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亚洲微软研究院博士年薪主要做哪些项目

阅读 (52350) 评论 (11)
阅读 (27195) 评论 (17)
阅读 (21471) 评论 (30)
阅读 (52491) 评论 (11)
阅读 (42836) 评论 (3)
阅读 (42443) 评论 (15)
Advertisment ad adsense googles cpro.baidu.com打造科研领域的黄埔军校——记微软-中科大联合培养实验班
编者按:一个是软件巨头,一个是著名学府,历经十余年合作,会产生怎样的火花?一个群英荟萃,一个英才济济,他们会谱写怎样的教育新章?2010年,一个响亮的名字:微软-中科大联合培养实验班宣告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微软亚洲研究院一次华丽的握手。
&
&培养喜欢做研究的人
联合培养班需要什么样的学生?聪明?睿智?微软研究院的研究员会告诉你:潜力。每年招生的时候,他们前往中国科大,和学生聊学术,聊特长,聊人生,聊理想,考察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他们招或不招,招多少,生源质量就在那里;学生面试两次或者三次,导师就在那里。研究员面试学生的潜力,学生选择导师的研究方向。学生通过面试以后,就会进入研究院的各个研究小组,在导师的指导下参加一线的科研实践。
科研,听起来很厉害的样子,很容易让人将它和高科技、人才挂钩。研究院为何不直接选择那些成绩很好的学生培养呢?霍强研究员认为,一个人选择读博士,一定是他喜欢做研究,读博很辛苦,不喜欢的就坚持不下去。选择科研就像选择女朋友一样,要找到自己的真爱,找到了真爱,脑子里就会一直想着某个问题,可能在某个瞬间,就蹦出来一个很好的想法。在谈及学生培养时他说,作为导师,我们要始终关注学生,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把自己读博时想要从导师那里得到的都给予学生。联合培养班想要招收和培养的,也正是这样喜欢做研究的人。
&
图灵奖得主Edmund Clark与联合培养班学生座谈
&软硬兼施&,学有所用
在研究院上课?听起来不可思议。一个连黑板都没有的地方怎么上课?是的,培养班的学生不是要上课,而是享受研究院为他们精心设计的一系列的课程大餐。
刚入学的学生就像一群懵懵懂懂的孩子,参加的科研训练较少,还不明确自己的研究兴趣所在。研究院的一线研究员都会为培养班介绍前沿的研究领域,分享科研经历,帮助学员寻找他们的兴趣所在。例如高级软件工程这门课程,它由微软首席开发经理邹欣老师讲授。邹欣老师驰骋在微软项目开发的战场已经15年,对于授课也颇有心得,曾在北大、清华等高校授课,内外兼修,挥洒自如。他的课就像一场表演,集知识与诙谐于一体,让学生流连其中。此外,研究院还开设了科技英语课程,轻松的学习环境,给了一个又一个腼腆的技术达人自由表达见解的机会。
&
邹欣老师&培养班学生开发的产品
课程之外,每个学生都会跟从一位导师参加一线的科研实践。学生在这里与导师进行零距离接触,导师也能够及时地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指导意见。经过一年的培养,不少学生都能够在这里投出自己的第一篇学术论文。
硬技能和软技能两方面的培养是联合培养班最鲜明的特色。投身科研,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也需要与人协作;努力学习,不仅要徜徉在一张书桌,更要展示自我。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优秀对于研究院的人而言只是一种习惯。研究院就像一个学术的大熔炉,汇集了中外各个研究方向的大牛。联合培养班的学生可以在与他们一起学习,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而优秀是没有人的界限。只要你有着海纳百川的心胸,就一定可以采百家之长。
培养班的宋哲同学在谈及一年的学习经历时说到,进MSRA是我第一次进实验室,作为本科生真的是非常幸运,一下就能受到各个领域世界前100甚至前10的专家学者亲自指导,进行研究。这里经常会有国际知名的研究员、教授来访问演讲,有时大型的学术会议也会将分会场选在这里(如Ubicomp2011和SigIR2011)。总之这里的学术氛围是相当的好。他甚至风趣地说,哪怕自己最后仍然变不成小牛,至少也是见过牛的。
路漫修远,上下求索
微软创建联合培养班,就像当年创建黄埔军校一样,是希望能够培养出一批真正优秀的人才。&校长&吴枫研究员这样说道:从创新性人才培养来说,应该从硬学科和软学科两个方面入手。从硬学科,我们的计算机课程和平时的科研活动可以说做的很好,但软学科,软技能,比如领导能力,感染能力,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将来会为同学提供更多的机会,公司也有这样的条件。我希望三...
