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书与电子书和纸质书英语作文,到底我该怎么选

纸质书和电子书我们到底该读谁? - 简书
纸质书和电子书我们到底该读谁?
人们在屏幕上的阅读效率往往比不上在纸张上的阅读效率——尼基o斯坦顿。在读《沟通圣经》的时候读到这句话有恍然大悟之感,因为看过的电子书过了一段时间往往都没什么印象了,脑子里留下痕迹的都是纸质书的内容。但是作者没有深入的论述,于是我又通过各种方式查了资料,想验证一下是否如作者所说。结果得到了如下结论:电子书的阅读速度低于纸质书的阅读速度。美国尼尔森-诺曼咨询集团进行了一项研究发现:24名参与者看海明威的短篇小说,看电子书比看纸质书慢6.2%,而用kindle速度要慢10.7%。多伦多大学心理学系保罗o缪特研究结果标明: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有24项不同之处,这些不同解释了电子阅读速度低于纸质阅读速度的原因,包括:阅读材料和读者之间的距离、 屏幕分辨率、 每行的字符数量和间距、 左对齐和两端对齐、 边缘宽度 、读者的姿势、对媒介的熟悉程度 、系统响应时间等等。在得出上述结论之后我自己专门针对同一本书,用了电子和纸质书两种方式阅读进行了对比,就是这本《消失的微生物》。因为纸质书没有送到,我先用微信读书进行阅读,基本上是利用碎片时间阅读,共用了2小时33分,读了26%。纸质书到了之后我周六从上午11点到晚上11点阅读,中间减去午休和晚餐共2小时,用了8小时读完,比电子书快1个小时左右(本书后面章节比较复杂,有大量试验数据说明,所以后面章节阅读速度会下降)。所以实践的结论也是读纸质书速度更快。
相比电子书,阅读纸质书更有助于思考和记忆日本作家大岛祥誉在《麦肯锡笔记思考法》一书中,有明确阐述,书写这一动作更有利于大脑记忆。人的记忆方式分为陈述性记忆(也就是语言记忆)和动作性记忆两种。陈述性记忆是信息经过海马体过滤之后传给大脑新皮质进行记忆,其中海马体会把经过它的99%的信息全部都过滤掉,而仅剩1%的信息会被传送到大脑新皮质。动作性记忆,比如手写比如骑自行车等是通过大脑基底核以及小脑的神经回路网来记忆,不容易遗忘。我们一般阅读电子书是为了方便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所以一般不会一边看电子书一边手写笔记,也就是用读书软件进行划线。而我们阅读纸质书的时候一般会用比划线或者手写笔记,所以这一方式有助于我们的记忆和思考,因而读纸质书会比电子书效率更高。
阅读纸质书更容易提升气质阅读之所以会提升气质是因为我们通过读书这种方式有所提升,把书中的精华内化成为自己的知识,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这个道理。因为电子书我们的阅读效率没有纸质书的效率高,所以从内化知识这个角度来说纸质书会更好,因而读纸质书更有助于提升气质。当然这只是相对来说。
电子书和纸质书可以各取所长,综合运用上面都是再说纸质书的好处,难道电子书就一无是处了吗?当然不是。电子书也有很多优点。非常突出的一大优点就是它的便利性,可以充分利用我们的碎片化时间,比如上厕所、上下班路上、入睡前等等,这些时候我们捧着个大部头就不方便了。所以一直以来我都是电子书和纸质书结合来读。比如,纸质书下单到送到是有延期的,这个时间段我就可以先读电子书。再比如我外出办事儿带纸质书不方便也可以读电子书,等到回家之后把电子书的笔记摘到本子上,既节约了时间也做了笔记,一举两得。
半个读书人(之所以是半个,因为好书太多,读不完)。
励志做好半个有态度、有趣味、兼具温度和美感并且有用的读书人!
每个月会进行一次主题阅读,包括阅读、写作、心理、育儿、认知、思考等等。
每次主题阅读为3-5本书。
每读完一本会写一篇深度读书笔记。
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跟我索要书单,我们一起阅读,如果没时间也可以看我的读书笔记,希望能帮到你!
欢迎交流一切与书相关及关于书的一切!
公众微信号:刘花朵儿 ID:liuhuaduoer
,欢迎关注交流。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读书主义 更多精彩等着你! 这个读书方法,可能会颠覆你对读书以往的认知|开卷 或许读书已经成为你的一种生活方式,在读书中也构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但久而久之,陷入了自己的小世界不能自拔,看待问题、看待世界少了很多的「个人看法」,但是却多了很多自己以...
