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湖光农场场和志满吁是一个地方吗?

广东省湖光农场2018年(第10批)农业用地对外合作经营权项目竞价结果公告

广东省机电设备招标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代理机构”)受广东省湖光农场(以下简称“招租人”)的委托,就广东省湖光农场2018年(第10批)农业用地对外合作经营权项目(项目编号: GDNK-ZJ-HGNC-2018010)进行公开竞价,现将竞价结果公告如下: 

二、招租人、代理机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

1.招租人名称: 广东省湖光农场

2.代理机构:广东省机电设备招标中心有限公司

广东省机电设备招标中心有限公司

}

1949年12月18日下午,人民解放军第43军第384团在粤桂边纵第二、第六支队的配合下,对西营(今霞山)国民政府军发起攻击,19日拂晓,攻陷国民政府军最后据点,歼敌700余人,解放了西营。人民解放军乘胜扩大战果,同日,湛江市解放。至此,雷州半岛全境解放。是日,湛江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和警备司令部成立,刘田夫(后任广东省省长)任军管会主任,邬强任警备司令部司令,刘田夫兼任政委。

1950年1月5日至18日,人民解放军第40军、第43军根据第四野战军前线指挥部的指示,分别进至雷州半岛,作渡海作战解放海南岛的准备。湛江市各地积极响应南路支前司令部的号召,踊跃招募船工、民工,筹款集粮,修筑公路等,支援解放海南岛。到该年4月底共征集和装修木帆船2836只,招船工1.24万人、民工9.63万人,筹集粮食75万担、银元(光洋)13.6万枚,抢修公路1.3万公里、桥梁130多座。4月16日,人民解放军第40军主力和43军一部组成的渡海作战部队第1梯队5万余人,12兵团副司令员兼40军军长韩先楚、副军长解方率领,在琼崖纵队参谋长符振中协助下,分乘350只船,分东、西两路编队,于晚上7时从雷州半岛南端各港同时起锚,向海南岛进发,冲破国民政府军陆海空立体防御,次日凌晨6时在监高角至花场港一带强行登陆。同时以43军主力组成的第二梯队近7000人,在副军长龙书金率领下,随第1梯队跟进,并在玉抱港、雷公岛地段登陆。随后,开展解放海南岛的追击战,于5月1日解放海南全岛。雷州半岛人民奋勇支前,为渡海作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渡海作战特等功臣王祥英、渡海作战功臣李富卿光荣出席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会议。

中共湛江市委和市政府成立 1950年3月,湛江市召开全市中国共产党党员代表会议,宣布中共湛江市委成立,方华任书记。4月1日,湛江市人民政府成立。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和省人民政府批准,方华任市长。

中共南路地委改称高雷地委 1950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决定,中共南路地方委员会改为中共高雷地方委员会,隶属中央华南分局领导,地委书记刘田夫。此前广东南路区行政专员公署改称广东省人民政府高雷专员公署,辖徐闻、海康、遂溪、廉江、化县、茂名、信宜、电白、梅茂、吴川和湛江市。

广海公路扩建 1950年,广州至海安公路进行扩建,其中广海北线加宽至7.5米,广海南线进行全面整修,并按7.5米标准加宽路基。

湛江至香港航线开通 1950年5月16日,第一艘由香港载货来湛江的“德安利”号机帆船抵西营码头,标志着湛江至香港航线开通。 西(营)赤(坎)线公路动工扩建 1951年11月20日,西营赤坎线(现椹川路)公路动工扩建,市区各阶层群众近万人参加义务劳动。

湛江机场首次恢复通航 1952年10月27日,湛江机场恢复通航,开通湛江至广州航线。开始使用美制C-47型飞机,后改用爱罗-45型小飞机担负航班任务。1953年9月湛江民航站成立。

粤西区委和行署机关由江门迁湛 1952年11月5日,中共粤西区党委和行政公署机关由江门迁到湛江赤坎。中共高雷地委和高雷专署撤销。台山、开平、恩平、阳江、阳春、茂名、信宜、电白、化县、吴梅、廉江、遂溪、海康、徐闻、东海县和湛江市,由粤西区委和行署直接领导。武光任第一书记。

华威前身--市投资公司食品厂成立 1954年,湛江市投资公司食品厂成立。经多年发展,1990年改为湛江华威饼业公司,所产威化饼在全国同行业中唯一获国家金质奖。

湛江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954年6月20日至30日。湛江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西营召开。出席代表118人。大会选出18名广东省首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何鸿景当选市长,王国强当选副市长。

新中国自己建造的第一大港--湛江港建成开港 1955年7月4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4次会议通过《关于建设湛江港的决定》。随后,以国家交通部为主的湛江港建设委员会成立。湛江港一区工程建成万吨级泊位2个,万吨级以下泊位3个,湛江港二区工程建成2.5万吨级和500吨级泊位各1个。1956年5月1日,湛江港投入使用。10月下旬,第一艘万轮吨巨--波兰人民共和国“玛布切克”号驶入湛江新港。12月25日,湛江港务局在港区举行盛大开港庆典大会,参加者有中央和省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全国各大港口负责人,铁路部门负责人及专家、外宾等。湛江港是新中国自行设计、自己建造的第一大港,开港后一直担负华南贸易枢纽港、大西南出海口的重要角色。