人人移动客户端下载微软亚洲研究...
上海&微软&6k-9k/月发布人颜义坦Milo(23小时前来过,)影响力:200
上海&微软&8k-12k/月发布人颜义坦Milo(23小时前来过,)影响力:200
四川&微软&7k-15k/月发布人陈怡帆(5小时前来过,)影响力:88
北京&微软&30k-50k/月发布人Zita Zhao(17小时前来过,)影响力:180
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
微软亚洲研究院副研究员
微软亚洲研究院副研究员
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业设计师
Ta是微软亚洲研究...的员工1998年微软亚洲研究院成立,为提高互联网行业面试水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Ta是微软亚洲研究...的员工微软亚洲研究院有位高层即将离职
中文名称:
微软亚洲研究院
总部所在地:
成立时间:
简介/微软亚洲研究院
微软亚洲研究院是微软公司在亚太地区设立的研究机构,成立于1998年。它是微软研究院之一,也是微软在美国本土之外规模最大的研究院,同时也是微软在亚洲的第一个研究院。
成立/微软亚洲研究院
日,公司投巨资在北京成立微软中国研究院, 并于日将其正式更名为微软研究院。微软亚洲研究院是微软公司在海外开设的第二家基础科研机构,也是亚洲地区唯一的基础研究机构。这一战略显示了微软公司对中国及整个经济发展潜力的巨大信心和对本地区信息产业发展的郑重承诺。
微软研究院的使命是使未来的能够看、听、学,能用与进行交流。在此基础上,微软亚洲研究院正以最大的热情,为满足亚洲特别是中国市场在未来5-10年对于计算技术的需求奠定坚实的科研基础而努力。同时,微软亚洲研究院还积极配合亚洲各国政府的科技产业政策,为促进信息产业和互联网技术在亚洲地区的发展、推动整个地区的技术创新和进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微软亚洲研究院提倡开放、自由、平等的学术风气,承诺为研究人员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源和长期的支持,鼓励研究人员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富于冒险的精神。
发展概述/微软亚洲研究院
自日成立以来,微软亚洲研究院发展极其迅速。已经拥有在自然用户界面、新一代多媒体、以数字为中心的计算、互联网搜索与广告、计算机科学基础等领域的200多位优秀的科研和开发人员以及300多名访问学者和实习生。他们中的许多领军人物是从海外归来的、在各自的学术领域有很高造诣的年轻学者。目前,微软亚洲研究院在国际一流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的论文已经超过4000篇。
每年都有数十项从微软亚洲研究院诞生的创新技术转移到了微软产品中,包括:Office、Windows、Azure、Bing、Visual&Studio、Xbox&Kinect、Windows&Phone等,以及近年来以微软小冰、Cortana、Skype&Translator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产品。
日,由微软亚洲研究院孵化的微软亚洲工程院宣布成立。微软亚洲工程院以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科研成果为依托,创造关键技术、为微软亚洲研究院核心技术的孵化提供有力保证。同时,微软亚洲工程院还专门开发满足亚太区用户"特殊"需求的技术和产品,改善和提升亚太区用户使用计算机的体验。
自1998年成立至今,微软亚洲研究院一直努力营造一种奋发、进取与和谐的科研环境,始终强调自由、真诚和平等,强调成员之间的相互信赖、相互尊重与相互协作。研究院承诺为每一位才华横溢的研究员提供长期性的支持,这种支持包括充裕的科研经费、丰富的研究资源以&及开放自由的科研环境。研究院鼓励研究人员树立长远眼光和富于冒险的精神;鼓励研究人员要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在第一时间接触世界领先的研究成果,倾听产业先驱的声音,并与高校和研究机构进行持久而有效的合作。
管理团队/微软亚洲研究院
院长:洪小文博士常务副院长:郭百宁博士、马维英博士、芮勇博士副院长:张益肇博士创新工程总监:田江森博士
研究方向/微软亚洲研究院
微软亚洲研究院将主要从事以下五个方向的研究: 自然用户界面:开创新的技术,让人们能够用更自然、更多元的方式和机器互动,让使用计算机像与人交谈一样自然。新一代多媒体:互联网将成为新一代多媒体应用的中心。多媒体文件在网络上能够被快速可靠地传递和分享,用户可以互动式地开展购物、教育、会议及娱乐等在线活动。以数字为中心的计算:探索新的基础架构、算法、工具和应用软件,为企业和用户收集、分析和挖掘以数据为中心的信息。互联网搜索与在线广告:致力于将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与知识发现等技术与信息分析、组织、检索和可视化的过程相结合,将目前的互联网搜索和在线广告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计算机科学基础:推进计算机科学中业已取得显著应用的领域的基础研究工作,包括理论计算、系统、网络和机器学习等方面。
