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了一个又一个公司某项目投资期为2年,可几年过去了,所有投资都没

一文读懂企业融资应知道的所有常识:轮次、估值、融资、投资机构运作及如何投资人……    ');看人看团队要看的东西很多,过去的履历,目前的组合,思维方式,做人做事的模式,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可以说几天几夜。如果非要一句话总结,那就是让投资人看到,你是一个拥有赚钱能力又不会把投资人坑了的人。
  昨天,证监会可能会叫停影视文娱类上市公司再融资、重组并购的消息刷屏朋友圈。这一政策若属实,对行业影响巨大。
  不少早中期的文娱企业创始人咨询我这个事情的影响,交流下来,感觉他们对资本市场的了解还不够完整。据我对这个行业的理解,现在写一篇早中期文娱企业股权融资的科普文章,供大家参考:
  股权融资与项目融资的区别
  1.股权融资:指企业通过增资的方式引进新的股东的融资方式,总股本增加,钱到了企业而不是到了老股东手上。
  2.项目融资:针对特定的项目,比如一部影视剧一个综艺节目的融资,项目结束则清盘结算。
  有些项目会通过设立项目公司的方式来融资,形式上也是股权融资,但是事实上仍然是项目融资,关键点在于:
  (1)项目公司在项目完成后会结算,股权融资的项目会持续经营
  (2) 一个企业可以同时设立多个项目公司,但股权融资的话,投资人一般都会要求创始人不能在体外还有别的同行业的公司存在。
  3.卖老股:原股东将持有的公司股份卖给投资人,钱到老股东手中,不到企业。
  什么叫A轮B轮?
  天使轮的意思大家应该都比较清楚。投资阶段的A轮、B轮、C轮更多是一种俗称,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和概念。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理解:
  1.轮次。就是对外融资的次数,第一轮就是A轮,第二轮就是B轮。
  2.企业发展的阶段。从这个角度理解可能更准确:
  (1)天使轮:非常早期,可能只是一个想法,什么都没有,甚至公司都还没注册。这时候投资的投资人,叫。
  如果没有拿天使投资的钱,企业运营了一段时间,产品出来了,但是公司还是比较弱小,这时候拿的投资也还是叫天使轮。
  (2)A轮:产品雏形开始有了,还比较弱小,可能还没盈利没形成自我造血功能。这时候企业的风险还比较大,投资的投资人一般叫做风险投资人(VC)
  有的文娱企业一开始就是创始人自己拿钱做,没有天使投资也没有对外融资,当他融资时已经盈利几千万甚至上千万,这时候的第一次融资我认为也是A轮,这时候A轮更多是轮次的意思。
  (3)B轮:公司相对成熟了模式也比较清晰,需要更多的资金来复制。这时候的投资人要么继续是风险投资人,要么PE基金开始进来。
  PE基金的意思不展开阐述,直接理解为,PE基金是投资较为成熟企业的基金。
  PE基金和风险投资的区别是:风险投资投更早期,那时候估值更低,愿意冒更大风险来博取更高回报;PE基金投后期,估值往往更高,他们宁可投的贵一点投更成熟企业也把投资风险降低下来。
  (4)C轮:公司模式非常成熟,这时候往往企业已经有规模的利润。这时候投资的基金会以PE基金为主。
  投资人怎么赚钱
  投资当然就是为了赚钱,赚钱靠的就是企业的成长带来的股权增值。
  投资人中,纯自有资金的我们不多谈,主流机构是对外募资的。对外募资的基金,主要赚两个钱,一个是管理费(大概每年2%),一个是carry,一般20%,也就是基金退出本金还给投资人,利润的20%要给基金管理人。
  不需要小看管理费。10个亿的基金,每年就是2000万。有的基金投资人靠运气投出一两个后,就不断发基金做规模,先奔着把管理费赚了。