粤西区委改称粤西地委 1956年2月6日,中共粤西区委员会改为中共广东省湛江地方委员会,粤西行政公署改为湛江专员公署,辖徐闻、海康、雷东、遂溪、廉江、化县、吴川、电白、阳江、阳春、信宜、茂名市和湛江市。孟宪德任湛江地委第一书记,莫怀任湛江专员公署专员。

朱德在湛江考察 1957年1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在解放军第55军政委王振乾陪同下视察湖光农场。

我国第一座栈桥式运油码头建成 1958年1月12日,我国第一座栈桥式运油码头在湛江港新港区南端石头角建成,全长1130米。

该工程前后经过8年,先后出动数万人,完成87万土方,修筑1.49万米长海堤,到1958年3月,把10个小岛联成1个面积达123平方公里的大岛。

我国第二大盐场建成 1958年6月,湛江盐场开始兴建。该场位于郊区湖光、东海岛西湾和南三岛的海滩上,总面积1.4万公顷,年产原盐200万吨,是我国第二大盐场。

湛江产品首次销往海外 1958年3月,湛江食品厂生产的威化饼、椰堆等,由湛江市食品出口公司首次运销港澳市场,第一批出口共1900罐;5月28日,湛江香蕉首次运销加拿大;6月24日,徐闻菠萝首次运销蒙古人民共和国;8月,湛江松香首次出口,分批运销新加坡、缅甸等地。

气势宏大的鹤地水库和雷州青年运河建成 1958年5月15日,中共湛江地委作出《关于兴建雷州青年运河的决定》,同时成立该工程建设委员会,地委书记孟宪德任主任。6月10日,在廉江县鹤地举行鹤地水库开工典礼,廉江、遂溪、海康、湛江等7个县市16万民工参加建设。1959年9月鹤地水库基本建成,该水库地跨广东广西两省区,集雨面积1440平方公里,总库容11.51亿立方米,正常蓄水库容8.76亿立方米,成为广东省内最大的“人造海”。是年9月1日,作为鹤地水库配套工程的雷州青年运河开始施工,该运河总长271公里,设计能力可灌溉廉江、 遂溪、海康、吴川、化州5县及湛江市郊200万亩农田,1960年5月14日首次放水春耕。该工程指挥部荣获国务院“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奖状。

西营区改称霞山区 1958年6月30日,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原西营区改称霞山区。因市区中心位于霞山村而得名。

市人委大楼和市人民会堂建成 1958年,湛江市人委大楼(现人大大楼)建成,楼高5层,为市区当时最装观的建筑。同年,市人民会堂建成,为市区当时最大的综合性堂馆建筑。

东海陆岛大堤贯通 1958年9月12日,连接东海岛和大陆的湛江堵海东北大堤动工兴建,驻湛陆海空军和市民7000多人参加工程建设,1961年2月竣工。大堤全长6820米(跨海部分4668米),堤面宽8米,堤最深处20.5米。从此,东海岛与大陆连接起来。

湛江化工厂筹建 1958年,广东湛江联合化工厂筹建。次年改名为广东省湛江化工厂。为全国重点硫酸企业和全国5大重点磷肥企业之一。

湛江市获“花园城市”称号 1959年3月7日,全国造林园林化现场会议在湛江召开,湛江市获得“花园城市”称号。

河(唇)茂(名)铁路建成通车 1959年10月,廉江河唇至茂名铁路建成通车。

邓小平到湛江视察 1960年2月3日,中共中央书记处总书记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委员彭真、柯庆施等陪同下到湛江视察,在鹤地水库时为水库总干渠题书:“雷州青年运河”。

周总理到湛江视察 1960年2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和邓颖超到湛,先后视察了湛江港堵海工程、农垦胶林、雷州青年运河等,并在人民礼堂观看粤西粤剧团和遂溪粤剧团会演的抗法斗争历史粤剧《寸金桥》。

1960年2月10日,湛江市湖光岩风景区建设委员会成立。同年6月5日,成立建设湖光岩筹建小组,开始湖光岩建设。湖光岩是我国独一无二的玛珥湖,景区由火山口与火山熔岩组成,总面积4.7平方公里,其中湖面面积2.23平方公里。

1961年1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贺龙元帅等到湛江视察雷州青年运河东海河大渡槽、鹤地水库以及湖光农场等地。2月1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陈淑通等到湛江堵海工程、鹤地水库等地视察,并游览湖光岩等地。郭沫若为雷州青年运河工程题诗一首,并为鹤地水库“青年亭”题匾;游湖光岩题诗一首。

朱德再次到湛江视察 1962年1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到湛江雷州青年运河大渡槽、鹤地水库和雷州林业局等地视察。

叶剑英到湛江视察 1962年3月22日,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叶剑英元帅到湛,视察了鹤地水库,听取了驻湛部队汇报,并对湛江的设防作指示。此前的1957年2月12日,叶剑英元帅到湖光农场视察。

