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龙2875F2.8腾龙索尼卡口口镜头值得购买吗?

副厂争夺战终于蔓延至全画幅无反市场?!TAMRON 腾龙 2875 镜头入手_使用评测_什么值得买
副厂争夺战终于蔓延至全画幅无反市场?!TAMRON 腾龙 2875 镜头入手
错过了JD的首发预定,淘宝最快都得6月底-7月,开了JD到货代下单,没想到居然捡了个漏,心情大好。----------------随着腾龙2875和50 1.4A以及85 1.4A索尼FE卡口镜头开卖,这两大副厂镜头的战场终于从单反主战场蔓延到了全画幅无反领域这里主要说腾龙2875这个镜头自发布以来就吊足了胃口,官方早早就在发售之前就出了订单超出预期太多的公告,终于等到要上市了果然是到处缺货。1、为啥选腾龙那就得看看其他类似规格都是啥样了。索尼FE 28-70mm F3.5-5.6 OSS& &口径55mm 重量295g& 价格1500左右个人印象:套机里的狗头,据说素质不错,符合价格定位,一般使用足够,但稍有追求的人不会满足于3.5-5.6的小光圈)索蔡FE 24-70mm F4 ZA OSS&口径67mm& 重量426g& 价格5500左右个人印象:挂着蔡司标的小三元,此前是5000价位唯一的选择,但似乎却是口碑最差的E卡口蔡司镜头,素质不比2870好多少价格却翻了3倍不止,这是让人最纠结的。索尼FE 24-70mm F2.8 GM&口径82mm& 重量886g 价格14000左右个人印象:因为品控一般,长焦端画质居然个体差异非常明显,抽中SSR的话,2470GM这个焦段标变顶级画质,几乎是完美的选择,但硕大的体积和14000的价格……emmmm索尼FE 24-105 F4 G OSS&滤镜77mm 重量663g&价格9999个人印象:17年底发布的新镜头,上市之后就因为不错的素质比2470更长的105mm焦段以及相对GM更合理的重量备受关注,这个头应该算是追求高画质玩家比较完美的旅游挂机镜头,不过以索尼原厂的定价规则,一款各方面都让玩家满意的产品自然会用头不会让大家满意的价格,官方售价:9999,代理成交价多半也在9200。腾龙28-75mm F/2.8 Di III RXD&口径 67mm& 重量550g& &官方定价5350(目测天猫旗舰店和JD都涨到了5450)个人印象:虽然推出之后因为拉足了胃口,但发布的时候又宣布只是研发确定,着实让用户吐槽了好几天,但随即告之发售日期仅是宣布研发确定2个月之后,同时各方评价确实不错,口碑开始逆转。由上,对于想要高画质+想要F2.8恒定+不想抽奖+不想花费太多+不想健身的用户来说,腾龙2875几乎是5000左右价位唯一选择。双修和索尼之后,索尼系统一直没有标变镜头,考虑过2470ZA,一直纠结画质……考虑过24105,以为过段时间会到比较合理的价格不仅没有还时不时给你来个缺货…于是就拖了到了腾龙2875上市,因为各方面评测已经很多,对于优缺点都已知晓,没犹豫首发拿下。2、上手初体验之前看评测了解的缺点1:通体塑料,做工一般。个人意见:塑料可能是缺点,但在这个价位给了金属是加分,只是塑料却算不得减分。因为上手前有一些心理准备,所以确实觉得其实还好,塑料镜身是为了减轻体积,完全可以理解。哑光磨砂质感,零部件没有松垮,变焦阻尼有点强。整体手感握在手里个人感觉也还算扎实。镜头上没有太多的按键,所以要切换MF就得在机身上操作了,同时也就意味着少了索尼原生镜头上的眼控对焦按钮。因为口径不大67mm,显得整个镜头有点细长,不过比起另外一家的细长屁股(笑哭)整体完全已经算是非常和谐了。3、关于焦段看评测缺点2:广角端没有24mm。腾龙2875的广角端MB4转接佳能EF 24105L 一代的24mm广角端不算很严谨的对比,但可见24mm取景范围会广很多,而这一差距,随着距离越近,24mm产生的透视冲击力较28mm就越强烈。不过要24mm又想要2.8恒定光圈来看,估计镜头的体积就很难控制在现在这个水准了。至于能不能接受,就看个人了,对于我这个已经买了1635ZA的人来说还算可以接受了。4、惊喜1:画质之前看了一些评测就说这个头的画质还不错,官方甚至宣传画质不输顶级镜头2470GM,当然对于这种宣传,我也就只是看看,并没有太当真。不过到手使用之后画质确实成了最大的惊喜。28mm全焦段全开中心都不错,而其中广角端的画质是最强的,拍了一些上面这个视角的样张整理了下各焦段和各光圈环境下的分辨率如下图。中心画质测试各焦段全开中心表现都不错,28,35,50mm这些焦段的中心画质几乎全开就和F8差不多了。75mm全开中心略微偏软,F5.6的时候达到最佳。边缘画质测试边缘的素质变化就要比中心丰富多了,广角端的边缘相对更难做到很好,所以28mm的边缘自然是最差的,收一档到F4有改善,收到F5.6之后素质不错。基本上各焦段边缘最佳画质都在F8左右,不过F5.6的画质和F8虽然有差距,但差距已经很小了。5、惊喜2:近摄这颗镜头还有一个有点就是全焦段都有不错的近摄能力几乎所有焦段的近摄能力,都可以在同规格镜头傲视群雄,其中28mm-35mm的放大倍率会更大一些,画质方面,和多数镜头一样,75的近摄则因为全开光圈有些球差,略肉。28 35 50 的全开近摄素质还不错,数数猫鼻头上的毛轻轻松松。6、个人认为最大的缺点:焦外虽然很多人觉得没有24mm是很大遗憾,不过这个头给了2.8恒定光圈,还要把重量hold在550g,同事还给了不错的画质表现。所以我倒是仅有28mm觉得完全可以理解,倒是焦外是让我有些不太舒服的地方。