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CDR紧急好事推迟有事没何隐情,是好事还是坏事

一文读懂小米上市:小米开盘破发 雷军激动致谢十几万投资者
小米正式在香港主板上市,股票代码1810,这是香港首支同股不同权的公司。小米此次IPO发行价17港元,估值543亿美元,跻身有史以来全球科技股IPO前三。小米开盘价16.6港元,较发行价下跌2.35%。
小米上市雷军致辞:心情激动,好公司一定会脱颖而出
此时此刻,心情万分激动。八年前,几乎没有人相信我们能做好小米。但是谢天谢地,公司有13个人当时喝了小米粥就开始创业。
全球资本市场风云变幻,感谢十几万投资者支持,其中包括李嘉诚、马化腾和马云等。虽然大环境不好,但是自己坚信好的公司一定会脱颖而出。
小米上市雷军激动发言:8年前几乎没人相信我们,今天是全新开始
八年前,我有一个疯狂的想法: 要用互联网方式做手机,提升中国产品的全球形象,造福全球每个人!说实话,几乎没有人相信这个疯狂的想法。谢天谢地,公司第一天开张,有13人一起过来一起喝小米粥。至今我都不知道,他们当时是否真的信了,他们都在现场,大家可以问问他们。今天还有175位小米同学们代表小米19000位员工到了现场,感谢所有的小米同学和小米家属们,大家共同努力,才铸就了小米今天的辉煌!
雷军回应股价表现:从低点开始 未必不是好事
雷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最近大市不好,短期股价不是最重要的,长期的表现才是最重要的。小米IPO从低点开始,未必不是好事。我们还是要踏踏实实把公司做好,以经营做核心。继续努力,继续加油,把公司做好。
雷军以124亿美元身家排在中国富豪榜第12位
根据最新披露的信息,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持股约29.4%,以目前小米约465亿美元市值计,雷军持有的小米股份市值约136.9亿美元。据福布斯富豪榜实时榜单数据显示,目前雷军以124亿美元身家排在中国富豪榜第12位,马化腾以430亿美元身家排在第1位。
雷军回应CDR延缓:现在不是最佳时间点
雷军表示,“我们两周前跟证监会反复沟通后,达成一致,决定暂缓。我们先上港股,等港股运转合适后,再上CDR。原因,CDR是很重要的试点,要确保万无一失。同时上港股和CDR,现在不是最佳时间点。”
李小加:推出小米衍生品交易 是希望市场所有参与者都加入进来
港交所总裁李小加称,选择小米上市首日推出衍生品交易,是因为希望市场所有参与者都加入进来,对小米有足够的信心,交易有足够的厚度,衍生品交易可以使股价突然上涨或下跌时都还有人接盘,维持交易。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小米作为首个同股不同权的股票今日挂牌,对于香港来说意义重大
和大多数人预计的一样,小米开盘破发。在挂牌现场,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对腾讯《一线》表示,小米作为首个同股不同权的股票今日挂牌,对于香港来说意义重大,标志着香港证券市场进入新的阶段。
但是对于未来即将扎堆来港上市的新经济公司,出于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陈茂波对腾讯《一线》表示,香港监管需要加强对这些公司的上市申请进行审核。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当前位置浏览文章