陈毅到湛江视察 1963年2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偕夫人张茜到湛江视察,写《满江红.雷州半岛》一首,并在海滨公园和鹤地水库植树,在雷州青年运河管理局门口两侧种两棵南洋杉,被称之为“将军柏”。


雷州青年运河东海河大渡槽竣工

1962年3月,雷州青年运河东海河大渡槽建成。全长1206米,共40跨,槽墩最大高度32.7米,过水流量每秒8.8立方米,被称为“人造天河”。1963年10月1日举行放水典礼。

营造湛江沿海“绿色长城” 1962年,湛江专区沿海防护林营造指挥部成立,组织群众在沿海沙地营造长750公里、面积达68万亩、以木麻黄为主的防风固沙林带,被称为“绿色长城”。

海军南海舰队机关移驻湛江 1964年7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司令部、政治部由广州市石留岗移驻湛江市。随后,南海舰队后勤部也迁至湛江。

湛江经济渡过3年困难时期开始恢复 1963年通过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和三年调整,湛江国民经济逐步回升,物价下降。是年今湛江市范围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2.8%、13.2%、14.2%、16.8%,标志着我市已渡过3年困难时期

董必武到湛江视察 1964年2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到湛江视察,在视察鹤地水库和游览湖光岩时,各题诗1首。

陶铸到湛江视察 1965年8月,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到湛江视察,指示进一步搞好多种经营,发展经济作物

湛江市从国外引种热带作物获香得功 1964年,我市先后从越南、古巴、印度尼西亚、锡兰、缅甸、也门、几内亚等10多个国家引进71种热带作物新品种试种,均获得成功。

北海合浦等划归广西自治区 1965年7月,国务院决定原属湛江专区管辖的合浦、东兴、灵山、钦县和北海划归广西壮族自治区,设立钦州专区。

驻湛空军击落美重型攻击机 1966年4月13日,人民解放军驻湛空军在雷州半岛上空击落美国A-3B重型攻击机一架。

茂湛输变电工程建成 1965年10月,110千伏茂湛输变电工程动工,1967年2月完工,线路全长80.2公里。赤坎变电站于1967年5月竣工投入运行。

李宗仁到湛江参观 1966年2月13日,原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在中共中央统战部负责人陪同下,参观游览 鹤地水库等地。

十年“文革”湛江陷入动乱 1966年5月26日,中共湛江地委“文化革命”小组成立。6月,学校停课开展“文化大革命”,各学校纷纷成立“红卫兵”组织,上街破“四旧”,一大批珍贵文物遭到破坏。“文化大革命”的浪潮逐步波及到机关、企业和广大农村,形形式式的“司令部”、“战斗队”多如牛毛。自此,我市陷入十年动乱之中,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遭到严重破坏。

调顺大堤建成使用 1969年3月,新调至湛的人民解放军0503部队成立围海垦田指挥部,组织军民修建连接赤坎至调顺岛的堵海大堤。当年10月1日大堤合拢,11月3日工程竣工,并在大堤工地上举行庆祝大会,命名为“军民团结大堤”。该大堤从赤坎沙湾至调顺岛,全长1900米,围田1.8万亩。 湛江港第三作业区建成使用 1970年4月,湛江港务局第三作业区在调顺岛建成。作业区建有万吨级矿石码头、万吨级杂货码头、工作船码头等以及12.5公里的塘(口)调(顺)铁路专线。

我市最大水厂建成 1971年12月,赤坎新水厂动工,1972年第1期工程完成。日供水能力为5.76万吨,为本市最大的水厂。

陈永贵到鹤地水库参观 1972年12月5日,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到鹤地水库和东海河大渡槽参观。

流沙港新法养殖珍珠获成功 1973年,湛江地区流沙港珍珠养殖场率先在生产上使用PVP处理心片科技成果,并在水产研究所帮助下,试验成功低温体外贴片插核新方法;同时与湛江水产专科学校共同进行马氏珍珠贝冬季育苗试验成功,使珍珠人工育苗季节提前到冬季。次年,在广东水产研究所的帮助下,首次培育出珍珠贝(父体)和马氏(母体)杂交的第一代新品种。

南海石油西部基地被批准在湛江建设 1973年2月14日,国家燃料化学工业部批准成立“南海石油勘探筹备处”。9月2日,批准在湛江市麻斜海东、莫烟楼渡口以南地区建设南海石油勘探基地,担负南海石油勘探后勤补给。1983年3月5日,南海石油勘探指挥部更名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南海西部石油公司

湛江市家用电器工业诞生 1973年,湛江市五金制品厂试制日光灯镇流器和配套产品日光灯支架成功,产品进入香港市场。从此,市五金制品厂转上生产家用电器的轨道,标志着湛江市家用电器工业的诞生。