上市之后,对这个头的焦外有评价和GM差不多的,也有说不堪入目的,我个人对这个头的焦外是不太满意的。对于一些近距离或简单背景的焦外,其实还看着还不错。但一旦遇到下面这种背景略复杂的环境……焦外就非常难看了…放大看就是这样的这样的……这样的……二线性非常严重,一度让我想起当年使用腾龙2470VC的年代。边缘的口径蚀也很厉害,这些似乎都是轻量化的代价。虽然这算是一个遗憾,不过这头是变焦头,焦外不如定焦情理之中,并且售价仅5XXX,本着这个价格这个重量还给了F2.8恒定要啥自行车的想法,我倒是释怀。至于能不能接受就看个人了。7、对焦速度对焦速度中规中矩,比我用MB4转接佳能镜头自然是要快些,因为是原生卡口连续对焦什么的肯定也要比转接强,但在我的A7R2上不如FE55。索尼群里的朋友说在A7R3上对焦和2470GM区别不大,我没有验证过,反正A7R2早就已经不是对焦速度第一梯队的全画幅相机,有这方面强烈需求的可以看看其他类似的测试。最后:总结腾龙这个头为啥会火到这种程度,重要还是在FE系统之下要画质好、就要忍受要么贵、要么重、要么只有F4,要性价比就要在画质有所妥协的大环境下,在标变镜头给了用户新的选择,而且这个选择还不错。纵然有缺点,如塑料镜身、如焦外二线型、如没有24mm的广角端。但依然也有亮点,如画质确实不错,在同规格其他镜头中,最近对焦距离优势巨大,性价比高。---------------------------------------------------------------随便来几张,还没带出过门,随手拍拍花花草草主子换季掉毛 有什么好法子吗?【题外话】想说说适马我对腾龙其实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作为35A和DP用户加上适马在中国更接地气的营销风格,我还是更喜欢一向务实的适马。不过FE卡口首役这一战,适马确实略输一筹,希望适马可以借此吸取教训下一次不要再让各种高预期满天飞。事件经过适马推出新系列这些年口碑一直不错,而在E卡口生态中,适马也已经有很多E卡口APS镜头,并且每一个都不错,特别是最近推出的30 1.4和16 1.4,确实让E卡口用户有了更多选择,据说适马很快也会有一枚等效85左右的半幅E卡口人像镜头公布。适马一向产品理念是见缝插针,更乐于做原厂镜头没有或者做得不够好的规格。而至今观望整个FE系统都没有一枚可自动对焦可便携的35F2的规格镜头。所以当初传言适马进军全画幅准备推出FE35 1.4,而体积仅为原厂35 1.4&的2/3时,尽管从光学原理来看,一样的通光量要体积减少2/3不太可能,但大家还是都十分期待,哪怕来35F2也好。这消息一传就传了2年多,而适马官方也是时不时挑逗一下用户的神经“我们有大惊喜哦,有一大波哦”。终于,18年2月,几乎同时腾龙和适马都同时官宣进军FE卡口,推出各家产品并在差不多事件开售。用户等了数年的结果,适马这边虽然确实是有一大波,但却没有全新光学设计,没有2/3官方35重量的35 1.4,也没有索尼用户非常渴望的35 1.8或者35 F2,公布研发确定的仅仅是已经发售和新发售的几款加屁股改成了E卡口,5月20号左右上市了第一批的2枚50和85镜头。之后,焊马之类的外号被用在了适马的头上…长(chang)屁股的适马E卡口镜头自然在外观上要差不少,而适马A系列那一众定焦都是为了素质玩命堆料的主,动辄大几百上千克的重量……emmm…多少人都一副“裤子都脱了,结果等了两三年就这?”的表情。这就是前期预期太大,导致后期上市之后不如预期,相比腾龙这边现在火爆到要买现货几乎都得预定到7月了,适马相关产品的关注自然就少了些。适马FE镜头值得买吗?其实还是值得的!尽管是单反镜头加屁股,外观可能不是那么好看,但从性价比来说,适马的这些镜头其实在目前的E卡口环境下,还是非常有价值的,原厂1.4镜头可选不多,几乎个个都是万元左右。而适马的这几枚素质第一梯队的各种1.4大光圈镜头,价格几乎仅为原厂一半。就算被戏说是焊屁股,但实际是确实接入了E卡口对焦协议,对焦肯定比MC11转接佳能口要好。对于在乎素质和性价比又对重量和外观不敏感的人来说,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至于我个人,因为实在不喜欢太重的,就只打算关注下6月发售的E卡口的S35A就好。希望可以看到适马针对短法兰距重新设计的镜头尽早出现吧,适马加油吧。chang屁股的适马24A,图源网
推荐关注:
鼠标移到标签上方,
尝试关注标签~
相关热门原创
作者其他原创(9)
魅族 16th 智能手机(颜色随机)
眼神科技 E8 智能虹膜锁
【轻众测】飞智 黄蜂单手游戏手柄
曼富图 挪威系列 双肩相机包
【轻众测】TOKIO手工锻造刀四件套
飞利浦 66111 轩扬 LED台灯
新用户专享福袋(随机发货)评论有奖
赞134评论64
赞56评论97
赞62评论41
赞1051评论188
赞1447评论710
赞810评论290
赞489评论310
赞521评论203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E口三镜横评 腾龙2875单挑索尼/蔡司两大2470
我的图书馆
E口三镜横评 腾龙2875单挑索尼/蔡司两大2470