研究组/微软亚洲研究院
多媒体计算组
多媒体计算组致力于推进媒体技术以帮助计算技术的演进。例如,通过有效地虚拟化网络中的计算设备的输入和输出,该组可以实现诸如资源的无缝共享和迁移等新的计算体验。其研究内容主要围绕媒体分析、压缩、处理、通信、网络、用户界面、安全性和系统等核心技术展开。网络多媒体组
网络多媒体组致力于通过基本理论的突破和系统技术的创新,建立无缝并且有效的系统来压缩、传输和处理不断增加的媒体内容。该组的研究将解决媒体系统&的核心问题,包括大规模媒体内容、复杂的格式转换和大量的自适应问题,涉及到媒体系统的网络带宽、处理能力、屏幕分辨率、内存和电池电源等各个方面,目标&是带给用户优化的计算和自适应的媒体体验,无论何时何地。网络图形组
网络图形组致力于推进各种图形技术的发展,包括表观建模、真实感渲染、3D打印、面部动画、几何建模、信息可视化以及计算摄影学。该组还与微软游戏工作室密切合作,在开发图形系统、图形平台和新一代游戏引擎方面进行广泛的研究。语音组
语音是人与人之间最自然、最便捷的沟通方式。然而,当人要和以计算机为代表的机器对话时,事情就不是那么简单了。语音组致力于把有机器参与的“语言链”变得自然流畅并具有鲁棒性,通过开发语言技术实现人机语音交互,丰富人与人之间的语音沟通。&视觉计算组
视觉计算组由优秀的研究员和工程师组成,他们的专长涵盖了计算机视觉研究领域的整个范畴:从数学理论到现实应用,从物理系统到软件开发,从低层次的&图像处理到高层次的图像理解。该组的研究成果已经对许多重要应用产生了深刻影响,例如人脸识别与追踪、图像搜索以及3D地图等。理论组
理论组致力于推进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及其与博弈论、经济学、社交网络、优化和统计物理学等其它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通过与其它研究人员和工程师密切&合作,解决理论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具有挑战性的算法和理论问题。理论组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社交和信息网络中的计算问题、算法博弈论与机制设计、在线学&习、算法与复杂性、分布式计算。互联网经济与计算广告组
互联网经济与计算广告组对互联网搜索排序、互联网广告、大规模机器学习、博弈论等方向都有广泛的研究兴趣和深厚的专业知识,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目前已经在国际顶级会议上发表数十篇高引用率论文,并且承担了许多核心期刊和会议的主席及编委职务。作为微软广告中心的主要合作伙伴之一,互联网经济与计算广告组已经为微软广告贡献了数十项专利和多项核心技术。知识挖掘组
知识挖掘组致力于通过知识发现和数据挖掘理解和服务这个世界。研究组聚集了包括数据挖掘、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信息检索和社会计算等领域的多学&科研究员,主要从事如下研究方向:网络实体搜索和知识挖掘,服务于真实世界的语义计算框架应用,基于大规模行为数据的用户理解。机器学习组
机器学习组专注于大规模统计的机器学习、深度神经网络学习、知识挖掘及其应用。通过在统计学习、文本挖掘、最优化算法等领域的广泛努力,该组目前正&在探索用于大规模语义建模的实用技术,对用户的意图进行建模,并不断优化涵盖用户、富客户端和Web及企业内部各种线上服务的生态系统。自然语言计算组
自然语言计算组集中于多语言文本分析、机器翻译,问答系统、社会关系网络和搜素引擎的前沿研究。多年来,该组已经对微软的产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包括中日文输入法、英语写作助手、中文对联、英库词典、英库输入法、中文问答系统、中文分词、拼音搜索、情感分析等。互联网搜索与数据管理组
互联网搜索与数据管理组从事深度学习、知识挖掘和如何将它们与众包结合获得更高精度的研究。该组的目标是开发新的计算能力来联合改进热工智能和文本的机器理解,并将这些能力应用与下一代的搜索和智能应用。软件分析组
软件分析组运用各种分析和计算技术对软件生命周期中产生出的大量数据进行研究,旨在帮助软件参与者从中提取有用信息,做出正确决策。该组致力于软件分析领域的前沿研究,并运用研究成果帮助提高微软乃至信息工业界的软件产品质量、用户体验和开发效率。移动与感知计算组
移动与感知计算组专注于研究真实世界中海量存在的传感器和执行器、智能手机和可穿戴设备相关的基础问题和新生挑战。其研究重点是在智能传感和情境感知的场景&下进行硬件和软件创新,挖掘数据内在关联和规律,并将它们实现在真实系统中。移动与感知计算组的研究将会从环境、健康、能源、效能和娱乐等诸多方面对人们&日常生活产生显著影响。系统组