  要赚后面的carry,就要真正退出,就是落袋为安。所以投资机构很看重退出渠道,一般有这样几个退出渠道:
  1. IPO:就是在上海深圳的交易所挂牌上市(在新三板挂牌不叫IPO),IPO是最好的。
  2. 并购出售:投资公司跟老股东创始人一起套现。这个并购方向可以是卖给上市公司,也可以卖给别的企业。
  3. 卖老股:股份卖给其他投资机构,其他机构也是奔着IPO或并购的诉求来的。
  4. 战略投资:这是个例外,一些产业上的大企业,会为了跟核心环节的公司形成更深度关系而进行投资,这种投资对退出的诉求没那么强烈。
  这就是昨天证监会政策的影响,并购出售叫停的话,文娱投资机构的退出渠道就少了一个,IPO审核也可能更严格,这就会让他们对文娱企业的投资特别是早期项目的投资更谨慎。
  投资人看重什么
  1. 赛道。赛道就是企业所从事的细分领域和商业模式是什么,这个应该是第一位决定性的。
  特别强调的,别相信什么我就是看好你投人第一,这么说是把企业也误导了。赛道不好,再优秀的人也没戏。人与人之间差距不会太大,创始人之间也是如此。别以为自己这个人有多么独一无二,别把自己忽悠了。多琢磨行业发生的变化与细分的机会。
  2. 团队。人是最大的变量,所以最关键。首先,选什么赛道是风口,有前途,然后再看什么人能跑出来。
  创始人应对机构,最重要是真诚,不用迎合。比如对方天天讲情怀,你跑去跟人凑情怀,那场面可能很尴尬,人家可能真是演讲需要。
  看人看团队要看的东西很多,过去的履历,目前的组合,思维方式,做人做事的模式,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可以说几天几夜。
  如果非要一句话总结,那就是让投资人看到,你是一个拥有赚钱能力又不会把投资人坑了的人。
  3. 产品。就是你做出的东西是什么,产品是什么。任何创意,任何行业资源终归要落实到产品上,用产品来验证。
  4.商业模式。从商业模式来说,投资机构对平台型、技术型公司的偏好会高于纯内容型公司。找到自己的定位很重要。
  估值怎么定的?
  一般对成熟企业的估值多用市盈率,也就是PE,这个PE跟上面的PE基金不是一回事,公司的估值等于=企业净利润*PE倍数。
  比如,一个企业一年利润1.5亿,10倍PE就是估值15亿。不过,文娱企业本身利润的增长不像制造业那样容易被预测,所以用市盈率不一定准。
  从我的理解来看,在文娱企业的估值上,投资人普遍有一种心态,宁买贵的,只买对的,特别是宁可高价买头部公司,也不低价投腰部尾部的企业。
  这是文娱行业特点决定的,很难预测出哪些中小企业能跑出来,那就宁可贵点投已经跑出来的。它们离IPO足够近,那么离退出赚钱就足够近。
  但是,这些高价头部公司,未来也能保持这个趋势吗?不好说。最终真正为投资泡沫买单的是A股股民。如果A股这个通道被严卡一下的话,估值特别高的企业可能会先跪一批。
  实战中,对文娱企业用的比较多的估值方法是对标,就是看看纵比横比各个维度的比较,看看别人估值多少,最终折合一系列因素,得出估值结果。
  不过,最终还是供求关系的问题。
  这里特别提醒一点,中小企业创始人谈股权融资时,上来别狮子大开口,以为是讨价还价;对于投资人,中早期项目太多,不缺这一个,不存在讨价还价的问题,反而可能会认为你这个人不靠谱。
  新三板有价值吗?
  文娱行业天然是需要资本化的,因为风险非常集中而不确定性极大,所以文娱企业很需要通过资本化来分散风险。
  如果现在IPO和并购受到影响的话,新三板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关于新三板来龙去脉,不过多解释,直接说结论:
  1. 新三板是一个全国性的公开市场,而且已经是一个主流市场;
  2. 新三板的好处是公开,透明,有监管。对于文娱企业的规范,在资本市场的品牌都很有帮助;
  3. 新三板有协议和做市两种交易制度,建议先协议再说,是否做市要非常慎重!
