包棉花的优惠实物价换购。
特伦霍姆计划利用这6艘铁甲舰组建一支强大的舰队,横扫联邦在南方的几座堡垒,甚至威胁北方的重要城市。当然,联系这笔“生意”特伦霍姆没要邦联政府一个子儿,据说自己还花了几十万美刀去贿赂英国东印度公司和海军的人员。
特伦霍姆计划的最坚定支持者是邦联财政部部长,戴维斯的大司库Christopher Memminger克里斯托弗.梅明杰。梅明杰一直以南方温和派闻名,但在林肯当选总统后却变为较为坚定的分裂派。但戴维斯总统本人却认为大批从英国购买战舰将会刺激北方海军迅速进行海岸封锁行动,甚至炮击南方沿岸城镇,因此拒绝了特伦霍姆的建议。
假如特伦霍姆舰队完成,到底会有何等威力呢?我们按1861年4月之前一年的美元和英镑汇价却平均数——约7.88美元兑换一英镑,则二百万美元约等于25.4万英镑。而英国第一艘铁甲舰HMS Warrior勇士号的造价是357291英镑,而另一艘被南方盯上的丹麦铁甲舰HDMS Danmark 单价就达二百万美元,因此特伦霍姆准备购买的不会是大型蒸汽铁甲舰。
在小猫的印象中1861年能够大量订购的铁甲炮舰大约只有法国人的Floating Batteries Dévastation-class 毁灭级浅水铁甲舰,其单舰价格大约是123万法郎,按当年约1美元兑换5法郎的汇率,倒是有可能用二百万美元购买六艘以上。毁灭级的火力较猛,装备16门50磅炮和2门120毫米火炮。由于本来就是为了攻击坚固海岸要塞而设计,集结六艘以上,北方联邦的海岸要塞很可能会在特伦霍姆舰队的弹雨中灰飞烟灭。
提起从东印度公司买船,小猫倒是想起了另一个典故,这就是李泰国和阿思本试图推销给大清的“阿思本舰队”。李泰国最初提出的价格是六十五万两白银,按三海关两兑换一英镑的比率,约合21.6万英镑,倒也比较贴合特伦霍姆的二百万美元价格。但是“阿思本舰队”中的炮舰大多老旧,而且吨位也较小,最大的旗舰不过1269吨,装备2门68磅炮、4门18磅炮。整个“阿思本”舰队不过装炮40余门。(旗舰“江苏”号后来转卖日本萨摩藩,改名“春日”号,在倒幕战争中参战,东乡平八郎就是在这艘战舰上开始了海军生涯。)无论如何,特伦霍姆舰队如果成军,林肯在未来发动对南方的海上封锁将更为困难,可惜,这一切只能是假设而已。
另一个例子也能证明特伦霍姆功利市侩的外表下藏着一颗深爱南方的心。当全体南方人还沉醉在和平中,特伦霍姆便以其敏锐的眼光预见了战争的来临,更进一步考虑如何使工业基础薄弱的南方拥有足够的军火和装备。早在南方炮击萨莫特堡一年之前,英国土地上出现了五个操着浓重南方口音的美国人,他们在英国成立了贸易行和贸易船队。
这五人全部来自南卡罗来纳州,其中一人名叫查尔斯.普里奥洛(Charles Prioleau),通过贿赂等手段,普里奥洛闪电般加入英国国籍,因而其商行也成为英国企业,受到大英帝国法律的保护和管辖。商行旋即与特伦霍姆“首次接洽”,租下了特伦霍姆在英国和美国南方购买的多间大型仓库。特伦霍姆对外宣称,这个英国商行将大量易碎的陶瓷产品存放在他的仓库中,借此骗过了美国海关和驻英国的联邦眼线。当战争爆发时,“易碎陶瓷品”的真面目才被揭开——大批的枪械和弹药从特伦霍姆的仓库运出,源源不断的供给着邦联的军队。
当然,特伦霍姆也不会为了南方邦联政府过多的牺牲自己的利润。比如前文小猫提到,特伦霍姆随手用10000美元和回程货物的代价买下了蒸汽轮船“戈登(Gordon)”号,改名“西奥多拉(Theodora)”号后成功带着两位南方特使突破了美国海军对查尔斯堡的封锁,到达了古巴。本来邦联政府和特伦霍姆签订协议,允诺将给特伦霍姆一大笔奖金,但其邦联财政部却死扣字眼,要求必须在特使到达欧洲后再行付钱,甚至为此不允许邦联特使上船(美国财政部某些时候的死板和执拗绝对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尤其是在商业协议方面。二战中杜邦公司和美国财政部就“曼哈顿工程”签订协议,杜邦本想免费为政府打工,财政部却坚持如果没有金钱来往就不能签订协议,逼得杜邦开价1美元。由于战争提前结束,美国陆军并没有要杜邦交付所有的产品,结果在合同结算的时候,财政部又跳出来说由于没有完全履行协议,杜邦只能收取全部酬金的2/3,结果杜邦公司的人拿着67美分哭笑不得)。特伦霍姆据理力争。双方讨价还价的最终结果是特伦霍姆答应只收一半酬金,但要邦联政府将回程载货总价一半折现付给他。