系统组从事计算机系统领域重大课题的基础性研究,在分布式系统、存储系统、云计算、网络、及计算机语言等方面均有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自成立以来,系&统组一直致力于设计、开发、分析、优化大规模分布式系统,其中一些系统已经在微软产品中应用,支持各种在线服务。系统组成员在此过程中收获了宝贵的第一手&实践经验,而这些经验更进一步激发了一系列新的研究项目,并在计算机系统及相关领域的顶级会议上收获丰富成果。无线与网络组
无线与网络组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方面的基础与技术研究,研究方向包括计算机网络、无线网络、移动系统等,其学术水平在国际上享有盛名,是网络学术界&的顶尖研究组之一。该组的研究方法是理论与实践并重,通过构建实际系统以验证理论结果,并通过实验来提炼系统原理。无线与网络组的研究成果发表在领域中最&顶尖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并致力推广到微软的产品中。创新工程组
微软亚洲研究院以推动产品的进步作为重要使命,迄今为止已为微软产品注入了300多项技术创新。创新工程组是为这一使命做出突出贡献的一支软件工程力量。作为一项集中化的资源,创新工程组承接整个研究院范围内的项目,通过集合软件工程师、用户体验专家、项目经理、商务策略师、研究人员和产品组同事等的共同努力,把想法变成现实,从而促进技术转移和产品孵化。应用算法组
应用算法组关注在算法和系统与网络的交叉领域中出现的问题,其目标是研究在驱动当今计算领域发展的系统以及网络(如云计算、大规模分布式系统、移动&计算等)背后存在的根本原理,并通过设计一流的算法来对系统进行优化。与此同时,利用研究组自身的经验为微软产品团队提供高效、可扩展和具有鲁棒性的解决方案。多媒体搜索与挖掘组
多媒体搜索与挖掘组致力于研究多媒体理解、搜索和数据挖掘。该组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图像和视频的内容理解,基于三维结构的物体识别,大规模图像和视频检索,基于草图的图像检索,移动多媒体检索,以及社交多媒体分析等。
高校合作/微软亚洲研究院
微软亚洲研究院内设学术合作部通过多种形式的项目和活动,帮助提升亚太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信息科学技术学科基础研究水平,帮助提高亚太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人才培养质量。
为亚太地区信息产业整体实力尤其是人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与中国高等学校合作的历程中,“长城计划”的签署、实施是重要的历程碑事件。2002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微软公司签署了《教育部与微软公司合作备忘录》,共同启动了旨在帮助提升中国高校计算机基础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长城计划”。作为“长城计划”的具体实施单位,微软亚洲研究院与国内多所高校开展了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合作项目。此后,双方分别于2005年&10月、2008年11月、2011年10月和2015年4月,四次续签了合作备忘录,共同开展了“长城计划”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和第五期的合作。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和各高校的积极参与配合下,“长城计划”得以顺利实施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微软亚洲研究院围绕人才培养、科研合作、课程建设及学术交流四条主线,深化与国内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积极为提升中国计算机基础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学术合作部的工作围绕人才培养、科研合作、课程建设、学术交流四条主线:科研合作:依托高水平的研究团队,微软亚洲研究院一直以“创一流科研水平、培养一流人才”为目标,与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保持良好的研究合作关系,交流研究经验,分享研究成果。研究院与高校创建联合实验室,开展联合实验室研讨会。同时,为推动亚太学术界共同关注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研究课题,研究院启动了一系列主题研究支持计划,如文化遗产数字化、大数据时代科学、城市计算、云计算等。