湛江港列为全国重点建设项目 1973年8月23日,周恩来总理作出“三年改变港口面貌”的指示,湛江港列为全国重点建设项目。中共湛江市委成立“湛江市建港指挥部”,由市委副书记赵立本任总指挥。是日,湛江港油码头突堤工程开工扩建,工程包括5万吨级泊位1个,1000吨级泊位2个和油罐设施。

全国第一个5万吨级油码头建成 1974年7月11日,建于湛江港二区的全国第一个5万吨级油码头建成并交付使用,这是落实周恩来总理“三年改变港口面貌”指示的一个重点项目。是日,油码头首次泊船输油。

湛江远洋渔业基地在调顺兴建 1975年,湛江远洋渔业基地经国家计委批准在调顺岛动工兴建。1981年第一期工程完工,实际达到规模和生产能力:渔轮52艘(包括赴西非生产渔轮),水产品年产量2万吨(不包括赴西非渔轮生产量);陆地主要配套项目有:渔轮修造厂,5000吨冷库,鱼品加工厂,码头和行政福利设施等。

农贸市场全面开放 1975年4月30日,新华社广东分社某记者发表《湛江农贸市场见闻和调查》,以极“左”的观点对当时省内较繁荣的湛江农贸市场诸多指责,最后导致城区的农贸市场关闭。1979年通过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拨乱反正,全市农贸市场全面开放,并恢复传统圩期。

各级“革委会”名称被废除 1978年9月,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决定,地区一级的体制恢复为省派出机关。湛江地区革委会改为湛江地区行政专员公署,黄明德任专员。此后,各级“革委会”名称被废除。

湛江市农村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9年,全市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深入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拨乱反正,把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标志着湛江市进入以改革开放为特征的社会主义新时期。是年,农村部分生产队开始实行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自发实行包产到户,是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此后,全市农村逐步推开“包产到户”或“包干到户”生产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湛江地区第一个超高压输变电工程完工 1980年1月4日,赤坎110千伏变电站升压为220千伏扩容工程完工,主变容量为12万千伏安,为湛江地区第一个超高压输变电工程。

中法合作南油第一口探井开钻 1981年1月8日,中法合作勘探开发的南油石油第一口探井在北部湾东北部乌石构造开钻。“南油3号”钻井平台承担钻井任务。

湛茂输油管道全线建成 1980年10月1日,湛江至茂名输油管道全线建成投入使用。全线长115公里,年输油能力500至1000万吨,长度居全国第5位。

我市电子产品为载火箭试验作出贡献 1980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来贺电,表彰湛江市无线电五厂提供电子元件--有机实芯电位器,为我国发射运载火箭试验作出贡献。

华南最大电子计算中心建成 1981年1月,南海石油勘探指挥部电子计算中心建成,是当时我国长江以南最大的电子计算中心。

水产科研两项新成果填补省内国内空白 1981年,中国水产养殖联合总公司广东省公司湛江鱼虾基地和湛江市水产研究所分别进行斑节对虾人工孵化育苗成功,填补我国大陆斑节对虾人工育苗技术空白。徐闻县水产局技术员在西连大井海参场首次人工孵化粗糙参(又名明玉参)成功,填补我省我市海参人工育苗技术空白。

胡耀邦在湛江接见党政军领导 1983年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到湛,接见地、市党政和驻湛部队主要领导。

湛江至香港客运航线通航 1983年9月1日,湛江至香港客运航线通航。“南湖”号客轮载湛江市代表团和首批乘客赴港

1983年9月1日,根据中央和省有关地、市机构改革的指示精神,湛江地区建制撤销,湛江市和茂名市改为省辖市,实行市领导县新体制。原湛江地区所辖的吴川、徐闻、海康、遂溪、廉江县划归湛江市;电白、化州、高州、信宜县划归茂名市;阳江、阳春两县划归江门市(后从江门市划出成立阳江市)。中共湛江地委、湛江行政公署工作至此结束。经中共广东省委批准,中共湛江市委新领导班子组成,温戈任市委书记。同时成立市人民政府办事机构,中共广东省委任命滕义发为代市长。

湖光岩列入全省8大著名风景区 1983年9月11日,湖光岩被列为广东省8大著名风景区之一。市人民政府发出《关于保护湖光岩风景区的布告》,确定湖光岩风景区的土地范围。

11国驻港外交官到湛参观访问 1984年1月21日,荷兰、印度、日本、挪威、比利时、瑞典、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联邦德国、美国等11个国家驻香港地区的外交官员、记者参观团到湛江参观访问。

湛江国有工业开始扩权改革 1984年6月6日,市人民政府颁发《湛江油脂化工厂等10个企业进一步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方案》、《湛江国营工业、企业改革实施方案》和《对国营工业企业领导实行立功重奖、失职重罚方案》,标志着湛江国有工业改革的开始。

湛江列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沿海城市 1984年5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批转(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的通知》,湛江市被列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对外开放港口城市之一。

全市实施商业管理体制改革 1984年9月,全市商业部门实施商业管理体制改革。对市区年利润12万元以下和县城以下年利润8万元以内的国营商业独立核算小型企业,全部实行“国家所有,集体经营,照章纳税,自负盈亏”。