后来的事态发展使得南方特使最终没能抵达欧洲,而是被押解回到美国。不过歪打正着,“西奥多拉”号最初的目的地只是巴哈马群岛,由于邦联特使误船,特伦霍姆趁机要求船转航古巴。最终“西奥多拉”带回的满船上等古巴雪茄却让特伦霍姆狠狠的敲了邦联财政部一笔,而“戈登”号原来的船主也因此赚得盆满钵满,收益远比最初他开口要的62000美元要多。作为一艘航速高达12节的浅吃水汽船,“西奥多拉”号以后多次上演单骑闯关,特伦霍姆从这艘船上得来的收益也比他交出的10000美元多了不知多少倍。
“塔兰托”事件之后,特伦霍姆开始主持南方船厂中的铁甲舰建造工作,还负责提升南方港口的海防火力,以应对北方利用海军优势发起的登陆突袭。这两件工作迫使特伦霍姆组建了自己的建筑队,但是同样收入不菲。不过特伦霍姆投入最多,收益最大的还是他的封锁线突破“生意”。在他的天才指挥下,封锁线突破行动从偷偷摸摸的单船小打小闹,变成了一条宏大的川流不息的海上生命线,光是属于特伦霍姆本人的封锁线突破船就有50艘之多。
特伦霍姆能拥有如此恐怖的实力缘于突破封锁航行带来的巨大利润。当年走私船从南方港口满载欧洲急需的棉花驶向英国,再将满船南方省份稀缺的各种货物带回港口,这一来一去将产生数百倍的暴利,其利润率甚至超过著名的奴隶三角贸易。当然与其他走私者的吝啬小气相比,特伦霍姆对手下也异常慷慨。当时特伦霍姆封锁线突破船船长一次航行的酬金大约是现在的十五万美元,同样至关重要的领航员每次出海能得到十万美元,连最普通的海员在一次成功往返于南方和欧洲之后都可以收到七千美元的高额报酬。那么同时期作为封锁线突破船天敌的联邦海军的收入情况如何呢?对普通海员来说,联邦每个月只从账面上付出400美元,就这点小钱,想要拿到也往往要等几个月甚至半年。
当林肯总统火急火燎的宣布封锁南方海岸时,他的内阁和他本人都清楚联邦海军根本没有准备好完成这一新任务。后世研究者认为林肯在此事上的决断犯了错误,相比用封锁刺激南方和欧洲,不如采用小规模私掠的方式,以“温水煮青蛙”的计策慢慢扼死南方的海上生命线。更糟糕的是,根据国际法和海战法,北方宣布的海上封锁在法理基础方面是经不起推敲的。
正是看准了这一点,特伦霍姆才计划了他的“五十艘突破船队计划”,他的意图就是一方面向欧洲表明南方无惧于林肯的封锁,另一方面也试图通过将北方的封锁变成国际外交事件,更多的为南方争取国际同情和支持,并为英国等蠢蠢欲动试图干涉美国内战的国家提供一个介入的理由。
特伦霍姆从来不是一个“行动的矮子”,他雷厉风行的在英国船厂订购了三艘大型蒸汽轮船,其中一艘“百慕大(Bermude)”号在利物浦共装载了18门火炮、180桶火药、6500支恩菲尔德步枪、200000发弹药还有60000双军鞋,此外船上还有上百加仑的医疗药物,主要是战场救护用的酒精。日,“百慕大”号冲进佐治亚州的萨凡纳,整个航行一帆风顺、畅通无阻。稍作休整之后,“百慕大”号又拉着一船棉花顺来时的航路全速窜回英国,仍是毫发无损的将满船货物卸在了利物浦。
在最初的“火力侦察”后,特伦霍姆认定林肯的封锁不过是徒有虚名、色厉内荏。下一步他要证明林肯的政府没有权利去封锁自由的南方海岸。特伦霍姆的大胆行动和他在英国朝野的广阔人脉使得南方邦联政府为之侧目。再加上Christopher Memminger克里斯托弗.梅明杰等人的推荐,戴维斯总统绝对请特伦霍姆将南方邦联的大部分棉花国库储备运往英国,并将之变成英国银行中的资金。在完成这次资产大转移后,特伦霍姆获得了邦联政府的信任,戴维斯又要求特伦霍姆利用邦联存在英国银行的资金雇佣士兵,购买铁甲舰和封锁突破舰,特伦霍姆如今可以自由的动用南方的基金而不需要向邦联政府打招呼,他趁机迅速扩充自己的封锁线突破船队,绝大多数用南方政府资金购买的蒸汽快船,都加入了特伦霍姆帐下。