人才培养:支持本地化人才培养是微软公司对中国教育的长期承诺,微软亚洲研究院推出了一系列合作项目来履行这一承诺,处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参与。面向学生,研究院设立“明日之星”实习生计划、“微软学者”奖学金、“微软小学者”奖学金、微软技术俱乐部、微软创新人才学院等项目,探索培养高素质计算机基础人才的新模式。面向青年教师,研究院积极推动青年访问学者“铸星计划”项目,支持青年学者的成长和发展。
学术交流:秉承“身在微软,服务中国”的宗旨,微软亚洲研究院以“架起中外学术交流的桥梁”为己任,组织各种大型活动推动中国学术界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合作,邀请到包括图灵奖获得者、微软内部的知名科学家等在内的中外计算机界知名学者与中国高校的师生进行对话,旨在为中国地区的IT院系搭建与亚太同行交流合作的平台,给广大师生带来最前沿的计算机技术和理念,提高中国的科研水平和人才素质,以实现区域的共同发展。
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师最为关注的教育环节,微软亚洲研究院注重因材施教,以人才培养为导向,设计了一系列项目与教师进行合作。为促进高校课程建设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研究院联合三十余所高校推出了云计算教学项目;微软研究员义务在高校和《学科前沿讲习班》授课,为师生带来最前沿的研究课题和国际化的研究视野;研究院启动了软件人才培养计划,开设了新技术课程,并举办师资培训班,助力中国的软件人才培养。
大事记/微软亚洲研究院
1998年11月
日,微软中国研究院在北京宣布成立,李开复博士任首任院长。
“微软专家顾问委员会”成立。首届委员会顾问包括:浙江大学的潘云鹤校长、北京大学的迟惠生校长、清华大学的张钹教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Victor&Zue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名誉教授刘明雷先生和西安交通大学郑南宁副校长。
原微软中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兼副院长张亚勤博士升任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
2001年11月
微软中国研究院更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展示了微软公司对中国及整个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潜力的巨大信心和对本地区信息产业发展的郑重承诺。
由中国教育部和微软亚洲研究院共同签署、旨在推动国内高校计算机教育事业、提升计算机基础科研水平的合作协议——“长城计划”正式启动。
2003年11月
由微软亚洲研究院孵化的微软亚洲工程院宣布成立。2004年1月
原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沈向洋博士升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
2005年10月
微软亚洲研究院互联网搜索技术中心正式成立,展示了微软公司对于互联网搜索技术及相关业务的高度重视。
2006年12月
首届“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实验室”研讨会在香港开幕,与微软亚洲研究院共建联合实验室的六所内地高校以及两所香港高校共同分享了经验与成果。
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协调下,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第十次访华,过程中访问了清华大学并参加了系列学术活动,接受了清华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
2007年10月
原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洪小文博士出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一职,全面领导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各项研究工作以及与中国及亚太地区高校、研究机构及政府部门的合作。
微软亚洲研究院十周年创新论坛在香港举行,卸任后首次来华的比尔.盖茨发表了精彩演讲,并在随后的论坛上同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教授、香港科技大学校长朱经武教授、香港大学校长徐立之教授及现场上千名高校师生进行了近距离沟通和互动。