& & &腾龙近几年在单反镜头的更新频率非常快,无论是在产品质量,还是光学性能相比此前的产品都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这些产品也为腾龙凝聚了相当高的人气。随着微单市场的火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单反和微单双修,这也让很多人对腾龙在微单领域的镜头更新抱有很大的期待,特别是全画幅微单的镜头。今年上半年,腾龙宣布正式开发适用于索尼全画幅微单的大光圈变焦镜头:腾龙28-75mm f/2.8 Di Ⅲ RXD,这支镜头是腾龙公司在根据索尼株式会社签署的许可合同下,根据获得许可的"E卡口"规格书而开发、制作、销售的第一支自动对焦大光圈变焦镜头(适用于全画幅微单相机)。  如此消息一出,引发了众多追求性价比的消费者对这支镜头的关注。腾龙公司宣布开发之后也是马不停蹄的加快研制,短短几个月就成功量产了腾龙28-75mm f/2.8 Di Ⅲ RXD。但无奈的是由于预定这支镜头的人实在太多,腾龙不得不公开道歉承认其量产不足。这支镜头之所以如此的火爆,更大程度上是因为很多人把这支镜头当成了索尼α7系列全画幅微单的挂机头来看待,毕竟索尼FE 24-70mm f/2.8 GM高达14,999元的售价还是让很多用户有点持币止步;此外我们在评测腾龙28-75mm f/2.8 Di Ⅲ RXD的时候也在文章的最后写到如果各位网友希望这款产品能对标索尼哪支镜头的提问,很多网友都觉得是否能和索尼Vario-Tessar T* FE 24-70mm F4 ZA OSS(以下简称SEL2470Z)以及索尼FE 24-70mm f/2.8 GM(以下简称SEL2470GM)有所比较,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的出现。产品名称28-75mm f/2.8 Di ⅢRXDVario-Tessar T* FE 24-70mm F4 ZA OSS索尼FE 24-70mm f/2.8 GM镜头类型标准变焦标准变焦标准变焦镜头结构12组15片10组12片13组18片镜头卡口E卡口E卡口E卡口防抖功能无有无变焦方式旋转式变焦旋转式变焦旋转式变焦滤镜尺寸67mm67mm82mm最大光圈F2.8F4F2.8光圈叶片数9片(圆形)7片(圆形)9片(圆形)焦距范围28mm-75mm24mm-70mm24mm-70mm最近对焦距离约0.19m(28mm端)约0.39m(75mm端)约0.4m约0.38m最大放大倍率约0.25倍约0.2倍约0.24倍视角范围75°23'-32°11'约84°-34°约84°-34°镜头直径φ73mmφ73mmφ87.6mm镜头长度117.8mm94.5mm136镜头重量550g426g886g  在正式对比以前,我们首先来看看参数,腾龙28-75mm f/2.8 Di Ⅲ RXD的镜头结构为12组15片,结构的复杂程度仅次于索尼SEL2470GM,而要复杂于索尼SEL2470Z。在特殊镜片的加持上,腾龙28-75mm f/2.8 Di Ⅲ&RXD包含1片XLD超低色散镜片、1片LD低色散镜片、1片玻璃铸造非球面镜片以及2片复合非球面镜片;索尼SEL2470Z的特殊镜片包含了1片ED低色散玻璃镜片以及5片非球面镜片;索尼SEL2470GM包含了1片ED镜片、1片超ED镜片、1片XA镜片以及2片非球面镜片;三支镜头在特殊镜片的采用数量上大致相当。而在产品重量,由于索尼SEL2470Z的最大光圈只有F4,所以体积最小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腾龙28-75mm f/2.8 Di Ⅲ RXD和索尼SEL2470GM相比,无论是产品体积还是产品重量,腾龙28-75mm f/2.8 Di Ⅲ RXD都要显得更加小巧和轻便,这支镜头搭配索尼A7系列全画幅微单,似乎让人们看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微单镜头”。·外观介绍  在对比完参数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腾龙28-75mm f/2.8 Di Ⅲ RXD、索尼SEL2470Z、索尼SEL2470GM这三支镜头的主要外观特点:从镜头的尺寸来看,索尼SEL2470GM的尺寸是最大的,无论是广角端还是长焦端;而索尼SEL2470Z的体积是最小的,腾龙28-75mm f/2.8 Di Ⅲ RXD在这三支镜头中的尺寸适中,考虑到微单E口直径较小的缘故,三支镜头在镜头后部采用了比较明显的收紧设计,直径更小。腾龙28-75mm f/2.8 Di Ⅲ RXD、索尼SEL2470Z、索尼SEL2470GM(广角端)腾龙28-75mm f/2.8 Di Ⅲ RXD、索尼SEL2470Z、索尼SEL2470GM(长焦端)  腾龙28-75mm f/2.8 Di Ⅲ&RXD、索尼SEL2470Z、索尼SEL2470GM这三支镜头在镜头口径和镀膜上也都采用了不同的设计,腾龙28-75mm f/2.8 Di Ⅲ&RXD整体的设计比较修长,镜头口径为67mm,镜头前采用了不易附着污迹、便于维护保养的防污涂层,同时配以BBAR宽频抗反射镀膜;索尼SEL2470Z配备的是蔡司T*镀膜,镜头口径达为67mm;索尼SEL2470GM采用的是索尼纳米增透膜技术,镜头口径达到了82mm。