这个读书方法,可能会颠覆你对读书以往的认知|开卷 或许读书已经成为你的一种生活方式,在读书中也构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但久而久之,陷入了自己的小世界不能自拔,看待问题、看待世界少了很多的「个人看法」,但是却多了很多自己以为的真相,世界在你个人的眼前呈现出来,但是却不再...
这个假期,做了关于如何阅读的半主题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越读者》、《超级快速阅读》、《这样读书就够了》、《王者速度法》、《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星云大师谈读书》、《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今天,我将结合自身经验和看过的其他众多碎片资讯,给...
用两张图告诉你,为什么你的 App 会卡顿? - Android - 掘金Cover 有什么料? 从这篇文章中你能获得这些料: 知道setContentView()之后发生了什么? ... Android 获取 View 宽高的常用正确方式,避免为零 - 掘金相信有很多朋友...
一直以来我觉得自己是一个积极份子,直到大学毕业工作后,我才知道自己其实并没有自己想的那么优秀,因为很久以来我都停止前进的步伐,只是在脑海里想想,想要做什么事情,而从未全身心的投入,所以进入社会后发现自己越来越平庸。
从初中开始我就一直想写一部小说,一部爱情小说,但那时候...
留下了不同凡响的声音,缺少那一鼓作气的勇气。 --------------------------------------------------------“因为我们是朋友,所以我挺你” 这见多不怪的现象是否也出现在你的身边?其实这种困扰一直恼火着我。曾经问过一个朋友:如...
早安#申丽0218~优秀是一种习惯80308(第38天) 昨日青蛙 幕布数据&名片跟进 小谭例会内容准备 嘟嘟晚间文字游戏设定 今日青蛙 圣亚&兰花节日销售 【读书摘抄】
柏拉图说:“人是习惯的奴隶。”而英国诗人德莱顿也说:“首先,我们培养习惯;然后...
七 燕子来到车站广场,那瘆人的冷风依旧呼呼地刮着,一缕缕寒意丝丝入骨。广场上零落地匆匆走动着过往的旅人。她放下行李箱,不由紧紧地裹着大红的羽绒衣,在原地不停地跺着脚。高跟棉鞋发出的“噔噔”声响,带着瘆意,仿佛敲打着她的心。她挑目看到“---车站”几个字,心里又涌出一股酸楚。...
文:七月之上 (五) 学医之后,最怕的就是亲友团聚。 七大姑八大舅的坐在一起,聊着聊着,忽然就有亲人问我:“最近我手疼地厉害,特别难受,哎,大侄女不是学医的吗?你过来帮我瞅瞅我这手怎么了。” 我刚要站起来,那边小姑子又发话了:“哎,先帮我看看,最近我头上出了好多红疹子,痒死...Kindle越卖越好,但墨水屏却因此受到了“诅咒”Kindle越卖越好,但墨水屏却因此受到了“诅咒”脑极体百家号如果问中国人一年读多少本书,得出来的数字对比全球,可能排不上什么名次。可要问中国人买了多少Kindle,结果却恰恰相反——数据显示,从16年底开始中国就成了Kindle的第一大市场,到今年Kindle已经在中国累积销售了数百万台。但今天我们要讨论的不是Kindle在中国的销售奇迹,而是当人们疯狂为知识买单时,顺带“拯救”起来的墨水屏技术。那块迷人的屏幕,究竟是怎么来的?相信Kindle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那块与众不同的屏幕了。和它比起来,手机上的OLED像个闪瞎眼的“妖艳贱货”,而文曲星上黑白LCD屏幕又土气的像上个世纪的产品。不过真正来自上个世纪的,却是Kindle的墨水屏技术。在上个世纪70年代,发明了复印技术的美国施乐公司开始尝试研发一种名为“电子纸”的技术,希望生产出一种像纸一样轻薄柔软、可擦可写的显示器。可研究进行的并不顺利,电子纸的易用程度、生产造价都很不理想,施乐公司也就搁置了这项研究。到90年代,摩托罗拉、朗讯以及一些风投公司联合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重启了对于电子纸的研究。对正负两极的电荷进行染色、再通过对电极的施压让不同颜色的电荷进行移动,最终就形成了屏幕上的图案和文字。如果要进行更换,就让所有电荷“归零”,然后再重新形成图案和文字。所以Kindle的屏幕在翻页时常常给人一种“闪动”的感觉。这种技术就是沿用至今的E-Ink,后来也出现了Sipix等等技术,原理都大致和E-Ink类似。可话说回来,E-Ink技术和当初施乐公司所想象的轻薄柔软、可擦可写差的还是挺远的。E-Ink最大的优点是省电——染色电荷在形成图案时是不耗费能源的,只有在变换位置时才会消耗电力。