  总结为一句话就是,新三板值得上,做市要谨慎。
  怎么选投资人
  除了钱以外,也要看一些东西。
  1.品牌。有品牌的投资人能带来品牌溢价,他都投你了,那你肯定不错。这样各种资源之间会有良性互动。
  2.人。具体看看是谁,特别是大BOSS是谁,跟你的沟通如何,是不是真的懂你这个行业,是不是跟你投缘。个人认为,这个最关键。找投资人就用找的心态去找。光有品牌整天牛B轰轰的也没意思。
  3.资源。就是在行业里有多少资源,早中期企业还是为生存和发展而战,需要找到能帮助自己进一步成长的钱。
  不过对所谓的资源一定要有清晰的认识,千万别指望太多。就算一个投资人投了很多行业内有资源的公司,他也都是小股东。引荐你认识可以,指望他帮你搞定,不现实。
  把握时机
  这一点平时谈的少,但是非常重要。在什么时候要什么钱要多少钱,是一门学问。可以看看的资本运作历程,堪称完美。
  特别注意,平时不要把太多时间精力放在资本上,业务才是核心,也不能临时抱佛脚,到马上要钱了才去找。这个平衡很重要。
8184゜15648゜25226゜34920゜42724゜52572゜62510゜72154゜81988゜91885゜1040031゜139791゜239549゜339045゜438898゜536735゜634628゜732381゜832277゜931777゜10
战略投资 30000万人民币 融资A轮 金额未透露 融资Pre-A 1000万人民币 融资E轮 400000万人民币 融资
市场及媒体合作林小姐010-10.cn投稿邮箱.cn
投资界微信
(C)清科集团版权所有京ICP备号-2几十年投资,看尽创业公司的三十种死法阅读 产品与技术的水准要与众不同。产品与技术市场基础要牢固,市场要有一个认可度。
文 / 靳海涛 做创投的都要研究失败。投资初创期的项目,可能是成二败八;投资成长期的项目,可能是成五败五;投资相对成熟的上市前的公司,可能是成七败三。 创业者经历的失败就更多了,创业者个体的失败率非常高,所以研究失败非常重要。 什么是创业失败?倒闭了是失败;可能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却陷入平庸也是失败;预期目标和现实相差很大,也是失败;想做大做强,但总是小打小闹,也是失败;一遇风雨就飘摇也是失败。这些都是广义的失败。 1 精神层面 1.缺乏理想 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有理想。反之,我们投资失败的企业,失败的首要原因就是缺乏理想和情操,把钱放到至高无上的地位。 我们原来投资的一家企业做艾滋病药研究,预期可以是个明星企业。如果这个企业还存在的话,肯定在创业板第一批上市公司阵容里。 但是它倒闭了,老板也锒铛入狱了。为什么呢?在做企业过程中,他利用这个平台,想自己挣更多的钱。如果一个创业者把钱看得最重要,早晚要失败,因为他可能为了钱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 所以,做小生意勤快就够,做中生意要拼智慧,如果要做大生意,必须靠德,也就是说要有理想。 2.只适应顺风顺水,缺乏坚持的决心和毅力 我们投了一个企业,做生物新药。在过去十年里,它没有一分钱收入。但是它坚持下来了。在美国的同类药,去年卖了78亿美元,而我们做的这个药,价格可以便宜一半。 这个成功是个大成功,但如果没有永不言弃的精神,这个公司早干不下去了。 我们投资的另一家企业,在路由器行业兴盛时做路由器,做得不是太成功,就转向网络安全。干了一段,又不行。现在转向了系统集成——一个在中国可能做不大的行业。 如果这位创业者坚持做路由器,我想这家公司至少不是现在这种境地。 3.过于依赖以往的经验,因循守旧拒绝改变 产品要升级,模式要创新,管理上也要创新。任何一方面,如果依赖以往的经验,都可能导致失败。 我们投资过一个资源类行业企业,条件非常好。但是它死守传统,不去开发创新的产品,也没有开拓创新的模式。金融危机前,传统的产品每年能贡献5千万~6千万元利润,金融危机以后只有500万了,处于半死不活状态。 我们投资东莞的一家光电企业,以前做钢结构,后转向高科技,现在是LED照明的亚洲老大,它的路灯已经超过3000公里。 你创新了,做了一个新产品,不用担心过去的产品,这是环境变化带给企业的变化。 4.长袖善舞,缺乏务实精神 有些创业者不是扎扎实实地干,而是投机取巧。比如说靠忽悠,靠忽悠能成一时,无法成一世。讲门子、盼速成,希望一件事情很快能成功。 