除了封锁突破传外,几乎所有最为有名的邦联海军私掠舰,比如著名的CSS Alabama“阿拉巴马”号就是由特伦霍姆亲自订购的。这艘装备精良,性能优异的私掠舰在短短两年的狩猎航行中摧毁了至少65艘属于美国联邦的舰船,给美国北方的海外贸易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巨大损失。
8.巴哈马群岛,特伦霍姆的天堂
前面有兄弟说特伦霍姆生在1588年左右,也许就是个德雷克式的人物,在小猫看来,特伦霍姆做不了德雷克,倒是可以做霍金斯。虽然德雷克名头更大,粉丝更多,比如俺也算是,起的ID都和他有关。但平心而论德雷克在海军建设方面功绩有限,倒是探险弄得颇有成果,英国第一次环球航行是他,还留下著名的“德雷克海峡”水道。这么看来,鲁莽的冒险家威尔克斯早生几百年到是可能做得了德雷克。小猫也收集了些有关资料,准备以后写写德雷克的座舰——“金鹿”号。
1588年,面对第一次无敌舰队,伊丽莎白的海军确实由“海狗”在打理,这便是约翰.霍金斯John Hawkins,德雷克是他的远房表弟。霍金斯对1588年皇家海军的意义大约等于特伦霍姆加上韦尔斯海军部长——无论是战舰设计建造还是海军组织结构,以及战时运作和指挥,霍金斯差不多都插过手,而且招数支的都很到位。
更有趣的是,霍金斯和他远房亲戚德雷克的关系在某些方面也像极了海军组织者、领袖韦尔斯和探险家威尔克斯之间的恩怨。对于德雷克时常爆发的个人英雄情结和极度自负的利己主义,霍金斯从不给自己亲戚留面子,印象中二人的关系很早便因为德雷克的见死不救而破裂,直到霍金斯去世前二人才算勉强和解。
言归正传,咱们接着来聊特伦霍姆。在发现林肯的封锁线色厉内荏后,特伦霍姆已经不满足于单舰闯关小打小闹,他在琢磨着做大事——那便是为南方建立一个海上基地。苍野老兄之前说林肯的封锁颇有效果,事实确实如此,但是小猫觉得与其说海军立功,倒不是感谢陆军。林肯和韦尔斯早就知道自己的海军由于兵力不足难以封锁南方海岸线,因此一方面他们加紧订购建造新式战舰,另一方面开始琢磨如何有效的集中自己手中的海军兵力。
林肯作为一个战略外行,思路倒是直来直去——既然由于战线太长,导致兵力分散,那么就要缩短战线。事实证明这是个正确的方向。
在内战刚刚爆发时,老迈但仍然睿智的美墨战争英雄,北军陆军总司令温菲尔德·斯考特将军 (Winfield Scott)曾制订过一个与林肯思路异曲同工的整体战争计划,这就是从东西两面逐步压缩南方海岸线,同时派兵沿密西西比河南下,将南方一切两段。地面进攻的同时,联邦海军必须尽力封锁南方剩余的港口。
此计划一出,却招来了各方的嘲笑,在当时的北方朝野看来,南方那几个只懂得种棉花的州,只需要一场陆上决战便会投降。因此斯考特这种缓慢的步步紧逼勒死南方的计划,被他们嘲笑为“蟒蛇计划”(Anaconda Plan)。
可惜,事态发展证明斯考特这位老“养蛇人”才是唯一看清未来的人。作为曾经指挥过美墨战争的宿将,斯考特对于总体战和海军力量重要性的了解远超过同辈甚至几代之后的一般陆军将领,他清楚的看到南方拥有的不可小觑的人力资源,如果这些兵源得到足够的武器装备,南方将拥有可观的动员能力。因此在北方拼尽全力开动工业机器的同时,必须切断南方取得外援的通道,并尽快的摧毁南方的工业乃至民生基础。
斯考特本人在开战后不久就因为年事已高卸任了,他退休时向林肯总统推荐了罗伯特.李,可惜这位李将军却将以联邦军克星闻名。有趣的是内战中联邦军还有一位温菲尔德·斯考特将军,这便是戈底斯堡的北军名将——汉考克将军,他的全名是Winfield Scott Hancock,汉考克的父母在听到斯考特将军在1812年的功绩后为自己的儿子起了同样的名字。当然这个情况也导致国内一部分人误认汉考克是斯考特的儿子。实际上汉考克在美墨战争中曾在斯考特手下服役,除此之外二人确实没有亲属关系。