作者:龚进辉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小米掌门人雷军过得并不轻松,证监会84个问题全方位全维度穿透审核小米CDR让他焦头烂额,敷衍回应一定过不了关。因而,节后第一个工作日,小米延迟CDR发行的一纸声明,让一度认为其将在当天顺利过会的市场愕然。随后,证监会也立即发声,表示尊重小米集团的选择。小米与证监会一唱一和,显著事先做好沟通,但问题在于:从6月7日初次递交CDR发行申请到6月19正式上会,小米本来能创造12天“闪电”上会的惊人速度,为何在离A股上市只差临门一脚之际急踩刹车?小米延迟CDR的三大起因关于延迟CDR发行的主要起因,小米对外口径是:考虑到境内资本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加上CDR本身又是一项创新举措,为了更有质量地发行,决定暂缓启动CDR发行申请,后续择机重新启动,以保障各方权益。明眼人都看得出,小米官方说法不痛不痒,并未道出延迟CDR发行的真正起因。那么问题来了,小米上市进程忽然按下暂停键有何隐情?对此,外界看法不一,我梳理了下各方观点,能归纳为三大起因:一是市场运行环境不佳。证监会推进CDR发行,前提是营建出一个良好的市场运行环境,但目前并不具有。作为经济的晴雨表,近期股市出现下滑,6月19日的股市体现进一步印衬了市场悲观情绪,当天A股三大股指全线重挫,千股跌停。其中,工业富联(注:富士康)4个交易日蒸发近千亿市值,360股价近乎腰斩。小米CDR招股书显示,本次拟发行的CDR基础股票,将占CDR和港股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7%。假如小米定价在700亿美元,那么CDR融资规模将超过300亿元,这笔巨额融资无疑将让A股承受巨大压力。考虑到今年上半年经济数据下滑,消费投资增速下降很快,加上社会融资总量的大幅回缩,市场资金紧张,假如放任小米来“吸血”,将对股市造成更大杀伤力。二是证监会谨慎推进。CDR是国内市场的重大改革,首个CDR必需慎重推行,定价环节尤为谨慎。在我看来,鉴于小米CDR是A股迎接新经济的一个开始,其从信息披露、询价定价到上市发行的每个环节,都具备很强的示范意义,虽然享有单独排队且审核速度快的特殊待遇,12天最快上会纪录,比工业富联的35天更高效,但并不代表审核标放宽松,相反较一般IPO企业要求更高。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曾表示,证监会将坚持条件标准不降低,程序环节不减少,对试点企业从财务和非财务角度,全方位、多维度依法进行审核,84问就是最佳证实,而一般IPO企业通常只抛出20、30个问题。同时,小米上会日期公布前一天,证监会组织召开了机构询价对象培训会,要求在创新试点中,参加询价的专业机构投资者,要在充分研究基础上进行报价,保持专业机构应有的独立、客观、理性、审慎。不难看出,证监会为本轮创新试点定下了谨慎推进的主基调,小米CDR是以正当定价开始还是以泡沫估值上市开场,不仅关系到小米在资本市场的体现,也将直接影响投资者对于新经济上市的整体接受度,从严审核也就不难了解。三是绕不开的估值争议。毫无疑问,估值是小米上市绕不开的核心问题。自从小米启动赴港上市以来,争议最大的莫过于估值,出现了多个版本,600-1000亿美元不等,根本起因在于小米自我定位引发巨大分歧,到底应该按照硬件企业,还是按照互联网企业来进行定价,暂无定论。在我看来,自我定位直接关乎小米估值上限,前者估值在400亿美元,后者估值则达到800亿美元。这也就解释了为何雷军在近期路演中反复强调小米的互联网企业属性。不过,这一说法遭致业界、证监会的一片质疑。这也难怪,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小米营收为344.12亿元,智可以手机、IoT与生活消费品、互联网服务三大业务分别贡献232.39亿元、76.97亿元、32.31亿元,纯正的互联网公司哪有主要靠硬件驱动、互联网服务收入占比却不到10%的?作为小米IPO的承销商之一,摩根士丹利在研究报告中表示,小米当前公允价值在650亿到850亿美元之间,按照2019年调整后预期盈利计算,其市盈率应达到27-34倍,反观同为手机巨头的苹果市盈率仅为18倍,这显然不正当。要知道,苹果互联网服务收入占总营收的15%,达到91.9亿美元,完全碾压小米,但海外投资者并未因而给予苹果互联网企业的估值,而且苹果的品牌、使用户忠诚度、业务持续性都远超小米。事实上,小米假扮互联网企业来推高估值的一个重要起因,在于前六轮融资优先股股东的对赌协议,该协议对于能否上市、上市估值提出要求。小米希望估值达到700亿美元,最低650亿美元,由于其最新一轮融资10亿美元后估值460亿美元,最后一轮PE投资者有退出诉求。