湛江机场进行第三次扩建 1984年8月15日,湛江机场第三次扩建工程动工,1985年4月5日完工,主跑道长1750米,宽40米,为混凝土建筑 随后,其他配套设施陆续完成。至此,机场能降落波音737等大型客机,成为符合国际标准的上等级机场。1985年5月4日,机场扩建后复航,“波音373”客机首次在湛江机场降落。


新建市区交通主干道人民大道

1984年9月29日,新建市区人民大道举行动工典礼。至1985年2月29日完成全线土路工程。1985年10月第二期工程动工,至1986年11月5日完工。人民大道全长7376米,宽60米,为6车道,是连结赤坎、霞山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主干道。

兴办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1984年11月29日,国务院批复《湛江市对外开放工作的报告》,同意湛江市兴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南起?塘河,北至文保河,西沿新建的人民大道,东临湛江内港,规划面积9.2平方公里,首期开发2平方公里。1985年4月2日,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奠基典礼,省、市、驻湛部队领导谢非等和日本、新加坡、香港地区的来宾出席了典礼。

湛江列为全省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市 1984年10月19日,湛江市被列为广东省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市。
湛江复印机厂和电视机厂建成投产

1984年12月,湛江复机厂建成投产,主要装配日本佳能公司复印机产品,开创本市复印机生产的历史。 1985年2月,湛江电视机厂始建,1986年3月建成投产。该厂引进日本索尼电视机生产线,年产彩色电视机1.5万台。

我国第一家模压木制品厂投产 1985年3月,粤西农垦局下属的湛江模压木制品厂动工兴建。该厂的设备和技术是从联邦德国引进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第一家。1987年5月建成投产,年产“碧丽华”模压木制系列产品127万件。

市区第一座立交桥建成通车 1985年9月28日,湛江市第一座立体交叉桥--湖光路立交桥举行通车典礼。该立交桥公路宽28米,分快、慢车和人行3条道,每小时可通过2400辆汽车、5000辆自行车,主桥可运行8列火车。

南海海域第一个油田投产 1985年10月15日,南海海域第一个投产的油田、中法合作开发的北部湾涠10-3油田投产庆祝大会在南海西部石油公司基地举行。该油田投产,标志着南海西部石油从勘探进入开发阶段。

国家重点工程湛江港一区工程竣工 1985年12月25日,国家重点工程湛江港一区南一期工程竣工,交付使用。该工程于1977年底上马,共建成6个深水泊位,其中散粮圆筒仓码头采用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管理系统,具有国内先进水平。

全国第一部高效热水除氧加热装置试制成功 1987年10月18日,湛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德利橡塑公司生产试制成功全国第一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喷射淋盘式高效热水除氧加热装置,被列入国家“七五”新产品试制计划。

湛江至香港包机通航 1987年11月11日,湛江香港包机通航。每周飞行两班,由“波单音737”型客机运行。


湛江卷烟厂成为全湛江市首家产值超亿元的企业

1987年11月25日,湛江卷烟厂产量突破10万箱,产值突破1亿元,成为全市首家产值超亿元的工业企业。

“高压电器厂”成为全国第一家通过IEC标准的厂家 1987年12月10日,湛江高压电器总厂研制成功国家重要技术开发项目RW-10/100KV户外交流高压新型跌落式熔断器,通过IEC标准的型式试验,成为全国第一家通过IEC标准的厂家。

湛江外贸企业首次赴美展销产品 1988年3月8日,湛江外贸8家主要专业进出口支公司,首次赴美国洛杉矶参加由深圳举办的中国出口商品展销会。会上,湛江展出270多种商品,成交总额达978万美元。

“半球”电冰箱进入国际市场 1988年6月14日,湛江电冰箱厂与意大利扎努西国际有限公司签订6万台电冰箱出口合同,“半球”牌电冰箱进入国际市场。

“三星”与“湛纺”集团公司成立 1988年6月23日,以农用运输车工贸公司为主体组建起来的湛江三星农车企业(集团)公司成立。1989年4月增挂湛江三星汽车企业(集团)公司牌子,同年9月更名为“广东三星企业集团公司”。同日湛江纺织企业集团公司成立,由纺织、印染、成衣等10家生产企业联合组成。

王震到湛江视察 1988年11月30日,国家副主席王震由原农业部长何康和中共广东省委书记谢非陪同到湛江视察

湛江市体育中心落成 1989年11月19日,湛江市体育中心举行落成典礼。该中心主体建筑有体育场、体育馆、训练场(馆)等,首期工程用地16.6万平方米,为当时省内中等城市中规模最大的体育中心。

湛江市高岭土精选厂建成 1989年12月18日,湛江市高领土精选厂建成。该项目是国家重点引进项目之一,从瑞典、美国、英国等国家引进先进设备,年产涂料级高岭土1万吨,填料级高岭土5500吨,陶瓷级高岭土4500吨,年产值1000多万元。是日,试产第一批高岭土,产品远销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湛江市农车首批出口所罗门 1990年8月1日,三星农车企业(集团)公司生产的10辆三星农车在湛江港装船发运大洋州的所罗门,这是我国首批出口的农车。