腾龙28-75mm f/2.8 Di Ⅲ RXD口径以及镀膜索尼SEL2470Z的口径以及镀膜索尼SEL2470GM的口径以及镀膜  这三支镜头都属于E卡口系统,索尼SEL2470Z以及索尼SEL2470GM隶属索尼原生E卡口系统,腾龙28-75mm f/2.8 Di Ⅲ&RXD虽然是第三方镜头产品,但也是根据索尼公司开放的协议设计而成,本质上和原生E卡口镜头并没有区别,所以在镜头卡口设计上,这三支镜头都采用了金属卡口设计。腾龙28-75mm f/2.8 Di Ⅲ RXD的镜头卡口以及后镜组索尼SEL2470Z的镜头卡口以及后镜组索尼SEL2470GM的镜头卡口以及后镜组  而在镜头其他的设计方面,有一点非常有意思,索尼SEL2470Z以及索尼SEL2470GM都采用了对焦环在前变焦环在后的设计,腾龙28-75mm f/2.8 Di Ⅲ&RXD采用的是变焦环在前对焦环在后的设计。两种不同的设计在实际使用上并没有孰是孰非,使用感受也完全凭个人的习惯来判定,到底哪种设计适合自己,相信使用过后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腾龙28-75mm f/2.8 Di Ⅲ RXD的变焦环和对焦环索尼SEL2470Z的对焦环和变焦环索尼SEL2470GM的对焦环和变焦环  除此以外,腾龙28-75mm f/2.8 Di Ⅲ&RXD和索尼SEL2470GM的对焦环和变焦环均设计了大量的蒙皮防滑纹路,腾龙28-75mm f/2.8 Di Ⅲ&RXD的防滑纹路要稀疏一些,索尼SEL2470GM的防滑纹路相对要密集一些,而索尼SEL2470Z虽然也有防滑纹路设计,但并没有采用蒙皮工艺,而是采用的在金属镜筒上雕琢而成,纹路也是最为密集的,虽然能获得更好的手感,但只要磕伤,修复的复杂程度要明显高于其他两支镜头。此外腾龙28-75mm f/2.8 Di Ⅲ&RXD和索尼SEL2470Z在镜身上并没有其他的设计,而索尼SEL2470GM则多了AF/MF切换拨杆以及对焦锁定按钮。·MTF曲线对比  在经过一系列的实际拍摄对比后,我们也将这三支镜头拿到蜂鸟影像评测实验室,进行MTF的曲线分析。在此次的MTF测试,我们分别将这三支镜头的广角端、长焦端以及50mm端的最大、最小和F8光圈分别进行了测试。首先,我们来看在最大光圈和最广角端这三支镜头的MTF曲线表现。  在曲线对比图中,我们也用不同的颜色标注代表了不同的镜头。从这两个MTF曲线便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变化,腾龙28-75mm f/2.8 Di Ⅲ&RXD的边缘画质和中心画质有着明显的差别。在边缘画质的MTF曲线中,当空间频率过了5cy/mm后,腾龙28-75mm f/2.8 Di Ⅲ&RXD的表现则一直都处于索尼SEL2470Z和索尼SEL2470GM两支镜头的下方。而在中心MTF曲线的表现上,腾龙28-75mm f/2.8 Di Ⅲ&RXD则一直处于索尼SEL2470Z和索尼SEL2470GM两支镜头的上方,这说明这三支镜头在最广角端,光圈全开的时候腾龙28-75mm的边缘画质是略低于索尼SEL2470Z和索尼SEL2470GM两支镜头的,而中心画质则高于索尼SEL2470Z和索尼SEL2470GM两支镜头。出现这种情况也无可厚非,毕竟腾龙28-75mm f/2.8 Di Ⅲ&RXD这支镜头的口径要比索尼SEL2470GM镜头的口径小得多。  在简单分析完这三支镜头在最大光圈以及最广角端的MTF曲线后,我们继续来看在最大光圈下,50mm焦段的MTF表现情况。  最大光圈,50mm焦段情况下,腾龙28-75mm f/2.8 Di Ⅲ&RXD的边缘表现依旧略低于索尼SEL2470GM和索尼SEL2470Z的表现。但是,继续看这三支镜头的中心画质,腾龙的MTF表现瞬间有了很大的提升,几乎是与索尼SEL2470GM的MTF曲线趋于重合的状态,甚至是当空间频率超过15cy/mm后,腾龙MTF的曲线表现还略高于索尼SEL2470GM。  继分析完最大光圈下最广焦距和50mm端的MTF曲线表现后,我们继续来看这三支镜头分别在各自最大光圈,最长焦距下的MTF表现。在这组MTF的对比中出现了一些小的变化,在边缘MTF曲线的对比中,腾龙28-75mm f/2.8 Di Ⅲ&RXD的表现竟然高出了索尼SEL2470GM的MTF曲线表现,有了这样的一个参照也说明了一个问题,从曲线的数据上来看,腾龙28-75mm f/2.8 Di Ⅲ&RXD这支镜头即使是在最大光圈和最长焦距下的画质表现也应该有着不俗的展现。在中心画质的表现上,腾龙28-75mm f/2.8 Di Ⅲ&RXD的MTF曲线依旧是处于索尼SEL2470GM和索尼SEL2470ZMTF曲线的上方位置。  经过这三组的MTF曲线对比,至少我们现在可以得出一个比较简单的结论。在实验室数据的表现下,腾龙28-75mm f/2.8 Di Ⅲ&RXD这支镜头相较于索尼SEL2470GM和索尼SEL2470Z这两支镜头的广角端和50mm端的边缘画质稍逊色一点,但是在画面的中心位置的MTF曲线一直都优于索尼这两支镜头的表现。  对比完最大光圈不同焦段的MTF曲线后,我们继续来对比这三支镜头在光圈F8下的各个焦段的MTF曲线表现,看一下在光圈F8下,腾龙28-75mm这支镜头是否还会继续保持着这样不俗的表现。  在光圈F8,最广焦段下这三支镜头无论是边缘的MTF曲线还是中心的MTF曲线,似乎都是重叠的状态。尤其是在边缘画质下,腾龙28-75mm f/2.8 Di Ⅲ&RXD的曲线已经略微高出了索尼SEL2470GM和索尼SEL2470Z的MTF曲线。