这在电池能源技术并不发达的2000年初,的确是一个难得的优点。重金研发却成鸡肋?亚马逊实力挽尊不过在E-Ink发明出来之后,这项技术到底有什么用却成了难题。一开始摩托罗亚将E-Ink用作了手机屏幕,可对于用户来说,他们很难感受到E-Ink屏幕和普通黑白LCD屏幕有什么区别,尤其在功能机时代,耗电量、待机时间等等本身就不是什么大问题。后来又有一些厂商将E-Ink的墨水屏用在了户外广告屏幕上,可是对于广告来说,黑白屏幕的表现力远不如彩色的印刷制品。何况在2000年左右,各种彩色的、点阵式的LED屏幕也已经陆续面世,与这些花里胡哨的屏幕相比,墨水屏广告看起来非常无聊。IBM还曾设想推出基于E-Ink墨水屏的电子报纸,可在2000年初移动互联网并不普及时,电子报纸的内容来源又成为了一个大问题。没等电子报纸普及,PC的普及就让纸媒逐渐走向没落了。(理想状态下的电子报纸)可以说在遇到Kindle,以及类似的电纸书产品之前,墨水屏都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状态。而电纸书,尤其是亚马逊的Kindle,几乎是墨水屏的最佳应用途径。首先电纸书向用户提供的是深度阅读,每一屏的信息量更大,用户不会频繁和屏幕进行翻页、点击、触摸方面的交互,墨水屏也就不用那么频繁的改变内容,将省电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另一方面,和手机阅读、平板阅读相比起来,电纸书主打的是和纸质书接近的阅读体验,这时墨水屏靠环境光反射的非主动发光方式显然更有优势。同时亚马逊丰富的内容资源和广告盈利生态,也让Kindle这款产品有着非同一般的市场表现能力,进而彻底拯救了尴尬的墨水屏。科技行业的资源诅咒:墨水屏龙头企业为什么没能带个好头但对于墨水屏技术来说,Kindle的热卖是一种救赎,同时也是一种诅咒。和经济学上的资源诅咒一样,对于某种相对丰富资源的过分依赖,最终会导致对其他机会和未来发展的忽视,最终影响经济增长。Kindle给予墨水屏的诅咒,要从元太科技这家来自台湾的厂商说起。90年代开始,元太科技只是一家造纸厂分立出的面板厂商,后来在2005年,元太科技开始通过对荷兰飞利浦墨水屏业务的收购进入这一产业,为Sony代工电纸书产品。后来亚马逊看上了电纸书产品,当时量产能力最强的元太科技自然成为了屏幕代工首选。随着Kindle和一系列电纸书产品的热卖,元太科技在2009年作出了一件惊人的事——收购了上游技术企业E-Ink。这家聚集了MIT技术能力,在2000年就拿到了3900万美金融资的企业,最终的结局居然是卖身给了岛屿上的代工厂。随后元太科技又收购了另一家墨水屏技术企业Sipix,以及一系列拥有墨水屏生产能力的小厂商,在这一市场中几乎形成了绝对垄断的趋势。元太科技一方面对墨水屏技术和产能进行了垄断,另一方面自己的对墨水屏产品化的能力却有限,仍然停留在代工生产范畴中。从2007年到如今,基本不是代工生产电纸书,就是代工生产电子价签。其实从技术能力上来讲,目前墨水屏已经能实现全彩显示,但仿佛元太科技自身并不打算把相关产品推向市场,而是在等待3C厂商向他们下订单。具体来说,墨水屏行业从技术研发到产能的垄断,对这一品类形成以下的影响:一、 成本居高不下如果一个行业缺少竞争,最直接的结果就会体现在价格上。举例来讲,元太科技官网上对墨水屏明码标价,一块4.7英寸的黑白屏幕售价高达149美元。阿里巴巴上那些不知名代工厂生产的电子价签一块的价格也在30元-300元之间。当然相信厂商批量购买时,价格还会降低很多。但相比之下,LCD或者LED屏幕供应商丰富,价格非常低廉,还支持定制。优势要比墨水屏大多了。二、 产品创新上的乏力如同上文所说的一样,元太科技自身作为垄断者,并不擅长,或是没有兴趣研发消费产品。而高昂的价格,又会将那些小批量试水的创新产品拒之门外。例如曾经有一个众筹项目,是带有墨水屏的iPhone手机壳,墨水屏可以显示时间、阅读电子书等等。结果因为成本、配适等等多种问题,如今这家众筹成功的厂商已经倒闭了。虽然目前小米、索尼这些厂商也在尝试利用墨水屏推出闹钟、电子手表等等产品,但一两家大厂的创新能力终究是有限的。三、 B端市场推广进程的缓慢在去年的MWCS大会上,元太科技曾经展示了一系列墨水屏大广告屏、墨水屏公交站牌等等产品,这些产品的设计理念都很好。唯一的问题是,想要卖出去,需要打入不同领域的B端市场。可从年,十年之后元太科技服务的最主要的两家厂商仍然是亚马逊和索尼。很难让人相信他们有足够的B端市场拓展能力。制造业转型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是,何况受代工思维局限是大多数台湾企业会遇到的问题。墨水屏想要更多的替代传统信息展示媒介,恐怕没那么容易。解开诅咒,墨水屏还有很多可能不过我们无需对墨水屏的未来那么悲观,从技术、市场业态和需求来看,墨水屏还是一项有非常有前景的产业。