全国第二条农民自办铁路专线开通

1990年4月28日,由农民兴办的霞山新港铁路专线开通启用。专线占地总面积3.3万平方米,年储运能力50万吨。这是全国第二条农民自办铁路专线。

我市节能酒精工艺设备出口泰国 1991年4月17日,吴川糖酒机械工业(集团)公司设计生产的万吨级节能酒精厂全套工艺设备出口泰国,该公司为我国第一家生产这种设备的厂家。

三(水)茂(名)铁路全线通车 1990年12月25日,全长322公里的三水至茂名铁路接轨,全线贯通。至此,湛江至广州的铁路连成一线。1991年10月1日,湛江至广州的首列直达旅客快车开行,此后,每天1班。

湛江市建成全国最大桉树基地 1990年,全市种有桉树270多万亩,占全国桉树面积四分之一,成为全国最大的桉树基地。

雷州半岛治旱工程和南亚热带农业示范区建设启动 1998年10月,制订了《雷州半岛西南部改水治旱实施方案》,方案计划从1999年度开始分3年实施,具体项目包括蓄水扩容工程、引水及灌区改造工程、井群灌溉工程。完成这一工程将使总灌溉面积由目前的39.8万亩增加到90万亩,耕地灌溉率达73%以上,并解决90多万人的吃水以及发展工业用水,可从根本上解决雷州半岛西南部长期干旱问题。1999年5月19日,市委、市政府在徐闻县召开工作会议,要求继续完善、深化、细化“雷州半岛西南部改水治旱实施方案”和“湛江市南亚热带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扎实工作,推进雷州半岛改水治工程和南亚热带农业示范区建设,并作出了具体部署,标志着雷州半岛治旱工程和南业热带农业范区建设启动实施
全国第一家食糖批发市场开业

1991年8月28日,广东湛江食糖批发市场开业。市场设在南桥大厦,为全国第一家食糖批发市场。

湛江市成为全省第一个全面绿化达标市 1991年7月22日,广东省绿化委员会宣布继吴川县、坡头区和南海西部石油公司率先实现绿化达标后,经省绿化达标小组一个月的检查验收,徐闻县、海康县、廉江县、郊区、霞山区、赤坎区和湛江港务局全面达到省制定的造林绿化标准。8月1日,中共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批准湛江市为全省第一个全面绿化达标市。

市区交通主干椹川、海滨大道扩建 1991年11月12日,椹川大道(原霞赤路)扩建工程竣工;同年12月18日,海滨大道改扩工程破土动工。

雷州师专升格为湛江师院

1991年12月30日,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雷州师范学校升级为湛江师范学院。该校前身为举办于明朝崇祯年间的雷阳书院,民国期间改为省立雷州师范学校,1954年从海康迁至现址,1978年升格为雷州师范专科学校

“中美”聚苯乙烯厂竣工投产 1992年2月12日,湛江中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聚苯乙烯厂竣工投产。参加开业典礼活动的有美国第一副国务卿、总统高级顾问理察信,美国前助理国务卿、驻华大使恒安石以及美国、日本、加拿大、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来宾,国家化工部和省、市有关***。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发来贺电。

亚州首座甘蔗灌溉试验站竣工 1992年5月初,亚州第一座甘蔗灌溉试验站在雷州青年运河西涌管理所兴建竣工。
全市22家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革

1992年5月31日,以湛江市土地开发总公司为主组建的湛江金地股份有限公司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为我市第一家股份制试点企业,于8月18日正式挂牌。至年底,省人民政府陆续批准我市半球、三星、华威、湛化、紫荆、三帆等22家企业组建股份有限公司。

市区电话实现程控化 1992年8月9日,我市2.9万门市话程控电话开通使用。至此,市区电话实现程控化。

东海岛经济开发试验区设立 1992年7月,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湛江市东海岛经济开发试验区,属湛江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东海岛位于湛江市东南部海域,面积401平方公里,人口19.42万人,是我国第五大岛。

湛江医学院易名广东医学院 1992年,湛江医学院易名为广东医学院,为省属重点高等院校。该校创建于1958年,为中山医学院湛江分院。1964年更名为湛江医学院。

湛江大型钢铁厂项目建议书签署 1992年11月3日,广东省省长朱森林与上海宝山钢铁集团公司总经理黎明签署《建设东海岛大型钢铁厂项目建议书》。该项目厂址设于湛江市东海岛,总规模为年产钢1000万吨,分3期建设,一期年产钢300万吨,二期年产钢达到600万吨,三期年产钢达到1000万吨,产品以钢板为主,拟采用中外合资方式建设,总投资1200亿元。

***总书记到湛江考察 1993年9月23日至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在丁关根、温家宝、张万年、谢非等领导同志陪同下,考察了湛江港、东海岛、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广东三星企业集团公司和广东世联集团公司等。江总书记为湛江市题词:“发挥港口优势,振兴湛江经济”;为湛江港题词:“建设南方大港,发展湛江经济”:为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题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经济建设步伐”。江总书记在湛期间,还视察了南海舰队,并写下题词。