虽然老将军的睿智最初被北方朝野误解甚至鄙视,但还在残酷的现实迅速打醒的众人,北方陆军开始有条不紊的依照“蟒蛇计划”扼死南方。到1862年,联邦军已经攻陷了南方邦联大西洋海岸线的南北两端。北方的诺福克等地相继重回林肯的掌握,而南边的皇家港和福罗里达州的沿海部分也都重新飘扬起了联邦的旗帜。更可怕的是,墨西哥湾的新奥尔良乃至整个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全部落入北方之手。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的失陷对南方而言不单单是海运通道被部分掐断,更使得联邦军队有了一个极具价值的前进基地。
不过南方手中仍掌握着多处重要港口,其中的面向大西洋的查尔斯顿Charleston是特伦霍姆最重要的据点,也是南方尚存的棉花贸易最重要的起点。但是查尔斯顿本身也有先天不足——港内水深太浅,不过浅水同样不利于北方巨舰抵近功绩,南方因此多次成功守住了这处海岸要冲(杜邦海军少将和达尔格伦海军少将率领多艘浅水重炮舰围攻查尔斯堡,却在南方岸炮,突袭舰和水雷的夹击下铩羽而归)。
由于港口各水道要么过浅,要么就在北方海军重兵封锁下,(前面小猫提过联邦海军曾以五艘战舰封锁查尔斯顿唯一的深水出口,意图拦截邦联特使),特伦霍姆封锁突破船队中吃水较深的大型船只难以进入,只能使用如“西奥多拉(Theodora)”这样的浅水汽轮或者驳船将港口货物运出,再寻找机会将货物转移到大船上。
因此特伦霍姆就迫切需要一处安全的深水良港,供自己的大小船只进行货物转运。他看上了英国殖民地巴哈马群岛(Bahamas),并逐步对其进行经营和改造,最终使其成为南方最重要的封锁线突破中转基地。
首先,特伦霍姆在巴哈马群岛建立自己的加煤站,囤积了足够的煤炭,由于需要高速突破封锁后再横渡大西洋,轻快但载货有限的封锁线突破船此前更大程度上沦为运煤船。有了稳定的燃料供给后,特伦霍姆再用大肚能容的慢速货船向拿骚(Nassau,巴哈马群岛的首府,著名的海盗港口)等巴哈马群岛的港口倾倒了大批军用物资和“特殊货物”,浅吃水的快速小轮和驳船则从查尔斯顿满载棉花和刚够抵达巴哈马的煤炭,到拿骚等港口后卸下棉花,再塞满货物和煤炭原路返航。如此这般,巴哈马群岛中转基地的建立使特伦霍姆的船队在一船没加的情况下运输能力大大增强。
在船队逐步熟悉这种新的中转航行的同时,特伦霍姆自己则出没于拿骚等巴哈马和其他英占岛屿的各种高级社交活动,洒出大把的金银,很快便“攻陷”了当地的各级英国官员,使得以巴哈马群岛为首的一批英国岛屿变成了南方邦联的的“大半个盟友”。这些岛屿甚至逐步拒绝和敌视起北方联邦来,北方船只都能清楚的感受到这种敌意。于是,巴哈马群岛超过200处大小岛屿成为邦联海军的最好避风港,北方海军多次试图深入巴哈马追捕南方船只,都遭到阻挠。
但是这种亲密关系发展下去却逐步变味,不少巴哈马的南方邦联人员开始宣扬南方是忠于英国王室的,甚至号召南方邦联直接重回英皇的怀抱,乔治华盛顿在他们口中也从爱国者、美国之父变为了误导美洲殖民地的罪人和叛徒。而对于特伦霍姆本人,很多后来的研究者也怀疑他同样真心希望南方乃至整个美国重新回到大英帝国的版图。所以到底特伦霍姆和英国人勾勾搭搭是单纯出于为南方积累人脉还是充当美奸,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南方人的宣传和“友好”最终使得巴哈马彻底沦为邦联之友。以巴哈马为基地,特伦霍姆的封锁线突破航线延伸到查尔斯顿、威尔明顿(Wilmington)和萨凡纳(Savannah,不过由于北军控制了附近的皇家港,这条航线危机四伏)。同时特伦霍姆将航行在从拿骚到利物浦的航线上的大型轮船全部挂上了英国旗,使得这段航线变得更为安全和顺畅。
战争的最后两年,特伦霍姆又开发了一条直达纽约的航线。也许很多人会奇怪,纽约城当时不是在北方联邦手中么?咋会成为特伦霍姆的封锁线突破航线的终点呢?会出现这种怪异的情况,只能怪一部分北方商人为追求利润不择手段,甚至不惜危害国家安全。