微软与台湾国科会签订合作案,由微软亚洲研究院提供相关技术,在台湾新竹成立了亚洲首个云计算通讯应用平台展示中心。
2009年11月
微软亚洲研究院宣布与日本学术界建立长期学术合作与人才培养的“富士山计划”,微软亚洲研究院将与日本一流大学的学者建立合作,资助重点研究项目,培养来自日本的学者和实习生。
微软亚洲研究院、故宫博物院和北京大学在故宫博物院举行发布仪式,宣布三方共同合作研发的“走进清明上河图”沉浸式数字音画展示项目正式完成。
广受赞誉的新一代体感设备Kinect宣布正式上市,其核心组成部分及创新性突破包括来自微软亚洲研究院的Kinect身份识别技术。
微软亚洲研究院与微软新加披、新加坡南侨小学、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国立教育学院联合开展长期计划,共同开发中文移动学习工具“语飞云行(MyCLOUD)”2010年9月
微软亚洲研究院与韩国知识经济部签署“信息技术和软件创新研究计划”,与韩国政府及学术界携手推动创新研究项目,为世界级研究人员提供支持。
微软亚洲研究院发布手机应用英库词典Windows&Phone版,上架不久即成为Windows Phone应用商店下载量最高的双语词典。
微软亚洲研究院与敦煌研究院举行十亿级像素数字相机系统捐赠仪式,为敦煌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2012年10月
在天津召开的第十四届“二十一世纪的计算”大会上,微软亚洲研究院展示了微软实时语音机器翻译系统,实现了语音识别、文本翻译及语音合成三项技术上的巨大突破。
微软亚洲研究院10篇论文入选2013年国际图形学大会(SIGGRAPH&2013),涵盖了几何建模、渲染、动画和计算摄影等领域,刷新微软亚洲研究院论文入选SIGGRAPH的最高纪录。
2013年11月
微软亚洲研究院成立15周年之际,微软研究院创始人Rick Rashid&博士获得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与微软亚洲研究院签署备忘录,双方就利用Urban&Air治理、优化空气达成共识,共同探讨并践行大数据在环保领域的业务化应用。
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博士升任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
微软宣布在中国推出Skype&Translator实时语音翻译技术中文版。Skype Translator凝聚了微软在语音识别、自动翻译和机器学习等科技领域几十年的研究成果。
微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签署第五期“长城计划”合作。2015年10月
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兼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博士升任为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
2015年12月
2015&年1月微软亚洲研究院所开发的计算机视觉系统,在ImageNet 1000挑战中首次超越了人类进行对象识别分类的能力。12月在2015 ImageNet计算机识别挑战赛中研究人员凭借深层神经网络技术的最新重大突破(通过使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度高达百层的神经网络),以绝对优势获得图像分类、图像定位以及图像检测全部三个主要项目的冠军。
微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印发的《关于2015年度博士后综合评估结果的通报》中,被评为2015中国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受到人社部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的通报表彰。&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1次
参与编辑人数:6位
最近更新时间: 17:35:53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Posts - 807,
Articles - 0,
Comments - 35
14:38 by GarfieldEr007, ... 阅读,
学习计算机是件很酷的事情!在世界一流的研究机构微软亚洲研究院中,朝气蓬勃的女实习生们各个身怀绝技,不仅耐得住寂寞潜心科研,也登得上舞台大秀才艺。在女生节来临之际,我们来倾听微软亚洲研究院中三位女实习生,在研究院中成长与梦想的欢乐故事。
不走寻常路,结缘计算机
我叫夏乔林,是高等工程学院的一名大四学生,去年7月,因联合培养博士选拔,与结缘,将在此度过一年的实习生生活。