并且从中心的MTF曲线表现更可以看出,腾龙28-75mm f/2.8 Di Ⅲ&RXD的中心画质表现和索尼SEL2470GM的中心画质表现更是旗鼓相当。  在光圈F8,最广角端,这三支镜头无论是边缘的MTF曲线还是画面中心的MTF曲线似乎都没有很大的区别。那么接着来看在光圈F8,50mm端的画面边缘和画面中心的MTF曲线表现。到了焦段50mm的时候,画面边缘的MTF曲线和画面中心的MTF曲线都有了较为明显的分化。虽然,腾龙28-75mm f/2.8 Di Ⅲ&RXD的边缘MTF曲线在50mm端低于索尼SEL2470GM的曲线;但是,相较于索尼SEL2470Z这支镜头来说,腾龙28-75mm f/2.8 Di Ⅲ&RXD的边缘MTF还是略占优势。继续看光圈F8,50mm下的中心MTF表现,在中心MTF曲线的对比图中可以看出,几乎是跟上面的几个对比图没有太多的整体差异,腾龙28-75mm f/2.8 Di Ⅲ&RXD依旧占据MTF曲线表格中的最上方位置,索尼SEL2470GM次之,索尼SEL2470Z则处于较低的位置。  再来看在光圈F8,这三支镜头最长焦段下的MTF表现。在这两组的MTF曲线中,腾龙28-75mm f/2.8 Di Ⅲ&RXD这支镜头口径较小的劣势似乎是又有所显现,依旧是体现在边缘的MTF曲线上,在边缘MTF曲线的对比上索尼SEL2470GM依旧是占据最上方,而索尼SEL2470Z和腾龙28-75mm f/2.8 Di Ⅲ&RXD则大致相当。而在中心画质的MTF曲线对比中,腾龙28-75mm f/2.8 Di Ⅲ&RXD这支镜头仍然表现不凡,与索尼SEL2470GM几乎是不相上下。  在对比完对大光圈和中间的F8光圈,我们现在再来对比一下在最小光圈F22下,这三支镜头在不同焦段下的MTF曲线。  对于一支大光圈的镜头来说,虽然最小的光圈一般还是很少用到。但是作为一项对比数据,我们还是将这三支镜头在最光圈下的MTF曲线拿来做一个客观的对比。  在最小光圈F22,和这三支镜头各自最广角端的MTF曲线来看,在中心MTF曲线对比图中,出现了跟之前不太一样的效果,从MTF曲线上看,腾龙28-75mm f/2.8 Di Ⅲ&RXD这支镜头在画面中心的画质表现上都是一直比较平稳,趋于索尼这两支镜头的上方位置。  在光圈F22,50mm端似乎这三支镜头也没有什么太多可说的,无论是画面边缘的MTF曲线还是画面中心的MTF曲线,三者的表现几乎没有较大的差异,腾龙依旧是在画面边缘位置略逊于索尼的两支镜头,而在画面中心则领先于索尼两支镜头的MTF曲线表现。  最后对比的是这三支镜头在光圈F22时,这三支镜头各自最长焦距的MTF曲线表现。在这组MTF曲线的对比中,可以明显的看到在画面中心的MTF曲线上出现了明显的差异,索尼SEL2470GM和索尼SEL2470Z这一组的光圈焦距组合下,画面中心的MTF曲线表现明显低于腾龙28-75mm f/2.8 Di Ⅲ&RXD的画面中心的画质表现。  其实,经过上面这几组MTF曲线的对比大致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仅在MTF曲线实验的状态下,腾龙28-75mm f/2.8 Di Ⅲ&RXD的中心画质表现是要一直优于索尼SEL2470GM和索尼SEL2470Z的MTF曲线表现。而由于腾龙28-75mm f/2.8 Di Ⅲ&RXD这支镜头的口径要比索尼的这两支镜头口径小很多,所以无论是在测试的哪个光圈下,最广角端和最长焦端的MTF曲线表现要逊色于索尼SEL2470GM和索尼SEL2470Z这两支镜头的;但是在50mm焦段时,边缘画质的MTF曲线表现则没有太大的差异。·广角端分辨率实拍  腾龙28-75mm f/2.8 Di Ⅲ&RXD的广角端起始段是28mm,而索尼SEL2470Z以及SEL2470GM的两支镜头的广角起始段是24mm,其实焦段相差4mm,那么三支镜头在实际拍摄中到底能有多大的差别呢?而在分辨率表现上,这三支镜头的中心画质和边缘画质到底有多大的差别呢?下面我实际使用索尼A7RM3,分别搭配这三支镜头实际拍摄来看一下其表现。我的测试条件为三脚架固定机位,关闭机身防抖、延迟10秒拍摄。  从广角端中央100%的画质截图来看,由于三支镜头中腾龙的广角端起始焦段不一样,所以腾龙的视角要相对索尼SEL2470Z以及SEL2470GM窄,但我们不纠结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实际看看画质。这三支镜头从最大光圈开始一直到F16都保持着中心锐度和细节,直到F22这三支镜头才出现画质下降的现象。但通过对比我们发现,索尼SEL2470GM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画质表现都是最为优秀的,而SEL2470Z的画质稍微偏软,至于腾龙28-75mm f/2.8,画质表现相当不错,可以说这三支镜头在中心画质上用旗鼓相当来形容也不为过。  而在广角端的边缘画质100%截图上,索尼SEL2470GM一如既往的表现卓越,索尼对G大师镜头的心血倾注成就了这支镜头的中心和边缘的高画质。SEL2470Z这支镜头在最大光圈时,画质偏软,随着光圈的变小,画质提升并不是很明显,整体应该说是表现稳定;腾龙28-75mm f/2.8 Di Ⅲ&RXD虽然在最大光圈时甚至是到了F4的时候,边缘画质也是偏软的现象,但从F5.6开始画质提升相当明显,特别是边缘锐度。