天上掉馅饼也许有一次,不会有第二次。企业缺乏务实精神,今天不失败,明天也会失败。 5.为上市而上市,既害人又害己 企业上市,应该是水到渠成的过程,不是靠单纯的包装。为上市巧做假账,毛利或者净利突然提升。 为上市拆东墙补西墙,拆一次可以,但如果遇到环境变化,那可能拆西墙补东墙也不够。 还有的企业为了上市而盲目扩张,结果不能适应市场需要,或者没有团队去经营扩张以后的资产而导致失败。 2 企业发展战略层面 6.不清楚长期战略 创业不能只知道今天干什么,不知道明天干什么。长期发展战略处在一个混沌状态,你就没法给员工指明方向。 我们投资做太阳能的晶科能源时,公司单一做拉晶,在行业内处于二三流地位,很快碰上金融危机。面临金融危机,企业认真分析了行业状况,做了战略调整,由原来的拉晶扩展到电池片,再扩展到电池组件,2010年在纽交所发行股票上市,前段时期又以很高的价格增发了一次。 晶科2010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人民币5.14亿,其中第三季度实现2.59亿,环比增长43.6%,同比增幅高达1865%,这家企业已经进入了第一流的太阳能企业行列。 企业步入金牛业态后,现金流非常好,就一定要考虑转型升级。如果金牛的时候不转型,不做战略调整,有朝一日可能变成瘦狗。 7.战略只在浅层打转,缺乏探求深层规律的魄力和本领 一些企业只是在过往经验上找出路,只在表面资源上做文章,结果导致企业都没长大。一定要跳出来,通过创新方式使企业获得发展。 8.不敢扩张或者无序扩张 扩张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创业者来讲,第一,不能做小脚女人—不去扩张。第二,不能偏听偏信资本运作者的主意,在不该扩张的时候去扩张。 要按照自己的发展规律去做。扩张不及则忧,但扩张过度,比不及还差,就像一句成语「过犹不及」。 一家位于兰州的企业的创业者认为不需要扩张,可以满足市场需要。隔几年一看,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了,于是想要扩张,却突然发现,第一钱不够,第二竞争对手已经一大帮了。这就是「不及则忧」。 另有一家企业,本来有合适的时机上市。但他认为规模大了以后可以卖更好的价钱,于是买了美国的一整条生产线,结果这条生产线从建立那天起就没有一分钱的盈利,企业现在已经倒闭了。如果他不盲目扩张,上市有了更多钱以后,再看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方式扩张,也许已经成功了。这就是「过犹不及」。 扩张应该循序渐进。我们投过一家做工业化厨房的企业,第一个厨房还没有运行,就去扩张做第二个厨房。 第一个厨房的运营是非常必要的,在运营中找到好和不好的地方,再根据运行的实际情况建第二个厨房。结果还没能把第二个厨房扩张起来,资金链就断裂了。 我们现在投了一个做连锁餐饮的项目,创业者要来深圳收购15个网点。我对他说,千万不要一下子收购15个,极限不能超过3个。结果他试了3个点,深圳2个,东莞1个,都失败了,因为产品不适合这个地方经销。 所以,创业如果不知道行不行,要先试,再循序渐进地推进。 9.资本运作战略出问题 很多企业家缺乏资本运作的判断能力,偏听偏信财务顾问。但如果企业制定了资本运作的规划,企业家一定要自己首先搞明白,完全明白是不大容易的。要持续积累,这是非常重要的。 大体了解后,还要做到兼听则明。只听一家财务顾问给出的意见也许会违背企业利益最大化。因为财务顾问是有特长的。比如说我的特长是做美国上市,我如果给你推荐别的地方,我的饭碗就没有了。 10.财务杠杆的战略不当 不利用财务杠杆,没有合理的负债,那你就不是一个很好的企业家。但如果负债过高,流动性风险就增高,正常情况下高负债还能撑得住,一遇到经济环境变化,特别是金融危机,就撑不住了。 企业相互乱担保害人害己,而且丧失了被营救的条件。我们投资过一家细分行业老大的企业,一味搞扩张,钱不够就借款。借款得找人担保,就跟另外一家企业搞互保,结果扩张本身失败了。 原本还有挽救的机会,但跟他互保的对象也失败了,没有办法救。所以,相互乱担保是害人害己的办法,千万不要为降低财务成本而搞互保。 3 公司治理结构层面 11.实施家族式管理 缺乏辅助决策体系的监督 很多创业企业是家族企业,不少还是夫妻店。我的观点是,如果一个企业想成功,必须关掉夫妻店。家族企业想成功,必须适度地进行决策阳光化。 