在整个美国内战中,北方的部分商人用工业品和战争物资向南方叛军换购棉花的行为从未中断过。这也难怪,北方也有人做king cotton的买卖,内战爆发后,大批北方棉纺厂因为没了原料而关门,这种情况就是所谓“棉荒cotton-starved”。
不少没了生计的北方商人只能铤而走险,试图从南方走私棉花,一来二去,他们发现顺便倒腾战争物资更是一本万利,于是逐步和特伦霍姆等南方大走私贩子接上了头,最终形成了这条拿骚到纽约的奇怪走私航线。而纽约城大片的棕榈海滩(palm beach)成为特伦霍姆轻舟最好的天然码头,因此即便北方联邦海军和陆军在纽约港口密布眼线,还是挡不住特伦霍姆的渗透。
10. SS Georgiana“乔治亚娜”:重见天日的传奇
几发明亮信号弹迅速引起了联邦大型战舰的注意,当然所谓“大型战舰”也都只是些500至700吨蒸汽明轮炮艇。USS Wissahickon一马当先,这艘701吨的Unadilla-class炮艇当时士气正盛。几个月前的2月28日,著名的邦联私掠舰privateer Rattlrsnake,也就是此前的CSS Nashville就被一支以USS Montauk 低舷铁甲舰为首的舰队击沉,USS Wissahickon也参与了此战。
说起privateer Rattlrsnak也算美国海军历史名舰,1780年左右曾有一艘著名的美国私掠舰以此命名。而在1863年CSS Nashville的舰名已经被转授一艘低舷铁甲舰了。
按说SS Georgiana“乔治亚娜”的最高时速至少超过12节,而USS Wissahickon用尽吃奶的劲最多能够达到10.5节,因此在追逐中前者应该拥有压倒性优势。但由于“乔治亚娜”试图隐秘偷越封锁线,锅炉都没敢生火,只是升起了船帆利用风力悄声无息的前进,结果生死时速一开跑还没等起跑,北军战舰已经追了上来。
据说“乔治亚娜”号船员清楚的听到北军战舰上面传来了瞄准敌舰的口令,接近到这种鼓角相闻的距离,即便USS Wissahickon只装备了1门11英寸巨炮,1门20磅炮和2门24磅炮,想要秒杀“乔治亚娜”都不是什么难事。一声炮响,一发北军的11英寸炮弹从“乔治亚娜”“后庭”深入,一路洞穿舱壁,直到将轮机舱和明轮打个粉碎。直接被打断了腿的“乔治亚娜”已经毫无逃出生天的机会,见此情况,英籍船长A.B.Davidson为了保全船员和船上雇佣兵的生命用灯光发出了投降的信号。
当然Davidson船长也有自己的如意算盘,此时“乔治亚娜”所处的水深不过14英尺,距离海滩不过3/4英里的航程,他完全可以同北军战舰虚与委蛇,在突然抢滩搁浅。这样虽然船没了,但是所运载的货物和人员却可以转移到查尔斯顿联邦军手中。日后联邦海军以“the most consummate treachery最完美的背叛”作为评语评论这位狡诈的英国船长的行为,他即欺骗了北军封锁部队,也变相的坑害了他船上的英籍船员,因为这样的结局船员是拿不到应有的酬金的。
但是Davidson船长却没算到紧追不舍的USS Wissahickon船长John Lee Davis也是个狠角色。眼看着“乔治亚娜”冲滩,戴维斯船长仍不放心,他担心海滩上这些货物和人员会被查尔斯顿派出的搜救队打捞起来,甚至SS Georgiana“乔治亚娜”都可能会被浮起整修。戴维斯想了个稳妥的处理办法,在舰炮掩护下,数艘联邦小艇开上海滩,在“乔治亚娜”的残骸中四处放火,据说还抓捕了不少落水的邦联人员。
结果特伦霍姆倒霉的“女儿”和运载的货物在海滩上整整烧了一个星期,只得不时用震耳欲聋的爆炸发泄一下自己的“郁闷”。好在上帝是公平的,就在特伦霍姆和整个内战的传奇差不多被人们忘记的现代,“乔治亚娜”却是少数几艘还能寻到踪迹的内战名舰。
如今“乔治亚娜”安静的躺在海底,其高耸的烟囱距离水面不过5英尺而已,而在大批的珊瑚和海洋生物的陪伴下,她并不孤单。更有大批潜水爱好者还有水下考古学家经常回来探访“乔治亚娜”,其中第一位访客,也是最有名的访客便是探险家,历史学博士E.Lee Spence。