所以说在广角的边缘画质上,这三支镜头的排序应该是SEL2470GM、腾龙28-75mm f/2.8 Di Ⅲ&RXD、SEL2470Z。·长焦端分辨率实拍  接下来我,我们看看这三支镜头长焦端的表现,虽然腾龙28-75mm f/2.8 Di Ⅲ&RXD广角端比SEL2470GM以及SEL2470Z短了4mm,但是在长焦端却多出了5mm,所以这三支镜头在实际拍摄中覆盖的焦段其实差不太多。在长焦端的实际拍摄测试中,我仍然采用的是三脚架固定机位,关闭机身防抖、延迟10秒拍摄。  从长焦端的中心100%截图来看,其整体表现和广角端的中心截图表现差不太多,仍然是索尼SEL2470GM表现最佳,腾龙28-75mm f/2.8 Di Ⅲ&RXD在最大光圈F2.8时和SEL2470GM的最大光圈相比有差距,但并不明显;在F4光圈时,腾龙28-75mm f/2.8 Di Ⅲ&RXD的表现要比SEL2470Z稍好一点。随着光圈的缩小,三支镜头的差距仅从肉眼观察来看,区别真的不是很大。·对焦速度测试  对焦速度也是衡量每一支镜头的一个素质,因为对焦速度最能影响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的心情。虽然这三支镜头在对焦精度上的表现都差不多,但是在速度上是否存在差别呢?我们在实际测试中,选用单次对焦模式,中心点对焦的方式,分别测试了腾龙28-75mm f/2.8 Di Ⅲ&RXD、索尼SEL2470Z以及索尼SEL2470GM这三支镜头在广角端以及长焦端的实际表现。为了更加直观的让大家了解,我们采用了视频的方式直观对比。腾龙28-75mm f/2.8 Di Ⅲ RXD、索尼SEL2470Z以及索尼SEL2470GM广角端对焦速度对比腾龙28-75mm f/2.8 Di Ⅲ RXD、索尼SEL2470Z以及索尼SEL2470GM长焦端对焦速度对比  通过实际的测试,我们发现腾龙28-75mm f/2.8 Di Ⅲ&RXD、索尼SEL2470Z以及索尼SEL2470GM在广角端的对焦速度其实差不多,实际使用感觉不到任何的差别。不过在长焦端,这三支镜头的差别就有点明显了,索尼SEL2470GM以及索尼SEL2470Z这两支镜头的对焦指向性很强,对焦速度也很快,但是腾龙28-75mm f/2.8 Di Ⅲ&RXD在长焦端的对焦速度稍显犹豫,对焦速度要慢于索尼SEL2470Z以及索尼SEL2470GM。·畸变对比测试  接下来我们看看这三支镜头在畸变方面的对比表现,腾龙28-75mm f/2.8 Di Ⅲ&RXD采用12组15片的光学结构,其中包含1片XLD超低色散镜片、1片LD低色散镜片、1片玻璃铸造非球面镜片以及2片复合非球面镜片;索尼SEL2470Z采用了10组12片的光学结构,其中包含了1片ED低色散玻璃镜片以及5片非球面镜片;索尼SEL2470GM采用了13组18片的光学结构,其中包含了1片ED镜片、1片超ED镜片、1片XA镜片以及2片非球面镜片。从结构上来看,腾龙在这支镜头上也算是堆料的级别。在实际拍摄中,我仍然采用的是三脚架固定机位,关闭机身防抖以及机内镜头像差矫正、延迟10秒拍摄。腾龙28-75mm f/2.8 Di Ⅲ RXD 28mm腾龙28-75mm f/2.8 Di Ⅲ RXD 75mm  腾龙28-75mm f/2.8 Di Ⅲ&RXD在28mm端出现桶形畸变、75mm端出现枕形畸变,对于一支标准变焦镜头来说,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是比较正常的现象。这支镜头采用了多枚特殊镜片,就是为了有效矫正球面像差和畸变的。这样的畸变表现应该说还算不错。SEL2470Z 24mmSEL2470Z 70mm  索尼SEL2470Z这支镜头挂了一个蔡司的logo,所以我们更习惯称呼这支镜头为索蔡2470,我们知道蔡司一直非常严谨的沿用经典结构,虽然在暗角上可能会有些吃亏,但在畸变控制上,一直是蔡司的强项,索尼SEL2470Z可以用近乎零畸变来形容。索尼SEL2470Z采用的蔡司天塞结构,天塞镜头对球面相差、色差、像散有良好的校正,所以SEL2470Z能有这样的表现我并没有感觉到很惊讶。SEL2470GM 24mmSEL2470GM 70mm  最后来看看索尼SEL2470GM的畸变表现,这支镜头在24mm广角端有明显的桶形畸变,而在70mm端有明显的枕形畸变,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数码时代的畸变并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但直观的畸变测试还是能看出他们之间的差距。在畸变测试项中,索尼SEL2470Z的表现最佳,其次是腾龙28-75mm f/2.8 Di Ⅲ&RXD,最后是SEL2470GM。虽然索尼SEL2470GM在分辨率测试中保持着领先的优势,但是在畸变测试中还是稍有不足。·暗角测试对比&  接下来我们在来看看这三支镜头在暗角方面的对比,所谓暗角,是指在拍摄亮度均匀的场景时,画面的四角却出现与实际景物不符的、亮度降低的现象,又被称为“失光”。同样我想说的是在数码时代,暗角并非是一个决定性的考量因素,通过矫正软件以及机内矫正就可以消除。  