从技术角度看,墨水屏的技术能力一直在进步,在保留了省电的优势下,E-Ink已经研发出了更大、更轻薄、可书写的彩色墨水屏,相比其他材质,墨水屏的优势开始越来越明显。而在市场业态上,元太科技对于墨水屏技术的垄断也在被逐渐打破。今年有媒体报道,由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主创的广州奥翼已经推出了彩色显示的墨水屏,利用石墨烯技术绕开了元太的专利限制。在需求方面,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传感器开始采集信息,云端进行决策,也就需要更多可以灵活展示的媒介。尤其是城市中的物联网布局,显示拥挤程度和时间的公交站牌、随着交通拥挤程度变化的道路标识、智能调控价格的停车场显示牌……都可以应用上能耗极低的墨水屏。同时墨水屏的表现能力越来越强,加上柔性、可折叠的优点,也让它逐步进军手机行业。俄罗斯手机厂商YOTA的拳头产品,就有拥有一面墨水屏的双屏手机。总而言之,“受了诅咒”的墨水屏还很年轻,属于它的道路还很长。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脑极体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写让你脑洞大开且能看懂的人工智能、流媒体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囤10G&的电子书不如买1本纸质书?我来告诉你「读屏时代」的最佳阅读方式!
日09时30分来源:
库管:随着手机、Kindle、等移动阅读设备的普及,我们显然已经进入了「读屏时代」。面对电纸书这一种新兴事物,人们便有了「电子书更好还是电纸书更好?」这样的问题。但在库管看来,这个问题是很模糊的。因为电子书与电纸书二者皆有不可取代的优势。而在这个「读屏时代」,如何更好地整合电子书与纸质书的优势,以形成最适合我们的阅读习惯,这将是很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文 | 靳小凡
第一次捧起kindle,我就像拿到了尚方宝剑,宝剑到手前,我已经准备好了猎物:几百本电子书……挥舞kindle这把剑,让我对读书这事儿,又多了几分热血。
时间流过,再热的血,也会变冷。
如今,kindle躺在冷宫已有大半年,我都不记得塞哪了……想必早已落了灰,没了电。
这些转变,引发了我的思考,电子书还是纸质书,到底该如何选择?
有的人一拍脑袋:“电子书不行,一定要读纸质的!”或者“纸质书不行,一定要读电子的!”。在我看来,这两个答案都不可取,我的答案是:
纸质书和电子书都必不可少。
尽管主力是纸质,我仍然读电子书,关键是搞清楚:
电子书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纸质书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我们要做的,是取长补短,进一步的问题是:
哪些情况下,读电子书更好?
哪些情况下,读纸质书更好?
本文先解答前两个问题,看似老生常谈,不过,我会重点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为什么大脑偏爱纸质书,而不是电子书?
电子书的优势
两三本书随身携带,没啥问题,如果是十几本,也背不动,只能带电子书。
你可以手拿一只存着1000本书的手机,你可以手拿一台存着400本书的kindle。毕业季,我却望着寝室里400本纸书发怔,把这些书运回家,注定一场恶战……
读英文原著,能迅速查词。
迅速找到你想看的那本书。
全文检索,迅速定位关键词在书中的位置(目前只有Mac能做到)。
②让更多人读到书
“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数百万的儿童未曾拥有过一本书,数百万的成年人无法阅读。诸如Worldreader(世界读者)这一类的项目为这些地区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人道主义服务,而如果使用纸质书而非电子书,这些项目将面临重重困难。”
——《读屏时代》当然,少有人想过这个问题,我们想得最多的是:“我要找这本书的免费电子版!”电子书便宜(或不要钱)这个好处,恐怕才是大多数人最看重的……
③便宜(或不要钱)
便宜当然有好处,光是亚马逊上免费的电子书,一辈子都读不完。还有各种读书app,几毛几块随便读。当然,人们最喜欢的还是免费,到处求资源,或者动不动下载10G电子书,像是天上掉下一块肥肉,囤在D盘。
可便宜就一定好吗,贵就一定不好吗?且看下文。
纸质书的优势
我们撇去情怀成分、收藏成分、装逼成分,客观地分析:为什么大脑偏爱纸质书呢?