海安经济开发区试验区设立 1993年2月28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海安经济开发试验区成立。该开发试验区位于徐闻县海安镇,与海南省隔海相望,是祖国大陆通往海南的“咽喉”之地,有省内第6大港海安港为依托,交通便利,发展工商业条件优越。

湛江电厂两台30万千瓦发电机组投产 1994年12月19日,国家“八五”重点能源建设项目之一的湛江电厂第一台30万千瓦发电机组建成投产。1995年11月28日,第二台30万千瓦机组正式并网投产发电。每台机组每年可发电约18亿度。从此结束了湛江电力紧张的历史。

雷州被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994年1月20日,雷州市(原海康县)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国家重点项目精幼砂糖生产线投产 1994年11月8日,国家“八五”重点项目--精幼砂糖生产线在雷州市龙门糖厂建成投产。这是我国目前食糖深加工最大的生产线。

湛江列为全国42个大城市之一和投资硬环境40优城市 1995年底,经国家建设部有关部门综合评价并公布,湛江市被评为全国42个大城市之一,广东省名列其中的还有深圳、汕头、佛山(广州被列为特大城市)。据有关资料,当年全国共有副省级和地级城市218个。同年,湛江市还被评为全国投资硬环境40优城市之一。

湛江列为全国一类市 1995年3月29日,经国务院和中央编委批准,湛江被列为全国一类市。广东省被批准为一类市的有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佛山、湛江6个市。

雷州廉江列为全国农业生产百强县 1995年9月8日,国家统计局有关部门根据全国2300多个县(市)农村社会统计资料,按农业增加值排序,排定全国农业生产百强县位次,雷州和廉江两市分别名列第21位和第91位。当年农业增加值雷州市为18.41亿元,廉江市为13.37亿元。 我市首个与欧州大企业合作项目投产
1995年9月28日,我市第一个与欧州大
企业合作项目--喜得利(中国湛江)有限公司厂房落成并正式投产。该公司由喜得利集团和湛江国际金融大厦(集团)广州公司合资创办,总投资为2889万美元。


1996年6月28日,湛江海洋大学动工兴建,1997年1月正式挂牌,原国家主席杨昆出席了挂牌揭幕仪式。该大学以湛江水产学院和湛江农业专科学校为基础,以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为依托,建立海洋、水产学部为主,覆盖理、工、农、经、管、文等学科,以本科层次和应用性专业为主,具有热带、亚热带特色的综合性海洋大学。是目前我国大陆兴办的两所海洋大学之一, 后更名为广东海洋大学。

湛江遭受建国以来最严重台风灾害 1996年9月间,湛江遭受建国以来风力最强、移速最快的第15号及第18号强台风连续正面袭击,全市农、工、商、贸各业以及城市基础设施、房屋遭到空前的破坏,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倒塌、损坏房屋87万多间,打沉、损坏船只2280艘,受损农作物520多万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38亿元。

我国最大型木浆项目落户湛江 1996年10月24日,国家林业部、广东省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建设湛江大型木浆厂签字仪式。1997年4月16日,国家林业部与湛江市签订了该项目补充协议书,决定将原规模为30万吨扩大为50万吨。该项目以雷州半岛200多万亩优质桉树为原料,首期年产高级化学漂白造纸浆板50万吨,投资80多亿元,被列为国家“九五”重点项目之一。它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木浆造纸项目。

李鹏到湛江考察 1997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鹏到湛江视察并接见湛江市党政领导。

湛江火车站扩建工程完成 1997年底,国家铁路枢纽站湛江火车站新站场扩建工程竣工投入使用。新建的车站客运综合大楼主楼6层,地下室一层,建筑面积达2.1万平方米,装备了自动引导电子显示系统等先进设备。定名为“世纪广场”的车站广场面积达4.1万方米。此座新建筑物规模列粤西第一,广东第三。

湛江民航机场第四次扩建工程竣工 历时两年、总投资5.8亿元的湛江民航机场第四次扩建工程于1997年10月下旬竣工投入使用。扩建后的湛江机场可日夜起降波音757等大型客机。

广湛高速公路湛江段全面动工 1997年9月18日,广州至湛江高速公路湛江段全面动工,其先行工程湛江石门大桥已于是年春节前夕合拢。广湛高速公路是国家计划在2000年完成的“两纵两横”公路主骨架中的一部分,是粤西与珠江三角洲联系的重要通道。本项目湛江段全长166.3公里,按6车道规划实施,总投资41.6亿元。

湛江迈向林业强市 1998年初,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被国务院正式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市现有红树林面积1.2万公顷,是全国第二个,也是面积最大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同年2月,国家林业部首次批准全国4个林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区,湛江名列其中,标志着湛江迈向林业强市。