我们学院在大三之前都不要求选定专业,因此本着玩不分性别不论专业的原则,大一大二我跟着电子系玩单片机,大三跟着计算机系做图像处理。一开始我并不打算选择计算机专业,但就在&玩&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这个学科的巨大吸引力,玩着玩着便爱上这门学科。在大三学院要求定专业时,我毫不犹豫地决定走计算机这一条好玩有趣的道路。
来到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是一件大四计划之外的事情,因为知识挖并不是自己熟悉的方向。可就是这美丽的意外让我在科研路上能够克服自我,虚心请教,从而提升技能。初到此时,我的导师就为我专门安排了一个信息抽取方面的小工程引领我入门。入门任务难度不大,让我快速熟悉研究院的工作流程和风格,但随着研究深入,我发现这其中学问很大,组里经验丰富的研究员也为我一路引航,让我受益匪浅。
这份实习不仅让我接触到新的研究领域,还教会我如何一步一脚印地走出研究中的困境。有一次我长时间停滞在邮箱地址匹配的问题攻关,耽误了更加重要的问题,mentor提示我在每次行动之前一定要多花时间看具体数据,才能抓住重点,不会半路抛锚。这一次攻克难题的过程给我很大的启发,数据挖掘的确是一门关于数据的学科,没有提前调研、统计、分析,仅凭主观臆断很可能丢失最有价值的研究点。组里的研究方向时常变化,曾经我还不解过,但现在也视之平常,因为我们都是在摸索中前行。此外,和组里的同事合作也让我对工程和研究之间的界限问题认识逐渐加深。所以,每当我不知该如何走下去的时候,我还是会努力去找些小事情做,每次做着做着便会迎来曙光。一起做产品组的任务的时候,deadline往往非常固定,所以更需要优先紧抓重点内容,之后再慢慢完善。积累了工程经验后,相关的工作也愈发上手。与此同时,但也有大量经验源于研究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上的感悟都是在实习中发现的宝藏,我相信在我以后的职业发展道路上,这些宝藏将帮助我一路过关斩将。
从夏天一路走来,从入门到走出门发现新天地,到找到属于自己的科研梦,这一次偶然的实习充实了我的整个大四。实习结束后,我会在北大以研究生的身份继续在此方向上努力做科研。我觉得自己是个十足的幸运儿,在自己刚刚踏进计算机的大门时,便有如此多良师们的提点,不过我更希望将来自己也可以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就像不知疲倦的探险家,永远都在尝试在知识的世界中发现属于人类的那片更广阔的天地。Follow your heart,最美的风景总在前方。
快乐科研 奋力前行
我是岳焕景,来自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现就读博士二年级。读博期间,我曾先后于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2013年7月至今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在这段实习的时间里,我主要从事图像压缩与复原方面的研究。
研究生二年级的时候,我来到研究院实习时所接触的第一个课题是基于云媒体的图像存储,主要是利用网络端存在的大量图像来提升压缩性能。这个项目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的同时,也使我快速地成长。
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我的导师孙晓艳给予了我很多的帮助。她在我最不知所措时给予我的鼓励以及指导,让我能够踏下心来一步步前进,提醒我不能放弃;在撰写ACM Multimedia的一篇论文时,我和晓艳、礼灿(同组实习生)一起奋战到零点,然后由当时作为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的老师接力,在后半夜帮忙修改论文。吴枫老师和晓艳作为领路人在带着我在科研的道路上一步步前进,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授予我鱼,更是授予了我渔。所以在之后的研究工作中,我可以比较快的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并且相关工作很快得以发表。
在科研中默默耕耘的过程是充实的,同时也是硕果累累的。在博士一年级时我就已经发表了两篇期刊论文(Trans. on Image Processing and Trans. on Multimedia&)以及3篇会议论文(ACM Multimedia, ICME, ISCAS等)。也正是由于我在基于云媒体的图像处理与编码方面相对于同龄人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获得了2013年度&微软学者&奖学金。论文的发表和奖学金的获得让我倍感荣光,但他们同时也鞭策着我,是我在科研路上奋力前进的强大动力。
在天津大学与微软亚洲研究院将近九年时间里,我从一个懵懂的大学生,蜕变成一个初入科研之路的&学者&,博士生涯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我自身科研的结束,在我即将迎接的职业生涯里,做最好的自己,让世界因我而有所不同。