这三支镜头在广角端的时候,我分别测试了最大光圈到F5.6的表现,在关闭机内阴影补偿的情况下,腾龙28-75mm f/2.8 Di Ⅲ&RXD最大光圈F2.8的暗角最为明显,索尼SEL2470GM整体控制的非常不错;在F4的时候,也就是SEL2470Z最大光圈的时候,这支镜头的暗角最为明显,这和其采用的光学结构有很大的关系;而在F5.6的情况下,腾龙28-75mm f/2.8 Di Ⅲ&RXD以及索尼SEL2470GM的暗角基本消失,而索尼SEL2470Z的暗角现象还存在。  长焦端的情况下,腾龙28-75mm f/2.8 Di Ⅲ&RXD的暗角现象要比其在28mm的暗角大,同时和索尼SEL2470GM相比,也要更加的明显。收缩一档光圈之后,整体表现和索尼SEL2470Z的表现相当,而到F5.6的光圈时,暗角基本消失;而索尼SEL2470GM在长焦端的暗角表现明显要好于24mm端,基本看不到暗角的现象。·抗眩光、鬼影、色散实拍测试  科技的进步总会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好,对于现在的中高端镜头来说,鬼影眩光的处理应该说是非常的到位。眩光是在逆光拍摄时经常出现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耀斑、光线和雾化现象。而鬼影是逆光拍摄中多组镜片镜头的一种特有现象,逆光拍摄时一束光线斜线射入镜头,并未直接投射到胶片/传感器上成像,由于镜片间的反射,在每个镜片上能出现一个光斑,最终在画面上会留下一串光斑。所以我们使用腾龙28-75mm f/2.8 Di Ⅲ&RXD、索尼SEL2470Z以及索尼SEL2470GM这三支镜头,分别在广角端和长焦端进行了逆光拍摄。腾龙28-75mm f/2.8 Di Ⅲ RXD 28mm腾龙28-75mm f/2.8 Di Ⅲ RXD 75mm索尼SEL2470Z 24mm索尼SEL2470Z 70mm索尼SEL2470GM 24mm&索尼SEL2470GM 70mm  在现阶段想要控制鬼影和眩光的现象出现,最主要的还是靠镜头优秀的光学结构以及高质量镀膜,这三支镜头都属于中高端镜头,在光学结构的设计都非常的优秀;而在镀膜上,腾龙28-75mm f/2.8 Di Ⅲ&RXD镜头前不易附着污迹、便于维护保养的防污涂层,同时配以BBAR宽频抗反射镀膜;索尼SEL2470Z配备的是蔡司T*镀膜,能够最大程度的抑制镜头表面的反射;而索尼SEL2470GM采用了索尼纳米增透膜技术。从实际拍摄的效果来看,这三支镜头的抗眩光以及鬼影方面的表现实力相当,非常不错。·色散测试&  在色散对比项目中,我们找到了一个极端的测试环境,并100%截取了高亮和暗部的分割线区域。通过截图可以看到,在F2.8的光圈下,腾龙28-75mm f/2.8 Di Ⅲ&RXD和索尼SEL2470GM都存在紫边的现象,而二者的表现其实也差不太多;而在F4光圈下,增加了SEL2470Z的对比,在这挡光圈下,这三支镜头对紫边的控制都相当的到位,基本察觉不了。通过这次对比,我们发现,腾龙28-75mm f/2.8 Di Ⅲ&RXD果然是一支堆料的镜头,光学素质还是很高的。话说回来,紫边在如今这个年代中其实并不算什么,随便一个后期软件就能消除。·背景虚化测试  而在背景虚化方面,腾龙28-75mm f/2.8 Di Ⅲ&RXD配备的是9片圆形光圈叶片,索尼SEL2470Z配备了是7片圆形光圈叶片,索尼SEL2470GM配备的也是9片光圈叶片,理论上来说,光圈叶片越多,光圈也就越圆,背景虚化的效果就会越好,但虚化效果更多的还是和镜头的结构、镜片研磨工艺、镀膜工艺等等有关。下面我们就来对比下这三支镜头在背景虚化方面的表现,我们采用的焦段都是各支镜头的最长端。  在F2.8的光圈下,也就是腾龙28-75mm f/2.8 Di Ⅲ&RXD以及索尼SEL2470GM两支镜头的最大光圈下,二者的焦外都非常好看,差距并不大。索尼SEL2470GM要更加的油润一些,腾龙28-75mm f/2.8 Di Ⅲ&RXD这支镜头的虚化已然表现不错了,但和索尼SEL2470GM相比,二线性要稍微明显一点点。  在F4光圈下,我们加入了索尼SEL2470Z这支镜头,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腾龙28-75mm f/2.8 Di Ⅲ&RXD和索尼SEL2470GM的表现要优于索尼SEL2470Z,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腾龙28-75mm f/2.8 Di Ⅲ&RXD和索尼SEL2470GM的背景虚化表现近乎一致。  而在F5.6以及F8光圈下,这三支镜头的表现其实就差不多了,收缩两挡光圈之后,这三支镜头已经不分伯仲了。要知道腾龙28-75mm f/2.8 Di Ⅲ&RXD的售价只有5,000+,索尼SEL2470Z的售价为6,000+,索尼SEL2470GM的售价为14,000+,所以对于腾龙28-75mm f/2.8 Di Ⅲ&RXD能有这样的表现,已然是一个不错的成绩了。·实拍样片对比&  从本次对比的各个测试项来看,腾龙28-75mm f/2.8 Di Ⅲ&RXD、索尼SEL2470Z、索尼SEL2470GM这三支镜头没有任何一支镜头在所有的测试项目中都处于完全领先的位置。