家族企业会产生什么问题呢? 第一是员工缺乏责任感。 第二是碰到困难的时候,员工很难跟你同舟共济。 第三是无法做到集思广益。 12.核心创业人员持股比例过低 核心创业人员的持股比例如果低于30%,成功率就低(国有企业除外,国有企业给员工10%或15%的股份就很好了,因为基础不一样)。 我们投过这样的企业,行业很好,企业水平也很高,但从这个公司出来的人,已经缔造了一批伟大的公司,而这个企业却走向没落。原因就是骨干没有股份。 还有一些靠风投支持下来的公司,大股东是风险投资机构,创业团队持股比例很小,这种企业的成功率也低。创业者骨干股份少,做事的心态和办法都不一样。 另外,老板不变,团队常变不可取。遇到困难,应该让团队去持股而不是换一个团队、改个产品,这种做法成功率不高。 13.激励与约束不匹配 激励不到位,等于不激励。该花100元的只花了60元,等于白花。我一贯的主张是,单给团队高薪水、高待遇是不行的,应该给他股份。 约束也非常重要。约束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让人「有贼心无贼胆」。贼心管不了,但贼胆可以靠制度来管。 14.创业团队的智力结构过于单一 风格过于重合 创业团队如果知识结构不齐全,都是一类专长的人,很容易出问题。有人适合搞技术,有人善于搞管理,有人善于搞经营;内向的人适合搞科研,外向的人适合搞经营—应该作这样的分析判断,做到人员合理搭配。 人才结构好的企业,成功率非常高;人才结构不好的企业,成功率低,或者成功了也是小成功。 15.实际控制人的精力过于分散 很多创业家同时做很多事情,不如专注做一件事情。 如果作为老板,你已经不专注了怎么办? 第一,你的CEO必须持有公司股份,太少了不行; 第二,你应该有人格魅力,在员工面前,你的人格魅力非常重要。如果人格魅力不够,失败的可能性更大。 4 产品技术层面 16.知识产权保护不力 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企业盈利能力影响非常大。 中国也有靠知识产权作为主要营收的企业,更多的情况是,由于知识产权保护得比较好,企业获得一个比较好的发展环境。如果在知识产权方面有重大瑕疵,这样的项目不要做。 17.技术门槛和市场门槛低 门槛包括两个:技术门槛和市场门槛。 门槛高低,不能用简单和复杂来区分。有的企业做的事情,看起来很简单,但门槛很高。因为市场地位也是门槛—新浪、携程都挺简单,但市场地位高,有规模,这样的企业门槛很高。 18.可替代性强 作为创业者,替代趋势的分析非常重要。 有三种替代: 第一种是革命性的,比如说LCD(液晶)替代CRT; 第二种是多样性的,比如电影和电视剧,过去电视剧把电影赢得一塌糊涂,后来电影归来了; 第三种是差异性的,比如网下网上购物方式的长期共荣。 19.有天花板 一些专业的软件公司,市场占有得差不多之后就下来了,又去规划另外一个专业软件。 应该开始规划的时候,就要多规划几个产品,奋斗空间不能太窄。如果人家认为你有天花板,就不会有兴趣。你想私募很困难,或者上市了股票价格走不上去,这都是天花板造成的。 20.单一市场 以前中国企业能出口是好企业,现在要既能出口又能内销才算好。两个市场都敢卖,就说明对国内和国外的销售都掌握了规律。 单一市场有一个很大疑问:经济周期和宏观环境变化可能导致生存困难。 21.对资源和环境的依赖大 创业或投资,朝减少消耗的方向走,成功的可能性就更大。 对于现有的企业来讲,有两条对策: 第一要逐步减少对资源和环境的依赖; 第二要提高应对环境变化的本领。 在金融危机时有一个现象:需求减少了,但有限的需求会特别集中,这会造成个别企业更加优秀。 我们扶植上市的东方日升,做太阳能的。2007年利润是2000万元,2008年太阳能行业大洗牌,东方日升的利润涨到8000万元。2009年利润达到1.35亿元,月业绩1.5亿元。它何以持续增长?因为有消化环境的本领。 22.没有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产品与技术的水准要与众不同。产品与技术市场基础要牢固,市场要有一个认可度。 所以我认为,创业要争取做哪怕很小的细分市场的第一第二,做后边的不行。另外,产品与技术的经营管理要略胜一筹。核心就是成本控制,成本控制好了,就可能在别人不挣钱的时候挣钱,在别人挣小钱的时候挣大钱。 5 商业策略与经营模式层面 23.泡沫阶段赶潮流 创业也好,投资也好,不要在行业中后期或顶点进入,否则未来3~5年都是艰难的生存期。 