当然,即使达到700亿投后估值上限,仍不及雷军的预期,他不希望一次性在港股和A股低估值稀释过多股份,所以先上港股再上CDR。同时,证监会也有自己的考量。虽然此前CDR新规要求交给市场来询价,但最终定价还是需要和证监会商榷,待小米港股上市后,估值迈入正当区间再做定夺,能加强投资者对CDR改革的信心。在我看来,小米延迟CDR发行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三大因素综合的结果。其中,估值争议是小米和证监会博弈的焦点所在,前者希望推高估值来偿还优先股,后者指导定价,防止抢筹推高定价。鉴于双方短时间内谈不拢,小米不得不撤回CDR申请。小米作为硬件企业正面临挑战明眼人都看得出,小米暂缓CDR上市是无奈之举,最大阻碍在于估值偏高,明明是主打高性价比的硬件企业,硬要包装成互联网企业。其实,小米“新铁人三项”(注:硬件+新零售+互联网)的基石是智可以手机,硬件贡献不超过5%的净利率,新零售销售的生态链产品是以智可以手机为控制中心,互联网无论获客还是收入均取决于硬件增长和保有量。小米对硬件如此依赖,以至于整个商业模式都围绕硬件开展,天经地义是硬件企业。但也正由于硬件企业属性,手机市场大环境不景气加剧竞争,加上华为、OPPO、vivo难对付,使小米极易触及天花板,其面临的挑战和不确定性正在添加,成为上市路上的绊脚石,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过于依赖低端红米小米手机产品线包括小米MIX、小米、红米三大系列,共涵盖五个价格区间:高端旗舰机,3000元以上;旗舰机,元;中高端机,元;中端机,800-1299元;入门机,799元以下。小米从去年二季度开始逆转,出货量节节攀升,最大功臣莫过于红米系列。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小米手机销量为2841.3万台,隶属于红米系列的入门机、中端机分别贡献1106.9万台、1099.1万台,占比共计77.6%。由此可见,红米系列是小米手机销量担当,每卖出4台,就有3台是红米。反观高端旗舰仅卖出49.6万台,与华为P20系列上市2个半月狂卖600万台相比,差距非常显著,小米高端之路道阻且长。众所周知,中高端市场才是手机行业的未来,尤其是高端市场利润丰厚,诱惑力十足。今年一季度小米利润为10.38亿,相当于每台仅赚区区30元,是时候摆脱对红米系列的依赖和对高性价比的迷信。不过,我对此持悲观态度,一方面小米帝国构建在不菲的手机销量基础上,决定了其对销量的重视程度高于利润,舍红米而去谈何容易;另一方面高端市场诱惑大,但挑战更大,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寄予厚望的Note系列沦为中端机、MIX系列口碑不错但销量上不去,小米至今没有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二是产品质量不过硬虽然雷军高喊“创新决定飞多高 品质决定走多远”“使用显微镜看品质”等口号,并入选中国质量协会副会长,但小米产品质量实在难以让使用户省心,手机作为小米的核心产品,一直存在大大小小的各种问题。远的不说,就拿5月底发布的小米8举例,这款号称“8年巅峰之作”的重磅产品,上市后接连被曝出存在摄像头进灰、相机卡慢、屏幕拖影等问题。其引以为傲的双频双路GPS,也被使用户吐槽定位不精准。总之,小米8让第一批尝鲜使用户失望不已。在我看来,小米与其为了不被骂饥饿营销而加紧生产小米8,还不如狠抓产品品质来得实在。品质作为企业的生命线,再怎样重视也不为过,假如小米8质量还是上不去,生产越多使用户骂得越狠,未免得不偿失。做比说更重要,雷军还是好好反思下小米质量事故频发的起因。三是存在专利短板小米在赴港上市的关键节骨眼卷入专利纠纷,酷派认为小米侵害了其“多模移动通信终端通话记录界面系统的实现方法”等专利权,对其予以起诉。无论酷派真实使用意如何,小米被盯上反映出专利仍是其薄弱环节。今年3月,雷军曾透露,小米拥有6324项专利,其中53%在中国以外地区。除了在软硬件领域积极创新,小米还先后从博通、英特尔、微软、诺基亚手中购买大量专利。我预计,小米通过买买买获取的专利占比要高于自主研发。