1998年4月20日,粤海铁路通道湛江至海安段在雷州正式动工。该铁路全长138公里,预计2000年10月1日正式通车。通车后,火车可乘渡轮抵达海南省。

1998年4月24日,铁道部集中9个工程局力量到黎湛铁路沿线工地组织大会战,至1999年8月18日,黎塘至河唇段全线提前开通,投入营运。黎湛铁路北起湘桂铁路的黎塘,向东南方向经广西的贵港、玉林、广东的河唇、遂溪,终至我国南方大港湛江,全长311公里。黎塘至贵港、贵港至玉林段已于1995年12月、1998年12月相继开通使用。黎湛铁路复线全线建成,年运力可达2000万吨,对于加快大西南出海通道建设,加强沿海与内陆的经济联系,促进粤西和大西南发展有重大意义。

1998年6月9日,规模列全省地级市第二的现代化公共图书馆--湛江图书新馆落成并投入使用。

1998年7月1日,湛江市市区人民广场建成。该广场建设总面积12700平方米,为市目前面积最大的公共绿化广场。

《988科技兴湛计划》启动实施 1998年8月,市人民政府制订了《998科技兴湛计划》,提出构建5项科技进步创新机制,出台30条优惠政策,实施10大工程300项目。经市专家咨询委员会组织专家实地调查和综合评审表明,该计划首期100个项目进展顺利,开局良好。

市区南桥河整治工程动工 1998年10月8日,湛江市区南桥河整治工程动工。工程包括河道清理、河流蓄水、治污、绿化四大部分。第一期工程已于1999年3月完成,第二期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中,计划1999年10月1日前完。

省委省政府在湛江召开现场办公会 1998年12月29至30日,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在湛江召开现场办公会,主题是研究帮助、支持湛江市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以中央查处湛江特大走私案为转机,把广大干部群众凝聚、发动起来,加快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党的建设,把湛江建设成环境优美、秩序优良、经济发达、文明富遮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李长春,省委副书记、省长卢瑞华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此前的26日至27日,李长春书记在省委常委、副省长欧广源陪同下专程到湛江进行调查研究。

湛江经济取得历史性成就 1998年全市总人口636.5万,全市国内生产总值365亿元,比1949年增长47.6倍,年均递增8.2%,一、二、三产业的比例,1949年为85.6:6.4:8.0,1998年为30.1:34.3:35.6。湛江城区面积从1949年3平方公里扩展到68平方公里。

湛江市《993软环境整治计划》启动实施 1999年3月3日,我市召开专门会议,开始编制《993软环境整治计划》。市长周镇宏在会上就软环境问题作了深刻阐述。3月7日,市召开实施《993软环境整治计划》动员大会,市委书记周明理在会上作重要讲话,市长周镇宏就“计划”实施作了具体部署。该计划列出的整治内容包括9大方面69个项目,项项明确具体,责任到单位、到人。5个多月来,实施这一“治软”计划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拥戴和欢迎,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第二部分: 湛江今天 2000年11月江总书记到达湛江视察.

2003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到广东视察,第一站就到湛江,勉励湛江广大干部群众要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加快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省长黄华华等省四套班子领导先后多次到湛江检查指导,帮助湛江解决了一系列关系经济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重大问题。调研期间,张德江还现场协调解决广湛高速公路、渝湛高速公路、湛江港“三大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市委把“建设现代化新兴港口工业城市和美丽的南方海滨城市”确定为全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总目标,号召并带领全市人民为之努力奋斗。

2003年11月2日,张德江在广州珠岛宾馆会见了铁道部长刘志军时提出:广东铁路还要大发展,还要加快发展。要从全局、长远和战略上进行规划,建成快速、高效、便捷、安全的铁路运输体系。首先是加快茂(名)湛(江)铁路、岑(溪)茂(名)铁路、黎湛铁路复线的规划建设。

2006年1月23日,建设部正式发文,批准我市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2005年,湛江全市临港工业总产值达340.55亿元,比2000年增长1.63倍,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53.22%;全市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005年达250%,高居全省第一位。2006年湛江市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草案)则显示,今年工业项目有7个,远多于交通项目、商贸流通项目、水利建设项目等。


“十一五”期间,广东计划在西翼中心城市——湛江投资55个项目,总投资达2096亿元,重点发展临港石化、电力、钢铁、浆纸工业等。湛江木浆项目、中石化湛江石油储备基地、湛江港宝满港区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湛江钢铁基地、湛江核电厂、湛江东海岛华能电厂、国家石油储备湛江市廉江地下石油库等预备项目,也一直处于前期工作状态中。

随着30万吨级油码头、20万吨级铁矿石码头、25万吨级航道的建成,加上广湛高速、渝湛高速、疏港公路、黎湛铁路复线湛江段、茂湛铁路等的建设和通车,湛江还不断把触角伸向了粤西、环北部湾地区和西南各省区,湛江正在为实现粤西和环北部湾的区域中心、西南出海大通道的地位而努力。不久的将来湛江成为广东一颗闪耀的明珠。

湛江人,支持的转起!!!

更多精彩请关注微信号 微湛江

快快加入湛江微友QQ群:,小编在等你哦,么么哒!


城事 · 美食 · 资讯 · 文娱

合作、投稿请联系主编QQ: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订阅微湛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光农场中学怎么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