我们曾经投资一家企业,投资当年就是利润最高点,因为这个行业走到顶点了。要选择在行业的爬坡阶段投资。 2006年底,我们投资了做锂电池正极材料的企业,利润不足300万。在别人还不敢投的时候我们投了,结果企业高速成长,2009年利润已经达到4000万元,上市了,我们赚了近50倍。 24.产业链过长 干一件事,要考虑你的链条究竟有多长。我们投资了很多芯片设计公司,后来发现到终端短的企业都成功了,而到终端长的企业,情况不太好,这就叫「链条过长容易断」。 我们还投资了电视购物公司。电视购物公司在国外挺好,在中国却没有一个伟大公司出现。细分起来,就是因为需要搞定的环节太多。 首先,要有频道资源,可能这个城市签了那个城市签不下来。 第二,要选择好的产品也不容易。 第三,购物人的观念也非常重要。中国是一个诚信不够的国家,大家对电视购物不相信,影响营销效果。 第四,还有跟商家利益分配的问题,事情很复杂。因为环节太多,某一个点出了问题就不行。 25.制约点太广太多 同样的道理,如果办成一件事情需要盖很多「公章」,这事就很难。产品也一样,如果你做的产品配套环节太多,也会非常困难。 26.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 这是需求分析的问题。每一个项目,你都可以这样去考虑:它是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雪中送炭要比锦上添花好。 例如,手机支付有两种:一种可以把信用卡集成在手机SIM卡上,付款只要带手机就可以。另一种模式是把通过桌面执行的电子支付搬到手机上。 前一种模式是雪中送炭,后一种模式就是锦上添花。同样两个项目,雪中送炭的应该是优先选项,如果是「锦上添花」型项目,那必须高举高打。 27.领先一大步等于赔钱等三年 要干领先一小步的事,而不要干领先一大步的事。领先一大步的事国家来干。 28.忽略新项目的凌乱美 对项目亮点的准确判断是成功的一半。 比如腾讯。十年前,腾讯找我们投资,我们看不明白,或者说对凌乱美没看明白,没投。如果当时投5百万元,现在的市值应该是400亿元。 所以,不能忽略创新项目的凌乱美。创业也好,做投资也好,对项目亮点的判断是很重要的。 29.当杂货铺掌柜 每一个企业都应该专业化,如果已经专业化,就要把细分领域做精。 我们也做过这样的项目,企业本身业务是专业化的,但它没有把专业化的一个细分领域去做精,而是每一个都去做,最后它失败了。 30.单一依赖 对单一客户和市场的依赖也很可怕,有的时候企业家觉得单一依赖很舒服——对特定市场的依赖,是因为这个市场提供的利润高,换了一个特定市场可能利润低。 但应该从更长的时间点来看这个问题,因为市场环境是不断变化的。 此外,做资本运作的时候,如果你多个市场,投资人的想象空间就大,估值就高。所以,不管从经营角度来讲,还是从投资角度来讲,都要尽量规避单一依赖。2015年一恍惚就过去了,真正投入在创投圈的时间其实也就8个月左右的时间,其余时间都浪费在各种消耗和折腾中,下面就直接说说我在2015年看到的一些东西吧:1)钱和需求的不对称性依然严重,钱和项目匹配的效率依然很低,即便现在那么多的创投服务,FA服务,依旧不够高。市场上有很多闲钱,大部分钱比较分散,集聚在中小基金和个人投资者当中,一个是缺乏优质的项目来源,二是缺乏足够的项目判断和经验;所以到了2015年底,出现了一些为个人投资者提供项目分析和研究的服务,主要项目也都来自于公开平台。2)新兴基金越来越多,也比较活跃,对PR品牌的诉求也越来越高,但是新兴基金的投资在2015年下半年,相对成熟老基金而言,更加活跃。道理和新股民和老股民一样的,新股民,初生牛犊不怕虎,先投几个再说,老股民在资本泡沫时期,更为谨慎。3)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关联度比想象中的要高,上半年,资本泡沫比较严重,A股一路从4000飙涨到5000多点,然后6月份一阵狂泻,股灾来了。下半年股市继续下探,最低到2800点,腰斩。很多LP的钱都被套啦,源头的钱没有了,影响中后期的融资,慢慢地到了15年底,早期的风险投资也受到一定程度影响。4)VC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一方面,VC的供给越来越多;另一方面,真正能够成事的创业者是稀缺的,所以,资金的供给市场将越来越呈现供过于求的状况,一个国家的钱多了,优质的投资标的有限,那么资产的全球配置一定是趋势。