一个重要的起因是,2017年小米研发投入为31.5亿元,远低于超百亿的BAT,甚至不及京东67亿元的一半,标榜为互联网公司的小米研发投入少得可怜,让人大跌眼镜。同时,小米与手机行业相比也存在不小的差距,研发投入仅为华为的3.57%,而且与vivo屏幕指纹、OPPO双轨潜望结构等吓人的技术相比,小米没有一项拿得出手的黑科技。奉劝雷军千万不要小看专利纠纷带来的严重后果,4年前小米在印度临时禁售就是前车之鉴,构筑专利壁垒不可以光靠喊口号。假如不加以重视,未来小米上市后挺进挺进欧美市场,专利问题将成为一枚定时炸弹,光靠购买专利治标不治本,而且将影响利润空间和估值。争相“出海”敲钟,私募股权有何隐情?
近期,多家国内的私募股权机构(PE)先后向境外资本市场递交上市申请。
先是主攻一级市场的基岩资本,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招股说明书,计划登陆纳斯达克主板市场;随后,国内知名FA机构华兴资本也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紧接着,以不动产投资为主的私募管理基金瑞威资本也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
除了上述三家以外,证券时报·创业资本汇记者了解到,目前还有数家私募机构正在着手筹划境外上市,其中包括前段时间被推至风口浪尖的中科招商,也计划赴港上市。一直以来,私募股权机构都是众多公司走向资本市场的强有力推手,如今他们从幕后走向前台,究竟有何隐情?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私募股权机构如今走向资本市场,大多因各种需要而急需快速融资、扩充资本金,而国内对该行业的严监管迫使其转向海外资本市场。但是,由于这个行业缺乏稳定的业绩预期,且比较容易受政策环境影响,恐怕上市之后的表现也不会很乐观。
数家私募“出海”上市箭在弦上
6月中旬,国内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基岩资本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公开递交招股说明书(F1),计划登陆纳斯达克主板市场。招股书显示,基岩资本的注册地为英属维尔京群岛,经营实体为其全资子公司广州CSC控股的广州基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其管理的资产从日的约1.13亿美元大幅增加至日的约2.62亿美元,并在日后新设立了21支基金,已筹资总额为2.37亿美元。
6月25日,国内知名投资机构华兴资本正式向港交所提交申请上市IPO资料。华兴资本2004年成立,是国内成立时间最早的民营FA机构之一。根据招股书披露,截至日,华兴资本已为约700项交易提供顾问服务,交易金额超过1000亿美元,投资管理业务所管理的资产规模约41亿美元。在其投资的案例中,不乏美团、滴滴出行、链家以及商汤科技等明星案例。
6月28日,私募股权基金瑞威资本也在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公开资料显示,成立于2010年的瑞威资本,业务集中于不动产投资,并逐渐向旅游、教育、养老、工业等“地产+”领域延伸。根据招股说明书,该公司旗下有12个项目基金和6个母基金,管理资金总额约为人民币44.11亿元,且2017年的项目基金收入占总收入的94.2%。
据了解,目前PE直接A股IPO并非无政策可循,根据《合伙企业法》规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以及公益性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成为普通合伙人”,也就是说私募机构的主体如果成为上市公司将无法继续成为普通合伙人,也就无法开展PE业务。
尽管A股目前有一些创投概念股,但要么是原来业务转型而来,如鲁信创投,要么就是非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如电广传媒,其控股达晨创投,除了几年前借壳上市的九鼎投资外,真正的PE机构在A股首发上市还没有先例。因此,国内想上市的PE机构只能选择海外资本市场。记者了解到,还有数家PE机构也正在筹备海外上市计划。