如同发掘特洛伊城遗址的德国考古学家海因里希·施里曼一样,“乔治亚娜”号的传奇也曾是E.Lee Spence的儿时床头故事,这艘在处女航便灰飞烟灭的悲惨轮船深深的打动了小Spence,在他眼里,“乔治亚娜”是南方最好的辅助巡洋舰之一。因此Spence立志要让特伦霍姆的“女儿”重见天日。恰好在Spence高中三年级的夏天,他举家搬迁到了查尔斯顿。经过一段时间的水下探索,1966年Spence成功的找到了SS Georgiana“乔治亚娜”。由于担心接踵而至的水下盗宝者玷污“乔治亚娜”,E. Lee Spence始终对自己的发现守口如瓶。
直到E. Lee Spence根据南乔治亚州的法律,成功将他将他的水下考古发现变为受法律保护的私有财产,并取得了政府的保护性发掘资金之后,他才开始了长时间的发掘。最终他从“乔治亚娜”水下遗址中取出了大量有价值的内战文物,还在发掘中锻炼了一支优秀的水下考古队伍,这支队伍在之后的美国乃至世界沉船考古中都表现出色。
Dr E. Lee Spence的考古成果中最重要的就是基本定性了SS Georgiana“乔治亚娜”的身份。此前在南方的宣传中,这艘特伦霍姆宝贝始终被宣传为一艘和平商船,是北方“野蛮”“无理”海盗行为的又一无辜受害者。而北军口中的SS Georgiana“乔治亚娜”,是一艘“私掠舰”、“走私船”甚至是“辅助巡洋舰”。
直到百年后,人们对“乔治亚娜”号的身份还是众说纷纭。比如在Dr.Spence公布发掘成果之前的一份现代研究报告轻率的认为“乔治亚娜”“在甲板下隐藏了大量的重型火炮”。而某些历史学家则认为特伦霍姆的“女儿”只是和平商船,并引证了当年联邦驻利物浦领事Thomas Dudley托马斯.杜德利的报告:他认为“这艘船武备太弱,只能作为走私船偷越封锁线”。另一份日的领事馆报告则只是认为“她是新造的性能优秀的蒸汽船”,并指出“乔治亚娜”公开悬挂了邦联的旗帜。
但美国海军方面却始终认为这艘船是拥有一定武备的辅助巡洋舰,如日后海军的正式报告,就判定“乔治亚娜”为装备精良的私掠舰。Thomas Scharf是一位曾在邦联海军服役的海军历史学家,他虽然没正面判定“乔治亚娜”的身份,却承认这艘船是很适合作为军舰的。
Dr.Spence在经过详细的水下调查后认为,SS Georgiana“乔治亚娜”在被摧毁时确实还没有装备强大的武备,但是邦联明显准备将这艘快速汽轮变成一艘可怕的海上私掠者。在建造之初,“乔治亚娜”就拥有远超过一般汽轮的坚固船体,其船壳的厚度超过一般船只一倍,整个船体都安装了加强的Z型梁,明显是为甲板下方装备火炮而预备的。
11. 特伦霍姆:财富浇灌七情六欲
随着南方在战争中的节节败退,整个南部邦联对特伦霍姆的依赖程度日益加重。而在普通的南方民众眼里,外表高贵、举止谈吐都颇为得体的特伦霍姆是救世主一样的人物,这位勇敢的英雄指挥他无畏的舰队拼尽全力延续着南部日渐衰弱的生命。在新闻界的推波助澜下,盲目的民众对特伦霍姆的改变,或者说他始终如一的贪婪和高高在上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现实中的特伦霍姆的个人生活和海上风暴关系不大,他的生活圈子基本是在豪宅、银行和种植园之间循环的。查尔斯顿最雄伟的建筑,不是邦联的政府大楼,而是特伦霍姆的豪宅。而更被选择性失明的是特伦霍姆糜烂混乱的私生活。作为一个有妇之夫,特伦霍姆过着一种传统南方道德无法容忍的花间岁月,他的高级雇员中有很多是南方乃至美国最漂亮的姑娘,她们的唯一工作就是“陪伴”这位美国最富有的已婚男人。
到后来特伦霍姆干脆“勇敢”的带着自己最喜欢的情妇参与国事活动。比如在接待英国19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萨克雷爵士(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的时候,特伦霍姆也带着他的情妇,惹得萨老爷子“亲切的称赞”特伦霍姆的情妇是整个南方最“fastest”的姑娘,在座的宾客以为老先生是在诙谐的吹捧特伦霍姆的突破封锁行动,于是宾主都哈哈大笑。