下面我使用索尼α7R Ⅲ分别搭配这三支镜头拍摄了建筑、风景以及人像的照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所以照片均未进行任何处理,均提供原始图片下载)焦距:28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5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手动(腾龙28-75mm f/2.8 Di III RXD拍摄,)焦距:24mm  光圈:f/4.0  ISO感光度:200 &曝光时间:1/10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手动(索尼SEL2470Z拍摄,)焦距:24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5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手动(索尼SEL2470GM拍摄,)焦距:75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200 &曝光时间:1/10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手动(腾龙28-75mm f/2.8 Di III RXD拍摄,)焦距:70mm  光圈:f/4.0  ISO感光度:200 &曝光时间:1/10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手动(索尼SEL2470Z拍摄,)焦距:70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200 &曝光时间:1/10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手动(索尼SEL2470GM拍摄,)焦距:75mm  光圈:f/8.0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125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腾龙28-75mm f/2.8 Di III RXD拍摄,)焦距:70mm  光圈:f/8.0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125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索尼SEL2470Z拍摄,)焦距:70mm  光圈:f/8.0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10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索尼SEL2470GM拍摄,)·评测总结  从此次对比的三支镜头的外观体积上来看,索尼SEL2470GM绝对是最霸道的,886g的重量是最重的,同时82mm的滤镜口径也是最大的,索尼SEL2470Z以及腾龙28-75mm f/2.8 Di Ⅲ RXD的滤镜口径都是67mm,但腾龙28-75mm f/2.8 Di Ⅲ RXD要更加的修长一些,所以索尼SEL2470Z是这三个镜头中体积和重量最小和最轻的一支。但我们要注意的是索尼SEL2470Z是一支最大光圈只有F4的镜头,拥有如此轻便小巧的体积也是理所当然。  通过实际多项测试和对比分析,腾龙28-75mm f/2.8 Di Ⅲ RXD这支镜头的综合素质其实和索尼SEL2470GM差不多,甚至是在某些光圈时,表现比索尼SEL2470Z还要好。而在边缘化的表现上,索尼SEL2470GM的表现一如既往的优秀,腾龙28-75mm f/2.8 Di Ⅲ RXD的边缘画质表现也还算不错,索尼SEL2470Z的边缘画质只能用差强人意来形容了。而在畸变控制方面,由于索尼SEL2470Z采用了蔡司的天塞结构,所以呈现出了近乎完美的畸变控制表现,腾龙28-75mm f/2.8 Di Ⅲ RXD的表现要比索尼SEL2470GM的表现稍好了那么一点点。暗角方面的控制仍然是索尼SEL2470GM完胜,而腾龙28-75mm f/2.8 Di Ⅲ RXD虽然没有SEL2470GM那样抢眼,但整体的表现还是要优于索尼SEL2470Z的。色散和眩光方面的表现,这三支镜头基本可以打个平手。然后就是虚化方面的表现,在最大光圈下给人的感觉仍然是索尼SEL2470GM优于腾龙28-75mm f/2.8 Di Ⅲ RXD,腾龙28-75mm f/2.8 Di Ⅲ RXD优于索尼SEL2470Z,而到了F5.6之后,其实三者的差距就不是很明显了。  最后我们来说说价格,这里我们参考的是官方报价,腾龙28-75mm f/2.8 Di Ⅲ RXD的售价为5,650元,索尼SEL2470Z的报价为6,200元,索尼SEL2470GM的报价为14,999元。无疑腾龙28-75mm f/2.8 Di Ⅲ RXD的售价是最便宜的。腾龙28-75mm f/2.8 Di Ⅲ RXD诚然在很多方面都比不上索尼SEL2470GM,但其实差距也并不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的这种差距。如果你有耐心看完上面这些文字,你觉得你会购买哪支镜头呢?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腾龙索尼E卡口28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