5)创业者日子真的不好过,到了2015年底,形成了一批融资堰塞湖,大多挤在Pre-A和A轮之间,但是资本方呢,休假的休假,没钱的没钱,总结的总结,VC也需要融资啊,所以这个年估计比较难过。6)资本对项目的数据要求、商业化能力要求更高,过去在A轮、B轮都可以不考虑营收数据,但是现在没有营收数据,很难再融到新的钱,所以我们看到企业级的服务、能产生营收的项目会更加受到资本的欢迎。7)准垄断公司的并购导致创业的窗口越来越小,过去在老大和老二互相撕逼的时候,没有人真正会去考虑一些利基市场,所以在老大和老二互撕的时候,创业者依然能找到自己的那个小窗口,活得很好,但是随着老大和老二的合并,对于剩下的利基市场,新老大就很有可能随时切入,这个时候创业者就难过了,典型的和快递打车合并后,对出行、代驾领域创业者的影响。8)2015年上半年O2O创业依旧如火如荼,但是到了下半年很快就淹没下去了,平台型的模式很难走,教育O2O、医疗O2O、健身O2O、二手车O2O领域的部分面临两条转型路线,一是从C2C转型为B2C或B2B,一个就是开线下店。当然另一方面,线下的传统实体厂商也开始走线上,主要通过投资、孵化互联网团队,玩家主要是二级市场的上市公司,比如美年大健康。9)2016年,我依然看好互联网金融(保险尤其是健康保险)、消费升级(包括小而美的电商、实体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升级)、传统产业+互联网(注意,颠倒过来了哦,不是互联网+传统行业)、大娱乐文化产业(ACG、影视网剧文学的IP化)10)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边缘思维&,所谓边缘思维,就是当众人,不管是创业者也好,还是资本也好,当他们去追逐一个行业时,你要善于发现这个行业的边缘有哪些机会。举一个形象的例子,就是当他们都去挖金子的时候,你是不是可以去卖点水,卖个铲子,如果大家都去买水,买铲子,再顺着水和铲子的上下游去想,从行业的上下游出发看看机会。11)纯粹拼资金的基金和机构会死一批,产业基金会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和欢迎,背后的驱动力是行业资源的比拼和整合效力,我已经看到不少的创业者都拒绝掉了传统的vc而选择有产业背景的vc或者合投叠加。12)围绕自己的生态链型的投资和并购会越来越多,整个市场玩家数量开始收缩,到了B轮或者C轮的创业者将进入一个更加依靠资本运作打法的时候,而不再纯粹靠自己的团队。13)创业团队竞争激烈,为创业者服务的团队竞争更加激烈,创业生态圈,是一个供过于求的市场。因为优质、靠谱的创业者资源是稀缺的,为了吸引这批优质的创业者,留住优质的创业者,你必须提供一条龙的服务,从天使到A轮,到B轮,从寻求融资到创业培训,到媒体传播,到早期办公。因为每一个环节,既是筛选优质靠谱创业者的入口,也是流失优质靠谱创业者的出口。参考我的文章《》14)资本寒冬非常好的一件事情,是让创业者能够冷静下来,回归商业本质和思考背后的项目逻辑,因为在狂热期会想不明白,冲上去,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风险,结果发现产品和服务绕了半天,效率还不如改造之前的模式。15)分享经济模式的创业项目盛行,依旧可以看出从实体产品(房屋、汽车)到虚拟产品(时间、技能)的过度,但是还有一个隐性层面的共享尚未被很好的挖掘和满足,那就是关系的共享和产品化。尤其是中高端,具有一定社会地位和学识的人背后的关系去共享和商业化,这个在部分的创业项目当中,已经隐约可见。16)关于社交产品,我的判断简单粗暴,两个目标导向,泡妞和自我提升,如果项目不是朝着这两个目标当中的任意一个去优化和提升效率,那么这个项目十有八九不靠谱。参考我的文章《》17)关于,早期创业者普遍大大低估了公关和品牌建设的作用,尤其是高质量的写作带来的VC接洽和商业合作机会、人才招聘等隐性效益。参考我的文章《》18)关于渠道,一方面渠道正在加速向、百度和360集中,另一方面,传统的应用市场渠道分发效用下滑严重,用户主动搜索的比例大幅上升,背后的驱动力来自于用户的口碑传播和强大的品牌势能。因此,传统的用户增长策略失效,用户的增长变得更加依靠产品和大运营的相互助力(所谓大运营,包括常规运营、市场Pr和商务BD)。