①读纸质书时,大脑更专注
1、唤起对读书的重视
心理学有个现象叫沉没成本(Sunk Cost),你对A付出得越多,为了保持认知协调,对A就越重视。A可以是赌博,输的钱越多越想赌;A也可以是读书,付出得多,读书决心也就更大。
反之,有些人动不动就下载10G免费电子书,心中窃喜,像是收藏了宝物,读的人却寥寥无几。他们不一定多爱读书,不过是爱藏书而已。
轻松得到的东西,我们往往不会在意,要有所付出,才会珍惜。
2、隔绝了干扰,更容易沉浸式阅读
读纸质书,你只能双手捧着书。读电子,你可能遇见各式广告弹窗、微信消息,或者不知不觉退出了阅读界面,浏览其他网站。
物理上接近信息诱惑,就更容易分散注意力。我的亲身体会是,上知乎查某个问题时,不知不觉就被首页各种文章吸引,反应过来,已过了好久,甚至忘了最初的问题是什么……
华盛顿大学语言学教授Naomi S.Bardon做过调查,访问美国学生,74%的人说他们在纸质阅读时只是偶尔分心,而电子阅读的这个比例只有15%(绝大多数德国和日本人也同意这个说法)。
目前看来,kindle在隔绝干扰上做得不错,而用手机、平板、电脑读书,更难专心。
②情景记忆更强
费里斯 · 贾布尔在《环球科学》上的文章表明,尽管电子书大行其道,但物理特征千篇一律,而纸质书独特的装帧、厚度、重量、排版,还有用手指来回翻页的触感,甚至墨香,都帮助大脑增强了情景记忆(episodic memory)。
③打序号、打星号、划线、批注方便
前三个动作,打序号、打星号和划线帮你紧抓文章结构。
第四个动作,即批注,其实是联想,想想新知识和自己已有的知识有哪些联系?想想如何运用?一旦想到,立马写下来。联系新旧知识,也正是心理学中,高效学习的一大策略。
电子书也可以批注、强调,但显然体验差了很多。
几天前,我在群里发起讨论,这点也有不少人提到:
3、怎么办?
《读屏时代》作者给我们的建议是,以下几种情况,你最好用纸质书而不是电子书阅读:
而我个人最终的建议是:
系统阅读大部头or信息量偏大or难度偏高的非小说书籍,读纸质为好。
PS:注意是or,符合大部头、信息量偏大、难度偏高任何一项,都最好读纸质。
为什么是非小说书籍?看看数据就知道了,华尔街日报一次调查发现,kindle电子书,读非小说电子书的人时经常虎头蛇尾,大部分读者读《时间简史》只读到6.6%,读诺奖得主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只读到6.8%,这还是都非常畅销的电子书……
看到这儿,你可千万不要觉得说,纸质书就一定好,电子书就一定差,搞得好像纸质书和电子书是敌人似的。
它们不是敌人。
问“电子书更好,还是纸质书更好?”这个问题很模糊。问题本质是,不论电子还是纸质,不过是信息的载体,是工具,而工具是为我的目的服务的。
也就是说,读电子还是纸质,取决于我是什么目的。所以我虽然不用kindle,但仍会读电子书。
我早先也分享过几本电子书,后来想明白了,那些信息量大的书籍根本就不适合看电子,于是再也没放过资源,只是分享些自己的笔记。
有的人找免费资源,成了一种病,我称之为“囤书症”,我自己也曾得过,使劲囤资源,搞得心力交瘁。
好在,随着不断读书,视野开阔起来,病自然而然地好了,但我发现,身边依然有许多身患“囤书症”的朋友……
对于动不动就囤积几百几千本电子书的行为,你怎么看?
作者:靳小凡。心理学达人,每周一篇,为你推荐好书。公众号:小凡聊书(ID: jinxiaofan233)
— 今日话题 —
对于动不动就囤积电子书的行为,你怎么看?
想知道更多独家书单么
点击阅读原文
从此告别书荒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独家私藏书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纸质书和电子书的优缺点英语作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