但萨克雷是何等的人,讽刺上流社会的伤风败俗正是老爷子的拿手好戏,当时的英国俚语中,“fastest”也有形容女人善变和放荡的意思。如同米切尔小说《飘》中白瑞德为南方的舞会带来华丽的服装以及美酒和精美的食物一样,(在介绍白瑞德募捐晚会上,米德医生曾说:We have with us tonight that most daring of all blockade runners, whose fleet &schooners slipping past the Yankee guns have brought us here the very woolens and laces we wear tonight. 今天晚上,一位我们最勇敢的勇士,他的帆船突破了所有的防线,躲过了北佬的炮林弹雨,为大家带来了今晚所穿的衣物。)
特伦霍姆的船队同样支撑了南方上层在战争年代灯红酒绿、歌舞升平。虽然理论上这些大宗的奢侈品会挤占有限而宝贵的货仓空间,导致大批军火无法送到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手中,但是特伦霍姆和他的船队其实更喜欢运载这种一本万利的货物。“饥渴”的南方富豪们和政府大佬愿意为这些对战争没有一点益处的货物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格,因此特伦霍姆自己和他的手下都能收到高额的利润。
霍巴特帕夏Hobart Pasha,或者我们应该叫他的原名Augustus Charles Hobart-Hampden 奥古斯特.查尔斯.霍巴特-汉普顿,一位19世纪中叶最优秀的英国海上冒险家,他在巴西卖过奴隶,跟皇家海军四处探险,给邦联运过棉花,还领着土耳其舰队和安德烈海军旗的俄国船打过数年惨烈的海上战争,土耳其人甚至尊他为帕夏。但是据他自己回忆,他的万贯家财差不多全是在南北战争中挣到的。某次他正忙于参与查尔斯顿的上流舞会,酒酣耳热后他问一位查尔斯顿贵妇下次需要为她带什么礼物,得到的回答是“corsets(女用的紧身胸衣,当年一般是用鲸骨制作)”。
于是对女人颇有英国绅士派头的霍巴特应是在下次从利物浦出发时卸下一些炮弹,省出空间往货仓中塞了1000件“骨质支撑物”,结果这批“小礼物”在查尔斯顿和威尔明顿为霍巴特船长赚回了1000%以上的高额回报。(也难说这一千件全是女人用的,内战期间偏偏是美国男人和女人都用此物,只有那些极注重自己身材的上流阶层才会在舞会和社交活动中穿戴此物)
当格兰特和谢尔曼打开总体战魔盒之后,南方邦联上层都清楚战败只是时间问题,他们变本加厉的享受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糜烂生活。就在1865年3月底,罗伯特.李在苦守彼得斯堡(Petersburg)9个月之后,以5万老弱残兵面对格兰特聚集起来的11万装备精良的大军,老李将军再也顶不住了。
彼得斯堡是里士满(Richmond)的门户,据里士满仅25英里,1864年北军曾有一次攻破堡垒的机会,单被过分谨慎甚至可以说惧怕李将军的北军给拖过去了。但到了1865年,谢尔曼的“阿提拉”式破坏已经见效,此时李自己都明白邦联旗帜飘扬在彼得斯堡和里士满的日子不多了。
但就在这个真可谓是兵临城下千钧一发的时候,里士满的政府官员们还在组织舞会。其中一次的花费超过10000美元,大堆前线将士翘首企盼几个月甚至几年都见不过一滴的美酒:Madeira马德拉白葡萄酒、sherry雪利酒和champagne香槟酒被倒入了里士满富豪们的便便大腹中。
而几乎每日都在里士满市政厅和富豪别墅举行的豪华晚宴成百磅的消耗着oyster牡蛎、venison鹿肉、冰块和成箱的进口葡萄酒。每到此时,里士满的社交明星和贵妇们就会穿着由最好的裁缝用进口丝绸制作的华丽礼服招摇过市。