跨学科感受别样精彩
我是刘梦云,来自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专业是摄影测量与遥感。这个专业可能听上去比较偏门,但其实它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日常使用的地图、卫星定位与导航等,都依赖于这个学科提供的技术支持。2014年11月份我开始在实习,参与一款室内定位与导航应用的开发。研究院的这段实习经历对我来说非常有意义,让我在专业技能上得到了很大提升,同时也扩大了我的视野,为我未来的研究和事业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大二偶然的一门选修课,让我开始接触手机开发。因为我的专业并非计算机,而学院相关的课程也比较少,所以关于大部分有关计算机的知识是我自学的。研究院的实习给了我学习更多计算机知识的机会。在学习计算机的路上,我也不再孤立无援。在研究院实习的过程中,除了完成项目上的工作,我会经常去听一些科研或技术类的讲座。这些讲座都是由某个领域的大牛或者资深研究员推荐分享,是研究院实习生们的福利。其中有的是介绍一项技术的研究进展,有的则是介绍工作或科研的方法。无论哪个主题,每次都给我一种又&涨姿势&了的感觉。
当然,除了学习和工作,对我来说意义非常重大的一个部分就是研究院的各类活动。在这里,我收获了欢乐与友谊,收获了知识与眼界,收获了人生哲学与诗词歌赋。作为一个爱闹腾的人,实习第二天我便加入了微软亚洲研究院两大组织:饭团和桌游社。这里有来自各个组的新老实习生,在愉快玩耍的同时让我很快就适应了研究院的生活。桌游社在每周二晚上会组织桌游活动,小伙伴们聚在一起,边玩游戏边说笑。第一次参加桌游活动,我刚开始还很拘谨,但是一次游戏过后大家就熟络起来,然后开始各种相互碾压智商和情商。对我而言,无论是饭团还是桌游社,都是认识朋友的好地方。饭桌上和游戏桌上的各种八卦新闻也是增长见闻的好渠道,大家相互交换信息,开拓眼界。
这两大组织除了日常活动吃饭和桌游外,还会组织很多其他的活动。比如周末一起去滑冰,滑雪,一起做饭,包饺子。虽然滑冰、滑雪过后满身是伤,但我们带回来的是弥足珍贵的欢声笑语;虽然大家做出来的菜并没那么好吃,但总是在菜出锅后立刻被一抢而光。
除了这些,还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两个活动是实习生新年晚会和研究院新年晚会。实习生新年晚会主要针对实习生,而研究院新年晚会则是针对员工。由于我和朋友们在实习生新年晚会上的精彩表现,我们作为实习生代表在研究院新年晚会上进行表演。这次机会对我们实习生来说弥足珍贵,是了解公司文化,近距离接触领导层和展示自我的好机会。
在得知可以参加公司年会的时候,大家都非常开心、激动,也明白编排好节目的重要性。有了上一次的合作,小伙伴们都显得更加熟练,我们分组练好各部分的舞蹈动作,然后再进行整体练习。一段时间的排练后,我们的节目终于成型。年会当天,大家在台上都展现曼妙身姿,魅力四射,给这段时间辛苦地排练画上了一个完美句号。
年会过后,很多小伙伴都要相继离开。我们平时嬉笑打闹,互损对方,但其实早已和一家人一样,心中有万般不舍。回首自己所收获的,是可能会影响我一生的体验和回忆。也许,很多人认为参加这些活动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特别是作为一个准备从事科研和技术领域人,我们似乎把精力放在了不该放的位置。但也正是因为这些活动,我才认识到了什么是专业,什么是智慧,什么是行动力;同时,也收获了最最珍贵的友谊。正如饭团流传的一句话:我们要Work hard,Play harder!因为有了这些小伙伴,研究院对我来说才更加意义深远。希望大家也能不虚此行,在研究院收获自己最想要的和最珍贵的!
三位女生听从自己的心声来到研究院,带着&世界因我不同&的远大梦想,不断成长收获了&最想要的和最珍贵的&朋友和回忆。怀抱科研大梦想的青春小女生也将在计算机学界中崭露头角,继续发光发热。
------------------------------------------------------------------------------------------
微软亚洲研究院官方网站:http://www.msra.cn
微软亚洲研究院人人网主页:http://page.renren.com/
微软亚洲研究院微博:http://t.sina.com.cn/msra
微软亚洲研究院微信:搜索&微软研究院&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from:&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aedc7a0102vga7.htm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软亚洲研究院直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