解募资之困为首要诉求
对资金的渴望无疑是这些机构“出海”上市的直接诉求。
瑞威资本提交的招股说明书里有一组数据显示,截至日,瑞威资本的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1291.9万元,而该项数据在2016年至2017年的数值还高达9374万元和4166万元。此外,从瑞威资本的收入结构来看,该公司2017年收入的79.1%来源于项目基金的常规管理费,而在2015年该数据仅为39%。也就是说,公司对管理费收入的依赖远超于绩效费用,接下来对继续募资扩大管理规模的需求足以可见。
今年3月底,监管层发布的《证券公司股权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把本没有上市计划的华兴资本推向了上市之路。该新规规定提高了控股券商的门槛,即“净资产不低于1000亿人民币;最近5年原则上连续盈利;最近3年主营业务收入累计不低于1000亿人民币;主业净利润占净利润比例不低于50%。”而根据招股说明书,作为华菁证券的实际控制人,华兴资本的净资产远远难以达到千亿规模。 因此,华兴资本的上市并不单纯为了发展资本所需,更重要的是为了扩充资本金保住华菁证券这张券商牌照。
一边是对资金的迫切需求,一边却是不断被收紧的融资渠道。不仅A股上市走不通,全国股转公司还在2016年提高了私募管理机构的挂牌门槛。除了监管的因素外,今年行业又遭遇了去杠杆背景下的募资难题,今年上半年完成募资的规模同比下降了七成。
“如今许多基金面临退出,但业绩都明显下滑,机构真的没子弹去接盘了。”深圳一券商人士对记者分析。而梧桐领航基金总经理王彦则分析,想上市的不仅仅是私募机构本身,还有一些是包括了其上面的综合金融财富集团。“对于大机构而言,上市意味着有了一张既能发股又能发债的牌照,既可以使存量资产延期或者兑付或者转让,又对未来做增量业务有帮助,还可以争取海外资产的牌照,发展海外业务;而对小机构而言,上市就是为了活命上岸。”王彦说。
而像中科招商这样的公司而言,赴港上市正是为此前的投资人寻找资本市场的新出路。“中科招商有2000多户小股东,还有通过定增进来的许多投资者,总得给他们一个交代。”上述券商人士告诉记者,这波上市潮实则是在“内忧外患”的巨大压力下不得已的选择。
料股价表现不容乐观
美好的上市预期与上市后的现实效果之间会有多大差距?海外市场会如何看待这些中国PE机构的价值?王彦分析,海外市场大概会关注三个方面的因素,即运营能力、财务信息和投资信息。其中在运营能力方面,综合各方研报发现,市场更偏好以管理费收入为主的公司,因为后端Carry的收入极易受到市场环境影响,波动大,不可预测。而目前海外已上市的私募机构惠理和黑石的管理费收入占比都在八成以上。
而在估值方面,王彦认为,公司领先的资产管理规模、庞大的用户基础和优秀的盈利水平将被作为最主要的估值参考因素。而海外对基金管理公司估值的关键指标是历史P/B比率(市净率)。
实际上,从海外几家上市的私募机构在二级市场的表现来看,都不太出彩,而且有些还面临长期的股价低迷。公开资料显示,在2007年完成上市的国际私募机构黑石集团,在上市当日收盘总市值高达380亿美元,成为当时私募股权领域最大规模IPO,但在随后近6年时间里,其股价均在发行价之下。
国内私募机构还没有赴美上市的先例,倘若真能上市,其股价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对此,受访人士几乎一致认为“不太乐观”。“这个行业的业绩不稳定,可预测性不强,也没有很好的业绩模式,因此恐怕上市后会有折价。”受访券商人士对记者说。王彦也认为,PE这种题材在海外不是一个主流的题材,因此表现会很一般。当然,私募机构通过上市融资扩大资本金能更好的抵御风险,从这个角度来看,是件好事。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月经推迟是好事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