参考我的文章《》19)关于社群电商、红人电商,两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概念,大的社群是一个大网,每个小网是大的社群下面的细分小群,红人就是连接这些细分小网的节点。过去用户是由内向外表达自己的个性和主张,希望与众不同,所以有大众的潮牌出现,现在用户是由外向内表达,追求是内在的价值共同感,寻找互相有爱的同伴,所以小的社群才会结网而成,大的社群电商才会因此而成。参考我的文章《》20)上一篇文章最后一条提到的&边缘思维&,其实和创始人CC提到&Addressable Market&定义方法论是相同的。当一个行业被众人追逐的时候,它一定是一个高速变动、不恒定的市场,这个时候,作为敏锐的创业者,应该绕开这个高速变动的市场,去找到一个相对恒定的市场,而这个市场,我认为就是从&边缘思维&出发的边缘市场。参考我的文章《》本文作者sam,就职于腾讯创业,微信公众号:我这一辈子,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来源,违者必究
24小时报不停
上海阿克曼医学检验所完成数千万A轮融资 加速全国市场布局,重塑病理诊断价值
京东小米发布"京米计划" 打造精准高效营销体系
前脸萌团队创办科技潮牌TONOT,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二手交易平台阅邻完成 A 轮融资,品类从二手书扩展到3C产品
用娃娃机打开线下流量入口,乐摇摇完成亿元级B+轮融资
共享纸巾“初纸”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水滴石基金领投
优客工场再获3亿元融资,3年融资12轮,估值超18亿美元原创
《怪物猎人:世界》上线不到5天遭下架,腾讯游戏开辟新市场受挫
丁香园与科大讯飞达成深度战略合作,AI技术助力医患一体化服务
工信部对网约车信息服务平台等开展安全检查
苹果创收盘历史新高 市值连续八天超过1万亿美元
虎牙第二季度净亏损3.212亿美元 同比亏损幅度扩大
一线|马斯克透露:私有化特斯拉计划早在两年前就已萌芽
蔚来汽车向美SEC提交IPO招股书:拟最多筹资18亿美元
小米生态链产业园落户上海:包含最多100家小米生态链企业
新东方成立教育产业基金,首期募资15亿人民币
阅文集团将以不超过155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新丽传媒
天猫宣布:下半年将首发60万款数码家电新品
工信部公布2018年重点实验室名单,研究领域覆盖区块链等
摩拜加码押注西班牙市场,马德里闹市区已投放500辆
印度宇航局:未来计划每月完成两次发射任务!
曹操专车融资4.4亿美元 估值半年翻番至30亿美元
比特大陆完成5.6亿美元融资 或9月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土耳其汇率暴跌 携程关闭里拉支付
锤子科技工业设计副总裁李剑叶离职 已入职阿里
斑马少年运动获千万级别Pre-A轮融资 用互联网思维重塑运动培训市场
AI+视频云平台“智影”获头头是道基金数千万投资
李彦宏深情告白员工:厂长没有你们是不行的
开启全民挖矿时代,时间链APP获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
咕咚发布《2018中国跑者猝死风险报告》:1亿500万跑者面临猝死风险
三星或考虑暂停天津工厂生产:年产能3600万部手机
董明珠:未来几年要投重金搞芯片研发
喜马拉雅回应融资及上市消息不属实
北京首批5G站点正式开通,计划年底建成300个
Facebook成立网络连接新部门:在全球推广互联网
macOS被曝新漏洞:黑客可直接绕开系统安全警告
三星表示希望成为全球首发可折叠屏幕手机的厂商
马斯克:特斯拉将公开其电动汽车安全源代码
前脸萌联合创始人王中飞再创业,TONOT已获数千万投资
青桔替换小黄车?ofo否认:完全虚构
生物医药公司Apexigen完成共计7300万美元融资
传沙特主权基金就特斯拉私有化投资展开磋商
软银无意参与特斯拉私有化交易
PayPal对在中国申请支付牌照决心很大, “沟通没断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过去投资免费赚钱好项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