这就是美国版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在觥筹交错、灯红酒绿之时没人想得起就在几十英里外,罗伯特.李带着几万衣不敷体、食不果腹的“Johnny Rebs(就像北方的Yankee 一样,是内战中对南方普通士兵的诨名,更多时候被简称为“Johnny”,最初指那些勇敢纯朴的南方农民子弟兵,类似的称谓还有butternuts,白胡桃树色的,来自邦联军服颜色)”由于弹尽粮绝只能用年轻的生命和鲜血去捍卫“南方的独立和自由”。
12. 特伦霍姆诸神的黄昏
特伦霍姆本人是里士满名声在外的舞会组织者。他本人在日被任命为邦联政府的财政部长(Secretary of the Treasury),便从大本营查尔斯堡搬到了邦联的首都。由于阅历和财力都远超过里士满的土著权贵们,特伦霍姆举办的舞会和晚宴很快就成为里士满社交界的最高盛会。
作为好客而殷勤的东道主,特伦霍姆总是身着华美的礼服,据说连邦联总统戴维斯本人在着装方面都难望特伦霍姆项背,但更难能可贵的是,特伦霍姆更舍得放下身段为宾客们服务,他曾经自嘲说自己不过是仆人们的领班而已。
最让宾客们欣喜若狂的是每晚宴会结束后特伦霍姆亲手送出的“果篮”。当中放的当然不只是水果,世界各地的珍馐美味都会点缀其中,还有些贵客会得到特伦霍姆的特别礼品,这些礼物大多是宾客无意间提到过的,说者无意,听者却有心。
当然作为精明的商人,特伦霍姆的付出总有百倍的回报,他送出的果篮逐渐成为里士满上层的潮流指路标。在这些“路标”的指引下,里士满的权贵们涌向码头,将特伦霍姆走私来的各种奢侈品抢购一空。
也许奢侈浪费甚至穷奢极欲算是历史上失败者们共有的标签之一。二战中德国的权贵,如戈林和希特勒也都喜欢用丰盛的佳肴款待各类宾客。尤其是戈胖子,从30年代开始就是德国高层最重要的舞会和晚宴东道主,而他同样喜欢将贵重的“果篮”送给来宾们,印象中“非洲之星”马尔塞尤的母亲就收到过戈林的菠萝。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国的上流社会以及皇室。从德国开始对英国海上私掠和潜艇战之后,皇室带头削减了一切奢侈品消费,将有限的货舱空间留给更重要的战争物资和粮食。当柏林陷入灯红酒绿而英国的皇族吃着粗茶淡饭走到被炸街区去慰问市民时,战争的胜负天平已经不可避免的导向了“阿尔比翁”们。
特伦霍姆这位“走私家”接任邦联财长倒是临危受命的。1864年6月,邦联政府发行的 邦联美元已经完全崩盘,其流通信用和汇率都降到了垃圾的程度。戴维斯总统不得不要求他和特伦霍姆共同的老朋友,前大司库Christopher Memminger克里斯托弗.梅明杰辞职。
由于私人友谊,特伦霍姆和梅明杰的交接工作做得很好,甚至可以说特伦霍姆不过是名义上接手了邦联财政部,财政部的日常行政工作基本还是有梅明杰的老部下处理,特伦霍姆的唯一任务就是看官邦联在欧洲的巨额黄金储备,并视情况取出一部分投入市场,尽力维持邦联美元对黄金的比价而已。
但特伦霍姆和整个邦联政府在里士满的“过去好时光”只延续了不到一年,守卫彼得斯堡的罗伯特.李不是天将,他手下的5万残兵更非神兵。即便对面的格兰特对老李保持不胜,但以11万对5万,装备精良对弹尽粮绝,李将军彻底明白了何谓“大厦将倾独木难支”。1865年4月,在格兰特攻陷彼得斯堡的号角声中,戴维斯总统戴着他的邦联政府落荒而逃。
财政部长特伦霍姆是整个政府逃难大军中最特别的一个,他和他的夫人亲自带领一批荷枪实弹的人员日夜看护着他家的大篷车,确实说是看护着大篷车中放着的几只沉重的箱子。箱子里就是邦联财政部留在美国大陆的所有家当,沉甸甸的金块和珠宝压的大车的车轴不断的发出痛苦的呻吟。
与里士满一起离特伦霍姆而去的还有他的信心和意志力。这位邦联最重要的官员甚至可以说是奶爸开始酗酒,葡萄酒和香槟被他整杯甚至整瓶的倒入喉咙。
更令戴维斯等人无法忍受的是特伦霍姆酒后的抱怨。作为一个聪明人,特伦霍姆的抱怨和批评透过被酒精麻痹的舌头含糊的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海军舰被美国沉击是真的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